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2 10:23:27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1

2、水资源利用:矿井建成了分布式地下水库5座,其中一盘区2座、二盘区2座、四盘区1座;均配套了隔离监测与分区关联的均衡智能排水系统,井上下污水处理联动,实现了储水缓冲71.8万方。矿井排水能力17500方/h,同时具备净化矿井污水处理能力750方/h。矿井水、每年外排总量2988万方,复用量2241万方,矿井水复用率达75%。

2、资源开发方式:锦界煤矿生产能力1800万吨/年。采用立井、斜井、平硐多水平混合开拓方式,大巷条带式布置工作面,长壁后退一次采全高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过改进工艺、优化设计,减少矿井遗煤:如一盘区引水工程南工作面设计切眼调斜回收三角区煤柱,四盘区边界工作面采用130工法采煤回收顺槽间煤柱,优化工作面煤柱宽度(由15m优化到13m)等措施提高矿井回采率。综采工作面实施沿顶沿底割煤,两端头垂直过渡等措施,保证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8%。

3、纯水介质液压系统:传统液压支架、输送机等综采设备,液压系统以乳化液为工作介质,由于存在跑、冒、滴、漏,液压支架反冲洗、超前单体循环支护乳化液流失。我矿每年消耗乳化油390吨,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解决乳化液污染问题,发展以“纯水”替代传统“乳化液”作为综采液压系统工作介质,由于纯水系统封闭、介质清洁度高,有助于降低液压零部件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液压零部件寿命、降低备件损耗。同时还可降低介质本身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省乳化液费用320万元,对煤矿综采“高效、低成本”生产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4、数字化矿山建设:矿井依托数字矿山,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目的。综采面实现了无线智能远程集中控制、自动采煤技术;正常生产时,生产班只需7人(煤机司机、支架工、三岗合一工各一人,机头、机尾支护工3人,带班队干1人)即可保证生产需求。综采队人数由原来的56人逐步减少到32人。掘进面实现了破碎机同梭车的自动联动控制;胶带机由地面集控室远程控制,减少了皮带固定岗位人员,运行以来每队减少6-7人,同时通过对设备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分析,提高处理设备故障的效率,减少停机时间,提升掘进效率。排水系统实现了自动排水,主排水泵房无人值守;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在线远程自动监测,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自动化基础保障。

5、节能减排:根据井下生产面布置和皮带运煤量,及时调整胶带机驱动数量。4月至6月减少31煤胶运大巷三部胶带机驱动电机1台,减少装机功率1000kW,累计节约电费21.59万元。5月份根据一盘区、四盘区综采工作面回采剩余长度,各甩掉顺槽胶带机一驱,减少装机功率1000kW,累计节约46.32万元。根据生产接续变化,及时调整综采面生产任务,降低二号主运系统运行时间,累计节约24.6万元。此外,通过推广使用风动排水泵、中转水仓负压水箱自动化排水系统、节能灯具的使用等设备;加大区队用电考核等措施每年累计节约电费56万元。集控室根据实时煤量,调整主运输胶带机的运行带速,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取消火工品使用,全面推广使用水力压裂技术;使用混凝土修补王修补路面,节约混凝土使用量;井下掘进排矸巷实现煤矸置换,减少外排矸石量,每年置换矸石量42万吨;地面每年外排的洗选矸石量为38万吨,对外排矸石进行平填、复土、绿化,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目前存在的问题: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极复杂型,目前正常涌水量3200m3/h,最大涌水量3800m3/h,排放量747万方,矿井水复用率75%,暂不能达到矿井外排水处置要求。下一步将积极与周边企业协调,减少外排水,提高利用率。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2

1、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矿山企业的基础工作和基层工作,是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预防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是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对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部署,2011年底前,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和三等以上尾矿库要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2013年底前,所有非煤矿山和尾矿库要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2015年底前,80%的大中型非煤矿山要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化水平。

我国矿山企业大部分为老企业,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工艺技术落后、安全管理松弛,机构和制度不健全,设备陈旧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现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作业现场安全隐患较多。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又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安全管理的对象、标准、内容、环境、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变化和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安全第一”,解决安全生产中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不盲目追求利益,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与职业健康,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摆在每个矿山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矿山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矿山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将能通过制度、流程等方面的设计,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预防机制和监察制度的建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生产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对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利于保障员工安全。安全生产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4]。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有效规范员工行为,保护劳动关系,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保障人身安全。

第二,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矿山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从各个岗位、环节的安全工作着手,建立规章制度、操作标准、监督整改、意见反馈等规范和标准,使全部生产活动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使企业生产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

第三,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属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要求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从法人代表开始,逐一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操作岗位、每个工种和每个从业人员,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淮化和法制化,真正落实了矿山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四,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防范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可使矿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促进生产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使矿山企业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第五,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安全监管部门不仅要做好完善标准、建立体系、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还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与此同时,安全监管部门还应当规范自己的监督检查行为,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合法化和有效化,保障矿山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结语

在矿山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一方面,可以保障员工权益,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以及避免职业危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安全生产的基础,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行业规范的逐渐细化,安全监察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全主体责任的层层落实,矿山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必须符合并遵循行业规范,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合法经营,达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并不断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建设并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

【参考文献】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3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概述

1.1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非煤采矿业发展十分迅速。非煤采矿业作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和基础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目前,我国非煤矿山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规模偏小、数量巨大、分布广、矿种繁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由于非煤矿山存在开采技术、资金和规模等问题,特别是开采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使我国非煤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而且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制度相对滞后,使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面临巨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我国非煤矿山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人数较大,且不断上升,事故财产损失较大;②安全生产标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③整个行业的安全技术水准不高。

1.2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非煤矿山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其原因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改革制度还没有完全确立,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我国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尚不健全,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2)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中,一半以上都是由于资金、设备投入不足导致的;(3)企业管理层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非煤矿山企业大部分是小企业,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对国家安全规范理解认识不足。

2 安全标准化实施的促进作用

2.1 科学实施安全标准化试点,确保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

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它是企业实现生产安全,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并征得非煤矿山开采企业的许可,先后选择了不同类型的矿山先行试点,并通过采取积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和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幅降低了非煤矿山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保障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由此可见,只有强化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的学习,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化管理制度,才能逐步形成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条件,加快工艺和设备改造力度,科学采购安全性能可靠、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并突出安全生产管理重点,狠抓现场生产。现场管理作为安全标准化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落到实处才能事半功倍。

安全标准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目标,需要从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各方面加以落实,这样安全标准化才不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而是落实到了矿山企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

2.2 科学统筹规划,全面落实安全标准化工作

根据国家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科学落实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切实加强企业基层和基础工作,突出安全生产的重点;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讲求实效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抓好安全标准化工作,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加大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制度建设的力度。建立并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内容,高要求、高标准、高起点考评安全生产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积极主动的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努力培养积极、健康、和谐的安全理念,不断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3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强化措施

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家在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必须坚持思想先行。通过安全生产的宣传,增强企业安全文化,并统一安全生产思想,为我国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体系建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认清企业发展的状态,强化从业人员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经验,明确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科学制订安全生产实施措施,发挥好示范作用。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统筹考虑,分步实施,由点到面地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并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安全责任和使命感。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对从业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矿山企业必须从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技能和培训安全生产法规入手,同时,要求关键岗位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持证上岗。通过相关技能和法规培训,建立一支执业人员高素质、安全生产高标准的从业队伍。要把提高矿山企业负责人特别是小企业的负责人素质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矿长资格管理制度,强化对矿长的安全教育培训。

将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与安全整治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结合起来。安全标准化工作作为非煤矿山安全实施的延续,随着我国专项整治的深入,建设安全标准化矿山成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整治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各类矿山企业特别是小型矿山必须要把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同时还要将安全标准化与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评价相结合,并划分主次,重点监管和强化评价体系。

做好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做好非煤矿山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认真做好“三同时”工作,确保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都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来执行;同时,要求安全生产预防和整治并重,防止出现对标准化工作的误读,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积极发现自身问题,并努力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性地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积极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实施做出贡献。

结论

随着我国非煤矿山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逐步规范化的矿山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制的建立,将有利于科学分析我国非煤矿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利于促进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周建新,张兴凯,刘晓宇,任智刚.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07.4.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4

近年,非煤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12年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评审认定的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33家,各地评审认定的二级企业1 402家,三级企业2万5 929家。辽宁、吉林、江苏等15个地区的达标率超过70%。

在参观完煤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后,河北省安监局、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分别介绍了本地区、本企业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进做法。

用标准化提升本质安全

河北省是非煤矿山大省,不仅尾矿库数量居全国之首,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数量也名列全国前茅,“总体数量多、规模小”是河北省非煤矿山的主要特点。为提高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河北省安监局持续开展了打非治违、整顿关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等工作,特别是在推进非煤矿山企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以推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为载体,与班组安全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非煤矿山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河北省安监局副局长刘春增在发言中说道:“从2012年起,我们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金属地下矿山,要优先选用充填采矿方法,不采用该方法的,需进行专门的论证,并经省安监局批准。”据刘春增介绍,目前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新建地下矿山全部实现充填采矿,老矿山全部进行充填改造;唐山市大部分地下矿山也实现了尾砂胶结充填,今后将不再增建尾矿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尾矿库安全问题。同时,河北省的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全部采用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实现了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

在推动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方面,河北省还将其与班组安全建设相结合。在学习借鉴煤矿“金牌班组”安全建设的经验后,河北省以落实地方标准――《尾矿库生产运行作业规定》为主要内容,开展尾矿库班组安全建设,旨在提高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现场操作。

此外,河北省还将标准化内容纳入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与非煤矿山的行政许可、监察执法、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对达到标准化二级以上的企业,减少日常执法检查频次;在矿山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求整合主体必须是标准化达标企业。刘春增介绍:“这些举措促进了企业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前,河北省80%以上的非煤矿山达到了最低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2013年底前,全省所有的非煤矿山都要达到标准化最低等级。”

全员参与标准化

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邢矿业”)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黑色冶金矿山采选企业。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下属矿山分布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及山西,目前拥有地下铁矿山13座,生产规模居全国地下铁矿山前列。

2009年,邯邢矿业按照统一领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启动了安全标准化建设。各矿山分别成立了安全标准化办公室,下设安全管理、矿山技术、设备设施、尾矿库4个组,指定专人负责,按照标准化规范实施指南,将地下矿山的14个要素、尾矿库的9个要素逐一分解至各职能部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创建并维护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和关键。我们牢牢把握这个基础、核心和关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覆盖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以及人的行为、管理等方面。” 邯邢矿业董事长张文学介绍说,公司采用层层落实的方式,让一线职工直接参与,找出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消除、减轻或隔离危害,从源头上降低作业活动的风险。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包括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3个环节。“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们在客观审视企业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的新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张文学介绍说,通过安全管理现状评估、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现场文明生产环境治理等工作的开展,邯邢矿业最终形成了《安全标准化地下矿山制度汇编》《安全标准化尾矿库管理制度汇编》和《安全文明生产检查标准》等系列文件制度,使安全管理走向标准化。

现场标准化则经过大力整治非标工程,使各种安全标志、标语齐全醒目;各种信号、防护、警报装置齐全可靠;安全通道畅通,给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而操作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岗位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让员工熟记并严格执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纠正和避免习惯性违章作业。

只争朝夕 强力推进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2011年的《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非煤矿山领域的规模以上企业,在2013年底要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对此,王德学强调“要只争朝夕,强力推进”,并提出3点要求。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5

中图分类号:TD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推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目的是,适应矿山安全监管和管理发展的要求,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和依法治安,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矿山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从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对策。

一、推行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推行安全标准化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加强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培训体系、考评体系、奖励约束体系和信息交流体系,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全面完成准备与策划、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改进与提高的创建过程,实现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阶梯式促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有效消除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下发《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80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安全标准化进行明确规定,《意见》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以促使各类矿山企业逐步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动态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对矿山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辨识和预控,最大限度地消除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有效降低事故总量,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标准化建设也是实现依法治安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有效途径。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各类矿山企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本质安全水平。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对强基固本,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实施,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通过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工作。

二. 矿山安全标准化问题

在我国的金属非金属的矿山安全标准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推进了我国的安全工作展开、标准化与科学化的进行,体现了标准化的优越性,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监督力度不到位

科学性和公正性的考评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我国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好处与初级阶段,相关的考评人员针对具体的细节问题理解深度不够、不全面,从而使安全考评监督管理制度发展也不是很完善。

2.2资源共享性问题

由于考评人员的交流不充分,考评工作的范围仅限于考评人员之间,缺乏考评单位信息和技术间的交流评价,并且考评过程中缺少全国性的安全标准化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限制了安全标准化的发展。

三.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目的

用于指导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系统,以达到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不断消除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持续改进并加强安全生产绩效,防止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步骤

4.1 策划

企业应拟定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企业各部门职责及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人员,以及收集建设活动的参考材料,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使企业各部门都参与到安全标准化建设中,把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以达到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增强员工安全素质、提高生产设施本质安全度,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

4.2 宣传培训

企业应大力宣传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安全标准化活动,培养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业务骨干,利用各种舆论载体广泛宣传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

4.3 初始状态评价

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评价与识别,查找与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之间的差距,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建设安全标准化等级的目标。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各元素的要求,对各参评系统进行对照分析,逐条逐项地对照分析企业目前现状与安全标准化要求的差距,对需要完善的基础资料和现场整改项目逐一分类列项。

4.4 组织实施

依据实施方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实施执行文件对标。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五. 安全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

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记录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依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编制作业指导书;依据重大风险评估结果,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六. 安全标准化的对策

6.1改善考评人员分配

通过考评人员融入到考评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从考评人员角度出发,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可以从增加安全考评的有效的子元素的进行。

6.2考评信息网络的系统的建立

根据现有安全标准要求,对我国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完善与监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动态的、实时性的考评信息的网络系统和评价体系,进行正规的安全标准考评,将矿山安全情况汇报到当地的监督机构,并且根据动态的安全评价进行调整。其次,通过安全信息的公开化,可以促进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广泛监督和动态考评。

6.3创新型的考评

根据矿山实际安全标准化情况,对矿山安全创新的工作做进一步的评价,并且借助于安全科技中。

6.4 现场环境整改

根据初始状态评价结果,对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等标准、规程的要求,进行现场环境整改。

结束语:

为了改善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性的生产,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需要增强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保证我国的金属非金属的矿山的安全标准化的工作的有效开展。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6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作为一个动态性的循环系统,安全质量标准化通常采取 P(计划)、D(执行)、C(检查)、A(改进)的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发挥其自主管理的作用,在政府部门监督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最终在企业内部构建一种长效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机制。对矿山企业来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1]。随着全社会安全意识的增强,大量矿山企业逐渐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将其看做是发展本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PDCA 循环”的动态循环管理模式,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体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个矿山的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质量,这对提升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1、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矿山企业的基础工作和基层工作,是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预防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是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对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不断深入开展矿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矿上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不断使得矿上质量标准化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其一是高度重视,制定规划。通过制定矿上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指标,通常要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矿上要组建相关领导组与考核组;其二要对员工加强培训,进而提高认识。为了让全体员工和管理人员对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有一个全面与深刻的认识,提套矿上质量标准化工作水平,矿上企业要举办培训班,为全体员工印发《露天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估办法》,从而每位员工熟悉相关标准;其三矿上企业要不断加强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根据质量标准化要求,要在矿上现场作业过程当中推广与实施,通过对照标准,不断查找差距,最终能够使得达标工作顺利完成。

2、矿山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模式的优化

(一)动态检查与动态达标

矿山企业为进一步堵塞现场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漏洞,熟悉与掌握矿山生产全过程与不同环节的质量标准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处理矿山现场质量标准化执行过程当中的挡手问题,如实反映矿山相关质量标准化日常情况,不断推进矿上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不管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均可以随时完成动态达标,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逐步建设了三级动态检查系统[4]。该系统为提高矿山企业的现场工程质量的检查标准月水平,矿上的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还从外部聘请了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担当质量检查员,进而充实矿上质量小分队的检查与考核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检查水准。

(二)抓培训与提素质夯实基础

矿山企业的质量标准化通常需要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矿山企业要想使其质量标准化不断发展,就急需增强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批具备专业技术人才与各工种技术的员工,让这些员工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起到真正的主导功能。矿上企业要一直将不断提高一线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做,要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使得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三)突出重点并强化现场管理

矿山企业现场质量一旦达到要求,如果现场管理到位,那么矿上生产工作任务的基本上就完成了。因此我们觉得,矿山企业的现场管理作为矿山质量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它是矿山质量标准化的实质,矿山企业只有不断强化现场管理,将生产现场管理与质量标准化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真正地提高矿山质量标准化水平,才可以确保矿山安全生产,才可以实现老矿的经济腾飞。

3、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矿山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矿山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将能通过制度、流程等方面的设计,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预防机制和监察制度的建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生产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对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利于保障员工安全。安全生产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4]。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有效规范员工行为,保护劳动关系,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保障人身安全。

第二,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矿山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从各个岗位、环节的安全工作着手,建立规章制度、操作标准、监督整改、意见反馈等规范和标准,使全部生产活动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使企业生产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

第三,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属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要求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从法人代表开始,逐一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操作岗位、每个工种和每个从业人员,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淮化和法制化,真正落实了矿山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基础上保障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四,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防范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可使矿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促进生产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使矿山企业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第五,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安全监管部门不仅要做好完善标准、建立体系、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还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与此同时,安全监管部门还应当规范自己的监督检查行为,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合法化和有效化,保障矿山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结语

在矿山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一方面,可以保障员工权益,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以及避免职业危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安全生产的基础,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行业规范的逐渐细化,安全监察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全主体责任的层层落实,矿山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必须符合并遵循行业规范,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合法经营,达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并不断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建设并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

【参考文献】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7

 

 

 

 

 

 

 

 

2021年2月

 

 

 

 

 

 

 

 

目  录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二)面临的挑战

(三)发展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安全法治体系

(二)织密安全责任体系

(三)完善治灾救灾体系

(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五)筑牢基础保障体系

(六)深化安全治本攻坚

(七)提高监管监察效能

(八)健全社会共治体系

四、重大工程

(一)矿山智能化建设工程

(二)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安全科技装备提升工程

(四)尾矿库安全风险综合治理工程

(五)监管监察能力提升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二)加大政策支持

(三)强化绩效考评

(四)强化实施评估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矿山重特大事故,推进矿山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煤矿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和百万吨死亡率实现“三个下降”,与2015年相比,2020年煤矿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下降61.87%和63.58%,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39.27%,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由《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18部法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19部行政法规组成的矿山安全法规体系,形成了由《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等33部部门规章、15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成的煤矿安全规章标准体系,形成了由《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7部部门规章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尾矿库安全规程》2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为统领、6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成的非煤矿山安全规章标准体系,矿山安全生产法制体系不断完善。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基本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进一步明确,监管监察责任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

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实施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煤矿培训管理新机制初步形成。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矿山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全面开展,企业重大风险管控意识不断增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持续提高,重大灾害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安全宣传培训进一步强化。

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退出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安全保障能力高的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煤矿平均产能达到100万吨/年以上。累计整顿关闭非煤矿山1.7万余座,尾矿库综合治理和采空区治理持续推进,“头顶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安全科技装备支撑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煤矿六批淘汰、四批煤矿先进适用目录,非煤矿山两批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和一批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推广目录。智能开采、煤矿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煤矿“四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成494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逐步形成“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工作面智能开采新模式;推进大断面快速掘锚系统、岩巷全断面掘进装备、大倾角矿用盾构机等先进工艺设备在井下试验应用。

监管监察效能稳步提高。煤矿安全形成了一套清单、手册、汇编、基准、标准、文书、办法、系统为一体的执法工作制度,执法更加规范,执法信息系统全面运行。全面推行非煤矿山“三项监管”,促进了基层监管执法质量的提升,强化非煤矿山“五项执法”,执法能力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全国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均设置了在线监测系统。

(二)面临的挑战

随开采深度增加,灾害风险愈加严重。部分煤矿由低瓦斯向高瓦斯、突出矿井演变,深部开采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相互耦合的新煤岩动力灾害,底板承压水威胁日趋严重,西部地区煤矿出现煤层上部洛河组含水层突水事故和冲击地压灾害。单班入井30人以上地下非煤矿山550余座,井深超过800米的地下非煤矿山50多座,地热、岩爆等现象增加,提升和通风管理难度加大。

煤矿安全仍存在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尚未真正落实。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招工难、老龄化严重,从业人员素质和全员安全意识待提升。煤矿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机理尚未取得突破,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非煤矿山呈现“三多三低”特点。矿山总量多,机械化水平低,全国共有金属非金属矿山3.2万座,尾矿库7278座,受非煤矿山工艺和规模影响,矿山机械化程度偏低。小矿山数量多,本质安全水平低,小型矿山占矿山总量的86.4%。四五等小型尾矿库占尾矿库总量的87.4%。高风险矿山数量多,安全保障水平低,安全生产风险逐渐加剧。

安全监管监察力量亟待进一步强化。煤矿监察力量与煤矿生产开局不匹配,分布不平衡。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人员大幅更迭,监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摊薄弱化,业务能力明显下降。矿山救护队指战员流失严重,经费投入和设施装备配备不足。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大量使用,对监管监察队伍专业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发展的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安全生产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包括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统筹“三个必须”的责任体系;坚持依法治安,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重大科学论断,为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

矿山安全体制改革带来新机遇。国家依托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成立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有力加强矿山安全监管监察的专业人员和监管监察力量,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属地安全监管责任,严密层级治理和行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着力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矿山安全风险。推动地方矿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执法,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新趋势带来新机遇。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能源消费去煤化趋势越发显著,我国整体社会发展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煤炭消费将呈长期下降趋势,淘汰落后产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以安全水平高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主体成为煤炭行业发展方向,为煤炭行业安全发展带来新机遇。

技术革新带来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拓展,煤炭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煤矿机器人逐步应用,智能化煤矿建设步伐加快,少人无人开采将成为现实,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为矿山安全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安全红线意识,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完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处理好煤矿与非煤矿山、监察与监管、督政与督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四个关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推动矿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从业人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提升矿工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矿山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实现矿山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用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指导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红线意识,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守安全底线。

——坚持系统治理。坚持系统思维方法,健全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矿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部门监管监察责任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筑牢矿山安全生产责任网。

——坚持依法治理。健全矿山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推进矿山安全法制化建设。

——坚持源头治理。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强化科技保安,夯实矿山安全生产基础,推进重大灾害超前治理,严格安全准入,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构建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矿山安全法治体系和责任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装备支撑更加有力,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监管监察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专栏1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1

煤矿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0%

2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下降10%

3

非煤矿山事故起数

下降10%

4

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0%

5

矿山重特大事故

有效遏制

6

煤矿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

80%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安全法治体系

1.完善矿山安全法律法规

构建以《矿山安全法》为核心的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统筹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立法,实现矿山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系统整体和协同配套。推动矿山集中的省份及设区的市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立法执法信息反馈、立法后评估与立法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程序完备、权责一致、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合法性审核机制,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机制,推进矿山安全监察系统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公信力。

2.加强矿山安全标准建设

坚持和巩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组建全国矿山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请新增矿山安全行业标准代号,将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科学分类优化整合为矿山安全行业标准。完善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强化急需短缺标准制修订,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及时公开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强化标准宣贯培训和实施评估,充分发挥标准对矿山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支撑作用。

 

专栏2  矿山安全法规标准建设重点

1.推动《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条例》制修订工作,健全完善《煤矿安全规程》等矿山安全规章体系。

2.逐步将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抽采达标、煤矿防灭火、煤矿顶板管理、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等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强制性安全标准。

3.推动出台煤系矿山、型材矿山开采等矿山安全地方标准,鼓励矿山安全团体标准发展和规范化管理。

 

3.健全普法工作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矿山生产经营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和组织机构,明确普法任务和工作要求,强化法治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借力“互联网+”打造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矿山安全法治服务平台。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持续采取网络培训、在线课堂、视频讲座、“集体学习+自学”等多种形式,常态化组织分级、分类、分专业开展法规标准宣贯,开展矿山安全普法知识竞赛、矿山安全法治建设示范企业创建等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实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

4.严格规范精准执法

牢固树立执法意识,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认真落实矿山分类精准监管监察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适时调配执法力量组织开展跨区域“靶向”精准异地执法和集中执法。落实计划检查工作机制,统一规范监管执法文书制作,持续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监察,依据企业信用情况,采取差异化监管监察措施。聚焦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定职责,将其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综合运用处理处罚、通报、约谈、问责、失信惩戒、行刑衔接等措施,依法进行惩处。

(二)织密安全责任体系

5.严密矿山安全层级治理

坚持“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工作格局,强化层级治理,矿山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加强对地方政府落实矿山安全属地监管责任的监督检查,着力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矿山安全风险。地方各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明确矿山日常安全监管主体,消除监管盲区,强化监管措施。

 

专栏3  完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改革

1.健全完善国家监察基础性制度。履行国家监察核心职责,推动工作理念由“督企”为主向“督企”与“督政”并重转变,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监察督办指令等基础性监察制度。

2.加强矿山安全监察顶层设计。优化监察机构布局,探索设立跨省区、跨区域监察机构。深化矿山安全生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推动建立执法效果闭环反馈措施。

3.改革矿山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健全完善矿山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研究制定事故“提级调查”“指定调查”制度,制定矿山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手册,依法开展事故处理效果评估,推进事故处理程序化、科学化。

 

6.强化地方党政领导责任

严格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承担“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落实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探索推行地方人民政府领导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将矿山安全生产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加强矿山安全监管部门机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监管力量。健全完善矿山安全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生产约谈制度,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推动安全责任落实。

7.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落实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等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界定多层级管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立与企业日常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制度。强化安全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自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日常自查自纠。

(三)完善治灾救灾体系

8.完善灾害治理工作机制

推动查明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透水、中毒窒息、火灾、冒顶坍塌、边坡垮塌、尾矿库溃坝等重大灾害空间分布,逐步形成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基础数据库。牢固树立区域治理、综合治理、超前治理的治灾理念,构建辨识评估、监测预警、治理评价重大灾害防治机制,实施灾害治理责任、技术、工程、资金、时限“五到位”闭环管理。落实矿山企业重大灾害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灾害治理管理制度、机构、队伍,保障资金投入,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基础能力建设。

9.推广灾害治理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坚持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先行,做到抽掘采平衡和抽采达标。冲击地压矿井要坚持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的原则,推行落实“三限三强”等防冲措施。推行老空水防治“四步工作法”,承压水害防治推广应用微震监测系统。开展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采用崩落、充填、隔离等方法进行治理。研究突破智能通风技术,鼓励建设示范项目;研究应用智能精准预警系统,推广火灾透地定位、光纤探测、激光检测技术。推广应用尾矿库安全、地下矿山地压灾害、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监测预警和治理技术。

10.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建立监管、监察、气象等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矿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完善矿山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建立矿山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化上下级预案、政府与企业等相关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强化煤矿调度中心建设,发挥调度中心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的枢纽作用,赋予井下班组长、调度员等紧急情况撤人权。

(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11.搭建安全科技研发平台

依托重点矿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开展协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组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建立一批矿山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2.加强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推广

深化开展重大灾害防治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尾矿库溃坝、边坡坍塌等重大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预报科研攻关,协同推进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深化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遴选,推广应用瓦斯防治、水害防治、冲击地压治理、采空区探测、防灭火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13.提升安全装备科技水平

着力破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超前预测、动态监测、主动预警等关键技术瓶颈,优先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装备,重点提升矿山安全生产危险工艺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全面完成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提高系统准确性、灵敏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培育矿山安全产业。推进矿山安全重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4.推进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构建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加强矿山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建设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加强对精准地质探测、智能快速掘进和复杂条件智能综采和快速掘进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推广应用智能化成熟技术装备,推进矿用装备智能化,推进大型煤机装备、煤矿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发挥智能化示范矿井引领作用,提升新建煤矿智能化水平,基本实现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推进重点岗位、危险作业等机器人替代。推进非煤矿山机械化、自动化建设,研究出台加强中小型非煤矿山机械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逐步推进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

(五)筑牢基础保障体系

15.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

将矿山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出台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规范,建立全国双重预防机制实施信息系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挂钩机制。建立完善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估体系,构建动态考核、能上能下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监管。

16.提升矿山装备保障能力

不断提高矿山装备水平,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推进生产煤矿采掘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推进非煤矿山凿、铲、运等工艺装备高端化、控制智能化。强化矿山装备生产、使用、维护、检测、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可靠安全程度。

17.提升矿山从业人员素质

创新矿山从业人员培养方式,推进校企联合培养人员机制建设。推进逢查必考常态化规范化,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矿山安全技能培训基地和考核点。实施矿山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定向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矿工。实施一批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完善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实施任职能力素质考评。从责任、素质、业务、操作、管理等方面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岗位的精准培训,确保矿山负责人、班组长、特种岗位等关键人员培训到位、能力提升。

18.精准推进“一优三减”

新建矿山按照规范标准设计建设,生产矿山加大优化简化生产系统力度,提高装备水平,优化作业组织,科学合理确定开采布局,推动煤矿逐步实现“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生产模式。实行采区和采掘工作面限员管理,研究制定交接班期间等限员规定,升级改造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实现人员精准定位和超员监测预警。

(六)深化安全治本攻坚

19.严格矿山安全准入

适时修订产能核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严格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批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加大对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进一步提高深部开采、煤与瓦斯突出、高瓦斯、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煤矿安全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铁、铜、金、石灰石等重点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提升非煤矿山规模。严格执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控制尾矿库总量,严禁新建“头顶库”。

 

专栏4  严格矿山安全准入门槛

1.煤矿。停止审批山西、内蒙古、陕西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120万吨/年的煤矿,宁夏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 60万吨/年的煤矿,其他地区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30万吨/ 年的煤矿;停止审批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停止审批新建开采深度超1000米和改扩建开采深度超1200米的大中型及以上煤矿,新建和改扩建开采深度超600米的其他煤矿;停止审批新建和改扩建产能高于50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新建和改扩建产能高于800万吨/年的高瓦斯煤矿和冲击地压煤矿。

2.非煤矿山。严格开采深度超800米、与煤共(伴)生金属非金属矿山、边坡高度超200米、生产规模超1000万吨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以及坝高超200米、库容超1亿立方米的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准入门槛。新建四等、五等尾矿库必须采用一次建坝方式。严格控制新建独立选矿厂尾矿库,严禁新建总坝高超过200米的尾矿库,严禁在距离长江和黄河干流岸线3公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改、扩)建尾矿库。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对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论证并优先采用尾矿充填采矿法。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实现凿岩、铲装、运输机械化。

 

20.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

推动落后产能关闭退出法制化、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矿山落后产能退出政策和技术标准。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及煤矿企业制定关闭退出中长期规划及关闭退出遗留问题的政策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落后煤矿淘汰力度,持续推进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等灾害严重煤矿淘汰退出,引导长期停产停建、开采深度超过1200米、非机械化开采、无法保证正常安全投入的煤矿等有序退出。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淘汰退出,优先关闭达不到煤矿相关标准的与煤伴生矿山,逐步淘汰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动无生产经营主体、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闭库销号。

21.推动实施整合技改提升

鼓励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大型矿山企业,推动整合重组开采同一矿体的、多个采矿权人的小型矿山,实现统一设计开采、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安全管理。规范小矿山技改扩能,明确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批、环评等技改扩能建设期限,实现机械化开采,杜绝落后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增产能实施产能置换,支持优质产能释放,适时修订煤矿产能核定实施办法。

(七)提高监管监察效能

22.加强监管监察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完善监管监察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进监察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及智库功能,为人才引进使用搭建平台。创新引才引智方式,通过聘请专家顾问、购买人才服务等途径,吸纳社会人才资源。完善与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联合培养、委托培养、联合攻关的培养机制。综合运用集中轮训、视频培训、网络培训和脱产培训等形式,加强专业能力培训。建立监管监察干部到基层锻炼交流机制,加大监管监察人员实操轮训力度。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措施,建立完善以专业学术、市场应用、社会效应为基础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优化事业单位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根据全国矿山分布情况,合理优化矿山安全监察力量。

23.强化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

完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稳步推进标准规范内容拓展和推广应用。建成覆盖国家矿山安监局、省级矿山安监局、驻地监察分局三级矿山安全监察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构建覆盖全国矿山的感知网络,实时采集矿山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视频监控、冲击地压、水文地质、重大设备、露天矿山边坡监测及尾矿库监控等系统数据。深入推进监管监察、监测预警、政务管理、指挥救援、决策支持5大业务域建设。全面形成“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体系,建成一个连接各级用户、各类角色的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为监管监察和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技术手段、智能辅助决策,实现全天候、远程监管监察,大幅提升矿山安全监管监察的工作效率和执法效能。

24.强化执法技术装备支撑保障

强化安全科技攻关与先进技术装备在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和事故防控的支撑保障,形成灾害预警、灾害治理、监察执法、事故救援、事故分析等技术支撑。形成重特大灾害风险防控与智能分析决策智库,实现对安全生产典型风险的趋势分析、研判、预警。提升执法装备保障水平,丰富执法终端设备种类及配备,加大先进适用实用装备配置力度,增强适用于智能化矿山监管监察的装备配备,提升执法装备智能化水平。

(八)健全社会共治体系

25.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研究制定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细则,明确实施主体,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情况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诚信等级评定的必要条件,作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类监管,以及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重要参考。

26.构建矿山安全闭环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制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企业内部职工及家属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

27.加强技术服务机构支撑力量

推动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和业务标准。加大技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发挥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检测检验鉴定机构、安全评价评估单位、行业自律组织等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作用,形成矿山安全生产社会共治格局。制定矿山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安标发放、检测检验、鉴定评价等行为的检查抽查,探索建立技术服务机构诚信管理负面清单公示制度。

28.强化矿山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提升矿山安全社会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矿山安全的了解、关注和支持。加大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推广和反面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加强示范引领和警示教育,营造矿山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四、重大工程

(一)矿山智能化建设工程

协同有关部门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政策配套。建设矿山安全数字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矿用机器人综合性能检测基地,构建透明地质模型,开展矿山工程数字化设计,推进透明矿山技术示范矿井建设。推进矿山工业互联网及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推进矿用装备智能化,实现装备自感知、自决策、自控制功能,研发智能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和矿山高危岗位、事故救援机器人。加快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矿山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建设应急通讯系统,实现各系统各环节互联互通、有效联动。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矿山,凝练出可复制的智能化开采模式、技术装备、管理经验等,向类似条件矿山进行推广应用。

(二)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工程

完善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规范和指导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应急指挥信息网或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各省级节点、省级矿山安全监察机构、所有煤矿企业及地下开采非煤矿山企业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国家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一体化业务协同系统,实现监管监察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执法线索和处置互认共享。执法系统能力提升,配备现场监察、智能取证、电子封条、5G多功能综合执法等智能化专业装备。建设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矿山灾害风险防控与智能分析决策系统,为矿山监管监察工作向“监管监察+服务”模式转变提供智力支撑。建设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

(三)安全科技装备提升工程

建设煤矿深部开采与冲击地压防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灾害机理研究。建成矿山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研发瓦斯、水害等防控技术装备。实施一批瓦斯综合治理和水害、火灾、冲击地压防治工程。强制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进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推广应用瓦斯防治、水害防治、冲击地压治理、防灭火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四)尾矿库安全风险综合治理工程

深入贯彻《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应急管理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对前期已采用隐患治理方式进行治理但本质安全水平没有提高的“头顶库”,采取闭库销号或升级改造、尾矿综合利用等方式进行治理;对无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和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并销号,进一步提高尾矿库本质安全程度。推动陕西、甘肃、四川3省完成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治理。

(五)监管监察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监管监察人才引进和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培训力度,共享监管监察培训资源,全面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建立专家和监察干部队伍人才库,及时调研分析队伍结构和人才作用发挥情况,服务人才工作决策。开展执法机构工作条件保障工程,补充更新执法车辆,建设完善业务保障用房,补充更新办公设施。开展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探索建立部级矿山事故鉴定中心。

 

专栏5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重点工程

1.矿山智能化建设工程。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矿山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纳入安全技术改造范围,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协调推动矿山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井下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的支持力度。

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推进矿山安全数字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矿用机器人综合性能检测基地建设。

研发关键技术装备。构建透明地质模型,推进透明矿山技术示范矿井建设。研发智能化采掘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展大型高产矿井综合掘进、采矿、复杂地质条件矿山运输、防冲钻孔等机器人科技研发,开展巡检、掘进、钻锚、钻孔、出矿、临时和超前支护、煤矸分选、事故救援等机器人现场探索应用。研发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凿岩、铲装、运输设备。

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建成100处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60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00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00处自动化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100处机械化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2.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工程。

安全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制定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下感知网络标准、数据资源标准和业务应用标准。

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建设各省级节点到省级煤矿安监局的网络接入,全部省级煤矿安监局完成与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的数据传输网络建设。

监管监察协同系统。重点建设协同系统,开发培训、标准化、法规标准、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优化升级监察执法系统及信息化装备,配套完善智能取证、电子封条、5G多功能综合执法等智能化专业装备。

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国矿山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综合支撑子系统,建设矿用设备全周期管理、溯源和智能巡查等子系统,配套研制井上下矿用产品智能巡查专用终端。

灾害风险防控与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开发安全风险预测预报、大数据风险趋势研判、矿山灾害推演模拟等功能模块,配套建设“一张图”展示、计算和存储等设备。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配套建设地面通信传输设备、井下信息采集、井下通信传输、现场救援指挥部显示终端设备。

3.安全科技装备提升工程

探索建设一批灾害防治科研机构。建立区域煤矿重大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展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及复合灾害的机理量化分析研究。建设非煤矿山重大灾害机理、监测预警和防治等技术装备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非煤矿山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及系统集成技术和装备研究重点实验室。

研发重大灾害防控技术及装备。研发煤层瓦斯区域化智能高效防控技术、深地多物理场监测识别及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煤矿火灾防控成套技术装备、智能化瓦斯煤尘爆炸隔抑爆技术及装备、矿井水害精准防控技术及装备。

4.尾矿库安全风险综合治理工程

“头顶库”治理。对前期已采用隐患治理方式进行治理但本质安全水平没有提高的“头顶库”,采取闭库销号或升级改造、尾矿综合利用等方式进行治理。

尾矿库治理。对无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和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并销号,推动陕西、甘肃、四川3省完成嘉陵江上游尾矿库治理。

5.监管监察能力提升工程。

人才队伍建设。吸纳引进法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基层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积极推动高校省部共建,开展监管监察人员常规化的再培训、再教育。依托高校、国有企业的矿山安全教育训练设施,建设一批区域性矿山安全实训教育基地,加大监管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网络课程、培训教材等资源共享。通过跟班锻炼、拜师学艺、参与科研等方式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

专家库建设。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安全风险防控和事故调查、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开采,灾害治理方面建立矿山安全专家库。

执法机构工作条件保障工程。配备统一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制服,补充更新执法车辆,建设完善业务保障用房,补充更新办公设施。

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建设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前沿技术装备研发中心与智能化执法装备测试验证实验室,建设矿用新装备新材料安全准入实验室。探索建立部级矿山事故鉴定中心。完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所属技术中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技术支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制定规划实施分工方案,明确规划重大任务、重点工程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指导地方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逐级分解落实规划主要任务,确保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如期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矿山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对列入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项目和工程,优先安排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管理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矿山智能化建设配套政策、资金和科技立项支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煤矿瓦斯防治和利用、灾害严重矿井税费减免等政策。争取应急专项资金和煤矿安全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实施尾矿库风险隐患治理。

(三)强化绩效考评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8

一、正确认识《规范》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规范》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南非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共同合作,历时两年半,在充分研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矿业安全管理理念,结合国内金属非金属矿山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具体规定和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调研、现场试点、征求意见、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以矿山风险控制为核心,注重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科学、全面、系统的对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提升本质安全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是全新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系统,是对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和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各矿山企业通过实施《规范》,建立起动态安全管理系统,可以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对矿山各个生产环节的风险进行辨识、预控,最大限度地消除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矿山本质安全,从而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通过督促和推进企业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促进安全生产许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日常安全监管的有机结合,实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各矿山企业要充分认识《规范》的实施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落实《规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摆上重要议程,扎实推动《规范》的贯彻执行。

二、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认真做好统筹规划和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内不同开采方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规范》由5个子标准组成,即《导则》(AQ*1-*)、《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2-*)、《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3-*)、《尾矿库实施指南》(AQ*4-*)、《小型露天采石场实施指南》(AQ*5-*)。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率先学习并组织各类企业学习《规范》,要把《规范》中标准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实施原则、创建步骤、评定原则、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学深、吃透;要针对本地区各类矿山的特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推进,防止走过场、走形式、一刀切;要根据本地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3-5个类型不同的企业率先开展《规范》试点工作,组织专家对试点单位进行指导,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

三、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顺利实施

为推动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总局组织成立了以起草专家为核心的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导组,指导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开展;组织编写了《规范》辅导材料,将适时组织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和有关中央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学习贯彻;正在制定与《规范》相配套的安全标准化评价标准,原则上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以确保标准等级评定的一致性。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从相关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中选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家或委托有能力的单位,经全国指导组辅导认可后,作为本地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和管理支撑,也可以直接借助全国指导组的力量指导本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各地在实施标准化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安全标准化与安全生产许可、日常监管等安全工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安全生产许可推动《规范》的实施。同时,通过《规范》的实施,提高矿山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许可工作。要研究制定推进企业向高等级标准达标的相关配套政策,对达到较高等级标准的企业,原则上可在安全检查、年检、相关费用的使用上依法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对于达不到最低标准或达标验收后擅自降低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促进各类企业建立起不断达标的长效机制,确保全国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9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飞快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逐渐融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必将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相结合,有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控制发展为事前预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真正正响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1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虽然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在生产领域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各个行业安全管理稳步改善的有力措施,且从当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经过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锤炼,企业各个层次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其管理方式和手段更趋规范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1)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一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中小企业。

(2)多数企业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为了达标而达标,达标

之后就弃之不管,下次复审再重新开始准备资料。

(3)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培训,对安全

生产标准化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不知道怎么去做。

(4)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离职,会损失以往安全

生产标准化开展的经验,需要重新培养人才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下面以矿山行业为例来说明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发展情况: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矿产的开采和资源的利用一直是困扰我国矿山管理工作的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矿产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我国信息化时代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取得较快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的矿山应用信息技术很快得到了矿山企业的普遍认可。在矿业的发展方面,一些与矿山有关的研究所和大专院校深入探索了信息技术在矿山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开发出来的矿山管理应用系统对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3年以来,我国引进并开发了先进的矿山软件,为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到来提供了保障和可能。

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伤亡事故频发,给人们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已成为了矿山管理关注的焦点。为此,我国建立了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和存储与矿山安全生产与管理相关的信息,内容涵盖矿山地质情况、自然环境和矿山生产的基本情况等各方面。通过安全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推动了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有效的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了矿山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信息化在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很好的说明矿山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安全生产标准化做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先进的、规范的、政策推动执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在执行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总体上来讲其必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

(1)全面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管理规章制度、隐患排查台账、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管理文件,全面梳理了企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并对各工种、各部门基础文件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操作人员。通过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推动实现企业达标,夯实了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2)促进企业形成了具有长效机制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企业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本身就是对企业

安全生产工作的系统总结和科学归纳,是一套安全管控体系。各部门在安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责任制落实、现场管理、培训管理、档案管理、应急管理、隐患排查管理等方面均能实现管控模式的协调统一,建立形成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3)有效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要求各部门、各级人员制

定目标责任,由各企业一把手具体负责落实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成立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工作实施小组和日常工作办公室,对照考评办法和评定标准,分解责任,层层抓落实,做到有依据、有考核、有整改。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终发展方向。信息化将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在企业全面贯彻执行,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模式的彻底改变。信息化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必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的效率,为我国安全生产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平,陈岳松.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标准化工作探讨[J].标准化研究,2009(4).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例10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100-02

1 矿山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与事故预防的重要意义

1.1 机电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矿山的生产力

工具是改变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工具的不断进步,社会是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而机电设备作为矿山生产的主要工具,应该在矿山生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科学含金量,并以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生产。这样,不仅能保证职工的人生安全,还能大大地提高矿山的生产力。

1.2 大力提高矿山机电管理标准建设与事故预防,可以大大降低矿山机电事故发生的概率

根据研究统计发现,10起矿山事故中有9起和机电设备有关。而这些事故,往往是由于职工在操作机电设备时,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和操作随意所造成的。对于矿山开展机电标准化建设,它不仅仅可以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更能对职工的人生安全提高一个档次的保障。所以矿山机电设备标准化建设,是职工安全生产的保障。

2 矿山机电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矿山机电设备的性能、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完善。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才能一步一步地适应现代化矿山生产设备的管理。所以,在开展矿山机电标准化建设之前,应该找出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拿出整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步伐。

2.1 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的矿山企业都没有设置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更谈不上健全的管理制度。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仅仅靠电工负责,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电工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生产电力的供应上,哪还有精力去管理机电设备。很多矿山企业的负责人,在管理意识上就缺乏对矿山机电设备的重视,根本没有认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更没有建立完善的机电专业管理部门。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要求职工按照要求,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校验和检测。总之,矿山企业在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还非常不健全。

2.2 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矿山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员里,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非常的少,有的只有一两个,甚至有的矿山没有设置专业的技术员,一般由有经验的职工临时充当技术员,这就导致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生产严重脱节。而仅有的一些技术员,在设备更新换代以后,又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只能凭借经验摸索着进行操作和维护。

3 矿山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与事故预防需要做的工作

3.1 引进适合的机电设备

矿山生产的过程中。为了预防机电设备发生不良事故,应该及时树立起安全理念,引入高科技手段,实现矿山机电事故的超前预防和管理。矿山企业应该基于矿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引进适合该矿山生产强度的机电设备。在机电设备引进前,企业要进行仔细的预算,对于不适合生产的机电设备坚决不引进。

3.2 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在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且适用的机电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门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对所有的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的保养和维修;而技术人员的聘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制,从社会上公开招聘,通过技术考试和面试者方可上岗。同时,矿山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机电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另外,作为矿山企业的领导者,还要确保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和实施,对违反了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技术人员要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和批评,也要做到,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人人平等的

尊重。

3.3 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设备的基础管理。对于矿山的生产而言,我们必须要紧抓机电设备标准化建设不放弃,只有保证了机电设备的标准化,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我国的矿山开采事业;保证开采过程中,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安全事故的预防管理。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强调和贯彻三个严格控制、四个坚决不放过、五项坚决整顿的原则。对危险的工作点、危害的事故点,生产事故经常发生的点要挂牌管理;四个坚决不放过是指,生产事故发生以后,必须做到对事故原因彻查到底、生产者没受过安全教育、整顿要求没贯彻实施、责任人没得到相应的处罚。五项整顿是指,整顿生产劳动纪律、规范操作的纪律、生产工艺的纪律、生产工程中的纪律、施工劳动的纪律。

4 对安全的预防

4.1 防患为本,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矿山机电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我们要牢牢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运用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在行业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4.2 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保证矿山机电生产的安全

矿山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不良的安全事故发生,企业应该树立起强烈的安全理念,并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确保各类不良事故的超前预防和消灭。

5 结语

总之,矿山机电设备标准化建设与事故预防,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前提。矿山企业要想提高矿山机电设备标准化建设与事故预防,就一定要从职工的安全操作意识抓起,并最大限度地把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只有这样双管齐下,矿山机电设备标准化建设与事故预防才能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 杨好强.矿山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与事故预防[J].矿

业装备,2013,(4):114-115.

[2] 侯向平.浅谈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与事故预防管

理[J].科技风,2009,(10):180-181.

[3] 崔晓伟.安全控制理论在矿山机电管理中的应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