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工入门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1 09:54:57

电工入门教案

电工入门教案例1

项目一 (P1~15)

[课题名称]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入门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CA6140车床主要部件名称、用途及传动系统

2.了解普通车床的加工范围、切削用量

3.熟悉机床的日常一级维护工作和管理知识及车工安全技术守则

4.了解工量具定置管理

二、能力目标

1.会作好车床的日常维护工作

2.会正确操作机床,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

3.熟悉车工安全技术守则的要求,会合理安排工量具

三、素质目标

1.了解普通车床的各部件功用及传动路线

2.会调换主、从动运动的参数,并操作车床

3.会使用工量具,并作定置管理

4.会保养机床,做好日常维护,熟悉安全技术守则

四、教学要求

1.熟悉CA6140车床各部件的功用,了解传动路线,会变换主轴和进给运动参数。能读懂型号的含义

2.了解普通车床的加工内容,会按公式初选切削用量

3.会对机床作日常维护,遵守车工安全技术守则

[教学重点]

1. 会操作车床,会调整参数

2. 会维护车床,懂得遵守车工安全技术守则的重要性

[难点分析]

1. 传动系统图表达的传动路线

2. 切削用量的确定,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别如何确定

[分析学生]

1. 第一次上机操作,要克服心理障碍,特别是女生,既要能上机操作,以要遵守安全操作守则

2. 要重视车床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像爱护自己一样来爱护机器

[教学思路设计]

1. 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边讲边结合车床操作演示

2. 示范—练习—指导—总结

[教学安排]

4+6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1.自我介绍

2.本课程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习

3.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二、新课教学

1.CA6140车床的基本参数及功用

2.了解CA6140车床型号的含义及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及期用途

3.了解卧式车床的传动系统,重点是主运动及纵向运动和快速运动

4.熟悉车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组数和最大与最小转速与进给量

5.会对机床进行空运转,并变换运动速度,熟悉车床的加工范围。了解待加工表面、已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的含义。这里要注意防止车刀撞击卡盘,造成事故

6.会按公式计算不同工件的切削速度,求同主轴的转速,会按精、精车选择不同的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7.熟悉车床铺的日常保养要求及保养内容

8.熟悉工、量具的安置规则和安全技术守则的内容,保证加工质量和人身操作安全。防止出现人身和机械事故。特别不允许出现刀架撞击卡盘的事故发生

三、小结

1.车床是最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

2.注意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守则,确保人身安全

3.会操作车床空运行,变换运动参数,是操作机床的基本要求

电工入门教案例2

近年来,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培训记录不全面、不准确,培训档案功能开发不够、利用率低等矛盾困扰着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成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档案不仅有记录功能,而且有系统检索、分类统计等管理功能,在干部数量众多、参加培训类型复杂的情况下,要想准确掌握每个干部、不同类型干部的受训情况,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低,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应用。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质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对立卷标准的掌握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势必影响到案卷质量,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所管干部的参训情况,还可以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干部的培训需要,增强调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减轻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二、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不完整。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缺乏刚性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设计确定建档内容,特别是信息编码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电子档案的规格不同、内容详略不一;由于所管干部数量大,工作任务重等原因,一些参训信息不能及时录入,致使一些个性化培训情况不能全部反映在档案中;由于过分依赖计算机,对机储信息不及时备份,容易因计算机出现故障造成信息意外丢失;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断升级,电子档案因为所用编码和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无法读取原有信息,导致数据丢失;由于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遭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不可读或读取不完整的情况。二是功能不健全。多数电子档案还停留在记录、存储等传统档案功能上,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统计功能、分析功能、传输功能等还没有有效开发和应用;对电子档案中可能出现随意复制、修改、删除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科学的制约办法,很难保证电子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三是使用不到位。多数部门满足于详细记载培训信息,形成了比较好的个体档案。但电子档案的统计、分析、传输等优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四是管理不规范。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的处理随意性大,使用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不备份、登记,随意放置,挎贝的技术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档案的管理。对录入档案的培训信息标准不清,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确定收录范围,随意性大。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之中,使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展开,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当地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干部管理工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电子档案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按职尽责,认真信息收集、整理、维护等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总体思路,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电子档案建设。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因此,要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电子档案的制度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运行程序,保密办法、后勤保障等,从宏观和物质层面保证电子档案建设的顺畅有序;另一方面是技术规范,主要包括收集归档的范围、形式、规格、编码等技术指标,要实现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能够方便使用和信息共享,从微观和技术层面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可用。

三是强化数据库建设。要根据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使用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加强目录数据库建设,形成档案目录中心,并通过网络与各部门、各单位实现交换与共享。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推进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全面、高效、快捷、准确的档案检索数据库。

四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人员,不仅需要熟悉干部教育培训的业务工作,而且要懂得档案工作,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需要分类统计、检索分析时,还要明白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专业知识,才能进行二次加工,形成新的信息产品,提高电子档案的利用率。因此,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开发与使用相结合,一方面,要广开渠道,招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另一方面,要舍得投入,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电子档案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电工入门教案例3

三、有效开展《办法》教育培训。要按照职责划分组织对学籍管理人员和学籍系统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加强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办法》的基本内容、学籍系统的基本功能、学籍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学籍变动操作办法等。对省级培训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实施。

四、建立加强学籍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制订实施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要建立学籍核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违反规定人员的责任。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办法》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我部安排教育管理信息化经费和其他经费时将与《办法》实施情况和成效挂钩。

五、营造实施《办法》的良好舆论环境。要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家长通知书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重点介绍必要性、重要性和预期成果。要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使《办法》家喻户晓。要让教育部门认识到《办法》对于科学决策的价值,让学校感受到对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作用,让家长和社会体会到教育部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服务水平的坚定决心。

【附】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分级负责、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各地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建设全国联网的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电子学籍系统),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制订本省(区、市)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电子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正常运行和数据交换;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其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本省(区、市)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其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负责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应用电子学籍系统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章 学籍建立

第四条 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

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及时核准学生学籍。

第五条 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学籍号具体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

逐步推行包含学生学籍信息的免费学生卡。

第六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

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

第七条 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

学籍基础信息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

第八条 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电子学籍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

逐步推进学籍档案电子化,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

第九条 学生转学或在基础教育阶段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至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学生最后终止学业的学校应当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办理。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

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

第十条 如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凭《居民户口簿》或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复印件,由学校核准变更学籍信息,并报学籍主管部门核准。

第三章 学籍变动管理

第十一条 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统筹制定。

第十二条 正常升级学生的学籍信息更新,由电子学籍系统完成。

第十三条 学生学籍信息发生变化,学籍进行转接或学生毕业(结业、肄业)时,学校应及时维护电子学籍系统中的有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学籍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学生学籍变动信息进行更新。

第十四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的,转入学校应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启动学籍转接手续,转出学校及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予以核办。

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

第十五条 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后,转出学校应及时转出学籍档案,并在1个月内办结。

第十六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后,转入学校应当以收到的学籍档案为基础为学生接续档案。

第十七条 特教学校学生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转入特教学校就读的,其学籍可以转入新学校,也可保留在原学校。

进入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学籍是否转入工读学校,由原学校与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商定。

第十八条 省(区、市)直管学校、设区的市直管学校学生的转入转出情况,由学校每学期书面告知所在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后,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登记。复学时,学校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学生休学期间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

第二十条 学生到境外就读的,应当凭有效证件到现就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后仍接受基础教育的,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

第二十一条 学生死亡,学校应当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依法及时书面上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籍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并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辍学的,就读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应于每学期末将学生学籍档案转交其户籍所在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为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配备或指定学籍管理员,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机制。

对学籍管理员当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各级学籍管理员的基本信息须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每学期复核学生学籍,确保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

第二十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二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学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电工入门教案例4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档案不仅有记录功能,而且有系统检索、分类统计等管理功能,在干部数量众多、参加培训类型复杂的情况下,要想准确掌握每个干部、不同类型干部的受训情况,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低,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应用。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质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对立卷标准的掌握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势必影响到案卷质量,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所管干部的参训情况,还可以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干部的培训需要,增强调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减轻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二、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不完整。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缺乏刚性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设计确定建档内容,特别是信息编码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电子档案的规格不同、内容详略不一;由于所管干部数量大,工作任务重等原因,一些参训信息不能及时录入,致使一些个性化培训情况不能全部反映在档案中;由于过分依赖计算机,对机储信息不及时备份,容易因计算机出现故障造成信息意外丢失;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断升级,电子档案因为所用编码和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无法读取原有信息,导致数据丢失;由于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遭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不可读或读取不完整的情况。二是功能不健全。多数电子档案还停留在记录、存储等传统档案功能上,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统计功能、分析功能、传输功能等还没有有效开发和应用;对电子档案中可能出现随意复制、修改、删除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科学的制约办法,很难保证电子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三是使用不到位。多数部门满足于详细记载培训信息,形成了比较好的个体档案。但电子档案的统计、分析、传输等优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四是管理不规范。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的处理随意性大,使用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不备份、登记,随意放置,挎贝的技术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档案的管理。对录入档案的培训信息标准不清,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确定收录范围,随意性大。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之中,使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展开,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当地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干部管理工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电子档案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按职尽责,认真信息收集、整理、维护等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总体思路,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电子档案建设。

电工入门教案例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98-02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高校学生拥有电脑的现象相当普遍,基本上是人手一台。这一方面给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为电脑失窃案件频繁发生埋下了隐患。近年来,高校公寓电脑失窃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学校管理部门及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衣食住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发生诸如此类的盗窃案件不仅给学生厦其家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笔者作为高校治安保卫部门的管理者,在对校园失窃案件深表痛惜的同时,也在本文中对此类案件频繁发生的原因和发案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对减少电脑失窃素件的发生有所帮助,共同构建平安校园。

一、引发高校学生公寓电脑失窃案件的主要原因

针对电脑盗窃案件本身来说,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内部治安环境的因素。有犯罪个体自身素质的因素,有外部环境诱导的因素等,不一而足。近几年来高棱电脑失窃案件逐年增多,通过综合分析,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高校学生公寓失窃案件(包括电脑失窃)中80%以上都是没有做好防范工作造成的。有些师生员工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钱财和贵重物品保管不严,没有随身携带和安全处置的习惯,缺乏警惕性,为盗窃分子开了方便之门。防范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包括:有些学生在离开宿舍时只是随手把门一闭,因怕麻烦而不反锁,这为窃贼撬门、撬锁盗取电脑提供了方便;个别学生在私欲的膨胀下成了“家贼”,有句俗语叫作“家贼难防”,学生自然会对此掉以轻心。

此外,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电脑失窃案件屡挺发生的重要原因,许多学生在丢了电脑后不及时报案,认为报了案也没用。根本找不回电脑。而且觉得报案太麻烦,是做无用功。这就为偷窃者提供了犯罪的温床。他们肆无忌惮地在校园内行窃,却没人出来指认、揭发,令校园电脑失窃日益严重。

2.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数几乎翻了两番,但由于经费有限,学校用于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投入往往滞后于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情况是主动考虑用于安全防范的经费较少,“亡羊补牢”式的经费投入较多,这样导致高校会寓防范设施欠缺,有的甚至无任何防范设施,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也应当加强宿舍安全管理教育,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偏僻和容易逃离的宿舍周围做好防盗措施。

从南京工程学院近年发生的电脑失窃案件分析来看,案发率较高的是宿舍楼的一楼、二楼和地处偏僻的宿舍。对于不了解宿舍区具体情况的一些窃贼,为了便于逃跑,往往把犯罪目标选择在一楼。而对于一些狡猾的惯偷则把顶楼作为主要偷窃对象。如果宿舍处在偏僻的死角处。则是各类窃贼都会选择的目标,这些地方由于视线不开阔,平时不被人们留意,即使碰到人也很容易躲藏到拐角处隐蔽,这就使得窃贼作案时更加肆无忌惮和容易得手。

3.二手电脑回收市场缺乏监督管理。由于二手电脑回收市场缺乏管理,赃物电脑则很容易变为现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脑盗窃行为的猖獗。近年来,二手手机和电脑收购店铺如雨后春笋,遍地皆是。国家对二手市场经营本来具有严格的管理规定,销售商在收购旧电脑时必须要求出售者提供身份证明并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将资料会同收购机的品牌、串号、型号等,报二手电脑管理办公室登记记录。在接到销售商登记记录的中请后,办公室会在3个工作日内将其所报的货物进行实物审验,然后才能合法进入交易流通环节。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管理部门没有完全监督到位,加上一些经营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不过问二手电脑的真正来路,不详细询问对方身份,统统予以调换、抵押和收买,然后再转手倒卖,获取非法利益,这就给窃贼销赃提供了便利奈件,几经转手以后,也给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电脑失窃案件的发案规律与作案特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与主要特点,高校学生公寓所发生的电脑失窃案件也不例外,其自身的发案规律和作

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作案人员的主要构成。

(1)内部人员作案。行为人多为本班、本寝室或生活在周围的其他人员,他们朝夕相处,每天的生活和学习都在同一个空间,他们对事主的生活规律及钱、财、物存放地点都非常了解,谁有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谁身边有钱或取了钱等等都比较清楚,一旦动手,极易得逞,作案有目的、有准备、速度快,现场极少留有破坏痕迹。另外,也有部分被高校曾经处理过的离校人员,他们利用对学校内部环境和学生生活规律比较了解,与部分学生较熟悉等便利条件进行各类违法活动。

(2)外采人员作案。行为人往往采取打扮成学生摸样的人员,混入学生当中,以认老乡、探亲友、找同学、寻求帮助、推销物品或为学生提供服务等为借口。混入学生宿舍,然后伺机作案。

(3)内外勾结作隶。学生宿舍内部人员串通其他校外人员进行作案,他们对侵害对象和目标比较了解,向行为人暗中提供情况和作案条件,一旦下手也往往容易得手。

2.作案的主要方式。

(1)撬门扭锁。当行为人通过事先采点,并探得宿舍内无人以后,就立即采取插门缝、撬门锁或者直接撞门等强行手法,进入室内实施行窃。

(2)乘虚而入、顺手牵羊。行为人往往选择学生寝室内无人,或事主短暂离开、临时外出,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机,顺手拿走事主的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

三、高校学生公寓电脑失窃的防范对策

根据高校学生宿舍区治安形势的实际情况和发案原因及其主要特点,可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时学生的大力宣传和针对性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遏制此类案件的走量发生,具体有效措施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高校深化改革速度加快,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校内人员急剧膨胀。人员结构复杂化,治安问题突出,尤其是盗窃隶件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是减少电脑盗窃案件发生的良策。针对师

生员工防范意识薄弱的环节,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栏、法制讲座和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广泛的防范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师生员工自觉做好防范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应提醒学生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钱物;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安全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治安综合治理的自觉性。同时,学生自己应做到:离开宿舍及时关门,不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在教室、宿舍和校园内等处发现形迹可疑之人要及时报告;电脑丢失后应尽快报案。以免错失破案良机。学生作为寝室安全的最大利益相关者有义务成为自己财产最忠实的保镖,不要以为偷窃事件离自己很遥远,不要留给窃贼任何机会:平时关好门窗,随时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一定不是下一个被窃贼盯上的猎物,若等到财产遗失后才痛心疾首,那已为时晚矣。

2.加强校园防盗设施建设,提高防护能力。校方应增加安全保卫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校方应为学生宿舍、教室等处安装防盗设施,防止窃贼通过撬门扭锁、爬窗等形式进入这些地方作案。另外,应该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使他们能尽心尽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重点部住安装防盗监控设施,因为传统的人防已经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通过技防可以使得窃贼的嘴脸暴露无疑,这样,既可以打击窃贼。又可以降低电脑的失窃率(尤其是内盗案件)。高校保卫部门应该加大巡查的力度。督促门卫人员把好大门关,通过多查和多问。尽量不让窃贼混入校园。如果门卫人员查得紧,窃贼会望而却步。另外,要加强对校卫队员的教育与管理,让他们勤巡查,发现形迹可疑之人时要注意警惕,或盘问。或跟踪,最好能抓住现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窃贼的嚣张气焰。在巡查过程中,如发现防范意识淡薄的学生,应厦时教育和提醒他们。

3.加强对物业公司考核力度,落实安全责任。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以来,学生宿舍的管理和维护引入了竞争机制。大多数由社会上的物业公司来管理,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进一步落实防盗、防火等安全责任,把发生盗窃案件、火情的数量及损失大小纳入考核目标并与奖惩系数挂钩,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提高物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以实现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

4.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破案。如果学生公寓发生了盗窃案件,应在寝室门前设岗看守。阻止同学们围观,不能让人进屋,更不能翻动室内的任何物品,封闭室内现场。对盗窃分子可能留下痕迹的门柄、锁头、窗户、门框等也不能触摸,以免把无关人员的指纹留在上面,给勘查现场和认定犯罪分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要如实回答前来勘验和调查的公安保卫部门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公寓一旦发生案件,不仅威胁着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坏学校的风气,还会影响到学校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因此,高校保卫部门要在确保校园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治安形势的需要,协助公安机关适时开展严打整治和各种专项斗争,对校园内发生的各种隶件,不失时机地快速侦破,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要依法从重从快地进行打击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打击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遏制发隶势头,又能充分发挥公安保卫部门的职能作用,有效地维护学校师生员工的利益。

电工入门教案例6

学教联动一体化成教部门是一个半封闭的办学机构,从整体来看,这就是一个小型的教务处,麻雀小而五脏全。其内部设立了学生管理科室与教学管理科室,负责学生生活管理、团支活动、理论与实习课程安排、教材管理、学籍管理、考试安排、教学督导……这每一项都意味着大量的档案业务工作。资料归档等工作很大程度上又并非成教部门自己就能进行的,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这些部门包括上级领导机构、平行行政部门、普通教学系部、外地教学站点,甚至涉及学生个人,没有这些相关部门和个人的支持,信息资料归档工作不可能顺利进行。在传统档案管理时期,由于手段落后,方式单一,归档工作一直都是难题,成教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互动中,任何一个渠道或方面的沟通不畅,都会使档案资料的整理出现迟滞、误交、不交现象,影响工作进度。随着信息化的实施,归档手段现代化,方式多样化,为相关单位尤其是外地的二级教学站点提供了极大便利,各单位可利用飞信、Ftp、E-mail、QQ等网络沟通工具实现与成教部门的紧密联系,构成有机整体,通过信息一体化的沟通,实现资料的迅速汇总,交由领导部门归纳整理,更便于下一步计划的执行,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与相关支持单位的工作联动。

文件资料规范化在档案管理建设过程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个性,文件资料标准不可更改的情况。尤其对于成教工作来说,由于牵涉单位多、广,往往会出现同一系列的资料多达十几甚至几十种格式,这种无视标准化的情况极其有害,造成档案资料必须进行二次筛选、归纳与整理后方可应用。在传统档案管理时期,这又常常是无法避免的情况,档案业务工作者之间当时主要靠传统的口头、电话、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与协调,这些推广方式的广度与深度受人员素质限制会产生不同的折扣,效果很差。信息化的实施使规范的统一推广得以实现。

教学工作有序化档案的一大特点是其参考作用,往宽泛了讲是借古鉴今,档案资料形成后不能束之高阁,应多做参考分析。成教部门工作以忙著称,那么忙而不乱是工作得当与否的体现。对前期的工作信息归纳整理后,加强分析其对现今工作的参考价值,在促进日常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方面,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如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部,在对历年成教工作资料的归档汇总后,总结出全年成人教育工作的流程与每月重点,并将常用表格和文件规范化,形成纸质稿与电子稿,发送至各二级教学站点,保证二级站点能清晰了解自己何时该做何事,工作的有序进行得到了保障。

成教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自2000年以来,高校的很多领域都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普及与管理,几乎没有哪个部门是没有电脑和网络的,但对于成教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来说,仍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建设速度慢等明显弊端。

1思想上不与时俱进思想上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和阻碍,不能与时俱进就意味着落后。很多高校领导更愿意把眼光放在速见效益、出政绩的工作上。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导致它受不到应有重视,也限制了档案工作者创造性的发挥。对于成教部门的主管领导来说,由于平时业务工作多,也极易疏忽此项工作,或认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简单的电子数据上传和收集,而不能进一步扩大认知,提升其到应有的地位上。当工作信息紊乱,造成工作障碍时,甚至意识不到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没有实施到位。

2责任上不明确正是由于在人力资源等方面投入不足,成教部门与其相关单位在指定档案管理人员方面往往也会含糊,由于缺乏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又没有明确职责,经常会出现问题各单位与人员间推诿责任,相互扯皮,最后造成工作事故而无法处理。如某高校将其所有业务工作资料电子稿都存放在网络中心的FTP服务器中,但未指定专人负责,也没有资料备份,网络中心搬家时不知该通知何人,在搬家途中服务器受损,数据全部遗失,对工作造成极大阻碍。

3方式上不求进观念上的不与时俱进,就会造成对应用方式的滞后。信息化指的不仅仅是纸面资料电子化存储,它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很多成教部门工作者,总会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将工作资料存在电脑上,或通过QQ、飞信、Email进行传递,这固然属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一部分,但与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相比,又差得太远。虽然提升了一定的工作效率,但未能做到整体优化。

4人财物不跟进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更迫切需要懂一定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员,而这些往往由于成教部门的性质所在,极为缺乏。作为学校的二级部门,成教部门一般不会像学校一样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这造成了档案资料管理的人手不足。在财力物力方面,成教部门往往注重在招生宣传和二级站点培训方面加大经费投入,而由于本身对信息化的认知不足,必需的服务器、网站建设等经费的投入则少之又少。这导致了一些必需的档案保管设备无法备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上。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成教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

1思想上认真重视对于成人教育部门来说,其档案信息化实施的步伐常常落后于学校的教务与学生管理部门,原因在于其支持单位的复杂性与二级层次的特点。所以,应当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尤其注意不仅仅要将归档工作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转变,还要具备整体宏观意识,积极装备专业化管理系统。将档案管理从重管理、轻利用、问题多、工作乱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二级站点与相关系部单位,积极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轨道上来。#p#分页标题#e#

电工入门教案例7

2.重视电子文件归档后的检查验收和备份工作。档案人员在接收电子档案归档时,力求全面,发现问题及时与专业人沟通,有效地解决了电子档案归档后的相关工作。此外,档案部门还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了数据备份,实行异地保存,保证了电子档案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3.奖罚分明,加大电子档案归档的文明考核力度。2004年8月,院印发《进一步加强规范CAD成品文件及文本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CAD电子文件及电子文本文件的归档工作。同时,对电子档案归档存放位置、字型、CAD成品文件的正确命名,以及已经出版的CAD正式成品文件和文本电子文件的管理作出新的规定。档案部门定期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院月度双文明考核中,对违规者给予处罚,对执行好的设计人员给以奖励。4.严格保密制度,防止电子档案的流失。在CAD成品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中,严格按照档案和安全保密条例去做,涉及电子成品文件的调用和转换、拷贝,采取事先填写CAD成品调用审批单,实行院领导逐级签字审批制度。通过一系列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制度的完善,电力工程设计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的发展。

二、今后工作的对策

为了改进和加强电子档案归档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专业设计工作服务,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从电子档案形成的过程看,它既来源于工程设计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也来源于上级领导机关等,其涉及面广、内容多、专业性强。因此,仅靠档案人员有难度,需要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通力协作。为此,各级领导要把电子档案工作同其它工作一起抓,将电子档案归档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纳入工程计划管理,帮助协调好档案人员与有关部门的关系。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员档案意识。为了更好地把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落到实处,档案部门应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法规和安全保密条例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使每个专业人员都能明确其在电子档案归档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形成人人懂档案、人人管档案的局面,让更多的人配合我们搞好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

电工入门教案例8

中图分类号:TN78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01-0191-03

Multisim Simulation Testing Plan of Gate Circuit′s Delay Time

LI Ming-biao

(Department of Physic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 A method to test the delay time of gate circuit by Multism simulation software is introduced. Three kinds of testing projects are proposed: the odd gate circuit is connected from head to end to form the ring vibrator circuit, and then calculate the transmission delay time of gate with the oscillator signal period produced by the virtual oscillograph; the odd gate circuit is connected from head to end to form ring vibrator circuit, and then test the waveform delay time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ignals on one of the gates by the virtual oscillograph; the rectangle pulsing signal is added at the input port of a gate to test the waveform and delay time of input & output signal on a gate. The method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he test effect is unconspicuous because oscillographeh upper frequency limit, and also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esting circuit can not work normally as Multisim simulation software initial state is set up zero.

Keywords: gate circuit; delay time; Multisim; simulation testing

0 引 言

门电路的传输延迟时间tpd是表示工作速度的指标[1-2],实验室硬件测量的一般方法是[3],将N个门(N为奇数)首尾相接构成振荡周期为T=2Ntpd的环形振荡电路,用示波器通过显示的波形测量出振荡周期T后,再计算出传输延迟时间tpd。

由于门的传输延迟时间tpd很短,测量时受示波器上限频率限制,测量效果较差,而用Multisim软件仿真测试,可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3]。

以下分析用Multisim 2001[4-8]版本,所得结论也适于其他版本。

1 Multisim仿真测试方案

1.1 测试方案1

将奇数个门首尾相接构成环形振荡电路,用虚拟示波器测试所产生振荡信号的周期,计算门的传输延迟时间。

设所用门的个数为N,振荡信号的周期为T,则传输延迟时间为:

tpd=T/(2N)

以反相器74LS04N作为仿真实验器件,构建仿真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测试方案1的仿真实验电路

由于Multisim软件将每个门的初始输出状态设置为0,直接用奇数个门首尾相接构成环形振荡电路进行仿真时,出现“Unable to determine the simulation timestep automatically”的提示,无法同步仿真模拟。解决的方法是在左边第一个门U1A的输入端接入转换开关J1,仿真时先将开关J1置于接地状态,电路对输入的0信号进行处理后便脱离设置的初始输出状态,再将转换开关J1置于接输出端构成环形振荡电路。

仿真前,可对74LS04N的上升延迟时间及下降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如设置rise delay=10 ns,fall delay=10 ns。

仿真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及振荡周期测试如图2所示。

测试的振荡周期T=102.2 ns,则传输延迟时间tpd=T/(2N)=102.2/10=10.22 ns,结果与设定值基本一致。

图2 图1电路输出波形及振荡周期测试

1.2 测试方案2

将奇数个门首尾相接构成环形振荡电路,用虚拟示波器测试其中一个门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

以反相器74LS04N作为仿真实验器件,构建仿真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测试方案2的仿真实验电路

仿真前,可对74LS04N的上升延迟时间及下降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如设置rise delay=10 ns,fall delay=10 ns。

仿真时示波器显示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如图4所示。

测试的传输延迟时间tpd=11.1 ns,测量结果与设定值基本一致。

1.3 测试方案3

在一个门的输入端加入矩形脉冲信号,测试一个门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外加信号的周期T= 2Ntpd,以保证门的工作频率和前述其他测试方法相同。

图4 图3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

以反相器74LS04N作为仿真实验器件,构建仿真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信号发生器输出矩形脉冲的频率选为10MHz。

仿真前,可对74LS04N的上升延迟时间及下降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如设置rise delay=10 ns,fall delay=10 ns。

仿真时示波器显示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如图6所示。

图5 测试方案3的仿真实验电路

图6 图5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

测试的传输延迟时间tpd=11.0 ns,测量结果与设定值基本一致。

2 误差分析

上述三种测试方案的测试结果表明存在误差,原因是组成测试电路时门的输入端、输出端接入测试仪器,使门的输入端、输出端存在负载效应,从而使延迟时间略大于设定值。

在测试方案1中,示波器接至┮桓霆门的输出端,仅对门的输出端产生影响;测试方案2、3中,示波器接至一个门的输入端、输出端,对门的输入端、输出端均产生影响。所以测试方案1测试的延迟时间小于测试桨2、3;测试方案2、3测试的延迟时间基本相同。

3 结 语

Multisim软件仿真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使用时必须认真分析思考软件的设置条件,改进仿真实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所述方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9-10],这些方法亦可用于其他功能逻辑门传输时间的仿真测试。

参 考 文 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任骏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4]郑步生,吴渭.Multisim 2001电路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朱力恒.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尹勇,李林凌.Multisim电路仿真入门与进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陈先荣.EWB在电子技术实验中的辅助教学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88-90.

[8]张晶,李心广.基于Multisim的电路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5,22(5):109-110.

[9]任骏原.电子技术课程CAI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99-100.

[10]习晓远.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26-27.

[11]任骏原.Multisim在触发器工作波形分析中的应用

[12]黄蒙,彭良玉.仿真软件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电工入门教案例9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蔓延,高校作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科学且便捷的电子校务推广开来。全国许多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工作已在大力推进,尤其是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强调了电子校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国高校各类事务都开始在网上运行,我校自2006年在内蒙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应用电子校务,办公自动化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大量亟待总结与保存的电子文件给档案归档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高校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的档案是未来国家重要人力资源档案信息的基础,所以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现今学生档案的管理基本上还处在传统、原始、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阶段。不推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就不能使学生档案材料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例如由于没有建成学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就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吴宝康教授也曾经说过“档案必须利用,通过利用来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社会服务,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档案的自身价值。”在全国乃至全球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文档一体化已势在必行。

2我校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校已经实现的办公自动化为档案工作的电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校广大师生进行灵活的档案查询、用户检索和档案利用提供便利条件,为此,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2.1建立档案馆查询系统,开展网上查询服务

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教师办公系统制作自己的档案查询系统,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教师办公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档案馆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要以网络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档案目录及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络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及部分非保密内容文档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及部分非保密内容电子文件,方便查询检索;另外,档案棺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我校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全面的可靠的资料。

2.2建立“档案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馆与各学院及部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加强密切配合,建立“档案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是我校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系统中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及时,利用率高。

2.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教师办公系统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或通过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师办公系统上传档案全文,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的服务器上归档。例如:为了方便各学院及部门通过网络传送自己部门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通过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师办公系统下载档案全文,建立“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也不必交光盘。

电工入门教案例1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37-02

学生学籍管理是电大开放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学籍管理系统虽然能够提供学生的信息内容,但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效率低、服务性差、管理难度大、工作量大。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开发的不断深入,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REID技术被广泛用于商业零售等管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RFID自动识别技术已经获得持续发展,在管理行业中逐渐显现出其优势。

本文针对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提出采用RFID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设想和架构设计,通过有效利用人力和设备等资源,达到科学化、高效化、人性化学籍管理目的。

1 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流程

学籍是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资格证明,以档案的形式存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各项活动,包括学籍的变动以及在校的表现等,以档案的形势反映,是学生在学校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的详细记载,也是社会相关部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和了解学生行为准则的重要依据。学籍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阶段性表现,而且能够给教学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是学生经过考试或面试等过程经审核被录取,在完成入学注册后获得学籍,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录入并进行跟踪管理,直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资格。学校对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审核之后,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电子注册,发放毕业证。学生学习结束,学习情况归档并保持于档案部门。

2 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事业的逐步推进,招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学籍档案管理不断细化,内容、样式在不断增多,同时信息量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如今的发展形式,迫切需要新技术的进入。

编目繁琐,整理时间长 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还没有完全采用现代化技术,绝大多数信息数据还要人工录入,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另外,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学籍档案在入馆之后还要进行消毒、分类、装订,然后人工进行档案和内容的书写和编目,最后封存到档案盒内。这种管理方式不但消耗了大量人力,延长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而且容易导致档案在封存之后长期堆放、无人整理。另外,因为档案的编目属于简单且重复的劳动,易导致工作人员产生厌烦情绪,整个流程烦琐、效率低。

堆放杂乱,查阅烦琐 虽然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都是分类存放的,但因为档案过多,并且整理学籍档案的工作简单又重复,容易出现纰漏,档案次序被打乱,加大了查找的难度。加上学籍档案的具体编目越来越多,因此,要对某一种类档案进行查找,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档案盒没有放到固定位置,或者被借去查阅,查找起来更像海底捞针。

保存难、统计难 传统的档案存放方式很难保证档案的安全性,纸质的档案极容易损害或被窃取,想要进行数量的统计以及信息的采集,难度就更大。因此,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改革和新技术的应用及老系统的升级改造,就刻不容缓。

3 RFID学籍管理系统架构设想

RFID基本结构的思路与原理 RFID射频识别系统主要构成包括三个部分:读写器、微波天线、电子标签。REID技术通过天线进行无线电波的传输,学生携带识别卡,识别卡内置微带天线,读写器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卡中的微带天线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部分微波能量转换成电能,供读写器自身工作,另外一部分则将信息反射回去,传输到控制中心。这样学校管理系统就能够对学生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

功能模块及管理系统的设想

1)REID电子标签。这种数据的载体要求工作稳定,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芯片安装在学生随身携带的识别卡中,将学生的姓名、班级等各种详细情况记载在能够进行反复读写的模块内。这样学生不需要去后台进行资料查询,在终端上就能够了解自己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考勤记录、考试成绩、操行记录和校园卡账户等。RFID读卡器的ID号具有唯一性,学生随着携带的RFID卡ID号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关联,管理系统在校门口、宿舍门口、考场等安置一套RFID读卡器并进行编码,这样读卡器就能够通过控制器连接到中央管理系统,收集到学生的信息。

2)控制管理中心。这里记载着学生的详细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奖惩情况、学业成绩等,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管理,也简化了管理部门烦琐的手续。

①能够提供安全服务。学生随身携带的识别卡能够反映出学生出进校门、考场的时间,识别卡上的微波会将数据传递给学籍管理中心,方便管理人员了解学生行踪,比如学生缺勤、缺考或未按时注册、选课等,在学校设定范围或阈值之外,系统将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方便学校了解学生状况,及时告知管理人员或督促学生及时处理有关事项。

②可查询终端状态。管理中心能够对学校的摄影设备进行及时监控,开启、关闭等控制,并及时对其维护管理。

③能够查询学业情况。RFID控制中心系统记录着学生的学业信息,并能够系统分析学生成绩。系统通过全班的总体情况,对学生某些能力的欠缺或优长做出判断,给教师或学生提供参考数据。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学生的优点,给教师教学提供相关参考数据,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取得教与学的双丰收。

④能够查询奖惩情况。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已经建立学籍档案,在档案中记录了学生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奖惩情况,如果学生的奖惩情况达到一定的阈值,系统以及中心的管理部门将会提醒教师关注该生的情况。

⑤能够查询考勤情况。学籍管理系统能够接收学生注册、缴费、选课、考试等信息,并进行相应记录。在管理中心有相对应的数据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管理,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如面授学习、上网自学)超出某个阈值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提示音,提醒教师、班主任、管理人员关注某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⑥可查询消费情况。对于不同于开放教育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控制中心可将学生校园卡联机,管理学生的校园生活,若学生的消费情况出现异常,教师能够了解情况,及时处理,甚至中心系统可以跟银行联机,关注贫困生,让贫困生关注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RFID技术运用到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中,不仅能简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简便、快捷地收集了学生的信息,有利于科学高效地管理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光,王晓华.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