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8 11:34:19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1

[3]姬文状,贾海军.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前景[J].中国能源,2006, 28(6):41~42.

[4] 金翔龙.二十一世纪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展望[J].科学中国人,2006(11):13~17.

[5] 中国产业研究院.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EB/OL].2009-09-25..

[8]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4(4):3.

[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委员会.2012年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2013(3).

[10]丁静,车俊铁,张吉月.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0 (1): 56~59.

[11]邢继俊,黄栋,赵刚.低碳经济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2]胡成春.我国丰富的海洋能有待开发[J].科技导报,1993(7).

[13]刘瑾.我国潮汐发电开发加快 污染成本低前景大好[N].经济日报,2011-10-25.

[14]刘金霞,王燕霞.推进我国地热利用大发展[J].中国石化,2012(1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相关工作情况[EB/OL]..

[16]詹麒,崔宇.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理论月刊,2010(8):170,172.

[17]陈霖新.我国氢能利用现状及发展潜力[J].气体分离,2005(2),13~16.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2

产品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1.国外产品材料再利用现状

国外很所地区已经对废弃产品的处理进行立法,明确了制造者与使用者的责任。对废旧家电的处理,一些国家较早的便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废旧产品的回收,资源的循环视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事业。

2.国内产品材料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产品的循环再利用研究已经刚刚开始,社会以及企业已经意识到资源循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国家也通过立法来明确各方面的责任,我国开始尝试从多方面提高产品的可再利用性。

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产品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开始遵循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初步的系统性的理论;开始建立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相关体系,研究处理废品等问题的相关技术。社会各界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环保活动,来提高人们对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方面的意识。国家也相应的提出了政策法规来明确确规定了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产品循环在利用的工作已经开始步入正轨。

材料的再利用

1 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GreenMaterials),是在产品生产制造以及使用处理中对于环境以及生态破坏最小的,有利于人类安全、健康的材料。

(1)循环材料

循环材料通俗来说就是废物再利用的材料,比如循环再生塑料,循环再生纸等。比较成功的有垃圾发电。

(2)净化材料

可以吸收、分解废气或者污水的材料。

(3)绿色能源材料

太阳能发电、水能发电、垃圾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的能源。

2 新型生态替代材料

生态替代材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材料,它主要是对现有的材料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之能够对环境起到净化的作用,希望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氟里昂替代品

众所周知,氟氯昂是一种具有较好制冷效果的的工业产品,它应用较为广泛,比如,灭火剂、喷雾剂和制冷剂。但是,氟里昂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会破坏臭氧层,损害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

目前作为替代制冷剂的有:(1)异丁烷具有可燃性。(2)有良好的制冷性能的二氟乙烷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混合剂,它具有环保性、节能等优点。

现有的循环再利用技术

1.针对废塑料的化学再循环技术

(1)化学再循环―油化还原

热分解可以将除PVC外PE、PP、PS、PET等混合废塑料分解为燃料油.另外,油化还原工艺还可分为以下:

①可得50%液体燃料的高温无氧热分解;②可得80%液体燃料的400℃左右高温热分解后再进行催化分解;③可得多种化学原料的高压加氢。

2.稀有金属循环利用技术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稀有金属的供应紧张。对于一些资源紧张的国家来说,稀有金属供应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日本,很早就开始进行替代材料的研究工作。

高校之中进行替代材料的研究得也很多,例如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合作下开展的新型稀土类金属的分离回收办法。

他们研究的办法是采用以稀土类合金为双向型电解隔膜,使稀土类金属离子可选择性透过,其功能和离子交换膜类似,从而实现新型稀有金属的回收。

本工艺有以下优点:(1)透过稀土类离子;(2)可以分离出铁等杂质;(3)相互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离的稀土类金属。

结论

本文对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产品材料再利用产生的背景和国内外产品材料处理的现状,结合我国国内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紧缺、整个社会意识不足的现状,不得不重视研究与发展循环再利用的相关问题,

注重资源、材料的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3

1、低碳经济及环保资源内涵

低碳经济是新时期为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全球性合作可形成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双向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环保技术的科学创新应用,提升传统资源应用效率,并推动各类风能、太阳能、氢能、生物质等环保能源的科学、广泛应用,逐步降低GDP单位碳排放量,创建低碳环保新型生活方式与环境。低碳经济发展包含显著优势特征,首先体现在全球性,其产生于全球气候变暖主体背景下,因此全球中任何国家均不能进行低碳经济的独立建设发展。同时低碳经济还具有主动性,其发展需要国家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通过主动干预营造安全保障,而不能仅依靠市场调节发展手段。另外,低碳经济还呈现出了技术性特征,其实质通过各类减排节能高新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科学目标。环保资源主要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基础,令传统可再生能源实现现代化的利用开发,进而实现环保、节能、低碳与持续利用的优质效果。

2、低碳视角下利用环保资源必要性及发展现状

2、1环保资源利用必要性

低碳经济是环保资源利用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其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由我国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到明确增长GDP碳排放指标,目前我们已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期,令能源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环保资源的应用比例持续上升,并为再生能源经济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广泛的发展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地大物博的基本国情决定,各类资源能源相对较为贫乏,需要依据外调手段补给,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较多区域面临着巨大资源缺口,并受到环境因素等各方压力的影响,为给持续经济增长提供可靠、优质且大量的资源支柱,就必须继续寻找清洁、环保资源,方可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2环保资源发展利用现状

新型环保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范畴,并伴随各类能源的研究发现呈现继续扩大趋势。例如在利用生物质能源层面,最初只是利用直接燃烧薪材、秸秆等农作物进行直接燃烧进而获取煤炭传统能源,而当前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农作物的剩余燃烧能力持续提升,并可转化其为化工优质原料。环保、可再生资源、能源产业的最初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较为迅猛,其核心主要通过制度、技术的创新及转变发展观,最大化降低温室气体的大范围排放,抑制全球温室效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清洁与持续发展。另外在开发可再生、环保资源层面也体现了自主研究能力持续提升的发展趋势,在一些领域则体现了先进发展水平,例如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源在制造业、建筑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并涌现了大量节能产品,打造出一批规模化、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企业。

3、低碳视角下资源利用环保策略

3、1 加块推进环保资源技术设备的商业化与本地化发展,完善构建环保政策体系

环保资源技术设备的本地化发展将成为全面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同时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创设更多利润价值,地方生产的环保资源产品可推向海外市场,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并提升综合生产水平及效益,因此我们应大力推进环保资源设备技术的商业化、本地化发展。同时为促进低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应完善构建环保资源、再生能源科学政策体系,发展初期由于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政府推广目标与价格承受力间包含较大差异,因而往往政府会借助政策建设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政府的有效激励与全面支持是加快推进环保资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核心关键,因此应围绕低碳经济目标构建完善配套机制与政策,例如创设定价机制、目标机制、补偿及选择机制,进而构建切实可行的环保资源、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体系。

3、2专业化创建管理机构、强化宏观调控,明确管理职责

为提升环保资源利用效益,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应专业化创建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明确各机构管理职责。同时环保资源建设中应尽量简化实践方式,便于环保产业投资人与开发商顺利进入市场,开展投资建设并推进环保资源研发、推广、应用的快速、稳定与高效。另外我们可通过政府机构的积极干预创建以环保资源、可再生能源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地位,对可再生低碳能源、新型环保资源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可吸引广泛投资、税收与产出补贴的科学政策,将民间闲置资本广泛引向环保再生能源建设发展产业中,进而有效解决建立主导产业需要的投资与积累资本问题。另外还应采取一系列补贴消费与宣传活动对消费者展开科学有效的观念引导,逐步培育良好的需求环保再生资源市场。宣传阶段中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媒介,资源信息广泛的网络系统平台、各色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单位现场培训等多样化形式打造有效舆论引导,并结合补贴消费令消费者在选择环保再生资源时承受较传统高污染、不可再生化石能源低出许多的代价与成本,进而体现高能效、低能耗的应用优质效果。再者我们应立足地方区域发展特征、现实状况广泛积极的借鉴吸收国外先进产业发展建设经验,深化环保再生资源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以共赢互利为原则,积极调动全球环保资源,弥补我国在产业化建设与环保可再生资源层面存在的差距问题。

4、结语

总之,基于低碳视角,针对低碳经济发展与环保资源开发建设重要内涵,开发利用环保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必要性,我们只有明晰我国发展利用环保资源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发展建设思路、策略,才能全面激发环保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效能,令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并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丽贤,张寿庭.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4

关键词:新能源 资源潜力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新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部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做好新能源的统计可为新能源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决策、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国在新能源统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对新能源的统计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或学会,但这些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令人满意。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对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及时地统计,许多涉及我国的新能源统计数据只有国外网站才能提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集各方力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统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新能源统计数据,并把数据及时公布。

国际能源机构对一次能源进行统计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直接换算成油当量,并不按火电容量因子进行折算。但我国有关部门在统计时,往往是按火电容量因子(约为33%左右)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行折算,这意味着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要比国际能源机构所提供的统计结果大2倍左右,这样极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国际能源机构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能源统计和研究部门,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公布的统计数据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为了便于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统计方法方面采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iea. renewables information 2008[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

2.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eb/ol].[2008-04-02]

4.wwea. wind turbines generate more than 1 % of the global electricity[r]. bonn, germany: 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2008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5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02-02

一、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长沙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形势严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济效益低迷。长沙市最早发展再生资源是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公私合营,财政支持力度大,人民工作热情积极高涨,行业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人力、物力各种资源丰富,整个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一直到1992年,以长沙市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纷纷做出应对改革开放的各项改革措施,但随着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的下降以及面对来自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挑战,长沙市本土再生资源行业初遇困境。20世纪初经济改制,大型的公私合营再生资源公司纷纷改制,由集体经济向有限公司转变,整个行业的融资力度增大,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但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行业在2008年后逐渐萎缩,发展遇到诸多问题,直到现在行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形势。

二、长沙市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现状

1.公司简介。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长沙市再生资源行业的龙头企业,发挥着行业主渠道的作用,是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单位。因此我们研究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了解现在面临的困境极具代表性。

2.公司发展现状。公司最主要的产业是化纤抽丝,p1、pp清晰加工(化纤抽丝)现在每年产值小于600吨,市场单价白色5800元左右,杂色4000元左右,公司年产值不到5000万。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托盘质量不够高,污水处理不达标,垃圾塑料清洗压缩变性成托盘产业现已经停产,原预想值200万片左右,另外混合塑料产业也因为各种原因停产。

3.公司面临的困境。流动资金运转不畅,员工工资很难结算,企业现在处于半停摆的状态,有债务危机,缺乏人才、先进技术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现在主要目标是集中精力进行招商,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三、行业面临困境

1.行业标准缺失。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既有利于资源节约,又有利于环境,是“一石二鸟”的循环经济。废旧物资回收看似行业门槛很低,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效益和技术含量都很高的行业。但是,废旧物资回收至今缺乏行业技术标准,同时,“废旧物资挑选工”和“废旧物资加工工”虽已成为国家认定的新职业,技能培训却缺乏规范性教材[1]。行业缺乏标准,内部竞争无序,经营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回收废旧物资过程也遭遇诸多困难,和其他再生资源公司也存在着不良竞争,整个湖南再生资源行业呈现一种萎靡的发展状态。

2.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扶持有待加强。从2009年1月1日实行关于资源综合利用范畴内的增值税优化政策,这给再生资源行业相应的发展契机。然而从2011年开始,我国在增值税方面对再生资源行业实行“全额征收,只征不退”的政策,完全取消了原来对再生资源行业的退税优惠政策。虽然有部分优惠政策,但在市场化后,中央政策很难下达,公司运行完全靠内部资金运行,省市政府对再生资源公司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但对于再生资源行业这种高投资行业是急需财政支持的。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这一次的产业园项目投资1.1亿,但政府前后补贴加起来只有300万左右,该企业项目负责人表示在无税收减免的情况下,要满足全税,这个行业从客观事实上来说需要成倍的利润来保证正常运行。可是中央政策在地方难以落实,地方专注于发展高收益行业,导致整个省市的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情绪低落。

3.行业技术缺乏,创新举措难以坚持。长沙市政府对于相关高新技术引进较少,且国外技术引进价格昂贵,引进程序复杂,即使部分引进,也因为成本问题导致利用率低。以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运营为例,由于缺乏技术支持,项目运行时产生废水、废气处理技术不达标,引起附近居民的不满与投诉从而被迫停工,但现阶段公司所有的流动资金全部投入了产业园,包括副业的变卖资金、部分流动利润和银行贷款等,停产直接导致资金链不流通,企业出现债务危机。而引进外国技术会导致成本超额,负债过重,所以大部分回收利用资源企业处于家庭小作坊状态,装备落后,缺乏环保设施和许可,不仅无法重发拆解,利用资源,同时还可以造成“二次污染”[2]。技术缺乏,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降低,企业生存困难。

4.理论认识的偏失。民众环保意识不足,普遍对再生资源行业存在着误解,认为该行业与捡垃圾行为无异,属于低端产业。对再生资源的定义认识不足,导致从事该行业的人才缺乏,而缺乏人才也使得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实现创新。另外政府也缺乏对再生资源的全面认识,在政策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再生资源行业也急需要改变自身行业的形象,改变大众对再生资源行业的印象。

5.行业回收率低。长沙市再生资源行业回收率低,主要受制于行业集中率低,大部分回收企业规模较小、分布零散、再生资源要经过几次周转,才能到分拣中心[3]。并且,在国家经济下行时期,许多企业成本不再需要某些材料,导致相关生产线停产,造成了更多不必要的浪费,这个过程中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亟需国家采取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四、行业发展建议

1.统一行业标准。由于我国再生行业发展起步晚,较西方国家技术水平低,所以行业标准一直处于一个较混乱的状态。目前许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还处于家庭小作坊的状态,技术匮乏、装备落后、缺乏环保设施和许可,难以适应“城市矿山”复杂化的市场,不仅无法充分拆解、利用电器、车辆、机械设备等“宝贵资源”,同时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也正因为此,本该成为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大、解决就业多、提供原材料多的再生资源产业,仍处于“黑户”、“半地下”状态[2]。所以统一行业标准是现在急需解决的,这不仅仅需要专家学者的专业鉴定,同时也需要广大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

2.政府加大对该行业的重视,提高产业扶持力度。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退税政策的取消,无疑是对行业发展最致命的打击,现在长沙市的许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税收压力。因此政府现阶段应加大对该行业的重视,提高产业扶持力度,具体在规划、财政、土地、金融、水电气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特别是现在长沙市再生行业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许多企业都存在资金不足,难以周转而被迫转向的情况下,政策扶持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现在国内学界许多学者都要求恢复对再生资源产业实行先征后返的税收政策,因为再生资源产业税收政策经历过无数次的调整变更,实行过免税、减税、先征后返、全征全收等多种形式。从历史的发展状况看,实行全征全返的税收政策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状况最好,既加强了对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又客观体现了再生资源行业的公益性特征,避免了行业的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维护了市场公平,降低了资源浪费[4]。

3.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现在长沙市再生资源行业很多企业陷入瓶颈都是由于技术太过落后,人才缺乏。而要具体改变这个情况则需要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打破人才缺失、技术落后导致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压缩,无法改进技术的循环怪圈。要转换思路,首先使企业和相关高校达成联合,借鉴电力行业在20世纪初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在企业和高校的专培专输;其次,长沙市商务厅应认清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对环保的重要性,加大对相关先进技术的引进。真正要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需要更多地人才,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加强产业高新技术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用钱解决项目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更要通过专家顾问委员会的业界影响力,组织科研单位介入再生资源领域,攻克产业链上的技术难题。

4.提高民众对再生资源行业的了解,提高回收率。再生资源行业本身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再生资源企业要创新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民众对再生资源行业的信息了解,其次再生资源行业要提高自身的形象,让大家分清楚再生资源行业与捡垃圾回收的区别。提高资源的回收率,需要提高民众的资源回收意识,让民众自觉地将废物进行分类处理,提高自身的素质,平时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废物回收。资源回收率的提高也需要将工厂在产品生产后遗留的废钢、废铝、废纸等统一回收。除了在生产技术、人才、民众意识等各个方面,还需要形成一个连贯的资源回收链,环环相扣,不会导致资源回收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5.强强联合,创新政企合作新模式。观之全国,有许多发展得不错的再生资源企业,大部分是企业之间强强合作、与国企或政府有很强的合作关系或者和地产、新型产业(像手机屏幕之类的)的企业合作,投入大且多线作战,可以随时转向。现阶段长沙市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也是在努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战略投资者),要把已投入的项目做下去。但除了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之外,我们还可以获取以前的成功经验,在长沙市大胆地尝试实行再生资源行业半分配半市场化,以公益化的方式不追求利益最大化,只力求保证再生资源行业的基本运作的方式创新政企合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长沙株洲湘潭遭遇再生资源产业化瓶颈[N].工人日报,2008-08-01.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6

0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这种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我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另外,内陆地区还有一些局部风能资源丰富区。

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90个风电场,已经建成并网发电的风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16个省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小,关键技术依赖进口,零部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文对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1 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

1.1发展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对电力迫切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风力发电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应用又给予了重视与支持,但在这一阶段,其风电设备都是独立运行的。直到1986年,在山东荣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后,从此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建设进入了探索和示范阶段,但其特点是规模和单机容量均较小。到1990年已建成4座并网型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4.215MW,其最大单机容量为200kW。在此基础上,风力发电从1991年起开始步入了逐步推广阶段,到1995年,全国共建成了5座并网型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36.1MW,最大单机容量为500kW。1996年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500kW。据中国风能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3,144台。与2006年相比,2007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145.8%,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26.6%。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6,458台,装机容量5,890MW。

1.2 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风力发电

为了支持风力发电,原电力部制定了《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电力行业标准,明确了风电上网及电价确定的原则,允许风电就近上网,风电价格要在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的基础上,允许有合理的利润,超出电网电价部分由全电网平摊,有力地支持了风电的发展。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同时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力发电是电力工业发展的一支方面军。

《电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洁净能源发电”。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积极发展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国家计委实施“光明工程”和“乘风计划”。1996年3月,国家计委交能司、科技司、机电轻纺司在北京召开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工作座谈会,对大型机组国产化提出许多建议。不久,国家计委提出两个计划,一个是“光明工程”,一个是“乘风计划”,前者是支持国内微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后者就是支持国内风电场建设和大型机组国产化。

国家经贸委在“双加工程”( 即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中,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列入大型技改项目,在“九五”期间投资18亿元,支持风力发电的发展。国家科委在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六五”至“九五”期间,都有关于风力发电的科技攻关项目。对55 kW、200kW国产机组的研制,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些经验。“九五”期间,科委又立了一个“加强项目”,投资300万元,由浙江机电设计研究院风力发电研究所承担,对“八五”200kW国产机组进行技术改进,再生产2台200kW机组,期望实现200kW机组国产化。

1.3 专业队伍和国产化水平逐渐提高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真正进入了现代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无论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设计制造方面均有了不小的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解决了边远无电地区的农、牧、渔民的用电问题。但其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仅为几百瓦到10kW,均属独立运行的风电机组。为了发挥风力发电的优势,降低成本,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单机装机功率的提高,是所有风力发电研究、设计和制造商的不断追求。最近几年进展很大,不断有新型大型风机出现,并很快得到推广。现代风力发电机在不断改变其翼型,增加其塔高,改善其运行特性。此外,现代微机控制技术、并网技术、电子电力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也使风力发电机组系统越来越可靠实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为今后大规模发展风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我国已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行制造,如发电机、齿轮箱和叶片等(国际知名的叶片制造商丹麦LM公司独资在天津设厂生产),600 kw机组的本地化率可以达到90%。随着大型风电设备产业的形成,船舶工业的主要认证机构中国船级社开始筹建中国风电机组产品的认证体系。

2 风力发电存在的问题

2.1 对风能资源勘察不够全面

通常风力发电的有效风速为3~25m/s,风电场选址的首要条件是风能资源丰富,因而一般以风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为选址对象,具体风电场内风机的选址还应根据测出的年有效风速累计小时数(累计时数越高,投产后风机发电量越大)和有效风能密度确定,在风电场内不同位置的这些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合理选择场址对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而我国现有的风资源分布图很粗,无法满足现在风电场选址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

2.2 风电设备和制造技术落后

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这是风电发展的核心。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兆瓦,丹麦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据调查,2004年国产机组只占18%,2005年也只有28%,每年的风电设备进口总额高达60亿元,尤其大型风机设备几乎被丹麦、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全部垄断。国内整体的风电制造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至少晚10年,而且技术差距还在拉大,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2.3 风电成本高

风力发电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约占总投资的85%以上。按照我国增值税抵扣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不能抵扣。风力发电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因为没有购买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风力发电实际税负明显高于火力发电。另外,国内已经建成的微不足道的风电容量几乎全部为进口的成套设备,导致风电场投资高、电价高,与火电、水电比,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国产的风电设备可以显著地降低风电成本,但由于现在国内设备制造水平较低,应用规模小,国产设备的价格并不低于进口设备。

2.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风电开发前期投入巨大,而国内的风电项目缺乏正常的投融资渠道。国内商业银行对风电项目的贷款期限远短于火电和水电项目的贷款期限,偿还期限大多为5~8年,利息也没有优惠,使风电只能上一些小规模项目,导致风电难以普及,电价下降缓慢。对风电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足,则制约着风电技术向高端发展,并会导致科技人才的稀缺。

尽管政府于2003年实施了风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以促进风电发展,但由于长期给予风电的实际关注力度不够,缺少对风电扶持的长期具体措施,与国外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3 风力发电前景的建议

3.1做好风能资源的勘察

风资源的测定是发挥风电作用的前提基础,因此将来应该在这方面增大投入,对我国实际的风资源在总体上有细致准确的了解,为政府和风电的决策者合理地规划风电提供正确的指导。为进一步摸清风能资源状况,必须加快开展风能资源的普查工作。这方面,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筹集一定资金用于加大风力资源勘测工作的投入,各地也要自筹资金开展本地区风力资源的勘察,认真调查确定可开发风电场的分布和规模。

3.2提高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要提高我国风力发电应用的技术水平,需要不断增进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学习其先进技术,只有清楚彼此差距,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风电技术水平。我国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要有80%的国产化率,必须在技术上占领竞争制高点。《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这一规定为风电技术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提高风电技术也是降低风电成本和上网电价的关键所在。

3.3 依托政策发展风电

2006年国家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发电并网、优惠上网价格、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性政策来激励发电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体现了政府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给予了风电在法律上的保护,为风电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00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有关部门要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有关规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将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使用指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试点项目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评价、标准制定和设备国产化等工作。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风力发电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在具体的措施和规则上还要细化、规范、便于操作,使风电的发展稳步,快速的发展起来。

4 结束语

中国的风电发展迄今已经有30多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基础薄弱,风电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落后、政策扶持不够及上网电价高等诸多困难。随着政府和民众对风电的逐步认识、《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以及风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不断提高,风能利用必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做出巨大的贡献。风电产业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为风电的全面发展作一个系统可行的规划,逐步解决风电发展中的困难,完善风电机制,在提高风电战略地位的同时,早日使风电普及惠民。

参考文献

[1]于建辉,周浩.我国风电开发的现状及展望[J]. 风机技术,2006(6):46-50.

[2] 易跃春.风力发电现状、发展前景及市场分析[J].风力发电,2004,8(5):18-22.

[3]刘文洲.风力发电现状及展望[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12-14.

[4] 仲昭阳,王述洋,徐凯宏.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对策[J].林业劳动安全,2008,21(3):34-37.

[5] 刘朋光,崔健生.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J].林业科技情报,2008,40(3):98-99.

[6] 常青,叶云龙,于江利.河北省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前景[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26(1):62-64.

[7] 王晓蓉,王伟胜,戴慧珠.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和展望[J].中国电力,2004,37(1):81-84.

[8]张愉.中国风力发电现状浅议[C].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MIEM?6)论文集.2006.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7

邢台市区位于邢台市域西部,面积188Km2。属山前冲洪积扇平原,地形平缓开阔。该区邢台市区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市区供水水源复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引江水等水源并存,水质优劣、水价各异,如何对这几种水源进行调配,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供需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展邢台市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非常必要。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水资源总量及供水水源。

邢台市区内水资源总量为3289.8万m3。不同频率水资源量为:P=20%,4654.0万m3,P=50%,2172.0万m3,P=75%,1371.0万m3。另外,向市区供水的其他水源还有,百泉泉域岩溶水、上游朱庄水库水、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以及2004年将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

1.2供用水现状。

现状2009年市区内总供水14065万m3,其中地表水1692万m3,地下水12013万m3,再生水360万m3。按用水行业分为,农业用水3659万m3,占用水总量的26%,工业用水6477万m3,占总用水量的46%。生活用水3929万m3,占总用水量的28%。

1.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3.1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

邢台市区地表水先天不足,地下水资源就成了维持需水量的主要水源。由于开采量增大,补给量减少,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79年以后,岩溶水集中开采区大规模集中开采,其水位呈现出连续多年下降趋势。在集中开采区,产生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1.3.2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市区水资源利用缺乏整体规划,再生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低,取用水存在一定的任意性。产业结构和布局脱离水资源条件,在缺水地区布置了很多高耗水项目,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状况。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需水量预测。

依据《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参照国家及省有关经济发展规划并考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布局、产业技术更新、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采用定额法,对近期2011年、2015年,邢台市区需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1。

2.2可供水量预测。

不同水平年各分区可供水量为原有供水工程和新增水源工程所能提供的供水总量,按P=50%保证率计算。可供水总量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和外流域调水等部分。其中地表水包括自产地表水和引朱庄水库水,地下水包括孔隙水和岩溶水,外流域调水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的引江水。预测结果见表2。

2.3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不同水平年需水预测和可供水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状况下市区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如不采取新的开源措施,缺水情况将存在。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再生水的充分利用、节水降耗等措施的实施,市区水资源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对于邢台市区来说,特定水平年可供水量基本确定情况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在考虑可持续发展、优先生活用水、用水效益最大化三原则条件下,市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孔隙水,有效保护岩溶水,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调水联和调度的供水格局,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此基础之上,对可利用资源的水量、水质进行最佳分配。由于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将为邢台市供水,通水时间为2014年年底,将大大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变我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因此,水资源配置方案以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后为界,划分为2011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和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水资源配置两个方案。

3.1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2011年)水资源配置。

依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各水源水质情况以及不同用水户对水质要求等情况,对市区五种水源提出如下分配方案:

(1)用水优先次序。按照“取水许可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与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原则,用水优先次序确定为:一生活、二环境、三工业、四农业。

(2)引朱庄水库水。主要用于工业、生活和环境。主要用水户为兴泰电厂、邢钢、中钢邢机、轮胎厂、七里河、桥西生态园区、市区生活,其他工业。

(3)孔隙水。主要用于工业、农业、农村生活、环境、城市建筑。

(4)岩溶水。主要用于生活、工业。主要用水户为供水公司(含工业)、供水管网以外生活。

(5)再生水。用于工业、农业、城市卫生和环境。主要用水户为兴泰电厂、市区景观绿化、农业、桥西生态园区,城市卫生等。

(6)自产地表水。用于七里河环境。

不同水源类型配置结果见表3。配置结果表明,在2014年以前,市区用水总量控制在14593万m3以内,生活、环境用水(岩溶水不再超采,七里河、牛尾河等环境用水得到保障)基本得到满足情况下,工业、农业用水出现缺口。但考虑市区极度缺水,可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来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

3.2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2015年)水资源配置。

由于引江水的到来,用水结构需要大的调整。依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各水源水质情况以及不同用水户对水质要求等,对市区六种水源提出如下分配方案:

(1)用水优先次序仍为一生活、二环境、三工业、四农业。

(2)引朱庄水库水。用于市区环境及市区以外工农业。主要用水户为七里河生态,市区以外德龙园区、羊范工业园区、邢台县农业、河道环境,也可作为城市发展储备水资源。

(3)孔隙水。主要用于农业、环境。

(4)岩溶水。生活用水备用水源。

(5)再生水。用水目标基本不变,能扩大到多少就利用多少。用于工业、农业、城市卫生和环境。主要用水户为兴泰电厂、市区景观绿化、农业、桥西生态园区,城市卫生等。

(6)自产地表水。用于七里河环境。

(7)“南水北调”引水。在城市工业、生活用水中,除使用再生水部分全部改用引江水,剩余引江水可作为城市发展储备水资源或调整至其它县区。

不同水源配置结果见表4。根据不同水源配置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再生水的充分利用、节水降耗等措施的实施,市区水资源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工业、农业、环境用水都能得到满足。

4. 结语

上述水资源配置结果表明:目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强化节水措施下仅靠当地自身的水资源条件,不能满足当地快速发展的用水需求,尚需通过实施引江工程并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方能实现城区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上述水资源配置成果为编制邢台市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乔光建.区域水资源保护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74~279.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8

0、引言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相对于可能穷尽的化石能源来说,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可再生能源属于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一次能源。人类近代社会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它们是地球在远古时期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储存下来的,对我们人类来说一旦用完就无法恢复和再生,这些就是不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如水能则是通过利用水的势能和动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用于发电。水能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受分布、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1、国际水能开发利用情况

根据2003年国际水力发电协会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水电发电理论蕴藏量约为4×107GWh、技术可开发约为1.5×107GWh、经济可开发量约为0.88×107GWh。我国大陆部分水电的理论蕴藏装机容量为594.4GW,按8760运行小时计,年发电量2.718×106GWh,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1.6GW,年发电量为2.474×106GWh,“经济可开发量”容量为448GW,发电量为1.753×106GWh,列世界各国之冠。

2、我国水能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水能资源有三大特点。一是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资源量并不富裕。以电量计,我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5%,但人均资源量只有世界均值的70%左右,并不富裕。到2050年左右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如果人均装机从现有的0.252kW加到1kW,总装机约为15亿kW,即使6.76亿kW的水能蕴藏量开发完毕,水电装机也只占总装机的30%-40%。水电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作为电网不可或缺的调峰、调频和紧急事故簧用的主力电源,水电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供电的重要而灵活的工具,因此重要性远高于30%~40%。二是水电资源分布不均衡,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极不匹配。从河流看,我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的中上游,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珠江、澜沧江、怒江和黑龙江上游,这七条江河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资源都在1000万kW以上, 总量约占全国大、中型水电资源量的90%。全国大中型水电100万kW 以上的河流共18条,水电资源约为4.26亿kW,约占全国大、中型资源量的97%。三是江、河来水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大。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冬季多由北部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干冷气流控制,干旱少水,夏季则受东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控制,高温多雨。受季风影响,降水时间和降水量在年内高度集中,-般雨季2~4个月的降水量能达到全年的60%~80%。降水量年际间的变化也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比值,长江、珠江、松花江为2~3倍,准河达15倍,海河更达20倍之多。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要求我们在水电规划和建设中必须考虑年内和年际的水量调节,根据情况优先建设具有年凋节和多年凋节水库的水电站,以提高水电的供电质量,保证系统的整体效益。

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国家优先发展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产业。我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据全国水能普查成果,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192万亿kwh,居世界首位。但资源分布不均匀,以西南地区最多,仅川云贵三省就占全国的50.7%。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水能资源分布和电力分布的不均衡,致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我国水电资源从理论上是6亿多千瓦,但是可开发的不足4亿千瓦。2050年前全部开发出来,应该尽可能地将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从而代替一部分矿物燃料,如若能全部开发将相当于每年节约6亿吨煤炭。水能资源非常可贵,因为矿物能源最终是要被消耗殆尽的,而水能资源则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我国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0%但河流间差异很大。特别是南方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是我国近期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一般的共识,即我国水能开发率26%左右,我国水能开发率中远期应应增加一倍,未来可达到60%左右。我国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而那里地质环境比较恶劣,为此,对水能的开发利用各方持有不同意见,高坝蓄水在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那里地质隐患比较严重,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下水能的开发要做好论证,权衡利弊,将水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3、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前景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占3/4以上,但目前开发率仅为8%。尤其是云南省,全省水电可开发装机总容量约90GW,占全国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3.8%,居全国第二位。省内水资源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红河和伊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是我国西部最具水电开发潜力的主要省份。但是云南省的工业基础相对落后,水电资源主要位于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开发难度较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输工程必将激活西部丰富的水力资源,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发挥云南等省的地区优势,将其建设成我国的水电能源基地,实现西电东输,既可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又能优化全国的能源结构。我国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装机容量约为150GW,可开发容量约为70GW,相应年发电量约为2×105~2.5×105GWh。小水电除了具有大水电的不污染大气、使用可再生能源而无能源枯竭之虑、成本低廉等优点外因其资源分散,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小,技术成熟,投资少,易于修建,因而适宜于农村和山区,特别是发展中的农村和山区。因此水电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4、结束语

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率很低,所以我们要抓住当前“十二五”规划这个契机,好好发展水电,逐渐建立起我国特有的水电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水力发电,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对于开发有难度的区域,要逐步研究,开创新技术、新手段,攻克难关,将未被开发的水能早日造福人类;对于地质薄弱,易发生灾害的区域,要重点论证,设计专门的小组进行分析评估,选出较合理方案进行水能开发。

参考文献: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cycling of waste water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our sewage reuse process industry market, construction and related polic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the recycled water development industry and the market was put forward.

Keywords: renewable water status quo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110位,属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水国之一。而且,据监测数据表明,我国的地表水、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2]。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解决现代城市缺水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开辟为新水源,并把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

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严重缺水,污水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再生水发展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再生水发展提出建议。

1 我国再生水利用现状

1.1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历程

我国污水回用研究和实践整体上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许多北方城市频频出现水危机,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才真正得到广泛关注。作为再生水起步阶段和引导阶段,主要开展了水污染方式及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污水处理与水工业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实践项目主要有北京市环保研究所中水试点工程以及北京市为首的一批建筑中水工程[3]。十五、十一五期间,再生水发展较快,主要进行了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示范研究,建设了集中再生水利用工程,并陆续将再生水纳入城市规划。目前正处于“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国家和地方都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4]。一些城市和地区正在全面规划和实施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有的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例如,北京、天津、大连、青岛、西安等地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并将其用于城市杂用、景观用水和工业用水等,同时在制定地方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发展再生水用户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技术标准不断完善,2002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一个分类六个标准) [5], 为再生水的安全利用提供了可依据的准则;以及《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等技术规范,规范了污水再生利用设计工作,也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建设、运行提供了依据。

1.2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从污水再生利用的工艺发展来看,近20年来,由于再生水需求的持续增加,再生水处理工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除了传统老三段工艺外,出现了多种处理工艺和单元。

目前,除直接使用污水灌溉外,最简单的再生处理工艺是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或者其他用途,最为常用的再生水工艺是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进行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出水可用于环境景观、市政杂用和部分工业用水。目前较为先进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常以膜法为核心处理工艺,如污水处理出水+混凝+沉淀+微滤(超滤)+反渗透+消毒,此种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增强了再生水使用安全性,目前在北京、天津都有较大规模的使用;另外,目前在正处于研究示范阶段的“污水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反渗透+消毒”工艺出水水质可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水质要求。此外,臭氧技术具有脱色、除臭、消毒和去除微量有毒有机物等特点,目前已经在北京和天津的再生水厂广泛使用。

1.3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与利用率现状

在水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需求时,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城市规划和投资计划都没有考虑污水再生利用。当水资源日益短缺,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时,污水再生利用逐渐受到重视,但总体分体,我国的再生水利用程度不高,利用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发展潜力很大。

对比分析了北京市区和天津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情况可知,京津城区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量相差很大;天津虽然再生水利用起步早于北京,但发展速度较慢,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率都很低。同时京津再生水用水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再生水工业和景观用水占到90%以上,天津自供水以来以城市杂用为主。自2009年底增加了电厂大用户,再生水用水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业用户用水比例占到50%以上;相对于北京再生水工业和景观用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6],天津再生水还未得到充分利用。

2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再生水的回用虽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污水回用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究其原因,再生水市场化水平不高、基础建设落后、相关政策法规缺位是我国当前再生水利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再生利用认识不足,配套法规不健全,缺乏鼓励污水再生的政策

有些地区没有把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摆在重在的位置,特别是一些水资源目前比较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水的城市和地区需要节水,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同样需要节水,也要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现在很多城市在解决缺水问题时,往往采用开发新水源、跨流域调水和开采地下水等传统的方式,对污水再生利用作为城市补充水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我国关于再生水的政策和法律并不完善,缺乏促进污水再生利用的鼓励政策和必要的惩罚手段,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城市用水紧张,另一方面城市杂用、景观用水和工业用水仍在大量使用优质水资源。

2.2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

目前的水价调整是以补偿供水运营成本,减少财政补贴为目的,没有体现水作为稀缺资的价值。水价形成没有充分起到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控作用,城市供水水价、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收费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尚未形成有效的污水再生利用激励机制。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高收费率低,不足以补偿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更谈不上落实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资金。确定一个合理的再生水水价,是促进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使再生水和优质水资源水价保持合理的差距以达到一定的平衡。我

2.3配套设施建设难以及时跟上,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必要的条件

再生水利用管网设施的建设是推广利用再生水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网设施不配套,成为影响再生水推广利用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一方面,随着部分城市水价的逐步提高,再生水潜在用户增加很快,但再生水管线不到位,用户无法使用再生水,造成用户虽迫切需求,供水企业无法供水。另一方面,由于用户不足或者管网建设不完善,再生水单位不能满负荷运行,很难收回成本,处于亏损状态。比如北京较早的方庄再生水厂,酒仙桥再生水厂等;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自2002年底运行自今供水只有处理能力的50%,由于用户和管网建设的问题,咸阳路、北辰再生水厂没有正式供水。

2.4出水水质稳定性和可靠性难以持续保证

再生水供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用水和部分再生水用户分时段用水的特点,因此再生水生产运行需及时调节,以保证水厂正常运行和用户用水;同时受上游水源易出现水质波动的影响,再生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难以持续保持,这样再生水供水服务受到影响,同时影响用户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用户流失。

2.5 宣传力度不足,公众的污水资源化意识有待加强。

再生水利用能否得到推广,关键在于用户能否从心理上接收,能否信任再生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政府决策部门是否认识到再生水利用的内在效益与外部效益。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对污水再生利用的宣传不够,公众对再生水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的再生利用工作的推进。需要加强宣传,“承认水的重要性,承认水的稀缺性,承认水的公众性”,建立流域范围内水资源统一综合管理。

2.6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

从再生水的源水水质、生产、输送、到终端用户等多个层面形成一个详细完善的再生水安全利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降低再生水使用的风险扩大再生水利用非常必要。如为了防止再生水的误用,再生水利用设备如管道、阀门和消防栓等应做标记或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再生水和饮用水,然而目前的再生水利用设备很少有警告标志。在再生水喷洒灌溉的草坪或公园经常有宠物狗饮用再生水,有些人用再生水洗脸,玩耍、甚至饮用再生水, 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再生水利用场地公众和放牧牲畜接触再生水的可能性,以有效减缓再生水利用的风险。

3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产业和市场的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再生水利用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发展仅仅20多年,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并不完善,尤其缺少富有成效的激励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惩罚手段。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针对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投资、收费、监督、管理等制定相关的规范、强制性措施和规章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和行政管理手段,促进工业生产部门、市政用水和农业等部门积极使用再生水,并确保在一些必要情况下优先使用再生水。同时,要重视和强调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质量标准和策略的匹配,逐步建立良好实效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以保障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技术基础和工程技术决策质量。

3.2建立再生水利用的技术研究与安全保障体系

实施污水资源化,将城市污水处理的战略目标由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相应地要调整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在大力推广污水再生利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也要特别注重加强水质监测、设施维护和各种回用途径的风险控制,建立应急预案,保障供水安全。

3.3加强污水处理与再生水生产的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是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但是我国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目标、工艺选择与厂址选择往往没有考虑污水的大规模再生利用,对再生水的生产和水质构成了不利影响。例如,二级处理中没有除磷脱氮功能,对后续再生水处理造成较大负担;或者污水处理厂在城市区域的下游,污水收集与输送管网较长,造成长距离输送,而处理后的再生水需要重新铺设管网输送至利用地,造成处理与输运成本增加。另外,目前我国的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不能完全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了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增加,从而影响再生水厂的水质稳定性。因此,今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确定合理的规划布局、规模和工艺,既要满足区域水污染控制要求与排放标准,同时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需求与水质要求密切协同,做到技术、经济可行,两者相互促进发展。

3.4加强再生水利用的综合规划与实施

在确定城市用水策略时,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地自由水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再生与循环利用,提高城市综合用水效率,藉此增加可用水量,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在制定城市水资源发展规划时,要明确污水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水设施建设是供水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要根据城市可用水源的特点和具体需要优化配置各类水资源,在综合平衡、科学论证基础上,统筹安排确定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位置、作用,在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合理的再生水供给规模。

3.5积极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污水再生利用

在城市污水和资源化的管理方面,政府有指导的义务和职能。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只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必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也必然难见成效。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的特点。既要靠市场推动,也要加强政府行为。今后城市污水和再生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应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融资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并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和建设,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法律约束,促进污水处理及资源的市场化,把行业利润推向市场,形成健康市场化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黎松强,涂常青.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5

[2] 江曙光.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13~315

[3]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情况简介[J],给水排水动态,2008,(01):38~39

[4] 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J],建设科技,2002,(01):45

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例10

Keywords: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present situation;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建筑节能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工作并未完全推行,节能工作进行的相当缓慢,实行节能建筑是全世界建筑方面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一,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并且发展相当缓慢,缺少有效的市场管理制度和市场监督。我国目前的的节能市场秩序混乱,节能建筑并不能顺利的进行竞争和交易,在传统建筑市场中收到排挤,不能在建筑市场中站稳脚步,因此不能发挥实现建筑节能的意义。

第二,我国原有的建筑市场保有量很大,由于节能建筑要涉及到各种建筑体制的改造,因此,改造成本和改造工程的问题难度较大。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公民不愿意承担改造费用,只用很小的一部分公民愿意配合改造。这就给国家财政带来困难,原有的建筑是很难实现建筑节能改造的。

第三,在我国,最新建筑的建筑节能执行力度较小,只重视施工图设计时间的审查部分,而忽视了其他例如工程项目立项、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部分。我国的建筑节能并未形成完整体系,建筑时间和施工人员水平有待考察,政府的监管力度没有跟上,时间方面并未达到建筑节能的标准。

最后,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使用率比较低。虽然,从20世纪80年的实行节能战略开始,我国已经在太阳能、通风、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遮阳、供热制冷设备和地源热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大多数的成果仅限于学术理论中,实际推广应用率极低。理论并未得到实践,研究与应用严重脱节,导致建筑节能发展缓慢。

二、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建筑的应用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但是目前常能用在建筑上的只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2.1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中,通常把太阳能的利用分为水电应用和光热应用,一般,在建筑中可以利用太阳能得到生活热水,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和光电池灯等用处。

在我国,利用太阳能的光照给建筑物提供热源,解决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热水和采暖,提高了太阳能系统的利用率,与建筑所需结合在了一起。另外,太阳能产生的热水可以吸收制冷剂工作产生的热量,生产出的太阳能空调应用需求与太阳能能力协调一致。但是,需要的太阳能集热器越多的话集热面板就越大,工程成本就越高,因此要合理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在我国,太阳能也应用在了发电技术上,利用太阳能作用的光伏电池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也可作为照明、供电的主要能源,姨以解决建筑内家庭用电等需要。光电技术是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

虽然太阳能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推广,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太阳能系统可靠性不足,安全性差,不能满足防水、抗风、防雷、抗雪、抗震的要求。另外,很多房屋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不协调,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照。

2.2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地热资源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我国根据地热源供热制冷原理,生产了地表淡水源热泵、地下浅层水源热泵、地表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及浅层海水源热泵等供热制冷工具。利用地热能源生产的地源热泵可以供热,也可为高效节能空调制冷。地源热泵要借助其他能源实现其价值,例如电能,实现地热能源向其他能源的转换,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冬季,电源水首先经过地里土壤,吸收土壤内的热量后,经过地源循环,被地源循环泵送入地源热泵蒸发器,然后放热,放热后的水再经过热泵做功热量传递给冷凝器,最后地源水降温后再循环到地下再次吸热。用户循环的水吸收冷凝器中的热量,当达到供暖温度标准后,再由用户循环泵供给采暖用户。再供暖末端可采用风机盘管或地板辐射等方式进行供暖。在夏季,地埋孔内的地源水将热量释放给土壤,然后经由地源循环泵进入地源热泵冷凝器,在热泵冷凝器吸热后,经循环返回土壤再放热。由此循环,用户循环的水经热泵做功,做功后释放给热泵蒸发器热量,降温后的水再由空调循环泵供给空调制冷用户。

2.3风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是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最开始,是利用风力驱动的发明的帆船,能够在江河中行驶。从明代开始,发明了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并且相继发明了用于农产品加工的风力机械。我国将风能主要利用在发电、通风和降温等方面。通常,将风力发电利用在高层或者超高层的建筑上面,因为,一般只有在风机的风速达到每秒2.5米的情况下电能才能产生,当风速达到每秒25米时才能达到额定功率,当风速为每秒40米时才能保证持续发电。因此,只有根据当地的年平均风速、风向和风力资源,在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上充分利用风能。

另外,我们平常最常见的就是利用自然风进行屋子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循环流通,并且在夏天,经常通风可以带走室内的热量,可以减低室内温度。自然通风既可以有效降温,有不用浪费其他资源,不会产生污染,因此更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2.4生物质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生物质能的开发潜力是无穷大的,生物质能在我国的应用领域主要用城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农村对沼气的利用和能源作物种植方面。其中,推广最普遍的就是沼气应用。在沼气池内发酵植物秸秆或者动物粪便,然后产生沼气,并将沼气进行过滤,以提高纯净度,最后通过管道送到用户家中。沼气不仅环保,还能替代电能和天然气,满足用户家中需要。

三、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发展策略

作为能耗最主要的部分,建筑节能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损失,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用能结构调整,推荐城市建筑节能发展。

要想使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用来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这些推广涉及到水利、水文以及电力等方面,跨越了多个行业技术部门,因此要得到这些部门的重视,必须成立专门的可再生能源监督管理部门。这些监督管理部门要与其他技术领域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配合,解决推广应用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要想使可再生能源应用得到推广,还要完善相关应用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规章制度。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建立针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法律法规,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还有就是要完善相关的经济鼓励制度,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利用相关激励制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建筑节能方面的发展,争取各方面财政支援,激励和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最后,要想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计划,使可再生能源在应用能有充足的资金保证。要想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要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的积极氛围。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公用建筑每年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种类有很多,在应用的过程中,使用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缓解我国目前紧张的能源现状,促进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31-132

[2] 田蕾秦佑国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