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6 06:13:06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1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2

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要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的要求。注重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是指研究成果的解决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的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为:对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对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课题分析研究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时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以及课题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学研结合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06-02

德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德育的目标,人们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研究,但效果却并不如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所面临的难题可以在内稳态理论中获得解决的启示,因而本文尝试构建德育内稳态理论,谋求在理论创新中实现德育效果的提高。

一、内稳态理论的嬗变与德育内稳态理论构建的可能性

最早提出内稳态概念的是法国生理学家贝纳德,他发现所有生命的内环境(如淋巴、血浆等)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能够维持稳定不变。对此,贝纳德做出了哲学上的概括,“内环境的稳定性乃是自由和独立生命的条件”。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发展了内稳态理论,认为维持机体所必须的条件总是处于扰当中,但却具有纠正这些条件偏离的能力,它是身体的智慧,无需人的意识参与[1]。后来坎农进一步认为,内稳态“不仅是生命组织的共性,还适应于社会和一切组织系统”[1]。

内稳态理论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很多学科的指导理论。虽然内稳态理论最初只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但由于其存在着哲学上的广泛适用性与概括性,因而被迅速地应用到了几乎是所有的学科,自从其诞生以来“已经被推广到一切组织系统”[2],已经“嬗变出神经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教育控制论等”,成为认识和研究社会的重要工具。“内稳态表现为内环境的稳定和功能稳定”[2],基于内环境稳定的难以把握性,华南师范大学刘承宜教授把内稳态发展为功能内稳态理论,以功能是否稳定发挥来把握事物的内稳态状况,并在这一基础上用内稳态理论分析医学、政治、法律等问题,把内稳态的研究进一步推向前进。内稳态理论的发展与嬗变已经证实,内稳态理论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对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都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有效工具,可以用来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我们解决德育所面临的时代挑战提供了新的启迪。

二、德育内稳态理论的内涵

1.德育内稳态理论是社会学与生理学的交叉,能帮助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认识德育核心任务。内稳态是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人适应社会的关键。内在道德世界处于稳态中的人们,其内在的道德信念、政治理念等较好地与现实环境相适应,可以在社会中获得较好的认同。而一旦人的内在道德世界远离稳态,则出现人无法实现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协调而处于病态当中,会导致情绪困扰、人格扭曲、行为异常等情况。因此,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人们实现内在道德世界的稳态,而不是掌握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本身。

2.打破低品质道德稳态,实现高品质道德稳态是德育的目的。内稳态的稳定程度就是内稳态的品质,它由内稳态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内稳态所维持的功能的水平等因素所确定。稳定程度好的的内稳态,则为高品质的内稳态,保持自身德行的能力就越强;稳定程度差的内稳态,为低品质的内稳态,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低,就越容易在外界的袭扰面前丧失自己的道德判断。当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处于稳态,我们认为这个人的思想处于平台期。所谓平台期,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出现发展减缓、甚至停滞不前的状况,这是生理学、社会学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要突破平台期,必须进行强度更大的或者是方式不同的超常规德育,打破原来较低品质的内稳态,促进人们建立新的、品质更高的思想政治内稳态。德育强度越大,由旧稳态平台到达新稳态平台所需时间越短,两者负相关;德育前后内稳态的品质相差越大,建立思想政治稳态新平台期所需要时间越长,两者正相关。现实中,我们还会发现不同人对同一情境行为的选择皆表现出内稳态,但不同人内稳态的品质并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人们的行为动机是否正确。动机在一定程度决定思想政治内稳态品质,因此德育不仅应当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应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行为动机。综上可知,德育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方式不断打破人们原有低品质思想政治内稳态,建立新的高品质内稳态。

3.高品质的思想政治内稳态,需要不断的训练与重复来维持。德育可分为常规德育和超常规德育。前者目的在于维持人们德性的相对稳定;后者目的在于打破原有的内稳态,建立新的、品质更高的内稳态。当超常规德育进入了新的内稳态后,人们思想政治水平进入新的平台期,人们思想政治水平越高,维持平台期所需的学习强度越大,两者正相关;内稳态的品质越高,维持平台期所需的德育学习强度越小,两者成负相关。人在求学阶段,德育以超常规的德育为主,高品质的内稳态不断地替代低品质的内稳态,人的思想政治水平越来越高。当高品质的内稳态建立以后,在没有获得维持内稳态的德育强度时,则会由于外界负面影响而导致低品质的内稳态不断取代高品质内稳态,使人道德观念沦丧、政治立场丧失。长期的学习、工作和训练能帮助人们行为实现由“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转变,形成高品质的内稳态。因此,维持人们思想政治水平内稳态的最好方式,不是经常性的超常规德育,而是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对德的不断重复与训练。

4.建立新的、高品质的思想政治内稳态应利用好现实的应激因素。应激是指主体面对心理或者生理威胁的时候,产生的一系列与威胁相关的特异性反应及一系列与威胁性质无关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一理论由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汉斯?塞利提出,现已被应用到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应激作为一种改变人们原有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方式,是突破德育平台的重要契机。引发应激的因素称为应激源,德育过程中能给人们思想带来巨大冲击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成为德育应激源,如社会突发事件、人们生活重大遭遇等。应激源会造成人们心理的一系列反应,打破人们原有的内稳态,这时往往是开展德育的最佳时机。

5.内稳态的理论表明,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如果智育与德育截然分开,对思想政治内稳态的建立不仅没有帮助,而且会降低思想政治内稳态的品质,阻碍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当德育与智育被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相得益彰的现象。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人的身心健康、社会评价状况(包括思想政治表现)会通过影响人的内稳态,进而影响人们的学业与职业表现(智商表现),反之亦然。因此,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是健康品质较高的人群。这就是为什么在教育实践中会经常出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心态更健康,思想政治表现更佳,而成绩表现差的学生思想政治表现也较差。

6.环境是实现人们思想政治水平内稳态的重要条件。内稳态的作用在于,增强我们应对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的能力,使得我们在外界的诱惑、压力和干扰面前,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能够保持人格的独立和道德操守。然而,人归根到底是环境的产物,当环境干扰因素足够大的时候,会导致原有稳态的破坏和新稳态的建立。因此,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人们思想政治内稳态,终究存在着环境的规定性;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维持我们内在思想稳态、适应环境、保持精神健康的必要条件。

三、德育内稳态理论的价值

德育内稳态除了在理论层面的价值外,还为德育从内容到方法层面提供指导。

1.德育内稳态理论指导德育方法的选择。根据德育内稳态理论,当前学校德育不同课程之间、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之间内容重复,都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德育内容和强度并没有多大改变,属于常规德育,顶多只是维持学生原有的思想政治内稳态,并无助于人们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要实现人们思想政治内稳态品质和水平的提高,必须进行超常规德育,以更大的德育强度或者新颖的德育内容迫使人的思想系统远离内稳态,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人建立新的思想内稳态,这实际上肯定了问题教学在德育方法中的核心位置。问题教学中,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超常德育契合了这样的过程。超常规德育中,思想不平衡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产生困惑、思想痛苦的过程,进而引发人们去思考问题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找到问题答案并实现新的思想稳态[3]。

2.德育内稳态理论为如何维持稳定的思想政治水平提供了路径选择。根据德育内稳态理论,德育要具有连贯性,需要不断学习巩固,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德育。内稳态平台建立后,只要保持原有的德育强度,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思想政治水平;降低德育强度则会出现人们思想政治水平下降的现象;而德育的强度需求与学习者的内稳态品质有关,与德育的方式无关。当前,我国德育领域重视理论教育方式,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德育内容不断重复灌输,这既没有必要,也违背了心理学的规律,导致人们出现厌烦倦怠的现象。因而,当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达到稳定的平台期后,以不同的德育方式维持稳态,能有效克服德育过程中的心理倦怠现象,灵活地实现思想政治水平的稳态。

3.德育内稳态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德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人们通常忽略学生专业学习这种最主要的德育方式。实际上,智育与德育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通常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其思想政治表现也更好。究其原因,成绩好的学生其内稳态品质更佳,表现在思想政治方面,则是拥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力,抵抗外界消极干扰的能力会更强。因此,应当倡导德育和智育两者的紧密结合,反对两者对立或者截然分开的做法,在专业学习中要贯彻德育的内容,在德育的过程中要贯彻智育的内容,这样才能缩短人们建立思想政治稳态平台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内稳态的品质。还有,内稳态理论为我们评估德育的效果提供了指导。根据德育内稳态理论,要养成高品质道德内稳态,行为教育比理论教育重要,而动机教育比行为教育更为重要。判断德育效果,不能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能仅看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行为动机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道德操守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德育中除了注重人们的行为教育以外,还要注重行为动机教育。在德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应激源,把突发的、无法预料的事情作为教育的手段,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中的这些事情,这是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对抗外界干扰的有效训练,也是提高学生思想内稳态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4

(一)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德育目标、德育任务,起到德育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将思想政治课理解为德育课程。这是由他的专门性决定的。“判断一门课程是不是德育课,不仅要看它在德育中发挥作用的多少,更主要是看它是否在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育德活动”[1]。在学校里,思想政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们良好思想品德,它通过一定的知识教育,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其中,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基础,良好品德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即以“育德”为根本任务。而其他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专门的科学知识和培养专门的能力,与思想政治课相比,在育德方面不具有专门性和根本任务之说。

(二)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特殊的德育课

1、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显性德育。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学校德育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显性德育也叫专门性德育,包括专门性学科德育和专门性活动德育;隐性德育也叫渗透性德育,包括学科性渗透德育、活动性渗透德育和校园文化渗透德育。渗透性德育的特点是偶然性、零碎性、综合性、全面性;相对应,显性德育的特点是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专门性。思想政治课作为一种专门的德育,它具有专门的内容和形式。如专门的德育目的,专门的德育内容,专门的教师、专门的德育方法以及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本教材、课程表、教学活动方式等,它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目的是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思想政治课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专门性,是一种显性德育。

2、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理论性德育。从德育的实施方式来看,学校德育可以采取“实践形态”的形式和理论形态的形式。实践形态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行为实践,以直接经验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行为活动的方式来达到育德的目的,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工作、社会实践等;对应的理论性德育,其主要特点是理论说教,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理服人,以间接经验为主,以课堂授受为主。《高中思想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2],这里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主要是公民品德常识和马克思主义常识。而这两部分都是由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观点构成的知识体系,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思想政治课德育就是政治老师在课堂中进行的德育知识理论教育,通过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自身品德健康发展的奠定基础条件,也为学生改造人生观、世界观、解决自身道德问题的提供依据和手段。因此,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实施方式的单一性表征了思想政治课是一种说理教育,其特征就是以理服人。

3、思想政治课是一种认知性德育。从学生品德发展的逻辑过程来看,学生品德发展的逻辑过程是从道德认识到道德情感,进而到道德意志,最后到道德行为的过程。任何形式的德育都是通过学生知情意行各因素和各环节来内化和外化品德教育因素,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品德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德育形式有不同的侧重。例如班主任工作,学校环境文化、师生关系、艺术课程等所实施的德育侧重于情感方面,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社会实践等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行为方面,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体育等课程所实施的德育侧重于意志方面,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而思想政治课德育则重于认知方面,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是认知层面上要求,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立即或全部落实到情感、意志和行为上。可以说思想政治课所要历经的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基础阶段,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到奠基和导向作用。

4、思想政治课是一种课堂德育。从德育实施的地点来看,我国学校所实施的德育既可以采取课外活动、娱乐和社会交往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与其他形式相比,思想政治课由于教学内容主要为理论体系,是一种理论形态的德育,因而它的实施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也正因为思想政治课育的课堂教学实施方式,使得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德育方式相比,具有科学性、组织性、计划性。

通过以上四点,可知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的特点,即思想政治课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奠定基础,在理解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时应体现思想性的特点,避免要求思想政治课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立即或全部落实到行为上,要求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全部行为负责任等的做法。

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

学校课程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其中按照知识内容的性质和所涉及门类的多少,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单一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单一性的课程往往只涉及一门科学知识的内容,例如语文只研究语言文字的规律;数学只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综合性的课程涉及到多门科学知识的内容体系。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是这些多门科学知识和多种社会生活经验的高度综合。因此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综合程度和形式表现为两种,一种是“整合性综合”,一种是“分科性综合”。目前小学、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整合性综合课,而高中、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是一种分科性综合课。

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人文性,一是综合性。在考虑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时候,应该以此为基点。既要考虑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在这个原则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以人文社会科学常识为主要内容。又要考虑到思想政治课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果、课程功能的综合性。以效益、效果、效率等来判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甚至越演越烈的功利主义的做法是对思想政治课人文性的漠视,同时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也要求我们来综合评价其实效性,对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片面理解是对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忽视。

三、思想政治课既是一种学科课程又是一种经验课程

按照知识来源和学习方式,学校课程有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两种形式。“学科课程”以间接经验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经验课程”以直接经验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和发展。同时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总是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其目的是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服务。思想政治课既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系统的知识体系,又是让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直接经验,对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3]。

可见思想政治课既是一种学科课程,又是一种经验课程,实践性是其重要特征。在对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加以考察时,应该考虑到这个特征。一方面要考虑中学生的学习的方式,不仅以间接经验为主,还要进行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实现主要体现为其预见性,即思想政治课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从宏观上为人们的行为实践指引方向,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多少,或是要求思想政治课结果要对中学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理解为思想政治课中实践活动的多少或是教学结果的立竿见影作用的看法是不对的,以思想政治课是否认认真真开展实践活动或实践活动的减少就判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低的做法不可取。

四、思想政治课是一种完整的正规的显性课程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5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20103  财税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0  财政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5  金融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0  财政学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9  国际贸易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88  基础英语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91  国际商法  00076  国际金融  00094  外贸函电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89  国际贸易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156  成本会计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7  市场营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80  企业定价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9  旅游管理  00190  中国旅游地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7  旅游经济学  00188  旅游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2  企业财务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204  企业投资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30104  经济法学  00230  合同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67  劳动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42  民法学  00227  公司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33  税法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45  刑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5679  宪法学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030112  法律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47  国际法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05677  法理学  05679  宪法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301  行政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108  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  00292  市政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01  学前教育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86  幼儿文学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394  幼儿园课程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0103  小学教育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409  美育基础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2  小学班主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选考)  00416  汉语基础(选考)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选考)  00418  数论初步(选考)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40106  教育管理  00442  教育学(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446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  04729  大学语文

0044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  19034  教育评价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19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405  教育原理  00536  古代汉语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98  外国文学  00506  写作(一)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7341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576  文学评论与鉴赏

040201  思想政治教育  00024  普通逻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31  心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00442  教育学(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2  伦理学  00475  社会发展史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50102  秘书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345  秘书学概论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510  秘书实务  00040  法学概论  00854  现代汉语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09  机关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5  现代汉语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128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35  现代汉语  00536  古代汉语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207  英语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303  公共关系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647  公关语言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643  公关心理学  00644  公关礼仪  00645  公共关系策划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46  公共关系写作  00853  广告学(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308  新闻学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040  法学概论  00655  报纸编辑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853  广告学(二)  00656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54  新闻采访写作

04729  大学语文

00657  新闻心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405  室内设计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4729  大学语文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0012  英语(一)  02230  机械制造  0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0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4  电子技术  02351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  02198  线性代数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0012  英语(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344  数字电路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5575  电视原理  080706  通信技术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98  线性代数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0012  英语(一)

02344  数字电路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54  信号与系统  02361  通信技术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2391  工程力学(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94  房屋建筑学  02387  工程测量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2400  建筑施工(一)  02393  结构力学(一)

02389  建筑材料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82201  管理工程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12  英语(一)  02194  工程经济  00054  管理学原理  02625  现代企业管理(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51  工程制图

04729  大学语文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12  英语(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384  计算机原理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475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4729  大学语文  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2394  房屋建筑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290  施工企业会计  04400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02389  建筑材料  07138  工程造价与管理

19244  工程招标与承包

090101  农学  02672  作物育种学  02554  农业政策与法规(选考)  02662  植物生理学  02668  土壤肥料学  02674  植物病虫害防治  02666  普通遗传学  06172  耕作学  02670  作物栽培学(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选考)  090104  园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554  农业政策与法规  02662  植物生理学  02668  土壤肥料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593  农业基础知识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6

有相当多的思想品德教师不大清楚思想品德课要具体教给学生什么,虽然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都罗列了三维目标,每一维度又列了几个小目标,但是一堂课下来,教师忙着走程序,学生听得迷迷糊糊,问一问学生在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支支吾吾直摇头。这种无的放矢的教学很难说有什么可预期的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堂伪研讨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于是我们的课堂上就有了学生讨论的环节。这原本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教师把这个环节做到了极致:固定分组,选小组长,抽签回答,公平合理。问题的关键在讨论上,课前教师先把要讨论的问题公布出来(此所谓问题前置),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好像也]什么问题。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探讨:

第一点是学生在课前是怎样思考的。学生真的自主思考了吗?真实的情况是学生大都在查教材全解之类的资料,那里面把课文肢解得细之又细,文中设计的知识点及练习答案什么都有,被学生视为上课神器,可谓神器在手,讨论不愁。所谓的学生思考就异化为学生查资料、抄资料,用于应付课堂发言。

第二点是课堂讨论,所谓的小组讨论实际就相应异化成为课堂上几个人低着头你读一句答案,我读一句答案,教师在旁边低头唧咕一句了事,这是讨论吗?这是表演,师生心照不宣的默契表演,表面上讨论热烈,实际上一点真正的探讨都没有,这样的形式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真人秀如果天天上演,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振兴!

可惜可悲的是,它不仅在天天上演,还被当做先进经验大力推广!被趋之若鹜者视为神明般的仿效!

三、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化

去一个生本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的学校听一堂思想品德课,上课的程序、讨论的问题等居然与我前几年去听的一模一样!这也难怪,他们学校教师上课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学环节固定,甚至连前置的问题都完全相同,难怪这里的老师都很能干,能同时担任两个班班主任,还能带八个班的初中思想品德!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平时很少测试,作业很少,就是几个前置的问题,上课就是按部就班地按模式走程序,而这种模式是一劳永逸式的,能一直用很多年不变,难怪我时隔几年听的课都是一样的!问题是这种极端模式化了的课堂,适合思想教育吗?

思想品德学科可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你就是教同一课教了几十年,你在上这一课时都要先备备课,研究研究学生,课文内容没变,但学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年一年去去套模式走程序呢?

思想品德教学允许百花齐放,要生动活泼,甚至千变万化,每一节课都是新的,都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会感到新鲜,才会产生期待,如果你长年累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僵死的模式,学生能耐着性子坐在那就已经是奇迹了,还能奢求什么教学效果呢?所以,思想品德教学最忌用模式框定死!

四、思想品德教学非思想化

思想品德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爱好这门学科,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思想品德课上得有滋有味!思想品德教师最忌把课降格成了考试技巧课,那就低俗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培养、激发学生热爱思想品德的情趣。而这,不大量接触教材外的知识是很难做到的。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热爱思想品德课的激情,班里要培养一种浓厚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氛围。

而那些只照搬课文把思想品德课上得与其他学科没什么区别的思想品德教师,只能称教书匠而已。思想品德教师绝对不能照本宣科,因为那些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不喜欢的,光靠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学不好思想品德的,更不用说因此喜欢思想品德,爱上思想品德。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怀,爱上思想品德课,它需要思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好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与教师主动交流,爱上教师,爱上他所代的学科。

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巩固和提高自己所学的知识,自我施压,主动学习。比如,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安排学生直接与人大代表接触,面对面感知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能等,进一步体会人民当家做主。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7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品德;文化回归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5)01-0095-05

土反其宅,水归其流。回归就是复位,就是由游离飘忽到尘埃落定,呈现出其事物应有的本来面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文化回归就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传统文化框架中的复位,也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有面貌的呈现,亦即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支撑和丰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从而达到塑文化之魂、造文化之品、建文化之行、树文化之人的目的。回归不意味着否定,也不意味着放弃,已有的仍然在回归的行囊中,是成果依然可以分享。但是,回归是不可迷失的路径,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文化回归,所获得的是无穷的养分和强大的生命力。因而,回归具有医治痼疾、提高实效的根本性意义。

一、文化回归是对现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勘正

现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多年来人们共同探索的结果,从设计到实施、从内容到形式初步构成了一个集中统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整体,在现实操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以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尺度来衡量,这个体系还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尽人皆知,现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

一是知识系统,或者叫主渠道、主阵地,即我们常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系统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几部分。统揽其发展脉络,这个系统正在由碎片化向整体化改进,越来越具有知识完备、结构严密、说理充分的特征,特别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对于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把握,对于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价值和意义均作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无疑,这个系统有利于学生从理性层面认识和理解其所阐述和回答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知识系统,它所遵循的是自身的知识逻辑,强调的是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而对于学习主体的关照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习者究竟是谁,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他们最关心和关注的是什么,他们正面临着什么问题,有什么诉求,他们所处的环境如何,对其有何影响,等等,这一切,如果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解答,这个系统就会变成一个无血无肉的冷漠系统,学习者也会以其与自己无关而漠然视之,更有甚者会将其当作空洞说教而形成逆反心理。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到课率、抬头率和入脑入心的问题,就是这个系统自身缺陷的一种现实反映。

另一个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系统或者叫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学工部门和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所形成的某种结构关系来运作的。该系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很多载体、有很多平台和活动,从经常性的工作到重、特、大项目,常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从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来考察,这个系统至少有两个缺陷:其一,不论是其历史发展过程还是现实活动内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与思想整治教育衔接不当的脱节现象以及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问题。其二,也是最关键的,这个系统所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有某种实际需要和问题针对性,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目标上没有自觉而系统的安排。

以上两个系统一个关注了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要,一个关注了主体的需要却很少顾及理论对生活等实际过程的渗透,因而造成了两种教育资源和力量的相互脱节。在目标、内容、方法甚至人员队伍都没有达到统一和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必然表现出知行分割的问题。如何弥合这一分割趋向,使大学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在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上形成一个由虚到实、由理论到实践、由知识传输到实际行动的往复循环的完整链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勘正系统。回归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现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勘正,主要体现为:

首先,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特征是伦理文化,伦理文化既非形而上的,也非形而下的,它是理论与实践在主体身上统一的做人做事的文化,亦即知行统一的文化。强调知与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有知在”[2]等都是传统文化在人与事、理与实的关系问题上所阐明的知行统一,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正脉来说,礼义廉耻、忠信诚勇等,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知行系统,都有意义的阐述、规则和制度的制定与安排、实际行为的佐证。如“孝”在传统文化中既有《孝经》之孝,也有《二十四孝图》之孝,虽有糟粕,但作为一个伦理教育的体系是完备的,在对人的教育问题上较好地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如果能够融入和把握这样一种融通性、整体性思维和理念,再加之以顶层设计,并在内容的建构和资源的配置上体现出来,则思想品德教育就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效益也将大大提高。

张卫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文化回归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是立身立人的文化,其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切合的。通过传统文化统合某一部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或者让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传统文化的意蕴中获得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如把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廉洁教育与传统文化所取得辉煌成果联系起来,使教育内容文化化、具体化、故事化,对于同一文化的“潜意识”[3]群体和具有相同认知“格式塔”[4 ]的人来说,往往能够提升认同和内化效度。相反,如果我们只强调这些内容的意识形态性,或者只从政治的意味上来认知和把握它,割断其与生长土壤和广大群众的联系,这种教育就必然会因缺少生命力而失败。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渗入和一定程度的统合与延伸,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两个系统有效统合并焕发生命力的重要路途。

第三,文化的语言是一个文化人群对事物文化性理解和表达的工具,具有民族性、生动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如,拿马克思主义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发展的思想成果,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总结与概括,是引导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的有利思想武器,无疑是精粹的理论、是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欧化表达形式和其经典作家所处时代背景与当代社会的差别,每每造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人人都在谈马克思主义,人人都说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但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的人并不多,读懂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掌握了其精髓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这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克思主义理论表达范式的文化转换问题。对此,进行了有益而成功的尝试,因而思想便成了人们喜闻乐见且家喻户晓的思想资源,在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其作用大为加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转换依然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不是翻译成了中文就是实现了转化,只有当其内容、其思想的精华用“毛氏语言”表达出来之后,才会真正成为人们的思想武器,才会有真正的大众化、时代化。

二、文化回归是对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反思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多年来,这个问题不仅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成为了一个系统改革过程的核心。从知识体系到实践活动,这种改革的力度、广度都是空前的。平心而论,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因此有所改观,广大学生受益良多。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并未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几年内有明显提高”。反倒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的话让我们感到震惊[5]: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在内,正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智商高、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令人不解的现象:有的人说,他在大学受教育期间一辈子(终身)难忘的是思想品德课,后来,他当上了大官而且有权有势,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广范围内影响群众、教育他人,本应成为楷模、典范,可是在台上的讲话还没落音、批评教育他人的话还没说完,自己却因贪污、腐败、通奸等罪名落下马来。他政治上不坚定吗、事业上不进取吗、大是大非上态度不鲜明吗?那么光鲜的他为什么就轰然垮了,他们身上到底缺失了什么?又如,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安排,可为什么总有“代考”等现象发生,那些“”不都是正在大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人才吗,怎么会如此不管不顾地去干这些令人不堪的事情呢?一些大学网站上,有那么一批“愤青”,他们一遇事,不管青红皂白,不分是非曲直,就骂党、骂政府、骂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愤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何以如此愤怒?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屡有发生,即便不是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状态的主流,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全部担负的责任,但是不能不引起思想品德教育系统的反思,而回归传统文化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一副“良药”。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际上是一群文化背离主义者,也是当代社会特别是西方文化思潮浸入和市场经济发展所造就的经济理性、市场理性等思想和行为模式下的产物。在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所培养出来的“清流”则与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具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往往是社会的良心,是重义轻利的主体,他们智商高,学富五车,但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去表演。相反,他们往往会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去奔走呼号,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鲁迅等无一不是如此。因为他们读圣贤书为的是取义成仁,他们血脉中流淌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俯首甘为孺子牛”[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9]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历史上也不乏贪官污吏,仔细探究,其中真正是受正规教育出身的知识分子占的比例很小,至于高俅之类,那都是一些混混出身。因此,回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品德教育拒斥利己主义者的有效途径。

反观那些口谈道德而志在穿嵛的高官,之所以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首先是因其失去了一个做人的基本文化准则――“孝”,孝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人保全性命,好好地活着。活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做的事,而且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事亲也好、尽忠也罢,或者目标更远大些“扬名后世”,都是从当下的活好开始的,不知如何“活好”、保全性命的人,在文化上都是不遵从家庭道德与准则、社会道德与准则的人,都是忤逆之人。其次是不知何为“慎独”,传统文化强调“君子慎独”,是因为“人之视己如见肝肺然”[10]1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慎独”是一种文化哲学观,是对“因果律”的文化表述,不明白这一点,以为干什么事情都可以瞒天过海、都能够避人耳目,那就是欺骗,是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后果就是反取其辱。因此,“慎独”是一种文化自觉,落实到个体身上,有益于身心健康、安身立命;作为社会行为,有益于正风肃纪、纯洁社会。在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孝”与“慎独”等因素,既能促进教育内容对主体的关切,又能使其在一定文化氛围中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三、回归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激活

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思想品德教育回归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掘和激活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既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规格的前提下,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塑造文化品格的过程。

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现代化进程中去传统倾向的强化,似乎传统文化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创造物,似乎已成了庙堂之器,虽受人景仰却不为人所用。特别是那些具有较强精神意识性和理论性,且表达为传统文言形式的经典思想文化成果,虽然在潜意识层面还影响人们的思想言行,但人们对它的阅读理解和运用却远远不够,甚至是基本处于一种未开垦的状态。近年来,虽有国学的兴起,在社会上也或隐或现地涌动着一股复古思潮,但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并没有多少路径和方式进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并指导和影响人们的思想与生活。

通观现行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回归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激活传统文化资源:

第一,从教育目标上,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培养“君子”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建设者、接班人是指向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具有社会本位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考虑个体的需求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君子”则是主体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传统文化的君子观,首先是“天、地、人”“三才”之一,其次是正义和正气的代表,然后是一切优秀品格的集成者、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正能量。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1]4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兴比”[11]4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1]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1]87等等均是这样一些意思的表述。因此,二者结合既可以融通“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可以防止政治取向与道德取向的相互脱节,还可达到德能统一,从而极大限度地减少“有能无德的危险品”和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可以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自强不息”、“忠孝廉耻”、“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要素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和精神气质,使之成为“活”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素。五千年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其根就在于“自强不息”,这是民族之大德,也是时代不可或缺之德,有此德行,中国就能自立世界民族之林。自强不息就是遵道、审势、弘毅、勤勉、不屈不挠,唯其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屡经劫难而不沉沦,才会朝着梦想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忠”即是敬事正直、尽心竭力,《说文》曰:“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12]可见,忠的概念及其理论和行为体系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基石。“孝”则是一个由事亲的家庭伦理到事君的社会伦理的互构系统,这个系统把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和规则通过一种血亲关系社会化而确定下来了,具有很强的规范力和合理性。“廉”则是官德之要,廉生明、廉生公。公正廉明,才会有大道之行。“耻”即羞耻、耻辱之意,人,则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必成祸之大端;人知耻,则能“知耻而后勇”,以至奋发图强。“仁”可视为一种博大的“爱”,即“泛爱众”,与爱党爱国爱人民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义”与利相对,标示着做人的高度与品位,重义轻利者君子,重利轻义者小人。“礼”,社会的规则与法度,具有强伦理性,可把依法治国和法制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智者尽其谋,“智”即是韬略、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无一不需要智的运用。“信”者诚信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强调的是诚信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守信是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正能量,失信必是人与社会败坏的缘由。因此,在教育内容上把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结合进来必将产生积极效应。

第三,在教育过程上,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4-5作为学生成长成材教育的一个完整过程来把握,从源头“治理”开始,逐步开展教育,做到遵循外部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相结合,人才选拔任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那些德行才能兼备、内外兼修俱佳的人得到重视、获得重用,使那些心术不正、德行不良的人失去晋升之阶。如此,传统文化的因素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就会大大活跃起来,并成为人们自觉吸纳和充分运用的资源。

第四,在教育方法上,把“自省”、“慎独”和“践行”等要素结合进来。“自省”就是自我反思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1]3,表明内省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自我修炼和提升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说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11]199。一个人如果能把内省的功夫做到了,其离圣贤也就不远了;“慎独”揭示的是人的自觉性和主体精神,也就是,任何外在的教育要求都代替不了主体的自觉,慎独把无约束作为约束,把无要求作为要求,既是对人的最高要求也是对人的最高肯定,慎独方法的运用必是指向道德高地的建设;“践行”或者“行”,是传统文化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法,孔子教育学生的四科“文、行、忠、信”,行即是其中之一,也就是他所说的“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11]50,说明传统文化把行当成了学习的更重要的一方面,而且道德教育不仅是要让人有高尚的道德意识,更要求人们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做身体力行的“躬行君子”。所以,在教育方法上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必将有益于教育实效的提高。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文化回归是由问题到需要到可行的回归,是如今思想品德教育的“大义”与“微言”都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路径。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我们如果不去吸取其有益的养分,或者对其富有的资源视而不见,则说明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成熟、不完整、不合宜的;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采纳和吸取优秀传统文化中对我们的教育有促进、有提高作用的东西,那么,我们所走的就是一条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M]//邹志芳.陆游诗词选:插图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151.

[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33.

[3]潜意识(unconscious),即“无意识”,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和行为对个体而言是意识不到的、毫无知觉的,是对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和行为属性的描述。亦称“下意识”,个体毫无知觉的某些事件却影响个体大脑信息加工过程的现象。参见: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辞典[K].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924.

[4]“格式塔”为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为“完形”、“形状”,其含义在于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或完形性,如知觉中实际呈现的形(形状、形体、形象、符号等)。参见: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辞典[K].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01.

[5]钱理群.中国的大学正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DB/OL].凤凰视频.(2013-09-12)[2014-10-21].http:///news/society/201309/01ef27d6-210d-4a73-82c9-5b0e6a13f487.shtml.

[6]范仲淹.岳阳楼记[M]//诸葛忆兵.范仲淹传.北京:中华书局,2012:198.

[7]鲁迅.自嘲[M]//周振甫.鲁迅诗歌注:修订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21.

[8]诸葛亮.后出师表[M]//张连科,管淑珍.诸葛亮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35-36.

[9]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M]//陈旭麓,蒋世弟.林则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21.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8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9

随着传统的教师单一中心德育模式向教师和学生双中心德育模式的转型,以及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建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探索、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对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独特应用价值认识不清的问题,使得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进一步探讨和认清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独特应用价值,不断优化这一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一、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独特的应用价值

讨论法,是讨论式教学法的简称,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教材或现实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和确定讨论课题,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研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等组织和实施环节。讨论法在教育理念从专制走向民主,教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手段从单一走向多元,师生关系从教师中心走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演变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讨论法的普适价值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筑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等。可以说,正是这些普适价值促使讨论法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体系中的重要一脉。当然,讨论法除了具备普适价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课趣缘关系培育与发展,增强课程吸引力。

趣缘关系,简约地说,是一种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为联结纽带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趣缘关系有着广泛性、多样性、平等性和突出的参与性等特点,[1]并因此发展成为了现代人际关系网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趣缘关系的发展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趣缘关系,包括社团趣缘关系、课程趣缘关系和网络趣缘关系等多种样态。其中课程趣缘关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因为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课程趣缘关系的培育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课程的吸引力,最终影响并决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如前所述,讨论法具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普适价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如何培育社会责任、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等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兴趣的疑难问题组织和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在探究性学习和讨论式教学中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培育和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趣缘关系,增强思想品德课对他们的内在吸引力。

(二)可以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课程感召力。

如何增强课程的感召力,是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的重要旨趣。讨论法在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感召力方面的特殊应用价值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第一,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一旦选择并采用讨论法开展教学活动,在选择确定讨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比较之后选择讲授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这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调动,解决增强课程感召力过程中遇到的教师动力不足、方法陈旧等问题。第二,讨论法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和应用讨论法时,选择和确定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迷茫、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讨论课题,指导他们独立或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他们围绕讨论课题发表不同观点,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和维持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课程的感召力。第三,讨论法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在于天然地蕴含并且丰富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间性。在讨论法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互相尊重、相互启发、平等交流,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这对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感召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能够引领学生拒绝或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课程的说服力。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今天的初中生作出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的过程尤为艰难。这一状况反映到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领域,主要表现为部分初中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感薄弱、荣辱观念淡化、进取心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有些甚至接受并传播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初中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承担着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要使命的思想品德课无疑应该通过建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来有效应对并解决。而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除了科学运用讲授法对初中生进行必要和充分的正面理论灌输教育之外,将讨论法有效运用和贯穿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去,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讨论法引导初中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寻找、发现和分析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是非问题,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促使他们在讨论中明方向、辩是非、知荣辱、会感恩、求上进,在情感体验和对话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引导当代初中生自觉拒绝和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化解思想困惑,从而真正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

二、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选择中面临的困境

如果把古往今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教学方法体系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讨论法无疑是这棵参天大树上夺目的奇葩。讨论法以其普适价值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特殊应用价值,完全可以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向而行,在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讨论法并未因为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被普遍接受和运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选择中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其一,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成本较低、通用性较强、操作简单的讲授法,对需要付出更大代价和成本的讨论法欲迎还拒;其二,讨论法由于自身组织的复杂性而在运用中经常出现选择的讨论课题难以维持和讨论过程的可持续性难以持续,参与讨论的学生范围狭小与人员重复等问题,而这些失当现象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三,由于讨论法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各主题探究活动教学环节衔接不足,发挥不出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讨论法形式单一也往往限制了讨论法自身的方法魅力。

三、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法的途径和方法

应该看到,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如何克服讨论法自身存在的各种弱点,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法运用面临的困境,尽最大努力实现其优化效果,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亟待引起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与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特点恰当运用讨论法。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是以“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2]每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都包括众多的章节框题,并非每个章节框题的教学内容或与之相联系的时政热点问题均适宜开设专题讨论课或穿插运用讨论法。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设专题讨论课或穿插运用讨论法时,首先要考虑某一章节框题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是否具有良好的可讨论性。对于缺乏良好的讨论性、不宜采用讨论法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讨论法教学。而对于教学重点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则应该多采用讨论法教学。其次,在选择讨论法教学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来说,七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宜少采用讨论法。八、九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趋向成熟、判断思维能力逐渐完备,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表现欲增强,教师可较多地运用讨论法。再次,同一教师任教的不同班级之间,以及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必然会存在水平的好、中、差等方面的差异,这也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总之,讨论法的运用一定要因材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照搬乱用。

(二)充分调动“中下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力求实现全体同学参与讨论。

在讨论法的运用过程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少数优生“包场”讨论的现象,而这正是讨论法的大忌。教育心理学认为,讨论法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3]而这种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应该包括全体师生。优生由于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自学、分析问题、创新等能力,往往在讨论中充当“主角”。相反,“中下生”由于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或能力方面的不足,往往不愿意发言或很少发言。这时,教师应该运用情感的“期待之钟”,和颜悦色地开导他们,由浅入深地向他们提问题,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体验到讨论的快乐,最终融入到讨论的“大家庭”中去。可以说,能否以民主的教法和教态将中等生和后进生带进讨论环节,是衡量讨论法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实现讨论法与主题探究活动环节的良性互动。

讨论法运用的目的在于调动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和纯理论性的德育模式已很难顺利完成。因此,遵循生活德育理论原理和要求,让讨论法和主题探究活动环节优势互补,必将为思想品德课讨论法的优化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教师要力争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外,如吸引学生注意留心收听新闻广播节目,阅读报刊杂志等,并及时将有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挂起钩来;适当组织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发表课前5分钟即兴时政评说等,利用课外主题探究活动环节来弥补课堂讨论法教学在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例10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机制是经过“他律――自律――自由”三个阶段的互相渗透。这也是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互动的过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不断认同社会(学校)道德原则与规范,并具体化和个性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机制可以用下图表示:

如图所示,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大学生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所认识的某些社会、校园道德信息、道德要求、道德行为的真假、善恶、美丑提出一定的看法,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并无条件地服从某种社会、校园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他人的命令、要求,即当他尚未深刻了解某一规范、准则、命令、要求时,就予以遵守、执行,具有明显的他律性;其次,在认识、情感、意志上能独立地接受他人或集体所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规则,表现出自律的特点,并逐步发展到以自己的名义从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出发,有效地给自己规定道德义务,要求履行这些义务,并对自己做出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当认为自己尽到了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就会感到心安理得,否则就会遭到良心的谴责。最后,经过不断地自律与他律的作用,大学生形成道德行为,即自由。只有达到道德行为这一层次,才能称为自由。因为,这时的行为,是在自己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经过自己道德认识认同、道德情感肯定,不再需要意志去抉择自然而然的行为。它不再是偶然、无道德认识的他律行为,而是自觉遵循道德律,有着主体深刻的道德理性思考的行为。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知、情、意、行在这一机制中发挥主要的作用。

(1)道德认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对某一种社会或校园的道德刺激是认知还是不认知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的,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经验评价道德信息,如果能满足自己的道德需求,则予以接受,选择这些道德信息为认知对象,如不能满足,则放弃。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道德认知结构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

(2)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催化剂。大学生接受新的观念过程中,当这些观念与他们已有的道德认识一致时,他们会产生肯定、正面的道德情感,个体愿意接受并同化这些道德观念。反之,当这些观念与他们已有的道德认识不一致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心体验痛苦的道德情感,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减少痛苦的情感,他们会建立新的道德认知平衡,从而产生肯定性的道德情感。因此,道德情感起着对思想品德形成的催化作用。

(3)道德意志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强化力量。大学生心理产生肯定性的道德情感,满足了他们的道德需求,内心会推动和激励自己为达到预定道德目的而行动。否则,则表现为制止或放弃与预定道德目的相矛盾的道德行动。这正是道德意志的调节功能。道德意志是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的。如在大学生在道德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做事原则性以及面对学习困难时的勇敢、坚定、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都是大学生道德意志的反映。

(4)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道德行为是大学生个体头脑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物质力量的关键,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大学生思想品德是社会、校园的道德转化为学生们个人道德品质,个人道德品质又通过个人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体现出来,实现外化的过程。因此,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也是大学生主观的道德心理在客观中得以反映的途径。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特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更为开放的经济与政治环境,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

1.可塑性增强

大学生处于是人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思考、求上进,对人生对世界对未来对自己充满热情,同时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人脑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学生道德及其建设的可塑性。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信息不断涌现,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模仿性,增强了他们道德行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习得性明显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通过外界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得而成。新时期的环境与以往环境相比主要在于其状态的开放性、文化的多元性,思想、行为也多样化。生活在当代的大学生,比以前任何的历史时期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思想、行为学习条件与便利。他们的思想品德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3.渗透性教育效果大

由于环境的发展、媒体的发展、学生主体性与能性动的增强,他们不再象以往那样满足于单方面灌输的接受思想教育方法,甚至对单一简单的思想教育方法出现逆反、对抗的心理。因此,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平等、互相尊重的理念,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格、作风、品行就这样或者那样地影响给学生。可以把思想品德的教育隐于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的“无言之教”,做到隐而不露就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4.体现群体性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空前活跃,他们对同样的问题会产生同样的观点,加上年龄相仿,心理相似感强,很乐意于大家走到一起。因此,对于思想品德培养中的某一个问题,他们容易会有同样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这是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注意到的。所以,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必须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途径

根据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机制,结合知、情、意、行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应当从多方入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殊途同归。

1.尊重学生在思想品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机制的“他律――自律――自由”中,道德规范由外在的他律转为自己的行为,关键在于主体的接受与内化。因此,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在思想品德建设作用十分突出。

在目前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等。尽管这些方法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这种思想品德教育实质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下,学生的行为表现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缺乏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行为主体的责任感。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保证能在价值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保持理智的思考与合理的行为。

2.以校园文化激发道德情感

道德情境对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情境作为介质,对道德内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应从优化德育环境,建构德育情境入手,充分利用形象、可感的生活情境及受教育者思想意境使受教育者接受道德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产生共鸣。

与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道德情境应是校园。因此,创建良好的道德情境应从校园文化入手。优良的校风、学风能激励大学生自觉的爱祖国、讲奉献、重道德的高尚情操和严谨、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群体主导价值观,它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坚持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本着积极扶持、稳妥发展的原则,组建各种协会、社团等组织,并加强对这些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要鼓励和创造条件,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使其成为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创造力、扩大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成为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焕发青春和热情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分辨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防止他们生吞活剥的去接受某种文化。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向高层次发展。要通过校园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科技节、文化周等活动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用高雅的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下、粗俗和颓废的文化占据校园文化阵地。

3.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法

要克服传统品德教育的弊端,寻找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德育方法,尊重学生个性,调动能动性、参与性,体现平等性、渗透性。例如,可以采用情境讨论法。情境讨论法是一种与灌输法针锋相对的德育方法。灌输法是造成德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虽然向学生灌输既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德育效果。从长期的德育实践来看,启发式、渗透式更顺乎自然,也更能取得系统全面的成效。情境讨论法就是这样一种启发式、渗透式的德育方法。这种方法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向大学生呈现各种具体的道德情境,尤其是道德冲突情境(根据个体道德的发生学原理,道德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选择愿望,是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通过设置生动具体的行为情境,使学生参与讨论,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做出理性选择,并解释自己的选择理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暗示、鼓励、询问、设难等提供参考资料和意见,回答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情境讨论法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道德思维,增强其道德判断能力,使其形成与社会主体价值取向相适应的价值观。

4.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学校的教育只是成才的基础,人才的成长最重要在社会的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只有通过实践,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收到实效,实践是检验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根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