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8 17:25:50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1

从商业银行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将会呈现出下述几方面的趋势。

一、经营范围的扩大化、国际化趋势

从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看,经营范围的扩大趋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在业务领域方面的混业化(金融业内部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的混合经营)、跨业化(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混合经营)趋势和在业务地域方面的国际化趋势。

1.在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范围方面,世界范围内的混业经营趋势已经相当明显,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关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银行扩展所有的金融服务,从而使美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同时从事多种业务经营,标志着银行业进入了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时代。相对于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而言,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在成本、获利能力、抗风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使得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在应对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带来的挑战中,表现出了更好的灵活性和更强的竞争力。这说明,国际银行业最终走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模式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伴随着商业银行的混业趋势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跨业经营趋势也日渐明显。商业银行正迅速向综合服务机构转变,业务范围正在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除了提供财务咨询、委托理财、信用卡等新型金融业务,还提供关于旅游、交通、娱乐的公共资讯服务,向非金融业的渗透扩展已现端倪。同时,非金融业的企业也在图谋进入商业银行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2.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地域范围方面,国际银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商业银行选择跨国经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赢利和谋求自身的更好发展,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通讯与交通等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则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便利与支持。在全球经济继续增长、金融自由化继续深入、科学技术继续进步的背景下,可以预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曰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都会选择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以寻求更多的利润来源,和通过国际化获得更广阔的利润空间,从而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大化、国际化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二、经营方式的智能化、网络化趋势

1.商业银行经营的智能化。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系统化。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体现为商业银行用计算机系统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以电子化方式自动处理日常业务。信息管理的系统化体现为商业银行内部综合管理信息的系统化,即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银行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信息的使用、传递效率。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业务处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对银行的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从而实现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度集成化、网络化的人机信息系统。

2.商业银行经营的网络化。网络银行,又称互联网银行、网上银行或在线银行,是指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作为传输媒介,以计算机及其他通讯工具为输入终端,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网络银行的设置成本远远低子传统银行分支机构。正是基于这一优势,网络银行发展十分迅猛。

三、经营过程的创新趋势

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部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内部管理创新也可以被称为“银行再造”,指的是商业银行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调整、改变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使银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与竞争力。业务创新则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具体的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是业务种类、金融工具的创新。

1.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表现为银行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改善内部管理。由于不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差异主要是由内部管理水平的差异引起的,因此,内部管理创新活跃的银行,往往比那些不能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内部管理创新的银行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目前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创新特点是以客户需要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根据客户价值定价、通过战略联盟实现非核心业务外包、整合业务流程、实行客户与银行单点接触策略、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扩大经营范围等。从趋势看,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是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竞争而采取的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变革之策,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只要商业银行存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就不会停止。

2.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从商业银行创新的频率看,较大的内部管理创新只是偶尔发生,业务品种、工具的创新则可以不断出现。大多数的金融创新都表现为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业务方式的创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NOWS)、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uper--NOWS)、自动转账账户(ATS)、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货币市场存单(MMC)、现金管理账户(CMA)、浮动利率贷款、金融期货和期权、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都属于业务创新这一类型。总之,商业银行的创新,不管是内部管理创新还是业务创新,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和提高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不会停止,创新的趋势会永远持续。

参考文献:

[1]王元龙.论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J].国

际金融研究,2002,(3).

[2]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

业的竞争与发展[ J ].经济研究,1999,

(8).

[3]姜海军. 商业银行发展的十大趋势[J].

新金融 ,2009,(3).

[4]杨建辉. 未来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与战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繁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网络时代日益来临。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的金钱交易等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现金交易方式转变为电子交易,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当前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社会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行业带来相应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国家股份制的新产物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正逐渐消失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一。自从城市商业银行诞生以来,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为商业银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红利方面、商业银行的相应资金成本方面、商业银行的最低信用成本方面以及商业银行的作业成本方面,上述四个方面不仅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传统优势表现,同时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同行业中发展比较突出的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日益到来,信息化网络时代中新的金融工具逐渐为各个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比传统城市商业银行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平台,致使以往城市商业银行中所独有的传统优势不再受人们的热捧,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平台则更受人们的欢迎,由此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传统的优势逐渐在竞争环境加剧的前提下消失。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

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正逐渐下降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表现之二。在现代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由于互联网的崛起,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感受到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挑战,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较为堪忧,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自诞生至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世界经济发展范围内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同时也是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和维护世界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在世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互联网以其快速、方便等诸多优点逐渐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地位。就银行的本质而言,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互联网时代下,新金融势力依靠更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平台的优势逐渐垄断了银行客户的诸多信息,银行对于客户信息获取的相应渠道经由互联网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

二、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

(一)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应用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也存在相应的发展空间,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通过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使互联网环境成为保障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就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总体的发展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先天性的发展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是其能够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庞大的资金成本对其进行支持,同时银行在结算和信贷等方面的优势也相对明显,但城市商业银行在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过程中,也应主义银行在战略定位和竞争定位方面的创新。

(二)城市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

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另一发展空间体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空间的拓取,主要是在商业银行发展各种业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的力量,与最新化的互联网金融力量进行有效互动,将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构。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所起到的金融沟通能力在在于资金流动性转换强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城市行业银行凭借其相对庞大的资金优势在资金流动性转换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而互联网新金融势力则以其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由此,城市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使二者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良好的合作,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三、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城市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一定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有效在城市商业发展中运用互联网金融,将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力,将二者之间的优势有效进行互补,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

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控制机制也应随着网络信息逐渐转变,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信用主体身份认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利用互联网金融对相应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创新和变化,从而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中线上、线下的有效对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逐渐朝着信息一体化和信息全网化的方向推进。同时尤其要注重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模式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改变城市商业银行传统风险控制思想,有效发挥网络线上的作用,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线上评级风险的控制制度。

(三)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通过互联网金融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仍是较大的,并且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状态。随着现代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实行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并且商业银行平台逐步向个性化需求方面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对而更多的客户及其相关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利用诸多信息,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对更多客户和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运用,能够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一定程度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

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应积极在互联网环境下寻求发展。本文主要对互联网基础上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同时从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和城市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空间进行探讨,并从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以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推进线上评级风险控制制度以及全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对城市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毅,尹笑怡.互联网金融对三四线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湘潭为例[J].金融会计,2015,(01).

[2]胡妍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3).

[3]陆岷峰,陆顺,汪祖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用户思维”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02.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8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发展对于提升银行整体实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发展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总体上呈现出发卡数量增加、发卡速度加快等特点,但是与此同时持卡消费额较低、信用卡交易次数较少、信用卡特约商户普及率低等信用卡业务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引入期,其业务整体上处于唤醒和了解信用卡产品概念的阶段,而在成长期许多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业务会有着较快发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业务的销售速度会不断加快,更多的发卡机构也会进入信用卡市场参与信用卡市场竞争,导致信用卡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较大程度上处于成长期,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处于成熟期,即我国的大众市场刚刚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接纳。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场划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也尚未形成一个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户结构。目前几个较大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不同领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某些单项信用卡业务中形成了银行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相互比较之下这些信用卡业务特色并不突出,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

在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信用卡业务的有效发展是提升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时应当对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等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了解。

1.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改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进入良性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通过鼓励大众对于银行卡进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银行卡业务,在促进银行卡业务规模有效扩大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能够更快地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虽然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但是因为这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其他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协调与联系,在各司其职、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个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竞争的信用卡业务市场。从鼓励商业银行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效合作的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更好地调动各方的力量进入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建设中,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2.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许多业务上开始追赶先进国家水平并且许多业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之中银行卡业务即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银行卡业务全面规范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业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护持卡人利益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3.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来说,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自己业务操作失误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与业务发展配套的内控措施,片面追求发卡量和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着较大风险。因此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内控制度的有效建设,建立专门风险测控部门,对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的风险进行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标准化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责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层面减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成本。

4.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坚持信用卡业务及时的推陈出新,同时注重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并根据信用卡客户的需求来制定业务目标。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和完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信用卡客户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对不同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和完善与信用卡客户的关系,在设计新服务模式的前提下促进信用卡业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得到不断地扩大。

四、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银行卡业务的有效开展对于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银行卡业务时应当对银行卡业务的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的有效分析、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狄卫平,梁洪泽.网络金融研究[J].金融研究,2000(1)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4

一、引言

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得到高度重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信社改制的产物,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随着许多其他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以及大量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尚未完全形成一个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本文拟通过量化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做出探讨。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建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产权制度不清晰、机构性缺陷等问题。同时,农村地区“弱质性”的特质,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低、盈利能力差。笔者通过对大量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选取了14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评价指标作为分析对象,用来构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层次结构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邀请多位农村金融方面的专家,运用Saat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C,采用yaahp7.5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权向量、各指标的权重Wj。同时得到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A-B为0.0001,B1-C为0.0423,B2-3为0.0748,B3-C为0.0399,由于各判断矩阵CR值均小于0.10,说明各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二)数据的选取

我国东部地区较早完成农信社改革,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更高。因此,研究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的数据,对大都市与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农商行作为大都市农商行样本,张家港、江阴、常熟等7家农商行作为地县级农商行样本。结合所得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各银行的评价值:

根据上式,得到各银行的AHP模型评价值,各银行得分与排序情况(见表2)。

表2 10家样本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AHP评价值及其排序

(三)各指标评分分析

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远高于地县级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地县级农商行中,广东省的顺德、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江苏省吴江、张家港等5家农商行。我们发现,农商行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当地经济发展越好,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优于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吴江、张家港、江南、常熟、顺德农商行都保持上升趋势,江阴和东莞农商行基本维持,大都市农商行除广州保持较好发展趋势外,北京和上海状况不佳,特别是北京农商行呈现负增长。可见地县级农商行成长性要优于大都市农商行。规模小、起点低,能更好与当地农户与小微企业实现金融供需对接,在满足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都市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及地县级农商行。现阶段,大都市农村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的绝对值,远高于地县级农商行,但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更优。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表现更突出,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而地县级农商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主要依托于当地特色中小企业的支持。

四、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以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第二,坚持以农村市场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农村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定位,以服务“三农”的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

第三,充分发挥小银行决策高效性和运营灵活性的优势,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与抗风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为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5

笔者通过对我国各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的公开信息了解到,截至2012年末,我国140余家城商行中已有六成开办了外汇业务。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更加复杂和难以确定;与此同时,我国城商行在普遍采用以事业部为主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风险正随着外汇业务的发展和同业竞争的加剧而呈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面对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与城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我国城商行进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就显得尤为急迫。

一、对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的界定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所谓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是指我国城商行基于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综合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在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方面进行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我国城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实现对所有外汇业务风险的全面、统一、持续和高效的风险管理,进而提升城商行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综合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在各种风险中避免损失并抓住发展机遇,确保股东权益的长期提高。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是我国城商行发展外汇业务和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并己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全额的风险计量” 为标志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逐渐得到强化;2、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公司章程为核心、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及其下设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为主体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3、已经初步建立起“内控有制度、管理有架构、操作有程序、流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沟通有渠道、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保障了业务的快速发展;4、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修订完善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了信贷限额管理制度;在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订了市场风险应急预案、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办法等;在加强操作风险方面修订完善了问责管理办法、内控管理办法等;5、按照集中、垂直和独立的原则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了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具体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了相对独立垂直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说,我国城商行开办外汇业务的初衷只是对现有本币业务的功能性补充,大部分城商行的国际业务部集外汇业务经营、营销、管理、风控等各项职能于一身,其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主要采用事业部(国际业务部)为主的管理模式。尽管我国城商行在整体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外汇业务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基础薄弱、机制不完善、架构和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理念相对薄弱,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形成,风险管理意识未能在全员中得到贯彻,甚至在城商行内部特别是总行与分支行之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理念也不平衡;2、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未能有效融入全行风险管理体系,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外汇业务风险的事前管理,事后风险防范和预警、稽核、内审机制尚未建立,个别城商行甚至尚未将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提上日程;3、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方式手段滞后,执行力度不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系统建设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分析手段,金融创新能力有限,对外汇业务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4、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部分城商行从管理层到操作层的人员防控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5、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一方面外汇交易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同业竞争也不规范;另一方面我国对城商行的监管体制存在缺陷,外部监管部门监管措施对城商行的针对性不强,外汇业务信息披露也很不规范和完备。

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外汇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城商行甚至采取降低收费标准、放宽审批标准等手段抢夺客户和市场,这必将给城商行带来更大的风险。当前我国多数城商行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已从起步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提升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不能与其外汇业务的发展及外汇业务风险的增长相适应。因此,积极推进我国城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工作势在必行。

1、自身未来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

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是城商行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的现实需要。无论从资产规模和盈利状况等财务数据指标,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等定性指标来看,我国城商行个体之间的差异都是非常明显的。从当前140多家城商行的发展现状和监管机构的相关政策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一部分城商行将因参加联合重组或被兼并收购而退出市场,另一部分城商行则走上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按照经营地域、经营特色和服务功能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城商行的差异化发展有四个方向,即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特色性银行和社区银行,其中后三类是大多数城商行的选择。尽管城商行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同,但外汇业务仍然是其重要业务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也仍然作为我国城商行实现资金运营、减少成本、获取利润、提高品牌效应、打造精品银行的有效手段。此外,目前多家城商行面临着上市的考验,城商行跨区经营也已经全面展开,在上市与扩张的进程中,风险管理能力跟不上发展速度与规模,将使其面临巨大发展压力。因此,推进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是我国城商行适应自身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外汇业务市场竞争变化趋势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银行业格局已经被打破,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外资银行“六分天下”的多元格局逐步形成。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城商行在市场竞争中普遍缺乏优势,甚至一些城商行面临着被淘汰的威胁。外汇业务是金融创新最为活跃、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着外汇业务的发展,是城商行从事外汇业务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城商行如果不能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走向和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改进外汇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水平,就可能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也就是说,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否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直接决定了城商行外汇业务的市场竞争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们能否获得更大和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推进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是我国城商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3、国内外经营环境变化趋势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动荡逐渐缓解,我国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的向好,城商行将保持快速发展。尽管我国城商行面临的国内外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但形势仍然不容过于乐观。从国际情况看,全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新的增长点并不明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破产银行数量达到157家,超过了2009年全年的140家,其中大部分是小银行。国际金融危机虽未使中国城商行受到直接冲击,但假设影响了中国银行业,无疑将首先影响城商行,正如金融危机对美国小银行的影响一样。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逐步收紧,银行业的人民币信贷规模受限,而外汇业务贷款与融资规模却未受到监管部门的明确限制,这给城商行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金融价格市场化程度加深,利率、汇率改革提速,使城商行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我国城商行现有的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显然并不能满足其国内外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因此,推进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是我国城商行适应国内外经营环境变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4、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巴塞尔协议有助于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城商行完善治理机构和风险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巴塞尔协议也为我国城商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必将对城商行的长期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当前,巴塞尔协议Ⅱ在我国银行业的实施正在逐步展开,部分城商行在实施巴塞尔协议Ⅱ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时间实现了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同步。外汇业务风险管理作为城商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我国城商行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因此,推进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拉近与人民币风险管理的距离,适应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的要求,迅速提高整体风险水平,是我国城商行主动适应国际银行业风险理论发展和外部监管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6

一、我国现行的银行监管框架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主要由外部监管、社会监管、行业自律、内部监管四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监管当局的监管,这是最高层次;第二层次是社会监管,即由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对银行做出评估;第三层次是行业自律,一般由银行业协会监管;第四层次是银行的内部监管,即为银行通过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来规避风险,保障安全。

(一)政府部门监管

1.银监会的监管

银监会于2003年4月28日成立,其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

2.国家审计署的监管

国家审计署对商业银行实行外部监管的基本目的也是维护和促进商业银行的安全与稳定。

3.财政部的监管

财政部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主要表现在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管上:制定和修改金融会计、财务制度;财政部通过制定和修改商业银行的会计、财务制度,规范商业银行的财务收支活动,维护和促进商业银行安全和稳定运行;对财务制度执行予以监督。

(二)社会监管

社会监管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按照公认的审计准则,对银行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正性进行审计,并提出审计报告。

(三)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主要是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来操作。银行业协会实行行业内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保护行业共同利益并促进行业共同发展。主要是通过建立行业规范、行业标准,指导行业走规范诚信发展道路;通过建立举报监督系统,强化会员单位和行业的自律和互律,并对违规会员单位做出自律性处罚,维护和提高行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形象。

(四)内部监管

内部监管是通过一系列组织机构、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程,建立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借以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其着眼点在于促进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保证银行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范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内部监控石油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实施的自我监管。

二、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现存的监管体系及问题,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个人认为我国银行监管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一)更加重视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中社会监管还比较少,英国银行监管当局在监管实际中把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交给社会中介机构去完成,而自己集中精力于风险的辨别。美国的银行监管虽然不要求各个银行必须接受社会监管,但各大银行都委托社会执业机构进行年度审计,以获得公众的认可。

(二)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

随着服务手段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银证转账等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没有一部与之配套的法律对这些业务进行相应的法律规范,这一方面不利于银行类机构业务电子化的发展,也加大了相应的经营风险。

(三)从分业监管转向混业监管

当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基本趋势,这在客观上推动了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转向混业监管。如果说分业监管强调的是对不同金融领域分别监管的话, 那么,随着1999年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和同时覆盖所有金融领域的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的建立为标志,混业监管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监管发展的主流。我国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中,银行的混业经营也应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混业监管也是我国银行监管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现行监管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鉴于我国银行业的监管现状及其可能的趋势,在金融危机之后不可否认的是对银行业的监管是会越来越严格,一旦商业银行出现违规现象,对其的处罚肯定是非常严厉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一方面做到符合现行监管制度,同时也要追求自身的发展。所以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促使银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资本管理体制

次贷危机的重要启示,就是单一资本监管是不够的,所以巴塞尔Ⅲ在提高资本要求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还针对银行的流动性、杠杆率等设置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同时,严峻的同业竞争形势对资本实力的要求,决定了建立在先进管理技术之上的专业化资本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资本管理不仅是应对监管的要求,更是关系到银行自身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促使银行更加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必须处理好中央银行监管审计、财政部门审计、税务部门审计等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配合中央银行等外部机构的审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外冲审计的要求,并根据外部审计结果,适时调整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和重点,以共同发挥审计的整体功能。

(三)加强商业银行合规建设

商业银行高风险的经营特性,决定了合规经营的任务始终相生相伴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面临金融监管当局更加严格的监管。所有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强化合规经营,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以保证整个运行机体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轨道,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的风险最小和效益最优化。

(四)做好迎接混业经营趋势的准备

上述已经提及了现在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使得各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金融产品,也论证了我国金融机构可能的混业监管。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渐开放;以及国内居民和企业基于金融资产需求的有效多元化和综合性,要求金融机构能提供“一站式”的全程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国内证券业的融资困境,银行业的利润空间缩减,以及保险业的投资渠道狭窄与承保能力下降,使得金融各业纷纷呼吁对分业“松绑”,为混业放行。市场需求推动了银、证、保三业的合作和渗透,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做好迎接混业经营这一趋势。

参考文献

[1]姜建清.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中国金融家,2009(04).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7

一、目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现状研究

至于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情况,我们还需要来重点了解,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国银行卡发展的几个阶段。按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成熟度来分类,一般把银行卡的发展定位三个阶段划分,具体如下:

首先是银行卡的产生阶段。上世纪末期,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相继发行银行卡,标志着我国银行卡的诞生。各大银行也随着金融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相聚开展了电子金融业务,这个时期就是我国银行卡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其次是银行卡的新发展阶段。在上世纪末期,随着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的同时,各个股份制银行业加入到发卡的行列,这预示着我国银行卡迈入了新的发卡阶段。各大商业银行,展开业务发展大行动,在部分地区大大出手,其发卡量和交易金额都有巨大的进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最后是银行卡的专业化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始,我国各大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在各个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努力下逐步实现联网通用,其覆盖率也是非常之广,银行卡的发展进入专业化阶段。

我国银行卡的起步较晚,是从国外信用卡开始的,准贷记卡是我国银行在总结境外信用卡业务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特点有:借记卡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时间和区域局部无限制;信用卡的消费使用日益活跃;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银行卡市场几大品牌已经备受老百姓的青睐;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银行卡的安全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关于银行卡的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据统计,至2011年,我国银行卡的发行量已经超过26亿张,速度可见惊人,但相比国外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二、我国银行卡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随着银行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法治社会的到来,银行依法办事,依法经营已经得到实现。《银行卡条例》的即将出台预示着我国的银行卡业将迎来一个美好的发展的环境,也会出现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银行卡的认同也在飞涨,老百姓越来越依靠银行卡的消费,这也为银行卡的发展寻求到了坚定的市场导向和客户定位。总之,在一段时间内,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二)发行规模增大,业务功能得到升级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众对金融衍生品特别是银行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银行卡的发行数量和规模还会不断的增大。银行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在现有的技术发展情况下,银行系统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银行卡的业务功能及其性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卡的使用几率和功能,以方便客户的使用。贷记卡在目前的发展状态来观察,它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银行卡会渗透到其他生产和生活领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合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随虽然社会竞争日趋白热,但竞争中的合作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实现合作中的共赢是竞争的最终目的。所以,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竞争对手在下一刻时间有可能就是你的合作伙伴,这种“敌友互化”的关系在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频繁出现。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其我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增大,为了银行自身发展,较低或者缓解不必要的金融风险,银行业会自觉的采取果断有效的手段来化解面对的金融风险和经营危机。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各个银行之间的业务发展呈现趋同的形势,同样的工作内容和相似的工作办法也为彼此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为了走出去,国内数家商业银行也可进行大合作,必要时,可到国际上寻求合作伙伴,来发展自身的业务。

(四)新型的支付渠道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全球金融系统自身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货币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支付、电子支付等货币支付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支付、支付支付等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 ,电子支付已经成为最方便最快捷的支付形式。面对着新形势下的支付形式,我国商业银行也在逐步的开展虚拟化的金融业务,这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些新型的支付渠道发展前景是十分诱人的。目前,最为流行的网上支付方式,一般使用的都是银行信用卡、银行借记卡。随着网上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逐步的完善,在线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最时髦最易接受也是比较放心的新型支付渠道。现在这些支付的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缴纳税费、电话费、保险、电费、罚款等等。除了互联网支付之外,手机支付的功能也逐步的显现出来。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联通和电信的使用客户的数量可谓井喷式的增长,也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手机支付也成为人们支付的一种新形势,并且也逐步的被人们所青睐和喜欢。

(五)银行卡发展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往来更加频繁,为了方便国际贸易的实现,在21世纪的初期,我国就十分关注和支持银行卡的国际性发展。在2005年,我国银联与很多国家跨境开通了银联卡的国际易平台。我们很多商业银行,引用金融的这次东风,大胆创新,不畏艰难险阻,把银行卡业务的开展发展到了国外,并且在国外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交易金额逐年上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外卡收单、国际卡交易将进一步呈现跨越式增长,出境人数的增加,对银行卡境外使用提出了需要。在中国大陆金融全面开放前,应抓住发展国际受理环境的大好时机,否则银联将沦为单纯的受理品牌,成为国际卡组织在大陆的。同时,外资银行的渗透将增强中国大陆银行卡产业国际化色彩 。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8

一、混业经营趋势与分业监管现实的两难选择

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是金融业的两种不同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开经营,它们的核心业务不同,互不交叉,它们的机构也分开设立、互不隶属,相互独立。混业经营是指金融机构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还经营其他金融业务,如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这一体制适应了当时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中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不断加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开始相互渗透,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越来越多,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不断发生,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盲点和低效率,极易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和风险的聚集。监管必须与监管的对象相适应,面对变化了的监管环境和对象,改革现行的监管体制以m应金融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对混业经营在我国发展现状的优劣势分析

按现行的有关法规,我国目前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禁止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人为割断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联系。但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混业经营趋势明朗并加强,美国、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其金融体制;在国内,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分业经营政策也出现了适度调整和放松。

尽管我国目前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我国的法律也未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但事实上近几年我国的混业经营一直在扩大,已经存在像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保险集团等控股多个金融机构的金融集团,以及在境内外控股或设立投资银行和上市银行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集团,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同时跨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业务等。例如,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和光大信托三家金融机构,并且控股申银万国证券、组建中加合资寿险公司。“光大模式”其实就是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综合体,同时又实现了在同一利益集团主体协调下的混业经营的格局;中信集团出资设立了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和管理境内外中信公司所辖的各类金融企业,包括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投资公司、中信期货经纪公司、中信资产管理公司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中信资本市场控股公司、中信国际资产管理公司等;平安保险业同时立足四大主业,包括财险、寿险、信托和证券;中国银行控股香港上市银行――中银集团,拥有中银国际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控股香港上市银行――工银亚洲,也拥有工商东亚从事的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与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中金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同时,2005年2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被认为是发展混业经营的明确信号,经有关部门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交通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金融业分业框架下实践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了政策依据,导致了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出现了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趋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隔离的状态被打破。由此可见,我国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如何改革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对金融集团有效的监管已成为金融监管当局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难题。

三、混业经营趋势下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障碍

面对混业经营步伐的加大,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1、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要规范和约束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集团公司的内部交易和其它业务活动,必须做到依法监管,保证金融监管合理、有效、规范地实施,杜绝随意性,维护金融监管的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的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使得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业务领域相互渗透,但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很不健全,虽然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多达四千多部,但主要还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还没有任何法律对此做出规定,存在监管空白,实施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不配套,无法适应混业经营趋势。

2、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并存。在混业经营趋势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业务的趋同性和替代性削弱了分业监管的业务基础,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监管职能的缺位或监管机构之际的相互推卸责任,进而导致监管的真空。本来不同部门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因业务的交叉又必须按业务进行监管,重复交叉监管现象突出,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创新活动。

四、功能型监管――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路径选择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以效仿美国为主,设立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别监管,这固然可以发挥专业监管优势,但这种监管在体制上的障碍不但有悖于金融混业发展的趋势而且与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产生冲突,而功能型监管与传统的分业监管有着根本的不同。功能型监管是相对于机构型监管来说的,机构型监管是指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型来安排监管,而功能型监管则是按照金融活动的类型来安排监管。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功能型监管的最大优势就是其能够顺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反映监管对象的实际情况,实行跨产品、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9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建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产权制度不清晰、机构性缺陷等问题。同时,农村地区“弱质性”的特质,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低、盈利能力差。笔者通过对大量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选取了14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评价指标作为分析对象,用来构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层次结构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邀请多位农村金融方面的专家,运用Saat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C,采用yaahp7.5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权向量、各指标的权重Wj。同时得到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A-B为0.0001,B1-C为0.0423,B2-3为0.0748,B3-C为0.0399,由于各判断矩阵CR值均小于0.10,说明各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二)数据的选取

我国东部地区较早完成农信社改革,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更高。因此,研究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的数据,对大都市与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农商行作为大都市农商行样本,张家港、江阴、常熟等7家农商行作为地县级农商行样本。结合所得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各银行的评价值:

根据上式,得到各银行的AHP模型评价值,各银行得分与排序情况(见表2)。

表2 10家样本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AHP评价值及其排序

(三)各指标评分分析

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远高于地县级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地县级农商行中,广东省的顺德、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江苏省吴江、张家港等5家农商行。我们发现,农商行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当地经济发展越好,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优于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吴江、张家港、江南、常熟、顺德农商行都保持上升趋势,江阴和东莞农商行基本维持,大都市农商行除广州保持较好发展趋势外,北京和上海状况不佳,特别是北京农商行呈现负增长。可见地县级农商行成长性要优于大都市农商行。规模小、起点低,能更好与当地农户与小微企业实现金融供需对接,在满足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都市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及地县级农商行。现阶段,大都市农村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的绝对值,远高于地县级农商行,但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更优。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表现更突出,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而地县级农商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主要依托于当地特色中小企业的支持。

四、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以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10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其对风险管理、经营管理等期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让内部审计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端服务提供者。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

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制度,而银行本身也积极架构了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为规范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行为,银监会在2006年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该指引明确了了内部审计的职权等事宜,随着银行业得分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2013年,银监会又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予以了强调,这些制度的执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提供了指导,也规范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行为。

2.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框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首先,从审计机构来看,农村商业银行都成立了审计部或者(稽核)审计部,实践中一般是在总行设立(稽核)审计部,这一部门在职能上向董事会以及稽核委员会(如果设立)负责,但在行政上则对行长负责,在分行则成立审计部门。其次,从审计的内容来看,内部审计主要关注的是业务经营、信贷资产资料、经营风险等,当然,这种审计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移动而变化。再次,从审计的手段来看,当前内部审计已经充分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审计活动。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本趋势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其内部审计内容将不断拓展、方法将不断创新,并进而导致其职能定位发生改变。

1.内部审计内容的发展趋势。在强化公司治理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容将需要突出5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积极开展维护股东权益的经营管理审计,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股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控制好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其次,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必然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活动的效率、效益等进行审计,而不是简单的合规性审计。然后,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针对金融业务创新、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空间的拓展等新的经营形势,农村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展以风险识别、控制和化解为导向的风险审计。再次,积极开展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分支行领导干部调离原工作岗位等事项发生时,要对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最后,积极开展运行缺陷审计,包括流程等方面的缺陷,通过缺陷发现农村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内部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的方法面临多重创新。首先,内部审计信息化趋势明显,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这一系统能够有效的收集商业银行的各种数据,审计人员通过终端操作能够实现非现场审计、审计内控评价、知识库管理等操作,而并非完全按照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展现场审计,这就提高了审计效率。其次,基于大数据的内部审计方法得到推广应用,在信息化时代,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不再简单的局限于某一重点领域或者重点产品审计,而是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找出银行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而分析其可能导致的问题,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依靠经验、依靠抽样审计开展工作的模式,转而更为依靠数据分析等为基础的审计模式。

3.内部审计战略职能定位的改变。在传统的模式下,内部审计更多的是执行一种监督职责,但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能力的提升,开始朝着审计咨询服务的方向发展,即通过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发现农村商业银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通过数据挖掘、历史经验总结、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能够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能够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因而其战略职能定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三、农村商业银行把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提升审计水平的思考

把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加强组织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着手,推动内部审计迈上新的台阶。

1.加强组织管理积极应对内部审计变化。首先,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奠定基础,农村商业银行要完善公司治理模式,加大内部审计垂直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便于内部审计部门更为可观的对银行经营活动等进行审计。其次,要科学内部审计定位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农村商业银行要改变传统理念,积极树立内部审计服务发展的理念,通过内部审计为银行决策提供参考,实现银行价值的增值。

2.加大投入积极强化内部审计支撑平台。首先,要加大内部审计信息化投入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大和内部审计软件服务供应商的合作,从内部审计发展需求出发,积极开发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支持的软件。同时,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聘用软件开发人员,针对内部审计中一些特殊的业务开发软件模块,以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其次,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要根据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积极加大计算机数据存储设备等投入,不断充实、强化对市场数据的掌握,并深入挖掘数据内部信息,为内部审计提供经验借鉴,同时更好的发现银行内部隐藏的各种问题。

3.积极构建内部审计人才支撑体系。首先,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才培训方案,通过轮流培训等方式,让所有的职工享有培训的机会。此外,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除单位内部组织各种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培训外,还可以外派职工到高校等单位培训,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薪酬激励等激励模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进入审计队伍,以提高审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