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0 10:56:17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1

2加强产学研究、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目前各院校都是以信息技术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为依据进行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而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项目,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合作能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关,缓解企业科技创新的压力,从而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例如,晋江企业在市政府的带领下,与东华大学合作,就探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探讨落实校市合作、校企合作、工业设计大赛、互派挂职、共建产学研用基地等问题,这些合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研究所、高校拥有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尽可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3弘扬创新文化,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市政府也正努力学习和宣传这次会议的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报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创业者成为受人尊重的公众人物,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中小企业也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运用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怕挑战和困难,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对于中小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创造,企业的管理者要给予足够重视,大力宣传先进工作者的事迹,给广大员工提供一种鲜活的类比和模范的引领,用舆论的力量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出谋划策,解决难关,促进企业的发展。

4建设科研创新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飞速,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企业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抓。因此,政府应协同中小企业一起建设科研创新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以大幅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与扩散,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同时,政府还要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治理结构及评价制度,统筹配置科研设施、人才团队等创新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5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企业在进行科学研究,在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中介机构能够起到很好的桥梁和传播作用。国家和地方政策要鼓励相关的科研机构转变为科技创新的中介结构,大力发扬创业服务机构、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的人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援助。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中,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市政府要起牵头作用,尽快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在政府机构、中小企业、各科研单位和各大学之间建立起科研技术平台以及信息共享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使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进而最大程度地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科技创新的困境,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2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美国硅谷大量高新技术小公司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烈兴趣。也因“硅谷”成功企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理论界提出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可以带动整个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以此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及特征

1、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界定,各个国家有很大区别。1999年5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明确界定:一是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思、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概括为:由有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

2、特征

(1)从事的行业及领域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己任。其技术领域主要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技术等。例如,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为:电子信息占63.3%;光机电一体化占12%;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科学占10.6%;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占10.7%;其他3.4%。

(2)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或领办,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实行运作的。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超过30%,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地区,科技人员超过50%。据对北京1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3万,占61.5%。

(3)规模一般趋向小型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少则几人或几十人就可以经营运作,但大多数在100人左右,规模较大的也在500人以下,这也使科技兴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它们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经行创新,并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事实证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实现的主要载体。

(5)特有的机制特征

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体系:创造物质财富、讲求精神文明的动力机制;坚持自主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政企分开、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技工贸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同效益效率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制度;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二、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概述及其积极作用

最初的产业集群经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以分工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下的定义,即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马歇尔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这一理论。区域经济学家韦伯把集聚因素引入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他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同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就是企业集群。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做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机构是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企业集群做了以下定义: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按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它不仅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一些辅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政府及相关联机构提供的一些基础性设施。

我国企业集群的实践先于理论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浙、福建和广东)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些企业集群现象,国内经济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企业和企业家网络、企业创新、历史传统以及政府政策等视角切入,较为深入地进行了企业集群生成、发展和演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其中,仇保兴对中小企业集群给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定义: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这么一种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同时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相互适应;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中小企业间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集群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集群化对中小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众多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使得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资源极为有限,难于取得技术突破,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在开拓市场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但从集群整体看,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创新网络形成专业分工,无异于将其他企业的技术专长嫁接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第二,聚集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集群内各个企业基于相同的产业结合一起,促使他们以整个集群为单位对原材料供应商形成影响,同时也可以集中开发市场。

第三,信息的溢出可以聚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在集群中,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其他配套的相关企业相互靠近,很容易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的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情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第四,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竞争的协同性提高了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集群强化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化会产生二重放大效应,一方面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使同行业之间形成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局面。

三、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很快,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上呈现处独特的优势,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具体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相对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和组织结构简单使研发及自主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它涉足的技术领域很广从而体现了创新的广泛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较快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以较高的效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并提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及自主创新往往更多地采取合作和模仿模式,具有较大的外生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及自主创新活动,以增强其竞争优势,本身既是研发及自主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又是需求者。那么,相对于单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依靠单一企业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中聚集着若干高技术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同舟共济,就形成了一个跨组织合作创新网络。如硅谷的成功就是依赖于群内各种组织就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相互学习与合作而形成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第二,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如果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较快地获得创新资源,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相互补充的各种人才,企业很容易就近找到所需人才,而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群内企业间建立了长期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种氛围也有利于企业间筹措资金。而且人员之间、组织之间的广泛经常的接触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有关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技术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享成果。集群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不是由某一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的,而是依靠多方参与、群体攻关、资源整合完成的。这不仅包括集群内的企业,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非生产部门和单位。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集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创新成果受益于参与的各方,因而具有多赢共享性。因此,集群成员的利益趋于一致,使集群区的企业和各种非企业组织产生一种社区共荣意识。

第四,群内组织之间的竞合相携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取得优势,避免淘汰出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够产生创新的动力,合作同样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因素,合作能力越强,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创新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四、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

1、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和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收、金融等政策或法律,构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创新激励环境,矫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使创新者能更公平地享有创新收益;选择一些机制灵活、产品附加值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重点扶持,促使其成为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

2、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

美国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斯坦福大学在技术人才上的支持,从而使硅谷成为美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最积极的地区。为此,我国政府应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集群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有名的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者董事会成员,鼓励这些人才积极创业并予以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3、完善集群内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和教育培训体系。这些服务机构为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4、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使那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创新资金。在融资渠道上,还应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式,如提供融资租赁、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促使其上市以及降低债券发行额度使一些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5、加强集群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群内企业间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发展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和联系,而且还需要与集群外部的组织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集群只在内部相互联系,由于这种经常的交往和合作,就会形成企业间的强联系,而这种强联系会形成“技术锁定”,阻碍技术创新,排斥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亦亮: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J].管理世界,2005(11).

[5] 朱杏珍: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7(25).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3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个创新群体,最具潜力、成长性和活力,代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创新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中国梦”这一文化强国战略,创新必定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概述

技术创新(TechnicalInnovation),按照MBA智库百科的定义来看,指的是包括开发新技术和将已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在内的生产技术的创新。2012年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造就有生命力的大企业,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在万钢看来,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必须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截止2012年全国中小企业1100多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16万家,但发展速度快,特别是经济状况良好的地区,比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然而,如何突围“死亡谷”,一直是困扰科技型企业顺利成长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主要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偏弱,如果拿不到风险投资将导致研发资金短缺,同时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处于单兵作战的境地,在技术创新时风险大,而且由于该类企业多数为技术人员,在组织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偏弱。另一方面,融资困难则是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在依靠政府帮扶,或者是天使投资,甚至依靠民间借贷。而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要从技术创新开始,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上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筹集不到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也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好在当前的政策逐渐放宽,众筹、上市融资、政府帮扶、多方联盟等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二、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一)决定因素

从南赛.施瓦茨以及莫尔顿.卡曼等技术创新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来看,技术创新要受到以下决定因素的影响。首先,竞争。技术创新受竞争的启发,竞争本身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技术创新能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存和发展自己,最终获取超额利润。其次,企业规模。上文提到技术创新能力偏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突围“死亡谷”的一大影响因素,主要就是受限于企业规模。技术创新需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并且要能够承担起一定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企业规模越大,能力越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所能够开辟的市场前景就会比较小,要受到市场认可比较困难。第三,垄断力量。这是技术创新能够保持持久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垄断程度越高,那么对市场就有越强的控制力,其他企业就很难进入垄断行业,甚至无法模仿垄断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垄断会给市场带来很多不良因素,甚至使企业陷入泥潭。比如苹果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出现一举打跨诺基亚等手机巨头企业,使手机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则是在初期尝到垄断利好后,固步自封,最终走向衰败。而苹果iphone系列智能手机现阶段在中国遭遇滑铁卢,销量只能排在第三位,被华为等国产品牌超越。

(二)内部机制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有其本身的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最具活力、潜力和成长性,获得的技术专业也最多。另一方面由于本身规模小,综合实力偏弱,很多时候依靠团队的一腔热情,如果没有投资以及一套完善的内部机制,则可能在初创期便走向末路。首先,组织结构。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一般是技术人员出身,在组织管理方面偏弱,因此在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前必须要提升管理者素质与管理能力。举个例子,西安讯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就直接参与了该公司的产品研发。这表明企业领导者既是技术创新的组织者,也是具体的技术人员。同时科学的组织结构必不可少,当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有一定优势,因为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管理层次少,责任以及任务分配明确,这具有很高的技术创新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壮大,部门增多就可能出现管理僵化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企业逐渐壮大过程中将企业向一个创业平台转变,下辖多个技术创新团队,以team的模式组建平台,每一个team相当于一个创业团队,这样想必能够具备更高的技术创新效率。其次,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时,企业成员和企业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技术创新获得成效必定使各主体获得利益。而企业则需要关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成本使收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考虑最优的激励成本,使成员实现最大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最大利益。所以可以考虑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一般可参考股权激励、情感激励以及工资激励。股权激励一般授予表现良好且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原始股份,直接享受分红,或是可以设立技术优待股等形式,送股或配股奖励员工。情感激励则需要管理者时常与员工沟通,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保持最大的热情。而工资激励,一般可采用年薪制,或是绩效工资制。这需要依靠科学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第四,评价体系,其涉及到管理能力、投入能力、R&D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多个方面,需要结合企业实际作出具体划分。

(三)外部机制

万钢表示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政策体系框架,走出了一条死亡率较低,独具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道路。比如天津,十三五期间将每年投入50亿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推动力度,实现能力升级,把重点聚焦在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小升高工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建设研发平台、培育品牌。实现能力升级,重点落实小壮大工程、并购双百工程、企业上市融资工程。实现服务升级,强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首先,财政帮扶,制定具有区域特点的扶植政策。比如继成都“161”方案实施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再一次升级,2013年出台《成都市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对新建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或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予以100万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两年投入50亿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研发投入比例1:10。同时市级财政科技投入70%补助的形式支持企业牵头的产学研项目,并实施产业牵引升级工程,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其次,联盟组合。得益于政府建立的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联盟是一种不错的联合创新途径。比如成都高新区,在2016年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圆桌会上,美国硅谷、法国、英国等多国一流科技园负责人在此与成都高新区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目前已形成多个合作园区。联盟组合的优势在于信息共享,可以多个企业联合,也可以同高等院校组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合作模式。

三、结束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死亡谷突围而出,培育成大企业,必须要秉承这类企业一贯的技术创新理念,把自身最具活力、最具潜力以及成长性的特色发挥出来,探索一条可行的技术创新路子,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4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XSKYY201501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研制机制和经营机制,具有灵活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是整个社会的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与管理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体标准如下: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3、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4、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且形成产品或服务。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一)行业创新发展不均衡。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采掘业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行业前三名。调查还发现保定市59.0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新材料技术领域,而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占比仅为1.34%。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二)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而缺乏自主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的核心。根据调查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占比为37.18%,相对于5.13%的原始创新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于模仿创新。这样,就必然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较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仅有1.95%。技术研发能力弱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在原因,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实力严重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研发机构,这就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多处于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水平差的状态。

(三)缺乏技术开发战略思想,研发费用投入少。拥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积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就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缺乏技术开发的战略思想。据调查数据得知,只有26.32%的企业有较为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除了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外,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后续的新产品和服务。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其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的环节,研究开发费用的占比仅为12.42%,如此少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技术研发人员的消极情绪。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机制和激励机制。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几个特点:就人力资源规划来说,只有9.94%企业拥有3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大部分企业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就人员结构来说,有68.21%的企业总经理来自于企业创办人或领导家族成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就人才类型来说,有34.44%的企业亟须研发人才,研发人员稀缺。配套的激励机制可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大都处于物质激励阶段,通常给予加薪的奖励,部分企业给予股权激励或技术入股的奖励,缺乏精神层面的激励。

(五)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外部又包括向银行贷款、向民间机构借贷、获得风投资金支持等。据调查得知,保定市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成长性差、技术优势不强等原因造成融资不畅。75%的企业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扶持,49.01%的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太大而放弃吸引风险投资,44.08%的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抵押贷款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些数据都说明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需要改善。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导者,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只有1.95%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格局。作为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倾向的强烈与否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大量的研发创新人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对研发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由于企业资金实力欠缺使得公司对后期的人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再加上后期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失率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

(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通常包括资金投入、购买新设备、购买原材料、购买相关技术、建新实验室等,其中资金是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首要资源,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开展和长期维持的关键。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依赖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始终,从研发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到中间试验与新产品的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

(四)技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而目前许多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持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仅处于省级先进或一般水平,技术研发机构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没有。即使是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创新力,也只是进行技术入股或购买设备,并没有引进创新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实力。除与国内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外,较多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市场环境。技术创新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行为,需要在企业创新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创新。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都会影响企业创新。市场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增大时,企业会根据市场加快创新研发速度,当竞争者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时,企业也会迫于压力不断研发新技术。总而言之,市场不仅决定企业未来创新方向,也会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六)政府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企业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政府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巨大。2015年,河北省印发《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提出要把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主要包括: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省外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股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和实施风险补偿等。

(七)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发生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求。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抵押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因为融资太难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而美国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风险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由此可看出,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严重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

四、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改善建议

(一)企业家应提高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战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是大多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创新的瓶颈。增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分享创新成功案例,明确创新重要性;完善创新愿景、战略和使命;随时注意和监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二)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过低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将研发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增强研发费用的投入,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工艺的开发,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对研发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其研发资金、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的限制,企业应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并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四)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吸引并培养创新型人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工作是:改善人才结构和比例,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比例;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从企业内部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留住企业自身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另一方面吸引外部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创新源泉。

(五)把握政府支持创新时机,加快创新发展。保定市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等。政府针对不同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好时机,利用政府给予的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快创新进程。

(六)成立创新协会,谋求共同创新发展。个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都比较差,各行业可分别建立创新协会,企业间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水平。创新协会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市场数据分析和知识学习的网络信息平台,满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定市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等。

(八)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途径。(1)政府部门设立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筹资和融资;(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3)银行信贷。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专项信贷模式,改变授信额度和信贷业务流程,增加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5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5-0147-0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了解影响和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诉求,推动制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2014年7月,江苏泰州市科协与老年科协共同组织了全市范围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泰州市科技人员状况调查表》收回475份,有效答卷434份;《泰州市企业科技情况调查表》收回146份,有效答卷124份。与此同时,我们抽样走访调查了三市三区18家企业,与企业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与交流。

一、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按照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精神,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这次调研涉及的5家国有控股企业、2家集体企业、103家民营企业、5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及其他9家企业均属中小企业。

本次调查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泰州的中小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市场决策,更有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迫切的创新需求。各个企业的基本特征不同,战略与管理行为选择各异,加上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团队、科研团队的差别,创新活动各有招数,各有成效。几个主要指标情况如下。

(一)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

接受调研的124家企业年收入总额是440.20425亿元,研发经费总投入是16.25888亿元,研发总投入占总收入平均比重为3.69%。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大有不同,部分企业占比较高,也有部分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与企业的规模并无确定的关系,与企业所在区域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

(二)科技人员占企业人数比例

在被调查的124家企业中,工人总数是4.518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8948人,科技人员占工人总数的比重为19.80%。相比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明显上升,说明泰州的中小企业较注重企业科技人员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科技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34名科技人员中,从事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达340人,只有94人服务于传统产业。434名科技人员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人,本科毕业生135人,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262人;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55人,中级职称125人,初级职称131人,还有93人没有职称。企业高学历人员的比例不高,高职称的科技人员太少,甚至有些企业对职工的职称评聘没有引起重视,有些科技人员对自身的职称评聘也没有足够的关注。特别是有些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并不与职称挂钩,严重影响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在内部评聘职称,收到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但不鼓励科技人员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职称评聘,其背后担心人才流失的用意也是明显的。

(四)科技人员工资情况

124家企业中,科技人员年平均工资在2万~5万元的有31家,5万元~10万元的最多,有55家,10万~20万元的有18家,20万~30万元的有20家。124家企业科技人员平均年工资状况表明,科技人员的工资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五)近5年企业的专利情况

124家企业近5年的专利数,在0~10件的有24家,在11-20的有19家,2l~50件的有51家,51~100件的12家,100件以上的有18家。以上数据可看出,近5年企业专利一般在50件以下,专利数目不够多。

泰州的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科技创新,大多有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不少企业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还有的成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有自己的专利。大多企业取得了喜人的科研成果,但从总体看来,泰州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都处于全省的中游水平,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产品数、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全社会研发投入数、上争计划项目数等等,与南通、扬州、镇江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制约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资料分析,从座谈中大家关心的话题分析,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全社会支持不够

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不仅仅是主管科技创新工作的某个或某几个行政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各级党委政府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而且要理性选择关注与支持的重点。目前,泰州市相关的职能部门比较重视大的科技创新项目的推进与支持,对小改小革热情不足,支持不多;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关注不多,喜欢把注意力放在新兴产业的创新上。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要么门槛过高,中小企业望尘莫及,要么是“阳光普照”,缺少政策的激励性,花了钱却难以发挥推动作用。

(二)科技合作缺少长远的运作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但从合作的现状看,大多是项目合作、阶段性合作,而不是持续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合作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反映了合作双方的无奈心态,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与通盘设计,合作双方在齐心与协力方面以及长久合作方面都存在可以改进的余地。而同行业企业之间因为利益的相关性,激烈的竞争使知识与技术外溢受到严格的限制,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的情况几乎成为不可能,这与如今科技创新需要联合作战的大趋势是相悖的。

(三)企业主与科技人员创新的动力不足

就目前情况看,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稍稍强一点,制度设置上也有一些值得肯定与学习的地方。而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一般说来,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足够的人力、没有足够的财力,创新带来的效益明显不足以引起企业主的兴趣。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少,学历职称低,创新研究的知识不够,热情不高,信心不足。这种不平衡在泰州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是企业家的素质不高,政府投人不够、科技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这都有道理,但又都不是完全的道理。对这些缺陷与不足,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得到弥补与解决,不可能靠某个时段的努力、某个方面的工作就能排除影响科技创新的所有障碍,重要的是要细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是可以由企业努力做好的,哪些是必须得到政府扶持的,哪些通过科技人员的自身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哪些又必须是要多方面通力合作的才能发挥作用的。

三、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必然体现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要求。创新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与诱人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因素,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文化创新等方方面面。依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二级、三级的指标。创新投入包括财力投入、设备投入、研发团队投入;产品开发的周期、研发成果的数量、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生产设备水平、生产工人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标准化水平、资源利用率等体现了企业的创新实施能力;营销网络建设、市场占有率、品牌强度等营销指标和销售水平、利润水平、出口创税水平产品创收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此外,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热情、员工的创新理念热情、创新战略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等等,对企业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每个环节都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当然,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创新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与阻碍作用。强调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四、推进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立足基层一线,创新激励机制

泰州市中小企业为主的现实、科技人员短缺的现状,要求泰州的科技创新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美国的一项评估结论是70%的原始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我国6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企业科技创新是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创新,依靠理论的创新、依靠实验室的探索,但又有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创新、工艺创新、方法创新来自于生产一线。所以说,生产一线也是科技创新的一线,广大一线工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不能忽视“能工巧匠”作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创新的成果可以从小改小革入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可以在少数企业中看需要而建设,在绝大多数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眼睛向下,努力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把工人中的“嗡嗡制度”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对工人提出来的建议,理论不必深,有益就好,成果不必大,有效就好,奖励不必多,持之以恒就好。参与的人多了,参与的热情高了,就能培育出企业的创新文化,个人就能在活动中增加才干并逐步成长起来,企业就能在日益兴起的创新中发展起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改造、点滴创新中获得的奖励收入起到的激励作用是工资增长无法比拟的。激励机制的创新也是重要的创新。在落实物质奖励的同时,要提升精神奖励带来的激励作用。政府定期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高规格、大范围的表彰,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访,高调宣传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传播科技创新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敬科技工作者的氛围与风气,构建全民创新的文化。

(二)加强科技人员的引进、培训

许多企业有好的项目,亟需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来研发。但泰州的中小微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科技人员都有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调研中发现,434份科技人员状况调查,有197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学术团体或科技社团,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术交流,有203人两年中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的转化或新产品的生产。有234人没有参与有政府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有71人都没有参加过企业的科研工作。他们因此感觉到苦闷与困惑,不少科技人员表达了进修、学习、培训、交流的愿望。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重视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和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证明,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应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鼓励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叠加,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有针对性地聘请相关专家讲课,努力提升现有科技队伍的创新水平,巩固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

(三)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财力上,加大对有效中介机构的支持

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特长,帮助企业突破信息不畅、交往不广的局限性,帮助企业在与科研院所之间、与同行企业之间搭建信息高速路与合作的“立交桥”,组织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协同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中介机构在企业研发需要、研究机构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帮助,在专利申请、政策实施、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业务提升方面给予指导。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在组织、协调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更具有专业性,政府在引导协会工作、发挥协会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应给予大力的支持。企业的科技人员对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的过去有着良好的记忆与强烈的向往,而在中介机构的组织下还是有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的。

(四)分担企业科技创新风险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6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逐渐凸显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何谓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服务、咨询为主要营业内容的企业 。

一、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湖南是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在整体经济环境上,科技发展的氛围上都尚处于中等水平。随着今年来政府对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视,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相比,其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不完全有效的市场,以及尚待改进的政策环境,这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其创新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更多困难和挑战。

(1)企业的自筹资金有限,外部融资困难重重

企业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湖南的金融业发展虽然并不落后于我国其他同类城市,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难以满足。据统计:我省89%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基金方式都是:自有。24%的企业能够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数额不多的贷款。其余的企业则以如小额贷款等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超过80%的企业主承认企业有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从2010年省内某金融机构对961家科技型企业的调查结果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

(2)科技进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贡献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然而最近五年这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左右,其中通过相关的成果交流会、中介机构的方式实现转化的只有总转化率的15%.,这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例如在美国,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7.5%。因此,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进程也是我省经济强省的重要方面。

(3)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已经创立数年,但是对于如何创新,建立怎样的创新机制,既不重视也不了解。而另一些新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尚未觉察创新机制建立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能够渡过企业初创“危险期”的企业而言,缺乏市场经营和创新机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利用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的资源,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发明创造性,才能给企业以活力。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

SWOT是企业战略的分析方法,但是也能为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机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1) S: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

“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在湖南挂牌后,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前来就业和创业,这给我省的科技技术力量带来了一股新的源泉。同时,长沙地区的河西“高校城”的建设和扩大在扩充本省自有的科研力量,如果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的数位教授就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型企业。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好借着政策的利好方向,在这一形势下,努力吸收高校已有的科研成果,并发挥企业灵活的机制,将其转化至市场,从而实现使科研成果到企业产品的转化。

(2) W: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劣势

由于中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企业的经营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而且企业主大多本人是科研工作者,本身来自研究机构或者高校,对于市场的运营规则还不熟悉,却期待市场能非常理想化地接纳企业生产的新产品。这也是导致创新难以推进,难以持续,难以走向市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上、投融资方面也缺乏先进理念的导向,引进风投、创投的比率仍然比较低。

(3)O: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面临的潜在机会

虽然金融创新在湖南全省范围内的普遍开展,部分省市花费重金聘请了金融人才,并下到基层,这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处于资金缺乏的困境得到改善。并且,湖南本土在机械制造等方面已经有规模较大的公司占领了行业领先地位,如、三一重工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能够依托这类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产业链上能够创新并提供与之配套的相关产品,体现产业集群的效力,这也能为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同时随着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视,提供创新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获得政策的支持,也是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机遇所在。

(4)T: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外部威胁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无论是在新能源开发,信息技术的研发、生物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已经有许多的同类竞争者,这些都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另外,世界各国对专利的保护,也使得研发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也设置了屏障:对国外高科技的“模仿”、“山寨”已经不能成为企业维系其创新的来源。因此,与本土的科研院所联合,让一些只生活在实验室的产品,走向市场。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也融入创新的元素,这才是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之路、生存之道。

三、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创新机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改革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制约问题,为企业的创新人才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技术参股。第二、充分利用湖南省乃至全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接收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聂荣喜、马贱阳、谭丽霞、常小佑. 对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一点思考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7): 81-82.

[2] 周三多、 陈传明、鲁明弘.管理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3] 黄志民, 蔡淑琴.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N] .经济日报.2005年11月 24日.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7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1.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1)美国

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

(2)英国

质的规定:市场份额较小;所有者亲自管理;企业独立经营。量的指标:小制造业:从业人员在200人以下。小建筑业、矿业:从业人员在25人以下。小零售业:年销售收入在18.5万英镑以下。小批发业:年销售收入在73万英镑以下。

(3)欧盟

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欧元、或者资占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欧元、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的股权。其中:雇员少于50人、年产值不超过700万欧元,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500万欧元,并且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

(4)日本

制造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本额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资本额1亿日元以下。零售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服务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

(5)中国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①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②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③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④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⑤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概念与特征

科技创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创新通常指淘汰旧的事物,创造新的事物。创新这一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1912年首先提出的。科技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始于发明创造到市场现实。所以从广义上来说,科技创新是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创新者运用和开创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或者运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销售,提供新的服务技能来满足人民需求的重要途径。

(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具有风险性

中小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就要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制度。一个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命运,主导着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能否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培养出具备科技创新的人才成为对中小企业命运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但是科技创新是对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一种尝试性开发,要求高投入高回报,争取在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形势,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即使国家对具有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有鼓励或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制度,但是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中小企业自己筹集,所以,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只有战胜高风险,引领技术和市场的潮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化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必须贴近市场,进行产业化管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可以提高效益,让新产品或服务贴近市场,接近人们的需求。这样整个产品销售就更有弹性,应变能力强。同时,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正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迈入,在新时代中科技创新是决定一个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地位的有效武器,在全世界的中小企业中能运用科技创新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中小企业都会牢牢把握着把科技创新的产业进行产业化管理。该类中小企业或者进行产业整合,或者集中精力扩大自己的核心产业,或者进行强强联合。

(3)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整体性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是技术管理和政府及外界大力支持的有机整体。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是一系列动态的复杂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资金、人力、信息和技术等多种资源,才能生产出原创性的产品或工艺。中小企业要么把这些创新方法实际运用到日常管理中,要么进行技术转移,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这些都需要中小企业内部协调一致,提升管理效率。若没有各个环节,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科技创新管理就不能有效进行,那么中小企业就不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就不能显示出科技创新的多样化。同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在于技术的发明与创造,更重视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和商业化模式。这些都有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外界在资金、技术、法律咨询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强与外接的合作,通过政府的鼓励,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

3.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管理环境。

(1)自然环境

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不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自然环境,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所以说自然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然要素。自然环境对科技创新有着根本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固有资源,包括水,空气和土地都可以成为科技创新利用的资源,同时随着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尺度不断加深,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水源和空气,引进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用科技创新的手段拯救自然环境。这就激发了中小企业通过一些环保科技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环境就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进行不断的加工和改造,创造的一个完整物质生产体系,积累了社会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概念。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社会环境激发了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就是在人类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通过科技创新来更加完善社会环境。

(2)经济环境

经济系统是科技创新系统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创新主体生存的基础条件。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所以中小企业如果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力度,科技创新最终带来的丰硕成果就对中小企业内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相反,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的高新设备都依赖进口,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进口设备的购买中,那么发展水平肯定低,科技创新的动力没有调动起来,员工的创新精神不足,创新意识差,中小企业就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经济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从市场角度来说,市场是创新的基础,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同行业中小企业中,价格战争一直都愈演愈烈,尤其是那些没有技术含量,成产能力,资本水平相当的中小企业,往往通过价格战来保全自己的销售业绩,赚取利润。但是如果一个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突破了原料或者管理对市场的需求,那么中小企业就凭借科技创新获得垄断地位,它可以完全控制商品的价格,获取丰厚的利润。而那些没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要被动的接受垄断中小企业提出的价格,在这种压力下,中小企业更加关注科技创新对中小企业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整个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形成一种好的环境。这就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国际地位。

(3)政策环境

在日益竞争的时代环境下,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给中小企业良好的科技创新的公共环境是政府重要的调整手段之一,所以政府必须提供一个有力的导向机制,因为政府的决定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创新倾向,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效益的实现。政府通过提供系统政策和制度,法律和计划来实现科技创新在中小企业内部蓬勃兴起。进行技术帮助,资金扶持,关注细小的问题和瓶颈问题,吸引创新人才,这些都是在科技创新系统中不可替代的公职职能。科技创新的经济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人才激励政策,政府采购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所有的政策都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将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策的主要内容,政府负担起指导民用技术开发的责任,制定创新政策。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创新,重视掌握高新技术的源头。强调科研与产业结合,重视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把促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活动视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关键。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建立灵活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既促进基础研究,又鼓励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当中小企业内部因为科技创新产生问题的时候,政府要具备化解风险,提出应变政策和正确的协调能力来适应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积极做出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并建立起完善的创新体系评估守则。只有政府全力支持创新系统,中小企业才能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4)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是对创新有着直接联系的文化模式。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创新氛围吸引人才,激发员工创新精神的涌现。创新文化是“技术创新硬币的另一面”,因为人们的价值观是文化形成的根本特征,创新文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规模、水平、重点以及方式往往由其价值导向决定的。创新文化中的环境因素对创新起着重要作用。那些成功中小企业无不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来获得创新成果。文化氛围可以在中小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推动所有的员工集思广益,打破陈腐的束缚,标新立异,将新思想和新方法都积极主动的拿出来和大家共享。同时创新文化也可以从高校入手,通过高等院校的培养和科研机构的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造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文化系统给予保障。所以当代创新文化应以中小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努力开创创新文化先河。

(5)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和管理创新具有协调和整合的相互作用。创新体系是一个主导多维整合的系统,主导要素与其他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每一个要素内部都需要组织协调与整个。创新活动是由多个主题共同发展的行为,核心主题与协作主题实践的关系需要组织协调与整合;创新过程是由多环节所构成的,每一个阶段乃至过程的始终设计到的方方面面需要组织协调与整合。所以创新需要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中小企业内部要组建一个创新机制,激励员工进行创新思维,对创新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中小企业内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与综合管理部门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只有部门之间能够开展计划创新的大协作,才能更好的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

二、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做法

1.美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反映。2300万的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推动力量。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06年,全美科技创新成果的55%是小中小企业提供的,在高科技中小企业占93%,其中70%的中小企业雇员少于20人。一批科技型小中小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中小企业。美国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美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国研发支出的18.7%。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外部资源,与外部合作的优点是可以更好的获得外部资源,获得研发的规模与协调作用,减少风险和重复的工作,通过减少专用问题,提高研发投入的刺激。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与外部合作创新可以克服内部资源的限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合作能力应体现在如何与外部合作,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美国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很注重于其他中小企业和大中小企业合作,同时美国政府鼓励小中小企业与小中小企业之间进行联盟,引导小中小企业与大中小企业进行合作,甚至从属或依附于大中小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大中小企业的支持。美国中小企业与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没有什么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只是大中小企业众多零部件提供商之一,但是大型中小企业会给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美国是世界上比较成功运用产学研结合的国家之一,其中小企业也广泛的与各个大学合作。美国政府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帮助中小企业的获取外部科技创新资源:财政政策,直接投资,建立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机构。

2.日本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二战”以后,一直在科技创新上依附于大中小企业。因为当时日本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而只有大中小企业才具有动员资金和人力资本的能力。小中小企业一般是大中小企业的下请中小企业,接受大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转移。中小企业自身在科技创新投入上是很少的。2007年中小企业的研发投资只占全国研发资金的7.5%。在技术设备投入上,日本中小企业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在日本的中小企业中,同样存在着20世纪40年代或50年代的机床,但同时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设备,它们能各尽其用。在技术人员投入上,日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中小企业在技术人员的投入也是很大的。日本非常重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道府县及政府指定的城市,在产业界、学术界及公立试验机关的协助和国家资助下完成各种技术人员的进修工作。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在东京、关西、野方、旭川办有中小企业大学,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公立试验机关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技术人员。

3.德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在德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缺点也表现得比较集中。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可能充足。迄今未至,产业界的科技创新投入仍然局限于一些大中小企业。2007年,所有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中,万人以上的中小企业投入占了一半,而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的投入只占15%。在研究人员方面,德国中小企业界集中了全国65%的以上的科技创新人员。但是中小企业人员缺乏的困境仍然无法解决。尽管德国失业人员超过了400万,但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人员。德国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与大中小企业进行合作,有些就是大中小企业的分包单位,这在汽车工业和电气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的数万个分包单位中,中小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二,他们同西门子公司有着长期和巩固的协作关系。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德国中小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研究开发领域的更为突出。德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中小企业促进计划,把中小企业员工的初始培训和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进修作为中小工作来抓。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一定补贴。

三、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借鉴

1.加强中小企业人才技术培训

人才培训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素质,增加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在美国,小中小企业管理局里设小中小企业信息中心,退休经理服务团,问讯处为小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培训和拘束援助等全方位的服务。小中小企业管理局还通过商会,大专院校,中等学校,贸易协会和成年教育小组等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经销及决策等管理方面的培训,开办讲座和讨论会。在日本各道府县的“支援中小企业机构”利用跨区域信息网和各种数据,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技术和信息等各种咨询服务。

2.支持中小企业从事研究开发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美国政府从50年代起就实行了特别的科研税收优惠,20世纪80年代后,对中小企业科研费用的增长额也进行税收冲抵。1983年开始实施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要求开放的研究和研究开发基金超过1亿美金的联邦机构要从其研发经费中拿出固定的比例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美国有22万多中小企业向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提交了申请,3.3万家获得资助,金额达40多亿美元。据一项调查显示,65%的被调查中小企业认为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项日可以直接提高中小企业销售额。这些中小企业表示这些销售额的增加受益于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项目对产品创新与工艺改良。81%的中小企业认为获得小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CSBIR)资助可以从新产品,工艺及服务中获益。近年来,研究与技术部每年都向中小企业拨款2亿马克用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3.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

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新技术和加快技术改造是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也应用来引导其采用先进技术。

4.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

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中小企业更具有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的倾向。据美国SBA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研发中,大中小企业的支出回报率为30%,中小企业为44%0美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旨在加强中小企业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实力,德国联邦研究与技术部于2003年执行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目的在于激发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性,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英国政府成立了工业研究协会,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学研究服务,负责审议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资料和试验设备,委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同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5.促进中小企业更新设备

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对于提高中小企业提高制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缩短制造周期。所以各国政府都积极地促进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设备。主要做法可以提供中小企业设备政策优惠贷款,提高折旧率,给中小企业补贴。如日本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的长期款。而提高折旧率不仅可以提高设备更新换代还可以减少当期的税收。如美国在80年代后修改了旧的折旧法,对加速折旧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缩短固定资产折旧提成年限。德国的设备折旧率也从10%提高到20%。

6.中小企业应该树立科技创新主体意识

国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于其自身的需要,创新主体意识强烈,不断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和发展竞争意识。国外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通常在管理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科技意识”,每年都有固定的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而在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决策者的科技观念还不够牢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大,不抓科技就会失去主动地出击市场的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应该由主体意识,树立科技意识,主动强化科技创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从技术开发到商业化应用的科技创新功能。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工艺,消化新成果,获取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7.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举措充分说明,在中小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活动中,不能够忽略政府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客观上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引导、支持和管理力度,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和技术转移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创业中小企业。再次是建立统一健全的中小企业管理结构。

8.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小企业个体、政府的事务,也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社会的力量往往更为有效。中介组织是联结中小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也是加强中小企业间合作的最好媒介。我国各级政府要有组织地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同业工会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执行标准和监督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的成立和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8

(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轻创新、轻技术、轻研发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数的中小企业是通过直接购买核心技术或仿造的形式进行生产,导致中小企业的专利数量,特别是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科技创新投入少。重庆市中小企业中,从事批发和零售、租赁和服务、住宿和餐饮以及居民服务、修理等服务类的中小企业占到近七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部分企业的产品5年甚至10年都没有变化,科技含量低,且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利润,造成了科技创新投入资金的短缺。加之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导致重庆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科技研发投入R&D为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学研合作度差。目前,重庆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80%左右的知识创新项目,其中85%~90%为国际国内论文、国家科技奖励,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然而,由于其中90%不能立即转化成企业可直接使用的成熟技术,中小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项目与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缺失,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度慢、创新成本增加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成果浪费等问题。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重庆市企业拥有的科技人员,与2004年相比,2015年大中型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也只增加了0.24万人。对于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来说,大多属于普及型人才,普遍缺乏在一个领域具有领先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受企业经济实力差、管理弱、待遇低等的影响,导致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二)企业创新融资依然困难

据2015年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对困难企业的调研得知,达七成以上的企业涉及到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次融资来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重庆虽然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周转金机制、探索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受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外界环境制约,如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内部积累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财务管理上,存在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财务管理水平低等现象;中小企业的知名度、银行信誉度、资信等级不高,又缺少有价值的资产进行抵押,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相对较高等,导致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引导

一是着力加强宣传引导。从2016年的100户“专精特新”中小工业企业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大力宣传,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考核范围,定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制定差异化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分类扶持。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设定不同的帮扶重心。如对初创期的中小企业,重点给予种子资金、天使引导基金、创业孵化、创业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重点给予信贷、风险补偿等方面的帮扶。对壮大期的中小企业,重点帮助企业建立或扩大研发机构,在财税、土地等方面实施帮扶。对腾飞期的中小企业,重点给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股权投资等方面的帮扶。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定位与战略布局的不同,侧重发展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加强统筹规划,对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行差异化的扶持,制定不同的五大功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路线图与政策,实现互补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

(二)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重庆市探索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是依托科技服务平台和“渝新券”,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渝新券”试点进行总结,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科技创新券实践经验,优化“渝新券”顶层设计与推广使用,重点支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等三类科技服务。完善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的服务功能,通过采用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与电子版“渝新券”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资金在中小企业向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购买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以及购置研发设备等方面的扶持作用。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制定一系列鼓励高等院校师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二是加强国内外合作。积极组织重庆市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并继续举办重庆小微企业博览会。同时,通过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实现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研发服务市场的一体化。此外,按照《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发展战略要求,抢抓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新合作项目的机遇,加强重庆市中小企业局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合作,积极打造中小企业跨境交流合作平台,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内外并购工作,拓展海外招商渠道,促进重庆市有基础、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合作。三是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加大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培育一批规模型、科技型、环保型等“专精特新”企业。同时,落实与加大对现有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政策、资金、服务指导等方面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形成中小企业集群。此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为其做配套生产或服务的相关产业集聚,并通过任务众包、生产协作、资源开放等方式,促进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协同发展。

(三)促进多方合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估融资机制。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促成重庆有实力的科技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凭借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在线信用评估,解决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估难的问题,并积极推出以信用评分为主的信贷考核机制。二是创新信贷方式。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与中国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搭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现有信贷产品的宣传,并利用现有的信贷产品扩大贷款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排污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出口退税等创新类贷款业务。三是加强“政银企”合作。在完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落实信贷风险补偿政策等的基础上,继续搭建“政银企”三方交流对接网络服务平台,并扩大由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等按比例共同承担风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规模,增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在有优势的区(县)整合政府的各项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四)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人员的培训。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有计划的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展开围绕创新创业政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和咨询。同时,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知名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中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的研修培训力度。二是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加快培育技术经纪市场,推进重庆市技术经纪机构建设,建设一支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推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评估专业,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所需专业人才。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加大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人才交流共享机制,并通过制定中小企业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便捷的服务。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9

在当今以倡导知识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创新成为一个企业安身立命并且最K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武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整体较强的增长势头,有力的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科技企业这一大群体中,更是出现了联想,深圳华为等一大批优秀创新企业,并且对于各自所属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小型科技企业更是不断加快"走出去"进程,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专业人士对企业科技创新做了研究更深的研究和探讨。

在企业不断创新研究方面,周B(2016)提出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创新型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李政 任妍(2015)认为随着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企业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与优势。托合塔尔古丽・玛那提别克(2017)提出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中小企业的立身之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在企业创新面临相关问题方面,李秉强(2016)指出我国正加快向科技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迈进,但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是制约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余天怡(2016)认为市场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各种机遇,但是中小企业怎样把握住市场经济机遇,设计出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现代化产品,这是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刘永生(2017)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企业在迅速发展、壮大力量的同时,企业中存在的一些日常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尹建超(2016)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发展比较晚,规模不大,在资金、科技、人才与品牌效应方面都不占优势,这严重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目前,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所面对的最大问题。

以下是用SWOT方法进一步阐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状况,将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优势分析

1.经营优势。首先,中小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强,灵活性大,尤其目前在买方市场形成,结构性过剩出现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不再追求"有",而是追求"新",生产者就必须以销定产,及时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和档次,而这正是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的优势所在。其次,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快,和大企业的低效率高投入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更为有效,创新要求更为迫切,创新成本更低下,创新成果转化更迅速。在此,发展空间更为广阔。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也越来越追求多样化,个性化。而这种需求,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更为适合,这就为中小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人力资本优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当机械设备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时,企业规模大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当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才是决定效益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时,小企业往往较比之大企业更具有优越性。中小企业与每个人的利益联系更为密切和直接,这些更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本就更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劣势分析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通。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直接融资比较困难。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受到体制的制约,很难满足上市条件。同时也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和政策的制约。此外,在间接融资中,贷款难,担保难。虽然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性贷款担保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担保公司,银行在受益与风险承担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的矛盾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2.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备。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由于在法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不够完善,存在着多头管理,侵权打击不力,侵权成本低,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等体制。导致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水平低下,并且维权成本高这是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

3.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分布不均匀,且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创新服务体系应具备的可行性论证,融资担保,专利,纠纷调解等功能还远得不到完善和发挥,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机会分析

时机优势。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和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关头,中小科技企业是收纳失业人员,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促使一些产品的构造使得一些产品的构造变得极其精密复杂,大企业为了减少开发性投资和保持自身经营的灵活性,越来越需要中小企业参与其配套产品的制作,可以说,大企业的繁荣离不开中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支持。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都给予了中小企业极大地关注和支持,人们传统观念上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已经不复存在,中小企业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

1.宏观经济背景下的艰难生存,缺乏竞争优势。近些年我国内外部经济大体上保持平稳增速,然而在中小企业直接面对的经济环境下仍是有诸多因素造成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难势,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生存压力过大致使停产停业,而且由于其自身属性来看,本身具备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大型创新企业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具备过硬的竞争实力和品牌能力,难以与大中型企业抗衡。无独有偶,近些年来我国为了完善市场经济不断调整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限制,国际环境的不时变化,更是使得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目标更加遥遥无期。 如此种种,造成了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日趋艰难。

2.人力资源要素瓶颈难以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渐渐消失,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升,加之熟练工人流动性的增加,企业工人的薪资、五险一金、培训新人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更造成企业难以开工,难以维持下去。

3.缺少核心科学技术。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是集中于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服务低层次型、产品初加工型为主的传统和低端行业,该类行业最大的特点是技术要求低,人才标准低,竞争力充分,市场几乎趋于饱和甚至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成本高,利润微薄,从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该类企业并不具备扩张的优势和条件,部分企业迫于经营压力,自身也有转型升级的意愿,但由于其在管理、融资渠道、核心技术资本、人才和品牌等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方面积累不够,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上很困难,甚至看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

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极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风险基金投资为补充,充足的银行贷款为保证的技术创新投资保障体系。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它们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允许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的利息,使大银行更多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等。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基金可以通过如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募捐和企业入股等多种渠道筹资。同时建立信用担保制度,设置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引导其规划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行为和经营决策行为。

2.加强人才培养,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

企业应该自主进行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得管理和经营且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才队伍。政府应有计划地设立一些公共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型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技术素质,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发展国家都设有专门的中小型企业培训机构乃至中小企业大学。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要从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认识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积极意义,充分认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用系统,网络的观念看清中小企业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有组织地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地区性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契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信息网络化的程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为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创造条件。第二,组织协调中小企业和高校,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积极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牵线搭桥,支持产学研的有效结合,鼓励走合作创新之路。第三,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为知识技术的供求提供一个适宜的场所,鼓励创办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技术交流公司,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叉骨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问题[J]. 张书莲,冉丽. 开放导报. 2017(01)

[2]\谈海南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J]. 景长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01)

[3]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治理能力动态评价与提升路径[J]. 陈套,冯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4]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J]. 王晓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4)

[5]江苏省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的实施经验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J]. 吴凤菊.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7)

[6]宿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J]. 杨秋明,姜海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3)

[7]促进自主创新的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优化[J]. 吕丹华. 科技创业月刊. 2016(05)

[8]也谈"万众创新"与模仿创新[J]. 娄亮华. 时代金融. 2016(36)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例10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是科技人员为主创办的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研制、开发及生产的中小规模企业。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但我国的中小企业起步晚,创新能力弱。因此,在加入wto的背景下,面对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如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摆在企业、政府和学者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兼具“科技型”和“中小”企业这两方面的特点,其发展模式和企业行为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如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周期短、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进行有效的创新,以实现企业持续而快速地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征不同,必然要求我们在各阶段采取不同的创新策略。本文在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来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做出合理的创新策略选择。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

创新可以通过创新客体与主体这对范畴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划分依据是创新活动的技术变动强度与对象,具代表性的有弗里曼(c. freeman)的客体分类法和帕维特(k.l.r. pavitt)主体分类法。根据强度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区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等。

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渐进创新”的产生,源自经济学界广受推崇的“学习经济”理念,这一经济学说注重强调企业(和产业)的学习能力培养,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渐进性创新的过程。当大量的小创新不断的改善着企业的技术状态,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变的大创新。渐进性创新的特征之一是在某个时点的创新成果并不明显,但它有巨大的累积性效果。

而对于突破性创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突破性创新作了定义:如,“突破性创新是使产品、工艺或服务或者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特征或者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性能和成本都有巨大的提高,或者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vadim kotelnikov, 2001);“突破性创新是采用破坏性方法和力量产生突破性的创新和思想的一种方法。”(richard leifer, 2000);“突破性创新是指基于突破性技术的创新,是那些在并不是按照公司主流客户的需求性能改进轨道上进行改进的创新,也可能是暂时还不能满足公司主流用户需求的创新。”(陈劲,2002)。因此,突破性创新是基于工程和科学原理上的突破性技术而产生的创新,此类创新往往导致产品性能主要指标发生跃迁,导致对市场规则、竞争态势、甚至整个产业发生变革。事实上,以上两类不同性质的创新将会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四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各成长阶段的创新策略选择

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为此,我们分别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四方面入手来探讨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初创期

初创期是指科技人员或机构对已选定的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可行性研究、技术难点攻关和中间实验,以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出可供市场出售的新产品(服务)或新工艺的过程。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人员要实现科技成果从理论方法和实验室层面向现实生产力转移,以生产出可供市场出售的新产品(服务)或新工艺。因此,在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采取突破性的技术创新策略。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创业人员吸引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创建一个具有生产经营职能和严密组织结构的经济实体,使公司生存有基本保障。这是一个经济实体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突破性的。例如,联想集团在该时期选择了“平底快船”的管理模式,“平底快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员少,部门少,人员和部门一专多能,什么事都要干,只要市场需要。

从制度创新看,选择和确立一个适合本公司的经济体制成了该阶段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经济体制一旦确立,就很难更改。更改企业体制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这通常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该阶段的制度创新也是突破性的。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一种有特色也有竞争潜力的全新产品(服务)或工艺。因而该阶段的市场创新也是突破性的。当时联想围绕着“抢利润”这个经营目标主要做

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证明联想汉卡是好产品;第二件事是宣传联想汉卡是好产品;第三件事就是建立分销网络。

成长发展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前期的艰苦创业,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在这一阶段,企业以“市场导向”观念为指导思想,以扩大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形成了规模经济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保持活跃的技术创新能力,围绕企业的经营主业,从战略上、整体上安排和实施技术创新,并且创新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以加强高技术产品(服务)或工艺的研究开发优势。相应地,该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引进、改良、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为主,也带有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譬如,1996年联想推出天蝎家用电脑。随后又推出了“幸福之家”和“我的办公室”全中文操作界面,以及家庭适用的应用软件和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深受市场的欢迎。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将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化,健全管理制度,使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相对固定化和制度化,建立内部正常的信息流通渠道。以合理配置和利用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各种资源要素,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这一时期,联想的管理方式可用“舰队模式”来形容。他们在集中指挥,统一作战这两个因素之外又加了专业化分工的内容,重新组建了五六个产品类型划分的销售部,组建了以创办和管理分公司为主要任务的业务部,成立了以项目课题划分的若干个研究室组成的研究开发中心。

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由以前的直觉型感性管理转变为职业化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成了该时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热点。以联想为例,中科院早在1993年就同意按中科院(及计算所)65%、联想职工按35 %分红,建立职工分红股制度,后来以中科院计算所为基础建立联想中央研究院。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产品在市场上已具有自己的定位,市场份额逐步提高。营销创市成了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例如,该时期的联想由抢利润转入既要利润又要市场份额。联想抢占市场地位的第一步是从海外战略开始的;第二步是1990年联想电脑在中国大陆问世以后,联想通过市场创新确立了在中国国内电脑市场的地位。

成熟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扩展,其销售增长率或利润增长率在达到某一点后将趋于平稳,进入成熟期。这是该类企业从快速发展走向衰亡或得到新生(蜕变)的过渡阶段。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随着原有技术优势的逐步失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因此,为了成功地过渡到蜕变期,企业在保证正常运营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高技术产品(服务)或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以掌握新的技术优势。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该时期联想在管理上采取了“舰队模式”,以前的业务部门按产品区分组成了事业部,事业部都要自己制定经营计划,自己负责生产、科研,自己制定产品价格、建立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年底根据销售业绩,自己制定奖金分配方案等。

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能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充分体现,组织各成员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譬如,1997、1998年度联想又进行了大陆、香港集团一体化整合。整合后,公司总部只把握主要事业部的战略方向,充分授权,形成既高效统一 (尤其是资金统一运作 ),各事业部又有很大权限,与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组织体制结构。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市场地位比较稳固。但由于更多竞争者的介入,竞争极其激烈。企业可以采用市场进攻策略,以集中全部力量,占领某些细分市场,加大其发展空间。1996年2月,联想人突然向社会公布:为加快电脑进入家庭,联想集团各种型号电脑大幅度降价,其中奔腾5/75电脑降价幅度达到25%以上。市场份额也由以前的8.1%猛增至10.7%,而一个百分点就等于上万台电脑销量。

蜕变期或衰退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熟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么它就进入了蜕变期,否则它将走入衰退期,直至生命的终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蜕变不仅仅表现在规模能力由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品质内涵上的转变,即企业经营科技业务水平和档次、企业的人才素质、组织结构、信息管理、设备技术、营销服务等各方面都发生深刻的质变。

从技术创新看,由于这一阶段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第二个初创期,如同前面所述,该阶段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也是突破性的。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手段及方式等都要发生转变。因此,该阶段的管理创新是突破性的。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制度创新显得异常重要,

因为蜕变转型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观念制度问题,是企业经营模式、战略方向的转变和各种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重新配置。因而该时期企业选择突破性的制度创新策略。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原有的客户和市场会发生改变,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开辟新市场。但由于企业在社会上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新产品(服务)或工艺很容易被市场接受。

参考资料:

1.陈劲、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科技管理研究,2002.5

2.袁建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