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8 17:25:59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1

前 言:近些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社会人士的高度关注,素质教育的提高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素质教育是当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奠基工程,对于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的素质都有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将素质教育与幼儿教育进行结合,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当代人才的素质。加强幼儿素质教师是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策略的重要实践,但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笔者选择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困境及解决措施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幼儿素质教育实施困境分析

(一)幼儿素质教育内容片面

幼儿素质教育应当面向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幼儿德、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素质教育时,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都会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与技能较为关注,希望幼儿通过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其在择校时的优势。

(二)幼儿素质教育对象不明

一直以为,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教师将自己的作为教学的主体,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与技能。这就使得教学对象的表现不尽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大量的讲解占据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得幼儿没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思维对学习活动进行主导。幼儿素质教育的对象不明,使得幼儿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失去兴趣,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素质教学活动,使得幼儿素质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幼儿素质教育重点不明

幼儿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幼儿素质教育活动当中,幼儿教师对于纪律的强调过于强烈。守纪律是幼儿的基本素质,但守纪律并不是评判幼儿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总是表扬那些守纪律的孩子,对于淘气与活泼的孩子总是冷落。这样的幼儿素质教育没有尊重幼儿的自尊性与自信心,使得幼儿被培养成缺少活力的“乖孩子”。幼儿素质教育的重点不明确,导致当代幼儿素质整体水平下降。

二、幼儿素质教育加强对策分析

面对幼儿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幼儿素质教育正确方法的研究成为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幼儿素质教育加强对策进行分析:

(一)平衡幼儿素质教育内容

幼儿素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对于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正确,才能使幼儿素质教育的价值得到发挥。在诸多的幼儿素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都对幼儿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为重要,忽略了儿童的能力。因此,作为当代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当从幼儿的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对幼儿开展素质教育。幼儿知识与经验的获取来自于他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在生活与游戏过程中,幼儿在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的积累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教师不能将幼儿的智力开发作为唯一重点,要加强幼儿情感与品德等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明确幼儿素质教育主体

儿童是幼儿素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与家长都是幼儿个人发展路上的引导者,为其指明发展的方向是幼儿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在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给幼儿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对各种事物进行亲身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以积极。在幼儿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表现其自身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当幼儿表现良好时,要给予其肯定与赞扬。比如就吃饭来讲,教师可以鼓励那些具有能力的幼儿自己使用餐具进行用餐,并鼓励他们做得更好。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会促进当事儿童更加进取,还会影响到其它的小朋友。因此,让幼儿作素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十分必要的。

(三)紧抓幼儿素质教育重点

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具有重点,幼儿素质教育也是一样。但是重点不明确,对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质量有不利影响。幼儿的素质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为全体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服务。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喜好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使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从幼儿的外在表现出发,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每一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教师要正视幼儿不足,利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幼儿优点的发挥。在幼儿教育实施中,不能仅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要引导儿童对自己的性格长处与短处进行安排,引导幼儿掌握全面发展的方法。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规正,了解更多的教学模式,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教育对于幼儿的思想与人生观具有启蒙作用,加强幼儿素质教育对于幼儿整体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笔者从幼儿素质教育实施困境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以此来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利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幼儿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建昕.当前农村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对某农 村幼儿园园长的访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3:119-121+125.

2.刘艳丽.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74-77.

3.龚美君,许桂芳.素质教育实施困境的政策审视[J].基础教育研究,2006,11:6-8.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2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政府行为,也是学校行为。教育督导具有督政与督学的双重职能,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机制。按照“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的要求,教育督导要合理选择督导评估的现实路径,注重整体性,通过有效的整合,将相对比较分散的督导评估机制发展成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区域性督导评估与学校督导评估同步推进、综合督导评估与专项督导评估相互配合的多重组合机制,力争在机制与制度的层面取得突破,努力形成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合力。

一、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年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明确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落实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约束机制,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实践证明,实施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在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在政府简政放权的条件下落实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有效载体。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聚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一个省的范围内,每年年初,省、市、县三级政府应通过适当方式签订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制定相应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应根据学校管理体制情况,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签订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实施素质教育的年度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各类学校。第二年年初,要由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依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下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结果进行督导评估,根据督导评估结果评分划等,进行表彰奖励。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实施素质教育的年度目标和任务作为核心内容,进行年度分解,突出素质教育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保持素质教育工作的连续性,能够使各级政府及各有关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

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合理确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目标是管理的起点和归宿,管理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的明确度和科学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以目标和任务的形式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要突出指标设置的阶段性,使指标在年度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并可以考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体现较强的素质教育导向,对教育的运行发挥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具体内容上,既要包括保障素质教育实施的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也要包括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指标。对各项指标要明确界定其具体内容,规定具体的标准要求,划分具体的等次级别。对制约和影响实施素质教育全局的指标要加大权重,强化目标导向机制。

增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效性,关键是加强过程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一种载体,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最后的评分划等,而在于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促进和推动作用。要高度重视目标责任的分解落实,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的内涵,并将其分解落实到各级和各有关方面。在抓好省、市、县、乡四级纵向落实的同时,还要将相关指标横向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形成促进年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任务落实的合力。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都应把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目标管理责任制确定的目标任务部署工作、指导工作,定期对下级、本级各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工作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实施情况,对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督促地方和有关方面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和矛盾,促进实际工作的改进,使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与教育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教育督导部门则要结合各种督导检查对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并将有关检查结果引入年终评比中,形成有力的制约机制。要进一步改进督导评估的方式方法,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改进评价技术,努力提高评估信度。

二、开展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推进县域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是对所有地方、所有学校的普遍性要求,必须由个体学校的层面提升到区域的层面,在更大范围内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我国,县级政府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基层政府,拥有相对完全的财政,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权。县域教育是相对完整的单元,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政府行为和学校行为的集合点。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县域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也只有使县域教育全面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才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之相适应,运用督导评估机制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也应放在县域教育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县域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要责任在县级政府。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是新形势下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要以推进县域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贯穿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推进县域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点和方向,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科学设计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着力推动政府履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职责,形成政府重视和领导,各有关方面分工负责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与发展教育。要通过督导评估,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科学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运行规律,明确区域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方面和重点内容,统筹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切实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将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中。通过督导评估,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从根本上改变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主要标准的做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督导评估,推动县级政府和有关方面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育公平,建立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县域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督导的重要职责和长期任务。在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要勇于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寻求在督导评估的内容、方式方法上的新突破,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县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处理好与其他以县为主要对象的督导评估的关系,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统筹,实行必要的整合。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要坚持以“两基”为主体,同时兼顾高中阶段教育。但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都要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转贴于

三、深化学校督导评估,推进各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在课程、在教学”,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主体。教育督导部门在认真抓好督政的同时,必须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入开展各类学校督导评估,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根据“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的要求,要构建多维度、多层面的学校督导评估体系,突出督导评估的系统性。要通过督导评估引导和促进各类学校树立科学的成才观,端正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特别强调要通过督导评估引导和促进各类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督导评估中,要发挥督导的多功能作用,在加强监督的同时,通过对评估结果的深入分析,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使学校明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进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督导评估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保证科学性,突出导向性。无论是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还是职业学校督导评估,在指标设置上,都要突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办学方向、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质量等直接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指标,有效地引导各类学校加强“软件”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处理好督导评估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的关系,针对学校的个性差异,从各类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强化全面规范的同时,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和激励不同学校发挥优势,主动发展,办出特色。作为督导评估所依据的教育管理规范和标准处于经常性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立督导评估内容更新机制,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进展情况,对督导评估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保证督导评估的重点更加突出,指向更加明确,更加富于生命力。在学校内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要扩充督导评估的内涵,把对校长,学校内部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作为学校督导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的分工,在评估学校的同时要评价校长,指导学校认真开展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通过三个层面的个体评价,引导和促进各类学校的校长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引导和促进广大学生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为保持督导评估机制的持久有力,必须推动各类学校督导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建立基本工作规范,明确学校督导评估的目的、范围、基本原则、程序、方法、制度要求、结果处理、职责分工等。特别是为增强督导评估的实效性,要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建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教育督导部门牵头,省、市、县三级负责,以市、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教育督导部门与其他业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在学校督导评估方面的“归口”作用,提高督导评估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切实减轻学校的负担。进一步理顺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的职责分工,适应中等以下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学校督导评估主要由市、县两级负责,省级负责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要建立和完善学校自评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和结果运用制度。通过建立自评制度,促进被评价者及时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工作,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加强对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经常性监督和指导,保证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按计划顺利实施并切实取得成效。通过建立结果运用制度,将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奖评学校,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促进学校及学校内部各类教育主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四、强化专项督导评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解决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受到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要善于运用专项督导评估的手段推进实施素质教育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专项督导评估作为教育督导的一种形式,具有内容相对单一,针对性强,方式方法灵活等特点,在教育督导评估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针对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形成聚焦,强力推进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专项督导评估要做到内容集中、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讲求实效。在实际操作中,对专项督导评估要统筹规划,控制数量,注重质量。

专项督导评估要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增强督导评估内容的针对性。由于实施素质教育难点和热点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表现不同,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督导评估内容。要明确界定指标内容,使专项督导评估的指向明确具体,能够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专项督导评估要既督政、又督学,不仅要重视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招生考试改革等问题,还要关注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信息化、控制学生辍学等问题。既要促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又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从根本上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促进学校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着立足推动,促进工作的原则,要不断强化专项督导评估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采取实际措施,把专项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下级政府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将专项督导评估结果引入其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中,扩大专项督导评估的效用和影响。

要保证专项督导评估的实效性,做到查实情,见实效,必须不断改进督导评估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督导机制的创新。对适合于进行现场抽测的督导评估内容,尽可能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随机抽查不预先通知、不用地方接待和陪同,住宿自理,直接抽查学校,有利于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查到真实的情况,保证督导检查的客观公正,增强教育督导的权威,树立教育督导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减轻地方和学校的负担。要实行科学的随机抽样,在确定随机抽查对象时,要综合考虑经济状况、人口分布、教育情况、学校布局等各方面因素,按照可比较的原则确定抽查对象,以便于随机抽查结果的比较。由于采取随机抽样,地方和学校随时都可能接受抽查,形成无形的压力,促使地方和学校不断强化自我约束,开展经常性的自查和检查,积极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随机抽查需要相应的工作条件,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提供经费、交通工具等方面工作条件,保证督导评估的顺利进行。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3

1.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不能放弃“差生”,更不能使学生辍学。中、小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贯彻“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学生要“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学校教育要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个性和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身特有的智能特长。

2.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开足、开齐课程、课时;严格控制中学生在校时间;不随意加班加点、集体补课等);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活动、家务劳动和休息时间;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利用学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抓好学科的德育渗透,强化德育功能,明确德育的任务和要求,使德育工作系列化、具体化。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和智慧潜能,创造出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在教法上,要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上好必修课,开好活动课和选修课。

3.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造就优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该项工作加强起来,重点做好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干扰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抓好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进取向上、乐观豁达、宽容善待、坚韧顽强的心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措施

1.广泛宣传,制定规范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负责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教育方向上的整体转变,涉及到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教法,拓宽教育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等系列问题,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才能见成效。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思想认识上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轨。多年来,中、小学一直在应试教育的轨道运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已成定规,形成了沉重的积习。因此,宣传工作一定要加大力度,大造舆论,广造声势,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向学校的师生以及全社会的人们,宣传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形成开展素质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使广大干部、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楚素质教育的含义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步骤。

2.抓好试点,以点带面

由于各地教育基础不同、条件不等,素质教育的开展必须在广泛深入的宣传、制定科学评价标准的同时,努力抓好一批基础好的试点校,以试点校的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

3.优化队伍,提高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培训教师,使全体教师都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成为学生知识的导师、行为的楷模,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施展才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优化整体育人环境,构建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氛围,从而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4

[2]中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频出 拷问分数至上教育方式[N].中国妇女报,2011-10-17.

[3]评论:三重背景下的“高学历运动”[N].中国青年报,2006-7-24.

[4]人才观念:亟待走出“学历崇拜”[N].中国青年报,2005-10-31.

[5]田慧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5-12-26.

[6][8][12]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12-20.

[7]盘点全国各地昔日高考状元今天现状[EB/OL]. .

[9]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政策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5-12-19.

[10]王湛.自觉坚定地推进素质教育 让孩子健康成长[J].教育研究,2012(1),67-68.

[11]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EB/OL]..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5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形式,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必须抓住三个环节:

第一是备课。众所周知,中学语文是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而素质教育着眼于综合素质整体发展,以人的根本质量的提高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脑中有“标”(课标的要求),胸中有“本”(对教材烂熟于心),目中有“人”(课堂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心中有“数”(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只有备课优化了,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案可查,有据可依。

第二是上课。依我之见,一节45分钟的语文课是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看语文教师能否优化教学过程,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想为核心,能力为目标。个别语文教师喜欢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或以讲代练,或满堂问,或满堂灌,都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我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比较注意营造教学情境,比较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让学生读诗人的传记,体验他在浣溪畔草堂的潦倒困境,授课中忧国忧民的感情设立情境,使作者的、教师的、学生的情感及时沟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浓厚的兴趣、高度的注意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结果当堂课95%的学生就能背诵这首诗。

第三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模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模式也有悖于素质教育。因此,要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克服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因人因教材采取不同方法,设计好整节教学活动。譬如巧设悬念引入课文,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或辩论,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在上《项链》一课时通过板书(画出情节波浪线,并标明一些点),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总结后再让学生补充故事:玛蒂尔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会怎样?我把这种上法称之为讲故事式。在上《药》和《夜》两课时,课堂结构又设计为比较阅读式。在上《雨中登泰山》时,我用图片和录像显示泰山的景观,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去理解课文,称之为审美式。不管怎样,课堂结构优化了,教学方式方法也会更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能在一节语文课中实现。

二、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难点在作文教学

既然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育,那么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门体现个体和差异的学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显特殊和重要。因而,实施作文素质教育是搞好语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通途。

我认为,实施作文素质教育比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要复杂艰难些,但其整体内容和具体方式仍是可以把握的。

就内容而言,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思维道德、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情绪、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素养、健康向上的审美心理,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也是作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其次作文素质教育包括基本技能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应立足基础,使学生努力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分析、鉴赏或批评语言文学作品,然后将“拿来”的古今中外百科知识、活生生的生活原始素材,提炼、改造、升华,最终通向作好文的坦途。第三是作文个性化素质教育。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研究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不同性格、不同文化根底、不同心理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写出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的文章。

就作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方式而言,我及身边同仁常用的方式有:

第一、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丰富人生,占有作文素材,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多作笔记。

第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防止误入歧途。如对当前改革开放形势下某些事物的认识,就要引导学生看主流看实质,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三、教会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如积累丰富的词汇,各类文体写作的要领,多读多写的窍门。只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作文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抓好讲评。往往经老师一点拨,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优劣得所。而讲评之后的有意识重新习作,常能使作文升华。

三、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

考试制度是指挥棒,考试制度不改,老师学生还是被分数牵着鼻子走。不容置疑,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合格性的考试。在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的选拔功能是不能抹杀的,择优选材,既可以保证人才的质量水平,又可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依我之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非要改革考试制度,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法。在考试内容上,一定要改革过去那种只考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为考知识和考能力并重,还要通过考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应试策略。在考试方法上,既要客观公证,又要灵活多样,还要积极尝试多媒体在考试中的运用。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几年在中考中,语文试卷的命题日趋社会性,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良好性导向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6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04-02

素质教育是围绕着提高受教育者全方位素质这个核心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经发展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而言,素质教育摒弃了只注重知识培养的做法,开展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性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品质人才。

可以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深刻反省,是追求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协调一致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本身就是高校对大学生培养追求合理化、科学化的一个科学命题,因此要切实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必须追求其实施方法的科学化。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完善大学生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目标是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或者离开父母不能生活的懦弱儿。大学生要真正能立足于社会、奉献于国家,就必须具备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出色的身体素质、强大的心理承受力、纯熟高超的业务技能。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要通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到大学生身上并成为其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举国工程,需要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地全面展开。这项工程从娃娃抓起,到他们读高校的时候,很多素质已经具备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容易开展。然而,现在的事实是,虽然绝大多数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打出了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首要目标,很少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几乎成了学生真正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也就是说高校承担了素质教育的压力,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针对这个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切入点展开。

(一)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但衡量人才的第一要素应该是德行和操守,而非业务能力。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初等教育,但从小学到初中的教学往往以考入名校为第一要义,道德教育不受重视。很多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以金钱物质为追求目标,道德素质不高。因此,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德育的开展,只有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胸怀爱国之心,以纠正不良社会风气为己任,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才有意义。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长期的家庭溺爱,很多大学生无法承受各种挫折。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这种情况的负面效应就更加显露。他们无法和同学友好相处,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极易出现自闭症和精神抑郁症。走上工作岗位后,领导和同事的任何质疑都让他们感觉到莫大的羞辱,于是跳槽和辞职,严重的甚至自残生命。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必须开展而且要重点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

(三)协作能力的培养。人是社会化动物,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独善其身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每个人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都和其他人员或社会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交际的成功。即便你只想做好本职工作,也必须通过和他人或者团队的协作才能实现。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中需要增设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深谙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并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与人合作。

(四)业务能力的培养。在任何时候,业务能力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作为不同门类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赢得立足社会的资本。以前,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道德、心理、团队等因素的作用。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并不等于说业务能力培养的地位降低了,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仍然是素质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素质教育中对业务能力的培养要求,应该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所在和可塑之处,以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为重要目标。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高校的专业设置再多、涉猎领域再广,也无法覆盖当今社会的诸多领域,因此想通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就使大学生掌握可以通吃一生的本领是不现实的。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可能在四年前学的知识还炙手可热,当走出校门时已经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科学素质培养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大学生学遍所有知识,而是让他们具有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知识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界一直推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办法

确立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还需要科学的实施方法,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地做好,因为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教育模式。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因校制宜的总体教育目标制定。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实事求是。各大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和总体规划。

在素质教育提出伊始,各个高校是十分重视的。但落实到实际行动时,有的高校空喊口号,有的高校人云亦云,有的高校制定的目标大而空,造成很多高校根本无法开展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究其根源,就是学校的总体目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不实事求是。

虽然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找到了,但是不同高校的自身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不能一刀切地为所有高校的素质教育制定相同的目标。不同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办学特点,制订适合自身需要的素质教育规划方案。

从大的方面来说,文科类的院校应该在确保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科学素质的教育;理工科院校应该在确保科学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具体到每一个高校,这种总体目标的制定就应该更加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要对大学生开展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在内的全方位素质教育,靠自身的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不难实现。但对于一些高职类院校而言,本身的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师资力量匮乏,也效仿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就不切合实际了。这类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仍以自身的办学特色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主阵地,然后深挖自身潜力,再辅以社会力量完成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例如,没有专门德育教师的院校,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多储备德育故事素材,在专业教学课堂上穿插一些德育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道德熏陶。又如,没有心理课程教师的院校,可以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聘请心理医生来校进行不定期的心理讲座。这样既降低了长期聘任心理课程教师的成本,又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得以进行。

总之,不同高校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地制定。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文已经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五个切入点,但具体工作的开展还必须落实在教学环节中,所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素质教育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很多高校为了开展素质教育,都对本校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普遍提出了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思路。笔者认为,最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不必人云亦云地照猫画虎。比如,别的学校办实践教学,不顾自己实际情况也办实践教学,强制降低理论学时的比例,既搞不好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也无法完整地讲解。又如,别的学校办双语教学,不顾自己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功底也办双语教学,必然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每个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是经常性地改革,而是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这里的因材施教,笔者认为有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看他在哪方面具有可塑性,就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力度,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素质。第二重含义,就是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己在哪方面有真才实学,就踏实地搞好这个方向的教学,即“知之为知之”。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熟悉这个领域,还非要指导学生,那就成了误人子弟。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覆盖面,才能对更多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因教施评的科学评价模式构建。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衡量一种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前,高校一般通过期末考试作为一门课程的唯一评价方法,考试得分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程度的唯一评价标准。素质教育提出以后,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环节和实践环节的评价,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笔者赞同这种趋势的发展,但认为这种评价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科学化。

素质教育的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教学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必要环节,二者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既然在教学环节中已经提倡了差异化、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对应的评价体系也必须尊重个体培养的不同。因此,对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年的统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充分加以考虑,做到因教施评。

显然,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来讲的难度很大,但却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为了降低期末多种评价标准制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而且,这种工作经过几个教学轮次以后,可以用于因教施评的考核素材也就比较丰富了。

【参考文献】

[1]张坪兰,李爱玉.论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6 (20)

[2]李朵.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刘臣.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 正确把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7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素质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尚处于“试点”阶段,这不仅仅有一个实践滞后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先导有待加强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问题也需要作进一步探索。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涵义出发,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就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求教于众方家。

一、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其探讨

(一)素质的涵义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首先要对“素质”概念有一基本的了解。

1.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素质概念,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认为,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中义素质概念,是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

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2.素质教育范畴的素质涵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概念,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主体整个素质的教育。概括地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素质的涵义有所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涵义的表述

关于“素质教育”涵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意见》和《决定》的表述可以归纳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

(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并重,要求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它作出定义和界说。这里结合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定位

远程教育是否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界和远程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远程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它必然与其它教育一样,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从“远程教育”词义来看,它是一个偏正词组,由两个词义框架组成,但其中心词仍是“教育”。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但它仍然具有教育共性的一面,一样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的普遍要求,加强和实施素质教育。

2.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

远程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与远程教育的特征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特性主要有:

(1)开放性。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

(2)终身性。远程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3)个体性。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3.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定概念,它的涵义既由它的构成要素所承载,更由它所产生的特定语义所决定。把握它的涵义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涵义简单移植,二是语义泛化,失去了其特殊规定性。

考察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基于高等教育来理解。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因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核心应是专业素质;其次,基于成人在职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和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成人发展素质的要求;第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生所进行的以其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综合为基础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以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界定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素质教育视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欠缺与滞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在论述了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之后,为了更好地矫正偏差,澄清认识,从而对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不妨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变一个角度,即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来辨析素质教育的涵义,矫正偏差与误区。

1.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2.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文体活动

3.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课外教育活动

4.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非考试教育

5.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

6.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或措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远程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规律,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8

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党中央 、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 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教委现就进 一步加强我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转变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紧迫感。

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在发展基础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 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省国民素质提高和专门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特别是经济领域 “两个根本转变”的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对中小学 教育工作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 推进,也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办学水平的迫切要求。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我们应当在继续全力 推动部分市、县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如期完成基本“普九”任务的同时,将全省义务教育工作重点及时地转移 到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上来 ,以适应福建推进新一轮创业对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 校和广大教师应当明确,义务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于满足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校接受教育,还要努 力适应人民群众对政府实施相对平等义务教育的强烈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 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强烈要求。应当充分了解,“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 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 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育内容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课 程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应当充分认识,素质教 育反映了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育思想,它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 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 育者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都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 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高度,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正确理解和认识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转变 观念,从过去围绕升学为主的教育转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从过去主要精力放在办好少数重点学校转向 办好所有学校,从过去面向少数学生为主转为面向全体学生。

二、明确责任,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里一项全方位的整体性改革,仅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的努力是不 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 。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当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发展教育事业,依法管理教育事业。当前重点是要通过依法增 加教育 投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调整学校布局,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升学考试制度改革, 使区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平衡,均能达到规定标准;同时,要改变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升 学作为评判标准,并作为奖励、表彰学校和教师主要依据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要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优 化社会育人环境,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提供必要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提出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的方案 ,当好政府的参谋,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实实在在地组织实施;要具体 组织好学校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制定出引导和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要根据《普通中小学校督 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研究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估方案,建立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 要积极改革和完善对干部、教师的评价工作,改革对中小学生的考试和评价方法,引导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工作遵循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体现。学校和教师必须认真贯彻教育方针,遵循 教育规律安排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规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 到全面发展。

社会各个方面,要在观念转变、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支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上 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由市、县、区政府和教育 行政部门负责,由学校和教师具体实施.因此,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建 立健全责任制,分解并落实各个部门、乡镇、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上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狠抓基础薄弱学校建设。

加快基础薄弱学校改造步伐,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办成规范化的学校,以体现国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 等受教育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条件。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加强基础薄弱学 校建设,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干部充实、招生办法改革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加强指导,使其尽快改变面 貌。要制定出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有具体措施的三年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加强领导,统一组 织实施。

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建设重点学校的观念和做法,坚持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就 近入学”及“平等受教育”原则,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不再人为地加大校际间办学条件、生源上的差 距。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各市、县、区政府在确定三年过渡到位的 前提下,要将少数允许招收“择校生”的学校名单及其招生办法,报地、市政府严格审批,省教委备案。义务 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除省教委批准的教改试(实)验班外,一般不设试(实)验班。义务 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校中民办校”或“校中民办班”,已办的应立即进行清理,严禁搞“一校两制” 。

要建立保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动态性平衡发展的机制。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区域内义务 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学校定编、职称结构、教师待遇、评先表彰等方面做到相对平衡。 要努力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利用国有资产开展的创收进行调控,缩小学校间的 自然差距;应当统筹解决教师住房、福利等问题,缩小学校间的人为差距。

四、深化改革,建立完整的义务教育体系。

按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建立起相对完整又适应多 样化需求的义务教育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

要依法建立和健全以市、县政府统筹为主,由城市的区和县(市)的乡镇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要转变教 育行政部门职能,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努力 办好每一所公办学校的同时,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促进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健康发展 ,满足部分群众在子女教育上的不同需求,为实行公办学校不收“择校生”提供保障。要制定具体的优惠措施 ,支持有发展前景的民办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要在教学指导、评先评优、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一视同仁。

当前,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一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高、初中分设,为解决实际存在的“重点初中 ”问题和建立相对完整的义务教育学校体系奠定基础。高、初中分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各市、县应当 区别不同学校的情况,以城市和县城所在地的重点完中为主,认真做好规划,制定出详细的方案,争取到本世 纪末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重点初中”问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二要积极推进农村初中实 行分流教育改革,在农村的义务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进行“初二后 分流”的改革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切实采取措施扩大分流教育面。

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必然涉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思 路和招生改革,制定出既有利于促进一定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相对平衡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初中办学模式 改革的招生办法和措施。

五、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管理与教书育人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校长和教师从思想观念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这对学校的 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多 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意识,端正办学指导思 想和教育教学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落实 。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帮助和促进 中小学校长摒弃以考试成绩和升学多少作为评估和管理教师的办法,研究建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 生、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和导向机制;要帮助和引导他们按素质教育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管理学校 ,科学地安排和组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各类课程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形成鼓励 和引导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改变过去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要更新知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要增强各方面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 效益。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具体实施,围绕这一要求,建立健全面向全体教 师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机制。当前的重点,一是要放在加强师 德建设上,教育广大教师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坚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开展教育工作,遵循儿童、少年的身心 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要放在加强薄弱学校教师培训上,薄弱学校并不是说所有教师都薄弱,而是 要与充实、调整相结合,从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出发,优先保证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三是要放在培养骨干 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上,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认真组织一批勇于改革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培训 、实践、研讨、总结相结合的途径,总结和创造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

在做好现有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优先办好师范教育,使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围 绕“培养和造就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这一根本任务,大力探索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经 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要制定必要的措施,引导优秀师范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

六、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办法。

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和支持教育行政干部、教师进修院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在第一线工作 的校长与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总结、创造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办法 ,推广一批经实验证明有明显成效的教改成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研究办好每一所学校与形成学校特色、面向全体学生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 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校与教师开展创特色和做好因材施教工作。要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校教育和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使之体现于评估和导向机制中,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研究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把德育的总体目标与中 小学不同阶段的德育要求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 和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常抓不懈、常抓常新。重视利用革命传统和我国优秀文化、道德传统对青少年进行教 育,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认真组织社区共建,探索在新形势下 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劳动教育。不断改进和完善文明学校建设,进一步 完善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中学毕业生制度。

要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全面执行国家有关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要根据区域 特点、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研究学校课程体系安排的科学性及其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要研究适合素质教 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授课模式,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与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培养能力,全面发展自己。要根据课程计 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扩大教学内容、增加难度,严禁违反规定的各 种复习资料进入学校,改进中小学生成绩评定办法,控制考试次数及其深度与难度,减轻课业负担。

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和美育工作,不断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审美 能力。

七、扎实工作,分类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9

关键词: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90-0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教育的大头在农村,但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虽然有不少经验、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势在必行。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1、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大多是中等师范毕业,其中还有一些民办代课转正的教师,其第一学历合格率较低。虽然他们从教时间较长,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教育科研水平整体偏低。由于他们历经了应试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较为熟悉,经验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改感到茫然,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感到不适应。同时,许多老师不具备素质教育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特别是美术、音乐、体育方面的教学人才,在农村小学几乎没有。

另外由于城乡学校各方面条件差距悬殊,现有农村能力较强的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许多优质的生源也逐步流入城市。城镇教育发展迅速,需要大批教师,于是通过招聘考试等方式挖走大批优秀教师,使得本来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受到双重打击,师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2、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

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沿袭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填鸭式教学,教师始终是以课堂为中心,注重传授死知识,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无法实现。实施素质教育后,提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小学,许多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教学质量,于是便由学生放任自流,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培养。这些综合素质不高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初中要进行中考,仍然把升学率当成第一要素,于是便把这些学生分成普通班、实验班。普通班无法提高教学成绩,只能让学生玩,初中毕业后,尽量往职业技术学校送;实验班为了提高升学率,只能给学生施压,节假日没完没了地补课,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这些现象,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为显示政绩,只搞形象工程,注重“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忽视了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农村中小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学校没有竞争机制,教师工作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因此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改革只是口头改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上级部门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只看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种体制下,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仍沿袭传统教学,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依然把讲授作为重点和中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望,对学生的好奇心、猎奇心理缺乏正确引导。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不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缺乏正确的引导。

4、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城乡教育失衡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需要。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有的学校即使有也因为设备陈旧、残缺不全,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影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相反在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完善。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自觉的学习精神,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素质:(1)组织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分科、分年级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管理,适应新的教学设备。(2)同行切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在同行教师中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活动。(3)在教研组内,让教师轮流承担研究课题,组织好集体备课和课后评议。(4)开展听课活动,互相启发、借鉴。(5)拜访同行专家、学者,走访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

这些措施的实施会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为全面地在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教学效率高,教学方法新颖。进一步规范课堂要求,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精讲精炼,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落实知识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得轻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

教书育人――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对德育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巧妙选择德育的渗透结合点,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争取每一节课都有体现,学生都有收获。在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教师要有百倍的热情,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觉行动。

3、扩大学生活动范围,使学生全面发展

扩大学生活动范围,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单纯天真敢于发表意见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体验生活,摆脱只追求高分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在农村学校多开展“文明清洁卫生竞赛”、“告别脏话走向文明”等活动。特别是现在的“城乡清洁工程”,使农村学校也和城镇学校一样有一种乐观向上、讲文明、守纪律、活跃而清新的气氛。

4、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分配给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比例要进一步加大,加大经费投入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措施。通过政府投入财政经费,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例10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味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升学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逐渐养成“重成绩,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若一味的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及能力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成长。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在两者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充分的结合。在此,本文从两者的价值取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针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探索,做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1 素质教育

在我国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要责任在政府,在教育部门的最高层。因为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不够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也无法根本扭转。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就必须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为核心,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

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再以单纯的升学考试为主,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素质提高以及道德塑造,因而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然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具体行之可效的模式,只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

2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送进高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由于应试教育较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日益显现,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占用了学生大量精力。

除此之外,受我国传统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教学理念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由此,“填鸭式”的应试教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由此可见,应试教育以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教育。

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

在教学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素质教育属于一种理论式教学,它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应试教育,如:重要考试,而应试教育在实施时,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完善,而如何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则成为诸多教育学家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在此,针对两者的平衡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3.1 学习行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应试教育压得透不过气,以至于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而素质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今后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然而,在素质教学中,注重的是整体提高。由此,在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期末考试的测评中,教师除了看考试卷面外,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日常表现。设置相应的班级模范奖、优秀榜样等奖项。

3.2 价值互补。在我国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实施,往往将重点放在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以学生的升学率为中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性格培养及道德培养。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素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还,可以将两者结合,充分的利用两种教学方式中的价值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在培训学生道德素质的同时,将学习渗入进去,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

4 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创新,因而在我国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抓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思想道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泽龙,罗海丰.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