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1 10:23:53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1

关键词:外部性;资源税;矿业权;和谐社会;煤炭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2-0075-06

我国经济长期保持着8%―10%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据统计,从1980年到2000年,我国是用能源供应翻一番来保证GDP翻两番目标实现的;2003年,我国占全球的GDP和出口总额约为4%和6%,但却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27%的钢材、20%的铝和30%的铁矿石[1]。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且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深层次理解,和谐社会必然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包括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依据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开采和使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从资源开采的源头入手,利用经济学原理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煤炭资源在生产领域的利用效率进行研究。

一、 煤炭开采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生产一直呈现出这样的一种悖论,一方面从资源供给上看,我国的人均煤炭占有量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危机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煤炭生产仍然处于十分粗放的状态,掠夺式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现象已经成为煤炭企业的通病。据测算,我国煤炭资源的平均回采率仅为30%,相当于采1吨扔2吨,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上述现象属于一种典型的“公地悲剧”现象,在成本核算、市场影响和产权模糊等因素的约束下,产生了生产的外部性[2],煤炭资源开采的私人成本远小于社会成本,无形中助长了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使用,导致资源在开采阶段的惊人浪费,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1.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

在由梅森(Marson.E)、贝恩(Bain.J)等学者创立的哈佛学派中,“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奠定了现代产业组织学的基础,按照这个分析范式,市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市场绩效。从市场结构上看,集中度指数的高低反映了产业内企业规模的不对称程度和企业间的垄断竞争关系,如果有限数目的企业控制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则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结构;如果同样数量的拥有最大市场的企业只能控制很小比例的市场份额,则市场结构是集中度较低的垄断竞争或自由竞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煤矿发展迅速,煤炭生产由国有重点煤矿为主逐步转向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企业煤矿三分天下,最终演变为乡镇煤矿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成为煤炭供应的主力军[3]。目前我国有2 000多家重点煤矿和2 300多家乡镇小煤矿,据调查,2004年全国煤炭企业产量前8名的企业生产总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9.96%,而美国的煤炭生产企业只有200家,前8名企业在全行业的产量却在45%以上[4]。因此,从市场集中度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采选业非常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其重要特征是产品的品牌效应弱,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具有重大影响。

2.煤炭企业的生产短期行为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定煤炭生产的边际企业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分别为MC和MSC,由于生产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是负效应,故边际企业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MC

3.煤炭供需关系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在供需关系上,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对应我国煤炭生产的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安排配置各煤矿的产量,各煤矿按照计划数量进行生产,并按照需求计划统一调拨分配至社会经济各领域。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逐步放宽对煤炭生产的控制,假定在市场化初期,煤炭行业的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1,市场均衡位于E点(P1,Q1)(如图1所示)。在这一阶段,由于煤炭开采的边际企业成本(MC)低于边际社会成本(MSC),煤炭供应规模扩张,煤炭行业的供给曲线由S1右移至S2,最终市场均衡位于F点(P2,Q2)。整个煤炭市场处于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时期,其中地方乡镇小煤矿的产量增幅很快,它们与国有大矿争资源、争市场,煤炭价格逐年降低,很多煤炭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特别是国有大矿由于社会负担沉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纷纷破产倒闭。这也是我国20世纪后10年,煤炭企业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不可避免要增加对资源的使用,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存在的浪费现象,进一步刺激资源消费的增加。煤炭行业的需求曲线由D1右移至D2,最终市场均衡位于H点(P3,Q3),P3>P2,Q3>Q2。呈现煤炭生产供不应求,价格攀升的现象,这又激发了煤炭企业的新一轮超规模开采、掠夺性开发,许多已经关闭的小煤矿死灰复燃,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煤炭开采外部性的存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煤炭供应规模急剧扩张,导致我国煤炭市场形成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煤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生产企业在损害社会利益的同时,也将自身推入了困境。从21世纪初开始,由于世界能源供需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大,包括出口在内,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煤炭价格走高,煤炭资源供不应求,但在繁荣背后仍然难以掩盖危机,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煤炭企业掠夺性开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甚至愈演愈烈,煤矿安全事故增多,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回采率过低,不仅不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长期的能源战略安全。

4.国外煤炭资源税费制度借鉴

在西方国家,矿产资源的开发历史长,矿产资源所有权以及矿产资源财产权制度建立较早。其中,与矿产资源所有人和矿业权人有关的资源税费包含权力金(Royalty)、资源租金税(Resource rental tax)、固定费(Mineral fixed fee)、红利(Bonus)、资源耗竭补贴(depletion allowance)等[5-6],我国煤炭资源税费和西方国家的资源税费制度比较[5],如表1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西方国家的煤炭税费制度从矿业权出让(转让)、绝对地租(权力金)和级差地租(资源租金税)的收取,以及资源补偿机制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基本上保证了煤炭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的煤炭资源税费制度与国外相比存在以下不足:(1)资源税费设计未遵循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费率和税额偏低,无法遏制“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短期行为。(2)矿业权作为一种他物权没有人格化,轻易取得的资源往往不懂得珍惜,资源浪费严重。(3)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各项税费之间缺乏协同和调节作用。

煤炭企业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使经济体系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按照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所述,“假定多个人和生产者都是利己的价格接受者,倘若恰当的一次总税负和转让施加于个人和企业,几乎任何帕累托最优均衡都能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7]”。从中可知,征税和一次性转嫁的方法就是政府以强制手段实施,基于市场机制的外部性内部化处理方法,从而减少社会福利损失,恢复帕累托最优。

二、 煤炭资源税与和谐社会构建

利用西方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和行业市场均衡的分析手段,对煤炭资源税和矿业权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分析。

1.厂商和行业供给曲线分析

按照我国资源税的征收原则,假定对煤炭企业按所生产的单位产品征收某一固定数量的从量税――资源税,单位税额为t,图2显示征收资源税前后,企业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以及行业的供给曲线的变化。

假定在所讨论的期间内,市场需求不变。征税前,煤炭行业的供给曲线为SS0,需求曲线为D,市场价格为P0。税前厂商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AC和MC,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在F(P0,Qi0)点,均衡产量是Qi0。征税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别提高到MCt和ACt。由于行业供给曲线由厂商供给曲线叠加而成,厂商作出的最初反应是将产量降至边际收益(P0)与边际成本(MCt)相等的点Qi1。厂商产量的减少将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由SS0左移到SS1,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1点,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P1。按照新的市场均衡价格,煤炭厂商利润最大化点在K(P1,Qi2)点。因此,从短期均衡看,征收资源税后,煤炭厂商和煤炭行业的均衡产量都下降了。

从长期均衡来看,由于征收资源税,部分按价格P1生产的厂商将发生亏损,并退出煤炭行业,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减少,市场供给曲线将在SS1的基础上进一步左移,整个行业的产量降低,价格提高。维持生产的煤炭厂商将在价格调整至与长期平均成本(LACt)相等时,达到长期的稳定均衡。

2.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资源税在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的改革探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征收资源税后煤炭产品供应量下降,价格提高,既可以体现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又有利于鼓励并促进人们节约资源,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政策仍存在一些不尽如意之处,为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对煤炭资源税的配套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现行的煤炭资源税单位税额明显偏低。国家虽然在2005―2006年提高了12个省区的煤炭资源税税额,但仍低于近两年的煤炭价格上涨幅度,煤炭开采中的暴利现象仍然存在。如,山西省重点煤矿吨煤平均售价由2003年165元/吨,上涨到2006年3月份317元/吨,涨幅92.1%;而国家税务总局调整后山西煤炭的资源税税额为3.2元/吨,仅占煤炭价格的1%。由图2可知,如果资源税单位税额与价格相比微不足道,煤炭企业对资源税额上调的反映就不会敏感,税收的调控作用有限,无法遏制煤炭企业的无序生产和恶性竞争。本文认为,在资源税的改革上应体现系统性和配套性,一是煤炭资源税费的改革应具有系统性,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权力金为主的资源税费制度,从而体现国家对绝对地租的所有权,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只能反映劣等煤炭资源与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资源税改革应通过资源税参与煤炭资源价格的形成过程,使资源的绝对地租部分能充分收归国家所有,改变无偿开采和使用的状况,如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资源税,实行税费合一等;同时,资源税还要能够调节煤炭开采企业的级差收入,将级差地租Ⅰ的部分(指因资源自然条件好、运输条件好而形成的)收归国有,这也是保护不同类型的资源同等条件开采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是煤炭资源税费改革与增值税、所得税改革的配套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煤炭增值税税率13%,不予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而煤炭工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在国外列入初级产业),外购资产中原材料所占比重小,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因而可抵扣的购进额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0%左右[6],远远低于一般工业产品70%左右的比重,课税过重,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资源税的改革必须与增值税、甚至所得税的改革同步进行,在探索建立消费型增值税,将固定资产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降低煤炭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的同时,适当提高资源税的单位税额,保证煤炭企业整体税负的平衡。

其次,现行的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没有起到促进资源节约的作用。在计税依据上,既没有区分某一矿山的富、贫矿段,也没有考虑某一矿体开采的时间阶段,开采1吨富矿与1吨贫矿,1吨难采储量和1吨易采储量缴纳同样的资源税,无法从源头上遏止煤炭企业“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短期行为。从理论上分析,资源税从量计征,可以作为计税依据的“量”有储量、产量、销量三种,理想的资源税应以储量为计税依据,即按照煤炭资源已探明的地质储量的动用量计税。这样,开采企业如能节约利用资源,等量的资源储量消耗可以生产出较多的产品,单位产品负担的税额也就相对较少,可以相应得到较多的利润,这就能促使企业节约、有效地利用资源。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不易操作,难度很大,不仅要求对煤炭资源地质储量勘探准确无误,而且要求有很高的征管技术水平,但其确是煤炭资源税征收管理的改革方向。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最符合资源税立法精神的计税方法,应该是在按照储量计征的基础上,以从量差额计征,将单位税额与回采率挂钩,通过制定完善煤炭资源开采技术标准,将资源储量与实际的开采量挂钩,对回采率高的煤炭企业给予降低税率等优惠待遇;反之,实行惩罚性税率,直至其亏损破产,退出行业市场。

三、煤炭矿业权与和谐社会构建

1.厂商和行业供给曲线分析

矿业权的出让与税收不同,它相当于一次性转嫁的总付税,不随产量或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是对煤炭企业征收的一笔固定费用,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

采取矿业权出让的方式获取采矿权,厂商的边际成本MC保持不变,而平均成本由AC提高到ACt,厂商对一次性征收总付税的最初反映仍旧是生产Qi0的产量(如图3所示),因为在这一点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如果征收一次性总付税后每个厂商都能够弥补平均变动成本,则行业市场供应量维持Q0的水平不变。如果某些煤炭厂商因征税后不能弥补其平均变动成本而停产,则行业市场的供应量将低于Q0,这是短期均衡的情况。

长期来看,由于部分煤炭厂商不能弥补亏损,退出该行业,市场供给将减少,行业供应曲线由SS0左移至SS1,最终整个行业的均衡点在E1(P1,Q1)。而煤炭厂商的均衡点在B(P1,Qi1),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P1),它能够弥补留在该行业内的厂商因征税而增加的长期平均成本。因此,煤炭矿业权有偿出让导致市场均衡价格提高了,留在行业内的厂商的产出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部分厂商的退出,导致整个行业的产量减少。另外,采取出让方式获得矿业权,厂商总的固定费用增加,平均成本增加,从产业组织上看,大的煤炭厂商由于规模经济因素,更容易生存下来,小的煤炭厂商逐步被淘汰,有利于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2.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矿产资源的的产权可以分解为所有权和矿业权,后者又细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我国《宪法》和《矿产资源法》都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市场经济下,为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由于矿业的勘探与开发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技能的工作,由国家或所有权人亲自行使探矿、采矿的职能是低效率的,所以,一般实行所有权与矿业权分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我国14万个矿业企业中90%以上的采矿权仍然是无偿取得的,而拥有采矿权的主体与实际生产经营者也不是统一的,80%的地方国有煤矿持有采矿权许可证,而投资及生产经营者是民营企业甚至自然人[7]。我国矿业权的制度安排起步较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合理的产权安排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合理评估矿业权的价值。矿产资源的价值归属与补偿,使得资源使用者能够获得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从而在当期和远期的开采效用中做出理性选择。矿产资源的总价值是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存在价值(Existence Value)和环境价值(Environmental value)的总和,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推行,后两种价值会越来越大。在我国,按照国土资源部矿业权评估的相关规定,采矿权的价值是以矿产资源储量为参数,确定的矿产资源在投资开发后每年获得的总收入,扣除了各种投资成本及税费和合理的收益之后剩余的部分的现值之和。可见现行的采矿权价值不包括矿产资源的后两种价值,是以部分价值取代了全部价值,特别是协议出让的采矿权,从理论上就造成了矿产资源价值的缺失,由图3可知,由于采矿权无偿或低价获得,煤炭生产企业需要摊销的固定费用少,进入壁垒偏低,这是民营矿山、个体矿山与国营矿山之间长期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时,必须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其各种价值予以充分考虑,并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以反映煤炭开采企业真正的资源成本,增加成本约束的作用,促进其走上集约生产的道路。

其次,完善矿业权二级市场。国际上矿业权流转制度总的特点是:一级市场是矿业权流转的初始交易,由国家垄断,出让的原则主要是权力和义务一致,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二级市场是矿业权的再交易,由矿业权的受让人再行转让,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矿业法规主要是调整资源所有权人、矿业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收回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有利于资源的长远规划,而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决定了勘查投资的风险性(包括市场风险和资源风险),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设置矿业权,并以探矿权有偿转让为基础,国家可以将探矿的风险转移到矿业权主体的身上,配之以高收入(包括优先获得采矿权等)作为回报,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一致;采矿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是矿产资源的使用权,采矿权的有偿转让也十分必要,把矿产资源当作国家一项特殊资产,以一定的程序和合法形式通过评估价值出让给业主,在保留国家名义资源所有者身份基础上,使业主获得实质意义上的开采权,还有变卖本块段“资源”的资产的处分权。也就是矿业权由国家流转给业主、业主还可以再次流转。只有如此,业主会才会放心地按需投入、合理规划、合理开发。

最后,公平分配资源租金。自然资源的价值(租金)获得市场实现后,将由所有者、使用者、各级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分享[8]。所有者分享租金的权力来自于对自然资源法定所有权,是对其部分让渡自然资源产权的机会成本的补偿。使用者通过与所有者签约获得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使用、收益、处置权,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利润的形式分享租值。各级政府则通过征税分享租值,假如政府同时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它还可以依据所有权收取租金。如果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收入提高,则提高的收入可以看作是当地居民从中分享的部分资源租金。并非所有的租值都能实现,由于各种制度性因素,在自然资源使用和租金分配的各个环节,租金消散(Rent dissipation)的现象极为常见[11],这一点恰恰是需要国家在煤炭税费改革中统筹考虑的。因此,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在中央、地方、矿业集团和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合理分享资源收益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使各级政府在资源租值的分配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实施财政资助、耗竭补贴政策鼓励矿业集团寻找新矿体,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等等。

参考文献:

[1] 谢浩然.GDP再翻两番,能源供应也翻两番吗[N].经济日报.2003-02-26.

[2] 宋冬林,赵新宇.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1):28-32.

[3] 张米尔.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4-115.

[4] 仵自连.煤炭产业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N].光明日报.2006-07-20.

[5] 杨人卫.促进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税费体系改革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3-24.

[6] 李国平,张云.矿产资源的价值补偿模式及国际经验[J].资源科学.2005,(5):70-75.

[7] 王世军.我国矿业问题的制度分析[J].中国矿业,2005,(4):24-27.

[8] 马.资源税与区域财政能力差距[J].经济学动态,2003,(6):38-41.

[9] Dennis J.Mccarthy.Mining Taxation:A global survey[M].Taschenbuch:Coppers & Lybrand Natl Tax,1991:3-7.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2

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金属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国内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缺口却在不断加大,急需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现状进行研究,以便采取合适措施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一、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建国60多年来,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8种,约占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12%,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为世界第53位。现有矿产储量中只有60%可开发利用,仅有35%可采出,实际可开发利用的储量明显不足。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继续保持旺盛需求,尽管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但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的利用经验,预计未来几十年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量将依然十分巨大。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征:第一,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少;第二,支柱性矿产资源贫矿和难选矿多,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较多;第三,中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第四,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中资源安全管理的范畴,包括资源安全政策、资源安全评价、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资源安全应急反应等。由于资源安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这里仅仅分析我国资源安全的现状趋势、保障体系的大致框架和现阶段我国资源安全的政策要点。

1、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市场指标。价格、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和年消费量的比值、贸易供应方集中度(即生产集中度)、消费集中度、消费增长、市场控制力(含境外资源控制力)、储备量。这类指标对资源安全的影响直接作用于资源国际和国内市场,通常是通过资源的交易量与交易价格的变动显示其作用的。这类指标的作用显现出其直接性的一面。

(2)战略指标。储量份额、储采比、消费强度、资源量/储量(资源勘查潜力)、勘查投入强度、境外运输距离。这一类型的指标是通过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来实现对资源安全的影响的。这类指标短期作用不显著,但它们却是资源安全的基础性指标,决定着资源安全的长期走向。

2、指标使用范畴

事实上,对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以上的两组指标在战略与市场层面都起一定的作用,只是相对而言,某些指标在战略方面所起的作用强,而另一些指标在市场方面表现活跃。但是在初期,在两个层面的安全值进行运算的过程中,都将这些指标纳入,经过运算,确定了这些指标的权重之后,在最终的安全值评价运算中再将那些在本层面中作用微小的指标剔除。

通过对影响资源安全主要因素的分析,剔除掉一些与其他因素存在较强相互关联的次要因素和偶发的非市场因素。本文选取影响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中4大类12个指标。

(1)资源因素。储量份额:指某种矿产品的我国储量与世界储量的比值,说明我国资源的自然丰富程度。储采比:某年度矿产品国内储量与产量的比率。储量/资源量:年度资源量与储量的比值,表明资源勘查潜力。

(2)技术因素。勘查投资强度:勘查业投资占财政支出(或行业收入)的比值,表明我国勘查业投资的力度,也是资源安全政策的重要表现。

(3)经济因素。国际市场价格:依据国际市场矿产品年度价格(个别矿种选取有代表性的价格)。供应方集中度:即生产集中度,指国际前十位或前五位生产商贸易量占总贸易量的比例。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和年消费量的比值。进口集中度:指进口国别或地区的集中程度。消费集中度:指前五位消费国的消费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例。消费增长:指国内对该矿产品消费的增长变化率。

(4)政策因素。市场控制力(含境外资源控制力)指参与世界资源市场控制和开发的能力。战略储备量主要指国家战略储备量,包括商业储备能力。运输线路安全包括境外产品运输的距离、方式及路径安全保障能力。

3、评价方法

研究选取了储量、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价格、消费强度、供应方集中度和境外运输距离等8个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产生9个指标:消费量与产量之比(Cl)、对外依存度(C2)、供应方集中度(C3)、进口价格(C4)、消费量(C5)、世界储量与我国储量之比(C6)、我国产量与储量之比(C7)、消费强度(C8)和境外运输距离(C9)等为评价指标。以上指标数据值与安全程度成反向相关关系。评价方法主要采取了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为了进一步判定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安全级别,采用SPSS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Q型分层聚类分析。

三、评价结果

经过对1997―2007年十年间我国铁矿石、铜、铝、镍的多指标安全程度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表明,我国金属矿产供应的安全程度逐步变低。以2002年安全值为基准(数值为l),近十年来,主要金属矿产的不安全程度几乎加剧,普遍的资源不安全程度上升近一倍,个别的矿种资源不安全程度提高一倍以上。从1997年的0.7到0.8提升到2007年的1.3到1.5。最为突出的是金属镍资源的不安全程度从0.7上升为2.7,十年间不安全程度上涨四倍。

以铁矿石为例,计算铁矿石的安全度。以Q型聚类分析对H年的铁矿石数据相互关联情况进行分析,采用Maximuln magnitude确定各数据的标准化方法,以Squared Euelidean Distance测算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采用Between-groupLinkage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以下为剔除铁矿石产量指标后的Q型聚类。

首先得出各年份间的不相关性矩阵,纵向和横向交叉处为两年的不相关系数。对近10年来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程度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安全程度变化大致分为2002年前后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我国金属矿产消费增速和消费量还不是很大,进口依存度也不高,世界矿产品市场相对低迷,价格基本延续过去20年来的走低趋势。2002年之后,随着中国等国家资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世界矿产品市场供需矛盾开始加剧,兼并造成世界矿业集中度(垄断程度)不断提高,垄断与供需失衡的共同作用使矿产品价格持续上升。中国金属矿产对外依存的种类与数量全面攀升,主要矿产保障程度急速降低。这种刚性需求与保障手段缺位使得大型垄断矿业公司哄抬价格,以攫取高额利润为目的。这一现象构成了我国资源供应危机的显著特征。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1997―2007年间,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程度在不断下降。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得出:造成资源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即是储量保证程度和国内相对供应能力不断降低,消费量、对外依存度、价格和境外供应集中度不断升高。

在金属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进口依存度不断加大和经济发挥战队金属矿产资源依存度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及国际的持续发展。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自己的金属矿产资源安全:首先,建立金属矿产资源储备。金属矿产资源的长期、稳定、安全供应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矿产资源保障系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从改革开放的角度、从利用全球资源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问题;从战略储备的需要、经济安全保障储备的需要和市场安全储备的需要出发建立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和管理体系。其次,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矿产资源配置必须实现国际化,利用全球资源发展自己的国家。今后15―20年内,世界矿产资源市场将呈现新一轮调整和再分配的格局,这对我国参与世界矿产勘查与开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勘查与开发国外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资源自我储备的需要。国家应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领域、途径和方式,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振华:保证国家资源安全的矿产资源基础研究思考[J].地质与勘探,2002(2).

[2] 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7).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3

引 言

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也随着升温,勘探投资的基础是矿产资源价值的评估。由于矿产资源价值的评估涉及到多种因素,如何更加有效地对矿产资源价值进行评估就成为矿业权市场中的关键问题。传统的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没有考虑矿产资源的灵活性和柔性,不能准确地反映矿产资源的真实价值。实物期权可以使矿业权人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决策,提高灵活性,更能反映矿产资源的真实价值。

张能福等利用期权理论研究了矿业工程的投资决策模型,并研究了矿产资源的投资评价方法;张金锁等研究了煤炭资源价值的形成机理,并用实物期权的方法对煤炭资源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朱磊等利用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了矿产资源的最优投资决策策略模型;孙宝静等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对黄金勘查项目的投资价值进行了分析;赵建华把收益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的方法结合进行了分析,但并没有进行实证研究。以上学者利用期权的理论对矿产资源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人把传统的评估方法与实物期权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收益法与实物期权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矿产资源的价值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一、理论分析

(一)收益法评估采矿权价值

采用收益法评估采矿权,利用的是将利求本的原理,首先估算待评估采矿权实施后的未来预期收益;再扣除分配给开发投资者的合理收益;最后得到剩余净利润现值之和,此和即为采矿权评估价值。与贴现现金流量法相比较,根据采矿权评估方法设计思路,此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矿山的采矿权价款评估。

(二)期权方法评估采矿权价值

二、实证分析

A煤矿可采地质储量为

1 104.7万吨,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根据其初步设计,煤炭价格为420元/吨,可变制造成本为20 424.33元/吨,年固定费用为16 023.01万元,处于停产时的固定费用为3 200万元。无风险利率取2012年一年期国债利率为3.7%,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率为10%,红利为7.7%。

三、结论

矿业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矿业权评估中涉及到多种因素,如矿产品价格、矿产资源储量等因素,由于矿产品价格的不确定和矿产资源储量无法准确探明,导致矿业权价值评估充满了不确定性。实物期权作为一种研究不确定性的工具,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矿业权价值。

(一)期权评估矿业权价值更具灵活性

由于传统方法评估矿业权价值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利用期权的方法可以使矿业权人获得矿业权以后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出售和选择开采矿产资源,通过对矿业权资产的灵活使用,使投资的利益最大化。

(二)规避矿业权评估的风险

在矿业权评估方面,矿业权价值的评估风险尚缺乏研究,矿业权市场的风险是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重要途径,更好地规避矿业权评估风险不仅维护矿业权人的利益,也是矿业权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永峰,陈汉林,贾承造,等.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实物期权复合模型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3):138-141.

[2] 张能福,蔡嗣经,刘朝马.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矿业工程投资决策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24(1):5-7.

[3] 张金锁,邹绍辉.煤炭资源开采权期价值形成机理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26(1):121-124.

[4] 朱磊,范英,魏一鸣.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矿产资源最优投资策略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36-41.

[5] 孙宝静,傅学生,曲明辉,等.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黄金勘查项目投资价值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30(4):108-110.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4

1、 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1)煤炭资源勘查现状。贵州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经过50年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截止2005年底,贵州已发现的井田或矿区331处,累计煤炭资源储量504. 3亿吨。在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储量中,达到勘探程度的106处,煤炭资源储量112. 9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22. 39%,详查62处,煤炭资源储量86. 7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的17. 19%,普查80处,煤炭资源储量48. 2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9. 56%,预查83处,煤炭资源量256. 4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50. 86%。详查、勘探程度的含煤区域主要集中于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遵义市,已发现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盘县、黔西等地,其余地区多数矿点尚处于预查或普查阶段。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贵州省的煤炭产量发展速度看,2006年以来贵州省的煤炭生产增长很快。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煤炭产量基本是逐年上升的。

2、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1) 贵州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省煤炭矿权的设置不合理,一些适宜建设大矿的矿区被肢解成若干小矿,大矿小开的情况较为普遍。2006年以前,乡镇煤矿的原煤生产产量已经占到总产量的75%以上。2007年,由于实施煤矿整合、整顿关闭,比上年减少8.06%,也仍占全省总产量的74%。全省集体、个体煤矿1444处,其中年设计生产能力大于30万吨的仅有12个。如图2所示,贵州省大型、中型、小型、小矿煤矿矿井数的比例约为1:3:76.7:37。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煤炭产业只能被归为最松散的“原子型结构”,属于极度松散的产业。

(2) 贵州煤炭产业产品差异化分析。煤炭产业产品差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而:一是体现在煤炭产品主体上,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二是体现在企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条件差别上。贵州省的煤炭产品的品种较为齐全,主产无烟煤、贫煤和瘦煤。但是贵州省的深加工能力差,大部分以原煤形式直接外销其他省份,没有中间产品加工过程,煤炭深加工产业规模小,高附加值产品少,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3) 贵州煤炭产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进入壁垒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的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本文根据大型煤矿、中型煤矿、小型煤矿以及小矿的个数占贵州省煤炭行业企业的百分比来确定产业进入壁垒的高低。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进入壁垒能够限制企业进入,所以根据得到的比重值可以确定进入壁垒的大小。如图2所示,小型煤矿企业在煤炭产业总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3、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1)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1) 定价行为。我国煤炭价格从1985年的逐步放开到2003年的实行市场定价,经过了18年的漫长岁月。煤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可以发挥先进煤炭企业的产销优势,促使调整、解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推进煤炭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改组。实际上,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不合理致使煤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呈现拉锯、顶牛状态。

2) 兼并行为。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贵州省的煤炭产业已经进行了两次兼并重组。第一次是2006年,第二次是2012年,根据此次整合方案,到2015年,贵州将形成1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矿企业,2个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矿企业,10个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级煤矿企业。可以预期,经过这两次兼并重组贵州省的煤炭产业结构将更加趋于合理化。

(2)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协调行为分析。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煤炭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地方政府战略合作,扩大资源储备,延伸产业链,改造和提升煤炭产业。例如贵州煤炭行业的“老大”盘江集团2011年设立了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矿山机械领域。

4、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1) 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绩效是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市场上的竞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价格竞争,二是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中,过度的销售费用和过于频繁的产品改型,尽管从企业的角度看或许是必要的,但对整个产业来说却造成了浪费。因此,销售费用水平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也被作为一个衡量市场绩效的重要尺度。贵州煤炭产业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化逐年降低,2003年为8%,2007年为4.6%,2011年为4%。

(2) 煤炭资源利用。回采率是反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回采率与煤炭企业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密切相关,回采率越低,说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越严重。尽管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的采区回采率高,都在70%以上。但是贵州省现在的煤炭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由于他们的采矿方法和开采技术落后对贵州省的煤炭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很多矿坑并不能很好的开采,他们往往“吃肥丢瘦”、“采厚弃薄”。

5、政策建议

(1)贵州煤炭企业退出机制设计。贵州煤企退出方式分为四种:一是关闭破产,即企业实体从市场中退出;二是产业转型,即企业从原资源产业的退出;三是改制重组,即所有制意义上的退出;四是异地迁移,即从资源所在地的退出。无论采取何种退出方式,都应结合公司的本身经营情况定。

(2)贵州煤炭价格保障机制设计。对于贵州煤炭价格长期偏低的现象建议:一是大力建设运输通道,缓解运煤压力;二是建立区内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稳定煤炭价格;二是打造本区煤炭品牌,倡导优质优价。

(3)加大煤炭企业自由并购力度。让有实力的煤炭企业走上市之路,依靠资本市场,积累强大的资本实力,以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等方式迅速提高煤企竞争力水平。

(4)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员工培训。为了降低员工流动性,增强员工积极性,应该加大对他们的福利待遇。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定期培训,使得他们能与现代机械化生产相匹配。

(5)加大结构调整,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在生产技术结构上,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整改中小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结构优化;在产业、产品结构上,促进煤电、煤化等产业多元化发展,并注重产业地区的合理布局规划。(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5

调查显示: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的最主要、占进口总额比重最大的商品。矿产品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矿产品贸易过程中,运营模式逐步多样、方式渐趋灵活,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和收益,不仅极大促进了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在不可再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电解铜等大宗金属资源国内持续缺乏的情况下,通过进口、转口贸易渠道保证了国内市场供给,具有十分长远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一)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最大的商品

目前统计数据表明,陕西省从事矿产品贸易的企业共30余家,由于国内资源缺乏的现状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的消极影响,原本占比较小的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发展迅猛。2009年,矿产品进口付汇额达17亿美元,占全省付汇总额的37%。2012年,付汇额53亿美元,占全省付汇总额的53%。目前,矿产品贸易企业在陕西省货物贸易收付汇前20位企业中约8家,预计2013年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总额将持续增长,并超过以前各年份。

(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剧增,矿产品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矿产品贸易不单以出口创汇为手段,更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国内逐渐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属矿产原料等的国外进口量,中国开始从矿产品生产大国逐渐转型为消费大国。陕西省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大幅持续增长,既充分说明陕西省企业利用国际优质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势头良好,也凸显了企业利用转口贸易方式扩大收益能力不断增强。

(三)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进口商品以电解铜产品为主要份额

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进口商品以电解铜产品为主要份额,另外还有镍、铅锌矿等产品。2012年,电解铜全球总产量2013万吨,国内电解铜总进口量340万吨,陕西省某矿产品企业1家2012年电解铜销售量就约达9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年进口量约达70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21%,说明陕西省矿产品贸易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二、矿产品贸易优势分析

(一)矿产品进口贸易方式由单一逐步趋向灵活

陕西省矿产品进口由过去一般贸易进口的单一模式,即进口方主要以进口自用或向国内销售为主,逐步转向进口自用、国内销售、转口贸易、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结合操作的、较为灵活的方式,在矿产品报关进口、转口贸易之间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比价关系,在较为有利的价格上选择适宜的贸易方式。

(二)企业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成本、获取收益的能力逐步提高

在进行实物进口及转口贸易的同时,陕西省部分矿产品贸易企业设立了自己的期货部门,利用国际市场上“期现结合”的专业操作模式,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个市场间同时操作,在化解和控制市场价格风险的前提下,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利用国际结算工具,使用境外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对宽裕且成本远低于境内银行融资成本的资金,极大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通过在正常的货物贸易交易中合理、组合使用有关国际结算产品、风险对冲工具,使企业在有效控制贸易项下资金成本的同时及时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正面影响。

(三)企业在部分矿产品国际市场已具有一定话语权

转口贸易业务的拓展对促进国内企业国际化、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电解铜消费量中,中国消费量895万吨、占44%,中国电解铜消费量中,陕西某公司供应量为93万吨,占10%,以这家公司代表,陕西矿产品贸易企业中又有3家公司,在国际市场商品定价谈判中,逐渐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四)矿产品进口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企业经营理念

目前,国内能源及原材料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陕西省矿产品贸易企业已不仅仅停留在资源的进口和使用上,而是利用进口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不仅扩大了进口规模,而且有利于建立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逐步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每年推出新的技术改造项目,采用的精馏烟气余热收尘系统技术、消烟除尘设施改造项目等,开创了国际、国内冶炼工艺技术的先河,被列入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三、矿产品贸易劣势分析

(一)矿产品进出口政策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进出口政策还不完善,矿产进出口政策很容易收到行政指令以及人为地干扰。也正因为矿产品的资源形势不能从全局角度加以考虑,因此,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固定地位。

(二)贸易观念落后,交易方式单一

无法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贸易观念欠缺,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均采用单纯的“进口替代”、“调剂余缺”等平衡策略加以解决,而交易方式上则采取较为单一的现货交易方式,这直接造成国际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三)矿产品出口的创汇效益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矿产品出口创汇额逐渐增加,但是出口创汇额仅仅是矿产品出口增量的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很大。从最近几年的单位产品创汇效益来看,矿产品出口创汇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

四、矿产品贸易机遇分析

(一)国外矿业投资环境为矿业实现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条件

虽然国内的矿产资源较为短缺,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矿产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这与陕西省矿业现状实现了很好的互补,也为矿产资源实现国际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实体经济都受到影响,矿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很多矿企债务增加;另一方面,矿业企业融资途径少,融资成功率低,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目前,许多国外企业均出现了现金链断裂的情况,直接导致矿业经济转向了低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均采取了保证矿业领域正常运转的有利政策,这也为陕西省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现全球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努力抓住机遇,与周边国家实现共赢。

(二)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

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这为我国获得境外矿产资源主动权创造了条件。金融危机导致矿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很多对于矿产品依赖性很高的国家,经济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占有重要资源的发达国家希望借助资源开发利用以增加社会的福利,并且积极地为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另外,我国是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的主要消费国,是世界上矿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市场。所以,在金融危机促进形成的“买方市场”背景下,中国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境外矿产资源的主动选择权,这也为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获取价格谈判话语权创造了机遇。

五、扩大矿产品贸易、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矿产品进口满足了国内各项基本建设对资源性产品的需要,转口贸易由于具有破解不同国家间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用缴纳关税和增值税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全球贸易中发展迅猛。为强化陕西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下对外贸易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在保障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下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扩大陕西省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国有大型企业应重视使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

国际贸易存在汇率、价格、运输等多方面的风险。经调查,陕西省部分国有矿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矿山资源和冶炼工厂,具有较强优势,但由于责任承担原因,很少采用金融产品和工具来规避风险。对此,企业应树立积极避险的意识和态度、主动规避风险,扩大利润空间。金融机构应积极推介和宣传自己的金融避险工具,为重点客户选择整套适合的避险工具和方案,为企业成本下降和利润增长服务。

(二)促进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合力、争取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尽管我国及其他国家多次呼吁建立国际矿业经济新秩序、改革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但由于国际市场矿产资源企业多数已有欧美等国公司参股,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参股矿产品企业极其敏感,导致中国在国际市场矿产品定价权方面很难有所建树。但我们仍应理性分析市场,从加强自身建设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发挥合力,争取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走合作勘探开发及加工之路

为有效增加国内资源经济的增长点,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是缓解和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地探索和开拓海外市场,并将此转化为基本国策,海外市场开拓往往通过跨国公司形式进行国际经营。合作开发可采用就地加工法,为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可在目的国建立矿产品加工企业。矿产品就地加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跨国矿业公司的赢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初级矿产品及加工这些初级矿产品所用能源的进口,从而降低该类产品加工、冶炼对国内环境形成的巨大压力。

(四)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开发经营

矿产品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切实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思路拓宽视野,从全局出发,不盲目上规模和加大产量。通过发展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节材、节水、降耗技术和工艺,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再回收利用,形成“开发——消费——再开发”的良性循环,不仅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而且对环境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利用技术壁垒措施对进口矿产品进行合理调节

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消除因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然而,各国的某些技术壁垒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应该允许各国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等限制措施,来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

(六)各部门加强配合、健全进口保障机制

一是协调海关、外汇管理、商务等部门,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通过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进口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完善进口信息机制和渠道,为企业进口提供及时详尽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引导和监督。三是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各司其职,又互为依托、有效配合的协同体系,发挥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的合力,争取在定价权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乐爱山. 矿产品贸易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检验检疫,2012(04).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6

前言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也获得了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矿山资源勘探事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矿产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对这项工作进行协助和配合。矿产地质勘探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是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列的具体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措施的分析只有不断进行核实和研究才能够实施下去。针对目前我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的现状需要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只有在工作的开展方面做好详细的分析,才能够得出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对矿山地质勘探工作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制定出适合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有效方案。准确确定矿山开采的每个时期的发展态势,根据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实施措施,保障矿山开采事业的长期发展和有效进步。

1、关于我国矿产开采勘探工作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矿山地质开采事业是一项受到国家重视的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在这项工作的推进的整个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显示了不同的特点。初始阶段矿山地质开采事业处在比较低落的时期,很大的程度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获得比较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在工作经验方面和工作的方案上面进行必要的工作落实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二个阶段地质勘探事业逐渐进行了上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地质勘探工作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进入了繁荣时期,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第三个阶段地质勘探工作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工作的经验上比较丰富,技术比较成熟,管理上也很全面,因此,获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

2、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风险存在的原因和对策简介

矿产地质勘查中会出现一定得隐患的风险,对于这些风险有很多需要注意的解决对策。在人员安全和施工安全方面只有将这些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够在问题的解决上做到行之有效。对于地质勘探工作额风险存在的成因的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不断进行分析和确定。确定性的分析是保障施工和施工安全性的重要途径。针对不同的风险成因,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是矿产地质勘探工作需要落实的。

2.1矿产地质勘查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存在的原因有三个具体的方面,需要分层次进行分析说明。第一,市场风险是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首要的因素,由于对市场的把握准确性欠缺,在市场上出现了一定得风险,造成了矿产地质勘探工作在市场方面的损失。第二,技术风险也是造成事故出现的重要内容,由于在技术方面没有做到成熟有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总是不同程度在技术上造成各项问题的风险,造成技术方面失控的经损失。第三,经济风险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变化造成在市场上的价格的变动,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对于措施的分析只有不断进行核实和研究才能够实施下去。针对目前我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的现状需要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只有在工作的开展方面做好详细的分析,才能够减低风险,促进工作完成。

2.2解决矿产地质勘查方面风险的措施分析

(1)不断提高矿山地质开采工作的工作人员水平。在员工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和管理,不断进行工作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的全面的培养需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措施的分析只有不断进行核实和研究才能够实施下去。针对目前我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的现状需要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只有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做好详细的分析,才能够得出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对矿山地质勘探工作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制定出适合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有效方案。

(2)不断推进技术的进步和各项设备的不断更新。针对目前我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的现状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只有在工作的开展方面做好详细的分析,才能够提高技术,促进工作完成。

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矿化强度、规模控制和各种示矿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对找矿前景做出科学预测,对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做出评价。地质勘查项目的准确研判能够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进一步勘查开发的计划。其次是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的创新与应用。矿产地质勘查只有严格遵照各环节工作的量化标准,尽量避免因为人为而产生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抑制风险的延展。因此严格按照国家勘查技术规程施工,对规避各种风险有重要意义。最后是安全操作技术流程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证明有效安全管理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进而控制成本,对规避经济风险效果显著。

(3)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市场化意味着资源共享,要配套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地质资料共享、技术成果共享平台以规避风险。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部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

(4)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在政策方面,应规范矿业权出让和矿业开采审批制度,谨慎监管矿业投资者矿业开采进度,设置更严格的资质和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力度并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避免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就要从提高矿业开采门槛和地质勘查资质门槛上下功夫。风险的源头是利益的驱动,国家应对矿业开发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还要对地质勘查队伍资质进行严格审定,保存实力雄厚的力量,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风险。另外,还应通过政策的推行以及资源宏观管理去除市场泡沫,避免矿产地质勘查盲目投资,促进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矿产地质勘查市场化已成为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质勘查单位与部门为了适应勘查市场发展的需要,有效规避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各种风险,必须对矿产地质勘查中的种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制定降低各种风险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风险利益机制。因此,对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及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7

自2012年以来,世界有色金属市场低迷,特别是2015年,铜、铝、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利润大幅度减少,亏损不断增加,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影响到资源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财务支持,因此,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积极调用可用的财务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柔性,把握有限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文献回顾

曾爱民(2013)、张涛、刘冲(2015)从资金需求和融资的角度对财务柔性做了概述,指出财务柔性是企业针对不确定的内、外环境,储备一定的财务资源,当遭遇意外重大不利冲击时,及时地调用和筹集财务资源,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来应对危机和利用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投资机会,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能力。同时曾爱民(2013)指出危机时期的投资支出能更好地提升其随后年度财务业绩。

现代企业一般都采用两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过高的财务柔性储备可能会助长过度投资现象,也更容易导致管理者自利行为的发生,如在职消费、额外津贴等。因此,只有当企业的财务柔性处于某一范围时,才会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影响,而过量的财务柔性储备并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即财务柔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

综上所述,财务柔性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手段动态地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地使用财务资源,确保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有限的投资机会获取最大收益的反应能力。但财务柔性的储备并不是越高越好,还要依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来确定自身财务柔性的储备量,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型企业引入财务柔性的优势――以西部矿业为例

财务柔性是由现金柔性、负债柔性、权益柔性三部分组成。现金柔性一般指企业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因较强流动性而成为企业财务柔性储备最常采用的一种策略。负债柔性指企业通过降低财务杠杆比率,储备借款能力,以备未来通过提高财务杠杆比率筹集资金。权益柔性则是指企业通过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权益性支付减少现金的过度使用,进而约束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相关资源的浪费,节约成本。

(一)财务柔性的计量

1.现金柔性=企业现金持有率-行业平均现金持有率。

2.负债柔性=Max{0,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企业资产负债率}。

3.权益柔性=企业股利支付率-行业股利支付率。

4.财务柔性=现金柔性+负债柔性+权益柔性,其中:现金持有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总资产。

5.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6.股利支付率=股利总额/净利润。

(二)企业竞争力判定

企业竞争力的判定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识别:(1)内部资源基础层面(人力资源,装备技术,管理机制); (2)业务与技术层面(有价值,难模仿,可扩张);(3)市场与盈利层面(市场背景,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其中内部资源基础层面、业务与技术层面都是定性研究均不易被量化,且本文主要探讨财务柔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故选用市场与盈利层面来衡量企业竞争力。

本文采用权益净利率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其原因为:第一,在杜邦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是综合程度最高的盈利能力指标,同时也是公司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根据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细则(修订)》(财统字[2002]5号),权益净利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由此可见,权益净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耍故选择权益净利率来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三)案例分析

2012―2015年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整体呈现供需失衡、投资下降、价格暴跌、效益下滑局面。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西部矿业规模却在不断扩大,2012―2015年期间西部矿业先后收购青海西海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部碳素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设立了贸易有限公司。因此,本文以西部矿业为例,探讨在矿产资源行业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产量供过于求的市场行情下,运用财务柔性能否有效提高资源型企业竞争力。

1.西部矿业公司简介。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青海省一家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主业的大型矿产资源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铜、铅、锌、铁等基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的采选、冶炼、贸易等业务。分矿山、冶炼、贸易和金融四大板块经营,其中矿山板块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等;冶炼板块主要产品有锌锭、粗铅、电铅、电解铜等;贸易板块主要进行铜、铅、锌等金属的国内贸易及国际贸易;金融板块(由西部矿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运作)主要为使用自有资金开展委托理财投资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现金资产收益。

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文所有用于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西部矿业财务数据来源于西部矿业2012―2015年度报告,矿产资源行业财务数据来源于我国50家矿产资源上市公司的2012―2015年度报告数据整理。借助Excel工具,从2012―2015矿产资源上市公司的年报找到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相应年度的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股利支付率。

3.数据分析。主要比较西部矿业与矿产资源行业的财务柔性指标,以此来分析判断,市场行情低迷时期,资源型企业能否运用财务柔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现金柔性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①西部矿业在矿产资源价格大幅下降的这四年间任何一年的现金比率均高于矿产资源行业现金比率,西部矿业具有现金柔性且现金储备量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②现金柔性在2013年达到最高,该公司2013年通过信用证贴现贷款和项目建设贷款增加资金13.62亿元。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资源型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的四年,西部矿业的现金储备水平较高,现金柔性较大。

(2)负债柔性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矿产资源行业财务杠杆均超过了60%且不断增加,说明行业偿债风险较大,部分资源型企业很可能已经到了资不抵债境地。①西部矿业四年间任何一年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矿产资源行业资产负债率,但均超过了50%,表明西部矿业具有负债柔性的同时其偿债风险也不能忽视,但其偿债风险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②负债柔性在2014年达到最高。原因为该公司2014年偿还贷款12.91亿元。以上数据表明,2012―2015年期间,西部矿业的资产负债率虽低于行业,但其比率较高,在矿产品价格没有显著回暖市场行情下,西部矿业应控制在60%以下,待市场行情好转,应及时偿还债务,降低偿债压力。

(3)权益柔性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①西部矿业的股利支付率在2012―2013年均低于行业股利支付率,但在2014―2015年高于行业股利支付率,西部矿业权益柔性逐年提高。②权益柔性在2015年达到最高,而2015年有色金属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大幅降低现象,为了减少亏损,西部矿业首先减少了电铅的产量,停产了电解铜,锁住利润;其次,加大贸易量,使得当年的营业收入增加了10%。由此可见,西部矿业的权益柔性逐渐增强。

(4)盈利能力分析。由上页表4可以看出:①西部矿业权益净利率四年平均值1.98%高于矿产资源行业权益净利率-4.58%,该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②权益净利率在2013年达到最高,原因为2013年该公司抓住出现的贸易机遇,加大了贸易量,使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7%。此外,该公司倡导勤俭节约,严控费用支出,可控费用降低明显,本期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0.93亿元。由以上分析得出,2012―2015年期间,西部矿业盈利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

综上所述,西部矿业的财务柔性为16.94%(7.57%+9.26%+0.11%),且其权益净利率1.98%远高于行业平均值-4.58%,西部矿业在有色金属市场低迷、价格大幅下跌时期,仍保持其稳定增长,除2012年出现亏损外(主要原因为当期计提了6.1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矿产品市场价格大幅降低所致),其余3年净利润都为正,并先后收购、增资多家公司,这些均充分表明了西部矿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资源型企业获取财务柔性的途径

由对西部矿业财务柔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012―2015年有色金属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日益严重期间,西部矿业的公司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且其股利支付率、权益净利率均呈上升趋势,这些都表现了西部矿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财务柔性如何获取?这是任何企业都关注的问题。根据DeAngelo和DeAngelo(2007)提出的 DD理论(又称财务柔性理论)可知,企业可以通过事前的安排,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持续可观的权益支付、较低财务杠杆这三个途径来获取财务柔性。

(一)提高现金持有量

企业储备较多的现金能够避免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众所周知,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资本成本,现金柔性较高,能够节省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收益。其次,在市场环境不景气时,充足的现金持有量能够及时应对突况,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最后,即使不利的经济环境也会出现商机,较高的现金柔性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抓住有限的投资机会,实现价值增值。因此,提高现金持有量有助于增加财务柔性。

相较于其他企业,本文认为资源型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获得现金柔性。

1.与供应商、客户建立友好关系。资源型企业为稳定供应,降低成本,一般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互惠互利、共担风险的合作P系。以西部矿业为例,2012―2015年期间,其公司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44%、35%、43%,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占全部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46%、40%、31%、46%。资源型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可以执行先款后货原则,在采购时也可以通过商业票据支付减少现金流出,保证现金持有量。

2.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期,资源型企业应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等开发出纯度高的优质产品,而对于价格跌幅较大,供过于求的铅、铜及其相关产品应减少产量控制亏损。在提供质优价廉、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信用等级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额,保证企业资金的快速回笼。

3.优化资金管理。由于矿产资源价格大幅降低,资源型企业可以借助相关金融公司或自有的财务公司灵活运用多种保值工具和手段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压力,通过套期保值交易,如自产矿产品产品保值、冶炼产品套期保值、贸易保值等,一方面锁定自产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获得收益,减少损失。

(二)选择合适的支付政策

企业可以通过股利支付减少现金流量,增加企业财务柔性。股利支付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等权益性支付方式。现金股利支付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持有大量现金流量,企业希望借助现金股利支付减少现金持有量,节约现金持有成本的同时,增加投资者继续持有的信心。股票股利无需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这样就可以留存更多的现金用于企业的投资项目,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目前,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企业持有的现金流量有限,如果选择现金股利支付,在未来的经营中,很可能会因为缺乏资金错失有限的投资机会,不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

(三)降低财务杠杆

当未来出现投资机会时,低财务杠杆企业可以增大负债比率,快速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应该及时利用盈余偿还负债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保持较低的财务杠杆比率,储备企业借款能力,使企业更具有财务柔性,以便未来快速筹集资金。

此外,在矿产资源市场低迷时期,公司的经营业绩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财务杠杆对不同经营业绩的公司,对公司的成长性有不同的影响。对于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财务杠杆促进企业成长,并且随着业绩的增强,财务杠杆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更为显著。而对于经营业绩较差的企业,财务杠杆抑制企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从储备未来借款能力角度还是企业成长角度,在市场低迷时期,资源型企业都应该降低财务杠杆。

综上所述,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现金持有量、股票股利支付和降低财务杠杆方式获得财务柔性,为不确定性环境中的投资机遇提供资金保障,或者为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并未显著改善,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景气时期,资源型企业应该重视财务柔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财务柔性管理能够帮助资源型企业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在获得竞争优势的同时保障财务柔性管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爱民,张纯,魏志华.金融危机冲击、财务柔性储备与企业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2013,(4):107-120.

[2]张涛,刘冲.企业财务柔性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5,(22):102-105.

[3]肖建波,吕沙.财务柔性、R&D投资与公司绩效[J].财会月刊,2015,(36):20-24.

[4]张进财,左小德.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管理世界,2013,(10):172-173.

[5]吕长江,金超,陈英.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02):80-85.

[6]潘柳芸,覃少波.a品市场竞争、金融发展与财务柔性储备[J].商业会计,2015,(8):55-58.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8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90%的能量和70%的原材料来源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耗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主要矿产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由此而产生的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对经济增长所需资源的保障程度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外资源风险加大、成本持续增加。但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资源探明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潜力的1/3。因此,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需立足于国内,找到和发现新的资源,增加储量,增加资源供给,增强保障能力,必须增加对国内矿产勘查投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改革向公共支出的深化,依靠财政预算支出来加大勘查投资力度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矿产勘查的特点(参见图1)。矿产勘查投资具有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特点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

二、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资本的流动居于主导地位,资本流向哪里,其他生产要素就会随之向哪里集聚。资源市场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资本或资金权利的投资主体决定,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1、资本市场矿产勘查资金是主要来源渠道。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矿业资本市场是整个矿业运行基本的、重要的纽带。矿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个成功的矿业项目往往需要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短期很难拿出这笔资金,也必须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矿业资本市场不仅是分散矿业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它为矿业企业创造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还为矿业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矿业(集团)公司的形成,提供了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

2、通过资本市场并购是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模式。近年来,资本市场不但是矿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矿业。矿业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出现了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业市场的控制权也进一步落入少数巨头手中,跨国矿业巨头控制着全球矿业市场(参见图2、图3)。如今许多企业的资源储备,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进行资源的勘查、开发、储存等储备模式,转化为通过资本市场收购、重组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储备模式。我国矿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进入矿业资本市场,通过外部扩张迅速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源储备的增加。

三、发展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条款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只适应于大中型矿山开采企业,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专门从事资源勘查的企业。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参见表1)。勘查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就需要建立和发展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创建矿产风险勘查板块。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勘查资金问题,还可以推动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投资作业一体化进程,使资金和技术得到有效组合,优化资源配置。虽然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但其投资回报也高,以风险投资总额回报比较,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矿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我国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和增加投资收入。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筹集勘查资金、分散勘查风险的必然要求。矿产风险勘查特点决定其负债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深入,新增资源的勘查成本不断提高、风险加大,分散风险和大规模筹集资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还应建立矿产风险勘查板块。

2、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促进勘查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主体是矿山企业和地堪单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另一方面,矿业资本市场中没有勘查投资板块。因此,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的缺失,这样将阻碍矿产勘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我国资源勘查业的发展。

3、建立和发展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国有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这不但是全面振兴矿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外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发展主要经验与借鉴

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对矿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矿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澳大利亚的金融业就是与矿业的联姻才得以发展,加拿大在1890年为促进早期的资源勘探者提供开发资金而专门成立了矿业交易所,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之合并而成。从国外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借鉴。

第一,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在加拿大,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占风险市场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国内有三分之二的矿产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资。

第二,勘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更需要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上市条款宽松。如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分为主办市场和风险市场,风险市场上市条件特别宽松。如对单纯依靠技术勘探的公司无净资产要求。

第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是一蹴而就,是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而发展起来的。如加拿大的国家法规――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第四,政府、专业性组织、证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矿业政策以保证矿业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和融资制定细致的条款,拥有众多专门知识(如独立地质分析师)组成的中介服务机构为资源公司(勘查企业)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细致的服务,由银行、证券管理委员会、采矿协会、金融分析委员会、其他协会组成的团体起草和制定各种管理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建立和发展我国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的大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将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纳入正式日程,确立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发展目标、步骤以及相关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调整。改变政府行为方式,建立起开放、高效、稳定的矿业投资环境。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9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90%的能量和70%的原材料来源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耗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主要矿产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由此而产生的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对经济增长所需资源的保障程度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外资源风险加大、成本持续增加。但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资源探明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潜力的1/3。因此,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需立足于国内,找到和发现新的资源,增加储量,增加资源供给,增强保障能力,必须增加对国内矿产勘查投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改革向公共支出的深化,依靠财政预算支出来加大勘查投资力度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矿产勘查的特点(参见图1)。矿产勘查投资具有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特点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

二、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资本的流动居于主导地位,资本流向哪里,其他生产要素就会随之向哪里集聚。资源市场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资本或资金权利的投资主体决定,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1、资本市场矿产勘查资金是主要来源渠道。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矿业资本市场是整个矿业运行基本的、重要的纽带。矿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个成功的矿业项目往往需要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短期很难拿出这笔资金,也必须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矿业资本市场不仅是分散矿业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它为矿业企业创造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还为矿业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矿业(集团)公司的形成,提供了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

2、通过资本市场并购是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模式。近年来,资本市场不但是矿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矿业。矿业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出现了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业市场的控制权也进一步落入少数巨头手中,跨国矿业巨头控制着全球矿业市场(参见图2、图3)。如今许多企业的资源储备,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进行资源的勘查、开发、储存等储备模式,转化为通过资本市场收购、重组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储备模式。我国矿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进入矿业资本市场,通过外部扩张迅速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源储备的增加。

 

三、发展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条款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只适应于大中型矿山开采企业,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专门从事资源勘查的企业。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参见表1)。勘查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就需要建立和发展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创建矿产风险勘查板块。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勘查资金问题,还可以推动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投资作业一体化进程,使资金和技术得到有效组合,优化资源配置。虽然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但其投资回报也高,以风险投资总额回报比较,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矿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我国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和增加投资收入。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筹集勘查资金、分散勘查风险的必然要求。矿产风险勘查特点决定其负债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深入,新增资源的勘查成本不断提高、风险加大,分散风险和大规模筹集资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还应建立矿产风险勘查板块。

2、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促进勘查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主体是矿山企业和地堪单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另一方面,矿业资本市场中没有勘查投资板块。因此,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的缺失,这样将阻碍矿产勘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我国资源勘查业的发展。

3、建立和发展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国有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这不但是全面振兴矿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外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发展主要经验与借鉴

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对矿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矿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澳大利亚的金融业就是与矿业的联姻才得以发展,加拿大在1890年为促进早期的资源勘探者提供开发资金而专门成立了矿业交易所,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之合并而成。从国外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借鉴。

第一,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在加拿大,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占风险市场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国内有三分之二的矿产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资。

第二,勘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更需要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上市条款宽松。如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分为主办市场和风险市场,风险市场上市条件特别宽松。如对单纯依靠技术勘探的公司无净资产要求。

第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是一蹴而就,是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而发展起来的。如加拿大的国家法规——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第四,政府、专业性组织、证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矿业政策以保证矿业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和融资制定细致的条款,拥有众多专门知识(如独立地质分析师)组成的中介服务机构为资源公司(勘查企业)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细致的服务,由银行、证券管理委员会、采矿协会、金融分析委员会、其他协会组成的团体起草和制定各种管理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建立和发展我国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的大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将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纳入正式日程,确立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发展目标、步骤以及相关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调整。改变政府行为方式,建立起开放、高效、稳定的矿业投资环境。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例10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62-02

区域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市场上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伤亡事故发生,减少由各类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非常重要和迫切。

1矿产资源的内容及当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但是,基于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在地球上是有限的。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腾飞,国家富强的关键建设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短缺,令正在发展阶段的中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我国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这样一个方针下,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做好矿产资源的安全探测和高效节能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当下,矿产资源的问题十分严峻。

(2)区域矿产资源战略作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重要环节,做好区域矿产资源的安全探测,开采,管理,利用十分重要。其中,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区域物、化探测报告等,都应该做到详细准确的调查及汇报。我国的矿产资源虽较其他国家而言,较为丰富,但是资源结构不甚理想,探测资源的技术不够先进,加上市场利益的驱动,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不力和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认识不足,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很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矿产开发过程中,重视生态破坏的问题,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继续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3)因为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曾有国家为了争夺资源引发了战争。企图通过军事手段来扩展或掠夺资源。如时间冗长的中东海湾战争等一系列为了抢夺石油资源的军事冲突。

(4)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利益市场,许多开采者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顾忌到作业安全的问题,导致很多作业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问题。区域矿产资源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发展的规划,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向标。可使得该区域更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是过度的开采和资源短缺,造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阻碍,生态环境,地质破坏和安全等问题都给矿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困扰。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的破坏必不可少,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更好的保证矿产资源供应不中断,安全洁净地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所以,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要秉承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高效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造成安全事故,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安全分析评价方法简述

(1)安全分析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害,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知道矿产资源在勘测、开发、后期综合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有效地趋利避害,规避不必要的损失。达到最少头次获得最佳安全效果。良性的安全分析评价还能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完善地更好。

(3)矿产资源的安全研究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从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出发,如今常用的方法有矿业市场分析、产业结构分析、优势矿产资源决策、资源竞争力等,进一步对于区域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分析主要侧重于该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储量远景,以此进行各种评估分析,依据法律法规强制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4)每项学科都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结合应用。在矿产资源安全的分析评价中常与数学模型结合应用,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模型、理论将区域矿产资源这个庞大的课题进行整合分区,将它系统化,互相联结,一目了然。构建更好的更完善的评估体系。其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也比较大。

3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1)矿产资源从勘探、开采、获取、冶炼、成品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自然地质、科学技术、经济环境、管理调控、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生态的不确定性,矿产资源的目标多样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等特点都对开发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数据的庞大繁复,给统计数据工作造成很大难度,这有碍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2)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系统科学的完善,及其应用与普及,对矿产信息管理进行系统化十分必要,计算机技术也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我国幅员辽阔,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矿种171个,还有未探明并在不断开发中的资源不计其数。而按照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用途,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其中还细分为多个种类。庞大的信息资料无论是统计还是记录都是大工程。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地区多,虽说是按一定的地质规律而出现、分布的,但是记录在案也是很繁复的工作。各式各样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支的矿产资源信息种类繁多,采集及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计算机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率很高。

4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1)基于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各省区资源厅均出台了相对应的办事方法。建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实时掌控观察矿产资源的最新资料,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矿产资源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有效提高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资源战略相呼应,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

(2)建立和完善区域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区域物、化探测报告等,并将资料及时汇总,发挥区域发展对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从区域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切细致调查当地矿产资源现况,如金属矿产的种类,各类金属矿产资源的紧缺情况、供应情况和利用率高低。根据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战略,遵从国家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新方针,尽量综合来自不同渠径的矿产资源资源评价,进行总结整理,减少重复或错误的信息,研究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矿产资源消费规律,从而预测在今后中国将进入的社会阶段中,矿产资源的消耗和供求趋势,进而提起调整该区域矿产资源的产业结构,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和有效利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3)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与时俱进,提高政府办事的时效性。当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不可少的是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完善该应用系统,加强对矿业市场的监察和管理,规避逃避责任等现象,进一步完善区域矿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从开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到工作业绩以及工作态度都好好调动了积极性。

(4)应当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区域矿产资源的概览模型,以便更好的规范矿产资源市场,标准化结构,更好的保障开采矿山的安全,保证安全作业。

5结束语

本文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及建立强大的资源供应保障系统出发,浅谈了政府宏观调控在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关系,剖析了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探讨了改进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增强我国矿业企业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有效引进、利用外资的同时保护民族工业,促进我国矿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