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物的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6 10:46:51

生物的概念

生物的概念例1

初中生物课本中生物概念有很多,它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首要门槛。学生最初接触生物这一学科,就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概念。接触学科之初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清晰的生物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以后解答生物题的解题技能。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概念这样重要,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生物概念教学呢?

一、概念教学时要注重概念的情境引入

学生接触生物学科,首先接触的是概念。如何潜移默化并有目的地将概念引入学生思想意识,对学生非常重要。生物学概念区别于文学、哲学、数学等方面的概念,是在大量观察生物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细心的观察是引入概念的前提,首先要将学生日常生活熟知的事物与生物概念相联系,然后引导他们得出一般性的、小结式的概念。这种做法,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除了观察引入概念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引入生物概念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动力,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概念的引入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生物学科的先决条件。

二、对概念进行分析和比较,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意思相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生往往存在难以分辨,模糊不清的印象,记忆时也容易混淆。但是,这些概念却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难点,也是学生极易失分的误区之一。所以,在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这类易混淆的生物概念进行网络式的比较、区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路,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这种做法还可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能够将它们科学有效地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

三、对生物概念进行系统整理——绘制概念图

生物的概念例2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和精髓,是对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能否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生物学概念,直接关系到教材中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突破。因此,概念在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生物学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现代教育心理学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和智慧技能。学生只有正确理解概念,才能正确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然而有的老师认为:生物乃理科中的文科,在教法上强调先接受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花时间去重点讲解概念所包含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复习中也不对生物概念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由于老师们的误导使得同学们也没用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总结,落实这方面的知识。造就了师生们对概念知识掌握的模糊, 在生物测试中容易出现基础知识的错误。其实概念作为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脱离概念知识的理解应用只能是无水之源。

经几年的教学实践,要改善概念教学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情感因素着手,引起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兴趣和注意

知识的学习是从学生的注意和预期开始的。知识学习的第一步是要获得信息,而获取信息的内部条件是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集中注意于学习内容。集中注意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信息的接收。生物学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对概念的集中注意力。多运用精彩的讲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生物的适应性”概念教学,运用挂图、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展示植物和动物多种多样的适应性特征,以此提出概念并借栩栩如生的画面和贴切的讲解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学习动机。形式型教学策略往往以生动活泼的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来展开教学,如“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用身边的和自己知道的事例来讨论“生态平衡”。形式活泼,交流积极,学生乐于参与。

二、分析名称,以字释义

词或词组是代表概念的言语符号,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以一定的名词或词组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概念名称的用词用字,往往就是概念含义直观、生动、形象的表露。因此,对有些概念名称的用字用词加以分析解释,就可以生动、形象、直观、粗略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对深入理解概念可以起到重要的铺垫和辅助作用。如“生物”、“新陈代谢”、“菌落”、“群落”、“种群”等的字面含义就是如此,可使人望文生义。

三、举例说明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脱离客观现实脱离社会实践,概念就失去其存在和产生的基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举例说明,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生活表象,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承接。举例说明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通过举例来说明概念的含义,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径。例如,关于什么是“种群”,我们可以举例: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而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是一个种群;农家饲养的一群鸡是一个种群,而菜市场中的所有的鸡就不能够成一个种群。

四、促进概括和辨别,精确地习得新概念

辨别和概括是概念习得的前提,只有通过辨别和概括,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精确地习得概念。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一并出现的,概念的本质属性越明显,学习越容易,而非本质属性越多,学习越困难。因此,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比较,运用对比法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培养学生求同、求异的思维能力。如。学习“果实”概念与生物学中的“果实”概念进行比较有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避免前生物学概念的干扰。这样,加快了新知识的学习,避免学习中的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概念特征进行比较和概括,从而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进行概括和辨别时,可以把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如 “哺乳动物”概念学习时,将“家兔”、“鲸”、“蝙蝠”进行比较,这三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形态均有明显的不同,但这些不同之处恰恰是“哺乳动物”的非本质属性。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胎生”、“哺乳”,同属于哺乳动物。通过这类比较,从而把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来。也可以将相似或相关的不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区别不同的概念及其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五、组织变式训练,促进概念的深人理解和掌握

所谓“变式”是通过变换事物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改变非本质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个概念,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在天上飞翔的鸽子、乌鸦、老鹰等感性材料,也要提供不会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类,如鸡、鸭、鹅之类的感性材料。这些“变式”材料保留了“有羽毛”的本质特征,改变了“飞翔”这个非本质特征,使得“鸟”生物学教学2O04年(第29卷) 鸟的本质特征突出鲜明,避免了小概念外延的错误;产生“会飞翔的才是鸟,鸡、鸭等不是鸟”的误解。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遵循以上的方法外,还得注意重视发挥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主动性,不管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在复习中教师应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概念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益群.生物学杂志,2000

[2]张洪荣.中学生物学,2002

生物的概念例3

生物学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学生有了正确、清晰的生物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表明:基本概念不清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强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概念教学主要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念如何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归纳相关概念,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经过几年的整理、摸索和不断地改进,核心概念在新教材中一般以黑体字出现,另外在习题训练中增加了“画概念图”这块内容。从生物学科结构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生物学科的概念体系是由一些主导概念构成基本框架,然后由此衍生出更多的从属概念,生成生物学科概念体系的金字塔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现结合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践做到如下几点:

1 概念图法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是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过程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

概念图(concept map)是由美国康耐尔大学的Novak在上世纪 70年代末提出的,逐渐被引入课堂。概念图的制作4个基本要素: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构建概念图的基本原则是:宜细不宜粗,宜小不宜大,强调自主构建。

概念图的制作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

第二步,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将其余概念一层一层的排放在列表;

第三步,继续往下写,以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语注明连线。

第四步,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交叉连线的联结,并标明连接线。

以“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为核心,与“生态系统”相关的概念图:

概念图可以用于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也可以用在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复习生物知识,可以对不易理清的各种概念和原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还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既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以构建概念图为平台为学生创造合作、互助、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

2 设疑法

设疑就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即基本概念的对象范围),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然后在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此时学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还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想象的过宽或过窄。例如内环境的概念(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为防止学生把内环境中的血浆说成血液,可重点提出: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显然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设疑是我们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设疑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但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并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可面面俱到。让我们采取灵活、适度、明了、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想象,使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3 谚语法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4 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从几个方面进行逐项的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来,以便明确其本质特征。通过对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

通过前后对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对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例如同样是光合作用的概念,也可以从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四个方面与已学的呼吸作用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既可准确掌握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释储存能量的过程;同时也可加深对呼吸作用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及两者的关系。

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对高中生物的基本概念教学进行了系统、全面、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但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因此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实现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生物的概念例4

1.1 生物学概念与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进一步探究深层的生物学与规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概念教学和探究教学一样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在两条途径有机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条通向科学探究的宽广大道。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因此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在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基本概念,不仅是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

1.2 概念图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如图l的实例。

概念图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命题(概念词和连接词)――在概念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可以形成陈述性的结论语句,如实例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就是命题;层次(分支)――最高层的概念分解成若干有效的概念,如实例中的“生态系统”(一般概念)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具体概念),最后“举例”(最具体的概念),如实例中的“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如果有复杂的概念图,则会具备交叉连接――同层次概念之间有效的联结整合,关键词连接的同层次的概念,形成陈述性语句。

2、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概念图策略

2.1 运用概念图策略优化概念的传递方式,深入理解概念

概念传递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概念术语或名词,二是概念内涵描述。初中生物教师习惯用概念术语或名词的方式来传递相关的重要概念,如:“生物”、“环境”、“基因”、“生殖”等。但研究表明:用概念内涵描述的方式来表述概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要求,并向学生传递概念,如:“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在习惯与使用概念术语或名词来传递概念时,常常可以引人如图2所示的概念图。图中的重复概念是“基因”,从中可以知道: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若要使用概念内涵描述的方式来呈现概念(图3),图中呈现了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取出甲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掉细胞核的乙羊卵细胞融合形成胚胎,再把胚胎植入丙羊子宫内,最终从丙羊体内娩出的就是多利羊。这种方式给学生以概念的直观表现,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其内涵。

2.2 运用概念图策略揭示和矫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形成科学概念

学生在没有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已存在概念称之为“前概念”。

运用概念图策略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有利于揭示和矫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生物学概念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

教学中,为了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异同点,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绘制出光合作用(图4)与呼吸作用(图5)的概念图,从图中发现学生错误的或者不科学的前概念,随后指出并纠正,再进行异同点的比较。学生不但复习了已学知识,同时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也就轻而易举。

生物的概念例5

《提纲》可以说是马克思形散而神不散的思想笔记,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引出现实关系作为基础,进而提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的任务。《提纲》公开树立“新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旗帜,同旧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相对立,从而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界限的根本就在于科学的实践观。

(二)《形态》中“物质生产”概念

《形态》将“实践”具体化为“物质生产实践”,然后由此出发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国家和阶级的生产力根源,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

《形态》指出: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生产是改造自然的活动,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人们不能单独地、孤立地进行生产,必须联合起来,在生产中结合成一定的交往关系,也即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其他历史规律的基础,也是人类历史最深刻、最一般的规律。

二、《提纲》中“实践”概念和《形态》中“物质生产”概念的联系

(一)以“实践”为核心的《提纲》是以“物质生产”为核心的《形态》的准备工作

《提纲》是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形态》是以“物质生产”概念为核心,两者都是阐述唯物史观,《提纲》可以看做是《形态》的准备工作。这从马恩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在1845年春天,马克思已经“从经济关系及其发展中来解释政治及其历史”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大致完成了发挥它的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的工作”,“他们开始着手在各个极为不同的方面详细制定这种观点了”,《提纲》可以说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写的“提纲”,而《形态》则是“详细制定这种观点”即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著作。《形态》进一步发挥了《提纲》的思想,从而使科学的实践观系统化,《形态》可以看做是《提纲》的具体化。

马克思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大致是:实践-物质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提纲》确立了科学的实践概念,《形态》则指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从而从实践概念过渡到生产概念,建构起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构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马克思的思想过程也可以看出“实践”概念是“物质生产”概念的铺垫和准备。

(二)“实践”和“物质生产”两个概念分别作为《提纲》和《形态》的核心范畴,并由此衍生出与之相关的唯物史观范畴

《提纲》以科学的实践范畴为中心,论述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的本质、社会本质、哲学功能等,将实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形态》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确立了生产关系的范畴,由此出发系统论述了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国家和革命、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等基本原理。

(三)从“变革的实践”到“无产阶级革命”

《提纲》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里明确提出“变革的实践”概念,并且指出:“哲学的功能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改造和变革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动力,唯有实践活动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形态》通过实践过渡到物质生产,再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再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从而将《提纲》中的“变革的实践活动”具体化为“无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而无产阶级革命也需要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基础,需要物质生产实践提供支撑。

(四)“物质生产”赋予“实践”更多的历史性

《形态》中的“历史”意味比《提纲》更浓。《提纲》中第一条虽然是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实践”,但没有明确实践的“历史性”,只是在抽象的哲学意义上论述实践,直到第六条对比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物主义时才明确其历史性。“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

《形态》在一开始就明确人的感性活动是历史性的活动,接着在历史中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在历史中探讨国家和阶级的起源,并指出资本主义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无产阶级历史任务是资产阶级,实现自身和人类解放。

(五)“实践”到“物质生产”的过渡符合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

《提纲》主要从抽象的哲学意义上谈论实践,将新的实践观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观进行对比,而较少联系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态》将“实践”具体化为“生产”,特别是物质生产,并揭示出一系列由此而来的具体的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经验的具体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抽象层面的具体是社会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总之,“实践”概念的提出为“物质生产”概念的提出提供前提和思想准备,“物质生产”是“实践”的具体化和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本人思想的进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理路,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王丽颖.浅议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哲学转向作用[J].哲学研究,2013(2).

[3] 申庚科.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文本分析[J].理论界,2010(3).

生物的概念例6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对于一些生物概念性知识点的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不知道该如何更有效、更到位。而在生物高考中以及接下来要实行的选考考试中,实验探究精神无疑是重中之重,学生的实验探究理念的匮乏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至关重要的现状。

本人觉得能否在生物概念教学中贯穿实验探究理念呢?所谓探究型教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老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以一堂《光合作用》的教学的一些片段为例来谈谈我对基于实验探究理念的生物概念学习的理解。

一、课堂导入

首先展示一则新闻链接:印度一男子靠水和阳光存活, 人类也会光合作用? 据《悉尼晨锋报》6月30日报道,一名印度男子在过去的8年中,从未吃过一粒粮食,仅靠喝水和接受太阳光照射就能活命,目前,这名印度男子已被NASA邀请到美国进行实验,科学家想解开发生在这名印度男子身上的神奇之谜。

提问:大家觉得可信吗?如果想要确定这个新闻的真实性,需要做哪些研究?

学生已经有初中的基础知识的基础,所以通过讨论基本上会讨论出:必须知道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这个印度男子是不是具备这些条件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设计意图:让学生迅速进入该课的教学,这样的一个新闻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这样,学生潜在探究精神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二、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及条件

实验探究一:经过提问和必要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然后展示一些菠菜叶,问学生:这里中有一些菠菜叶,大家有办法知道菠菜叶里的有哪些色素吗?

就这样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一开始必然会显得茫然无措,但是经过思考、谈论、看书,再加上已有化学知识,很快会想到离心等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给学生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和提示,这样慢慢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实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在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后,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到实验室选取需要的器材进行探究。在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同学会做不出一条色素带?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有两条色素带?为什么要迅速研磨?或者学生自己提出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以及由此引申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春夏两季植物的叶子翠绿醉人,而深秋树叶则金黄斑斓呢?

设计意图:深度挖掘课本实验,引导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探究意识,学生在尝到一次成功的体验后,便会兴致勃勃地期待接下来的思考与探索。

实验探究二: 3月8日晚6时寒潮来袭,浙江舟山定海区“蔬菜大王”任善军的30只蔬菜大棚里都点上了蜡烛,为蔬菜举行别开生面的“烛光”晚会。 请问:点上蜡烛,对大棚蔬菜有什么好处?

学生经过讨论,有可能会想到各种方面的: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生谈论的所有可能都写上,因为这些都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然后问学生:各种条件看似都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有什么办法证明呢?首先请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可用图示)学生经过不断思考,基本上能够得出应有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要想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彻底超越教材,要体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课改理念。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也就秉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本阶段教学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了。

实验探究三:光合作用释放的O2究竟是碜CO2还是H2O或两者兼而有之?

学生已经有同位素标记法的基础,所以能够很快说出同位素示踪法,但是如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就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功了。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生物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生物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增长生物实验探究能力,获取生物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该阶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通过这样的探究历程,学生对如此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

综合以上的教学,然后适时提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当然经过这样的探究经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行得出该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三、课堂反思

经过以上教学过程,深刻体会到,这个教学过程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1.导入新颖,学习是一个以细节取胜的过程,本堂课的优点就在于让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的一开始就集中在教师和知识上,让学生自主地带着兴趣去和老师一起探索未知的领域。

2、因材施教

依据学生特点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相当重要。我们也要留给学生更大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有自己的思维空间,这样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活跃有序

学生的经验是生物教学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可是有些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的脑海中渐渐淡忘,那么对学生经验的开发和利用除了课前的经验准备以外,教师应该能敏锐地抓住学生生活中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调整或补充适量的教材,可以说,学生的经验千差万别,它可以成为我们积极开发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选实验材料这一环节使课堂氛围高潮迭起,且学生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知识,受到了启发,巩固了知识点。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过程,实验探究的路程还是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情况,而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渗透实验探究理念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坚信:通过我们“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必将迎来我们生物教学的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 胡文斌. 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 . 《从探究型教学理念看探究实验室的建设》

生物的概念例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55

生物学科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生物概念知识有很多,掌握生物概念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基础。如果学生对生物概念都把握得不牢靠的话,那么,教师的生物教学工作就难以顺利的进行。我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的观察发现,学生对于生物概念的掌握并不重视,许多学生对生物概念的掌握并不透彻,导致他们在上课时,跟不上老师对更深层次的生物知识讲解的步伐。再对学生的生物试卷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在基础概念题上很容易丢分,学生写出的答案模棱两可,抓不住问题重点而导致丢分的情况非常多。如果生物知识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生的生物成绩越来越差。故而在教学中开展概念性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生物的概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的重点内容。下面来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概念性教学的使用的几点方法:

一、学生重视基础概念教学

生物概念是学习生物的基础,它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生物学习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计算或者综合性解答题的能力。许多学生对生物基础概念不重视,是因为在初级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生物是副科,觉得学生学习生物没有必要,上课教学敷衍,由于老师的教学态度,导致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也越发的不上心。学生长时间养成的思想难以得到改变,让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无法改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态度。因此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之初,就要转变学生对生物的固有学习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认识生物概念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的时候不断的向学生灌输生物概念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不断的强调。只有让学生自己重视起生物概念的学习,才能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二、分清生活常识与生物概念

许多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有些属于生活常识,但是在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不明确的、浅层的、模糊的,没有过多的思考或验证。知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完全不同,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生物概念下定义,但是往往定义并不全面并且可能发生错误。比如对动物的概念下定义,动物:是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为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在生物学中,人也属于动物,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把人归为动物一类的说法。所以学生要能够将生物概念与生活分清楚,避免学生用生活常识解答生物问题的习惯生成。

三、加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生物课程中有大量的生物概念,但是学生记忆这些概念性的东西非常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这些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记忆,让学生记忆概念变得更加的简单。比如在记忆食物链的概念时,首先,对食物链的字面意思进行准确的了解,然后通过食物链的概念解释延伸到食物网、生物圈等概念上去。还可以与食物链的构成部分联系,了解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三者的概念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联系,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将生物书的内容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能够将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在学生做题寻找概念头绪时也更加容易。比如对食物链的概念解释,学生如果硬记食物链的概念,那么如果在考试时,一时无法记起食物链的概念的话,那么这道题的分学生就丢掉了。但是如果学生是通过联系记忆的话,就算学生想不起食物链的概念,但是学生可以通过食物网或者消费者,以及生产者来想起食物链的概念。而且将知识联系起来以后,学生更容易将生物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将知识互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变得更加简单。

四、准确记忆生物概念

许多学生掌握概念模棱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采用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规范学生概念的记忆,纠正学生一直以来对生物概念错误的认知,让学生学会建立起正确的基础概念学习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构建起正确的生物知识概念,能够对学生以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生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概念学习时要细心、耐心,认真仔细的记对每一个字。通常在对生物概念进行考察时,大多数题目都是对概念中的一些重点字眼进行转换,比如将概念中的“可能”变成“一定”,如果学生对这些重要字眼掌握得模棱两可的话,会导致严重的丢分情况。而且在考试中这样的考察都存在于选择题中,四个选项的“大概”、“一定”一类的可能性语气以及肯定语气,关键词被替换的几类现象是学生觉得生物很难的一个方面。

生物的概念例8

一、学生难以形成高中生物概念原因分析

1、混淆生物学概念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学生极易将生物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混淆,但其实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生物学概念更加的科学、严谨、系统,而生活中的概念是为了方便而概括出来的,有些并不科学或存在错误的地方。比如在生活中人们把狗称之为动物,但是在生物学中动物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2、学生意识中的生物概念

在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之前,在生活中就看到过或经历过一些东西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概念,这些概念与课上所学习的生物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给学生以误导。在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不明确的、浅层的、模糊的,没有过多的思考或验证。在学生没有学习生物学之前,学生对醋只知道是酸味的,但是却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浅层的概念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生物概念抽象难懂

高中生物概念较为抽象难理解,通常是对某种事物本质进行的描述和概括,加之高中生物概念并未十分成熟,对概念性的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概念,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概念前,必须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不懂的生物概念越来越多,这会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1、加强生物概念的正确引导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概念较多,概念与概念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分辨和区分上有一定的难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概念是通过概念字面意思来解释的。如在学习生物染色体概念时,对染色体字面意思进行解释,学生便会对概念含义以及物质特点有一定了解。在学习通过字面很难理解的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内容时,从光合作用字面理解只是一系列化合反应,很难通过字面直接理解光合作用概念内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科学的引导学生理解,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原理和意义,进而高效完成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2、深入剖析高中生物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生物概念内容种类繁多,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概念可以完全理解,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记忆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较复杂生物概念时,要采用分解的方式,这样学生们在理解起来更容易,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将复杂的概念精简化,使其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复杂生物概念的学习难度。在对复杂概念进行分解时,要深入剖析分解后的概念,使分解后的概念更加的简单化、具体化和实用化,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效果。

3、生物概念教学实例化

生物概念学习与其他类型知识相比较,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的枯燥,概念内容严谨性较高,学生学习的压力随之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概念教学活动时,要擅于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概念,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只知其表不知内涵的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进而更好的理解相关生物概念。如在学习抗体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抗体概念与医学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物概念特点和作用原理。

4、建立完善的生物教学体系

高中生物概念十分严谨、抽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建立完善的生物教学体系,这样有助于生物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生物概念间是存在联系的,同时不同章节间的知识也要保证有序性。这样在学生的学习中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生物概念,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谱的方式,可以将生物概念的思考过程更具体化,抽象概念变得更加的实物化,更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生物的概念例9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学生不重视理解,死记硬背;忽视概念的联系性,将不同概念孤立起来;没有分清主次,不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对概念进行深入思考,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将概念教学方法有效运用到课堂当中,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是十分必要的。

2.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应用

2.1导入生物概念

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生物基本概念很多,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生难以对其加以区分和辨别。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概念的字面意思对其进行直接解释,使学生了解概念具体含义,但是对于很多难以直接表述的概念来说,教师平面直白的解释不能充分表达概念的内涵,例如蛋白质的概念仅仅是定义描述,所以教师需要运用导入策略,展示概念背景,使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导入实验,使学生形象地把握概念验证和概括的过程,学生亲自动手能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力,掌握其本质特征,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例如,对酶的概念解释就可以运用这一策略。此外,还可以导入情景,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比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就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是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体系。

2.2生成生物概念

生物概念的生成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概念教学中引入实例,是刻画生物概念的重要手段。将生物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认知水平。例如,在解释细菌的概念时,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乳酸菌、菌类食物等加以辅助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利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加以辨别能够深化记忆。高中生物中的很多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必须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联系。相关概念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NA与RNA等,对这些概念进行多方面的列表分析比较,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第三,利用比喻的方法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理论来源于实践,恰当的比喻能便于学生理解分析。例如食物链的概念可以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形象比喻解释生物之间的关系。

2.3巩固生物概念

首先,可以建立清晰的图示,构建概念图,这是加深概念巩固的主要方法,能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整体的概念体系,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在分析解释了生物概念之后,应该将概念运用到练习当中,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设计相关习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巩固概念的有效途径。再次,还可以运用简练押韵的语言,将概念总结并突出重点,形成口诀是加深学生记忆。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学习记忆。

2.4强化生物概念

生物的概念例10

J・S・布鲁纳曾说:“概念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核心。”如果我们将知识结构比喻成一个生物体,那么,概念就是构成这个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的学习也尤为重要,它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概念的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呢?

一、利用古谚语,赋予生物概念的生活味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传统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概念的灌输及解题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概念都是死记硬背,再在解题中机械套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想要扭转这种局面,让生物概念一改传统的严谨、枯燥,而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赋予生物概念“生活味”。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古谚语,它们直观易懂、脍炙人口,又蕴含了很多生物知识。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的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概念;“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讲的是生物学中的变异现象;再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的是生物学中的条件反射现象,还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讲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关系等。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利用这些古谚语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生物概念浅显、生活化地表现出来,既增加了概念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概念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采用设疑法,化解生物概念的复杂度

教育心理学指出:“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的启发剂。”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问题设计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创造力。在多数学生看来,生物概念的学习抽象、难懂,这时就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最终达到掌握和理解生物概念的目的。

在设置疑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水平,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生物概念;其二,教师要根据生物教材中的重难点,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其三,教师设疑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窄,限制学生的联想,又不能太宽,使学生的想象内容毫无边际,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只有采取灵活、适度且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

三、通过对比法,分清生物概念的差异性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概念,如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等,这些相近或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很容易被混淆,成为学生理解概念的障碍。而学生在学习中,因为一字之差而产生的错误不以为然,认为只错了一个字,不要紧,不加重视,导致对生物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而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澄清概念的模糊认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避免错误认识的产生,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生物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通过图解法,使得生物概念系统化

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图解法来进行生物概念的表述,不仅能有效地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字信息,而且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和流程形象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深入地理解,同时有效改变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记忆方式,从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究。

教学中,教师也应教给学生绘制概念图标、曲线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让生生之间相互点评、修改。这样不仅让概念的本质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而且还能避免学生因为复杂的文字表述而出现记忆上的遗漏和错误。

除此之外,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物概念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概念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