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鼓励式教育方式模板(10篇)

时间:2024-02-18 14:48:09

鼓励式教育方式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1

一、鼓励式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1)符合新课标要求。鼓励式教育以对学生的鼓励为主,通过语言、神态、奖品、排行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鼓励式教育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体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进行较多的师生互动。这些都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适应于未来教学发展走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爱表现、爱热闹,英语教学如果能迎合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进行鼓励,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一句鼓励能使学生整堂课都精神振奋,而教师的一句批评可能让他们萎靡许久。实际上,教师通过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对于英语是能够掌控的,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让英语课堂更高效。在课堂上,最常见的鼓励方式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如通过问答环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鼓励,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进而在互动中拉近师生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与教师交流。有教师点评和鼓励的课堂,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单调的,进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英语教学中鼓励式教育的开展策略

(1)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鼓励式教育,首先要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与平台,这种空间与平台主要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学生用英语发言、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组织一些对话活动。另外,教师要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总之,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

(2)丰富鼓励的方法。鼓励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鼓励学生。这种鼓励,可以出现在学生完美地回答出问题后,也可以出现在学生遇到思维阻碍时,教师可以一边进行提示一边给予鼓励。其次,在语言鼓励方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眼神、动作的综合优势。在语言上,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词语进行鼓励,而不局限于good,very good等;在神态上,教师要充满真诚地?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诚与力量;在动作上,教师可以通过竖起大拇指、轻轻鼓掌等形式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小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自觉地学习英语。

(3)鼓励要有“度”。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有“度”,要适当。尽管鼓励式教育的核心是鼓励,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过多地进行鼓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虚荣心,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盲目无原则地加以鼓励。教师科学而准确的鼓励行为,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过度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受到困惑与虚伪,久而久之,鼓励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2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鼓励式教育的氛围

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鼓励式教育的必备条件.

首先,教师要能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真诚无私地关爱学生.

其次,让学生在充分尊重中愉快地接受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陶冶出尊师的好学生.

再次,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用宽容来感动、感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营造师生间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鼓励式教育.

二、当众表扬,分层鼓励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偏爱学优生,冷落学困生;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鼓励和表扬的愿望.教师可以采用当众表扬、分层鼓励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和成绩等差异,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解决,即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来回答,复杂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当众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更应加大表扬的力度.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要尽量不批评,而是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给予表扬.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演示金属铁与酸溶液反应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现象让后进生回答,分析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让学优生回答解决.回答正确时,当众表扬;回答不正确时,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进行表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三、创造参与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外部条件;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部条件.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要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多下工夫.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讨论法、谈话法、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走访、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在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四、鼓励的原则

1.鼓励要适时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在提问后,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学生较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捕捉到,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地体验被赏识的喜悦,又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从而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2.鼓励要适度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3

一、鼓励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鼓励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进行教育,主要是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来开展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教学就是要把小学生比作种子,不断的针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和素质化的教育。鼓励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动机和兴趣,动机和兴趣需要不断的激发,也就是需要他人的肯定。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言语行为进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学生自身人格的发挥,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我们看到教师的鼓励式教学对于学生教学的促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对美的看法,培养学生进行绘画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不断的利用鼓励式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鼓励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于学生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无疑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入手,提升学生对于小学美术的热情。只有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小学美术运用鼓励式教学方法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本文浅谈一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鼓励式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是课堂上为了促进教学所进行的课堂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展现自身的才华,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师都是以传统讲授的方式进行的,教学生关于小学没事的基本知识,缺少学生的参与。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你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小学美术中《动物朋友》这节课,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利用绘画材料,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并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喜爱这个小动物?喜欢这个动物的什么特点?等等问题,从而教师采取鼓励式的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奖励,从而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2.鼓励学生要有自身的审美意见

小学美术课堂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好的事物的欣赏能力,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审美意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针对于美术的相关知识尚不十分的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能针对作品,做出简单的审美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充分的肯定学生自身的审美观点,评价学生的审美意见。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审美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在以往的美术创作中,充分的展现自身审美的意识,能够为以后的美术欣赏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节还是根据《动物朋友》作为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的鼓励学生的审美标准。例如,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出一幅关于猫捉老鼠的图画,让学生看着图画,描述一下图画里的内容,有的学生描述猫和老鼠是好朋友,有的学生描述小猫饿了,有的学生说那是大洋芋和小米渣。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针对一个画面,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培养学生大胆的创作能力,能够在发挥学生自身个性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充分的进行个性化创作

引导学生充分的参与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在具备审美意识的基础子上,还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能够创作风格不同的美术作品,能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创作作品。小学生自身的想象极其丰富,对于世界和社会的事物,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美术教学就是应该在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作和学习,教师需要严格的避免针对学生进行统一风格的创作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创作能力的同时,从而提高美食课堂的教学效率。

美术教学《树上树下》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鼓励式教学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创作,根据当前童话故事《树上树下》内容进行细致的改变,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去创作,最后将整个编好的故事,通过图画以及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最后针对学生的表演和,教师进行评定和鉴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的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才能够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综上所述:高效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的课堂学习内容是丰富的,小学美术的创作风格是多样化的,教师需要采取鼓励式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思维,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积极的发挥自身创作的个性特点,要有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鼓励式教学方式之下,对美术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崆椤

【参考文献】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4

下面我从学校教育这个方面谈几点“鼓励性教育”的方式和作用。

一、学校中的鼓励性教育

(一)语言鼓励

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和鼓励性语言,赞扬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的批评、责备都更有力量。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激励中等生;三要宽容、鼓励后进生。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鼓励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单独的或当众的口头表扬。

(二)非语言鼓励

在语言鼓励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非语言性的鼓励。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抚等,这些无声的鼓励,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它就会时刻牵动着学生的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喜悦和满足。这是一种最容易接受的赞许形式,它可以取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鼓励性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鼓励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如开展课堂讨论、课堂竞赛,让学生演示练习并说明思路,动手操作或表演等等,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还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促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的奥秘。

二、鼓励性教育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5

【摘要】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学校进行管理时,要想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首先就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对教师进行激励机制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在本文中对现阶段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激励机制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激励机制策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14

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激励机制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认可,激励机制的实施对于教师以及学生积极性的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很好地将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并增强学校管理质量。在实施激励机制中要求学校要做到对教师利益的关注,充分将教师的潜力进行挖掘,有效地提升小学学校的管理质量。

一、小学在管理方面的不足

(一)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小学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也应该进行提高。在进行小学学校管理时,大多数的小学还是在实现传统的管理制度,对于教师来说,管理的决定权以及话语权主要还是在校长或者是学校管理层的手中,而教师只能在学校的要求下对教学任务机械地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教学制度过于死板苛刻,学生只能遵守学校的制度,并不能对学校的制度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进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民主性,而且这种管理方式还会影响小学教育未来的发展。

(二)个人与团队间的冲突

在进行个人激烈以及团队激励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很多学校的管理层并不能清晰地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经常会制定出导致个人与团队出现分歧的激励机制。一般在进行激励机制制定的过程中,学校会更重视对于个人的激励,对于团队的激励就显得并没有很重视。其实每个团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成员所组成,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时,应该充分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这有利于小学生以后的发展。让所有人更关注团队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团队的利益。

(三)缺乏专业的管理

在学校进行管理时特别缺乏对老师的激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教师就会缺乏工作的热情。教师也不会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只是把对学生的教学当成任务机械性地完成,这样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地对待教育,全力以赴地进行教学,才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的管理制度对于学校教学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管理的公平性

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该将学校的管理放在阳光下。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在进行激励机制的实施时,因为特殊关系的原因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这样激励机制存在的作用就被改变了,不仅不会对教师以及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二、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样的激励机制,针对不一样的工作类型制定不一样的激励机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进行激励标准的制定可以实现学校的管理民主化,让学校的管理层与教师一起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师的参与可以很好地实现管理制度的民主化。而且教师对于激励机制充分了解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并向符合激励标准的方向努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学校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进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也要让学生参与激励机制的制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方向的明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感。同时也有利于每个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将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打造成优秀的班集体。

(二)有效平衡个人与团队

对个体进行激励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在进行班級管理时,对于表现好,而且班级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以及鼓励。对团队激励主要是对教师的整个团队进行有效的激励,这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的学校管理层应该合理地进行个人激励以及团队激励,重视对于教师个人的激励工作,重视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于教师团队的表现也要加以重视,利用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学校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同时进行培养,促进学校教学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机制的公平性

要想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就要保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在对激励机制落实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教师以及学生都感受到制度的公平性,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愿意在制度的激励下不断地努力,教师才能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

本文以激励机制为基础,对现阶段小学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为激励机制的实施提供参考性意见,将激励机制进行实际的实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让教师以及学生感受到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从而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花鼓灯与农村小学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在农村小学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实施教育渗透,还需要借助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和热爱家园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可以将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融入小学教育,并借此丰富学生的艺术认知、强化学生的传统艺术感悟,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能力、素养和品质的完善。

关键词:农村小学;花鼓灯;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054

花鼓灯是安徽省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将花鼓灯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融入教育过程之中,并引领学生在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参与和实践中了解传统艺术、感受传统文化、参与文化传承,进而逐步实现综合素养的完善。同时,为了达成良好的教育实施效果,教师需要详细分析花鼓灯在农村小学进行教育融合的价值和意义,并借助多元化的教育组织形式将花鼓灯与教育实践巧妙融合,以期帮助农村学生在艺术欣赏、艺术参与和艺术展示中实现进步和成长。

一、花鼓灯与农村小学教育融合的意义

想要高效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传统艺术活动,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和了解其与小学教育融合的意义。

首先,在农村小学中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帮助学生在艺术参与中建立个人自信。很多小学生缺乏个人自信心,但是经过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参与,学生将在趣味化的艺术活动中建立活动兴趣,并逐步实现个人自信心的有效建立;

其次,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个人眼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教师需要借助传统艺术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并借此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多元的教育活动参与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和眼界拓展;

再次,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帮助学生在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参与中实现艺术素养的逐步建立。学生在花鼓灯艺术形式的参与中将学会艺术表现的唱腔和动作,并在日复一日的艺术练习中实现个人艺术表现力的强化;

最后,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促使新一代中国建设者在传统艺术的学习和体验中建立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在艺术学习和活动参与中完成传统艺术形式的发扬和传播。

二、花鼓灯在农村小学的实践应用

花鼓灯与农村小学的教育融合不仅能够为小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还能够为学生带来趣味化的学习内容。因此,如何借助花鼓灯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将成为每一位小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花鼓灯艺术认知:建立文化认同

为了对小学生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教师需要借助淮河沿岸流传千百年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讲述,并借助花鼓灯的艺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促使学生在认知上达成艺术认识和了解。同时,经过花鼓灯艺术介绍,学生将对于这种安徽省的传统艺术形式产生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后续的艺术训练和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参与花鼓灯艺术形式的学习之前,笔者借助花鼓灯艺术活动进行了艺术展示和介绍,并希望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活动参与兴趣。首先,笔者借助花鼓灯的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并希望学生在直观的艺术欣赏中建立兴趣。经过艺术欣赏,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家中看到过这种节目;有的学生说自己跟着奶奶学习过花鼓灯的舞蹈;还有的学生表示花鼓灯演员们的服装都很好看。笔者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进一步根据大家的兴趣进行了花鼓灯历史的讲述,以期帮助学生深入、详细了解花鼓灯的发展历程。最后,笔者还借助花鼓灯中凤台、颍上、蚌埠等主要艺术门类进行了介绍,并借助不同门类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最终,学生不仅在活动参与中实现了花鼓灯艺术参与兴趣的建立,还在艺术学习中实现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初步认知和了解、实现了传统艺术文化认同的有效确立。

(二)花鼓灯艺术参与:提升表现能力

当学生对花鼓灯艺术产生了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艺术学习活动的组织引领学生参与,并帮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认真思考、积极练习,以期逐步实现花鼓灯艺术表现力的逐步建立。同时,教师需要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并逐步帮助学生在花鼓灯的舞蹈、灯歌、锣鼓演奏与后场小戏中实现艺术表现力的逐步建立。

例如,因为舞蹈是花鼓灯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故而笔者在对小学生开展艺术训练时会首先借助花鼓灯舞蹈的动作教授和技巧传递帮助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在教授过程中,笔者会借助“大花场”“小花场”“盘鼓”等部分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教授,并逐步借助不同动作的要领、各个舞蹈动作的关键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演示,以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艺术训练中逐步掌握基础动作。一开始,学生往往会对于动作理解有偏差。但是每一位学生都充满兴趣和积极性,并主动跟随笔者的讲述与介绍进行练习,最终实现了花鼓灯舞蹈基础的建立和花鼓灯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提升。

(三)花鼓灯艺术表演:健全个人素养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6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本文拟对教育激励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括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概括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目标激励模式。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幼儿设置的目标尤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只能是近期的,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对中学生就可以定远一点的目标了。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激励目标的高远一般与其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目标有远近之分、高低之分、个体的与集体的之分(比如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就是集体争取实现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又可分为若干种。一是信仰目标激励。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信仰目标激励似乎比较抽象,对少儿来说要使其具体化。二是道德目标激励。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要多鼓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小孩,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上名校、竞赛获奖、争当三好学生,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小制作参展、在晚会上演出、书画作品展出、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

    典型激励模式。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和落后的榜样。因此,在主要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告诉学生引以为戒。用典型激励学生时,既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也要通过讲雷锋、赖宁等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尤其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各种类型的典型很多,有爱国将士、革命英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英模式典型,也有科学精英、发明大王、文学巨匠、艺术大师、企业大腕、技术能手、体育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典型,还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激励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向标竿式的同学看齐,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信任激励摸式。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工作信任----教育者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科代表工作等,学生会很负责任地去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的任务。有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很好,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格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废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无动于衷,这样会挫伤小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成就感。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小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友谊信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二、教育激励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无论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实现某一愿望,无目的的激励是盲目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负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当然,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激励也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家长承诺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给奖励,也应及时兑现。若言而无信,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负激励,一定要慎用。从我们问卷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来看,不少负激励不仅无效,而且还有负作用,有的甚至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整体性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张老师主张要创新,鼓励创新,而李老师反对学生创新,认为这是跟风赶时髦,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又如对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不能王老师大力提倡,积极支持,而刘老师又说这是“小儿科”,搞小发明会因小失大,会耽误主考课程。两者激励的方向、目标不一致,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10种:

    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很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培报等。

    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时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

    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摸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

    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

    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7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本文拟对教育激励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括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概括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目标激励模式。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幼儿设置的目标尤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只能是近期的,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对中学生就可以定远一点的目标了。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激励目标的高远一般与其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目标有远近之分、高低之分、个体的与集体的之分(比如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就是集体争取实现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又可分为若干种。一是信仰目标激励。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等。信仰目标激励似乎比较抽象,对少儿来说要使其具体化。二是道德目标激励。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要多鼓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小孩,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上名校、竞赛获奖、争当三好学生,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小制作参展、在晚会上演出、书画作品展出、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

典型激励模式。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和落后的榜样。因此,在主要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告诉学生引以为戒。用典型激励学生时,既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也要通过讲雷锋、赖宁等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尤其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各种类型的典型很多,有爱国将士、革命英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英模式典型,也有科学精英、发明大王、文学巨匠、艺术大师、企业大腕、技术能手、体育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典型,还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激励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向标竿式的同学看齐,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信任激励摸式。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工作信任----教育者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科代表工作等,学生会很负责任地去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的任务。有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很好,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格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废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无动于衷,这样会挫伤小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成就感。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小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友谊信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二、教育激励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无论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实现某一愿望,无目的的激励是盲目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

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负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当然,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激励也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家长承诺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给奖励,也应及时兑现。若言而无信,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负激励,一定要慎用。从我们问卷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来看,不少负激励不仅无效,而且还有负作用,有的甚至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整体性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张老师主张要创新,鼓励创新,而李老师反对学生创新,认为这是跟风赶时髦,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又如对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不能王老师大力提倡,积极支持,而刘老师又说这是“小儿科”,搞小发明会因小失大,会耽误主考课程。两者激励的方向、目标不一致,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10种:

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很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培报等。

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时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

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摸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

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

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

引导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具体措施,为之努力奋斗。当发现有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及时引导其认识到危害,迅速改正,防患于未然,并指明正确方向,共同制定新的方案,争取新的进步。

参观、访问法。目的是让事实说话,用形象生动的事例来教育激励学生。如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科技馆、重点工程工地、现代化企业、名胜古迹、劳动工地等,让学生从中受教育,让活生生的事实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立志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知识,珍惜生活等。有的以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录像片和上网等来教育学生,效果也很好,可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热情,鼓舞勇气,奋发向上。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访问,搞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和体验,也能收到好的激励效果。

谈话法。一般是针对学生在行为规范或某一方面有偏差时而及时采取的激励方法。主要是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分析原因,指明发展下去的后果,提出矫正方法及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加强自律。谈话不一定是在出现了某一问题时,有时也有鼓励学生加劲、努力,更上一层楼的用意。

批评法。这是与表扬法相反的负激励法。发现学生表现不好,且经谈话、说服教育和帮助仍不见改正时,有时用批评法从反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促其醒悟、改正过来,走上正轨,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批评法分个别批评和分开批评、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轻微批评和严厉批评等,公开批评、点名批评、严厉批评应慎用。

处罚法。针对学生中犯有较严重的错误,明显违反校规校纪,且屡教不改者,不得已而用之。惩罚应尽可能从轻,尤其是对青少年应以帮助、教育为主,若学生改正了,应马上取消处分等惩罚。

四、教育激励的机制

所谓教育激励机制,是指教育组织系统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

构建教育激励机制首先应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学校要制定出各种规章管理制度、校规校纪、奖惩条例等,让学生个个都知道,人人早明白,以便遵照执行,约束自己,照章行事,激励自我。照章行事时要公开、公平、公正,让人口服心服,要轻惩处,重教育。

教育激励的一系列制度制定公布后,这一运行机制就可以开始运作。教育激励机制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激励的主客体间互动的过程,可用双向信息交流与运作的全过程激励的模式来表示这一运行过程。

这一激励机制的模式应用于教育实践时可分四个步骤。一是双向交流。教育者了解到学生的个人需要、能力、素质之后,可向学生讲明下一阶段奋斗的目标、价值取向、奖惩内容等,这是激励的基础。二是各自选择行为。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教育者将选择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生活等态度,以实际行动对教育者所施的激励予以回报,其行为要么积极,要么消极,要么反感。三是观察与评价。教育者要及时观察实施激励后的反映、效果,并进行评价与反馈,以便下一步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甚至可以与老师、家长交流,如实说明情况及效果。四是调查措施与行为。根据前面了解掌握的情况,教育者调整激励策略和方法,进行矫正,确保激励的有效性。受教育者也要积极配合,力求收到明显的绩效。五是实现目标,修订制度,完善机制。要全面评论实现目标的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修订奖惩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以便今后更好地有效地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俞文钊:《俯理 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美]RG. G 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8

公正,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时刻都在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对待,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公正对待。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公正敏感性?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公正敏感性影响有多大?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公正敏感性状况,对今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正教育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有了公正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公正个性的未来接班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公正敏感性

Schmitt和Arbach(2010)对公正敏感性作出了如下描述:“不同个体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个体对公正有多敏感,能够多容易地知觉到不公正,以及对知觉到的不公正所作出的反应有多强烈。” Schmitt和Arbach(2010)把公正敏感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受害者敏感性: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的敏感性;二是观察者敏感性:仅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的人的敏感性;三是犯过者敏感性:主动促成不公正事件并从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四是得意者敏感性:被动地从不公正事件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目前对于公正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Schmitt等人在2005年和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和公正敏感性有相关关系, 并且与人口学变量,如年龄、就业情况、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Gollwitzer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构念方式对公正敏感性有预测作用。本文就想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发,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公正敏感性有何影响。

二、家庭教育方式

本文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所有形式的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 Parental),以便测量父母使用的不同教育方式。其中,采用的变量――父母关爱与父母控制根据依恋理论得出。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而控制则指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本研究将采用修订后的PBI量表(蒋奖,2009),从修订后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来看,它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三、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总共选取四川地区某高校大学生302名,男女各一半,所选对象确定没有参与过类似的研究经历。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和公正敏感性量表,其中PBI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3个因子。采用4点计分方式,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种情况。

公正敏感性量表使用6点计分,有4个分量表,共40个题,每10个题为一个分量表,依次是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意者敏感性、犯过者敏感性。

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公正敏感性量表订在一起,答题纸另发。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实事求是完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发现有效数据有288组,14组无效,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最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数据结果和分析

本实验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1.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育方式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24.96±3.51,女=23.89±3.31,F=6.673**,P< 0.01),即母亲对男生温和、理解、支持明显高于女生;父亲的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也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12.57±3.74,女生=11.62±3.84,F=4.941*,P< 0.05 ),即父亲鼓励男生独立和自主明显高于女生;受害者敏感性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9.53±8.12,女生=31.78±6.89,F=6.190*,P< 0.05),即女生在面对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时比男生更加容易表现出公正性;观察者敏感性中也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8.40±9.39,女生=30.71±8.02,F=4.913*,P< 0.05),即女生在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时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公正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公正敏感性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母亲关爱、母亲鼓励以及父亲鼓励上的得分更高。女生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上的得分更高。

2.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受害者

敏感性 观察者

敏感性 得意者

敏感性 犯过者

敏感性

母鼓励 -.112 -.192** -.068 -.012

母鼓励 .232** .088** .077 -.045

母鼓励 .096 .189** .020 -.045

母鼓励 -.107 -.132* .000 .074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与大学生工作敏感性量表的很多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母亲控制因子与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控制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有相关关系;母亲与父亲的鼓励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负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预测作用,分别以公正敏感性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控制与鼓励能够有效地预测其受害者敏感性,解释其7%的变异,在有效预测观察者敏感性时能解释其6%的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亲对于男生的关爱、鼓励得分是显著高于女生的,而女生的公正敏感性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尤其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维度上。换言之,女生在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无论此人与自己有无关系,都更容易产生同情心,而产生不公正感。同时,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相关关系。

当父母实施控制教育,即严格要求孩子,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限制孩子自由,孩子能更容易产生公正思想。而当父母还给孩子自由和独立时,反而让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公正思想。

以上结论的原因有:第一,为何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关系?因为关爱与公正是道德判断的两级维度,因此两者是没有关系的。第二,为何父母对男生的关爱高于女生?因为中国深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因此更容易对男生使用疼爱放松的教育。第三,为何女生具有更高的公正敏感性?因为从社会性别角色出发,女性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更容易引发同情心。第四,为何控制式的教育更能引发公正思想?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家,“棍棒出孝子”“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所谓传统式的中国家庭,实质就是听父母话,做父母赞同的事,错了就罚。父母的严格教育、过分干涉实质就是在用实践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是非观,从而形成公正思想。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9

新课改下现代教育的基本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张扬学生个性”、“评语要有激励性”,教师是导演,学生为演员等等,已被很多老师所效仿,也被领导、听课老师所称赞。这几年来,中小学普遍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么微妙。只稍微地变换了一下角度,“上课爱乱插嘴”,自控力差,“看课外小说”等不足和缺点竟立马变成了一条条闪光点、优点。就连学生的作业评语,也一改以前的严肃、刻板和直接,而变得越来越清新、温馨和有人情味了。老师们想方设法地拿着放大镜,寻找着学生的优点、长处、闪光点,甚至就连学生的缺点、不足都想办法加以美化、诗化、含蓄化、温柔化……这些评语,家长爱看,学生爱看,就连教育行政长官都爱看。更多的人认为:赏识教育、鼓励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甚至可以使“铁树开花”“枯木发芽”。

赏识教育、鼓励教育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激励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好的激励评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但是,教育学生,仅有“爱”、“甜”教育即所谓的赏识教育、鼓励教育是不够的。试想,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学,他们几乎都是在鲜花、在掌声,在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夸奖、奉承话中长大,学生缺少责备、无忧愁,经不得风雨,受不了寒冷,没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砺。近几年来,学校、老师更是一改以往的做法,千方百计地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小心翼翼呵护着学生的自尊心,对待违犯纪律的同学更是春风化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实际的情形又怎样呢?

他们有不得半点委屈;没有了一点宽容也容不下一丝批评;他们的心理是如此的脆弱;他们的意志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不是有学生不堪忍受父母的唠叨离家出走甚至斧劈父母吗?不是有学生容不下父母的责骂而轻生的吗?不是也有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对老师大打出手的吗?至于因老师的一记眼神,父母的一句批评,同学之间的话不投机……而产生的逆反、不满等不健康心理和情绪,更是比比皆是。更有不少同学把学校、老师的春风化雨视为天经地义,更有视为软弱可欺,部分违纪的学生甚至以此为砝码,得寸进尺,放纵自己,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当初对这些违纪的学生多一点必要的惩戒教育,他们也不至于在违纪的路上越滑越远、越走越深。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对这些学生无疑是欠缺的和不完美的。

鼓励式教育方式例1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93-02

[作者简介]江柳英,女,本科,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师,中学高级,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

当今,基础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以生为本”。体育学科的教学,因为授课地点不同,要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学科目标,就必须将目光投向室外课堂,并要结合体育学科调动队伍多、练习内容变化多的特点,以灵活选择与使用评价为工具,将课堂激活。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评价的适当采用,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更有实效。

一、表情式评价

(一)微笑评价

微笑是爱的传播者。微笑,可以把爱传递到学生的心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肯定、赞许与鼓励。因此,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笔者就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要建立这种关系,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学会微笑对待学生;二是要让学生得到尊重和理解;三就是要用微笑来评价学生。微笑着肯定、微笑着赞许、微笑着鼓励,都能给学生信心。而通过教师的微笑评价,学生亦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鼓励,其学习自信心会瞬间增长,继而带着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

(二)眼神评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评价同样富有魅力。体育课上,教师的眼神传递,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平视学生,表示相互尊重;抬眼交流,透露出询问;彼此对视,表示正等待结果……千万不要小瞧眼神评价的作用,肯定与鼓励,通过教师的眼神,同样能到达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

二、肢体式评价

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极具学科优势,其运用的层面超出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一个手势就能代替想要表达的许多话语,能让学生心领神会。教学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肢体式评价,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功效。

由于体育课受场地所限制,教师在很多时候需要提高嗓音说话,因此,对于集体性的评价,可以在集中队伍时进行,而对于分散练习时的评价,采用手势评价则更方便、有效。例如,教师巡视学生分组练习舞步组合时,如果发现舞步连接得好的个人,可直接走过去为其鼓掌表示肯定;对练习认真的同学,可竖起大拇指以示鼓励;对乐于助人的同学,可与其双手互握表示赞许与支持。不同的手势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评价效果并获得不同的心理满足,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勉励语气式评价

现代管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勉励的语气评价人和事,可以充分满足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生硬的语气进行评价,会大大降低人群参与活动的热情。笔者曾在一节体育现场执教课上听到一位教师这样评价一名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跳箱翻越动作练习的学生,他说:“你呀!怎么搞的,费这么大劲才勉强过去。”这名学生听后低下了头,咬着嘴唇,一言不发地走到了队伍的后面。此后的练习,他没有一次是成功的。课后,笔者思索并分析了那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认为其语气过于生硬,带有抱怨成分,这对学生来说难以接受,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学生很想将动作做好;另一方面,又担心动作失败后教师继续抱怨。这样带着顾虑去练习,最终导致了无效练习的反复出现。如果教师用勉励语气式评价,如可说:“很好,翻越成功!如果速度快些就更好了!”这样的肯定加鼓励,所产生的效果一定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中教师对学生应以勉励为主。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不要用过激言语进行评价,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学生才能向熟练掌握动作技能、充分体验练习成功乐趣的目标继续迈进。

四、其他形式的评价

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首先要有宽容之心。要知道,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也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甚至严重影响教学。其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要多采用巧妙的评价方法,让学生知晓自身的不足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激励。

(一)沉默式鼓励

发现学生情绪不对时,不要急于与学生对话,而是用手轻轻拍拍学生的肩头,同时透过手传递信息给学生,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并给予鼓励。这样的沉默蕴藏着鼓励,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不言而喻。

(二)转移式鼓励

当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可以用转移式鼓励扭转局面。教师可以说:“动作不对,不能怪你,可能是老师在讲解时没说清楚。现在我再说一遍要领,你再体会体会。”这样的评价,将错误归结于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很宝贵的,既没有让学生感到难堪,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助其消除消极情绪,重建自信心。

(三)对等式鼓励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可直言不讳地说:“你可能是练习时间不够,我也不是一学就会。来,我们一块练习。”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教师充满信任。

(四)远离式鼓励

突遇学生练习失败,可采取“远离”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给学生暂时相对安静的空间,不去打扰,让学生自己琢磨动作的过程,思考动作的环节。但要让学生能够看见教师正在不远处关注着自己。这样的鼓励无声胜有声,默默的支持会化为一股暖流,让学生在自省中进步,在练习中形成正确动作技能。

(五)榜样式鼓励

针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个体的错误动作,以巡视指导为由,请其附近动作正确的学生进行直观示范,通过树立榜样引起其关注,促使其进行动作正误的比对,从而快速发现并进行纠正。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动作正确的同伴与其共同练习并给予帮助,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同时让其重拾练习的信心。

评价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真正读懂它必须花费一番功夫。多元评价的出现,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知,课堂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基地,学生是教学永恒不变的主体,脱离了学生的教学就无生命力可言。学生心理需求的多元、学生学习动力的获取等问题,均在时时刻刻提醒笔者:只有不断学习、钻研、实践,切实活用评价工具,才能真正参悟评价在课堂中的精彩与奥妙,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