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7-04 12:49:28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但是目前基层全科医生紧缺,为解决当前基层急需全科医生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指导意见》要求近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争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前,浙江省已经于2011年3月开始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第三期培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直承担全科医生骨干师资的临床培训任务。本研究对临床培训的现状和效果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培训的全科骨干师资学员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5份,回收43份,回收率95.6%。

1.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对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2)小组访谈。对学员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2 结果

2.1学员基本情况

学员平均年龄,其中男性,女性;杭州地区8人(18.6%),金华地区26人(60.5%),嘉兴地区9人(20.9%);男性22人(51.2%),女性21(48.8%);专科学历7人(16.3%),本科学历36人(83.7%);初级职称14人(32.6%),中级职称29人(67.4%)。不同地区的性别、学历、职称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培训动机

37.2%的学员出于工作需要来参加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48.8%的学员是由于单位任务,迫于无奈参加培训,14%的学员是个人对于全科医生感兴趣,出于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来参加培训。

2.3培训效果评价

在培训结束后有55.8%的学员表示对全科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44.2%的学员表示对全科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关于全科医学教学,76.7%的学员有了一定的了解,23.3%的学员对于全科医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2.4培训满意度评价

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在培训期间主要培训形式是病房轮转和理论课程。主要评价结果如下(表2):

(1)病房轮转培训评价:58.1%的学员对病房轮转评价为良,41.9%的学员评价是优,病房轮转评价效果差的为0%;(2)理论课程评价:23.3%的学员对理论课程评价为良,76.7%的学员评价为优,理论培训评价差的为0%;(3)总体满意度:2.3%的学员对本次培训不满意,30.2%的学员对本次培训比较满意,67.4%的学员对本次培训十分满意。

3 讨论与建议

3.1学员培训动机

有近一半学员表示参加培训是单位布置的任务,这一现象值得注意。由于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任务名额指标是由卫生厅下达到各地区卫生局,卫生局再将培训名额下达到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学员访谈时有以下观点:学员要进行10个月的脱产培训,食宿自费,这样会影响学员的收入,另一方面这些学员大多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优秀医生,在培训期间经常会被单位要求回去工作。这就导致了学员不能全身投入到培训中去,结果会影响培训效果。建议对全科医生骨干学员进行相应的补贴并落实到人,同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以及学员的宣传,让其认识到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全科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

3.2培训效果评价

学员对整个培训总体评价较好,笔者总结了相应的做法:第一,根据学员需求设置理论课程。科教部在安排课程之前和学员进行沟通,调研学员的需求,根据学员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邀请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授课,力求从全科的角度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讲解。由于课程符合学员的需求,因此学员上课的积极性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二,教学技能训练。作为教师PPT制作是基本技能,本院对学员进行了PPT制作的培训。同时邀请代表本院参加“浙江大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的获奖者作为培训老师,培训学员的上课技巧。最后,要求每位学员完成一次PPT的制作并上台演练并邀请培训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实践提高教学能力。第三,临床轮转学习。在5个月的临床培训期间,安排学员在全科医学科学习两个月,内分泌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等科室选择其中两个科室分别学习一个月,与本院有协作关系的小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一个月。在各科室轮转期间,安排专人负责全科带教,进行小讲课、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力求学员有所收获。第四,持续质量改进。在培训期间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学员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及时向学员反馈。通过学员――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的互动,使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访谈中学员反映关于教学技能的培训还有待加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为浙江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组织学员观摩主任教学查房、PBL教学、中班病例讨论,让学员了解本院实习生、住院医师的系统教学过程。同时安排相应的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

4 结论

培养合格师资是发展全科医学应该遵守的一个原则。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出来后不仅承担全科医生岗位工作,还要承担全科医生培训的带教工作。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加强全科理念的培训,并且系统培训骨干师资学员的教学技能。这需要政府、附属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方合作、多方努力,形成协同努力、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这项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2

为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充分展示社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作用,本单位作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的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利用本单位的医务人员为主对社区同行进行授课,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探索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培训班为期4天,有来自天津、吉林、福建、江西、武汉、宁夏、北京7个省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共41人参加了培训。

二、课程设计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而社区是高血压患者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务人员肩负着高血压防控的重任,因此,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备课,课程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规范流程与案例分析、继发性高血压的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妊娠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高血压健康管理全科团队服务;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安排了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辨识、治疗高血压中成药合理使用、高血压耳穴治疗、社区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实践与探讨;为了发挥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聘请外单位专家讲授了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等内容。

三、师资安排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体现“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理念,突出社区实践经验交流的特点,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广泛发动本中心医务人员申报,经过三轮试讲和筛选,最终确定师资人选。本次培训班共安排12名师资进行授课,其中9名讲师为在社区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社区全科医生,另外3名是社区卫生管理专家和三级医院专家。

四、授课形式

本次培训班采取了分组讨论、集中示教、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让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充分交流互动。在培训中以问题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强化知识和技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使学员在快乐中学习。为了加强各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学员分为6个小组,设立小组长,以积分形式评选优秀小组,促进学员积极参加答题和互动等活动。培训班上学员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最终评出2个优秀小组。为方便联系建立了培训班QQ群,促进经验分享、互相提高。

五、培训效果

1.学员的培训效果。培训班共41人参加培训并考试,培训前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5分,平均分83.65分。通过4天的学习,学员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100分,平均分为91.17分。培训后成绩大幅度提升(具体数据见表1、表2)。2.学员对师资及课程的评价。本次培训班在课程总体满意度、师资总体满意度、个人仪表、普通话、表达能力、亲和力、互动交流、主题明确、内容完整、课件设计、内容实用、疑问解决、再次听课等11个方面设计了调查表,在每堂课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并提交,12次课的平均评分结果见表3。总体结果显示,学员对课程和师资的评价都较高,均在9.6分以上,在普通话、表达能力、互动交流、课件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师资总体满意度。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1.加强对学员层次和需求的了解。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为具有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经验丰富,他们对于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的适宜技术关注度高,应多增加这方面的内容。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既往的学习工作背景的差异,每个学员的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所以对于讲师来说,要做到各个层面均能顾及,紧紧围绕高血压管理规范开展培训,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升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讲师的授课技巧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讲师都是首次对外单位的同行授课,讲课经验有限,尽管讲师们都做了3次以上的师资试讲,反复修改课件,查阅相关资料,仍然不能完全掌控所讲的内容。因此,讲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加强授课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回答学员的提问、培训时间的掌控、授课技巧以及课堂氛围的调节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多次的培训和演练来提升。3.及时总结培训经验。通过培训班的实施,增强了社区全科医生对外授课的信心和技巧,激发了全科医生参与教学培训工作的热情,为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刚开展社区培训的基地,还需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培训中的问题和经验,有针对性加强课程设计和培训技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培训基地的平台,在继续教育对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社区医务人员互教互学、充分交流,加深对知识和技能对掌握,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使受训者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郭惠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各类培训实施体会[J].中国水电医学,2008(1):52-53

[2]杜静,朱继红,李红.关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4(8):1-3

[3]秦怀金,陈博文编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4

2008—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以卫生适用技术和全科医学知识为重点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农村基层防病治病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并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使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人力支撑。

2008—2009年为第一轮培训周期,年度目标如下:

1、遴选10项安全、有效、成熟、经济的卫生适用技术,面向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推广。通过推广应用卫生适用技术,带动乡镇卫生院不断更新技术,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2、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第一轮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其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理念,使其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基本内容,掌握常见病、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和健康管理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

全市八县三区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二)培训内容、方式与时间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

(1)内容: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从卫生部第二轮“十年百项”项目中遴选确定10项卫生适用技术(见附件2)。

(2)方式:委托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卫生适用技术视频课件的制作,并借助其提供的视频教学管理平成适用技术推广培训任务。教学点设在个乡镇卫生院,卫生院院长为教学点管理员。每项技术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共计20学时。各教学点按照每周培训1次,每次4学时的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

(3)时间: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工作进度见附3)。全市乡镇卫生院分5期完成培训,每期培训40-50所卫生院。

2、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1)内容:省卫生厅组织编写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要求培训对象人手一册。

(2)方式:采用以集体自学、个别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

(3)时间: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工作进度见附件3)。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安排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适用技术项目遴选、课件制作、视频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考试考核及培训管理与督查等,并为学员提供一定比例的全科医学培训教材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由各县区根据实际配套解决。

四、组织与管理

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用技术推广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指责与任务

1、市卫生局: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并配合省乡村卫生教育中心负责全市培训工作的组织、考核、督查等各项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师资,根据情况适时组织技术操作演示教学。每个季度向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报告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

2、县区卫生局:各县区卫生局为培训组织的枢纽环节,应密切配合市卫生局,做好本县培训的组织、考核、督查和总结等各项工作。每月须按要求将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汇总并报市卫生局。

3、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培训组织的基础单元,应提供专门场地和设备用于培训,实行院长负责制,严格按要求组织落实每项培训活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上站时间,召集乡村医生参加有关内容的培训与学习。

4、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与项目产权持有人联系课件制作和推广事宜。

(二)考核与监督

1、考核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的考核成绩包含2项:日常考核:30%,结业考试:70%。日常考核由视频教学系统根据学员考勤和平时成绩自动生成,结业考试采用随机抽题形式,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视频教学系统完成。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协助市卫生局进行成绩统计分析。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授予省级继续医学教育Ι类学分5分。

(2)2009年8月,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全科医学知识考试,考试为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5

一、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情况

我省从*年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从*年开始,我省认真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一是明确培训对象。规定*年及以后医学本科和专科毕业分配在县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均要接受规范化培训;二是统一培训要求。按照严谨作风、扎实基础、宽广知识,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培训工作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各专科的培训细则,统一培训基地认可标准;统一学分和赋分办法;统一考核办法和考核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三是培训与职称晋升、聘任挂钩,把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作为中级职称晋升考试的报考依据之一。

(二)完善基地建设

要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基地建设是关键。为此,我厅制订了基地评审标准,*年开始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培训基地的认可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省开展培训的学科有22个,共有259家医院的1586个二级学科被认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三)实施公共课程统一考试

按照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原则,为保证培训质量,我省从*年起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课程统考。开考科目有医学统计学、专业基础(临床药理学或医学免疫学任选一门)和专业理论三门课程。至*年止,有近6万人次参加了统考,合格率为70%。我省深圳市还从*年开始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临床技能统一考核,收到较好效果。

(四)严格证书发放

*年经卫生部授权,由省卫生厅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为规范申领程序,采取了住院医师本人申请、培训基地申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等形式,严格把关,把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与职称晋升、聘任、申请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等制度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开展。至*年底,全省共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10909个。

(五)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从*年开始,*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等单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将住院医师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经过三年以二级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后,实行二次择业,初步建立分流机制,激发了医院和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积极参与国家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7号)要求,我省高等级的综合医院积极响应,全省有48所医院向省卫生厅申报了612个培训基地,经过初审,我厅将初审合格的438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向卫生部申报,占全国申报总数的1/7,数量最多,资料齐全。*年11月,我省首批9所医院153个基地接受了卫生部的实地评审,其中,137个获得通过,达标率为89.5%。*年3月,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卫生部要求我省积极试点,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摸索经验。所以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辜负卫生部对我省的期望,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加强对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年下半年成立了“*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目前,我省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性文件也即将出台,指导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人才强医意识,加大了教学工作力度。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认可工作,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作为人才强医的大事来抓,医院大大提高了科教兴医的意识。目前,分管教学的领导职责更明确,并健全了住院医师轮转学习和教学行政查房制度,恢复了临床带教“导师制”,医院的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增加了投入,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各有关医院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和教学条件基本建设,购置了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用房,增购了图书等。有些医院投入培训设施的经费达100多万元,目前大多数培训的医院均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如专用教室、示教室和教学模具。条件最好的医院有专用教室1-2间,座位达100个。一些重点学科(内、外、妇、儿)均有一间专用示教室,有的甚至每个病区都设有一间示教室。多数医院电教设施齐全,配有电视、幻灯、投影、手术闭路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师资方面,住院医师的带教老师、导师基本上是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职称以上主任、教授。

(三)健全了机构,培训逐步走向规范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对医院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过去,尽管许多医院也对住院医师进行轮训,但缺乏专门培训机构和规章制度,临床培训工作还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这一工作开展后,各医院规范了轮科制度和带教制度,有的医院成立了培训考核小组,有专人负责。分管培训的领导、医教科长、辅导导师有明确的职责。医院将抓培训与晋升、聘任挂钩。目前,各医院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导师管理制度、培训考核鉴定制度、教师带教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使培训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重点在于对住院医师的临床指导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通过带教,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各医院都要求带教老师要对住院医师在临床查房、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大多数老师通过严格的带教,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尝到了教学相长的好处。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增强,科室教学气氛较前浓厚。94%的人认为老师的教学查房、修改病历、指导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带教老师不仅注意了对住院医师的业务指导,也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医德医风的教育。由于医院教学气氛增浓,教学环境改善,广大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更加主动,医疗行为不断规范,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我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不平衡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地区、单位、科室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总体来说,凡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的地区和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就开展较好,比较落实。如广州、深圳、中山、湛江等市和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单位成效比较显著。云浮市近二年工作也开展得比较扎实。另外,同一所医院的不同专科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和单位工作力度不够,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应付了事。

(二)培训不规范

进行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其特点在于强调“规范”二字。但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没有严格执行《*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培训不规范,该轮转的科室没有轮转,或者虽然轮转了但时间不够;该考核的没有考核,或者走过场;要求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等等。有的医院把全省公共必修课统考替代住院医师培训的理论阶段考核和技能考核,不注重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培训质量不高。

(三)管理不到位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市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培训质量进行把关。但由于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近年人员更换频繁,有些工作衔接不上,管理不到位,督导不够。省里主要抓公共必修课统考,对基层工作开展情况不了解,缺乏指导,管理脱节。相当一部分地区、单位和人员只重视公共必修课考试,其他环节马虎应付,丢掉了培训的核心部分,没有达到培训目标。

(四)政策不完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涉及到人、财、物等配套政策。但目前有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措施还难以落实。特别是培训经费问题比较突出。如公共必修课统考收费问题到现在仍得不到解决,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也有很大影响。

(五)人员难流动

目前住院医师培训对象主要是新毕业在职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已经是单位人,人员难以流动。有三个缺点:第一,对于培训对象,学好学坏一样,缺乏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一些科室对基础好,工作积极肯干的培训对象只想占为己有,不愿意让其轮科,使其培训内容无法完成,影响培训质量。第三,培训对象不流动,基层医院无法得到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基层医院医师队伍素质每况愈下而难以改变。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卫生人力资源是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临床医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则是决定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综观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组成,其中以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毕业后教育则是医学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1917年,美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专科医师委员会—眼科委员会,1933年,美国建立了全国专科医学委员会,协助其成员委员会对专科医师进行评价并为他们颁发专科医师证书。其后相继成立了专科医师培训的一系列管理组织和机构,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如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委员会与所属的26个住院医师培训评审委员会,负责每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评价和认定工作。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专科和亚专科的认可标准,确定各专科的培训目标,制订专科培训计划,组织和管理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资格考试,国家住院医师匹配项目每年向社会公布培训项目和培训职位。20世纪中期以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亦逐步建立并推行专科医师准入管理制度。国际医师制度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是提高医师职业素质,从而保证医疗服务水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办法。

长期以来,我国在毕业后医学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最早始于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医院陆续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但始终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卫生部在部分省、市、医学院校试点的基础上,于*年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5年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截止到*年底,全国共有18个省、市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或培训委员会),20个省、市制定了培训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26个省、市的*所医院开展了培训工作,有26个省、市、高校和部属医院获得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授权。从*年至今,已培训住院十余万余人。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国的毕业后教育尚存在较大缺陷,主要体现为已有的培训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培训工作覆盖面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在受训者的招录、基地的认可与管理、培训组织管理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惯例亦不相对应。

为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规范医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对我国专科医师的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筹资机制、考核与评价、准入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包括确立了我国专科医师分阶段培养模式,制订出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培训基地认可管理办法等文件,制订了34个普通专科、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和基地标准,提出了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管理的方案和政策建议,并在北京等地进行了试点研究,积累实践经验。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需要我们培训出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作为智力保证。在我国卫生改革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的时期,加快城镇医药卫生改革体制改革,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医师队伍作为人力支撑。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加强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年12月,卫生部成立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年2月,正式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的和试点专科的范围与重点。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将涵盖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考虑到广大基层的卫生人力需求,试点期间将以普通专科(包括全科医学科)人员培训为重点。与此同时,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的申报与审核工作。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人事管理和经费筹集等政策还有待探索,因此,本次试点工作选择有较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的基地先行试点,待积累总结实践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7家医院申请参加培训试点,累计申报培训试点基地3048个。至此,全国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工作已成燎原之势。

三、积极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省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和不断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省已经开展了12年,有成绩,有不足,应该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范围广,内容多,政策性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积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了进一步搞好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讲五点意见。

(一)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认真实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和《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登记制度,坚持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精心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培训对象的人文社会知识和医德医风的培训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良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二)贯彻执行培训与管理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目前主要工作是如何把制度贯彻落实,这需要全省卫生科教管理干部、医院和住院医师的共同努力和严格执行,保证培训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公共必修课统考,成效明显,但统考收费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最近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转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规范涉及职业资格相关收费的通知》(财综〔*〕22号),要求对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进行清理规范,我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收费属于清理范围。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如何做好培训的考试考核工作,请大家发表意见,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关于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们正在制定《*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目的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各试点医院和培训基地在试点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坚持培训目标和规范培训过程,要开好头,起好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研究制订适宜的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三)加强指导与监督,稳步推进培训工作

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要充分发挥研究、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的职能,积极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研究,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对培训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对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也将在适当时机开展督导检查。如果基地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的,或工作松懈,达不到基地标准的,将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其培训资格。今年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将扩大试点,准备把专科医师培训扩大至积极性高、基础和条件好的三级医院。从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开始,再逐步扩大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以自愿为原则,试点阶段不下达申报指标,不作硬性规定。为加强督导,省成立由管理专家和专科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对于目前尚未纳入专科医师培训试点范围的医疗机构,应继续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医师协会要协助省毕教委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发挥专家优势,共同为建立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做出贡献。

(四)立足全局,突出重点,为基层培养适宜人才

我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我们要从这个全局出发,积极探索人才流动机制,注重为基层培养人才。因此,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重点是优先支持和发展普通专科。同时,也只有在普通专科这块基石打得牢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较好的开展亚专科培训。为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培养全科医生,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遴选全科培训基地,开展全科医师培训试点。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6

AbstractThis text passes to lead to go into basic concept,The introduction i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tly and region in Kunming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transform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raining.Analysis some problem that face in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training currently for example:General circumstance,study circumstance,the teaching manage.Put forward solving way of thinking, Hope in aftertime's training is the problem which faces in the training currently to other regions to give for region in Kunming 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Transform a training to provide some way of thinking and ways which can be provided to draw lessons from to the general practice doctor with this.

KeyWords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training way

昆明全科医学培训现状

昆明市于1999年在昆明学院(原昆明市卫生学校)首批开展全科医师转型培训,采用了面授;面授为主辅助远程课件、专家讲座;远程课件为主辅助面授、专家讲座;单纯远程课件培训等四种方式,到2010年7月,共完成十期,11个班3044人次的全科医师培训。

全科医学培训学员调查情况

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采取自制量表问卷调查实施,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对象与方法:昆明市第五期全科医师转型培训班89名学员,选用自制量表,当面填写,当面回收。

调查结果

一般情况:①性别:男27人,女62人,男:女=1:2.3;②岗位:临床医师93.26%,药剂师4.49%,管理2.25%;③执业资格:执业医师78.65%,助理执业医师21.35%。

分析表1,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全科医师大部分来自街道、厂矿医院和社区诊所等基层医生。本科以上人员仅占总人数的42.7%,高级职称只有7.87%,与大连情况类似。“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都有一定的缺陷,难以履行全科医师的基本职能”[1]。如今的全科培训只能先解决数量,再分阶段分层次深入开展。这样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社区的诊疗水平,稳定医师队伍。这一点,在美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据毕业后医学教育资格审订委员会(ACGME)的调查,1969~1993年经过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家庭医师中,到1994年1月仍有91%坚守在自己的医师岗位上,为美国人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1999年美国全年7.56亿人次门诊中,家庭医师承担1.40亿,占22.5%,超过普通内科[2]。美国的情况,使得我们看到,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全科培训力度加大后,不但可以稳定医师队伍,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医科类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全科医师的行列中来。

学习情况:①在培训的总体安排上,我们采取视频教学结合面授辅导、分组讨论、综合医院见习、社区中心实习的教学方式,考核时采取操作+理论等方法对培训实施教学。比起国外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来说,这样的总体安排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在英国,要想成为全科医生至少需要9年的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开始先要经过5年的医学院校学习。毕业后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再向英国医学会申请注册成为医生。之后,要想成为全科医生还需经过3年的临床培训”[3]。因此,在学员对培训的总体安排认知度统计上我们看到,认为很满意的学员仅占20.22%,68.54%的学员认为比较满意,而11.24%认为一般。②对远程视频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霍姆伯格认为:“在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学,但学生并不是孤立无助的,学生一方面从专门为他们设计、制作的课程材料中受益,另一方面从他们与远程教育机构的相互作用中受益”。因此对于视频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还需要一个摸索和接受过程。与之相反,面授方式,却有高达86.52%的认可度,这一点与上海类似。上海市自1996年开展岗位培训以来依托高校,与区县卫生局合作,通过面授和远程教育,7年来已有3000多人参加完成了上海市社区医师的转岗培训。在调查中,学员认为培训对其今后工作有很大和较大帮助的占85.8%,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的占98.5%[4]。

教学效果:85.39%的学员对教学效果给与了肯定,在通过面授和视频教学之后,我们采用15项基本操作技术考核,加两门理论考试实施考核,其中操作考试通过率97.08%,理论考核通过率98.88%,学员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为77.40%。由于学员大多来自基层,工作、家庭负担重,为使得学员达到全科培训要求,根据卡罗尔公式:学习达成度=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允许用于学习的时间×恒力/能力倾向×教学质量×学习理解力。我们采用视频教学点播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内容可以反复播放、观看,使得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地进行学习成为了可能。

讨 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和基层卫生组织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学校专业的规范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三结合培训道路,以满足全科医学多层次的人才需要。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目前全科医学培训中面临的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问题。因为目前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全科医学培训都面临时间少,需要培训的人数众多,培训经费紧张,被培训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转岗培训为主要培训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但问题的出现不可能等待和回避,因此在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过程中采用视频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这也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兼顾了教育经费的最大化效应。

教学场所:美国全科医师的培训包括在专科的病房和门诊的轮转学习实践及在全科病房和门诊中学习实践[5]。目前国内全科医学培训地点大多放在医学类高等院校、综合大学,由于大多数附属医院并未设置全科医学科,导致培训地点的设置与全科医师的实际需求脱节。因此,在进行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建设培训地点专业化是十分必要的,如:在专科医院中设立全科医学科,加强社区医院的建设力度。

教学形式:教无定法,在时间有限条件不成熟的特殊时期将教学方式与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无疑是教学中较为合理的方法。如天津岗位培训,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各培训点与培训中心“统一大纲、学计划、统一考核”,中心下派教师授课,严把考试关,实行教考分离,确保培训质量。实践证明,此种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学员出勤率高,培训效果明显[6]。作为全科培训,将视频教学与面授教学有机结合,既保证师资力量的质量,又结合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实践动手、示范演示、师生互动、医教合一,无疑可以极大推动培训的效果。

教学师资:目前国内全科师资大多来自各高等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以及临床专科医师和接受过短期(大部分培训1周~3个月)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的医科院校教师,教师的教学习惯和知识水平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师资尚有不小差距,适逢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人才交流也应将视野放宽,将全科医学培训作为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招标,引入培训机构,培训师资使得国外的成熟全科教学方式在国内得以实施。将其市场化、规模化,进一步推进全科医学教学方式的交流、改革和进步。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全社会对全科医师的个人能力、水平要求地不断增加,再加上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将是每个全科从业人员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家庭医师门诊中最多见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家庭医师门诊患者中有45%的患者需要安排随访或复诊,38.2%的患者需要复诊或随访,需转诊给其他医师的患者约占6.3%,需住院的不到1%”[7]。因此合适的教学方式,时空分离的、灵活多变、考核严格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社区、留在诊所,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运用到无限的医疗继续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 初炜.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现状与对策分析.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1,4(4):284.

2 戴玉华.美国家庭医师概况.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5:306.

3 张为佳.英国的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教育.中医教育,2001,9(5):60.

4 施榕.上海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远程教育开展状况及其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22-1223.

5 谷建.我在美国学习全科医学的见闻和体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3:186.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064-4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城乡基层卫生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也是衡量和谐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社区卫生服务之关键是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设置,本研究根据大连市中山和沙河口两个行政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力资源调研情况作出分析讨论,并提出改善方法和对策。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大连市中山区和沙河口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二)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连卫生局官方网、清华同方网、百链网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尤其了解辽宁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结构的构成情况及相关用人政策等。

2.问卷调查:拟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表”,针对两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中山区和沙河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概况

调查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在岗人数367人,其中医生184人,护士127人,中医师28人,预防保健医师15人,其他辅助科室人员36人,专职管理人员19人,其他技术人员17人,医护比例为1:0.69,其中全科医生72人。具体情况见表1:

(二)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情况

1.学历结构

临床西医师、中医师、预防保健医师、护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分别是125人、26人、8人、58人,各自占到其学历结构的89.1%、92.6%、66.7%、45.3%。拥有中专学历的护士59人,占护士总数的46.4%。具体情况见表2:

2.职称结构

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状况见表3。临床西医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是1:1.33:1.02,高级职称中主任医师人数较少,占5.67%,主治医师和医师约占70.21%。

3.年龄结构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年龄以20~40岁为主,占总人数的71.8%;全科医生年龄以30~40岁为主,占全科医生总人数的43.5%;中医师以40~50岁为主,占中医师总人数的64.3%;护士以30~40岁为主,占护士总人数的42.6%。具体情况见表4:

(三)医护人员在职、外聘情况

表5为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各类职称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退休外聘的医生占多数,约占比例73.05%;护士中聘任的少,绝大多数为在职工作人员。

(四)医护人员培训情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人才类型

参加过医师培训的社区医生总体上数量少,仅有两个社区培训人数超过医生总人数50%;护士培训人数就更少;广大市民最迫切需要的医生类型是全科医生,护士也在急需之列。具体情况见表6。

三、 讨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中山、沙河口两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编制配备不合理

1.医护人员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要求,几乎所有机构均有不同的缺欠。通过调查显示,各社区现在最需要的医生类型是全科医师,国家编制要求每万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生,而调查的大连市中山区总人口数为226854人,具有全科医生证书资格者仅为34人,即在中山区每万人只能配备1.5个全科医生;沙河口区有人口271339人,全科医生35人,也达不到国家要求;按照每个中心都要配备中医类人员的规定,有半数机构都不达标;国家要求医护比应当达到1∶1,12所社区机构中医护比仅为1∶0.69。尤其是私营机构,其护士更少。而我国卫生部在11月6日公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目前这种状况显然会影响国家对医护比例的要求,医护比例严重失调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除普遍缺少正规院校培训的全科医生、中医师、护士外,还特别缺少专业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康复专业医学人员。

2.辅助科室人员缺少

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通知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科目应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但调查中发现,很少机构能够按国家配备齐全。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设置简单,甚至不挂牌,或只有1、2个诊室及输液房间。但大多数机构均设有处置室、换药室、消毒室。有些机构因专业人员缺乏,虽然有心电图机、B超等设备,仍不能开展心电和B超检查。国家要求设置中医药人员,但设置中医诊室的机构,其中医药人员大多是外部中医走穴人员,工作有灵活性,人员变化也较大。社区机构中设置的康复治疗,多为中医按摩治疗,少有残疾人的康复服务。90%以上的机构无健康教育设备及专门房间。设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室的机构不多(另有专门设立的机构),且缺少常用儿童保健设备。而这方面医生也特别少,包括检验师、影像师以及康复保健医师等。

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两家公立服务中心主任是专业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医生或者护士岗位直接聘任,他们缺乏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理念,对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文件及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了解较少,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经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知识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和再教育

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参加全科医生、医师、护士培训的人数特别少,占医护人员总人数的比例也特别低。调研中发现,医护人员都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但可能是由于信息不灵通或培训经费不足等原因,使他们错失了许多出外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机会。

(三)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以主治医师、医师为主,主任医师中绝大部分是聘任的退休医生。83.3%以上高级职称医生,均为外聘退休人员,数年后他们因年龄较高离岗后,社区将面临高级医务人员缺乏的居面。护士情况还可以,63.0%为在职人员,情况相对稳定。但私营社区机构大多为临时聘用人员,特别是中医人员更是外部人员来应诊,且不固定在岗。12所社区服务中心,184名医生,127名护士,外聘人员占总人数的54.62%。另外,预防保健医师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少。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生和护士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比较乐观。

(四)对毕业生吸纳不足

每年毕业的年轻的执业医生,他们掌握了最新关于社区疾病诊断、疾病筛查、现患管理、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方法,但是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缺乏吸引人才、发掘人才的能力,以致于社区机构青黄不接,同时,年轻的执业医师或者毕业生也不愿意到这些服务中心进行工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改善方法与对策

(一)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对于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所以第一步应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与引进;第二步缩小医护比例,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大量的护理业务,这就对社区护士的数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社区服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医护比例已经达到了1:2,所以建议大连中山、沙河口两区根据人力资源比适当地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第三步加大防保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数量的比例,防保人员的缺乏,必然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推广和质量,因此建议增加招收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名额。

(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和人才引进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培训过的医师和全科医师所占医生总人数的比例均不超过50%,所以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目前,我国城市网络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社区医生基本具备上网条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培训部门,制作全科规范化培训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第二采取上级医院指派医生下社区的方式,专家轮流下社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具体的病例进行培训;第三根据需要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理论学了关于全科医学、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实践学习应该遵循“临床技能通科化,社区技能社会化”;第四通过调查发现中山、沙河口两区卫生技术人员大部分在40岁以下,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加强培训,并且依托大连医科大学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体制。

鉴于社区服务中心人才结构现状,在社区卫生队伍人才发展方面可采取两种方式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是加大人才引进,二是加强内部培养机制。

吸引人才,不仅仅限于对退休老职工的返聘,还应当招聘高校医疗、护理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工作,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学历结构低,服务理念差,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培训率低,医疗诊断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预防保健指导能力水平偏低等现实问题。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及培养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的实行。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而实现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

(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学历和职称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两区社区卫生服务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占医师总人数的48.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医师总人数的88.6%,而我国这两项平均指标是25.2%和64.3%;护士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护士总人数的1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护士总人数的45.7%,我国这两项平均指标是1.9%和22.8%;两区社区卫生服务医师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医师总人数的29.8%,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5%,而我国这两项平均指标是11.5%和48.7%。所以大连市中山区和沙河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学历和职称水平处于我国比较领先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应该继续努力,提高学历和职称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

(四)完善配套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人力配套政策包括:人事制度改革、上岗培训制度、职称系列、工资福利待遇、继续医学教育、晋升奖励制度等。政府的配套政策能决定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命运,所以科学地运用这些政策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之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米兰,潘传德.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素质现状评价[J]. 社区医学杂志,2006,(17).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8

我院2010年7月在社会上招聘了14名导医。在门诊部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导医的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二部分,岗前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

1导医的基本资料

导医总数:1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8-21岁,

学历:大专9名,占总数的64%,本科5名。占总数的35.7%。

专业特点:护理学

2导医岗前培训计划

2.1导医岗前培训目标:使导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掌握岗位职责及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2导医岗前培训内容:由总体培训计划和各专科培训计划。

2.2.1总体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员工守则;门诊接待礼仪、文明用语;医院总体布局及计算机专业操作等。2、2、2各专科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导医各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则;专家特色、专病特色介绍;各科就诊时间介绍;候诊秩序维护等。

2.3导医岗前培训轮转时间:为3个月,根据各专科的培训内容,确定各科培训时间。

第1-2周 3-4周 5-8周 9-12周

门诊布局流程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 预检分诊知识培训 专家门诊知识培训

2.4导医培训师资的资质确认:拥有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导医培训质量的基础。我们对师资提出如下要求:从事门诊专科岗位工作5年,中级职称以上,热爱带教并善于教学,平时工作认真,经护理部(或部门负责人)推荐,成为导医的培训师资。

2.5导医岗前培训制度:导医进入正式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制定专人带教;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导医培训计划、师资和培训基地并组织培训,培训缺席时间不得超过20%,无故缺席者或在培训过程中发生重大投诉者不得参加培训考试。

2.6导医岗前培训方法:

2.6.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集中培训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将各专科的操作理论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中有分组讨论;分散培训中有集中总结,这种聚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6.2专人带教:导医进入专科培训,配备一对一专人带教,建立教、学责任制,在带教活动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带教,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有利于提高导医的带教质量。

2.6.3 开展专科讲课和提问:文员在各专科培训中不但要学会各种技术操作,更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在各专科选择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安排小讲课 每周一次,每次讲课后要求课后复习,每周提问不少于二次,并将提问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导医培训的平时成绩之一。 转贴于

2.6.4建立导医培训操作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导医姓名、培训专科名称、培训时间、要求完成操作项目名称、要求次数、完成次数、完成日期、带教老师签名等。通过登记实时反应导医的操作落实情况,避免带教“不放手”现象,从管理上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2.6.5建立导医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可以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考核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成绩作为个人的培训综合成绩之一;另一方面可了解培训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便于修正培训计划或开展强化培训等。

2.5.6建立导医培训评教、评学制度:评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体验,对教学情况的总体感受进行客观反馈。评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在各专科培训结束前,护士长(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和学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届时,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学生对带教中存在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互动的形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导医在岗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未取得执业证者,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因此开展如下的培训:

3.1职业道德教育是导医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相关职业素质,是贯穿于职业始终的工作,包括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医院规章制度和在岗职责等。

3.2计算机技能培训:门诊信息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网络工作站正在广泛使用,培训项目包括:门诊排队叫号系统的使用,保养及基本的故障处理、网络预约等。

3.3开展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虽然导医对医护知识有所了解,但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医院门诊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应当了解和掌握与之疾病和症状的关系及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为此,对导医进行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授课。

3.4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多因素环境,城市人口老龄化常有各种疾病突然变化。建立门诊应急预案系统尤为重要。使得人人掌握抢救措施和操作技能,包括:平车、轮椅车的搬运和运输病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抢救信号等,导医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为挽救病员生命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3.5开展国语、方言、手语和外语的培训: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病员都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包括残疾人,要全方位的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到沟通无障碍,使病员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4总结

第一期导医岗前技能培训已结束,培训考核合格14名。已在门诊的大厅、出入院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岗位上开展工作。各方面反应良好。

5导医培训的发展趋势

5.1医院门诊服务与疾病密切相关,开展“以病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首接负责制。因此,在导医培训中融入基础的医学、护理应急知识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5.2导医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不断重复导医的业务培训。若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象,可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同时也规范了培训过程。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9

  为了强化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我县三级工程深入实施,县卫生局和我院于10月份全面为全县乡村医生进行全面培训。

  此次培训我们请来了省医院的专家和哈医大的老师,同时还有我院核磁科的专家和呼吸科的主任为乡医们进行讲课,老师们精彩而专业的讲课为乡医解答了许多疑难的问题,让他们满载收获。

  卫生局采取三项措施确保乡医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一是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成立乡医培训领导小组,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健全考勤制度,严格培训纪律,力争使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达到100%,确保培训人员按规定要求时间参加培训。我院院长是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不按时参加培训,不认真学习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并报卫生局备案,对于屡教不改者,年终考核为不合格,取消其乡医资格。

  二是保证学习质量。参加培训人员必须认真听讲,做好记录,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卫生局将培训点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发现培训班点人员不齐,培训纪律松散,追究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点负责人责任,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为严重,造成一定影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和处罚。乡医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培训点要向市卫生局上报培训工作总结。

  此次乡医的培训非常的成功,我们相信第二期的培训会更加的圆满,这样的工作以后要多加开展,为提高我县乡医的专业水平多努力。同时也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更积极主动的推动乡镇文化的发展,真正的做到位百姓谋福利!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您好!

  我于xxxx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毕业后到本院工作,xxxx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多年来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xxxx年1月调任二甲办。xxxx年调任质控办。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工作中,积极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制度,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工作,能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各种急症、重症。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自任现职以来,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担任质量控制员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定期检查落实,掌握科室质控情况。配合科室领导,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在创建办期间,积极努力工作,服从安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创建任务。

  医德医风方面,严格自律,从不收受红包和开单提成,对待患者热情主动,态度和蔼。工作认真负责,遵守上岗纪律。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任职年限、业务技术、医德医风等方面符合评审标准,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为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村卫生室建设步伐,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乡乡村医生进行分期例会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卫生所防备、保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人口3024人,辖7个自然村,6个卫生所,每月例会及培训一同进行,为强调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我乡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乡村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院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并督促每次例会培训的安排和落实,正是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今月6人参加考试,全部及格,培训合格率为100%。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应用较新诊疗技术手段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例10

为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弱的长期矛盾,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怪圈,国家卫生部及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不断探索,逐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医疗卫生政策,其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就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1]。经过转岗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能为乡镇居民提供经济方便、优质有效的全方位负责式医疗健康管理[2]。目前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主要问题表现在执业医师严重不足,全科医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具有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十分匮乏,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总体素质及学历偏低,难以取得广大乡镇居民的认可,造成了全省几家大医院人满为患,像"急、慢性胃肠炎和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也往大医院挤,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所以为广大基层培养"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全科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现就我院消化内科近2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临床带教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可以为其他培训机构参考借鉴。

1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培训内容多,实践课时少在内科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实践性较强,基本技能培训包括:问诊、腹部体格检查和腹腔穿刺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多,学员学习内容多,负担重,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教学大纲要求消化内科培训时间仅仅2w,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有一定难度。

1.2全科医师学员方面全科医师学员绝大部分来自偏远的乡镇卫生院、私人医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总体素质和学历偏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均比较薄弱,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认识不够,少部分学员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纯,认为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简单,更有甚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3]。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对培训不够重视,对培训合格的学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医院的长期发展缺乏市场意识,容易造成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所以基层医疗机构对学员的遴选要严格把关,对培训合格的优秀学员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

1.3培训师资方面目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主要由大型综合教学医院承担,带教老师一般都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但部分老师对全科医学的理念和全科医师培训的目的不清楚,对培训质量不重视,部分老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带教方法一成不变,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培训这一特殊群体,其培训质量可想而知[4]。造成带教老师对培训不够重视的原因可能有:①大型教学医院医疗任务和教学任务重,带教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全科医师培训上的投入不足;②部分带教老师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的师资培训,所以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5];③培训机构对带教老师没有采取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容易造成部分老师在培训上产生惰性,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这样一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培训质量不尽人意,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目的就很难达成。

2培训方法及对策

2.1培训对象的遴选从近2年我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情况看,学员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大部分学员学历层次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差,临床思维较窄。由于我院医疗工作繁重,带教老师在培训工作上的投入明显不足,对学员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存在专科化带教模式,造成部分基础较差的学员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后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任务,有必要提高培训学员的遴选条件。我们可以借鉴省外培训机构的一些有益经验,譬如:①基层医疗卫生工作3年以上;②具有良好的医德,年度工作考核优良;③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④有一定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⑤曾接受过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全科医生在岗、骨干培训,或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另外笔者个人认为,培训学员尽量为年轻医师,因为年龄偏大的学员可能由于家庭方面等的因素,导致培训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2.2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培训出一批合格的师资队伍[6]。为了更好地承担培训工作,带教老师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接受过正规的全科医师师资培训,要熟悉全科医学的理念,要清楚全科医师培训的要求和目的;其次,带教老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最好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另外,带教老师要有责任心,要关心、爱护学员,多与学员沟通,了解学员的医学基础及医学经历,拉近与学员的距离,因为学员大多来自偏远的基层医疗机构,各方面的条件与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生差距较大,心里上处于弱势,学习可能会比较被动。最后,医院各个科室的带教老师要组织起来进行讨论,互相借鉴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能力。

2.3因人而异,培训形式多样化由于学员参差不齐,医学基础和医学经验不同,带教老师不能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应与学员充分沟通,了解学员的医学背景和学习诉求,重点是查缺补漏,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如下方法:①集中理论培训;②临床观摩;③参与教学查房;④病案讨论;⑤基本技能手把手带教操作等。比如基本理论比较薄弱的学员,就应该加强理论培训、教学查房和病案讨论。在培训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加强教学效果,促进理论联系实际[7]。讲解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比如讲解黄疸一节中,就可以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讲解黄疸代谢这一复杂过程时,老师应尽量采用打比方、类比的教学方式,就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学员就容易理解,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患者,带着学员一起进行问诊、查体和分析病历资料,分析时启发学员进行思维并适当提问,最后共同导出诊断和治疗方案[8]。通过这样的病例分析,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员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9]。又比如基本技能差的学员,在做腹腔穿刺的时候,先让学员认真观摩,待熟悉后老师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手把手带教操作。所以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只有个体化、教学形式多样化、灵活化,才能提高培训质量。全科医师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了,就可以为患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仪器检查和化验,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10]。

2.4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结束后,培训质量怎么样,需要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学员入科时应进行入科考试,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出科时除了考核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实践技能考试,考试结束后,老师现场给予解释、讲评,纠正学员不规范的技能操作。出科考核还应包括作风品行考核,比如工作态度、医德医风、遵章守纪等。为了督促带教老师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也应对老师进行考核,包括责任心、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11]。对考核优秀的学员和老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总之,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成败关乎基层医疗的健康发展,老师要根据学员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加强基本技能教学,建立合理有效的双向评价考核制度。同时,应探索更多更长效的教学形式,比如学员可以通过QQ、E-mail、微博、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老师保持长期联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为基层医疗提供实用、有效的医学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12]。

参考文献:

[1]刘小平,路孝琴,黄亚芳,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的问题与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4-6.

[2]翟萌,韩苏闽.全科医师更应重视知识获取能力[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393.

[3]杨艳红,裴汉军,张杰梅.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1):106.

[4]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9.

[5]景汇泉,李君,孟群.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1036-1038.

[6]饶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师培养现状及探索[J].华西医学,2012,27(11):1718.

[7]李全忠,覃泱.全科医师心脏听诊的带教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46-148.

[8]李红平,王红.消化内科诊断学教学浅谈[J].医学信息,2011,24(1):15.

[9]吴洁,李君君,徐刚.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