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学实验课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5:56

医学实验课

医学实验课例1

1.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个别心理访谈的方法。根据临床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和个别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包含16个题目。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课或自习课由实验教师或班级辅导员发放问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个别访谈,所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

2调查结果

2.1医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基本态度在解剖实验课的必要性上,91.1的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非常重要;对于解剖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分配情况,59.3%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课时数,21.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时数较少,需要适当增加,13.3的学生则认为目前的学时分配较为合理,另有5.9的学生则认为学时数分配无所谓;经常逃避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8.1,此外有27.4%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到解剖实验室进行学习;能够全部参与或参与大部分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52.6;此外,有60.7的学生认为部分实验标本可用仿制的模型代替。

2.2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中的困境对尸体标本较为恐惧的学生占9.6%;不忍心对尸体操作的学生占32.6;怕脏的学生占14.1%;另有4.4的学生在解剖课上仅作为旁观者,从未真正操作过解剖实验。

2.3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的心理状态在初次接触解剖实验课中,感到厌恶的占7.4%,感到恐惧的占17,感到好奇的占56.3截止至本次调查,认为第1次解剖实验课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情绪,但现在负性情绪的程度降低的占32.6%;本次调查16.3%的学生表示解剖实验课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2.4医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需要改善之处57.8%的学生认为福尔马林的气味是影响解剖实验课学习的首要因素,应该尽量削弱福尔马林的气味;28.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标本质量,部分标本可以用模型代替;22.2的学生认为应该改善解剖实验课的教学环境。其中部分访谈的学生提到解剖实验室光线较差、卫生状况不好,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不适宜开展操作性实验。

医学实验课例2

关键词: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课程整合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当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教育发展纲要均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近些年,我院针对实验教学课程做出系列改革,保留重要的基础性实验,逐步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2-4]。针对保留的基础性实验,改进其教学环节,比如开展案例式或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教学;针对设计性实验,不断完善其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创新性实验,将其与开放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紧密结合,整合实验教育资源,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数量。具体的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情况介绍如下。

1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

根据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与理论教学对应并同步进行,通过改善和提升教学条件,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是在教师引导下设计并开展的实验,基于虚拟实验室的良好条件,又开展了虚拟实验;创新性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凝炼科学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科研立项和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等方式开展创新实验。

1.1改善基础性实验的教学条件与课程改革

1.1.1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近五年,我院着力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的现代化建设:建成解剖学虚拟数字实验室和人体奥妙馆;建设8个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并在电脑终端安装基础医学图片数据库和基础医学知识数据库;机能实验室建成机能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安装24个虚拟设计性实验项目;此外,更新生物技术实验室、病原与免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条件不仅可以满足常规本科生实验教学,也可满足创新性实验和研究生的基础实验工作。

1.1.2基础性实验的课程改革

依靠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和数据库资源,在病理学和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图片资源和数据库资源,整合与问题相关的多学科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引导学生形成以器官为核心的医学知识思维体系[5]。利用解剖虚拟数字人系统、自制手术录像和3D臂丛解剖动画等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本科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并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6]。在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实验教学中均引入病例讨论和问题式教学法[7,8]。

1.2增加设计性实验比例,优化教学环节

机能学实验室将单一的基础性实验革新为设计性实验内容,如将“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项目更改为“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局麻药对其影响与骨骼肌的单复合收缩”,将原本单一的生理实验变为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知识的设计性实验。解剖学实验室开展家兔脊髓半离断实验(选择不同的层面),半离断脊髓后观察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改变,从而分析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路;开展“新鲜猪肾脏和心脏解剖”,以弥补人体标本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感观性认识。病原和免疫学实验室针对“疑似病例”设计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实验方案,鉴定到病原体后再与其引发的临床症状相比较,促进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生物技术实验室有机地融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实验内容,将大部分纯验证性的基础性实验更新为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将实验内容进行衔接,如在两周内连续开展“细胞原代培养、细胞核与线粒体分级分离、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与观察、X染色质的制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项目[9]。此外,在机能学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和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虚拟实验”。这些实验室的电脑系统中储存有虚拟实验内容、虚拟数字人系统、基础医学图库、基础医学课件,为开展虚拟实验奠定了基础。在虚拟实验过程中,通过设计实验过程,模拟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等形式,引导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

1.3多渠道开设创新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尤为重要,尤其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更重要,既可以帮助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又能够促使学生早期确立攻读硕士或博士的人生目标[3]。近年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的热情高涨,学校的投入也相应增加,相比五年前每年只有3-5个创新性实验项目,如今每年开展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超过15个。首先是学生自主立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复习和凝炼科学问题,再由教师讲解基本科研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最后由学生向相关部门申请立项,向实验室申请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进行的创新性实验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牡丹江市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和“胃肠癌相关趋化因子的作用”等多个项目。另外,部分学生直接加入教师的省部级或部级科研课题组,学生选取其中一个小分支进行科研工作。

2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效果

五年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硬件建设快速发展,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实验虽然比例下降,但在融入现代化教学条件和调整了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从20%增长至60%,同时,原有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得到进一步优化,并新增了虚拟实验;创新性实验与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科研立项、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验项目数量和质量均稳步增长。

2.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1.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三种不同层次实验类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重在验证理论知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重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发展。经过三个层次实验训练的本科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亦得到加强。

2.1.2促进学生整合医学知识体系

病理学实验开展的临床病理讨论会和虚拟实验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机能学实验需整合运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学科的知识,生物技术实验需整合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免疫学和病原实验同样要用到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知识,因此在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以器官或疾病为核心的整合医学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后期临床阶段的学习。

2.2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2.1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教师在参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思想理念发生明显转变,从以前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地认识到“强基础、强技能”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此外,教师逐渐认识到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完全接受实验教学由之前简单的验证式实验教学转变为基础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成功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部分教师主动地提出增加实验项目或改进实验项目的关键环节,为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目标献力献策。

2.2.2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各学科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其二,严格执行集体备课、试讲和听课等教学活动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学习交叉学科的课程,鼓励教师到临床科室学习交流;其三,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鼓励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并实施奖罚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青年教师参加校级或省级教学比赛获奖数量也明显增加,为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实验教学改革的困难与不足

其一,创新性实验覆盖面不足:由于教学时数限制,创新性实验均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给教师带来不便;创新性实验需要较多的投入,难以覆盖全体本科生,仍需要更多的渠道、多样性的创新性实验来增加覆盖面;创新性实验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又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两者均具备的教师尚显不足。其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较慢:青年教师易于接受“强技能、重实践”的教学理念,然而,部分老教师思想僵化,不愿意接受新观点,给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困难。今后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为骨干教师创造参观学习和教学进修的机会,潜移默化地转变轻视实验教学的偏见。

综上,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本科生“强理论、重技能”的关键教学环节,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改革传统的基础性实验,有机地结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形成以器官为核心的医学知识体系。因此,逐步实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将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更好地有机结合和优化,是未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作者:于建渤 曹永 刘星 朱梅 张绪冬 朱雁飞 唐小云 张晓莉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黑龙江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季强,夏强,富丽琴,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73-75.

[2]张晓莉,于建渤,李志强,等.完善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平台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5):70-72.

[3]于建渤,李志强,张晓莉,等.本科生病理学创新实验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82-184.

[4]唐小云,周晓茵,姬云丽,等.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3):218-219.

[5]郑慧哲,朱雁飞,曹永,等.数码互动系统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4):415-417.

[6]李明秋,王莹,杨春壮,等.兴趣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1005-1006.

医学实验课例3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精细的技术科学,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是指导实验课教学必备的前提,我们要求带教教师必须随堂听课,使带教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达到协调统一。一方面,通过听课可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与学生共同思维,有利于在实验课堂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产生协调效应,课程顺利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实验课的设计方案和实验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复习理论知识和预习实验内容。第三方面,带教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课教师的讲解内容和要求,对实验课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临床推广和运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报告方式等等;这样,带教教师讲解实验课内容时不会重复理论课的内容,做到少讲、精讲,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多动手多操作,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验证。

二、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和预试

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更好地验证理论课知识,增加对实验课的兴趣,收取良好的实验课教学效果;必须在每一次实验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课前统一备课、案和统一板书,要求每次上实验课前带教教师都要和理论课教师共同进行实验预试,做到对每一种器材仪器、每一份标本和每一项实验结果都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提前预知学生在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错误结果等等;对第一次上实验室的学生应当详细介绍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和安全事项,强调实验技术对检验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反复操作、规范操作、准确计算和正规报告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必要性,使学生从第一次步入实验室、开始第一项实验就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调规范操作和示范操作

只有规范操作才能快速、方便、准确地使用各种仪器、器材和标本试剂,得到真实无误的实验结果。学生操作是否规范,与带教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否规范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求带教教师必须清楚仪器、器材的性能和规格,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示范手法要规范熟练、准确到位、结果无误。不同实验室的教师应案,统一方法,统一校正仪器,统一结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是使学生操作规范、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带教教师的示范操作,要求步骤清楚、操作规范、技术熟练、速度适中、讲清要领和注意事项;要求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能够分步的动作尽量分步慢速操作后再按正常速度完整规范地操作,让每位学生都看清领会实验步骤和过程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

四、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的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

实验课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验操作技巧,还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不但要把实验理论传授给学生,还要把实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后者的难点更大。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个操作习惯对学生在课堂的操作步骤都有示范、诱导和指正的作用,什么样的老师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甚至以后的工作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学生记忆的,带教教师一定要先记住、先理解;要求带教教师多联系临床、了解临床、改进方法与临床统一原理、统一方法及结果,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的方法、仪器,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医学实验课例4

随着科学技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起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计算机的发展使计算技术更普遍地深入医学科研领域,人们解决各类医学实际问题更加精确化和定量化; 21世纪我们面临的将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争夺,而数学的应用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各级医学教学及科研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好的数学素质,能够把专业问题转化为医学数学模型并且可以求解该数学模型。由于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医学技术人员,如何把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能力,这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我校在中医药专业开展数学实验课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尝试。

1对数学实验课的理解

数学实验是以数学建模与数值计算为核心内容,其研究对象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操作的领域,它将数学知识、计算机应用、数学建模三者融为一体。通过数学实验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基本理论,掌握数值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并使用计算机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内不少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开设数学实验课,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数学试验与解剖、生理等这些传统概念里有形的试验不同,它注重对数学问题的假设和求解,培养学生对实际中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目前数学在医学生产和科研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医学实际问题。

2数学实验的安排

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 “做实验”,在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的思想,探索数学的方法,在数学的发现中获得乐趣。目前,我校中医药专业已建成由一台服务器、一台教师机、46台计算机的数学实验室,可对全校各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课程是必修课,一般安排在大一的后半学期,约20个学时。在实验内容安排上,我们注重从演示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合理过渡。

第一阶段是演示性实验。主要是通过数学软件,向学生演示一些数学理论课上难以展示的理论、方法和图形。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目前通用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SPSS等,并且能用这些软件计算理论课中的一些题目,现已开设了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相配套的实验课。

第二阶段是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已知数学理论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对所给问题进行验证和求解。该阶段主要锻炼学生去分析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它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

3数学实验举例

数学实验教师要收集具有开放性的能反映数学建模求解过程和特点的综合性实验,问题设计要有医学的实际背景和较好的医用、药用价值。下面以实验软件Mathematica在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说明经过数学的参与后,如何提高人们对实际问题的认识:

在中医药专业药物动力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是根据实际问题被抽象出来的数学方程(函数)。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医学实践,我们可以对模型性质进行详细分析,而分析所得的结论反过来又会对实际问题给出更高层次上的指导。

即对该药而言,17个小时左右体内的血药浓度降低一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由数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药学研究,是严格量化了的。我们讲某种药物应多长时间给药一次,不再是盲目地反复摸索得出规律,而是计算的结果,这样的药学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是科学的。

4实验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参加数学实验课和普通班学生教学情况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数学实验课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上数学课觉得不再枯燥,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不过,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常用的数学软件大多是英文版,这对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学习上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数学建模活动在全国普遍展开,建模工作的开展也推进了医学高等院校数学实验课的建设,为数学这一古老学科在中医药教学及科学研究带来一片生机。目前,我校设置数学实验课程以及组建数学实验室尚处于起步阶段,数学实验课教材也不多,因此为了促进这一教改的发展,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更需要大家的共同配合。

医学实验课例5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opening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

Chen Hui, Qian Jun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pening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 is an independent experimental course. Through four years of practice, we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 to construct course better.

Key words: opening experiment; basic medicine; construction course

为满足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强大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我校于2010年秋季首次开设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课程。本文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总结,以更好地建设课程和开放实验室,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

1 课程基本情况

1.1 课程开设

我校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计1学分。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由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心承担教学任务,面向学校大部分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麻醉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授课时间,专科生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本科生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该课程全部为实验课,历时8周,每周2学时,共16学时,包括实验测试2学时。学生的成绩由学校教务系统统一管理。

1.2 教师队伍

教师共10人,均为专门从事实验岗位的教师,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5人,助理实验师2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人。所有教师均参与教材编写、带教课程、考查课程和管理课程等工作。

课程负责人1人,由具有高级实验师职称的实验中心副主任担任,主要承担教材主编,召开教学会议等工作。

2 课程特色

2.1 通过课程开放实验室

我校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课程利用已建好的实验室资源授课。通过课程开放实验室,是地方综合性院校实验教学特点[1]。通过开设课程,有计划、有层次、有项目、大范围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解决实验室开放中的开放时间、开放人数、实验经费、实验项目、指导教师等问题,是一种成功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授课以班级为单位,教务科安排好班级课程表后,实验中心根据每班课表,安排本学期开放性实验总课程表,指导教师根据总课程表,做好开放实验室准备工作。实验项目和实验测试,需在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完成,提高了实验室的开放范围。课程形成了师生激励机制,有利于实验室长期稳定地开放。实验中心的教师独自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由以往的从属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并可获得相应的课酬,调动了教师指导实验的积极性;本课程成绩计入学生总成绩,关系到其学分和评优评先,所以学生更加重视实验,更有动力做好实验。

2.2 课程教学实行新的教学模式

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实验课程,由实验岗位的教师独自承担,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以往专职教师为主,实验人员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同,更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课程的实验项目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由于实验人员比教研室专职教师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更娴熟,更熟悉实验室的物品,因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调动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课程建设

3.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由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校的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自主设定。课程有两个侧重点:基础和标准。课程内容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五部分,按实验仪器类、实验标本类及机能实验技术类设置。

实验项目包括小白鼠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家兔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人体解剖标本分类及观察、准确量器移液操作、离心机操作缓冲液的配制及pH值调节、血液涂片制作及瑞氏染色、显微镜介绍及油镜下观察标本,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2学时,另外,安排2学时的实验测试。

3.2 方法与手段

课程由学校教务系统统一管理。若考试不合格,需补考。上课方式为,带教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和现场示教,然后学生分组自主实验。

3.3 教材

本课程使用自编教材,其内容仍在改进和完善中。教材的改进不仅注重实验内容的改进,同时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最初的教材由7个实验项目和实验结果组成,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没有分开。现在的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实验教学目的及实验室一般规则和安全。第二部分是7个实验项目,按照实验开设顺序排列,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便于学生按照标准书写实验报告。第四部分是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5个方面组成。

4 教学管理

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以班级为单位开设,每周上课时间固定。课程管理采取班级授课教师负责制,实验项目采取实验室负责制。每个班级有两名教师负责管理常规教学、实验报告的批改、课程成绩的上传等。实验授课由项目所在实验室的教师带教。教师根据课程总课表,安排开放性实验开课时间、班级、人数、实验项目,做好实验室开放的相关工作。我们曾试行班级和实验项目均由带教教师负责制,这种教学管理的教学效果劣于现行办法。由于带教教师的专业不同,所擅长的实验技能不同,其带教的实验课效果不同。课程的7个实验项目需在4个不同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项目由所在实验室教师负责,充分发挥了各个实验室教师的优势,也减少了教学的中间环节,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5 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是7次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值;期末成绩占70%,来自实验测试成绩。实验测试采用“一对一”抽签决定测试实验项目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3]。

6 教学效果

6.1 学生评价

通过调查问卷和对实验报告的批改,我们发现,开放性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他们能够认真做实验,克服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完成实验报告。该课程与学生通常接触的理论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开设的实验项目与他们以后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学生通常提前来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发现要完成一个实验项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克服若干问题才能完成。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心理恐惧,动作不规范,不知如何与组员合作,忽略实验细节等。通过实验,锻炼了新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技能。

6.2 教师评价

在4年的开放实验带教过程中,教师熟练掌握了带教实验项目所需的基本技能,总结了基本技能的要点,改善了示教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共发表相关论文5篇。教师教学技能获得提高,从单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拍摄实验操作视频,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实验要点,提升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也提升了教师的成就感。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在人体解剖标本的观察中,由原来的课件图片演示,改为图片演示和标本对照相结合,更利于学生观察人体标本。开放性课程的开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团体合作,提升了对科室的归属感。

7 结束语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了课程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所有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标准的操作技能和正确观察标本的方法,养成用标准的操作技能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完成实验的良好习惯。我们将把课程内容、教学课件在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上,使课程建设网络化,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效率,增强他们独立开展实验的信心[4]。同时,探索开设实验选修课。通过选修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钱隽,徐良贤,曹达星.地方综合性院校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28-130.

[2] 衡容.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激励机制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97-198,200.

医学实验课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21-02

Abstract: The aim of teaching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eriment is training students with abilities and skills of the experiment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and enable student to study in experi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pable of autonomous participation.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l is from theory to clinical,which is mainly use the theory of teaching teacher daitu type way of clinical teaching,th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in avery weak state for a long time. It cause students’knowledge structure is very single and practical abilityespecially?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 and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is weak.Therefore,we need to reform the experiment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term of the oretical teaching,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model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Chinese medicine; Reform; Experimental operation

《实验中医学》是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实验科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年轻化的学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实践性、操作性和挑战性。传统实验中,医学教学从属于理论,实验大多是为了配合理论课教学,偏重于验证理论,缺乏综合性与设计性的教学内容。因此,课程缺乏明确的实验教学培养要求,缺乏实验教学自身应有的理论体系和内在联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挥,课程体系改革刻不容缓。

1 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1)理论部分的课堂改革内容,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其一,增加自主授课,在传统任课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主授课、学生提问及师生答疑等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二,集体备课,提前布置好相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增加课前提问环节,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对重点难点进一步解说。其三,限定最低提问次数,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该学期的授课时间内,课堂内、课堂外(如课间休息时间,亦或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提问次数不得低于3次。

(2)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课前观看实验短片,在每一次实验课结束之后,将与下一次实验操作教学相关的视频拷贝给班级学习委员,要求学生每一位同学在课余时间认真观看,下一次上课之前进行相关的提问,提问成绩记录在平时成绩中。其二,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操作,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授课教师先进行示范展示,然后向学生进行讲解,在现有条件下,一些操作系数较高、相对较简单、安全的实验示范可以进行师生合作,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授课模式的改革,在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授课的环节,可以是个人形式,亦或是合作形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考核方式的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建立了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扭转传统课程成绩由期末一试定胜负的情况。

2 课程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学生自主授课。在学期之初,教师布置好相应的教学任务,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展开(团队形式,每个团队人数不得多于5人),团队形式需要展现出团队人员具体的分工及其在团队中所起到的作用。

(2)集体备课。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老师独自备课后进行讲授,老师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但学生的吸收情况往往不容乐观,现开展集体备课,于课程开始前 1 周,授课教师提前布置好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增加课前提问环节,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对重点难点进一步解说。

(3)在实验中医学教学中。探讨“预习、提问、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操作、学生自主实验、交流总结”5个策略的综合运用。关于预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所讲内容,比如在金铃子散的镇痛实验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给予实验操作的教学视频,并指定与金铃子散镇痛实验相关的参考书和相关网站,要求学生在业余时间预习金铃子散镇痛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一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然后是提问,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一个提问抽查,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之后,由学生根据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课堂讲授中遇到的疑问向教师提出问题,或者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必要时给予提示,学生从教师的提示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一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是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并和学生进行探讨,以解决学生的疑惑,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印象;在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操作之后,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无教师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再进行一轮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的温习、巩固;最后是交流总结,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由教师总结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框架式梳理。

3 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增加自主授课、集体备课、限定最低提问次数、课前观看实验短片、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改革,不仅涉及课堂,还将其影响拓展到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比如限定最低提问次数,借助新型的互动交流软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全体同学受益,解决了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低效率问题,除此之外,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如课前实验短片的观看,通过视频学生能够了解到实验具体的操作流程、操作步骤及与实验相关的一些药品的注射剂量等。

考核方式的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一试定胜负的局面,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平时上课情况重要性的关注,将提问及课堂互动等记录在平时成绩中,增强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医学实验课例7

临床检验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各种标本,包括人体的血液、体液、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一方面,为了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很多实验阳性标本来自临床患者;另一方面,考虑到临床病理标本的危险性,也为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采血的机会,所以在临床检验实验室部分血液标本是学生间相互采集而来的,可能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学生提供的标本应该是安全的,但近年对新生体检中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0.08%,而且还有一些季节性流行疾病(如痢疾、腮腺炎等),因此学生提供的标本也不可能绝对安全,无论是临床标本还是学生的标本均有已知和潜在危险。

1.2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生物安全:

目前,由于开展生物安全教学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我们通过对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201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4.5%的学生知道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分为4级,但根据自己所做的实验来判断所在实验室应达到几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时,仅有10.2%的学生回答正确;清楚标准预防概念的学生不足1%;66.7%的学生在实验室经历过标本外溢、玻璃器皿破损、试剂接触皮肤、皮肤刺破或划破等意外事故;有70.5%的学生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如课本、书包等)进入实验室,25.6%的学生在实验室不束长发,39.8%发会在实验中使用手机,甚至有7.8%的人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令人担忧。

1.3实验室管理制度、设备不完善:

目前,学校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已制定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中多数条款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实验室内预防感染的制度不健全,如对血液等病理标本的外溢、离心时离心管的破裂等缺乏具体的处理措施。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也不符合有关规定,如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淆不清,使得实验室的医疗废弃物无法得到合理科学的处理,学生随意处理临床实验样本和有害废物,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和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生物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等)和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等)配备不足,尤其是未能配备洗眼器等紧急冲淋设备。

2探索临床检验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2.1提高教师队伍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具有生物安全防范意识,首先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生物安全意识。对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认知水平,才能保证教师在授课和示教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向学生灌输生物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注意学生细节,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按检验流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如白大褂、口罩、手套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如课本、书包等)等应放在清洁区,禁止在实验室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吃零食、玩手机等);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接触任何标本要戴手套,使用后的实验室用品应放回原位并摆放整齐,保护实验室台面、地面及物品表面不被实验标本污染;离开实验室要求所有学生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消毒,禁止学生穿着白大褂去教室、操场、食堂等场所。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无菌操作观念。

2.3建立生物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事故,如:采血时不慎皮肤刺伤、临床阳性标本泄漏等。因此,应针对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可能发生生物安全危害的环节,制定生物安全手册和建立实验室事故处理制度,并且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以上实验室事故,应及时上报带教老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医学实验课例8

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被提出之后风靡全球,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从中短期来看,“慕课”的校园化将是一个普遍现象[2]。本文以医学物理实验课为例,初步探讨如何将“慕课”应用于高校本科教学。

一、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经研究发现,医学物理实验存在各种问题,原因包括学校定位、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教学模式论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专职教师队伍不完善。

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即实验课时先由教师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这种教学形式单调且学生参与度不高。此外,医学院校内理工科教师比例较低,而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却很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兴趣不足,锻炼效果不显著。

不少学生认为医学物理实验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和未来工作帮助不大,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课前没有预习,造成实验时常出错,实验数据不理想等。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后复习实验的习惯。因此,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帮助不大。

3.考核方式不佳,“搭车”现象较普遍。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是以实验报告方式考核的,这是一种简单但效果不太理想的考核方式。因为实验通常是2~3人一组,但实际操作者往往只是其中一人,客观上造成其他组员处于“搭便车”的状态,而实验报告是无法区别学生的不同参与度的。

二、慕课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不完善,换言之,改进教学模式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而“慕课”正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慕课”的本意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巩固或拓展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样,教师不必重复讲授实验相关内容,从而大大降低教学负担。对学生来说,“慕课”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要督促学生自我学习,还要有相应的考核方式。总之,慕课化教学有望解决当前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慕课化教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首先,绝大多数学校都有了专业的教学平台,这就有了“慕课”的“场地”。其次,医学物理实验条理清晰、内容简练,很适合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这就有了“慕课”的载体。再次,翻转课堂的开展较容易,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实验课的前15分钟可以和学生互动讨论实验思考题和相关问题。最后是关键的考核模式设定。可以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互动问答和网上学习等方面的2~3个作为考核条目。总之,慕课化教学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应用并无明显障碍。

三、慕课化教学模式构建

如上所述,慕课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狭义的“慕课”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中小规模本科教学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校园本地化、规模较小且兼容传统教学的“慕课”模式,在此先称之为“混合慕课”(mixed MOOC,xMOOC)。

“混合慕课”的主体是教学平台、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关键环节包括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翻转课堂设计和开展、课程考核设定和执行。其中翻转课堂在当前本科教学改革中应用非常广泛[3],也是本文所述之“混合慕课”区别于狭义“慕课”的主要环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多重联系,包括基于教学平台的间接沟通、基于翻转课堂的直接沟通和基于多种因素的课程考核和评价。这些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和参与教学的人一起,构成了“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四、慕课化教学设计

基于上文分析的“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医学物理学实验为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将医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及考核四个部分。

1.课前

在学期正式开始前,教师将实验课件、视频、PPT、思考题等相关资源上传至平台,添加相关学生,并把课程考核方式明确通知给所有学生。在实验课前的周末,教师通知学生预习,课前查看学生的在线提问。学生自行学习相关微课,查阅相关资源,准备思考题,可在教学平台上在线提问。

2.课中

正式上实验课时,教师先进行15分钟左右的翻转课堂,即典型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的讨论;然后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当学生有客观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当场查看实验数据并评分。学生在翻转课堂时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在实验操作时独立完成,如遇仪器或设备问题可向教师求助,获取实验数据后及时记录并请教师检查。完成实验后,整理好实验设备,清理实验台面后可以离开教室。

3.课后

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批改实验报告,在教学平台上查看并回答学生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和反思,改进下次实验教案或下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优化各教学环节。学生在课后需要根据要求,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及时上交;参与教学平台上的交流讨论,开展进一步延伸阅读;总结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在教学平台上反馈给老师。

4.考核

医学实验课例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2

法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为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审判提了供科学证据,对揭露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公安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公安教育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法医学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借鉴少数开设此课的公安院校的经验基础上,精心选择了五个有代表性的实验编写了实验手册:早晚期尸体现象观察;血迹分析检验;PCR分析技术;有机磷中毒实验;活体损伤鉴定,初步探索了法医学实验课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以期总结经验和教训。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公安专业08级及09级刑事技术和刑事侦查学生,共256人。

(二)方法

2010年12月,我们对公安专业08级及09级刑事技术和刑事侦查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对实验感兴趣程度,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课时的安排,实验前准备情况,对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等方面,把调查内容设计为10个方面,分为好、一般、差3个评价等级,并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百分率表示,所采用的方法为描述性统计。

二、结果

(一)学生对法医学实验课教学的评价(见表1)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6份,回收256份,回收率100%。经统计,在256份调查问卷中,有232人(90.6%)对法医实验课感兴趣;对于实验课设置的内容,认为很满意的学生比例为149(58.2%);186人(72.7%)认为通过实验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139人(54.3%)对实验课课时安排评价一般;89人(34.8%)认为实验课能有效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06人(80.5%)认为任课教师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对法医学实验教学的意见

通过对学生意见的分析,对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课时数较少,实验内容不够丰富,操作时间过短;2.实验仪器设备情况单一落后,可操作的仪器比较少,不能满足现代法医实验教学的需要;3.实验组人数和实验组数多,每个学生操作机会减少。

三、讨论与分析

(一)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公安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相关医学实验的基础,我们在上课前详细讲解、示教规范的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要求每人都亲手操作、从点滴做起。在实验课中,各个实验均以班级为单位授课,6-8人/组,便于小范围内随时指导和示范。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法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较好,能够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被调查的256人中,232人(90.6%)对开设法医学实验课感兴趣,说明学生对法医学这一生命学科及实验课是相当重视的,这种态度将直接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实验课能很好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占83.6%,实验教学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以动手操作为主,其目的是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巩固、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开设实验课确实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72.7%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我们精心选择的实验课程都是授课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加强了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有近37%的学生对目前的实验课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

这就提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需要深入的改革。目前,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验证,配合理论教学,并且附属原理,因而验证实验多,创新实验少;重复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明显,这些占多数的实验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实验过程中学生依据课本中非常详细的列出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把课本上安排的各种药品加在一起,甚至无需思考便完成实验,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增加创新实验和应用实验,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文献查阅、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工作,让学生自主的学习,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验操作中,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使学生逐渐的改变以前所形成的完全按照书本操作不思考的错误观念。不仅对同学们的知识掌握和实验技能能培养有提高,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三)法医学实验课应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在调查中35.9%的学生对实验室的开放情况认为一般,今后应尽量使法医实验室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仪器设备等方面努力实行全方位开放,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法医学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设备和指导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实验的构思、准备、设计和调试。

法医学已经成为公安专业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结果和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实验教学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创新性思维。我们通过对本院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了我们的教学情况,并不断地在实验内容、课时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德莲,高燕,邬于川.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35-137.

[2]钟本土.法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09,29,(2):164-165.

医学实验课例10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实验课教学,教学方法

0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置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针对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目前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目前我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处于辅助理论教学的地位,实验课程成绩仅占课程总成绩的20%左右,因此很多学生存在着较为重视理论课程,而对实验课程较轻视的现象。长此以往的结果就会使得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目前的实验课教学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很多数学生在实验课上只是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步骤机械地操作,对实验的原理不能够充分理解。再次,目前实验课的教学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尽相同,在规定的实验课的时间内,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较好的完成实验内容,而基础较差,动手能力较差的额学生到了下课时间并不能顺利的完成实验任务。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不管本次实验完成与否,学生都要离开实验室,而下次实验课又会开始新的实验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课教学方法探讨赵晓磊齐秋菊霍旭阳*吉林医药学院吉林132013郭春超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132013容,从而导致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对实验课逐渐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我们并没有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

2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课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生物医学专业实验课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验教学的目的的要求,对本专业的实验课教学考核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室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2.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不断的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强调实验内容的综合性,注重各学科之间交叉的特点,从而将实验内容分为础实验训练阶段、综合应用实验阶段和创新设计型实验阶段。减少以验证理论知识为主的基础性实验的比例,在基础试验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主要目的并进一步巩固理论课上的知识点;相应的增设综合应用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在这类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的任务和要求,并给出一些相关的电路和参考资料,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目前我校生物医学专业的实验课都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综合应用性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课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轻视实验课的现状,因此就要求指导老师要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在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应在一部分的专业课程中将实验课独立出来,改变实验教学通常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更多发挥主动性的条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适合各门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适当提高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所占的比重,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的表现,包括对实验的预习,实验的操作,实验的结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都记入学生的实验成绩当中,从而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3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设立各门课程的固定实验室,如电子实验室、医学仪器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等。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有固定的实验小组和实验台。将各班学生进行,每组都有固定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教师对每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验室的器材与设备的管理。同时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通过预约的方式使用实验室,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欲做的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资料并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以相应的指导,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并进一步减少传统实验课所带来的缺陷。

3小结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以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不断的对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时间才能够,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培养具备医工结合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