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3 09:59:09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1

疱疹性龈口炎,它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涉及范围很广,如口腔、咽喉及脸部。这种病好发于5个月-4岁儿童,患儿一旦受到感染,便会成为带菌者,病毒潜藏在身体内。发病时会出现口腔黏膜红肿起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现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配合口腔护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经诊断均符合疱疹性龈口炎标准。其中男患儿有70例,女患儿有50例;年龄5个月-4岁;病程2-3d。全部患儿均出现体温上升现象,温度在37.8-39.8℃,可见不同程度的疱疹与溃疡,伴有局部剧烈疼痛。在此之前患儿均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随机把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治疗组给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首先保持双手干净无菌,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到缓慢、仔细、轻柔,语气温柔,让患儿消除紧张心理,才能很好认可和配合。让家属把患儿侧抱于怀中,在颈下围上防水兜,使用无菌棉球蘸取康复新液涂于口腔黏膜破损处[1],有效清除溃烂面的伪膜以及食物残渣,操作过程中中动作轻柔,避免力度过大造成周边黏膜的损伤。操作过程要严谨,无菌棉球必须夹紧,避免棉球落入口腔后部位置,造成咽喉部堵塞,引起窒息。无菌棉球也不能过湿,避免呛咳。最后清洗患儿脸部,保持干净,每日二次。并适当使用口腔炎喷雾剂,每日三次,对勇敢与积极配合的患儿多加鼓励与表扬。对于发热的患儿,给予退烧药。正确指导家属,患儿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采取温热的流质饮食,饭后务必要漱口,患儿的食具必须单独使用,每日消毒处理,难以进食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

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溃疡愈合,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疼痛感消失;有效:溃疡大致愈合,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不明显;无效:所有的临床症状均为任何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50 9 1 92.5%

对照组 60 30 18 12 70.5%

如表1所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显效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应广泛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同时配合有效的口腔护理。3 讨 论

疱疹性龈口炎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病变主要特点为溃疡数目量比较多,分布的范围广,多见于口腔、咽喉及脸部。主要的表现为高热、拒食、疼痛、溃疡、牙龈红肿等。发病因素有感染、免疫功能低等。

疱疹性龈口炎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保健:疱疹性龈口炎的患儿一般都伴有高热发生,此时要给予降温处理,用温水擦拭全身,有利于汗腺散热[2];重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皮肤疱疹破溃处,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饮食保健:以清淡为主的,可食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饮食,如清鸡汤、莲子粥。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

目前常用的治疗疱疹性龈口炎的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法,使用板兰根冲剂,加强口腔护理,打破传统的机械执行医嘱的被动模式,要以全方位评估、科学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文中治疗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药物治疗配合口腔护理,同时对患儿的家属讲解预防措施,进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总之,采用口服板兰根冲剂治疗法,再配合有效的优质口腔护理,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做到让患儿满意,家属放心,将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全面推广。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2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74-02

乳牙大多在出生后四至六个月开始萌出,萌出顺序依次为四颗下切牙,四颗上切牙,四颗第一乳磨牙,四颗尖牙,最后萌出四颗第二乳磨牙。乳牙萌出后,家长容易忽视牙齿的保健,导致在婴幼儿阶段容易出现龋齿。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婴幼儿龋的患病率2岁组为7.5%、3岁组为11.35%[1]。研究表明预防龋齿的最佳时期在婴幼儿阶段[2]。本文针对婴幼儿龋齿的发生因素,以大理市白族婴幼儿为例对龋齿预防保健进行干预。

一、婴幼儿龋齿的概念

婴幼儿龋齿是指在萌出时间不长而被龋坏的上颌切牙,通常发生在不容易被变形链球菌破坏的颊侧面。

二、婴幼儿龋齿的发生因素

对大理市白族婴幼儿家庭访谈并结合国内外专家调查研究发现,婴幼儿龋齿与喂养方式、喂养习惯、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主要龋齿菌、遗传因素有关[3]。

1.喂养方式。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种方式。国际上存在对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龋齿发生的关系的争议[4]。单纯认为喂养方式与婴幼儿龋齿有相关关系是不正确的。客观喂养方式过程中还有主观的喂养习惯存在。文雪[5]等专家认为抑制因子可能是母乳中含有的一种可以降低婴幼儿龋齿发生率的物质,母乳喂养较混合喂养其致婴幼儿龋菌在口腔内定居的时间可延缓,但母乳喂养只是一种方式来最大限度的预防龋齿的发生。

2.喂养习惯[6]。与大理白族婴幼儿家庭访谈后发现主要不良的喂养习惯有断奶时间晚、喂养时间过长、睡觉时含奶瓶或等。据国内杨丹、葛学军等专家认为,国内产妇有喂养时间过长和让婴幼儿睡觉时含奶瓶或等不良的喂养习惯,而这类习惯与婴幼儿龋齿的发生率呈相关性关系。当孩子含着奶瓶或睡着以后牙齿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婴幼儿所食的都是含糖分较高的乳制品,其黏性比其他食物更明显,在婴幼儿进入睡眠以后,乳制品或者乳汁黏附在牙齿上,睡眠中唾液流量减少,吞咽率下降,牙齿受到酸性环境的冲击减少,因此这是给予龋齿形成的一个很好的环境。

3.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7]。在大理市白族婴幼儿家庭访谈后验证专家所研究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高低决定了对婴幼儿牙齿保健的重视水平。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很少有关于龋齿的研究报道。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的牙齿健康情况越关注。在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的许多家庭非常重视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在孩子一周岁以前会定时到牙医处进行检查。婴幼儿吃完奶或者食物以后,都应该对其口腔进行清洁,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和经济允许的家庭里,会去购买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软毛刷,在孩子出了第一颗乳牙以后轻轻的进行清洁,用专用毛巾对牙槽进行清洁。大理市白族婴幼儿的大部分家庭都不注重在乳牙期发生的龋齿。他们认为乳牙总是会换成恒牙的,无需过多注重乳牙的健康情况,熟不知乳牙龋齿会给恒牙的生长带来的坏处。

4.主要致龋菌[8]。许多细菌学家研究发现婴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变形链球菌有关,是一种微生物专一性疾病。变形链球菌是一种病原因子,除此之外,乳酸杆菌也是一种影响因素。在患有龋齿的和正常的婴幼儿的口腔里都发现了变形变链菌和乳酸杆菌。但是患有龋齿的婴幼儿口中的细菌数量是正常婴幼儿的100倍。变形变链菌的定居时间越早对婴幼儿牙齿的危害就越大。这种变形链球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由母亲传播给婴幼儿。途径有亲吻、经口喂养等。

5.遗传因素[9]。在杨晓等专家的研究中发现父母中有一方或者双方都患有龋齿的孩子其喂养龋的发生率高于无龋父母的孩子。在国内外其他专家学者研究发现婴幼儿龋齿的发生与血锌、氟、钙等有关系,而血锌、氟、钙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遗传。

三、婴幼儿龋齿的坏处

乳牙是否健康会给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未来恒牙的生长带来影响。当龋齿发生,乳牙被损害以后提早掉落使得婴幼儿的咀嚼功能下降,影响其消化功能、营养吸收,导致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其次,某些乳牙被损害提早脱落后,会打乱恒牙的萌出顺序,继而使孩子的恒牙排列不整齐甚至导致错颌畸形;从而影响孩子的外形,导致牙周病的发病率增加。孩子会因为外表畸形而产生自卑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孩子健康的同时阻碍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四、婴幼儿龋齿的预防

1.喂养方式和习惯。在母乳喂养时,母亲应养成给婴幼儿定时喂养的习惯,乳汁中含有乳糖,定时喂养可以减少婴幼儿龋齿的发生率。在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时,家长应养成定时喂养的习惯从而避免婴幼儿含着奶瓶睡觉而增大了奶瓶龋的患病率。三种喂养方式后都应对婴幼儿口腔进行清洁,最大限度的减少患龋率。

2.家庭护理。提高家长对乳牙健康状况的重视。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父母亲应在婴幼儿萌出第一颗乳牙开始,为婴幼儿进行牙齿保健,预防龋齿。可以选择使用指套式牙刷清洁乳牙,或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为婴幼儿清理口腔残留的乳汁或辅食残渣。在婴幼儿的成长中应培养其对刷牙的兴趣,尽早令他们自主刷牙。婴幼儿牙齿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自我保健的同时,还需定期到医院进行牙齿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婴幼儿的定期检查时间为二至三个月[10]。

3.致龋菌的预防。致龋菌的传播途径是亲吻,经口喂养等。父母亲与婴幼儿亲近时应尽量避免亲吻,或成人须在饭后清洁口腔减少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和降低其粘附性。在喂养过程中应避免经口喂养,减少致龋菌的传播,最大限度的预防龋齿的发生。

4.饮食[11]。婴幼儿于出生四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父母可以在辅食中添加有益于牙齿的食物。首先是鱼蛋肉奶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其次是豆类和五谷杂粮。饮食中的甜食对于婴幼儿而言是诱惑力极大的食物,在满足婴幼儿的同时也做到保护他们的乳牙需做到:首先,限制婴幼儿的摄糖量;其次糖果尽量选择糖分含量较低、黏性较低的种类;第三,糖或糖分的摄入尽量与正餐同时进行;第四,摄入糖分后,家长应主动为婴幼儿漱口,为其清洁口腔;最后,在婴幼儿睡前避免摄入糖分。在孩子乳牙萌出基本完成时可以开始训练孩子咀嚼食物,通过咀嚼食物也能够促进唾液的分泌,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良好,同时也是有益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5.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定期随访[12]。于宏专家研究发现南京市婴幼儿龋齿大约占门诊量的40%,婴幼儿龋齿治疗痊愈后因为家长不够重视口腔健康,婴幼儿龋齿的复发概率也较高。因此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对患有婴幼儿龋齿的家庭进行定期电话随访,随访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喂养方式和习惯是否改变、婴幼儿口腔的清洁情况、饮食的均衡情况、是否定期检查牙齿等。研究发现,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人员的定期随访能够有效的降低婴幼儿龋齿的复发率,引起家长对婴幼儿龋齿预防保健的重视,使婴幼儿口腔情况得以改善。

对大理白族婴幼儿家庭访谈后,针对婴幼儿龋的发生因素给予相关的预防措施。婴幼儿的乳牙成长与恒牙的健康是相关联的,家长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乳牙的重视,从喂养的方式和习惯、家庭护理、致龋菌的预防、饮食等方面着手对乳牙进行保护,对婴幼儿龋齿进行预防,为恒牙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对白族婴幼儿进行随访,可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晓芳,等.婴幼儿龋危险因素的研究近况[J].牙体牙髓牙周病杂志,2003,13(9).

[2]毛兰萍,等.婴幼儿期预防龋病60例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7).

[3]努尔比亚木・麦麦提依明,等.乌鲁木齐市两族儿童婴幼儿龋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2).

[4]张莉琴,等.婴幼儿龋的病因及干预分析[J].甘肃医药,2008,27(2).

[5]文雪,等.母乳喂养对儿童牙齿健康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

[6]黄新文,等.家长对口腔健康行为的态度与婴幼儿龋的关系[N].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35(1).

[7]何岚.美国儿童卫生保健之所见[N].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

[8]张博学.爱护牙齿从早坐起,从小坐起[J].中国乡村医学杂志,2013,20(1).

[9]杨晓,等.杭州地区入托幼儿喂养龋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8(6).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3

【关键词】婴幼儿;碳酸氢钠溶液;鹅口疮;患儿;治疗;效果观察

鹅口疮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患的念珠菌性口炎,主要是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损害的临床表现为凝乳状的假膜,有“雪口”病之称。据有关资料显示,该病多发于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的机体发育尚未完善,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条件适合很容易感染鹅口疮。近年来,念珠菌的抗药性增强,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对婴幼儿的身体损伤较大,为此作者利用2.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口腔的方法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收治鹅口疮患儿60例,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0-3岁。

方法:用2.5%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擦洗患儿口腔,每3小时一次,晚上休息不擦洗。治疗时间5天。治疗期间未用其他药物。

观察指标: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散在的凝乳状斑点、白色片状假膜、发热。依据体征以0、1、2、3四个等级评价病变的程度(3级:白色片状假膜和发热;2级:白色片状假膜;1级:散在的凝乳状斑点;0级:粘膜充血水肿)。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的第5天末对病变体征进行评价。明显有效:下降三个等级,病变体征好转≥75%;中度有效:下降俩个等级,病变体征好转≥50%;轻度有效:下降一个等级,病变体征好转≥25%;无效:病变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二 结果

用2.5%碳酸氢钠溶液擦洗口腔后,60例鹅口疮患者病变体征好转,情况统计如下:口腔粘膜充血水肿60例,明显有效40例,中度有效9例,轻度有效9例,无效2例,好转率96.67%。散在的凝乳状斑点60例,明显有效50例,中度有效5例,轻度有效5例,无效0例,好转率100%。白色片状假膜49例,明显有效40例,中度有效6例,轻度有效3例,无效1例,好转率97.96%。白色片状假膜和发热30例,明显有效26例,中度有效1例,轻度有效3例,无效1例,好转率96.67%。

三 讨论

鹅口疮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患的念珠菌性口炎。所谓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真菌,它可以侵犯人体的多个部位。在正常人体中白色念珠菌的含量极少,一般不会引发疾病,但当人的免疫力低下或失去免疫力时,失去对该致病菌制约作用,它就会大量繁殖而致病。婴幼儿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病症,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尚未完善,口腔内菌群受外界环境或抗性素类药物刺激时,很容易使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而产生鹅口疮。

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口底、软腭、颊、舌等处多见。婴幼儿鹅口疮发病初期,口腔粘膜会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块,而这些白色的斑块不易用纱布或棉签擦掉。如果仔细观察可发现宝宝在进食时会有痛苦的表情,严重时痛感表现更加明显,啼哭不止,哺乳困难,甚至一些宝宝的体温还会轻度上升。鹅口疮还会扩散至牙龈、扁桃体、咽部、食道等位置,会使宝宝吞咽困难,并发各类支气管或肺部疾病,更为严重的可致败血症。其实,鹅口疮并非什么可怕的感染性疾病,只要在发病初期进行适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因此,家长如发现宝宝有类似鹅口疮的初期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亡羊补牢”。

婴幼儿感染鹅口疮的原因:(1)在给宝宝喂奶时,很容易出现溢奶现象,此时家长用纱布蘸水去擦宝宝的口颊内或舌上残留的奶块,很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导致感染;(2)婴幼儿的免疫抵抗力弱,同时口腔自洁能力差,很容易使潜伏于口腔内的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而致病;(3)口腔内的生物菌群有10多种,它们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一旦受到抗生素类药物的刺激,菌群平衡就会被打破,此时革兰阴性和能合成维成素B族的细菌生长受阻,而白色念珠菌则活跃起来;(4)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如果婴幼儿口腔pH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极为有利。

综上所述,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必须引起重视的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生感染,再想办法去补救,就会使治疗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为此,应时常监测婴幼儿的口腔PH值,一旦低于正常水平就应当引起重视,以防此环境下促使白色念珠菌滋生。作者对60例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观察,认为使用2.5%碳酸氢钠溶液治疗鹅口疮效果非常明显。原因在于碳酸氢钠呈弱碱性,可溶解粘蛋白,清除有机物,还可改变微生物地酸性环境而抑菌。同时,应注意碳酸氢钠不宜食用,容易使患儿产生代谢性碱中毒,作者使用2.5%碳酸氢钠溶液擦试口腔,吸收量轻微,不会产生碱中毒现象。实验的好转率为96.67%,虽然结果喜人,但仍然不是100%,因此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和最佳有效浓度仍待进一步研究。此法优点在于用药简便经济,易于观察疗效,适用农村群众,值得临床推广。

目前,婴幼儿病房抗生素使用率仍非常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预防用药,甚至有少数既无治疗也无预防指征的用药。因此,严格掌握指征,减少和避免无指征及多联合用药,规范使用抗生素是每个儿科医生抗感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王维恒.孩子得了鹅口疮怎么办[J].中华养生保健,2011,(03).

[2] 庞雪晶,江茹,蔡绍富.婴儿鹅口疮145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3,(04).

[3] 口咽部鹅口疮与多种微生物有关[J].中国社区医师,1986,(04).

[4] 焦吉芝,谭淑荣.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6,(06).

[5] 郑肇敏,张雪岚,周坤,刘瑞英.碳酸氢钠清洗口腔预防鹅口疮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5,(09).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4

婴幼儿误服药物时,临床常采用留置胃管洗胃,传统置管法由鼻腔插入,常引起患儿恶心、呕吐、鼻黏膜充血等不适反应,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自制牙垫经口腔插管法进行护理,大大降低了插管的不适反应,提高了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误服药物婴幼儿64例,其中男孩40例,女孩24例,年龄5个月~3(1.6±0.6)岁。其中口服抗菌药物16例,口服抗过敏药物5例,口服涂有灭鼠药的食物10例,误饮灭蝇药水25例,误饮农作物生长激素8例。入选患儿均无口腔炎、呼吸道感染且精神正常,意识清楚。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儿来院后立即口服牛奶、豆浆,并协助引吐,反复二三次后立即置胃管洗胃,根据年龄不同选用8、10、12号胃管。观察组应用特质牙垫(用2ml、5ml注射器,将注射器针栓拔出留用针筒,用剪刀剪去乳头端,留取1.5~2.5cm,前端要圆钝,防止划伤口腔黏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将自制牙垫放入口腔固定,然后迅速将温奶浸泡的胃管由针筒插入,进入5~7cm时助手帮助由针筒滴入少量温奶,在患儿吞咽时快速插入。插管长度患儿前额发际至剑突。对照组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并预测插管长度(前额发际至剑突),由一侧鼻孔插入[1,2]。

1.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恶心、呕吐、鼻黏膜充血等不适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置管方法不适症状的比较 例(%)表2 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婴幼儿几乎没有下鼻道,所以胃管很难顺利通过鼻腔,造成插管失败,反复插管导致机械性刺激更可引起黏膜水肿、充血,致呼吸不畅,患儿烦躁、发绀加重。另外,婴幼儿以经鼻呼吸为主,由于其解剖特点,舌相对较大,与软腭接触,闭合口咽部,喉的位置相对高,会厌与软腭较接近,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经鼻留置胃管势必导致鼻腔横截面积减少,鼻阻力升高[3]。此时经鼻留置胃管会造成局部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加重气道阻塞。经口留置胃管因不涉及鼻腔,可避免上述不利因素,使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因此,婴幼儿经口放置胃管更合适。而婴幼儿不能理解洗胃的必要性不能合作,必须放置牙垫,临床没有婴幼儿牙垫,我科自制牙垫使用后困难迎刃而解,患儿伤后得到了及时恰当得处理,为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既使患儿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又使家庭减少了不必要的精神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损失。使用温奶浸泡胃管:(1)温度适宜,胃管柔韧,减少黏膜损伤;(2)奶汁浸泡既润滑了胃管又使患儿在味道上容易接受,条件反射性吞咽,减少恶心呕吐。

参考文献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5

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而语言能力又是其日后智力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适应能力及交往能力发展程度的体现,且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有深远影响。为了探讨合理指导家长给婴幼儿添加辅食与语言发育的关系,我们对400例足月剖宫产正常婴儿语言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院行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儿400例为研究对象,男200例,女200例。孕母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无窒息史,母亲均为城市居民,且都是高中以上学历,家庭教育相似。小儿经检测听力正常,发音器官结构和形态无异常,智能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

方法:根据母亲的意愿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生后母乳喂养,在婴儿4个月时开始由医护人员指导家长,特别是对母亲的指导,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对照组:生后母乳喂养,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用自制调查表向家长询问谁为主要抚养人,了解断乳期饮食添加时间及添加质量,指导家长详细观察并分别记录婴儿能听懂自己名字、能听懂家长指令、能说出单词、能模仿家长回答的时间。并比较两组婴幼儿语言发育时间的早晚。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表示。

结 果

两组婴幼儿时期添加断乳期饮食时间比较:试验组添加断乳期饮食平均为4.36±0.64个月;对照组添加断乳期饮食平均为8.6±1.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

试验组的t1、t2、t4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6

如不能满足婴儿对母亲爱抚及亲密接触的渴求,会使孩子学习和沟通机会受到限制,接触各种信息和刺激的机会也相对减少,不可避免的影响孩子活动和探索的兴趣,各种技能发展也会迟缓。这样的环境容易使婴幼儿表现出反应淡漠、消极或情绪不稳定[4]。因此,缺乏和忽略这种早期关系和早期经验,有可能导致胆小恐惧、焦虑、呆板迟钝、孤僻不合群、好哭闹、人际交往障碍等。

2 饮食行为与人格的形成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正常发育与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亲情满足、行为发育和安全感,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出生后至1岁左右为口腔期。此时婴儿的心理本能或驱力主要集中在口腔部位,通过吸 吮、咀嚼来获得心理满足。口腔期又分为两个亚期,0~8个月为“前口腔期”,嘴唇和舌为动欲带,婴儿通过吸吮和吞咽活动来获得心理满足。8个月~1岁左右为“后口腔期”,主要动欲带为牙、牙龈和咽部,他们经常从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和吞食活动中获得满足。按照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解,相应阶段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导致儿童人格的发展受挫,出现固着或倒退的情况,在成年后表现出人格的异常。典型的口腔型人格特征包括苛求、无耐心、羡慕、贪婪、嫉妒、狂怒、压抑、不信任、悲观等。

3 饮食行为与认知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认知发生发展过程是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构建、不断改进的过程[6]。触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其认知活动和依恋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婴儿可以由口腔触觉建立条件反射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有研究报道[7],1个月的婴儿已能凭借口腔触觉辨别不同软硬度的乳头,4个月的婴儿则能同时辨别不同形状和软硬程度的乳头,而8~9个月婴儿对新事物用口腔活动进行探索要比用观看、用手探索的频率高。换奶期及时添加泥状食物是锻炼和促进咀嚼、吞咽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咀嚼功能发育完善对语言能力(如构音、音词、短句)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发展了嗅觉、味觉、触觉、温度、压力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既受基因等内在因素的调控,又受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8,9]。正是婴儿的不断感知和运动,才刺激了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从而促进神经心理发育、提高智力[10]。

4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促进儿童心理发育

应在重视婴幼儿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适合其神经系统等功能发育和心理社会发展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积极的喂养关系。婴幼儿进食行为的发展受感觉运动功能、神经成熟、认知能力、情绪和社会交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尤以亲子关系影响最大。亲密和谐的亲子喂养关系是喂养成功的关键;而紧张冲突的亲子关系则常为喂养困难、饮食行为偏异的诱因。因此,家长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不但要合理搭配婴幼儿膳食营养,也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喂养关系,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Pinellij,Saigal S,Atkinson SA.Effect of breast-milk consumption on neurodevelopment outcomes at 6 and 12 months of age in VLBW infants.Adv Nepnatal Care,2003,3:76-87.

2 Rao MR,Hediger ML,Levine RJ,et al.Effect of breast feeding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infants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Acta Paediatr,2002,91:267-274.

3 徐海青,熊忠贵,周爱琴,等.喂养方式与婴儿智能、运动发育的关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71-72.

4 Thompson RA,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years of life.Future Child,2001,11(1):22.

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103-115.

6 樊利春,张静.早期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5,20:767-768.

7 闵丽华,杨俊华,尹琼英,等.新生儿吸乳行为对母亲的影响研究.现代护理,2006,12(1):11-12.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7

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不清洁,也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早产,低体重,长期腹泻,营养不良,都会由于免疫力的下降而感染;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很容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一起生活的人中有霉菌感染,会有交叉感染的可能;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地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鹅口疮的表现

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是,两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治疗不彻底还会反复发作。

1,此病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和发红,有大量散在的白色、针尖大小的小斑点,不久就会相互融合成为白色斑片,铺满整个口腔黏膜,而周围却没有炎症反应,形似奶块,宝宝不感觉疼痛,重症者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容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白色斑片与黏膜粘连,不容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可以看到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

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容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的痛感,或只有在进食的时候,宝宝才有痛苦表情。当然,严重时宝宝也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或者啼哭、哺乳困难。

如果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会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或牙龈等处,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鹅口疮的家庭护理

一旦宝宝得了鹅口疮,家长不甩惊慌。一般在家中就可以做好护理。加以治疗。

鹅口疮家庭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局部用药

1我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制霉菌素涂擦婴幼儿口腔。制霉菌素药片,每4片用10毫升温开水化开,用棉签蘸着药液涂抹患处。用药至少7天,白色斑块消失后,还应坚持再用药1周,以防复发。最好在宝宝吃奶以后涂药,以免;中掉口腔中的药物。

2 可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在哺乳前后洗涤患儿的口腔,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2―3天病变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同时母亲也应用小苏打液清洗,以免重复感染。

停用抗生素

如果病儿有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历史,应尽快停用抗生素和激素,这样可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以抑制霉菌生长。

注意饮食

鼓励宝宝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麦片、面片等;宝宝因为疼痛不愿吃东西。不肯吸吮,这时应耐心用小匙慢慢喂奶,以保证营养;避免摄入过酸、过成及其他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遁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强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全身用药

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也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也可以口服维生紊B2和维生素C。

鹅口疮宝宝就医指征

,

宝宝患鹅口疮后,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治疗不及时,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会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所以,虽然父母可以在家自行给宝宝治闻,但一定要,密切注意观察宝宝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及-一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宝宝不愿意进食,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

发现口腔黏膜上的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

以上症状都不明显,但治疗5~7天后仍未改善。

鹅口疮的预防

鹅口疮的预防很重要,做好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o

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以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容易生长了,但不要用棉签或纱布用力去擦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

1 避免使用安抚奶嘴。安抚奶嘴也容易把一些病原菌带入婴儿的口中。

一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该先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该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都要先洗手。

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清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要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宝宝的衣物也要和家长的分开洗涤。

幼儿应该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抗生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滥用。

早期注意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小儿出生后,应经常查看小儿的口腔内部,若见舌上布满白屑,其状如雪片者,或似奶块而不易擦去者,即是患了鹅口疮。对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或久病体弱儿,特别是消化不良和腹泻的患儿。更需要经常查看口腔内有无白屑,或舌上、颊内两侧黏膜,以及口唇内侧、齿龈、上腭和咽部。若婴幼儿突然出现不吮奶,不愿饮水,或拒绝喂食等情况,就要注意查看孩子的口腔是否有异常。

鹅口疮要与哪些疾病区别开呢?

1 滞留奶块

口腔滞匿奶块,其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渐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很容易除去奶块。而口疮的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则显示潮红、粗糙。

2 马牙

出生后3~5天的婴儿,母亲在给孩子喂奶利会偶然发现婴儿口腔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要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刚长出的小牙,其实,这并不是牙齿,而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口腔内上皮细胞剩余堆积形成的上皮珠,俗称“马牙”。马牙不需要处理,会自行吸收消失。

鹅口疮治疗注意事项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8

【Abstract】 to observe one-time drapes cavity in the infant catheters sputum suction effect.Method: will 446 cases need sputum suction by disposable sterile children single lumen catheter sucking phlegm, statistical children sucking phlegm efficient,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using disposable sterile than single lumen catheter efficient the conventional sputum suction pipe sputum aspiration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ucking phlegm adverse reaction is the conventional sputum suction pipe sputum aspiration for significantly less.

【Key words】 sputum suction single lumen catheter infant

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患儿总数的24.5%—56.2%[1]。婴幼儿由于其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等,有痰不会咳,很容易堵在喉、气管或咽于胃中,大量痰液堆积在呼吸道内,严重时可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肺炎患儿有效排痰,决定着疾病的恢复时间。吸痰是儿科常用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也是婴幼儿肺炎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操作。吸痰是利用负压原理,将患儿呼吸道内的痰液或误吸的异物吸出,达到清理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但婴幼儿黏膜细嫩,抵抗力差,吸痰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堵塞吸痰管。我科对肺炎患儿吸痰采用不同材质,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治疗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需要吸痰患儿446例,男236例,女210例,支气管肺炎172例、毛细支气管炎160例,重症肺炎114例,其中日龄28天—6月234例,6月—1岁146例,1岁以上66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事达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规格:8Fr,10Fr,12Fr,14Fr。

1.2.2 吸痰方法

评估患儿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按需吸痰。

吸痰前给患儿吸入高浓度的氧1—2min,防止在吸痰过程中缺氧窒息。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边。检查吸痰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压力,试吸少量生理盐水,将患儿转向操作者一侧,并使其张口,护士以无菌操作为原则,将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一般28天—6月选用8Fr导尿管,6月—1岁选用10Fr导尿管,1岁—5岁选用12Fr导尿管,5岁以上选用14Fr导尿管)装在中心吸引装置的玻璃接口上,一手将导尿管末端(连接玻璃接口处)折叠便可进行吸痰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做到迅速、轻柔,吸痰完毕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2—3min。

1.2.3 效果判断标准

有效: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4% [2]。无鼻黏膜出血,口唇发干明显缓解,痰鸣音减少,无恶心,无阻塞吸痰管。无效: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4%,有鼻黏膜出血,患儿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无明显缓解,痰鸣音无明显减少,恶心明显,阻塞吸痰管[3]。

2 结果

血氧饱和度>94% 433例,占97.09%;口唇发绀明显缓解,痰鸣音减少442例,占99.10%;鼻黏膜出血5例,占1.12%;阻塞吸痰管8例,占1.79%。采用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有效率较采用常规吸痰管提高,吸痰不良反应较常规吸痰管明显减少。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气管与支气管相对狭窄,软骨柔软,弹性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且黏膜柔嫩纤细,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排痰能力差,吸痰时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出血。采用单腔导尿管吸痰优点在于比常规吸痰管柔软,管壁薄,在吸痰过程中不易损伤鼻黏膜,且对于小气道梗阻常规吸痰只能吸出口腔和咽喉部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而采取深部吸痰法更易损伤患儿黏膜。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有足够的长度,是硅胶材质,具有弹性,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深部吸痰时不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吸痰时要控制好吸痰的负压[4],避免因吸引负压不足,粘稠痰液在抽吸过程中脱落,形成新的梗阻;避免因负压过大,抽吸时间过长,造成缺氧,应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在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用负压,负压时间应小于10s,整个吸痰时间应小于15s。口鼻腔内吸痰应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动作应轻柔、迅速、准确,尽可能减少对气道损伤,开放负压后,将吸痰管边旋转边吸引,慢慢向外吸出,整个吸痰治疗要求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吸痰过程中,因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负压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而导致出血。所以,吸痰管插到气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婴幼儿时期的婴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够完善,对分析和综合外界刺激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还不成熟,对皮质下中枢活动不能很好地控制,以至在受到强烈的刺激时,皮质下兴奋很容易扩散,从而引起兴奋活动等。患儿受到刺激时,常出现强烈的哭吵、反抗,表现为头左右乱摇、口唇紧闭、四肢乱动、双手抓吸痰管、极度不合作,同时增加耗氧量,吸痰时易出现鼻黏膜损伤[5]。吸痰虽然不是有创性操作,但不易被病人接受,尤其是儿科患者。一方面,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患儿给予鼓励、赞扬、安慰,轻轻抚摸患儿,用鲜亮玩具或音乐分散患儿注意力。李清华等[6]提出,音乐不仅有减轻患儿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紧张的生理反应等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患儿免疫力。另一方面,护士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向患儿家属讲解吸痰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吸痰时会有憋气等非常短暂的不适,取得患儿家属积极配合,减少患儿吸痰不良反应,避免护患矛盾。同时,加强辅助排痰措施,如雾化吸入,翻身,叩背,机械震荡排痰,湿化痰液或利痰剂的使用。Rosen等认为,实际作用在肺部的负压压力并不能通过负压装置表盘上的读数来反映,而是取决于吸痰管管径和人工气道内径的比率、吸痰持续时间、痰液的量和粘稠度。因此,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吸痰管大小及调节负压大小。患儿黏膜细嫩,抵抗力亦差,如果过滥吸痰或者操作不当,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易致黏膜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在吸痰时应按需吸痰,即痰量多时增加吸痰次数,痰量少时减少吸痰次数,无痰时不再吸痰[7]。另外,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率失常,所以,掌握判断好吸痰时机,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8,9]。任海燕[10]提出,适时吸痰方法,以听诊为依据,在确定痰液位置的前提下,对大气管内痰液及时吸出。同时,指导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少食多餐,忌过饱,以免吸痰时引起恶心呕吐,阻塞气道。经临床实践,一次性无菌单腔导尿管用于婴幼儿吸痰,能提高吸痰有效率,减轻吸痰不良反应。

参 考 文 献

[1]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4—248.

[2]姜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36.

[3]Leley Gaskin,Jackie Thomas.Pulse oximetry and exercise[J].Physiotherapy,1995,81(5):254—261.

[4]黄秋葵,周璇.不同吸引负压对小儿吸痰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9):45—46.

[5]严吕芳,饶晓玲,何可芝,等.两种吸痰程序效果观察[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6):257.

[6] 李清华,王小军.音乐疗法在婴儿吸痰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5):2399—2400.

[7]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Nasotracheal suctioning 2004 revision update[J].Respir Care,2004,49(9):1080—1084.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9

小儿消化不良也称为婴幼儿腹泻或婴幼儿消化不良,为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精心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整体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为指导,综合考虑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多种可影响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的护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即对这一护理模式在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基础护理

1.1输液护理 小儿对缺水的耐受力差,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易造成脱水,因此在消化不良患儿的护理中,补液护理十分重要。目前对于轻中度脱水,多主张采用口服方式补水,可不定时给予水和ORS液口服。脱水较严重时,需采取静脉补液[1],按照静脉补液的原则,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输液量、速度进行调整。若患儿合并有心肺疾病或营养不良,输液量应较一般患儿减少20%左右,或以患儿体重计算出的输液量的3/4确定,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减轻心脏负担。

1.2 病情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护理中也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①准确记录患儿大便的次数、性质等,以此丢失的水分;正确留取大便样本并送检;观察大便性状,若有酸腐味则表示为蛋白质消化不良、有油光为脂肪消化不良,大便呈白色或淡黄色清水样或米汤样,提示为轮状病毒肠炎;②观察并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根据呕吐情况采取补液或禁食等措施;定时测量体温,注意体温患儿体温变化,体温高者可采取适当减少衣物、使用酒精擦拭颈部、额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③注意观察并记录排尿时间、尿量、皮肤弹性等,以观察结果指导补液量和性质,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2,3]。

2 心理护理

现代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认为,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也可影响疾病的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对小儿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小儿生病时易哭闹不止,家长异常焦虑,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心理均可影响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护理中需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临床中需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常丽芝[4]通过对婴幼儿腹泻患儿的护理实践认为,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中,应注重技巧性,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支持,以微笑服务取得患儿及家属信任;多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3饮食护理

婴幼儿腹泻主要有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其中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饮食因素导致,如喂养时间不定、突然改变食物种类、食物过冷或过热等[5],因此在整体护理中,应加强饮食护理。以往认为对于消化不良患儿应禁食,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于免疫力较差、腹泻持久的患儿早期进食有助于恢复技患儿体力和食欲,因此主张消化不良患儿应早期经口饮食,可食用苹果膳、焦米粥等可促进消化的食物。有红霞[6]在对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时,分为轻度腹泻、重度腹泻和恢复期三类,对于轻度腹泻患儿,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及甜食、脂肪类食物,人工喂养的患儿先喂养少量稀释的牛奶、豆浆或米汤,根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喂养量至恢复正常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哺乳前给予患儿少量温开水,同时缩短哺乳时间;对于重度腹泻且较为年幼的患儿应禁食,母乳喂养者禁食4~6h,人工喂养者禁食6~8h,有频繁呕吐的患儿还应禁水,但禁食水的时间不可太长,年龄相对较大的患儿可给予流质饮食,不必禁食;在恢复期,可给予患儿稀释的牛奶或米汤,以量少次多的原则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4生活护理

4.1环境护理 在整体护理观中,环境对疾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儿消化不良护理中也应注重环境护理,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使用含氯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及时更换被褥床单,保持地面、床褥等的干净整洁;由于婴幼儿抵抗力较差,还应定期采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照射,以防止院内感染[7]。

4.2 臀部护理 消化不良患儿由于排便次数多,可损伤臀部皮肤,导致皮肤发红或破溃,在护理中应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指导家长在患儿排便后,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擦洗臀部,并擦干,注意选用柔软的尿布布并勤更换,以预防臀红,清洗前家长需做好手部清洁,以防发生感染;清洗后可在患儿臀部涂抹适量芝麻油,防止大小便对皮肤的浸渍;若患儿发生臀红,可使用红霉素软膏轻轻涂抹在肛周皮肤上[8,9]。

4.3其他 患儿生病后抵抗力下降,加之脱水,口腔干燥,易滋生细菌,因此在护理中应注意定时进行口腔清理,可使用5%苏打水,以消毒棉签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脱水较为严重时,患儿往往会存在角膜干燥、充血,以发生角膜炎,此类患儿可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后,适应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10,11]。

5出院指导

在消化不良患儿的护理中还应做好出院指导,以预防疾病。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培养小儿合理的饮食习惯,防止过食、偏食;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保持的清洁,以避免感染;人工喂养的患儿避免频繁更换奶粉品牌;添加辅食不可过早,添加时严格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尽量避免在夏季断奶,可选择秋季、小儿健康时;注意保持小儿饮食的卫生,适当进行户外运动,让小儿接受日光照射,以增强体格和免疫力。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小儿消化不良的护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发展,整体护理是将以患儿为中心,将各项护理措施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护理中,通过系统性、整体的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因素,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杜秀英.婴幼儿腹泻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0):253.

[2]高建红.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9):406.

[3]谌顺丽,朱新娇,卓智,等.小儿消化不良整体护理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01(18):49-51.

[4]常丽芝.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4(31):59.

[5]陈秀芳.婴儿消化不良治疗及护理1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2):255-256.

[6]有红霞.婴幼儿腹泻的护理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5):151.

[7]胡洁,曹建斌.小儿泄泻的整体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4):45-46.

[8]呼琴.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22):79-79.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例10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086-02

Disease Car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Nurseries for HFMD/QI Gen-you,LIU Yi,WEN Li-e,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2):86-87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car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nurseries for HFMD.Method:106 case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children of three nurseries in the city were extra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from February 2012 to June 2013,observed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summarized nursing experience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Result:There were 2 deaths in children in the 106 cases,others were discharged,rehabilitation of seve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ild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FMD; Nursing; Preschools; Control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Huangjia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750,China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一般由多种肠道病毒所致[1],是一种传染率较高的传染病,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为其发病高峰期。患儿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2],少数合并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者出现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积极预防也对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为止其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而对症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抽取本市3家托幼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4.2±0.3)岁,其中男55例,女5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口臀部疱疹、咳嗽及口腔溃疡,其中既往感染史者5例(4.7%),手足臀部疱疹伴发热者96例(90.6%),口腔溃疡者93例(87.7%),咳嗽者6例(5.7%)。

1.2 方法

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

1.2.1 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患儿被褥要清洁,衣着应柔软,宽大;(2)让患儿多喝水,用温水定时冲漱口腔,口服复合型营养素补充剂,对口腔溃疡者外涂锡类剂,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应包裹其双手,以防抓破皮疹,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随时清理臀部皮疹患儿的大小便,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抗生素软膏;(3)患儿禁食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饮食以低盐为主,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如鸡蛋汤、牛奶等,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保持病室安静,使患儿充分休息,定时测量患儿体温,睡前使用温水洗浴;(5)给予患儿关怀,多陪患儿玩耍,安抚患儿家长,减轻其心理负担,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争取早日康复。

1.2.2 防治对策 托幼机构需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发现手足口病疑似患儿应及时隔离,到医疗机构就诊,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卫生和教育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为防止交叉感染,轻症患儿要隔离在家中治疗、休息。保健人员在发现发热、皮疹的幼儿后,应即刻对其使用的被褥、玩具及桌椅等进行消毒,对与患儿有接触者予以板蓝根、大青叶冲剂预防,除此之外还应对寝室、教室、食堂及厕所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和寝室通风良好。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将婴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环节中来,对婴幼儿家长宣讲防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婴幼儿家长相关预防措施,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提高其预防意识,使其督促孩子共同协助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组106例患儿,88例轻症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18例重症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死亡2例(11.1%),重症组患儿康复率明显低于轻症组(P

3 讨论

幼托机构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类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责任。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而只需对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便可痊愈[4]。本组研究抽取本市3家幼托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手足口病护理及托幼机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本组研究中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急丙种球蛋白治疗,对106例患儿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针对性干预措施,护理的过程中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患儿被褥清洁,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饮水量,剪短患儿指甲,以防抓破皮疹,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元素,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禁止患儿食用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饮食以低盐为主,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患儿关怀,多陪患儿玩耍,安抚患儿家长,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死亡2例,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提示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恢复率,只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患儿的预后情况较为理想。此外,也可说明预防婴儿儿手足口病应从卫生、饮食等方面着手。

幼托机构应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的严重性[5],在发现手足口疑似患儿时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传染风险,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幼托机构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在预防方面应该具有严格的预案和实施细则[7]。在预防方面,幼托机构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应把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工作中来,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防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讲具有重要意义[8-10]。再次鼓励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托幼机构多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提高幼儿家长和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幼托机构自身也应加强自身的防患措施,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11-12],以减少手足口病流行。

综上所述,日常护理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托幼机构应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采取防护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幼托机构内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家长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确保双管齐下,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王莹,张艳青,李军,等.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9(5):482-483.

[2]王利,张郑响.健康教育对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效果的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2,7(11):54-57.

[3]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6.

[4]王燕,于卓,王智亮.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1(1):136-138.

[5]白亮东.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1):67-69.

[6]李向红,刘承娟.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和预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39(6):821-823.

[7] Osawa M,Umemoto N,Tajima N,et al.Atypical Varicella mimicking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anpatienta with malignant lymphoma during chemotherapy[J].Br J Dermatology,2004,151(1):254-256.

[8]冯银彩,陈冬雅,何艳森.幼儿园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8(11):1391-1393.

[9]乔梦凯,石利民,王燕,等.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9-91.

[10]田鹏,李克伟.2008-2011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