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1 23:09:33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1

2数控加工工艺标准化的方法

2.1典型工艺法1938年索克洛夫首次提出典型工艺的概念,其着眼点是工艺过程的标准化,也就是将零件按照结构、形状相似性和工艺过程相似性标准进行分类,则同类零件可以采用同一的典型工艺。因此,典型工艺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如齿轮、标准件等结构形状相对稳定、批量相对较大的零件,而其他的一些批量不大或非标准结构的零件就很难使用典型工艺法。对于一些形状结构差别较大、批量小和种类多的生产场合,典型工艺只能作为零件工艺设计的参考资料。据统计有将近20%左右的零件可以用到典型工艺法,而且即使应用了典型工艺法其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2.2成组工艺法1959年米特洛范诺夫首次提出成组工艺的新概念,其着眼点在于工序的标准化,即把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全部或一部分相似加工工序的零件划分为一组,然后,针对每一组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成组加工工艺。因此,它能够很好地弥补典型工艺法的不足。当加工一个属于此类的零件时,只需要根据该零件的需要,按照成组加工工艺做出适当的调整或者补充,即可完成对该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实践表明,80%以上的零件品种可以采用成组工艺。

3采用成组工艺法标准化的过程

3.1分析零件的加工特征,从零件的形状特征入手,并结合工艺特征中的工序,借助成组技术的相似性原理建立零件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将零件合理地分类成组。

3.2分析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并据此研究每一类零件的优化工艺信息设计。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成组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和工艺内容的设计,其中工艺内容涉及到具体的加工基准、加工工序、加工策略以及刀具和工艺参数等。

3.3研究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信息的存储和重用,主要涉及到工艺信息存储方式的选择及其相应数据库的建立,工艺信息再次调用的实现过程,以及重用过程中对相似工艺的修改和增加等。

3.4数控加工工艺标准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系统的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对各类成组零件的工艺信息进行匹配和调用,实现对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标准化。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人员更是不足。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数控方向的毕业生每人通常有4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可供选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来自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工艺经验,难以满足某些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主要是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高校、高职院校在加大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的同时,没有根据数控技术岗位需求的变化来相应的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在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

目前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所需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同。

(1)金领层:这类人才需熟悉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具有熟练的数控编程能力、较高的数控设备操作能力和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宽厚的综合理论知识,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机构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独立完成机床数控化改造等工作。

(2)灰领层:具有较为系统的机械加工工艺理论知识,熟悉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能够完成数控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维护等工作。

(3)蓝领层:具有手工编程和调试数控机床的能力,熟练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能够完成数控机床的操作、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本文从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通才的角度来探讨其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依此为基础来讨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化信号对设备运行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模拟控制系统中的控制信息是模拟量,而数字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是数字量,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数控技术以其表达信息准确,可进行复杂信息处理且具有逻辑处理能力,使刚性机械设备具备了柔性。

从机床控制技术的观点来看,数控技术的cnc系统把计算机引入数控系统,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方便地实现各种控制策略,用软件实现机床的开关量控制。当被加工对象的数字信息被送入到专用的或通用的计算机后,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它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数控机床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和步骤,以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都用数字化的代码来表示。这使数控机床与其它自动机床具有了一个显著的区别:当加工对象改变时,除了重新装夹工件和更换刀具之外,只需要更换新的控制程序,不需要对机床硬件作任何调整或少量调整即可。

从机械加工技术的观点来看,数控加工技术属于现代制造技术的范畴,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新技术。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技术嫁接到金属切削机床上的产物。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法仍然是采用金属切削方法。因而,数控加工与传统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由数控机床的成形运动的控制采用了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不但能够使其成形运动实行两轴或多轴联动,使数控机床能够在两维和三维空间中实现任意曲面的加工,而且使机床结构大大简化,使数控机床所能采用的切削方法增多,加工工艺范围增大。因而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与传统加工工艺过程产生了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单台数控机床可使用多种切削加工方法、工艺范围增大,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加工的序内容复杂、工艺过程缩短,工艺装备种类和数量减少,装夹次数减少,加工精度和质量主要由机床保证,特别是加工中心(mc),可实现除定位基面以外的其它大部分表面的加工,机床柔性增大。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不但涉及到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制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加工原点的确定、工序内容的划分、刀具轨迹的确定、刀具的选择与使用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等具体内容。

从以上分析,数控的金领层应具备根据被加工对象的工艺特征和特殊要求,编制数控程序及调试、维护数控机床和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的能力。

根据其能力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结构。

从机床控制方面,数控的金领层应在电工电子、计算机原理及控制、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控原理及数控机床、数控软件及数控编程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从机械加工方面,数控的金领层应在现代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理论、夹具、刀具和量具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从机械加工技术和控制两个方面出发,数控技术应用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教学内容多、课程内容本身具有其系统性要求。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将所需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且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课程体系建立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整合是必需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3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数控知识,通过数控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加入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控加工和编程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一、高等职业学校在数控实习中的主要问题

数控实习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对数控编程和数控操作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其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技术以及简单的指令操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学生只能掌握理论知识以及简单的操作步骤,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独立完成工件加工任务。目前,众多职业学校学生轻视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毫无关系。面对学生这一错误认识,学校必须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充分认识专业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机械加工工艺就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对工件的加工过程。把机械加工工艺引入数控实习教学,将简单明了的操作流程穿插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区别,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

二、注重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

(一)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让学生对实际加工流程和操作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

其主要可以分为具体设备和工艺流程两部分:一是工件路线、工艺设备的技术指导;二是工件的质检、切割时间以及切割所用原料等等。机械加工工艺就是工件的加工流程,通过简单的机械操作,对原料进行初步切割和加工。如果加工一个简单的工件,其具体工艺流程为粗加工、精加工、装配、检验、打包、运输,这就是学习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最初目的。

(二)除了学习简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还要加强对加工工艺参数和加工工序的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少、学校的教学设备缺乏、学生的实践实习不到位是众多职校的不足之处。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对加工工序有一个深入的学习,其主要分为工艺装备、刀具运动轨迹、切割用量等等。同时也要掌握工艺参数知识,它是机械加工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切割工艺参数是完成一个合格工件的重要前提。根据实践表明,切割工艺参数对工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熟练掌握各个工艺参数,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个数控技能。

三、完善教学设备、改善学习环境

完善的教学设备、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基础。对于数控学习,计算机是主要控制载体,通过各个数控程序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技术。一是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电子设备,完善硬件设施,将实践和学习真正实现结合和统一,实现“实践与学习”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二是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制度和学习规范,严格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学习竞赛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良好地与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学习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通过对数控知识和机械加工知识的学习,可以最快地融入企业生产工作中。在数控实习教学中加强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一)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实习。

其内容包括工件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通过细致的整理和编写,将其良好地应用于数控实习教学,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二)学习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内容,学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学习和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例如,加工一个简单的工件,学生必须掌握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再到装配、检验等完整的操作流程。学生还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独立自主的操作能力,从工件的加工数据、工件结构和材质还有加工方案有一个明确的自我判断和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三)保证学生的自身安全和设备完善。

安全是指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避免引起设备、财产损失的状态,可谓无损则全,无危则安。在实际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了保证学生的自身安全和设备完善,每个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则、设备使用说明和安全应急预案。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安全、监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提高安全保障。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熟悉每一个操作流程,防止失误操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企业机械设备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而对相应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原始的数控实习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将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引入数控实习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培养现代化高科技人才作出贡献,促进企业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正霞.中职校车工实习“三步曲”方法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4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迅速发展,企业对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无疑也对中职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水准。中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的实践及其研究就是联系实际生产,通过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保证为专业服务的有效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课是针对传统教学法造成教学有效性降低的实际问题提出来的。传统教学中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只是与一般专业课程一样进行教学,没有把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结合到相应的工程项目中,同时由于教学设备有限,课时少,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都反映在学校学得太少、太浅、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所以研究当前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同时进行必要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数控加工工艺课研究的起点是我校本学科的教学状况。由于是具体的零件,有具体的参考工艺,学生产生极大的完成任务的热情,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随后又是数控实习,结合生产任务,在老师指导下接触具体工作,通过实习能够熟练操作机床,掌握加工之前的调整方法,能够把工艺知识与机床加工联系起来,对今后的工作任务形成清晰的认识,产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接着是数控加工工艺的制定模块,以案例、综合案例为手段,详细讲解数控加工工艺的制定原则与思路,形成专业技能,具备编制一般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完成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综合工艺分析模块的学习,达到相应各种的中级工水平,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以职业技能题库为教学任务目标,并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生本教育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构建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学生有成长的本能,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命自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以及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论。本课题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研究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动。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课研究的价值在于理论构建中职数控加工工艺的课程体系,在教法上构建充分体现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实践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学业成绩,同时为本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三、课题研究目的、目标

数控加工工艺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工程制造类专业主干课程,是以机电设备加工工艺知识为基础,融金属切削加工刀具知识、机床知识、工装夹具等知识为一体,与现代制造生产技术联系密切的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对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的研究,加强数控加工工艺的教学,对于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整合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以满足企业 和社会的要求。

数控加工工艺生本教学研究的目标是:第一,针对企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要求,构建我校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体系。第二,针对中职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评价体系第三,构建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文本成果

按本课题设计要求开展研究,启动阶段(2010.9——2011.3)学习理论,申报课题;研究阶段(2011.3——2011.12)进行教材整合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总结阶段(2011.12——2012.3)归纳,总结教学研究材料,包括在校刊、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获奖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试题、试题分析等,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和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论文《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浅谈数控加工刀具补偿功能》在《增职教研》上发表,《数控加工工艺有效教学实践与反思》在《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上发表。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第一、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工作过程。《数控加工工艺》包括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工艺、刀具、夹具等基础知识;第二模块是不同复杂程度的数控车削工艺;第三模块是数控铣、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第四模块是特种加工部分。《数控加工工艺》教学内容整合就是改变原来的的知识体系,关注各部分的共同要素,重新安排学习内容的具有开发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的过程本质上是实践知识构建的过程,因此,在《数控加工工艺》教学中,要抓住主干知识,以工作过程的顺序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圆弧槽的编程与加工,以前是按照“读图、分析、制定方案、文件编制、实施评估、修改完善”等环节学习结束后,才让学生实际加工。整合《数控加工工艺》教学内容后是通过直接布置给学生圆弧槽的编程与加工的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

第二、突出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发展。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可见,有效教学是一个必须依靠学生的理论,它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学习主体的自身寻找提高有效性的能源。

首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要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地学习。其次,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教师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知识原理的验证,教师要学生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注意的事项,给出学生相关的指令及精度的要求,其它在应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零件加工时,如何结合机床特性和零件特点充分考虑加工工艺问题,并巧妙应用编程方法、技巧,优化数控加工的工艺和编程,让学生探索学习。

再次,教学和实训过程要突出学生的感受与实践,运用实际的案例将学生引入到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并实践,然后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问题的关键,提出各自的想法和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做出相应的决策,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合理的实施方案,最后由教师给出的答案或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真实方案进行检查和评价。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47-01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社会在前进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对现代社会的需求逐渐不能满足。因此,对现代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理实一体化作为是当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较好模式,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车间(或实验室)即课堂,课堂即车间(或实验室),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打破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之间的界限,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高技能水平的人才。

1.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必然性

在对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的相关课程进行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可以促使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活动的良好融合,将实践课程以及理论课程合为一体,而且,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开展的时候,可以对实训设备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促使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相关的实践训练的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得以实现。另外,在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运用的时候,还可以对课程开展的时候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进行减少,促使教学的直观性得以增加,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相应的提高,调动了他们在课程开展中的参与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2.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1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在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在课堂上将创新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作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参与,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提出,并积极组织师生互动活动,对问题进行解答。另外,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任务驱动模式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开展,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人员可以组织学生对进行小组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在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进行开展,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提取需要的信息,根据信息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以及实施,制动评价计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进行较好的掌握。

2.2教学材料的开发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在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运用的时候,还要注意对教学材料的开发以及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双师型教师首先需要对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对其中的有效性进行强调,注意坚持够用原则,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的书籍材料以及学校数控车间的实训设备、数控系统之间进行整合,去除其中的重复部分,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它们之间实现良好的融合。另外,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其中所含有的在不必要的以及相对比较深奥的知识进行酌情删减,并且注意对一些不同科目的资料进行优化组合,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教材应围绕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成为实践性、实用性一体化教学教材。

除此之外,在对实际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项目教学法进行采用,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对教学课程进行开展,对相关的技能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以及操作规范进行合理利用,从而使实训课程的质量以及效果得到相应的提高。

2.3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评价模式

在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在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运用的时候,还要注意对相关的评价考核模式进行创建和完善,在相关课程完成之后,就要对其及时开展评价活动,评价教学效果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样以项目教学为例:以一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要求学生编写正确的加工工艺及加工程序并对过程加以说明。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目的能够更加的明确。除此之外,在学生学习的期末,还要注意对其进行具有综合性以及总结性的课程考核,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以及解决,从而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对自身解决问题的全面性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提高。

2.4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在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以及探索性的教学工作而存在的,在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对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的相关课程进行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可以促使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活动的良好融合,将实践课程以及理论课程合为一体,促使教学的直观性得以增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促使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70-0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加工只有追求高效率、高精度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对传统加工工艺的再革新和再继承才能找到现代化制造业的出路,这样才能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大大提高厂加工效率和质量,满足了机械行、止品种多、批量大、投资少的要求。本文从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概念、历史背景、工艺特点、工艺结合等方面做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1 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

1.1 传统加工工艺

传统加工工艺是人类经过长期生活、生产的实践累积下的经验和技术,是代代相传的加工工艺。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大多数采用传统制造技术,其典型特征是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经提炼处理后成为各种工程材料。传统加工工艺通常的程序是从加工起步进入测量环节最后到再加工的一个模式,其加工工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和人员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传统加工工艺在现代化的工厂很难适应批量的作业方式,很难形成规模以及自动化程度也不是很高。最主要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废气,废物、噪声等污染问题仍然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还有让制造商头疼的是传统加工设备及其部件一旦损坏就成为了废弃物,无法回收,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造成废弃物的污染,给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和危害。

1.2 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工艺是一门应用技术,它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而产生。它的工艺来源于传统的加工工艺,而高于传统的加工工艺。这里所说的源于传统加工工艺是指将传统的加工工艺、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里所说的“高于”主要是指这门技术研究的对象与数控设备息息相关的数控装置、控制系统、数控程序及编制方法。

数控加工工艺在走向生产线要经过一个复杂、严谨、科学、合理的过程,要将数控加工工艺有条理且科学的设计在数控编程中才能有一个高效率、高水准的数控程序,也才能算得上一项完美的工艺流程。(1)在生产零部件或者产品时,要给编程员提供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以供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对加工方法做出正确的规划设计。(2)选择数控机床的类型和规格,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有着不同的用途,在选用数控机床之前应对其类型、规格、性能、特点、用途和应用范围有所了解,才能选择最适合加工零件的数控机床。(3)确定加工坐标系、选择夹具及其辅助工具、选择刀具和刀具装夹系统,规划数控加工方案和工艺路线,划分加工区域、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内容,编写数控程序,进行数控程序调试和实际加工验证。(4)做好对参加数控加工工艺流程上的所有文件做好备份,做到文件的完善、固化以及安全的存档。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数控编程可以这样理解:从零部件的设计图为起点到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完成的过程,整个过程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设计以及严谨的态度。

数控加工工艺的内容主要有这几方面:(1)确定数控加工工艺的工序,认真选择参加数控加工当中所需的各种规格型号的零部件;(2)很明确数控加工的方案并制定出加工工序衔接、工序的划分、切削走刀等路线;(3)对刀点、换刀点等工序的调整;(4)分配数控加工工艺的容差;(5)对数控加工工艺的工艺性的一系列指令做好调整和安排。

2 数控加工工艺特点

(1)数控加工工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将普通加工工艺完全融入数控加工工艺中,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控加工程序,源于周密、细致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总体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要考虑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加工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也要选择刀具,制定工艺路线、切削方法及工艺参数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数控加工工艺的复杂性,以及工艺的多样化。比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加工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和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相比较这是绝对不能忽略的。数控加工工艺对于各种机械的零部件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做到连续且高效的加工,对于复杂的几何形面有很强的技艺制造,它的制造工艺精度高,控制方便。

(2)数控加工工艺在走向生产线之前,必须经过反复的论证以及实践测试,而且加工过程的每一细节都必须预先确定,因为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比一般的加工工艺较高,出于对加工的产品的技术保障、安全要求和质量把控的考虑,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指导生产活动。数控加工工艺是利用数字化的控制手段可以加工复杂的曲面,有一定的难度,而加工过程是由计算机控制,所以零部件的互换性强,更主要的是加工的速度相应加快了,提高了生产效率。

(3)数控加工工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一步到位且有次序性,前面也提到数控加工工艺是一项复杂性很高的工艺,走入生产线一旦发生编程数据错误就会影响整个生产工艺,而且它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就要求数控加工工艺从数控编程开始到进入生产线的每一步都要谨慎而严密,都要体现出条理性和高精确度。

(4)数控加工工艺在经过反复的理论论证、实验调试验证以及在生产线上可以节省生产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被验证后就可以作为模板,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标准化、系列化。

(5)降低劳动强度。这是人本主义角度来考虑的。数控加工工艺对工件的加工是按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工件加工过程中不需要人的干预,这就解放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这对特种作业的操作者来说更有优势,使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与紧张程度大为减轻。

(6)集合性很强。这一点体现在数控加工工艺把传统加工工艺的许多工序给聚集和结合起来了,减少了生产零部件的专用夹具,进而使得零部件的装夹次数和周转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减少加工生产时间也就意味着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就节省了生产成本。

3 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结合

数控加工工艺比传统的加工工艺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实施的步骤也很具体且严谨。但是目前很多客户主要受到传统的机床加工工艺的影响,在加工程序的编制中受到使用循环程序的影响或是约束,在加工同一零件的部位时,往往采用单一的固定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量进行编程加工,从而会造成一些生产效率的降低以及零部件不达标的状况发生。这里并不是说要摒弃传统加工工艺,而是要结合起来应用。

那些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结构简单而且还不是批量生产的零部件采用传统加工工艺较好,因为采用数控加工工艺优势体现的不明显,所以说在机械制造业繁荣发展的新机遇下,要努力将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的加工工艺很好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多元化的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制造服务。

4 总结

数控加工工艺的技术应用和发展可谓是一个“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传统加工工艺为数控加工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秀的技术经验,可以说,数控加工工艺的工序把传统加工工艺的工序给集合起来了。可以与数控加工工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总之,在实际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实践当中把二者的优势和缺点认真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它们的加工效率,寻求工艺上的合理、科学衔接,把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两种工艺的优越性,做到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 田春霞.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7

一、专业项目论文的工作观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性功能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主流技术、前端发展技术(如机器人,城市电动载人设备(电梯,搜索救生设备,无人驾驶运行设备,物流基地自动化设备等),注意:在机电前端技术领域;与电路系统运行规律模式相似的流体智能控制系统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微型化、精准化、多种指标信息传递同道化的技术水平提升。

机器的电气系统运用主流技术改造的工艺路线和工步流程。

一些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技术改造方案的功能指标的得失)和适用性。

专业技术文献资料的引用和“创新价值”的保障。

五、论文正文的编辑策略

通过这里的工作全过程的描述而展示个人的工作实力状况,明喻达到专业技师水平。正文应涵括以下内容:

1.详尽细致的立论表述:现实性、可行性、绩效预期等。立论的过程是运用专业范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简述预期的项目工作的流程、效益目标、专业技术层次特征和工艺精华综合;证明自己的主张。立论应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现实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环境,仪器工具,基础性技术资料等工作先期条件,适配一些示意性插图、流程框图、曲线图、简表等。

可行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团队情况,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主流技术采用的决定,需要增加的仪器工具,实施方案或技术工艺路线。

绩效预期:有重点而且简单的、与现实性情况可比较的谈说,重点是预期的技术或形式先进性、工程安全性、设备的控制或运行可靠性、节能减排等的定性谈说。

2.主流技术采用、工艺方案、实施过程等的详述。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继电器电路中的中继、延时、顺序、串并逻辑、传感信息处理等的硬件功能而提升了机电设备控制的可靠性。又如: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对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编程控制而实现交流电源变频控制,使得电动机“宽范围、恒功率或恒转矩的调速”成为普适技术。

工艺方案:展示工作者专业软实力的平台,以分类的技术工艺设计资料及对其简单注解说明文字为主项。资料文件要符合专业规范,要基本完备,要适配。例如:机床设备电气系统档案基本资料文件一般有电路原理图、电器件位置示意图、接线图、元件明细表、电气原理说明或控制流程注解、维修或改造记录等。

三项资料:工作对象技术改造之前的电路原理图及工况表述、改进工程技术路线设计(流程图与功能框图)和主要零部件明细,是工艺方案论证的骨干依据。

对于要遵循物理规律,以推演、论证、解析为主要技术路线的项目论文,建议采用机电工程手册为理论蓝本,引用工程计算方法处理数据。

调试过程:调试工作的工序、工步罗列,调试过程状况和数据的记录。

3.结果与讨论。这是全文的重心,应精心筛选技术工艺成果,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

概括项目工作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解说它的工程意义、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进程记录资料进一步标准化编整的见解、意愿与建议。

参考文献: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8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具体到数控车床课程,经济型甚至是生产型数控车床的使用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硬件保证,数控仿真软件和多媒体的使用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软件条件,大批既能理论教学又能传授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总体来说,现在中职数控车床课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水到渠成。然而,如果不能将理论与技能教学有机融合,数控车床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将大打折扣。中职数控车床课堂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还需要多加探讨。

一、中职数控车床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分析

中职数控车床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加工工艺分析、程序编辑和零件加工等方面的内容。这几个内容也是数控车削加工工作流程内容,完成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之后才能利用数控指令编辑加工程序,只有编辑了加工程序才能在数控车床完成相对应零件的加工。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经验,加工程序实际上是利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加工工艺,并且程序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而零件的加工作为程序执行完成的结果也检验了工艺分析和程序编辑正确性,也可以认为加工工艺分析、程序编辑为理论指导着零件加工,零件加工为实践检验加工工艺和程序的正确与否。

二、中职数控车床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构建工艺和生产两个情景教学

1.中职数控车床课程教学不能忽视加工工艺分析内容的教学

当前部分数控专业教师的数控车床课程教学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布置一个零件加工工作任务,以此任务为驱动和学生讨论零件程序编辑,最后让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而工艺分析不被重视。之所以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数控车床教学是这样一个过程,是因为企业数控车削加工的生产过程大多数情况也是首先派发零件图给操作人员,之后数控车工编辑加工程序再加工零件。但是这只是企业数控车削加工的表象,因为企业实际生产的大部分零件对于熟练的数控车工并不复杂,熟练的数控车工能很快地在大脑中分析加工工艺,一旦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所不熟悉的材料、所不熟悉的结构,数控车工也需要首先花费一定的时间,通过查阅技术文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之后才能编程加工零件。由此可见,加工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必不可少的过程,学校教学不能因为企业实际生产表象的迷惑而忽视加工工艺内容的教学。

2.中职数控车床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构建工艺和生产两个情景教学

由于加工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中职数控车床课程教学必须有加工工艺分析的环节,并且应该构建工艺情景进行教学。

实施工艺情景教学,学生在操作机床加工零件之前,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零件上各个结构加工先后顺序的问题。这一问题分析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零件能否顺利完成加工。二是切削用量选定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材料切削用量不同,学生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来选定切削用量。只有在正确分析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之后,学生合理运用数控指令才能编辑出正确的加工程序。加工程序实际上是利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加工工艺,因此数控指令的分析和运用也是工艺情景教学的内容。

实施工艺情景教学,学生在加工零件之前,对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是对整个加工过程理论上的把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数控生产岗位的需要。学校实训的零件结构和材料相对于企业生产的千变万化肯定是不能完全满足于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而学生有了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弥补学校教学的局限性。

实施工艺情景教学,学生对整个加工过程有了整体上的理论把握。学生还处于一个学习的过程,工艺分析的正确与否,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并且中职数控车床课程主要培养数控车床操作技能型人才,因此还需要构建生产情景教学进行教学。生产情景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工艺分析反馈过程,可以检验学生工艺分析正确与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实施由简单到复杂多层次的中职数控车床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中职数控车床理实一体化教学应该实施由简单到复杂多层次的教学。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9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及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高职高专作为培养数控加工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基地,应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控加工这门技术,以致毕业时能满足企业的专业技能要求。文章将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更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及工艺这门技术进行一下教学上的探讨。

2.教学目前状况

数控编程与工艺作为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编程和工艺两部分的内容,曾将编程与工艺分成了两门课程,即《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具》和《数控编程与操作》,并把它们分别放在前后两个不同的学期来上,但通过两届的教学效果来看,发现学生在单独学工艺时从心里上不引起重视,从而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在后期的编程学习时又几乎完全忘了加工工艺这回事,只知道对G命令的学习。而一个合格的数控技术员及数控工艺员,他需要懂得从识图、到工艺编制、程序编写及零件加工的整个流程。

此外在教学实训中,由于普遍存在着教学设备不足,学生过多的现象,结果发现一学期下来,主要是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动手能力强的那部分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其它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围观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数控编程与工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3.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通过数控编程与工艺的教学,必须让数控专业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的数控编程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具有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和程序编制、调试能力,并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来完成简单及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为此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3.1课程体系的优化

将原先课程体系中第三学期上的《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具》和第四学期上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整合成一门课程为《数空机床编程与工艺》,并放在第三学期上,整合后的该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周课时为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课时为36学时,实训实践课时为36学时,这样首先从理论上保证了数控工艺知识与编程的有机结合。

3.2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工艺与编程及其操作,因此将整合后的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四大块,其分别为加工与工艺的基本知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编程、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时按此四大块来进行。

加工与工艺的基本知识这一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熟悉数控面板上每一个键的作用,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后期熟练应用的目标来设计。

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这三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根据零件图进行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并最终完成零件图的虚拟加工及实际加工的目标来设计。

3.3教学内容的实施

由于数控机床属于高成本教学设备,数控技术人才目前又处于紧需状态,即使是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的学校也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去购买足够的数控机床来满足教学中学生一对一的操作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设备有限,而学生人数多的现状,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法,并理论与实训交叉进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3.1划分学习小组

在教学前认真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取长补短,优劣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

若干小组,一般5人为一组,且每一组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者为学,为营造一个互相帮助与探讨的学习氛围作好准备。

3.3.2导入教学内容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每一块教学内容实施时都以单个教学零件图为载体进行切入,将需要掌握的工艺路线的设计,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程序的编制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具体方法为在每一次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整地完成一个零件图从最初的图纸分析到工艺流程设计及程序编制的全过程。然后给学生另一个相似的零件图,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上工作,在完成过程中,学需带领大家进行激烈的讨论,完成后每一组派学上讲台来展示本组讨论的最终工艺方案与程序,最终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与比较,及教师的指导得出最优的加工工艺方案与程序。

3.4教学内容的验证与评价

3.4.1教学内容的验证

在每一次完成以零件图为载体的理论教学后,需及时带领学生进入数控实训车间,以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并检验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刚进入数控车间时,处于一种好奇,探索的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想动手又怕出错把机床弄坏的心理,结果就干脆做了一个围观者,再者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寸步不离的指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将实训教学分成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两部分来进行,先模拟后实操。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如何进行模拟加工,及模拟加工确认正确后,才开始进行下面的实际加工操作。

在进行上面两部分实践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即教师先将第一部分需要操作的内容演练给学生看,再让每一组的学操作,这时教师需在旁边进行认真仔细地指导,及时纠正其操作上的错误。当学掌握之后,便主要由他来指导本组其它学生的操作,此时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

3.4.2教学结果的评价

在学习加工与工艺的基本知识这一块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各部分组成,完成夹具的安装与找正,对刀等基本操作。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主要是练习对这些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彻底消除怕动手、不敢动手的心理。

在学习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这三大块时则需要让学生按图纸加工出实际零件出来,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每次完成一个阶段实训教学任务后,各个学习小组需展示本组的作品,并发表自己对该任务的想法与见解,最后教师作最终的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时应遵循多褒奖,少贬低的原则以激发学生下一轮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以上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内容上将数控工艺与编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教学实施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教学目标是使每个学生能基本完成简单及中等复杂零件图纸的完整加工,并同时增强其互助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最终满足企业数控编程工艺员及技术员的基本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要求。

老师在实施以上教学改革时需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任务设计即零件图的选择要合理,最好使用经加工过的教学零件图,以切实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强调相互合作意识,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是在每一个教学任务实施完成后,要根据反馈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下一轮教学任务的具休实施过程。

参考文献:

[1]黄晓华,罗平尔,徐立华.深化《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改革,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0(07).

[2]徐如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04).

[3]周虹.深化《数控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8(04).

[4]张德强.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数控加工工艺论文例10

为了将数控教学质量提升上来,我们要认真分析数控加工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原则,同时,机械加工对于提升数控教学质量也会带来一定的帮助。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有效的应用到数控教学中。

一、数控教学的相关内容阐述

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在进行数控教学的时候,主要是对编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培养。内容主要涵盖了一些基本指令,例如对端面、圆弧、螺纹、台阶和外圆的加工等,在实践当中也只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基本指令仿真软件,非常简单的就能够完成编程的加工与操作。而在操作的时候,对于加工工艺很多学生们都感觉到非常的茫然,对于先加工哪端都非常的模糊。面对学生们接受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和知识水平有限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对机械加工的学习进行强化,进而确保学生们对于数控加工中的一些内容可以更加透彻的进行掌握,使他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只有认真的学习了机械加工的相关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数控学习,进而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升。此外,机械加工的相关内容同课本中的知识还存在很大的差别,高端的操作技术,简易的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同企业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在数控教学中将机械加工工艺有效的应用进去,同学生们的基本知识需求能够非常吻合,将学生们综合操作的能力能够非常有效的提升上来,同现代企业的需求能够紧密的结合起来。

二、具体的应用情况分析

1.认真了解和应用具体的机械加工文件

这种文件指的是在进行机械加工的时候,对零件操作方法与加工过程等多层面的技术引导:主要涵盖各个工序的实际内容、工件的检验项目、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所应用的工艺装备和设备、切削的时间定额和用量等。零件制造或者工件加工的步骤即为机械加工工艺,对机械加工的方法进行应用,将毛坯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形状等直接进行改变,将其直接制作成零件。例如,粗加工、精加工、装配、校验、包装为一个普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2.有效的划分操作工艺

和普车进行比较,数控加工中的工序划分有着自身特有的一面,工序的基本任务为进一步确定出工序的切削用量、工艺装备、定位夹紧、道具运行轨迹和加工内容等。一次安装也被包含于其中,加工业属于工序中的一种;在划分工序时,以相同把刀具加工为主;同时,在划分工序时,也需要依据相应的加工部位,可以按照工件的结构特征,将较多加工内容的工件分为多个组成部分,例如曲面、平面、外形和内腔等。同时,将各个环节的加工都当做一个工序;在加工普车的时候,一旦一些工程需要进行精加工或者粗加工,通常都应该分开其中的各个工序;在数控加工时,一般会一同完成精加工和粗加工,因此,有的时候会在一个相同的工序中完成粗、精加工,因此,同普车的区别就会非常的大。

3.重视加工工艺参数的重要性

将机械加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都数控教学中,一些时候设备少、教学课程有限,指令性的教学在其中还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进而就会影响到实际教学质量,几乎没有学习到真正的加工工艺参数内容。零件的质量可以通过加工工艺参数给予保证,所以,必需要引导学生们去积极的学习工艺参数的相关内容。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切削用量时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参数,同时,它是否存在合理的数值,对加工效率、生产成本和加工的质量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能够发现,对切削用量灵活的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加工的效率,进而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和了解加工工工艺参数和加工工艺文件的相关内容,确保更加有效的更提升学生的技能。

三、在数控教学中应用机械加工的重要性分析

1.确保更加合理的安排数控实习

在实际条件下产生了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将比较合适的操作方法和工艺过程依据要求的形式转变成相应的工艺文件,通过相应的审核,完成生产指导。把工艺文件内容往相应的格式卡片中填写,这样就变成了施工和生产准备的重要参考文件。总而言之,工艺流程在其中发挥着纲领性作用,各个步骤的详细参数即为加工工艺,各个厂子按照具体情况编写出的加工工艺即为工艺规程。在工艺文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实习教学能够有效的被安排出来,进而有效的指导实习教学工作的完成。

2.机械加工有利于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机械文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将实习任务可以独立完成,进而更好的指引学生们技能和知识的全面提升。从量具、刀具、工具的选择,也都能够自行完成,尽管零件十分简易,然而需要将镗孔刀、端面刀和外圆刀磨出来,也就是准备一定的量具和钻头,同时还需要自己按照加工工艺将加工的顺序选择出来,对切削用量进行选择。一旦不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夫,是不可能加工出来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上来。

3.能够有效的控制安全隐患

在数控教学中,因为存在着场地大、学生分布广的特点,这样,在进行相应的教学和实习中,一定要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去做,其中设备的应用和维护问题、预防和安全事故隐患等都是数控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如果学生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在将机械加工应用到数控教学中时,教师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程原则去做,合理的选择工艺加工文件中的工艺参数。时间额定、工艺顺序和工艺参数等内容在机械加工工艺文件中都非常明确的规定,为有效安排加工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为我国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很多院校也开始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教学力度,数控加工教学也成为了中职院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比传统的加工技术工艺,当前的数控加工不管是加工工装,还是设备,都已经完成了多工艺、自动化控制,并且机械加工原理和方法也被大量的应用到了其中,这样一来,能够提升数控机床的学习效率,优化零件加工质量。使学习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更好的应用到工作当中。

作者:张俊义 单位: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光明.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08):569-573.

[2]惠延岭.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农机,2013(03):69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