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婴幼儿护理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3 10:05:47

婴幼儿护理培训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1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 在职训练内容

2006 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 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 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 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 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 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2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121-02收稿日期:2016-02-01

2001年,国务院批准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在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这就意味着国家正式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

2013年6月,鞍山市开始实行《鞍山市0―3岁早期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试行)》,该办法对于早教机构师资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7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了《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人员作出了明确规定。

然而,鞍山市目前的早教教师中多数教师不具备幼儿教育经验及幼教基础知识,即便原来是幼儿园教师,也缺乏对0―3岁儿童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0―3岁儿童教育的特殊性;还有的早教人员经过十几天的短期培训就直接上岗,这种短期培训既不系统也不规范,后续培训几乎为零。因此,总体来看,绝大多数从业教师在0―3岁婴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不足,调查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助于提升早教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一、概念界定

本文中,将亲子早期教育活动界定为在早教机构中,面向 0 岁至 6 岁婴幼儿和家长等,以发展婴幼儿认知、体能、情感、社会性等为目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教师带领婴幼儿和家长,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与过程。早教师资指的是在早教机构中,以开发婴幼儿潜能、提升家长教养水平为目标,有计划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

由于亲子活动是教师、家长和婴幼儿多方参与的活动,教师担负着“提升家长教养水平、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双重任务。亲子教育的对象和所承载的任务决定了其不同于幼儿园教育和托儿所教育,对师资也有特别的要求。首先,早教教师是亲子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家长和婴幼儿的指导者,同时早教教师还是咨询者,需要解答家长提出的关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无法通过一次活动预设出来,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方可应对家长的教养难题。

二、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

本文结合《鞍山市0―3岁早期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试行)》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的《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两个文件,提出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如下:

1专业知识与技能

掌握关于婴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掌握不同年龄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能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养工作;掌握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以及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具备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能力。

2综合素质

教学人员应对早期教育服务具有正确理解与认识,认同早期教育服务教学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

三、鞍山市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

1政府部门对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引领不够

目前,鞍山市的早教机构基本上是独立办学,各机构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甚至为了保护所谓的知识产权,禁止同行相互观摩,更谈不上共同研讨教学。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局或区教委,并没有像幼儿园的管理那样,开展业务指导和活动评比,对于各个早教机构的引领很少。教育部门没有开展早教机构教师的观摩和评比活动,对于早教师资的业务指导任务更多由早教机构的总部承担。比如红黄蓝亲子园、金宝国际亲子园等,这些早教机构的教师接受的是全国总部的业务指导。

2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形式以园本培训为主

早教机构的培训以园本培训为主,大多数采用师徒传帮带这一传统师资培训形式。针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经验少,对婴幼儿和家长指导能力较差的现状,机构给每位新入职的教师配备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年轻教师由听课开始,逐步过渡到助课,由一个环节的助课过渡到整个活动的助课,进而发展为能够独立承担课程的能手。

3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内容单一

通过与早教机构的任课教师访谈得知,他们的职后培训内容大多数是亲子活动课程的培训,偏重技能,淡化理论。大部分早教机构对新教师的培训内容是该机构亲子活动的环节与培训流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主任进行培训,将活动环节肢解,每位新教师学习之后进行活动展示,采用磨课的方式进行考核。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到两周。培训之后,新教师对于如何组织亲子活动有了大致了解,并能够尝试采用配课方式接触家长和幼儿。

另外,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亲子教育活动中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很大,有位教师吐槽:最担心家长在活动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她认为自己缺乏观察力,看不出婴幼儿行为的特点,且分析不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当家长面对婴幼儿家庭教养困惑,向自己直接求助时,很难做出正确的指导。即使有时能够看出幼儿的行为问题,但是如何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问题聚焦,用哪些理论能够解释这种行为,自己却分析不出原因。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的《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早教机构教师应具备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能力,而很多早教机构的培训中却未涉及该项内容。

4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涨

新教师在经过培训与配课之后,在刚刚能够独立承担亲子活动课程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热情高涨,在面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而无法应对时,再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然而,由于亲子课程的流程一成不变,在入职一年之后,很多教师组织亲子活动轻车熟路,对于应对家长的问题也有了经验,工作热情减弱,再培训的需求不再强烈。在调查中,偶遇某亲子园园内全脑培训,需要参加培训的教师一共8人,由于个人原因请假3人,另外5人中,有2人坚持完上午的培训,下午找了理由退出培训,仅剩3人,在下午的培训中明显心不在焉,不时拿出手机看时间。由此可见,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高涨。

四、鞍山市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建议

1发挥政府部门的教育引领作用

早教机构应经过工商部门的审批后,接受教育部门的业务指导。各机构的办学历史渊源、优势和特色各不相同,办学经验也不同,有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应由地方教育局或区教委牵头,定期组织各早教机构之间互相评鉴、互相沟通和交流办学经验,观摩骨干教师的优质活动。以观摩与评比带动全市早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也不失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有效形式。

2拓展培训形式

目前,早教机构的培训大多限于园本培训,应拓展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可以聘请医院的儿科医生、高校的学前教育专家等到机构进行专项培训,虽然培训地点仍在园内,但讲座人员却不限于园内的教职员工,从某种程度上吸取了外部新鲜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另外,可以将教师送到其他教育机构,比如高校课堂、可承担师资培训任务的早教机构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增添新的内容。

3丰富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

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综合素质两部分。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内容也应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应,不应仅限于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一项内容。

早教机构可以将入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分层分步进行。首先,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从婴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入手,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新入职的教师对早期教育服务具有正确理解与认识,认同早期教育服务教学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其次,学习有关不同年龄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等内容,使教师具备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养工作、与家长有效沟通、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工作能力。最后,宣传有关安全应急处理知识,以及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4将培训后的教学能力提升与薪水待遇相关联

新教师成为能手之后,一旦教学方面游刃有余,便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在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前提下,即使再培训,教师的薪水待遇也不会发生变化。这一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接受再培训的热情。因此,早教机构可以根据培训后教学效果及可承担的工作量来计算薪水,这样教师参与再培训的热情会提高很多。

参考文献:

全国教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对《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2014.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3

委、县政府、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团体的积极性,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的技能和整体素质,以便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年度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坚持按需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配套服务及转移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使参训人员增强纪律观念和公民道德意识,掌握一技之长,树立新的观念和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意识,力求进步和发展;通过就业转移,使家庭增收,摆脱贫困,实现致富。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育婴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小孩,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二)培训要求 

通过育婴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了解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婴幼儿母乳喂养、补充食物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规律生活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记录婴幼儿生长监测图,对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处理,还可以对常见疾病处理,预防意外伤害,并对婴幼儿进行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三)培训时间及课时 

每期培训22天,总课时为176课时。

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四)培训课时分配表

序 号

模  块

课  时

合计

理论

实操

1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

7

7

2

育婴师基础知识

9

3

6

3

饮食

9

3

6

4

饮水

9

3

6

5

睡眠、二便与三浴

9

3

6

6

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9

3

6

7

生长监测

9

3

6

8

预防接种

9

3

6

9

常见疾病护理

17

7

10

10

预防铅中毒

6

3

3

11

预防意外伤害

9

3

6

12

动作技能训练

28

6

22

13

智力开发

28

6

22

14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9

3

6

15

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9

3

6

总课时

176

59

117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  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  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六)课程开设与考核方式

1、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2、参与培训的学员,如无其他特殊原因,都应参与对每一项目的学习与考试考核,对学习合格的学员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及对口安排就业。

3、在培训的最后一日,对学员实行育婴员理论测试与实操职业技能测试。

4、通过考试的学员,将会由培训学校颁发结业证,如通过国家育婴员职业技能测试,则可领取育婴员资格证。

四、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白光军 白成林

副组长:岳国良 刘继文 刘宗国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刘宗国 刘继文

成 员:许福军 刘彦丰 吴雪峰 郭雅婧  张立红 曹永军 高向光      

(二)宣传发动 

抓好培训学员的组织,通过传单、广告、宣传媒体等形式,大力宣传培训政策,并通过乡镇、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协助组织学员。 

(三)制定方案 

制定相应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做到先组织发动,然后根据报名资料编班、拟定授课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内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才申请开班授课。

五、有关要求

1、加强对培训政策的组织学习,要求每位实施人员都要认真领会,吃透文件精神。 

2、抓好对培训教师和学员的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上好每一堂课,要求学员必须按时上课,不准随便缺勤,确保培训质量。  

3、学员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

六、育婴师培训课程表

时间

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第一天

育婴师的职业介绍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工作常规

第二天

指导母乳喂养及包裹、穿脱衣服和抱孩子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第三天

添加泥状食品

泥糊状食物的制作

第四天

喂水的原则

喂水的方法

第五天

睡眠、尿布的使用和控制婴幼儿二便

婴幼儿的三浴训练

第六天

居室卫生、个人卫生

四具消毒

第七天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为婴幼儿测量体温、数脉搏

第八天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及程序

第九天

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带婴幼儿就医

第十天

患病婴幼儿的基本照料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第十一天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基本原因

铅进入体内的途径

第十二天

意外伤害概述

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第十三天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四天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五天

主动操训练

被动操训练

第十六天

感觉统合

运动综合训练游戏

第十七天

婴幼儿语言能力概述

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八天

婴幼儿感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九天

婴幼儿认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二十天

婴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情绪行为的培养

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培养方法

第二十一天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类型、原则与方法

正确使用测评结果的要求

第二十二天

考试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4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4-01

1 进行对婴儿的保健应注意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

1.1 对婴幼儿保健与智力的开发应从母亲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开始。

皮肤接触是婴儿的早期保健。皮肤感觉是婴儿最早发生的感觉,其后才出现嗅觉、味觉和听觉。母亲通过对婴儿的怀抱、亲吻、轻柔的按摩等动作来表示亲热的皮肤接触,尤其是生后半小时内的皮肤接触和早吸吮。这不仅可以补偿已失去的在母体内那种紧密皮肤接触,而且也延伸和扩展了安抚舒适方面的感觉,使婴儿形成积极的皮肤感觉的条件反射。生物学家指出:皮肤的接触和按摩是人类和所有温血动物一种生理需要,当人类婴儿得不到这种需要或满足时,便会发生“皮肤饥饿症”,可影响婴儿心理情绪和正常心理发育及智力的开发。如婴儿正在哭闹,别人无法让其安静,而母亲抱在怀里,婴儿一接触母亲的皮肤,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就安静了,父母亲及亲人经常对婴儿进行亲切和亲热的皮肤接触,不仅有利于婴儿身心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婴儿智力的开发。

1.2 早期保健要训练婴幼儿的动作、扩大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发展。

对于婴儿,首先要训练手的动作。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手指活动的越多、越复杂就越刺激大脑,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是我们常说心灵手巧,所以我们要注意对婴儿双手动作的训练,要训练婴儿左右手并用,训练婴儿抓握、敲打、击掌、撕纸、招手动作,让他们尽情的体会到由于自己的手指的动作而使物体变形的愉快。在此基础上,训练婴儿会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物体,如在桌子上拣起饭粒、把玩具从盘里拿出来等。训练婴儿的双手能使手指逐渐灵活,从而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促进智力的发展。

在训练婴儿双手动作的基础上,要按时训练婴儿的爬行和行走。训练婴儿爬行可以扩大婴儿活动范围,使他们自由地移动身体,并经过努力去接触感兴趣的实物,这对发展感知觉和心理活动都有积极作用,婴儿到了1岁左右保健主要是逐步训练站立和行走。如给小推车或让他们扶着成人的手学步行,学会行走以后他们的活动就有了独立性和主动性,这对扩大交往,发展智力将起着重要作用。

对幼儿时期动作的保健要复杂的多了,这主要通过游戏来完成。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要让孩子多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成人不必多加干涉。玩弄玩具不仅能提高他们动作的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去认识周围事物和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丰富知识,发展智力。

1.3 早期保健与智力开发应训练婴儿的语言发育。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婴幼儿说话是和大脑发育在一起的。对幼儿的保健与智力开发应帮助孩子尽早地训练婴幼儿的语言。最早的语言训练是在母婴之间进行的,出生两个月的婴儿,母亲就应主动和孩子说话,让婴儿模仿发育,不要以为两个月大的婴儿什么也听不懂,婴儿是先学听懂别人的话,然后才说出话来。比如当婴儿情绪愉快时常会“呀、呀”学语,这时母亲一定要让他感到你对他发音感兴趣,你可以面对婴儿模仿他的发音,然后鼓励他与你交替发音,比如婴儿说“啊”你也说“啊”互相模仿一会后,你可主动改变发音“大大”,婴儿也模仿你发音“大大”。

在训练婴幼儿语言时要把语言和认识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要把教语言和具体活动结合起来,如给孩子吃苹果的时候可指着苹果说“这是苹果”,教苹果的发音的同时也认识了苹果这一具体的事物。再如给孩子穿衣服时可边穿边说“给宝宝穿衣服,先穿背心,再穿衬衫,把胳膊伸进袖筒里,再伸一个,扣上扣子,穿好了。”这样进行语言训练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认识理解周围的事物和活动,而且对大脑的发育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2 进行婴幼儿的保健与智力开发要注意发现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可将兴趣转化为能力

2.1 正确对待婴幼儿的独立性,训练婴幼儿的自理能力。

婴儿长到三岁开始懂事了。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了,虽然他们本事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非要自己干,现得不在象以前那样听话了。这是婴儿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是独立性开始的表现,有心理学家称这是为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着重对儿童进行心理保健,孩子要求独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此时对孩子应因势利导训练他们自理能力,切不可违背规律,强迫孩子服从大人,或事事包办代替,限制婴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限制婴幼儿独立性的家庭或者对婴幼儿溺爱或者是对婴幼儿管得过多过重。溺爱型的父母一切包办代替,不给孩子任何自己独立的机会。管得过多过严的父母则没有把孩子当做平等的家庭成员,处处限制儿童。儿童要求独立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独立的愿望得到满足就高兴,也容易听话;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闹别扭。研究表明,独立性长期受限的儿童长大后缺乏独立性,事事依靠别人,缺乏创造性,智力得不到发展,缺乏自信,缺乏创造性,总觉得不会干,干不好。当独立性完全被剥夺时甚至产生精神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见对婴幼儿的保健和能力的培养不可限制他们独立性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自立能力。

2.2 发挥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能力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5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63-02

为了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该院从2010年开始便开展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将产科、婴儿、保健、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条龙的规范,有效的融合医院与家庭,使医护人员即婴儿家长共同参与,延长了家庭早期教育时间,规范了家庭早教的管理及应用,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共计260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人。

1.2 方法

1.2.1 两组婴儿护理方法 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培训,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肢体协调等,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建设门诊服务台,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 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 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2.3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 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有120人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2.30%,有10人认为一般,占7.7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通过表1显示,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促婴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两组婴儿在1年的身体情况,如体重、身长的,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可以帮助婴儿在快速生长期有效的促进其生长发育,此方法对于社会及个人加工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会推动医院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的建设及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耿庆妍,岳晓红,徐大宁.个性化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8):194-195.

[2] 徐志兵,杜德锋,张晓雁.早期教育对早产儿大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396.

[3] 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8.

[4] 林广起,谷梅,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164.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6

想考月嫂证可以报名月嫂培训,在当地的家政公司、月嫂公司中进行报名培训、月嫂会所、月嫂培训学校进行报名。培训后就学校会安排报名月嫂证的考试。培训课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成基础部分训练,让学员充分掌握0-3岁婴幼儿的生活照料、保健护理、早期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终参加育婴员(师)的统一考核,并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第二阶段从亲子沟通、婴幼儿心理、非正常婴幼儿行为鉴定及婴幼儿营养保健方面深入学习,而且掌握相关婴幼儿测评系统,力求培养出沟通能力强、知识面广、会使用工具并能够迅速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的专家型工作人员,培训结束将参加婴幼儿发展指导师的统一考核,获取相应资格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7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以优质服务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的原则。

(1)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的原则。利用区人口计生委服务中心现有的教育阵地,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建立起为婴幼儿实施服务的看护人员培训基地,即:“育婴师”、“月嫂”培训基地,并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育婴师”、“月嫂”培训,要以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为主要工作对象,把母婴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做为主要培训内容,参照有关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求,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上与全市统一的上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会力量为全区母婴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比较完备和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通过建立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建立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对经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为其颁发合格证,作为上岗的依据。

参加“育婴师”、“月嫂”培训的人员将采用社会公开招生与各街、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从本区有志从事母婴护理的人员中招募。

对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人员,区人口计生委将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对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参加培训的予以全程免费培训;对于其他有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低偿收费。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2)坚持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委将跟踪培训全过程,采用学业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及在培训期间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的方法,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育婴师”及“月嫂”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培训工作中,要以满足群众现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注重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2、工作目标。到年底,新生儿家庭对“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对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员推荐率达100%;对“育婴师”、“月嫂”的人才库管理达100%;第一年上岗率达60%以上;第二年上岗率达80%以上。

3、主要任务。

(1)宣传倡导。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了解,扩大全区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支持。

(2)组织实施。成立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作安排,明确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做好组织培训人员、聘请授课人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培训工作相关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育婴师”、“月嫂”人员人才库,通过政府及人口计生工作政务网,对外予以,并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向社区居民进行推荐。

建立升级培训工作机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并经过实践得到肯定的服务人员,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升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3)工作评估。做好培训后期的总结和服务人员跟踪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服务质量高、跟踪评议反映好的服务人员,区人口计生委每年度组织星级服务员评选。对服务技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人员,考评领导小组有权收回培训证,取消其资格。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通过倡导科学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培训人才队伍、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早教资源为补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人口早期教育机制,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2、工作目标。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使0-3岁婴幼儿家庭享有低偿、科学、系统、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具体目标是:

(1)早期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参与早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通过设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开办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培训,扩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引导早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拓展为群众服务的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2)早期教育活动进一步广泛普及。发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三进、三送”活动,即人口早期教育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街道、社区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识,让人口早期教育活动在全区广泛普及,促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人口计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通过印制和发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品,组织0-3岁婴幼儿家庭参与区、街、社区早期教育活动,达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接受区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较多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台。实行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大联合,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动、联动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合作的工作体系,人员组织到位,活动效果明显,运用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规范早教基地的各项工作。

3、主要任务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不断加强人口早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写发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致全区育儿家庭的一封信》,使广大的育儿家庭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协作协议,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构。

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专家组,聘请并吸纳具有早期教育相关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之中,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婴幼儿园所、社会早教机构等社区资源联手开展早教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合工作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组建区“人口早期教育督导员”队伍,从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中选拔一批热衷公益事业的骨干,通过召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并掌握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导优生优育。

聘请早期教育专家编写分别适合于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辅导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学、规范,又符合实用、易操作的宗旨。

联合社会机构,联手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开设婴幼儿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运作程序,适时组织培训工作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继续深化区人口计生委新婚学校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和宣传。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爱之家”和“客嫂驿站”等人口计生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扩大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罗金钟、贾欣玫任副组长,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宣传科、计生协等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衔接、经费投入、工作督察等。具体工作由宣传科牵头落实,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各单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8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46-05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经验对婴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94年,根据《提前开始法》(Head Start Act)的重新授权,美国国会开始实施专门为低收入怀孕妇女和婴儿、学步儿及其家庭服务的早期提前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简称EHS)。早期提前开端计划通过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健康、营养、社会及其他服务,改善孕妇的健康状况,促进婴幼儿身体、社会、情绪和认知的发展,提高父母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父母实现经济独立等目标。〔1〕

早期提前开端计划从实施起就受到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为提前开端计划和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拨款10亿美元,用于扩展对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早期教养服务,这极大地推动了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扩展。截至2011财政年度,该计划已在美国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和维京群岛设有1027个服务站点,为147000名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服务。〔2〕

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有三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一是以托幼中心为基础的形式,以托幼中心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早期教养服务为主;二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形式,以家庭访问员对婴幼儿家庭进行家访服务为主;三是混合形式,提供上述两种形式的综合服务。此外,还有少数根据本地特色形成的地方方案,如一些社区的家庭日托等。〔3〕其中,以托幼中心为基础的形式与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形式较为接近。因此,本文讨论的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限定为以托幼中心为基础的早期教养机构中的教师。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规定,早期教养机构的幼师比最高为4∶1,每个活动室最多8名婴幼儿,配备2名具有合格资质的教师。教师没有教师和保育员之分,均作为主要照顾者,为婴幼儿提供连续的保教服务。〔4〕若是州、部落或者地方的相关规定更加严格,则参照当地规定执行。

教师是决定儿童发展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前开始法》(2007)(Head Start Act of 2007)、《提前开端计划执行标准》(Head Start Performance Standards)、《美国联邦行政法典》第45号《公共福利法》(45 CFR,2008)等,均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资格标准作了详细规定。完善的教师资格标准是早期提前开端计划取得成功并不断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相关规定值得借鉴。

一、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教师入职标准

1.身心健康要求

第45号《公共福利法》规定,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基础健康检查(包括肺结核筛查)才能录用,就职期间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复审,以确保没有传染病。此外,工作人员应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早期教养机构必须留存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信息。〔5〕

2.犯罪记录审查

《提前开始法》(2007)规定,全美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工作人员在就职前必须通过州、部落或者联邦的犯罪记录审查,还必须通过机构所在地行政管辖区法律所要求的州、部落或者联邦的犯罪记录审查或联邦法律规定的其他犯罪记录审查。〔6〕通过犯罪记录审查的人员才有被录用的可能性。

3.语言文化要求

第45号《公共福利法》规定,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工作人员在服务于非英语母语儿童及其家庭时,必须熟悉儿童的民族背景和传统,必须能直接或者通过翻译与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尽可能为没有英语基础或英语水平较低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良好服务。〔7〕此外,当活动室中大多数婴幼儿讲同一种语言时,至少要有一名教师会用这种语言与婴幼儿及其家庭进行有效沟通。〔8〕

4.经验和培训要求

第45号《公共福利法》规定,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婴幼儿发展、婴幼儿安全护理、与婴幼儿家长以及其他教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等。教师必须具有必要的经验,以便与婴幼儿建立连续的、牢固的、支持性的关系。教师还必须具有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理论和原则、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培训经验。〔9〕

5.资质认证要求

《提前开始法》(2007)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教师的资质认证有明确要求。

(1)截至2010年9月30日,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直接服务的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至少要获得儿童发展助理证书(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Credential,简称CDA),并已接受过婴幼儿早期发展培训(或者其他等效培训)。

(2)截至2012年9月30日,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所有教师均应接受过重点针对婴儿和学步儿发展的儿童早期发展培训(或者其他等效培训)。〔10〕

随着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不断扩展,全美范围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急需大量教师。一些地区很难招聘到符合《提前开始法》(2007)要求的具有儿童发展助理证书的教师,师资缺口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提前开端办公室(Office of Head Start)在2011年了《提前开端计划教师的法定学历和资质要求》(Statutory Degree and Credentialing Requirements),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替补教师的招聘作了明确规定:若早期提前开端项目已用尽各种方法仍无法招聘到符合资质的教师,则可以雇用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人员。一是具有相关领域的证书而且经过了婴儿和学步儿教养的课程培训。二是在过去的5年内,完成了至少120小时的儿童早期教育培训,内容必须包括与0~3岁婴幼儿发展相关的内容。三是在托幼机构的0~3岁年龄组工作,具有至少480小时的专业工作经验。〔11〕

二、婴儿/学步儿儿童发展助理证书资质认证标准

如上所述,《提前开始法》(2007)规定截至2010年 9月30日,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至少要获得儿童发展助理证书(CDA)。CDA由早期儿童专业认证委员会 (the Council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管理。CDA在美国的幼教领域受到普遍认同。目前CDA细分为学前(preschool)、婴儿/学步儿(infant/toddler)、家庭育儿(family child care)、家庭访问员(home visitor)四种类型。其中,婴儿/学步儿CDA(Infant/Toddler 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Credential)是特别针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设定的,其资质认证标准如下。〔12〕

1.基本要求

申请者必须具有高中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或就读于学前教育职业学校的初中或高中,具有基本的语言、阅读和书写能力。

2.能力标准

这是对婴儿/学步儿CDA申请者进行现场评估时采用的国家标准。标准包括六项内容:建立和维持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高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水平,支持婴幼儿的社会性和情绪情感发展并为其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家庭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制订并实施一项适合于婴幼儿需要的活动计划,致力于持续化的专业发展。

3.学习培训要求

申请者需要获得正规培训机构提供的5年内120个小时的儿童早期教育培训证明。培训必须包含8项内容,分别是:规划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支持婴幼儿的社会化和情感发展,和家庭建立良好关系,有效管理项目运行,持续推进专业发展,观察和记录婴幼儿的行为,掌握婴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原则。在120个小时的培训时间里,这8项内容每项至少要占10个小时。

4.实践经验要求

申请者需要在过去5年内,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中有480 小时直接面向婴幼儿的工作经验,且必须包括分别针对小婴儿(出生~8个月)、爬行儿(9~17个月)、学步儿(18~36个月)的工作经验。

5.现场评估要求

申请者需要在过去的6个月内,接受一名早期教育专业顾问的现场评估。在现场评估中,申请者需要与至少3名婴幼儿进行互动,且小婴儿、爬行儿、学步儿至少各占1名。早期教育专业顾问会根据能力标准的要求,利用《教师技能测查表》等工具,对申请者进行一次或者连续多次的观察评估。

6.考试与面试

申请者达成上述要求后,可以正式提交资质申请。早期儿童专业认证委员会通常会指定一位代表处理这一申请,包括收集与资质申请相关的文件,安排申请者完成两小时的有关早期教育研究文献的多项选择题考试,面试申请者有关早期婴幼儿护理和教育的实践能力等。顺利通过考试与面试后,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可以获得由早期儿童专业认证委员会颁发的婴儿/学步儿CDA。这一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之后每5年更新一次。

三、对我国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主要是为3~6岁幼儿教育机构培养教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师资培养不够重视。为了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资格标准,抓紧制定我国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

1.教师入职标准内容全面,以保护婴幼儿的身心安全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资格标准不仅对教师的教育资质、经验及培训经历等有明确规定,而且要求教师必须身心健康,没有犯罪记录。这是因为0~3岁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全,教师的身体状况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也是因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要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如果教师心理不适或修养不足,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会直接危害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限制有犯罪记录的人员进入婴幼儿教师队伍,也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体现了对婴幼儿身心安全的保护。我国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也有必要对教师的身体状况作出详细规定,还应引入教师职业测评机制,考察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兴趣、职业人格和能力倾向等,以保证招收合格人员从事婴幼儿教养工作。对教师进行入职前的犯罪记录检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婴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

2.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体现保教合一的理念

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要求每个班级配备2名具有合格资质的教师,且2名教师没有教师、保育员之分,均作为主要照顾者,为婴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综合服务。此外,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要求教师在入职前必须接受过与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相关的培训。这些规定都表明早期提前开端计划对教师兼具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大多采用与幼儿园类似的配置,有教师,有保育员。教师主要负责教育工作,保育员主要负责保育工作,保教各行其事。事实上,这种分工不太适用于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工作,因为与3~6岁幼儿比,0~3岁婴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更为密切地交错在一起,日常的生活照料正是促进婴幼儿发展的好机会,而不是局限在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上。因此,我国在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可以借鉴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经验,尝试打破保育人员和教育人员的区分,强调教师要兼具保育与教育能力,以体现保教合一的理念,全方位促进婴幼儿发展。

3.避免学历门槛过高,看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培训经历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规定教师的资质下限为获得儿童发展助理证书(CDA),而CDA对学历的要求是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近年来更是放宽到就读于学前教育职业学校的初中或高中生也可以申请。尽管对学历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入职标准、替补人员招聘要求及CDA资质认证标准等均对教师的培训经历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详细规定,以保证教师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有研究者建议,在设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教师的学历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到早期教育的定位。若过分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机构教育,可能会对婴幼儿早期的家庭教育形成冲击。〔13〕此外,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劳动强度大,但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却不高。如果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过高,不利于吸引对这项工作有热情的人员参与。我国还是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口大国,盲目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教师入职时的学历标准并不现实。更可行的或许是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以吸引更多有志者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可以直接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不过,由于专业设置的局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很少涉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内容。因此,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养机构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应要求申请者必须通过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相关的科目考试。此外,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资格认证标准中必须体现对申请者实践经验的要求。与此相对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保证学生有到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实习的时间,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在资格认证标准的考核中,除了常规考试和面试外,还应有现场评估环节,以考察申请者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

4.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十分强调教师要熟悉婴幼儿的民族背景和文化传统,具有相应的外语能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是有效开展早期教养服务的前提。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民俗和育儿习惯有很大不同。0~3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办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若能适当任用双语教师或少数民族教师,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婴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还可以有效减轻家长在接受早期教养服务时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可适当放宽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学历要求,重点培养双语教师,通过职前培训和在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此外,可以依托高校的办学优势,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从事少数民族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

5.建立教师资格更新制度,形成教师终身学习激励机制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适用的婴儿/学步儿儿童发展助理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此后每5年更新一次,以确保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资格终身制确实不利于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职业氛围,会阻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资格终身制的另一弊端是因为缺乏后续认定程序,很难淘汰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胜任的教师。在我国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可以考虑实行教师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前、后均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明确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建立相应的再教育机制,规定教师在资格证期满后必须完成规定的培训后才能重新申领,也可以考虑将教师再教育机制与教师职称评定机制相结合,建立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以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6〕 〔10〕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Head Start Act of 2007〔EB/OL〕.〔2011-12-15〕.http://eclkc.ohs.acf.hhs.gov.

〔2〕Early Head Start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Early Head Start Program facts fiscal year 2011〔EB/OL〕.〔2012-02-11〕.http://.

〔3〕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Early Head Start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EHSRE) study(1996-2010)〔EB/OL〕.〔2011-09-22〕.http://.

〔4〕 〔5〕 〔7〕 〔8〕 〔9〕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Head Start Program performance standards and other regulations 〔EB/OL〕.〔2012-03-03〕.http://eclkc.ohs.acf.hhs.gov.

〔11〕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Statutory degree and credentialing requirements〔EB/OL〕.〔2011-12-15〕.http://acf.hhs.gov.

〔12〕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Credential (CDA)〔EB/OL〕. 〔2011-11-02〕 .http://.

〔13〕何敏.中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88(12):28-33.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of EHS in USA

and Its Enlightenment

Dong Sufang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9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婴幼儿护理培训例10

      在学院分管领导、成教培训部、护理系的领导下,参与了“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浅谈在“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中“校企合作”的探索。

1. 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我院办学紧扣《纲要》精神,大力推行和完善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及包括“育婴师”、“养老护理员”、“急救员”、“中医按摩师”在内的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本人所在的“育婴师”培训团队,在院、系、部的领导下,在“育婴师”培训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帮助09级200多名学生及10级800多名学生完成“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育婴师”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职业素养,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施过程

2.1 制定教学计划

2.2.1 明确培训目标:

通过育婴师(四级)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学员需了解乳婴儿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生长规律,乳婴儿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生活照料和卫生护理的基本技能,掌握照料、教育乳婴儿的基本方法,辅助乳婴儿的家长,形成乳婴儿照料、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2.2.2 设置内容模块。(略)

2.2.3 选定教材《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2.4 编排课表。(略)总学时60学时。理论与实训实习约1:1.5。

2.2 师资队伍的选择与建设

2.2.1 院内:

孙洪,副教授,护理系副主任,承担 “保健与护理”课程;

胡怀宇,副教授,成教培训部副主任,承担 “职业道德与定位、法律法规”课程;

喻平,教授,护理基础教研室主任,承担 “生活照料、婴儿三浴”课程;

周莉,副教授,承担 “饮食与营养,清洁和消毒”课程;

祝春霞,讲师,承担 “预防接种、常见疾病护理”课程;

宋楠,讲师,承担 “生长发育”课程;

刘弈宇,讲师,承担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课程;

2.2.2 院外:

周春,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在省政府机关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10多年,承担 “教养环境规划、发展动作、语言、感知、情感、社会性”课程;

   肖辉,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兼修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在金宝贝贵阳中心工作5年,资深顾问,承担“早期教育的重要地位”课程;

陈铭,心理学专业毕业,高级育婴师,承担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程;

颜昌鹏,高级育婴师,承担 “家庭教养指导”课程;

郝燕,高级育婴师,承担 “教育”相关课程;

张翠菊,高级育婴师,承担 “婴幼儿抚触”课程;

2.3 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2.3.1 贵阳市金宝贝早教中心

1976年成立于美国,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法国、亚洲等全球37个先进的国家及地区,成立有700多家早教育儿中心; 规模大。

2.3.2 贵阳市小河兴隆城市花园早教中心;规模中等。

2.3.3 贵阳市清源早慧育儿咨询有限公司早教中心;规模较小。

2.3.4 贵阳市白云区宝宝丫丫婴幼儿游泳中心。

2.3.5 贵州立智源育婴师事务所婴幼儿游泳中心。

备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早教中心,今年因“搬家”,暂未开展工作,但已达成意向性合作,明年可以接纳部分育婴师学生学员见习。

2.4 学生的教学管理

院内部分主要是理论课,分班上课100人为一班。

院外部分主要以实训为主,每个实训点为一个组,每组学生15-20人,课余时间及周末,轮转实习和见习。

小组长四个班长一个大班长;明确各岗位职责。

统一思想:“安全、有序、有效”地完成育婴师培训任务。

2.4.1 安全。确保培训过程,特别是在院外实训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在小组轮转过程中,后一组组长跟随上一组到实习点,以便为自己小组带队,强调信息及时沟通。

2.4.2 有序。有组织,有纪律,有团队精神。展示贵阳好了职业学院学生的精神风貌。

2.4.3 有效。一方面,学好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方法,行业人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3 收效

3.1 学生方面:

3.1.1 对学生德育工作有显著促进作用。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行业。感受到行业人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对自身需要提高的方向有明确而具体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再是“雾里看花”“纸上谈兵”,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明显增加。相对于在传统办学模式下,教师辛勤耕耘,爱心加耐心地教育学生,但总觉得事倍功半,学生进步不明显。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校企合作对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有很大作用。

3.1.2 专业技能上提高。较全面地了解早教行业(大、中、小规模)的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管理过程;较深入地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要求、专业技能等相关知识;较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了就业适岗能力。

3.1.3 工作能力上提高。责任心增强,协调、协作、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什么那组实习有车送,这组没有?没有我们就不去实习!”“为什么她们先去,我们后去?”“不知道XXX(实习点)在哪里,困难好大呀!”“下了课再去,按时赶到实习点有困难,我们要不上课就去!”……。院外实训过程中,不时有这样的声音传来。先肯定“意见”学生敢于提意见,及时沟通了意见,再引导“意见”学生设想:在行业、企业中,有一位员工,在一个简单任务面前,提出这样的问题……,会是怎样的场景和结果呢?“幼稚”“可笑”“无能”“没人用这样的员工吧”……。学生自己也有了答案。

3.2 教师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推进了教师应用技术的提高,同时也放大了教师的格局,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3.3 学院和企业:学院和企业的设备、 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学院而言,早教中心和游泳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训环境,较好地解决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矛盾,同时补充了教师队伍(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教师);对企业而言,作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的实习点,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合作共赢。

4 问题和思考

4.1 院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

“育婴师”院外实训,今年800多名学生,100多组次见习,见习点分别在贵阳城区、金阳、白云区、小河区等地,距离分散,对于相对较远,交通不便的小河实习点,学院安排有专车送学生。其余实习点都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前往。中职学生从年龄上看,还是未成年人。虽然在实习前做了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的首要要求,但是院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还需要提高学生安全意思。

4.2 “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问题。

院内教师,是否有“育婴师”资格证;是否有“育婴师”或“早期教育”的从业经验;是否了解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行业教师有没有教学经验;是否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需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院内相关教师到省内外、国内外早教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学习,是必要的。

4.3 “育婴师”教材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育婴师”教材专业性有待完善,内容显得陈旧,我院选定教材《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为2006年4月出版,现已是第11次印刷。

初步设想可以和行业携手,制定“育婴师”校本教材,即可以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4 “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与常规教学“一体化”。

这两年“育婴师”培训工作都是集中在较短时间内(一个月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学生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影响效果。如果职业技能培训在“内容”上能与常规教学“一体化”,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如在儿科护理学、妇产科学(产后护理)、预防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课程中渗透“育婴师”相关内容,就更具有人才培养的优势。

总之,“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在“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中还将坚持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