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8-31 06:49:38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事物也纷至沓来,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出现了深刻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怎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坚持和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含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观念、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的科学性,使它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为职工群众所接受,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积极作用,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理论观念上创新,改变主观上的不适应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科学的理论观念是保持工作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科学性的前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新思想,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首先所要明确的问题。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切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行为指南;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保障职工的各项权益,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疏导作用,引导职工将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中,将个人目标、个人利益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把上进心升华为事业心,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坚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把企业文化作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服务;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之中;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融汇到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二、在工作方式上创新,改变客观上的不符合

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方法。

一是实现由“经验型”向“创新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靠以往的经验,已无法解决在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被动转为主动;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居高临下的说教转为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超前性;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政工型向知识型转变。

二是实现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它不是政工干部的专利,而是企业所有管理者的共同任务。所以,不管是党务干部还是经营干部,不管是行政干部还是技术干部,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应积极主动地结合业务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创造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参与的氛围。既要做好生产经营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真正做到同步运行,协调发展。

三是实现由“政工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效益这个中心,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要建立起“一岗双责”的大政工体系,从组织框架和岗位设置上,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融为一体。坚持经营管理者抓生产经营管理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政工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从推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并贯穿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任务过程的始终。

三、在手段形式上创新,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空间变小了,这就需要重新概括时空特点,重新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形式。

一是综合运用具体学科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同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机结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来看等,善于运用具体学科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运用具体学科理论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大量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借助于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来解决。而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则需要运用哲学方面的理论来解决。还有许多问题往往涉及到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甚至是自然科学方面。因此,要善于综合运用具体学科理论,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2

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理论,它不仅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作用,而且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证明,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教育职工群众,武装职工群众,才能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所包涵的企业物质生产过程理论、价值观念、经营宗旨、管理信念等内容,也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其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这一理论为指导。

二、制度的优越性和实践自觉性相统一

一定社会制度下的文化,必然要反映一定社会制度的基本特性。我国要建设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它与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制度、运作机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具体地表现在与特殊的所有制结构、特殊的物质财富分配、特殊的生产经营目的、特殊的企业责任、特殊的社会环境、特殊的企业领导制度、特殊的人际关系、特殊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特殊的企业管理性质、特殊的发展动力源泉相关系、相作用。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企业文化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在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下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不是个别企业的被迫的个别行为,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遵循客观规律、有积极效应的自觉而又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活动,是制度的优越性与实践的自觉性相统一。

三、主体的集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现代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企业全体干部和职工,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的作用,将企业成员个体作用力的方向导向一个共同目标,从而发挥群体动力的作用,要让企业的每个员工明白,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全体职工联合的群体动力,必须树立集体观念,把个人的力量融汇于集体力量之中,使企业职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产生整体效应,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领导的身体力行与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相统一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3

“决不能说企业社会责任这件事除了你能研究,别人就不能研究,但从个人角度讲,我还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聊起山东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话题,山东省工商局巡视员、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会长王天仁面对本刊记者的提问说得很谦虚。他认为开展社会责任工作必须要扎实,不能作秀,“我要做的事情必须有用,必须要做好。”

王天仁是一位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政府官员。“”中高中毕业的他,一直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从村民办教师的位置一步步走上厅级领导的岗位。他向记者笑谈说,如果不坚持终生学习,自己在厅级领导的岗位上,跟处级干部讲话,给他们布置工作,就不能服众。

王天仁向记者透露,山东搞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背景,最先的时候是他在学习EMBA的课程里听到了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这方面的课程,然后联想到长期搞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工作,进而对整顿规范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进行思考,才引发了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选题。

2008年2月的一天,王天仁在山东省委党校学习,正好烟台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秀臣也在,于是他就把自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的成果介绍给了王秀臣。

王秀臣一周内就作出了批示,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验工作如何组织,谁牵头负责,哪些部门参与,何时决策展开,都批示得非常明确,最终试点工作非常成功。

据了解,国内政界还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在欧美国家兴起,并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王天仁不仅苦心研读国内外有关著作和资料,还在工作中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开展CSR大讨论、举办论坛、评选最佳企业公民等多种方式大力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山东省的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体系,推动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制度化。

舆论先行:率先传播CSR理念

“2006年的一天,我和《山东经济导报》的王修滋总编碰到一起,期间讨论到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我通过学习EMBA的有关课程,了解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知识,于是向他提出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的建议。”王天仁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初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情景。

大讨论、评选和论坛齐头并进

从那时起,山东省工商局就联合经济导报等媒体进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大讨论,这在当时国内是处于领先位置的。王天仁说,山东省之所以采用“大讨论”的方法,因为“大讨论”是一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有效方法,可以各抒己见,互相争辩,促进思想观念的统一和提升。“大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在省委宣传部和大众报业集团指导支持下,策划开展了“山东最佳企业公民”的评选活动。

据了解,2006年山东省首次评选出十家最佳企业公民;2007年,山东省又开始了企业伦理问题的大讨论,年底又搞了第二次最佳企业公民评选。王天仁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不在一个层面上,社会责任在表层上,而伦理道德却在深层上。后来,山东省委宣传部觉得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的讨论很有意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于是省委宣传部决定,利用企业文化建设联席会议这个平台,七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省性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讨论,并由省委宣传部和省工商局联合举办年度企业社会责任高层论坛。

“讨论普及,教育普及,讨论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讨论的过程就是普及的过程。”王天仁认为山东省采用“大讨论”的方式就是借鉴了改革开放以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很有成效。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出炉

“我的论文选题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这是一个涉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前瞻性课题,也是一个还没有解决好的全国性课题。”王天仁介绍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出炉,为山东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实践起到了一个理论指导的作用。

他告诉记者,当初做这个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这个标准体系搞出来以后,可以给政府提供参考。也许众多研究者会推出很多版本,但山东这个毕竟也是一种版本。而且来自市场管理执法机关,有实践基础。第二,为企业提供指南。很多企业不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政府要引导,要告诉他们企业社会责任是怎样一种理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标准。

在论文成果付诸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王天仁又撰写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一书。对此,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宝莅认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是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应该做的,该成果的应用,标志着山东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从“舆论引导”向“规范管理”阶段的跨越。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具体实践者和受益者。烟台市委常委、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秀臣表示,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综合考评,不仅可以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也是政府管理企业方式的重要转变。

“我非常赞同王天仁同志论文里的观点,它是与国家责任竞争力理念相匹配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最重要的事情是运用,山东在这方面抓得很实,企业自评与政府考评相结合,很有创新意义,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WTO经济导刊》杂志社副社长、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殷格非对该专著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

政企联动:众人拾柴火焰高

“政府的企业社会责任考核评价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就像高考的‘指挥棒’一样。考核评价往哪指,怎么搞,企业就怎么做。” 王天仁认为,地方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小觑,有时会很关键。

山东省就采用了比较简便易行的办法,建立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联系会议或领导小组,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联合起来,然后按照大家一致认可的标准,去进行评价,给它作出一个合理的评估结论,再根据这个评估结论给它一个合理的政策。

目前,山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采取“四管齐下”的思路来开展工作: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协会引导,三是企业自律,四是社会监督。

王天仁表示,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不主导不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不是公益慈善捐款,而是要以履行法定责任为主,监督企业履行法律责任,也是政府自身的责任。山东目前的组织协调机制是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中,在省委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建立了省直七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分头落实。

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主体在企业,缺少了企业界的支持很难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开展下去。在去年12月17日举行的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培训暨经验交流会上,东阿阿胶股份公司、聊城市百货大楼、山东移动通信公司、济南阳光大姐服务公司等几家企业先后介绍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展现了山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特殊路径。

去年7月27日,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在烟台与省内自愿参与的86家企业签署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协议,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及日常管理体系。

聊城百货大楼将社会责任发展纳入公司战略,建立了由董事长负责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社会责任战略、目标、规划和相关事宜进行讨论和决策,并在分公司成立了社会责任管理小组,负责落实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政策。

现在,山东的86家试点企业,已普遍完成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构建、手册编制,并开始具体实施,进行持续整改完善。以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些随意性和临时性举措开始转变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

据了解,东阿阿胶、聊城百货、济南阳光大姐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都亲自出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主任或领导小组组长,确定了牵头负责的办事机构,并逐级、逐部门分解落实了工作责任,还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和利益相关者沟通,一些企业还开始社会责任报告。

协会引导:专业铺就CSR大道

“协会的创立,成为党委、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一个重要助手。” 王天仁认为,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助手来协助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推动山东省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2009年6月10日,山东省企业信用协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更名为“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成为全国首家省级企业社会责任协会组织。

据悉,山东省委宣传部牵头抓企业文化建设,设立七方联席会议这么一个机制和平台,把企业社会责任放在企业文化建设里面,然后让山东省工商局和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具体承办这个事情。

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的具体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理论研究,该协会带有学会的性质,包含理论研究和理论宣导,因为作为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当时还没有现成的理论体系作指导,这时候就要自己把理论开展起来,所以该协会要承担学会的责任。为此,他们申请加入了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其次,是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开展大讨论、举办社会责任论坛、举办企业负责人培训班。

第三,就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把协会研究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体系放在企业里进行试验,通过外部考评方式,推动企业加强自我规范,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最后,协会的第四项工作就是发挥榜样的先进作用,在大家对CSR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先抓典型,用典型来带动示范,让讲道德、负责任的企业去讲道德、讲责任,企业就比较容易接受。

以点带面:把社会责任推向全省

“举办论坛和培训班的十几个市,都结合总结推广了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先进典型,其他市也注意培养自己的先进典型。”王天仁认为,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通过先进企业的评选表彰,为广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榜样,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去年的7月27日,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在烟台召开全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会议,总结推广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考评试点的工作经验,采取“合同约定,协会指导”的方式,在全省86家企业中开展为期一年的企业社会责任考核评价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协会与烟台、威海、东营三个经济开发区和德州禹城市政府签署协议,联合开展地方政府企业社会责任考评试点工作,得到了四地政府的积极支持。

在王天仁看来,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转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考核评价,是整个试点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山东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能否继续深入的转折点。因此,必须强化领导,稳妥推进,确保考评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山东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持续稳步前行。

据王天仁介绍,由于各市工商局、协会及试点企业高度重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绝大多数试点企业都已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完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编制工作,协会对86家企业的考评工作也已进入尾声,通过组织考评,将对86家试点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还与鲁东大学合作,建立了社会责任研究发展中心,展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库汇编等工作,并与《山东经济导报》社联合开展了“2009山东最佳企业公民 ” 评选活动,共评选出“2009山东最佳企业公民”20家。

“试点的目标是两个建立,两个促进。”王天仁说,通过试点,要基本建立起有中国特色、山东特点的可持续改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紧密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体系,从而促进试点企业的管理创新与持续发展,促进全省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管理实践。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4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人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论述了“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参考,从而实现了公平理论与和谐企业文化的历史耦合,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内涵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Adam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公平导致员工对薪酬的满意, 从而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反映了“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得到报酬”这个古老原则。

亚当斯认为,当一个人察觉到他投入(Put Into) 于工作的努力对由于工作所得到的结果(Result) 的比与其他人的投入对结果的比相比较后若得出的结果不同,这个人的感觉就不同。这里所提到的比较是:他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企业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不合理分配的现象。第二,不同员工在投入和所得上存在不可比性,人总是过多地估计自己的投入和别人的所得。第三,不同员工对投入和产出的认知不同,他们总是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与人进行比较。第四,组织中的一些绩效考评和奖励制度不透明,增大了员工的猜测和不公平感。

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这种不公平是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消极因素,严重损害了员工的情绪,企业文化的构建,科技的创新,最终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创建

所谓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在“自为”和“差异”的条件下,根据环境和活动能力特征进行自主协调,达成的一种合理、有序的状态和氛围。适度的“冲突是和谐企业文化里的应有涵义即“和而不同”,恰当“激励”。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能形成奋发进取的催化剂,而且能够塑造和谐企业,最终达到精神变物质,促进企业生产力的目的。

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正像劳伦斯.米勒所说“了解企业是在为崇高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p以及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

公平理论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间的社会比较和历史比较。因此,必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公平还是不公平的问题,公平感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对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的建立、组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是每一个人价值计算标准下的一个主观结果, 要想保证组织公平感的形成, 就要在组织内部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氛围; (3)在信息不对称、公平计算因子等变量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 企业需要借规章制度的力量,尽量实现过程公平, 同时加强同员工的沟通, 减少不公平感的产生;(4)公平感的改善, 将最终取决于个人价值的优化。“职工既是和谐企业文化的主体,又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创造一种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消除当前企业与员工的对立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使员工自觉地投入到 “企业的发展中来”,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没有终点。只要坚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来指导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必将会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R].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2]S. P. Robbins, Mary Coulter.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63,484

[3](美)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社,1995.10

[4](美)劳伦斯.米勒:美国企业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5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人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论述了“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参考,从而实现了公平理论与和谐企业文化的历史耦合,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内涵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Adam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公平导致员工对薪酬的满意,从而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反映了“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得到报酬”这个古老原则。

亚当斯认为,当一个人察觉到他投入(PutInto)于工作的努力对由于工作所得到的结果(Result)的比与其他人的投入对结果的比相比较后若得出的结果不同,这个人的感觉就不同。这里所提到的比较是:他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企业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不合理分配的现象。第二,不同员工在投入和所得上存在不可比性,人总是过多地估计自己的投入和别人的所得。第三,不同员工对投入和产出的认知不同,他们总是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与人进行比较。第四,组织中的一些绩效考评和奖励制度不透明,增大了员工的猜测和不公平感。

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这种不公平是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消极因素,严重损害了员工的情绪,企业文化的构建,科技的创新,最终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创建

所谓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在“自为”和“差异”的条件下,根据环境和活动能力特征进行自主协调,达成的一种合理、有序的状态和氛围。适度的“冲突是和谐企业文化里的应有涵义即“和而不同”,恰当“激励”。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能形成奋发进取的催化剂,而且能够塑造和谐企业,最终达到精神变物质,促进企业生产力的目的。

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正像劳伦斯.米勒所说“了解企业是在为崇高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p以及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

公平理论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间的社会比较和历史比较。因此,必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公平还是不公平的问题,公平感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对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的建立、组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每一个人价值计算标准下的一个主观结果,要想保证组织公平感的形成,就要在组织内部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氛围;(3)在信息不对称、公平计算因子等变量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借规章制度的力量,尽量实现过程公平,同时加强同员工的沟通,减少不公平感的产生;(4)公平感的改善,将最终取决于个人价值的优化。“职工既是和谐企业文化的主体,又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创造一种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消除当前企业与员工的对立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使员工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没有终点。只要坚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来指导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必将会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R].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2]S.P.Robbins,MaryCoulter.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63,484

[3](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社,1995.10

[4](美)劳伦斯.米勒:美国企业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6

关键词:

企业文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育部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与相关企业、行业的需要接轨。另外,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也强调,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能够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思想,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也有利于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是企业所有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基本价值观、道德标准、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企业文化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象、目标、内容及功能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与契合性。

(一)对象相同。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通过塑造企业文化,用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为高职大学生,强调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必须注重对高职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见,两者都是围绕“人”这个对象开展工作,都强调以人为本,都是以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出发点。

(二)目标具有一致性。从目标上看,两者都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能力,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奋斗,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提升其整体素质,以企业员工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来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其内在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为社会服务,这和相关行业、企业的特定人才要求一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内容的相通性。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和坚持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维护企业信誉,树立产品质量意识,重视服务质量,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效益的统一。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在员工方面,通过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员工,引导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与献身精神,强调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央1 6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让高职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见,企业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道德教育这个核心内容上是相通的。(四)从功能上讲,两者都具有导向、教育和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教育,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共同价值观,并把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推动企业的发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具有导向、教育和凝聚功能,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方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增强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企业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同样也要遵循三贴近原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对不同专业开展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不同的企业文化,引导学生学习领悟和践行企业文化精神。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学校、社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主动地按照企业的能力要求和作风品德来约束自己、调适自己,强化他们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企业人、职业人”的意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要根据三门课程的特点和不同要求,结合三贴近原则,做好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整体设计,做到统筹谋划,突出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各门课程的开发利用相互衔接、相互呼应、相互支撑。

(二)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整合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注重实效,推动教学内容充实调整。要从整体上熟悉教材内容,找准企业文化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的侧重点与切入点,在确保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针对教学难点重点,大胆整合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相关企业文化的内容。《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关于“经济”的内容中,通过引入校企合作的相关案例,把企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政策融入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运行规律,提高对企业经营理念中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和合作精神。结合第十章有关“文化”的内容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渗透其中,帮助高职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关于“理想信念”的内容中,将企业文化核心精神与理想信念的内容进行相互融合,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满足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当中。在第二章“中国精神”的内容中,要将企业文化的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等与中国精神的内容相融合,通过运用忠诚、奉献等优秀企业价值观去引导大学生认清使命,帮助其把成才之路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激发他们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为国家和为人民谋福利的社会责任感。在第三章“人生价值”的内容中,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运用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奋发努力,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积极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在第四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中,要与企业文化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还要结合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坚持诚信的实例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品质,也是进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学结合中诚心做事、诚实做人,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第五章“职业道德”的内容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将职业道德教育融通于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不同职业岗位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标准相衔接,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正确的价值理念,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等良好的职业品格,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形势与政策》要与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现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必须加强择业、就业与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第一,在择业指导方面,通过广泛引入各种企业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择业视野和择业范围,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发展需求做好必要的择业准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和企业,提升他们择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在就业指导方面,从企业文化中分析出各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引导高职大学生紧密结合个人实际,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还要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三,要融入企业文化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因此,要通过引入企业创业成功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在实现辉煌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企业的成员曾经付出的艰苦努力,提高学生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让高职大学生提前做好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具备敢于创业的勇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案例教学法、访谈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就是要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校企合作的相关行业企业的真实案例,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案例化、具体化,使抽象的理论融于具体的案例中,把枯燥的理论讲授转变为生动的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引起学生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案例设计把企业文化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企业的精神文化,了解和认识企业的规范、制度,使学生提前了解并熟悉企业理念、制度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访谈式教学法通过将校企合作单位、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请进校园宣讲企业文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预测等情况,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将企业的技术骨干、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请进校园,通过开展座谈会、报告会、劳模大讲堂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奉献社会的崇高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荣誉感,养成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的精神;将本校毕业的企业优秀员工请回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用身边真实的成功学生案例激励和鼓舞学生,让学生真实感受成功就在自己身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将来能快速融入企业、立足岗位成才。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要融入企业文化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情景再现,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去学习和思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真实或者仿真的职业环境,聘请相关企业的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企业创新型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来学校亲身授课,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和最新的职场理念。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深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体会工作中的合作及竞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企业文化,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交往礼仪、职业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了解企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此外,还可以组织高职大学生开展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企业参观、市场调研、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对企业及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7

【关键词】

企业;社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已经逐渐影响其本身的重要作用的实际发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急需要开创新内容,企业的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通性让社会工作的服务性和专业性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内容提供实践的平台。

1 企业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1.1 企业社会工作

在20世纪初诞生,之后在欧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被意识到人在企业中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实用性科学——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务实工作重要分支,企业社会工作把员工的思想福利行为发展等诸多方面作为关注重点,这对企业和员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意义。芬克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社会工作的概括可以尝试着概括为:坚持“助人自助”的思想宗旨,在社会服务管理领域运用其专业的只是和技能方法解决预防各种社会问题,发展社会功能。在中国,企业社会公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概念,台湾学者林万亿认为:工业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实施于工业体系或工业机构(设施)中,透过工业社会工作人员与其它相关专家的协助,增进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充实员工职业生涯的成就,提升合理而有效率的生产环境。

1.2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由来已久,由最初的党内思想政治工作,再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而扩展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我国就是伴随着企业的存在而不断开展起来的,由企业自身开展,对企业内职工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教育,按照“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内职工的科学素养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产物,思想政治工作即是企业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拓展。

2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

2.1 价值理念的比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所属范畴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性的企业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本质上是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而企业社会工作是是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性质,作为社会工作在企业的重要分支必然属于社会领域,体现的是社会服务的宗旨,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企业政治工作者在与工作对象之间是明显的自上而下的等级关系,而社会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但二者在价值理念和理论基础又有着相通之处。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理念上的作用就是企业社会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扩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范围,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进程。

2.2 理论基础的比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社会工作均有各自独特专业的工作体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立需要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是党的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拓展延伸,是以马克思主意基本理论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和理论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是企业思想政治的主要理论前提。企业社会工作是以人道主义和人权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和马克思主意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这就是二者理论基础之间的区别比较。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基础上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新的发展土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不断创新的可行性依据。

2.3 基本方法的比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是政治工作人员针对职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教育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包括对职工灌输政治理论知识,调节党群干部关系和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还有对企业内部工作的导向,以及对员工进行思想激励。企业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及社区工作,分别从不同层面为企业的职工和管理者提供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二者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这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对象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更加全面,覆盖面更广,工作基础更扎实, 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方法借鉴。

3 企业社会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3.1 社会工作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上的作用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一直处于效率相对较低的状态,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刚刚起步,有待发展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一直以来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致力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助人自助服务为主的专业科学,有助于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维持其工作的高效性和持久性。鉴于二者存在诸多的契合性,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可以引入企业社会工作来帮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3.2 社会工作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作用

企业社会工作作为应用社会科学具有专业工作方法上的优势,所以有必要通过借鉴企业社会工作的可操作性方法来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的方法创新,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在解决长期困扰职工和企业的职工福利、团队合作、企业文化等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上,企业社会工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三大工作方法的介入,从思想政治角度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职工的整体职业素质,促进企业内部和谐。

4 总结

通过对企业社会工作的学习、理解和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分析二者的价值理念、理论基础、工作方法的相通性和互,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可行性和促进价值。通过分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可以了解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最终从各个方面体现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然而如何使二者更有效更有利的有机结合,找到更有效的作用途径方法还需要考虑二者的排斥面,做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长期的理论实践来探索。

【参考文献】

[1]佘红艳.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J].党史文苑. 2007(12)

[2]席琪.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分析与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2(03)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8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和承担规则制定、监督、协调、服务、引导等职能的企业和政府,如何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通过自己的作为,更好、更有效地去履行和保证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一、企业要抓住核心,统筹兼顾。从决策理论上讲,组织进行决策,往往需要一个相对单一的目标,目标多了,就无法进行有效决策。如企业欠了供应商的钱企业文化论文,企业不支付就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但是,钱给了供应商,企业就没有钱买原材料,生产就无法进行,职工就要失业,消费者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股东也就没有了回报,你说企业该怎么办?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有主次,有轻重缓急,有层次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企业必须做到抓住核心,统筹兼顾。

一是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企业经济责任这个核心不放松。因为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履行其它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股东没有回报,企业就不会有投资,没有投资就不会有企业企业文化论文,没有了企业,什么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公益责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企业只有发展了,即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有了可供分配的利润后,才能吸引投资者追加投资;才能实现职工就业,才有钱给职工发放工资和福利、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加大技改、环保投入以及支付供应商的货款;才能给政府交纳税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政府完成社会二次分配成为可能;才能制定公益计划,为社会做好事,等等。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认为: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仅仅是做得好还不够,还必须做好事。然而,为了做好事,首先必须做好企业中国。他说,只要一个企业忽略了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限制并承担了它在经济上无力支持的社会责任,企业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如果因此而损失了企业取得成就的能力,那就是最不负责任。通俗地讲,就是企业有了钱企业文化论文,你才能尽责任,反过来说,企业要尽社会责任,你必须先做好企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核心责任就是要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先养活自己,再做好、做强、做大,夯实发展基础,取得做好事的本钱和能力。

二是抓好联动点,统筹兼顾,积极履行企业公益责任。企业公益责任虽然是倡导性的,但也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应尽的义务。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其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公众的支持、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所以企业发展壮大后,只要有能力,就应该从利他主义的道德责任感出发,积极、主动参与、支持社会慈善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把中华民族“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原则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论文,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政府要从无为到作为。如何保证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承担特殊职能的政府,应与时俱进,从无为到大有作为。

一要积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虽然我国暂不鼓励企业搞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的lso26000也没有颁布,但国际知名大企业对中国很多的分包商已经提出了要求。随着国际竟争的进一步加剧,不少国家也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一种竟争手段。政府要末雨绸缪,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倡导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众正确、全面地看待企业社会责任。

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制制度体系和促进、保障、评价机制,做到有法可依。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总会面临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它总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做平衡。所以,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必须比企业看得远、跑得快,决不能出现企业因遵守法律带来成本增加而输给不遵守法律的企业。要通过科学立法保证市场竟争的公正、公平和合理,及时把企业拉回到规则里来。

三要强化市场监管和法律的执行中国。法律再好,没有执行力不行。小煤窑、小造纸、小化工问题,不少就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以企业文化论文,要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真正得到落实,政府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包括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实施责任追究。确保政府的管控纵到边、横到角,努力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四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为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竟争市场上,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它直接追求社会责任带来的好处、效果还要大,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使然。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F270;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该企业的经济绩效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这种影响又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自身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层次较多的、触及范围较广的复合性概念,同时,这种复合型概念又导致了对企业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人们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定义。社会上主要有三种认知,一种是支持负面结论的,他们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将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种是支持正面结论的,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正面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其他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和企业的经济绩效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两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太多。

一、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员工工作绩效相应概念

1.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员工工作绩效相互关系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指企业由于自身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而催生出的企业责任;第二,指企业立足于社会中本应肩负的社会职责,既企业应主动为社会所做出的责任[1]。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应以减小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加彼此之间的积极影响为主要目的,应是相互给予便利和好处的关系,企业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社会给予企业一定的友善的回报。企业在和员工之间的利益接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物质层面的好处,例如员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企业给员工提供丰厚的薪酬。同时,企业的某些责任行为能给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带来不同层面的好处,比如企业的捐赠行为,对于被捐赠的一方来说,属于功能性的好处,对于企业中的员工来说,则是社会心理的好处和自身价值的好处。

2.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关系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关系质量的对象最开始研究的是企业和消费者,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将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企业与所有和企业有关的利益对象的相关方之间。现在的学者认为企业除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和在企业的运行中涉及到的其他对象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企业的内部员工、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掌控宏观调控的政府、以及其他可能产生关系的对象[2]。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改变企业和其他利益方之间的关系质量,企业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其他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质量,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影响企业与其他方的关系质量。

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员工工作绩效影响跨层分析

通过笔者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员工工作绩效影响进行了跨层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其方向主要包括对员工绩效作用、所属范畴、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并对现代企业的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员工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可以有效地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一方面,企业T工与客户责任行为能够使员工工作更加出色,而企业客户也愿意与积极向上的员工合作,在得到更多客户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绩效提升[3]。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能激励员工对于绩效另辟蹊径,在传统的机制之外,企业可以通过社会责任制让员工达到更高的绩效,在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做一些有利于企业的事情。

2.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属于一种关系营销方式

企业社会责任制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社会责任制更加有效的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并促使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互惠。在互惠互利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从而使企业及员工得到更多的利益,在这种关系营销方式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占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责任行为,员工会有更多的思路来达到一种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在这种互惠的合作中,促成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共赢[4]。显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关系营销方式。

3.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能对相关联方存在两种影响因素

第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制行为对利益相关方与企业的影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即企业对一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改善这一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还可以改善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第二,企业对某一利益关联方的特定利益关联可能影响企业与其他利益关联方的关系质量。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多层次的,这种特性使得功能性好处是一一对应的。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员工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简单阐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影响效果。通过本文的论述,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责任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工作完成效果。当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平等的地位、以及应有的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将会更好的展现出来,员工的心态将会更加的积极向上。同时,企业其他的与企业利益有关的责任行为,比如信誉行为、慈善行为、环保行为等,都能够让企业员工体会到更舒服的心理体会以及工作更具有积极性。

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例10

一、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激励氛围。企业精神是指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行为取向诸因素的总和,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风貌。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群体模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人和”氛围。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它关心人的利益与发展,注重人的经验和潜能的积累与启发,满足人的价值实现和精神追求。它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活动,达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锻炼人。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这种“人和”氛围有助于领导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应现代社会人际情感交流的趋向,这就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在更高层次展开,为弘扬奉献精神、拼搏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社会主旋律创造条件。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企业文化管理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和总体上来把握,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把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方向前进。

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层次内涵,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层次。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丰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定内涵。西方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体意识、思想、精神主要是指企业的理想、目标、精神以及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他们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几乎不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而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职工群体素质的要求首先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的要求,不仅要对企业职工进行企业精神、团队意识教育,还要对职工进行从业心态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等,这些它构成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定内容。因此,要补充和完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密切配合。其次,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我们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提倡职工需求满足与社会需求满足有机结合,提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倡导企业、职工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有机平衡。另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为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而我们所说的职工积极性,不仅指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还包括劳动者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及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我们所认为的职工素质的提高,不仅指劳动技能的提高,而是思想、道德、技能、纪律、文化等诸素质的整体、综合提高。这些企业文化所没有的深层内涵,都要思想政治工作为之提升。

参 考 文 献

[1]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长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