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老年医学概论模板(10篇)

时间:2024-04-22 15:35: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医学概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老年医学概论

篇1

1结果

1.1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125份,回收率85.03%,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2.8%。男生占37.9%(44/116),女生占62.1%(72/116)。1.2医学生对见习阶段的社区服务中心教学设备及师资的评价对于见习阶段的社区服务中心,85.4%(88/116)的学生认为其教学设备能满足见习阶段需求;82.8%(96/116)的学生认为其师资条件能满足见习阶段需求;71.5%的学生认为其拥有健全的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制度;66.4%(77/116)的学生认为其拥有完善的全科(住院)医师的教学大纲。1.3前期培训课程情况在14门见习前培训课程中,学生认为这些课程重要程度均超过3(重要),最重要课程依次为急诊医学(4.03±1.13)、康复医学(3.79±0.95)、老年医学(3.78±1.10)和循证医学(3.77±1.11);但大部分学生只学习过康复医学(94.0%)和医学心理学(90.5%)。学生认为大多数课程18课时较为合适,只有急诊医学(52.5%)、老年医学(42.2%)、医学心理学(41.4%)、康复医学(38.8%)和循证医学(37.9%)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应增加课时数。对于课程的开设时间,学生希望全科医学概论(58%)、社区卫生服务管理(5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4%)等课程在第1学年开设,而老年医学(34%)和急诊医学(24%)在第2~3学年(尤其第4~6学期)开设。1.4社区见习课程评价在12门社区见习课程中,除社区科研(2.90±1.29)外其他课程重要程度均超过3(重要),评分最高的依次为全科门诊(3.98±1.11)、慢性病管理(3.81±1.19)、妇幼保健(3.81±1.19)和儿童保健(计划免疫,3.77±1.22);除老年护理(2.97±1.13)、健康管理(2.77±1.20)、信息管理(2.68±1.21)和社区科研(2.63±1.25)外,其他课程学生感兴趣程度均超过3(一般),评分最高的依次为全科门诊(3.51±1.27)、儿童保健(计划免疫,3.41±1.21)、妇幼保健(3.37±1.29)。1.5自我评估同学普遍认为社区全科实习是有收获的。93%的学生认同在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方面得到了提升;94%的学生认为他们了解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及操作流程,达到了大纲规定的要求。1.6访谈结果在访谈中,大多数同学表示在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在临床思维培训、问题改进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同学建议将见习时间从2周延长为4周。此外,不少同学希望能开设更多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如医患沟通技巧、医学伦理学和文献检索等,并增加培训的课时,以增强自身对社区全科医学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2讨论

本次调查的整体结果令人满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前期培训课程覆盖率低,除康复医学和医学心理学外其他课程都只有少数学生有过相关课程学习;②虽然学生普遍认为前期培训课程比较重要,但对于各门课程的兴趣与重要性评分有较大差异;③学生们期望的课程安排,如课程开设的学期、学科课时与现有的课程安排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可见,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学体系的规范化、系统化有待完善。文献研究提示[5],可在本科医学教育阶段第2年开设全科医学选修课,第4年开设全科医学必修课。在学生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前,先期传播全科医学理念,而后在毕业实习前,安排学生至社区卫生实习,进一步学习全科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加对全科医疗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全科医学的兴趣,进而在毕业后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成为合格的“健康守门人”,提升全科医生素质及医、教、研水平[6]。在社区服务中心见习过程中,58.2%的学生认为现行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制度是合理的,24.4%的学生不清楚现有的考核制度,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清楚全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教学大纲等。这与我国全科医学的现况不谋而合:全科医学培训网络不够健全,尤其是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规范,培训过程中没有具体措施和要求,管理制度不完善,轮转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不到位等。而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培训基地是全科医师培训最重要的场所,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加强理论教学、临床轮转和社区实践3个环节的联系,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组织管理作用[7],丰富全科医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让医学生拥有较好的全科医学基础,也能为之后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养和继续培养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科医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全科医学教育。在欧美,90%以上的医学院校都设有全科医学系或教研室[8],虽然教学形式和学时数各有不同,但教学目标相近。英国则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2种形式接受全科医学入门教育[9]。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医学院成立全科医学系,在三级教学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成立全科医学教学中心。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立足于社区,围绕实习目标[10],统一全科教学的教学大纲和全科医师的培养制度,完善和规范全科培训网络。

作者:王甦平 杨涛 龚睿婕 鲍勇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篇2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17-06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FANG Liu1, ZHANG Kan1*

(1.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ree sta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since 1990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xperience of GP training in Shanghai,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gives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 team of GP who are willing to “going down, staying down, and making good use of ”, it is not only to lie on the training system itself,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to buil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which is attractive to GP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ess; challenges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也是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重要措施。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有效开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师队伍。上海市通过积极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推出各项新举措,加大投入,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全力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1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回顾

1.1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自1994年起,针对当时基层医师全科服务意识淡薄、业务理论培训机会少的特点,上海市卫生局依托上海职工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根据上海卫生服务的需要开展了全科医师概念培训班,主要内容是40学时的全科医学基本概念,至1996年共培训500余人。

1997年开始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医师进行600学时的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使他们能初步适应上海开展全科化综合医疗服务的需求。培训主要包括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断学基础、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等科目。

2001年依托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成立了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承担本市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任务。通过10多年的培训,本市的社区医师已基本接受并完成了培训,成为全国率先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至2005年前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目标的省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为本市社区实施全科化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到2005年底,全市街道地段医院全部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综合性全科医疗服务的试点。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完成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市卫生局于2004年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04-2007)》,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科医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

2007年在完成技能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原定计划进度启动了新三年培训计划。市卫生局根据参加培训医生的职称和岗位的不同,组织专家分别制定了七个组别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实现了个性化和分层次培训。全科医师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37所区域综合性医院和43所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培训任务。

1.2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篇3

要说临床类医学专业,首先要说说什么是临床。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上讲,“临床”是与“基础”相对的。如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部与基础部。所谓基础即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统称。解剖、生理、生化、微生物、寄生虫、免疫、病理、 药理等即为基础课程;临床医学则直接面对疾病、病人,是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属于临床医学。

从医院内部分工来说,则分为临床、医技、行政、工勤等部门。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体,它直接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临床人员包括直接参与治疗、护理病人的医生、护士;医技科室即过去所说的“非临床”科室,它也有医生和护士,但是不直接参与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只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服务;还有行政、工勤也为病人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间接的,是从行政管理、物资供应、生活保证等方面提供的,这个专业在下文会有提及。

理科知识是难点,内、外、妇、儿是“一家”

从2007年开始,重庆医科大学开始将医学类专业向文科生开放,涉及领域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老年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心理卫生方向),但基本上都只在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形式中招取。

临床医学不同于中医的阴阳调和之理,它会涉及许多生物化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这也是大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地方。作为文科生,在高中阶段没有系统地进行理科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所以在这部分课程中或许有些吃力。

或许你有疑问,我学了临床医学,究竟是侧重于哪一方面的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其实在大学本科阶段并不细分,都要学习,还有神经病学、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学等都是大四开设的临床课程,但重中之重是内、外、妇、儿这四门,如果你想要考取研究生,则学好内科学尤其重要。

医学学五年,从大四开始学校会定期安排学生到学校的附属医院学习,而大五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实习。都说医生越老越吃香,其实就是因为经验。人体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解谜,所以从医时间越长,积累的临床经验越丰富,揭开的秘密就越多,那么医术当然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在医院,退休返聘的情况十分常见,医生这行可以说是只要你愿意干,就真正能干一辈子的职业。

靠勤奋不如有技巧,有技巧更要有医德

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让你准确地判断病情、预估风险、选择术式和处理方法,但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医技才是根本。尤其当你是一名外科医生,你需要对切(剪)开、缝合、结扎、止血等基本操作手法操作灵活,所以技巧需要反复练习。外科医生依靠手持器械治疗,就要学会让刀代替你去感觉,要把眼睛“长”在刀尖上,才能恰到好处地切剪缝扎。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医德。所谓医者父母心,我们要对病人的疾苦感同身受,才能做一个对得起这份职业荣誉的医者。

护士≠护工,护理是实用的学科!

首先要声明,护士并非保姆,在医院中,其也有自己的技术职务。护理人员职位分为初级的护士、护师,中级的主管护师,高级的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不同职位的职能范围不同,别以为护士是要照看病人的饮食起居,琐碎繁杂,其实那是护工的工作,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远比照看病人要复杂。如护士要帮病人打针注射,就要掌握良好的注射技巧。有时病人在打针后留下淤血,这有可能是护士打针时不小心刺破了皮下的毛细血管,使血在皮下渗漏造成的淤青。护士还要指导病人服药,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等。

护士的职能广泛而工作内容复杂,这也决定了护理专业并不好学。医学的基础课中,解剖、生理、生化、病理以及药理都是重点和难点。或许你想问为什么护士也需要学解剖?那是因为解剖课是每个医学学生的必经难关,只有观摩或亲自解剖过尸体,才能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理解病体与健康人体的区别。当然,想要做护士的女同学不要太过紧张,医学院可供解剖的尸体并没有那么充裕,通常情况下学校会安排护理学学生在临床专业的同学解剖时进行观摩,或是只让护理系学生解剖动物尸体。

护理工作的繁杂还在于细致入微。要学会填写各式各样的表单、护理病历,为住院患者急救护理、输血与输液等,还要根据病人一些症状来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不得不说护理这门课程,非常实用,即使自己家人生病,也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真正的“欲要医人,必先医己”呢。

同时,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与人交流接触的职业,或许你很惊讶,但是护士的确要学礼仪课!从待人接物到走姿站姿,甚至仪容仪表,白衣天使真不是这么好当的。护士应该如何推药车都需要经过训练,让药车平稳而直线地行走也是我们的练习目标哦!还有如何建立良好的患护关系,让激动的患者冷静,让消沉的患者积极都有窍门。如你对他微笑,拍拍他的肩膀,握握他的手,都是一种心理和肢体上的安慰,这些细节虽简单却也让人深感护理工作的不易。

护理学如今已经不再是女生的专利。幼师界出现了男幼师,并且十分吃香、供不应求,这说明职业的性别宽容度在扩大,社会也将对男护士摘下“有色眼镜”。从2008年开始,北大医学部、武汉大学、长沙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都对护理学专业实施男女兼招。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外较先进的医疗机构都在逐渐形成这样的理念,即护理人员才是医院的管理者,安排管理各种事物以及负责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当然国内高级护理人员还达不到直接晋升医院管理级的程度,但趋势已经在国际形成,国内护理人员的地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大幅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将提升至本科、硕士甚至博士。

医药界的“非医”专业

以上介绍了许多与从医密切相关的专业,但还有一些与医药十分密切,却不是“当医生”的专业,你了解吗?

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卫生法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

就业方向:在医疗、教育、科研、卫生行政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医药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卫生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及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也可继续攻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小编点评:从课程上来看,其管理类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专业有重叠,本科毕业后能领到管理学学位,所以这些专业的就业方向存在一些共性,即使未能到医院或医疗机构等相关领域就业,也能够在普通的设有行政管理岗位的单位工作。特色是更了解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普通的行政管理类课程在专业性很强的医疗机构则会感到有点难以应付。

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营销)

主要课程:药品流通概论、场营销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营销策划、国际贸易实务、财务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大型药厂、医药公司、连锁大药房、药店、医院、卫生行政部门等。

小编点评:医药行业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国家对此逐渐实行行业准入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如今我国大约有35万家医疗单位,6700多家制药厂(集团),6000多家医药批发公司,还有上万家连锁药房,可见市场广阔。随着国家医药行业准入制度的规范化和不断完善,医药界对高技能医药营销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医药市场营销行业前景看好。

法学(医药卫生)

篇4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栓是中老年常见病,根据统计显示,我国2000~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由10.18%上升到17.63%[1]。医务人员应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护理,以达到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康复之目的。现将400例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6月收治老年脑血栓患者400例,男287例,女113例,年龄63~85岁,平均69.5岁。400例老年脑血栓患者均有16排CT确诊,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其中第1次发病140例,第2次发病162人,其余多次住院。

护理方法:

⑴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是医患关系的沟通桥梁,护士在工作中过硬的技术操作直接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情绪,特别老年和小孩是家中的弱者,一旦出现疾病时家里的亲人会特别紧张、恐惧,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用药过程要进行精心护理,当护士针扎不上、抢救给药跟不上时家属会很发火,静脉通路是保证给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导尿、吸痰、吸氧动作较慢时,极易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当患者入院时,护士要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在操作中动作娴熟,病情观察时要细心,特别脑血栓长期卧床患者,因为机体功能减弱,容易出现窒息、血压变化等情况,护理必须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测情况。高血压是引发老年性脑血栓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患者的血压变化应密切观察,指导其遵医嘱进行及时用药,必须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把握,输液滴数应做相应的减慢,脱水剂、利尿药按量准时服用,并观察尿量。同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烦躁、头痛、恶心、呕吐和颅压增高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向医生报告,重症患者备好吸氧、吸引器、抢救用物,准备协助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要经常巡视病房,发现呼吸道内痰液较多的患者,要指导家属经常为患者叩背和翻身,促进患者痰液排出,防止痰液堵塞,全面增强呼吸系统护理。

⑵生活护理: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生活护理的重点是防坠床、防褥疮、防口腔溃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给予精心的护理。①老年患者的床要加上床档,针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特点,协助保持较舒适的卧位,下床患者由于自理能力通常较差,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陪护,注意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②老年人长期患病,自理能力差,对于老年卧床患者要关注患者避免其出现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出现褥疮,脑血栓的患者一旦发生卧床,要每天定时2小时必须给患者翻身拍背,避免长时间骨隆突处部位受压,维持老年人舒适卧床,骨骼突出部位处可垫海绵垫、软枕[2]。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预防褥疮的发生。用药治疗的同时积极为患者进行患肢被动康复运动以及采用50%红花液进行按摩,增强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争取早日自主活动。③老年性脑血栓患者因咀嚼功能差,食物残渣在口腔遗留较多,口腔内的菌群出现失调的可能性较大,应向患者宣讲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护士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定期的口腔清洁护理。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役结合,祛除影响个人情绪的不良因素,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高血压是导致脑血栓的主要因素,饮食疗法作为高血压非药物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强药物降压疗效,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效果优于年轻者[3]。家属的合理安排饮食,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⑶心理护理:受疾病的困扰和环境的改变,老年脑血栓患者常常出现自卑、焦虑、恐惧的心理,精神恍惚、食欲不佳,易丧失信心现象。护士的心理护理在护理老年脑血栓患者中就显现出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个性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容易产生自我中心、内向保守、胡乱猜疑、急躁、爱发牢骚、依赖性强等不良的心理状态[4]。护士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详细耐心地讲解疾病康复配合的关键,鼓励在完成急性期治疗后,开展积极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神经侧枝循环,在协助康复训练护理同时要边说边做,态度热情诚恳,不嫌弃老人,使其感到被关心、重视,如鼓励和引导患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食品,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时说:“张大爷,您今天气色真好,是不是您这几天饭吃的比较好,您真棒,一会儿饭后我们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锻炼后我们在吃一个苹果好吗”。护士的关心和亲切的问候可给患者很大的心理安慰,护理工作者的鼓励,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能使患者加强各方面的功能训练,把握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结 果

400例老年脑血栓患者,82例第1次发病,经及时溶栓基本痊愈,没有肢体活动、语言功能障碍,告知患者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等不良因素,加强饮食、康复保健。有190例患者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恢复较好,进行康复训练,125例有肢体活动、语言功能部分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告知家属和患者用药知识,定期复查,坚持每天康复训练。本组在抢救中有3例患者来院因合并多种疾病,经过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讨 论

2011年1~6月收治老年性脑血栓患者400例,在药物及时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和心理沟通,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患者和家属的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出院后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逐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于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篇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常常因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这一问题日益突出[1],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质量是一个能够反映内、外环境对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精神心理状态、社会活动以及生活美满的影响体系,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适应的主观、客观综合测量评价[2]。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比较多,但以生存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的报道仅限于手法治疗、腹针等方面。四子散是广东省名医邓晋丰教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经验方,为分析四子散热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我们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例进行了治疗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资料均来自本院骨科病房,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1~72岁,平均6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8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1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4年6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观察病例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3];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4];病情分级参照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5]。

1.3纳入标准(1)成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男女不限,年龄45~75岁。(2)一侧膝关节患有骨关节炎,或双侧膝关节均患有骨关节炎,选取骨关节炎症状较重的一侧患病关节作为观察部位。(3)符合上述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者。

1.4排除标准(1)患者骨性关节炎程度严重,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有手术适应征;(2)过敏体质和局部皮肤有伤口者;(3)治疗不合作或临床依从性差者。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采用四子散(组方:苏子60g、莱菔子60g、白芥子60g、吴茱萸30g)热熨治疗,将四子散用电子瓦煲加热30分钟,使温度达到60~70℃,装入6×10cm的布袋中,来回热熨关节痛处20分钟,每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二个疗程。

1.5.2对照组采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出产的扶他林软膏(20g/支)1.5g涂擦关节痛处,每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二个疗程。

1.6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共36个条目,分数级为0~100,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6]。包括总体健康,评估个体对自身健康的总体看法;生理功能,评估躯体活动能力如步行、爬楼梯等;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评估工作能力以及躯体和情感的日常情况;社会功能,评估日常社交能力;躯体疼痛,评估疼痛导致的日常限制;活力,评估日常动力和疲劳性;精神健康,评估幸福感、焦虑和抑郁情况。此问卷由患者本人在安静环境下独立填写完成,因病情或文化程度等原因无法完成自评者,由护士帮助填写。每一维度得分为原始分,需转化成标准分(百分制),转化公式为:标准积分=(原始积分-该条目最低分值)×100/(该条目最高分值-该条目最低分值)。所有资料均由专人统一收集。

1.7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有所增高,治疗组四子散热熨2周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情况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相应项目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OA是以膝关节软骨纤维化,退行性变和新骨生成,导致骨端硬化和周围骨赘形成的骨质反应性改变[7],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因此影响其生理功能和日常活动,步行、爬楼梯、社交活动等受限,从而认为自身健康水平在下降。两组治疗前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精神健康等项目评分均较低。

中医学认为,骨关节炎属“骨痹”范畴,多因肝肾亏虚或阳虚寒凝,瘀阻不同,筋骨失于濡养,加之过度负重,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筋骨,导致气血瘀阻,经络痹阻不同而成[8]。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温阳祛寒、活血除湿、通痹止痛的

(下转第9页)

(上接第6页)

药物具有抗炎止痛,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可以改善骨关节炎的症状[9]。《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宋氏认为药物和热能的双重作用可以消除病损处瘀血和肿,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病损组织修复,从而到治疗的目的[10]。

本研究表明,使用四子散热熨2周后病人躯体疼痛感觉明显减轻,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分析其原因为:四子散热熨是一种药灸方法,药物加热后于患处来回运转或旋转,在热能消耗的过程中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减轻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促进关节积液吸收,缓解了疼痛和肿胀。患者的膝关节活动障碍减轻,日常活动增多,故精力、生理机能评分也明显增高。此外,四子散方中的白芥子有通行经络、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莱菔子长于利气、散风寒;苏子能下气定喘、温中开郁;吴茱萸,取其辛而大热之性,用其温中下气、除湿解郁、开腠理、逐风寒之功。四种药物相配,达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这也是治疗组病人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较对照组增高的原因之所在。

扶他林乳胶剂是一种经皮肤吸收的外用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11]。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炎性表现如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活动受限有较好疗效[12]。故治疗2周后对照组病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精神健康等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单纯扶他林软膏外涂对OA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的影响效果不及四子散热熨。

4结论

总之,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时,四子散热熨与扶他林软膏外用均对其生存质量有较好的疗效。早期采用四子散热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迅速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精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评分,提高OA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永生,娄思权.骨性关节炎发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8):571.

[2] 李建.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O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Hocherg MA,Johan GT,Hellon BF,et a1.Moleeular aspects of pathogenesis in osteo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1541-1546.

[5] Lawrence JS.Rheumatism in populadon[M].London:William Heinemann Me&books LTD,1997:153.

[6] 李鲁,王红妹,李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26(8):1132-1133.

[7] 陈裔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201-203.

[8] 许鹏,郭雄,靳卫章,等.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三花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7):620-622.

[9] 欧阳建江.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3,15(6):48-49.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32-02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6例全部为本院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84例,女42例;年龄最小63岁,最大91岁,平均71.8岁。消化系统疾病41例,脑血管意外27例, 泌尿系统疾病1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3例,其他疾病26例。

2护理

2.1腹泄的护理

2.1.1腹泄的原因及其影响虽然1d排便数次,如为有形便则不是腹泄。腹泄为水样便(含80%以上的水份),原因有肠内腐败物质异常发酵、感染、神经过敏等使肠蠕动亢进,水分再吸收下降。持续腹泄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

2.1.2腹泄的护理如有腹泄应观察其排泄次数、大便形状,了解是否用过缓泻药、与饮食有无关系以及是否脱水等。应进易消化饮食,避免吃纤维多、易发酵、过冷或过热及刺激性的食品,腹部要保暖。便后用柔软的纸轻轻按压着擦,用湿水清洗保持周围的清洁。预防脱水,应给予茶水或碱性饮料,少量多次饮用。

2.2便秘的护理

2.2.1便秘的原因及其影响便秘是指4d未排便,或每天排便但量少且干硬,便后仍感到有残留便未排出。其原因多为老年人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等生理原因外,还受心理因素影响,如抑郁、恐惧、高度紧张、情绪激动等会使大脑功能紊乱,对排泄失控。此外还受因病卧床、环境突然变化、场合不宜排便、饮食及水分摄入不足、运动不足等影响。便秘可引起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头痛、影响睡眠、易疲劳,应及早采取对策。[1]

2.2.2便秘的护理养成排便习惯:早餐后养成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控制不去排便,排便的最好是坐位,对卧床者如能坐起也应采取坐位。如有可能每天要散步、做操、进行腹肌训练,也可距脐周3cm处用手在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便秘严重时遵医嘱用缓泻剂,如粪便干硬阻塞直肠下部靠近口处时,可在橡胶手套上涂上剂,沿尾骨慢慢抠出。当肠内粪便排空后2d~3d没有大便是正常的,排便后要观察老人的情况与排泄状况;饮食管理:有规律地进适量的食物,应养成习惯,饮食有充足的水份(如汤类),多吃纤维丰富的食品。

2.3大便失禁的护理:多因卧床状态导致腹内压无力,使大便滞留在直肠内不能完全排净,残留的大便溢出,每天或几天1次。应用尿布并经常更换,保持周围清洁。

2.4尿潴留原因及护理肿瘤、结石、前列腺肥大、疼痛、神经障碍或精神上的刺激、排泄环境的改变、憋尿时间过长、药物的副作用等。均可引起尿潴留.护理措施主要有心理护理、保护隐私、调整、诱导排尿、热敷按摩、药物治疗、暗示及导尿。

2.5尿频的护理1天之内排尿次数增加至6次以上为尿频。有些活动困难的老人对尿频感到烦恼而自己限制液体入量,护士应解释饮水的重要性并说明1天的生理需要量。尿频又影响睡眠,对健康不利,应指导其在下午14:00左右摄入大部分液体,以后控制入量。如本人同意白天可用吸收型尿垫或裤叉,仅在夜间用尿布或在床边准备尿器。

2.6尿失禁的护理

2.6.1尿失禁的原因及影响尿失禁是由于排尿肌或神经功能失常及膀胱、尿道的局部疾病,导致膀胱丧失了贮尿功能所致。此外还可由体弱无力、排尿动作障碍、老年痴呆等引起,尿失禁可引起外和臀部皮肤发红、糜烂,甚至发生压力性溃疡、尿路感染等,可使尿失禁本人感到羞耻、困惑,对排尿产生恐惧而丧失自信心,失去生活的意义,影响其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因此,要加强排尿的管理,防止发生尿失禁,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建立康复计划。

2.6.2尿失禁的护理首先做好心理护理,以尊敬和爱护的态度、轻柔与熟练的技巧进行排泄后的皮肤护理、注意保护其隐私、同时安慰老年人不必担心,很快会恢复的,使老人安心。经常少量溢尿时,除用尿垫外,应训其憋尿;有尿意但憋不住时,要观察其尿量、次数、间隔时间等,定时诱导其去厕所;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引流尿液。积极消除引起尿失禁的疾病及诱发因素,进行康复训练,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如强化盆底肌、腹部肌肉、背部肌肉训练。[4]定时排放导尿管尿液,锻炼膀胱壁肌肉张力。

3结果

本组126例全部病例经综合护理后,排泄正常42例,排泄良好57例,仍然排泄障碍27例。有效率达78.57%。各种原发病也明显好转。

4讨论

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生理活动过程,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人体排泄废物的途径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其中消化道和泌尿道是主要的排泄途径。因此,护士应掌握与排泄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帮助或指导人们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满足其排泄的需要,使之获得最佳的健康和舒适状态。[2]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泄问题。因许多老年患者不能主诉,所以护士应及时发现是否有排泄障碍。如有便秘可给其喝一些蜂蜜水或用手掌在老年人腹部一侧按顺时针方向轻轻地按摩,用力不能过大,有助于肠蠕动加快。许多老年患者有前列腺肥大,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使得尿潴留现象更加严重。患者一旦出现尿潴留要尽量劝慰患者不要紧张,可采取一些诱导措施让患者自己排尿。老年痴呆患者排便障碍比较常见的类型还有大小便失禁。所以一方面要训练患者按时排便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换患者便湿的被褥及衣裤

从临床观察排泄障碍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3], 泌尿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排泄功能障碍使原发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通过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的详细综合护理措施,可使患者排泄障碍的发生率减少,解除了患者因排泄障碍导致的焦虑、痛苦心理,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肠梗阻、痔疮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减少了陪护及家属的厌烦情绪,改善了医患、护患关系,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大家对排泄障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切实提高了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

篇7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5]。

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全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要积极向领导者们建言献策,向各级领导宣传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启发各级领导决策层对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各级领导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6]。我校历届各级领导均十分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校党委、校长班子多次研究商讨全科医学教育事项,为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策划布置、排忧解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8

当今,健康管理成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提出了我国卫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确定了卫生发展的一些优先领域,如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妇幼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产业发展等,最终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则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实践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国内健康管理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医学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应运而生。我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开始以健康管理为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及研究生培养。因此,在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针对健康管理学不仅要突破医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探讨。

一、健康管理学特点

健康管理学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课程。

1.健康管理学是综合众多学科的新兴学科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明确将健康管理学列为现代医学创新体系之一。它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运动学、中医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一些健康管理相关的书籍、资料显示,各家的理念和内容均存在差异,尚未达成较大的共识,一些内容甚至存在拼色,即内容上有堆砌现象。这也体现了年轻学科的特征。

2.健康管理学是具备特有内容的独立学科

虽然健康管理融合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管理学等许多学科,但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形成了以健康信息收集、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为主线的学科体系,具备其特有的实用技能,既不同于以人群预防策略为主的预防医学,也有别于以个体的诊断治疗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可称得上是一门独立学科。

3.健康管理学以注重技能培训为主,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

鉴于健康管理学的多学科、新兴学科特点,在专业教育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需要大量探索和改进。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单纯的治疗,扩展为预防一治疗一康复一保健;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知识与技能。

二、健康管理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目前,各地陆续在开展健康管理学教学和培训,但尚未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也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我校于2013年首次面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健康管理学必选课,全科医学人才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对整个生命进行照顾。我校已着手开办国家免费三年制乡村医师及五年制本科学历全科医师,旨在改善农牧区缺医少药,社区医疗不均衡的情况。2015年我校健康管理学申请纳入本科与研究生课程选修课,现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与思考。

1.完善健康管理教学平台

完善健康管理教学平台。通过课堂理论课可传授健康管理学的理念、范畴和内容,然而针对健康管理技术与方法,需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或见习平台。文献报道,海南医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拥有健康管理教研室和健康管理测评实验室,拥有健康管理软件一套,基本能满足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我校于2013年成立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但健康管理理论课与实践课均在教室授课,缺乏实践教学条件与教学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优化健康管理学师资队伍

优化健康管理学师资队伍。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目前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不足。我校健康管理学由两名流行病与统计专业教师专职任教,其他教师均为兼职人员。一方面借助新疆健康管理师培训师资及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师资,另一方面从医院行政部门或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聘请在职人员,充实师资力量。此做法的优势在于外聘人员学识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传递较大健康管理相关学科或学术方面的信息,但兼职教师教学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充分发挥现有师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健康管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丰富健康管理学教学素材

丰富健康管理学教学素材。健康管理学重点围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三大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主线。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王培玉主编的《健康管理学》教材,并参考王陇德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教程。涉及健康管理概论,流行病、统计学和健康教育学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实践相关的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计划、实施与评价等内容,以慢性病为主的干预基础知识,也涉及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但健康管理学涉及多学科,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学科之间的集成和融合,才能真正为健康管理所用。同时,教师和学生可利用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公共资源,以及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获取健康管理最新的信息,更轻松地将专业知识难点、重点加以解决。

4.创新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

创新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健康管理学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我校面向全科医学专业开展此新课程,符合其专业需求,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健康管理技能掌握,倡导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对疾病进行管理,将教和学、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采用以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外,可采用实地考察见习(例如我校通过参观健康体检中心)、PBL教学(案例分析),以及课余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指导、社区医生随访交流,以及参加专业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更直接的进行技能教学与培训,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健康管理在我国快速发展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健康管理(产业)服务发展是离不开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推进培养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邹媛 王迎洪 王巧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培玉.健康管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6.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7.

[3]王培玉,爱萍.健康管理学与健康管理师—人群健康领域的一个新学科、卫生行业的新职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3):347-351.

[4]王培玉.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问题和展望[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1):2-4.

[5]刘静,曾渝,王大红.海南医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方向在校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5):358-359.

篇9

中图分类号:C912.83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兼有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者的优点,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社区都需要共同发挥合力,而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1制定统筹规划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政府应当未雨绸缪,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主动提前作好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促进区域内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为目的,将它纳入本市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做好市政规划和建设规划,特别是新建居民小区、新城区建设、改造老居民区时要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配套建设,对区域社区养老各类服务设施设置数量、规模、布局等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适应日益增多的养老服务需要,使其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

2进行政策扶持

政府对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进行政策调控和政策扶植。应建立适合多层次、多种类、多方式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政策,制定包括优惠、鼓励、法律责任及服务标准等相关政策与规定,加强对社会支持行为的规范、激励与引导。对从事社区服务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居家养老服务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上岗政策,确保服务专业化;规范服务标准,完善奖励制度,形成社会监督和市场竞争。

3增加财政投人,促进资金供给多渠道

资金是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但当前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财政政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经费来源主要是少部分财政补贴和社会募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具有不稳定性和临时性,不利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仅依靠政府单方力量不足以应对,未来应该是政府、个人、企业多方共同筹资的模式,应建立多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筹措和运作机制,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多方筹资,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1建立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相匹配的财政支持制度,设立专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

政府应当通过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规划,建立起对于居家养老的整体预算制度,从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预算资金,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专项资金,从而保证每年给予居家养老财政上的支持和持续投入,确保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专项社区养老资金可以有两个用途:(1)建设硬件设施;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硬件投入,大力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更新、扩建、改建或完善和提高工作,加快文体、娱乐设施的建设;(2)通过政府的补贴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社区为老服务。这两种用途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互为补充、综合利用。

3.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融投资

除了政府投入资金外,还应该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发动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国外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各界进行资金捐助;将福利彩票的收入按照比例投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规定执行;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一些便民利民服务实行有偿服务,以弥补服务资金的短缺。除此之外,还可采取多种方式大力调动社会其他社会投资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闲散资金的力量,吸引社会各界通过筹集大量社会资金为民造福。

3.3完善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探索较为完善的财政激励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颁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政策来引导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种类和水平的发展。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台规范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收费监管办法,同时以民政部门考核验收认定的等级标准确定指导价,政府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运用可以通过购买养老服务人员的公益岗位(包括完全购买和部分购买)的方式实现再就业和老年福利服务的双赢。

4建立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体系

我国社区老年服务起步晚,起点低,不仅老年服务的基础设施薄弱,从事社区老年服务的专业人才也严重短缺。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专业素质较低,使得社区老年服务只是在表面的层次上发展。加快老年服务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为此,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推行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制度,对进入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逐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即凡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至少要取得县(市)级人社、民政部门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培训和实习考核,取得养老服务资格证,方能允许上岗的制度。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各类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营养学、护理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更专业化、知识化。

5建立福利性、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源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也是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鼓励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民政机构、宗教团体、公民个人等积极创办各类提供养老服务的各类机构,以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这样就可以将政府力不从心直接承担的责任部分配由各类机构去承担,政府则由直接的社区老年服务的提供者角色,逐渐转变为监督者、规范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

6政府要完善社区老年服务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关于社区老年服务方面的法规、条例还很不健全,现有的政策法规也存在定义不够明确,实际操作困难等问题。政府加快制定和完善社区养老政策和法规是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根本保证,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所以,政府不仅要着力加大对社区老年服务的财政支持和资源分配,还要完善相关法规,进行制度安排,要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的关于社区老年服务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规定社区老年服务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经营、组织办法等,明确社区老年服务的财政安排、监督和评估等一系列问题,从立法上规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标准,服务资金的来源,监督部门的建立及各种奖励性措施等,使服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法律上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且对已有的政策和法规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其真正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宏观规划、管理以及制定政策体系、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而且要协助整合社区资源、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公益岗位、进行相关服务人员培训等,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襄阳市科技局2014年科技计划研究专项课题“襄阳市社区居家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务.社会福利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高鉴国.中国社区工作者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