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安全生产概况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1 16:35:17

安全生产概况

安全生产概况例1

(一)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月日,我县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家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各乡镇长及分管副乡镇长,沿湖13个乡镇的水上安全员,县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县直及条管有关单位,重点企业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总结了年安全生产工作,表彰了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面部署今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上,县政府和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条管单位、重点企业签订了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年来,县安委会共召开4次全体成员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22个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组织开展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10次专项督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亲临矿山、建设工地和车站码头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都按照县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抓具体,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有力措施,狠抓了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消除了大量的事故隐患,有效防范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有效预防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年,全县发生安全事故37起,死亡20人;年发生事故38起,死亡17人;2008年发生事故13起,死亡14人;年发生事故10起,死亡11人;年1月至现在,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9起,死亡9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均在市政府下达控制指标之内。

(二)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是落实政府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每年都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将各项目标任务评分细化,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单位进行考核,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二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23号文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企业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强化生产过程中的领导责任,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增加安全投入,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一是认真宣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发[]32号)。我县组织全县11家煤矿主要负责人、控股人、监管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先后到煤监局赣东北监察分局、市煤监局和县安监局学习,并请煤监局领导到我县进行23号文现场宣贯,结合煤矿实际,融会贯通。组织各煤矿对《煤矿防治水规定》、安监总局33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进行宣贯。组织全县70家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作人员、从业人员举办安全培训班,宣贯国务院23号文件、省政府32号文件和国家总局34号令,聘请市局专家讲课,参训人员达800余人。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安监站安监员、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国发[]23号文件的宣贯。二是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安委会文件形式对全县安全生产月活动作出了具体安排,6月11日,县安委会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县工业园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宣传活动,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主持了活动,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法制办、工业园、公安局、建设局、环保局、质监局、总工会、团县委、文广局、电力公司、消防大队、交管大队等14个单位的领导和干部及工业园区企业和居民参加了咨询活动,现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000余份,摆放安全生产教育展板80块;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还组织乡镇和有关单位参加了市安委会统一安排的安全生产征文、安全发展图片展、安康杯竞赛、填写安全生产邮政幸运卡活动。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法规培训班8期,培训580余人次,举办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班26期,培训员工3200余人次,培训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500人次。

(四)加强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监管

抓好节假日和重要时期的安全生产监管。在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三个重要时段以及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四个重要节假日,县政府都认真部署、妥善安排,建立了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24小时值守和领导干部蹲点包厂(矿)制度,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由于工作到位,保持了重要时期和节假日的安全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五)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打牢安全生产基础,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一项重要举措。煤矿方面,我们始终以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为主线,并贯穿监管全程。目前我县有县煤矿泉坪井、争光井、鲁溪镇小泉煤矿等通过了安全示范矿井验收于今年10月通过了省安全质量标准化通风、机电两个专业达标的验收。市罗坑煤矿等5对矿井正在创造条件,准备明年3月参加安全示范矿井或安全质量标准化通风、机电两个专业省级验收。目前,我县煤矿基本上已建成地面“一堂一舍三室”,井下六大系统(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压风自救、供水施救、人员定位、紧急避险)除紧急避险外,其余五大系统基本建成,井下机械运送人员装置已安装或准备安装,主要运输大巷及进回风巷采取金属钢支护,企业安全文化既普遍又丰富,安全氛围越来越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煤矿安全基础投入达2500万元以上,近两年,我县煤矿安全基础投入达5000万元以上。2家地下非煤矿山和13家露天非煤矿山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前正在迎接达标验收。在其他行业,我们在08年、09年两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按规定再增30%的创建单位。全县共确定6个乡镇、47家企业为年安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单位,有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任务的单位均制定了安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工作机构,按照上级的工作标准有序开展工作。县安监局、交通局、县质监局、县旅游局、县教育局等部门都安排干部到建设单位进行指导和检查督促,确保这项工作按方案有序推进。目前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市县两级对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单位进行达标验收。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安全生产本质水平明显提升。

(六)着力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年,我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共组织较大规模安全隐患排查9次,排查企业(单位)345家,查出较大安全隐患720条,督促整改销号706条,整改率为98%。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销号,有力地防范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对煤矿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更是做到每月一次,并按照隐患等级建立相关档案,按照“五个落实”要求整改到位。今年,我们主要对煤矿瓦斯参数测定、瓦斯等级鉴定、瓦斯监控系统升级,煤矿防治水、职业卫生、井下电缆使用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管,总体围绕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打好基础。到目前为止,县安监局已开展安全监管90余次,配合省市部门监管25次,下达执法文书246份,给予行政处罚20余万元。

(七)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县安委会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补充通知”两个文件。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周密部署,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尤其是从8月至11月底,由县安委会牵头,组织工商、公安、建设、环保、质监、文化、供电等职能部门及有关乡镇政府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共出动车辆1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70人次,重点对全县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高危行业企业、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和商业门店非法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共查出无证经营户120户,无照经营户97户,对所有无证无照经营户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对7户屡教不改的无证无照经营户依法进行了取缔,对4起无证无照经营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今年9月,由县政府牵头,县环保局、公安局、安监局、工商局、供电公司、民爆公司、船滩镇政府联合执法,对船滩镇河潭村非法钒矿加工厂依法采取炸封措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八)认真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县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确定重点服务对象,制订服务工作措施,向企业作出服务承诺,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6月日至7月15日,县安委办成立服务小分队,深入工业园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安全生产服务活动,为园区危化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无偿服务,为企业解决了一些建设、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经验总结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我县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创新,有的工作还走在全市前列。去年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评我县荣获第三名。今年我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被评为全省煤炭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烟花爆竹经营安全整治示范现场会和全省小煤矿安全示范建设现场会均在我县召开。有些好的经验做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是总结推广强化目标管理好做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考核作为推动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努力实现“三杜绝、两减少”的工作目标。县政府每年都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明确一把手为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企业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总结推广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好做法,着力防范安全事故。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是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从近年来发生的事故分析,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隐患引发的,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隐患水除,安全难保。我县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排查是基础,整改是手段,安全是目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进一步规范隐患建档、督办、治理和销号制度,坚决按照隐患治理“五落实”的要求整治各类隐患,确保安全。

三是总结推广警示教育好做法,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我县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重点,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安全文化“六进”活动,同时全面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全县所有化工生产企业、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都建立了安全警示教育室,用身边的事故对职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四是总结推广开展安全标准化的好做法,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安全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好的安全管理可以消除存在各种隐患和风险,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县在矿山、教育、旅游、交通、商贸等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指导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化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增强安全生产投入,整改隐患,实现安全生产。通过以点带面,推动企业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下步打算

1、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安全生产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先行。年,要进一步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发[]23号文件的宣贯工作,一是抓好扩面,将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宣贯工作延伸到安全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二是注重效果,宣传工作力求突出重点、通俗易懂,使广大从业人员能够吃透精神,抓住要点,增强理解力和执行力。

2、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是直接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导火索,开展隐患排查并督促抓好整改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重中之重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牢牢绷紧隐患排查治理这根弦,深挖细找安全隐患,下定决心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3、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未经安全生产许可,逃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潜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更容易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年要把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作为安全生产监管重要内容,加强巡回检查,及时掌握有关信息,一经发现,要不留情面,依法从严予以打击,该停产整顿的坚决停产整顿,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取缔的坚决取缔。

安全生产概况例2

结论:污染是由使用含双氰胺肥料造成微量残留,因低于欧盟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

2、镉大米

概况:2月,在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广州市食药监局抽检结果显示,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率达44.4%。广州市食药监局同时公布了涉事的餐饮单位、涉事米制品企业等信息。

结论: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事件属于湖南省局部地区受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稻加工的大米。或使用大米制作米制品导致镉超标,不是非法添加。

3、“美素”奶粉疑云

概况:3月,央视曝光美素丽儿奶粉涉嫌造假事件,美素丽儿奶粉中国进口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在混装奶粉时,不仅涉嫌更改保质期、使用过期奶粉,还涉嫌使用价格较低的低段奶粉充当价格较高的高段奶粉。

结论:这是一起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4、农夫山泉被指生产标准不如自来水

概况:3月,消费者投诉称,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中出现黑色不明物。某报撰文称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在砷、镉等毒理指标上宽松于两个强制性国标。农夫山泉回应,其饮用天然水既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也遵守国家标准。

结论:企业在标准的使用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非食品安全事件。

5、“掺假羊肉”

概况:5月,江苏江阴犯罪嫌疑人卫某等,以狐狸、水貂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制售假羊肉。

结论:狐狸等皮毛动物肉冒充羊肉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6、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

概况:7月,一家港媒报道发现,三品牌国产婴儿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检出含0.4~0.6克反式脂肪酸,但含量并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该报道被部分媒体转发,标题被修改为“XX奶粉被曝含反式脂肪可诱发心血管病”等耸人听闻的话语,引发消费者担忧。

结论:报道中奶粉中检出反式脂肪酸是天然带入,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这次的媒体报道有严重误导作用,非食品安全事件。

7、对胶原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质疑

概况:5月,一则声讨胶原蛋白口服功效的微博引发关注。而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某胶原蛋白产品涉嫌违法宣传被查处。7月关于“胶原蛋白美丽神话”的报道令事件升级,10月涉及部分品牌胶原蛋白产品未检测出胶原蛋白的媒体报道,令消费者再度陷入恐慌。

结论:应科学认识胶原蛋白及其产业,对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应该有针对性监督与批评,不能全盘否定。

8、肯德基、真功夫等冰块菌落超标

概况: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开在商业街的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数量甚至超过取自马桶水箱的水。随后央视记者在快餐店中,买来可食用冰块和抽取马桶水样品送去检测。显示,菌落数量均高于国家标准。

结论:无致病菌检出、未发生人群健康不良事件,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9、“瞎果门”

概况:9月,有报道指出多家果汁企业均从果农处收购瞎果(即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用以榨取果汁。曝光后,知名企业汇源也卷入其中。

结论:以原料收购环节存在的腐烂、落地果现象即判断“瞎果”,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10、地沟油变身食品原料l百余企业涉案

概况:10月,涉案金额6000万元,涉及117家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人粮油店的特大地沟油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该案是开庭审理的第一起“地沟油”大案。

结论:全程监管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法律是舌尖安全的最后底线。

11、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

概况:11月13日,台湾媒体报道称,台湾市售的包括“康师傅香辣牛肉汤面”、“韩国辛拉面”等在内的多个名牌泡面的油包都含铜、铅、砷、汞等重金属。

结论:台湾方便面酱包中检出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以上相关限量标准,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安全生产概况例3

结论:马肉风波是一起典型的以假乱真、消费欺诈案例。折射出造假者的贪婪、消费者的无奈和监管者的缺位。

2、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在欧洲牛奶的召回和在美国狗食的召回

概况:3月,据荷兰乳业组织透露,在两家荷兰牛奶农场的牛奶中发现了过量的有毒物质黄曲霉毒素。被污染的牛奶已经立即从生产链上撤下销毁。随后美国一家公司召回公告,将对几款狗粮实施召回,因为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但尚未出现狗在食用后患病的报告。

结论: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烈的致癌物质,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会产生急性和慢性的危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人和动物。

3、法国多品牌瓶装水检出药物或杀虫剂残留

概况:3月,法国《6000万消费者》杂志曝出多款知名品牌瓶装水含有药物或杀虫剂的残留物,引发关注。消息称,该杂志对当地47种矿泉水、瓶装水进行检验,其中1 O种受到污染。报道认为,杀虫剂残留或与水产地农业活动相关。

结论:知名品牌瓶装水检出杀虫剂和他莫昔芬。暴露出水源和加工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给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4、美国15个州出现大肠杆菌疫情

概况:4月,美国疾控中心宣布,遍布全美15个州的大肠杆菌疫情,造成至少27人感染,超过1/3的病患入院治疗,81%为21岁以下,最小的仅2岁。

结论:多种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引发的疫情反映出其加工环境、加工过程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控制缺陷,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仍需高度关注的重点。

5、俄罗斯发生沙门氏菌导致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概况:6月,俄中部城市彼尔姆近150名中学生因食物中毒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其中84人留院治疗。初步检查表明,病因是学校食堂的肉饼、鸡蛋饼等食物受沙门氏菌污染。

结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原料严格检验、食物彻底加热、避免交叉污染是预防沙门氏菌中毒的关键环节。

6、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

概况:8月2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旗下工厂生产的约2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毒素,这些乳清蛋白粉作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饮料等产品,已有部分出口至中国等海外市场。

结论:国际社会鼓励食品企业对消费者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这点讲,恒天然做到了。但同时也暴露出浓缩乳清蛋白在生产过程控制、常规检验、信息等环节存在不足。国内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引以为戒。

7、含有猪肉DNA的清真羊肉汉堡,波及英国菜斯特的一所学校

概况:3月,英国在伦敦圣玛丽学校的清真校餐中,发现清真鸡肉肠和汉堡中竞舍有猪肉DNA,令人震惊和不可接受。

结论:这是马肉风波的并发症。同时可能带来宗教冲突。警示世界各国重视食品造假问题。

8、印度学校食物中毒事件

概况:7月16日,印度东部比哈尔邦一所小学的47名学生在学校进食印度米豆粥之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造成22人死亡。事件之后,当地出现了暴力示威。包括学生家长和村民在内的数百名示威者放火焚烧了四辆警车。

结论:食品安全事件殃及人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监管绝不能儿戏。

9、泰国大米检出杀虫药溴甲烷残留

概况:7月,在泰国消费者基金会化验的46个市售大米样本中,发现34个样本含有杀虫药溴甲烷,其中13个样本溴甲烷含量超出中国标准5ppm。如果以中国的标准而言,46家泰国市售的大米中有13家不合格。

结论:大米是亚洲人的主食,安全问题不可小视。海关对进口大米的安全性应严格把关。

10、巴西原料奶掺假事件

概况:9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五家牛奶场,在原料牛奶中掺入大量井水。为掩盖掺水,又在奶中掺入大量尿素,许多品牌的牛奶中都发现了甲醛的存在。

结论:世界大同。造假者各有千秋。原料乳掺假道理相同。方法各异。

11、日本知名商家食材标识不实的欺诈行为被揭露

概况:11月。日本多地接连曝出多起食材虚假标识事件,牵扯多家老字号酒店和百货店,涉及鱼、虾、牛排、酒、葱等。共同社解读,越来越多的日本餐饮企业近年把食品制造业务外包,导致原材料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虚假食材标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论:日本的食材造假不仅会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也为食品监管和检验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安全生产概况例4

从现有资料来看,国外学者对金融安全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这表明,对金融安全的概念进行具体和明确界定较为困难。同时也表明,经济安全的内容涉及到与一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众多的要素的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安全中金融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外学者通常都将金融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中来探讨。我国学者对金融安全的研究和探讨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应当说相关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我国学者对金融安全的界定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王元龙,1998)和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界定(梁勇,1999)。

1.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

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金融安全的观点认为,所谓金融安全,简而言之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

对金融安全概念的上述界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根据金融的实质对金融安全概念进行界定。金融可以理解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集合。把金融安全的概念界定为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并强调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这实际上是根据金融的实质对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

其次,反映了金融安全概念的广泛性。要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从事信用活动,就需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由五个基本的要素所组成:一是金融制度,具体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信用制度、银行制度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制度、利率制度、金融市场的种种制度,以及支付清算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和其他;二是金融机构,通常划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类;三是金融工具,是指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契约文书等,其包括的范围极为广泛,从传统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直到期货、期权和种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标准合约,金融工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是金融活动的载体;四是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发行和流转的场所,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及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五是金融调控机制,是指政府进行政策性调节的机制,金融调控机制的内容包括决策执行机构、金融法规和货币政策。既然金融安全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毫无疑问,在金融安全概念中理所当然包括了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的安全。

再次,将金融安全的概念置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讨论。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具有两重性,金融全球化在大大提高国际金融市场效率、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突出表现为加大金融风险和引发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人们重视金融安全问题不断地敲响了警钟,也为人们在金融全球化潮流中维护金融安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经验教训。正因如此,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金融安全概念时特别强调一国对外金融的安全,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都属于金融安全问题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对外金融的安全,并不意味着忽略内部金融的安全,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对目前的开放经济体而言,内外部经济往往是交织和融合在一起的。过分强调外部均衡的能力和状态而忽略内部均衡的状态来谈金融安全可能有失偏颇。其实,这种对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中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内外部金融安全,因为货币资金融通既可以是在国内金融市场进行,也可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

2.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界定

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界定金融安全的观点认为,从概念的源泉看,安全本来是国际关系学的概念,因此需要从国际关系学基本概念出发,结合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给金融安全下定义。抽象地说,金融安全是对“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包括维护价值的实际能力与对此能力的信心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梁勇博士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核心金融价值”和该价值所维系的金融安全。

首先,“核心金融价值”是金融本身的“核心价值”,主要表现为金融财富安全、金融制度的维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正常运行与发展。这意味着金融安全是金融本身(当然包括王元龙所说的货币资金融通)的稳定和金融发展的安全,这也是对金融安全最普遍的理解和最常见的金融安全问题。

其次,“核心金融价值”是受金融因素影响的国家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安全受金融因素影响(包括危害和维护两种情况)程度。这意味着金融安全是金融领域对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安全的维护,即把金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看成是对国家安全的支撑。

第三,“核心金融价值”是国际金融运行中本国的“金融价值”,其内容除了避免金融财富外流、外来冲击危及国内金融制度与体系进而危及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外,主要是“金融”。这种“金融”是控制金融体系的力量,保持对国内金融运行和金融发展的控制。这是前两个层次的自然延伸,既包括金融本身的安全,也包括金融对其他领域安全的影响。之所以在前两个层次之外特别强调对金融体系的外来冲击,这是在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外部因素冲击国内金融体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并且金融全球化赋予金融安全以更大的紧迫性。

根据对“核心金融价值”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国家金融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受重大损害,如金融财富没有大量流失、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基本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与能力和对这种状态与维护能力的信心与主观感觉,以及这种状态和能力所获得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安全。

郑汉通博士和雷家?博士对金融安全的概念也作了类似于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的界定。郑汉通认为,所谓的金融安全,即一国金融利益不受侵犯,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金融体系能抵御各种金融危机对其的侵害。反之,当一国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体系不能正常运转,面对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毫无抵抗能力,就是金融不安全。

雷家?认为,所谓金融安全,主要是指金融领域能够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抵御和消除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威胁和侵害,以确保正常的金融功能和金融秩序。

3.对金融安全概念的再认识

从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概念已有的解释来看,要准确界定金融安全的概念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金融的含义与主要内容。金融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集合,金融运行需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则是由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调控机制所组成。

二是安全的含义。安全是指在宏观上不存在威胁,在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安全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行为,如安全措施与安全机构。

三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始于冷战结束之后,而对金融安全的研究和探讨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安全观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可将金融安全的概念进一步界定为: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

二、金融安全概念的内涵

为了准确理解金融安全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相关性及重要区别。

1.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

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有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危险性。金融风险通常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风险。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为的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金融结果的不确定性。就金融风险的本质含义是指金融资产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伴随着一切金融活动之中。只要存在银行业的资金交易活动、存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和资产价格的变动、存在保险业务,或者说只要有金融活动,就必然存在金融风险。显然,金融风险的存在是经济运行的常态状况。

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密切相关,金融风险的产生构成对金融安全的威胁,金融风险的积累和爆发造成对金融安全的损害,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是对金融安全的维护。但是,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又相互区别。金融风险主要从金融结果的不确定性的角度来探讨风险产生和防范问题,金融安全则主要从保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威胁与侵袭来自何方及如何消除。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安全就是没有金融风险的状态,其实,金融风险不一定会导致金融的不安全。而现实的状况是如果对金融风险控制得好、运筹得好,那么在广泛金融风险中也有金融安全的态势。金融不安全并不等于金融风险。因为金融风险是与金融活动相伴生的。只要从事金融活动,就存在着金融风险。它的根源在于金融活动所必有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因此,金融风险并不意味着金融不安全。

一般来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风险的大小与该国对外依存度的高低是呈正比例变化的,即对外依存度越低,则该国面临的风险就越小;反之,对外依存度越高,则该国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这是经济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由于金融安全的概念是相对的,只能将一国抗拒风险、抵御侵害的能力作为衡量金融安全程度的标准,也就是说,金融风险的大小、金融安全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该国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如何,即如果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则该国面临的风险就越小、金融安全程度就高;反之,如果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弱,则该国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金融安全程度就低。显然,当一国的对外依存度提高、从中获得众多利益、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其防范金融风险、抵御外部冲击、维护金融安全的责任和压力的增加。

2.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混乱和动荡。主要表现为:强制清理旧债;商业信用剧减;银行资金呆滞,存款者大量提取现钞,部分金融机构倒闭;有价证券行市低落,发行锐减;货币饥荒严重,借贷资金缺乏,市场利率猛烈提高,金融市场动荡不宁;本币币值下跌。

金融危机,即发生在货币与信用领域的危机。在西方经济学中,对金融危机的含义有多种表述,但最为代表性的是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对金融危机的定义:“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一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一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的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将其换成货币。这与金融繁荣或景气时的特征一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上涨而大量抛出货币,购置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一正好相反。金融危机可包括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危机与银行危机等具体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大多都是经济危机的征兆,金融恐慌是经济危机的初始阶段。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制度,即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当资本主义的这一基本矛盾达到难以调和的地步时,就会以危机爆发的形式来暂时强制性解决,使社会生产力受到巨大的破坏。信用、货币和金融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事实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

当然,马克思也并不否认独立金融危机的存在,这是因为货币信用金融活动对于生产活动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信用的过度扩张、银行的迅速发展和投机活动的高涨,都可以导致危机的发生。因此货币危机可以单独发生,金融领域也有自己的危机。

金融安全的反义词是金融不安全,但决不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有些学者将金融安全的实质描述为金融风险状况,而金融不安全的表现主要是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实际上,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混乱和动荡,并在事实上对该国银行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它往往包括全国性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机构危机等。这说明金融危机是金融不安全状况积累的爆发结果,它是金融风险的结果。

3.金融安全是动态发展的安全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与危险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对于市场基础良好、金融体系制度化、法律环境规范化且监管有效的一些国际金融中心来说,没有人担心金融工具创新会使银行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对于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十分脆弱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新的金融工具带来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就比较高。因此,金融安全应当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所具备的应对能力的状态。

金融安全应当是动态发展的安全状态。这是因为,经济运行的态势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运行往往处在一种连续的压迫力和惯性之中。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银行会不断扩张信贷,其结果有可能导致不良资产增加;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经营环境的恶化迫使其收缩信贷,从而又使经济进一步衰退。这种状况可用现代金融危机理论中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长波解释。因此,金融安全是基于信息完全和对称及其反馈机制良好的运行基础上的动态均衡,安全状态的获得是在不断调整中实现的。

金融安全是特定意义上的金融稳定。由于金融安全是一种动态均衡状态,而这种状态往往表现为金融稳定发展。但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在内容上仍有不同:金融稳定侧重于金融的稳定发展,不发生较大的金融动荡,强调的是静态概念;而金融安全侧重于强调一种动态的金融发展态势,包括对宏观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调整变化的动态适应。国外的学者在研究有关金融危机的问题时,更多地运用金融稳定的概念而较少使用金融安全概念。

4.金融安全问题是金融全球化的产物

金融安全问题的提出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是金融全球化的产物,更确切地说,金融安全问题是应对金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产物。尽管金融全球化具有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但不可否认,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金融全球化蕴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因此,金融安全问题被作为应对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战略而提出,它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安全状态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经济独立。如果一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受制于他国或其他经济主体,那么无论其如何快速发展,应当说金融安全隐患始终存在,也就无从谈起金融安全的维护。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统一标准的制订与实施,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了金融全球化的主导权,按发达国家水平制订的规则必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使其难以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际经济金融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客观现实,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关注金融安全。

三、影响金融安全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1.影响金融安全的内在因素

一国金融安全状况如何、其金融安全程度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与市场的感觉与态度。这种客观上的能力与主观上的感觉与态度是以用于减轻与处理危险的各种相关资源为后盾的.也就是说,金融安全问题的国别差异使各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与信心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各国金融安全的因素也就有所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一国维护其金融安全的能力至少受制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内在因素是指经济体系本身的原因引起的金融形势恶化,包括实质经济和金融体系本身。

首先,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际经验表明,如果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当局通常都是通过动用各种资源来控制局势、摆脱危机。可动用的资源有行政资源和经济资源。行政资源如动员社会力量、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等,但更重要的是经济资源,而且要动用大量的经济资源来进行救助。显然,救助能否顺利实施、信心缺失的弥补,都将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其次,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该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否与金融体系相协调,即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是否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金融体系自身制度环境的完善程度,如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状况、治理结构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状况等。

2.影响金融安全的外在因素

首先,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一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其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如该国的货币是否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该国是否拥有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主导权。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它们不仅拥有相当健全的金融体系,而且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对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都具有极强的控制操纵能力,维护金融安全的资源极为丰富。在这些发达国家,即使金融安全发生了问题,通常也不会扩展为全局性的金融危机,金融仍可以维持稳定发展。与发达国家的状况相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处于劣势,无力改变甚至难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而且其发育程度低的内部金融市场和脆弱的金融体系往往受到来自于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的控制。因此,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金融安全发生了问题,往往会危及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稳定,甚至还会危及经济社会安全。

其次,国际游资的冲击。来自一国经济外部的冲击,特别是国际游资的冲击将有可能成为引发金融体系不安全的直接原因。从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来看,国际游资通常都是将已经出现明显内部缺陷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冲击的首选目标,特别是那些短期外债过多、本币汇率严重偏离实际汇率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是首当其冲。国际游资通常采用的手法是:同时冲击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造成市场短期内的剧烈波动,实现其投机盈利。在国际游资的冲击下,市场的剧烈波动必然影响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市场恐慌,出现资本大量外逃,其结果导致汇率和股票价格的全面大幅度下跌。为了挽救局势、捍卫本币汇率,中央银行往往采用提高利率的方式吸引外资,从而进一步打击国内投资、恶化经济形势,使本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情况基本上符合这一过程。

四、金融安全态势的监测与预警

1.金融运行基本态势判断

金融安全既包括金融体系的安全(例如金融机构的安全、金融资产的安全等),也包括金融发展的安全。金融安全所要求的是一种宏观整体上的安全、金融安全是动态发展的安全状态。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如果有几家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破产倒闭就认为金融不安全;是以偏概全;如果在某一时点上出现了暂时的金融困难,就认为是金融不安全,也同样是小题大做。从金融运行来看,金融安全只是其中的一种客观状态和主观能力状态。金融安全的对立面就是金融不安全,临界于金融安全与金融不安全之间的就是金融基本安全,而金融危机则是金融不安全状况积累的爆发结果,参见表1。

表1金融运行的四种基本态势

金融安全

无明显风险

各项风险指标均在安全区内,金融市场稳定,金融运行有序,金融监管有效,金融业稳健发展。

金融基本安全

轻度风险

金融信号基本正常,部分指标接近预警值;不良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低于10%;有正常的金融机构倒闭,但所占比重很小;货币有贬值的压力;金融运行平稳。

金融不安全

严重风险

大部分金融指标恶化;大多数金融机构有程度不同的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占

总资产比重超过10%;有较多的金融机构倒闭;货币较大幅度贬值;金融动荡、经

济衰退。

金融危机

风险总爆发

是金融不安全状况积累的结果,爆发严重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货币大幅度贬值、大批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崩溃、经济倒退、社会动荡。

金融运行的四种基本态势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金融危机,在此期间印度尼西亚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动荡波及到了政治领域,导致政局动荡、经济倒退和社会动荡。二是金融不安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泰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金融运行状况就是典型的金融不安全。三是金融基本安全,在此期间我国虽然面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但经济金融状况基本良好。四是金融安全,在此期间美国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失业率、消费物价指数处在低水平,金融体系稳定。

2.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基本方法

由于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有较大的难度,目前国内外尚无完整的、准确性较高的研究成果,初步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信号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以金融安全状态转化的机理为切入点,研究影响金融安全的各种因素,考察其变化规律,分析导致一国金融不安全或金融危机的因素,据此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

信号分析法首创于1997年,其后经逐步完善,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重视的金融安全预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选择一系列指标并根据其历史数据确定其临界值,当某个指标的临界值在某个时点或某段时间被突破,就意味着该指标发出了一个危机信号;危机信号发出越多,表示某一个国家在未来24个月内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e。

在信号分析法这类方法中,典型的做法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试图用模型将金融安全状态的转化解释为一组变量变化的结果,并且认为可以找到不同的安全状态和这些变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典型的模型有Frankel等人的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以及Sachs、Tornell和Velasco等人的横截面回归模型。由于金融系统本身的复杂影响关系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在预测方面的作用变得十分有限。就实际效果来看,这两套模型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没有做出任何预警。目前理论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视,即用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金融危机的思路是无效的。我们认为,信号分析法能够在事后判断对一国金融安全形成威胁的主要原因,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制定相应的对策。但是,由于信号分析不能给出量化的标准,就难以预测危机何时发生。而且,市场信心在决定金融安全状态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同样的金融事件,由于人们的市场预期的差异,在不同国家很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信号分析法用于预测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2)概率分析法。该方法有两种类型:一是并不考虑促成金融安全状态转化的具体因素和机理,只是根据历史上各种安全状态下某些经济指标的表现,制定一套指标,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构造出度量总体风险程度的综合指标;二是利用模糊类比的方法,通过与历史数据相比较,对现实经济及金融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前者的代表是卡明斯基(Kaminsky),后者的代表是刘遵义。值得一提的是,刘遵义的模糊类比法(或称为主观概率法)因比较成功地预测了亚洲金融危机而受到重视。在概率分析法中,通常是根据一国的历史观察值或国际公认标准,拟定一系列安全状态临界值。对处于某个临界范围内的指标赋予相应的警戒值,并根据各个指标对一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权重。将所有这些指标的警戒值加权平均,即可以构造反映整体安全态势的综合指标。同样,由此可以得出综合指标的临界值表。根据计算出的综合指标,即可判断出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状态,并可借助一定方法计算出发生危机的概率。一种计算公式为:Pi=SUM(AiBi)。其中,Pj表示第j月发生危机的概率,Ai表示第i项指标的警戒值;Bi是该指标的权重。选择合适的指标是建立可靠的概率分析预警系统的关键。这些指标必须能对各种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传统的概率分析只借助可以量化的指标,所以在具体应用时,一般是与情况比较接近、并且发生过金融安全问题的国家进行比较。实际上,这种情况相似中包含了大量定性描述的信息。例如刘遵义就是在比较了亚洲国家和墨西哥发生危机时的10项指标之后(这10项指标是:实际汇率、实际GDP增长率、相对通货膨胀率、国际国内利率差、国际国内利率差变化、实际利率、国内储蓄率、国际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及外国组合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比例),成功地预测了亚洲金融危机。概率分析法可以明确指出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危机的概率有多大,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但是它也存在着缺陷,不能直接给出引致某些指标恶化的原因,难以据此提出应对策略;而且比较的标准是历史数据,对于新问题缺乏敏感性。尽管如此,由于概率分析法在量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其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为了维护金融安全,需要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因为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日趋复杂,要从错综复杂的金融环境中理出对金融运行整体局势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及其脉络决非轻而易举。但是,目前的概率分析技术过多地依赖量化指标,不能包含充分的市场信息,而且对金融安全影响重大的诸多因素中,还有许多因素是无法直接量化的,例如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刘遵义教授的预测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开放程度与某些拉美国家有较多相似之处,许多定性指标能够用参照物替代。但是,在研究对象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的参照国。例如,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都处于转型阶段,如果单纯用量化指标就不可能对金融安全状态做出有效的预警。因此,在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引入更多的定性描述信息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王元龙:《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4.梁勇:《开放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郑汉通:《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雷家?:《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安全生产概况例5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76-03

安徽马钢位于长江中下游皖南地区,现有在职职工53394人。为探索和掌握安徽马钢历年来工亡情况及发生趋势,现对安徽马钢1988~2009年职工工亡概率趋势进行灰色一马尔柯夫(Grey―Markov)预测和分析,为实现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工亡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Grey―Markov预测模型的选择

公司历年来工亡事故发生情况可视为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灰艨胧集),在这个系统中,既有已知信息,也有未知或不确定的信息,具有本征性灰色系统属性。如系统外部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信息)、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如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安全防护水平等)的变化都是不明确的。但输出的职工工亡事故统计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是明确的,它是工亡事故系统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已知的。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本研究可以不去讨论该系统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从工亡事故时间序列这个综合灰色量本身去挖掘有用信息,利用它的动态记忆特性,建立灰色模型来揭示工亡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并对未米年份职工工亡概率作出预测是可行的。

但灰色GM(1,1)模型对于波动性较大的工亡概率时间序列预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Markov概率矩阵预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随机变化的动态系统,它是根据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预测未来系统的发展,转移概率反映了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各状态之间的内在规律。故把GM(1,1)灰色模型与Markov概率矩阵预测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Grey―Markov预测模型,既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给予的信息,又可大大提高随机波动较大的数据的预测精度,改善预测结果。Grey―Markov模型之所以能够正确的反映工亡概率发生的内在规律,其原因不仅由于它在数据上能很好地逼近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与实际工亡概率时间序列产生了动态响应,对更长远的工亡概率预测可以随时问的推移作不断的跟踪和修正,以达到精确、动态的预测。

2资料来源

由安徽马钢公司人力资源部统计并提供1988―2008年末在册职工人数,安全生产管理部根据《职工因工伤亡年报表》统计并提供职工因工死亡人数,据此计算出年职工工亡概率XO(t)。

3建立职工工亡概率GM(1,1)灰色一维模型

根据灰色系统基本理论和模型拟合方法,对表1中“1988―2008年职工工亡概率”原始数据一次累加后再进行灰色一维模型拟合,计算得GM(1,1)模型2个基本参数分别为:u=5.576 98,a=0.009 53。据此建立GM)(1,1)灰色一维模型,其拟合微分方程式为:x(t+1)=一579.646 2e一0.009 53t+585.191 3。

将累加序列的模型值依次还原(一次累减),得各年份工亡概率GM(1,1)模型理论值。

4 马尔柯夫(Markov)概率转移矩阵状态的划分

根据Markov理论,将上述理论值划分为几个状态0],即将GM(1,1)模型理论值划分为若干个动态数列。现将工亡概率理论值x(t+1)划分为5个区域状态:AI、A2、A3、A4、A5。

5 建立Grey-Markov概率矩阵

安全生产概况例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5日

引言

为进一步加强国防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规范管理行为,确保项目任务完成质量,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国防科工局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并且结合国家新近出台的大政方针要求,及时更新补充了有关规定,这些文件的颁布一方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规定之中,尤其针对项目投资管理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约定,使得项目投资概算的管理与实施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复杂且繁琐的系统工程,其管理行为具有程序性强、系统性强、专业性强等显著特点。

在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技术复杂、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在批复的项目投资范围内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需要开展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工作。根据国防科工局相关管理要求,对需要进行投资概算调整的项目,必须严格履行项目投资概算调整管理程序,编制在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说明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与投资概算调整内容与原因分析等多方面情况。因此,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编制成为开展本项工作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但是,由于项目投资概算管理的特殊性,目前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报道并不多见,再加上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独特特点,使得提供给此类工作开展借鉴的范本十分有限,无法为目前急需要开展这方面工作的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指导,需要展开细致的讨论。

一、大型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概算涉及对象分析

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我国现阶段广泛存在的基本建设项目,以某大型项目为例,其项目建设投资内容通常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分项投资、多个主工艺设备分项投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以及预备费投资等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项目主工艺设备分项建设内容通常是项目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数百甚至数千台套工艺设备的研制与建设,也是项目建设投资的主要对象。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分项是围绕项目主体建设内容而产生的配套厂房工程,是整个项目建设内容的辅助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内容包含的各子项目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而开展的管理性活动所需要实施的投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的相关规定比较具体。预备费投资是根据项目建设有关规定设置的项目投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解决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不确定性事项。(图1)

二、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算调整报告编制总体策划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调整报告是开展本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后续开展审计工作与评审会议的主要材料,通常包括项目投资概算调整请示报告及调整总报告自身两份主要材料。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总报告需要全面阐述项目建设的批复情况、组织管理情况、工程建设进展、投资概算调整依据及主要内容、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投资概算调整费用诉求及原因分析是该报告需要重点说明事项。根据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编制包含主工艺设备、建筑安装工程、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方面的分册报告作为更加详细的支撑材料。

值得说明的是,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针对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实施内容的调整报告编制可以主要依托承担工程设计工作的建筑设计院来完成,充分发挥设计院对此部分工作专业化的优势力量。而针对项目建设中具有独特实施技术要求的主工艺设备分项内容,并不容易找到胜任的外部力量予以承担编制任务,将主要依托对此部分实施内容熟悉的建设单位自身来完成,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全流程管理专业技术优势。另外,针对政策法规要求相对清晰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板块的报告编制,可以采取联合设计院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的模式开展。由于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的质量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工作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需要承担项目建设的各建设单位高度重视。

三、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格式及主要内容

在某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调研与研究分析,确定了包含11个方面内容的总报告目录结构,通过多次研讨与沟通,历时两年完成了项目建设各方面内容与素材的确认,编制的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并顺利上报。报告编制格式与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报告编制说明主要内容。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设置编制说明的目的是对报告编制相关情况的简要介绍,重点说明事项包括项目投资基准数据核定日期、项目投资测算周期以及承担单位等,以利于各级专家在阅读该报告时能够准确掌握编制该报告的各类信息和边界条件。在对报告各分册的承担单位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专业的角度上去理解编制报告的项目建设状态,起到导读的作用。

(二)前言主要内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前沿章节主要介绍项目立项背景以及简要的项目信息,强调项目建设特点、特殊性、难点以及由此产生投资概算调整的客观事实,点名主题,开宗明义。内容包括项目立项背景、项目总体规模、项目建设特点、项目建设主要难点、建设单位实施情况、项目投资调整诉求总体情况说明等内容。通过本章节内容的编制,使得各类审查专家能够快速对项目建设的背景情况有个全面了解,为正确理解项目建设投资概算调整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批复概述主要内容。通过本章节内容的编制,全面介绍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各项项目建设要素,内容包括建设单位、建设依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周期、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等主要情况说明。达到的程度为:既不是对全部批复文件的简单照搬照抄,又不遗漏任何需要了解的必要信息。让审查专家在掌握项目建设相关信息的同时不需要再次翻阅各类批复文件,节约后续审查时间,方便地提供了可供判断的素材基础。

(四)项目建设组织管理情况主要内容。在某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根据审查专家的建议,增加了本章节,主要交代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实施情况。说明项目建设依托规范化的组织构架和健全的管控制度。主要包括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情况、项目组织机构建立情况、项目招投标与监理制度实施情况、建设内容、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等内容,其中对项目招投标组织管理情况的说明是本章节需要交代的重点内容。通过本章节内容的说明,让审查专家全面了解该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项目建设单位执行国家财政投资严肃性进行判断,有助于响应建设单位提出的投资概算调整诉求。

(五)项目建设进展概述主要内容。投资概算调整报告中设置本章内容的目的,是需要从工程建设形象进展与项目投资进展两大方面着手,全面阐述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做好基础性铺垫说明。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包含的各分项工程建设实际进展、各分项项目投资执行进展、投资计划下达情况、项目建设合同签订情况、项目投资执行情况的详细介绍与说明。为审查人员正确认定已经执行并完成的投资情况建立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投资概算调整需求进行正面的支撑。

(六)项目建设后续计划安排主要内容。由于项目建设投资尚未全部完成,在提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总体需求之前,还需要说明项目建设后续工作安排,建立完整的项目建设概念,解答未完成投资的分布及组成,供审查人员判断使用。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主要计划节点安排、未完成投资任务说明、后续建设任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等事项说明。

(七)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情况主要内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情况是全篇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单位需要按照各类依据,论述在已完成投资基础上项目建设投资调整需求分布及各部分投资内容组成。包括调整说明、调整依据、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投资概算调整需求等内容的详细介绍。其中,调整范围、方法与调整需求需要重点分类介绍,同时需要给出计算过程公式,计算结果依据原则与产生结果等主要过程。本章节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决定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总体结果,是支撑审查结论的重要依据,需要各类专业人员仔细核算。

(八)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主要内容。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原因的说明是决定项目投资概算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核心内容,必须逐一说明清楚。以某工程为例,面对工程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原因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报告编制者力求按照“总体原因+分项原因”方式,全面论述项目投资概算调整的实际情况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总体原因分析、建安工程概算调整原因分析、主工艺设备概算调整原因分析、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预备费投资概算调整原因分析等主要内容。(图2)

同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论述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变化情况,还需要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分别对各类原因导致的项目建设投资变化比例情况进行分析,形成针对某一分项的调整原因分析数据表,如表1所示。(表1)

(九)项目建设投资结构分析主要内容。本章节报告内容主要分析与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相比较的总体情况,从投资结构上对比分析投资调整变化情况,归纳说明投资调增的分布组成。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投资概算科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投资结构、项目概算调整后投资结构、与初步设计批复投资对比、项目调增投资总体结构组成等情况说明与分析,具体格式如表2所示。设置本章节的主要目的是从投资结构上分析本次调整带来的投资分布变化,供决策者判断其分布合理性。(表2、表3)

(十)相关问题说明主要内容。在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对项目建设进度或者投资带来不可预期的改变。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过程中,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建设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理方式,争取上级机关的理解。以某工程项目为例,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周期超期问题、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问题、项目合同发票问题、项目建设投资外汇使用问题、项目建设安装调试费使用问题、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启动条件等事项的交代与说明。

(十一)附表主要内容。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对照初步设计要求,将整个项目与各分项的综合概算表按照规范逐一列出,再加上必要的证据列表清单,主要包括实施证据列表、项目综合概算表、各分项投资概算表。这些附表是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文的必要补充,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概算的调整是一项系统性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综合型项目管理活动。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编制是本项活动中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是影响项目投资概算调整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来进行编制。本报告基于某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践基础,系统介绍了项目投资概算调整报告的总体策划,编制格式与方法,重点说明了调整报告原因分析思路,可供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概况例7

一、引言

在当今的开放而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效益与效率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库存与库存管理越来越为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物流的管理者和经商者所重视,库存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一定时期内期望数量的产品有现货供应。然而要确定订购量补足库存,就需对其相关成本进行权衡。

因此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决定存储点应保持多少库存、什么时候订货、订购量为多少,等等,达到库存总费用最省的目的,即我们所要研究的最优存储策略。本文针对连续盘存的(s,Q)存储控制系统安全库存量在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随机变化情况下的模型分析,并给出了求解方法和一个案例,结果表明,现实生产工作中,在较不复杂情况下利用随机型存储模型求得的采购成本远低于公司根据经验或其他方式下的采购成本。

二、建立模型

1.根据需求量和提前订货随机变化情况确定安全库存量

安全库存量一般只是在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有随机变化的情况下,才予考虑,并要控制到最低限度。安全系数法是从保险储备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即安全系数来确定安全库存量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安全库存量=安全系数**需求量变化偏差值

安全系数,决定于生产中允许缺货的概率,一般为a=0.5—2.5。如生产中不允许缺货(缺货概率小于3%),a值应大,可令a>2;如允许缺货(待料期间可用其他加工零件调节,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这时a值应小,取0.5—2。

需求量变化偏差值σD主要取决于数值差值的大小:

σD=(最大值-最小值)*

2.根据预定服务水平确定安全库存量

若订购时间及实际需求量Di的随机波动可以确定为某种统计分布,且需求量的统计资料比较可靠和完备,则可运用数理统计的有关方法,从满足预定的某一服务水平(不缺货概率)出发,来确定必要的保险储备量。实践表明,很多物资订购期间实际需求量出现的概率上一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这里将按正态分布的原理来确定安全库存量。

Qss=a*σ

式中:σ为订购期间实际需求量的标准差,它反映实际值对其均值的离散程度。

σ=

式中:a在库存控制中为安全系数,它可根据预定的服务水平(不缺货概率),查正态分布表得出。服务水平,即不缺货概率=1-允许缺货概率。允许缺货概率可根据企业长期经营的经验做概略规定。如服务水平不低于98%,即表示在100个订货期间内,允许缺货次数不得多于2次。Fi为需求

量Di相映的出现次数。

3.根据总成本期望值最小模型求得的安全库存量

上述两方面是介绍了简单随机型库存模型下安全库存量的求解,并可算出:存储费用=年需求量/订货批量*一次订货费+(平均库存量+安全库存量)*库存物资单价*保管费率。

这小节根据s=d(L)+ss求解安全库存量。即可知单位时间内订货次数为D/Q,期望准备成本为AD/Q,如果包含产品成本则加上CD.单位时间内期望持有成本为H[Q/2+s-d(L)+qb]

式中,b=v

是提前期内缺货量的期望值,f(x)是x的概率密度函数。因缺货补充,pb这一部分上一延期交货量不进入库存,qb这一部分是失去的销售量,货到后直接进入库存。

单位时间内缺货成本为

式中,Ps为提前期内缺货的概率,F(s)是提前期内不出现缺货的概率,B1是一次缺货的固定成本。

单位时间内的总成本期望值最小的数学模型为

minC(s,Q)=

分别令C(s,Q)对s及Q的偏导数等于零,解得

Q=

通过迭代可求解s,则ss=s-d(L)。

三、应用研究

1.应用案例

(数据来源于宝钢股份公司设备部内部)

以型号为650/575*1580*5350的F4-7工作辊为例,计算需求发生随机变化的库存控制模型。

假设需求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由于提前期是固定数值,因而可以直接求出在提前期内的需求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一定顾客服务水平下需求变化的安全系数如图(1)所示:

图(1)顾客服务水平与安全系数的关系

从而可以得出安全系数表,如表3-1所示:

表3-1

通常是根据备件重要程度的大、中、小取1.65~1.00较为恰当。

保险库存=Zσd

ROP=LT+Zσd,b……平均月需求,σd……月需求标准差,LT———订货提前期天数。

如以型号为650/575*1580*5350的F4-7工作辊为例,采购周期为4个月,2002年1-8月的领用记录如表3-2所示

表3-2

对于不要求精确的备件来说,可采用极差R法来推算标

准差定值的方法。即:σd=R*

式中是一个修正系数,它与样本容量N有关,其值

见表2-1:

σd=0.351*(22-4)=6.32

与标准计算结果相差8.24-6.32=1.92Z=1.65

利用非精确方法计算,保险库存=Zσd=1.65*6.32*21个

订货点ROP=LT+Zσd=12*4+1.65*6.32=48+21=69个

经过计算,该工作辊的最低库存量为21个,订货点为69个。

2.应用分析

安全生产概况例8

1.客户出库行为数据分析

通过对产品日出库数据的收集整理,观察客户行为习惯,数据采用产品的历史日出库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对所属企业产品日出库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散点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图1可以看到,尽管日出库数据分布范围较广,但是存在明显的聚集区,同时在不同的时间段,其数据的分散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再通过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直方图排列,见图2所示,其日出库行为存在两个特点。①出库存在明显的偏态分布②日出库大值出现的次数较少,日出库以少量多批次进行。对日出库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学计算,可得出整体日出库数据汇总描述。

2.对客户出库行为的数学建模

为对客户日出库行为进行预测,掌握日出库概率统计规律,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统计模型分布探索,得到日出库是以尺度参数α=44.3,形状参数β=1.27的weibull概率分布,拟合曲线见图3所示。通过以上分析,使日出库规律在数学模型上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库存目标设置提供了一定基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日库存必须大于或等于客户需求量。另外从大量不同产品的客户日出库数据模型可以看出,不同的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对客户的消费行为都直接造成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库存的变化规律也将直接反映出某一产品的客户消费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样性的,除了营销策略的影响,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

二、供应满意度对安全库存的影响分析

仅从供应数量上看,供应满意度是企业供应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供应满意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客户选择倾向。从工厂的实际运作来看,供应满意度的设置存在如下两种情况:①生产能力大于需求能力阶段,供应满意度S的理论值为100%(未考虑经济生产批量情况);②生产能力小于需求能力阶段,供应满意度S的理论值为生产能力C与需求能力D的比值,即S=C/D。若S值不能满足需求,则企业必须考虑委外作业。供应满意度是供需平衡的体现,安全库存的设置也正是建立在不同供应满意度基础上的。

1.安全库存设置的假设前提

由于供应满意度的存在,且整个客户需求行为分析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的,为此,安全库存的设置有如下两个假设前提:①假设过去的历史日出库数据满足业务需求。(以本例为证,假设在过去所有日出库数据中,都满足了客户以往的要货需求)。②假设在将来一定的经营周期内,业务的性质不发生较大变化。

2.不同供应满意度下的库存设置

设供应满意度为S,日出库的概率分布函数为(fx),日库存量为变量X,则供应满意度S同日库存量间的数学模型表达式为:S=(x>0)从上式可以看出,S为概率分布函数(fx)在0~X间的累积积分。结合日出库的weibull分布模型可以模拟不同供应满意度下的日库存需求,更加直观的发现供应满意度对日库存设置的影响,见图4所示。图4通过SAS统计学软件分别展示4种不同满意度下的日安全库存设置水平。从图4中可以看出,供应满意度S的设置对日安全库存的影响,满意度越高,日安全库存将成倍放大,具体见表2所示。表2供应满意度增量同安全库存增量效应比值表从增量效应比中可以看到,供应满意度的增量逐步减小,但日安全库存增量逐步增大,增量效应比值呈现幂指函数分布,这表明完全单边的增加供应满意度,将导致库存量急剧攀升,收益与风险存在严重失衡。

3.库存的两类风险

安全生产概况例9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近几年来,媒体曝光过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毛发水酱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食品生产过程中一幕幕黑暗面被揭露,群众心中不免产生了恐慌。食品安全不仅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对保持宏观层面的和谐与稳定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经济人的自利性使得企业生产不合格食品成为必然。食品生产企业和质量监督部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中,他们观察对方采取的方案进而做出自身决策。因此,双方都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做出暂时行为,其策略反应是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过程中表现出行为生态学的特征。

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是相互博弈的。质监部门的监管行为与生产企业的违规行为,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博弈均衡和博弈行为受到违规和监管行动重要影响。博弈各方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只能不断更新同时综合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内容对自身的策略、行为、决策进行修正。实际生活中,生产者的违规行为可能获利,也可能面临严厉的处罚。在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包括信息,权利制约、利益关系等)的限制,生产者受监管的可能性和被处罚的力度并不完全确定。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在违规前不但考虑相关部门规定的条件,同时会考虑质监部门以往对违规者的实际的处罚力度。根据以往违规者实际受到的监督预计自身违规行为被监督的可能性以及受处罚的力度,在对违规行为产生的利益和损失进行衡量的基础上,决定是否采取违规行为。所以在实际不断博弈中,食品生产企业对质监部门的态度形成一种学习机制。

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将学习机制运用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中。透视质监部门和食品生产者现实的决策行为,进而探讨哪些因素影响食品生产过程弈双方的决策,并从理论上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模型构建

1.假设处于信息不对称前提下,食品生产企业并不知道质监部门的检查力度,假定存在强监管部门A和弱监管部门B两种类型的质监部门。前者坚决打击Y所有违规行为;弱监管部门虽然承诺严格检查,但可能不尽力查处N或可能受贿等。

2.假定在t时期,弱监管部门对违规事件严格检查的概率为,则不严格检查的概率为;强监管部门对违规事件严格检查的概率为,则不严格检查的概率为。t阶段开始时期,生产企业认为遭遇强监管部门的先验概率为,则遭遇弱监管部门的先验概率为。

3.在t时期,食品生产企业将观察到二元信号。食品生产企业在t时期将观察到连续的信号,将其根据信号不断更新认识监管部门类型的过程定义为食品生产企业的学习过程。

二、模型描述

一般而言,食品生产企业观察到的信号随时间的发展有2种状态:连续观察到Y“好信号”、连续观察到N“坏信号”。

1.连续观察到Y“好信号”的情况

结论1:如果食品生产企业在本阶段观察到“好信号”,则监管部门为强监管部门的后验概率上升,食品生产企业的违规行为概率下降。上升的幅度与前一阶段监管部门的后验概率和本阶段在强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以及本阶段在弱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有关。

此外,当食品生产企业连续观察到“好信号”时,监管部门为强监管部门的后验概率,可以表示为监管部门为强监管部门的初始概率和每一阶段在强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以及本阶段在弱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的函数:

所以,可得到结论2.

结论2:如果食品生产企业在连续观察到“好信号”,则监管部门为强监管部门的后验概率随每一阶段在强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增加而增加,随每一阶段在弱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增加而降低。

2.连续观察到N“坏信号”的情况

所以,可得到结论4:

结论4:如果食品生产企业在连续观察到“坏信号”,则监管部门为强监管部门的后验概率随每一阶段在强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增加而降低,随每一阶段在弱监管者条件下观察到“好信号”的概率增加而增加。

三、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贝叶斯后验估计层面提出信号学习机制,通过上文建立模型分析得到:食品生产企业对质监部门类型的初始概率确定的情况下,假如生产企业遭遇到严格检查的“好信号”时,则其对质监部门为强监管部门的后验概率不断提高,其进行违规生产的概率下降。因此,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隐藏自己的真实信号,造成食品生产企业自以为遭遇到了“好信号”,进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不良食品概率的目的。质监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均可以参考本文模型。

与此同时,在食品生产企业的学习机制作用下,质监部门的预期因为其对每个出现的违规事件做出的惩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也造成生产企业的违规概率不断变化。因此,为了食品市场的规范发展,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管法律法规,更需要其对每一个已发生的食品违规事件给予及时严厉的查处惩罚。任何“姑息行为”,“下不为例”都将对质监部门的信誉和监管法规的严肃性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必须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概况例10

〔中图分类号〕F30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5-0142-06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但翻开中国的历史,写满了“天灾”、“饥荒”等字眼,千年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竟是一个“饥荒国度”。〔1〕中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国以来粮食安全问题逐步解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部粮食安全思想变迁史。研究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内涵的演变特征,有助于总结其中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成果,发现对粮食安全制度产生负面作用的思想因素,并为未来粮食安全发展提供启示。

一、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