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先秦汉初经典中的“精”与“神”及“精神”古义探源

翟奎凤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100

关键词:精洁 精气 神明 精神 

摘要:春秋时期,“精”作为心意修养的一种工夫,在《国语》《左传》等经典中有集中体现,内心做到精洁、精爽、精明,可以感应宗教意义上的神明。战国时期,“精气”之“精”出现,这种存在之“精”与“道”“德”“神”有一致性,精气有灵,“精”被“神”化,是万物生命力的根本能量,是人心灵明的能量之源;同时,这里的“神”是《易传》所说的本体化的阴阳不测、妙万物之神,不再是人格神。战国晚期,作为一个合成词,“精神”在《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楚辞》《文子》以及汉初的《淮南子》等经典中开始大量出现,“精神”在这些经典中大致有客观本体义和主体心神义两种义涵。作为主体心神的精神,往往也关联着某种心理、心智活动。现代学术语境下的精神往往偏重某种思想性、意志性存在,与早期古典话语下偏重生命活力能量之体或人心灵性能量之体有所不同。当然,在生活语境特别是养生语境下使用的“精神”一词,在很大程度上与战国末、秦汉时期经典中的“精神”还是一脉相承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要求:

{1}稿件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我国最新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2}请尊重学术规范,勿一稿二投。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和三审定稿制度,审稿周期大约1个月,作者可随时致电咨询。

{3}参考文献: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4}关键词以3~6个为宜(需附相应的英文)。

{5}请务必在稿件中附上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请勿一稿多投。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28人评论|2人关注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