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1 15:40:58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1

对24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交大)和61名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院(南医大)的五年制医学本科生进行康复知识调查,均为临床医学系三年级学生,处于临床见习阶段。交大学生中男性10名,女性14名;大学前居住地属于直辖市13名,省会1名,二线城市5名,小城镇4名,农村1名;南医大学生中男性24名,女性37名;大学前居住地属于直辖市1名,省会5名,二线城市18名,小城镇17名,农村18名,贫困地区2名。

1.2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参考国内有关康复医学知识调查问卷,并结合临床医学生特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相关政策、康复医学基础及临床康复知识和职业志向等18个问题。问卷调查表按班级统一发放,填写,独立答题。

2结果

两校中90%以上医学生自认对康复医学有所了解,约90%医学生认为康复医学学习很重要,90%以上医学生表示想多学些康复医学知识,认为康复医学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80%以上医学生知道有残疾人保障法,但只有约10%医学生认为2015年能做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40%以上医学生表示可以考虑做康复医师。约80%医学生认为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康复服务,碰到类似情况可以转介到康复专门部门或机构。实际上真正接触过康复治疗的医学生仅占极少数,对于康复医学相关知识相对匮乏,尽管已经完成内外科理论课教学,但对相关疾病的康复缺乏基本的认识,对于老年人、慢性病可能造成残疾基本没有概念。

3讨论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2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康复医学的理念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3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学生及其实习单位。实习时间2017年7月10日—2018年4月23日,共计40周10个月左右。被调查的实习学生共129名,其中男生60名,女生69名;被调查的实习单位共22家,其中省外3家,省内19家。2.调查方法问卷调研与实习单位走访相结合。一是向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29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二是对毕业实习学生人数较多或有影响力的实习单位进行走访,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以及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

学生毕业实习单位或岗位的分布情况;学生对康复服务行业的认知和热爱程度,学生对毕业后工作单位和岗位的意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实习单位和岗位的性质与基本情况,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表现的综合评价,实习单位对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康复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及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

1.实习单位或岗位性质及分布情况

22名学生在省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占17%;70名学生在省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占54%;32名学生在省内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占25%;5名学生在省内康复专科医院实习,占4%。

2.学生对康复服务的认知与热爱程度

26名学生认为康复服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毕业后会从事康复服务相关工作,占20%;34名学生认为康复服务机构制度不健全,没有毕业后从事该行业工作的意愿,占26%;38名学生认为康复服务人员社会地位低,毕业后希望进入医疗机构当医生,占29%;31名学生认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文凭低,希望能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占24%。

3.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87名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职业能力要求存在差距,占67%;34名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毕业实习岗位对口者不多,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少,占26%;8名学生认为康复治疗仪器与设备操作得多,康复评定技术与康复治疗手法学得少,占6%。

4.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整体评价

9家实习单位选择优秀,占41%;13家实习单位选择良好,占59%;没有实习单位选择一般。从整体情况来看,实习单位对我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较高,认为多数学生能够做到遵守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尊敬师长,团结合作。实习单位也反馈了我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如勤学好问但专业知识不扎实,踏实肯干但操作技能不娴熟,实习态度认真但沟通能力不强。也反馈个别学生责任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性不强。这说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实践教学与实习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

5.实习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哪些方面还需改进”的调查中,2家实习单位认为需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教学,占9%;3家实习单位认为需要加强西医基础知识教学,占14%;8家实习单位认为需要加强临床疾病知识教学,占36%;5家实习单位认为需要加强中医康复技能培训,占23%;4家实习单位认为需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占18%。关于实习单位对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7家实习单位提出优化合作结构,深化合作层次,占32%;11家实习单位认为应提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占50%;4家实习单位认为可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占18%。

6.实习单位对康复服务发展的预测

关于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15家实习单位认为人才紧缺,占68%;7家实习单位认为非常紧缺,占32%。关于康复服务政策环境现状,9家实习单位认为国家监管力度不够,康复服务机构制度不健全,占41%;13家实习单位认为国家支持力度不够,康复服务人员与专业人才不区分,占59%;关于康复服务行业的发展预测,19家实习单位认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占86%;3家实习单位认为虽有前景但发展潜力不大,占14%。

四、思考与建议

1.毕业实习成效分析

影响学生毕业实习成效的因素有很多。从主观方面分析,一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不够强;二是学生实习态度不认真,对专业热爱不够。从客观方面分析,一是高校人才培育目标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存在差距,二是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对口单位或岗位较少。如果学生在为期10个月的毕业实习中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专业实践锻炼,就会极大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调研发现,大多数实习单位对学生管理规范,带教老师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对实习学生指导精心,并要求严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也提升了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也有少数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专业能力虽然强,但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平时专业指导较少,师生交流互动较少,每周一课流于形式。学生进行仪器设备操作的多,康复技术手法锻炼的少,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较低。也有一些实习单位虽然对学生管理严格,但因没有康复专业对口岗位,或带教老师无康复专业背景,对实习学生专业指导不够,影响了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调研还发现,毕业实习成效也与康复服务发展水平相关,而康复服务发展又与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相关。如广东省属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较高,健康意识较强,康复服务发展也比较快。我校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第六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共有22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达到了预期实习目的。而贵州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康复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尚不规范,康复治疗分工不明、设备不足、技术不精,学生实习对口单位和岗位较少,毕业实习质量有时难以保证。我校2015级有107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贵州省内20余家综合性医院和1家康复专科医院实习,他们虽学到了很多临床各科知识和技术,但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提高有限。

2.优秀实习单位简介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4

(一)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状况

国务院1987年组组进行残疾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大陆至少有6000万残疾人(还没包括1987年至今的增量),占全国总人口的5q0,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1个家庭有残疾人。目前各类残疾人所占的比例为:视力残疾人877万人,占14.6%;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34.390:智力残疾人1182万人,占19.7%;肢体残疾人877万人,占14.6%;精神残疾人225万人,占3.8%;多重和其他残疾人782万人,占1390。60%残疾人有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约3600万。今年开展的残疾人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所得出的数量可能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二)慢性病患者的康复需求

我国慢性病患者己经超过2个多亿,其中高血压患者就达到1.3亿,幸存的脑卒中患者就有600万,75%丧失了劳动能力,40%有严重的肢体残疾,需要康复服务的患者有200一350万人,而目前能得到康复服务的人只有1万多人/年。还有糖尿病患者2500万人,加上潜在的危险人群,受糖尿病威胁的人数超过4000万,因糖尿病造成足坏死而截肢的比例是10一25%,需要康复的人数有150一350万,但目前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也不到1万人/年。仅就以上两项相加,就需要再建300家大型的康复中心,需要康复医学人才3一5万人。还有因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骨关节病、创伤等引起的慢障碍患者,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更大。

(三)中老年人的康复需求

截止1999年10月1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26亿,并以年均3ry0的速度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而且,50cy0的老年人对康复服务有需求。按此推测,目前,我国有6000多万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而真正能够得到康复服务的老年人不到0.1%。另外,有大量的更年期妇女因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病等问题需要综合性的保健和康复服务,仅北京就有300多万有购买意愿和能力的更年期妇女需要康复服务,但没有一家医院能提供这种专业性的康复服务。

(四)意外伤害者的康复需求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导致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剧增。有人估计,每年因各种意外伤害导致残疾需要康复的人数超过10万人,累计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二、目前中国的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

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中国目前拥有的康复服务资源却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还很低,缺乏专业性,明显影响康复服务的效果。1988年国家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把白内障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作为重点。1988年建立中国大陆第一家综合性残疾人康复研究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目前己建立26家省级残联康复中心,加上地、市及部分县级康复中心,已达1500多家。经过巧年的艰苦努力,600万残疾人得到康复,包括386万盲人重见光明、17万低视力者走出朦胧、16万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123万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72万儿麻后遗症及其他肢体残疾人得到手术矫治、52万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服务。15年的成绩虽然显著,但仍然只有10%的残疾人或16.7%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大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康复服务的现状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相称,虽然卫生部要求三级综合医院都要建立康复医学科,但大部分康复医学科都还停留于中医理疗科的水平上,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专业化的康复服务流程和模式,跟不上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步伐。由于康复科在综合医院还不是一个重点科室,其发展没有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其规模和服务能力非常有限。

三、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目前按人口配置康复治疗师的状况与世界各国的差距

以物理治疗师为例,1998年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在145.63一0.2/10万人口之间,平均为56.7/10万人口,2000年作业治疗师平均值在16.5/10万人口,合计大约70/10万人口(语言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师等还未计算在内)。我国目前的康复治疗师配各与世界各国的差距相当大。

(二)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的数量

据粗略估计,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约5640人,按卫生部标准,康复治疗师人数应为康复医师人数的2倍,实际上,康复医师的数量也存在很大的缺口。据北京市2001年调查lS所三级医院,康复治疗师符合卫生部标准要求的医院仅占57.6ry0,北京市的缺额尚且如此大,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三)我国2005年和2010年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

国内的有关专家联合起来,进行了一项系统的调查研究,预计从2003年起至2005年,大体上仍以现有医疗机构数量为基数,康复医学科和康复治疗师设置的达标率逐步提高至80%一90%,则康复治疗师到2005年的需求量为14244一15466人,约15000人,见表3。到2010年的需求量是35210人。

(四)未来5年我国需要培养的康复医学才人数量与缺口

我国目前只有5000多名康复治疗师,而2005年社会需要的康复治疗师的数量是15000名,缺口是10000名。2010年我国社会需要的康复治疗师的数量是35000名,未来5年的培养缺口起码在30000名左右,而目前我国每年只能培养700多名康复治疗师,其教育的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据权威专家测算,未来巧年我国需要康复技术人员30万人,PT(物理疗法)师18万人,0T(作业疗法)师9万人,P0(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3,5万人,ST(语言治疗)师1.5万人,而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

四、社会对康复医学的认识阻碍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目前,社会各界对康复及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这对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极为不利。首先是需要康复服务的病、伤、残者及其家庭的康复及康复医学的认识不足,很多人没有及时接受康复服务,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康复服务的知识还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人对康复缺乏基本的了解,认为康复就是健身、理疗、中医推拿、按摩,这明显阻碍人们对康复服务的利用。其次是医学界本身对康复及康复医学的认识不足,医学院校还没有普遍建立康复医学教研室,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研究与师资队伍,这对康复医学学科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医学院校还没有普遍把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缺乏完整的了解,这不利于康复医学知识在医学界的普及。同时,由于综合医院管理者对康复医学认识不高,没有把康复医学作为一个重点专业科室来发展,仅仅是按要求设置一个边缘科室而已,根本谈不上发展康复医学。最关键的是政策制定者对康复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正式把康复服务纳入报销范围,各种意外伤害保险也对康复服务有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国家还没有考虑就康复服务建立专门的保险体系或制度。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康复医学教育、职称系列的建立、人才资格认定及康复服务的利用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能引导中国的康复医学步入专业化、正规化的快速发展轨道。

五、中国发展康复医学的战略

(一)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普及康复医学知识。

(二)积极发展康复医学教育,尤其是要加快康复治疗师的培养。

(三)尽快在医学院校普遍建立康复医学教研室,加强康复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学科教育,形成康复医学专业研究和师资队伍,促进学科的发展。

(四)加深对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认识,开展康复医学科资格认证,促进康复医学科朝专业化发展。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许多新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本课题研究调查期间,一共对铜仁市15家县级以上医院的行政领导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该地区,老年疾病主要有10种,这是能走动或者是患者家属送来医院进行救治的疾病,而在广大的农村,有很多老年人一般的疾病,只要能在自己承受的痛苦范围之内,都不采取治疗,偏远地区的老年人,更有甚者为了给子女省钱,哪怕自己再疼痛难忍,依然坚持在家,不到大医院检查,接受治疗,且子女没多少钱,也只能看着自己的父母遭受疾病的折磨。这种情况在乡村确实存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年轻人出门打工,对空巢老人的照顾不周更加突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从老龄化速度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6%。2021—2035年,中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100多万人。”因此康复医学在老年疾病工作中会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调查的数据显示,在铜仁市的老年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支气管炎、脑性瘫痪、神经衰弱、中风、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冠心病等二十多种疾病。同时,这应该也是我国和全世界老年人易患的疾病。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康复医学的一个服务对象就是老年病的康复与治疗。因此,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1.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影响因素。

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对于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老年疾病治疗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调查数据中,有51%的医务人员认为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有37%的人认为本单位的康复科工作开展一般,不是很好,有2家县级医院还未开设康复科。因此,可见老年疾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也不是那么理想。

2.康复医学发展影响因素。

中国的康复医学,已经逐渐从传统康复医学向现代康复医学过渡发展,传统康复,主要是在于针灸、推拿按摩等。而现代康复则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包括OT、PT、ST、SW、RE等项目在临床上的运用。技术手段和医疗设备都是全新的。那么对老年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一,当前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疾病来说,是近期的发展服务目标。还没有真正地与老年疾病治疗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开展康复医学本身就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还未真正的落实,有的医院也才刚刚起步,对于老年疾病的康复治疗,还未提上真正的日程安排上来。总体来说就是医院对康复医学重视发展因素与医务人员的自身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性因素。第二,患者方面,因为老年疾病多数本身就是一个慢性病的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费开支必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中小城市,低收入家庭,必然也是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担忧和必须承受的问题。同时,对于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的作用有多少。是否有必要进行康复治疗也是患者和患者家属思考的问题,如果有一些疾病已经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那患者或其家属也会放弃治疗。所以说康复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治疗和康复的费用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疗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西部落后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欠发达,康复医学的发展当然受到了阻碍。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空巢老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首先要明白空巢老人的概念以及分类,刘克仁学者在他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存状况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毕业论文中,是这样给空巢老人定义的:空巢老人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来自空巢家庭,二是年龄在60岁以上。他把空巢家庭老人分类为来源于完全空巢家庭、半空巢家庭和隔代空巢家庭的老人。因为这些空巢老人疾病治疗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费用由谁出,由谁来照顾,得病了是否愿意到医院去治疗。康复医学的治疗对于这样一些特殊的病人是否能够起到作用。笔者在调查时问及是否许多农村老年人患病后都不愿意到医院接受治疗,而是在家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有26.3%的医务人员认为会有60%人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救助治疗。康复医学对于老年病的治疗,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即空巢老人疾病的康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医学人文因素的影响。

康复医学涉及老年疾病的临床治疗和临终关怀,因为老年疾病一旦不能治愈的情况下,对于老年人是临终关怀显得比治疗更为重要,因此,在此过程中,对于“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原则,以及在保护个人权益和隐私方面,应当尤为重要。对于农村的空巢老人来说,他们在个人权益维护方面以及法律意识淡薄,不懂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老年病人由于身体、疾病原因,都更需要有耐心、细心的专业人员照顾。因此,在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医院、医务人员,更应加强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患老年疾病的特殊群体要加以特殊对待。

三、改变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的治疗途径

治疗疾病,就是要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但是,这只是医学的传统目的,现代的医学的目的应将治疗、照料与疾病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1.治疗疾病、照料护理无法治愈者。

老年人由于各种功能衰退,疾病的抵抗能力低下,与非老人群相比,他们易患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因此,老年人及老年患者的利益不仅包括抢救生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还包括对慢性病情的护理和照料,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据统计,在60~70岁人群中,大部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到80~90岁患有三种或者更多。85岁以上的老人至少有半数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日常生活。”康复医学对于老年人来说,生命质量的提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2.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老年疾病的治疗、康复,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政府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随着老年化人口的不断增多,政府对老年社会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全靠政府的财政资金的预算与支配。还有就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关注与关心。政府在投资和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到医疗卫生行业中,特别是老年医学发展事业中,在政策上的优惠、照顾和鼓励是非常关键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也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疾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政府对老年医学的重视程度,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对资金的投入。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发展程度。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到目前为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3.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

现代康复医学人才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光懂得康复医学知识,更应该学习和了解医学人文相关的知识。而目前在工作岗位上的医生、技师和护士,对于医学人文知识的欠缺,是康复医学对老年疾病治疗的一个影响因素。当然,不只是医学人文知识,还有医学心理知识,都是需要医务人员掌握的重要内容。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一个方面,就是最基层人才的培养,高职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这一类人才最主要是技术型的人才,对于他们来讲,技术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强调的技术性人才;第二个方面就是本科层次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于本科层次的康复医学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术,是临床理论知识和技术双重强调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个方面,是研究生型的科研或临床技能型人才,这是对康复医学的前沿和实践进行深度的专业研究型人才。在专业人才方面,比如护理专业可以开设康复护理专业或方向,为医院、社区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专门、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四、老年医学疾病的转归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有的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康复作用。任何疾病的转归,无非就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康复,另一个就是走向反方向,是很多人,包括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最不期望的结果。但是在对于老年疾病来说,更多的疾病会是走向第二个方面,很多疾病是无法能够得到彻底康复和复原的,甚至会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老年疾病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对老年医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支持和扶持康复医学发展;发展临终关怀事业,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逐步建立临终关怀医院;就目前情况下,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社区老年康复医院;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合理培养康复医疗卫生人才。老年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老年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也离不开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所有学科以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和支持。作为康复医学来说,临终关怀知识和死亡教育的普及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对医务人员、老年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有待于下一步的研究。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6

【关键词】康复科现状 阻碍康复科建设 分析

康复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是从传统预防、治疗医学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成为现代医学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指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对伤、病、残者进行训练、治疗以减轻其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和重返社会。卫生部现己成立了康复处;全国也成立了康复医学研究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了肢体伤残康复研究中心等。2001年3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重申“发展康复医疗”。2002年8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等6部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于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2011年4月14日卫生部印发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 建立康复科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人口素质、健康素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国家的最终目标,特别是要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给康复医学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人类的疾病衰老、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疾病、损伤、衰老等造成功能障碍就要依靠康复医学来康复,康复医学就要发展。

1 人口老年化:第六次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有关资料表明老年病者中有59%需要康复。

2 病伤残者增多:老年人中易患心血管病,糖尿病。残疾人总数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6.34%。随着现代化的提高,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都将提高。需要康复的人群将增加。

3 康复的有效性:在中风偏瘫患者中1989年WHO调查经过康复后生活能自理占60%,复杂活动需要帮组有20%,工作年龄中30%恢复工作。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1100+病例)肯定了早期康复的疗效。"至今年3月,中心已为1377名康复人员提供医疗及相应康复服务,其中1342人接受假肢矫形服务,有1252名已完成安装假肢或矫形器;为2000多人提供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为1178名地震受伤案例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服务;为434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协助康复人员重返家庭及完全融入社区。"来之德阳一家康复中心[1]。这些都将说明康复的有效性以及给社会带来了方便,也要求我们发展康复事业。

所以,了解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建设情况以及分析阻碍康复科建设的缘由,这将给有关部门一个参考,从而加强康复科的快速建设。而从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也给他们一个参照,江苏的康复机构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次调研主要是根据2011年4月14日卫生部印发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来设计问卷。问卷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问答。一是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建设情况;二是阻碍其康复科以及相关康复项目没能正常开展的原因。调研的形式是走访江苏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然后收集整理,进行资料的分析。

二 综合医院的康复科现状及分析

1 独立康复科建设: 83家医院中有28家没有独立康复科即33.7%没有独立康复科。苏南仅占42.9% 苏南的经济明显优越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医院的建设需要经济的扶持。康复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占有场地面积大,也需要各种仪器。同时康复病人也不同于其他病人,他们的疾病没有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威胁而只是生活质量的降低。所以对经济跟不上的病人来说康复也就没有必要。病原少了,不赚钱了,医院也就不再想投入康复科建设。调研中苏北几家医院写道地方经济落后跟不上。所以康复科的建设也依赖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才会对更高的生活质量上追求。没有独立康复科中78%医院都有传统医学中的推拿、针灸科。83家医院中64.6%的医院都有推拿或针灸科。说明中国的康复中大部分带入了中国传统医学。它也可能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2 三级医院优越于二级医院:从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分开来分析,二级医院康复科医师人数平均3人,治疗师4人,床位25张,治疗室面积262.4平方米。三级医院康复科医师人数平均6人,治疗师9人,床位34张,治疗室面积554.7平方米。至少在这几方面上三级医院康复科优越二级医院。然而康复是对大众病人,而三级医院一般都在大的城市,而康复对象主要是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以至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加上一些急性伤病的患者和手术的患者,需要康复的人群很多且集中在农村和社区。且康复是一个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也不像其他科室的病,带些药回家就能治好的,而需要到治疗室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所以对大多数集中在城市中的三级医院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应该加强社区医院以及二级的县医院康复科的建设,才能做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3 医务人员对康复认识单一:康复医学是一门边缘性和跨学科性的学科,它与各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如脑外科,骨科等。然而我们也看到人们对康复知识的不了解甚至医院的一些专科医生对康复医学都了解甚微。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康复医学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为扩大病源的发展需要其他学科间的紧密合作。然而54家有独立康复科的综合医院中仍有7家明确表示没有与其他科室协作,6家医院没有表态。这也就阻碍了康复科病员的发展。因为康复科的病人大多是经过其他科室治疗过使其度过危险期。所以其他科室的参与能为病人介绍康复使其接受康复治疗,同时也促进康复的发展。然而为什么康复科没能于其他科室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以及病人没能得到康复的早期介入?这可能是与医务人员的意识淡薄有关,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大多是由其它科室的医务人员经过简单培训而进入康复科他们对康复没能有深刻的认识。康复的责任之一是为临床提供早期的专业的治疗,工作任务是功能测评和功能的训练。然而有38.9%的医院都没有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大量资料证明,在治疗过程中,康复越早介入,效果越好,许多临床医生的经验也证明这一点。之所以提倡早期介入,因为各种疾病如果长期卧床、静止不动将会出现废用综合征,如关节挛缩、肌萎缩、心肺功能下降等。这些废用综合征如果早期介入康复治疗,那么可以完全预防和减轻严重程度。这些在其他科室是难以用药物所能达到的。中国的康复来之国外,所以中国的医生对康复认识不够正确,康复意识单薄。他们认为康复与他们无关。而病人能否得到早期的康复介入关系到每一科室的医生。

Rusk教授认为:“应当把康复的观点和基本技术成为所有医院医疗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使之成为所有医师的医疗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复不仅是康复专科医师的事,而且是每一位医师的事”。所以综合医院的医生包括其他科室的医生都要充分的认识现代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以及充分发挥它的职能才能建设康复学科。康复应先在医务人员当中普及之后才能普及到大众人员当中也才能发展康复医学,使其造福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 康复科制度不够完善:调查结果显示18.5%的康复科没有建立专门的制度。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科室发展的制度能规范好科室每一个成员,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与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能形成一个融洽的竞争的有序的工作环境。又由于康复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不仅仅有康复医师、护士还有康复治疗师,且病人与康复治疗师的接触最多。一个严格的制度同时也能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医院领导及康复科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制作完善科室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作业。但也由于康复医学在国内刚刚发展,不能像其他科室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们有完善的制度以及每一种病都有自己的治疗指南,所以康复医学科的建设需要每一医学人员的贡献而不是医院单独的事情尤其康复医学的治疗指南的制定它需要专家们的共同讨论共同的临床案例得出的结果。

5 康复人才紧缺:所有有独立康复科的医院共有179名康复医师即每一医院平均只有3.3个康复医师。远远落后与其他科室的医师数。而康复工程人员共只有9人。康复科最主要的人员康复治疗师平均也只有约6人。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康复医学界的人才的缺乏。人才的缺乏不仅给病人的恢复带来不便同时也阻碍了康复科深入的发展。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各医学高校应加强康复医学生得发展。国家也应从资金上对康复人才培养给予投入。

6 康复治疗项目单一:在医院开展的治疗当中58.4%的医院没有明确表态。这可能是他们仅仅开展了理疗、针灸、推拿而没有其他的治疗或有也是很少的几种治疗方法。也可能是由于卫生部要求二甲及以上医院要求必须有独立的康复科,而他们也仅仅为了应付检查而把相关科室改建为康复科。所以有64.4%的医院都有针灸推拿科。如果是这样那么相关医院应转变观念,针灸、推拿、理疗不代表康复。然而他们只是康复中的一分支。康复应有物理、作业、言语吞咽、认知、心理等全面综合的康复。美国心理学家Maslow的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提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功能障碍这会使他们停留在五个需要当中的一个。然而功能障碍者也有需要。所以我们要有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康复治疗才能使其重返社会,减少社会家人的负担。调查中有进行心理治疗的占26.1%。康复工程有21.7%,认知治疗43.5%,言语91.3%,物理治疗100%。医院不能仅仅停留在较单一的康复治疗当中。康复医师不仅要有临床的经验与技能而且要有全面的康复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康复疗效。做好康复的临床服务与科研。而且康复也深入了很多疾病当中,如老年康复,儿童脑瘫康复,神经康复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多种康复技能

7 病房缺少:康复科尤其是它的治疗室需要占有很大的面积才能做好病人的康复训练。36家明确写出康复治疗室面积平均每家医院有450.6平方米。康复病人的步态训练要有长廊。语言及听力训练的病人要有专有安静的治疗室。所以就江苏医院康复科的现状。很多医院做不到病人的全面康复。当然治疗室不仅仅要有适合的占地面积,同时治疗室的设计也应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病人的需求来设计。康复病人一般是功能障碍者,所以设计应追求无障碍。对于儿童的康复治疗室应在色彩上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而不让其有抵触医院的心理。而偏瘫的患者治疗室应该是没有阻碍的台阶等。

三 阻碍康复科建设的缘由及解决方法

1 诸多因素阻碍康复科建设:在调查中的28家没有建立康复科的医院13家表示没有资金的支持。60.7%的医院说专业人才的缺乏,这在前文中显示的调查结果中的康复医师数,康复治疗师人数也有体现。还有就是担心就诊的患者不多,医院的领导不重视,缺乏社区的支持等。这些原因都在阻碍着康复科的建设。

2 如何才能去除这些因素呢?而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建立一科室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对于资金、人才、领导不重视的原因可归纳为康复科不太盈利,所以医院也不想投入。而且康复科占地面积大,设备种类多而贵。人才的缺乏国家相关部门已在解决。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发文(卫科教发[2004]167号)将康复治疗专业列为医学相关类教育。在年招生总数中本科所占比例有2002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40%左右。2006年不完全统计国内有40多家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教育。资金也不是医院所能独立承担的,相关部门应给予支持。随着医改药品零差价销售的发展,医院的盈利主要是相关手术,检查,治疗等费用。然而康复正是基本不用药物治疗而是手法、仪器、相关训练的治疗的科室,它在以后的科室竞争中会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医院从长远的盈利角度看应该建立康复科。就诊患者不多的原因,一,可能正所有些医院表示,地方经济跟不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会 最求高质量的生活即当功能障碍时就会要求治疗。二,患者康复意识的淡薄不知康复。所以为了把康复知识,有关技能推向人群,联合社区做好康复医学的宣传,普及康复知识。

数据中54家建立康复科的医院,阻碍其康复科发展的原因类似与没有建立康复科的医院,主要是资金、人才。但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建立康复科的医院中仅有5家担心就诊患者人数的少。所以只要医院的康复科发展了,病源还是有的。

总之功能障碍者回归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看到的也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康复科的发展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到“人人享有康复”的权利。

参考文献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7

2患者康复意识淡薄

相当一部分患者受传统医学的影响,认为康复就是针灸、拔罐。针灸科有少数中医对康复医学的理念采取排斥态度,给予本科的患者负面宣传,引导患者不去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只要求做针灸,制约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对策:在病区走廊建立康复知识宣传栏,宣传偏瘫、四肢瘫、脑瘫、骨科手术后康复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做治疗同时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针灸治疗只是康复治疗手段中的一种,不可能替代康复治疗。对新入院的患者做康复宣教。明确规定家属不得干涉康复医师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不同阶段择期选择使用针灸治疗,而不是用针灸替代康复治疗[3]。积极引进有经验的具有上岗证的治疗师,加入我科治疗师的队伍。并选派治疗师送出进修,参加省内举办的“治疗师学习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3康复专业人员欠缺

建科初期,康复医学科医生专业技术单一,以内科老年病、临终关怀的患者为主,养老院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康复医学科的业务发展。对策:引进高级职称的骨科主任,送到上级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深造,回医院后担任学科带头人,配备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心理专科主治医师、针灸科主治中医师、骨科住院医师,引进了6名康复医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和1名神经内科研究生及各类康复治疗师。多学科的合作充实了康复医疗技术队伍,扩建病房80张,治疗大厅600m2,并增加新的康复医疗设备。同时加强对外宣传,扩大我科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加强医疗队伍建设,长期与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作,邀请教授到我科会诊,讲课,指导处理神经内科方面的疑难问题。

4康复科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通过积极宣传,病员数在上升,医院为了加快重点专科业务发展。2013年4月要增加到150张床位。从长远考虑病源如何保证?仅仅靠兄弟医院转诊、介绍患者是有限的,我科在收治住院患者问题上无主动权。如何保持康复医学科可持续发展,提高床位使用率,这是摆在我科目前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对策: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多学科康复团队负责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4]。国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提出了康复科与骨科合作的工作模式[5],此方法既能解决病员不足,又能使康复治疗早期介入,有利于病员的功能康复。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根据卫生部的建院的指导思想,发展以康复医学为重点专科办院方针,在康复医学科内部,增设骨与关节康复单元,归康复医学科管理,实现手术-康复一体化的服务。下一步我科将按照亚专科即神经康复单元、骨与关节康复单元,脊髓损伤康复单元、老年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进行内部管理。另外要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患者住院康复治疗。这样不仅彻底解决了病源不足问题,又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提高了医疗质量,达到双赢。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8

自建国以来,全国有疗养院1000多家,其分布集中在一些沿海地区,风景名胜区及具有某种自然疗养因子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的改革,很多疗养院的计划疗养任务大为减少,为了生存,有的主管部门把疗养院推向了市场。一些疗养院已开始探索其自身生存发展的新途径,如开展某些特色医疗,也有的疗养院在继续办疗养的同时,发展疗养康复医学,成为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并在康复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2]。

军队疗养院在为增强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改善军队官兵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有些人们(包括许多医务人员)对疗养院的性质、特点与自然因子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有把疗养院当作吃好、玩好、休息好的休闲场所;加上疗养院设备相对简陋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疗养院的建设始终在“医院宾馆”的模式中徘徊[3],致使业务发展受限。

1.1 忽视了疗养智能服务。近10年来,军队疗养院开展了优质服务等各种活动,主要强调端正为兵服务的方向,提出军人优先等措施,强调以“微笑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能服务,对疗养院的评价以疗养员满意或不满意为客观依据。由于服务功能重心的偏移,单纯地奢望服务工作宾馆化,把疗养院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按照宾馆服务员的劳动来等同要求,把疗养人员疗养康复、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需求等同于吃好、玩好、休息好。这种类比的方式其要害之处,恰恰是忽视了疗养院的服务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服务。疗养院是进行以自然疗养因子为基础的,在规定的生活制度下,为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而设立的医疗保健机构。疗养院只有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疗养人员经过疗养康复治疗达到提高身心素质和自我保健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疗养服务。

1.2 淡化了疗养专业特色。相当一部分疗养院,在疗养医疗管理中,始终没有摆脱医院医疗管理的模式。体检、疾病诊断、治疗、疗案记录等都基本按照医院的要求来管理。加上疗养院医务人员大多都是临床医学院校毕业,或医院直接调入;且未经过疗养康复专业的系统培训而直接从事疗养康复工作,对医院与疗养院业务的不同之处认识不清,以致在疗养实践活动中,习惯于以临床医学为主要服务手段,检查靠仪器,治疗靠药物。没有充分的利用自然疗养因子的预防和保健作用,没有在依托临床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综合的疗养康复治疗,没有形成疗养治疗特色。

1.3 忽视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疗养院要发展,科技发展是关键。目前疗养院普遍存在技术建设上效果不够明显;特色科室、知名专家、先进技术已成为疗养院的严重缺陷,在本地区没有形成区域优势。主要原因是技术力量薄弱,业务干部多年从事一般疗养服务工作,技术退化、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接触少,知识面多限于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对康复医学专业知识缺乏;加之来疗养的人中健康者居多,患者少,医务人员实践机会少,业务水平难以提高,造成学科建设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难有进展。

1.4康复发展的外部条件不足。疗养院发展康复也受到了外部环境制约,首先是疗养院开展康复医疗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特色不明显,在当地知名度不高,加之宣传不够,康复对象来源有限,造成疗养院的很多康复病床闲置。其次是医疗行政部门还没给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完全等同的位置和政策,疗养院没有对外的门诊,也很少有人患病后首诊到疗养院就医,一般都是在综合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通过熟人或综合医院的医生介绍而来,没有正常的收治途径。三是床位费相对偏高而设备落后,疗养院过去收治的大都是一些干部,病房条件较好,改康复病房后,床位费偏高,患者难以承受。还有不少别墅式病房,比较分散,不便于管理。四是设备陈旧、更新慢、资金不足。担负双重任务,既有疗养任务又开展康复治疗,两者可能争资金、争设备和设施。五是疗养院的体疗科、理疗科与水疗科业务比较密切,却是独立科室,不便于使科室的业务都归康复医学科统一安排。造成与康复有关的部门和科室之间管理分散,不便协调。六是康复治疗设施缺乏、陈旧、技术力量薄弱,康复设备使用率低,远远满足不了康复人员的需要,同时康复治疗手段少,造成学科发展缓慢。

2军队疗养院面临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正值新世纪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军事斗争准备也进入关键阶段。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对加强疗养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近几年的统计显示,干部疗养人数中,需康复治疗的人数比例较大,来疗养院疗养的疾病矫治和康复的人员约占64.8%,其中以骨关节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等疾病比例较大。特勤疗养的人数中,且存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约占60%左右。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疗养康复工作,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疗养院同样负有重要责任。

3疗养院发展康复医学的优势

疗养院的疗养因子有利于康复是医院所不能比拟的,如气候、海水、景观和温泉等有利于骨关节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的康复。尤其是许多疗养院环境优美,病房宽敞舒适,回归自然,贴近生活。疗养院发展康复医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3.1 能够相对集中地利用疗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在疗养院开展康复医疗是疗养院的新业务,又关系到疗养院的发展和建设,所以领导在决策时非常重视,保证优秀人才、病房、设备和财力优先用于康复医学科。这在大部分综合医院是做不到的。

3.2 康复医学科在疗养院可以成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由于疗养院过去多以老年病的疗养为主要业务,缺乏特色,开展康复后,康复医学科自然成为全院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而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多是由理疗科转变而成或正在逐步转变中,属于小科室,除个别医院外,康复医学科目前还不能成为重点学科。

3.3 疗养院的康复医学业务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康复医学在我国还是个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从康复专业知识到康复需求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康复人才和康复机构还远不能满足康复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康复认识的不断提高,康复需求也不断扩大。而大部分综合医院还未顾及发展康复医学,其康复医学科大部分工作还限于理疗,有的康复医学科还没有病房。大量需要康复的患者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和骨科疾患等在综合医院接受治疗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一般都得不到及时的康复,这给疗养院发展康复医学提供了机遇,疗养院和综合医院形成了优势互补,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3.4 疗养院病房和康复训练场地相对充足。由于疗养院淡季造成病房闲置,正好可以作为康复病房。而综合医院的病房一般都比较紧张,拿不出多少病床和康复场地给康复医学科。长期以来军队疗养院担负着军队特勤人员及干部疗养等任务,在医疗工作中理疗和体疗已具有一定规模,在治疗方法上也形成了各自的专科特色。

4疗养院发展康复需解决的问题

在学习引进现代康复医学观念的同时,应根据疗养院自身的特点走综合发展的道路。疗养院在坚持为兵服务这一根本前提下,兼顾为民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军队疗养院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本文就此提出以下思路。

4.1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康复教育相对滞后,为此有专家指出应建立完善的制度、规定培养目标、学习课程的科目和方法、制定考试和考核方法等。康复教育应制度化、规范化,使康复专业人员能够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和具备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可采取选调、培训和引进等方式解决:①在相关专业中选调业务素质好,并有志于康复事业的原理疗、心血管、神经科和骨科等临床医师中选调康复医师从事康复工作;在护理、体疗及中医等专业中选拔各类治疗师。②选拔人员可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就读地方或军队医学院校康复专业研究生,参加康复学习班、进修、代培等,力求在康复理论和康复实践上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准。③引进地方或军医大学毕业的相关专业研究生作为学科的中坚力量,使之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招收体育学院保健康复系本科毕业生以充实康复医学队伍。通过以上措施,尽快尽好地解决康复专业人员短缺问题,力求全面提高康复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形成人才梯队,以此推动学科发展[4]。

4.2 加大宣传康复医学力度,使人们对康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参加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的宣传会议、学术活动等机会进行康复医学科普宣传;也可通过举办康复医学学习班、康复讲座、接收进修生等方式提高疗养院开展工作的知名度[5];争取获得与综合医院一样的资格;对社会开办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以吸引更多的康复病人。

4.3加大合作力度。与综合医院加强联系与合作, 尤其是综合医院的神经内、外科、骨科、康复理疗科等科合作,争取那些适合康复的患者通过双向转诊能早期到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来接受康复治疗。

4.4 加强康复病房硬件建设。对康复病房进行扩建改造,可相对集中的建无障碍通道,安装扶手,尽量压低床位费,降低康复成本。康复病房可以分为不同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患者的需求。投资购买必要的康复设备,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康复器材。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9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2.4在进修提高素质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而且多倾向心、脑、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及科室都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3]。

3.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的信任。

3.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例10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2.4在进修提高素质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而且多倾向心、脑、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及科室都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3]。

3.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的信任。

3.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