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8 14:42:56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1

职业生涯管理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核心人才固定的、可发展的、有助于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公司可以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做出相应调整,减少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要求企业系统地评价企业内人力资源的需求,确保必要时可以获得所需数量且具备相应技能的员工。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想获得必要的人力资源,就要为员工服务,对员工的发展负责,从而激发员工对工作负责的最大积极性。如何加强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的纽带关系呢?只有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搭建发挥才能的舞台,让企业从中找到所需的人才,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实现员工进步、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经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个人的成功,得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们普遍追求拥有健康的生理体系、健全的人格体系、丰富的知识体系、多方面的能力体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丰硕的职业生涯成果体系、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体系、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动体系。

目前,很多企业的员工尚未接受相关指导、培训,应该让大家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不是由一个人替另一个人去做的事,必须由他们亲自去做。只有员工个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一生需要什么。而且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员工自觉的努力,这是艰苦的工作,他们可能会相信开发一个好的职业生涯是自己最大的兴趣,但真正去制定一个计划常常是另一回事。所以,公司有义务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使员工重新看待自身的工作,通过获得工作成就感,增强员工动力,自动自发地配合公司开展各项业务。

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应该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作为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为包括:

第一,建立方阵协同式组织结构,使组织中每个岗位都能清晰地了解每一项工作的上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和需要协调的部门等;

第二,帮助员工作好本职工作分析,为个人职业生涯奠定目标基础,因为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

第三,建立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以培训、讨论交流、实践锻炼形式开展,使得个人、企业、社会均受益,只有形成三者利益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职业生涯;

第四,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提供发展信息、提供任职机会,维护企业人员整体积极性;

第五,岗位轮换制度。

其次,作为员工,若想在职业生涯上发展,必须做到:

第一,应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希望在企业的发展中充当重要角色,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的时间坐标,为每一个发展目标都标记两个时间,即开始行动的时间和目标实现的时间;

第二,根据个人情况,编制职业生涯规划,共包括十项内容:题目和时间坐标、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职业环境分析结论、企业分析结论、角色(贵人)及其建议、目标分解、成功标准、自身条件及潜能测评结果、差距分析、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第三,进行职业生涯现状分析,包括:姓名、职务、职务职责、职务能力要求(细分):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已具备能力、现欠缺能力(细分)、改进方法及实现时间(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第四,尽可能发挥才能,达到目标,人的自我实现就是潜能充分发挥的过程,需要不断有创造性成果予以证明,创造性从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就应得到体现;要敢于制定没有前人经验的奋斗目标;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2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198-0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落实和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形势之下,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而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就业之后频繁跳槽的原因所在。然而,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会使大学生浪费很多时间、丧失很多机会,不仅经济收入受到影响,未来人生发展也会受到影响。鉴于此,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他们的主体意识、目标意识不断增强,有目的地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以满足未来岗位需求,努力开拓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明确未来努力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制定适合自己并且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讲,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既可以使大学生增强就业的针对性,避免盲目就业现象的发生,又可以增强他们应对社会复杂而激烈的竞争的能力。从更深层次看,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度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笔者在对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了解发现,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仅仅停留在号召层面,没有给予这项重要工作应有的重视,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深入开展起来,特别是内地一些高职院校。正由于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足,才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普及率较低,一方面体现在对大学生问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和讲座时,有的学生一脸茫然,全然不知,仿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新名词。另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都认为这些知识仅是皮毛,根本无法满足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要求。

二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间安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仅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或讲座,这种做法显然将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灵丹妙药。然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通过几次课或几堂讲座就可一蹴而就,它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未来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意识,带着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这样才能避免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

三是测评工具对大学生的针对性不强。目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题并非专门针对大学生开发的,它对大学生不具有专门指导意义。此外,这些测评题水平有待商榷,不能作为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可信测评工具。

四是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辅导员承担,他们不是职业规划师,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和本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如下解决对策。

一是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度,通过有效宣传引导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高校领导要给予职业生涯规划足够的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它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适时组织相关培训讲座,使每位大学生都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设计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时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不同要求和不同目标,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安排和指导。比如,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先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入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印象,通过与高年级学生的交流、讲座、实习等方式了解未来本专业的就业环境,让学生从大一开始树立自我认识意识,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再比如大四学生,由于他们即将毕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他们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或就业或继续深造。如果学生已经明确了就业目标,则应帮助大学生完善求职资料,培训他们招聘会注意事项和面试技巧,通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相关讲座,使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是打造一支高水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可以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它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1] 此外,还可以引进专业的规划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规划。总之,这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的打造势必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心理科学.第20卷总第81期-82期.2005年第5-6期总第30页.

作者简介

王育飞(1982年12月―),男,讲师,硕士,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3

[作者简介]彭明生(1964- ),女,湖北武昌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贵州贵阳55008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00-02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已经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这一问题也引起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也日益引起了高职院校和教育部门的注意。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大学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们在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想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便是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进行规划的一种教育体系。它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他们良好的职业修养。所谓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在科学的职业生涯理论规范下,通过融合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迅速及时的信息反馈体系和实事求是的目标调整步骤,以确保学生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独立地面对外界环境,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整合最大程度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给以全面系统的理论传授,以及在实际的求职和任职过程中进行具体的辅导。对于作为求职者的学生而言,在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很有必要;不仅如此,职前的职业能力测评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要保证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自己的专业特点充分结合,对于大学生而言应更加注重实效性。为此,应当在入学之初就要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养教育。认识自我是目标实现的第一步,因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科学地规划自己,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和力度的合理。除此之外,还应当了解环境,这个环境同样也包括职业环境,即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状况,否则也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

1.全程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合理的职业发展观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若要在这两个环节取得成效,需要进行长期的、持久的、有计划的工作。大学生若要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必须自入学之初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否则,到了毕业之际往往会很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决定了短期内难以见到突出的效果。突击性的教育只能是揠苗助长,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2.系统性。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主要是就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而言。所谓纵向,就是要在每个专业的新生入学之初就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之后的大二、大三阶段都要进行不同的培养和教育。所谓横向,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结合学科专业,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教育。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职业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

3.专业性。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等综合功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综合性较强、涉及领域广泛,它要求管理人员、课程教学人员和工作人员在熟知相关政策的同时还要熟悉事务性工作,同时为保证综合素质的达标还要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的学习。

4.实践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是理论教育,还是一种实践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要认知社会和自我,而且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种理性认识的获得,就需要他们投身到实践环境中去感知社会,通过锻炼去了解自身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职业能力能够更加接近于自己的职业意愿。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充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特点之后,就应当积极地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育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它集理论教学、实务训练和职业测评于一体,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针对大一新生也要有计划地开展这种教育。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却完全相反,职业生涯教育仅仅是针对毕业生举办的几场就业讲座而已,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教育。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了关于“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具体回答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30名大一新生中有25人完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总人数的83%,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院校新生中并未有效开展。大二学生30人中有23人完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比76%。值得一提的是,回答“了解一些”的5个人均为教育系专业,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他们的选修课。大三学生随着毕业临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明显比大一大二学生的了解需求有所提高,因而回答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与大二学生相比下降了13%。

基于以上情况,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特别注意从大一新生抓起。大一学生入学不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他们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认知教育包括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认知职业的首要条件就是认知职业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除此之外还要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有所了解。针对大二学生,应当进行一定的专业教育,锤炼专业素质是这一阶段学生为职业生涯规划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深入钻研相关理论知识,为今后能够胜任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大二阶段应当积极地为就业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帮助想深造的学生了解升本科的信息、入伍、创业咨询服务等,举办专门的专题讲座;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则对他们进行就业能力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各种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做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前的培训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也应提供有关培训。另一方面,应当训练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力,例如准备求职材料的能力(简历制作、面试礼仪)、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等。大三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重要一站。此时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以及国家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应当及时地对毕业生群体进行宣传和教育,如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法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除了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改革以外还应当探索新的实施方法。本文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不定期地举办讲座等,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课堂教学

课堂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传统的授课地点。但是这种传统的授课地点也能够挖掘出巨大的潜力。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结合现实中的成功例子和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理论加事例的教育。同样,也可以聘请校外人员在课堂上讲述职业经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成员采用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价方式。在互评中,学生通过对方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尽早地完善自己。除此之外,情境模拟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师的带动下让学生分角色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在职人员处理事务,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创设某种具体的情境,训练学生的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模拟面试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也相当关键,例如幼师专业学生的说课水平等都可以在这种方式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网络教学法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测试学生心理、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等,使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都成为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此外,在线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实践是这一体系的必要环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专业实习和实践活动,例如各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与专业相近的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等。为了保证社会实践的有效性,校外实习培训基地是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要形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都能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加强。结合社会组织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志愿者活动中创造机会保证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和企业,保证他们能够在社会和企业当中充分接触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尽早适应。同时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形式,是大学生体验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不定期讲座

这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增加对“职业”一词的深入了解。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这些人员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以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经济形势的最新动向武装学生大脑,使之能对外界做出最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成功就业、考研的学生介绍求职经验和考研经验,与考研辅导机构、公务员辅导机构合作,邀请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传递最新资讯。

[参考文献]

[1]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2]孙嘉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3]王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教师,2009(24).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68-03

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受到社会、学校及学生本身广泛的关注。

一、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职业的选择、适应、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明确发展目标的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1.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明确方向。学生在择业方向上具有盲目性,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细致地分析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把握好总体方向。

2.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受学校自主选课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程选择上趋向拣易弃难,造成知识体系失衡,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弱化。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围绕职业目标和理想,扎实掌握相关知识,打造职业特质,实现成长成才。

3.帮助学生强化就业心理素质,摆正心态。学生获取外部信息较少,往往在面对多变的就业形势时会显得无所适从、紧张不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督促学生关注形势变化,从而获得更多外部消息,让心理准备更加充分,摆正心态,强化心理素质。

4.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择业不准确,不能发挥最大潜能,造成资源浪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适岗择业,从而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双赢,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如表1至表4。

归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部分高职院校视职业生涯规划为形式,仅有提供就业信息、开设指导课程等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其深层意义。

高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率普遍较低,没有明确其重要性,对其关注度不高。加之学生缺乏人生阅历、经验,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不透彻。即便学校开设此课程,通常也会出现学生漠视授课内容,不认真完成课后任务、敷衍测评等情况。

2.高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学校多安排各院系分管就业的教师负责此类教育,师资分散,规划理念、重视程度等差别很大;二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学校多倾向于“填鸭式”的理论授课方式,对课程后的配套实践活动设置不足。

3.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存在偏差。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存在的偏差主要有:一是混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多强调如何择业,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考虑就业后的发展、满意度等;二是重技能强化,轻自我提升。高职院校较重视对规划的步骤、技能培养,忽视提升学生自我能力的价值;三是价值观被曲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被曲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偏向物质、权力,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影响。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对策

解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要从学生、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着手,发挥联动效应。

1.从学生本身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本身着手改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1)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前应接触相关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这一理念,了解其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帮助做好规划;或者在进入高职院校初期,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内容,使这一概念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入。

(2)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首先,学生要树立对自己负责的观念,不要流于形式或指望别人来为自己制定规划;其次,学生要树立切合实际的观念,不能一味追求理想中的“最佳规划”,必须脚踏实地,并且要学会变通;再次,学生要树立长期规划观念,用动态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随着阅历、经验不断丰富,及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正确分析职业与自我。学生要科学、细致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方向、性格及能力等,明确优势和特长、劣势和不足等,实现个性化规划设计;同时要充分分析职业,根据职业本身的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进行判断,了解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到人与职位互相匹配的规划,避免规划中的盲目性。

2.从学校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方面探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提升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首先,要强化师资队伍,配备充足的专职教师,集中师资力量,统一认识、理念及操作体系等,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学校要分阶段、连续性地向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做到时时讲解和强化、时时跟踪和检验;再次,学校要充分认识职业测评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进合适的测评方法,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测评服务,并提供建议和指导。

(2)依据学生个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学校要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应当选择分类别、分层次、分级别的方式进行指导,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确定发展定位。教师在职业测评的基础上,采取面谈、询问等其他测评手段作为辅助测评依据,结合外部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3)优化课程安排,加强理论结合实践。学校应积极拓展课程形式,在深化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通过建立相关实习、就业、创业基地等,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切实地感知体验效果,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强化其职业针对性和专业性。学生与职场人士的交流也能够帮助他们认清发展方向,减少职业生涯规划盲目性。

3.从社会着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检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用人单位和政府机关都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用人单位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与院校共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提供便利的条件,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政府部门要提供充足的就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深入领会其重要意义,正确看待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及整个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5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现状

我国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行当薄弱。从学校方面看,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的技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专业培训。大多数高校虽然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时,对职业认识还处于朦胧时就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许多考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关系,受父母、老师的影响较大,常常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可以说我国在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已经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分”和“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毕业分配制度使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基本上没有自,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几乎为零。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自越来越大,但由于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职业观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重视。

如果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还没有形成~个明确的职业目标,临近毕业时才仓促准备,是很难找到一个理想职业的。如果大学生无目的、无规划盲目就业,势必会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应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时,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直面社会,检验自己培养结果的窗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声誉和前途,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职业指导,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大学前已基本完成,学生的职业目标已经确定,而我国基础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几乎是空白。因此,在我国就需要大学阶段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来填补中小学阶段职业教育的空白,这任务相当艰巨,而一些高校只是在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才进行临时抱佛脚,大学生确定的职业目标就很难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行性。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脱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只有职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大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规划评估与修正等都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许多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只注重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互脱节。

(3)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要求或者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职业设计,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科学认知,实际规划中多是模仿和抄袭,对未来职业设计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其次职业期望值偏高,他们不愿到基层从事一般工作,在求职选择中都希望选择高起点、高回报的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大城市大企业的高薪职位,这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客观事实相矛盾。在职业选择中重名利、发展条件、轻内在价值等。再次,就业目标不明确。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够明确,自我认知错位,缺少对自身和专业特点的了解,在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的问题上,缺乏明晰的人生规划,面对可供选择的机会犹疑不定,难以抉择,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致使一些毕业生错过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使自己的职业发展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解决对策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宣传。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途径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和高校等相关群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逐步形成社会高度关注、学生及早着手和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建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建立和健全公共的、开放的职业测评机构,随时满足人民的测评需要;在中学阶段开设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养成其及早树立人生理想,合理规划,科学奋斗的习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未来决定于自己手中,提高其科学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同时,把整个大学期间作为一个开放性、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教育,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173-02

Abstract:Thepaperdoesthebriefresearchaboutthe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theinstructionforcollegestudents.Firstly,itexpandstheconceptandsignific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Onthebasisofthis,itgivessomespecificstrategiesfortheeducationandguidanc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educationandguidance

職业生涯规划研究最早始于西方,于上个世纪90年代被我国学者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一经引入,立刻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最早应用于企业领域,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该理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当中。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无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面临的头号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多关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希冀能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不断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我国学者刘咏宝于2007年在他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大学生自身情况,并结合当时存在的发展机遇,同时综合分析当时存在的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因素,最终确定事业奋斗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的合理安排。这个概念基本准确概括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文章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具有如下几点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

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促进大学生更加清晰、完整的对自我进行客观认识,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个人意愿、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科学结合,进而进一步树立和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形成正确职业认知。除此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让大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自身能力与理想职业间存在的差距,而这种认识则可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业学习,更好的完善自我,从而促进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

2.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实施的大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分割教育,这样的分割教育方式未充分重视知识的整体性教育,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形成适应性差、知识面窄的不良局面。这对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3.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更好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种多种教育资源的融合,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于大学生实际,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实施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把握好如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面并未予以足够重视。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高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意识。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长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目标,在此目标的引领下积极采取相关教育与指导策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率的提升。(2)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可评估性。可持续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为科学,可评估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可帮助高校更好改进自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策略。

(二)高校应建立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支撑。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方面也应多下功夫。作者认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如下几支队伍的打造:(1)专职职业指导队伍;(2)就业导师队伍;(3)校外顾问团;(4)大学学生职业规划协会。队伍建立之后,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提出严格要求,最好应配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及其他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等。在相关制度的管理、约束及激励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队伍的综合素质定然会得以稳步提升。

(三)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纸空谈,在具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需认真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职业理想

当前,很多大学生并未树立科学职业理想,在职业理想的设定方面大都呈现出理想化、功利化倾向,未充分考虑到社会与国家的实际需要。这样的职业理想树立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应帮助大学生积极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而要做到此点必须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如下几种观念:(1)树立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观念。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实现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应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的地方。(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终身学习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为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助力。(3)树立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21世纪需要的是人才,而最不缺的也是人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在稳步增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大学生要想获取理想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及竞争意识。

2.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

很多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评估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1)准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2)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3)理性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4)准确评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除了加强对自身的准确认识之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社会环境对从业者的要求。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有效性。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加强认识自我的实际情况是极为必要的。但恰恰有部分大学生并未准确、充分的认识自我。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对于学校之外的外部就业环境也未进行充分认识与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仅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具体严峻到何种程度他们却往往一无所知。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及外部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3.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关键所在就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据了解,目前很多大学生并未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计划,其计划性也往往不够科学。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制定方面多下功夫。具体可从如下几点入手:(1)积极要求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应让大学生将其为一项任务完成。如有可能,还可将其纳入学分,引导大学生更为积极的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2)计划制定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制定后,在后期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受到影响。因此,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后,还应要求大学生积极进行调整,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出更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良好匹配,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除了上述提出的几点策略之外,高校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多点问题。另外,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01).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7

高职院校教育应把面向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校的教育宗旨。但是当下,高职艺术类学生们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很确切的明白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的并不是很到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环节和操作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致使高职艺术类学生觉得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到无从入手,常常都只是在形式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随意的进行设计。而且,因为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艺术类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了限制。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应注重就业指导课程,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并构建相关的教育体系。

一、关于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高职艺术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当前,我国不止高职艺术类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就连其他专业的大学生都普遍的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没有透切的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很少有大学生有意识的去制定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而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专业特性和自由的个性,对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更为浅薄。他们大多数的人都是感性的,注重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思维,重视他们的专业,但是却忽视了社会的需求。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凭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发展,缺少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2、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大学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双面阶段,利用得好,就对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利用的不好,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尤其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就业市场的判断以及适应能力都较薄弱,使得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容易走进误区。并且调查也发现,大部分高职艺术类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工作状况很少进行调研,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多数人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3、大多数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客观、对入职的准备也不充分。大学对学习的要求相对轻松,是一个既有激情又有理想的时期,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学生,缺乏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并且,机遇总是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自信,不是能很好的把握和抓紧来到的机会。

二、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

1、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过程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高职艺术类学生多数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世界观、价值观、思维行为等方式都是不相等同的,因此,他们的差异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常言道:“师傅请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注重对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高职艺术类学生也要重视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2、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具有的一种开阔性。封闭意味着落后,因此,高职艺术类学生要以一种开阔的思维、视野去学习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让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开放性的特点;3、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进行规划职业生涯的设计具有动摇性。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时俱进。高职艺术类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需要具有灵敏的观察力、开阔的眼光,及时把握住机遇,选择职业。

三、关于高职院校对高职艺术类学生学习规划职业生涯的教学策略

首先,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加强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估,正确的进行自我了解,并且可以结合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其次,高职艺术类学生要脚踏实地的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好高骛远,要踏踏实实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人的实力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去规划一个适合自己且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再次,高职艺术类学生要对自己专业类的工作职位及特点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社会的进步,对高校学生的实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学生自身不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话,是会被社会淘汰的。因此,学生要不断的学习、锻炼自己,了解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高职艺术类学生规划完自己的职业生涯后还要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因此,制定完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实践。并从实践中增长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语

纵观当今社会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要不断的增加对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引导和进行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艺术类学生要提高忧患意识,提升就业的竞争思想,合理的定位,不断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基本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技巧,把握机遇,去应对目前社会的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8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43-02

我国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激增,大学生毕业时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和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引发人们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的反思。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作为人才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进行后续的学习、生活、实践安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概念、原则及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概念。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性格、个性、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并对各种职业、行业、环境和需求趋势及关键成功因素的全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等学习计划和发展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遵循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是指大学生应该有主动发展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积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性原则是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外界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做出积极合理的改变,以达到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相适应;可行性原则是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目标及实施策略都应具有可行性,既是个人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又是社会许可的;终身性原则是指每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落实到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去,不断学习新技能、新本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职能的需要。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自我认知、环境评价、确立目标以及不断的反馈、修正。①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选择职业的基础,由于每一种职业由于其特点的差异性,对工作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时,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选择相匹配的职业。②环境评价。大学生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客观分析当前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综合环境评价,在自身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寻找具备发展空间的企业及岗位,以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③确立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个人未来发展的动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针对各自目标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实践中不断积累所需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④反馈与修正。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岗位的需求也日新月异,因此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当时未考虑到的新情况,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进行反馈和修正,保证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行之有效,确保大学生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理性地选择日后的相关工作,系统合理地规划自身成长路径,从而建立就业竞争优势。我国各个高校虽然大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但是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不够成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发展定位,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更多地考虑学校的知名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而未能考虑自身兴趣和情况选择合理的专业和学校,导致其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缺乏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很多大学教师和相关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认识上也存在很多的误区。事实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的过程,并不是几堂课、几个学分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高校师生及各主管部门紧密配合,从办学理念、职业辅导、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共同构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师师资队伍不足。由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很多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老师中,一部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另一些则是各院系的书记或辅导员等,他们虽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比较多的了解,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得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往往不够专业,指导效果不甚理想甚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另外,各个高校虽然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较少,并且他们负责的学生众多,事务繁杂,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关教育指导工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指导工作一般被局限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就业信息等方面。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模式存在缺陷。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的教育工作应当具有持续性和针对性,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大多局限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小范围课程学习、讲座和毕业生进行短期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培训,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如果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指导的阶段,而忽略大学生的社会和工作实践的相关环节,就会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流于形式。另外,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其各自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学生更渴望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普遍缺乏针对性,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基本都是共性的、普遍的规律,很难满足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求,长此以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指导效果不言而喻。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对策

我国各个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方因素造成的,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仅靠个人很难完成,因此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1.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应当不断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力度。作为高校,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建立更加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队伍,最后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全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时,找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契合点,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法。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首先,大学生应当根据个人特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扬长避短,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大学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依据自己的学业情况,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再次大学生应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以了解职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做好充足的准备。

3.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实施单位不应当仅局限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我国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搭建一个由政府主导、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平台。第一,建立政府-高校-社会的全方位合作系统,积极开展交流工作;第二,在高校设立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及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等工作;第三,企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和工作实践岗位,并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岗位培训。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我国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9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07―02

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由此制定相应计划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简而言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及人-职匹配。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在大学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指明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将来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调查的资料了解到,却在民办高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等方面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却并未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产生的原因

1.1客观原因

(1)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历程短。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新兴事物传入中国,其普及程度不高,且中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和实践仍很欠缺。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要求》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该通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上了日程,系统化、现代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在高校落实。自2008年至今,其发展历程较短。笔者根据对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引进和就业指导中心机构成立也是近年来才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教学模式多以理论课程为主。

(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资源未能尽其用。

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较好开展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如购买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建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团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等,然而根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源利用效果并不显著,学校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源并不为学生所周知,67.65%的学生未运用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仅有32.35%的学生用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其中60.87%的学生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学校有此系统,82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测评系统繁琐、难以操作。此外,学生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讲授的方式被动地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据调查结果得知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最需获得指导与帮助,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占60.48%;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占52.1%;相关社会实践平台占45.21%,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占34.75%。由上述数据可得知,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及相关社会实践平台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学校对其已配置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资源宣传力度不够,资源未得到广泛利用等因素,引致学校资源与学生需求方面没有较紧密的联系起来。

1.2主观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

从学生方面出发,大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处于模糊和朦胧的状态,未能全面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短。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能在中学教育中普及,普遍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现在专业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仅占33.83%;因就业前景好的占19.16%;因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16.77%;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24.85%。由以上数据可得知,66.17%的学生并不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取专业的,更是未能在选择自身专业提前设计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认识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少。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发展历程短,国民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社会环境的熏陶,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探索研究中,理论尚未完全形成。

从学校方面出发,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对花都区民办高校走访调查得知,部分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与学生彼此之间发展的作用。片面注重招生以及大学生临毕业时的“就业培训”,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混淆一谈,并未全面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2)缺乏主观能动性,依赖性较强。

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往往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普遍仍未能唤醒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或实践。大学生仅在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下吸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处于似懂非懂对状态,并没有结合探索自身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付诸实践。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父母过于宠溺孩子,包办孩一切的教育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目标缺失,也是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以考上理想大学作为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然而在大学生活中,安逸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迷失了方向,养成懒惰散漫的学习态度。

(3)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

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俱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与社会发展、自我改变和自我认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然而学生由于年级的递增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与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现过程漫长、成效慢相悖,使学生难以坚持执行已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持之以恒是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起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2解决方案

2.1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能引导学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抉择,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需要有大环境的熏陶,如通过媒体宣传、大型活动宣传,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吸收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其次,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应有比较深刻地认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应持有“任务式”的态度,在对学生传授引导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的意识,并积极推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及其成果。从学生方面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第一步,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潮流发展的主力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应联系自身接受并认可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2.2加快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除受到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遗传素质的影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加快建设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快组建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组织老师外出交流学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供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教学时间的连贯性,不同年级实现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大一阶段,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有大体的了解,懂得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大二阶段,应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验证。根据大一阶段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社会活动的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所制定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并进行修改、完善。在大三阶段,应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技能,考取相关证书,进行相关能力的拓展。在大四阶段,应着重学习就业面试的技巧,获取实践平台,为实现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自身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活做出有效的规划。

2.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是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之一,能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大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宽影响力。通过学校各组织工作的相互配合,将职业生涯规划资源信息传递给学生,如通过辅导员信息传递、宣传栏海报粘贴等。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发展规划部门应将部门职能透明化,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部门工作的了解,根据自身需求寻求帮助。二是民办高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实训活动调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同时,民办高校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例如通过“展翅计划”、校企实践基地,使学生将个人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更好地进行人-职匹配,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学校可通过学生社团平台,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能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进一步的了解,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要学校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学生应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学生还应善用学校资源,运用学校现有课程知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及网上搜索职业信息,进行初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再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结合社会实践修订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9.

[2]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许溪沙,王若光,张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探讨[C].创新沈阳文集,20090827.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例10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大学生就业难与我国高校的教育也存很大的关系。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近年来才引起各大高校的注意,很久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规划教育并没有正式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漏洞。其次,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化定位;最后,在高校,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配套体系不健全,使得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顺利化开展,成效不大。

1 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1.1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

在我国,有部分大学生升入大学后,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觉得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部分学生开始不思进取,贪图享受,谈情说爱、玩网游等成为普遍现象。针对以上种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提早结合自身发展的个性特点来进行人生谋划,找准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在就业大潮中确定自己的方向,为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前提基础。

1.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校就业率,提升办学信誉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会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依据自我发展水平合理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了清晰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向着目标的方向奋进,有利于大学生围绕着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展开自我活动,进而促进其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高效而有成果。此外,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一旦确定,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努力奋进的主动性,有利于高校良好的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一定程度上会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减轻压力,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几率,这就会为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信誉。

1.3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利国利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大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确定自我的人生职业需要,有利于在众多的用人单位中间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会大大降少用人单位与就职者之间产生的偏差,不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而且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企业未来发展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下来,可以方便学生制定详细化的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步骤,有利于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积极提升自我。学生的自我能力提高了,成功就业的指数就会上升,从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2.1 从整体上提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做好宏观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在各大高校引起了重视,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没有在大的范围内获得推广。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尤其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局势来分析,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必须积极筹备,广泛普及。

2.2 突出专项化,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为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放在此项工作的首位。要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出台细致详尽的培训计划,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实践水平,并且对相关师资的培训要贴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障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2.3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要讲求一定的科学方法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要讲求一定的科学方法,要循序渐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要从理论知识上让大学生在宏观上能够有一个总体把握,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意义与重要性有积极的认识。同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知识的教育,如要同时对大学生开设心理辅导等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按照学生发展的特点,按步骤分阶段来进行。在大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奠定职业规划的基础,积极帮助其形成相关方面的意识。在大二、大三阶段要对大学生开设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不同学科与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化指导,并努力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条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四学生即将参与社会就业竞争,所以要针对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使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我,能够为自己选择出恰当的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过渡。

2.4 积极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创设环境

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创设环境。第一,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尽一切努力丰富大学生的就业信息。第二,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专项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要结合时展的特色,定期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知识讲座等,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形势,进而更好地完善自我职业规划。第三,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展开具体实践。学校要努力争取一切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条件,使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为大学生的日后就业与择业奠定基础。

3 结语

在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下,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应革新挖潜,重视这一课程的教育,重实施,重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