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4:18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1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098-02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更是青年成才必备的本领和素质。创新是从事科技工作的青年成长的必备能力。科研管理站位和专业思考是立足创新思路的引领,创造胆识的培养。创新机制一直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长效机制而常抓不懈。为了缩小和科研强校缩小差距,全力突破科研壁垒,就时刻要求我们以全新的思路、理性的思想迎难而上,锐意进取。

广大青年的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而青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展需要,适合综合保障的创新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的青年人才呢?关键要处理好两方面问题:一是探索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要素;二是以岗代培,理清培训培养思路,同时为青年成才提供有效的支持。两个方面的有效统筹和合理推进必将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牵引加力。

一、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沉淀、求真务实态度和职业操守、灵活有效的处事能力和智慧、活跃而发散的思维等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四要素相辅相成,贯穿于青年创新与成才过程始终。只有具备了这四种要素,青年才能够时间创新,成长成才。

文化是实践创新的根本动力。离开了文化,实践创新将变得空洞、没有方向、没有意义。创新成才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成为镜花水月,望而不能。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职业操守是创新成才的沃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是一切实践能够成功的基本保障。只有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丝不苟,不怕艰难困苦,不好高骛远,勤劳肯干,才能在实践中有所成就。灵活有效地应对挑战的能力是创新成才的阳光和水分,积极灵活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是培育创新的先决条件。创新成才的目的是通过创新举措拓宽自我的工作思路,开创综合保障的新局面。具备了灵活应对挑战的能力就可以井井有条地组织实践活动、协调科研各方关系,有力地贯彻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保证生产技术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按计划按节点顺利完成。发散思维是创新成才的动力之源和内在诉求。发散思维给与了青年创新成才的源源推动力量。只有具备了发散思维,才能将创新作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才能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创新,常怀创新之志,恪尽兴业之责。

二、制度保驾,方案推动

基于对创新含义的深入思考和认真探求,可以得出创新与青年成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依托岗位代培,以岗位建功立业,实现青年人才创新的议题理所当然地被纳入为科技处青年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的架构。科学有效地按照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和全新理念,以现有科研技术为平台,解析青年人才创新架构必将引领科技处在未来均衡持续发展,为我校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一)提高青年科研素养,培养创新发展思维模式

以提升科研技术能力为切入点,积极构建自主学习机制,激发青年的学习兴趣,培养坚持学习的习惯,进而培育创新的思维模式。

(二)多管齐下,大力培养青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

良好的学风足以治学,良好的工作作风足以兴业。工作作风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树立对工作的正确认识,明确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坚定为工作为科研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就不能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就不能够达成时不我待的工作劲头,从而令工作停滞不前,前途渺茫。因而和谐向上的工作作风的养成和保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精确定位,重点推进,提高灵活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青年人才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构建青年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青年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能够独立自主地以理性的思维去妥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恰是青年人才成长所必备的素质和有待解决的课题。着力培养年轻人遇事不慌、处事不乱的沉着思维习惯。没有矛盾就无所谓发展,而要实现应有的发展就要学会独立处理矛盾。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要在日常开拓进取的思想去谋划和规划自我的意识和见解,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理清思路,重在实践。从日常科研工作的细节入手,谨小慎微。

(四)解放思想,着力培养青年发散思维

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而言,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尤为重要。有效提高科研技术和科研水平,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made the highway number and quality hav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freeway are at the peak of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at the end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 our country highway mileage will reach 108000, how to do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expressways well will be a test that the highway workers facing, therefore in the new form to perfect mechanism, personnel training, the breakthrough of system, scientific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to improve highway canal raises level, to create "first-class facilities, first-class management, first-class roads, first-class service, first-class brand image " freeway.

Key words: expressway; perfect system; people-oriented; the breakthrough of system; scientific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进步的有力保障,随着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维护高速公路使用功能,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促进高速公路事业快速发展,必须要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组织了对全国干线公路进行大检查,我省以及温州市的高速公路在此次检查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尤其是高速公路在路况、管理服务等工作都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目前,截止2010年底,温州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300公里,但到“十二五”末,温州高速公路累计通车总里程将新增350余公里,比现有高速公路里程增加一倍,主要项目包括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绕城高速西南线、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龙丽温高速温州段等,“十二”末,以上高速公路将基本从建设期转为营运、养护期,这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养护管理工作,为社会提供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道路行车环境,下面谈谈本人做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从业人员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的想法和思路。

一、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应以全面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为目标,实行各项养护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养护管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制定逐级目标责任制及岗位职责,做到层层细化、层层分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二)其次要结合养护技术规范制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及养护工作质量目标,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

(三)同时要不断完善养护技术资料,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资料尤其是道路技术档案的建设,同时建立以路面结构、桥涵隧结构等各种路况信息的数据库和道路养护工程管理、路况监控、机电维护、办公信息化于一体的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完成各种业务功能,整合现有的管理模式,健全及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并能够对涉及的各类业务数据,进行集成化管理。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不仅能节约了养护管理成本,也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

(四)还要严格养护管理程序,规范养护管理办法。高速公路养护实施过程中要在养护管理工作从计划、组织、安排、实施到监督、考核、验收等,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的工作程序,使养护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协调运作。

二、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加快科学养护管理进程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属于动态管理,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最基础、最能动的因素,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决定管理科技水平的关键。为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方面主要是建立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进行客观评价,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不仅侧重于员工的实干,也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效果,绩效管理办法如能实施,将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决定交通行业科技水平的关键,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需要有高科技的人才、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了人才,才能掌握科学技术,有了科学技术才能形成先进生产力,新的生产力才能实现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因而,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强化“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观念,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并组织、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一支在思想上、技术上、作风上、装备上都能完全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及养护管理的队伍。

引进高素质人才主要渠道是与全国各大公路院校建立合作模式,招收公路专业人才,并建立配套的人才培养制度,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补充完善公司人才结构和层次。

(三)要确立以激励、挖掘、凝聚为开发目标,真正形成尊才、爱才、用才、护才的良好氛围。要更新观念,建立竞争机制和奖罚、激励机制,培养竞争意识,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发挥、勇于开拓的良好工作局面,并不断强化管理意识,创新思路,发展战略管理、科学决策的工作理念,加快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进程。

三 以体制突破实施机制创新,全力实现道路养护专业化、社会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首先,我们要创新思路,以体制为突破,创建崭新的工作机制,把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结合,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如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胆进行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打破原有的“一路一公司”的固有模式,实行养护与收费分离,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模式,集中养护专业人才组建一只走精细化管理的队伍,以整合人力资源来提高综合管理效益和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远景,以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在发展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在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市场化养护管理新模式,实行“合同管理、定额结算、管养分离”的管理方式,积极通过合理、有效的竞争选择使有实力的高速公路专业养护公司,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逐步迈向专业化、社会化的路子。同时,在改革的浪潮下,每一位养护管理人员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并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不断探索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新体制、新路子、新措施,创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四 以科学技术为动力,努力提高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引用,要进行试点研究,对试点成功的项目,认真组织推广,以点带面,点上开花,面上结果,使推广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达到生产、科研并举,并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交流新经验,优化养护管理新方案。

由于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公司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能力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因此采用资金和技术互补方式与国内养护科研机构合作十分必要,不断学习养护新知识,接受新科技,以科技推动生产,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要充分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使科技为管理服务。如温州绕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分别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桥梁裂缝处治以及旧桥加固新技术,与大型伸缩装置生产厂家玛格巴(上海)桥梁构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大交通流量下高速公路伸缩装置分段设计、分段安装的课题研究等养护新技术的探索和学习,使得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3

随着公路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里程逐年增加,公路路网功能日趋完善,公路技术等级大幅提升,科技含量增大,机械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建设一支适应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养护的技能型队伍迫在眉睫,也是全省公路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公路技能人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技能型人才,一般指能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具有一定任职资格的人员。目前公路行业技能人才青黄不接,远远不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的需求。

1.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状况还不尽合理,能力结构不平衡,专业技术、专业设备操作、交通环保等人才严重缺乏。有了先进的设备,却找不到人会操作,影响了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人才兴路、科技兴路”战略的要求。随着公路等级的大幅提高、专业养护设备日新月异,施工工艺要求越来越严,养护管理标准越来越高。低学历人员的比例偏大,尤其是一线职工基本素质还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3.引进人才机制不顺。近年来,由于编制等原因,公路部门无法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急需的各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并且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和技能人才大都不愿意到基层,高养中心、公路段等单位需要的技能人才难进来,进来后留不住,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4.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一方面,现有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对于技能人才都只注重使用而忽略了继续培养,忽略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与提升,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公路技能人才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积极创造有利于公路技能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初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技能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机制,积极改善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短缺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公路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全面缓解行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破解公路技能人才缺乏难题的基本对策

1.与时俱进,加强对技能人才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做好公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行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保证交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做到有适度的超前性。一是采取各种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送在职职工到一些大专院校、公路技校、机械生产厂家和技术权威部门进行各种人才的专业培训和深造。二是以人才开发战略为核心,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根据个人岗位特点、工作性质,利用“以工代训”和集中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对口培训活动,为各类技能人才进行“充电”。同时,大胆地支持和鼓励工程技能人才、机械操作手、设备修理工攻坚克难、勇于实践、自学成才,并在工资待遇、奖金分配上给予倾斜,让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能人才有荣誉、有地位。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4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特别是《********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后,各市党委、政府制定和调整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围绕《****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出台了当地科学发展的相关决定。调研中我们看到,科技工作是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的一项工作,但是各地、各级的重视程度有差别,科技投入的差别很大,科技工作显效的差异也很大。但是被调研的市科技管理部门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科技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南宁市

南宁市提出要主动对接钦北防重点项目,实施总部基地战略,延长产业链,着力建设三大基地、完善三大平台、实施六大科技工程、开展六大科技行动(简称3366工程)。三大基地即特色优势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与产业基地、生物质产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三大平台即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六大科技工程即工业产业科技支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民生科技提升工程。六大科技行动即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与产学研结合促进行动、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行动、多区域科技合作行动、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科技人才支撑行动和科学普及拓展行动。

(二)柳州市

围绕柳州市提出实施“二次创业”,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目标任务,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一是完善科技政策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三是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四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企业技术升级;五是完善奖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桂林市

桂林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个战略,争创两个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实施一个战略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桂林。争创两个城市即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营造优势人才聚集的良好环境;大力实施专利战略,营造推进名牌工程的良好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创新能力,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投入体系、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四)北海市

北海市科技工作基本思路:一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促进自主创新。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协作,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围绕北海市委、政府提出的突出打造十大优势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四是推进孵化器建设。五是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六是推进部区会商项目实施。

(五)钦州市

根据钦州市市委提出把钦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发的实验区”的要求,提出了树立四种意识,争创四项先进,以“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和绘制,支撑“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的实施的科技工作思路。树立四种意识即树立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和竞争意识。争创四项先进即争创第四轮创新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市;保持县区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通过率达到75%以上;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增幅排在全区前列;争取科技投入增幅在全区前列。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与绘制,有利于找准产业链“利润池”,有利于整合资源,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六)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思路:一是培育企业创新群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培育科学研究群体,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三是培育科技服务群体,提高科技中介水平。

二、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科技基础薄弱。从科技人才来看,我区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南宁、桂林、柳州三市,但人才总量仍然偏小,不能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科研机构极少,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如防城港市只有科研院所11家,仅有人员147人。从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来看,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均不足0.5%。科技创新资源匮乏,自主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研中发现,即使在南宁、柳州、桂林三个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广大中小企业R&D投入普遍不足,缺少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的大部分企业甚至缺乏必要的研发部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地方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四)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在科技资源配置整合上,有的地方没有充分整合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如北海市就没有充分利用****海洋研究所和****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工作。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在红树林研究的资源上也没能有效共享。

三、几点建议

我区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开展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让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部署,科技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攻坚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外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

(一)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科技工作要有为有位,必须加强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做好科技工作必须解决必要的手段和一定的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工作绩效。

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坚持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人才小高地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我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的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提高现有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加强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科技进步监测体系,通过推动人大立法把科技进步指标纳入市县一把手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营造党政领导真正重视科技的环境。加快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出台有关推进我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引导和落实企业大幅度增加R&D经费投入。

(三)开展重点产业技术攻关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位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的定位,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确定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区开放开发,构造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我区汽车、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区重点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经济区发展。

(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针对我区高层次人才稀缺的现状,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及团队。要围绕我区重点产业,设立自治区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基金,结合我区科研需求和基础条件、学科建设,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工作机制,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突”专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结合全区现有创新资源,共同打造一批自治区级创新团队。从各行业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帮助、推荐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等,培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五)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从各级政府层面加强对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从源头上避免科技资源配置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科技项目引导,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5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后,各市党委、政府制定和调整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围绕《*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出台了当地科学发展的相关决定。调研中我们看到,科技工作是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的一项工作,但是各地、各级的重视程度有差别,科技投入的差别很大,科技工作显效的差异也很大。但是被调研的市科技管理部门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科技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市

*市提出要主动对接钦北防重点项目,实施总部基地战略,延长产业链,着力建设三大基地、完善三大平台、实施六大科技工程、开展六大科技行动(简称3366工程)。三大基地即特色优势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与产业基地、生物质产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三大平台即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六大科技工程即工业产业科技支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民生科技提升工程。六大科技行动即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与产学研结合促进行动、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行动、多区域科技合作行动、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科技人才支撑行动和科学普及拓展行动。

(二)*市

围绕*市提出实施“二次创业”,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目标任务,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一是完善科技政策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三是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四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企业技术升级;五是完善奖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市

*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个战略,争创两个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实施一个战略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争创两个城市即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营造优势人才聚集的良好环境;大力实施专利战略,营造推进名牌工程的良好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创新能力,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投入体系、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四)*市

*市科技工作基本思路:一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促进自主创新。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协作,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突出打造十大优势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四是推进孵化器建设。五是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六是推进部区会商项目实施。

(五)*市

根据*市市委提出把*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发的实验区”的要求,提出了树立四种意识,争创四项先进,以“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和绘制,支撑“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的实施的科技工作思路。树立四种意识即树立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和竞争意识。争创四项先进即争创第四轮创新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市;保持县区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通过率达到75%以上;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增幅排在全区前列;争取科技投入增幅在全区前列。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与绘制,有利于找准产业链“利润池”,有利于整合资源,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六)*市

*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思路:一是培育企业创新群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培育科学研究群体,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三是培育科技服务群体,提高科技中介水平。

二、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科技基础薄弱。从科技人才来看,我区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三市,但人才总量仍然偏小,不能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市科研机构极少,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如*市只有科研院所11家,仅有人员147人。从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来看,*、*、*三市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均不足0.5%。科技创新资源匮乏,自主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研中发现,即使在*、*、*三个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广大中小企业R&D投入普遍不足,缺少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三市的大部分企业甚至缺乏必要的研发部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地方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四)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在科技资源配置整合上,有的地方没有充分整合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如*市就没有充分利用*海洋研究所和*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工作。*市和*市在红树林研究的资源上也没能有效共享。

三、几点建议

我区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开展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让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部署,科技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攻坚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外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

(一)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科技工作要有为有位,必须加强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做好科技工作必须解决必要的手段和一定的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工作绩效。

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坚持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人才小高地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我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的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提高现有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加强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科技进步监测体系,通过推动人大立法把科技进步指标纳入市县一把手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营造党政领导真正重视科技的环境。加快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出台有关推进我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引导和落实企业大幅度增加R&D经费投入。

(三)开展重点产业技术攻关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位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的定位,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构造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我区汽车、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区重点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针对我区高层次人才稀缺的现状,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及团队。要围绕我区重点产业,设立自治区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基金,结合我区科研需求和基础条件、学科建设,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工作机制,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突”专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结合全区现有创新资源,共同打造一批自治区级创新团队。从各行业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帮助、推荐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等,培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五)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从各级政府层面加强对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从源头上避免科技资源配置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科技项目引导,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6

摘要: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关键环节,推

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成为推动科技工作突破的着力点。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本文通过梳理科技创新与政治

工作并举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提出两者齐头并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升级

当今,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了部署。如何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使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一个飞跃式发展,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人民坚韧不拔的

努力。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科技界的各级党组织应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一、科技创新与政治工作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

(一)从经济形势看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经济发

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大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促

进经济的转型发展和有效增长。

(二)从工作特点看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工作越来越从过去的“象牙塔”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与此同时,科技人员在各种利

益面前容易出现科学精神、科学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不利。

(三)从人员构成看

科技界多为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具备与科学家交朋友的能

力,应是一支既走在科学前言,又讲政治、懂业务、自律严的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科技创新与政治工作齐头并进的具体举措

科技创新与政治工作两者齐头并进究竟该怎么做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体制创新是一种制度创新,涉及科技资源分配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研发机构组织制度、科技创新规划管理制度等全方

位的制度创新。科技机制本身的创新是指依托市场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动力、协同、投入、转化、评估的运行作用力的变革,反映整合、动力、导向、协调的功能。现阶段,可通过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交易、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创新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可通过加强资源统筹,深化科技计划

与经费管理改革,强调以科技创新要素和链条为划分主线,突出科技资金的整体性和前瞻性。

(二)在科协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做好保障

目前,科技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因此在科协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1.以坚持群众路线作为科协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坚持群众路线作为科协

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在当今是符合实际的。在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科技界的各级党组织应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科技

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更加坚定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鼓舞他们为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以科协为学术交流单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协由学会、协会、研究会组成,人员覆盖面较广。以科协为学术交流单位,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途径、新机制,已成为

大势所趋。全国各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技术策源地,要加大各产学研示范基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建设力度,协同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政府、研发与产业、科技

与金融等多种资源,通过开展产学研结合,解决创新企业的技术源问题,加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实现“双赢”。

3.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扮演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

群众组织的角色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科

技攻关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应积极与企业、组织部门配合,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议制定出创新型人才“认定标准”,取消或修改原有

的职称评定要求,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依据岗位实际需求来确定,建立基于岗位、基于需求的人才评价机制。建议设立“创新型人才”奖,各地政府每年可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产业发展

与创新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较高奖金,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

4.以科协为“科技人才之家”,让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安

心工作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扮演

好“科技人才之家”的角色,让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的同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各级党组织可采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在广大科技人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加大对那些不图名,不为利,献身科技事业的典型人物的宣传,在科技界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对新中国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弘扬老一辈

科学家为祖国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通过一些违背科学道德的典型事例的剖析,在科技界大力提倡正气。通过关心科技人员的思想、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使思想

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部门包括科协的核心和灵魂,更

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提和保证。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只有科技创新和政治工作并举,才能保证经济建设各项目标的如期实

现。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7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建设四通八达,为各行各业的生产运输、人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在新时期的铁路建设过程中,铁路系统人员众多,组织结构复杂,为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难点。必须转变铁路系统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才能够真正的提高铁路系统运营的质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1铁路人事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铁路人事管理,是指在铁路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比如招聘、报酬管理以及有效的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基于此,铁路人事管理具有如下特色:

1.1战略性。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个主要载体,涉及到的因素和人员众多,所以也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战略性发展改革计划中的一个主要部分,要想铁路运输在现在基础上有着较好的发展,铁路的人事管理,必须要科学有效,这才能使其竞争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1.2超前性。铁路建设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铁路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必须保证其高度的稳定性。因此,在人事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分配的科学合理,广泛的吸收人才,站在发展的角度,掌握全局,做到充足的人才储备,激励员工发挥最大的优势,提高我国铁路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1.3系统性。铁路人事管理要求将可利用的相关人员,包括系统内以及系统外的人才,采用科学的手段,从招聘、培训、上岗、奖励这四个大的角度出发,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人的创造力,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2铁路人事管理创新建议

2.1完善晋升管理机制。知识与技能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内部晋升和提拔的重要考核方式,因此,必须加强铁路系统内部对人事管理考核的创新,提高人才选拔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完善的人事晋升机制,降低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等硬性条件,重视员工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使制度和晋升机制更加公开、透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共同促进铁路事业发展。

2.2更新铁路人事管理制度。国家政治经济不断变化发展,铁路人事管理制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展和铁路事业的变化,不断的更新制度内容,提高制度的规范性和先进性。同时,人事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了解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需要,站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加强铁路企业内部人员结构的合理安排。

2.3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重视。铁路企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铁路企业人才建设,促进铁路事业健康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针对不同部门,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对工作人员定期考核,提高考核内容的实践性和系统性,加强考核结果与员工实际薪酬的结合,从而提高员工自我增值的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对外招聘方面,必须严格把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铁路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队伍内部的建设和优化人员结构,促进我国铁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2.4干部培训内容。自然科学、思维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终要以科技文献的形式传递到社会上,供后人学习、使用,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铁路科技人员、管理型干部,负有把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宝贵经验,留给后来的铁路工作者的时代责任,科技写作是每个铁路干部必备的素质。在国内和欧美的大学里,专门设置有攻读科技写作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其重要性在于写得好的论文除了能总结科技成果、扩大学术交流、增加科技积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水平、推动科研生产、促进科技进步外,对撰写者自己水平、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和帮助,这是与常速铁路截然不同的干部培训工作。

2.5提高干部的职业伦理道德品质。铁路是一个大的集体,里面有着千千万万的岗位。铁路运输的工作岗位,虽然非常普通,但是,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事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责任重于泰山,更能够反应出铁路企业的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铁路干部,应该为员工们做一个好的楷模,用自己的职业精神来鼓舞他们,应该视旅客们的利益、健康为至高无上的责任。安排、分配工作的时候,应该要客观公正,别让员工们有抱怨。如果工作中出现失误,要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分析原因,进行自我检讨,不能推脱责任。如果与其它员工发生了矛盾或者对问题的看法不一致,一定要坦诚相待,进行换位思考,用一种好的交流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铁路干部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是和谐铁路建设的必备条件。

2.6建立较好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发挥人才的积杨性和能动性。花钱引进人才,是很容易的事清,但是,想让人才心甘情愿的发挥他的最大效应,仅仅花钱买断他的工作时间,这是绝对不够的。铁路人事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考核奖励制度,这个奖励制度不仅仅要有利于人才的引进,更重要的是,能够留得住人才。比如住宿等基本生活保障,一定要给与重视。在次基础上,要对人才给予鼓舞。各级领导要发扬好亲近下属的精神,让他们在铁路上有一种家的感觉,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2.7强化干部职业伦理建设。铁路运输工作岗位虽小,但事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从事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其职业伦理,蕴藏着对社会负责的重大责任,也反映出铁路企业的文化形象,影响着路内员工的成长。强化干部职业伦理建设,就是要求干部遵守社会和铁路系统的道德规范,承担属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道德责任。铁路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伦理:视旅客生命安全、身心健康、财产、货主利益至高无上;效忠于自己的衣食父母--铁路企业和员工;以客观诚实的态度对待上下级、同事;以主人身份对待工作安排,下达的任务;客观地承担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责任;不以诋毁上下级、同事或采取欺骗、贿赂等手段去争取职务,晋升职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工作、分配、家庭中出现的矛盾。干部职业伦理建设内容,从入路时开始,由干部在就职、晋升仪式上在在场的单位员工、领导、人事、纪监部门的面前宣读。铁路干部管理开展此业务,是铁路和谐建设、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苏敬勤,崔淼.企业家认知资源与管理创新决策:理论与案例实验[J].管理评论,2011(8).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8

关键词:车站;科技;项目;管理

随着铁路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运用,要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走以科技促发展、用科技保安全、靠科技创效益的发展道路。而车站科技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铁路系统科技发展水平,因此,抓好车站科技项目管理,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车站科技发展迫切需要改善提高的重要工作。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很熟悉的词汇,通常是指规划、计划、方案、工程、任务等,申报项目、确立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评审项目是每个科管人员都耳熟能详的业务流程,但从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角度,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真正内涵和规律还未被真正理解,项目通常是一次性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对整个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和项目管理组成为项目管理系统知识体系,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众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因此学习、研究和应用项目的涵义以及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管人员来说,意义非凡。

二、车站当前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车站的科技项目管理是对车站各部门的科研项目情况进行严谨的需求调研、慎重筛选出科技含量高的课题、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对确立的科技项目进行过程监测、进度控制、完成后的验收办理、鉴定评审等管理。近年来,车站创造了一些科技成果,但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的重大变化和设备方面质的飞跃对铁路科技发展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这些新变化造成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局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存有落后的思想观念,认为车站管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对经验的需求高于技术,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科技工作方针目标,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身的科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2.管理体制建设滞后。车站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自05年以来车站制定的科技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加以修订,造成研发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课题重申报轻管理,少数立项课题拖延时间,仓促研发形成结题质量不高等现象。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低下,参与和关心程度不够。一些自主研发的项目经费不能及时落实,成本支出上有困难。

3.科技人才建设缺乏创新。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铁路装备现代化加速推进,铁路职工技能不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显,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科技人才尤其缺乏,车站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引进人才的途径比较少,加上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使得铁路的人才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车站的培训力度不够,培养的方向侧重于一线生产岗位的实践和锻炼,注重经验的培养,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较少。这都对车站的科技人才的储备造成很大影响。

三、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9

一、公路系统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是我国长期的一项任务,也是每个企业需要遵守的准则,我们必须用这个理论去武装我国的职工、干部、党员。对于党员、干部我们要重点抓好他们的学习。公路系统的人员也要不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使职工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立场、方向、观点,使他们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培养他们的素质以及遇到突况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公路系统人员要坚决维护党和政府,坚决执行党提出的工作路线,要坚决立足自己的工作,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公路系统需要用科学的眼光辨别是非

作为公路系统人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指的是由科学发展的眼光对待所有的事物,我们要打破以前墨守成规的思想,时刻具有创新的精神,时刻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时刻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盲目的下结论,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坚持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

公路系统改革的过程中,职工可能出现各种的不适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换位思考,分析不适应的原因,要用科学的观点辨明事物的真伪,处理好集体、个人、国家三者的关系。公路系统的工作人员要时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好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路系统工作人员不能只是盲目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要时刻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利益。公路系统员工要时刻坚持用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开阔员工视野,让他们了解社会局势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理解改革的目的和初衷,坚决的执行党和人民政府的决定。

三、公路系统工作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唯一尺度,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它始终和党的思想路线保持一致。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可以使公路系统员工的思想观念更科学、更理性,避免员工有封建迷信及愚昧思想,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所说的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只是让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施,同时要让员工从思想上和科学技术知识保持一致。我们要不断普及、推广科学知识,指导公路系统员工开展工作,让他们客观地认识、改造世界,尤其在当今的社会中,要摆脱封建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始终崇尚科学。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例10

在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依赖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科技贡献率低,科技发展水平长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难题四川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眼于为四川经济建设分忧解难、引路导航的目的,《四川日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以四川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四川实际工作出发,推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报道。

为推动四川全省各条战线工作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四川日报》于2006年1月11日一版发表头条《“转念”间的一跃――攀枝花巨变带来的思考》,以攀枝花从一个污染严重的钢铁城市,到成为四川旅游业一大亮点这一成功转变,鲜明地指出“攀枝花之变,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创新意识的树立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唯有如此四川的跨越式发展才能起步。2006年1月25日,《四川日报》发表社论《坚定不移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和《实施“科教兴川”主体战略 努力建设创新型四川》一文,及时报道四川省科技大会的成果。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重要问题,《四川日报》于2006年6月25日三版发表《什么制约着企业自主创新》一文,指出部分企业满足于“世界工厂”的称号,缺乏危机感;产学研结合机制没有形成,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政府对企业的创新支持还未充分到位,企业缺乏推动力。这“三缺乏”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这些报道的推出对四川全省各界充分认识自主创新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增强危机感,转换到坚决走自主创新道路上来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为宗旨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四川日报》以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为重点,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融入到对四川各条战线的报道中,既较好地发挥了省级党报服务全省大局、推动全省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又极大地增强了各行各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积极性,在全省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舞动“工业强省”大旗。“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为此四川省提出的指导方针是“工业兴,四川兴”。《四川日报》充分发挥党报出色的观察、思考与思辨力量,从2006年2月24日开始连续发表长篇深度报道《我们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对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思考》、《我们怎样走这条路――对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思考》,诠释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要性、必然性;连续发表《创新长虹》系列报道、《独步天下――攀钢建设创新型企业纪实》等报道,大力宣传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效益的道理,努力将四川工业企业引导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又陆续开辟《工业强省纵横谈》、《八千里路行与思》等专栏,从微观到宏观,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既有鲜活实践,又有从实践中抽象出的规律性认识,为四川工业企业开阔思路,放远目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探求新农村建设之“新”。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这是全国都在探求的重要答案。《四川日报》从2007年4月10日启动改版第一天起,推出总题目为“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8篇评论员文章,以对新农村建设大政方针出色而富有个性的阐释引导舆论。《四川日报》认为新农村建设能否最终实现,关键在于科技和人才。科技支持也许更多来自国家的支援,人才却能够通过农村自己培养,广大农民中从来不缺少“田秀才”、“土专家”,掌握了科技知识的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真正的主力军。对于“农民养蚕专家”罗先锋,《四川日报》连续发表《“蚕状元”的新追求》等系列报道,对罗先锋不怕失败,刻苦钻研养蚕技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光辉事迹予以热情赞扬,极大地弘扬了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精神。

推动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绵阳科技城、成都高新区、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四川省构建区域创新发展的带动龙头,《四川日报》对此长期给予宣传和引导,分别推出《智慧之城――绵阳》、《创新科技 造福人类――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制造业时代四川强音 德阳一步步实现二次创业》等系列专题报道,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弘扬“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精神。《四川日报》积极报道四川省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四川杰出创新人才”评选,大力宣传突破身份、行业限制,选拔范围从单一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扩大到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宣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变重学历证书为重能力业绩的“创新人才”评选新标准,极大地鼓舞了四川省识人才、重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风气,为“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的顺利推行形成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