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2-14 07:25:17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1

3月17日我市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市99家参学单位、7家试点单位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迅速启动,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逐步深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正在扫尾,将于本月下旬基本结束。

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概括起来,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理论。市委明确提出严格程序、严格制度、严肃纪律、严格把关、严格监督的“五严”学习要求。市几大班子充分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多次举行读书会、集中学习会,学习原著、弄懂原著、掌握原著。各参学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学习形式,务求学习实效。二是真正沉得下去调查研究。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这一主题,认真查找制约我市科学发展、城市转型的主要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选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全市各参学单位确定调研课题1864个,已形成调研报告1384篇,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撰写398篇。三是真正扑下身子解决问题。各参学单位从活动一开始就注重研究问题,并把是否找准了问题、破解了难题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尺度,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找准找对存在问题,并对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予以解决,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活动开展带来的新变化。截止目前,各参学单位共解决突出问题995个,其中涉及保增长问题223个、保民生问题144个、保稳定问题173个、改进作风问题306个、其他方面问题149个。四是真正提高认识推动工作。在当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能够正确处理工学关系,坚持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与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保增长,尽心尽力保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据统计,今年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1亿元,增长10.8%;财政总收入18.6亿元,增长29.5%;固定资产投资53.9亿元,增长41.1%。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刚才,5家单位进行了发言交流,介绍了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主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查找问题深入细致,分析原因客观全面,提出对策务实可行,听了很受启发。各参学单位通过调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看到了发展的差距,找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解影响科学发展难题的思路和措施。希望大家把学习的收获、调研的成果,转化为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具体思路,转化为体现科学发展的工作方案,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的强大合力。

下面,我就进一步开展好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继续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打牢思想基础。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的深度决定认识的深度。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坚持把学习贯穿活动始终,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挑战,紧密联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工作,继续深入搞好思想发动,把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实际行动中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要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各项工作,切忌调而不研、议而不行、行而无果。客观地说,当前的调研成果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研、深化认识、补充完善,并切实抓好成果转化。首先,要进一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是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促进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总结经验、科学决策、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做好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找准突出问题,拓宽视野,理清思路,研究措施,为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其次,要切实运用调研成果指导实际工作。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次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抓住成果转化这个关键,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运用。属本地本单位抓得住、用得上的成果,要及时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或转化为规范性文件等制度规定;属联合有关部门才能抓得住、用得上的成果,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问题解决;属需向上级建言献策的成果,要及时归纳整理,及时上报。转化成果、解决问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区分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具备落实条件就及早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又立足现实、讲求效果;既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对各参学单位的优秀调研报告进行评选结集,推动调研活动的深化和调研成果的转化。三是要积极推进调研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各参学单位要注重建立完善深入调研的长效机制,使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和决策始终符合群众意愿,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第三,要继续开展解放思想讨论,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解放思想讨论既是学习调研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抓实抓好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各地各单位要紧扣“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的主题,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解放思想讨论。一是要在破解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上解放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带头克服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带头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和实干意识,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本地本单位是不是科学发展、愿不愿科学发展、会不会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二是要在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上解放思想。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工作方式方法,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对我市要不要转型、能不能转型、转型的内涵和路径选择、制约加快转型的思想观念及习惯做法,进一步深化讨论,统一思想,努力在事关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全局的主要问题上形成新共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要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把解放思想讨论与当前“三保”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推进城市转型结合起来,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精心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四是要在优化干部心态、建设政治生态上解放思想。要围绕政治生态建设这个专题,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整配备好班子、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引进人才等五个层面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当前,要以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同志在省委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所作的《保持良好心态,优化政治生态》讲话为指导,围绕“八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学习、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现实,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各参学单位中心组至少要召开一次会议专题讨论,每名班子成员都要书面发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的学习讨论,切实增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为优化政治生态奠定社会心理基础。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2

直接原因

谢尔久科夫被解职应从其涉嫌卷入俄国防部“国防服务”开放式股份公司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腐败案说起。2008年9月15日,基于2020年前俄军事转型总体发展规划要求,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第1359号命令,宣布成立“国防服务”开放式股份公司,该公司由航空修理、农工联合体、军事贸易、红星报、国防能源、国防建设、斯拉维扬卡、特种修理和武器修理9个开放式股份公司组成,涵盖了武器装备维修、油料供给、军用农牧场、军事贸易、洗涤洗浴、餐饮宾馆和刊物出版等物资技术保障单位。该公司设置了总经理和经理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09年7月23日前,俄“国防服务”股份公司总经理和经理委员会主席均由谢尔久科夫担任,随后分别由胡尔谢维奇和什利亚赫图洛夫接任。俄组建“国防服务”股份公司主要目的是,大力推进军队社会化服务改革,采取外包服务的模式,吸引社会服务保障力量参与军队武器装备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努力将作战部队和官兵从非军事化勤务中解脱出来,确保战备训练工作的落实,全面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2012年10月,俄媒体首次报道了“国防服务”公司工作人员涉嫌参与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的丑闻。10月25日,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工作人员向媒体宣布,俄国防部资产关系司司长瓦西里耶娃从“国防服务”公司挑选最有价值的军队固定资产,投入大量军费对其进行修缮,随后以公司名义廉价出售,从中获取非法收入。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工作人员在对瓦西里耶娃私宅进行搜查时,发现了300多万卢布的现金和大量珠宝古玩以及油画艺术品。10月25日,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工作人员对公司总部进行了搜查,从出售的8项固定资产票据中查出,该公司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给国家造成了30亿卢布的损失。11月16日,俄总统普京下令解除了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职务。当日,“国防服务”公司下属斯拉维扬卡开放式股份公司总裁叶利金因非法参与出售军队固定资产并非法获取5200万卢布被捕。随后,安全与通信封闭式股份公司经理卢坎斯基被捕。11月28日,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工作人员宣布,“国防服务”公司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已高达67亿卢布。11月30日,俄总统普京在会见杜马议员团代表时称,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将扩大对国防部腐败案件的调查工作。随后,俄联邦调查委员会称,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对俄国防部腐败案件的调查工作将持续到2013年2月10日。12月10日,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向媒体宣布:“俄国防部资产关系司司长瓦西里耶娃在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问题上欺骗了谢尔久科夫……谢尔久科夫将不会受到法律。”尽管在涉嫌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的案件中躲过了法律的制裁,但是,谢尔久科夫身为俄联邦国防部长,对此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深层原因

既然谢尔久科夫对涉嫌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腐败案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那么是谁发起了这起以涉嫌非法出售军队固定资产腐败案罢免谢尔久科夫的行动呢?又是谁试图以这种方式让这位被称为“军事改革家”的谢尔久科夫不体面地离开国防部呢?可以说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

指责一:谢尔久科夫损害了军方的切身利益

2007年2月15日,谢尔久科夫走马上任,成为继伊万诺夫之后的第二位文职国防部长。俄总统普京任命谢尔久科夫为国防部长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基于俄军队在武器装备采购等方面腐败问题积重难返,俄亟需一位熟悉经济和财政的专家对军队进行治理。此前,谢尔久科夫曾担任俄联邦税务总局局长。2005年,谢尔久科夫在国内开展了打击偷税漏税的运动,为国家创造了100亿美元的税收。同时,在普京总统的支持下,谢尔久科夫查出了俄首富、石油和金融寡头、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逃税290亿美元的特大案件。

二是俄大规模军事转型规划即将开始,亟需一位与军队内部没有任何瓜葛的文职国防部长完成此项重任。基于前期军事转型的经验教训,俄总统普京清楚认识到,俄军队前期军事转型屡次流产的重要原因是,军队内部关系盘根错节和错综复杂,利益争斗突出。从第一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到第三任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都无法摆脱狭隘本位主义的恶疾,他们不是站在国家的高度治理军队,而是从自身军兵种利益出发,拟定和实施军事转型规划,给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俄国家空天防御体系的反复重建:早在1997年前,俄就拥有了由防空和反导系统组成的国家空天防御体系,并归属俄防空军指挥。当时,战略导弹兵出身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以加强战略导弹部队预警和拦截作战能力为由,错误地做出了拆散俄国家空天防御体系的决定,即将归属俄原防空军指挥的战略导弹预警系统和拦截系统转隶俄战略火箭军,而将归属俄原防空军指挥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预警和拦截系统转隶新组建的俄空军。2011年12月1日,俄在组建空天防御兵新新兵种时,重新将这两支被人为分离14年之久的系统进行了合并。

自2007年2月担任国防部长以来,谢尔久科夫作为一名文职国防部长,坚定不移地执行了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军事转型规划:

一是解除了部分对于军事转型有抵触情绪的高层指挥军官的职务,其中包括原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负责后勤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伊萨科夫,负责财务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库杰琳娜,海军总司令马索林,战略导弹兵司令索洛夫佐夫,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局长科拉别利尼科夫,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总参谋部教育工作总局局长巴什拉科夫。

二是在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大力推行军官文职化和年轻化。在国防部10位副部长中,仅保留了总参谋长兼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马卡洛夫和负责军队物资技术保障工作的副部长布尔加科夫的军职与军衔。在新任命的俄国防部文职副部长中,负责军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副部长丘什金和负责财务预算监管的副部长舍夫佐娃的年龄都只有41岁。截止2008年10月俄军事转型规划开始之前,谢尔久科夫撤换了70%以上的俄国防部副部长和国防部总局局长。在被解职之前,谢尔久科夫撤换了国防部所有副部长,所有军兵种司令和所有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司令。

三是压缩了高中低军官的比例,取消了准尉军官的军衔。在实施军事转型过程中,俄军队将官和校官数量比例大大减少,而少校以下初级军官比例大大增加。

谢尔久科夫在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全面的清洗疑忌和任命大批文职人员的做法遭到了俄军队在职军官、退休军官、卫国战争老战士,以及军事专家的强烈不满。他们以反对“文人治军”为借口,利用军事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向谢尔久科夫发起了攻击。

首先,在实施军队职业化问题上,谢尔久科夫起初在宣布军事转型方案时称军队立即实施职业化。随后,基于军费紧张的原因,谢尔久科夫宣布暂时取消军队职业化,实施义务兵与合同兵的复合兵役制度。

其次,在裁减军官数量问题上,谢尔久科夫宣布军官数量已经由35.5万裁减为15万人,但时隔1年半后又借组建俄国家空天防御体系为由,宣布增加军官数量7.5万人。

第三,在新式军用服装的研制问题上,谢尔久科夫宣布斥资10亿卢布研制满足现代战争要求的军用服装。结果,研制的新式军用服装并不符合要求。

对此,俄前任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称:“谢的军事转型对军队一无是处。”俄军事预测中心主任齐加诺克公开指责谢尔久科夫“是一个不懂军事,只懂家具的商人,他企图毁掉整个俄军队”。

指责二:谢尔久科夫伤害了本国军工企业自尊

根据2020年前俄军事转型构想,俄转型的重中之重是对军队武器装备体系进行深度的改造,以初步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在2020年前使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达到70%。2010年12月15日,俄正式出台了《2010?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根据该规划,俄将斥资19万亿卢布用于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同时,该规划突出强调了“以我为主和有限引进”的国家武器装备发展新策略。在接受《俄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谢尔久科夫宣布:“俄武器装备无法满足俄军队的要求,俄国防部是消费者,他们在选择最佳武器装备时,不会考虑军工企业归谁所有的问题。俄军可以从美国采购先进士兵系统,从法国采购“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从意大利采购装甲运输车,从德国采购坦克,从以色列采购无人机。同时,俄军队还可以与其它国家合作,采购其武器装备。”谢尔久科夫这番话不仅意味着俄大量的美元将流入国外军工企业的腰包,而且极大地伤害了以老大自居的俄军工企业的自尊。对此,俄联合造船厂总经理特洛岑科公开指责谢尔久科夫是“国家的叛徒,企图扼杀俄造船工业”。但是,谢尔久科夫与军工企业的矛盾仅仅是开始。

根据《2010?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中的价格计算细则规定,俄国防部与军工企业将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武器装备价格计算:

第一种方法:由军工企业拟定军品价格结构,对军品的消耗做出解释。国防部通过军代表和价格司,对其进行核算。随后,国防部将审核的军品报价送交俄联邦税务总局,由税务总局的专家对军品价格进行审核,并提出最终的军品报价。

第二种方法:国防部要求军工企业不要按照收支平衡表对军品价格进行结算,而是根据军品消耗对其价格进行单个结算,也就是说,根据军品的材料和电能消耗等价格进行结算。

但是,价格计算细则有名无实,俄军工企业根本不按其执行,他们提供给国防部的每项合同价格都要高出军方核算的数倍。2011年11月,谢尔久科夫在由各军兵种司令参加的国防部军品订货会上强调指出:“国防部与军工企业签署合同时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武器装备必须满足质量要求;二是武器装备价格必须要透明。即日起,凡是国防部与军工企业签署的合同,在向各军兵种司令咨询后,均由国防部长本人亲自完成签署。”由于承诺亲自解决军工企业的军品订货问题,谢尔久科夫与负责军工企业的俄联邦副总理兼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伊万诺夫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有时导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亲自出面进行调解。由于国防部和军工企业在军品订货的价格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2011年度,俄国防部与军工企业仅签署了60%的军品订货合同。

鉴于2011年俄军队武器装备规划没有落实,2011年12月27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任命罗格津为副总理并兼任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免去了伊万诺夫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职务。但是,这不仅没有消除谢尔久科夫与军工企业的矛盾,反而使两者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在俄政府召开的会议上,谢尔久科夫与罗格津就采购国外武器装备发生了争执。谢尔久科夫认为:“俄国防如同到商店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假如消费者不喜欢您的商品,就可以不采购或者到国外采购。”罗格津对此反驳说:“国防部应该是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谢尔久科夫应服从国家的大局,不应自行其是。”基于谢尔久科夫与军工企业的矛盾日趋加深,2012年度,俄国防部与军工企业合同签署成功率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观。前不久,俄国防部国防订货局局长韦尔尼戈里在国防部召开的国防订货讨论会上指出,“基于2012年军品合同签署任务没有完成,2013年俄国防部与军工企业合同的签署自然将向后顺延。”

谢尔科夫被解职对俄军事转型的影响

由于普京是俄军事转型的主导者,俄国防部长的更换不会影响俄军事转型的发展进程。除对军事转型过程出现的某些偏差进行纠正外,俄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不会对前期完成的军事转型规划做出大规模调整。正如普京在任命绍伊古为新任国防部长时所指出的那样:“俄新任国防部长,不仅应该是一位能够继承积极发展武装力量成果的人,还应该是一位确保完成国防订货和完成军队面临的大规模武器装备更新计划的人。”换言之,绍伊古面临的最棘手的任务是,在积极发展前期军事转型成果基础上,协调好与俄军工企业的关系,圆满完成2020年前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

在俄总统宣布命令的第二天,《俄21世纪海军》网站对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的重大举措预测进行了随机采访,其结果是: 27.7%的采访者同意绍伊古将会对俄国防部机构进行清洗; 21.56%的采访者同意绍伊古将会重新修改俄军事转型规划; 15.93%的采访者同意绍伊古将会修改1年兵役期制度; 13.63%的采访者同意绍伊古将会取消采购国外武器装备; 12.44%的采访者同意绍伊古将会重新对关闭的军城和海军基地实施军事监管;7.19%的采访者同意绍伊古将会允许被裁减的军官重新服役。

2012年12月7日,俄新任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上将在莫斯科会见外国武馆时说:“俄新任国防部长不打算骤然改变俄武装力量建设方针。所有发展俄军队的主要任务早在2008年,已由国家领导人和最高总司令确立。毫无疑问,这些任务已经完成。某些问题必须经过验证其不足时才能进行纠正。”

几点看法

谢尔久科夫作为最高军事决策的执行者,对俄军事转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成绩可圈可点

尽管谢尔久科夫因出售军队固定资产腐败案,极不光彩地被解除俄国防部长职务,但是,自2008年10月,谢尔久科夫作为继16世纪中叶沙皇伊凡四世以来俄第10次军事转型的国家最高军事决策的执行者,对俄军事转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11月6日,在普京宣布解除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职务的当天,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对媒体称:“谢尔久科夫是一位效率极高的国防部长。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富有成效地实施了军事转型规划,俄联邦武装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是每项决定都完成得那么顺利,在完成所有决定中难免会犯错误……,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严肃的军事改革就无法进行。”俄总统普京也给予谢尔久科夫充分的肯定:“几年来,谢尔久科夫为发展俄武装力量和解决其社会问题,包括住房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俄杜马防御与安全委员会主席奥泽洛夫指出:“谢尔久科夫在任期间,提高了军人工资待遇,解决了军官的住房问题。谢尔久科夫犯的致命的错误是,国防部做了不属于其职权范围的工作,越权履行了俄联邦财产公司的职能。”俄许多政治和军事评论家也给予谢尔久科夫同样的评价。在坚决执行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军事转型规划过程中,谢尔久科夫给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带来的以下前所未有的变化:

(1)观念的转变

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初俄就开始不断推行军事转型改革,但是,俄前期军事转型始终没有脱离依靠裁减军队员额与合并重组,以此试图换取部队战斗力提高的传统模式。同时,俄依然保持了苏联卫国战争后遗留下来的军事理论与作战样式,编制体制与武器装备,军事训练体制与装备后勤保障体制等。由于陈旧体制是冷战时期苏联应对大规模核战争爆发的产物,俄军队事实上无法胜任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以来凸显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的诸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在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队暴露出的问题实际上已向俄政府领导人发出警示。

2008年8月,俄格军事冲突的教训使俄政府领导人再次有了危机感。在深刻分析俄格军事冲突教训的同时,俄对未来国家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和现实威胁进行了重新分析和判断,并确立了应对新的威胁方略。基于有效推行现实核遏制战略,俄遭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其发动的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极小。即便如此,俄可以利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俄边境进行较长时间的动员、集中和展开部队的时机,做好应对大规模战争的动员准备。同时,鉴于与独联体国家以及日本等国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俄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现实威胁主要是边境地区军事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实施军事转型过程中,谢尔久科夫坚决贯彻和实施这一观念的转变,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一支由应对大规模核战争的庞大战时动员部队,改造成一支应对边境地区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新型联合作战的快速机动模块化部队。

(2)体系的创新

俄此次军事转型与其说观念的转变,不如说是体系的创新。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大力支持下,谢尔久科夫顶住了军内外反对派和保守派施加的种种压力,在保留陆军、空军、海军三大军种和战略导弹兵、航天兵(空天防御兵)、空降兵三大兵种的同时,对原苏联遗留下来的庞大和陈旧的军队组织结构体系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深度改造,迅速建立了崭新的和较为完整的军队组织结构体系:新的组织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新的战争动员体系,新的军事训练体系,新的物资技术保障体系,新的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复合兵役制体系,新的空天防御体系,新的军人住房和工资体系等。

随着“建立军队新的组织结构体系”任务的完成,俄初步实现了组建规模小和机动性强的新型模块化常备力量的既定目标。新型常备力量将由非战略核遏制力量的通用部队组成,主要担负遂行应对边境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的联合作战任务。同时,俄还加强了对新型战略核遏制力量的建设。新型战略核遏制力量将由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遏制部队和空天防御部队组成,主要担负对敌实施战略导弹进攻和战略导弹防御任务。新型战略核遏制进攻力量的作战能力明显得到加强,其总体作战准备程度达到97%?98%。新型常备力量初步完成了由单一军兵种向跨军兵种联合作战模式的转变,兵力可在1?3小时内抵达俄境内任何军事冲突地区。此外,谢尔久科夫积极贯彻《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以建立军队新的武器装备体系。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大规模的军事转型出现某些失误和偏颇是完全正常的。这样的转型肯定会伤害某些人的切身利益,遭到各种非议和指责也是完全正常的。如果不这样做或者妥协,转型任务就无法完成。关键的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去看待军事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从客观上讲,俄军事转型规划缺乏一定的透明度,特别是军事转型目的和任务在未经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以及最高军事决策层未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沟通和深度讨论的情况下,便大张旗鼓和疾风暴雨般地展开。此外,对军事转型的成果评价也存在一定主观性和片面性,缺乏一定客观性和全面性。谢尔久科夫作为最高军事决策的执行者,对此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从主观上讲,谢尔久科夫本人刚愎自用和独断专行的性格,以及没有妥善处理家庭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使其在复杂多变和风云叵测的政坛漩涡中树敌较多,成为被攻击的把柄,并为其被解职埋下了隐患。但是,如果将军事转型出现的某些失误的责任全部推卸给谢尔久科夫,是不理智的,也是不公正的。

解除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是普京的明慧之举,有利于化解军事转型积累的矛盾

尽管外界把普京解除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比喻“兔死狗烹”或“卸磨杀驴”,但是,谢尔久科夫的离任和绍伊古的上任可以帮助普京化解军事转型以来积攒的各种矛盾,将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以确保俄罗斯2020年前军事转型构想的完成。

(1)有利于化解军队内部矛盾

自2007年2月普京任命俄联邦税务总局局长谢尔久科夫担任国防部长以来,俄军队内部就掀起了一股反对“文人治军”的浪潮。随着谢尔久科夫大刀阔斧推进军事转型规划,这股浪潮逐渐形成了一支不可低估的势力,其中不乏以被谢尔久科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的巴鲁耶夫斯基为首的反对派和以原国防部长亚佐夫和罗季奥诺夫为首的保守派。这两支势力的形成对军事转型进程设置了无形的障碍,也为谢尔久科夫解职埋下了伏笔。普京任命强力部门出身的绍伊古为新任国防部长,一方面可以满足军队反对派和保守派抵制“文人治军”的诉求,另一方面可以平衡军队内部各方的利益和化解军队内部的矛盾。

(2)有利于缓和与军工企业的紧张关系

随着组建新的军队组织结构体系计划的基本完成,俄将面临更为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即完成《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该项规划能否顺利完成,不仅关系到俄军队作战能力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军事转型规划的成败。由此可见,《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的落实,已经成为俄军事转型的重中之重。鉴于谢尔久科夫与军工企业关系紧张,导致2011年度和2012年度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没有按时完成,解除谢尔久科夫职务和任命绍伊古为新任国防部长将有利于缓和军队与军工企业的紧张关系,以及促使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的落实。在绍伊古被普京任命新任国防部长的当天,俄联邦政府副总理并兼任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罗格津表示:“支持普京解除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职务……本人与绍伊古有较好的私人关系,愿意与绍伊古合作,共同做好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的落实工作。”

(3)有利于重新树立反腐倡廉的形象,巩固总统地位

从参选2012年总统的民意支持率可以看出,普京较12年前和8年前两次参选相比,其民意支持率跌倒了历史最低点。2012年总统选举期间,在俄杜马第二大党团—俄罗斯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下,莫斯科等主要城市出现了大规模反普京游行,其矛头直接指向以普京为首的俄联邦政府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腐败问题。此时,普京解除谢尔久科夫国防部职务,既可以向世人展示反腐倡廉的决心,也可以重新树立反腐倡廉的形象。此外,俄军队历来是普京获得选票支持率的重要筹码,有助于普京巩固其个人地位。据俄媒体透露,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前,为了拉军队反对派和保守派支持以他为首的“统一俄罗斯党”,普京曾谎称要解除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的职务。

俄新任国防部长将面临诸多挑战,其军事转型任务任重道远

普京任命莫斯科州州长绍伊古接替谢尔久科夫担任俄新任国防部长,得到了俄军队和军工企业,以及俄社会和团体,以及最大反对党—俄罗斯共产党和俄罗斯自由的支持。绍伊古现年57岁,虽然不是地道的军人出身,但是他在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执政期间曾担任俄紧急情况部部长,基于出色的政绩,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和大将军衔。绍伊古性格朴实、谦和、低调,享有“诚实庄家汉”的美誉。普京任命绍伊古担任俄新任国防部长主要出于两个方面动机:一是充分利用绍伊古在各界的人脉关系,消除军队自身矛盾和缓解军队与军工企业的紧张关系,协调与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的关系;二是继续延续了普京本人倡导的“外人治军”的策略,确保俄军事转型健康有序地进行。尽管绍伊古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国防部长,但是,绍伊古将面临诸多挑战,其军事转型任务任重道远。

(1)妥善修正前期军事转型遗留的细节问题

自2012年11月6日,绍伊古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以来,积极处理前期俄军事转型规划遗留的悬而未决的细节问题。

一是积极和广泛听取俄军内外各方的意见,以消除谢尔久科夫在任期间“军事转型缺乏透明性”的影响。11月14日,绍伊古参加了俄杜马国防委员会召开的“俄武装力量改革向何处去?”的圆桌会议,听取了俄军内外和社会团体以及反对党派代表对军事转型的意见。同年12月5日,绍伊古收到了由卫国战争老战士关于“重新审查谢尔久科夫任期俄军事转型重大决策”的公开信以及俄计算委员会主席斯捷帕什关于“军队住房状况”的报告。

二是修正前期军事转型遗留的细节问题。对此,绍伊古重点做出了对军事训练体系进行部分调整的决定,其中包括停止基洛夫军事医学院由圣彼得堡市中心迁往郊区;撤销关闭朱可夫空天防御学院;取消茹科夫斯基与加加林空军学院迁往沃罗涅日;各军兵种重新享有对其高等军事院校的指挥权;在原有院校的基础上组建5个独立教育机构等。但是,绍伊古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均属于纠正谢尔久科夫任期俄军事转型遗留的悬而未决的细节问题。从对近期俄国防部新闻秘书扎图丽娜和新任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上将对媒体的表态,以及普京坚决否定修改俄义务兵1年期的强硬态度分析,俄不会对谢尔久科夫任期内军事转型重大决策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而只是局部地进行调整。绍伊古此举将会使俄军反对派和保守派大失所望,虽然绍伊古不会背上“文人治军”的骂名,但至少要背上“外人治军”的黑锅。俄原第58集团军司令索博列夫中将说:“绍伊古与谢尔久科夫一样,不是军人出身。俄国防部长应该是一位既懂战略,又懂战役的职业军人。”由此可见,绍伊古推进俄军事转型规划未必一帆风顺。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3

新世纪、新阶段,营口市发展进入了加快推进经济、科技大发展,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新辽宁"的战略部署。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率先崛起而奋斗"的战略目标,营口市第十一届党代会确定了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实现"六个率先"的新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凝聚加快营口发展的巨大力量,加速实现营口率先崛起。营口市的发展必须从营口市的实际出发,把握营口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应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投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营口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营口市处在环渤海经济发展区、营口市应当立于时代潮头,勇于创新,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建立高新企业工业园区,发挥港口优势,以港兴市,实现跨地区经济大发展,

一、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树立全局的发展战略,发展区域经济,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目前,营口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性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发展减缓的趋势,如何把握发展瓶颈,解决好发展的风险问题,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大环境与营口市经济发展的小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速营口经济发展转型是营口市委、市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营口市委、市政府能够根据营口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营口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用前瞻性的眼光,审时度势,权衡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营口市发展的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利用外资,建立高新企业工业园区,发展区域型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经济发展。营口正在打造成科研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群,吸引外业资本和高科技人才,正在建设具有活力和独特魅力沿海经济产业带,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营口市开始规划辽宁渤海科技城,按照省委、省政府"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高新区的发展规划,利用沿,海废弃的滩涂、盐碱地,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扩大城市经济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高新区基础设施总投资5亿元,起步区外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2011年春季将全面开工建设。高新区科技城的建设正在有计划地推进,起步区内地上建筑工程全面启动,政府投资拟建设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其中辽宁渤海科技城展示厅已经完工,研发中心A、B已完成桩基工程,孵化器7栋楼主体框架工程完工;项目单位投资拟建设总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已开工的重点工程有: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科技园营口孵化基地 、北京联合大学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能源研究所和营口恒新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3个项目。高新区科技城基础设施完善,工程质量很高,环境规划优美,结构合理,, 营口市委、市政府能够从营口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出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优势互补、合作开发、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原则,发展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合作化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外需与内需,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国发展高亲技术产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强对高新技术、生产、贸易领域的投资与合作,以高新技术牵动经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

二、能够引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引进新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营口市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是合作与竞争是主题,各地区之间在合作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各地区经济发展是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了发挥营口地区的优势,实现营口地区的经济利益,我们必须同其它地区发展经济、贸易、科技合作与交流,创建高科技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成为拉动营口经济成长的有力引擎,以发展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以发展高新技术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高新区已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91.1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47个,续建项目13个,亿元 以上项目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全区共有种类项目61个,总投资87.06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12个,,签约项目21个,在谈项目28个.。绕营口市六大主导产业和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瞄准科研院所和"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服务于营口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以部级工程中心为主,的包括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科研企业在内的科技研发总部基地,预计全年引进项目40个,入孵科技型企业 50户,总投资20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改选传统产业项目20个,实现投资20亿元。营口市政府掌握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动权,利用引进高新技术,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形成了资金、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体系,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带动了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了营口沿海产业带区域经济的发展。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26-03

一、重视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追求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延边州要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力度,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使教育决策科学化。科学化的趋势要求强化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科学背景,强化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向科学要质量,向方法要效率。教育科研是学校上新台阶、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风格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培养名教师的重要路子,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全面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使教育发展更具理性。

当前,延边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在实现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从宏观上讲,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校长要转变工作方向,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重视和关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教育教学工作自身来讲,要牢固树立依靠教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观念,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最终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必须重视教育科研事业在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先导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要重视和依靠教育科研,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并用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工作思路更加合乎教育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不以教育科研的理念指导和管理教育,就很难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就很难把我们的教育做大、做强、做精,就很难创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教育品牌。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要首先解决教育科研在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定位问题,真正把这样一个观念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去,即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努力扭转领导不力、支持不足、依靠不够的现象,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一要实施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信念,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确保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二要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安排专人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者应是教育教学骨干,要真正懂得教育科研,是教学工作和教育科研的内行,决不能随便安排一个人敷衍了事,决不能把科研处(室)的职能虚化、淡化、弱化,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调整。三要不断加大教育科研投入。教育科研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风险不大,而回报率最高。如果把学校教育投入的5%用于教育科研,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整体效益将远远大于这个比例,胜过其他许多方面的投入。所以,学校经费再紧张,也不能吝啬对教育科研的投入,而应把它看作是提高办学效益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予以保证。要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科研经费,并保证逐年增加,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重点课题的经费需要。要改善科研工作条件,保证教育科研的基本需求;要加强教育科研网络建设,逐步实现教育科研信息化。四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要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教育科研的有效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使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发展。五要建立健全科研表彰奖励制度。县(市)、校两级要对在教育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其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转变教育科研方式,广泛开展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校本研究

基础教育要让人民满意,必须坚持三个“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即校本发展观——以学校为本,课程改革的根基必须建立在学校;生本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成长进行;师本发展观——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在教师队伍建设当中要以教师为本。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全面成长,就没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需要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载体。“师本发展观”是人才强国战略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在破除教师中心论、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后,似乎一讲学生主体,就不敢再提教师主体,把教师的地位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校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小学教师科学研究,它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就是教师的行动与反思。我们倡导校本研究,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引导教师走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专业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广泛深入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科研的根基所在,重心所在,也是校本研究蓬勃发展,并最终成为新的教育生长点的根本所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带领教师紧密联系课堂实践进行教育科研,以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搞教育科研必须进行科研方式的转变。一是要增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加强科研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合作。二是要将教育科研的重心下移,研究课题要更多地来源于学校、课堂,来源于教师具体而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采取与学校结合、与学科结合、与教师结合、与课堂结合的方法,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降低难度,倡导行动研究方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呼唤,“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教师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在课堂中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真正的教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因此,学校教育科研一定要转变方式,降低难度,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的学习反思就是研究的科研新理念,积极创生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新方式,使更多的一线教师信心百倍地走上教育科学研究之路。以“教师就是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教学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努力创生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四是要坚持教育科研的群众性。通过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动脑搞科研,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5

(一)完成XX年年度财政决算及2009年预算编制工作

财政决算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最终体现。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报表数据是经济发展在财政收支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2009年新年伊始,全科人员就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预算科与国库科及各科室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严格按照“统一表式、统一口径、统一布置、加强协调、严格审核、提高质量、数据共享”的工作原则,不分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及业余时间,进行对账、算账、审核、汇总。决算数据做到了预算单位、业务科室、预算总指标和支出都核对无误。通过大家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XX年年的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经省财政正式批复的决算,XX年年我区一般预算财力增加了352万元,其中:省市考核奖励增加了134万元,年终结算困难补助增加了183万元,调入资金增加35万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部门对我区的关心和支持。

科学测算、统筹安排,全面及时地完成了预算草案编制工作。整个预算方案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标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和近几年财政税收的良好增势,充分考虑了所得税改革及非税收入的不可比因素,同时也衡量了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资金需求,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收支平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既符合我区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2009年预算草案顺利地通过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审查批准,明确了财税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全区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组织、加强协调,促使财政收入高速稳定增长

根据年初人代会批准的2009年财政收入任务,我科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与两税部门认真研究,反复磋商,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并由区政府与之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密切注视着财政收入动态,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协助领导解决组织收入中的存在问题,同时加大非税收入的征管,规范预算外收入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快速增收,均衡入库。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任务。

1-10月,全区财政全口径收入完成59285万元,为年初预算52250万元的113.5%,比去年同期41654万元增收17631万元,增长42.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511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6%,比去年同期9986万元增收5126万元,增长5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375万元,为年初预算24826万元的102.2%,比去年同期18972万元增收   6403万元,增长33.7%;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97%,比去年同期291万元增收103万元,增长35.4%。后两个月,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预计财政收入后两个月增幅会回落,但实现大幅超收已成定局,全年仍然能够保持高位运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有望完成2.78亿元,增长25%左右。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年初以来,严格执行经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09年财政支出预算,确保工资正常发放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保证法定支出,保证重点支出,积极筹措资金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支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1-10月,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2432万元,为年初预算57112万元(不含上级专款)的82.8%,比去年同期51573万元增支20859万元,增长40.4%;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626万元,比去年同期91万元增支6535万元,增长71.8倍。今年的财政支出在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发放及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投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重点保障了支农、社保资金的需要,大力支持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支持三农、城市建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增幅较大,分别增长146.4%、95.9%、70.1%、30%,支出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公共财政的效能进一步体现。

    (四)深入研究、改革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征对近年来乡镇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预算科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从财政体制基数、财政收入情况、财力情况、财政平衡状况、债务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在总结我区“乡财区管乡用”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新一轮的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案,核心内容是: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区级统一管理,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纳入区级预算管理”的改革办法。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取消了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税收基数考核任务,提高乡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极大地改善了乡镇政权机构运转困难的问题,同时也照顾到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事务工作较多的乡镇办事处以及民族乡镇的既得利益,改革得到了顺利进行。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圆满完成省政府对我区的政府债务核查工作

根据市财政局昭财预〔2009〕19号文件《关于做好XX年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统计和核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会议安排及部署,预算科在全区范围内对XX年、XX年和XX年年三年的政府性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清理和登记,共清理上报我区至XX年年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38309万元,并从债务的规模、形成原因以及化解对策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并完成了各项报表的填制工作。8月上中旬省政府统一派出专项核查组对全省各州市和县区开展债务核查认定工作,预算科三个人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日子里全天候陪同核查组,与核查组的同志一道加班加点,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并帮助债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努力,经最后核查设定的政府债务总额为47354万元,在原上报的基础上增加了9045万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的帮助和支持。

(五)按上级要求完成各类调研课题和工作

一是做好了主体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课题调研工作。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要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特别是对禁止开发区要按照100%的比例实行补偿。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属部级自然保护区。市财政局于3月18日召开专题讲座,对主体功能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课题调研进行了讲解和布置。区政府于3月22日召开了财政局、发改局、鹤管局、林业局、大山包乡政府等20余个部门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大山包保护区转移支付项目申报工作。会议确定从基层政权运行和管理成本、农户补偿、公共设施建设、生态湿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做出完整的项目申报材料,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以促进我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科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对经发改部门汇总后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时完成上报工作。

二是完成了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财税调研也是我科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调研工作涉及面广,业务较为复杂,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需对全区39户主要盈利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损益、所得税的计算缴纳以及其他各税的实现情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经过我们的努力工作,在国税、地税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其他还有所得税跨州市分配政策的基础资料收集、重点产品调研等工作都逐一认真落实。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从本科室业务工作来看,我们现行的预算管理程序和制度不尽完善,管理的规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与上级提出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收支信息反馈方面还不够及时,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分析资料,没有很好地发挥预算科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是正确判断财政经济形势,把握财政运行方向。2009年财政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从不利因素来看,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经济增长压力很大,财政各项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从减收来看,国家自明年1月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初步预测全区财政总收入预计减收8400万元,其中:国税6500万元、地税1900万元;同时,由于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趋缓,2009年中央和省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量也将会相应减少。从增支来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建、社会保障等都将大幅增加投入,已有的刚性支出需要保障。因此, 2009年全区财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根据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结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我科初步考虑,2009年全区财政收入盘子在今年基础上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达到3亿元。

二是及早谋划明年财政工作。现在离年底不足两个月时间,既要集中精力做好决算准备工作,又要未雨绸缪地谋划好明年发展。要积极稳妥编制收入预算,合理确立收入盘子,保持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当前形势下,要切实树立节俭意识和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和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要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重点支出、支持经济发展等资金需要,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认真研究财税体制和政策。根据当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重要政策措施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安排,要配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做好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乃至政策的工作。积极协调与市局预算科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在体制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做好预算调整工作和年底算账的准备工作。要组织协调税务部门研究分析国家明年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我区财政收入的减少影响。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6

(一)完成XX年年度财政决算及2009年预算编制工作

财政决算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最终体现。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报表数据是经济发展在财政收支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2009年新年伊始,全科人员就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预算科与国库科及各科室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严格按照“统一表式、统一口径、统一布置、加强协调、严格审核、提高质量、数据共享”的工作原则,不分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及业余时间,进行对账、算账、审核、汇总。决算数据做到了预算单位、业务科室、预算总指标和支出都核对无误。通过大家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XX年年的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经省财政正式批复的决算,XX年年我区一般预算财力增加了352万元,其中:省市考核奖励增加了134万元,年终结算困难补助增加了183万元,调入资金增加35万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部门对我区的关心和支持。

科学测算、统筹安排,全面及时地完成了预算草案编制工作。整个预算方案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标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和近几年财政税收的良好增势,充分考虑了所得税改革及非税收入的不可比因素,同时也衡量了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资金需求,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收支平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既符合我区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2009年预算草案顺利地通过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审查批准,明确了财税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全区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组织、加强协调,促使财政收入高速稳定增长

根据年初人代会批准的2009年财政收入任务,我科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与两税部门认真研究,反复磋商,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并由区政府与之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密切注视着财政收入动态,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协助领导解决组织收入中的存在问题,同时加大非税收入的征管,规范预算外收入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快速增收,均衡入库。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任务。

1-10月,全区财政全口径收入完成59285万元,为年初预算52250万元的113.5%,比去年同期41654万元增收17631万元,增长42.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511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6%,比去年同期9986万元增收5126万元,增长5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375万元,为年初预算24826万元的102.2%,比去年同期18972万元增收 6403万元,增长33.7%;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97%,比去年同期291万元增收103万元,增长35.4%。后两个月,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预计财政收入后两个月增幅会回落,但实现大幅超收已成定局,全年仍然能够保持高位运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有望完成2.78亿元,增长25%左右。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年初以来,严格执行经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09年财政支出预算,确保工资正常发放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保证法定支出,保证重点支出,积极筹措资金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支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1-10月,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2432万元,为年初预算57112万元(不含上级专款)的82.8%,比去年同期51573万元增支20859万元,增长40.4%;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626万元,比去年同期91万元增支6535万元,增长71.8倍。今年的财政支出在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发放及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投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重点保障了支农、社保资金的需要,大力支持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支持三农、城市建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增幅较大,分别增长146.4%、95.9%、70.1%、30%,支出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公共财政的效能进一步体现。

(四)深入研究、改革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征对近年来乡镇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预算科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从财政体制基数、财政收入情况、财力情况、财政平衡状况、债务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在总结我区“乡财区管乡用”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新一轮的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案,核心内容是: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区级统一管理,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纳入区级预算管理”的改革办法。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取消了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税收基数考核任务,提高乡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极大地改善了乡镇政权机构运转困难的问题,同时也照顾到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事务工作较多的乡镇办事处以及民族乡镇的既得利益,改革得到了顺利进行。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圆满完成省政府对我区的政府债务核查工作

根据市财政局昭财预〔2009〕19号文件《关于做好XX年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统计和核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会议安排及部署,预算科在全区范围内对XX年、XX年和XX年年三年的政府性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清理和登记,共清理上报我区至XX年年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38309万元,并从债务的规模、形成原因以及化解对策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并完成了各项报表的填制工作。8月上中旬省政府统一派出专项核查组对全省各州市和县区开展债务核查认定工作,预算科三个人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日子里全天候陪同核查组,与核查组的同志一道加班加点,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并帮助债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努力,经最后核查设定的政府债务总额为47354万元,在原上报的基础上增加了9045万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的帮助和支持。

(五)按上级要求完成各类调研课题和工作

一是做好了主体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课题调研工作。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要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特别是对禁止开发区要按照100%的比例实行补偿。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属部级自然保护区。市财政局于3月18日召开专题讲座,对主体功能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课题调研进行了讲解和布置。区政府于3月22日召开了财政局、发改局、鹤管局、林业局、大山包乡政府等20余个部门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大山包保护区转移支付项目申报工作。会议确定从基层政权运行和管理成本、农户补偿、公共设施建设、生态湿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做出完整的项目申报材料,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以促进我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科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对经发改部门汇总后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时完成上报工作。

二是完成了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财税调研也是我科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调研工作涉及面广,业务较为复杂,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需对全区39户主要盈利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损益、所得税的计算缴纳以及其他各税的实现情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经过我们的努力工作,在国税、地税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其他还有所得税跨州市分配政策的基础资料收集、重点产品调研等工作都逐一认真落实。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从本科室业务工作来看,我们现行的预算管理程序和制度不尽完善,管理的规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与上级提出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收支信息反馈方面还不够及时,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分析资料,没有很好地发挥预算科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是正确判断财政经济形势,把握财政运行方向。2009年财政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从不利因素来看,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经济增长压力很大,财政各项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从减收来看,国家自明年1月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初步预测全区财政总收入预计减收8400万元,其中:国税6500万元、地税1900万元;同时,由于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趋缓,2009年中央和省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量也将会相应减少。从增支来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建、社会保障等都将大幅增加投入,已有的刚性支出需要保障。因此, 2009年全区财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根据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结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我科初步考虑,2009年全区财政收入盘子在今年基础上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达到3亿元。

二是及早谋划明年财政工作。现在离年底不足两个月时间,既要集中精力做好决算准备工作,又要未雨绸缪地谋划好明年发展。要积极稳妥编制收入预算,合理确立收入盘子,保持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当前形势下,要切实树立节俭意识和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和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要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重点支出、支持经济发展等资金需要,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7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方式。现代经济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成两类:一种是以增加生产要素(如资金、劳动力)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以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如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扩大再生产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把过去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注重“量”的扩张,集约型增长方式则在“量”的扩张基础上注重“质”的突破和效益的提高。

(一)娄底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目前,娄底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增长方式在工业化的初期确实给娄底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正是采用了这种传统增长方式才形成了今天娄底工业基础和规模。特别是“十五”后期,我市根据自身特点,坚持以大投资促大发展的指导方针,有效地吸引和激活了各类投资,投资总量、投资速度、投资效益都创造了历史纪录,使得我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给工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05年娄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7.4亿元,为2000年的2.86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4%。大规模的投资虽然解决了一系列困扰和制约娄底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实现了娄底工业“量”和“质”的突破。但是,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带来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后果。不仅受资源瓶颈制约,使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生态退化问题突出,而且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下,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这就决定了工业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将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原有的较高的增长速度也将逐步回落。因此,要实现娄底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娄底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代经济学家判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要依靠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单位增加值能耗、工业投资效果系数(当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与同期全社会工业投资额的比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来反映。“十五”以来,娄底工业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效益和质量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2005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5.9亿元,比2000年增长79.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5年达到了162.7%,比2000年提高86.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也逐年下降,2005年我市万元GDP消耗能源2.83吨标煤,比2000年减少了0.18吨;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在波动中得到提升,2005年为41.5%,2000年为37.2%;只是工业投资效果系数却从2000年的5.1下降到了2005年的2.0,这主要是近两年我市开发项目较多,投资增长迅速,目前投资效应还没有显现所致。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般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划分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增长方式的主要依据。科技进步贡献率小于30%为粗放型,30%~50%称为准集约型,50%以上为集约型,达到70%以上为高度集约型。由此可看出娄底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为准集约型增长,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娄底跨越发展新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全市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三大重点领城,综合考虑研发条件、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加强与高等学院及科研机构的联系,重点研发了薄板配套产品的开发、氧气锆陶瓷、肝复乐系列、高效结晶器铜管等项目,着力扶持了新化长青电子、华禾药业冷水江制药、湘源科技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已拥有特种品牌钢材、耐磨铸铁、矿用提升绞车、KU高段频头等一批部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娄底新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到200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93.07亿元,比上年增长70.86%。

二、娄底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的主要障碍

(一)产业、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结构朝着现代化产业结构方向积极转变,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为骨干的门类齐全的新工业体系,工业及其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结构比由2000年的24.2∶38.8∶37调整为17.7∶48.5∶33.3。但是,我市“吃资源饭”状况严重,产业结构以传统的冶金、建材、煤炭、化工行业为主,重化工业占绝对比例,工业产品仍以“傻大黑粗”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名牌产品辐射力极低,出口产品少得可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长沙株洲等兄弟市慢得多。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停留在固有模式上,虽然有了几个亮点,但还未形成大的规模,市场占有率较低,传统农业仍占主体,产业化经营产值严重偏低;二是传统工业依然占主体地位。我市传统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90%以上,新产品产值所占比例只有28.3%,比重偏低,并且新产品中大都是传统产业的附属物,新产品带来的附加值低,产品链条也短,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工业根基“头重脚轻”,抗风险能力弱。娄底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说仅仅就涟钢一家企业,涟钢工业总产值占了娄底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9.5%,2005年上半年由于涟钢的推动,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第一,下半年由于涟钢主导产品薄板价格的下跌,企业效益锐减,生产更多结果亏得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涟钢只得压产,直接影响我市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转,到年底时,我市工业增速已退居到第十一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市支柱企业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四是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2004年上半年,面对经济过热,土地、能源资源紧张及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有意识的控制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我市经济赖以增长的主要行业建材和能源工业受其影响最大,使得部分娄底工业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主导产品建筑用钢材价格直线下跌,中厚板市场形势也比较严峻,涟钢薄钢从2004年初的4600多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2700多元,海螺水泥价格最高时达380元/吨,但现在只能卖到300元/吨,一些企业因此只得压产限产,自然影响娄底工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第三产业比例偏低,不能给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一是总量占GDP比重偏低,提供就业岗位不够。2005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3%,远低于湖南40.4%水平,而从总量看,2005年娄底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3.83亿元,仅高于张家界和自治州,位列倒数第三,同时第三产业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也严重偏低,沿海发达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左右,我市为28.68%,也低于湖南30.2%水平。二是增长速度滞后于工业,发挥支撑作用不够。2001年至2005全市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0.3%,比第二产业低了2.9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从2001年的36.5%回落到了33.3%,降低了3.2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构成娄底第三产业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运输业。2005年娄底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1%。而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业、咨询业、旅游业等在内服务功能强又能直接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兴三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仅31.2%。可见,娄底传统低层次服务业仍占相当比重,新兴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三)单位增加值消耗能源严重偏高近几年来,由于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燃料的能源消耗也随之大幅增加,2005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共消耗能源682.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6.3%,虽低于同期工业生产18.4%的增长速度,但单位增加值消耗能源严重偏高,2005年我市规模工业单位GDP能耗为7.18吨/万元,远远高于全省3.83吨/万元水平。

(四)工业企业整体效益偏低2005年娄底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工业企业销售利税率分别为155.94点和8.54%,而全省为164.2点和11.83%,分别低了8.26个点和3.29个百分点。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只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劳动生产率和产销率略高于全省,而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贡献突出的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娄底总资产贡献率为9.72,比全省低3.74个百分点,资本效益发挥极不理想;资产负债率为66.5%,高出全省4.23个百分点,工业负债投入性发展依赖性较强;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33%,比全省低了2.04个百分点,企业产生附加值能力较低。

(五)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缺乏后劲我市企业由于经费紧张及环境不优等原因,科技投入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开发新的产品不多,而形成“名牌”的产品更少,企业核心竞争力自然无法得到提升。其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总量有所增长,但经费投入强度仍然偏低,与工业投资增长很不适应。2005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54180万元,只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81个百分点。全市创新工作处于领先的涟钢2005年的科技活动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也仅为0.58%,远不足1%,而沿海一些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每年投入的资金超过销售收入的10%。由于企业缺少科研经费和人力资源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打折扣,致使产品更新慢,市场竞争力困乏,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7%,较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5.6个百分点。其次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源投入也不足。2005年全市300家规模工业企业只有34家企业有科技活动,所占比重只有11.3%,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只有1273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数的1.1%,平均每户企业只有4.2人,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和5.3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只有983人,占参加科技项目人员的77.25%。涟钢拥有职工18734人,而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科研人员仅425人,只占2.3%。而深圳华为公司拥有职工2万多人,从事研发的人员超过了50%。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企业制度和政府发展观念落后也是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娄底工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秩序紊乱,经营初放,管理模式仍以“计划式”“小作坊式”“家族式”模式为主,“惟利是图”思想在一部分企业业主头脑中根深蒂固,目光短浅,发展观念淡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极不合理,人力资源很难转化成生产要素,竞争力很难得到提升。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对“发展”的理解比较模糊,政绩观出现偏差,认为增长快就是发展,片面追求“量”的增长,忽视“质”的提高。粗放型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可以“立竿见影”,正是地方官员实现其“任期政绩”的重要因素,如此一些地方官员默许甚至支持一些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的发展,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带来难度,与我们所追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背道而弛。因此,在传统的以GDP增长指标为核心的政绩观的制约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被领导和行政行为强化,从而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化变得更加困难。

三、对加快推进娄底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2005年我市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到2010将近达到2000美元。从国际国内经验看,这一阶段,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工业结构日趋合理;技术创新愈益活跃,并由引进为主向引进和自主创新并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加速,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集聚。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工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培育发展一批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品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发展理念,加快体制创新经济增长不仅来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也在于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在娄底经济增长初期,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较为便宜,以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来获取比较优势成为必然。但这种高投入战略实际是在人均资源贫乏、资源消耗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使我市的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也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后,有限的资源并不能长期支持高速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要确立科学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摒弃那些片面强调GDP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做法,建立起注重地区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的考核机制,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愿望和动力引导到科学发展观的方向上来。不仅要改变传统发展观念,还要转变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财富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在今后几年内,我们必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国家促进中部经济崛起政策扶持为契机,有目的的推进娄底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把娄底建设成为一个沿海先进制造业零配件“中转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薄板工程配套产品开发、特种陶瓷系列产品、高端耐火材料及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同时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及软件、生物医药、机电加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政府要针对娄底企业组织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和生产无序等突出矛盾出台优惠政策,实行资产重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中,对浪费资源、抢占土地和规模效益不好的小企业要加以淘汰,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项目的重复建设。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8

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区域产业竞争力反映。区域产业竞争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即区域内各产业所占总产值的比重及其相互间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以及对区域竞争力所产生的影响;二是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即区域内各产业自身具有的竞争力,表现为特定产业产出品的市场开拓、市场占有和获利能力,反映了该区域特定产业与其他区域相同产业的竞争能力。区域产业结构及其产业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状况。因而,客观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其优势,对于认识和把握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工业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基于研究工业结构及其优势对于扬州市整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以江苏省作为标准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扬州市工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偏离份额分析法及数学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两个方面解释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其基本思路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的增长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反映区域增长与标准区域的增长是因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另一个分量是竞争分量,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的增长是因不同于标准区域相应各部门的增长而引起,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与劣势、区域的相对竞争能力。如果一个地区各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国(标准区域)同一产业增长速度完全相同,即排除掉由于各地区同一产业竞争力不同造成的增长速度的差异,那么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标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则完全是由结构因素所形成的。如果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全国(标准区域)完全相同,那么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标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只能由地区竞争力来解释。偏离份额分析法不仅可以分析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两者作用程度,而且可以进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差异的比较研究。

数学模型

在分析扬州市工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时,将江苏省作为扬州市经济发展参照系,是因为无论从行政隶属、区域政策、经济发展度等方面来看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基于此,我们建立以下SSM模型。

假设Fi (t)表示t时期江苏省第i个工业产业的产值,则

式中Fij (t)表示t时期第j区域的第i个工业产业的产值。

用F(t)表示t时期江苏省工业总产值,则有

ΔFij为j区域第i个工业产业产值的增加额,Fij (t0 ),Fij (t)分别为j区域第i个工业产业基期和报告期产值。由(3)知,j区域第i个工业产业产值的增加额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为竞争力分量。它是j区域第i个工业产业产值增长额分解的剩余部分,即扣除工业经济增长分量和产业结构分量之后的增长额。由于剩余部分的正负大小体现了该产业在江苏省同行业中的相对增长水平,反映区位优势或地区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故称为竞争力分量。利用竞争力分量既可以判断某区域工业产业在江苏省同行业中所占有的竞争地位,又可以分析江苏工业经济增长中各产业部门相对发展和收缩的区域。

Pij + Dij为j区域i工业产业与江苏省工业产业的总偏离量。如果将(3)等式两端同除以,Fij(tO ) 则得到以增长率形式表示的SSM模型。

扬州市工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概况分析

本文选取1998年和2002年扬州市39个工业行业,并以江苏省作为其上级区域,将同期同行业总产值折成1998年不变价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扬州市工业发展水平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总偏离量为-1809703.6万元,其中结构偏离份量为-82749.7万元,竞争力偏离份额-1726953.9万元,两项指标都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因此,扬州市工业产业结构矛盾非常突出,而且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较低。

为揭示扬州市工业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问题,我们列出了扬州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前10位的行业的偏离份额分析表,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扬州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前10位的行业中,产业竞争力分量为正的有8个,其余2个为负值;而结构分量为正值的行业仅2个,分别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8个行业为负值。

扬州市几个重要的工业行业,如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它们的产业结构分量分别为-52433.23万元、-7936.79万元、-12847.43万元。这几个行业的结构分量的负值很大,是导致扬州市工业产业结构分量为负的主要行业。其原因表现为:这些行业大都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造成这些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低于江苏省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即

,基数越大则产业结构分量负值越大。扬州市工业发展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十分突出,而且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科技产业比重相对较小,这些都制约了扬州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

转贴于

竞争力分析

表3按产业竞争力大小对扬州市工业行业进行了排名。排名越靠前,竞争力越强。从表3可以看出,扬州市工业产业竞争力呈现如下特征:

扬州市主要工业产业竞争力较强,但整体竞争力较弱。扬州市39个工业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竞争力分量为正值,而其余行业非零即负,所有竞争力分量为正值的行业在总产值中累计所占比重高达67.86%,可见扬州市主要工业产业竞争力较强。另一方面,扬州市工业产业竞争力分量为-1726953.9万元,可见其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较弱。

支柱产业竞争力较强。在总产值比重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有8个行业竞争力处于排名的前10位,且扬州市工业产业竞争力分量排名前10位的行业在总产值中累计所占比重达到70.45%。由此可见,扬州市支柱产业竞争力较强,同时产业竞争力强的行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较大。

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扬州市工业的优势产业基本属于技术层次较低的传统技术性产业,而高科技以及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产业竞争力非常弱小。这些代表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行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相当规模,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还没有得到发挥,在工业增长中的先导和支柱作用比较弱。

对策建议

积极创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产权规范制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各种手段,加快企业资产重组步伐,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参与我市企业资产重组,实施挂靠联合,发挥专业化协作,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大资本运营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本运营效益,通过股份制改造,争取公开上市。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小巨人”。

管理创新。管理的核心在于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管理创新则是企业持续获得有效资源配置能力的源泉。要充分借鉴和利用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加以有效运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和发展观,注重员工的创造性发挥。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发展民营科技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农业示范科技区,形成较强的示范作用、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吸引海内外著名高校和公司前来兴办大学科技园和研发基地。鼓励并支持大企业、大企业集团与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联合创建不同类型的孵化基地,充分吸引外国专家、留学人员,鼓励科研开发机构人才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和加大对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发达的中介机构,是使中小型科技企业迅猛发展的必要条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笔者认为扬州市应该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等几大高新技术产业。

抓住时机促进结构优化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智)工作,以产业链中龙头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为重点,带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育区域新兴支柱产业的基本路径,要克服和避免目前招商引资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和误区,吸收各地区成功的招商引资模式,从我市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角度制定引资战略。招商引资要按照国际通行方式实行市场化与专业化运作模式。通过设立专门的外商投资促进中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科学化,提高效率和水平,政府要从招商的主角转变为承担协调和服务功能,将企业、中介组织推到招商引资的前沿。实施“引资引智双管齐下”战略,促进资本和人才的有机结合: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建立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和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格局;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并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并重。以产业链中龙头项目为招商重点,带动产业群的合理快速发展。

积极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大力培育和合理规划新兴产业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能够搭起一个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构建一个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的新载体,加速新型工业化步伐,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要抢抓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承载产业的梯度转移,延长产业价值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更好地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既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在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兼并、合资等方式进行,也要在政府层面上,通过省政府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规划指导,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来展开。

培育企业竞争优势

继续推进“三改一加强”工作,夯实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在改革、改制、改组过程中,一方面要修正和规范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化管理意识,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改造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柔性,加强企业驾御风险能力。同时要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管理和监控体系。

树立现代竞争意识,加强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力度,培育与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而是合作中的竞争、双赢竞争。因而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策略反应,强化共赢的理念。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则决定于企业核心能力,所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即从企业参与竞争的产业的吸引力,企业在该产业中能否形成相对优势,企业能否进入有比较优势的战略价值链环节以及能否形成合理的产业构成等四个方面寻求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积极加强与地方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独资建立研发机构,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积极稳妥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与工作机制,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导向与杠杆作用,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

加强品牌建设,培植优势品牌和著名品牌。我市企业(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特别是一些传统优势产业的品牌建设和保护一直未能得到重视,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对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如玩具业、三把刀、食品等传统消费品,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强化品牌意识,使其成为优势品牌乃至著名品牌。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9

个人转正工作总结1两个月试用期已经从前,我对本人所从事的出纳工作已经比拟熟习,也能胜任这项工作。以前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业务助理工作时,对出纳的工作情况比较懂得。而且在这两个月里,我在公司_总和_会计的引导下,在公司同仁的援助下,在新的岗位中,我对本公司经营模式和治理制度有了全新的意识和深入的学习。现对本职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个人面对新的城市、新的工作,所有都将是新开始,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及粗通的过程,万事开头难,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的、踊跃的心态是干好所有工作的基础。刚开端的多少天是关键,于是我努力把自己的心态调解到最佳,以适应新的环境、应答新的工作挑战。

二、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严格按照财务轨制的请求,办理费用报销,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

月末编制出纳报告单。

4、填写税务申报表。

5、实现财务负责人交待的工作。

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期,我在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功能。出纳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难,以前的工作教训对我从事新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很多事件还需要从新意识跟懂得,学习跟实际彼此融合才华产出成果,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言教,离不开公司同仁的关心和支持。

三、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可能用“轻松”来形容,绝非“雕虫小技”,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财务收支的关口,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恳求:一.学习、理解和把持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一直先进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常识技能。二.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操纵、监督的作用。三.出纳职员要遵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四.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保险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留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四.很好的沟通才能。特别是和工商、税务、社保等单位的外联沟通才干。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遵照以上的基本四点外,我还要始终的尽力学习国家出台的新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提高的企业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今后公司发展的工作。

以上是我对自己两个月工作的一些领会和总结。在当前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与公司的发展同步。同时,我要特殊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撑和关怀,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确实定和激励,我诚挚的表示感激!

个人转正工作总结2转正答辩是公司试用期员工转正管理中设定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试用期员工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试用期员工进行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新员工入职后满足转正条件的均可申请转正,经部门领导同意其申请后,便进入试用期员工转正答辩环节,答辩环节结束后由人事部开始走转正审批流程,审批流程结束则代表转正手续结束。

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正式接触人事工作将近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试用期员工转正成了我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每个月及时安排试用期员工的转正答辩事宜,截止目前共完成办理40余名新同事的转正,在办理这些转正事宜的过程中,我对这项工作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公司各部门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这是一份有生命的工作

转正答辩和其他工作一样,就像每月的例行事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每个月都会有试用期员工需转正。将近一年的接触,我对这项工作的感觉是可以交流沟通,有生命的工作,相比其他工作而言,它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活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开始喜欢上了这项工作。首先,这份工作让我对公司业务,及各部门各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工作职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不能说的很全面,但从试用期员工的述职中,我能大致了解到该员工(或该岗位)大致的工作内容,譬如,设计师,成本管理,以及项目公司的工程师岗位,招商以及文化公司的文化研究等岗位的工作内容,都是通过新员工的答辩述职中学习了解到的;其次,从员工的述职过程,我能看到他们身上的很多优点,同时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身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他们工作的思维模式及对工作的专注度和执着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例如本月刚进行转正答辩的几位同事,投资副总李磊,招商经理洪强,信息专员张三,虽然部门岗位职责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不论什么工作什么岗位都需要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才能进步,同时他们对工作的热情积极主动,以及演讲口才都是值得我学习进步的地方。当然,能和公司新同事一起见证他们正式转正的时刻,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很幸运的事情。虽然是同样的例行事务,固定的流程手续,但每一次转正,无论是对试用期员工,部门,还是在场的每位同事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审视,一次坦诚的沟通,每次的转正都各具特色,他可以让每一个人从中收获各自所需的东西,所以我把它理解成一份有生命力的工作。

二、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员工试用期的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识别优秀的员工,作为招聘甄选环节的补充,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帮助新员工尽快渡过磨合期,真正融入企业,产生期望中的高绩效。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但经过几次转正答辩我很快地纠正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切实体会到了转正答辩存在的意义,也懂得当时顾总对我说的公司传承的东西我们不能轻易去改变,除非你有更好地想法,否则他肯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首先,这是一个比较正式的沟通机会,而且是作为转正的必经程序,所以员工都比较重视这次答辩会。通过

回顾试用期期间几个月的工作,总结自己的得失,也会是一种显著的进步。部门领导也可借此机会,总结;其次,在这个场合,大家都比较坦诚,对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期望,新员工谈谈对公司对工作的感受,让人深受感染,这是一个团队氛围的体现,或许潜移默化中也是公司文化氛围的体现。例如,有同事在转正时说刚进公司,感觉公司的氛围特别友好,部门同事间关系也很融洽,也有一些同事提出公司的OA报销流程需要改进,需要加强公司文化建设等等建议,这些对公司的进步发展也是弥足珍贵的。

个人转正工作总结3虽然试用期转正答辩会也许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决定一个员工是否会转正,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在试用期过程中以及答辩会前,我们都已经得出他是否该转正的结论,但即使是作为一个形式,也有它存在的必要性,那就是管理沟通的机会。这种沟通的机会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公司的一个窗口,员工以及公司双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出自己的要求,以求更好地完成工作。在进行转正答辩工作安排跟进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个大致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试用期员工平时的工作动向

在答辩中每个试用期员工都会对自己6个月的工作进行总体的回顾及总结,在他们述职的过程中能看出很多新员工到职后基本能适应各自岗位的工作,从答辩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公司的带教人及部门领导对新员工平时的工作都做了一定的要求,而且新员工入职后工作主要是和带教人接触,带教人和新员工平时的沟通也比较多。譬如,利坤项目部土建工程师的答辩中,能看出袁总平时与下级员工的沟通很多,而且要求很明确,从中也能看出领导对新员工的一个发展及培养方向。

二、对公司提出建议

在答辩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很多新员工提出的建议,总结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公司员工关系的管理,增强新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几乎有过半数的试用期员工提出了这项建议,因为新员工进来感受不到企业的核心价值,也没有感觉被浓厚的企业文化渲染,甚至有部分新员工在试用期答辩时还没弄清楚公司的组织架构及组成部分,这些很难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部分同事也提出可以多组织公司的员工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增进不同部门间同事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2、适当丰富各部门各条线的专业培训资源。这也是每位新员工提出的建议,也许13年的学习年让公司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各新员工都很热衷于学习,力求扩宽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在更好地做好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3、公司OA流程的完善提升,这项意见也是很多员工在答辩时提到的,OA系统和每位部门员工的工作息息相关,在提建议的时候主要是认为OA系统的报销流程过于繁琐或复杂,不过这些在提出时,公司也尽可能地进行了调整,如公司之前实行的出差报销流程。当然其他还有涉及考勤,薪酬,激励等方面的意见。

我很认可这项工作,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这也需要部门负责人(带教人)对此加以重视,因为这的确给员工及部门负责人(或带教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也给新员工提供了一个很好信息窗口,他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论对错,都会有人做解答,如果部门负责人也带着走形式的心态,或许这项环节就不可能最大限度,个人认为如果转正答辩能和员工培训,以及员工晋升考核等方面结合,例如在现有的答辩审批表上增加一些答辩过程的打分项,以及记录答辩的一些重要内容,那转正答辩环节的重要性或许会得到

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更能引起公司同事的重视。当然,公司领导层对答辩环节总体还是较为重视,至少在答辩的过程中他们能给员工提出中肯的意见和要求。

以上是我近一年对转正答辩的愚见,也是对这项工作的一个小结,如有因个人能力局限导致见解不够全面或偏见,还请领导指点!谢谢!

个人转正工作总结4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负责对外宣传,具体包括工业园网站建设、二期招商画册的设计制作及参加相关展会等;

(2)日常接待工作;

(3)相关活动的策划及筹备;

(4)担任讲解工作;

(5)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招商主管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流畅的文字写作能力、网站建设维护能力、大型活动的策划及筹备能力。目前我在网站建设、大型活动的策划方面存在不足。在网页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Frontpaeg根本无法适应精美网页的制作要求,于是重新学习了新的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M_及图形处理软件FireworksM_。目前我已熟悉了上述软件的常用功能并能运用其进行基本的网页制作及图形处理。为了让自己做一个称职的招商人员,我阅读了网上的部分策划案例,以便在以后的策划工作中有所帮助。

____年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学无止镜,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

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招商引资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3、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个人转正工作总结5时光荏苒,20__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紧张中伴随着充实,忙碌中伴随着喜悦。在体检科主任的正解带领下,较好的完成了科里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在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科长转正工作总结例10

当今的国际竞争,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它的科学技术独占鳌头。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急起直追,不断攀登世界科技的高峰,两弹一星、载入飞船、探月卫星就是其中重要的标志。但是,我们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差距不在于某一科技成果达到什么水平,而在于科技的总体实力,在于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机制,在于科技创新是否成为一个民族万众一心的志向。党中央正确地提出,要建立创新型社会,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其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这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看,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解决如下一系列问题。

一、纠正吹糠见米的短视行为,加快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刚刚打开国门,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到了今天,经济要继续快速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老是用八亿件衬衫换人家一架飞机的状况必须改变。二是发达国家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转让,特别是高科技产品中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为了适应上述要求,打破西方的高科技封锁,我们在继续引进的同时,必须把重点转到自主创新上来。为此,政府和企业领导需要实行两个转变:一是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习惯于引进,不重视研发,而搞研发又往往是仿制多于创新,认为这样容易吹糠见米,钱来得快。如果这一观念不转变,自主创新就难以推进,我们就将永远落后和受制于人。二是投入重点的转变。过去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不少地方政府可以不惜花大量资金去挖掘、挽救濒危的供观赏的民间工艺,甚至不惜工本去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现在该醒悟了,应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了。对我们国家和民族而言,科技自主创新更具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能担当领导的责任,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

二、克服官本位思想,分配方面向科技工作者倾斜。几千年来,读书做官是知识分子的不变观念,当了官不仅光宗耀祖,而且还能鸡犬升天,荫及子孙。直至今天,官本位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本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公务员),却总是成了高高在上的老百姓的父母官。同一大学毕业的学生,从政者比从科技工作者高人一等;同是科技工作者,如果有的当了官,也高人一等。许多实际情况是,一个处、科级单位,高级工程师的工资不能高于处、科长;一个厅级单位,总工程师的工资不能高于厅长、副厅长。这就造成了一种社会成见:还是从政好,当官好,搞科技工作是低人一等的,没有多大的出息。这样谁还愿安心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呢?谁还能专心致志地从事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呢?官本位思想的另一种表现是把科技工作者都套上官阶爵位,如省部级、厅局级、处科级等等,实际上是把科技工作行政化,促使科技工作者总在行政级别上论高低和长短。今后所有这些状况必须改变,科技工作者应实行单独序列,不再套行政级别。在工资、待遇方面,可以单独作出规定,实行高工资、高奖励。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可以超过省部级甚至国家领导人的工资。一个单位的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有的工资也可以超过本单位的领导。总之,应该让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成为社会上崇高的、最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之一。

三、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广招科技创新人才。要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要广招人才,此所谓“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也(汉武帝语)。广招人才应该实行自主培养和大胆引进相结合的方针。自主培养是主题,是基础。没有这条,科技的自主创新就只能是虚幻的海市蜃楼。有的领导在人才问题上不重视精心培养,或对身边的人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玉为石,以贤为愚,总以为外国的月亮比国内的圆,一谈人才就大张旗鼓地不惜巨额资金向外招聘,而引进又往往不分良莠,鱼目混珠。这种人看似重视人才,实是地道的蠢材。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有长远打算,下苦功夫。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从外招聘,只要有真才实学,特别是高端人才,就要敢于投入重金。在这方面,要反对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的井底之蛙和只在一亩三分地里小打小闹的小农意识。科学本应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胆略和气魄。当然,不管是自己培养的,还是从外招聘的,只要是同等水平,就要实行同等待遇,提供同等条件,不可亲亲疏疏,厚此薄彼。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一支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科技创新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