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6 10:00:05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1

一、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敦化旅游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旅游行业竞争加剧,旅游市场悄然发生变变化,消费需求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贯彻落实,也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逐渐加大。尽管近年来敦化市在旅游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有目共睹的成绩,六鼎山旅游区还跻身全国4A级风景名胜区。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多方面原因,敦化市旅游产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全力培育“山水佛韵、神采敦化”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但恰恰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上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品牌形象还有待树立提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文化特色不厚,内涵品位有待于提升。佛教文化、满族龙兴文化、渤海历史文化、是敦化主打的区域文化。但从产业发展来看,这三种文化的文化特色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目前体现文化特色的主要旅游景点全市有三处,即正觉寺、清祖祠、渤海广场。在特色文化的挖掘上,虽然改建了正觉寺,新建了六鼎山金鼎大佛,新建了清祖祠和渤海广场,但明显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相似度太高,比如佛教文化,虽然新建了48米高的金鼎大佛,但同其它地区相比,相似性太强,没有个性和比较优势,缺乏垄断性和独占性,不能真正彰显出敦化佛教文化的特色。二是内容浅薄,渤海国文化主要从渤海广场墙壁上刻画的的几尊国王画像来体现,清祖龙兴文化也仅以大殿内摆放几尊皇帝塑像来证明,无法让游客真正了解那个时期真正的历史。普遍存在内涵品位不高、文化特色不浓,不能真正彰显出敦化地域厚重的文化特色。

2、旅游产品不足,文化内涵有待于完善。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上同旅游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品种数量少,尽管旅游管理部门动了很多脑筋,也搞了招商引资,但品种还是比较少。二是产品本地文化内涵不足,好多旅游产品没有打上本地文化的烙印,产品雷同,在这里能买到的,在其它旅游景点也能买到,而且完全一样,使游客失去了兴趣。三是大部分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包装,与文化不搭边,单纯卖当地产品,档次不高、没有特色,具有本地特色、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的寥寥无几,满足不了游客的购物欲。四是产业链条短,以木耳为例,基本都是原生态的包装产品,没有开发以木耳为原材料的精加工和系列产品。

3、品牌定位不准,宣传手段有待于丰富。敦化旅游品牌定位是:全力培育“山水佛韵、神采敦化”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以金鼎大佛为重点,大力发展佛韵游、民俗游和文化游。“山水佛韵”这句话放到几大佛教名山都适用,比如,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而且让人浮想联翩的东西可能更多,但放到敦化既没有突出主题,也没有突出特色。因为敦化山无名山,水无名水,佛无道场,所以这样的品牌定位很难打出去。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敦化旅游品牌的定位应围绕大佛做文章,突出佛教文化,把大佛与“xx佛道场”联系起来,广辟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加大选出力度,让“xx佛道场”根植人心,会及大地提升品牌形象。

4、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文化深度游有待于构筑。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基本上还是一个门票经济阶段,是最原始的、最初级的阶段,游客到景区多以看景为主,来去匆匆,虽然敦化旅游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大多数来敦化的游客以观光为主,逗留时间短,消费不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这种状况,归根结底在于,敦化的旅游缺乏和文化深层次的跨界结合,旅游产业链有待于拓展延伸,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二、打造特色文化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敦化旅游产业要上档升级,必须走与文化相融之路,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金鼎大佛旅游资源为支撑,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打造知名品牌为目标,深刻挖掘内涵,努力把敦化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度假胜地。

1、围绕文化深度开发,提升内涵品位。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确立全新的旅游资源开发理念,以大思路、大手笔、大动作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向纵深迈进,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层次。一是围绕“道场”做文章,打造敦化特色。要充分利用独有的金鼎大佛,建设“xx佛”道场,围绕“道场”做文章,打造敦化佛教文化旅游品牌。以突出“xx佛道场”佛教文化特色,逐渐扩大影响力,融入到佛教圈、旅游圈和社会大众圈,在循序渐进中提升竞争力。二是围绕“民俗”做文章,挖掘民俗特色。选择最为典型、最有特点的东北原生态村,保持草房,院落面貌,以早期农民生产、生活和用具的自然形态为展示内容,附以铲地,犁地,编筐,冬天坐雪爬犁等民俗娱乐项目,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三是围绕“佛事活动”做文章,展现佛教文化。利用正觉寺,金鼎大佛的优势,通过策划某一特定佛事活动,精品化佛事活动内容,品牌化佛事活动名称,广泛宣传,使佛教居士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四是围绕“历史文化”做文章,融入主题文化。要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理念,注重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已经建成的渤海广场和清祖祠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挖掘和充实历史内容,使渤海历史文化更具传奇色彩,更具吸引力;使满族龙兴文化更具观赏力。让游客在市内不同景点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真正享受到文化大餐。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2

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起源于英国的“工业考古”活动,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城市工业遗产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组成和历史脉络的有形或无形象征,无论从社会、历史、建筑、旅游还是审美、技术层面等,都对社会、对人类都有着重要的记忆与见证价值。它们的保护合理与否之间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否得到铭记,历史是否得到传承。对工业遗址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为其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不失为一条较为理想的保护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在由物质建设向文化建设方向过渡,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所言,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是功能性城市向文化性城市过渡。一般来说,不同的城市一般都具有比较独特的工业遗产资源,工业遗产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脉络和历史遗留,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工业遗产资源,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以工业遗产旅游为切入点,可以为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传承城市特色、建设城市特色文化、改善城市特色危机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工业遗产及工业遗产旅游概念界定

(一)工业遗产概念的形成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遗产之一,因其文化、科学、审美、经济价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塔吉尔》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具有其他物质与非物质性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与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建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工业遗产虽然在人类整个的历史长河中历史较短,仅仅只有几百年或近百年,但是不能否认,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留下的不能磨灭的痕迹,是关于社会发展的证据和记录,对曾经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产生了甚至可能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产生的影响还要多。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城市特色文化概念界定

(一)城市特色文化的概念

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一部长卷,每一个城市地处不同的环境,经历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因此形成了每一个城市特定的文化特点,如西安的古都文化,北京的文化,平遥的的建筑文化等等,这些鲜明的、特有的历史人文内涵与精神风貌都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可以说,城市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文明、环境、人文乃至人的习惯、习俗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特色文化可被定义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城市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达到的文明手段所创造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包含物质和精神成果的表现形式。

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工业遗产资源,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以工业遗产旅游为切入点,可以为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传承城市特色、建设城市特色文化、改善城市特色危机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陕西大华1935工业遗产的形成历程与文化特色

(一)形成历程

陕西大华1935,即始建于1935年的西安大华纱厂,也是解放后的“陕棉十一厂”,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纺织企业。可以说,大华1935是一部中国近现代民族纺织工业发展史的缩影,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意义,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008年10月由于经营不利,大华宣布政策性破产。经历了76年的风雨,它见证了西北民族工业的艰难创业,见证了西安的解放和民族工业的新生,见证了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见证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不同时代留下的生活印记,为西安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开发现状

在对纱厂的改造过程中,创新性地赋予了这些建筑商业经营的功能,把废旧的工业厂房改造成餐饮酒店、艺术工坊、画廊、大型概念店铺以及纺织主题博物馆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呈现出了既古朴又前卫、既怀旧又时尚的文化氛围1。它的改造和规划,充分利用了历史资源,塑造形成了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文化概念,营造出具有民族工业特色的场所,旨在带领人们阅读和认知中国民族工业历史与文化。

在对大华纱厂工业遗存实施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将其转型发展为集文化商业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大华・1935”。

为了对大华1935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更为清晰直观的了解,通过实地调研,本论文以调查问卷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为基础,发现大华1935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与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旅游项目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除了已有的文化大讲堂活动以外,前来参观的旅游者能够进行的旅游项目就只有简单的参观一下大华博物馆,既没参与性,也缺乏乐趣。对于旅游者呼吁强烈的“织布体验”、“志愿者讲解”、“专业知识讲座”都没有得到真正地实行。

2、大华1935的宣传营销工作不到位,游客对“大华1935作为珍贵的工业遗产”的认知度十分有限。在这里呆一天就会发现,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数量十分有限。而通过与前来游览的游客交流可知,他们对大华1935的评价较高,认为它独具特色,很有新意。由此游客稀少并不是旅游资源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华1935的管理者对于其推广营销工作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外界大众旅游者普遍不知道它的存在。

3、整个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相对薄弱,游客服务中心的职能没有充分体现。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发现,大华1935发展相对稚嫩,还不具备作为一个景区的最基本的服务功能。

(1)游客中心虽已经建立,但是位置相对偏僻,游客一般无法容易辨认,并且提供服务的人员也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严重不足。

(2)在大华博物馆竟然没有最基本的旅游手册,对想要了解更多细节的游客来说是很不方便的。

(3)大华1935的景区导览标识和游览路线、景区讲解都相对欠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整个大华1935这个宏观层面来说,从大华1935的大门进入,基本看不到应有的游览路线和平面示意图,而对各种建筑的名称标识和简要介绍也不到位。

从微观层面来说,进入大华1935内比较显眼的大华博物馆,导览标识基本看不到,遗产展示显得相对凌乱,整个博物馆的脉络和思路相对也不清晰,这对于大部分都是外行的游客来说,有耐心在里面匆匆的走马观花已经算是极限了。

博物馆内的讲解系统还未建立,对于想要了解历史知识的游客来说,其需求完全没法满足。综上这些存在的问题,完全削弱了他们了解认识工业遗产的好奇心,也削弱了大华1935作为重要的工业遗产的科普教育功能。

4、游客停留时间较短,经济效益不容乐观。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

(1)因为旅游项目缺乏、景区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等原因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大概平均只有一个小时。

(2)因为大华1935作为游览地,它的开发建设是一笔十分巨大的投入却完全不收取门票,免费对公众开放,并且可供旅游者消费的项目少之又少;本论文认为造成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华1935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导致旅游者“想停留无处停留,想消费无法消费”。

5、整个大华1935对城市特色体现不明显。破产后,大华纱厂留下了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工业历史遗存,呈现工业文化遗产的旧址已入选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既有机器设备、车间、制造厂、运输等工业空间,也有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及所有的地下构造部分,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科学上的价值。但是就大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说,它并没有成为西安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旅游资源的补充,对西安整个城市的特色体现还不明显。

(三)对策思考

大华1935作为西安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和珍贵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了在西安城市特色特色建设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丰富西安这座古城的文化多样性,使其城市形象更加多元化,需要在已有珍贵资源但是运营并不成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寻找发展途径,提升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实现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逐渐开发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具体建议如下:

1、设计多样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大华1935的游憩教育功能。

(1)现已拥有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独特旅游资源,因此应充分发挥独特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教育功能,例如可在文化大讲堂的基础上推出模拟织布、志愿者讲解、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新的集体验与教育为一体的项目,力争推出品牌教育产品。

(2)要注重其他与“游”相关的旅游项目的设计与配套。大华1935虽定位为综合大型娱乐购物商业中心,但是因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设施、服务、项目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例如独具特色的咖啡厅、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廊艺术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等,虽初具规模,但是对于初到的旅游者,一是不方面寻找,二是发展也不成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者的满意度。

2、做好大华1935的宣传营销工作,提升它作为西安重要的工业遗产的认知度。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其旅游活动的开展本身就需要一个逐渐让大众认识、了解并深入人心的过程,如果不做好它的宣传营销工作,即使拥有较为优良的旅游资源,但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旅游的发展肯定也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论文认为,大华1935应该建立完善的推广计划组合。

(1)从公众对大华1935的标识、形象的认知出发,确定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设计富有体验型的旅游活动、旅游纪念品,让公众感知到这里不仅仅是遗址博物馆的观光,还有深层次的体验游憩活动,是一个综合的旅游目的地。

(2)要在营销渠道上下功夫。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营销平台横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从这些平台进行社交和获取信息,传统的营销渠道如在网站、电视上投放广告已经失去了它的说服力以及辐射度。最后,在营销手段上也应该积极创新。近两年来比较火的有概念营销、事件营销等。通过考察,发现大华1935内有比较新潮的“逃跑计划”动漫展等活动,大华1935应该利用此类机会,在网上大肆宣传,以提高大华在全国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3、完善大华1935的旅游服务功能。

(1)改善自己在游客服务中心方面存在的不成熟的地方,积极发挥它在服务游客、提升景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方面的作用。

(2)必须解决没有旅游手册或者旅游手册获取不方便这样的问题,并且要确保质量精美、排版合理。因为旅游手册既是游客了解一个景点的最有效的工具,并且也是宣传营销的手段之一,可以说是一个景区的门面,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3)大华1935应该完善导览系统和解说系统,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大华1935的科研教育功能。要依托解读系统构建合理流畅的展示路线。大华1935应该整合资源,理清思路,将游览线路化,并且完善标识系统。要把景区、景点的解说系统不断完善起来。从前在这里工作的下岗工人担任,因为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工作必定充满着强烈的热爱之情,因此他们是最好的讲解者人选,会在讲解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传达给旅游者;同时随着科技进步,现代景区的讲解体系也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人性化,大华1935应该注重不断引进较为先进的讲解设备以适应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4、拓展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量。旅游活动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同时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行业,同时还具有文化性、经济性,因此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大华1935应该积极拓展产业链,满足公众对于不同方面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一个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除了上文提到的要设计具有体验性的旅游项目,管理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剧场、咖啡厅等娱乐场所外,对于其他要素例如特色小吃的开发、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景区内风格想契合的交通工具的开发等等也要重点关注。

5、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凸显城市特色文化。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就是在完整保留遗产具有时代感外表的前提下,内部经过改造后进行新用途的重新利用,使遗产生命得以延续和焕发。大华纱厂具有悠久的历史,传奇的经历,多样的内容,对大华纱厂的保护利用如果能够落实和执行,将引发示范效应。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3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75-04

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发展平台。我国在党的十七大以后,重力推出了发展“中华文化”战略。娄底作为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城市,是一方热土、一块宝地,这里钟灵毓秀,人脉睿智,历史文化古远,自然文化独天得厚,人文精神尽显特色,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发展资源。这一资源有助于“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打造全省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创建全国新兴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的实现,提速娄底发展。

一、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为地方旅游休闲提供人文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要建设湘中旅游休闲基地,必须突出娄底特色的旅游文化,娄底特色的文化是湘中旅游休闲基地之魂,娄底旅游资源是娄底特色的文化旅游之体,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鲜活的湘中旅游休闲基地。

(一)打造地方特色文化要从其长期浸润的母文化中吸取养分

地方文化长期受其所浸润的母文化的影响,因此,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必须要从其长期浸润的母文化中吸取养分。娄底要打造特色文化也要从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中吸取养分。古代湖南的交通不便和土地贫瘠,使其“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横拙刚毅见长”。但是,古代湖南人民仍然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质朴勇敢,创造了灿烂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源于远古,形成于两宋,继先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文化思潮。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理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综合,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要求重新解释儒学经典,力图使儒家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振兴。另一方面,它又大量吸收、综合了佛、道两家的宇宙哲学和思辨方法,将其补充到儒家学说中去,将儒学发展为一种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体系。由于湖湘文化能够振兴儒学、发展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故很快成为了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湖湘文化的思想学术来源于中原的儒学,从周敦颐《太极图说》与胡宏的《知言》,到“六经责我开生面”的《船山遗书》;从魏源风行海内外的《海国图志》,到谭嗣同那震惊学术思想界的《仁学》,它们都是彪炳史册的儒学正统成果,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也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从湖湘文化的社会心理层面看,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梁启超曰:“其可以强天下而保国者,莫湘人也。”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为突出特点,劲直尚气又特别突出朴质进取的湖湘士气,湖湘人民继承了这种“通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的风气,故湖湘人民“朴实勤奋,劲直勇悍,好胜尚气,不信邪,甚至流于偏狭任性”。陈独秀则称赞湖南人是“何等坚忍不拔”。湖湘人强调自我的主动创造性,敢于“扎硬寨,打硬仗”,性格耿直刚烈。湖湘人民外承湖湘文化的“敢为天下先”的慷慨士气做底蕴,又突出自己天生具有的“耐点烦、霸点蛮,没有事情不能干”的任蛮精神。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都体现出夷夏互变、天下为公的民族精神;文质相复、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豪杰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兼容并蓄、众采他长的创新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救世精神,关注民生、经世致用的仁爱精神,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务实精神。正是这些精神造就了从鸦片战争以来出现了三次人才群,正是受这些精神的感染、激励,曾国藩等中兴名将开启了“湘运之起”,黄兴等流血革命者书写着“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等无产阶级革命者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概夺取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湖湘文化的精神资源丰富,具有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优秀精神传统。湖湘文化忧国忧民的传统提供了现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的传统提供了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通变求新的传统提供了文化建设的目标,兼容并蓄的传统提供了吸收外来文化的博襟,敢为人先的传统激发了奋发创新的宏大志向。湖湘文化是一处浩瀚的大海,一部悠久的历史画卷,一片尚未完全挖掘开垦的处女地。无穷的文化养分为后人提供了“发展之根、前进之木、立市之魂”。湖湘文化中突出的精神特质,仍然是今天实施新的发展蓝图的基因和依基之地。因此,建设娄底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必须充分地在其中吸取养分。

(二)打造地方特色文化要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陶冶精神

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必然要显示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其精神风貌自然是由当地的历史长河中所决定的,需要我们在当地的历史长河中陶冶。因此,打造娄底特色文化要在源远流长的娄底历史长河中陶冶精神。娄底文化历史悠久,有强烈地域性的民族文化,属于湖湘文化、荆楚文化乃至华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于、发祥于这里的蚩尤,带领“八十一兄弟”北上与黄帝抗衡,使黄帝“九战而九败”。上古时有赢姓人(季昌)避秦于此,与当地苗、瑶人杂居一起的事件;中古时有武陵人因捕鱼误入“桃源峒”而被陶渊明所记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近古时有章开梅山,蜀汉名相蒋琬,被宋理宗誉为“南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的杉山人贺德英13岁即中神童科殿试第一名,明代大理寺卿邹廷望,御史“烧车御史”谢振定,湘军名将刘蓉,书诗“上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纵横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杨昌浚,“中兴名臣”曾国藩,爱国外交家曾纪泽;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政治活动家禹之谟,爱国将领宋希濂,倡导“血性”精神的罗舟重,“湘学复兴大师”邓显鹤,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爱国名将、黄埔军校代校长方鼎英,华夏名将陈正湘,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全国妇联主席蔡畅,“鉴湖女侠”秋瑾,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医学博士李振翩,书画名家肖一苇……群星璀璨,人文荟萃。他们效仿先贤,邃密群科,为了民族的复兴,国家的昌盛,科教的崛起,人民的幸福,以“改造中国与世界”(蔡和森语)的非凡胆略,以“莫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陈天华语)的豪迈气概,以“打落牙齿和血吞”的硬骨头性格,体现了胸怀天下、爱国爱乡、急公好义、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刻苦耐劳、坚毅智勇、百折不挠、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等文化个性。陶冶出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勤俭创业、发奋图强的蛮忍顽强精神淡泊名利、舍生忘死、励精图治、强国富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坚持真理、崇尚科学、勇于实践、从我做起的求真务实精神不甘人后、奋勇争先、兴业富民、开拓进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解放思想、顺应潮流、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进入新世纪,400万娄底人又赋予了团结、开放、创新、务实等新的元素,陶冶出独特的娄底精神:“坚韧、勤奋、尚德、自强”。

(三)打造地方特色文化要从其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资源中提炼元素

地方特色文化的“特色”元素就是蕴涵在他当地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资源中的,因此,打造娄底特色文化要从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资源中提炼元素。娄底有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资源。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故居风光带、4A级风景名胜景区紫鹊界8万亩秦人梯田、龙山、部级地质公园――湄江自然风光、自然植物园、大熊山、奉家山的古桃花源、中峒梅山寺、新化北塔、黄巢山剑塔、油溪石拱桥、永丰镇洛阳湾古建筑群、大乘山、水府庙水库风景区、胜仙洞、“亚洲最美丽的地质博物园”、“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西游记拍制地点――波月洞、龙山药王庙、镇南山天王寺、历史文化名镇杨市镇、名村三甲古村落、有望进入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甲共产主义示范村(玉屏的红旗居民点)、游学伏口遗址、开国上将李聚奎故居、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蔡和森纪念馆、罗盛教纪念馆,还有成仿吾、陈天华、湘中八女杰、新洋惨案――洋溪万人堆等历史名人、名址更增添了娄底文化的厚重与神奇。与周边区域比较,丰富的娄底旅游资源突出了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神奇梯田,即浩瀚的新化紫鹊界梯田,8万亩梯田连片成形,依山而上,其无塘无渠天然的灌溉系统至今没有科学解释。二是神奇溶洞,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地质博物馆的梅山龙宫,拥有孔子游学、哪吒出世、水中金山、远古河床、峡谷云天等世界溶洞奇观;曾经的《西游记》拍摄地波月洞拥有石坝、鹅管、网络槽三个世界之最。三是神奇山水,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有悠久历史和厚重人文,而且保存了中国南方最大的一片原始次森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优美,山水奇特,遍布中国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的足迹,被誉称为药山;还有九峰山、洪家山、包围山3个省级森林公园;水府旅游区近在咫尺,资水源远流长。四是特色文化,娄底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耕读文化底蕴深厚,梅山文化独树一帜,傩戏、武术、宗教、山歌等多姿多彩;被尊为中华始祖的蚩尤、三国名相蒋琬、清末重臣曾国藩等都诞生于此,并涌现出了陈天华、蔡和森、成仿吾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志士仁人。传统的深厚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互相交融,世界锑都锡矿山、华菱涟钢等现代工业企业在娄底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不断发展壮大。娄底加快旅游发展,必须把这些特色发挥好,变潜在的比较优势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着力塑造神奇山水、人文娄底的品牌形象,以此提升娄底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要把现有的文化品牌做成精品

品牌是实力的象征、优质的代表、信誉的保证和文化的聚焦。产品有品牌,企业有品牌,城市也要有品牌。一个好的城市品牌有利于提升城市对外的形象和地位,增强对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品牌的连锁效应可提高城市整体品位和综合竞争实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特别是部级乃至世界级的精品,就有必要把现有的文化品牌做成精品。从娄底特色文化建设来看,近年来,娄底人民顺应时代的需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打造鲜活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娄底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青春娄底・湘中之光”极具影响力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湖南省唯一的“群星奖――服务奖”,为娄底增添了魅力无限的文化色彩。除此之外,各县市都建成方便群众活动的广场;已经形成了全省独特的书画艺术“娄底现象”品牌,这一品牌为娄底能增添艺术色彩;走马街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群众书画艺术之乡”称号;著名写意花鸟画家王憨山蜚声海内外,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并选入中学美术教材。已经形成了国内外学术者、旅游者、投资者关注的“梅山文化”品牌,这一品牌能增添娄底文化底蕴的厚度与神秘。新化县被国家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梅山文化之乡”、“蚩尤故里文化之乡”、“梅山文化研究基地”、“蚩尤文化研究基地”,冷水江市被命名为“梅山傩戏之乡”。已经形成了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乡间侯府、古建筑文化研究”的品牌,这一品牌能显示娄底文化的博大精深。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幸存的最完整的侯府,是最大的“侯府园林”,是部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1月20日至22日,在富厚堂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现存藏书楼学术研讨会”,增加了富厚堂的知名度,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极好的展示平台。已经形成了专业艺术团体和民间职业艺术团体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文艺演出品牌,这一品牌能彰显娄底的青春艺术。2010年4月22日,花鼓戏《花落花开》在中央党校汇报演出成功;娄底市大型花鼓戏《村官是个堂客们》摄制成戏曲电影,并冲剌国家“五个一工程”大奖和国家最高奖“华表奖”。上述已经形成的文化艺术品牌,为娄底争得了荣誉,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影响,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路径

旅游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旅游市场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系统,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必须要有开放性的视野和思维,要在发展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加快发展。就娄底旅游业而言,必须跳出娄底看娄底,站在全省看娄底,立足全国看娄底,在总体思路上,就是要始终坚持开放合作、靠大做强,以开放拓空间,以合作求发展。当前就是要主动融入大长沙旅游板块,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市场、服务共享,进一步彰显娄底旅游特色,壮大旅游产业。具体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加快融入长株潭产业发展步伐,利用长株潭特别是省会长沙旅游发展的先发优势,带动娄底市旅游的加速赶超

国家批准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湖南大力实施“3+5”城市群战略,加上长株潭自身积存的历史文化与资源基础,为长株潭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3+5”城市群的一员,娄底市要主动融入长株潭产业发展,充分扮演好配角,并且要做最佳的配角,从旅游规划定位、市场拓展、设施共享、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积极跟进,搞好配套,主动接受长株潭特别是长沙的旅游产业辐射和带动,把市场延展过来,把人流吸引过来,进一步放大旅游核心圈的“溢出效应”,通过借力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长株潭旅游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二)加快与周边旅游开发的对接步伐,在加强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中实现互惠互利、共进双赢

与周边旅游开发的对接,要弘扬开放、坚韧、勤奋、奉献的精神,克服封闭保守、怕吃亏、怕困难的思想。首先,要克服画地为牢的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走资源优化整合之路,形成湘中“大市场、大旅游”的格局。湘中板块涉及到娄底市和邵阳市、湘潭市、益阳市,同时与衡阳市密切关联,四市联同周边地区要在省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精诚合作、优势互补,统一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和营销,使湘中地区抱成一团,成为一个旅游经济共同体。其次,要克服斤斤计较、怕吃亏的思想。由于资源的特质不同、价值不一,加之资源布局和线路组合等因素,旅游带给各地的经济利益不均衡,对社会贡献也有大小,各地局部自然有得失,致使积极性和参与性受到影响,步调难以统一。对此,湘中板块各县市区必须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摒弃狭隘观念,以共同打造湘中板块,带动湘中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积极参与、配合区域合作。再次,要克服畏难的思想。区域合作本身需要谋略、胆识和勇气,同时也需要开放合作的胸襟和创新求变的智慧。而在湘中后发地区,本身基础条件极为有限,要发展旅游,实现区域合作难度也较大,但只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正确处理价值取向,努力创造条件,就能实现共赢效果。当务之急是重点抓好与韶山和衡山为核心的两个旅游区域开发的对接与合作。一是加强新化与隆回、安化两地旅游开发的合作对接,打造从邵阳隆回的花瑶、高洲温泉到娄底市新化的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蚩尤故里,再到安化的茶马古道的黄金线路;二是加强娄星、双峰与韶山、衡山旅游开发的合作对接,打造韶山到水府旅游区,到曾国藩故居,到衡山的黄金线路。通过搞好区域旅游黄金线路与景区的链接,搭建合作平台,实现旅游客源的互换,旅游设施、旅游信息服务的共享,降低游客旅游单线成本,提高旅游景点之间的耦合度和利用率,在合作开发中实现互补多赢。

(三)加快市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步伐,在千方百计保增长中率先实现旅游业发展“弯道超车”

从旅游产业的特征来看,旅游产业是一个开放性产业,涉及面广,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破除思想壁垒,尊重旅游经济规律,尊重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旅游经济是差异化经济,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生产要素的特点,避免雷同重复、低质造成各要素的浪费和破坏,使优者更优、特者更特,形成主题突出、特点鲜明、差异发展、服务优良的最佳优化组合。打造湘中旅游休闲基地,要突出娄底特色的旅游文化。而湘中地区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文化底蕴深厚,脉络清晰,既有曾国藩的立身修学、治国治军平天下的智慧,又有古朴神秘、灿烂魅力的梅山文化,“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绿色”与“红色”旅游兼备,打造湘中旅游休闲基地必然要突出娄底特色文化。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壮大旅游产业。

从娄底市域内来看,可依据“产品整合,自成体系”的原则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娄底市内的能够组成自成体系的旅游产品,独立于湘中旅游板块。如可形成:湘中立身修学之旅、湘中自然山水溶洞之旅、神秘梅山文化之旅、湘中农耕文明之旅、湘中民族融合之旅、湘中矿业发展之旅和湘中扶贫献爱心之旅等等。湘中立身修学之旅:曾国藩故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曾国藩的立身修学举世关注,蔡和森、中华百年“女杰”中蔡畅、唐群英、向警予、秋瑾四位英杰以及辛亥革命先驱禹之谟、爱国将领宋希濂等给中国近现代留下了深厚人文资源,备受政界、军界、思想界、学术界的瞩目,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湘中自然山水溶洞之旅:水府庙旅游区位于湘潭市西娄底市东,是对接大长沙旅游圈的途中节点;雪峰山脉是湘中的北脊;资水是湘中的血脉;大熊山是湘中第一峰。而以梅山龙宫(新化)、波月洞(冷江)、青龙洞(安化)、云仙岩(隆回)为代表的溶洞群显现了喀斯特地貌奇观,是游客观赏奇山秀水、体验溶洞大观的自然之旅。农耕文明之旅:以新化紫鹊界为代表,奉家桃花源真地为依托,使游客能瞻仰远古农耕文明的真实丰碑,体会天地人和谐相处的最高意境。神秘梅山文化之旅:湘中板块是自然的梅山文化区域,独特的文化背景,奇异的民风民俗,清末民初所涌现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尚存的历史遗迹,无一不使游客怦然心动;魏源故里、邓显鹤的南村草堂、陈天华故居、陶澍墓园形成了厚重的梅山文化之旅。湘中民族融合之旅:湘中即古梅山,从黄帝蚩尤大战到“几千年不与中因通”的峒蛮以及不知先祖盘王的独特花瑶,民族融合的脉络依稀可辨,这条文化之旅,能使游客思古之情油然而发。湘中工业发展之旅:湘中矿产丰富古已有之,现代工业正蓬勃发展。从古台山原始采金矿道,到“世界锑都”百年老矿所组成的洞穴景观.从气势恢宏的柘溪水电大坝到当今世界钢材加工最前沿的薄板工程,人类智慧的火花能让游客心旌摇荡。湘中扶贫献爱心之旅:处于该板块的新化、隆回、安化都是国定贫困县,涟源市是省级贫困县,针对在贫困线上的特困农户、渴望读书而因贫困失学的部分儿童,可以组织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既旅游又立德,成就了游客的爱心之旅,对游客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

这些旅游套餐既可以成为独立的旅游产品,又可以相互烘托,特色鲜明、风格迥异而又有机融合,使娄底旅游在湘中连成网,构成片,成为“大旅游、大市场的”宏伟格局,使游客畅游奇山异水,仰止高山梯田,体验梅山文化,品味千古人文。

Thinking of build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Taking Hunan province Loudi city as an example

LIU Wei-ru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4

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拄。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经济效益和经济地位得以不断提高,已成为辽宁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在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虽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却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的表现便是旅游购物发展较为滞后。辽宁需要用好地方文化这张牌,推动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

一、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及其内涵

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因旅游消费需求而购买的并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的四大支柱之一,是辽宁旅游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基本要素。因此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辽宁旅游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阵型具有重要的F实意义。

产业集群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企业合作制度,它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企业集中在同一产业或产业链,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互相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企业制度。

根据产业集群的定义以及旅游业的特性,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可以界定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部门与机构(包括旅游商品研发机构、为旅游商品生产与流通提供辅助支持的企业与部门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在旅游业的具体反映,也是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高级形式。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是促进辽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辽宁文化资源分析

辽宁地域文化是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辽宁地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不仅是辽宁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重要精神载体,也是最深厚的根基。

1、历史文化资源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查海文化、红山文化、其单位化、高句丽文化、满清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辽河流域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55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2、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在辽宁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中,民族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在历史上,辽宁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目前辽宁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共计643万,其中,最主要的4个少数民族中,满足和锡伯族的人口占全国第一位,蒙古族人口居全国第二位,朝鲜族人口居全国第三位。在辽宁的各少数民族中,以满族文化对辽宁人的影响最大。辽宁不仅是满足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满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满族的服饰、饮食习惯、生活习俗等至今都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辽宁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非物质遗产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这些民族民间文化充分体现了辽宁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

3、工业文化资源

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新中国50年的工业史上,曾经创造了100个“第一”。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辽宁是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基础雄厚的重工业基地。建国以来,辽宁省建立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积淀深厚的钢都、煤都、石油城、化纤城等现代工业文明。

4、自然地貌资源

首先,辽宁拥有丰富的天然景观,独特的旅游资源,东起有“雄伟幽奇秀”的凤凰山,世界遗产高句丽和鸭绿江,拥有亚洲第一的本溪水洞;中部有一宫两陵,道教圣地鞍山千朵莲花山、本溪的九鼎铁刹山;佛教圣地医巫闾山、太子河和辽河,西有盘锦的丹顶鹤和红海滩、中国最大的芦苇荡等,形成多姿多彩、丰富、优秀、珍贵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其次,辽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东北唯一的海洋省份,海洋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第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岫岩玉、玛瑙是我省岫岩和阜新的特色矿产资源。这两种资源以其储量丰富、质地优良,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

三、发掘地域文化。推进辽宁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文化充分交融的当今社会,文化资源对旅游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而易见。

旅游商品是旅游地特色资源的名片,反映着当地特色,只有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紧密相连的旅游商品才会具有吸引力并获得长久发展。这就需要在开发辽宁旅游商品市场时,要充分体现辽宁各地方、各民族的地域特色,不论是制作原料的选择还是制作工艺的运用都要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是树立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品牌形象的基础。但目前辽宁省各地旅游景点和商店所销售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满足购物市场的需求,这也成为制约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最高层次、最具开发价值的。辽宁作为文化大省,拥有历史悠久的远古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唯我独有的清前文化、象征现代文明的海洋文化、占比重较大的城市文化和大工业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辽宁特色文化资源。辽宁地域文化的多样化特征,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供给和保障。如何把辽宁的文化资源科学合理的有效利用,对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地方文化挖掘。突显辽宁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地方特色

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一个旅游地区的象征,其核心吸引力就在于地方特色,同时也是旅游商品的价值所在。|宁地域文化的特色性和差异性是树立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品牌形象的基础。因此,在制定辽宁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策略是,一定要以地域文化的特征、内涵为重点,充分挖掘其特色内涵,才能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运用地方文化,共创辽宁旅游商品知名品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更加倾向于购买那些具有文化性、精神性、创新性的旅游商品,文化特色越突出,竞争力就越强。辽宁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以及地域文化的丰富性,是其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巨大优势。因此,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要在深入剖析地方文化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共同培育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商品。

2、加大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促进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形成。

辽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极为丰富和珍贵,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民族地区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使其保持原汁原味。为了更好地发展辽宁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辽宁各地政府应当对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及工艺进行全面考察,深入挖掘各地特色,统筹规划,差异化发展,形成独居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

3、加强技术的投入与创新,增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竞争活力。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5

“杨家将”文化源远流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提及到“杨家将”,人们立刻便会想到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等英雄人物。“杨氏父子皆名将,智勇号称杨无敌”,“杨家将”的故事流传久远,“杨门女将”更是为“杨家将”故事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三代英雄,都是历史上“杨家将”的主要英雄人物,佘太君也确有其人。然而杨宗保和穆桂英,则是小说中杜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形象。据史料考证,他们最早出现在明代戏曲作家熊大木和纪振伦的笔下,在小说中被赋予了生命和英雄使命杨宗保的人物原型是杨文广,而穆桂英其人物原型则是综合了明朝末年的女英雄们的形象。

杨业原名叫杨重贵,他的父亲杨信曾经担任过麟州的刺史。据《宋史?杨业传》中所述,杨业从小就立下壮志豪言“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即:杨业从小就有当将军的志向,擅长骑射,爱好打猎,他把敌军看作是打猎时的猎物,被后人尊称为“杨无敌”。可见,杨业从小就具备很好的军事才能。杨信从那时起就格外看好了杨业,杨业也不负父亲的重望,成为一代将才。

杨业之子杨延昭,其原名是杨延朗,据《汴京遗迹志》中所记载的 “杨六郎”就是此人。他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成人后智勇善战,号令严明,成为北宋王朝的名将。宋真宗曾称赞杨延昭说,“延昭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乃父之风,非常值得称赞。”杨延昭之子杨文广,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将”世代忠君报国的优秀传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他先后在河北、陕西的边境做过镇守将军。

杨业的妻子为折氏,她的祖父、父亲和两个兄弟都曾担任过边关的将领,可以说她出生于军事世家,因而是一位富有军事才能的人。佘太君原名为佘赛花,由于“折”与“佘”的读音相近,故被世人称作为佘太君。经小说改编后的戏曲小说中所述,穆桂英为穆羽的女儿,杨宗保的妻子,是“杨门女将”中女性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天波杨府”的地理景观

据明代《汴京遗迹志》中所述:“杨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内西北。”文中指的就是汴京城内的杨家府邸,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内。据《汴京遗迹志》记载:“寺在城之西北隅,旧金水门内,即宋太尉杨业之家庙也。雍熙丙辰蒲月,业死节朔方,其子请改家庙为寺,以荐其父。太宗嘉其孝,乃俞其请,赐额曰孝严。”因杨继业对国家忠心耿耿,“杨家将”世代忠心贤良,宋太宗特敕亲笔御书的“天波杨府”匾额给杨家,并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即“天波杨府”。

如今的“天波杨府”享有“天下第一府”的美誉,走进“天波杨府”,它的园容园貌和鳞次栉比的古式建筑群都令人目不暇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耳熟能详、代代相传的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更是为“天波杨府”增添了许多英雄色调。今天看到的“天波杨府”,是依据《如梦录》等史书中记载所述建造而成,是在杨氏故居的旧址上又新建的一座纪念性的建筑,并于1994年完工,其主旨是弘扬民族精神,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天波杨府”这座仿宋的古典园林建筑,给人的印象颇为深刻。园中演兵场、杨家府衙等,让人犹如身临军事重地,杨家就俨然是一座军事演兵场。但是,一旦你步入杨家的后花园,之前严肃紧张的心情便荡然无存了。杨家的花园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气息,园内的假山、亭台楼榭、扑鼻的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为“天波杨府”增添了几分宁静中的温馨惬意。“天波碧潭”的幽幽泉水在耳旁叮当作响,走在长廊中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园内一刚一柔的错落景致,为“天波杨府”增添了些许威严华贵的气质。园中的大型浮雕照壁《世代忠烈杨家将》气焰恢宏,其中人物各个都有奋战杀敌的故事,带着“杨家将”们的英勇事迹,英姿飒爽各个显得活灵活现。雕塑《忠烈千秋》则是一组杨家男将的英雄群体形象,他们手持杨家枪、义愤填膺地看着远方,保卫着大宋的疆土。

三、“杨家将”英雄人物形象的民族传承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千古,后人们根据他们精忠报国的丰功伟业,编写出了许多激励人心且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其中不乏英雄人物的英雄演绎或是后人对他们的传唱,历朝历代经久不衰。

明代以前,有取材于民间口头文学的《杨家将》,经改编后以戏曲的形式,把“杨家将”人物身上特有的英雄气概和大义凛然的无畏精神,搬到戏曲的舞台上,通过戏曲的表演形式,扩大了“杨家将”故事的影响范围。

到了明代,戏曲作家熊大木和纪振伦两位剧作大家,把“杨家将”的故事演绎成了“杨家将”传奇,他们为“杨家将”的英雄人物形象,增添了许多神话韵味。他们把“杨家将”的故事编写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等故事集,并以小说和评书等形式广泛传播给民间大众。从而使得“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故事被叙述者娓娓道来,情节之精彩,更是让听众拍手叫绝!上到九旬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都熟知“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可谓是尽人皆知。

延续到了清代后,地方戏曲的发展对传统“杨家将”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的演绎和发展,尤为突出的是清代的戏曲:宫廷戏。宫廷戏已把“忠君报国”作为了戏的基本主题。由此一来几经传唱后,使得后人都无法辨识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了。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世代的人们对“杨家将”传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戏曲《金沙滩》、《天门阵》、《杨文广征西》、《四郎探母》、《牧虎关》等剧目,更是把“杨家将”的丰功伟业展现得淋漓尽致、描绘得栩栩如生。“杨家将”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故事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事感人至深,演绎者身临其境,观看者慷慨激昂、悲愤万千!

自宋代至今,无数文学家、戏曲家们品味于他们以“杨家将”忠君报国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历朝各代的艺术家们,陶醉在各自创作的作品中,更是如痴如醉,似演绎似传说,醉梦其中。如此这般,具有弘扬民族英雄历史性题材的戏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赋有历史性题材的文学和戏曲艺术,亟待当代艺术家们加以大力保护和挖掘抢救。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民族瑰宝”决不能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要加大力度,大力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四、依托历史、弘扬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新看点

日前,由“天波杨府”公园出资近亿元,精心打造出的大型战争史诗剧目《忠烈千秋?杨家将》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此剧目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它结合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经由舞台艺术演员表演,把“杨家将”的英雄事迹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该剧目是聘请多方专家和学者们结合历史事实改编演绎而成的,在“天波杨府”公园内演出。

公园内富有意境的演出环境,结合高科技的大型水上舞台,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场景,令观众流连忘返。《忠烈千秋?杨家将》中,战马嘶鸣声声震耳,逼真震撼的战争场面,犹如一部穿越剧,把观众立刻带入了一千多年前,“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沙场中。演出剧目分为四个部分:《一门忠烈》、《情定穆柯寨》、《英雄聚会》、《大破天门阵》。每个部分各成一体,却又有机结合,四个部分的成功演绎,给观众产生了巨大的视听冲击,可谓是一道“杨家将文化品牌”的视听盛宴!

《忠烈千秋?杨家将》大型舞台表演剧目,巧妙地挖掘和结合了多种宋代文化元素,又融合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剧目以“忠君爱国”为主题,配以惊心动魄的舞台表现形式,将文化与科技的精妙融合,成功地打造出了“杨家将文化”的独特品牌。剧目规模之宏大、宋代文化特色之鲜明,充分演绎出了一道以北宋“杨家将”的“爱国”、“忠君”等文化元素为基础的、感人至深的文化盛宴!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6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71-02

一、特色旅游概述

什么是特色旅游?国内外众多的学者都从各个角度来阐述特色旅游的内涵,但由于各位学者站的角度不同,从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故现在对特色旅游的内涵以及定义没有一个明确的论证,这就形成了任何一个区域都认为自身可以发展特色旅游,结果出现了“特色不特”的现象,因此,首先明确特色旅游的内涵。

通过对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的查询,发现众多文献虽然对特色旅游的定义不同,但是在众多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对特色旅游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共性,以此,可以推断出特色旅游至少包括如下内涵:第一,植根性或区域性。主要是立足地方历史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或依靠历史文脉挖掘出来的文化习俗或历史事件,或植根于地方历史遗迹,或利用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第二,特定性。特色旅游资源只是针对一定的市场需求,满足部分游客的需要,针对特定的市场群体。第三,差异性。与游客的居住环境差异性越大的旅游资源越容易形成特色旅游,或与其他区域的旅游资源差异性越大越能成为特色旅游资源。第四,体验性。部分旅游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旅游项目涉及上突出了与游客的互动,强调游客的参与性,提高游客的积极性,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第五,垄断性。有些特色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垄断性越强的区域越能发展特色旅游。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认为特色旅游就是依据地方历史文脉以及自然环境等资源,挖掘或构造出的特定的旅游项目以及产品来针对特定的旅游市场发展起来的特色鲜明、独特性较强的旅游形式。特色旅游不论内容和形式如何,都具有区别其他区域旅游业的特殊性,带有自身独特之处,这是特色旅游的魅力所在。特色旅游是区域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易被他人模仿的优势,从而促使区域在其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重要性

1.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动力。特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普通旅游资源的共性,更为重要的是特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特点,如果一个区域的旅游资源没有特色,那么这个区域的旅游业的发展是缺乏后劲。

2.打造区域品牌。特色旅游资源是区域对外宣传吸引游客的一张名片,是区域建立旅游品牌的根基。因此,区域要依据地方历史文脉和自然资源以及特定市场游客的居住环境的差异性,找到独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解决旅游产业的季节性问题。相对传统的旅游产业的“旺季拥挤,淡季浪费”局面,特色旅游产业利用区域富有的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季节性问题。

4.保护区域传统文化。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像传统观光旅游必须依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它可以挖掘本区域的独有的传统文化就可以发展,如蔚县的剪纸、张北草原等。它既可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可以解决区域中许多传统文化被社区居民遗失的尴尬局面。

三、张家口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要想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首先对本地资源进行全方面的调研,植根于历史文脉之中,挖掘区域自然资源,利用比较优势法则找出真正地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并进行包装宣传,制定以“特”取胜的新战略。抓住游客们的心理需求,掌握游客对新奇、稀缺和特色明显的旅游资源的热衷。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历史特色,利用自然特色,要使特色成为新开发旅游产品的优势。因此,在制定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要深刻理解“特色”两字,围绕“特色”下功夫,形成以“特色”取胜的新战略。通过对张家口走访调研发现,张家口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制度环境约束明显;人才缺乏,观念落后;旅游景区效应;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化;利益者相关者机制没有形成。

针对张家口的特征,提出如下发展战略: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在地方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宏观调控指导作用。首先,编制规划。编制规划是政府调控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发展规划是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指调控旅游资源的必要手段,是长远发展的宏观指导。张家口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应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为标杆,高标定位、高标规划,编制高水平的、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张家口特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编制规则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挖掘历史底蕴,寻找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第二,资金支持。通过对张北、涿鹿等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张家口在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资金缺少,地方政府应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从生态环境治理、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争取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第三,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实行边投资、边开发的投入产出模式,形成旅游养旅游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积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第四,协调指导。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调整其产业结构涉及的相关部门很多,因此,政府必须担负起指导与协调的任务,促进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内部结构要素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关联现状,从宏观的角度制定解决方案,保证特色旅游产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第五,加强监管。通过建立旅游企业集团或行业协会来增强行业自律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第六,引进人才与培养本地人才相结合。在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中端人才,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使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构造完整的人才体系。

2.挖掘地方文脉,树立特色品牌。特色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地方文脉基础之上,应深挖光挖地方文脉的历史资源,使历史文化融为旅游产品之中,形成以文化为吸引中心旅游产品为利润中心的特色旅游产业。只有立足地方文脉才能挖掘出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才能使特色旅游资源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份额。但在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可以成为特色旅游资源,只有通过优势比较才能真正找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只有这样的特色资源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在挖掘出特色的旅游资源之后,要注入文化、休闲、娱乐、养生、回归自然的内容,使得特色旅游资源能转变为特色旅游产品,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并向高品位、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使其呈现多元复合型的发展态势,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树立地方特色品牌,使其成为地方发展旅游业的一张响亮的知名品牌。立足地方文脉,找出区域差异,转变观念,将差异转变为地方特色,增加特色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张家口市特色旅游产业的垄断性,延伸其旅游产业链条。

3.细分市场,找准特色,提高市场知名度。通过对张家口的实地调研发现来张家口旅游的游客98%的是北京和天津游客,因此,张家口在对外宣传时要重点针对京津游客的消费偏好提出相关的口号,同时在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时,寻找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主要和京津旅游资源进行优势比较,只要是与京津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那么这个资源就可以转变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张北草原和崇礼滑雪。只要抓住占市场份额98%的京津市场,张家口的旅游产业就能持续快速地发展。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调研京津游客的认可度和消费需求,以及京津游客的生存环境,寻找他们心中最大的差异性资源,形成“相对比较”的特色旅游产品,扩大京津的旅游市场,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4.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休闲行为旅游体验目的地。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工作时间的缩短,人们的闲暇时会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基础。休闲旅游是作为一种提高、扩展、维系生活质量的方式,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和改善彼此关系的方式。休闲旅游以其对旅游者旅游感受的关注备受人们青睐,成为当前旅游业的新热点。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载体;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许多地区积极倡导的新兴旅游形式。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中,游客们普遍追求的是在一次旅游过程中能“游”更多的景区,其行为特征表现为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低层次旅游方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游客现在追求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得到身心休息自由放松、充实精神享受生活、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欢乐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所带来的安宁和幸福体验,其行为表现为放松自由的“慢”游方式。他们对旅游目的地与传统游客相比具有较大的区别,他们寻求的是休闲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及人性化的服务。休闲旅游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不仅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已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休闲旅游产业已是一种蕴含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

张家口市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良好的空气质量,多样化的植被资源和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这些都为其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中应抓住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休闲行为的旅游体验目的地,扩大张家口市的旅游市场,提高其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张家口经济腾飞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文君.广州城市旅游品牌特色发展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5,(10).

[2] 孙向荣.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J].区域经济,2010,(2).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7

1.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记忆的活动。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专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是我国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市场需求。南昌新建、进贤二县农业经济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适合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

3.南昌新建、进贤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大环境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①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②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③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④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⑤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3.2两县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3.2.1区位优势。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北,与南昌市一江之隔,县城与红谷滩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处于南昌市50公里经济圈内,是南昌西拓的重要承载区。进贤水域辽阔,陆路交通便利,称“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成为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当今是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进入南昌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3.2.2资源优势。新建县地域广阔,耕地多,山地资源巨大。文化底蕴丰厚,有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江南最大的民间建筑群汪山土库。旅游景点多,全县有五色旅游景点,如:古色的西山万寿宫,红色的小平小道、金色的厚田沙漠,绿色的象山森林公园、溪霞水库和梦山朱权墓,特色的汪山土屋等。劳力资源多,技术优势强。农业发展优势表现在一是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多,二是区位效应,三是农业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水域面积大,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如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等。

3.2.3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优势。近年来,新建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藠头生产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贤县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

旅游业应对的体验经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确立创意体验主题。体验主题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一般而言, 创意好的旅游目的地体验主题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如在西山万寿宫体验传统道教文化与在小平小道体验红色旅游,渡酒文化旅游区体验酒文化,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文化之旅都是典型的现代体验旅游。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无论是在李度饮酒,还是在军山湖吃螃蟹,都是在在活动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从万寿宫到小平小道,从李度到文港,从道教文化到红色文化,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打造体验服务。旅游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游客感受。游客从制定旅行计划,到旅游的全过程,包括前往景区和离开景区,最终形成旅游的整体印象。因此,宾馆、饭店、景区小卖部以及乘坐列车飞机过程中游客所受到的服务,都会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各类星级宾馆、乡村酒店及其提供的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如在李渡烧酒遗址、文港笔都增加一些文化展示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活化”一些特色旅游产品。

5.新建、南昌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5.1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化解“三农”问题,推进“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如何依托独特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新建、进贤人面的一个重大的农业课题。

     5.1.1新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要发展特色农业,具体要做到“五要”,即:一要大,即规模要大。二要专,品种要专一。三要特,特色要明。四要强,产品竞争力要强。五要精。一是农业生产要精,二是品牌要精,三是发展精品农业要注重产业的横向联系,例如抓住两县地处城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精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形成一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为此建议抓好六项措施。一抓投入。二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抓农民培训。四抓农民转移。五抓龙头企业发展。六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5.1.2进贤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进贤山青水秀,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业是进贤的基础,也是经济优势所在。2007年8月,第七届全国县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公布,进贤县为中部百强县名列第67位。该县的文化用品“一支笔”、医疗器械“一根针”、 高空礼弹“一盆花”、食品加工“一瓶酒”、钢架结构“一张网”、 特种水产“一只蟹”、食用菌类“一朵菇”等七大特色产业群体,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制定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重点推出红色旅游绝品、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和休闲旅游新品等南昌旅游“四品”。

     新建县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小平小道 、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景区、汪山土库、梦山、宝葫芦农庄。

     进贤县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军山湖风景区、李渡旅游区、文港笔都旅游区等。

     5.3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战略。南昌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当形成由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构成的金字塔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重点建设厚田沙漠、小平小道、汪山土库、李渡烧酒遗址等精品型旅游产品。使之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万寿宫、宝葫芦农庄等提升型旅游产品是精品型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品型旅游产品。文港笔都、以李渡烟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等潜力型旅游产品,需要大规模投入(智慧或资金)才能开发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对于丰富南昌市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5.4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市场个性化、休闲化、运动化的变化特点,南昌市要规划建设新型旅游产品,其中新建、进贤二县主要包括:

     5.4.1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既是面向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新型旅游产品,又是满足自驾车旅游对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厚田沙漠、军山湖等地,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其中包括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以增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城市自驾车市场的吸引力。

5.4.2亲水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南昌市地表水域面积大、水体形态多的特点,大力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开发环湖游、环城休闲游、夜航船、海——河——湖产品、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湿地公园八大亲水旅游产品,营造“水中有景、景中有水”的水体景观。

5.4.3休闲旅游产品。南昌市拥有数量丰富、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资源,两县品古文化休闲旅游区、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以都市休闲旅游、农(渔)业休闲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亲水休闲旅游为重点,以美食休闲旅游、保健养生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为特色,以工业休闲旅游、修学培训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十大系列休闲旅游产品。

5.4.4打造一流生态旅游城。新建县生米镇生米镇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藠头通过农业部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并授予其“中国藠头之乡”的光荣称号。在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全力打造南昌后花园的同时,2007年1月宝葫芦农庄也相中了生米镇这块风水宝地。2008年9月28日,宝葫芦农庄内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金秋金贸月和新建县第七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成效得到省、市和县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时也是农业生态旅游的良好依托。

5.4.5打造一流温泉城。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上,新建县温泉城计划依托温泉,打造养生天堂、欢乐天堂、商务文化天堂、湿地天堂,成为南昌旅游的龙头、江西省休闲旅游的标志、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温泉中心,并力争叫响世界。进贤——枢纽之地、鱼米之乡?、特色之县?、文化之邦,为进一步唱响特色品牌,做强特色产业,使之成为省市乃至全国的特色,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打造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和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1]b.joseph pine.ⅱ and james h.gilmore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2

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2] 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文汇报,2001 - 08 - 01

[3] 吕鹤剑、刘斌中.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陕西农业科学,2006 (1)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8

1.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记忆的活动。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专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是我国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市场需求。南昌新建、进贤二县农业经济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适合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

3.南昌新建、进贤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大环境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①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②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③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④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⑤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3.2两县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3.2.1区位优势。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北,与南昌市一江之隔,县城与红谷滩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处于南昌市50公里经济圈内,是南昌西拓的重要承载区。进贤水域辽阔,陆路交通便利,称“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成为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当今是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进入南昌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3.2.2资源优势。新建县地域广阔,耕地多,山地资源巨大。文化底蕴丰厚,有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江南最大的民间建筑群汪山土库。旅游景点多,全县有五色旅游景点,如:古色的西山万寿宫,红色的小平小道、金色的厚田沙漠,绿色的象山森林公园、溪霞水库和梦山朱权墓,特色的汪山土屋等。劳力资源多,技术优势强。农业发展优势表现在一是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多,二是区位效应,三是农业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水域面积大,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如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等。

3.2.3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优势。近年来,新建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藠头生产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贤县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

旅游业应对的体验经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确立创意体验主题。体验主题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一般而言,创意好的旅游目的地体验主题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如在西山万寿宫体验传统道教文化与在小平小道体验红色旅游,渡酒文化旅游区体验酒文化,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文化之旅都是典型的现代体验旅游。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无论是在李度饮酒,还是在军山湖吃螃蟹,都是在在活动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从万寿宫到小平小道,从李度到文港,从道教文化到红色文化,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打造体验服务。旅游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游客感受。游客从制定旅行计划,到旅游的全过程,包括前往景区和离开景区,最终形成旅游的整体印象。因此,宾馆、饭店、景区小卖部以及乘坐列车飞机过程中游客所受到的服务,都会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各类星级宾馆、乡村酒店及其提供的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如在李渡烧酒遗址、文港笔都增加一些文化展示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活化”一些特色旅游产品。

5.新建、南昌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5.1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化解“三农”问题,推进“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如何依托独特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新建、进贤人面的一个重大的农业课题。

5.1.1新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要发展特色农业,具体要做到“五要”,即:一要大,即规模要大。二要专,品种要专一。三要特,特色要明。四要强,产品竞争力要强。五要精。一是农业生产要精,二是品牌要精,三是发展精品农业要注重产业的横向联系,例如抓住两县地处城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精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形成一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为此建议抓好六项措施。一抓投入。二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抓农民培训。四抓农民转移。五抓龙头企业发展。六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5.1.2进贤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进贤山青水秀,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业是进贤的基础,也是经济优势所在。2007年8月,第七届全国县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公布,进贤县为中部百强县名列第67位。该县的文化用品“一支笔”、医疗器械“一根针”、高空礼弹“一盆花”、食品加工“一瓶酒”、钢架结构“一张网”、特种水产“一只蟹”、食用菌类“一朵菇”等七大特色产业群体,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制定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重点推出红色旅游绝品、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和休闲旅游新品等南昌旅游“四品”。

新建县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小平小道、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景区、汪山土库、梦山、宝葫芦农庄。

进贤县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军山湖风景区、李渡旅游区、文港笔都旅游区等。

5.3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战略。南昌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当形成由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构成的金字塔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重点建设厚田沙漠、小平小道、汪山土库、李渡烧酒遗址等精品型旅游产品。使之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万寿宫、宝葫芦农庄等提升型旅游产品是精品型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品型旅游产品。文港笔都、以李渡烟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等潜力型旅游产品,需要大规模投入(智慧或资金)才能开发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对于丰富南昌市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5.4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市场个性化、休闲化、运动化的变化特点,南昌市要规划建设新型旅游产品,其中新建、进贤二县主要包括:

5.4.1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既是面向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新型旅游产品,又是满足自驾车旅游对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厚田沙漠、军山湖等地,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其中包括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以增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城市自驾车市场的吸引力。

5.4.2亲水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南昌市地表水域面积大、水体形态多的特点,大力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开发环湖游、环城休闲游、夜航船、海——河——湖产品、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湿地公园亲水旅游产品,营造“水中有景、景中有水”的水体景观。

5.4.3休闲旅游产品。南昌市拥有数量丰富、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资源,两县品古文化休闲旅游区、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以都市休闲旅游、农(渔)业休闲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亲水休闲旅游为重点,以美食休闲旅游、保健养生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为特色,以工业休闲旅游、修学培训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十大系列休闲旅游产品。

5.4.4打造一流生态旅游城。新建县生米镇生米镇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藠头通过农业部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并授予其“中国藠头之乡”的光荣称号。在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全力打造南昌后花园的同时,2007年1月宝葫芦农庄也相中了生米镇这块风水宝地。2008年9月28日,宝葫芦农庄内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金秋金贸月和新建县第七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成效得到省、市和县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农业生态旅游的良好依托。

5.4.5打造一流温泉城。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上,新建县温泉城计划依托温泉,打造养生天堂、欢乐天堂、商务文化天堂、湿地天堂,成为南昌旅游的龙头、江西省休闲旅游的标志、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温泉中心,并力争叫响世界。进贤——枢纽之地、鱼米之乡?、特色之县?、文化之邦,为进一步唱响特色品牌,做强特色产业,使之成为省市乃至全国的特色,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打造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和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1]B.JosephPine.ⅡandJamesH.Gilmore,TheExperienceEconomy,Har2vardBusinessReview,1998

[2]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文汇报,2001-08-01

[3]吕鹤剑、刘斌中.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陕西农业科学,2006(1)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9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形式更趋差异化。但是,当前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方面依然存在产品形式雷同、产品内容单一、产品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拓展旅游消费渠道,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将对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和国民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一)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创意农业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农业产品创意模式,二是农业景观创意模式,三是农业饮食创意模式,四是农业文化创意模式。创意农业的发展能够为公众带来别出心裁的农业旅游体验,包括农家乐、采摘、农业种植体验、科普教育、农村生活方式享受等。同时,创意农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二)工业旅游

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性产业,工业产品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直接的经济价值。同时,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工业资源和工业遗产也会为工业旅游创造富有前景的发展空间。工业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产品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类。工业产品旅游是指通过展示工业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技艺,让游客获得对于工业产品更加直接的感官认识。比如,目前依托煤炭、水泥、玻璃、乳制品、陶瓷等众多工业生产内容开发出的工业博物馆、工业产品生产体验中心等,为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工业遗产旅游是指依托工业遗存开发旅游产品的方式。比如,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老工业区,以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闻名,鲁尔区2000年开始以创意为理念开始改造。通过创意改造,鲁尔区由一个灰头土脸、又黑又脏的工业区变为优美靓丽、乐享乐玩的旅游地,成为工业旅游的成功典范。

(三)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依托相关节日庆典展开的旅游活动。节庆旅游是依托地方的特色节庆,通过品牌营销和宣传设计,吸引消费者参与节庆活动,增强节庆体验,丰富旅游内容。节庆旅游为消费者带来了生动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感受,反过来,壮大的节庆旅游又为地方品牌塑造带来了强大的宣传作用,促进地方综合发展。比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南京的秦淮灯会、河北张家口的张北音乐节等,都是以节庆丰富地方旅游内容的例子。

(四)影视旅游

与相关影视作品相联系开发旅游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从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体系。国际上好莱坞就是影视旅游的典范,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旅游地。国内横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从影视文化做文章,逐步发展相关旅游业,逐步从单纯的影视基地发展成为影视主题旅游的战略转变。镇北堡西部影城不H成为了“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出来”的宝地,更成为一处佳好的旅游地,带动了宁夏的旅游业发展。并于穆斯林同胞的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联系起来,与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联系起来,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五)特色演艺

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有旅游景观,缺乏旅游文化内容的问题。特色演艺与旅游地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内容。特色文化创意设计与演艺业相结合形成特色演艺将为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发挥积极作用。《印象刘三姐》是中国大型山水全景演出的首创之作,于2003年历经5年半创作完成,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连锁反应,很多国家和地方相继推出不同特色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中国新兴旅游演艺产业的标志,同时大大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区域品牌影响力。《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不仅在于票房的成功,在于对地区经济的带动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文化创意对演艺业和旅游业的引领和运用。

(六)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地方发展的资源禀赋,文化创意与特色产业的结合就是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是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壮大的有利抓手。鼓励和支持特色文化产业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与现代消费时尚结合,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同样具有广阔前景。我国特色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潜力较大。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比如景德镇的陶瓷、自贡的彩灯、吴桥的杂技等。

(七)博物馆旅游

讲:“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5年3月,国家新颁布了《博物馆条例》,《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结合,开发旅游产品,通过合法经营收入巩固博物馆发展资金,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博物馆将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业融合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促进区域发展。比如,毕尔巴鄂市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随着西班牙航运业的衰退,毕尔巴鄂市陷入了衰落。但该市建造的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典范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古根海姆博物馆在促进该市由一个衰败的港口城市转变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博物馆馆藏作品的创意开发,为地方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品包括有形的文化产品和无形的文化服务。有统计,目前全国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超过20家,开发产品种类超过100种以上的30家。

(八)阅读之旅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为我们提高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开辟了新路径。依据图书内容以及作者经历开发旅游产品具有坚实的素材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爱尔兰著名作家普鲁斯特撰写的《追忆逝水年华》被公认为现代派小说的鼻祖。小说其中记录了主人公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天游历的经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作家,就将小说主人公游历都柏林的那一天变成了一个节庆活动。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按照小说主人公游历的路线行走。这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一个有特色的旅游活动。中国的经典著作很多,依据图书中的人物、地理、人情开发旅游产品潜力很大,比如《徐霞客游记》《西游记》等。文化创意与图书事业相结合开发旅游产品已经崭落头角,阅读之旅极具潜力。

二、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尊重文化的价值和规律

文化旅游既要遵从经济发展规律,也要遵从文化发展规律,讲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效益,而且要以社会效益为先。所以在文化旅游开发中,遵从文化发展规律是首要条件。比如,近几年的寺庙上市的事情,早在2009年前后,在强烈的反对声中,少林寺上市无疾而终。随后,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暂时搁置动议, “法门寺景区”的巨额债务让当地政府欲哭无泪。公开资料显示,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旗下拥有多个国内知名景区,包括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随着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借壳上市”成功,这所庙宇也将随着所属的公司,一齐登上资本市场的殿堂。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应该把握怎样的度,这个前提要充分尊重文化的特性和规律。

(二)注意活态保护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旅游有时候追求的是一种原生态的、活态的旅游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景区的走走看看。原生态、活态的旅游要求保留着生活气息,但是,与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因此要注意两者的融合发展。原生性就是要注重文化资源原汁原味的保护。活态性就是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活态保护和传承,要注意保护其传统的生活习俗,在日常的生活中将特色文化鲜活地保护和传承。而现代文明和旅游开发,难以避免对原有特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和冲击。比如贵州侗寨的特色侗族文化应该受到原生态和活态的保护,传统的侗寨主要是木质结构,建筑形式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许多侗族居民依然生活在这样的房屋中,这有助于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原生性。但是,木质房屋也同样具有一些劣势,比如,保暖性差、隔音性差,特别是防火性能差,近些年不断有侗寨失火的悲剧发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渐渐提高意识观念也逐渐开放,有的居民也开始建造砖头房子,现代建筑文明向传统的特色建筑和活态旅游提出挑战。

(三)要深度开发避免过度开发

文化旅游需要深度开发,首先要有文化内容,再有就是文化产品,再到文化营销,使得文化Y源形成产业化,再到资本化。培育文化名品、文化名人,有可看、可感、可用、可思的东西。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往往多指过度商业化。丽江古城,知名度越来越大,美誉度却时有隐忧。很多旅游地商业气息过重,文化气息过淡。北京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且最赋有老北京文化机理和风情的街巷,形成了南锣鼓巷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名人故居和文物古迹为节点,以老北京文化风情为点缀的文化品格。正是在这种文化风情的吸引和感召之下,南锣鼓巷的文化旅游让游客流连忘返。但是近期“观光+小商品出售”发展模式,逐渐削弱了自身的文化魅力,没有文化,失去特色,就难有吸引力。

(四)正确处理规划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难免遇到规划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冲突的情况,就需要正确处理规划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说过,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城市文化遗产,如何做到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很多途径值得我们探索。例如,福建晋江市五店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处理城市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冲突时,采用了建筑的整体平移技术,将多处散落的建筑集中在一起,并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政府(负责土地、财政、人才的配套建设)、福建共生文化公司(负责具体街区运营)、七匹狼公司(负责资源输送),通过专业的市场运作,使其在保护为首的前提下,充分扩大了使用价值,做到了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完美结合。

深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发出更多的极具特色,又具有观赏、体验、教育、休闲价值的多门类、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和提升公众生活幸福感的有利体现。

参考文献:

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例10

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满族特色文化,其独特、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本溪市借此良好机遇,通过不断挖掘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对旅游文化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以提升本溪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

1本溪市发展大旅游产业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机遇

2016年中央7号文件明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提出要把东北建成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不仅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还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溪市发展旅游产业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突破口,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是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溪市将旅游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相继出台了《本溪市加快推进“中国枫叶之都”建设行动纲要》和《本溪市近期旅游改革发展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建设力度,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逐步配套。旅游业作为“三都五城”中主体产业之一,显现良好的基础。2015年,全市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大约64.05亿元,占GDP5.5%,接待游客已达23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41.7亿元,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溪旅游正处在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阶段性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点,正在迈向一个社会化、生活化、特色化发展的新时期。

2本溪旅游业的文化性特征

本溪作为东北地区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具有成为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坚实基础和发展空间。本溪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景点近千个,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个,各类景区与风景资源保护区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文化遗产—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亚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等,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素有“燕东胜境”之称。综合分析可见本溪的旅游资源主要以人文资源为主,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的文化构成了本溪旅游的主题,也因此把本溪旅游业定位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期。

3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精品的旅游项目

从本溪游客的客源情况来看,客源范围狭窄还主要局限于省内,省内旅游客源占据主要份额。虽然本溪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除了本溪水洞在全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以外,其他的旅游资源没有形成精品的旅游项目,而且缺乏整合,没有所以竞争力和凝聚力得不到发挥,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相交融的综合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3.2缺乏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每到节假日或者每年观赏枫叶的最佳季节,由于本溪旅游的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经常出现车辆突然增多发生交通拥堵现象。餐饮业由于缺乏监管,出现高价菜价,每年都有游客因不满旅游服务而发生争执投诉的事情,破坏了本溪旅游的名气,到本溪旅游的整体满意度较低,严重影响本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3没有形成特色的餐饮文化和购物产业链条

在本溪旅游的人均花费支出中,主要用于住宿,餐饮和交通,这三者之和占总消费支出的64.6%;对具有满族风情和浓郁东北特色的饮食文化没有开发,还停留在“小作坊林立”、“小吃遍地”的水平上,没有形成以饮食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从游客旅游消费支出来看,购物消费支出较与发达旅游城市相比,“购物”方面是一大薄弱环节,只重视门票收入,对购物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这对于本溪的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文化娱乐和文化特色的商品购物水平较低,说明关于商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还停留在门票经济的观念,还没有形成产业经济理念。

4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本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从本溪的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出发,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4.1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文化旅游项目在丰富本溪旅游资源中选择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号召力的旅游产品,使之发挥“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引爆效应。要巩固升级传统品牌,提升本溪水洞、中国枫叶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品牌的影响力。要培育新品牌,规划发展好一路一带一城一域、工业遗产群、重走抗联路等新的旅游集聚区和旅游线路。同时,把国际枫叶节做强做大,举办旅游文化论坛、道教养生论坛等活动,实现重大节庆品牌和平台品牌升级。

4.2在旅游新业态发展上有突破

加大对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政策扶持;深入挖掘山水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工矿企业资源、民间民俗资源、文化教育资源、中医中药资源、医药保健资源、健康养生资源,开发特色民俗,风味小吃,做好做优特色村镇、特色农业、特色风情等观光旅游,引进国内外表演艺术;

4.3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必须实施城市整体宣传战略。一是整体营销,打响城市品牌。深入挖掘、整理、提炼本溪历史文化,为旅游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讲好本溪故事。二是全媒体宣传。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释放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宣传动能,全方位宣传本溪旅游。三是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模式,开展精准营销,提高旅游宣传的针对性和受众面。

4.4提高旅游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软环境建设,优化投资运营环境,建立旅游诚信体系和景区点合作联盟,全面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引导建立旅游景区协会、旅行社协会、酒店协会、民宿协会、营地协会等社团组织,强化旅游行业监管自律。

4.5增加本溪特色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