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基础设施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7 13:47:45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例1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切实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作用。应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深刻认识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的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先导性,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还要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有空间。从当前发展来看,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可以有效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服务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目标,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从“十三五”时期来看,立足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有利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对标国际一流率先实现现代化,有利于助推经济社会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是支撑我国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也必须依靠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让先进理念成为科学行动的先导,找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的着力点,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建共享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产业布局中,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之一。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属性,直接服务人民生产生活,发挥着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交流、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大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有利于更好发挥其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理解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应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找准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准确把握内涵。《建议》明确,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内容包括信息、能源、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构成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网和防洪防涝设施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要与培育发展新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形成发展新体制等主要任务一并考虑,与拓展国土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等统筹起来,与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统一起来,探索拓展发展新空间的路径、方式和举措。

明确发展重心。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新特点,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先行引导、适度超前的原则,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配置,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突出重点领域,加强薄弱环节,优化布局结构,提升保障能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优化区域和城乡发展结构。

坚持理念引领。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把开放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厚植发展优势,在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准确把握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方向和重点

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要用发展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构成的快速交通网,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快速运输需求。构建由干线铁路、普通国省道、沿海主要港口、内河高等级航道及主要港口等构成的高效率干线交通网,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结构,提升运输服务能力。集约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推动邮政和快递处理中心与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同步建设,推进机场、铁路站场、公路站场、港口码头、邮政和快递功能区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水利、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网和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要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重点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面向国内外资本,加快开放自然垄断行业,发挥竞争性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形成基础设施平衡发展结构。要推动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重点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国家支持力度,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突出重点,带头先行,在互联互通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推动基础设施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制定统筹建设专项规划,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增强基础设施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基础设施建设例2

1.1健全机构,夯实队伍一是逐步调整充实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必须长期固定1名烟叶基础设施管理人员,强化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二是要积极聘请水利、道路相关专家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综合资料管理水平。

1.2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要求将密集烤房、机械、育苗大棚要全部纳入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重点做好农业机械的合理配置和调配,提倡机具共用动力、一机多能和发展复式作业机具,各县要建立烟草机械使用管理台账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加强对现有烤房的综合利用,采取搬迁、维修、改造等方式满足烟叶生产需要。

1.3切实加强过程管理按照国家局《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陕西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规程》等文件要求,加强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物资采购、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管理工作按规范运行;同时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巡回监督检查,在项目实施各阶段进行实地查看,定期组织现场检查验收。基层单位建立监督人员派驻施工点机制,进一步强化现场监管、施工过程监督,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等痕迹化资料、施工各阶段过程图片及影像资料的收集工作;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严格监督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施工;加强项目建设的廉政教育,建立与施工单位签订《廉政承诺书》和进行廉政谈话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1.4严格进行工程验收项目竣工后,基层单位严格按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验收规程对辖区内建设项目进行100%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初验合格后,及时上报申请市局(公司)验收。市局对不符合项目建设政策、建设标准、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对全市建设情况进行评比和通报,加大年度考核中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分值,确保建设项目质量经得起检验、资金经得起审计、档案经得起检查。

1.5建立健全设施管护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管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及时修订和完善管护管理办法,加大对项目运行管护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管护责任,在项目标识上要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人,确保项目管护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设施管护资金制度。积极探索管护资金来源,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以烟叶税收返还、合作社盈余等形式落实管护资金。

2加强保障措施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烟叶生产基础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同时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有关人员岗位目标考核,适当提高分数比重,加大考核力度,促进项目质量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例3

仙岩风景区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天河(秀垟)景区是仙岩风景名胜区三大景区之一,素以“奇岩天成”“水景浩淼”闻名于世,近年来经过不断宣传扩大知名度,景区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据统计,20XX年游客达20多万人次。但是,随着客流量增加,景区旅游接待能力日趋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已明显跟不上景区发展步伐,由于缺乏资金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尚在起步阶段,条件简陋,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天河(秀垟)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加快天河(秀垟)景区建设,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位于天河(秀垟)景区入口处,总用地面积7965m2,道路广场4300m2,绿化用地为3138m2(包括停车场1485m2),建筑占地面积550m2,总建筑面积为1171m2(包括服务用房876m2、大门亭廊155m2和旅游公厕140m2),以及景区监控设施60万元,共需建设资金420万元;由于我区财政资金缺口较大,恳请省住建厅、财政厅给予补助180万元为盼。

妥否,请批示。

XX

XXXX年XX月XX日

基础设施建设请示二江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双塔街道位于江山市东北部,江山港两岸,市政府驻地。境域面积75.9平方公里。下辖2个经济合作社、5个社区、20个行政村,人口约6.2万人。20XX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依托“一基地二小区”工业平台(纺织服装基地、赵家工业小区和社后工业小区),形成东西两翼并行发展的格局;有工业企业138家,其中销售额20XX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7家;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5元,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城北新城欣欣向荣;强村富民,幸福乡村创建扩面提质,“一村一品”、“一社一品”培育增点连线,民生事业得到持续投入和长足发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不断深入的同时,双塔街道特别是规划区内村庄建设面临着农民建房、道路交通、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困忧,特别是原拟征迁项目村庄建设更为滞后,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建房需求,严重制约村庄建设发展。为了尽快改善现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居民生活。执行中心城区村庄建设发展新规划,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双塔街道办事处拟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1.项目名称:江山市双塔街道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2.项目业主:双塔街道办事处。

3.项目建造地址:双塔街道缸甫底村。

4.建设周期:20XX年12月—20XX年5月。

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涉及缸甫底村范围内向江东大道延伸路段衔接的辅助道路六条共2KM,路宽9米路段进行市政排水排污、道路硬化及道路两边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6.计划投资及来源:计划总投资365万元,全部自筹解决。

由于街道财力有限,为加快项目建设,保障民生需求,恳请省发改委在公共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

妥否,请批复。

双塔街道办事处

20XX年9月30日

基础设施建设请示三潼南县人民法院:

别口镇花院村辖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734户,总人口2873人,耕地面积3762亩,水田1650亩。

本村土地贫瘠,坡耕地易旱缺乏水利设施,急需修建水利工程,确保抗旱用水和人畜饮水,交通落后,急需新建。

(一)、水利设施:原胡豆湾水库提灌站设施老化,确保农业灌溉,急需维修。由于袁家湾等25口山坪塘属六、七年代修建,多年雨水侵蚀,坝坎已属病害工程,急需整治硬化。为了充分发挥杨家沟水库抗旱功能。减少灾害损失,新增杨家沟水库提灌站一处,灌溉3、4、5、6、7社,受益人口1600人左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亩。计划新增囤水田工程150亩,新增蓄水5万立方米。整治山坪塘25口,新建10口,共需资金300万元。水库堤坝整治,胡豆湾水库坝坎渗透严重,蓄水水位下降,坝坎已成危坝,急需硬化,需资金39万元。

(二)、加快产业转型:对现有的果林进行有计划的补种3万株,再新增种植核桃5万株壮大庭院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致富步伐。

(三)、改善公路、道路设施:硬化生基嘴至铜梁高楼出境公路4公里,宽4∙5米,马老壳至铜梁县维新镇哨楼垭口的出境公路2∙5公里,宽4∙5米,共需资金400万元,整治人行便道80公里,宽1∙2米,共需资金320万元。整治乡村碎石公路10公里,需资金

150万元。

(四)、土地整治:我村地处别口镇海拔最高,水土流失严重,急需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肥力。

(五)、文化建设:新建文化活动场所需资金1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例4

完成11条道路和广场、供排水工程和供水升压站工程,有机鸡项目排水管线工程。

二、形势分析

城区9条道路和工业区2条道路的道路及排水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供电、燃气、供热及通信等市政管线工程也随着道路建设而跟进。城区开工的6.5万平方米商住小区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公安局、信用联社和工商局办公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开始进行室内装修,上述工程预计今年10月可投入使用。虽然城区道路排水工程在去年已经完工,但没有并入城市统一排水管网,需要建城区至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工程,该项工程能否在10月前完成,对商住开发小区、入区单位办公楼的投入使用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区供水、供热等市政管线工程能否跟进建设也将对城区各项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胡家店园区排水管线工程,腾飞路道路工程及供水工程能否及时完工将影响到咱家食品骨素加工项目、维多利屠宰加工项目、县鸿瑞食品有限公司甜玉米罐头等项目的投产运行。因此,做好11条道路建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供排水工程及胡家店园区有机鸡项目排水管线工程对城区建设和开发区项目建设至关重要。

三、任务分解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合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沟通,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任务。

1.县财政局负责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加强财政资金项目审核力度,保证财政资金支出合理。

2.县发改局负责做好项目立项审批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3.县国土局负责协调开通镇、林业局和牧业局做好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加强供地管理,加快土地流转手续办理,确保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及时办理。

4.县住建局负责开发区供水工程保障,协助开发区做好市政管线规划、项目建设审批手续办理和工程管理工作。

5.县水利局负责水资源管理,做好哈达山供水工程管线与开发区市政管线协调和衔接。

5.县环保局负责开发区各项建设环境评价、监测及手续报批工作。

6.县文广局协调做好六馆一中心建设和项目建设审批手续,保证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满足用户需求。

7.县城管大队负责城区内建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确保市政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协助做好绿化、亮化等工作。

8.县供电局负责开发区电力供应,及时为建设单位办理用电手续,加快供电工程建设,保证项目建设用电需要。

9.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做好城区通讯管网建设,保证通讯畅通。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领导组织,为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为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领导到位、服务到位,成立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职责:负责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工作;安排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任务;协调区外相关部门办理企业项目落地、开工、生产等推进事项;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度各牵头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调度会;总结、汇总推进服务工作最动态情况。

(二)加强沟通协调,为工程建设做好服务。开发区要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做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审批,协调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服务和管理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例5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在交通、水利、电力通道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交通设施总量大幅增加

铁路方面。区内铁路网密度和国铁干线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已形成一条东西通道(临策线-京包线-集通线)、两条煤炭下海通道(京包线-大秦线-秦皇岛港、包神线-神朔线-朔黄线-黄骅港)和三条口岸通道(满洲里-哈尔滨、二连浩特-集宁、策克-临河铁路),基本形成了由西向东的区内运输通道和自治区西部地区通往西北、华北的运输主通道。到2010年,全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

公路方面。建成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京藏高速、包茂高速自治区境内路段和赤峰-通辽、乌海-东胜-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已形成由高速和一级公路构成的西起巴彦浩特东至满洲里(长2760公里)的自治区东西大通道。全区12个盟市中有8个通高速,90%的旗县至盟市所在地以二级公路连通,94%的乡镇(苏木)通油路、84%的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到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365公里。

民航方面。完成了鄂尔多斯、二连浩特机场新建和呼和浩特、包头、乌兰浩特、海拉尔、锡林浩特、满洲里等机场扩建工程及赤峰机场迁建工程,开工建设阿尔山、巴彦淖尔机场新建和鄂尔多斯机场扩建工程等项目。呼和浩特机场达到4E级,成为首都的备降机场。包头、海拉尔、鄂尔多斯、满洲里机场达到4D级。全区机场数达到12个。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全区水利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开工建设了海勃湾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了l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农村牧区58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工程相结合,蓄、引、提工程相配套的水利灌溉工程体系,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500万亩。

(三)能源输出通道初具规模

电网建设。电网建成了500千伏变电站19座,500千伏线路5354公里,形成了以500千伏线路为主架、220千伏为补充的电网结构。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6703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14%;风电装机容量109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3.1%,均居全国前列。已建成500千伏电力外送电通道10条(蒙西地区5条、蒙东地区5条),外送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2010年送出区外电量1064.46亿千瓦时,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天然气外送通道。已建成长庆气田经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输气通道,输气能力8.7亿立方米,复线工程供气能力40亿立方米。

(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全区信息网络覆盖度明显增强,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党政机构均接入政务城域网,区直机关、盟市、旗县基本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主要城市网上就业、招生录取、金融证券、交通旅游、社保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基本得到普及,数字小区及家庭上网工程建设在各盟市有序展开,超过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用了信息技术。宽带网接入和扩容工程加快推进,通信总户数继续快速增加。2010年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448万户,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101.07部/百人,年末全区互联网络用户1271.03万户。

二、我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我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明显,将影响着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交通建设总体水平较低

总体上看,交通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还没有根本消除,不能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治区交通现状与全国的差距较大。全区路网规模总量与国土面积相比明显不足,运输网络覆盖面低,路网密度仅为全国的一半。重点地区运输紧张。交通瓶颈仍然存在。技术等级不高,全区二级以上公路、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公路通达率低。

二是通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铁路运输能力尤其是干线能力紧张,煤运通道、口岸通道、出区通道不畅。我区铁路年货物发送能力仅为6亿吨,请车满足率不足40%,是全国三个没有快速铁路的省区之一。我区与8个省区20多个市相连,目前仅有五条高速公路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吉林相联。集运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自治区作为国家能源基地作用的发挥。

三是客运系统标准低,时效差。铁路运行速度低,时间长,大部分线路技术标准不能适应提速要求,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机场布点少,民航支线运力不足,航线网络不完善。

(二)水利建设仍然滞后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防洪安全保障程度还不高。防洪建设标准低于国家标准,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不强。

二是蓄水调水控制性骨干工程少。部分已建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防洪抗旱安全仍缺乏保障。

三是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浪费并存。我区水资源匮乏,且和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型缺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牧业用水效率低下、城市用水存在跑冒滴漏等严重问题。

四是农牧业水利基础薄弱。农牧业生产仍受制于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耕地面积的40%左右,草场灌溉面积仅占草原面积的0.45%。

(三)能源通道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

能源外送通道不畅已成为我区发挥能源资源优势的关键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电网容量小。电网电源结构单一,供热机组达不到额定供热面积,特别是进入冬季后,供热机组不能参与调峰,制约电网吸纳风电能力,无法消纳大量风电。

二是电力外送通道不畅。电网结构薄弱,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西部电网仍有600多万千瓦电力装机闲置,窝电弃风现象严重。

(四)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水平较差

我区地域广阔,电话电视村通工程实施难度大,一些偏远的行政村、自然村和牧业点,通信基础设施差,光缆覆盖不够,固定电话普及率呈下降趋势,宽带上网接入困难,接入率偏低。

三、《意见》明确了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总体要求。明确到2015年,交通、能源、水利、农牧业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到2020年,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集约布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基础设施、能源输送通道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

(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发展方向

国家将加快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意见》提出了一大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同时国家还将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未来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提高运输能力、解决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快建设出区达海、联接内外的客货运输通道,不断扩大综合交通网络的总体规模,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重点任务

铁路通道建设方面。《意见》重点提出了加快煤运通道和快速客运通道建设。一是煤运通道,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鄂尔多斯至曹妃甸、锡林郭勒至曹妃甸两条下海通道,规划建设内蒙古西部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煤运铁路集运能力,我区西部货物外运能力达到6亿吨以上。二是快速客运通道,重点建设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专线,形成呼和浩特至北京2小时快速客运通道;加快建设通辽、赤峰至京沈客运专线,缩短蒙东地区与北京的联系;规划建设呼包鄂城际、乌兰浩特至白城等连接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建成呼和浩特-准格尔-鄂尔多斯快速铁路、集包第二双线呼和浩特-包头铁路,形成呼包鄂1小时快速交通圈。《意见》提出继续实施铁路电气化改造,重点实施包西、集张、临哈、巴新、蓝张铁路和京通、叶赤扩能等项目,尽快畅通至“三北”的出区铁路通道。同时,自治区在国家的支持下,还将加大口岸通道和东西通道的建设,口岸通道重点实施策克、甘其毛都、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黑山头等对俄蒙口岸通道建设;东西通道重点加快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额济纳-哈密铁路,尽早形成自治区第二条东西铁路通道。

公路通道建设方面。《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设重点:一是快速客运通道,推进呼和浩特-集宁-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东胜等高速公路扩能,重点建设环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一小时、环包头-临河-乌海-银川-鄂尔多斯两小时快速客运圈。二是出区通道,建设通辽-沈阳、临河-哈密、赤峰-承德和锡林浩特-张家口等连接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打通旗县与相邻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出口通道,全面建成至周边省区大城市的14条高速公路出区通道。三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实现80070通村公路油路化,行政村嘎查通沥青或水泥路比重达到60%以上。四是加强国边防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国边防公路养护、界河航道维护,基本形成4000多公里国边防公路主干线。五是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投入,推动我区区域内部通道建设,重点构建乌海-东胜-呼和浩特-四子王旗-锡林浩特-霍林河-阿尔山-满洲里第二条东西公路大通道,建设盟市间、旗县至盟市、重点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的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策克、甘其毛道、珠恩等重点口岸公路提高到一级。《意见》提出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通辽、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工程。

机场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内蒙古发展支线航空。重点建设霍林郭勒、鄂伦春(加格达奇)小型支线机场,研究论证扎兰屯、乌兰察布等支线机场建设问题,到2015年,全区支线以上机场总数达到16个。考虑到自治区地域辽阔的区情,《意见》提出支持发展通勤航空,推进阿拉善通勤航空试点和呼伦贝尔拓展通用航空服务领域试点;支持按照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研究购置应急救援直升机、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和部分航空起降点。《意见》提出支持我区有序建设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煤基燃料输送管道,争取将煤化工产品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列入国家计划,建设一批通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输送管道,重点建设呼伦贝尔-哈尔滨、赤峰-北京、鄂尔多斯-武汉等煤制天然渠道。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发展方向

《意见》明确了国家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防洪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节水效益。

2.重点任务

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方面。为提高自治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意见》提出加快黄河内蒙古段防洪工程和海勃湾、文得根和毕拉河口、三座店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实施“引绰济辽”等一批调水工程,建设扎罗木德、扎敦河等供水工程。

大江大河治理方面。《意见》提出加强黄河、嫩江、辽河等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实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施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继续推进黄河内蒙古段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完善防洪工程设施,切实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河套、察尔森等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和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农牧业高效节水示范,加大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支持力度,重点实施“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面积由3500万亩增加到5300万亩以上,扩大水浇地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为了保证流域水资源供给,《意见》要求严格执行黄河、松花江等重要河流水资源用水指标,落实黑河流域水资源分水指标。

(三)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

1.发展方向

《意见》提出将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建设。这将有力促进我区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建成多条通往华东、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外送电通道,构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2.重点任务

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蒙西、呼伦贝尔等煤电基地至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输电通道前期工作,研究论证锡林郭勒至南京等长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等级输电通道建设。今后一个时期,将以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为重点,启动鄂尔多斯至山东和呼伦贝尔至唐山外送电通道建设,使电力外送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为了提高电的综合利用效益,《意见》明确支持我区利用火电输出通道外送部分风电,扩大电网接纳风电规模,配套建设调峰电源,统筹制定风电消纳方案。

区内电网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区内500千伏主干网架,扩大电网覆盖范围,重点加强蒙西电网500千伏主干网架、蒙东电网通道建设,尽快形成蒙西电网“三横四纵”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和蒙东电网500千伏统一电网。《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到2015年,我区将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率提高到95%以上。

(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1.发展方向

国家加大了我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意见》从政策支持上,提出推进基础测绘工作,支持基础地理信息库和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从重点任务安排上,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覆盖农牧区乡镇的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2.重点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例6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经济增长趋势明显下行,外贸出口持续下降,房地产市场持续趋冷,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今年四季度追加1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出,今后三年增加4万亿基础投入,其中1.8万亿中央财政投入,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在中央今年四季度增加的1000亿元财政支出中,增加水利基础建设和民生水利方面投入200亿元(其中,我省争取到6.7亿元,总投资规模21亿元,涉及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改造、海堤达标、水库加固改造、水环境工程等6个方面)。在今后2-3年内,中央财政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和民生水利方面的投入规模估计年均在1200亿元左右。省委、省政府最近也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省政府也加大今年的财政支出力度,并排出今后2-3年加大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水利基础建设和民生水利也是省委省政府扩大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水利放到特殊重要的位置。这既是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水利事业又一次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是,任何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水利发展的特点表明,每一次发展机遇来临时,我们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前期工作。前期工作能不能超前,前期工作质量能不能保证,是争取国家立项审批和下达投资计划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组织推进前期工作,争取我省有更多的重要水利建设项目进入国家盘子,推动新一轮江苏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高潮。

二、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为了抢抓这次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和民生水利建设,省厅根据我省实施太湖治理、沿海开发、苏北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并对照国家水利投资方向,及时提出了十个方面、800多亿的水利重点项目向国家申报立项审批。一是推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在基本完成上一轮治淮规划在我省境内11项骨干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洪泽湖大堤、分淮入沂等治淮“新三项”工程,抓紧启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标准,打通苏北地区入海水道。二是全面加快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榆河北延送水、泰东河整治等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积极启动引江河二期工程,确保2013年前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全线通水,2010年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完成通水,为我省苏北振兴和沿海开发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保障。三是抓紧实施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开工走马塘工程,争取明年开工建设新沟河工程,2010年开工建设新孟河工程,实现长江、太湖之间的畅引畅排;5年内基本完成太湖生态清淤工程规划任务,加快改善太湖地区水生态环境。四是全面启动沿海四港整治和川东港工程建设,实施里下河地区水源调整工程,进一步提高我省沿海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里下河和沿海地区水生态环境。五是加快推进长江重点河段治理,抓紧实施滁河、水阳江和重点低洼地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积极做好黄墩湖蓄滞洪区蓄滞洪能力复核工作,适当调整滞洪区规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六是加快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全面完成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水库防洪标准,增加水库蓄水保水能力,改善山丘区的水源条件,全面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改造任务。七是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今年完成3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明年完成4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0年全面完成12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全省城乡居民供水全面达标。八是持续实施城乡河道和区域重要河流疏浚整治工程,2010年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任务,2012年全面完成城乡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加快启动实施区域重点河流的整治工程,显著提升城乡河网水系的生态环境。九是加大农业灌区改造建设力度,争取明年全面启动全省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建设,积极争取把我省里下河地区纳入国家大型灌区改造计划,着手启动中型灌区改造计划,为全省粮食安全奠定更加坚实基础。十是全面实施农村小型泵站改造工程,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灌排设施老化失修问题,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排条件。以上十个方面,既是我省今后几年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国家加大水利基础建设和民生水利投入的重点方向。目前,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有效进展:明年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初审,走马塘工程可研报告已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淮河入江水道工程已经水规总院审查,水库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明年计划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前期工作也基本完成。各地水利部门要根据省厅的部署要求和前期工作分工安排计划,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区别轻重缓急,抓紧推进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任务,为下一步向国家立项争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这次省厅和各地提出的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多、分布广、前期工作要求高、难度比较大,需要系统上下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工作协调,保证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这里提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前期工作是抓住这次政策机遇最为关键性的工作,从省到市到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以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班子,认真开展前期工作的组织部署、任务分解、力量调度、责任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保证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二是要加强工作协调。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既涉及专业设计,还有环保评价、土地预审、移民安置以及节能等专项设计;一些重大项目不仅要做主体工程的设计,而且要开展影响工程的设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加强前期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力度。省厅规计处、农水处要切实加强对前期工作的协调指导,定期召开业务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相关前期工作中业务技术和工作配合问题。各项目的牵头设计单位要主动与承担配合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主动通报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会商讨论解决前期工作中的相关业务问题,提高前期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强质量把关。省厅决定成立前期工作专家组,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提前介入,开展重大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加强对设计单位阶段性成果的预审查,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各市县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前期工作中重要技术问题的研究讨论,努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四是要加强工作经费落实。大量的前期工作,需要经费投入。请各市县水利局要主动向政府汇报,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增加前期工作专门经费,保证前期工作需要。五是要加强责任制度。这次中央扩大基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时间性。前期工作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决定申报国家立项的成功率,对本次会??分解,按项目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和设计力量,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必要的奖惩制度,确保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高质量按期完成,为争取国家尽早立项审批赢得主动。

基础设施建设例7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总体要求是:紧密结合全省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六小”工程及社会事业建设步伐,妥善解决关系民生的吃水、行路、上学等问题。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省级投入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到2012年:

¬¬----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l00万亩,达到2178万亩;

¬¬----新增集雨节灌面积l00万亩,达到650万亩;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l50万亩,达到378万亩;

¬¬----新修梯田面积300万亩,达到3161万亩;

¬¬----新增农村户用沼气70万户,达到100万户,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21.5%;

¬¬----年均解决l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新增通乡油路7154公里、通村油路10800公里、通达工程12067公里。

¬¬----解决全省l.46万无电农户的通电问题,确保户户用上电。

三、建设重点

(一)加强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

一是重点抓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大中型骨干工程建设。一方面着力抓好在建工程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要围绕国家批复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规划,严格落实省政府批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继续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工作。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步开展日光温室建设工作。优先实施技术路线合理、条件成熟、群众接受程度高的项目。坚持各项措施整体推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5年内改造干支渠821公里,发展渠灌103万亩,管灌21万亩,大田及温室滴灌50万亩;加快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在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的基础上,加快后序机组安装调试,尽快实现三台机组满负荷发电目标;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在加快干渠工程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受益区水资源配置工作和田间工程配套,确保到2012年工程全面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l9万亩,实现年调水任务2.19亿立方米,解决榆中、会宁、安定、陇西、渭源、临洮等6个县65万城镇人口、90万农村人口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引大入秦工程近期着力抓好供水结构优化调整工程建设,在五年内全面建成并发挥效益,实现年调水4.4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0万亩以上目标;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田间配套步伐,全面实现新增灌溉面积40.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4万亩的建设目标;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抓紧完成剩余田间配套任务,实现新增灌溉面积l2万亩,有效解决沿线东乡、和政、临夏三县人畜饮水;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优先在玛曲、碌曲、夏河、卓尼、临潭和合作共5县1市项目区内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逐步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等工程,近期治理达到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趋势的目标,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草场和森林资源,充分发挥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和黄河、长江上游河源区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和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盐环定场黄二期工程加强向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汇报衔接,积极配合做好环境评价、土地预审等工作,争取及早开工建设;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抓紧争取资金、完成剩余“退耕变‘节水”’工程的同时,全力配合黄委会做好二期项目争取工作;及早谋划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抓好灌区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发挥已有工程效益。在河西和沿黄提水灌区实施好国家重点支持的14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资金支持,实施5处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省内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扶持全省50处1~5万亩灌区和万亩以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同时,按照国家总体要求,三年内完成我省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7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大中小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和小型水利建设途径,力争5年内将有水资源条件的l00万亩旱川(塬、台)地发展成水地。

三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以张掖、敦煌和武威三市部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酒泉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为重点,在河西地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56,逐步减少农业用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创建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省内其它区域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工作,在重点流域和电力提灌区积极推行高效节水技术。在广大旱作农业区,积极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要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重点,5年内力争推广面积达到l000万亩。适宜雨水利用工程的地区,加快干旱山区抗旱水源和集雨节灌工程建设。

四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五年内开发整理土地67.5万亩,其中新增耕地30万亩。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梯田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水土保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五年内新修梯田300万亩。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二)加强农村能源和生态建设

一是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以中东部退耕还林重点区和陇南适宜建设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兼顾河西、临夏、甘南等适宜推广区域,以“一池三改”为基本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四位一体”和“五配套”等模式。五年全省新增户用沼气70万户,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4000个,其中:中东部退耕还林重点区(庆阳、平凉、定西、天水、白银、兰州等市),新增户用沼气38.5万户,新建2200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陇南适宜建设区(陇南市、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等),新增户用沼气9万户,新建482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河西建设区(武威、张掖、金昌、嘉峪关和酒泉等市),新增户用沼气16.5万户,新建1000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临夏、甘南建设区(临夏、甘南两州),新增户用沼气6万户,新建320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五年基本实现每个项目村均有村级后续服务网点、服务工具和服务人员的目标。

二是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抓紧抓实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的兑现工作,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开发,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后续产业建设,解决好退耕农户、退牧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将退耕还林延伸到林草、林药间种。同时,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批复规划面积组织实施,使农民从工程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在粮食生产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确保粮食的稳定高

产。天然林保护工程要以全面落实好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为核心,加快公益林培育步伐,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发展循环农业。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建设技术,实现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梯级利用、集约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河西地区(酒泉、张掖、武威三市)与农村沼气建设相结合,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50个,重点推广“制种废弃物-有机肥¬-种植业”等循环模式;中部定西市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25个,重点推广“马铃薯-加工淀粉-废弃物利用-养殖-有机肥”等循环农业模式;陇东庆阳、平凉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50个,重点推广“养殖业废弃物-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等循环再利用技术;陇南、天水两市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75个,重点推广“果品-加工果汁-废弃物利用-养殖-有机肥”等循环农业模式;甘南、临夏五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点50个,重点推广“秸秆-养畜-有机肥”的过腹还田等循环模式。

四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森林及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资金管理。近期要切实抓好全省公益林资源调查工作,将符合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的林地纳入区划界定范围。力争将我省目前尚未纳入国家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草场和1477.68万亩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草原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带来的实惠。

(三)加强农村安全饮水、道路和农电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五年内在全省13个市(州)、85个县(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216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610处,解决5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稳步提高村镇自来水入户率,使农村饮水安全程度大幅度提升。同时,加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建立完善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水环境预测、预报、评价、管理、服务体系,制定重要供水水源地的保护制度,使饮用水源区水质达到Ⅱ、Ⅲ类水质标准。

二是加快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通乡通村油路工程建设。按照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要求5年内新建、优化、改建农村公路37421公里。其中:通乡油路7154公里,通村油路10800公里,通达工程l2067公里,养护维修工程2000公里,改建提高等级5400公里。

三是提高农村电网改造进程,确保户户用上电。对居住相对集中、距大电网相对较近的约0.58万无电户。采用大电网延伸方式解决通电;对居住极为分散、距大电网过远、大电网延伸无法保证供电电压的约0.88万无电户,采用风光电、小水电等其它方式解决用电。同时配套解决扶贫易地搬迁和新农村建设搬迁农户的用电问题。

(四)加强农村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退市还路”等工程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产品批发市场两大系统建设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农家店、农资店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范围,今年将实现从63个县(区)扩大到73个县(区),覆盖率达到84.9%,五年内力争全部覆盖。依托甘肃省新农村商务网络优势资源,加强与市州涉农网的紧密合作,定期汇总信息,建立连接全省、辐射乡村的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通过配发手机短信特服号、在大型区域性或专业性批发市场配置无线多媒体显示屏等,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户、市场多向连通的信息收集网络。同时,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通过“双百市场”和“退市还路”工程的实施,改造提升大型批发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功能,带动农民围绕当地市场需求开展多样化经营和服务工作,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二是推进供销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加快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构筑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重点建立以省农资公司及市、县、社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和村级服务站为基础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使供销社系统的化肥经营总量继续保持在社会份额的80%以上,连锁销售额占到农资类销售总额的80%以上;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和支柱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产品经营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的收购、加工、贮存、销售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各类农产品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协会,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信息、科技和农产品产加销等综合性、系列化服务。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使其成为农产品购销和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人。继续扶持、建设大宗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行“订单农业”,引导农民按需求组织生产。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新的各类各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大中城市探索组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本着“开放办社”的原则,构筑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体系。培育经营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改造和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发展城乡双向流通。用五年左右时间,发展龙头企业100个,发展2000个小超市、便民店。

三是加大惠农力度,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按照省政府以及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政策,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减免政策,改善“绿色通道”服务设施,提高文明优质服务质量,切实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通行,积极支持鲜活农产品快捷、顺畅、低成本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集中力量整县推进的方式,在2010年前确保完成的41122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任务,2007年、2008年两国家下达我省224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补助资金l.12亿元已经到位,省、市、县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今年年内任务如期完成。2009年一2010年,将全面完成剩余18722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2011年至2012年,着力解决20户以下自然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力争到2012年,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以上。

五是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以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建立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政务管理服务系统和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增强“l2316”热线服务“三农”的功能。通过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和金农工程的实施,完成1个省级、87个县级农业信息站和4461个村级信息点建设,到2012年,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90%以上的乡镇和70%的村。

六是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减少气象灾害损失。全面启动实施“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建设集应急预警指挥、气象灾害监测、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气象灾害专业服务和技术保障等六位一体的气象应急响应服务系统。为社会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启动开展“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DAB)试点”工作,解决现有其他方式(如手机短信、电话等)无法覆盖边远、偏僻农村、牧区、荒漠等边远地区的缺陷。建设全省“农信通”气象预警系统,先期在渭源、华亭、陇南二县一市建立150个试点,建成全省气象灾害实景监控系统,在全省各市、县建设81个气象灾害实景监控系统。与电信部门合作,2008年建成全省气象预警手机小区广播系统.在全省建成30%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2008年底建成“个市一县可视会商系统。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的思路,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一是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与国家对口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家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上对我省有所倾斜,确保每年争取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各级政府要确保每年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呈递增之势。对一些大型工程的建设资金,省上应设立专项予以支持。对中小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要统筹兼顾,资金安排中保持一定的比例。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企业、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三是整合支农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不断总结经验,推广“临泽模式”,按照“渠道不乱、职责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坚持省级协调,县级整合、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切实解决支农投资管理多头、使用分散、整体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例8

(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据测定,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为80~90,在城市快速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流噪声接近100。

道路交通噪声计算,要根据交通量、平均行车速度、重车百分比、道路坡度和道路路面材料等因素得到一个基本的噪声计算值,然后计算由于传播、反射、吸收和屏障等影响所产生的修正,最终得到交通噪声评价值。现在还用一种叫机动车噪声污染分析处理系统的。该系统包括系统机动车噪声源强分析模块、路段噪声分析模块、交叉口噪声分析模块、环境噪声预测模块、环境噪声评价模块。其功能是:根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的交通信息数据,分别处理路段两侧和交叉口周围的噪声强度等级,综合背景值,做出噪声预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做出换环境污染指标(噪声污染指数)。将处理结果进行储存和更新。

(二)城市轨道交通噪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多,目前的交通状况已不能满足要求,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速度快、乘坐舒适、安全、稳定、占地少及空气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独占鳌头。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主要有地铁,地面包括有轨电车、高架轻轨、城市铁路等形式。城市轨道车辆由于运行在城市中,其运行速度较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鸣笛、且新的钢轨一般用焊接长钢轨,所以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噪声主要是以下四种:轮轨滚动噪声、牵引电机噪声、齿轮转动噪声及空压机噪声。地铁交通除列车运行噪声外,还有风亭及冷却塔噪声。高架轻轨噪声除轮轨噪声、车体辐射噪声、动车组牵引电机噪声外,还有桥梁结构噪声,与地面轨道交通相比,其噪声辐射面大,影响范围广。

(三)城市公路交通噪声

城市中对外公路交通噪声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如发动机、排气管等)以及偶发的驾驶员行为(如鸣笛、刹车等)都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交通噪声是宽频带的,即含所有可听范围频带的能量。交通噪声分析应考虑车辆产生最大噪声的交通条件,和最干扰公路两侧居民的交通条件,通常选用昼高峰和夜高峰两个时段来分析交通噪声的影响。

二、城市交通噪声防治措施

城市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针对交通噪声的声源、传播及受声点3个关键环节,有多种措施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受声点的影响,在此我们称之为降噪措施。

(一)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选用低噪声路面。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3。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因此,使用低噪声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运用交通管制措施禁止鸣笛,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通行,调整交通信号使交通流顺畅因而车辆不需经常停顿等交通管制手段对城市道路的降噪效果较为明显,也易于采用,但这些措施不宜于野外公路,以免明显降低车辆速度和道路使用的方便性而影响野外公路的使用。

(二)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设施,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公路200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声屏障是一个明显干涉声波传播的阻挡物或部分阻挡物,它可以阻挡声的传播而形成一个声影区,其降噪效果随声程路程差的增大而增加。声屏障的形状和材料种类多种多样,可以用土、砖、混凝土、木材、金属和其它材料来构筑,修建声屏障除考虑其降噪作用外,还要注意其经济实用,并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做到视觉满意。

(三)针对噪声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有关资料表明,非常稠密的树林(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没有清楚的视线),且树林高度高过视线4.5以上时,树林深入30可降噪5,如树林深入60可降噪10,树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种植林带除具有降噪作用外,还兼有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但会大幅度提高公路用地范围,当公路经过荒山丘陵地区时,该方法较为实用,由于我国耕地紧张,所以当公路途经耕地时,该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在公路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尤其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规定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等噪声敏感点,应先估算其噪声声级,如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线位,增大线位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四)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两方面考虑,特殊情况下对受声点加以防护。噪声防治应从降低噪声源开始,尽可能降低列车动力系统噪声。首先从车辆构造设计上加强防振、吸声措施,采用阻尼车轮及盘式制动,车辆踏面整修和车辆两侧架设防声裙等。其次,在轨道及桥梁结构上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如用超长无缝钢轨代替标准钢轨,以减少车轮对钢轨的撞击引起的噪声和振动,可降噪23;在承台上设置弹性聚合物砂浆垫层和配有弹性扣件的整体道床,以利吸收振动波,该整体道床与普通整体道床相比可减振降噪10;定期打磨钢轨,增加钢轨的平顺度,降低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冲击、不均匀磨耗引起的轮轨振动与噪声,可降噪35。

三、解决方案

以上我们了解了几种城市交通噪声,虽然各自都有解决的方案,综合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限期治理,车辆的年检应增加噪声检测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汽车报废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该报废的必须报废,不得延用,加快旧车淘汰;

2.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噪声污染的控制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合理布置临街建筑物,可采用设置吸声墙面、隔声门、窗,实行立体绿化,或使临街建筑物为商店、楼亭等,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4.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对交通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提出严格要求,明确规定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根据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屏障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与此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5.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空气污染度为使城市居民远离交通噪声,要致力于在道路两侧修建斜坡,加宽沿街住宅的缓冲绿化带,并利用有限地带开发立体绿化,增加植被面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降噪和净化空气污染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须,贺聪.公路交通噪声的诸问题[J].环境科技,1995,(5).

[2]姚白鸥.城市交通噪声及其控制[J].城乡建设,1982,(9).

[3]雷晓燕.铁路轨道结构数据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施仲衡,等.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基础设施建设例9

奋斗目标:二零零九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0%;7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力争突破3亿元;年内完成前期项目可研46项,立项60项。提前启动“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亿元,到“十二五”末,交通道路建设实现对外通道全面改造升级,乡镇道路实现柏油化,村社水泥路和柏油路达到70%以上,形成贯通内外、连接城乡、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水利建设实现农村人饮自来水化、川地水利化、河道治理化和梯田节水化,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荒山、荒坡、面山全面绿化、重点流域坝系化和耕地梯田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热普及率达到80%,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入学率达到9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群众“入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重点工作

(一)交通道路建设要在对外畅通、乡际通油和村道硬化工作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交通道路建设项目5项,完成投资14337万元。一是全力配合实施庄莲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力争10月底建成通车。二是积极争取庄静公路改扩建项目,做好水洛至通化至峡山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开建一条;积极争取天平高速过境庄浪,配合设计单位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三是通乡油路完成大庄至阳川至卧龙公路改造铺油工程,做好卧龙至岳堡、菜子湾至水洛、朱店至良邑至杨河3条通乡油路前期项目的衔接,力争年内开建一条。四是通畅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开发,重点在水洛、朱店、万泉、南湖等川区乡镇建成通村硬化路、油路100公里。五是通达工程年内建成村社道路100公里。

“十二五”期间,完成庄静、苏庄2条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畅通全县的对外通道;改造铺油乡镇之间公路320公里,铺油硬化村社道路600公里,打通乡镇、村社之间的断头路;建成18个乡镇客运站,全面改善全县交通运输条件。

(二)水利建设要在实现农村自来水化、川地水利化、河道治理化、梯田节水化目标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重点水利项目5项,总投资3547万元。一是开建漳麻河调水人饮工程,解决卧龙乡1万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实施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成水窖1500眼,增加节水补灌面积3000亩;三是治理水洛河万泉段河堤3公里,保护耕地650亩,恢复耕地110亩;四是完成贾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十二五”期间,围绕实现全县自来水化,建成漳麻河调水、庄浪河川和水洛河川人饮工程,解决11.6万人的饮水困难;围绕实现川地水利化,争取实施埂塄水库除险加固、竹林寺水库水资源利用、庄浪河川灌区维修改造、水洛河川中型灌区改造和阳川渠首拦河闸项目,在万泉田坪、崔坪、马川、西坪,水洛徐碾、李碾建成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围绕实现河道治理化,争取实施韩店段、水洛至通化段河堤治理工程,完成水洛河、葫芦河和庄浪河全段治理;围绕实现梯田节水化,在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庄、阳川、卧龙、水洛、万泉、朱店、南湖、岳堡、盘安、南坪、赵墩等乡镇修建水窖12000眼,发展梯田灌溉面积2.4万亩。

(三)生态环境建设要在治理水土流失、加大耕地梯田化改造和提高林草覆盖率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6项,完成投资5360万元。一是全力抓好县城北面山1200亩的生态绿化示范区、二郎山生态公园二期工程和华庄、平庄、庄静公路行道树栽植;二是完成所有退耕还林区域的补植补造,高标准绿化乡村道路,全县完成三荒造林2万亩,天然林保护5000亩,建成林果产品基地5.3万亩;三是实施三北四期陇东丘陵水土保持林建设和重点公益林建设项目,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年度任务;四是实施水洛河耕地整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葫芦河流域庄静大示范区项目,加快庙龙沟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年内新建淤地坝7座,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五是全力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沼气池6500口,改造节柴灶2749个,建太阳灶2545个。

“十二五”期间,围绕实现荒山、荒坡、面山全面绿化,争取实施炭汇林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河道护岸林和绿色通道工程;围绕实现重点流域坝系化,组织实施乐正川流域坝系建设工程,争取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庄浪县民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和庄静大示范区淤地坝配套工程;围绕实现耕地梯田化,争取实施葫芦河水毁耕地整理和庄浪县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岳堡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障城乡低收入人群住房、提高电力通讯服务能力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3项,完成投资26728万元。一是全面落实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完成农村居民住房重建2034户5174间77610平方米,改造维修3245户8061间12.1万平方米;二是在良邑、盘安、岳堡、南湖、杨河等5乡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当年建成住宅小区7个,搬迁贫困群众446户2600人;三是实施好城镇居民廉租住房建设,当年建成廉租住房300套1.98万平方米;四是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年内完成23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使5126户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环境得到改善;五是在东城区开建住宅楼8.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建成占地52亩的东城区绿地公园;六是全面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综合大楼、供电公司客服营业综合楼和社会福利院;七是改造铺油城区道路6公里,新建橡胶坝2座,全面建成2.5公里洛河风情线;八是新建柳梁、杨河、通化三个供电所,架设35千伏线路2条22公里,完成通化变电站增容改造;铺设城乡通信管道1000米,建成通信基站50个。

“十二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城区污水处理、供水管网改造和集中供热管网改造七大工程,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完善城乡电网和通讯网络,争取开工建设华能庄浪电厂。

(五)社会事业建设要在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5项,完成投资8036万元。一是教育事业,排除中小学危房1万平方米,全面建成南湖中学教学实验楼;新建庄浪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促进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把水洛镇小学改建为县第三小学,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二是卫生事业,开建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和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全面建成县中医院综合门诊楼,完成南湖、朱店、卧龙、阳川、岳堡5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新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计生事业,全面建成南湖、朱店、韩店、卧龙、通化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并配齐服务设备,建成2个市级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争创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四是文化体育事业,开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年内建成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6个“农家书屋”和*寺文物管理所。五是广播电视事业,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工程,继续实施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旅游档次,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组织实施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8万平方米;争取实施20所中学教学楼和生活用房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和信息化教育工程;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方面,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庄浪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和庄浪县疾控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在改善计生基础条件方面,组织实施庄浪县计生服务站装备项目、县计生服务站和乡镇计生服务所设备配备项目、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工程;在旅游、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组织实施*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寺-*文物保护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在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组织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影工程。

(六)项目建设要在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金争取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完成前期项目106个,其中完成可研46个,对城区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廉租住房、农村小学危房改造、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妇幼保健院、计生服务站装备项目、农家书屋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中心敬老院、孔沟至韩川公路改造、通村公路硬化、民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庄静大示范区淤地坝配套工程、田家坪节水灌溉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葫芦河水毁耕地治理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村推进、农村沼气等60个前期项目争取在省上立项。对投资基本确定的项目要提前着手,能开工的力争年内开工,不能开工的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待投资计划下达后立即开工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把项目前期工作摆在项目建设的重要位

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精心论证储备一批能促进产业深度开发、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使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投资政策计划,我县都有对应的实施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三、保证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全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认真找准各自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细化工作任务,推行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特别是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靠实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认真执行项目标准,抓好任务落实。

基础设施建设例10

岱岭畲族乡生态环境良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比较明显,水果产业已成为乡农业产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水果基地建设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水果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多年来,在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水果基地建设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全乡已经规模种植水果1500多亩,其中富源村508亩温州特早熟蜜柑基地已经初见效益,2011年实现产值27万元,明年可实现产值50万元。云遮村500亩甜橘柚基地已经部分挂果,水果口味获得专家好评。杨家边村150亩赣南脐橙基地已经全面出产,产品供不应求。福掌村也计划发展赣南脐橙200亩。此外,东宫村正着手改良100亩东魁杨梅基地。为了提升水果的知名度,富源蜜柑基地还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蜜柑和甜橘柚分别申报注册了商标。

由于乡村财政困难,农村经济落后,对农业的投入相当不足,水果基地的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步伐慢,果类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水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岱岭坚持走水果强乡、富民之路,下一步将继续做大做强做优水果产品,规范基地设施建设。

为此,建议将我乡水果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县有关部门建设规划,加大对我乡水果基地建设投入,完善富源特早熟蜜柑、云遮甜橘柚、杨家边脐橙等基地的机耕路、灌溉设施、挡墙、拱门等配套设施建设,扶持引进基地种植、除虫、施肥等新技术,加快我乡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的目标,全面建设有自我品牌、能自主发展的精品水果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