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1 16:21:26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10-01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高职教师要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不足,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输,老师单边主导,照本宣科,机械讲解,师生双边作用的教学过程难以体现。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学生一味被动受纳,学习兴趣缺乏,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

(2)教材内容枯燥重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与各个本科院校的教材都是统一编制,区别不大。这些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多,抽象的理论内容篇幅较大,而教材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兼顾不够,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思政课教材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多有重复,学生学起来似曾相识,机械重复,兴趣不高。

(3)实践教学延伸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招以后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增多,而思政课教学多是合班上课甚至多班合堂上课,上课学生人数过多,这也使得教师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学生们很难走出教室、走进社会。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老师不能一味占据讲台滔滔不绝,要从过去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讲解、讨论。当学生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点评、补充,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同时,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将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两个目标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精心设计学案,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亲切感。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后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将“培养塑造教育观”转变为“引导生成教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交流中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要注重他们的精神和道德层面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教材内容要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时比本科院校要少,学生的基础也相对薄弱一些。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挑选、整理,把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理解上更加简单容易,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划分为几个知识板块,突出主要知识体系,然后进行专题式讲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转变单一的教学形式。现在高校多媒体教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习惯于将所讲的知识内容,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制作成精美的PPT进行教授。这有效地丰富教学信息量,增加教学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如今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长,网络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因此,教师也可以多和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延伸思政教学课堂,探索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阵地。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去体验、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例如,专题辩论赛、主题演讲、模拟课堂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许多高校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观游览,但仍存在基地过少、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问题。因此,还需建立更多的基地,开辟更多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基地,让高职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从而明辨是非,做一个德技双馨的合格人才。开展社会调查是实践教学较为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依据兴趣自拟题目,让学生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查、思考、交流、写作,这样才会有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门课程,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有利于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2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29

Songs Teaching: New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ZHANG Xiaoxia, WANG Ruifang

(School of Marxism,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Songs Teaching method as a new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eachers to have been popular, classic songs of scores or their own song for the Spectrum scores, on high-level over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tents lyrics, eventually turned into a set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one of the "so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ims of education pedagogy. Teaching songs to adhere interesting, educational, scientific principle, and then broke the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inadequate, with "new"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ologi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teach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ideological theory course has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 songs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theory course; new methods

歌曲教学法有别于其他教学法,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接受知识,并且内化于心。

1 概念阐述

歌曲教学法是指教师对已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或着新的时政热点进行高度的总结概括并形成一定的歌词,进而把得出的歌词填入已有流行的或着自己创作、并且符合教授内容情景的歌曲曲谱中,形成集趣味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歌曲”,以实现学生在聆听歌曲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歌曲教学法不是随便使用一首歌而进行直接的教学,而是教师自己作词并套用所选歌曲的曲谱或自创曲谱最终形成的歌曲。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授过程中,歌曲教学法可以与其它教学法结合使用。第三,对于歌曲的制作上应该注意歌曲的选择,主要以学生熟知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歌曲为主,而且教师自己所写的曲谱应该具有独特性。第四,歌曲教学要以实现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目的。

2 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的原则

2.1 趣味性

歌曲教学法应该坚持趣味性的原则,这种趣味性主要表现为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具体是指所选曲谱的歌曲的流行性和趣味性,以及歌词的经典性。例如,网上疯传的《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版的《小苹果》。它是以《小苹果》的曲谱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填入有关中国行政区的知识点歌词,歌词是这样写的:“亚洲东部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它的疆域十分辽阔,她有多少行政区,她有多少自治区下面我就为你分析,宁夏、、新疆他们显得很神秘,内蒙、广西各具特色风景很秀丽,香港、澳门他们都是特别行政区,台湾宝岛爱你永远生死相依……”这位老师利用学生对于《小苹果》的热衷,使学生跟着《小苹果》快乐活泼的音律自觉地学习相关知识点,这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借鉴这位老师的做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编写歌词,并且填写于《小苹果》曲谱中或者其他的曲谱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变得具有趣味性和吸引性,并且给学生在听觉上和感觉上呈现出独特性和新颖性,可以实现学习知识的目的。

2.2 教育性

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它的实施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为学生所接受、掌握和内化,这是歌曲教学法应该始终坚持的宗旨,如此能实现它实施和应用的价值,也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的可取之处。

比如,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小苹果》的曲谱作为新编知识点歌曲的曲谱,但是最关键的是对知识点的传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知识的逻辑框架,以及大的框架中各个原理之间的联系、区别和具体的应用等,使学生既可以实现知识的积累,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最终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科学性

论及科学性,是指某一事物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等。而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新方法的科学性,主要是指歌曲教学法应该具有合理性且符合教授知识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歌词内容的编写上应该精简、明了、易懂等,对所需的流行、经典歌曲曲谱的选择上应该保持正确的方向,不能选择只具有刺激性、趣味性、吸引性,但缺乏正能量的歌曲。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利用与内容相关视频的辅助,实现视觉、听觉感受的全面升级。

3 新方法之“新”表现

歌曲教学法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求之“新”

(1)老师的要求。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教师在整个歌曲教学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就不可能有歌曲教学法的预期效果。因此,歌曲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其他的教学法的实施,只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理论知识,明确学生的接受心理,以讲解和实践的方式把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而歌曲教学法不同,教师除了具备其他教学方法所要求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歌曲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不仅对教育内容有很好的把握,还应该懂得如何总结出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符合自己所选歌曲曲谱的音律和氛围,如果是教师自己谱曲,就应该懂得谱曲的专业知识。

(2)歌曲选择的要求。教育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是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应该坚持的原则。只有坚持了这三个原则,才能实现歌曲教学法的价值和效能。歌曲的选择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的填写服务,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的效果。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选的歌曲可以是中文歌也可以是英文歌。第二,歌曲最好是影视剧、大众传媒中流行的经典歌曲,这样的歌曲才能使得学生熟悉并且很快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第三,选择的歌曲是以旋律优美、积极向上为标准,给学生传递一种潜意识的正能量。

3.2 形式之“新”

(1)创作形式。相比而言,其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借助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进行教学,很少具有原创性,而且这些视频主要以现成的电影、新闻、短小片段等为主。而歌曲教学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有着自己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歌曲和视频创作,尽管这种歌曲的创作多数是以别人歌曲的曲谱进行的创作,但是就歌词创作而言,其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它是以教师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为主,并且是所要教授理论知识的精华部分。同时,教师除了利用已有歌曲的曲谱,还可以自己创作曲谱。而且教师也可以制作与歌曲相匹配的动画视频或者动态的PPT等。因此,不管是“歌曲”歌词的编写还是曲的谱写,以及曲词的完美结合,它们的创作形式都具有独特性,可以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新鲜感,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2)实现形式。歌曲教学法可以通过现实的课堂教学实现,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于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而言,老师可以实现其它教学方法与歌曲教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老师的巧妙讲解就可以实现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对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老师就可以利用歌曲教学法来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学校通过建立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的网站,当老师把改编好的理论知识歌曲上传学习网站时,学生既可以在现实课堂中听老师具体地讲解理论知识,又可以在网站上反复听老师改编的理论知识歌曲。而且,当歌曲被上传网络之后可以实现同学与老师的互动。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网络学习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改进歌曲教学法的建议,进而不断地促进歌曲教学法的完善和改进。所以,歌曲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有很多,可实现学生多渠道和高效率地接受知识。

4 歌曲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法的作用

4.1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

论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大多数学生对它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理论性强。而且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考试、修学分的心态去上课,只有少数学生是以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目的而上课。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以一种新的方式接受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歌曲教学以大家熟悉的歌曲为基础,又以老师对教授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为基础,实现以熟悉歌曲的曲谱与理论知识高度概括编写的歌词相结合,制作成既有歌曲风味又有知识基础的独特“歌曲”。歌曲教学法应用于思政课堂中,使学生以轻松娱乐的形式去学习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会使他们感觉耳目一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歌曲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吸引性、高效性的特点。因此,歌曲教学法可以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可以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可以在听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点,而且简单易懂。当然学生学得容易,教师就会教得容易,进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歌曲教学法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4.3 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实现高效率接受知识点的目的。

歌曲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领域的应用,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歌曲教学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趣味性、吸引性、高效性。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而且它可以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所以,歌曲教学法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教育效果上都具有新颖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补充作用,弥补其它教育方法的不足,最终实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3

“05方案”实施六年多来,供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多由各专业的专家集中编撰,而且逐年修订,教材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在这一基础上,如何按照“05方案”中关于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改进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易学,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目标,将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教学课题。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出现新势群体

自2008年9月入学的高校生大部分为“90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80后”已逐渐淡出高校生群体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取而代之的高校主力“90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高校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此,面对新的社会形势,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客观、全面地掌握“90后”高校生的兴趣导向和行为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工作。

每一个时代的高校生都被赋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部分学者曾通过多种方式分析过“90后”高校生入学后的表现,并与往届高校生做了比较,发现“90后”学生群体大都具有独立、自信、张扬的性格优点,同时却又兼具任性、自我、脆弱的性格缺陷。另一部分学者指出,“90后”高校生所具备的性格特征和问题颇为明显,这些学生求知欲强、思维创新,但是在理想信念、认知层面以及受挫折能力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还有部分学者通过互联网领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90后”学生喜爱“火星文”的现象,更是突出体现了其个性张扬、崇尚自由的观念。

2 结合“90后”高校生特点,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其多样性和灵活性

2.1 重视课堂导入。经长期调研发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应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讲授理论知识时注意活跃学生思维,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接受课业内容。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能否在上课开始,就将学生课前比较分散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并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课堂导入的方式林林总总,归其根本主要包括直接导入和间接导入两种形式。前者是指教师直接进入课堂讲授内容的主题,没有进行过多的引导与过渡。而后者则指的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比较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知识讲授的范围,使学生能通过先前学到的知识,主动地与新的知识内容体系进行联系和构建。比如,问题式教学导入、音乐式教学导入、视频教学导入以及故事导入等。

2.2 对话式教学。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应该是“对话式”的,提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的思想。具体来讲,对话式教学是教师利用“对话”的形式,巧妙地设计师生问答,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深层次地挖掘课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实际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对话”的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就大大提高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弥补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缺陷。从本质上讲,对话式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在思想观念、知识经验情感层面的交流。但是在对话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教师要结合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力求传达给学生客观、正确的思想观点。二是要抓住对话的重点。在弗莱雷的教育理念中,他曾提出在对话交流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要扮演现实社会问题的提问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就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询问教师,同时要勇于对已有答案提出质疑。总之,对话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案例教学法。这是一种“以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通常被认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的,因此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它是指教师依据所教授的内容和目的,选择适当案例,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讨的方式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益处就在于它跳出了以往通过灌输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圈子,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索兴趣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挑选案例时,要紧紧贴近课程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和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能较好反映教材内容的典型案例。第二,在例举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时,教师需要提前对所选案例进行去粗取精,突出其与教学目的的契合点,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时目标性更明确,更容易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地更新案例。

2.4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现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合二为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接受教育。这个过程不仅实现了情感的净化与升华,而且还使学生在认知方面得到间接的启迪,有利于高校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并且能够正确引导高校生自觉地向行动实践转化。要提高当代高校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一方面要靠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用真诚和热情去关心和帮助高校生,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激发高校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强烈欲望,通过各种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仍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发生在高校生身边的真实、生动、有趣的事例去吸引和感染学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以身边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创作有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情景剧。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减少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感心理,感兴趣度和喜爱度都得到了提升;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就某一学习内容展开共同的探讨与分析,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

3 理性选择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05方案”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可以说是高校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要求。这种整体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加以运用。可以肯定的是,对课程进行整合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由此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增加,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将各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具体来说,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需要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作家经典著作,来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广泛涉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把握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前沿动态等等。而这些都是教师实施好“05方案”所必备的综合性素养。

因此,我们必须在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研究创新适合教学对象特点及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并能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三种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联系起来,做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林良盛.“90后”高校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42-02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没有经受过太大的波折与困难,而要面对的诱惑和思想冲击却很多,因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让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教学中的创新理念,也应该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核心教学方式。

1.教师要懂得如何以生为本的教学

首先,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是人,是高校的学生,只有能够教育学生、说服学生、能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观念的理论教学才是完整的、有效的。其次,高校中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要用平等对话的姿态和真心关爱学生的态度帮助学生指出思想观念中的不足之处,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出正确的思想观念。此外,教师也应该深入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让自己成为拥有着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人,然后“以身作则”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2.高校学生是以生为本教学的关键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高校教学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观念上入手,让学生在主观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注意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学,为了提升自身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而学,从而培养出高校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 注意创造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环境

任何教学方法的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环境的改进与创新,所以整合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更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受教育环境。

1.重点培养学校教育环境

现代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已定型,学校方面无法对社会和家庭方面的教育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是以整合与创新的重点都集中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上。高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

2.加强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加强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是为了“以正压邪”,帮助学生抵消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形式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师需时刻保持紧迫感,在教学时采用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应贴近高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成长需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变成学生迫切希望得到的内容。

3.充分发挥学校品行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拥有满腔热血、容易冲动的群体,很多时候大学生更易受到学生本身的影响。一方面,品行优秀的学生可以起到正面的示范教育作用。拥有向上之心的学生会主动模仿和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政治观念,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品行优秀的学生的示范作用也能刺激品行较差的学生,产生激励效应。比如,高校中推行的品行优秀生期末考核免试制度,便能刺激学生产生上进和学习的动力。

三 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而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能让高校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高校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理解更为深入、真实,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也更为有利。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学会了分析和思考,才能对从社会和家庭中传递出来的政治思想观念有正确的辨识能力,完成对思想政治观念“去伪存真”的过程。学生只有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知道自身思想政治观念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回归正途。

2.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学习和传播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一个特殊的传播过程,传播的内容有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等。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中,学生不仅是这一传播过程的接受者,更应将学生培养成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

四 整合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法

高校教育中,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为了帮助学校和教师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只有这样,学校和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以更容易被高校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考核方法的整合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考核内容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选取能为大学生解决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内容;教学方式要选择具有实践性、针对性、时代性,能促进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方式。还有对考核措施的创新:调整了书面考试与社会实践考试的比重,重视实践结果;提高评价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实名评价、匿名评价和随机调查等方式,增加评价考核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王贤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特点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64-02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和思政育人方面承载重要职能。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和教师学科的认同感不高等问题,如何增强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成为本课程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

一、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转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研究具体教学法的基础是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性质。思政课首先是育人教育,思政育人需要达到最低标准,追求最高目标,思政育人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把公民教育与精英教育、健全人格与完美人格教育二者有机地统一,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最终目标,回归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由于思政课的目标重点在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引领,因而思想性要引领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由知识教育转化为信仰教育。改革开放初期,利益得失和价值认同表现为分化的状态,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利益得失和价值认同表现为更加多样化、碎片化的状态,比如团体取向、先赋取向(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及社会关系)、特殊性标准;个人利益取向、普遍性标准、成就取向等因素的文化价值冲突成为社会矛盾的深层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无疑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高校教育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是最强有力的手段。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缺乏相应的观念自觉,需要抓住大学教育这段关键时期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回归(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现状

(一)大学生被过度角色化

在我校2015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该如何上?”的调查问卷中,有20%的同学对“是否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考试不挂科就行,学习态度模糊,15%的同学对政治理论的论断、灌输式说教,缺乏兴趣。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感性视域中成了高大上的政治说教,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学生觉得自身发展未被满足反而“被过度角色化”。社会将青年顺应角色规范视为压倒一切的内容,从社会心理、情感、性格、权利意识等观念方面和制度方面的现代化转化并没有真正解决,人格发展会受到影响,大学生压力的显性化(竞争、就业),疏解渠道的形式化。“革命青年”的教化式教育制度的失效,“公民”教育制度的缺失。

(二)大学生学习目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

大学生在社会评价选择上的灵活性。为了获得可能的社会良性评价,他们会不断否定、审视自身的愿望,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顺应支配者和评价者(国家、社会、学校、家族)的意志。在考核中没有突出是否学会了把个人追求、个人抱负和个人的想法放在国家、学校、公众利益之后。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结果的应用方面权重不高。

(三)课堂教学手段碎片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在科技信息爆炸时代,只有不断增强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与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为此,高校中大多数教师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由于课时和师资等原因,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用上“大课”的方式,使主动探索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实施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另外,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上课只注重操作课件对学生进行“机灌”,不重视师生与人机的互补和交流,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创新”,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思维的拓展。

(四)课堂教育目的偏失

教师在教学中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的价值引导功能。课堂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基地,同时教学内容在小学、中学、大学中的重复性较高,应试教育和压缩饼干式的教材普遍存在。没有及时吸收社会力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义务教育,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无法采集鲜活案例,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飘忽离地的现象,通“人气”、接“地气”不足,没有形成高校、社会力量和社会正能量人员现身说法的鲜活性,从而来形成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目的是为了把课程的准度和深度透彻和灵活体现出来,从而整体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观念的“拨正”,释放正能量

在经济环境的激烈冲击下,可以用“风险社会”来定位当前世界,这种风险并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而减弱,而有可能恰恰相反。现代社会的有些人会被物质力量打倒了精神力量,亟待倡导价值引导功能作用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回归到实现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并要联系实际回答现实问题,使信仰观念意识适应当前利益多元化的客观要求和建设稳定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进行知识再创造,把知识体系改造为教育体系。需要得到高校的各级领导的重视,把握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教师为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真心教,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我真心学。

(二)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通“人气”、接“地气”

主动通“人气”: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的教师和吸收“经验丰富的社会教员”及政府的高管人员融合在一起来共同教课,“经验丰富的社会教员”是与我们学校主导专业有紧密联系的各有关行业成功和先进代表人物(即吸收的社会力量方面具有正能量的人投身义务教育),政府高管人员(城市、地区的最高领导)。高校以请进来的方式,让这些社会教员讲授理论政策落实中的实践故事,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做实,这是通“人气”。

主动接“地气”: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基地建设,采集鲜活案例,可以在课堂上讲得更深更透,并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实现校地双赢的目标,这是接“地气”。

(三)以“问题式”为教学方法研究进路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导入,专题讲解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教师设计最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教师的适当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级的感知向高级的认知发展,完成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获新知。同时,综合创设“思政课”氛围。充分开展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培养、学术活动月等社会多因素联动,让理论入脑入心,培养青年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释放正能量。

(四)夯实教师跨学科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在于回答现实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再创造,把知识体系改造为教育体系。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要真正信、真心学和真心讲。其次,队伍建设上需要有一支知识面宽、学养较好的教师队伍,拓展视角,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又有联系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宽度,还要了解理论和实践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再次,青年教师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学养素质,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价值理论立场,站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来。教师讲授方式应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激情,运用哲学的思辨灵气开拓学生的智慧。最后,教师应在学术研究上下苦功,应以科研促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五)微时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比如清华大学的全视频慕课、北师大的多元一体化团队协同联动、东北师大的多渠道互融、南京师大的网络思政课创新等。从网络课程到视频公开课,再到微课、慕课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等,涵盖了课堂教学视频、课件素材、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环节,其背后所隐含的重大价值,是引发了世界名校之间一场极其深刻激烈的文化教育博弈。这也是大学走出工业化、步入信息化必须要经历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使得各种思想的藩篱和牢笼在思想交锋中破除。

此外,要适当增加思想政治课课程的学分和课时。让教师做到有足够的课时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能系统地给学生讲述,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指导学生达到行知合一。适当增加学分,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和学生的重视程度,把要求学生学,变成学生要求学。还应提高思政课的考核和考试结果对学生个人在评优、入团、入党及就业、考研、报考公务员等项目中所占的权重。

参考文献:

[1]刘大勇,陈设,李国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18-120.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6

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行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形式、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凸显。能不能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的需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的教育方针,它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的,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的历史重任。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硬灌输普遍存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决定了灌输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灌输和如何灌输在认识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把“灌输”曲解为“填鸭”,这就是生硬灌输了,它阻隔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从教育者看,一些老师不注重研究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采用生硬灌输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中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枯燥乏味的东西多。从受教育者看,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外部的教育要求,被动听课以至理解肤浅、兴趣不大等问题。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二)教学形式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相对原始教学状态,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又使得教学课堂缺乏生动、形象,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的高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因缺乏专业训练和专门知识,使得多媒体教学难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总体来说,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比较单一。

(三)理论脱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性和政治性很强,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忽视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致讲授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反映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不够,尤其是难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讲课的空洞说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恶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育人功能便不能有效发挥出来。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

1.教育观念要从“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涉及面很广。然而,最根本的是必须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重视的“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观念转变。若能够基于这样一个立足点,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回归现实,进而适应现实、服务现实。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平民教育”意识。同样是传统观念的定势作用,高校学生目前也还未能根本改变“社会精英”的自我意识,这就容易导致部分同学自我评价过高,以致眼高手低,缺乏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引导,以及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如此一来,受教育者的观念和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趋向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2.教育的指导思想要突出“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也不例外,他们思维活跃,意识独立和主体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上述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权利,学生的个性、隐私与尊严等;最后,要凸显教育的服务功能,以学生为教学评价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的智慧,反映学生的意愿,以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具体教学方法的路径选择

1.克服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实现灌输与启发相结合。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灌输,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纯客体,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课堂政治理论灌输能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但理论灌输也有僵化、扼杀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缺点,于是启发式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启发式教学不是把现成的思想道德观念或行为规范全盘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揭示、引导、修正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但强调启发式教学模式时须警惕过于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的兴趣、意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甚至以批判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死板、机械为前提,以指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为由,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于是以趣味性取代思想性,以现实性取代引导性,以技术性取代原则性等倾向,结果导致一种“无思想政治的思想政治教育”。

2.创新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关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且非常希望亲身体会和尝试,希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首先,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音像兼备,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能够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视觉享受,具有浓厚的情感性和强大的吸引力。其次,建立教学互动网站。网络正在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成为学生思想表达的新空间、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家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增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这块平台,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真实的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们所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3.克服纯理论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何理论教育,要深入人心并取得实效,它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就指出:“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而人们必须创造这个社会,作为他们理想的体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让大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教育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单一、僵化、纯理论的教学模式,结果是理论大厦往往缺乏指导实践而成为空中楼阁,理想教育因脱离实际而虚无缥缈,严重削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尽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门诊式”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教学、参观教学等是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形式。

总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就一定会创造出适应时展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道斌.多媒体――“两课”教育创新中的实践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6).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顾海良.谈谈“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两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17).

[4]余双好.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1999,(1).

[5]沈辉香,巫春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本理念探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5).

[6]张鸿文.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简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9).

[7]刘越等.重视“两课”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环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2).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的特性,使其工具理性的色彩日益浓厚,而其人文色彩,尤其是承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思想政治课却陷入了“鸡肋”的境地,如何改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尴尬境地?如何通过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来开拓其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从哲学视野思考问题,注重对问题的前提性思考,即考察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事物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本文从哲学的视野出发,本着思考问题前提性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本质、价值以及建构进行了反思,以求有益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本质

谈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本质,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规定。

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应用的互动性和联系性的步骤、技巧和手段的总称。17世纪夸美纽斯的5大教学论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对我国影响比较大的是上个世纪中叶前苏联凯洛夫教学法。作为教学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以整个教学过程的内部逻辑为依据,联结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效果的等诸多要素,动态的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兼具工具理性和人文色彩的和谐发展态势,人文色彩的培养和传承很大部分上在于思想政治课的宣传和教育,因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在服务于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其基本规定是高职院校的师生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为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在思想政治课具体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适应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思想性高的互动性的手段、媒介和技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制约着教学实践效果的高低和教学实践的成败。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倾向于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传承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营造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和色彩。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发扬发展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理念,开拓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新的境地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问题注重考察其前提性,反思问题的前提,这是哲学视角考察问题的立场,也是我们考察传统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新途径的突破点。审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本质是我们研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第一个前提性问题,虽不尽完美,力求通过分析能够接近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本质,以求有益于对其本质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价值

我们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本质,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本身的价值。从哲学上来讲,所谓价值,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作用。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价值,就是要研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对它所服务的对象学生和它所指向的领域高职院校发展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对高职生发展的价值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进一步突出了学生自我参与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本着此原则,进一步克服了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前提性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对于身处工具色彩浓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是保证高职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一方面是协调高职生专业课学习的剂,能够使学生在较强的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合理的感受到社会科学文化气息,培养一定的政治修养;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定的政治基础,能够使学生毕业后正确面对现实,调整自我,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促进自我人生的不断发展。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发展的价值

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期,能否得到进一步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取决于高职院校各方面的协调共进。在现实的高职院校中,工具理性日益凸显,而人文色彩却趋于弱化,这样的现状不利于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所以,只要这个木桶壁上有一块木板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因而,在高职院校中,我们必须重视承载人文色彩阵地建设的思想政治课的发展,以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形成渗透在高职院校角角落落的人文气息,构建和谐的高职教育态势。在具体操作中,应采取更科学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课的发展,保证和开拓高职院校的人文色彩才有保障,由此也才能更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建构

我们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问题,不仅要研究问题的基本规定和价值,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对问题解决的建构,在于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当然这种尝试性的建构只是探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对问题的最完美解决,只是通过研究,不断接近这种完美,以求能够对问题的解决找到更合理的方法。

在建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时候,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从科学性原则出发,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对象的规模,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授课的实际,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教学对象的规模是不统一的,上课时学生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本着科学性原则,我们发现,教学对象的规模不同,所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当我们的教育对象规模在20人以内时,在思想道德课的教育教学方法上可以选择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模仿教学法等;当我们的教育对象规模在45人以内时,在思想道德课的教育教学方法上可选择讲授、演示等方法;当我们的教育对象规模在100人以内时,在思想道德课的教育教学方法上可选择讲授、多媒体展示等方法;而当我们的教育对象规模超过100人以上,可以选择有辅助的教学工作人员参与课堂管理,在思想道德课的教育教学方法上可选择讲授、视频展示等。

(二)最优化原则

所谓最优化原则就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凭借一般的途径达到最好的、最优的效果。在思想道德课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遵循最优化原则,一方面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具体操作中,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哲学理论,立足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框架之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依据最优化原则,笔者对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建构的建议有:

1.理论联系实践。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实践性,可通过互动性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

2.寓教于乐。思想政治课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感枯燥和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通过户外活动教学法、参观式教学法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寓教于情。思想政治课关注学生的意识成长,注重学生主观世界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引导,可通过角色扮演法、案例研讨法、项目法等方法来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真正使学生的灵魂在思想政治课的世界中滋养。

参考文献: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人民出版社,2000.4.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步骤、程序、和手段的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遵守以“教”为中心的模式,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片面地强调知识的培养,重结果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考试以知识的简单记忆为主。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单一,实效性不强;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听,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抬头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改革教学方法,不是简单地改变传统课堂‘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法,而是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交流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有通过教师作用的发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抓教学方法改革,实质上就是抓教师”。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1)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先导。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于‘基于学’而设计‘教’的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学法’的革命,并使教学方法的参与主体由单向性走向多向性”,注重挖掘以主体性发挥为特征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

(2)教师过硬的政治理论修养是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与高尚人格,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理论素养。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既是业师,更是人师。思政课教师要站稳讲台,自身首先要自信,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认同。

(3)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是高校的灵魂;对于高校而言,教学是根本,必须围绕教学搞科研。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是教学的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科研的延伸。科研不仅能促进教师学术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联系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他们解决学术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兴趣。

二、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以下明显的不足:第一,缺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注重基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品德的培养,给学生的印象是思政课假、大、空,不接地气。第二,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你说你的,我的。第三,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就要读懂学生,要研究学情,搞清楚学生的所思、所需、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应着力于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习,使其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05方案”指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要直面问题,以破解问题为牵引。在教学中,可采用“从问题切入讲理论的思路”,以问题引出理论,用理论分析问题;也可采用“从学生兴趣出发组织教学的思路”,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才能抓住学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自身教学特点而定。教师要结合实际,对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情景式、专题式、讨论式、案例式、多媒体辅助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法灵活选择使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开好课程,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正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标准是大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认真地学习这门课程,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有帮助。”

三、探索和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现代化,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

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高校思政课课堂。当今,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为高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条件。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加快全国信息化进程;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工作;不喔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应用的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以及运用技术手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引起教学方法的改革。时下,慕课、微课程、Blackbaord、“易班”等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创新了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活力。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要自觉顺应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趋势和要求,不断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

四、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为配合理论教学,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05方案”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校内实践教学形式又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在教学形式或教学内容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的是落实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的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五、不断创新对学生的考试考核评价方式,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考核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相辅相成。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依托;另一方面,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前提,对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考核方式要以考核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情况和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考试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要从以往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改为全过程的多样化多角度考核,最后评出综合成绩。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强调过程考核,取消以往期末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做法。如一些学校将学生的考核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课堂讨论、调查报告、课堂纪律等组成,期末成绩由辨析题、论述题、小论文等组成。考试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学方法改革是高校思政课全面改革的切入点、突破口和关键所在,唯有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任重道远,高校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参考文献:

[1]李卫红.认真总结经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

[2]郭凤志.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

[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01版

[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顾钰民.理念与方法:贯彻实施“05方案”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9

由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征,给学生留下了枯燥无味的感受,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应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首先就应创造师生融洽、民主、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互动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中。轻松融洽的外部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参与活动是涉及知、情、意行等当面的一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活动,通过营造课堂氛围,以此促进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

(二)参与式教学形式多样化

参与式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问题型参与式教学、研究型参与式教学、体验型参与式教学、合作型参与式教学、案例参与式教学。高校的课堂有别于高中课堂,更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提高学生自身参与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辨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导向性

参与式教学形式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最佳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师给定目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问题的解答。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发散性的答案,建立接纳意见的课堂氛围,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调动和激发起来。体现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展现参与式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 参与式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内在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在更高角度观察世界,思考人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把握世情和国情,适应竞争机制下的社会,迎接全球经济化带来的浪潮。实践证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满堂灌”,注重思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意识,忽略了解学生的想法,缺乏遵循大学生个性发展,如此一来,课堂的氛围缺少活跃性,教学效果就差。而参与式教学能引导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无聊、乏味、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大学生的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理论知识学到同时大学生能力也得到锻炼,为大学生毕业更好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更好提高政治理论教学与教育的实效性。

(二)参与式教学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

法国教育家斯朗格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己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浓厚,但由于社会转型期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挑战,对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还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正确把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走近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理论课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使青年大学生真懂、真用、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

地方高校积极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高校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仍存在侧重专业课建设,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与学生就业没有直接关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持和重视不够,客观上影响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政治理论课本身教学上局限性,学生觉得理论课内容理论多,导致学生不愿学不愿参与思政课教学,尤其理科生对政治理论更是知之甚少,又迫于考试拿学分压力,考试前才来临时抱佛脚。加之教师的改革探索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学生也不愿意参与到教学实际中来,使教学改革难以为继。因此,任课教师需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现今社会的问题联系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升大学生思辨逻辑能力,构建参与式教学法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趋势。

三、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重视不够

思想政治课教材体系和内容都是专家编写的,具有权威性,思政课教师较少的把教材内容和现实实际社会问题联系起来,部分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把握不透,因而难以把理论联系现实。学生更多关注是社会热点问题或是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理论脱离实践,学生对课程内容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不够。加之,地方高校的学生基础不太好且参差不齐,文科理科学生经常一起上大班课,致使教学方式众口难调。由于部分老师讲课缺乏激情,缺少讲课艺术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

(二)缺乏科学客观的思想政治课考试模式

地方高校贯彻上级思政课课程设置精神,并按上级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法考试考核模式需要符合参与式教学法的要求和特点,考试考核既有期末考试考核,又有平时的考试考核。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于地方高校的部分学校经费比较紧张,很多学校不愿意拿出经费让思政课教师带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培训,如通过参观红色旅游区和历史纪念馆让师生亲临场景以提高师生对本地历史文化更深的了解。考试考核的形式缺乏多样性,只基于开闭卷考试、写小论文一般普遍的形式。

(三)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缺乏正确认识,参与式教学运用受阻

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提不起热情,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比较,学生认为思政课属于选修公共课,不重视课程的学习,考试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毋庸置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况不佳,与此同时参与式教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部分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课堂睡觉吃东西,玩手机,讲小话。甚至有的学生不带上课教材进教室,而是在上课时间看课外书。即便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部分学生不以为然,不愿积极参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四、参与式教学法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

(一)开放式课堂,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学,不仅明确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打破传统教学课堂“一言堂”的模式。课堂参与教学分为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参与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社会热点,确定参与的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网上或图书馆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或书面报告形式准备上课内容。课中参与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平等交流、和谐快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走近学生生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课后参与教学,属于课堂迁移创新,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引申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理论知识经验推动实践进一步发展,所谓,理论创新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二)利用地方资源,开辟第二课堂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例10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08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体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教学具有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要求教学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还必须借助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只有所使用的方法得到学生普遍的接受、认可和认同,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笔者试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从价值判断和效果评定二维度进行调查,从而分析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搭建实现路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及其结果的感知效果与他们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了掌握真实的情况,我们设计了50个问题,涉及到14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批评教学法、疏导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激励教育法、感染教育法、预防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情感教育法、网络教育法、综合教育法,并分为两个维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各有5级量化标准,以湖北地区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有效问卷503份,有效收回率为86.7%。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状况分析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达到了良好状态(总均分值4.16),即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比较重要的。其中,大学生认可度较高的教学方法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是:情感教育法、综合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疏导教育法和预防教育法,这些方法的认可度均值都在4.20以上,处于较高的认可状态;大学生认可度较低的教学方法从低到高排在后5位的是:批评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比较教育法、自我教育法与理论教育法,其均值接近4.00,也是在比较认可的范围。从中可见,大学生最认可和最不认可的教学方法都与大学生的自尊心、自我效能感及其角色地位有关,凡是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信心的教学方法,都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而触及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要求其遵从、服从的教学方法,则不为学生所欢迎。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状况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分值只有3.58,接近但还没有达到良好状态,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是很满意。其中,大学生满意度较低的教学方法从低到高排在后5位的是:批评教育法、网络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比较教育法与情感教育法;大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教学方法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是:激励教育法、综合教育法、自我教育法、预防教育法和理论教育法。由此分析,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情感相对脆弱,很难接受外界对自己的不认可,总希望自己是“主角”,希望得到“赞歌”,故对批评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和情感教育法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而对激励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及预防教育法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同时,由于了解信息渠道的与日俱增,学生对教育形式多样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对网络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心理咨询教育法的期望很大,其满意度就相对较低,并对理论教育法、综合教育法的效果比较认可,其满意度也较高。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认可度与满意度的差异状况分析

经多重比较分析可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远高于满意度(均值分4.16>3.58),其中,典型教育法和批评教育法的认可度与满意度都比较低,是大学生不太认可和接受的两种教学方法;对激励教育法、自我教育法、预防教育法、感染教育法,大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比较一致,即对其重要性和实施效果的差异不大;但在情感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网络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和综合教育法上差值很大,即大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认可度很高却对其实施效果十分不满意。这说明,思想初步成熟、具备一定判断能力的大学生认识到了各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对教师实施这些方法所产生效果的满意度却无法与之匹配,尤其是对网络的运用以及对情感共鸣的渴求,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故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今后教学方法实施中应该加以重视和改进的。

此外,通过对不同性别、学科、年级及居住地的大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与满意度状况比较分析可知,在认可度方面,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理工类大学生高于人文类大学生,居住地的城市化水平越高认可度越低,年级越高认可度越低;从满意度来看,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理工类大学生高于人文类大学生,满意度与大学生居住地的城市化水平一致,随着年级的升高满意度逐渐下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的调查分析反映出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制约“瓶颈”在于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不为大学生们广泛认同,这既有教学条件的限制,也有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影响。

1.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传统教学方法是指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比较认可和满意的教学形式,如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批评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材体系和理论的叙述,或是用高、大、全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教学形式呆板,“灌”得过多,不能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困扰学生的一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所以大学生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都不高,甚至有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学校或是老师的需要。这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和深思,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着力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2.新型的教学方法亟待加强

大学生对实践教育法、网络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相当认可,但对其实施效果很不满意,这也是教师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兴趣广泛、需求多元、心理脆弱,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而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帮助;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开展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设备条件、经费开支等,同时也有教师的观念和素质的影响,如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严师手下才能出高徒,还有些教师因不能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未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学生实际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而显得“跟不上时代”。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新型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运用和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使新型教学法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实现路径

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加强方法创新。根据当代大学生对当前所实施的各种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的不同,我们认为,对大学生比较认可的、实施可行性也较高的情感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网络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应该加以重视,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优势,创造条件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1.优化课堂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途径,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建设好这个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现实性。作为理论课堂教学的内容,“深刻”是其基本要求,只有理论深刻,理论课教学才能使大学生信服。大学的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并使其自觉思考“怎么做”,同时还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引导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理性思考。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保障,既要求教师自觉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把握,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又需要高校领导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特殊性,为其提供更好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环境。三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既要使学生愿意学和学得好,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又要在方法上注意“保鲜”,将“我讲你听”的单线课堂转变为“你发言我引导”的多维度教学。

2.拓展社会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可以让青年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养成。但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参与,以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也造成了学生的言行脱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创新上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学术实践,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认识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参与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的家庭实践,号召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帮父母做家务,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及适应实际生活的能力。

3.发挥校园网络平台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中,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使大学生在感受不到任何压力的前提下,接受老师所施与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一是引网络进班级,引导大学生建立具有班级特色的网页,并成立班级网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其中共享学习资源,共建自由交流空间。二是引网络进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创建网络第二课堂,充实教学内容及其吸引力,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三是引网络进管理,及时发现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心理以及思想上的困惑,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和解答。

4.搭建心理咨询平台

受当前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了情绪恶化、浮躁、焦虑、自卑、信仰迷失、心理压力过大等心理上的症结,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咨询以其“心连心”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帮助、启发和引导,润物无声地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做好“心理导师”的角色。一是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个别咨询,帮助有需要的大学生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的能力,树立克服心理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逐步缓解和消除心理的症结。二是可以利用课堂活动进行团体咨询,引导学生对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学习、恋爱、就业、人际交往等进行交流,使“双向交流”演变为“多向影响”,培养学生助人自助的自我调适能力。三是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咨询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咨询方式,以把握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早发现、防预和控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顾海良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何学松.基于和谐校园建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教学,2008(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