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语文的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55

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1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故被称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导语,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可调节课堂气氛,变“呆教”为“活教”,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巧妙导入,以保证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几种导入方法。

一 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桂林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里的山石、河流、树木、小桥几乎都流传着一段动人、神奇的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有姓龙的父子俩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艘大船,用来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没有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欣赏呢?再听听那段神奇的故事呢?”

二 情境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有意创设生动、愉快的意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当你置身于风景优美、空气清晰的树林中,倾听那美妙、动听的鸟叫时,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闭目遐想,犹如身临其境,争相发言。此时,我将话题顺势一转:“在祖国的南方,有种榕树,上面栖息着很多鸟。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鸟的天堂’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优美的文章吧!”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三 巧妙提问导入法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2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160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个性化和生活化。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也是未来语文课改的方向。同时,杜威认为人们过着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目的。

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习得,不关注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忽略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应用,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了。基于此,教师应注重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

一、阅读,用别人的生活来启迪自己

当前,阅读教学越来越追求精细化,如教材的深度解读、课堂的精心建构、课后的有效练习……教师将教学层层推进,努力使课堂的四十分钟产生更大的作用,这自然是好的。但是,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课堂所追求的、所训练的是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不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用得上的?是不是真正能让学生的内心有所感、有所思的?

薛法根老师在指导散文教学时说过:“散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写法,学活法。而我认为不只是散文教学需要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该让学生‘学写法,学活法’。”

“学写法”是学语文自己的东西,如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展开的、怎样表达更加合适等,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师要借助课文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表达。例如,学习《夹竹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夹竹桃的韧性所在,学习状物类散文的表达方式。

“学活法”是让课文与自己的生活有互动,从文中获得感受,引起思考,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更偏向于语文的人文性。还以学习《夹竹桃》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散淡自然而又充满韧性的生活态度,学习作者淡看风云、守住本心的优秀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只是语言学习的材料,还是作者情感生活的表露。因此,读教学不能只关注语言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洋溢着更多的温情。

二、写作,把自己的生活展现给别人

写作的根本目的是用来交流,应符合学生的年龄、

心理和学识特点。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导致学生写作“成人化、精品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纵观学生写作的过程,教师先出题目,然后学生进行选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谋篇布局。乍一看,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控学生的写作过程,表面看来是指导,但事实上是一种限制和禁锢。学生写完作文以后,交由教师批阅,教师是唯一的读者。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教师操纵的“傀儡”,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

为了让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教师应该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达自己、是书写自己、是和别人交流的途径,这时写作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触最深的时候提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活法”。

三、生活,用语文的方式丰富自己

中国的士大夫拥有的不一定是优越的生活条件,重要的是拥有高质量、有品位的文化生活。然而,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恰恰缺少品味,这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文化生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分量实在太少,多以电子游戏、电影电视为主的娱乐方式,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的业余时间,导致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没有品味。而有品位的生活离不开文化,更离不开阅读和写作。一个不会欣赏别人、不会表达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呢?很多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人的阅读量几乎是世界垫底的,更不要说写作了。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72-01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基础教学,是国家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也要兼顾学生一直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讲求语文教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我将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并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和不足,探索出下面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简笔画的合理应用

一年级学生对新的环境和老师都是陌生的,他们不但要熟悉环境,还要学习知识,对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学生们来说,这些都是考验。一个活泼开朗的老师却能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一个会画画的老师会更具有吸引力。以前的英语课为我打下的很好的简笔画基础,开学伊始我就发现班里的孩子都很喜欢画画,或许这就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我成功的运用简笔画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例如:在拼音教学阶段,我在讲解an en in的过程中,边画边教,先画大山,画完讲解an,让学生认读并熟悉四个声调,拼读“大山”。然后画月亮,拼读“圆月”,学习整体认读yuan,同样的方式学习en in,在这样画画学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老师喜爱,对知识掌握熟练,也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简笔画教学也存在自己的弊端,只试用于简单教学的处理,如果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涉及的内容不好画,或者说画完需要很多时间,那就要避开这种方法了。

二、多媒体好处多多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中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单调的识字教学借助于动画的形式呈献给学生,也可以设计合理的教学幻灯片供学生学习使用。多媒体在语文的诗歌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它可以把死板难懂的诗歌以图片和配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回放和展播,方便学生深刻理解内涵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从而轻松学会知识。例如:在去凌海参加教学研讨会时,我们听取了两节语文诗歌教学的示范课,两位老师就针对诗歌的内容设计了图片,配乐,历史背景等幻灯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生字,体会情感,最终学会课文内容,两节示范课非常成功。

三、课堂律动部分很关键

学生小,自制力就差,许多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一年级的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时间只有15分钟,甚至更短,而我们一堂课却又40分钟,那么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呢?而律动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是多媒体课,我们可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儿歌,或者动画,如果是一节常规教学课,我们就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材料结合本节课内容进行互动了。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运用自己的手指来做操。“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弯弯,四根手指叉叉,五根手指放下”,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对了,我就是结合女儿幼儿园的活动进行了改造。这样的改造有很多,网络是个好东西,你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进行记忆和改编,它们就可以为你所用。

四、课堂小游戏的合理运用

无论数学还是语文,单纯的教学都缺少趣味性,所以游戏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很多游戏,现在把它们放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试用。

1,读字词的新方法。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用“开火车”的游戏读字词,这个方式有很多好处。可以检查每个学生的读音和对字词的掌握,我也选择了这个方法,同时我还加入了“大小声”,“分组比赛”,抢答词语,词语接龙,等多N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喜欢,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2,“小蜜蜂”的惩罚。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飞呀,啪啪,飞呀,啪啪。这个大家应该都熟悉我把它改编用来惩罚溜号的学生,比如:呀,老师发现---没有听我说话,现在我要变成小蜜蜂,大家要和老师一起吗?那么我们面对他站好,和我一起变成小蜜蜂好不好?于是老师带领学生煽动“翅膀”“啪啪”两下溜号学生。当然不是真的去打,而只是比动作,学生们会在一片欢笑中继续学习,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也会回到听课的状态。

3,“小白兔”蹦一蹦。这个也是一种惩罚方式。可以把它与“大小声”游戏相结合使用,在“大小声”游戏中错了的同学被老师叫到前面,针对训练的词语,让该学生蹦一下,其他同学一起读一次词语,限定好合适的距离,蹦三到五下,也就说了三到五次。又一次学习了词语或者生字。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4

《新课程标准》特别把“方法和过程”作为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来,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应该清楚地知道在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众所周知,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迅速准确地找准切入点,把握课文主线,而且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起举一反三的作用,学习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好比一个人正饥不饱食,给他一条鱼,只能解决一时的饥饿,并没有彻底解决它的吃饭问题。而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则从根本上解决了他的生存问题。同样,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除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任何老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教。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学,什么都记。很多知识,有待人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并逐渐完善。正如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语文知识浩如烟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好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授予他们学习的方法,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就不但是学会了,而且是会学了。就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向纵深发展。可谓一里通百里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学习方法非同寻常,谁一旦掌握了它,就等于掌握了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生受用。下面是本人从教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积累的一些经验。

一、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找出规律性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式存在着,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些规律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规律则是深藏不露的。显而易见的规律我们容易看见,而深藏不露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细心观察,仔细剖析,不断总结,才能在抽丝剥茧中找出规律。我们一旦把握了这些规律,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虽然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但同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字词的教学,可用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众多的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在教学形近字时,就常采用比较法集中起来教学。让学生根据部首的不同,发挥想象力,联系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学习。如:海、悔、侮、诲这一组形近字中,海与水有关,可组词大海、海洋;悔与心理活动有关,可组词后悔、悔恨;侮与人格有关,可组词侮辱、欺侮;诲与语言有关,可组词教诲,诲人不倦。又如:瞭、镣、撩、燎、僚、鹩这一组形近字中。瞭跟眼睛有关,可组瞭望;镣跟金属有关,可组脚镣;撩跟手有关,可组词撩拨;燎跟火有关,可组词燎原;僚跟人有关,可组词官僚;鹩跟鸟类有关,可组词鷦鹩。对于笔画繁多的生字,可教给学生使用分解法识记。如:颦可拆分为步、页、卑来识记;赢可拆分为亡、口、月、贝、凡识记;襟可拆分为衣、林、示识记。总之,只要是便于学生记忆的方法,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拓宽思维,展开联想

人类的思维空间如同浩瀚无际的宇宙。只要我们集思广益,展开风格迥异的奇思妙想,把创新思维的目光伸得更远些,就能打破常规的思维局限,促进想象力的发挥。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而各种奇思妙想又源于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它们是共存的统一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句、段、篇和作文的创作,也如同我们的生活那样离不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一旦脱离了作者的想象力,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又怎么会有生动的语句、精彩的段落、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出现呢?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句、段、篇和作文教学的同时,首先要学会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展开联想。只有思维空间拓宽了,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出现。例:让学生把“一群小蜜蜂嗡嗡地叫着飞来飞去。”写得更生动些。在这个句子中, “嗡嗡”是表示声音的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联系人类日常生活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去展开联想。如唱歌、演奏、呼唤、哭泣等。而“飞来飞去”是表示动作的词,可引导学生联想到跳舞、嬉戏玩耍、追逐打闹等。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只有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学以致用,反复练习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5

二、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行为主体对语言产生的一种直接感受,这种感受一旦形成会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属于心理行为能力范畴。语感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成为判断语境、理解予以、创造性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只要把握好语感,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中语感培养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和源泉,生活的宽广决定了语文的广度。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感的培训应高从生活体验开始,学生要全面开启个人的生活体验。而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多引导和点拨,善于让学生将隐藏在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逃避等心理,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就是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在乐此不彼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营造轻松自由的语文教学环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文化、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核心,激活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文教育环境,首先自身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仪表整洁大方,面带微笑,尽量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和言语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涵盖了默读和出声朗读,与诵读的作用并举。学生在阅览过程中,手、眼、脑等感官协调互动,这是训练学生直觉感官能力的基本方式。快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视觉上呈现的不是独立零碎的语言文字符号,二是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组合起来的整体篇章,在阅读古城中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直觉感官思维、期待预设思维来简化阅读过程,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分辨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能够将其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人获取知识,五分之三来自视觉,五分之一来自于听觉,而其余来自于触觉、嗅觉以及味觉。可见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朗读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式之一。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难点。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知能力,即语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比如词句停顿、轻重音等,这样有助于加强对语言、词义以及句意的理解。

4.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言作品除了具有字面含义之外,往往还具有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的勘破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会出现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很难懂得真实内在含义的,只有透过语表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将书面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在脑海中联想或想象出来,实现了固定化想跳跃性和自由性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探究中获得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6

语文是当代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本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朗读作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仍旧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文本朗读的作用

文本朗读是将书面语言用普通话展现出来,在朗读过程中应该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并且带有阅读情感,这种文本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种作用体现在教师对课文的范读上,在进行新文章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范读,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感情,使其与文章的阅读产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含义。在朗读过程中,教师的阅读感情常常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从而带动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有感情的文章朗读,在此过程中,无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1]。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这种技能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之中,对学生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也有着巨大的帮助:在目前企业在学校中的招聘活动中,往往都会进行现场招聘,这种现场招聘需要学生在现场进行口语表达,在这个环节往往会给企业的招聘人员留下较深的印象,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如今,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作为一种沟通能力,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提高,通过坚持文本阅读,就可以提高相关标准的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阅读,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文章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2]。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文本朗读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朗读时间。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由于文化课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张,语文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传授大量教学内容,忽视了课文朗读这一环节,这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朗读的方法过于单一。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课文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在朗读过后没有具体的教师分析环节,对于文章感情的把握没有具体的分析,这样就导致朗读的作用大大减少,减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3]。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文本朗读的具体方法

1.合理安排朗读时间。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学生朗读的时间,做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读,这样的时间安排需要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妥善安排,对于语文教学的环节进行合理布置,对于那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要摒弃,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的朗读,这样的朗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课前预期,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文章,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有感情地对所学习的文章进行朗读,教师的课文朗读可以对学生形成更直接的影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之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探讨研究。这样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在对文章进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的技巧和方式,首先,对课文的朗读需要吐字清晰并且声音洪亮,对文章的朗读要带有感情,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这份感情融入到文章的朗读中;对于文章的轻重音、节奏和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教师应该多加示范,使学生体会文章中语句的变化方式,达到把握朗读技巧的目的。对于文章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色间的朗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体会不同角色代表的不同感彩;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错误,应该避免以自身的朗读作为标准,应该从文字感情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学生的朗读效果,这样才能实现朗读指导的意义[4]。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能够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掌握好朗读教学的课堂形式,从合理安排朗读时间、对文章进行范读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艳红.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成功(教育版),2012(7):112.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8-01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六种提高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 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 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 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 :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 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 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8

新课程改革强调将教学的主题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改变过去"读死书、死读书"的狭隘教学局面。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现在的教育中大多仍注重语文知识上的教学,包括,词义、读音、拼写、构词、构句等。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如此的教学模式,变相的将学生培养成为了一部部"复读机",学生的思维模式大多是在模仿教师。因此,要将学生从片面的教学模式中解救出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的目的,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着手,打开小学生思维的"万花筒"。

一、 语感的定义

语感即是从整体对语言文学的整体感知能力,对语言有灵敏的认知能力。语感的培养是在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只有在规范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中才能潜移默化的成为自身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部分。杨炳辉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本身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法对其量化,犹如每个语言学家有着各自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样,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感悟能力,因个人文化修养的不同定义也大相径庭。具有强烈语感的人能对语言点做到触类旁通,思维如泉涌般源源不绝,往往能够迅速、直接的扑捉到文字信息的本质内涵,能够深刻的理解语言的寓意和弦外之音。

二、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的最直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分析能力,然而语言知识不用与数学理论,没有明确的数值参数,对其学习成果的优劣也难以界定。语言中往往饱含着丰富的感彩,它是人类情感的外延,要充分的理解语言的魅力,需要的不仅仅的是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知识,更需要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语言中的深层内涵。小学生的思维仍处在一定程度的空白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就是小学生本身对语言知识的实践感悟和个体思维丰富的创造过程,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打开小学生的思维大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授人与渔的目的。此外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是拓展语言认识的能力的内在原因。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从一味的模仿教材和教师中解放出来,能够学会自我思考,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飞向更广袤的天空。

三、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方法

1、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情感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正是朗读对提高语言能力的潜移默化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个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诵读是感知语言情感的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多组织情景教学,创设意境,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的大体内容陈述出来,以在加强课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词句及全文所表达的意思,也可适当安排复述、讨论、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等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来。本文教学,教者让学生初读后,把自己最想抓拍的镜头找出来,有效训练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初步感悟。

2、 培养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会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习惯的养成要考教师的细心引导和督促,小学生的思维集中力不够,常常做事没有耐心和毅力,对新事物的兴趣为往往三分钟的热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采用鼓励和奖励是教学方法,利用学习爱攀比的心理,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良好的习惯中培养学生的敏锐语言感知能力和思想的把握认知能力。多听可以学习他人的语言组织和思维习惯,多说可以健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并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盲区并进行反思学习、多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语言符号储存在潜意识中,并能下意识的运用、多写有助于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把握语言的语法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反过来,语感对听读,说写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起监督和指导作用,这样相互作用,谐调发展,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察情感,感受语言情味

文章是人类情感外在表现的方式,蕴含了人类的各种情感,情感又源于生活实践和经验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为儿童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情境教学特别强调教学教程中"情"的作用,主张让情感进入课堂。要求教师教学时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教师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蕴的情感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十分需要的。

4、创设教学情境,以形象促语感。

阅读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长的内容,学生很难领会、理解。只有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感受,进而达到领悟。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导语、演示、图片、简笔画、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韵气势,为学生的想象、领会、说话提供语境,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

参考文献

[1]朱萍.浅谈语感培养的阶段性及基本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9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实施办法

 

引言

小学语文对小学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知识是小学生理解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基础,以往的小学教育非常注重听说读写,学生是基于记忆去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有效的消化知识点,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进行情景教学很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情景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且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一、通过游戏化教学,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好,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少文字多图片多视频的模式,这样更利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需要将所有课堂内容全部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有些人物以及对话较多的课文来说, 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同样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繁杂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增大了学生的压力,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多媒体设备的优点就是将一切事物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更易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渔夫的故事》一文,其中包括了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在扮演时还需加上旁白一起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个海边的场景,让学生自由组合,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局限于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可以任意创设角色,包括小鱼、海星等等。使学生们一起参与进去,生动的将渔夫的善良以及魔鬼的邪恶表现出来,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

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通常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采取讲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目的是需要学生将教学内容记住而不是理解,这不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仅对学生进行内容方面的教授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是一个样。 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是想要完成学校派给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已。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非常好的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组合表演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情景教学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之中,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小猴子下山》一文,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从而明白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朝三暮四,做一件事应该认认真真的完成后再做别的事情,这样最后才不会什么也得不到。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当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校之中。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所教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播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改善以往课堂的枯燥性,将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获得了较高的趣味,主动的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有所加深。 另外,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发散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看待角度不全面,通过多媒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展,降低了理解难度,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与象共舞》一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将大象相关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挑选, 从而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于大象这种动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大象的习性以及大象的栖息地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多媒体也可为学生播放与大象生活现状相关视频, 使得学生对于大象的生存现状有一个了解,从而明白要保护动物。 视频以及图片的形式能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方法不是把主动权完全给学生,教师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而不是事事代替学生或是完全不管学生。 只有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果。灵活的课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四明.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外交流,2017(1).

[2]雷铭.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12Z).

[3]肖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施方法[J].教育,2016(11):00229-00229.

[4]汪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及功用[J].教书育人,2016(28):50-50.

语文的教学方法例10

一、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夯实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字词教学

低年级学生不仅要做到把该认的字记牢,该写的字写好,还要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词语。

2.重视朗读训练

教师要指导低年级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感。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地读,而不是有感情地读。

3.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不是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4.注重语言的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常用句式和优秀段篇,多读多背。要重视常用句式的教学,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

5.培养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做到以上五点,就是对初入学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二、认真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帮助识字;帮助正音,纠正错误读音和地方音;帮助学习普通话。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比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音序法查字典,关注社会上使用汉语拼音的情况等。

三、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记得牢,写得好

既然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体现、落实这一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除了要在量上完成,还要在质上达标。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以利分析字形;掌握笔顺规则,熟悉间架结构,以利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会用音序、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以利自行解决识字、写字过程中遇到的生字;学习独立识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地读,不是读出感情。正确地读有很多指标。如,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包括生字的字音,多音字、轻声字、儿化字、变调字的字音,不读地方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更难做到的是,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无论哪个版本的低年级语文课文,都有一些长句子。成人凭语感就能断句,但低年级学生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要下移,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调整为训练学生正确地读,散文读出句中词语间的停顿,韵文读出节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初步的语感。

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读图、读书

阅读,应从读图开始。儿童看到图画能够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所见所想,进而阅读绘本、读书看报。指导小学生阅读图画是初步的阅读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科书编排了大量的图画。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重要的阅读内容。低年级阅读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读图画,想情境,再把画面转换成文字;又要训练学生读文字,想画面,把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图文转换的能力。

六、让学生会听、爱读、敢问,乐于与别人交流

听、说是语文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成人的学习活动中,听的活动占45%,说的活动占30%,读的活动占16%,写的活动占9%。这表明,听、说在学习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听和说都是须臾不离的。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学习的质量和成绩。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升入中学却渐渐掉队了。这是为什么?据我观察,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是重要原因。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可以从听写词语、句子着手。听写词语、句子,不能只是听一个写一个,要逐渐增加难度,听两个写两个,听几个写几个,听一段话写出要点,培养专注地听的能力、记忆力以及听后能抓住要点记下来的能力。

七、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低年级学生会写一定数量的字词后,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写句子、写话。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图画代替,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别人。汉语拼音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用拼音代替。关键是学生要乐于写、敢于写、经常写。教师可以从"每日一句"抓起,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用"画配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想象。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只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就会用童言童语,源源不断地写出童真、童心、童情、童趣。有个小学生望着天空的彩虹,写道:彩虹是天上的丝巾。望着天上的白云,写道:白云是天空哥哥爱吃的棉花糖。看着花儿,写道:花儿是草地美丽的微笑。感受着清风,写道:风是爱吹哨的、顽皮的小伙子。这是多么自然、有趣的写话练习。

八、充分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让学生在低年级尝试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