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4 16:12:34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是我国方兴未艾的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创造。它强调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既有赖于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有赖于其非专业素质,即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有较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此言无疑点明了思想政治素质在素质教育、成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作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与实效,关系到我国当代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它通过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信仰,对共产主义基本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信任的教育;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培育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培养“四有”新人。在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至少具有下述作用:

(一)定向作用

定向作用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功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亦即培养我们自己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定向作用,完全是由它自身的内涵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起定向作用。

(二)导向作用

塑造大学生成功素质,关键在于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之中,最终沉淀于他们的身心机体之中,进而形成特定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是它的方向性作用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导向,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紧迫需要。由于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在其成长过程中又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诸多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缺陷显而易见。突出表现为缺乏科学的远大的理想,缺乏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集体主义意识、道德法律意识,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心理素质脆弱等。这些境况无不令人担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对他们从道德认知上和道德行为上进行引导。

(三)动力作用

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科学的远大的理想是核心层次的素质和关键的素质。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是一种最强大和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则是增强这种驱动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他们把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并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超越作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超越的核心就是培养出能在改造现存世界的同时,以独到的实践意识的能力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其神圣的职能就是启迪人们不断地开拓创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如果它不带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那么它就丧失了拓展人的心理空间和引导人的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发挥超越新功能,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有作为的地方。

(五)潜能发挥作用

成功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根据时展需要,注重开发大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和人格两个方面,两者都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载体反映出来。那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专业素质,促进潜能的激发,使大学生能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生潜能中的核心部分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面临的现状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各高等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基本上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学生不爱上政治课成为普遍现象。依笔者之见,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一是指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大国在全球推行“”和西方社会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中国搞意识形态的侵蚀,以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影响和争夺青年一代。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推向市场,走向市场。在这些负面影响和作用下,出现了“政治理论课无用”的观念。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教育并不能传授他们生存的技能和求职的技巧,学的好不好无关紧要。这表明,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环境,更取决于社会大环境,社会的大德育观亟待确立。

(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本来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均须经过大脑的思维,并与原有价值准则进行比较,以及对实践后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才能予以认同。可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却把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属于创造性的许多素质或被忽视了,或被扼杀了。这表明,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进入学生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和教育方法相对落后

笔者曾于2005年对我校某专业某年级学生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品德》课感兴趣率最低,认为这两门课太抽象,说教性太强,而且倍觉哲学内容太庞杂;对《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课的兴趣一般。而且感兴趣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考研的需要和取得学分的需要。但是,调查的另一重结果是,任课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爱听,就感兴趣。这表明,作为实施成功素质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要削弱或减少,而是要加强和提高!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着眼于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

如何扭转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如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平台,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一)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同志的直接指导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国家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简称“05方案”),此方案按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对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全新的思想政治课体系。该体系的新颖性表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标在于进行道德、法制观的教育。这一新型体系高度体现了新世纪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的思想,从而为我们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途。

(二)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一种塑造自身优秀素质,特别是成功素质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讲课,而不是要讲书,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再消化、再创造。教师的讲义才是真正的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要落脚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紧紧围绕成功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使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加强能力培养;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实施“05方案”,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要认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把对成功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自己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实施“05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其次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一定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才干和能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在理论上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站在历史思想巨人的肩上,又要站在当论学术前沿,更要有异常活跃的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崇尚真理的大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郑义主编.21世纪教育视点[J].21世纪教育期刊社出版,2007年上半年各期.

[2].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2

教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要想发展好教育、办好学校的首要条件是应该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当稳定的教师队伍。影响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高素质的人才成长打好基础。教师会教,学生才会学;教师乐教,学生才会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得好。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从而增强德育的效果。

 

思想品德素质,既包括心理因素又包括伦理因素、一个人的品德,既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还包括道德品质,是这三个方面品质的综合。所谓德育,就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同智育、美育、体育并列。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也可以简称为思想品德素质或者品德素质。因此,高中政治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就应该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这三个基本内容。

 

一、思想素质

 

政治教师的思想素质应该具备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所谓科学的世界观就要求教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教育学生,并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谓积极的人生观就是指教师应该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由此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树立积极地无产阶级人生观,从而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需求。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汲取和吸收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并使自己具备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点。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就应该努力学习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思想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和创新意识。

 

二、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就是坚定的政治信仰,要坚决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要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决断力,要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和言论,为培养出一代政治素养高的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而努力。所谓政治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中的制度、国家、政党的基本观点、信念和态度。政治素质,在我们国家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和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

 

高中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会偏离轨道,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并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那么教师应该如火热保证教育的政治方向呢?首先,政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坚持为人们服务的自觉性。其次,教师还要向学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党的基本路线,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基本路线与自己生活的息息相关,使学生拥护党中央制定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改革,使教育始终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

 

三、道德素质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承担者教书育人的任务,特别是政治教师还承担着德育任务,因此政治教师更应该在教学生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政治教师本人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做学生生活的榜样。政治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个人格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教师的道德亦称为师德,师德是教师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政治教师的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教师应该热爱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敬业精神

 

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敬业应该算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治学科的教师承担者学生的德育工作,就使得政治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承担者比其他学科还要艰巨的任务,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敬业奉献精神,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家所交付的德育任务。因此,政治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政治教育、德育工作。其次,敬业是对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名政治教师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政治教育工作,对德育工作也提不起热情和兴趣,那么无论他的才能有多高,也不会有突出的成就和贡献。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忠于自己的岗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点滴的努力使自身的德育工作发光发热,为自己的辛勤工作感到光荣。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光明的前景,才能不辜负社会对政治教师的期盼和国家的信赖。

 

(二)政治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位学生,要有“教育爱”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教师成功的基础。因此,热爱学生是政治教师教育工作的基础。所谓“教育爱”也就是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一名教师不可缺少的情感和品格,它能够反映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政治教师只有在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德育工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政治教师的教育工作并不是把教师头脑里的知识、思想搬到学生头脑中去的简单机械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师生情感和思想的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在应该适当表现出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通过这些情感的流露,学生自然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并与教师积极互动,从而增强课堂效果。尤其是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如果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缺乏真正的爱,学生便会觉得教师只会讲大道理,只会说空话大话等,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轻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工作。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3

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创造。它强调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既有赖于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有赖于其非专业素质,即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有较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素质在素质教育、成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作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与实效,关系到我国当代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它通过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信仰,对共产主义基本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信任的教育;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培育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在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至少具有下述作用。一是定向作用。定向作用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功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亦即培养我们自己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定向作用,完全是由它自身的内涵决定的。二是导向作用。塑造大学生成功素质,关键在于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之中,最终沉淀于他们的身心机体之中,进而形成特定的素质。三是动力作用。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科学的远大的理想是核心层次的素质和关键的素质。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是一种最强大和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则是增强这种驱动力的关键。四是超越作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超越的核心就是培养出能在改造现存世界的同时,以独到的实践意识的能力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

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发挥超越新功能,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有作为的地方。五是潜能发挥作用。成功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根据时展需要,注重开发大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和人格两个方面,两者都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载体反映出来。

2.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面临的现状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各高等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基本上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学生不爱上政治课成为普遍现象。依笔者之见,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一是指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大国在全球推行“”和西方社会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中国搞意识形态的侵蚀,以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影响和争夺青年一代。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推向市场,走向市场。在这些负面影响和作用下,出现了“政治理论课无用”的观念。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教育并不能传授他们生存的技能和求职的技巧,学的好不好无关紧要。这表明,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环境,更取决于社会大环境,社会的大德育观亟待确立。二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来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均须经过大脑的思维,并与原有价值准则进行比较,以及对实践后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才能予以认同。三是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和教育方法相对落后。只要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爱听,就感兴趣。

3.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

如何扭转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如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平台,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3.1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标在于进行道德、法制观的教育。这一新型体系高度体现了新世纪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的思想,从而为我们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途。

3.2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一种塑造自身优秀素质,特别是成功素质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讲课,而不是要讲书,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再消化、再创造。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4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统筹城市与农村、党组织与国家行政机关、管理与服务等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作用,从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出发,建立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挥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之中。科学发展观给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全部生活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潜移默化、生动活泼。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创造条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落实。同志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由传统的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首要的是实现观念和思想的转变。要实现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对培育民众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至关重要,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不适宜的,都要被科学的要求、发展所抛弃。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动力定位于人。“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找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以人为本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人为 “根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植深于人,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本源。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基,回到自己的家园,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具备自为的存在状态,它是以人为起点, 通过人教育人、人关怀人、人影响人的工作状态和通过培养的人来标示自己的存在。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要靠人来“填充”。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5

新时期,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新的内涵,要准确理解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由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以及个体的实践,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一个发展变化即运动着的概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必将更完备、更准确、更科学。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看,思想政治内容丰富多样,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五个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遵循教育规律,并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一)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是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的。文化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与之同质的社会文化作为背景。作为思想接受的心理基础,文化素质教育通过教育的形式把社会主导性文化传导给大学生,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2.文化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和说服力,建立在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大学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1.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个不同方面。我国的文化素质教育着重于加强对大学生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教育。

2.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向侧重点不同。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把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作用,内化为学生相对稳定的人文品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侧重于指向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三、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结合

(一)文化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

1.运用文化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围绕学生实际开展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文化素质教育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多是以大学生的实际知识层次为依据,围绕着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兴趣爱好等进行,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这使得融于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影响,既适应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不仅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基础教育实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思想到教育制度的一场深刻革命,它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主题。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教育的学科,在素质教育全局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世的道德品质对他的品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优势正是这些。因此,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奠基"和"导向"的作用。那么政治课教学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呢?在此结合本人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提高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

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像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有待于初中政治教师去引导、启发和描绘。而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政治教师队伍,在政治课中落实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让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必须随时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提升。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政治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经常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动态;应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更应热爱自己的职业,把满腔热情真正洒于自己忠爱的事业上;还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最真挚的热情去感动和召唤学生,以达到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2.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心理素质体现在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性格、意志、能力等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将影响其一生的所作所为。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正是承担此责任并发挥其作用的一门学科。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时,我紧扣教材内容,运用生活实例,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引导学生积极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从而形成良好格、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情趣和崇高的爱国情操。

3.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与完美品格的培养和塑造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一个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塑造完美品格的重要时期。能否把握好这一点,对将来能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思想政治课里我着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好好学习、积极探索,明礼诚信、清正廉洁;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自强、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敬业奉献等。结合教材内容,举一些为祖国人民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事迹,从而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让他们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

4.对学生进行法制规范教育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无数事实证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只有依法制国,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作为新一代青年,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具备现代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因此必须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在教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常识时,我关键让学生明白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例如:一个人活着总要衣、食、住、行,公民作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依法享有公平交易、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应得到尊重的权利;公民之间因财产婚姻等问题发生纠纷,可以通过“打官司”的途径得到解决。我们只有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5.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个人具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现代的法律意识,还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素质教育中,理想和信念是人的基本素质,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政治教师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精神,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战略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7

素质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突破口。许多人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技术,早日就业,因此素质教育可有可无。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育确实要突出职业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意义。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在毕业后更能主动、自觉地要求自己,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因此,职业院校应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发挥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而思想道德是为人的根本。以往由于职业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思想,家庭教育不当,社会不良的影响,使职业院校学生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行脱节,责任意识差,公德意识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导致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丢弃,甚至人格丧失。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形成正确的法治与道德关系等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情感,提高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教师应坚持将传授知识和育人结合的原则,运用启发、引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规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弘扬时代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切忌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也切忌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政治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走上邪路。因此,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深入浅出地剖析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同时,通过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自觉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政治素质教育将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一个人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和维权。法律素质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呈现出犯罪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趋势。职业院校由于生源素质不高,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法是什么、国家与法、公民与法三个角度教育职业院校学生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使职业院校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8

我国的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和摇篮,作为推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首要阵地,肩负着历史的使命。面对着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教育者更应当教育学生树立起正确地教育观念,让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其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并树立起正确地人生方向和人生观。因此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各种特征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整体性结构,而它的主要核心要素是人生价值观,人的主体性也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上。人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力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培养起来。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离不开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其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着重强调从人的本质出发,由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体面对的是学生,那么就应该把学生作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个人意愿、个人处境和个人需要。最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各方面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让大学生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懂得自己的历史地位和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懂得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对自己价值的追求。自身应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努力促进学生品质的形成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2、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性教育

我们总是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整体性教育,有这样的考虑主要是因为三点原因。

其一,由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性,整体结构的形成与存在决定了它属性与功能。第二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也应该和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相结合,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培养大学生主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功能。第三,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现在和今后切实提高大学生整体政治素质教育实效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课题。与此同时,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着“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

但在过去,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培养,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学习,一直偏离着整体教育的轨道。而这主要表现在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者也更倾向于传授知识,偏重于对知识的考核。而相对应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味的背诵和应答,而有关思想素质教育的问题好像成了课堂之外的事情。对于学校来说,对能力和价值观忽略培养,或者说没有将知识、价值观和能力作为一个整体培养,尤其缺乏了能力和价值观在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性,是非常片面的,属于一种有缺陷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

3、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其实是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存在,相关的政党和阶级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实施一系列计的有划的影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实践。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多和复杂,既包含着理论的内容,又包含着实践方面的内容。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在于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并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政治能力。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理论知识的说教绝对不能作为思想政治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的唯一途径。这种能力和素养或获得只能依靠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

知识虽然是价值观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但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形成却远远不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么简单。在大学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让大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素养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上,然后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对于思想政治素养中教育理念的思考

1、坚持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

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大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完善也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同一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体特性,这主要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主体结构要素。当今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措施。

教育是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活动中,必然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和地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并引导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的主题性是其中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2、注重“核心要素”的培养

人的思想素质的核心是价值观,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也就应该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来去实现这个目的。在实践层面上,知识和能力虽然是价值观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了价值观,拥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大的能力也都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那也是徒劳的,最后,价值观里包含着规范中所有的基础,相关的价值判断和规范能够行之有效的基础。

规范是实现价值的规则体系,所有的价值体系都要在转化为引导人们活动的规范时才能发挥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重视价值观的培育。

3、要注重整体教育观的确立

遵循和倡导整体教育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和成功实施的前提,整体教育观是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广泛教育的观念。学校的教育,育人为本,也可以说培养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责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哪一级,哪一部分的教育都是万万不行的。

“坚持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相统一”,就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结语

总结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确立是缺一不可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重视的对大学生整体性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勇于突破,勇于探索,善于打破陈旧思想,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9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18-02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一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我认知和社会实践体验,形成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较为稳定的特殊素质。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由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因素组成的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想素质,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素质是思想素质在政治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道德素质则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心理基础。

二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成体系地对中小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因此,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素质教育

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政治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形成忠诚、求真、正直、奉公和开明的政治品质;提高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政治敏锐性以及正确处理各种政治问题的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高认识、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水平。

3.道德素质教育

“德”是人才素质的内动力。道德素质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低要求——“修身”,从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教育入手;第二层次是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这是处理个人与国家、与集体、与他人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最高要求——“树立共产主义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必备的精神。

4.心理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等活动,积极化解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同时,使中小学生形成正常的思维、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气质、广泛的兴趣和顽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

三 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1.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缪克成在《德育新论》中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思想上(心理上)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要求转化为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因此,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表现出爱学生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美,同学间的友谊表现出纯真感情之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完善个性。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使个性趋向完善和成熟。

2.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抱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有利于良好的学风、学习环境的建设,从而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

3.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和谐社会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思想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德育为先。加强和重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缪克成.德育新论[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2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例10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

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常常是潜在的,而不是急功尽利的,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话,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函数与方程、符号化、数形结合、集合与对应、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生理心理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与生理发展相适应。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家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数学素质教育要成为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公民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有大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