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管理费用论文

时间:2022-05-21 08:33:04

摘要:企业实现管理费用的控制,不仅是企业进行基本的生产经营的需要,更是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实现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提高企业对管理费用的控制,首先需要制定健全的控制制度,还需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上下一心,认真执行,加强监督,确保企业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流向与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决胜于市场经济。

关键词: 管理费用 管理论文 管理

管理费用论文

管理费用论文:浅析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措施

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企业的改革与创新,我国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推动着我国企业加强对内部管理的控制。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核心在于成本管理,其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对管理费用的控制,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提高对管理费用的控制能力。管理费用不是一个单一的费用科目,而是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的费用的总称,其体系庞杂,内容广泛,难以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管理方案与管理措施。本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分析了企业管理费用的定义以及控制以及,根据我国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现状提出了加强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管理费用 定义 意义 现状 控制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在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往的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的空间,必须从自身的内部出发,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对内部环境的管理与控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主要是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成本管理又分为生产成本费用管理和期间费用管理,生产成本费用由于受原材料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幅的降低,因此要大力降低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财务和管理费用这三个方面,其中,管理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期间费用的管理时,应着重从管理费用方面入手。

一、管理费用的定义

企业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组织经营活动时,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工会经费、技术开发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损失等,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企业管理费用的范围十分广,不仅仅包括企业的行政部门、管理部门所需要的费用,还包括企业工作人员、职工的费用,企业生产产品所耗费的直接费用、进行市场调查的间接费用等,管理费用灵活多样,且不同费用之间相互渗透,进行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对管理费用控制的意义

(一)降低企业成本

由上文可知,管理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对管理费用进行控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企业管理费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管理费用涉及的范围广,难以控制,部分工作人员利用企业内部报销制度,将企业的公费转为个人私有财产而不易发觉,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造成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等现象。

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费用的控制,确保企业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流向,提高内部财务管理能力,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三)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改善企业市场形象

企业管理费用得到有效地控制不仅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降低,更意味着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同样的成本面前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更好地立足于市场经济中。

此外,当前我国企业大力推行透明制度,即企业内部财务透明,对外信息披露,对内企业部门之间相互了解,能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对外企业管理费用清晰明了,使得客户更好地了解企业,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三、我国企业管理费用控制的现状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加强了对管理费用的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现了企业的顺利生产经营,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控制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

随着市场对企业要求的提高,企业对自身管理费用的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指标。长期以来,管理费用的控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控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个人主观性强。而随着对管理费用的控制方法的改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的出台,企业在进行管理费用的控制过程中,采取了较为先进的控制技术,使得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管理费用增长比重低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根据调查得知,虽然管理费用每年呈上升的趋势,但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趋势相比,其比重较低。这说明了企业对于管理费用的控制能力不断加强,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扩盈增利的目标。

四、加强企业管理费用控制的措施

(一)制定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明确控制指标

进行管理费用的控制,不是对个别项目分别进行,而是综合企业发展的全局,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的管理费用进行控制。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定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费用的支出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时,必须了解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才能正确地制定出控制措施。

在制定控制制度的同时,必须明确控制指标。对于不同的部门,甚至不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加以规定,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要求自己。

(二)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与审计

企业仅有一套系统的管理费用控制体系是不够的,不同的管理费用涉及到不同部门,即使有健全的制度,也难以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执行。尤其是在与私人利益相关的问题上,如许多企业的报销制度并不完善,财务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核对报销发票与实际购买物资是否一一对应,导致了部分工作人员以权谋私。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的监督与审计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应严格要求,并实行个人行为责任制,要求会计对自己的工作严谨认真。此外,企业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提高对企业一般工作人员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确保管理费用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能力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预算管理,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出都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来进行。然而,企业的管理费用与一般支出相比,具有不定性的特点,并且会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张而增加,若不对管理费用进行预算制定,则难以将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大的比例相比较,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因此,企业必须对管理费用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并提高预算执行能力,加强对预算管理执行的绩效考核,在每年的年终总结时,对不同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总结,根据预算执行效果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奖励与惩罚。

(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绩效监督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管理费用控制的主要环境,为了确保企业的管理费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严格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企业上下一心的工作氛围。

此外,对于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实施严格的绩效监督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奖金、补贴等与其具体工作相联系,对于严格执行管理费用控制制度的员工,予以奖励以及鼓励,而对于消极怠工的工作人员,则处以扣除奖金等惩戒措施。通过权责明确的绩效监督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企业认同感,确保管理费用的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五、结束语

企业实现管理费用的控制,不仅是企业进行基本的生产经营的需要,更是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实现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提高企业对管理费用的控制,首先需要制定健全的控制制度,还需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上下一心,认真执行,加强监督,确保企业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流向与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决胜于市场经济。

管理费用论文:浅析施工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费用的控制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这种管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传统模式到现代管理方式,对费用的科学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重点分析总结了目前施工企业管理费用控制的方法及完善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费用;控制

一、管理费用控制的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放缓基建速度,减少基建投资,使得铁路施工企业收入出现明显下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值和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现金净流量连续几年为负增长,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发展面临很大困境。在施工企业中,管理费用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高,金额达到几千万元,为此,对非经营性成本即管理费用的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管理费用的控制,能够缩减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能够重新整合企业资源,能够增加企业利润,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管理费用的控制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费用的控制措施及具体项目控制

目前,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管理费用控制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管理费用的控制工作,但控制的效果各不相同,现以某施工企业为例,对管理费用中几项大额支出做深入全面分析,并就现有的控制方法做如下探讨:

1.严格执行用款申请制度,做好费用管理的事前控制。各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费用定额标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全年费用支出。千元以下的小额支出可由部门经理根据需要批准后先行现金支付,取得发票后经相关领导签字报销;千元以上的费用实行用款申请制度。先由经办人员填写用款申请表,经相关部门及领导签字确认,最后由总会计师对该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及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该笔事项是否需要支出及支出的金额;两万元以上大额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避免因个人喜好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严禁先付款后申请,确保在活动初期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及超额支出。

2.加强费用执行过程的管理,做好费用管理的事中控制。各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预算卡片,每发生一笔费用支出都要做记录,把本年度累计发生额与计划相比,督促部门做到有计划使用,把费用支出控制在限额以内。对于确实需要调增的费用要提出调整申请,注明需要增加费用的原因及金额,经相关机构审批后方可进行办理。在费用执行过程中企业预算制定部门可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调整公司期初下达的费用控制额度。对于即将达到费用限额的部门,财务部会及时提醒,共同做好费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

3.注重对费用执行结果的分析,做好事后控制。主要是建立费用控制的评价制度,对执行结果超支做出奖惩,以此激励各部门按计划使用资金。同时,分析本年度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作为下年度费用控制的依据。有些项目如表格印刷费等每年支出额度相差很大,难以控制,不好评价。因为企业习惯于对表格等印刷品一次印刷,多年使用。所以建议相关部门以一年用量为准,每年印刷,这样能更好地进行管理,避免印刷过多使用不完造成浪费。

4.加强发票管理,保证发生费用及时合法入账。发票是载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依据,涉及到的部门多,人员广,数量大,金额高,所以对发票的管理至关重要。一切不合格发票都不可以列账也不能税前抵扣,不能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企业就只能增加到应纳税所得额中进行纳税调整,多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接收假发票行为还会受到税务部门的相应处罚,所以,企业要取得真实合法的发票。另外,不合格发票需要重新索取,浪费办事人员的时间,也延长了费用报销时间,加大了财务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票各要素需填写齐全。发票上要有国税、地税或财政部门的发票监制章,发票各项目要填写齐全,如开票日期、机器编码、收款单位、付款单位、经营项目等,字迹应清淅可辨,并加盖收款单位发票专用章。付款单位名称要开具单位全称,不能简化,更不能开具个人名字。发票应为本年度开具,并及时报销,过期发票不能作为报销依据。

发票内容要真实合法,符合企业报销规定。检查发票开具的内容是否在其经营范围内,除此之外,费用报销内容也应符合相关法律及本企业报销规定,比如茶水费、洗浴中心费用等不能按规定报销,发生费用应自行承担。电话费中开具预存话费视为没有在本期发生,是要在以后时期发生的费用,企业不预报销。

取得发票能够在税务网站验证通过。我们取得发票可到相关税务网站查询真假。假发票包括查询到的发票代码、号码、金额、开票日期不符,查询到的购票单位和发票上加盖的发票专用章不符等等。餐饮业发票以金额不符较多,停车类发票以购票单位与发票专用章不符较多。假发票不能作为报销依据,开具方存在偷漏税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款大大流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

5.加强数额较大费用项目的控制。管理费用可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一般不随收入的增减而变化,可控空间很小,本文暂不讨论,例如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取暖费、保安保洁费等。所以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变动费用,发生金额较大的变动费用主要包括汽车使用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办公费用、交通差旅费等。对几项大额变动费用的控制如下:

(1)汽车使用费的控制: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因施工地点分散在总部以外不同的场地,公司总部和施工项目部间的业务联系会需要更多的交通工具,因此,施工企业拥有车辆较多,每年几百万元的汽车使用费在管理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每辆机动车每年平均费用在4万元以上,所以车辆使用费一直是公司管理费用中的重要内容。车辆使用费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汽油费、保险费、停车过路费等,对后几项变动费用控制如下:

修理费:驾驶员要爱护车辆,做好日常维护,做到定期保养,减少车辆大修次数。由专业人员按照汽车性能、行驶里程、行驶道路及使用年限等因素,为不同车辆规定每年的修理费用额度,节约的给予奖励,超支的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因业务需要增加了车辆的磨损,则据实报销增加的修理费用;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车辆修理费用的增加,则扣减下一年度的费用额度。另外选择信誉度高、质量过硬的定点维修店进行车辆维修保养,可降低修车成本,延长付款期限,达到减少费用的目的。

汽油费:各部门要合理安排外出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车辆使用。杜绝公车私用,不允许把公车作为个人上下班交通工具。去往外地办事人员尽可能选乘火车出行,乘坐火车一般费用较低,还可减少随从司机发生的所有费用。做好出车记录,查看每月行驶里程,计算消耗定额,找出实际耗油与定额不符原因,杜绝不合理费用。出行车辆尽量避开拥堵路段,使车辆用油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保险费:购买汽车保险要选择合适的险种,分析近几年车辆出险情况,经常出险的险种一定要购买,几年不出险又不重要的险种可放弃。采用集团公司集中交纳保险方式,争取一定折扣,降低保险费用。严禁驾驶员酒后驾车,酒后驾车出现交通事故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停车过路费:对于停车费,本市在2011年4月上调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一类地区白天停车收费标准调整为2.5元/15分钟,重点区域和首小时后收费标准会更高,这样使停车成本大幅提高。所以,外出办事人员人合理安排路线及出行时间,减少停车时间,从而减少停车费用。对于高速公路费用,尽量减少驾车外出,多选用乘坐火车方式,从而减少过路过桥费用。另外,车辆可安装ETC车载器(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在京津冀大部分地区使用,ETC车辆通行费用为标准费用的九五折,从而降低高速公路费用。

(2)业务招待费用的控制。新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也就是说不论招待费发生多少都要不允许全额税前扣除,都需要缴纳一定的企业所得税。这就要求我们着力缩减招待费用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宴请,历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接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禁以借招待为名公款吃喝。财务部每年给各位主管领导发放一定金额的餐卷,报销招待费时需附上相同金额的餐卷,当年餐卷使用完毕则不能再报销招待费用,以此达到控制的目的。

(3)会议费用的控制。减少会议次数,减少会议天数,减少参会人员,精减会议内容,减少场地租用费。禁止在风景明胜地召开会议,不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及游览,不发放纪念品。如果是单位内部召开的会议,则安排在单位内部会议室举办,在内部食堂就餐。

(4)办公费的控制:办公费用主要有办公用品和电话费两部分。办公用品的控制:实地考察每个部门正常业务量下所使用办公用品的数量,各部门超额领用需先提出申请,经办公室审核后方可领取。手机话费:建议员工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资费,可降低话费使用。话费在限额内据实报销,超过部分自行承担。

(5)交通差旅费用控制:施工企业的项目部经常在外地施工,因此公司本部与施工项目间会发生经常性的人员往来,发生的交通差旅费用也会较多。对于差旅费,要有合适的参考标准。

三、加强企业管理费用内部控制的建议

1.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为费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各部门虽然每年末上报下一年度部门经费的预算,但大多只是参照上年度发生额稍加调整,没有实地深入考察每项业务发生的必要性以及真正需要的费用,以此作为费用控制的依据会有偏差。因此,我们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从费用控制的源头抓起,财务人员可同各部门人员一起,共同确定本部门开展业务必需的支出事项,共同测算每一事项实际需要的费用,做出符合工作实际的预算,把每项费用预算做细做实,使费用控制依据更加合理。

2.建立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制定执行结果考核制度。我们目前还处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初级阶段,各部门成本意识还比较淡薄,对费用的执行结果不太在意。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节约了无奖励,超支了也没有实际的处罚,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则很少关注。所以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对费用控制的执行结果做出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

3.加大财务知识及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宣传企业假发票入账的损失及如何鉴别发票真伪。让员工熟悉汽车使用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交通差旅费、电话费等各项日常费用的报销标准、注意事项及报销流程,需要找哪些部门及领导签字,使全体员工理解并支持财务工作,积极为企业减支增效做出贡献。

4.发挥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目前,企业涉及费用管理调整的重要决策多由企业高层提出,财务部门对费用的管理多是被动执行。今后,财会部门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加大对管理费用重点明细项目的分析研究力度,力争为企业提出更加科学合理、适合本企业具体实情的建议,为费用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5.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我们周围的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原有的制度和规定也会随之改变。变更后的制度和规定往往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员工,有些员工还是按照原有规定操作,等到财务部门报销时才发现不符合新要求,只能重新办理,造成了重复劳动,降低了财务工作质量。有些事项因为发生时间较早,等到发现错误时再弥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每出台一项新规定或修改原规定,都要保证传达给相关人员并作好解释及培训工作,使各部门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总结

我们的管理还很肤浅,对费用的控制还停留在表面,所以,我们要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费用控制制度和方法,完善企业控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实行全员参与管理,真正达到费用控制的目的,确保我们的生产经营计划及利润目标顺利实现。

管理费用论文:库存管理费用中的方程思想

摘要: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和供应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需要在不同生产和供应环节设立仓库,储备一定数量的物资,但物资的存储需要存储费用,另外,订购物资也需要订货费,因此库存总费用包括订货费和保管费两种费用。库存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求库存总费用的最小值,在求最小值的过程中,把复杂的经济问题求解过程用简单易懂的数学方程来解答,能使读者从根本上理解库存费用问题,并能融会贯通。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库存管理 订货费 保管费

库存总费用中的订货费是指当安排某项订货时,每一次都要承担的费用。订货费用是从向采购机构发出采购订单开始的,最后就是采购机构向供应方付款及结账的费用。订购费用构成,包括采购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手续费、发传真采购单、电子邮件、检验费等。直接与计划期内的采购次数或订货合同的数量有关。

一年的订货费=一年的订购次数x每一次的订货费。

库存总费用中的保管费主要是企业自己拥有存货或保管存货所要承担的费用。它是与库存物资有关的费用,包括仓库建筑物和设备折旧、保险费、管理费、搬运费、维修费、保管期间物资流失变质的损失费等,这些均属纯保管费。此外,还有投入库存物资方面的资金利息等。保管费直接与库存量的大小有关,与库存物资的平均库存量成比例。

保管费=平均库存量x单位物资保管费;或

保管费=平均库存量x库存物资单价x保管费率。

因物资进入仓库后,从开始的订货数量逐渐消耗,一直到等于零,所以在算保管费时,必须用平均库存量,它是批量大小的一半。得出这两种费用以后,库存总费用=订货费+保管费。经济订货量(EOQ,又称经济批量)是使总的存货费用达到最低的为某个台套或为某个存货单元确定的最佳的订货批量。即,经济订货量是这样一种订货量,它使全年(或另外一个时间区间)的保管和订货总费用达到最小值。在这个模型中,假定年需求量(使用量)是确定的和已知的。在数学的极值问题中,我们知道函数导数等于0的点可能出现极值,于是,把库存总费用的表达式求导数,等数等于0的点,就是使得库存总费用最小的点。下面举个简单例子。

设有某个印刷厂,下一年度需用印刷纸2000卷,经会计部门核算预测:该种纸的进厂价为200元一卷,采购该种纸的订货费用为每次500元,该种纸的年保管费用率为平均存货额的25%,试求该种纸的最佳订货量。

可以看出,通过数学解释我们很容易的解出了使库存总费用最小的解,这样做可以加深我们对库存管理费用问题的理解,使我们更加融会贯通的将此方法应用于实践。并能够选择更为合适的实际问题去应用此方法。

管理费用论文: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管理费用财务管理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管理费用财务管理方法的使用范围、预算管理、费用支出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报销管理等四个方面,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 管理费用 财务管理方法

我国投资在水利工程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多,这样令管理水利工程资金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当中包括了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新建的、改建旷建的、加固跟修复工程等相对应配套的工程,这些工程都是属于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这些工程的统称。这里面,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防洪工程、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水利工程,创建航运条件的航道跟港口工程等等。通过对水利工程分析,探究水利工程中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费用的财务管理方法。

一、使用的范围

建设管理费用的使用范围只要是指,从工程筹建开始到工程竣工那天为止,在这个期间包括的一切管理费用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工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交通费用、劳动保护费等,还包括员工的工具使用费用、印花税、查阅或购买技术图书资料费、期间的业务招待费用和最终的项目完结竣工验收费用。

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所实行的管理方法。预算编制要遵守力求真实、合理合法、科学全面、透明重点等基本原则,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管理。再者预算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时间进行,并以此作为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批复的依据。预算编制一般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步骤,在整个项目的管理费用预算确定后,各建设单位必须进行管理费用预算的分解,并经最高负责人审批执行。另外对于委建制和代建制的费用预算执行制度要由法人单位分别进行审批确认。

三、日常费用支出的管理

(一)日常费用管理制度

日常费用支出管理的原则是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即一支笔审批。这样便于对整个项目进行统筹兼顾。日常费用管理的一般程序是经办人填写公司统一报销单,并附原始单据,过程中要有证明人进行签字,以及各级负责人审批,最终由总负责人签批报销。对于各环节的审批内容,要确保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二)人工成本管理

在大部分工程项目中,由于项目性质原因,项目员工有大部分是借调于国家的公务人员以及各事业单位人员。该部分人工成本包括基本工资、医疗费用和福利费用等一般都有原来单位发放,对于原有单位不能支付该部分费用的则需要事前同借调单位签订借用协议,明确相关费用的定时、按期结算;对于社会招聘的技术人员,要根据当地劳动社保部门的规定签订用工协议,在建设单位的管理费用中可以直接列出人员费用等支出。

(三)交通费管理

交通费用一般分为公交费用、差旅费、自有车辆费用和租车费用。由于建设单位所在地与职工家庭所在地相距离比较远,职工需要乘坐公共交通,一个月可以报销一次费用,这属于公交费用(对于公司派专车的除外);差旅费是指由于员工工作需要,需至外地所产生的费用。该项费用包括乘坐交通的费用、住宿费用和出差补助。相应标准应该在预算中给予规定。自有车辆费用主要为油料费用和维修费用,一般情况该项费用由综合部门统一管理,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定额,对于维修费用要同维修厂及时核对维修记录及用料清单,并核定有没有重复维修的,方便更加容易找出原因这就是燃料费用;要大修理车辆时,需要经过综合部门提出申请,计算大维修费用的预算,经过建设单位负责人审批之后实施,以上费用都需要列单据表明支出。租车费用的管理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合预算编制,签订正式的租赁合同或者是协议,要确保租赁时间同开工时间的匹配性。

(四)公关费用管理

因为工作来人需要接待,根据接待的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相应标准,严格控制了接待开支。在建设单位的负责人同意后,是总预算的范围或者年度的预算时候在里面列出支出。

(五)会议费管理

会议费的报销需要以下的条件。第一个是会议通知,这是指会议内容、开会的时间跟地点等在在文件中明确的标出。会议通知如果缺少行文,会议通知的形式需要在报销凭证上面注明。第二,会议签到薄,每个参与的人员在到达后都需要在会议签到薄签到,以作为会议费用实际使用凭证。另外,会议召开必须由综合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会议支出预算进行审核批准。确保在预算内控制使用好。每次会议都要取得合法的发票,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审批手续列出支出,这就是报销凭证。这些手续都需要由会议组织部门提供。还有驻工地人员补贴以及工程验收费用,这两大类里都包含着不少细分了的补贴费用种类。

四、各项费用核销管理

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核销凭证,首先要向公司员工普及财务知识,使其明确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发票的真实性。另外,对于不能取得比较少金额现金支出的原始票据可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对于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是不能作为有效证明的,在原始凭证不被接受的时候,需要拘留,并且向领导报告,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牵涉的资金比较大,管理比较繁琐,需要认真仔细,明确管理的目标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更能管理好这个项目。

管理费用论文:民营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现有经济制度下,民营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及其本身仍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造成费用管理不够系统化、规范化,费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对民营企业费用管理的控制研究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命题之一。论文阐述了苏宁电器集团这类大型连锁民营企业在取得飞速进展的同时,注重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并时刻保持警惕性,注重信息搜集对企业费用控制的重要意义,在控制费用方面取得了足以骄傲的成绩。总之,本文将理论和实际结合,指出民营企业控制管理费用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策略。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费用;控制研究;苏宁电器集团

一、民营企业管理费用相关理论

(一)民营企业的内涵

目前,对民营企业的内涵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民营企业是指民间私人投资经营的诸如私企、个企等一类企业的统称,研究者一般把它视作民营企业的狭义概念;而另一种广义的民营企业,指的是除国有独资之外的企业经营形式,这不仅涵盖了狭义上的民营企业,还将国家所有、民间经营管理的一类企业纳入其中。这警示我们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需区别开来,且与国有企业不能划等号。

如所周知,不论何种形式,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引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前进,都可以为我国所用。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至今已三十多载,我国市场经济获得惊人发展,民营企业也随之壮大并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企业形式。主要表现在:

(二)管理费用的定义

顾名思义,管理费用是一段时间内为了维护企业正常运转而必须支出的资金,一般情况下包括企业原材料和设备购买基金,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工资、福利的支付,企业厂房等基础设施的建造费用、维护费用等等,总之,企业运转不可缺少的一切费用大致――主要有产品、人力成本和其他费用――都可归到管理费用的范畴。需注意的是,管理费用和成本之间不是完全一致的,前者更侧重于时间的阶段性,并且包含在企业利润之中。

(三)管理费用的特点

管理费用有着自身的特点。

首先,从控制角度而言,管理费用须遵循节约优先、全面发展、权责分明和灵活管理的原则。节约是实现费用管理最佳化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必备要素。但节约不意味着盲目吝啬地减少必要支出,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将资金费用进行整合分配,发挥其最大效应。全面发展是指整个费用管理过程从产品投资到产品生产、产品创新都能做到兼顾不偏,准确控制费用的使用。此外,费用的管理还要遵循权责分明的原则,将每一个项目费用的管理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灵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管理费用情况量大而繁杂,管理者须灵活处理。

其次,从目标角度而言,管理费用具有遵法守规、精确可靠、盈利最大化等特点。中国已经进入法治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法治化。企业管理费用在操作过程中须严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法律的尊严。管理费用的经办者须将管理程序化,使之尽可能精准、可靠。当然,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在于扩大企业的收益,管理费用要以实现企业效益为发展指向。

二、民营企业控制管理费用的原因

管理费用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了费用作支撑,企业产品制作、产品加工、人才引进乃至设备更新、产品销售等都不可能顺利进行。除了管理费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之外,民营企业对它的控制还在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改善民营企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的必要条件

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要实现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切实改善管理。控制管理费用是改善管理的切入点之一,能对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为下一步运作提供良好的依据。一般而言,管理成效可以通过管理费用与企业收益之间的比率表现出来,比率越高,说明管理成效越不理想,反之,则越理想。借助管理费用相关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管理费用在各个部门或者企业运作各阶段的比例。比如,流通领域里供不应求,就可以相应增加生产领域的费用投入,增加产品的产出,从而使费用得到最大利用。相反,如果销售阶段供过于求,就可以适当增加产品宣传、销售的费用额度,或者引进先进科技,促进产品创新,加快销售速度。

(二)追逐企业利润,成就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外,管理费用的合理使用还能使企业资金效益最优化。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从整体着眼控制费用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产品、销售等,只有统筹规划,企业才能协调各部门的有效运转。当下,人才与科技是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两大因素,费用的划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该往这两个方面倾斜。民营企业控制好了费用,实际等于给整个企业规划好了短期内的发展蓝图。可以假想,如果民营企业不重视管理费用的科学控制,只是人为随意支配,那么,企业的实际效益无疑会大大降低,甚至时间久了还可能导致企业倒闭。此外,管理费用的控制受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市场规律等的影响,企业要紧紧依据这些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促使企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民营企业管理费用控制存在问题

(一)预算科学性不强

管理费用的预算辐射面较广,操作过程纷繁复杂,且自身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因此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目前,民营企业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预算的科学性较弱,违反规定的预算项目层出不穷。比如,民营企业的有些管理者在预算时马虎了事,不认真依据财务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也有些财务人员不知变通,一味按照老一套办事,没有结合情况的变化而灵活、科学的进行项目预算。更令人忧虑的是,民营企业的费用管理者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扎实的财务理论基础,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这也是预算不科学的原因之一。

(二)控制过程执行力度不够

问题之二是管理费用的控制过程与执行力度远不到让人满意的地步。管理费用的实际控制容易陷入不透明的钱钱交易,造成不为人知但却影响恶劣的污垢事件。有些预算好的项目在配备资金时以资金不足为由打折扣,致使企业无法按照预定轨道运作。又如,民营企业一些财务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借管理费用购买私人用品、报销私人花费等,使公司的财产无形中落入私家之手,造成企业费用出现漏洞。总之,民营企业在控制相关费用上经常出现以公济私的现象,管理者必须重视诸如此类的违规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样,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三)监管机制透明度不高

民营企业具有很高自由度,不受政府直接管理,因此,费用管理缺乏相关审计部门和企业内部的监督,导致透明度不高。一方面,政府不直接接管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的业绩与企业的发展好坏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从出发点而言,公务员缺乏监管民营企业费用的积极性。而要实现政府对民营企业费用的有效监管,势必要进行相关政府机构的改革,增加成本。另一方面,由民营企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政府不宜过多介入其管理,才能保持民营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促进社会经济的活跃。总言之,在目前条件下,实现政府参与民营企业的费用管理时机还不合适;倘若执意为之,可能因违背市场规律而适得其反。

其次,民营企业费用监管机制还缺乏社会监管。换言之,民营企业不在社会审计监管之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关于民营企业费用的审核还没有一部比较全面清晰的法律,况且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也不够齐整,一时难以将社会审计有效实施其中。

四、民营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策略

(一)费用预算合理化

要控制好民营企业的管理费用,必须追根溯源,从源头上加以控制――那就是进行合理化的管理预算。这也是企业控制费用惯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按照以往的做法,企业每一年年底都会做本年度的费用结算以及下一年度的费用预算。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管理者借助合理的预算报表能够了解公司未来走向,有条不紊地安排企业计划。通过预算数据,管理者能大致掌握企业发展的重点、企业文化走向等更情况,合理清晰的预算是企业配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重要凭据之一,堪称资源配备的晴雨表。

(2)预算还能整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关联,成为一个互不分离的和谐统一整体。这样,也有助于建构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而融洽的关系对于提升效益是有效的助推器。预算促使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目标明确化,沟通也就显得更有意义。

(3)当企业目标偏离或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也可以依据费用预算对计划进行修正、调整。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管理者要灵活处理现实情况与预算之间的对立关系,适当改变,使之统一在企业目标之下。

总之,预算使企业年度目标更为详实可见,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量化各阶段目标,凸显出企业发展的短期蓝图。以预算为导向,企业管理引领一般的员工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换言之,费用的准确预算有益于构建企业费用的评估,实现民营企业的效益目标。

(二)费用控制程序化

费用控制程序化的实现,可以规避很多暗箱操作的成分,真正实现费用管理公开化,分配效益最优化。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以员工为本,加强宣传,培养员工责任感和节约费用的意识。眼前来说,民营企业大部分员工对企业都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员工比比皆是。这主要由于企业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做临时工的场所,这家倒闭就奔向下家,于他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民营企业一定要注重以员工为本,将员工的根本利益纳入企业文化的一个部分,当员工认可企业之后,企业的发展也就真正开始了。

(2) 完善预算规章建设,走标准化之路。制度建设是一切集团获得长期发展的一项不能缺少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整个企业成员需要一致遵守的标准,也是企业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具有基础性建设意义的一种意志的集中表现。首先,它是企业高层实施的管理是否有效的直接凭证。任何一个组织,只有达成一致的约定协议,才能获得员工的支持,从而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步调,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构建科学适用的规章制度,也是企业预算现代化之路的重要条件。规章制度一方面具有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员工朝着目标前行时的助力器。

(三)费用监管的制度化、公开化

除了费用管理需要制度的支撑,费用监督机制的建构也需要制度为保障。由于费用管理本身的繁杂不一,民营企业要从长期着眼,全面考察费用监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制定监督机制。

(1) 划定监督人员权利范围以及相应的义务。民营企业费用监督疏忽之一在于对监管人员职责的定位不明确,导致他们多数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费用的使用越来越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面对这样的情形,企业要做的是精细分明地指明每一监管人员的职责――明确分工,出了纰漏监管人员负有直接责任。这样,必将无意中迫使监督者肩负责任、努力作为。但是,需引起注意,企业在实行相关责罚时不能与法律背道相驰,不然,也是无效的。

(2) 员工人人参与,形成企业全民监督体制。企业可以将员工福利与公司收益直接挂钩,并鼓励员工对管理费用进行监督,举报违规使用。在条件允许时,企业高层还可以承诺举报有奖(不能恶意举报),对举报者进行保密和保护。这样,费用使用不当或不明就与员工的利益相关,激发员工的热情,让监督无处不在,不良行为自然而然会走向下坡的趋势。

五、案例分析:民营企业管理费用控制的意义

苏宁电器集团自二零零四年上市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逐步成为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参照2012年的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排行榜,苏宁电器集团荣登第三位,仅次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营业总收益达到19473388万元。苏宁电器集团之所以能用十年的光景迅速壮大,原因之一在于该企业有一整套良好的控制费用的方法。

首先,在苏宁电器网站上,对所招聘的费用管理员工的职责、专业知识储备、专业经验都有明确的要求――“负责财务部资金管理、费用预决算、资产检查等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优先,1年以上大中型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经验,持有会计资格从业证书,OFFICE使用熟练。”这就为费用管理工作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人员基础。苏宁电器集团属于规模比较大的连锁企业,它十分重视人才的后续培养与接力,不至于出现企业人才断层的局面。

其次,苏宁电器集团既有短期内季度、年度费用计划,更把管理费用与企业几年乃至上十年的目标相结合。比如,苏宁电器集团在控制采购费用上格外注重降低采购成本,实行规模采购和注重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所谓规模采购,即集中大规模的资金单次购买大宗物品,这样,价格因规模庞大而获得巨大优势。同时,苏宁电器集团还注重结合地区市场的不同特点,生产具有地域适用性的产品。我们知道,合作关系的常态化、稳固化是一个企业节省成本的着眼点之一,苏宁电器集团很重视合作伙伴的友好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导向吸引更多的合作者蜂拥而至。一言以蔽之,大宗的采购模式和灵活的营销策略促使企业目标容易实现,从而,短期内的管理费用的预算达标率非常精确。此外,许多企业只会做短期内的费用预算,而苏宁电器集团这种颇具前瞻性的将费用预算融入长期愿景的做法,实为不多,堪称明智之举。“科技转型、智慧再造”是苏宁电器集团未来第一个十年内发展的指导方向,预借助网络将业务从国内推向国际。计划在二零二零年,苏宁电器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实体店面要突破三千五百家,销售金额有望超过三千五百个亿;并预期在二零一六年打入欧美市场,逐步完成国外销售一百个亿、构建三百家旗舰店和五十家购物商场等的目标。

最后,苏宁电器集团作为一家大型连锁企业,以信息化作支撑,大大提升了财务预算的准确度。众所周知,苏宁电器集团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地,总公司与分公司信息整合就成为苏宁电器集团必须关注的一大问题。以往,总公司在收集分公司财务信息时,总会出现信息滞后或者存在出入的情况,这给企业费用的预算与结算带来众多麻烦。对此,苏宁电器集团反复研究,决定采用SAP/ERP这一崭新的信息系统。相关人员分析,采用这一系统后,单就日常办公中不用纸张这一项决定,大概每年就能为苏宁电器集团节省约一个亿的费用。同时,采用信息化 管理费用的方案后,苏宁电器集团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两者间信息的及时反馈并作出相应的策略或调整。

总之,控制费用堪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一切企业不容小觑的重要点之一。民营企业要想赢取更大利润、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克服预算不科学、费用执行中漏洞百出以及监管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扎实从预算、监管、实践等过程落实本该有的程序,逐步促成企业向节约型、盈利型、可持续型的目标发展。当然,民营企业在摸索自身的发展实践之路时,要勇于借鉴诸如苏宁电器集团这类大型民营企业在费用管理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依照自身实际情形,因地制宜地吸收别人的长处。苏宁电器集团这类大型连锁民营企业在取得飞速进展的同时,必须注重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时刻保持警惕性,注重信息搜集对企业费用控制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中众多企业之林中持久立于不败之地。言而总之,民营企业深入认识费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意义非凡,尽管任重道远,只要民营企业管理者坚持不懈地运用科学的指引,踏实地走好企业战略的每一步,一定可以取得一番惊人的成绩。(作者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管理费用论文: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费用与应对策略性思考

【摘要】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对此展开具体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解决建议,旨在抛砖引玉,相互交流,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有效推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 新会计制度 费用 策略

2012年,新会计制度在全国公立医院得到广泛推广,这也对医院成本管理核心环节的成本管理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医疗保险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医院经营活动也面临着更大竞争压力,这些都给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在新会计制度得以真正贯彻实施以前,很多医院在成本管理上依然采用粗放方式的管理方式,成本核算的整体效能并未能得以实现,很难为医院高层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信息。新制度实施以后,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不足也进一步凸显,对此开展积极探讨,提出完善改进建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新会计制度的施行,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并对成本核算的账务管理进行了重点规定。医院各项事业计划和任务活动的开展,都与财务费用息息相关,如果计划不好成本,也会导致医院经营困难,从而面对更为严峻的发展形势。加强成本管理也可以间接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因此,要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科学计划好医院科室成本,诊疗成本和床位成本[1],并定期的将这类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填补分析发现的漏洞,不断改善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大多医院依然会比较重视直接成本消费,对于间接产生的成本消费不够重视,偏重于对医疗业务科室的财务成本管理,而忽略对职能管理部门的财务成本管理,这管理上的缺失也会为医院的成本费用计划带来一定阻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医院成本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医院的成本管理系统不完善,医院领导者和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对成本管理也缺乏稽查和监督,对整个财务工作未能做好有效监督与审查。对于一些非专业稽查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也会导致在审查医院财务工作存在风险,致使医院在财务工作方面存在漏洞,这就增加了医院管理和监督方面工作的困难。医院不能从根本上全面的对财务施以监督和管理[2],更未能对由于成本管理引发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所提解决方案也缺乏一定的可实施性。针对现有工作的开展,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与监督,对现行成本管理工作的控制力度不足,也进一步放大企业财务管理经营风险。因此,在现行背景下,亟须建立健全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强化管理工作规范,提升改善管理水平,保障医院财务安全。

(二)内部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在医院内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服务进行准确的认知,实现医院管理理念的全面转变。许多工作人员认为这些是医院领导成员的事情,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于意外发现的财务成本管理漏洞和问题,也未能及时加以制止[3],未能及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或者医院领导,导致医院财产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导致医院经营风险的增加。所以,要积极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不必要浪费的发生,在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得到保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不仅要与经营意识和环境变化相适应,而且还需在此之前的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提升,做到“兵车未动、粮草先行”,有效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不严格,作用单一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更多医院管理的负面消息逐渐被曝光,很多医院常常在事件发生后才思考解决方法,工作开展非常被动。但可能性较大的事件发生之前,却未能建立有效的监察制度,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也导致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未能将医院损失降到最低。管理制度各条规定的规范指引不足,未能形成很好的联动效应,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不足,使得成本管理的预防性和引导性作用无法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常见的事后反馈行为,不仅解决处理方案相对滞后,也无法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析。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成本数据的定期分析,调整科室的运营行为,避免运作和管理过程中一些弊端和问题。

三、新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院成本管理提出如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着力制定《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等医院财务管理法律法规[4],希望借此能够积极促进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医院成本管理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两者的建立为医院财务管理的加强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依据。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能够很好的约束财务管理工作,也能够时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医院只有具备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全面的管理制度,才能很好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也能尽可能减少财务上的错误或者尽快的查漏补缺。医院可以通过对制度体系的完善,保障医院财务制度和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使其更快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完成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范措施,使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

(二)改善提升内部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针对医院内部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薄弱问题,院方要先对这些医护人员进行理论指导,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起全民良好的成本意识,全面转变医院经济管理观念,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保证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达到一定的收益。许多医院内部人员认为经营意识是领导人的工作,他们不需理解成本管理工作,这种想法会在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时造成一定的阻碍。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让大家认识医院财务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影响医院的经营发展,更会影响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培养每位员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队服务理念,将自身工作开展与医院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在开展积极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医院内部施以一定的奖励措施,对那些为医院财务成本提出积极有效改进意见的员工分发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参与热情。

(三)提升相关制度的衔接配合

针对财务成本管理中的漏洞不足,医院应首先加强对成本关键环节的管理,提升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效能,通过丰富管理手段和规范财务工作流程,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化水平。而对于一些事后反馈的现象,财务工作人员在得到专业的培训之后,他们可以对潜在风险提前做好应急方案,有效改善医院的混乱管理现象,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的信心。在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中,还需不断改进完善现有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内部评审体系,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来强化管理层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控制能力,提升组织的反应效率,改善医院成本管理水平。

四、结语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推行的背景下,医院财务成本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其经营发展,也切实关系到广大员工的自身利益和广大民众的幸福指数。本文针对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在分析问题不足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发展建议,希望借此促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

管理费用论文: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对企业未来业绩有影响吗?

摘要:本文以2007年到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销售与管理费用对企业的未来业绩表现产生了正向的影响,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发生将会有利于未来业绩的提升。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不仅是资源耗费,同时也是资源投入。

关键词: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未来业绩

一、引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是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还规定了费用只有符合相关的条件时才能确认,并且费用作为当期损益。亨德里克森认为,费用是企业在获取收入过程中所使用或消耗的物品和服务(葛家澍、林志军,2006)。费用在确认过程中必须坚持性质上的因果性与时间上的一致性两项原则。但如葛家澍等(2006)提出,由于某些项目的不确定性,要保持收入与费用的绝对匹配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能是做不到的。我国对费用的处理有许多项目从根本上说并没有与收入保持时间上的绝对一致。如企业为促销而发生的广告费用,按照准则的规定是直接计入销售费用在当期扣除,但不难理解企业当期的广告费会使企业产品知名度提高,而知名度的提高又会有利于后期产品的销售,所以说此类费用将会对未来收益产生影响。又如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企业会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和维护,而这些支出如果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分不同情况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诸如此类情况,费用不仅会对当期收益产生影响,预计也会对未来收益产生影响。所以本文试图探讨销售和管理费用对未来业绩是否有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Kovacs(2004)研究发现,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对未来收益产生了有益的影响。Huang等(2011)检验了当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项目包括无形资产投资部分时市场是否正确而完全估计了报告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价值,发现对于所研究的样本(主要是IT公司)而言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对未来一期的经营业绩产生了重要影响。原因是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中实际上隐含了一部分无形资产投资。Anderson等(2007)研究发现,在销售收入下降期间SGA费用比率变化与下期盈余变化具有显著地正相关性。Baumgarten(2010)研究发现,费用控制良好的公司SGA费用比率的上升会对公司未来盈余变化产生显著地正面影响。相反,Lev等(1993)发现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上升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Abarbanell等(1997)研究发现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比率的变化与下期盈余变化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 万寿义等(2011)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当本期营业收入增加时,销管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而当本期营业收入下降时,销管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有显著地正面影响。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梁莱歆等(2005)研究发现,R&D投入的产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企业R&D投入的见效一般需要两年以上,同时发现R&D投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程宏伟等(2006)考察了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研发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周亚虹、许玲丽(2007)考察了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R&D投入在其投入后一年之内对企业业绩具有积极的影响。

从已有研究文献看,国外的直接相关研究有很多,可能由于样本选取和模型构建方面的不同,导致结论不一致,甚至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国内直接相关文献较少,而且文献的研究也是借鉴国外已有的模型,用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除以营业收入来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与此不同,本文采用的是另外一个思路与模型,不仅在主体分析的变量设计过程中用总资产平均余额来消除规模的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中还引入销售收入来消除规模经济的影响。与国外已有的研究文献相比,本文试图扩大研究结论的适应性,将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纳入以探讨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对公司未来的业绩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分析,本文认为销售与管理费用将会对未来的业绩产生有益影响,而且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产生的影响应该是多期的。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销售与管理费用与未来第一期业绩正相关

假设2:销售与管理费用与未来第二期业绩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在2006年颁布,准则前后会计处理会有差异。所以本文选取的是2007年到2010年四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故相应的第t期分别为2009年和2008年。在选取数据过程中,考虑到ST公司财务数据的特殊性及金融保险业行业的特殊性,本文剔除了这两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另外由于缺失值的存在不便于分析,故将存在缺失值的公司样本剔除;异常值将会对本文的分析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能导致结论的严重失效,本文在分析时用SPSS分析工具找出异常值,并将其剔除。最后,得到以t=2008年为基年的数据共1353个数据,以t=2009年为基年共获得数据1410个,则总共获得2763个数据。

(三)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Ball and Watts(1972)研究发现年度盈余符合随机游走的时间序列特征,同时Albrecht(1977)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说明了企业未来期间的业绩表现可以用当前期间和以前期间的业绩预测。本文参照Huang等(2011)的做法,在随机游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销售与管理费用因素以探讨其对企业未来第一期和未来第二期业绩表现的影响。由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主要是对营业利润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在设计相关的财务指标时用到的是营业利润数据。模型如下:模型1:OOAt+1=β0+β1OOAt+β2OOAt-1+β3SGAt+ξt;模型2:OOAt+1=β0+β1OOAt+β2OOAt-1+β3SGAt-1+ξt

变量解释如下:t表示期数,在本文中表示年份;OOAt第t期的业绩表现,表示的是营业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即:OOAt=第t期营业利润/[第t期资产合计期末余额+第t期资产合计期初余额) / 2 ];SGAt表示的企业在是销售与管理费用上的付出。为了消除规模差异的影响,采用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之和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即:SGAt=(第t期销售费用+第t期管理费用) / [第t期资产合计期末余额+第t期资产合计期初余额) / 2 ]。ξt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变量的标准差都小于0.1,且中位数与均值差异不大,说明在剔除一些缺失值与异常值后整体数据具有代表性。另外可以看出SGA的值变化比较平稳,意味着每年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上的支出相对来说都比较均衡,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说明企业在费用的投入上都体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OOAt+1、OOAt、OOAt-1、SGAt、SGAt-1之间存在显著地线性相关关系,自变量之间可能有多重共线性存在,但通过方差膨胀因子的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将会给出相关结果)发现不会影响回归结果。SGAt与OOAt+1显著地正相关,证明了假设1,而SGAt-1与OOAt+1显著地正相关性则证明了假设2.从这个角度说明了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确实会对未来的业绩表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分析发现SGAt-1与OOAt-1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付出给投资者带来了增量收益,这种投入是值得肯定的。

(三)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OOAt+1与OOAt、OOAt-1显著正相关,说明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增减变化比较稳定,后一年的公司业绩可以用前两年的业绩解释,这与Ball and Watts(1972)的结论一致;同时SGAt与OOAt+1显著地正相关,与Huang等(2011)的观点一致,部分地与万寿义等(2011)的观点一致,证明了假设1,。说明上年每1单位的销售与管理费用对下一年业绩的贡献为0.109。且从方差膨胀因子在1到1.5之间可以看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效果是有效的。从表(4)可以看出,SGAt-1与OOAt+1的呈现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说明了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作用至少具有两年的滞后性,可能是因为其中包括一些像研发费用这样的内容导致的。就研发来讲,周期一般较长,其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会有一些迟滞。而且从方差膨胀因子的值可以看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这验证了假设2。结合表(3),SGAt-1与SGAt的系数分别:0.076,0.109,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销售与管理费用对未来业绩的贡献在逐渐减小,但相关性同样显著,这与程宏伟等(2006)的关于研发费用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相似。这同现实是比较相符的,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当初研发新产品在对利润贡献方面不可能永远平稳地持续下去,会有变弱趋势。

(四)稳健性检验 在稳健性检验中,笔者分别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单独Ball and Watts(1972)的模型中,得到的结论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与企业未来的业绩表现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结论支持上文中的分析结果,如果将样本量缩小,单独考察t=2009(即以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三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和t=2008(即以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三年作为样本)时的情况发现并不影响分析结论。另外,在变量设计上笔者原来是由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除以平均总资产以消除规模的影响,在做稳健性检验时,笔者尝试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除以销售收入来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同样是获得了相似的结论。这些检验都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本文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五、结论

为什么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会对企业未来业绩产生影响呢?有学者认为本期销售费用增加对下期盈余变化产生正面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下期销售与管理费用实现的,而且本期销售与管理费用的支出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率,对未来业绩产生影响,还有观点认为管理当局通过操纵本期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从而达到增加下期盈余的目的。笔者认为销售与管理费用的增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这一种观点是可取的,而操纵盈余观点不可取,因为这只是个别公司的情况,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公司,而且随着财政部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视,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遏制,利用这两项费用进行盈余操作的空间是比较小的。还应该从会计准则要求的本质特征出发,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从分析准则的处理要求出发,探讨其原因。主要可以从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两个科目的设置角度考察:(1)销售费用角度。根据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销售费用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保险费用、包装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等经营费用。其中的有些费用,如广告费,付出越多,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知名度,而知名度的提高会产生声誉效应,其影响的应该不仅仅是企业当期的业绩表现,一般都会影响多期,这实际上相当于Huang等(2011)所提出的,这种投入中包括了某种无形资产成分。而准则的处理却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另外,如销售产品的保修服务,若是公司承诺的是几年的,则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是直接在当期确认所有的销售费用,毫无疑问这样的处理结果导致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时间配比。所以收入与费用的不配比应该是导致这一原因出现的根本原因。(2)管理费用角度。根据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其中最典型的是研发支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也计入当期损益。由于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区分的困难,资本化或费用化就存在着争议。而且如果研发成功,前面费用的支出也不会再予资本化,那么这一部分费用化的支出就与当期的收入不配比,这一部分支出对业绩的贡献应该是多期的。另外如开办费,企业如果成功开办成功则会带来的业绩表现毫无疑问是多期的,所以将其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就不是很合理。正如Huang等(2011)提到的销售与管理费用包括的一部分支出具有资本投资的本质,他们或许会产生重要的无形资产的力量,这些无形资产将会服务于企业的长期业绩表现。这些费用的作用有多大,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给了答案。本文采用并发展了Huang等(2011)观点,对上市公司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与企业未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对企业未来的业绩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这体现了费用支出的“资源投入”观。这给投资者做了启示,投资者在考察公司的业绩时,不能仅仅盯着营业利润或者是净利润,而应该做出更为详细的分析,理解企业本期的支出是否会对未来的业绩产生影响。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我国会计准则一贯坚持的原则,但我国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管理费用论文:航运企业广义管理费用预算管理探析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开始的欧债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冲击,全球贸易额增长大幅度放缓,而航运业是受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2012年航运形势更加严峻,国内一些航运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树立“过紧日子”的经营理念,加强预算管理,非常重要。本文根据笔者单位的经验,探讨如何进行广义管理费用预算管理,期望对同行企业有所借鉴。

广义管理费用是指将成本费用的明细项目按照管理费用的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并分类统计的成本费用总和。广义管理费用不仅包含传统意义的管理费用的所有项目,还包括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成本费用项目中可归集到管理费用要素的项目。广义管理费用明细项目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可控广义管理费用、不可控广义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三大类。

一、预算制订应遵循的原则

1、投入产出的效益原则

管理费用预算管理是为控制费用,但对费用的控制应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收入。我们支出费用最终是为了带来收入,为了避免费用控制减弱创收激励,必须对创收多的单位(下属公司或部门)制订更高的费用标准。即允许各单位在净收入增长的情况下,相应增加可支用的广义管理费用(除人工成本外)的预算额度,反之亦然。这里的“净收入”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不含已列入广义管理费用的部分),包含以税务管理等形式已体现在公司账上的收入和延伸服务净收入。

2、人均费用的效率原则

各单位全年人均支用的广义管理费用应与行业内平均值进行比较,确保前者与后者大体一致。这里的“人均”是指广义管理费用除以全年平均职工人数(含劳务工)。

3、实事求是的认定原则

按上述两项原则对广义管理费用各项目的预算指标初步核定后,针对个别费用项目的特点,分别据实认定。例如会议费、协会费、广告费、法律事务费、宣传费、咨询费等预算需按明细清单进行个别认定。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个别确需发生的预算外费用项目采取“一事一批”的方式。

4、分级管理的落实原则

将上级公司下达的合并广义管理费用预算分解到各下属单位进行管理,以此类推,实现预算编制、上报、核定、下达、执行、监控、考核等全过程的分级管理。

二、预算指标确定方法

根据第一部分提出的原则,对三类广义管理费用进行细化,并确定具体预算指标。

1、可控广义管理费用

可控广义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包括会议费、广告费、协会会费、展览费、宣传费、出国人员经费、差旅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煤气费、市内交通费、邮电通讯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法律事务费等。

(1)会议费预算。会议费预算需提供会议计划、会议规模、人数预测、人均费用清单。会议费预算需提供网点的明细清单,依据实事求是的认定原则对会议费预算进行审核调整,审核调整后的会议费用只包括公司一些重要会议(比如年中工作会、董事会、客户招待会等),其他形式的会议预算原则上不批;系统内的会议原则上开视频会;对于上级公司要求和特殊业务需要召开的会议,以一会一报的方式上报审批,对于批准的会议考核予以剔除。

(2)广告费预算。广告费预算需提供广告名称、广告媒介、费用清单;协会费预算需提供协会名称、费用清单;展览费预算需提供展览的名称、地点、费用清单;宣传费预算需提供宣传项目名称、费用清单。将根据提供的清单,依据实事求是的认定原则对预算进行审核调整,对于无法提供清单的费用预算,上级公司将不予批准。

(3)出国人员经费预算。出国人员经费预算需提供出国地点、时间、人员、经费标准等,对于无法提供清单的费用预算,将不予批准。业务出差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能由1人完成的尽可能不派2人;出差天数应严格控制,原则上一个国家不超过5天,单次出差不超过10天。

(4)修理费用预算。修理费用预算需提供修理的项目、时间、费用等,对于无法提供清单的费用预算,上级公司将不予批准。

(5)办公费预算。办公费预算需提供各年度办公费用的人均标准,对于人均标准偏离系统均值的,上级公司将予以调整。但可以考虑物价因素,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在年中预算调整时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6)水电煤气费预算。水电煤气费预算可根据实际单价调整和办公场所变动情况提出个别调整的要求,集团将根据相关文档,依据实事求是、个别认定的原则对预算进行审核和调整。

2、不可控广义管理费用

不可控广义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包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税费支出、保险费等。

(1)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预算。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预算需提供资产原值、残值、折旧(摊销)年限、折旧率、折旧(摊销)额等清单。资产原值发生变动的,应提供增减变动清单。折旧(摊销)方法原则上不予变更,如确需变更并征得审计师同意后,应申请相应调整原预算方法和数据,并提供依据和说明材料。上级公司将根据相关文档,依据实事求是、个别认定的原则对预算进行确认或调整。

(2)税费支出预算。税费支出预算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支出应根据税种、税率、计税基础逐项预测汇总。房产税需根据房产余值(房产租金)及适用税率计算;车船使用税根据汽车数量、排量及税额汇总计算;印花税根据各项合同涉及的计税金额和税率分别计算汇总;土地使用税应提供土地使用面积和当地征税标准计算;其他地方性税费支出也应根据不同税种的计税基础和税率分别计算汇总。在预算说明时,如有必要还需提供当地机关对该税费的征收管理办法。上级公司将根据相关文档,依据实事求是、个别认定的原则对预算进行确认或调整。

(3)财产保险费、租赁费预算。财产保险费、租赁费预算包括房屋建筑物保险费、车辆保险费、计算机系统保险费、生产设备保险费、办公设备保险费。保险费需提供明细项目和相关的保险合同。已有的财产租赁和车辆租赁需提供明细项目和相关的租赁合同,新增的财产租赁(房屋租赁)和车辆租赁参照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管理,需逐项报批上级公司批准后方可列入预算。

(4)其他管理费用预算。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其他项;对确实有零星管理费用预算的,应单独罗列并说明,上级公司根据相关文档,依据实事求是、个别认定的原则对预算进行确认或调整。

3、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包括工资总额内的各类人工成本、企业年金等,劳动保险及各项规费,各项职工福利及其他。这些指标的确定可以参考近几年的实际水平确定。

各单位依据当地规定列支的特殊补贴和福利项目可以个别认定,但须提供副省级市及以上政府或部门的文件规定。

三、预算管理流程

财务机构负责人为广义管理费用预算管理总责任人。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负责广义管理费用预算的总体编制、核定、执行、监控和考核。费用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归口费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控制。

1、预算编制

(1)费用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编制预算。费用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结合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业务预算,编制本部门归口管理的费用预算。预算编制时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根据公司的工作需要以及历史数据,合理确定年度各项费用预算额。编制费用预算时应出具相应的预算报告,对预算进行具体说明。预算报告包括业务量、标准、人员编制等预算假设,历史数据以及费用测算过程。

(2)各公司财务部汇总费用预算并报预算委员会审批。公司财务部根据各归口部门上报的费用预算以及预算报告,结合历史资料和年度损益总预算,对各归口部门的预算额进行分析,并与各费用项目预算归口部门进行沟通并充分交换意见,确定各费用项目的预算数据,汇总费用预算。公司费用预算管理归口部门编制的预算费用经财务部整理汇总提交各公司预算委员会审批。公司预算委员会对年度费用按照费用预算管理的原则,“自上而下”最终确定费用预算额。

(3)上级公司核定费用预算。各公司预算委员会批准的费用预算上报上级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后者结合上级公司整体的经营任务和费用预算目标对各公司、本部各归口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核定。

2、预算下达

上级公司通过经营管理业绩责任书,将本部各部门和各公司的费用预算指标和费用明细项目预算下达至第一合并层级各公司。其他合并层级各公司,按分级管理原则,也应通过经营管理业绩责任书将下属各公司的预算指标和费用明细项目预算下达至下一合并层级各公司,直至最基层单一公司。

各归口部门和下属各公司收到预算后,应按不同的损益表项目(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对费用年度预算额进行分拆,并将年度预算指标分项目分解到月。

3、预算的监督和反馈

各级公司财务部是广义管理费用预算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其根据批准的预算,按月对各部门的费用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并按月向相关归口部门反馈费用实际发生情况。

每月初,各归口部门费用实际发生额由财务部提交各部门,提交时应尽量详细,以便各部门分析使用。本部各归口部门和各公司应就实际产生的费用以及实际费用与预算额之间的差额进行差异分析,出具详细的月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集团财务部。

财务部应按月对公司整体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向公司预算委员会提交广义管理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部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公示。对于实际发生数与预算进度偏离较大且无法提供原因说明,以及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较差的公司,将采取约谈、实地检查、通报等方式进行管理。

4、预算考核

财务部是广义管理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部门。每年末,财务部负责对各部门和各下属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广义管理费用预算考核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的奖惩挂钩。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调整期,贸易萎缩,航运业受到严重冲击。航运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尤其是各类费用控制,非常重要。通过预算管理控制广义管理费用是有效措施。首先,预算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其次,具体预算指标的确定既要科学合理,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还要分类细化;最后,预算管理流程要严格,确保预算管理的效果。

管理费用论文:浅谈企业成本费用构成中的管理费用的核算与管理问题

【摘 要】管理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构成的主要内容之一,管理费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水平,如何进行管理费用核算和管理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对达到节约费用支出和提高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的目的很有意义。

【关键词】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费用;核算与管理

管理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构成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企业的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费用呈上升趋势。如何进行管理费用核算和管理意义重大,下面就管理费用的核算与管理探讨如下:

一、管理费用的核算

1.企业管理部门及职工方面的费用。(1)公司经费:指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下同)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3)职工教育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的费用。(4)劳动保险费:指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按规定交纳地方统筹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支付离退体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其他费用。(5)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2.用于企业直接管理之外的费用。(1)董事会费:指企业董事会或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成员津贴、差旅费、会议费等。(2)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的费用。(3)聘请中介机构费:指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清账等发生的费用。(4)诉讼费:指企业向法院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费用。(5)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3.提供生产技术条件的费用。(1)排污费:指企业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2)绿化费:指企业区域内零星绿化费用。(3)技术转让费:指企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4)研究与开发费: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资、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认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5)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分期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的摊销。(6)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企业对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包括按大修理间隔期平均摊销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就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4.经营业务的应酬费。主要指业务招待费,即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应据实列入管理费用。

5.损失。存货盘亏和盘盈:指企业存货盘点的盈亏、盘盈净额,但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

6.其他费用其他管理费用。这里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之内又应列入管理费用的费用。

二、管理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1.统一核算内容是进行费用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在具体进行费用核算时,首先要明确各个费用项目核算的内容和范围,要以公司财务制度的形式进行明确,尽可能划分界线,列示清楚,杜绝或减少“其他”项目核算的内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即便发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合适,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错误,原则上也不要变动,以保持其一致性,一致性或统一核算内容对于开展费用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统一核算内容也包括对费用核算对象的划分,划分的标准尽可能依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以适应实际责任费用考核的要求,只有划分清了责任,费用控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2.树立正确的费用控制观念是保证效益最大化的根本。

(1)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所谓进行管理费用控制,不单单是控制、压缩管理费用支出的绝对额,而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追求相对节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管理要为这个目的服务,必然要讲求成本效益,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成本效益观念下,成本绝对数并非越低越好,关键看一项成本的发生产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业总成本的节省)是否大于该项成本支出。而传统成本管理则强调成本绝对数的节约与节省,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实际情况可能是一项成本绝对数的节省却引起了收入更大的降低或企业总成本更大的上升。(2)费用控制必须在其合理性前提下进行。公司要运营,就耍开支费用,但费用 的开支应该有其合理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去想办法控制。而脱离合理性去节约开支,将会产生负面效果,限制业务开拓。(3)变动费用大小不能完全说明控制费用工作的好坏。其一:对费用合理性每个人认识不一,节约的办法也就不一样,效果当然也不同。其二:各公司面临着不同问题,其解决问题所产生的费用不能按一样的标准衡量,当然费用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不能完全认为变动费用大的公司就没有想办法节约费用,变动费用大小是否就说明了控制费用的差别,我看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为节省费用而节省费用。此观念要不得,这种观念一旦形成,非理性的压缩费用开支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对业务开拓杀伤力极大,其结果可能导致想要干的工作不敢去干、花正常的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得花更多的钱才能解决。(4)费用控制要有理有节、有章有法。有理,就是上述的合理性;有节,就是要有合适的度,不能过也不能扣门;有章、就是要有制度,在制度之下,没有灵活性,人人一致,总经理要带头执行。有法,就是制度制定要有依据,要能说服人。不服是制定不了制度的,更谈不上主动执行了。(5)费用制度要适时调整,不能影响业务开展。制度有其严肃性、刚性强,但条件发生变化了,就要调整,否则影响业务开展,失大得小。

3.在日常搞好费用控制是达到控制费用目的的保证。(1)建立弹性、滚动费用预算控制体系。企业要建立年度费用预算制度,明确年度费用控制目标,在制订费用预算时,要与公司业务量结合起来,建立弹性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定期编制滚动预算,围绕完成年度费用预算控制目标,重点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2)做好费用动态控制。所谓动态控制就是要把费用控制工作放在日常进行,日常工作中关注例外事项。控制费用的重点是对业务的把握,费用的发生是以经济业务为前提的,是经济业务决定了费用的发生与否以及数额大小,所以控制费用其本质就是要对业务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公司开展各项业务事前各相关部分要进行沟通,否则,事后的费用分析、责任考核没有实际意义。(3)落实责任考核。首先要把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身上,明确首长负责制,在开好费用分析会的基础上,评价工作业绩。责任考核制度要注意两点原则:一是责任明确、相关;二是奖罚力度适当。

综上,管理费用不仅其支出水平对构成了对企业利润的抵减,更重要是控制好、管理好费用的使用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一切均与统一核算内容、树立正确的费用控制观念以及科学的控制措施有关,所以,搞好管理费用的核算、控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值得包括我们会计人员在内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探索。

管理费用论文:低影响开发(LID)雨洪管理费用效益分析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危机日益显现。洪涝灾害、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已成为现代城市的顽疾。本文以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引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洪管理理念,并对其在国外城市建设、运营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LID技术优势进行了研究,企望在我国城市开发建设过程,加快LID技术推广应用,缓解城市水环境危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LID;雨洪管理;成本-效益分析

0 引言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不断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1]。事实上,在遭受水涝困扰的同时,许多城市还面临严重的径流污染、供水水源短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雨水”作为雨洪管理的主要对象,在城市建设中主要通过排水设施当做“废水”简单的排放。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紧张,没有足够的管位铺设更大口径的排水管道,加之排水设施投资巨大,道路大面积开挖还会对交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传统雨洪管理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以排为主的合流制雨污管渠、泵站、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已经难以应对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水困境。

低影响开发是发达国家新兴的城市规划概念,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用入渗、过滤、蒸发和滞洪蓄水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最终减少环境负面影响,同时间接实现其他效益。例如缓解污水管道负荷效益、保护下游受纳水体效益、地下水补给效益、景观效益、地产增值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效益、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减少城市噪光污染等。

美国环保署(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研究表明,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策略有利于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增加城市建设收益。完善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既可减少场地硬化面积,也可减少路肩、排水沟的工程量,同时,减少雨水排水管道、结构性设施的投入量[2]。

1 低影响开发应用潜力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着雨水径流污染和城市洪涝灾害问题,然而,由于城市雨洪管理技术落后和制度缺陷,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LID作为新兴雨洪管理策略,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城市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也引入这一先进模式,在北京、深圳等城市试点并取得了积极效果,迈出了我国低影响开发模式由探索到实践的第一步。

1.1 LID微观尺度潜力 低影响开发利用先进的设计手法,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少场地扰动优化现有项目,而不是依靠大规模的人工工程改变城市水文条件。从本质上讲,LID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维持和恢复开发区原有的水文特征,同时将其作为改进型措施,降低开发项目的径流流量,在源头有效去除雨水中营养物质、病原体、重金属等径流污染物,最大程度的降低开发项目对受纳水体、土地开发、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3]。

从社会角度讲,LID将居民和开发商作为行动的主体,通过经济政策激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项目开发,减轻其负担。尽管其最初聚焦的领域是城市雨洪管理,但随着理论的应用与深化,外延不断拓展,已上升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城市开发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减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

1.2 LID宏观环境潜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对LID的迫切需求。

另外,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为 LID 的应用提供了最佳时机和条件。从2000年开始,北京市围绕开源、节流、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四个方面制定了26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的措施。其中雨水利用有三项,包括建设雨水利用工程、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利用砂石坑蓄集雨水回灌工程[4]。上海市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00亿元新建改造28个排水系统,并研究试点“低影响开发模式”,即在不增加现有排水硬件设施的条件下,通过建设屋顶绿化、雨水利用设施、调蓄池的方式使得降雨不必全部经由排水管道和泵站排出,以此提高城市防洪标准。

近几年,城市洪涝问题凸显,人们逐渐认识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国外已经有一些国家进入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产业化初级阶段,如德国、荷兰、美国、法国、日本等。专门为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工程设计生产的过滤器、流量控制阀、雨水口、检查井、储水罐、雨水回用控制单元等设备在国外的市场上已经比较常见,雨洪综合利用工程产业化已初露端倪。

我国只是在近几年某些展览会上才能偶尔见到国外的雨水利用产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低影响开发模式并加快其推广应用力度,建立我国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产业,缓解城市发展面临的水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LID费用效益分析

在城市雨洪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开发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使用机构等多方面利益主体,他们追求的主要目的不完全相同。城市雨洪管理的目的是缓解城市洪涝灾害、保持城市水生态平衡、节能减排等。政府作为雨洪管理的主体,在保障雨洪管理设施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其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另外,政府还需要整合各方主体的经济利益,形成“合力”,最有效的实现雨洪管理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LID雨洪管理模式在城市雨洪管理效果上远优于传统雨洪管理模式,令人可喜的是其全寿命周期费用和社会成本也低于传统雨洪管理模式。同时,还能带来更多的环境、社会效益。

2.1 LID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2.1.1 LID的成本费用 LID雨水综合利用工程并不是独立于小区雨水利用建设的,一般而言,都结合小区排水工程进行,不管建设工程位于老城区、新建区、还是待建区,雨洪管理工程投资都是在小区排水工程上所增加的投资,包括各种类型的雨水利用设施及其相关的电气设备和庭院屋面排水系统,但不包括用于装饰或介绍工程特点而花费的费用。

2007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对17个部分或全部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技术的项目进行了初步效益-费用评估。这17个项目中有大学校园、公寓、城市街道和其他一般性建筑,美国环境保护署应用其中 12个所提供的准确经济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比较,应用另外5个的信息进行了定性的指标趋势分析。

结果显示,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技术的采用减少甚至消除了大雨池塘的建设、减少了雨污排水管、雨水处理设备和其他相关的雨水基础设施投入,减少了场地、道路硬化面积。根据美国环保署测算的数据显示,与传统雨洪管理技术相比,LID技术的应用节约了15%-80%的成本[5]。

2.1.2 运营费用 最近,有不少学者对LID成本进行研究,其中多数局限在建安成本方面。因为在开发人员开来,传统雨洪管理与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比较时,建安成本是所考虑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LID就安装成本与传统雨洪管理模式相比有很大不同,其成本效益主要体现在项目使用和维护阶段,在项目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过分强调建安成本就会忽视其他因素,例如运营、维护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等势[6]。

在维护费用方面,美国环境保护署1999年的报告显示,传统设施中滞留区和人工湿地的维护费约为建造成本的3%-6%,洼地雨洪管理的低影响开发的维护费约为建造成本的5%-7%。但是,生物滞留区和洼地的大部分维护可以融入到日常景观维护工作中,不需要特别设备;而湿地和水池的维护则需要大型笨重的设备,以移除沉积物、油类、废物以及前池和开放式池塘中生长的植被。

2.2 LID效益分析

2.2.1 经济效益

①渗透补充地下水的效益。由于低影响雨水综合利用的实施,通过增加透水面积、绿化植草面积、渗透管沟、洼地、渗水井等设施,增加了雨水入渗量,有效回补地下水。

②节水增加的国家财政收入。据了解,全国600多个城市日平均缺水1000多万立方米,国家年财政收入因此减少200亿元,相当于每缺水1m3,要损失5.48元。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节约1m3水,就可以为国家创造5.48元的效益。

③因消除污染而减少的社会损失。美国环保署研究结果表明,每投入1元环保费用,可减少3元的环境资源损失,即投入产出比为1:3。LID资金投入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环保费,但其减少的环境资源损失也会接近3元。

④城市洪涝减缓而减少的损失。城市内涝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LID把以往人们对降雨防备或敌视的态度转变为“区别对待”、“化敌为友”的策略,转变被动地防御雨水为主动迎接雨洪、控制和利用雨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留住雨水。

其基本思路如下:1)控制雨洪径流,使初期雨水就地分散处理;2)增加下垫面透水面积,增加降雨下渗量,使雨水就地流入土壤,降低地区径流峰值;3)设置滞蓄存储设施,滞留雨水径流,控制降雨下泻[7]。最终实现延迟洪涝时点、降低城市洪涝峰值、缓解城市雨水危机,减少城市洪涝造成的损失。

⑤土地增值。传统设计将地上建筑与其他设施分开设计,LID所应用的生物滞留等技术则可以融入景观设计,实现建筑主体与附属设施的综合设计。它将道路两旁的超车道、停车场和用来修筑水池或湿地的土地都纳入统一设计,把节省下来的土地用以修建住房,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2.2.2 环境效益 LID的雨洪管理技术由于采用了生态化、低能化、可持续运行的设施,不仅能保护开发区域水环境、改善建筑设施外部生态环境、提高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还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8]。

2.2.3 社会效益 LID通过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和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可节约优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城市提供大量环境景观用水,重建水生态环境,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体环境。

另外,LID通过引导建设项目开展城区雨洪利用工作,可降低洪峰流量,维护自然水文循环,增加地下水补给,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规划实施,引导拟建项目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实现雨水综合管理与控制,实现开发建设后径流系数不增加的目标。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城市水困境日益严峻,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雨洪利用的重要性和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低影响开发理念作为新兴的雨洪管理理论,不仅能够有效的雨水利用效率、从径流源头上控制雨水污染,缓解城市洪涝灾害,从项目生命周期角度看,其费用—效益比更佳,其推广和发展大幅度节约城市给水排水系统投资,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推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管理费用论文:探析土建工程预算管理费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要:强化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的首要任务。预算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获得最大效益的前提。近年来,我国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预算管理 费用问题 措施

一、目前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不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土建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还有许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出现了错误,他们将财务预算算作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将自己同财务预算的关系完全割裂开来,这就导致在年初编制财务预算时只有财务人员参加,其他部门人员的参加积极性很低,即使参加了也完全是摆设。然而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编制客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就往往导致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因此,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就大打折扣,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预算编制结果不切实际

我们知道预算一般都是按年编制,目前一些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习惯按照传统的“基数预算”方法,具体操作是以过去一年的实际支出为依据,来推算下年度的财务收支的各种因素来确定新年度的预算。“基数预算”方法编制的结果,一方面,忽略了上一期的各种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支出;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使预算和实际支出数发生很大差异,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严重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预算管理缺乏内部监督控制机制,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预算管理必须又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得到保障。而目前的现状不如人意,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按照现行的财政规定,单位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往往实际执行结果同预算相差很大,但是,目前很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不强,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刚性和权威的作用。这使得财务预算形同虚设,我们知道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控制和监督是完善财务预算的重要途径,也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如此重要的东西只是流于形式。

(四)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预算工作允许的时间有限,严重制约着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另外,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导致预算在编制、执行及绩效考核中,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事实上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预算方面专业人员,人员业务素质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很难保证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工程预算的确定方法大多采用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造价管理体制上没有根本变革,新增补的定额往往又没有代表性,造成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也无法满足变化的市场经济需求。

二、改善工程预算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对于同一建筑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不同参与企业,对工程预算的定义和运用是有区别共至是矛盾的。在实际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片面地强调某个单位的利益,是不利于土建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因此,建设单位应发挥其核心统领作用,具备统筹的意识和观念,改变不同参与单位的孤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将限额设计和投资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注重预算的执行和反馈力度。工程预算编制完成以后,预算的分配和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要调动所有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肃认真地监督和执行预算,注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的刚性的坚持,不得随意变更预算,使预算工作沿着正常的道路运行。土建工程预算管理是提高土建工程行业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做好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尽管预算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提高预算人员素质,加强统筹管理,严格监督执行和校审.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提高人员素质。当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时,就不能果断处理好复杂的工程技术和经济问题,也就不能很好的预控投资,更不能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主体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需要对土建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资质审核,对于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的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有能力的部门,或者成立一个工程造价控制专业监理组织,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对工程预算的准确性进行监督。 工程预算资料一个高素质的预算团队,是非常重视工程预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工程预算中—个很重要的环节,它都将为以后的丁程预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于每次投标中出现的新材料的市场价格都要进行认真分类记录,新的施工工艺更要对人、材、机的消耗量及综合单价进行详细地记录和分析,力求形成自己的企业预算,为后期工程提供必要的参考,也有助于编制工程预算或标底的速度。

(四)加强施工中对图纸变更和签证的管理建筑工程它不同于工厂里的产品加工,而是一个工程与另—个工程存在着不一样,并且受着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图纸变更和现场签证是难免的,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资料完善工程,为后续结算时的工程索赔做好必要的准备。进行成本预控。在土建工程进行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先造价控制是预算人员必修的工作技能。进行成本预控,首先要对即将或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解,之后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根据施工方案对预算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施工工艺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工程师参考,从而达到最优施工方案的目的。针对合同比例对变更方案进行审核,使之达到最低金额。对于可能的变更,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成本变化程度提出合理建议。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成本增加与工期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工期变化对销售的影响。

管理费用论文:煤炭企业管理费用增高的成因分析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能源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管理费用逐渐增加,给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煤炭企业需要做出适当的改革,尽量降低企业管理费用,保障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对煤炭企业管理费用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降低本费用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煤炭企业;管理费用;增高;成因;措施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管理费用的增长一方面导致了企业成本的明显扩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于:煤炭资源有着不可再生的特性,如何可靠地控制煤炭资源的应用,已成为煤炭企业各方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现阶段煤炭企业所涉及到的管理费用占据着全部销售收入近15%的比例,巨额的管理费用支出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煤炭企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配合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建议。

一、当前煤炭企业管理费用增高的成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煤炭企业经济运行受到严峻考验。近年来煤炭企业的竞争逐渐增加,导致煤炭企业的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我觉得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其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使得管理费用逐渐增加,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加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具体而言,造成当前煤炭企业管理费用增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炭企业的管理部门冗杂

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过多,一直以来多是导致煤炭企业管理费用持续增加的最关键因素。在过多的管理部门与机构设置背景下,工作人员权责划分不够明确,进而导致管理费用无从得到有效控制。当前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部门十分复杂,而且很多部门的工作有所重复,无形地加大了管理费用。其次,煤炭企业的管理层次比较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比较多,再加上人员的职责不明确或者是很多人员工作重复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导致工作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再者,常有工作人员互相推诿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或者是工作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损失,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二)煤炭企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过于陈旧的管理方式势必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这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同样如此。部分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明显的延时问题,进而导致煤炭企业管理成本有所显著提升。存在于煤炭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在于: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始终较低,在较低的工作水平与较高的薪酬待遇共同作用之下,煤炭企业管理费用显著增加。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计算机管理模式的持续推进使得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对于无法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煤炭企业而言,办公效率的提升同样导致了管理费用的显著增加。

(三)煤炭企业的财务核算缺少监督

煤炭企业的财务信息需要进行相关的监督才能保障它的真实性。当前由于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财务信息核算不真实的现象时有出现,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另外由于一些企业的各种管理费用(如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支出缺少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人员占用企业的公共资金,从而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如何降低煤炭企业的管理费用

煤炭企业管理费用的持续提升导致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明显阻碍,由此也势必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水平较低。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企业应当更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通过合理控制管理成本的方式,实现对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而言,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内容。

(一)对煤炭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改革

当前煤炭企业的管理机构比较冗杂,管理人员比较多,需要对煤炭企业进行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对煤炭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改革,将各个机构的职责进行合理地规划,避免出现职责交叉的现象,同时需要建立相关的责任制,确保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责任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煤炭企业管理机构的精简将会减少相应的管理费用,节省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

煤炭企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其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应该做出适当地调整。由于煤炭企业对财务管理缺少相应的监督导致一些人员占用企业资金的现象逐渐增加。当前煤炭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尽量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企业会通过财务报表及时反映本身的运行状况,但是很多企业经常会出现财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地核算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对于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程序,确保资金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改善煤炭企业的管理方式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当前煤炭企业需要改善原有的管理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办公。尤其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运用网络办公,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会提高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除此之外,煤炭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机制,对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管理费用的使用情况,又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减少管理费用乱花乱支现象。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挑战,一些新能源的开发对煤炭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煤炭企业的管理费用逐渐增加,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煤炭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监管煤炭企业的管理费用,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煤炭企业的管理费用增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坚石基础。

管理费用论文:医院管理费用过高的原因分析

摘要:目前各大医院都存在着管理费用过高的问题,管理费用过高不仅会影响到医院的效益,而且也会使得高出的成本最终转嫁到患者身上,造成病人看病负担的加重,因此医院应该从医疗体制和自身找原因,不断降低医院的管理费用,促进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费用 体制 会计核算

医院管理费用又称“全院费用”,指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为组织、管理医院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管理费用的核算有两个过程,即归集费用过程和分配费用过程,其中的分配费用指在期末将归集的管理费用按一定标准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会计费用分配是根据受益原则,把费用分配到不同的受益对象或受益期间,合理反映受益对象或会计期间的费用水平,与相应收入进行配比,得出经营成果。医院对管理费用的分配也是考虑到收支配比原则,因为在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直接收入,只有费用支出,把管理费用分配给医疗收入和药品支出后,与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配比,为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医院支出弥补情况、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医院的管理费用的发生是为了维持医院正常运行而客观存在的费用,由于旧制度中会计报表中没有管理费用项目,因为管理费用项目已经分摊到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里,因此医院的管理费用的大小并没有引起医院以及相关上级管理部门的重视,而医院也没有控制管理费用的措施,从而导致了医院管理费用偏高。根据调查,我国医院管理费用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一般都在20%左右,而欧美国家比例一般都在7%左右,这就说明在我国管理费用在医院还是比较高的,造成管理费用偏高的原因除了体制上的原因还有医院自身的原因。

首先,从医院的管理体制上看,我国现在的医疗管理体制是中央设卫生部、省设卫生厅、市县设卫生局,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医院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院之间缺乏资源互补,医院机构设置重叠,造成资源浪费,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增加管理费用;其次,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基本上只是重视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体制。仅有的成本核算体系也只是为了核算医院的奖金,由于没有成本控制,造成医院行政后勤科室职能重叠,很多科室的人整天无所事事,部分科室有大量的临时工,一些科室不管有没有人工作,电脑和空调等耗电比较大的设备都一直开着,这样就造成医院电费的增加,从而增加医院的管理费用;最后,医院的管理费用过高也与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关。现行会计制度把临床医技科室发生的成本费用归集为直接费用,也就是医疗业务成本,而把为临床医技提供辅助服务的科室全部归集为管理费用,像总务科、财务科、院办室等发生的各项费用都被归集为管理费用。同时,实际上是为整个医院正常运行而发生的一些成本费用比如物业管理费、水电费、保安费和保险费等都被核算到了管理费用中,这样既不符合会计规则中的“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也会造成收入与支出不匹配的情况,这是由于会计核算的原因引起的医院管理费用偏高。

要想改变医院管理费用偏高的情况,首先要从体制上改变目前这种上下级管理的模式,要整合现在的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应该以卫生局为中心,以各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医院为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机构,精简不必要的部门和人员,促进医院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得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布,这样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有效的控制医院管理费用的增加;其次医院要建立成本考核和控制制度,医院各科室要制定用款计划,纳入到年初的财务预算中,合理范围的开支医院应该支持,而对于超出预算的支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看看此项支出是否符合效益原则,将成本控制与科室奖金直接挂钩,最大限度的调动科室人员节约成本的积极性,对于管理费用中占比例比较高的业务招待费,医院要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审批要有主管领导和财务、审计以及纪检科室的签字,严格控制招待费规模,能不花的钱不花,必须花的钱要少花,要学习其他医院节约成本的好的经验,不断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支出,在全院树立节约意识,防止浪费;最后,要在会计核算中把管理费用的范围进行严格控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要直接计入科室支出,而作为全院发生的管理费用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归集到各受益科室,医院可以按照科室人员数或者科室面积等确定分摊标准,准确客观的反映医院成本的真实情况,有效的控制医院管理费用过高的情况。

总之,医院的管理费用过高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医院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原因并加以区别,按照不同的方法来降低医院的管理费用,才能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更好的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

管理费用论文:论土建工程预算管理费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深,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预算管理 费用问题措施

一、目前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不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土建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还有许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出现了错误,他们将财务预算算作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将自己同财务预算的关系完全割裂开来,这就导致在年初编制财务预算时只有财务人员参加,其他部门人员的参加积极性很低,即使参加了也完全是摆设。然而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编制客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就往往导致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因此,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就大打折扣,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预算编制结果不切实际

我们知道预算一般都是按年编制,目前一些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习惯按照传统的“基数预算”方法,具体操作是以过去一年的实际支出为依据,来推算下年度的财务收支的各种因素来确定新年度的预算。“基数预算”方法编制的结果,一方面,忽略了上一期的各种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支出;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使预算和实际支出数发生很大差异,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严重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预算管理缺乏内部监督控制机制,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预算管理必须又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得到保障。而目前的现状不如人意,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按照现行的财政规定,单位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往往实际执行结果同预算相差很大,但是,目前很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不强,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刚性和权威的作用。这使得财务预算形同虚设,我们知道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控制和监督是完善财务预算的重要途径,也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如此重要的东西只是流于形式。

(四)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预算工作允许的时间有限,严重制约着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另外,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导致预算在编制、执行及绩效考核中,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事实上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预算方面专业人员,人员业务素质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很难保证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工程预算的确定方法大多采用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造价管理体制上没有根本变革,新增补的定额往往又没有代表性,造成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也无法满足变化的市场经济需求。

二、改善工程预算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对于同一建筑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不同参与企业,对工程预算的定义和运用是有区别共至是矛盾的。在实际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片面地强调某个单位的利益,是不利于土建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因此,建设单位应发挥其核心统领作用,具备统筹的意识和观念,改变不同参与单位的孤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将限额设计和投资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注重预算的执行和反馈力度

工程预算编制完成以后,预算的分配和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要调动所有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肃认真地监督和执行预算,注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的刚性的坚持,不得随意变更预算,使预算工作沿着正常的道路运行。土建工程预算管理是提高土建工程行业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做好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尽管预算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提高预算人员素质,加强统筹管理,严格监督执行和校审.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提高人员素质。当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时,就不能果断处理好复杂的工程技术和经济问题,也就不能很好的预控投资,更不能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主体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需要对土建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资质审核,对于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的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有能力的部门,或者成立一个工程造价控制专业监理组织,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对工程预算的准确性进行监督。 工程预算资料一个高素质的预算团队,是非常重视工程预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工程预算中—个很重要的环节,它都将为以后的丁程预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于每次投标中出现的新材料的市场价格都要进行认真分类记录,新的施工工艺更要对人、材、机的消耗量及综合单价进行详细地记录和分析,力求形成自己的企业预算,为后期工程提供必要的参考,也有助于编制工程预算或标底的速度。

(四)加强施工中对图纸变更和签证的管理建筑工程它不同于工厂里的产品加工,而是一个工程与另—个工程存在着不一样,并且受着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图纸变更和现场签证是难免的,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资料完善工程,为后续结算时的工程索赔做好必要的准备。进行成本预控。在土建工程进行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先造价控制是预算人员必修的工作技能。进行成本预控,首先要对即将或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解,之后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根据施工方案对预算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施工工艺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工程师参考,从而达到最优施工方案的目的。针对合同比例对变更方案进行审核,使之达到最低金额。对于可能的变更,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成本变化程度提出合理建议。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成本增加与工期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工期变化对销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