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致橡树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4 15:08:33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例1

师: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便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尽情歌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便是古人对爱情的千古绝唱。但是,人们对爱情的认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今天一起倾听当代女诗人舒婷的爱情观——致橡树。请大家先听本诗的朗诵带,并思考本诗描写了几种爱情观,你最赞赏哪一种?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评价。

师:我们再来看看本文中出现的意象。本诗出现了那些意象呢?

生:木棉、橡树、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诗: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些意象的呢?请找出具体的字眼。

生: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长年送来清凉慰藉的泉源、衬托高度的险峰、有铜枝铁干的橡树、有着红硕花朵的木棉。

师:凌霄花、橡树和木棉是什么样呢?作者为何把他们作为爱情双方的象征?

学生纷纷将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资料和图片拿出来。

生:凌霄花是一种藤本植物,自身没有直立的径,需要依附其他植物才能生存。橡树高大魁梧,是世界上最高的开花植物。木棉是落叶乔木,先开花,后结果,其花又大又红,“花红如血,硕大如杯”是对它最生动形象的写照。

教师点头赞扬,点拨引导。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正因为橡树和木棉的这些相互匹配的特质,作者将他们作为爱情平等的双方放在一起描述才有着更典型的代表意义。

思考:确定走进文本的研究专题,怎样操作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做到有方向的指导非常重要。

二、精学品味与创意感悟整合

师:同学们,这些意象在诗中代表了怎样的爱情观呢?

生:凌霄花没有直立的茎,需要依附其他植物,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及自己的尊严,借橡树来彰显自己的尊严,这是一种“攀附”的爱。

师:那么鸟儿呢?

生:鸟儿的歌声虽然动听,但它是单方痴恋;它虽然很是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爱情基础,这种爱缺乏稳固的根基。

师: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春雨、日光也总是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这不是奉献精神吗?

生沉思。

师点拨:看文中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生:认识不到自我。

师总结: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令人遗憾。所以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也不止”,虽没有完全否定,但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

思考:当深入思考文本的时候,体悟其语言的魅力,需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细细的琢磨。它往往能突破感悟的深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悄然定向。此时的研究,是思考,是感慨,是陶冶,是个性的创新表达,是语文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天然融合。

三、文本分析与概括能力的综合

师:那么作者心中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呢?

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师:用一个词呢?

生思考。

师点拨:橡树、木棉并肩而立,他们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平等。

师:“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体现的是?

生:心心相印。

思考:面对陌生的文本资源,教师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对陌生文本的从语言到内涵的深入分析能力,然后经过大脑对其逻辑关系的提炼,概括出真正的结论。

四、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共同参与

师:是啊,作为爱情的双方,应该平等独立,互相尊重,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但生活中又有着一桩又一桩的惨剧。合肥17岁少女周岩因拒绝同学陶汝坤求爱,被陶用打火机点油烧伤毁容。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生:陶汝坤缺乏家教。

生:凶手尽管为未成年人,也应依法对其劣行进行严惩。

生:现在,公众对此案的关注,大多聚焦于凶手官员子女的身份上。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

师:这样解读,容易遗漏问题的关键。生活中总是出现当恋人之间一方要停止交往,而另一方仍然坚持的现象,这往往容易导致悲剧的上演。许多人认识不到爱情双方的平等观念,缺乏对异性的尊重,不知道如何理性面对感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处境。

致橡树教案例2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杆,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选自《诗刊》)

赏析:

和平发展时代,青春的美好离不开美丽的爱情。舒婷的《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望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爱情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

致橡树教案例3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

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

二、关于海子:

1.评价: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2、生平: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

3.教师提供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学生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大家朗读欣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

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步骤:

1.教师提供自读思考题。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学习收获。

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

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似乎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矛盾存在。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

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

(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明确: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四、小结

五、作业:寻找海子的其它诗作,读其诗,悟其诗。

六、板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告诉亲人每一个人

幸福关心粮食和蔬菜给山、河取名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福陌生人

教案点评:

海子是卓越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学生限于年龄阅历,不能充分理解海子,但教师有责任让他们知道海子,尽管本诗被定为自读课。

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认识海子、了解海子、研读海子。涉及内容不是很多,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他们会更多地去阅读。

教案示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

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

二、关于海子:

1.评价: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2、生平: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

3.教师提供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学生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大家朗读欣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

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步骤:

1.教师提供自读思考题。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学习收获。

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

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似乎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矛盾存在。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

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

(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明确: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四、小结

五、作业:寻找海子的其它诗作,读其诗,悟其诗。

六、板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告诉亲人每一个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幸福关心粮食和蔬菜给山、河取名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福陌生人

教案点评:

海子是卓越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学生限于年龄阅历,不能充分理解海子,但教师有责任让他们知道海子,尽管本诗被定为自读课。

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认识海子、了解海子、研读海子。涉及内容不是很多,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他们会更多地去阅读。

教案示例

《致橡树》

导语: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别开生面地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在诗坛上举足轻重,贡献很大,(郭的《凤凰涅》,臧的《老马》)。新月派的闻一多,徐志摩等文学研究会诸诗人在诗坛上也有不小的影响。(闻的《死水》,徐的《再别,康桥》)。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也别具特色。(李的《弃妇》,戴望舒的《雨巷》)。80年代涌现的朦胧诗,虽然未能成为主流诗,但其影响和价值也不容低估。面且这些诗歌虽不如“战鼓”,“号角”式的佳作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对这类具有含蓄美的诗作,兴趣越来越浓。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

一.关于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到福建省文联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__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二.朦胧诗简介:

涌现于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他们是一群在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例:《老马》与《致橡树》对比印证“朦胧诗”的两大特点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直往心里去,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析: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几近分行的散文化格式,单一的老马意象表达出各阶层的人包括作者自己所承受的各种物质重负和心理重负。而《致橡树》则不一样。

致橡树教案例4

为纠正盲目种胶,州政府已开始实施“退胶还林”,并为野象建立生态走廊带。

“小心野象袭人,回家必须结伴。”何景华叮嘱他的学生。现在每天放学时,何景华都要像念经似地重复着这些话。 何景华,云南西双版纳动满镇的小学老师,2008年12月6日,6头野象闯入村中稻田的情形,让他震惊。

“它们卧着,晒太阳,嘶吼声如东风车的喇叭鸣笛。”何景华说,老师、学生都很害怕,此前曾听说野象踩死过人。

“野象来了,我们要搬了”

曾是傣族人保护神的大象,如今村庄攻击人群、破坏电力,并有多人因象而亡

动腊镇,位于云南、寮国接壤处,云南省最南端。这里树林成片。

去年12月16日下午4时,动腊大广村小学一些学生零散地坐在教室里。何景华说。没人和他们结伴回家,就必须等家长来接。

在那儿,野象出没已不是第一次。

3个月前,象群卧占公路,人车无法靠近。动腊县调集政府、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成立指挥部,驱赶野象。一周后,野象被赶走。

去年底,野象群还曾进入该县某村,抢食稻谷,攻击人群。经数十持枪公安和百余村民昼夜敲锣放炮、烧火堆,6天后,赶走象群。

动腊县南坪村,全州象灾最严重的村子。2001年,野象群频繁光顾稻田、玉米地、甘蔗地和旱地,致使全村19户103人整体外迁。

数据显示,野象在该县动满村还曾踩死过农妇,在高速公路顶翻过小车,在河图寨撞断水泥电杆、破坏电力设施。仅2003年,西双版纳州就有13人因象群袭击受伤,3人死亡。

动腊县许多村庄都没有电围栏、防象墙[壁]、防象沟。但象群入村,仍时有发生。

村民吴大兵记得,某天天未亮,听闻土墙吱吱响,探灯一照,墙上破一大洞,象屁股正在外蹭痒。随后屋外传来阵阵野象嘶吼。他说,曾经邻村还有一7岁女孩被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的野象吓晕过去。

“可在以前,大象是我们的保护神。”吴大兵说,在傣族有这样的传说:

傣族先民定居西双版纳时,村里人畜常被虎豹伤害。后有一聪慧老者,带人种上竹子、芭蕉。以此为食的大象便常来出没。以后,虎豹远离,村寨安宁。

“现在不行了,野象来了,我们耍搬了。”昊大兵打算在今年搬家。昊大兵说,“宁可抛荒,也不想再看到可怕的大象。”

毁林种胶之祸

动腊县西南部在1988年后的5年中,大面积毁林种胶,也成为野象袭人频发地区

张正祥也注意到野象袭人日益频繁。作为民间环保人士,他多年在云南森林保护区勘察调研。

去年10月,一个保护天然林主题研讨会上,他得到这样一个信息,“目前西双版纳州每年毁林仍很严重。”

“这两者有关系。”张正祥说,树木被毁,挤占野象生存环境,野象才进入人类生活领域。

西双版纳的野象属于亚洲象,以植物性食物为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部、西南部,目前大约有254头左右,比熊猫还少,且已达到物种生存种群数量的最低临界点。目前它是一级保护的濒危动物。

野象最适宜生存的林地也是最适宜种橡胶的。张正祥发现,那些林地在近年被大批量砍伐,然后种上橡胶。

动腊县是毁林种胶的严重地区之一。

中科院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1988年到2003年的5年间,动腊县西南部的橡胶种植面积迅速猛增,从原先的星星点点,到后来的整个西南部,都种上了橡胶。

从云南省南端的动腊县动满镇,到北端的景洪市景讷乡,要经171县道、213线,整个沿途都能看到成片成片的胶林,不少胶园与森林相邻。

路途中,动腊县的关累镇,更有“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做成真正橡胶强镇”的横幅,迎风招展。据了解,该镇许多村寨已不种粮食,改种橡胶,成为名副其实的橡胶专业村和胶农。

一位在当地生活了近20年的湖南生意人老蒋告诉记者,15年前他刚到动腊县动满镇时,路两侧的山上全是密不透风的大森林,有的大树两三人才能合抱得拢。现在,除了偶尔看到一两块遗落在山谷间的林子,其它基本上全部是橡胶林。

而张正祥考察发现,动腊县的西南地区,正是位于两个自然保护区子区之间,也是发生野象袭人最频繁的地区。

在公开数据显示的14件野象袭人中,有11起发生在动腊县,且有两人于1990年和2005年在橡胶林地被野象踩死。

刀福生也觉得毁林种胶和野象袭人之间有着某种关系。

他是景讷乡丫口寨村民。他说,最近s年,村里出现大面积砍树种胶。此后附近山沟里常能看到的象群已不见踪影。而后再听到的消息,不是野象毁了庄稼,就是噌倒了谁家的院墙。

胶价大涨全州种胶

1994年到2000年,胶乳价翻3倍。橡胶被政府定为四大产业之一。此后“全民”种胶

如今在云南有这样的说法,从昆明到西双版纳,在飞机即将着陆时,首先看到舷窗外整齐的树木,不是原始森林而是橡胶林。

橡胶于1948年从泰国引入西双版纳。1983年,地方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橡胶,规定每种一亩橡胶,政府提供无息贷款sO元。

由于当时胶乳价低,优惠政策并未起到太大作用。

情况于2000年发生改变。

那年胶乳价格大涨。一位在云南从事贸易的赵先生说,1994年胶乳价格不过2000多元/吨,到2000年翻了3倍,达6000多元/吨。

2001年,这样的话在滇南流行,“种粮为吃饱肚子,种胶为挣回票子”。

当地一位胶农算了一笔账,按照标准面积测算,一亩地种33棵橡胶树,除去成本,开割后,1年能收入1.6万元。

云南当地媒体曾报道,关累镇有80%的农民和90%的职工靠橡胶致富。

2001年11月29日,州委州政府作出了《关于提升发展粮胶糖茶四大产业的决定》,目标发展橡胶种植面积200万亩,年产千胶17万吨,建成中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

随着2004年取消农业税,群众种胶积极性高涨,开发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据《法制日报》2008年6月27日报道,全州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2006年的615万亩。

橡胶树犹如抽水机

研究表明,橡胶林易造成土壤流失,并吸收大量地下水。如今丫口寨的井水全都断流

丫口寨的刀福生总会为生活中的小事困惑。他说,自己虽生活在雨林,却总觉得生活中缺水。

村里的自来水管常出不来水,井水也总断流。

刀福生还记得,前些年,一到下雨天,村里就会变得欢快忙碌。家家户户都会从屋里往天井搬坛坛罐罐准备接雨水。

由于缺水,整个寨子60多户村民一分为三,散落在大山深处有水源的地方,邻里串门要走上半个小时。

后来政府出资20多万,修了口蓄水池,从山里铺设了十几里长的导水管接水。由于山里也少水,水管也就引不来泉水。

张正祥说,缺水也和大量种植橡胶有关。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一棵橡胶树就是一台小型抽水机。

据中科院勐仑植物园的研究表明,每亩产前期橡胶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吨,开割的橡胶林每年每亩吸取地下水量9.1立方米。

“若是天然林,每亩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可保土4吨。”张正样说。

据动腊县动罕镇水利管理站负责人公开表示,以前橄榄坝的水库每年只需在10月雨季结束后才开始关闸蓄水;大面积种胶后,现在每年的8月降雨量最多时就必须蓄水,否则很难蓄满。

“关累橡胶:让人欢喜让人忧”一文还说,由于满山遍野都是橡胶,天然林减少,以前四季流淌的清澈山泉河流,现在变小,变干,变臭,水源遭到破坏和毁灭,许多村寨自来水管越拉越长。曼岗的老百姓说,我们现在把山上的水变成胶水割卖了,以后恐怕得用卖胶水的钱从城里买矿泉水回来喝了。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肖桂秀对媒体记者说,如果在海拔超过1100米的高寒山地种植橡胶,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开垦地土层变薄、变瘦、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山洪爆发等生态破坏。

一份公开的气象资料也表明,在景洪、动海和动腊几个橡胶主产区,年平均雾日数从上世纪70年代的115天、128天和159天,锐减到2005的30天、97天和98天。

退胶还林工程

州政府为纠正盲目种胶,花“重金”退胶还林,并建立野象走廊带,为其提供宽敞生存空间

随着橡胶种植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在滇南已打破国际公认的橡胶种植不能超过北纬17度的定论,连西双版纳北纬21~25度都栽种了大面积橡胶。

段金华,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他说,州政府已经意识到橡胶种植业过猛过快。在“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控制面积、增加产量”,并规定非农民承包土地不能种胶,“这是条产业红线。”

段金华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

针对乱砍滥伐毁林种胶的情况,从2005年以来,州政府每年组织打击乱砍滥伐的专项行动。从2005年4月,共查处毁林案件1542起(平均一天发生一起毁林案/记者注),查处1680人,其中逮捕258人,其它处罚1422人。

2000年以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毁林种胶案件12件15人。

“州政府还在实行退胶还林工程。”段金华说,根据州种植橡胶的统一规划,交叉开发,保护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不适宜种植橡胶的高海拔地区以及各个村寨的水源林,让村民退胶还林。

对主动退胶还林的村民给予了现金、橡胶的补偿。段金华说,现在退胶工程进展顺利。

对于这种还林方式,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科研所高级工程师罗爱东认为是走了回头路。“这一工程的实施说明以前盲目发展种胶是错误的,而且代价渗重,否则不会出台唯滇南才有的‘退胶还林’工程”。

罗爱东同时还兼任着亚洲象保护项目协调员的职务。他说,为了给野象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州政府将建立一条亚洲象走廊带,供野象活动,“这样也能避免野象袭人。”

致橡树教案例5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中树木的多样性。

2.初步感受点线面的过程,着重体验线的疏密节奏。

3.以多元的创作方式,增强趣味感,初步掌握点线面三种技法。

活动过程:

1欣赏树的图片或者到户外仔细观察树干的形状和姿态。

2介绍写生的方法:用单眼和铅笔大致测量树木的高度和比例,席地而坐,将纸垫在本子上进行绘画。如果画错了,不用擦掉想办法修补。

3幼儿进行创作,仔细观察树枝的姿态。

4互相评价,孩子针对各自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商量过程中的态度以及作品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是秋溢峰影主题活动中我班的一节个性化活动,在引导幼儿观察树木的纹理、形态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线条进行构图。线条可以比色彩、明暗、形状更容易让孩子把握对象的形象,所以教会孩子很好的运用线条画画很有必要。

案例:宣敏学小朋友迟迟不敢动笔,怕画错了没有橡皮擦擦,皱着眉头攥着笔一脸无奈的样子。

今天我选择用勾线笔进行绘画,不能用橡皮擦,很多小朋友很害怕画错所以迟迟不敢动笔,这个时侯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去画,并且对孩子说如果画错了或者画坏了,不要马上把线条擦掉,想一想,看看错在什么地方,是画长了还是短了,是画直了还是弯了。孩子发现问题以后,再在原来的线条上改画合适的线条,这样有利于以原坐标去画新的线条。

案例:胆小的李远哲观察到了一棵石榴树,树上有很多枝干,也长了好多果子。只见李远哲用一小段一小段的短线条进行连接,最终出现了一棵歪歪扭扭的树。

致橡树教案例6

中世纪时,由动物肠子制成的套套大行其道。香肠生产商会把加工好的肠子卖给个人,注意,是肠子而非香肠。到16世纪,他们就直接卖给生产安全套的零售商了。

意大利人法拉皮奥,这个最先发现输卵管的解剖学家,宣称自己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安全套:“用一片亚麻布,缝成适合大小的尺寸。”当然,他还介绍了具体使用方法。虽然他的目的不是避孕,而是为了对付方鸿渐在演讲里提到的来源于西洋文明的“梅毒”。16世纪前的中国,套套通常用浸了油的丝绸、纸张或羊肠做成,叫“阴枷”。在日本和印度,套套的材料可能会让人不爽,有薄薄的乌龟壳、水牛角,还有木头、象牙和金属。

当人们发现套套除可避孕之外,还能防止性病传播,套套的生产量大幅提高,虽然出于宗教及法律的原因,其生产和售卖多是地下进行。直到17世纪,套套终于开始大规模生产,但却给工人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处理肠子的硫黄和强碱水会灼伤皮肤,并引起眩晕、痉挛及呼吸道感染和肠胃不适。使用者若清洗不当,也会使生殖器轻度损伤。为保险起见,使用前最好将套套长时间浸泡,所以才有泡女朋友之说?

18世纪晚期,美国人查尔斯·古德耶尔发明了橡胶安全套—他其实是发明了硫化橡胶,彻底改变了之前橡胶遇冷易碎遇热变成凝胶性物质的致命缺陷。很多人不相信,固特异、百路驰和汉考克这些大名鼎鼎的商家,在生产轮胎之前都是生产安全套和橡胶的!当时套套也称“橡胶”。事实上,那时你要想买个套套,必须进五金店而不是药店。

致橡树教案例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2-0094-0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而现代诗歌最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更加需要现代诗歌的滋养。现代诗歌以其内容之深广、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使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在认知上有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现代诗歌教学方式使得师生都渐渐远离诗歌,陷入了教与学的泥潭。信息技术就像是一缕清风,使得平静如死水般的现代诗歌教学掀起了美丽的涟漪。下面以中职语文现代诗歌《致橡树》一课为例,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朗读情境,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对诗歌朗读缺乏兴趣,而且由于教学资源局限等问题,诗歌朗读仅仅停留在范读、跟读此类单一的形式,难以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熏陶。因此,多层次的朗读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通过音、视、图等多种媒体形式立体地创设朗读情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朗读环节。

(1)听读环节。《致橡树》配乐诗朗诵,唯美的画面、感人的音乐、名家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中,帮助他们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2)自由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放声自由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气、语调和重音,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和感情。同时,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以便发现朗读问题。

(3)朗读测试环节。主要采用人机互动的方式,运用Flash对诗歌读音和节奏进行测试,让学生在互动中扫清读音和节奏的障碍。

(4)析读环节。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分层析读达到读出诗意的目的。教学环节上设计分段品读、完成思考题、表达思想、练习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5)诵读环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语段和喜欢的配乐,朗诵诗歌,录制并上传到朗读讨论区,在自主探索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在反复诵读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建诗歌意境,帮助学生领略诗歌情感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利用图像、音乐、文字、动画的处理,以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效果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致橡树》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播放了爱情主题的歌曲《梅花三弄》,吸引学生从音乐的层面感受爱情的美好,进而导入新课。然后播放配乐诗朗诵《致橡树》,音乐、色彩、画面、情感兼美的Flash创设了浓浓的诗歌气氛,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走近作者的爱情。教学设计中,笔者运用了三种方法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领略诗歌的情感。一是通^字句去建构画面,学生在诵读中想象诗歌的画面,在脑中建构出画面,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二是关注意象去体味情感,在设计中,把事物的具体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发现事物本身的特点,然后再联系作者的情感,建构它们之间的联系,体会意象在表达诗歌感情中的作用。三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了学生自主选择画面、语段、背景音乐进行有感情的诗歌朗读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发挥自主性,进行搭配并带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营造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抓住诗歌的美点、疑难点等创设问题是理解诗歌的关键。现代诗歌《致橡树》的教学重点是对诗人爱情观的理解,难点是意象象征义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理解诗歌的内涵。在诗歌的第一层,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二是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否定的爱情观是什么。在诗歌的第二层,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达自己的爱情?二是他们分别象征着什么?三是作者向往的爱情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很轻松地得到答案,了解作者所追求的爱情是什么。通过以上两个层次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够很快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理解意象象征意上,设计了意象连线环节,通过图片观察具体事物的特点,联系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它的象征意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意象的象征意,达到教学目的。

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进去;二是让学生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三是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分层进行设置,由易到难、由点到面,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了解所学内容。

创设活动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成为主动参与、选择和探索的主体。在课前预习部分,笔者设计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获取所需资料,培养学生自主从网络获取资源的习惯。

在《致橡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教学网络,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既可以提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课堂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人机互动方面,笔者设计了朗读测验和互动游戏,学生在互动中对于自己的表现很快就能得到反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朗读测验环节,笔者分别设立了读音以及节奏的互动游戏。在理解诗歌意象的过程中,设计了诗歌意象连连看游戏,让学生在充分的人机互动中鉴赏诗歌。师生互动方面,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学生面对思考题能够积极思考与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流,笔者设计了朗读交流区和主题讨论区。在朗读交流区,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注册自己的账号,按要求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同学上传的作品,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可以给予评价并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打分,同时推荐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摩。在主题讨论区,学生可以推荐自己喜爱的爱情主题的诗歌,同时附上自己的推荐理由,以便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学生还可在此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适时地进行引导。学生可以分别在这两个讨论区中分享交流彼此的成果,取长补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吸收多方面学习资源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致橡树》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笔者设计了诗歌论坛和诗歌推荐。在诗歌论坛中,学生可以互相推荐优秀诗歌并发表观点,在推荐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诗歌推荐模块,推荐了同主题、同类型诗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鉴赏,从而体会现代爱情诗歌的美好情感。

完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成果评价

在教学网络平台上的实时评价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评价某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完成课前布置作业、展示成果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及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完成析读部分的思考题,检验学生学习过程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通过上传朗读作品以及学生根据朗读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反馈,检验学生对于朗读掌握的情况。通过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评价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检验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在教学设计是否运用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实施是否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经过教学设计的课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信息技术使得中职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不再索然无味,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参考文献

丹. 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D]. 中国知网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4).

致橡树教案例8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现过程中,要求在讲“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技能”,经历或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而初中学生的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思考问题仍需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思维支柱。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的和必要的学习方式。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人观察和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最终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从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体验式学习强调不仅用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不难看出,以前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这样,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人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开展“体验式学习”将会使学生产生不同于往的感受,让学生在经历中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实践性

“体验式学习”主张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体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观察、实验、交流等各种实践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实践性是体验式学习的根本特点。

2.主体性

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在体验过程中,学生知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

3.差异性

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种种差异,其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但正是这种差异性,又恰恰能促使学生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体验和结论。由以上三个特点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和情感联

系起来,使学生达到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领悟物理知识。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中,许多地方都体现出“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各方面去经历、体验物理的全过程,尽可能做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新感受。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体验式学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

三、“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用应

在农村中学,因种种条件限制,虽然学校都设置了物理实验室,但也存在实验器材配备不全、设施陈旧、器材不配套、数量不足等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上好体验式物理课,笔者认为,除了实验室中配备的器材,还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有用资源,让学生有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对体验式学习在农村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仅举教学中的几个小例子,与各位同行交流。

案例1.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内容时,笔者先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做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人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音叉发的声音后排有很多学生听不见,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也有很多学生看不见,实验效果不佳。就是前排的学生,因为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没有切身的体验,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兴趣明显不高。要进行分组实验,学校实验室里的音叉又不够用。于是,笔者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任何物体,用各种方法使其发出声音,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们听到要求,兴致勃勃,马上动手操作,有敲桌子使其发声的,有撕纸使其发声的,有弹拨圆珠笔使其发声的,有拍巴掌使其发声的……很快,学生就发现了规律,说出了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案例2.浮力一节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不少学生难以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室中没有相关的教具。多数教师采用了画图讲解的办法,效果仍不理想。笔者经过探索,改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大小合适的容器(如脸盆、鱼缸),保证至少每桌一个;到学校卫生室找两个小药瓶上的橡皮塞(为保证放人水中后能浮起来,两个橡皮塞上面都粘有一小块塑料泡沫);容器中放入适量水。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了两个小实验。实验一:(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闭上眼睛,细心体验)把双手伸进水中,手掌向下,先不接触容器底;再把手掌与容器底部密切接触。比较两次手掌感觉到的浮力是否相同。实验二:(1)把粘有塑料泡沫的橡皮塞一和橡皮塞二同时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再松手,观察比较两橡皮塞的运动、浮沉情况(松手后,橡皮塞一和橡皮塞二全部向上运动,最终都漂浮在水面上);(2)将橡皮塞一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马上松手,橡皮塞二也浸没在水中,但接触到容器底后,要使劲按压上部使其下面凹孔中的水排尽,让橡皮塞二与容器底密切接触。观察比较两个橡皮塞的浮沉情况(松手后,橡皮塞一向上运动,最终仍漂浮在水面上,而橡皮塞二却沉在水底)。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橡皮塞二两次的浮沉情况大不相同?这和它哪个面上所受的压力变化有何关系?结果实验做完后,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很快就恍然大悟,自己就画出了橡皮塞在水中的受力图,不但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而且因为亲自动手操作过,亲身体验过,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案例3.在学习摩擦力时,因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摩擦力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确,所以多数学生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总认为摩擦力是只能影响物体运动的一种阻力。为了纠正这个错误,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1)启发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而提出问题:人走路时前进的动力由谁提供?传送带上的一袋袋粮食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2)设置情境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带领学生爬旗杆。旗杆旁分别提供滑石粉和镁粉。让一个学生在手掌上抹上镁粉爬旗杆,再让另一个学生手掌上抹滑石粉爬旗杆。两种结果截然不同!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领会了摩擦力不仅可阻碍物体运动,有时也可以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四、对在农村环境下实现“体验式学习”的思考与总结

(一)不可放弃体验式学习

在农村,一些教师苦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放弃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采用讲授法教学。结果课堂缺乏趣味,学生难以理解,效果很不理想。这是不可取的,违背了教育规律的教学无法成功!体验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更可以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在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此外,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离不开体验式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物理情景,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毕竟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讲课“灌”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悟”出来的。

(二)辩证认识农村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致橡树教案例9

天然橡胶产业是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三大农垦企业的主导产业,根据国家促进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天然橡胶“走出去”发展主要是指:农垦企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境外开展天然橡胶种植、加工和贸易,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活动。天然橡胶“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农垦企业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国际竞争力、保证国家资源稳定供应及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当前农垦企业正面临着国内资源紧缺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以及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压力。从“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来看,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顺应经营国际化、化解资源和成本双重压力的现实意义。

二、农垦企业对外投资区域选择的理论

1、理论依据

(1)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该理论主要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二是产品和要素的不完全竞争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通常情况下,关税非关税壁垒、政府管制等市场障碍和干扰可以造成不利因素,但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则可以化解以上的不利因素。

(2)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不能保证进行供需交换正常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不完整造成的风险与损失。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竞争是由于某些市场失灵、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造成的。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由哈佛大学维农教授提出,他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决定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从而决定公司有不同的贸易模式和投资战略。在创新阶段,需求主要在国内,对于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主要靠出口,而不是直接投资;在成熟阶段,可以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在劳动力成本略低的国家,以避开进出口关税和其他壁垒;标准化阶段,企业将直接投资于生产产品工资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转向另一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4)比较优势理论。也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由日本小岛清教授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凡是在本国已经趋于比较劣势的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如果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就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国外企业的优势,必须是企业特有的、独占的,这些优势在跨国公司内部能够自由移动,并且能跨越一段距离。内部化优势,指资源在跨国公司内部可以得到有效配置、转移和利用,使所有权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区位优势,该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地理距离、基础设施、运输与通信成本、劳动力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

2、理论启示

上述理论以及二战后西方各国国际投资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我们认为,农垦企业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立足国内市场为依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且国内天然橡胶长期处于缺口状态,超过三分之二的需求量依赖进口。国内对于天然橡胶的强大需求,是我国农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动力,因此农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以立足国内市场为依托。

(2)以长期战略利益为视野。农垦企业走出去要用长期战略眼光引领企业发展。要按照建立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目标,精心谋划好海外的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3)以降低成本和风险为目标。农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海外经营成本控制和风险防控,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海外业务全面成本和风险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加强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防控的同时,特别要制定好安全风险规避措施和应急预案。

(4)以充分发挥资本技术优势为方向。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原则。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国天然橡胶的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在东南亚国家中并不算高,橡胶种植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目前橡胶主产国大多经济欠发达,国家较为贫困,技术较为落后。我国在资本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应注重发挥资本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

(5)以基地建设与加工并重为手段。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既要重视种植基地的建设,又要注重生产加工方面的合作与提升。因此,我国应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实现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的转变。

三、天然橡胶企业投资区域选择的实践探索

1、广东农垦集团投资区域选择

广东农垦橡胶集团2003年开始着手进行境外开发工作,2004年收购了泰国的一家橡胶加工厂,2005年成功地把它改造成为年产9.6万吨的大型天然橡胶加工厂,接着又在越南建成年产2万吨的橡胶加工厂。“走出去”取得初步成功的广东农垦,提出“海外再造新农垦”的宏伟蓝图,计划将天然橡胶海外经济份额提升到占广东农垦经济总量的50%为目标。先后投资数千万美元新建了占55%股份的泰国董里橡胶加工厂;全面收购泰国沙墩加工厂;建成印尼坤甸加工厂;2011年在泰国东北部又新建了年加工能力4万吨的广垦湄公河加工厂;启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总面积达33万亩的两个橡胶种植项目,建成占80%股份的马来西亚砂捞越洲加工厂;2011年5月,与海外跨国公司和大国际投资集团联手合作,签订了总投资4.25亿美元的柬埔寨天然橡胶种植项目协议。到2011年底,广东农垦在海外生产、加工橡胶的能力已经达到35万吨,产值47亿元。到2013年底,广东农垦已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柬埔寨等国家建立了18个橡胶项目,干胶产量超过16万吨。

2、海南农垦集团投资区域选择

海南农垦将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发展战略写进了《海南农垦“十一五”发展计划》。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胶集团)是海南农垦控股的橡胶集团企业,海胶集团于2011年1月成功在国内上市,募集资金47亿元,作为海南农垦“走出去”发展的载体,海胶集团的成功上市为其“走出去”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证。继2011年收购了泰国第一大橡胶生产商泰华树胶25%的股份后,2012年2月,海南农垦集团和海胶集团共同出资,又收购了全球最大天然橡胶贸易公司之一的新加坡雅吉国际私人有限公司(简称R1公司)75%的股份,此项交易涉及金额高达3.62亿元。雅吉公司成立于2001年,该公司成立当年的营业额为2500万美元,交易量20万吨。经过十年的高速增长,2011年该公司的营业额达到35亿元,交易量92万吨。海南农垦通过收购雅吉公司,大大增强了国际市场橡胶贸易资源的掌控能力。海南农垦近年还利用电子商务中心的成熟网上交易技术,以橡胶产品销售为切入点,计划整合东南亚天然橡胶资源,建成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国际电子交易市场,建立国际化的天然橡胶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3、云南农垦集团投资区域选择

云南省是我国天然橡胶最大的产区,不仅云南农垦生产的天然橡胶排在各省前面,而且非农垦企业和个人种植的橡胶园面积也远超其他省份。2003年云南农垦开始着手规划“走出去”发展战略。云南与缅甸、老挝等多个东南亚产胶国相邻,“走出去”发展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2004年6月云南农垦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发起成立了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橡公司),通过股份制重组云南的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及销售资产。云橡公司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整合全省垦区的国有橡胶资源;第二步是整合省内的民营橡胶资源;第三步是实施“走出去”发展。云橡公司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决定首先在老挝北部开发种植50万亩橡胶,示范带动当地百姓种植200万亩。至2010年底,公司在老挝发展了若干个项目,总投资额达人民币1.04亿元:其一是投资6000万元开垦种植橡胶;其二是投资1100万元在南塔省工业园区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的橡胶加工厂;其三是在老挝北部4省9县建立了16个面积共69172亩的橡胶种植基地。“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已有100多家企业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四、实施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风险

1、投资期长

持续投资期长是农垦企业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的最大风险。橡胶种植一般需要等6―8年才能开割,如果橡胶过早开割会对橡胶树未来产量非常不利。如果考虑到种植前的投资及各项准备工作,可能从立项开始到投资,要十年左右才能产生正的现金流。另外,从种植幼苗到橡胶开割之前,这中间还需要对中小苗进行施肥、除虫等生产经营管理,在这数年间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且没有任何回报。投资期长导致累积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本巨大,如遇到台风、重大病虫灾害等突发情况,即使不造成全军覆没,也得要继续投入资金进行抗灾复产,这会进一步延长橡胶树的开割时间。

2、回收期长

橡胶树种植后往往要等待6―8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虽然橡胶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但总的来说,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投资回报是不现实的。一是成本过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制造费用、林木折旧等,以及管理费、营业费、财务费、税金和其他期间费用等;二是胶树每年出产受限,如果过于频繁割胶,将会产生拔苗助长的后果;三是市场价格波动,甚至可能出现产品售价低于成本的情况,这样一来也影响了投资回收的期限。上述三个原因会使得橡胶种植投资的回收期很漫长。

3、自然风险多

作为长期作物的天然橡胶,其种植面积、株数、产量都有可能面临着被不同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如台风、寒潮和干旱等。这些主要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橡胶生产的经济效益。东南亚的印尼和菲律宾就面临着地震和火山暴发的危险;印尼、泰缅和越南则在干旱季节经常发生林火;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常在年中和年尾面临涝灾;菲律宾则是东南亚国家中受到飓风威胁的主要国家。若印度洋发生地震或大陆板块移动,将会对泰国沿岸、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岛构成海啸威胁。非洲国家以旱灾为主,会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等现象。拉美国家自然灾害类型则有地震、龙卷风、飓风和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使得橡胶产量有较大的波动变化,导致了天然橡胶供给的不确定性。

4、政局不稳定

任何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都必须考虑国内外的政治性因素,东道国的政治性因素往往深刻地影响着跨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于天然橡胶产业的投资更是如此。如:泰国近几年来政局持续动荡,对投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政府高层经常变动影响投资项目的审批,这就直接打击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印尼虽在1998年有过一次排华事件,后来虽未再出现此类事件,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柬埔寨2008年大选后,主要政党之间的纠葛与矛盾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另外,部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司法体制不完善,外资项目管理混乱和审批程序复杂,且政府工作效率很低,对“走出去”企业的发展壮大构成不利因素。如柬埔寨的法律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还十分不健全;马来西亚法律体系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很深,其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也给跨国投资带来了风险。

5、汇率风险大

因汇率变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汇率风险。国际投资汇率变动主要受国际间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当投资国企业和东道国企业未履行远期契约、或以外币对赊购赊销进行计价和以外币偿付资金借款时,伴随出现的是汇率交易风险;当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跨国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随之发生损失,这种折算风险也客观存在;影响程度更大的是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的经济风险,导致跨国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盈利状况发生变化,这将严重影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战略决策。

五、对策与建议

我国企业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维护我国战略资源安全,提高我国整个天然橡胶国际地位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国家层面上应当为企业提供支持性政策,推动海外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企业在价格低位上仍能保持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应对,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把企业做大做强。

1、从国家的政策层面给予建议

(1)给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海外橡胶种植基地。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业属于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产业,一般橡胶从种植到开割需要6―8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必须由企业不断地投入资金以维持土地、人工、肥料和管理等成本,企业的资金链一旦断裂,前期的投入就会白白浪费。因此,建议由农业部给予企业相应的补贴,制定优惠政策并给予专项贷款,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以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

(2)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企业相应的优惠。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税收对于橡胶进口的影响,并于2012年12月了《关于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下调天然橡胶进口商品暂定税率。但是现在企业在海外基地生产的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较,在关税上并没有特殊待遇。如果国家能对海外基地产品提供专项的进口税收优惠,这将会提高我国海外橡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海外企业的健康发展。

(3)尽快建立可行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为企业提供有关政治风险方面的保障。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其经营活动因东道国出现国有化、货币汇兑管制、战争或内乱等政治风险而遭受损失时,应当有具体的法律保障赔偿损失。农垦企业是农业的“国家队”,政府应当制定更多有利于国有农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以加大海外橡胶种植加工基地的保护力度,为农垦企业消除后顾之忧,关于这一点,这也是资本输出国的通行做法。

2、从企业的层面给予建议

(1)认真做好投资前期调研工作。企业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之前,必须充分弄清当地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认真评估投资风险。海外基地的建立,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除了弄清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外,还要预测到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做出排除风险的预案。

(2)加快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走出去”的人才应包括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储备一批具有各种专业技能以及懂生产会经营的复合型管理和业务人才是必须的。此外,要制定驻外员工物质和精神保障办法,切实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致橡树教案例10

巍巍的大鲜卑山赋予了古老的鄂伦春人以勤劳勇敢和善良。滚滚流淌的阿里河水赠与鄂伦春人以灵气,在神秘的嘎仙洞前鄂伦春人用艺术作品祭拜先祖。桦树皮工艺为鄂伦春人狩猎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发出夺目的光彩。

桦树皮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防水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轻便耐用、易携带,不易破碎,是狩猎民族喜爱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它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主要有桶、盆、船、篓、碗,上面刻压有各种花纹图案,它们不但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精美的工艺品。桦树皮工艺的制作一直以来都是艺人间口口相传。为了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在学生中更好地推广桦树皮工艺的制作方法,使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工艺的这朵奇葩重放光彩,总结自己多年来桦树皮工艺的教学经验,今天特将制作过程写出来,以便更好地交流。

一、准备工具

预先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充足的材料才可以制作出更美的作品来,制作桦树皮工艺的工具不难。准备的工具如下:剪刀、粘得牢、锥子、铅笔、裁纸刀、橡皮锤、橡皮、彩笔、直尺、圆规、刷子、清漆、针(大针)、棒线、砂纸(400目)等等。

二、选料

不是所有的桦树皮都可以拿来制作桦树皮制品的,所以说选材也很重要。桦树皮有新旧之分。隔年的桦树皮颜色偏暗褐色,柔韧性差;新桦树皮颜色新鲜,偏浅黄色,柔韧性好。桦树皮的选材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如果要制作桦树皮桶,并要再桦树皮表面做一些装饰性的民族图案,这时尽量选择新桦树皮,表面光滑一些,尽量避免根、节的部分。制作桦树皮装饰画就无所谓新旧了,并且可以利用桦树皮上的天然纹理进行创作。天然的花纹往往是用笔画不出来的效果,还可以用桦树皮不同的层面的颜色进行粘贴制作。

三、桦树皮的处理:浸泡、蒸煮

选好的桦树皮在制作前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以便在制作中更柔软、更方便。

传统的制作时桦树皮要在大锅内蒸煮一下,这样省时省力。在学生制作时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以用盆将桦树皮在清水中浸泡7---8个小时,这样桦树皮吸足了水分,制作起来更方便,制作出来的桦树皮制品更结实耐用。蒸煮后的桦树皮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桦树皮的外层的白色部分撕掉几层。如果是做背篓或是装米的大桶,就可以保留桦树皮的原样,直接裁剪制作就可。

四、裁剪

经过处理的桦树皮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了,这时可以借助剪子、裁纸刀、圆规、等工具进行裁剪,根据自己要做的作品裁剪出要的每个部分。

例如:圆形桦树皮盒:需要裁剪出来四个正圆形(做底和盖子),一个长方形(桦树皮盒的立面),若干根桦树皮条(用来粘贴盒子的缝隙)。需要注意的是:桦树皮条要规整,粗细一致,四个圆形每个圆的大小要一致,长方形规整,这样粘贴起来就不会出现比较大的缝隙。

五、打磨、粘贴、缝合

剪裁好的桦树皮盒的各个部分要用砂纸进行边缘打磨,边缘整齐才好粘贴。需要注意的是:砂纸要用400目的细砂纸打磨,不要用粗砂纸打磨,粗砂纸打磨后会留下很深的划痕,就不好看了。

打磨好之后就要把各个部分按先后顺序进行粘贴了。

例如:圆形桦树皮盒:先要粘贴圆桶(由剪裁好的长方形对着粘贴而成),再将两个圆两两对着粘贴,做盖子和盒子底,上盖还要粘好盒子的边沿(用裁剪好的桦树皮条站好)。粘贴时使用粘得牢要注意时间,不要太早,太早粘的不结实,太晚就粘不上了。传统的制作时为了使盒子更结实会用锥子和针进行缝合,这样的的特别。粘贴好的粘贴的地方要用橡皮锤进行捶打,这样就更结实耐用。

六、装饰

粘贴好的桦树皮桶要在其表面进行装饰,传统的桦树皮桶上绘有民族图案,或雕、刻、剪、刺、压出各种纹样,图案呈带状,或是三、四个单独纹样均匀粘贴于桶的表面,在桶的边、沿、盖子上都会有相同的图案进行装饰,格调十分鲜艳、明快,有比较突出的悦目之感。

装饰好的桦树皮桶可以在表面刷上清漆,刷地时候要注意漆不要刷的太厚,太厚看不清图案上的细节,太薄就不均匀。刷好漆放在干燥处阴干,避免灰尘太多的地方,否则会粘在表面。这样一个桦皮桶基本完成了。

七、鄂伦春民族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