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7 14:54:31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1

(一)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二)营造安全的工程类项目管理环境。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管理环境中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这个大的环境,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对于工程项目的最终成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采购管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可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消除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营造工程项目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

(三)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就是项目为对象,由项目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有效的确定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关键,最终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目标高效、可靠、最佳的实现。

(四)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工程类项目中材料设备政府采购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建设管理工作中非常敏感的一项内容。各环节工作管理的好与坏,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采购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根据《政府采购法》和国家有关法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适时总结,不断的深化和完善采购工程类项目中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的相关定义和分类: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就是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因管理缺陷、运作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主要分为七种:

(一)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采购主体内部控制结构、外部因素的前提下,采购某一项目而造成采购失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

(二)采购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三)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

(四)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应商的延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内控风险。主要指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于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六)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七)监管风险。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

如何做好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这项工作,科学、合理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是防范化解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的基础。首先,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控职能,是防范化解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一方面请购计划、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计划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政府采购。

(三)加强采购信息管理,是搞好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在采购领域当中,信息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政府采购业务操作,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政府采购事业的推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可以打破信息的局限性、地域性、不对称性等不公开因素,让更多的对采购感兴趣、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工作中来,也给采购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四)完善采购文件的编制,做好采购准备工作。由于工程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一般都要求的十分紧张,在编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偏差、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在编制采购文件时与监理公司、设计院、使用单位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相关条款;二是由技术主管部门对采购文件认真审核,对于特殊复杂的材料设备,可以组织必要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论证会等活动,增加对产品及供应商的了解和认识。

(五)对拟采购材料设备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筛选。在采购前对不了解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考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供应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了解,便于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定位和技术要求,让质量、档次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的供应商参加投标;一方面可以货比三家,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主动,避免被一时的虚假现象所蒙蔽,掉进“远期陷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风险。

(六)选择好采购方式,做到事半功倍。采购方式原则上应该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但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工期比较紧张、价格难以确定、编制的采购文件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而又暂时无法明确的等情况,比较适合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比较灵活,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我们的具体要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可以弥补招标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解决因材料设备品目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的紧急采购需求,满足采购人不同的采购要求,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规避采购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做好评审专家的抽取和保密工作。为了圆满地完成各项采购工作,评审专家的抽取和保密非常重要,评审专家应该是在某专项采购领域中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在评审专家的抽取上,还要注意评审专家小组的组成结构,最好是由科研、设计、应用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专家信息的保密也十分重要,如果忽视了评审专家的保密,有可能出现投标人和评审专家联手操纵采购结果、增加采购成本的现象。

(八)加强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评审专家针对采购文件中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二是参加采购的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采购文件中遗漏和忽视的问题。通过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上述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要求,重新发给各投标人,以实现采购到性价比最优产品的目的。

(九)把住“三关”,做好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三关”,即技术方案审核关、履约过程监督关、竣工验收关,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采购前技术主管部门应对采购文件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及规格型号等进行量化、细化审核,确保采购工作完成并签订合同后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动因素。其次,加强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合同执行中出现的违约、违规等问题,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严肃处理。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第三,搞好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工作。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是一项综合性的验收工作,必须对照采购合同逐项逐条验收,严格把关。大型特殊的材料或设备需要邀请国家、省市质量监督部门的专家,请专家帮助把关。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限期整改;凡有违背合同规定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是强化合同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牢牢把握。

(十)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材料设备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变更控制涉及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公司、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各方的利益。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执行中,若遇到必须调整的项目,项目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经技术主管部门、造价控制等有关部门现场核实后重新采购或与原供应商签订合同(补充合同),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十一)与供应商建立和谐的关系。在采购活动中离不开供应商的参与,正确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对于做好采购风险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好原则和服务两个问题。原则是: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廉洁自律。服务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为供应商搞好服务。要为前来进行推介的供应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把采购工作的各种办法、制度、程序、内容向供应商公开,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对供应商提出的问题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做好答复,始终保持政府采购人员的良好形象。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2

集散采购作为一种崭新的集团企业采购模式,其核心是“该集中的集中,该分散的分散,做到集散有度”。具体要做到三个关键的“集散有度”:采购审批权限的集散有度、采购管理的集散有度和采购业务的集散有度;这个“度”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应该如何确定?我们将其背后的决定机理称为集散采购机制。集散采购机制主要包含采购审批权限的确定机制和采购业务、管理活动集散级别确定机制两个方面。

一、采购审批权限的确定机制

采购审批权限集散度由采购风险和采购灵活性要求两个因素确定。企业的采购风险主要由采购金额的大小决定,金额越大风险越大。采购的灵活性要求高低,主要取决于采购需求的独特性和时效性,采购需求越独特,时效性要求越高,对采购灵活性的要求就越高,反之则低。

采购风险、采购灵活性要求各有高低两种状态,两两组合,我们就可以对采购审批权限的设置做出科学的界定。具体如图1所示。风险高、采购灵活性要求低的采购项目的审批权应该集中在公司的高层(集团公司一级),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审批;风险高、采购灵活性要求也高的采购项目的审批权一般应集中于公司的中层(分公司一级),如果要集中于高层需要走专门的采购审批程序;采购风险适中,采购灵活性要求低的采购项目的审批权应该集中于公司的中层;采购风险低、采购灵活性要求高的采购项目,以及采购风险低、采购灵活性要求低的项目,应授权公司的基层(分公司的下属单位)进行审批。

二、采购管理集散度与采购业务集散度的确定机制

采购管理包括除采购审批外的诸如采购申请、采购制度制定、供应商管理、采购人员管理等诸多管理活动。采购业务是指采购标的物的具体采购工作。某项采购管理工作是集中在集团公司层面,还是集中在分公司层面;某项采购业务是集团公司集中采购,还是内部多方联合采购,还是在分公司集中采购。他们的决定机理类似,其“集散度”取决于采购管理活动或者采购标的物的共享效益和共享排他性的高低。

不同的采购管理活动和不同的采购业务均存在共享效益的高低差异。所谓共享效益,是指一项管理活动或者采购业务被多个单位共享所带来的成本节约、收益提高、效率提升。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该项管理活动或者采购业务的规模经济性。例如采购人员的一般采购技能培训,就是一项共享效益较高的管理活动,集团公司统一组织比各分公司分别组织平均成本要低得多;而验收入库工作,因为地域的分散性,就是一项共享效益较低的采购管理活动,集中在一个部门来做,就远不如分散执行效益好。再如钢材因为通性较强,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或者几个分公司联合采购,会取得较大的规模效益,共享效益较高;而一般办公用品,则因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透明,集中采购规模效益不明显,共享效益较差。

不同的采购管理活动和不同的采购业务在共享排他性方面也是不同的。所谓共享排他性,就是采购管理活动的普适性和采购标的物的通用性。有的管理活动(如供应商管理),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是很多单位甚至所有单位所共同适用的,这类管理活动的共享排他性就低;有些管理活动为一家单位所特有,就是高共享排他性的。有些采购标的物在很多单位或者所有单位通用,其共享排他性就低,反之就高。

共享效益分为高低两种状态,共享排他性分为中高低三种状态,其中“高”为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共享,“中”为在几个分公司范围内共享,“低”为在一个分公司甚至在一个分公司的几个下属单位共享。二三组合,可以将采购管理活动和采购业务区分为四大类,六小类,具体见图2。四大类的采购管理集散度和采购业务集散度分别不同。

第I大类,共享排他性低,共享效益高。属于这一大类的采购管理活动和采购业务应在集团公司层面集中。

第II大类,共享排他性中等,共享效益高。属于这一大类的采购管理活动,应在几个分公司之间通过建立协调委员会的方式进行沟通协调;属于这一大类的采购业务活动,应由共享的几个分公司进行联合采购,一般采用像海油发展目前采用的内部第三方采购模式,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联合方式。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3

0 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企业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采购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一般要占到企业销售成本的40- 70% ,因此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有研究表明,降低采购成本 1%可以使企业利润增加 5%- 10% ,在目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中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如何控制物质采购成本对于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传统的制造企业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计划预见性差:很多企业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请购计划零散,不能形成批量集中采购。

1.2 管理功能弱化,重作业层面,缺乏战略规划:企业重日常工作,轻日常管理,没有长远的管理规划,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1.3 供应商管理不到位: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

1.4 采购方式单一,总体成本偏高。

1.5 缺乏科学的采购物质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对采购人才队伍的培养重视不够。

传统制造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因素对采购物质的采购方式、采购技术的灵活运用、采购人员的培训以及采购信息的管控等方面做得不到位,以致采购成本高、采购效率低。另外对供应商关系的定位不够准确以及采购组织模式不够适宜,对传统采购方式的弊端以及对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理念认识不足。

2 制造企业控制物质采购成本的对策。

2.1 适宜的采购方法。

2.1.1 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就是要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将多家为企业提供各类物资的合格分供方引进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促使其进行有序的竞争,让本企业最终获得优质、优价的物资。招标采购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在组织招标时可以跨部门参与,由供应、生产、财务、技术、审计等共同完成。通过招标,集体决策,获得规模效益,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

2.1.2 集中批量采购。

集中批量采购充分体现采购规模优势更大化的特点,其优点是集中数量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形成稳定的供应基地。集中采购主要是提高同类物质资源的集中度,其任务是对现有零部件及原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采购物质分类及标准化为基础,尽可能将同类产品向一家或少数的供应商整合集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总体费用。

2.1.3 电子采购。

电子采购既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也是采购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是形式上和技术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传统采购业务的处理方式的改变。电子采购优化了采购过程,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通过电子信息数据,可以了解市场行情,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决策。erp 系统管理为生产、采购、库存系统订制管理,为库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基础,有条件的可以建立采购方与供应商信息互联平台,降低库存。通过供应商自动补货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2.1.4 采购物质分类成本控制。

为使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应该对物质分类管理控制。采购物料按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和使用资金额度的比重,分为重要物料和一般物料。分类采购的原则对一般竞争力强的大路货集中供应商,对重要的、稀缺的、垄断的物质要积极开发有潜力的供应商;对公司产品产生较大影响的核心物质,应采取与供应商结盟的战略采购模式。

2.1.5 适量的储备。

建立合适的存货量,有效控制人力和搬运费用。储备过多,加大了资金占用;仓储少,影响生产使用,如何做到即不影响生产使用又不过多占用库存资金的最佳平衡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2.1.6 准时化(jlt)采购是理想化的采购方式,在日本部分企业实行,以丰田公司最为典型。准时化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方式,采购恰当的物质。受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一般企业难以实施,笔者认为,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管理水平,适当借鉴采购理念适当应用。

2.2 具备合理的组织机构采购模式。

目前,企业的采购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分散型采购组织模式,第二类是集中型采购组织模式,第三类是复合型采购组织模式,第四类是集散型采购组织模式。采购的总的发展趋势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组织要建立适合自己的采购模式,还要依照企业自身特点灵活运用。

集中采购组织模式是制造企业比较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的模式之一。集中采购就是在公司总部成立统一的采购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汇集调整纳入集中采购范围的子公司及分公司的物质需求,进行集中订货。对所需物质集中采购,集中管理,从而达到降本增效获取良好供应商的一种管理模式。

2.3 科学规范的供应商管理机制。

采购工作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选择是否正确,供应商是整个采购流程的源头,一定要从源头上把关。供应商的管理首先要把好供应商进入机制的评审关,要三证齐全,主营业务,尽可能选择生产商,而不是贸易商,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保障价格优势,保障供货质量,降低采购风险。

对供应商分类管理。首先应当对主要采购品种的分类,占 80%采购成本的 20%数量的为核心 a 品类供应商,考虑这类材料采购的数量、需求、规格、价格,质量等采购管理类别,重点选择该类品种的供应商开展工作,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第一,与合格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品质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实行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二,供应商绩效考评管理。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动态考核体系,从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方面的供应商行为作为绩效考评指标,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是增大或减少供货数量、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依据,实行优胜劣汰,对供应商造成竞争压力,实现有进有出的供应商动态考评运行体系,从而有效的降低采购总体成本。

2.4 全员采购成本理念。

现代的企业经营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企业管理目标,不但要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考验,同时力求让企业利润得到最大化。成本效益观念作为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润。成本控制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全员成本意识。没有全员的共识,各项成本是无法管理的。节约成本即增加利润,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意识,各种方案就才可能实施。建立全员的成本意识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和保障,是为更加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理,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是控制采购成本的重点,采购员除了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外,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公司产品和物料做到清楚掌握,对公司的主要物料的市场起伏变化了如指掌,只有对以上情况的完全掌控才能按照公司的规定办理各种采购手续, 才能签订合同控制交货,才能对所购物质的价格、质量、交货期以及服务等负责。才能在谈判中对供应商做出最优化的选择,所以公司应不断对采购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5 灵活的采购技术应用。

2.5.1 材料标准化,制造企业的特点采购物资的多样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辅材、设备和零配件,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符合企业设计的要求,同一种材料也会有不同的规格。因此生产企业采购的物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由于企业研发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造成物质供应复杂多变,因此要对物质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满足生产需要,实施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设计或设备采购使用通用规格,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建立标准的物料分类和物料编码库,统一公司的物料基本信息,整合后便于集中批量采购。

2.5.2 价格与成本分析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方是非常重要的。采购首先要了解所购物质的成本结构,制造成本,利润水平等,只有对所购物质成本分析,庖丁解牛,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了解所购物质的价格是否公平合理,才能赢取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采购谈判中有理有据取得主动权,增加供需双方透明度。

2.5.3 关注采购品总成本,总成本并非简单的采购单价,而是物品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体成本。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考虑非价格因素对总成本的影响,如质量因素,付款方式,质保售后服务,运输方式等以及采购品对公司产成品质量、效率、安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素, 低价格可能导致高的总成本,却有时往往被忽视。采购决策影响着后续的产品质量、维修、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必须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必须对整个采购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成本和其他相关的长期潜在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只有通盘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决定,每个因素都可能对采购方的成本起到直接地,间接地,不同程度的影响。

2.6 广泛的信息支持价格判断。

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是物质采购的重点,价格的确定应该以充分的市场信息为依据。第一,利用价格网络平台如专业互联网,行业网站,相关网站关注最新的市场行情动态,了解最新的相关原辅材料价格信息。第二,把公司整合的采购信息到互联网,并定期更新,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合作供应商。其三,完善以往采购记录,建立采购价格档案,原则上当前采购价格不能超过历史价格,如需调价,要有价格审批依据及物质成本分析报告。防止一切不合理涨价行为,以此控制采购物质成本。

采购物质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既要保障供应,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又要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企业供应部门要紧紧把握重点环节,采用适当策略,增强成本管理理念,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措施,达到保证生产经营供给,降低物质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成本,节源开流,增收节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奎,王生平主编《。采购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年版。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4

0 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企业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采购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一般要占到企业销售成本的40- 70% ,因此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有研究表明,降低采购成本 1%可以使企业利润增加 5%- 10% ,在目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中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如何控制物质采购成本对于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传统的制造企业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计划预见性差:很多企业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请购计划零散,不能形成批量集中采购。

1.2 管理功能弱化,重作业层面,缺乏战略规划:企业重日常工作,轻日常管理,没有长远的管理规划,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1.3 供应商管理不到位: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

1.4 采购方式单一,总体成本偏高。

1.5 缺乏科学的采购物质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对采购人才队伍的培养重视不够。

传统制造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因素对采购物质的采购方式、采购技术的灵活运用、采购人员的培训以及采购信息的管控等方面做得不到位,以致采购成本高、采购效率低。另外对供应商关系的定位不够准确以及采购组织模式不够适宜,对传统采购方式的弊端以及对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理念认识不足。

2 制造企业控制物质采购成本的对策。

2.1 适宜的采购方法。

2.1.1 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就是要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将多家为企业提供各类物资的合格分供方引进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促使其进行有序的竞争,让本企业最终获得优质、优价的物资。招标采购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在组织招标时可以跨部门参与,由供应、生产、财务、技术、审计等共同完成。通过招标,集体决策,获得规模效益,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

2.1.2 集中批量采购。

集中批量采购充分体现采购规模优势更大化的特点,其优点是集中数量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形成稳定的供应基地。集中采购主要是提高同类物质资源的集中度,其任务是对现有零部件及原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采购物质分类及标准化为基础,尽可能将同类产品向一家或少数的供应商整合集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总体费用。

2.1.3 电子采购。

电子采购既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也是采购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是形式上和技术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传统采购业务的处理方式的改变。电子采购优化了采购过程,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通过电子信息数据,可以了解市场行情,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决策。ERP 系统管理为生产、采购、库存系统订制管理,为库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基础,有条件的可以建立采购方与供应商信息互联平台,降低库存。通过供应商自动补货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2.1.4 采购物质分类成本控制。

为使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应该对物质分类管理控制。采购物料按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和使用资金额度的比重,分为重要物料和一般物料。分类采购的原则对一般竞争力强的大路货集中供应商,对重要的、稀缺的、垄断的物质要积极开发有潜力的供应商;对公司产品产生较大影响的核心物质,应采取与供应商结盟的战略采购模式。

2.1.5 适量的储备。

建立合适的存货量,有效控制人力和搬运费用。储备过多,加大了资金占用;仓储少,影响生产使用,如何做到即不影响生产使用又不过多占用库存资金的最佳平衡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2.1.6 准时化(JLT)采购是理想化的采购方式,在日本部分企业实行,以丰田公司最为典型。准时化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方式,采购恰当的物质。受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一般企业难以实施,笔者认为,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管理水平,适当借鉴采购理念适当应用。

2.2 具备合理的组织机构采购模式。

目前,企业的采购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分散型采购组织模式,第二类是集中型采购组织模式,第三类是复合型采购组织模式,第四类是集散型采购组织模式。采购的总的发展趋势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组织要建立适合自己的采购模式,还要依照企业自身特点灵活运用。

集中采购组织模式是制造企业比较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的模式之一。集中采购就是在公司总部成立统一的采购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汇集调整纳入集中采购范围的子公司及分公司的物质需求,进行集中订货。对所需物质集中采购,集中管理,从而达到降本增效获取良好供应商的一种管理模式。

2.3 科学规范的供应商管理机制。

采购工作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选择是否正确,供应商是整个采购流程的源头,一定要从源头上把关。供应商的管理首先要把好供应商进入机制的评审关,要三证齐全,主营业务,尽可能选择生产商,而不是贸易商,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保障价格优势,保障供货质量,降低采购风险。

对供应商分类管理。首先应当对主要采购品种的分类,占 80%采购成本的 20%数量的为核心 A 品类供应商,考虑这类材料采购的数量、需求、规格、价格,质量等采购管理类别,重点选择该类品种的供应商开展工作,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第一,与合格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品质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实行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二,供应商绩效考评管理。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动态考核体系,从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方面的供应商行为作为绩效考评指标,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是增大或减少供货数量、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依据,实行优胜劣汰,对供应商造成竞争压力,实现有进有出的供应商动态考评运行体系,从而有效的降低采购总体成本。

2.4 全员采购成本理念。

现代的企业经营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企业管理目标,不但要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考验,同时力求让企业利润得到最大化。成本效益观念作为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润。成本控制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全员成本意识。没有全员的共识,各项成本是无法管理的。节约成本即增加利润,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意识,各种方案就才可能实施。建立全员的成本意识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和保障,是为更加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理,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是控制采购成本的重点,采购员除了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外,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公司产品和物料做到清楚掌握,对公司的主要物料的市场起伏变化了如指掌,只有对以上情况的完全掌控才能按照公司的规定办理各种采购手续, 才能签订合同控制交货,才能对所购物质的价格、质量、交货期以及服务等负责。才能在谈判中对供应商做出最优化的选择,所以公司应不断对采购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5 灵活的采购技术应用。

2.5.1 材料标准化,制造企业的特点采购物资的多样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辅材、设备和零配件,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符合企业设计的要求,同一种材料也会有不同的规格。因此生产企业采购的物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由于企业研发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造成物质供应复杂多变,因此要对物质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满足生产需要,实施规格的标准化,为不同的产品设计或设备采购使用通用规格,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建立标准的物料分类和物料编码库,统一公司的物料基本信息,整合后便于集中批量采购。

2.5.2 价格与成本分析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方是非常重要的。采购首先要了解所购物质的成本结构,制造成本,利润水平等,只有对所购物质成本分析,庖丁解牛,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了解所购物质的价格是否公平合理,才能赢取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采购谈判中有理有据取得主动权,增加供需双方透明度。

2.5.3 关注采购品总成本,总成本并非简单的采购单价,而是物品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体成本。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考虑非价格因素对总成本的影响,如质量因素,付款方式,质保售后服务,运输方式等以及采购品对公司产成品质量、效率、安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素, 低价格可能导致高的总成本,却有时往往被忽视。采购决策影响着后续的产品质量、维修、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必须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必须对整个采购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成本和其他相关的长期潜在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只有通盘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决定,每个因素都可能对采购方的成本起到直接地,间接地,不同程度的影响。

2.6 广泛的信息支持价格判断。

采购价格的确定,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是物质采购的重点,价格的确定应该以充分的市场信息为依据。第一,利用价格网络平台如专业互联网,行业网站,相关网站关注最新的市场行情动态,了解最新的相关原辅材料价格信息。第二,把公司整合的采购信息到互联网,并定期更新,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合作供应商。其三,完善以往采购记录,建立采购价格档案,原则上当前采购价格不能超过历史价格,如需调价,要有价格审批依据及物质成本分析报告。防止一切不合理涨价行为,以此控制采购物质成本。

采购物质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既要保障供应,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又要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企业供应部门要紧紧把握重点环节,采用适当策略,增强成本管理理念,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措施,达到保证生产经营供给,降低物质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成本,节源开流,增收节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奎,王生平主编《。采购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年版。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5

商品分类法与采购战略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根据运筹学的原理结合造纸企业日常生产所需的商品,在市场上采购的难易程度、技术要求、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的支出能力等,对不同的商品实行不同的采购管理规范的方法。商品分类法与采购战略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成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介绍如下。

一、商品类别的确定方法

(一)确定参数

根据企业界在市场上获得商品的难易程度、商品的技术要求、宏观环境、自身的支出能力等指标的分级量化来确定参数。分级量化方法是:

1、供应商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分为三级,每级加一分,该商品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为1分、处于垄断竞争市场为2分,处于寡头垄断市场为3分。

2、商品的技术要求,分为三级,每级减一分,该商品是高技术含量为3分,中等技术含量为2分,低水平技术含量为1分;

3、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为国家限制进口商品:是1分;否0分。进口国的政治环境:好0分;中1分:差2分:恶化3分。国家限制或鼓励生产的商品:限制1分;鼓励0分。

4、自身的支出能力:好0分:中1分;差2分。

以企业每年对该商品的支出总额来衡量,在分析支出时,有一部分成本比较的模糊,如保管成本、延期成本等,根据经验或历史统计数据进行适当调高或调低(用综合系数β来表示)。

(二)确定权重值

难易程度、物资的技术要求、宏观环境、自身的支出能力的权重值,见表1。

表1商品各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三)计算商品成本价值风险系数,其系数越高,表示企业从市场上获取该商品的风险越大。

(四)制作成本价值风险图,用二维区间图来确定商品的类别,其中横轴x表示商品的成本/价值,纵轴y表示该商品供应市场的风险,如图1四全区间分别为低风险低成本,低风险高成本,高风险低成本,高风险高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区间的界值,风险界值为2,则0~2属于低风险,大于2则属于高风险;10万元为成本/价值界值,则0~10万属于低成本/价值界,10万元以上属于高成本/价值界。

例如,某纸业一年消耗纸筒蕊31961条,单价11.54元/条,支出总额368829.94元。其商品风险系数为:获得的难易程度1分,商品的技术要求为2分,宏观环境为0分,自身的支出能力为0分。其系数为:1×0.4+2×0.3+0×0.3+0×0.1=1,

考虑保管成本、延期成本等模糊成本,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及经验给出β=1.1,成本/价值=单个商品年支出总额×β

则纸筒蕊的成本/价值为

成本/价值=31961×11.54×1.1=405712.93元/年。

故该企业的纸筒蕊属于低风险高成本商品。

二、不同类别商品的采购战略

(一)交易管理

低风险低成本的物资,对增加最终物资附加值的贡献很小。其成本一般比较低,而且万一供应中断给企业造成的潜在威胁也不大。此类商品基本上是标准化的商品,市场供应充足,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多,对这种商品的采购战略是采用交易管理法(transaction management),交易管理是初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简单的买卖关系,供应商充当贩卖商的角色。公司的采购主要通过采购员进行的,采购过程较长,工作重复,一般适用低值、常用物品的采购,企业仅需重视对供应商的合约履行及准时付款。

(二)竞争管理

低风险高成本的商品,该类物资属于一些基本采购品,需要支出较多的资金,但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不高。包装材料、基本的制造品、紧固件、部分添加剂等都属于此类商品。由于该商品的竞争性品牌之问的差异很小,供应商通常会试图通过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来获取采购者的青睐。对此类商品我们使用竞争管理(competition management),竞争管理是中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传统的竞争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合格供货商的角色。随着对前期大量订单的经验总结以及管理技能的提高,采购人员意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和集中采购的必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

高风险低成本的物资,该类物资的成本较低,但进入潜在的市场较为困难,因而导致风险较高。对此类商品我们使用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中高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伙伴型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合作伙伴的角色。把供应商培养成为企业的战略联盟者(strategic alliance)。

(四)战略采购管理

高风险高成本的商品,是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关键性商品。这种商品既给企业带来高风险,又需花费高额成本。对此类商品我们使用战略采购(strategicprocurement),战略采购是高级的采购管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策略联盟合作关系,供应商充当联盟者的角色。公司的采购是以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采购,从而优化采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购周期、减少过量库存、降低采购管理成本、降低采购产品价格、增进企业间的合作。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一、引言

作为一家著名的品牌轿车经营企业,目前轩宇汽车集团公司旗下拥有28个品牌专营公司和汽车信贷公司、汽车装饰公司,在保定市分部有五大汽车园区,形成了规模强大的“汽车贸易园区”。然而,对轩宇汽车目前采购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表明,由于零部件采购范围较广、数量较大,加之各个4S店采购过程各自为政、缺乏行之有效的供应商管理策略等缺陷,公司的采购成本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二、轩宇汽车集团零部件采购管理现状

轩宇汽车集团下设有采购部门,主要工作包括与维修部门共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管理采购内部事务,与物流部门合作跟踪物资的运输情况、催货及仓储管理,协助品管部门管理物资的品质,配合财务部门梳理物资采购成本。轩宇汽车目前的采购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轩宇汽车零部件采购流程从大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两个采购流程:一是计划,即采购部门根据零部件使用情况并结合维修部门的零部件需求制定零部件采购计划;二是组织实施,即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向其订货,收货部门验货入库。

(一)零部件采购模式。轩宇汽车所的48家4S店目前使用的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模式是分散采购。每家4S店都是根据自己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及库存情况提出采购需求计划,并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完成零部件的采购及验收入库。整个零部件的采购过程都有很强的自主性,不需要向公司提交采购申请流程,且每家4S店对零部件的采购都是相互彼此封闭的情形,各自为营。

(二)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目前,轩宇汽车有6家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负责轩宇汽车零部件供应的这6家个供应商,都是市区内规模比较大、销量前几名的供应商。轩宇汽车很多重要零部件都是采用这6家供应商供货;少数非重要零部件采用多个供应商供货,且供应商变动频繁,没有准备必要的采购应急预案。公司并没有完善的供应商选择机制,而且没有根据零部件的重要性和市场供应情况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表1)

(三)零部件库存管理现状。物资的采购是直接用于填充库存的,通过仓库去满足库存需求。库存是采购供应与库存消耗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采购管理的任务就是把库存量控制在既能满足库存消耗,又不能使库存水平太高的程度。轩宇汽车设有仓库库存,采购部每月根据计划部与维修部上月底下发的次月交货任务和临时追加任务来制定零部件需求计划。公司需要采购的所有零部件,都进行大批量采购,没有固定的订货周期,且所有零部件堆放在同一仓库里。仓库内有部分零部件供过于求,造成库存积压。当然,零部件供不应求引起缺货,生产延缓甚至中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轩宇汽车集团零部件采购管理建议

(一)实施零部件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指几个需求物资部分或全部相同的项目将各自的需求汇总,然后以一个联盟的组织形式来进行集中采购,这样采购数量会成倍增加,容易向供应商争取较优的采购价格。对于轩宇汽车而言,在同一时期可能有不同车型的零部件需要采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采购部门应当考虑整合各个车型对零部件的需求,负责各种零部件的统一采购活动。公司下属各门店根据自己的零部件使用需要,向公司采购部门提出零部件的采购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计划,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库存情况来制定采购计划,进行整体采购。对零部件进行集中采购,可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获得较好的价格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二)加强供应商管理

1、制定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轩宇汽车采用单一供应商制度,且在选择供应商时仅以供应商规模及排名为选取标准,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重新设定供应商选取标准及供应商制度。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新车型设计开发、性能改善、功能提升、内饰个性化等因素直接影响供应商的选择。在选择供应商时,选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成本结构、质量、供应商的积极性、财务稳定性等,对供应商进行细分、审核、认证,完善供应商激励机制。完善供应商管理流程,有利于公司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

2、对供应商进行分层管理。轩宇汽车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零部件的需求及市场供应情况,将供应商分为一般性供应商、常规性供应商、关键性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针对不同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首先,战略性供应商管理要求合作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在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合作,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让供应商参与有关产品开发设计及经营业务等活动,提高综合竞争力;其次,关键性供应商的管理就是要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尽可能的进行零部件标准化设计,减少差异性,降低供应风险;最后,一般性供应商管理过程中,主要倾向于简化采购流程,尽可能的减少供应商数量,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三)合理管控零部件库存,达到供需平衡。ABC库存管理法是一种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库存)、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库存)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库存)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的库存分别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目前,轩宇汽车仓库储存汽车零部件的种类有1,600种,其中标准件有螺母、螺钉等零部件的种类多,但占用库存资金少,而一些仪器仪表、发动机等零部件种类虽然少,但其占用了库存大部分资金。现对其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整理,得出轩宇汽车零部件ABC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四、小结

零部件采购管理是汽车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采购管理水平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学的采购管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轩宇汽车是一个以汽车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企业,虽然其规模比较大,但是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其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零部件的采购管理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转变,从内部资源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零部件采购管理的转变,对公司在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 H.Slaight.The Futur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J].Jour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9.10.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7

二、采购预算对批量化采购的影响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8

关键词:材料设备;采购风险;措施;方法

Key words:Construction facilities;Purchasing risk;Measure;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26-0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是指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因管理缺陷、运作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的必然现象。根据多年政府采购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主要分为七种: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采购主体内部控制结构、外部因素的前提下,采购某一项目而造成采购失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

(2)采购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或使用单位、项目管理部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3)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

(4)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应商的延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内控风险。主要指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于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6)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7)监管风险。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

如何应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科学、合理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九方面基础工作:

(1)以人为本,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队伍建设,是防范和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基础。首先,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控职能,是防范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一方面请购计划、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计划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政府采购。

(3)加强采购信息管理,是搞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工作的基本环节。在采购领域当中,信息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政府采购业务操作,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政府采购事业的推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可以打破信息的局限性、地域性、不对称性等不公开因素,让更多的对采购感兴趣、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工作中来,也给采购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还应加强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评审专家针对采购文件中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二是参加采购的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采购文件中遗漏和忽视的问题。通过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上述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要求,重新发给各投标人,以实现采购到性价比最优产品的目的。

(4)完善采购文件的编制,做好采购准备工作。由于工程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一般都要求的十分紧张,在编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偏差、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在编制采购文件时与监理公司、设计院、使用单位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相关条款;二是由技术主管部门对采购文件认真审核,对于特殊复杂的材料设备,可以组织必要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论证会等活动,增加对产品及供应商的了解和认识。

(5)对拟采购材料设备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筛选

在采购前对不了解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考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供应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了解,便于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定位和技术要求,让质量、档次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的供应商参加投标;一方面可以货比三家,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主动,避免被一时的虚假现象所蒙蔽,掉进“远期陷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风险。

(6)选择好采购方式,做到事半功倍。采购方式原则上应该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但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工期比较紧张、价格难以确定、编制的采购文件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而又暂时无法明确等情况,比较适合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比较灵活,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我们的具体要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可以弥补招标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解决因材料设备品目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的紧急采购需求,满足采购人不同的采购要求,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规避采购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7)把住“三关”,做好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三关”,即技术方案审核关、履约过程监督关、竣工验收关,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采购前技术主管部门应对采购文件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及规格型号等进行量化、细化审核,确保采购工作完成并签订合同后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动因素。其次,加强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合同执行中出现的违约、违规等问题,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严肃处理。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第三,搞好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工作。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是一项综合性的验收工作,必须对照采购合同逐项逐条验收,严格把关。大型特殊的材料或设备需要邀请国家、省市质量监督部门的专家,请专家帮助把关。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限期整改;凡有违背合同规定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是强化合同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牢牢把握。

(8)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材料设备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变更控制涉及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公司、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各方的利益。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执行中,若遇到必须调整的项目,项目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经技术主管部门、造价控制等有关部门现场核实后重新采购或与原供应商签订合同(补充合同),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9)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采购过程,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满意度。在整个采购过程中,邀请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纪检监察、供应商、财政、发改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得到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使采购工作少留遗憾,使工作人员不犯错误,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各参与单位和部门的满意度。

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应对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2)有利于营造安全的工程类项目管理环境。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管理环境中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这个大的环境,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对于工程项目的最终成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采购管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可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消除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营造工程项目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9

品类管理概念的提出,最早是源于西方的商品管理领域,并且近年来逐渐在我国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中得到引进和应用,从而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在以第三方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作为重点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成本和战略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对零售和采购行业的有效区分下,实现对消费品的有效分类和优化,从而促进其销售利润提升,并实现对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用途的分类管理,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其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目的。对于海洋石油行业来讲,在物资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品类管理方法的有效引进和应用,在实现正确的管理意识和观念、策略树立基础上,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要求和原则执行,能够促进其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提升,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管理目标和计划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通过对品类观念的概念特征及优势分析,结合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其管理提升与优化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品类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应用优势分析

品类管理早期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以“商品零售与生产商通过将品类作为一个策略经营的单位,并消费者的价值提升作为焦点,来实现品类共同管理的具体过程”作为概念定义。但是,随着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又提出了以“将第三方的供应商产品以及服务作为焦点,对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进行不断优化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手段”的概念和定义。根据上述对品类管理的两种不同概念及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针对应用行业领域不同。其中,零售行业的商品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和含义理解,是从消费品的分类与优化作为立足点,以实现销售利润的增加作为品类管理的目的;而物资采购管理行业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理解,则是从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的具体特点、用途分类等出发,通过管理实施,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与节约资源的管理目的。因此,对两种品类管理概念与定义的区别,可以从各自应用的行业领域差异上区分,但二者都是以企业内部资源最大化目标实现作为根本目的。如图1所示,为针对生产厂商的品类管理示意图。对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多项实践均可证明,品类管理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战略手段,不仅有利于促进其物资采购成本降低,提升物资采购与管理的整体效益,而且在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性发展和提升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品类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结合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理念的引进和应用现状,随着品类管理理念的引入应用,在促进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理念创新与管理成效不断优化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资源浪费情况较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已经实现对海洋石油工程采购物资的品类进行有效划分与处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类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再加上海洋石油工程物资本身属性的局限性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管理和应用中表现除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较为重视,但在科学化与完善性的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工作制度与体系建立方面明显不足,从而造成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合理,引起各种资源浪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一旦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导致其成本增加,从而对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本节约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二)由于物资种类的复杂性,导致其管理难度相对较高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由于所涉及的物资种类较为多样并且复杂,包含各类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工程材料、营地物资等,再加上进行采购的物资数量较多,而且物资采购所需的时间和周期较长,从而导致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物资采购管理难度也比较高。尤其是随着品类管理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引入应用,如果在管理实施中不能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及有关规定进行合理控制,必然会对其管理效果以及品类管理理念进一步引入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三)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虽然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引入和应用,但是由于其实际管理和应用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导致其管理和应用的整体成效也明显较低,不仅表现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不能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执行与落实。而且在根据品类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具体计划与管理策略制定上,也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从而对其管理应用的整体效果提升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和影响,导致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突出。

三、促进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应用的优化对策

根据上述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应用现状分析,为促进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进行控制和完善。

(一)根据采购需求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进行定义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根据物资采购的需求对其品类进行定义,也是促进品类管理有效实施与管理提升的有效对策。其中,在结合物资采购需求进行物资采购的品类界定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把握和完善:①严格按照工程物资或者是服务的属性,对其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②应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进行工程物资需求分析,从而对物资品类进行定义;比如,将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主体功能存在影响的物资,定义为关键物资品类等,向大型的变压器以及控制系统、炼化设备等,还应针对关键物资品类的具体等级进行划分和设置,以便于品类管理的有效实施;③在对物资品类的定义和划分中,还应严格按照适用性原则进行划分,禁止物资采购与管理中存在无效单品等情况,对物资采购管理成效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要求能够对其物资品类的基本属性以及关键属性进行有效体现,并根据物资采购需求程度进行哈利设置,以便于物资采购品类划分基础上管理实施。

(二)重视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海洋石油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中,都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并且在具体建设与管理实施中也积累了较多的数据和资料。因此,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应重视对历史数据与文件资料的合理利用,从而通过数据资料分析,对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市场变化以及管理特征等进行有效掌握,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管理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利用中,应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全面整理与加工、提炼,在获取对应的物资采购与管理历史数据基础上,根据其物资采购的需求趋势,对各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积极探索,从而为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并促进其数据资料成果在工作实践中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其数据资料的价值和作用。

(三)不断提升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决策水平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物资品类的合理划分与配置,是其管理的核心。其中,通过建立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工作体系,在实现对物资采购品类的详细划分与设置基础上,促进物资采购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从而为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节约与成本控制、利润提升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决策水平高低是影响其工作开展以及工作成效获取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品类管理的决策制定中,就需要从项目需求以及物资属性等因素出发,来实现相应的采购策略与工作方案制定,从而对物资采购中物资属性及其关键性、品类、价格、数量、供应商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为品类管理的决策能力提升及其管理效果获取提供支持。

(四)从战略层面与关键的物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根据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情况,在对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与管理基础上,通过与工程物资采购的战略规划相互结合,和关键的物资供应商进行良好合作关系构建,以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实现与关键物资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中,一方面,需要在对关键的物资品类进行确定情况下,通过对相应物资供应商源的积极寻找,来为关键物资品类的供应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对已经合作的物资供应商进行分类评级,在实现物资供应商的供应能力综合考评基础上,加强与其中一些优质供应商合作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与物资供应管理平台,在对物资采购的流程不断优化以及物资供应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基础上,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五)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在进行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实施中,通过对品类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环节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也是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效果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其中,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内容和要点进行准确把握。首先,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条件进行严格评估,并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在品类管理实施前通过充分的能力培训与教育等工作开展,确保品类管理在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就企业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方案达成一致后,进行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实际相符合的目标设定,并由专业物资采购和品类管理人员对其工作开展进行有效指导与管理,从而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有效实施,提高其管理的成效。此外,还应注意针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有关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企业工作人员在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企业品类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完善及其调整范围进行明确,从而制订合理、完善的企业品类管理组织计划,对其计划内容的有效实施进行严格贯彻与执行落实。再次,进行明确的品类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能力及其工作开展的潜力继续宁充分挖掘后,进行合理、完善的品类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并针对其工作计划的开展提出相应的要求,确保工作计划实施中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良好,从而严格按照计划要求的步骤与操作顺序进行执行,对品类管理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保障。最后,注重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中的品类角色和技巧,并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计划进行检查,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计划开展中的各品类角色和开发技术明确,促进企业战略内容的灵活实施,为企业管理提升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

采购合同分类管理例10

1 什么是供应商和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指那些向买方提品或服务并相应收取货币作为报酬的实体,是可以为企业生产和运营提供原材料、设备、工具及其他资源的企业。

供应商管理是指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性管理工作总称,是供应链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的在于建立起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库,保证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稳定可靠的物资供应。

2 ABC 分类管理法

由于一个企业生产和经营所需采购的物品和物资具有多样性,同时为保持适度竞争,企业会用到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在对这些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不同供应商所提品的数量,价值以及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不同,而企业本身的资源有限,不能对所有的供应商都给予同样的重视程度或使用同样的方法和程序来管理。

目前比较盛行的一种管理方式是ABC分类管理法。这种方法根据供应商的数量和占采购金额的多少对供应商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特别重要的为A类,一般重要的为B 类,不太重要的为C类。经过企业统计后,一般具体划分的方式如下(具体比例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整):

A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量的10%左右,但是占企业采购金额的60%左右;

B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量的10%左右,占企业采购金额的20%左右;

C类供应商占总供应商数量的80%左右,但其提供的物资仅占企业采购金额的20%左右。

A类和B类供应商,由于采购金额大,提供了企业所需的大部分物资,为降低成本以及潜在的风险,需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而C类供应商占采购额比较小,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通常认为可以减少精力投入,简化管理。

不过由于这部分供应商数量庞大,简化管理不能等同于简单管理,如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很可能会造成管理混乱,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和成本控制。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对于C类供应商的各种管理方法及其特点。

3 C类供应商管理

目前对于C类供应商的宗旨是在不影响企业物资供给的基础上减少供应商数量,简化管理流程。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总体采购和管理成本,因而在制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减少供应商数量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供应商的数量是否能够或者应该减少取决于企业采购产品的性质和市场状况,需评估减少供应商数量是否会影响某些物资的供应,以及是否会影响供应商之间的合理竞争从而推高采购价格成本。如果涉及直接采购成本增加,则需要衡量通过减少供应商和简化程序所带来的内部管理成本节约是否能弥补直接采购成本增加带来的影响。

在对C类供应商管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对供应商进行整合,尽可能把更多产品集中通过产品覆盖面广的综合性零售商进行采购(包括网上电商和线下零售商)。

这种方式适用于单品采购数量较小,金额不高,不涉及企业定制化要求的标准件产品。这些标准件产品的特点是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例如:办公文具,办公设备,电器,标准电子元器件等。

通过零售商采购这些产品可集中数量,降低采购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

这些产品种类繁多,但每一品种企业采购数量可能不大。如果企业分别从不同渠道采购,一方面由于采购数量有限,很难获得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合同条款;另一方面,需要跟不同的供应商谈判,下单,后续管理等,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内部管理成本。通过对供应商进行整合,由于把多种产品集中起来,可以在谈判中利用总额优势要求零售商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而且通过集中,减少了需要管理的供应商数量,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

综合性零售商广泛的产品覆盖面正好迎合企业对运营过程中标准件产品的采购需求,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采购便利。同时因为能接受小批量订单,且配送速度快,企业无需大量备货,随需随订,降低了仓储和管理成本。透明的价格减少了企业采购人员询价谈判时间和精力,降低了采购的隐性成本。

3.2 使用网络采购平台采购

通过网络平台采购是利用网络,采购产品信息和要求,寻找供应商和货源,对采购产品的性价比货比三家。

这种采购模式的优势在于:

价格优势:通过网上采购平台竞价采购,可选择设定公开报价,所有供应商都能看到别人的报价,或者不公开报价,但是公开价格排序。这两种方式都会使供应商在预定的截止期限前根据别人报价调整自己报价,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以获得更高的采购收益,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产品质量。还可以使用反向拍卖,选择价格最低者,增加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

采购流程透明化,效率提高:网上平台通常会提供标准的竞价,供应商筛选,报价评估和中标流程,采购方提供必要信息后,很多程序都可以由网络平台自动完成,大大节省了采购流程所花费时间,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后,几乎所有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大大降低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使整个采购流程公开透明。

节约成本:上面提到的价格优势只是直接成本的节约,在考虑节约成本时,还应考虑节约间接成本,如减少采购人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降低采购书面文件方面的支出,缩短采购周期等等,网络平台采购借助自身的特点在这些间接成本节约方面具有优势。

不过这种网络平台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可能造成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在压低了价格的同时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服务。

目前有一些专门的采购网络平台提供此种服务。如MFG等。

3.3 把非核心的产品采购外包给第三方采购服务商

第三方采购服务商自己不生产或提供服务,而是作为采购方与产品提供方之间的中介,为采购方提供采购服务,同时把产品提供方的产品和服务销售给采购方,作为采购方的供应商开具发票。

第三方采购服务商提供的服务通常有几种不同类型:

提供从寻找供应商到付款交货以及后续安排的全套采购服

务;

跟企业确定的备选供应商谈判采购价格;

供应商,价格和条款企业已经确定好,仅负责下单和代付货款。

服务费用的收取根据所提供服务耗费的时间,难易程度,通常按交易次数收取或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收取。

利用第三方采购服务商的优势在于:

减少企业供应商数量,降低管理成本。但是要注意目标是降低总体成本,企业在使用第三方采购服务商来减少供应商数量的同时,要对使用第三方采购服务可能增加的采购费用与所降低的内部管理成本进行评估和比较,来决定是否适合选用第三方采购服务,不能只关注表面供应商数量的降低,而忽视可能带来的总体成本增加。

利用第三方采购服务商的专业经验和联合采购带来的价值,降低采购成本。

首先,第三方采购服务商通常更加专业,采购经验更丰富,流程更加规范有效率,对市场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可以利用这些优势,获得比企业直接采购更好的采购收益;

其次,由于第三方采购服务商同时作为企业的供应商,对所代为采购的产品具有连带责任,所有通常在质量管控和供应商审核方面更加严格,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另外第三方采购服务商因为服务于多个不同企业,可以将不同企业的共同采购需求进行整合,以从产品提供方那里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条款。而且比起企业间的直接联合采购,通过第三方采购服务商避免了企业间在投入和获取采购利益方面的矛盾争议,更具有稳定性;

同时企业无需将采购信息和采购利益信息分享给其他企业,更能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和利益。

企业把采购责任放到第三方,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目前国内国外都有不少专门从事采购外包服务的公司,如Expert Buy, Boston Buy等,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也开通了采购服务,如KL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