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9 15:01:04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1

1引言

现阶段,我国电网系统日益完善,给智能电网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条件。但是随着智能网络的发展,智能电网与通信技术之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相关研究工作人员除了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应重视智能电网与通信技术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对策,确保智能电网通信的高效运行。

2智能电网概述

2.1问题的提出

由于电网系统相对复杂,使智能化电网的实现相对困难,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的精准度,首先要对智能化电网和通信技术进行优化,解决二者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智能电网的高效运行。

2.2智能电网特点

2.2.1安全性能高

智能电网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网运行的多种设备硬件,达到高效防护的目的,从而避免由于人为失误所导致的系统停止运行情况的发生。另外,智能电网和可以实现对数据的保护,防止外来系统的侵入,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跟踪,以达到防止数据丢失的目的。

2.2.2稳定性强

智能电网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通信传输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完整。即使出现问题,智能电网也会在第一时间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

2.2.3自愈性好

智能电网遇到故障时,可以尽快完成修复工作,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传统的电网系统故障会造成大量的数据丢失,不仅给用户使用造成影响,而且也给电力企业本身造成困扰。智能电网可以在遇到故障时,将原有信息进行保留,传送给后台操控人员,有效避免了信息丢失情况的发生,智能电网自愈功能架构运行

3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

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给智能通信网络系统的建立造成了困扰。

3.1质量问题

现阶段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之间存在的最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即通信信息系统接入网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给电网的高效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通信信息在接入网络时一方面可能造成信息传输方面的延迟,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给智能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困扰。由此可见,对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优化,首先需要对通信网络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得到高效的维护和管理。

3.2稳定性问题

虽然智能电网系统必须保证通信信息的传输具有高稳定性,需要加强电网后台操作的稳定性能,以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进行。目前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整体稳定性较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包括以下2点:(1)网络因素造成的信息传输缓慢,这就使得通信系统的信号不稳定,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数据运行故障;(2)智能电网稳定性能降低,使通信信息稳定传输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困扰。

3.3安全问题

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优化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之下。目前,智能通信网络系统存在一系列安全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较多,其中最关键的是网络黑客的存在,它会造成信息通信数据的丢失,从而泄露用户的信息,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智能电网通信数据传输过程中应当严格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从而降低企业和用户的损失。

4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4.1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可靠性

在信息运输数据的安全上要重点关注,保证信息不被破坏和丢失,通过加密等功能防止非法盗用,对侵害以及非法入侵要严格抵制。智能电网系统可靠性的提高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工作,必须要在智能输入、短距离无线通信以及网络路由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使智能电网通信系统得到有效完善[1]。

4.2层次模型的构建以及标准体系的设计

要实现智能电网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顺利结合,就必须构建合理的层次模型和设计标准体系。一方面,构建人员要对电网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及划分,并对每一个模块的功能以及运行特点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想使智能电网的运行始终保持高效状态,必须不断对智能电网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电网各个环节的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因此,需要预先设计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4.3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具体包括以下2点:(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需要对信息传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制定解决对策,确保事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有效将损失降至最低。(2)加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智能电网系统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将事故风险消灭在萌芽时期,从而有效确保通信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

5结语

电网通信系统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二者进行优化,通过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层次模型的构建以及标准体系的设计以及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等手段,确保通信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2

在现阶段,节能环保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建筑能耗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作为现代智能建筑,它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因此,智能建筑从最初的决策、设计到工程实施,直至最后的交付使用,在整个建设周期中,每个环节都要考虑节能环保问题。

1、现有技术条件下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在实现建筑节能方面主要通过两个途径[1]:一是在建筑建设过程中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二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空调、照明、电梯等能耗大、能源消耗不易察觉的机电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方式,通过系统优化,提高能源利用率。具体来说,当前智能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主要有:

1.1太阳能利用技术

(1)太阳能集热器:该技术是用于吸收太阳能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加热的物件,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集热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采暖、空调、提供热水,还可用于干燥、蒸馏、高温处理、产生动力和热力发电等方面。

(2)太阳房与太阳能温室:即利用太阳能的热效应进行采暖和温度调节的环保生态型建筑设施,其推广应用对于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室内空气调节控制及其节能技术

建造智能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其中室内空气环境尤为重要,创造一个温度适宜、湿度恰当、空气清洁的舒适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当前应用的技术,比如水环热泵型空调技术,是在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热泵的节能与环保双重效应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又如,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1.3绿色照明

对于照明系统来说,最常用的节能方法有:利用自然光或太阳能照明;用电能照明时应尽量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耗损失,科学、合理布置灯具,选用高效、节能光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所需照明灯具的开、关及亮度,以达到节能目的。

1.4智能建筑小区热环境技术

(1)集中供暖技术:这种系统安装了温控阀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并设定室温,供热部门可以根据每户热用量计量收费,从而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

(2)户式中央空调:采用家庭式中央空调系统,使一家一户自成一体,除了实现其自身功能外,同时还可解决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的供应问题,相比之下能显示其众多的优点,如舒适性强、便于计量、节约投资、节约能源、设备小巧及操作简便等。

2、现阶段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快速发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智能建筑节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2.1设计缺乏系统性规划,业主需求与设计实现误差较大

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因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其次是部分单位不重视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技术、产品的合理配合选择。有些建设、设计单位简单认为“一流产品”堆积起来,就是一流的智能大楼体现。因缺智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产品选择,盲目上马,造成不良效果。

2.2智能建筑运行过程能源利用浪费严重

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存在着一种现象,很多智能建筑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开通率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有些子系统实际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有些系统的功能由于操作不熟练,索性由物业管理人员手工代替。这种巨大的能源和设备系统的浪费导致项目投资成本居高不下,投资回报效果不明显。甚至导致客户对智能化项目的必要性产生质疑,影响双方的长期合作。

2.3 建筑工程技术维护问题普遍存在

从相关研究来看[2],除少数智能建筑技术先进、运行良好外,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技术不先进,在运行中存在缺陷,有的根本不能开通。在我国的智能建筑中,由于其发展速度快,而市场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又跟不上需求,因此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

3、智能建筑节能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3.1加强建筑节能参与主体意识

智能建筑节能的参与主体包括多个层面,政府、业主、建筑设计师、设备工程师、物业管理人员、建筑实际使用者等。在立项阶段,业主和政府部门作为项目的指导者,其政策的执行和投资决策将会是节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前提;在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师是对建筑整体性能进行控制和把握的,建筑师对节能性能的控制将会影响建筑未来实际运行中的节能效果;到了使用阶段,物业管理人员和建筑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和实际的节能效益,将最终决定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改造的最终实施。

3.2强化智能建筑节能设计前期规划

系统的前期规划是智能建筑节能技术良好发挥效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智能化建筑的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以效果为导向,根据建筑节能需求来进行节能技术规划工作,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模式需在初期的系统设计中体现出来,这也是智能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以建筑设备监控体系为基础,管理和节能两个功能并行,以此来保障系统的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监控要求实现其应用效能,使系统完成后真正实现管理和节能两者兼备的功能。

3.3加强智能建筑运营管理规范性

对智能建筑的最终节能性能而言,其运行阶段的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智能建筑能耗过高、设备损耗过大、系统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建筑运行管理单位加强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培训和后续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通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对智能建筑的运行管理水平进行整体提升,提高智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95 %的既有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它们每年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方式不再适合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求。智能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在技术上占据很多优势,可以通过自动化手段,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针对当前智能建筑节能中存在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来予以解决,使智能建筑获得更大的节能空间。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以北华大学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编号:GH150082)

1.我国高校智库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智库建设缺乏相应的重视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缺乏健全的系统进行规划,导致高校智库建设目的性不足,很多都存在建设方向上的错误。由于我国高校智库建设都缺乏相应的建设经验,还在逐渐的摸索之中,而且高校智库建设在资金供应上还存在很大不足,由于社会智库和官方智库的存在,导致高校智库建设没有引起国家相应的重视。各种都高校属于教育部门,专注于教育工作,对智库建设也表现的不是那么重视。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智库建设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着。因此,国家和各高校要加强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

1.2高校智库建设缺乏相应系统的规划

由于高校智库建设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高校智库建设还没有建立相关的系统。只有建立的健全的系统才能使高校的智库建设进入正轨,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高校智库建设要以建立健全的系统为基础,开展高校智库建设工作。很多高校忽视了系统的建设,导致智库建设存在方向性不足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总是会脱离总体建设方向,与智库建设的初衷不符,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对高校的发展造成影响。有的高校可能在没有建立相关系统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缺乏相应的优势,没有建立自身的特色,不利于高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高校智库建设一定要注重建立相关的系统。

1.3各高校智库建设缺乏紧密的联系

重复建设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使高校互相弥补自身智库建设所存在缺陷,可以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很多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导致自身的智库建设发展缓慢,取得很小的成效,缺乏相各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总是各自为战,缺乏一定的联系,导致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有关的经验和资源,导致智库建设内在动力不足。而且,高校专家学者的建设积极性不足,使得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所以各高校在进行智库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合,使之发挥最大的成效。

2.高校智库建设的策略

由于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我国在高校智库建设中取得很小的成就,为我国的智库建设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为提高高校智库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各高校要加强对各种相关问题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高校的建设的快速进行。下文将针对高校在智库建设中所采取的策略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1高校智库建设要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智库建设

高校智库建设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基于这一基本目标,高校智库建设要围绕解决国家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展开,将这几个领域作为重点研究领域。高校要加强对这几个领域中重点问题的关注,找出关键点,瞄准国家需要,发现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在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力合理选择,做到既能为国家解决问题,又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各高校在进行智库建设时,要加强对国际形势的关注,发现和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促进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2.2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有利资源的利用

高校智库与社会智库、官方智库相比更具有学术上的优势,对各种资料的掌握更加具体。高校本身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源,而且各种专业学科知识更为全面。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各种有利资源的利用。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加强对高校智库信息库的建设,利用优势学科研究属于自身领域的热门问题。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利用先进科技促进自身的智库建设。加强与其他高校交流合作,积极学习先进的建设经验,通过比较建立具有专业性、行业性、综合性智库。例如,财经类学校可致力于解决国家经济问题,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2.3建立创新机制,创造内在动力

高校智库建设能够对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为高校智库的发展创造无限动力。高校智库要加强对实质性事件的研究,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为促进国家的发展做出进步,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够为高校智库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实质性问题,能够使研究者获得很大的荣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智库建设工作中去。创新机制的建立能够使科研工作者进行创新性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使高校在智库建设中不断建立自身优势,促进高校的不断发展。

总结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智库建设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智库建设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高校要加强对智库建设的重视,致力于解决智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各种促进高校智库建设策略的研究。高校智库建设要以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致力于解决实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岩峰.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路径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76-79.

[2]邹巍,郭辰.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2014,30(3):66-70.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4

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带动下,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智慧城市的发展预示着人类未来社会将朝着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节约的方向发展,生态型智慧城市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更好选择。

1智慧城市及其创造力展现

如今,以宜居思想为引导方向,将技术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已经付诸实践。所有大中城市都渴望被贴上智慧城市的标签,这也是城市的发展格言。智慧城市的理念是由知识社会和数字城市的有机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它被定义为“多领域创新体系”[1]。由数字网络、人工智能和城市的社会资本共同构成了集体智慧经济竞争力。通过创新实现知识经济是一个城市的智慧标志,使它能够产生“空间竞争优势”[2]。智慧城市是人性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1.1智慧城市使生活更便捷。智慧城市的发展与智能城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科技渗入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购物、智能社交等一系列智能选择为人们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也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得以展现。各大城市竞相实行了公交及地铁等公共领域的免费Wi-Fi覆盖,方便了人们的上网需求。此外,手机地图APP还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通过GPS、RS定位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多种出行方案,包括最佳出行路线设计,一键智能搜索,足不出户即可获得附近的餐饮、游玩住宿等综合信息。在医疗方面,网上挂号减少了窗口拥挤的排队时间,人们可以预约挂号和预约专家,从而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使就医计划更加准确高效。1.2智慧城市使生活环境更怡人。环境也是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不但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的打造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休闲环境。满足了人们的自然审美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结构优化。1.3智慧城市更注重人本发展。智慧城市使城市安全有了保障。例如,三门峡移动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在展示广告及监控信息的同时,还安装了隐蔽报警装置,这样,使得司机及乘客在危急情况下的安全有更切实的保障。此外,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关注人的主体地位。每个公民都是城市的主人,重视提升民众的公众参与度,目的是让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一些交流平台关注民生问题,通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预期设想与存在问题的反馈,及时了解并整合反馈信息,从而使政府部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

2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异化问题

随着建设热情的高涨,智慧城市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由于智慧城市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建设体系和制度也并不完善,因此,从生态共同体视角审视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异化的风险。2.1环境风险的反思。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强求自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的异化会导致环境危机,这将使生态问题进一步加重。城市的繁荣是依靠消耗能源材料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会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这将危及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据联合国2014年的《世界城镇化展望》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再增加25亿。目前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该比例将上升到66%,而且,大部分增加的城市人口将集聚在亚非地区[3]。除此之外,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7亿人,至2100年将达到112亿人[4]。不断增长的人口及城市化进程将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及材料,这意味着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在居住、能源、交通等方面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压力也与之俱来。城市建筑技术的异化在空间的延伸吞噬着人类生存之根。在时间上,混凝土、钢筋水泥作为技术物如破了自然转变的时间限制,难以回融于自然界的本真过程[5]。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材料及能源被消耗,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加。这些因素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造成阻碍。随着电子产品的极速更迭,技术异化的表现也层出不穷。电子垃圾作为智慧城市的“残留”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以手机为例,手机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手机外观与性能的更高追求使得手机产品迅速更新换代,淘汰的二手手机一部分回收再利用,另一部分就直接废弃,其中含有大量毒害残留,如果随意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显露出世界性的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每年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在本土消化不掉,就会想方设法踢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成为了“垃圾桶”。目前,我国电子垃圾进口增长速度提高很快,每年从发达国家进口约200多万吨电子垃圾。广东汕头贵屿镇因拆解废旧电子产品及其环境污染问题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城[6]。这个巨型垃圾场的面积也在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内陆蔓延。2.2伦理风险的反思。智慧城市建设的多种运作环节存在着波动风险。智慧城市的智慧发展靠物联网、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得以实现。由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的支撑的智慧城市,将世界各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关系网。城市技术体系是复杂的巨系统,各个环节都在这个关系网中共存,如果某些环节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城市体系的健康运作。智慧城市下的信息技术风险会导致个人及政府相关部门信息的泄露。智慧城市使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是智慧城市朝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表现。信息技术离不开网络的传播,然而,网络信息病毒种类繁多,并且具有传染性、寄生性等破坏特征,一旦信息技术发生异化,将造成社会的恐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受主体性认识的局限性束缚与道德意识欠缺的干扰,使城市发展也会受到干扰。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其设计、操作过程需要高端人才的参与。在技术设计及创造时,技术主体无法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完全的预知和把握,此外,技术人员的道德伦理缺失也可能会阻碍智慧城市的建设。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融合了高技术等一系列复杂手段,技术主体的目的性干扰将会牵连着整个技术发展动向,一旦目的发生背离,将造成整个技术体系的混乱,影响智慧城市的良性发展。2.3主体风险的反思。技术异化会造成心灵危机的隐患。智慧化生活与服务带给人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人的幸福感缺失。现代社会下,广告成为人们获得商品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商家通过广告宣传营销产品,造成人们盲目消费。然而,物质的丰腴与心灵的满足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这会导致在物质堆积过后内心深处的空虚感仍然存在。

3生态共同体理念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智慧城市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将城市建设得现代化又不失人文关怀将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议题。在广泛的生态共同体时代背景下,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重新审视将更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将生态文明创造性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智慧城市发展的创造力。3.1遵循生态法则。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生态的整体性。在生态学中,各种生命层次以及各类生态系统的整体特性、系统功能都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生、协同进化的产物[7]。作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运作也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例如,从技术的规划设计到实施要优先考虑环境因素,因此,要遵循自然法则,合理地开发并实用技术,重新给予大自然“安全感”。3.2遵循伦理道德原则。重视伦理道德的构建将会减轻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参与,树立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坚定力量。在现代社会,个人主义不断膨胀,有些技术人员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的追逐而将道德约束置于脑后。因此,净化技术目的,矫正扭曲的技术价值观,使技术发展目标与生态价值目标相呼应的主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技术设计者和实施者要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技术主体不但要对现阶段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从而保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3生态生存的必然指向。虽然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异化问题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在生态生存的指引下得到弱化。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有义务去理性思考其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生态生存是环境伦理学的行动转向,崇尚以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去感染世间万物,以一种包容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对待自然方面,从控制自然转变为解放自然,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生存要求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善待自然,适度消费。拥有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使生活更加“智慧”,才能构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智慧社会。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使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及时的规避与弱化。将生态文明注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智慧城市的活力。将自然的智慧,社会的智慧以及人类思维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起生态共同体的责任与义务,打造环境友好型城市,最终实现人“诗意地栖居”。

作者:张胜男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EvaAguaded-Ramírez.SmartCityandInterculturalEducation[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7,237(21):327.

[2]SujataJoshi,SakshamSaxena.DevelopingSmartCities:AnIntegratedFramework[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6,(93):903.

[3]户万涛.智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要求[J].工程技术研究,2017,(8):28-31.

[4]胡滢.世界人口发展之展望[J].生态经济,2015,(10):2.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5

1.1高校智库建设缺乏相应的重视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缺乏健全的系统进行规划,导致高校智库建设目的性不足,很多都存在建设方向上的错误。由于我国高校智库建设都缺乏相应的建设经验,还在逐渐的摸索之中,而且高校智库建设在资金供应上还存在很大不足,由于社会智库和官方智库的存在,导致高校智库建设没有引起国家相应的重视。各种都高校属于教育部门,专注于教育工作,对智库建设也表现的不是那么重视。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智库建设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着。因此,国家和各高校要加强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

1.2高校智库建设缺乏相应系统的规划

由于高校智库建设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高校智库建设还没有建立相关的系统。只有建立的健全的系统才能使高校的智库建设进入正轨,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高校智库建设要以建立健全的系统为基础,开展高校智库建设工作。很多高校忽视了系统的建设,导致智库建设存在方向性不足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总是会脱离总体建设方向,与智库建设的初衷不符,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对高校的发展造成影响。有的高校可能在没有建立相关系统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缺乏相应的优势,没有建立自身的特色,不利于高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高校智库建设一定要注重建立相关的系统。

1.3各高校智库建设缺乏紧密的联系

重复建设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使高校互相弥补自身智库建设所存在缺陷,可以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很多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导致自身的智库建设发展缓慢,取得很小的成效,缺乏相各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总是各自为战,缺乏一定的联系,导致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有关的经验和资源,导致智库建设内在动力不足。而且,高校专家学者的建设积极性不足,使得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所以各高校在进行智库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合,使之发挥最大的成效。

2.高校智库建设的策略

由于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我国在高校智库建设中取得很小的成就,为我国的智库建设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为提高高校智库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各高校要加强对各种相关问题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高校的建设的快速进行。下文将针对高校在智库建设中所采取的策略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1高校智库建设要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智库建设

高校智库建设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基于这一基本目标,高校智库建设要围绕解决国家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展开,将这几个领域作为重点研究领域。高校要加强对这几个领域中重点问题的关注,找出关键点,瞄准国家需要,发现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在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力合理选择,做到既能为国家解决问题,又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各高校在进行智库建设时,要加强对国际形势的关注,发现和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促进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2.2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有利资源的利用

高校智库与社会智库、官方智库相比更具有学术上的优势,对各种资料的掌握更加具体。高校本身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源,而且各种专业学科知识更为全面。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各种有利资源的利用。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加强对高校智库信息库的建设,利用优势学科研究属于自身领域的热门问题。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利用先进科技促进自身的智库建设。加强与其他高校交流合作,积极学习先进的建设经验,通过比较建立具有专业性、行业性、综合性智库。例如,财经类学校可致力于解决国家经济问题,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2.3建立创新机制,创造内在动力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6

建筑的智能化建设是当前时期不可逆转的建设趋势,它通过借用各种智能化的系统与设备,可以充分地推动建筑物实现舒适、健康、多功能、生态化,从而满足当前时期建筑住户的各种需求。但是,智能建筑建设较为复杂,从策划准备到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各方面都具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而且贯穿于建筑建设中的测量工作较为繁琐。而目前的智能化建筑的建设人员往往存在着对细节建设与具体测量等工作的忽视,致使建筑工程存在明显问题,难以达到标准的建设质量,极其不利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建筑智能化以及工程测量二者的常见问题分析

1、建筑智能化问题

智能化作为新时期建筑建设的主流趋势,它是工程整体建设中对先进技术与高素质人才应用最多的环节,体现出对技术、人员素质以及管理工作方面的较高要求。正是鉴于此种状况,建筑的智能化建设成为当前的建筑建设中问题频发的一个环节。本文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智能化建设常见的问题:

1.1 设计工作不足

1)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普遍更加重视对整体建筑结构方面的设计,而忽视了对智能化的系统与设备应用及安装等工作的设计,为此项设计工作投入的人才较少。2)智能化设计的人才缺乏专业的有效区分,致使各项智能化的设计成果只能处于较为浅显的水平,而无法体现出专业深度以及精度,也不能使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实现在整体与部分方面的有机协调。3)我国各个建筑设计单位在开展智能化的设计时,普遍采取境外设计而境内顾问的方式,虽为我国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利于我国智能化设计工作的创新与水平的提升,且容易使设计工作陷入与建筑工程实际状况不相符的境地。4)各参与设计工作的单位及人员,在进行智能化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智能化的设计经常出现落后于工程施工进度要求的状况,为建筑施工工作造成了诸多的阻碍。

1.2 技术水平低下

1)当前时期,我国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依然是以计算机作为主要控制设备,来开展智能化系统的构筑,这种构筑方式在短期内可以满足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需求,但是,从建筑的长远使用利益来看,此种系统必将迅速地落后于时展的要求,对智能化技术的提升刻不容缓。2)我国设计单位在为建筑的智能化的设计选择技术的过程中,普遍是以对未来时期人们的智能化需求发展的预测作为技术方案的设计基础,缺乏对于智能化现状与人们需求的有效调研与分析,致使某些具有创意的高性能的设计方案难以通过设计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的低技术水平,难以有效迎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3)设计人员对建筑中各个方面的智能化设计也处于粗略的估算状态,未能针对冷热负荷、水平平衡、电力供给、消防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计算与设计,致使建筑中各方面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应用要求。

2、工程测量常见问题

智能化建筑的施工队伍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展开各方面的放样、复测、定策等几项工作,此项工作开展于施工控制网完成建设之后,施工人员以施工图纸为基础,针对智能建筑的场地、形状以及高低等参照,进行实地测量与标注,以作为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依据。但是,目前智能化建筑的测量工作存在众多问题。具体来讲,其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测量人员失误

从目前智能化建筑的建设来看,它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测量人员普遍缺乏对于智能化建筑的全面掌握,致使他们在开展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地依据总施工图纸、细节施工图等各方面的材料,展开精准无误的测量。而且,他们在测量中经常会出现放样方法错误、测量顺序颠倒、测量数据计算方式错误等问题,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的施工图纸相差甚远,从而使得测量工作产生了对实际施工的错误引导。

2.2 技术定位偏差

智能化建筑作为高精度的系统化工程,它在水平度、斜行度、平面度、铅直度、曲线度、直线度等方面皆具有较高的精准度要求,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必须能依据控制点坐标、轴线测量标志等因素,做出对各方面测量的精确放样定位。就目前来看,我国测量人员开展智能化建筑的测量工作普遍采用的是光学准直、光学弦线、激光准直等基准线法以及弦线支距、距离交会几种方法,测量人员在以设备辅助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做到对于设备精度的有效定位,过高定位造成高技术成本耗费,而定位过低则难以达到测量要求。

二、建筑智能化以及工程测量二者问题的解决策略

我国建筑的智能化建设以及其工程测量二者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阻碍了国家智能建筑发展速度。因此,智能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努力结合现有问题,严格做好对于各项问题的应对与解决,以推动智能建筑良好建设的实现。本文下面就具体对二者问题的解决策略加以分析:

1、智能化问题解决策略

1.1 完善设计工作。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作为保障建筑建设质量的首要因素,它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智能化的问题,必须要推动设计工作的完善。1)设计人员要加强对于工程实际状况的分析与掌握,以根据其建设目的、内容、规模、施工条件等各项因素,全面协调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目的,开展严谨的设计工作。2)设计单位应当着力依据各自的设计优势,以及建筑的实际设计需求,做好对于所有部门以及人员的有效分工,以保证设计职责与任务的具体明确划分,使各项设计工作实现个人负责与集体协调的良好运行。

1.2 健全建设规范。智能化建筑的优化建设依赖于各项规范制度的保障,以健全的制度与规范为设计、建造等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标准与约束,方能使建筑的建设目标顺利达成。1)建设单位加强对于智能化建筑特点、要求等方面问题的综合分析,在遵循国家建筑整体建设规范的基础上,为智能化建筑设计出更加完善的针对性设计规范。2)智能建筑设计规范要加强对安全性方面问题的侧重,在各项规定中体现出人身安全、机械设备可靠运行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工作要求等各项规定,以切实地保证智能化建筑实现安全可靠的设计建设。

2、工程测量问题解决策略

2.1 提升测量人员素质。1)测量人员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测量之前,要着力对相关的智能建筑建设理论、要求、规范与测量经验等进行学习,以达到对于智能建筑测量工作特殊性的有效认识。2)测量人员还要认真分析总体图、细节图等各种图纸,以达到对于各个点与线的用途与二者关系的有效把握,从而依据智能化建筑测量的实际需要展开测量工作。3)测量人员应当努力加强对方向线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等测量方法的学习以及试验,通过工作经验总结从中找到更加适合智能建筑建造的方法。4)测量人员还要努力结合现有的智能建筑测量规范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依据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对现有规范的改进建议,以推动测量工作规范的优化完善。

2.2强化测量精度定位。1)测量人员要加大对于智能化建筑各种线度的学习与分析,熟练掌握平行度、平面度、垂直度、直线度、曲线度等各个方面的精度要求,以结合具体的轴线、点之间的关系,做好对于各项测量工作的精准定位,进而为测量工作提供坚实基础。2)测量人员还要认真学习激光准直法、光学弦线法与准直法等方法的应用优势与缺陷,争取达到对于各种方法的有效掌握,在测量工作中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高效的应用,以保证自身的测量工作在良好测量方法的支撑下顺利开展。3)测量人员还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智能建筑测量相关方面的要求,以及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做好对于设备的选择以及调试,将各种准直设备、量距设备的精度定位到科学合理的水平。

三、结语:

当前时期,智能化建筑代表着一国建筑建设整体水平,我国在此方面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中测量环节的重大问题,直接严重地影响了国家建筑建设与国家的接轨,降低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建筑建设人员在新时期要努力加大对于各项建设与测量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解决,以优化我国智能建筑当前的建设状况。

参考文献: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7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128

0 引言

在现代化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衣食住行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住”这一方面,随着各种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凭借能源节约及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而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中,建筑智能化工程设涉及到多个方面,对科技及集成化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建筑物的质量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建筑智能化工程单位应积极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1 建筑智能化在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未能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现阶段,国内不少城市已投入了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然而,由于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得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无法可依,导致管理混乱等局面的出现,未能κ┕と程展开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引起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施工质量问题。此外,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及指导,建筑智能化工程单位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完备的智能化技艺,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水平无法满足社会实际发展需求[1]。(2)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开展大大节省了物力及人力的消耗,然而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施工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大多数核心施工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还未能形成成熟的施工计划于方案,施工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总之,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当前的施工经验及技能,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此外,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众多技术与方面,但是多数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仅掌握本专业知识,很少有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去那面掌握的,这给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3)在同一领域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经相关部门调查统计得知,国内目前存在非常多的智能化建筑公司,但它们之间未能建立相应的人才交流体制及工作经验的交流平台等,通常是各自为政,无法在同一领域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导致建筑公司的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进而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建筑智能化工程对施工环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对施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由于不少智能化建筑公司实战经验不足,导致施工管理出现偏差与失误,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满足与其的要求,对工期造成延误,并严重损害到业主的利益。

2 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有效应对之策

(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现有的法规及相关政策也无法完全符合当前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实际需求。在此种形势下,就需要深入调查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建筑行业不断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稳定发展。具体来说,应当由政府部门启动相关行政资源,在充分调研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组织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专业型技术人员,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展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并以文档的形式将交流意见及成果保存下来,并进行推广,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相关政策及法规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2]。同时,还应积极归纳并总结建筑智能化施工的专业技术,并借助法律的方式来为知识产权的利益提供充分保障,还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此外,还需应用现代化科技准确评估智能化建筑的功效及性能,在为施工方的利益提供保障的同时,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加强建筑智能施工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及效率的高低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具有密切联系,为了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队伍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培训,以便确保监督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作需求[3]。同时,可以开展各种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对施工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以便建立一支专业技术高,监督行为规范,高专业技能的监督管理队伍。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各种新的政策与相关法律发挥,并及时采用新理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以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3)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为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施工质量,就应当积极开展工程监理工作,确保人们充分认识到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原有的质量监督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完善。可以建立集体监督责任制,避免个人监督引起的权责不清的问题发生。一旦出现质量监督管理问题,需要进行集体责罚。在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中,每个建设项目需要配备两名以上的监理人员,并确保监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在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并建设完善的监理体系,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手中,以便确保分工明确,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水平更是会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性能等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施工质量及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将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施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充分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8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34

1 智能变电站概述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变电站分为常规变电站以及数字化的变电站两种模式。对于常规的变电站,对其厂站进行调试以及设计是十分复杂的,且互操作性也比较差,存在对于资源采集重复的现象,并且其标准化的水平也不够。而对于数字化的变电站,在过程层的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还不是很好,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且由于缺乏相关的编撰、对其进行评估也没有相关的标准体系等,使得这种变电站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变电站的生产、运行等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行、以及进一步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变电站的出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1]。

所谓的智能变电站,就是采用一系列的先进的、可靠地、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通过对整个电站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通信的方式、且在信息能够被共享的前提下,能够自动的完成电站所需要做的信息采集、测量、控制等功能,并且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于电网中电量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作出智能的调节,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电站中存在的问题。

2 500KV智能变电站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500KV变电站都是属于枢纽性质的变电站,且大部分的变电站都已经使用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一种保护装置。和传统的变电站相比较,500KV智能变电站很好地解决了上面提到的变电站对资源重复采集、标准化不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网的水平。然而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以及新应用,这些新技术以及新应用大多数都是根据需求而实现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没有很好地协同性作用,往往都是属于各成一个体系的,且存在着通信的接口不一致的问题,这使得变电站之间的信息虽然能够共享,但是共享性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由于用户对于原厂家的依赖性还很大,虽然变电站进行了智能化的改进,但是对于系统后期的维护来说还是很困难的。要想55KV智能变电站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使其能够灵活的、快捷的适应新的技术、新的标准的发展,实现信息之间的完全共享。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对500KV智能变电站进行进一步的建设。

3 500KV智能变电站建设

3.1 优化一次主接线

对于500KV的变电站而言,过去主要为了使得供电更加的可靠,因此设置了220KV的旁路母线以及500KV的主变压器的进线以及主线,来实现对开关进行隔离的功能,这就使得二次接线变得更加的复杂[2]。因此,可以对一次主接线进行优化,现在500KV的电网和220KV的电网已经很好地联系起来了,因此可以按照相关的标准通过给出线配三相电压互感器的方式来对二次回路进行简化性的处理,并按照实际的情况对变电站内部的监控系统进行改造,这样能够使得系统更加的安全、可靠。

3.2 改造一次设备

目前的500KV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主要是由智能组件构成的,这也是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关键点所在。一次设备蛀牙包括断路器控制箱等,智能组件能够通过任何一种方式来进行构建,对于设备进行改造的速度也可以随着设备的使用周期的变化而进行合适的太纵横。通过对一次设备的改造,能够使得智能变电站更可靠地运行。

3.3 小室配置改造

在对500KV的职能变电站进行二次接线时,小室屏位较少,因此经常会因此而出现电缆较多,备用的屏位较少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应该进行改进。可以通过就地增加继电器室的方式来对现有的继电器室进行扩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于辅的设施进行改建,从而提供出较多的小室位置,这对于改造方案的优化以及对于电缆的清理有着很好地影响效果,能够使得系统更加的安全。当然这种改造方式的工作量较大,且小室的位置也未必理想,因此还可以采取就地安装箱式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4 继电保护设备改造

对着智能变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对于继电保护设备也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改造,主要的困难在于对新旧设备转换的过程中,设备的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以500KV母线差动保护进行改造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首先,必须要保证新的母线差动保护是有输入/输出接口的,这样才能够使其与母线设备停电很好地连接起来,并且能够把二次回路接入到母线差动保护的环节中。使用常规的I/O端口配合着没有改造的保护设备直接的接入到开关量。在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还应该设置过渡电缆,在改造完成之后再将其拆除。

而对于500KV的双套母线差动保护的改造,可以首先选择母线的某一段作为改造的对象,进行改造一套保护,并且在通电的情况下对电流量回路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接入新的第二套母线差动模拟量。在对开关间隔、以及开关量的线路进行改造之后,把第二套母线差动保护接入到新的保护的出口就可以了[3]。

随着电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今的500KV智能变电站虽然克服了传统的变电站的一些问题,然而本身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的。因此,本文首先对于500KV智能变电站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了其可采取的改造方案,希望能够使得500KV的智能变电站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9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一、前言

对于新时期我国对于农村配电网的目标要求是:建设智能,坚强的新型农村配电网。这同时也是农村电网实现与其他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农村配电网基础发展非常薄弱,造成了农村的配电网存在科学技术含量很低,管理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当今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在未来为了建设更好的农村配电网,把农网建设成为坚强并且全面智能化的配电网。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配电网的现存问题

(一)农村的电源问题

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较城市缓慢,农村便存在着电力短缺以及部分区域用电困难等问题。农村的生活中使用的过多的是生物质能,或者采用直接燃烧燃料的方式来获得能源。这种方式能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并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严重。对于农村的供电企业来说,存在着电力损耗很高,收费很困难等问题。

(二)对农网建设不重视

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比农村更加迅速,所以存在对城市配网比农村配网重视的多的现状。同时我国一直受电力不足这一情况的制约,因此农村的配电网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传统观念中一直长期存在“重视城市配电网,轻视农村配电网”。

(三)对农网建设资金缺乏

农村由于经济不是很发达,并且没有建立一种完善的投资机制。对于农村的配电网来说,一般改造的周期为三到五年,因此电力企业的资金负担比较重,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农村配电网的改造工作。

(四)农村电网结构薄弱

农村的配电网存在着设备老化,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农村的配电网一般呈辐射状,并且以架空线的比较多,并且支线很多,电力使用负荷非常分散。有关数据显示,在近几年农村配电网中有相当一部分过载,甚至超载运行。

三、农村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农村的发展建设来说,建设智能化的农村配电网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农村配电网智能化的建设应该依据农村配电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并且综合考量农村配电网智能化建设中的设备投资,以及在调度中管理的相关问题。相关人员也应该意识到,农村配电网与城市配电网在机构方面,自动化方面技术的应用方面差别很大。因此,对于农村配电网的智能化的建设不能照搬城市配电网智能化的建设模式,应该依据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来选择其适应的智能化模式。

(一)实现农村配电网的配电的自动化

对于配电的自动化来说就是将各种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与电力的设备相互结合,对配电网在工作情况下进行监测,保护。这样可以将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供电的质量,并且能够达到供电较高的经济效益。如今,我国县级的配网系统的自动化就是采用就地控制模式,与计算机监控以及就地远程的监控相互结合的相关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及时的在故障发生的时候将故障切除,恢复没有发生故障的地方的供电。同时还能够接收远方对供电的控制。这样农村的配电网就能够参与到整体网络的优化调整。

(二)建设农村配电网的信息通道

对于发展智能化的配电网来说,建设良好的配电的通信网是一个十分基础的条件。智能化配电通信网的目标就是利用经济并且技术成熟的通信技术,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网络各种不同的需求,还能够使不同的业务能够非常灵活的接入,这样就为智能化的配电网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根据实际电网的通信需求,有时候采用光纤通信的方式来使重点的保障。其中还有110kv的变电站等一些重要的设备来实现建设装置之间与配电网之间光纤的通信道路。还有一个智能电表,能够采用载波等形式的灵活接入,实现各种智能的接入。

(三)深化融资的体制改革,使资金渠道畅通

根据相关的法律条文中指出,农村的配电网的升级以及改造所需要的资金,可以按照以企业为主加上政府支持等方式进行筹措,并且对于中西部的农村来说,建设所需的资金原则上由国家安排。同时有关的规定还提出,每个省市的农村配电网的改造升级工作规划,将要由省级的发改委组织规划,并且还要报批国家发改委。并且省级的规划作为资金,投资的申报依据,具体包括着一些农村电力的市场需求分析以及农村配电网改造的目标以及资金来源等。

由上可知,国家对于农村配电网的建设以及升级改造中的管理中提出了一些规范的措施。这样对下一轮的农村电网的改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且是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坚强支持。

(四)大力发展分布式的发电技术

对于分布式发电是指发电的功率在30到50兆瓦以及以下的小型,分散,并且分布在电力用户附近的高效并且很稳定的发电机构。这种分布式的发电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利用非常多可以使用的分散能源。包括着一些常见的化石燃料以及新型的可再生燃料:如风能;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分布式的发电的电源包括:小型的燃气轮机,功率比较小的内燃机,能够再生能源的电池如光伏电池等等。

四、小结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此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并且也是今后使用电力急速增长的潜力区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用电负荷增加趋势迅猛,平均每年用电的增长量在10%-15%,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的用电增量甚至达到每年20%-30%。而面对如此大的用电压力,构建坚强,稳定的智能化农村电网有利于解决农村电网普遍存在的供电能力不足,自动化水平很低等问题。我国农村的电网通过这一次智能化的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希望能够农村电网能够在这一次电力改革中能够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震武,花郁莹.新型农网智能化建设探讨[J].大众用电,2011,02,05.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例10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智能化工程所设计学科广泛,综合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网络等技术, 使得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火、防盗和运输等设备协调工作, 实现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 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体现, 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集成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全新概念,当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能同时具备技术、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因此造价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 除此之外, 智能化工程项目在设计管理流程、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和设计参与者等方面与土建、安装等工程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因素的存在, 使得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显得尤为困难。

一、 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特点

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与智能化工程设计程序、特点是紧密联系。智能化工程设计程序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目前,一般大中型智能化工程的设计程序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阶段多数由设计院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协助设计院来完成的。大部分情况下前4个设计程序的正确性、完善性、符合性对造价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后续造价管理工作的成败。而深化设计在这一程序基本上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来协助系统集成商,只不过是从设计院输出设计结果的。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技术强、设备变化快等特点,使得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智能化工程系统的辅助系统和辅助设备种类繁多,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比较短。

2、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性能和设备品牌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同一生产厂家的设备型号也存在差异,价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3、系统供应商家是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方,因此主要承担着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主导设备系统的技术供应。

二、 当前智能化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1) 由于智能化的认识不足,而且项目投资的重任主要集中在没有专业经验的施工建设单位,所以在实际的项目决策阶段,极易出现大量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影响后期的项目施工和建设。

2) 由于管理经验相对欠缺,所以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比较片面,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同时对于资金的预算评估不到位,常常与实际资金输出存在较大偏差。

2、 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 项目设计人员主要负责项目设计任务,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对施工场地不了解,对施工建设的情况不了解,所以具体的设计工作存在偏差,质量相对较低。

2) 设计人员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过于重视设计稿件的整体实用性能和审美性能,而对重要的经济性能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

3、 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1) 招标的具体合同拟定和招标条款的制定主要依靠招标管理部门内部人员完成,由于经验欠缺,而且招标任务期限比较短,所以招标文件的基本条款不全面,常存在重大的条款漏项等。

2) 项目的评标专家通常是施工单位在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由于缺少相应的针对性,所以专家对具体的智能化工程评定不了解,另外,受到专家技术素质的制约和业务能力限制,对招标的项目审核技术低,而且缺乏逐一检查的工作热情。

3) 由于管理有缺陷,目前存在着招标单位恶性竞标,招标单位与竞标单位相互勾结的现象,所以部分没有实际竞争力的施工单位鱼目混珠,竞标成功,而真正对智能化工程相对理解的单位,常失去真正的竞标机会。

4)当前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竞争。部分内部招标人员常利用自身权利,,利用职务之便扰乱招标市场秩序。

4、 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 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出于对经济成本的考虑,可能相应的内部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等,这将严重干扰到工程的造价工作,使二者存在重大的偏差。

2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监管不严,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5、 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1) 智能化工程的设备大多是电子产品,该类产品的性能差异大,价格差距大,而且型号和使用标准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其的价格评估与实际购买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造价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对市场观察的敏感度。

2)缺少专业的智能化工程的审计人员,缺乏对整体智能系统的认识和理论知识,使得工程结算价不能真正反映工程造价。

三、 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分析

智能化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于项目施工各个阶段的复杂工作,它需要建立完善的体制,并在实际进行过程中进行多方协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1) 做好基础资料的搜集工作,项目决策的科学制定需要决策人员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2) 认真进行市场研究。组织一批具有工作经验的专家,针对招标市场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并进行多方会谈,趋利避害。

3) 做好方案优化工作。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关造价专业知识,通过优化方案,合理选择设备。也可让项目造价跟踪审计人员提早参与介入。

2、 项目设计阶段

1) 加强对项目设计质量的监督,严格审查设计图纸,充分发挥图纸审查部门、技术和经济专家的职能作用,以求提高设计质量。

2) 开展优化方案征集。吸引社会上经验丰富的设备集成商,为设计单位的优化设计出谋划策,以完善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缺陷。

3、 招投标阶段

1) 给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的造价人员充裕的编制时间。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人员要相互充分沟通,注意加强对招标文件、清单的审查。

2) 不断提高评标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评标的质量。评标技术、经济专家需要更加细分,让真正的智能化专业专家参与智能化工程评标。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标准下,要特别警惕投标单位的不平衡报价。

3) 评标时,建议在以合理价格中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分法,建设单位不要一味追求低价。

4、 施工阶段

1)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及时掌握、记录施工过程中的真实信息。对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为工程结算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

2) 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章程进行,并保证按时完成项目施工,尽

量减少突发状况对工期的影响,以保证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质量。

5、 竣工结算阶段

1) 竣工核算工作要全面,不仅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分析,还要对存在劣势问题进行汇总,以保证竣工核算工作的全面和系统。

2)审计人员必须协同建设施工单位的具体人员进行实地的工作审核,走出数据的制约,综合实践结果。

3) 合理审计设备价格。设计要全面、分层次、有重点,必须以国家的标准物价为标准,同时还要适当借鉴市场的实际价格,以及同类商品的不同性价比等因素。

4) 审计人员要充实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造价管理工作有序的展开,因此,需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学习和深造,以加强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掌握能力。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关系到建筑施工的价值获取,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认识,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切实可靠的管理策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