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5 15:16:12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1

混凝土施工是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筯绑扎、模板摆放和固定、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分部分项工程,经常会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不仅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而且还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若干问题,即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的养护过程的关系进行探讨。

1 混凝土强度不足与混凝土的配合比关系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不足,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施工。 众所周知,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施工的依据之一。虽然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处挂出了混凝土配合比,但仍然有不少施工企业不能很好地认识到配合比的重要性,挂出配合比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不能严格做到把配合比作为混凝土施工的依据。此外,有的施工企业贪图一时的方便,将质量配合比换算为体积配合比。直接根据体积配合比,利用手推车容量作为计量的依据,使水泥、粗、细骨料的计量误差增大,使混凝土配合比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有的施工企业即使认识到配合比的重要性,但材料称量时也存在着误差过大的现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了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为水泥、水、外加剂为± 2 %,粗、细骨料± 3 %。但在现实的施工中由于招投标制度的不够完善,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承包的施工企业利润水平也在逐步降低,且由于当前建筑设计普遍相对较保守,因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稍为低于设计强度也不会产生重大质量事故,所以一部分施工企业以侥幸的心理并通过减少水泥用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直接导致工程实体的混凝土强度下降。另外,在搅拌过程中,为了使浇筑和振捣更加容易,人为地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加入了更多的拌合用水。由于用水量不能做到严格控制,致使水灰比发生变化,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此外,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房屋建筑工程中粗、细骨料处于干燥状态下的情况进行计算。而在实际施工骨料是处于一定含水状态下,按施工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应每一个工作班次检查骨料的含水率,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使其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而多数施工企业却不注意这项规定,有的即使注意到但限于条件也很难做到,甚至有的项目是不论材料如何变化,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就按一个配合比施工,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混凝土强度。

2 混凝土强度不足与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方法的关系

混凝土强度与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在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施工条件有限且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流程,特别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过程。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成型,规范规定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虽然对于常用的通用水泥标准规定初凝时间不早于45min,但水泥的初凝还受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造成水泥初凝后混凝土才进行浇筑。此外规范要求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在底层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浇筑完毕,就是为了防止扰动底层已初凝的混凝土而出现质量缺陷。其实,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并不复杂,但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内部出现穴洞,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并降低其强度。

3 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养护条件的关系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有很大关系。混凝土施工完毕后不注意养护过程,既影响水泥水化,也容易使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之内覆盖并保湿养护,并定期浇水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d,对于掺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因为混凝土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湿度范围内才能保证正常凝结、硬化和增加强度,否则会影响水泥水化,使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随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强度的逐渐提高,因此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N/㎡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个工种、各道工序的衔接关系比为复杂,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日期拖延在所难免,施工企业为了抢工期,有时会出现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规定强度要求下,即开始下道工序施工,使混凝土中原始裂缝增多,同样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4 现场监理力量不足与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关系

按照原建设部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中的混凝土浇注必须进行旁站监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筑工程实施监理。为了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监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也对旁站监理作了相应规定。按照这些现行的法规、规范,监理单位应在混凝土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旁站监理,理论上应该能确保施工企业严格按设计、按规范进行施工。但目前在一些混凝土施工现场的监理过程,监理单位的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监理业务的需要。连续的旁站监理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导致混凝土施工现场的监理记录不能真正反映施工过程。这也给一些施工企业偷工减料,不按设计、不按规范施工留下的空档。

5 结 语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若干个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原因远远不止上述这些。因而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因地制宜,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过程,特别是在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与振捣过程必须进行旁站监理,或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确保在建工程的质量。同时,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做好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培训、原材料的控制、施工工序的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等工作,严格按规范施工。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2

1.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对结构工程的设计而言,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等几个方面。

1.1.1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两个因素:一是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比如同样是办公楼,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1.5KPa(在新修订的规范里已改为2KPa),而美国、英国则分别为2.4KPa和2.5KPa;二是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样根据我国原有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国、美国的52%(考虑人员和设施等的活载)和85%(对结构自重等的恒载),而设计时据以确定构件能够承受荷载的能力却要比英国、美国规范高,两者都使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水准下降。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设计墨守成规,在结构方案、材料选用、分析计算、结构构造上缺乏创新。

1.1.2结构的安全耐久性。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大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而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

1.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历史条件有关。这种作法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并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这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经过巨大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储备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对不足。如果能够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将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国内发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败和不善以及严重的人为错误所致。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

2.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2.1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现状。当今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但是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引起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过早损坏。美国许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不到二三十年甚至在更短的时期内就出现劣化;据199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一份材料估计,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工程中仅为修理与更换公路桥梁的混凝土桥面板一项就需800亿美元,而现在联邦政府每年为此拨款只有50亿~60亿美元。发达国家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我国建设部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篷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

2.1.1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使水泥细度增加,早强的矿物成分比例提高,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我国对水泥质量的检验在强度上只要求不低于规定的最低许可值,而国外则同时还要求不高于规定的最高值,如果强度超过了也被认为不合格,这一要求还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均匀性。

2.1.2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对工程进度不适当的行政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国内一些媒体大加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修成一条大路、建成一座大桥或盖成一幢高楼的工程以及抢工献礼工程,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大量资金进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工期的工程在国外要被罚款,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到损害的可能。

2.1.3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废气、酸雨,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

2.2土建结构工程使用阶段的正常检测与维护。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我国有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没有如何使用的规范。有些国家对于结构的损坏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建筑物与桥、隧等公共工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检测;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外墙面砖等建筑部件,因其坠落后容易伤及公众,也有强制定期检测的要求。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相对较差,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虽然政府已做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身负责”的规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现在国内有大量土建工程因步入老化期需要诊治,也有大量已建的违章工程需要评估,更有许多工程发生病害需要诊断和加固,各地已涌现不少从事土建工程诊断、治理与加固的队伍,并有蓬勃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行业的趋势。出现问题和病害以后再来治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预防。对于在役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有从业人员的注册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予以规范。从国家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对工程设计的要求来看,需要有对工程整个使用期限即全寿命费用支出的论证。只注意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次投资支出,很少考虑工程建成后需要正常维护与修理的长期费用,不但可能损害工程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功能,而且经济上算总账会很不合算。在发达国家,由于新建工程少,用于维修的费用往往更为主要,例如英国1980年的维修费占当年土建费用总支出的2/3。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大兴土木,可是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或过早老化。在土建工程的投资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增加已建工程维修的费用。为加速路桥等公共工程建设,国家现在鼓励投资公司出资并给以一定期限如30年的经营收入作为补偿。如果对重要土建工程有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估的法规,就能保证这些工程在一定期限后归还国家管理和经营时仍具有良好功能,对于设计工作寿命为100年的桥梁,至少还可正常使用70年,而不至于30年到期后国家接收的已是一个破旧待拆的工程。

3.建议

为了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提出了以下建议。

3.1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应有定期的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加以保证。对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国尚无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的法规。在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上有重新建、轻维修的倾向,不利于保证工程寿命和投资效益。建议对桥、隧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和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建议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根据需要,加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

3.2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发挥学会、协会在技术标准编制、修订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术规范条文的强制性质;鼓励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和企业标准,以适应不同地区在环境地质和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并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3.3合理设置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水准,必须考虑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社会的财富与资源供给乃至公众的意向等多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建议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桥梁等交通土建结构的风险后果较大,且由于车流、车载、车速的快速发展,在设计荷载标准值和承载力安全度的设置水准上似乎应比一般的建筑结构有更高的安全储备。在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建议进一步收集不同意见,包括商品房消费者的意向。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在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上是否需要区别对待也值得探讨。

3.4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可靠度设计方法的经验及问题值得总结。可靠度方法用于不同类型结构的先决条件和难度不一。建议有关部门在推广可靠度方法于各类设计规范时,应广泛征集各种看法,实事求是,稳慎对待。

参考文献

[1]《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2]《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3]《土建结构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3

1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1质量管理

企业进行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效保障。一般而言,施工单位开展管理工作一般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施工流程为依据,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合理的管理策略。在施工阶段,还需要将质量管理与费用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工程施工的综合管理。支付工程相关款项要以施工项目完成的情况为依据。

1.2计划管理

工程施工的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对施工的工作范围进行明确,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确立规范的施工工艺,使计划管理能够符合工程项目目标的要求。对施工计划进行编制的时候,设计人员对相关的资料要非常熟悉,例如业主对工程施工的要求、工程施工合同内容等,并有机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高效可行的施工计划。此外,还要基于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1.3安全管理

安全是任何工作展开的基础,电力土建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所以进行安全管理非常的重要,严格执行措施,落实责任人,做好施工管理的安全保障工作。

1.4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就是对施工中要应用的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引进,按照技术要求严格的执行,以管理标准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施工经验。技术管理的有效性是影响电力土建工程整体质量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同时对施工安全的保障有重要意义。在施工阶段进行技术管理,就要从工程项目本身出发,对现场的实际施工加强重视。

2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缺乏高效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团队。施工队伍中的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没有较强的经济效益意识,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对造价控制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深,不能很好的配合,造成电力土建工程技术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制约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同时为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此外,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较低,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2)频繁发生违规作业现象,对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性造成影响。工程施工的时候,因为施工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违规现象频有发生。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性不足,导致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出现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作业过程中未以相关施工规范为指导,全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或采用自拌混凝土,或采用低标号的商品砼,且成品保护不到位,最终导致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而对违规操作行为若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很有可能会造成管道不通,返工处理;或者基础开裂下沉,造成设备停电,严重的可能造成损失与伤亡。

(3)施工流程中存在许多缺陷。工程在具体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的一些主要部门经常出现职责交叉现象,如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业务部等,这些部门之间很少进行交流,经常会出现很多分歧,造成电力土建工程进展的不顺利。施工准备不充分,导致施工流程不顺畅,出现不必要的停工。施工中,随意性较大,没有一套规范标准的施工方案,使得施工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重视,使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没有依据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使工程审核环节、验收环节和决算环节都不够规范。

(4)没有合理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电力土建工程进行施工管理是一项易被忽视的工作,因此在安全管理环节常常出现漏洞。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管理还不够了解,所以在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这不仅会影响电力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导致电力企业财产的损失,还有可能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投产后的设备等造成危害。

3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培训,提高电力土建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进行学习,互相交流技术经验,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明确从业应具备的资格,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以此保证电力土建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与需求相符。

3.2建立健全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制度,落实考核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基础。公司应借鉴行业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其执行情况。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3建立规范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流程

实行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定合理有序的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强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性。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必须明确从投标一直到验收的每一环节的具体管理方式和重点,使每一环节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3.4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保障制度,使用人员必须以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为前提,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明确施工安全管理职责,使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要合理的组织安排,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定期对个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考察评比,并做出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4结语

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密集、资源密集、技术密集、施工交叉等方面,施工管理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设备、过程设计方案等。要想保证电力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实现合理高效的效果,必须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强化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探寻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同时也能促进整个电力土建工程建设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4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并结合13《清单规范》,我对清单和标底编制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土方开挖清单子目中土方类别。

土方工程量清单是建筑工程必备的清单之一,特别是市政工程,土方工程造价通常占整个工程造价一半以上。以往挖土清单之目,土方类别,咨询人员在编制清单时,土壤类别通常描述为二类土或三类土。而实际施工中,土壤类别变化多端,不可能绝对单一,若清单描述为二类土时,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往往故意把综合单价报的很低,待中标后,再提出清单描述中土壤类别与实际不符,要求对工程造价进行变更,重新组价,从而提高工程造价。

吴江区仲英大道排水管道沟槽土方开挖,清单040101002001,清单描述为挖沟槽土方,土壤类别为三类土,施工单位投标报价3元/m3,方量约8000m3。实际施工时,中标单位提出,开挖结构层中,有一、二类腐质土、也有以前修路的结构层,属于四类土,所以综合单价必须重新组价,经多方协调,最终重新组价,每方土开挖价约15元左右,此项增加造价约9.6万元。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其实只要把土壤类别改成“由施工单位根据地勘报告综合考虑”,这样就避免后期的争议和索赔。

二、土方计价规则

根据13《清单规范》规定,挖沟槽土方清单计算规则为“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另外根据江苏省颁布的《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要求,通常挖沟槽土方采用放坡开挖。在实际编制清单和标底时,往往管道等结构物断面尺寸比较窄,挖土比较深,这样必然造成标底综合单价偏高,有的达到150元/m3。

不久前,吴江区顾家荡路自来水工程,铸铁管管径150mm,无基础,埋深平均深度2.2m,放坡开挖,管道长360m。

根据清单计算规则,土方工程量为0.15*2.2*360=118.8m3。

根据计价表计算规则,三类土超过1.5m深,必须要放坡开挖,放坡系数为0.67,经计算土方量为1124.64 m3。

((0.15+0.3*2)*2.2+2.2*0.67)*360=1124.64m3。

若每立方土经计价表组价,开挖土方15元/m3,则标底的综合单价会变成142元/m3

1124.64*15/118.8=142元/m3。

所以若完全按13《清单规范》规则,不仅与实际施工的综合单价相差甚远,而且还不利于建设单位控制整个工程造价。

为了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可适当改变清单计算规则,将清单土方计算规则同计价表,并在清单描述中注明。

三、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用

根据13《清单规范》要求,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用按使用机械设备的数量计算。表面上此计算规则很合理,而在实际操作很难把控。

一是在编制标底时,以多少台机械才算合理,08《清单规范》在计算该费用时,原则上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对现场的机械进退场总量进行预估计算,并且总价包干。而现在采用13《清单规范》,就必须考虑现场是否会出变更,所以很难把握具体机械数量。

二是数量按实计算,会对工程结算造成争议,同样的工程,原本需要两台挖机即可,而施工单位为了多计算费用,可以把公司里自有机械全部运到工地,若按13《清单规范》,则必须计算费用给施工单位。另外若工地现场出现变更或短期停工,本来不需要将机械运出,若按13《清单规范》,施工单位则会将设备运出,然后再运进,可以加倍的计算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用。

三是无法准确计量,容易滋生腐败。现场实际进了多少设备,必须由现场监理进行签证确认,这与工程实体不同,后期无法复核,可以签证10台次,也可以签证20台次。

为了解决上述难点,杜绝矛盾,我建议清单和标底的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用仍延用08规范,将该费用进行包干使用,结算不予调整。

四、钢筋计算规则

13《清单规范》中,市政工程钢筋计算规则为“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土建工程钢筋计算规则为“按设计图示钢筋长度乘以单位理论质量计算”。两个计算规则很接近,但也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即钢筋搭接如何计算。

在执行08《清单规范》时,土建工程需按8m长制计算搭接,搭接长度参《11G101-1》,市政工程不计算搭接长度,执行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

例:按22mm直径的钢筋计算,搭接长度按35d,每根钢筋搭接长度约77cm,约占一根钢筋的十分之一,按此比例,100T的钢筋工程,搭接长度约10T, 6500元/T计算,即为6.5万元。

为了避免矛盾,我建议编标清单和标底时,将土建和市政工程计算规则统一,并在清单总说明里注明,搭接长度有设计的按设计计算,无设计的情况下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要求计算搭接长度,并将其工程量并入钢筋工程量内计算。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5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解决措施

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城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普遍,土木工程建筑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之一,其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土木工程建筑的大力发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影响了建筑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避免其中安全隐患的存在,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推进国家土木工程建筑建设。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施工建筑的发展,土木施工范围规模越来越广,施工建筑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土木施工建筑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合理的管理规则制度,造成工程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在一些土木建筑项目中,为了降低整体建筑的成本投资,减少了工程管理机构的建立,缺乏人员管理和资金管理的部门,导致施工单位的用人紧张,加大了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工作人员产生压力和紧张感,无法正常发挥能力,对施工造成影响。在招标过程中,没有管理招标的确切规范部门,导致招标过程中常常出现贿赂、走后门现象,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平的招标。

1.2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程度会对施工建筑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土木建筑团队缺乏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指导,造成施工团队的涣散,拖延施工期限,无法及时完成施工目标。在土木施工建筑团队中,存在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造成操作失误,影响了施工进程,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不能及时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降低了施工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影响了土木建筑质量。

1.3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规范

施工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原料的购进、材料的储存、技术水平的高低等,施工团队往往疏忽了对这些方面的监督,没有对原料的购进进行质量标准监督检验,造成施工原材料的良莠不齐。购进的材料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存放,造成材料的丢失、损坏,导致施工现场不能及时提供施工材料。对材料采购管理人员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无法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不能从根源上杜绝、虚假上报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机械设备没有明确的使用规定和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随意操作造成工程施工的失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

2加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完善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确保足够的土木工程建筑成本投入,设置资金管理部门,对施工工程消费情况进行评估预测,杜绝做假帐、资源浪费,合理高效利用成本资金。对各方面的施工项目设置相对应的管理部门,保证施工现场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充足。土木工程建筑项目进行公平公开的招标工作,各企业之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竞争,有关监督人员对招标流程进行严密监控,掌握招标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招标过程中发生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中标企业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综合实力。对施工工程质量进行定期检验,保证施工工程的高效进行。

2.2加强对工作人员管理

加强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定合法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施工任务进行明确分配,减少工作人员工作相互混乱的局面,做到各司其职,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利用。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施工中指导、施工后学习的管理程序,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及时汲取科技前沿的知识技术,完善土木工程施工团队的硬件实力。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塑造专业素质,提高对施工工程的重视,激发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心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完成工程指标。加强和有关专业高效的合作,录用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大学生,为施工团队技术输入新鲜知识与技术。聘用高水平技术工程师,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推动施工团队对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的认识,加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作人员之间工作经验、问题、知识的交流分享,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增强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

2.3规范工程监督检验制度

通过强化监督制度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工作,对原料的采购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监督检验,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材料的购进,严格执行监督检验程序,对于不达标的材料进行举报销毁处理。安排专门的看管人员对材料进行存放管理,选择安全的材料储存空间,针对不同性质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存,以保证材料不会丢失、损坏,保证能够及时为施工现场提供材料。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避免虚假上报、现象的发生。制定机械设备的使用权限,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使用,避免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抽查检验,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系统的完善,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知识与技能检测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障土木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3结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日益上升,政府加强了社会的基础建设水平,为了建筑施工行业更好的发展,土木工程建筑需要有效的管理来保证施工建筑质量,通过完善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系统,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管理,合理规范工程监督制度,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失误行为做出纠正,注重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施工团体的工作能力,加大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力度,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推进我国建筑事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作者:石磊 单位:黑河市爱辉区交通运输局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6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100-01

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的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屋面的防渗漏技术方面、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方面、桩基技术方面以及验收规范不标准,导致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存在着问题。本文针对于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具体的探讨了解决的措施,进而全面的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1.1 屋面的防渗漏技术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屋面的防渗漏施工中,很多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到位,导致屋面的防渗漏做的不到位,进而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在进行屋面的防渗漏施工中,还存在着施工不仔细的问题,偷工漏工的情况发生,导致在建筑日后的使用中,出现了漏水的情况发生,不利于建筑的长远使用。

1.2 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方面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存在着对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方面的问题。在混凝土的养护方面,存在着养护时间上不足,缺少浇水的过程等问题。另外,在混凝土的质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像混凝土出现了少量的蜂窝以及麻面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利于整个建筑在日后的使用,在安全和质量上存在着隐患。

1.3 桩基技术方面

桩基是整个建筑最重要的部分,桩基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桩基的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设计的,尤其是其中的沉降技术最为复杂,桩基的抗压力是根据竖向和横向的压力计算的,再由复合受力和水平荷载的功能来确定桩基的施工。但是在实际的桩基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人员不按照相关的规律进行设计,进而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不利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4 缺少规范的验收标准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中,缺乏规范的验收标准,对于在施工技术方面上的问题,无法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进行解决,严重的影响到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体来看,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缺乏对施工技术控制的思维概念,并且对于工程技术缺乏充分的科研准备,在验收标准上,各个单位有各个单位的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这也导致在建筑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严重的制约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

2 对策分析

2.1 做好屋面防渗漏的施工

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筑屋面防渗漏施工中,需要针对于防渗漏技术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规定,坚决执行各项要求,确保建筑屋面防渗漏施工的质量。另外,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在实际的屋面防渗漏的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行,并且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不能够省略的部分坚决不能省略,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在屋面防渗漏施工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2.2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养护的时间上,至少应该在7天以上,并且需要具备浇水的过程,使得混凝土能够保持足够的湿润。另外,在混凝土的质量方面,需要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到损害,可以采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修整。

2.3 做好桩基基础的施工

在实际在打桩施工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确定桩基的施工范围,需选择平整的场地,并且清理周边施工范围内存有的障碍物;要进行前期的打桩实验,通过先进仪器测量定位桩的位置,然后再进行桩基实验,并且把每次的实验结果都要记录起来,再根据实验后的结果确定桩基的施工顺序;桩基施工现场的排水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桩基施工的现场有着很好的排水通道;在进行群桩施工的时候,对于桩的密度、长短和规格要做以详细的了解,再通过这些系数以确定打桩的顺序,能更有效的避免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建筑物的破坏。

2.4 做好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需要严格的规范技术管理制度,尤其对于一些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更是不能缺少,使得员工都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并且要做好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工作,尤其是某些环节上的关键性的技术,更是不能缺少培训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都要对其制定出严格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并且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头上,实行有效的个人负责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工程所制定的图纸来进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才能使施工企业获得更高的信誉度,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立足。

2.5 规范验收标准

针对于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验收标准的不规范,进而导致的施工技术上存在着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规划验收标准,在建筑行业,应该形成统一的验收标准,并且在验收的过程中,坚决的按照相关的验收标准和验收规范执行,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质量,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全面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帮清.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重要性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6).

[2]刘冬,张晶鑫.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3]颜耀武.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7

在土建工程施工前,设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要对构件承载力、结构工程整体牢固性以及工程耐久性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规划设计,对设计规范的设置水准和安全设计进行确定。但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设计多对工程项目所需的经济、技术、资源以及环境进行论证分析,忽视了建筑本身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分析,工程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1.2土建工程设计的整体牢固性比较差

土建工程不仅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还需要整体的牢固性。整体牢固性是指建筑不会因局部破坏而产生连续破坏的能力,它主要依靠结构的必要冗余度和良好延性。土建工程整体牢固性的提高可以减少工程在地震、火灾以及人为破坏中的损失,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必要开支的支出。但是目前我国土建工程设计很少对建筑的安全等级进行论证设计,因为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而造成的损失仍是十分惨重。

1.3土建工程正确使用和有效维护的意识比较差

目前我国土建工程的设计重点在结构强度和工程荷载,对于大气侵蚀以及化学介质侵蚀等环境因素的考虑比较少,设计图纸的很多方面都没有比较细致的规范。但是,目前我国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因为受锈蚀或腐蚀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是非常普遍的,无论是设计者、施工者还是使用者都没有正确的使用意识和维护意识,土建工程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影响,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受到进一步的威胁。

2提高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

土建工程安全与耐久性的改善与提高是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最基本要求,土建结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也影响着建筑的整体经济性,因此,无论是政府、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还是工程的使用者以及维护者都要树立规范的施工意识以及维护意识,整体上提升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

(1)相关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土建工程的建设多是关系国家民生的大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尽快的制定相关法规以及监督措施,确保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法规要求施工。而国家相关研究单位应强化对于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研究,为工程的设计提供相关基础理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则要明确建筑的最低使用期限,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2)加大对施工材料与设备的监督。土建工程的施工材料多是钢筋与混凝土,二者极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没有有效的措施避免。设计与施工单位要在有限的技术范围内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以及钢筋强度的研究,结合土建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以及其他建筑材料的质量,减少因设备原料质量差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及时的监管,在上一道工序合格以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延长工程使用期限,提高工程使用安全性。

(3)完善工程的检测与维护。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维修费用的投入,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使用人员以及检测人员要强化对使用寿命以及结构耐久性概念的认识,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检测人员要在操作法规和质量规范的要求下规范管理的体制,借鉴先进国家以及先进地区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科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此外,政府还要逐渐淡化技术规范和法律条文的强制作用,鼓励检测人员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土建工程安全与耐久性的宣传,提高人们的安全使用意识,确保居民积极配合维护人员的工作。

(4)制定合理的安全耐久性标准。政府应鼓励土建工程部门进行技术的创新,将技术提升到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度,对于土建工程现行的安全耐久性设置水准进行重新审视,在集思广益和收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完善规范,实现规范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设计规范还要注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环境差异,对建筑安全性与耐久性进行充分考虑,对工程未来的管理维修费用进行确定,避免对于施工标准的盲目提高,使相关规范和标准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8

[中图分类号] K826.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67-1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必要环节,做好岩土的勘察工作对于后期工程的顺利完工以及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有了显著进步。

施工人员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这些技术问题的出现阻碍了施工进度,同时也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在人们对岩土工程勘察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对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研究,解决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

1 岩土工程勘察面临的技术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问题,笔者经过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勘察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问题:一是在施工前资料收集工作不充分;二是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不符合规范;三是外业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问题。

1.1 资料收集阶段工作不充分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筑物基础、地基处理以及施工等提供各种数据。工程勘察最重要的是精确掌握各种地质资料以及技术参数,但是我们的一些勘察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施工之前没有认真收集基本资料,比如结构类型、结构变形、荷载分布等资料。针对档案的分析也不到位,只是停留于知道有这回事,却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也不注重档案保管,在施工过程出现数据差错,也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自身不注重资料收集引起的。

1.2 勘察工作量布置不符合规范

当前国家制定了专门针对岩土工程的施工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这一规范详细规定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事项。严格遵守勘察规范来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但是笔者经过对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符合勘察规范,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勘察工作量不符合规范,笔者经过考察发现勘察工作量不符合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单位勘探点布置比较随意;二是钻探配置有问题;三是没有充分考虑到防浮设计等。

单位勘察点布置比较随意。在规范中对勘察点的布置有严格要求,但是笔者经过考察发现,大多数单位勘察点布置的时候都比较随意,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来进行布置。在勘察点布置的过程中没有沿着建筑物周边线以及角点布置,在布置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最小孔深的要求,桩基工程的钻孔深度不符合有关要求。在勘察过程中难以探测的河道,沟滨对工程勘察会造成严重影响。在勘察过程中不注重区分天然地基与桩基区别,在已经发现可以实行天然地基以及桩基两种方案的时候,仍然使用天然地基的勘察方案来进行勘察。

钻探配置有问题。钻探配置有问题主要指的是在勘探过程中钻探与建筑物的设计等级存在配置问题。当建筑物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时候,通常是采用钻探为主,静探为辅的方式来进行探测,运用这中方式可以满足建筑物的要求,但是当建筑物设计等级为乙级或者是丙级的时候,采用静探为主,钻孔为辅的方式进行探测的时候,就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了。

高层建筑物的裙房和地下室没有考虑抗浮设计的要求,没有布置勘察点。高层建筑场地在勘察过程中没有考虑基坑支护,最重要的是不能结合地基条件对勘察范围适当扩大以及适度增加原装土试样件数。

1.3 外业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钻探操作阶段;二是取样和原位测试阶段;三是地层描述阶段;四是地下水测量阶段。下面就来进行详细论述。

钻探操作。在钻探操作阶段的不规范行为主要指的是在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的时候,回次进尺过大,在一般地层中超过了两米,在淤泥土中甚至有时候超过了五米。这是不规范操作的第一点。还有就是在钻探过程中不注重护臂,往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优质泥浆进行护臂,可是在现实施工过程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对泥浆浓度的控制不达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泥浆不达标会直接导致塌孔,最终导致原位测试无法进行。

取样和原位测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不规范的行为主要体现在取样过程中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蜡导致土样出现严重失水,最终会影响到试验效果。严重失水的土样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含水量、液性指数、压缩系数、抗剪强度等都会出现严重失真。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控制贯入速率,也会造成试验结果有误。

地层描述阶段。地层描述是勘察结果后进行文字叙述的过程,在地层描述阶段措辞不严谨也会对勘察结果造成影响。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进行地层描述的时候,施工人员只是就土的状态进行描述,对土的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却没有涉及,这最终会导致土工试验的结果和勘察到的结果存在差距。

地下水测量阶段。在地下水测量阶段没有分层测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地下水,一般都包含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两大类,在进行地下水测量的过程中不注重分层侧水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对地下水的性质也会把握不准,在地下水测量阶段,对承压水头不进行测量也是一个典型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 原因分析

在详细论述了岩土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之后,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岩土工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么多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对岩土工程勘察重视程度不够,在勘察过程中急于报告勘察结果,而对勘察结果是否正确却不关心;二是承担工程勘察的人员不是专业人员,在测量过程中无法做到深入细致的勘察;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漏洞。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9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civil structure secur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durability of the two aspects of our country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key, on how to enhanc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and durability are analyzed, which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the security and the durable present situation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China's modern construction, adapt to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 economy after requirem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tandard; Safety set standards; Safety; durability

中图分类号: V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性是各种作用下结构防止破坏倒塌、保护人员不受伤害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对结构工程的设计而言,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等几个方面。

(1)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两个因素:一是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二是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样根据我国原有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国、美国的52%(考虑人员和设施等的活载)和85%(对结构自重等的恒载),而设计时据以确定构件能够承受荷载的能力却要比英国、美国规范高,两者都使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水准下降。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设计墨守成规,在结构方案、材料选用、分析计算、结构构造上缺乏创新。

(2)结构的安全耐久性。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大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而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

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历史条件有关。这种作法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并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这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经过巨大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储备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对不足。如果能够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将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国内发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败和不善以及严重的人为错误所致。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

二、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1、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现状。当今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但是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引起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过早损坏。美国许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不到二三十年甚至在更短的时期内就出现劣化;据199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一份材料估计,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工程中仅为修理与更换公路桥梁的混凝土桥面板一项就需800亿美元,而现在联邦政府每年为此拨款只有50亿~60亿美元。发达国家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我国建设部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篷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

(1)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使水泥细度增加,早强的矿物成分比例提高,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我国对水泥质量的检验在强度上只要求不低于规定的最低许可值,而国外则同时还要求不高于规定的最高值,如果强度超过了也被认为不合格,这一要求还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均匀性。

(2)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对工程进度不适当的行政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国内一些媒体大加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修成一条大路、建成一座大桥或盖成一幢高楼的工程以及抢工献礼工程,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大量资金进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工期的工程在国外要被罚款,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到损害的可能。

(3)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废气、酸雨,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

2、土建结构工程使用阶段的正常检测与维护。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我国有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没有如何使用的规范。有些国家对于结构的损坏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建筑物与桥、隧等公共工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检测;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外墙面砖等建筑部件,因其坠落后容易伤及公众,也有强制定期检测的要求。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相对较差,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虽然政府已做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身负责”的规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现在国内有大量土建工程因步入老化期需要诊治,也有大量已建的违章工程需要评估,更有许多工程发生病害需要诊断和加固,各地已涌现不少从事土建工程诊断、治理与加固的队伍,并有蓬勃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行业的趋势。出现问题和病害以后再来治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预防。对于在役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有从业人员的注册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予以规范。从国家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对工程设计的要求来看,需要有对工程整个使用期限即全寿命费用支出的论证。只注意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次投资支出,很少考虑工程建成后需要正常维护与修理的长期费用,不但可能损害工程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功能,而且经济上算总账会很不合算。在发达国家,由于新建工程少,用于维修的费用往往更为主要,例如英国1980年的维修费占当年土建费用总支出的2/3。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大兴土木,可是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或过早老化。在土建工程的投资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增加已建工程维修的费用。为加速路桥等公共工程建设,国家现在鼓励投资公司出资并给以一定期限如30年的经营收入作为补偿。如果对重要土建工程有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估的法规,就能保证这些工程在一定期限后归还国家管理和经营时仍具有良好功能,对于设计工作寿命为100年的桥梁,至少还可正常使用70年,而不至于30年到期后国家接收的已是一个破旧待拆的工程。

三、建议

为了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提出了以下建议。

1、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应有定期的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加以保证。对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国尚无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的法规。在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上有重新建、轻维修的倾向,不利于保证工程寿命和投资效益。建议对桥、隧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和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建议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根据需要,加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例10

关键词:防雷工程;规范;理解;沟通;探讨

第一个问题:词句表达模糊,有不同的理解。

规范第3.2.3条(原文: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属于强制性条文,“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这段句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钢结构建筑物的金属柱子构件。但是,读完整段条文,再翻看所对应的条文说明,才明白“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所表述的不只是指钢结构构件,而是也包括钢筋混凝土柱子构件,贯穿第3.2.3条的主线,所表达的是承力钢结构构件以及钢筋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方式问题。由于条文词句用词欠妥,从纯文字角度理解,把承力钢结构构件与混凝土梁、柱并列来说明严禁热加工连接问题,施工实践中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因为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规范的其他条款是允许对焊、搭焊等热加工连接的。而对于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成品以及已经安装完毕的承力钢结构构件,严禁热加工连接是必须的。

第二个问题:条文所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规范第3.2.3条,“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如果“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本意所指的不是钢结构构件,而是钢筋混凝土柱子构件,那么构件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方式问题,从文字本身的理解是,兼做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柱内钢筋与钢筋之间严禁热加工连接,强调热加工连接是不允许的。笔者的理解,钢筋常见的对焊方式有电弧闪光对焊;电渣对焊;气压对焊和手工电弧搭接焊这几种,这几种都是热加工连接方式,都在规范3.2.3条(强制性条文)的禁止之列。

与此相矛盾的是,规范第5.1.2条2款(原文:......混凝土柱内钢筋,应按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扣连接等机械连接或对焊、搭焊等焊接连接),该条款明确了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可以用对焊、搭接焊的“热加工连接”方式连接;以及规范第5.2.1条(原文: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在柱内主钢筋绑扎或焊接连接后,应做标记,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该条款同样明确了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可以用焊接的规定。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条文中,第4.3.5条6款【强制性条文】(原文: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应采取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接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第4.4.5条,都明确了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可以用对焊、搭接焊的方式连接。都阐明了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规范了钢筋与钢筋、构件与构件连接方式可以热加工连接。

显然,规范规范3.2.3条与规范第5.1.2条2款、第5.2.1条以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3.5条6款和第4.4.5条所表达的意思明显是矛盾的。

第三个问题:规范第6.1.1条1款所对应的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部分表格的主控项目漏项;

规范6.1.1条1款(原文: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等电位连接。),此款为强制性条文,属于主控项目。笔者的理解,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按照施工图设计,位于屋面的,必须与屋面的接闪器进行等电位连接;位于外墙面的、门窗、幕墙支架等,必须与外墙面的接闪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同时与经过外墙的引下线进行有效的电气连接。这些连接的施工质量,理应同步在等电位连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格中反映。但是在施工实践过程发现,与规范6.1.1条1款相对应的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表格(表E.0.1-4)的主控项目栏中,该内容没有列入表格。笔者认为,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表格(表E.0.1-4)所反映的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应该同时包含规范第7.1.1条及第6.1.1条1款的相关内容。否则,主控项目的施工质量情况没有记录在质量验收资料表格中,等于该项在施工过程中脱离了质量监管,是严重的失误。

第四个问题:建筑物防雷工程新旧施工规范同时使用,施行中容易引起混淆。

把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验收独立制订、修订、编制从而形成本规范,施行日期是2011年2月1日。但本规范实施的同时,并没有取消此前执行多年的的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的依据,即没有取消仍在施行中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中24~28条关于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验收的相关内容。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中24~28条相比,规范不但增加了屏蔽分项工程、综合布线分项工程和电涌保护器分项工程,而且对原有的分项调整、增加了部分内容,规范了工程质量验收表格等等,也就是说建筑物增加了防雷标准,工程投资也相应增加。

显然,本规范的正式施行,加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也于2011年10月1日实施,笔者所接触的新的房建工程的防雷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执行了新的规范。但在市场行为的作用下,如果工程施工图设计没有约定使用本规范作为施工依据,假如某些业主为了节约工程投资,建筑物施工图设计审批不走完正规程序就先开工,继续使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中24~28条作为防雷施工的依据也还是效的。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同一个施工内容同时使用不同版本的规范作为依据,且不说是否会造成混淆,起码不够严谨。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通过对现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的理解和浅见。在施工实践中,通过对规范的学习、分析,加深对规范准确理解和把握,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所在。

施工工程中,施工方案不但是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图设计的具体化、细则化,也是对相关施工规范具体化、细则化,以指导施工。然而,当规范中条文意思含混不清,有不同理解;当规范条文前后相互矛盾;当规范条文没有表达完整;当规范条文内容未能反映到质量验收资料表格中时,笔者以为,准确理解施工规范,便于发现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及时与业主、设计、监理及时沟通和探讨,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到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