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专业的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9 17:16:45

建筑专业的知识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1

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技能的程度,尤其是职高建筑专业课教学更为重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是对建筑专业具有一定的爱好;其次是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又进一步地让学生了解了建筑专业的特点及将来学生的就业前景后才选定的。这样,学生对所选的专业具有了较浓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专业思想,让他们想学专业,爱学专业,学有所获,不能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处于萌动状态,而是要让它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职高建筑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作一浅谈。

一、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取开启学习建筑专业知识的钥匙。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是一门艺术,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带到学习知识的港湾?不但取决于我们教师的语言、动作、掌握所任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如何来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把学生带到这个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就需要我们教师不管在任何时候,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具有充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心无杂念地投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愉悦和美的体验,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人比喻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好比是一场“演出”,这里的“演员”除了教师以外,还有接受教育的学生。我们的教师就得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和学生很好的交流,吸引学生,让学生配合教师共同演好教学活动“这一出戏”。在职高建筑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即让他们明白我一定行,其他同学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在实训中他们能做好我也一定能做好的信心,若是在接受上相对困难,已要认为这不是问题,原因是只需懂得“笨鸟先飞早入林”的道理,他能上大学我怎么会不能呢?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教师再插入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实例,并且是学生了解的存在疑问的实例。这样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就会有帮助,通过从实例中提出问题,师生解决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想象能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建筑专业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所开展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如在分析直梁弯曲时,我把挑水的实例结合讲解;在剪切变形的教学就从学生学用剪刀剪纸入手分析;低碳钢的力学性能就与工地拉钢筋,学生拉橡皮筋的现象等引入到教学中。这样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简单化,通俗易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了掌握建筑专业知识就要与实例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学习建筑专业知识的大门,步入建筑专业知识的海洋。

二、正确引导学生用好课堂45分钟,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

职高学生大面积的存在着厌学情绪,学习上是困难学生,他们对课上老师的满堂灌有着疲惫的感受,始终抱着换一个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会给他一个重新认真学习的机会,获取知识的愿望。因此,我们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把握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好这45分钟。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较集中的是在45到60分钟,加之职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那么的规范,常常会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一般是很难达到45分钟的。这样就得要求我们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讲练结合,留给学生更多的讨论和问题反馈时间。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在5分钟的时间内用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讲解15分钟,10分钟师生讨论,15分钟学生作业、问题反馈,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记笔记,因为学生专心记笔记的同时是不能再接受老师讲解的。我的要求是补充的内容要记,书上的内容可以不记,只需标识。如我在讲约束与约束反力是,什么是约束?我就让学生联想关在笼子里的鸟和被缰绳拴住的马,它们的活动是受到限制的,是由什么限制的呢?我作了一个假设如果鸟出笼,马脱绳将会怎样呢?学生就会明白原来约束就是笼和缰绳。那么,笼和缰绳又是靠什么来限制鸟和马的呢?那就是力,这力就是约束反力,再让学生分析这些力的方向如何?然后师生对几种常见的约束进行讨论,问题反馈,解决问题。总结整理在笔记本上,用作业来巩固各种约束的简图,反力的表示、反力的方向等。

三、了解市场对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让学生产生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求知欲望。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时代,推动经济和科技发展是市场的需求。市场又需要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来服务,市场的发展必须向社会吸收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学生所选的专业是离不开市场的,了解市场是学生选择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师生共同了解市场,让学生明白市场的需求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提高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建筑专业课教师要把企业生产所需技术人员的标准结合起来开展教学。讲解就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就业思想,从思想上消除厌学情绪。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后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获取更精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步入企业到较适合自己的位置,走上一个与所学专业相互吻合的岗位。在岗位上不断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学有所用,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发展、创新,最后成为专业的主人。如我在担任高一建筑专业课教学时,在第一星期就安排1-2节课的时间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建筑专业的知识。了解所学学科在建筑专业中的作用,以及学科的学习方法,再进一步了解建筑行业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各种用工的条件(主要是专业技能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通过学校周边的建设和学校的在建工程、维修工程等,了解各种工种的技术要求、人员需求以及工资报酬。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对建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激起他们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技术的提升。

为增强学生对建筑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所掌握的建筑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校园认识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认识学习,了解砖混、框架、框剪等房屋结构,以及单层、多层的房屋是如何根据用途来确定结构的。实习中采取师生相互提出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教学。同时教师备好相关的建设资料,向学生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的详情、施工质量的监督以及各种建筑的发展变化等。学生通过参观,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看到了建筑业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热爱建筑专业的热情,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技能。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每星期设置2~3次的技能训练。通过训练,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全面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我在教学中一旦校园内建筑出现问题(如渗漏水、装饰层脱落、板、墙体出现裂纹等)就及时带领进行实地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学校提供材料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维修。还有是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把它带到学校、课堂师生共同讨论。如学生提出为什么现在的新农村房屋建设需要建地圈梁?柱基洞的开挖深度怎么确定?挡土墙的设计、施工等等。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也给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机会。使每一学生的实训都能得到逐步的提高,都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收获。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2

1.引言

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看好,这几年高职就业率一直上升,高职毕业生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地参加各类项目、走进中小民营企业,职业综合技能强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上手快,在实践工作中进步大,是工程一线渴求的人才。而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的基础之一就是建筑识图能力。随着建筑行业新观念、新工艺和新研究的不断发展,建筑专业办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加强识图教学内容的纵向、横向联系,突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建筑专业定位与建筑识图能力的关系

建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施工员、监理员为就业岗位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适应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施工图纸是工程中的语言,要进行现场管理或资料编制都得掌握图纸的识读,如果因看不懂图纸而产生理解上的错误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在这些岗位中看懂建筑施工图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把建筑识图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建筑识图能力培养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制图与识读》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学生初学的专业积极性高,但随着内容的加深,特别是专业识图这部分内容因涉及还未讲授的专业知识,大部分学生会在此而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反正今后还要学习专业课,不对此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有的任课老师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教学中也没有重视专业知识的引入指导,这些都削弱了学生识图能力的形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学习缺乏联系

《建筑制图与识读》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建筑制图基本知识与专业识图两部分内容,学生初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学习兴趣高,但随着内容的加深、空间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特别是看到专业识图内中各种复杂形体和符号与基础知识的内容在形式上大不一样,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两部分内容是互不关联的;有的学生的学习就只停留在基础知识上,想着能凭着这部分内容考及格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部分不认真学,只想在专业识图时学“有用”的东西。这些想法造成学习上的脱节,影响到识图能力的培养。

3.2不能运用制图原理及识图要领学习专业图纸

专业识图中讲解的图纸有建筑施工图纸、结构施工图纸、设备施工图纸、装饰施工图纸,有的学生能看懂建筑施工图纸,但对其它工种的图纸的识读不得要领,认为不是本专业的范畴,不能运用建筑施工图原理学习其它工种图纸的识读,造成专业识图能力不全面,这对毕业后从事建筑领域的工作带来隐患。

3.3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学习之间缺乏衔接

《建筑制图与识读》课程学习完毕并不能说明学生就具备了识读施工图的能力,由于当时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没开始,学生在学习识图的时候有些专业术语、构造及结构知识还不懂,不能深刻领会图纸内涵,有的学生《建筑制图与识读》课程学习结束后,在后续专业学习的时候不懂得运用制图原理与专业识图的技能解决专业课的任务,如房屋构造大作业;有的教师在讲授涉及图纸部分的内容时以为学生在制图课程学习中已掌握(如平法标注法),当课时安排得较紧教的时候这部分内容往往讲得较快,但这些识图内容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制图课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由于识图基础不牢固,与之相关的专业课学习学生学得较差,不能进一步深入掌握识图技能。

以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

4.建筑识图能力培养方法

4.1《建筑制图与识读》课程开展中识图能力的培养

《建筑制图与识读》课程中的基础内容是点、线、面、体的投影知识,其内容之间是互为关联的,专业识图的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入,专业识图中的形体、符号看起来复杂、繁多,但是只要认真分析就会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如房屋建筑中房间这个组合形体主要是由楼板、墙体、柱子、梁等基本形体组合而成,在专业识图中应用制图基本原理,加上专业识图中引入的专业术语、符号、图例,以及具体实例等内容来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中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就相对简单,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专业课程开展中识图能力的培养

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用来解读图例,在此期间加大学生对制图规范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初学阶段未能掌握的专业图的内容要及时对应所学内容积极思考,不懂之处向老师请教或同学之间交流解决,通过从制图基础知识的学习到专业识图初步学习,再从专业学习到专业识图深入学习的过程,使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房屋构造课程的时候教师不但要运用到建筑制图的原理与识图知识,而且要通过墙体构造详图、楼梯构造大作业、屋顶构造设计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制图标准的掌握与制图原理、规范的应用,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5.专业能力的提高

通过房屋构造课程中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建筑结构课程中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建筑设备课程中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中建筑装饰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技能训练的各环节,如:房屋构造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中有扎实的识图基础,能解决图纸表达、施工管理、资料编辑等方面的要求,为适应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莫章金.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3]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3

作者简介:白崇喜(1981-),男,黑龙江肇源人,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讲师;邵新妍(1976-),女,黑龙江双城人,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16-02

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抗震”等,这几门课都用较多的学时单独讲授,学生的力学基础扎实,容易掌握结构知识。对于非土木类专业而言,结构课程却不是核心课程,因此,非土木类专业学习结构课程所需的学时及所学的重点明显不同于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建筑结构”课程采用教材的内容基本是由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抗震”等几门课程简单化后的“拼盘”,未能摆脱以培养结构设计人才为目标的内容框架。[1]为此,有必要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目标是用简单、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课程的“白话”革命。

一、非土木类专业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

非土木类专业,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它们与土木类专业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上存在着较大差别,而这一差别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往往“建筑结构”课程都是由结构专业的教师来讲授,教师的授课较容易受到结构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如果未针对非土木类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而仅仅参考结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来授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建筑结构”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类课程,该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2]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建立工程概念,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的构造要求,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3]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建立结构中的力学概念,将其学到的建筑结构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这样建筑师和结构师才能紧密合作。

土木工程专业与工程管理专业及建筑学专业的从业对象都是建筑工程,但是从业目标却不相同,土木工程专业侧重于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建筑学专业侧重于建筑设计和建造艺术。从业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不同专业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即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明显弱于土木工程专业。

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教学内容应根据建筑结构知识与非土木类专业对其需求之间的关系来安排,培养学生结构整体思维意识。教师应从建筑结构整体的角度,阐述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基本构件而轻视结构整体分析的教学模式,强调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砌体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这三类结构(构件)在设计时的异同点,通过类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重原理轻公式,侧重于技术知识的有效性,弱化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参数的讲解,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课程的精华。[4]

教师还要注重非土木类专业知识体系向建筑结构知识体系的过渡。非土木类专业的建筑结构教材内容过于强调结构设计自身,其与非土木类专业的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非土木类学生在理解建筑结构知识所必需的过渡阶段,不利于学生形成结构素养,这方面的过渡则由授课教师来把握。由实体结构向力学模型简化的过程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要加强建筑结构与相关知识体系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建筑结构整体概念。

最后教师要能把握知识的纵、横向扩展。围绕真实的典型工程设计案例连续地组织授课内容,可使各部分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彰显其内在逻辑性,更具工程直观性。以建筑结构知识为主体,授课内容应优选与专业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且工程中易引起误解的主题。

2.增加阅读结构施工图相关知识

工程图一直被称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凡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离不开图纸,[5]因此,“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必要融入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这一内容。先讲解每种结构(构件)的结构设计原理,随后讲解与该部分结构(构件)相应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对构件计算的理解是相互促进的。

结构施工图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结构制图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钢结构构件及连接的表示方法,通过介绍有关建筑工程制图标准使用方法,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结合专业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及结构施工图的形成过程,增强阅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3.根据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研究地不断深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在各类建筑结构中,比如FRP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异形柱等,而书本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新的科研成果。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纳入新知识。任课教师要努力承担科研任务并密切关注新的科研成果,坚持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贴近专业需求的教学方法

1.提升教师非土木类专业的专业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数情况下是结构专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缺乏非土木专业的专业素养,这样不利于实现非土木专业知识向结构知识的良好过渡。因此,为适应专业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型的教师来完成“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则应更多地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实践,从中找出相应的结构知识,从而建立管理知识与结构知识之间的联系。

专业型教师除了定期深入到工程第一线学习与结构专业及非土木类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知识外,还有必要参加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等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非土木专业的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才能培养出与专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2.加强学生的感观认识

拍摄反映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照片,并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通过直观的照片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结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借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在教学的相应环节对图纸内容及表达方式加以介绍,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工程意识。

为满足形象化教学的需要,学校应配置一定量的教学模型。如制作各种结构体系的教学模型,以及配筋构件模型,结合模型讲解结构知识,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结构设计竞赛,或者搜集历届获奖作品将其制作成教学模型,通过对这类模型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通过CAI课件将枯燥的知识活化,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课件内容要符合专业特点,尽量多用图片、动画等影音形式,加大Photoshop、Flash等软件在课件制作中的使用频率。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工程实例及各结构形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表情、手势和语调引导学生思路,同时利用黑板讲解调整讲课节奏,避免单一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和心理疲劳。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可以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某些构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如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把构件的受力全过程播放出来,可避免语言的枯燥,学生将会有一个动态的全过程认识。比如,讲解钢筋混凝土梁发生剪切破坏的三种破坏形态,即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可用视频把梁发生每种剪切破坏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明显好于用语言枯燥的讲解。

4.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考试应以准确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及自学意识为目的。建筑结构考试应由平时考核与传统的闭卷考试相结合,这两项各占50分,对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考虑一定的附加成绩。以求创新、重能力为导向确定考核内容,主要考察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建筑结构概念和体系;结构基本构件设计(包括计算和构造);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及识读;对建筑结构相关规范及资料的文献检索能力。

四、结语

“建筑结构”课程涉及学科较广,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对非土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正从具有单一专业能力向综合素质能力转变,而“建筑结构”课程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该课程将更具重要性。教学改革实践表明,立足于专业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实践,一定能培养出兼具基础理论知识和全面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0-32.

[2]刘雁.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4):89-91.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4

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的重要动力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来自于建筑专业知识,更多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中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关注到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引入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赋予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对建筑专业知识的求知欲与探究欲,进而强有力地激发他们对建筑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就“混凝土浇筑”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我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自身所处的教室建筑物为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混凝土施工工艺”,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材料、列出一些常用的施工工艺、分析不同施工工艺的优点与缺点,并猜测教室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何种施工工艺……由此让学生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对“混凝土浇筑”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目的。

二、引领学生完成自制模型任务驱动学习效果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建筑结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立体性,而且构建层次相对于其专业知识来说较为复杂,如果教师引领学生在教学中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引领学生仅仅通过文字理解与图片观察对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往往很难促使学生构建有益于增强学生知识理解的立体思维、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因而,积极引入一些模型,可以非常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目的,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开展任务教学活动,赋予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某些模型制作任务,引领他们自主选择什么样的硬纸板、选择什么类型的铁丝、软木条、木头针等材料,引导他们如何使用美工刀、卷尺、钢尺等基本工具,让他们感受建筑模型制作中的一些基本形体,体验建筑物体中的“梁”“柱”“承重面”等等,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空间结构感知能力,增强他们对施工技术的深刻体验,加强他们对建筑中的强度、稳定性等诸多要素的深入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建筑专业知识素养。

三、以任务训练为驱动巩固教学成果

中职建筑专业的实训对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育他们熟练而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例如,引领学生就某一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现实调查研究,可以赋予他们对工程图纸进行设计,对施工工艺、工程构件进行选择,然而与真实的工程项目进行比对,让学生感知自身的知识认知差距,从而促使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复习,促进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深化巩固。又如,可以引导学生就正在进行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真实了解“工程造价”“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建筑应力计算”“建筑工程验收”“混凝土制取”等诸多知识点,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巩固建筑专业知识,同时促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多年来中职建筑专业任务驱动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方法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性,提升学生对建筑专业知识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有助于加强学生建筑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同时对于培育学生良好的建筑专业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5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把握建筑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建筑专业英语是继公共英语之后综合建筑专业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英语课程,是一门重要工具课。其特点如下:

(一)专业性。建筑行业中,大量的并不断产生的专业术语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并准确使用它们,同时,很多公共英语词汇在专业领域内被赋予了专业含义。

(二)严密性。建筑专业英语属于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表达客观准确。在建筑专业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以保证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强调存在的事实,而且专业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

(三)实时性。伴随着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科技名词与专业术语也不断涌现。建筑专业英语教材要实时更新,授课内容要实时调整,及时准确了解新发展、新动向。

二、明确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建筑专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专业相关基本专业词汇和基本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查阅建筑专业方向英文文献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从业打下必要的专业英语基础。

(二)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建筑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其教学重点在于建筑专业词汇教学、讲授翻译的标准和技巧、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学习建筑专业英语对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要求比较多。因此,在建筑专业英语课中不仅要讲解语言本身的问题,还要对建筑专业常识予以介绍,这样才能把建筑专业英语讲得生动活泼。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开设建筑专业英语之前,学生一般已经学习了好几年的基础英语,再加上建筑专业英语课时有限,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建筑专业英语不应过多介绍英语语法基础知识。建筑专业英语要把重心放到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专业知识上;要重点反映词、句子和整段文章的翻译技巧。翻译技巧的讲解要与建筑专业英语的实例紧密结合,使学生始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精选的文章和词汇业务覆盖面要大。建筑专业英语反映整个建筑学科的基本内容,而不要过分集中在某一领域以保证习惯用法、语法结构和现象等方面的多样性。

(三)建筑专业英语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建筑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建筑专业教材相对接,使学生在学习建筑专业英语的同时,巩固和提高对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建筑专业英语阅读材料在结构上不要过难,内容不生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建筑英语专业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已经明确了建筑专业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不再是语法分析,而词汇、文章理解和翻译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施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语篇教学,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课文有重点的讲解和启发性提问,让学生能通过语言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英汉互译以达到对文章意义的完全理解。阅读方法主要介绍寻找中心词,有目的地阅读,从文章题目揣测内容,从段首句观全段,由首段和末段理解全文,文章浏览,由上下文推测难字含义及综合阅读等技巧。

(二)以建筑专业术语为核心扩充专业词汇量。建筑专业术语的明显增多是建筑专业英语相对于基础英语的主要特色。在教学中,应重点介绍专业术语,讲清楚它的含义。对于专业性不强的词汇,可以降低讲解力度,使其置于次要的地位。专业术语和词汇往往难以记住,容易遗忘。为了便于学生们的记忆,应给学生们介绍一些记忆方法,如归纳法、词缀法、联想法等。此外,可通过词汇测验和竞赛,调动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们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

(三)介绍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在训练学生翻译能力时,根据建筑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适当地介绍一些翻译短期技巧。如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的转译;词量改变;被动语态的译法;长句分译法,等等。

(四)采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在建筑专业英语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教师的工作之一就是要调动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运用新学习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如英语字典、电脑中的金山词霸软件、Internet等。这样,学生不仅通过主动地学习搞清了建筑专业英语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重要的检索资料的学习技能。

(五)利用直观教学法增加感性认识。有些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能找到相应的实物,如cement(水泥),brick(砖),concrete(混凝土),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好这些实物,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有些还可以用图片、投影等声光电多媒体来介绍有关的词汇,如Chinese style building(中式建筑),building elements(房屋构件)。通过音频、视频、实物的展示,可以使抽象的讲解具体化,增加知识的亲切感,提高感性认识,对理解建筑专业英语有很大帮助。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教室以外,如在施工现场、企业办公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现场再现。

五、结束语

建筑专业英语,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展专业英语词汇量,学习专业英语的特殊表达方式,使英语成为专业工作中的得力工具。专业英语承担着“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献,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等任务。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6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36-01

一、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行业英语与建筑专业英语的区分

建筑行业英语是以传授与建筑行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并不过深或过细地探究建筑专业的系统知识。而建筑专业英语是与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专业英语课程,具体表现就是,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语言在建筑专业领域的规范。另外,在高职院校课程性质的划分中行业英语是属于公共基础课,而建筑专业英语则属于专业课性质,不少英语教师混淆了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关键概念,导致了编写认识上的错误。

(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开发对教师的挑战

编写教材材料的提供不仅要与建筑行业内容相符合,还要体现行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开发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只有英语教师与建筑专业教师相互合作,才能编写出英语知识与建筑行业知识相融合的建筑行业英语教材。

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一)与公共英语衔接的原则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数都比较薄弱,词汇量小,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英语的运用能力相对较差。在开发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也不应一味地追求行业英语知识的语料,而要注意公共英语与建筑行业英语的合理分配,教材内容要选取建筑行业中典型的“好懂、管用”的语言材料,并注意适当渗透公共英语知识,以期增强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

(二)实用性原则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也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尽量使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结构安排应以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将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切入点,营造建筑岗位实际使用英语的场景。而不是孤立的专业性的知识点的编排。选取学生在今后的建筑岗位上可能会用到的行业词汇、句子表达作为教材内容的重点。

(三)立体化原则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能满足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建筑行业的就业者,所以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要着重于建筑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这种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培养是全面的,而并非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英语技能;同时,建筑行业英语教材也应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注重学生行业英语技能的全面培养。

三、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建设

(一) 明确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定位

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定位要针对建筑行业岗位的业务需求,重点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英语交际能力和具体工作需要的应用能力,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所以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建设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能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二)组织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团队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应该由建筑专业的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建筑专业教师为行业英语教材提供典型的岗位任务和能力目标,英语教师就这些典型的建筑行业工作任务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讨论,从而确保教材在建筑行业英语知识的表示上体现准确性,在内容组织上体现完整与连贯性,符合教学规律和编写规范。

(三)选取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内容

目前建筑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施工安装、工程测量等几个方向。基于这些不同的方向,从建筑行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岗位技能的角度出发,主要把学生在今后岗位中将要经常使用到的英语知识作为重点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各单元之间又相互联系,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把握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特色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首先要避开过深的晦涩难懂的英语词法、句法的表达,以及过细的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阐述。行业英语教材应注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准确地使用英语满足岗位的需要。

四、结语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建筑专业学生“职场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与建筑专业教师经常沟通并通过现场实践不断加深对建筑行业的认识,扩充行业知识,加深对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目标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更新与完善建筑行业英语教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飞云.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编写必要性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25-27.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7

摘 要: 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之于“建筑学”课程为研究主线,论述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名称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用性,以及该课程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进一步指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可以改进的方向,强化“实践教学”对于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rchitecture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ajors upon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Reform

LI Zhu

一、引言

1、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建筑室内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室内设计,建筑室外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外环境设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大与延伸,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为人类创造功能合理、具有一定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两者有着同样的功能、艺术、技术统一体的特质要求。《华沙宣言》对建筑学的定义:“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同样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因此可以获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托于建筑而存在的,任何脱离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不成立的,错误的。

2、环境艺术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讲授内容、教学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与建筑有如此之多的联系,又不可分割,因此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知识。而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像建筑学专业学得那么深,那么广,只需要学习那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个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称为《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更为合理恰当。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筑、掌握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查阅有关的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并绘制建筑图纸,同时具有一定的建筑空间改造和小型建筑设计能力。

二、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改进的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们广泛的调研结果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问题

(1).教材专业性过强、现有教改教材尚不十分理想:现有的改革针对性尚存在不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建筑学”专业的教材,这类教材多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过深,理论系统性较强,教材中有较多地与环境艺术设计无直接关系的知识点,更有一些非常专业的公式计算,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讲用到的可能性极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现有的文化、专业基础上难以理解,这部分既缺乏实用性、又相对枯糙无味的专业性极强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该方面知识重要性的怀疑。因此,个人认为我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基础知识”教材存在着专业性过强、专业的针对性不足问题,近年有些同行同样意思到了这个问题,并出版了一些教改教材,但我们每次在挑选教材时,却很难从中找到合意适用的教材,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教材编者研究不够深入,匆忙编写出版,其中所改,只不过是简单的降低教材内容难度,更有甚者,将“建筑学”教材或者“建筑初步”教材简单图解化;二是各院校忽视建筑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艺术类院校,在片面强调艺术特色的同时,回避该方面教学的不足。作为艺术设计的环境专业其“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三者同样不可缺一。现在建筑学专业为了培养综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大力提倡学生的艺术教育,以弥补学生的知识偏离现象,为什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还要一味的强调艺术,忽视与其有着血缘不可分割关系的“建筑基础知识”的专业支撑重要性呢?这种现象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

(2)教材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目前所用教材多是针对5年制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设计,因此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知识体系系统详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用于“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课程里难以消化如此多的内容。而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存在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文化基础程度普遍不高的特点,因此对于教材中偏深偏难的知识点很难吸收,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琢摩其中的细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学习如此详尽的建筑学知识,而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习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更具有专业支撑作用的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室内界面面层的构造,建筑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关系等等,而对于建筑体内部隐蔽的细部构造等一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不大的内容,没有必要过细的学习。考虑到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要明白如何或在哪里可以获取这些知识就足亦。

(3)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所占篇幅过大:比如:在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中有些内容相对落后,教材中对木窗的陈述所占篇幅较大,讲解详尽,而现在木窗基本被塑钢窗、铝合金窗等一些先进的材料所替代,对于这些现阶段主流产品却讲解甚少。再如:立筋隔墙,现在工程中已经不用,完全可以删除,提都不需提及;而建筑装饰构造中所讲述室内装饰构造内容大多与室内材料与构造所讲内容重复,仔细斟酌这方面的内容,还是认为放在市内材料与构造课程中比较好,“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没必要重复该方面的内容。因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对一些过时的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改进和精简,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精炼性;对于与环境艺术设计联系不十分密切但又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到了解即可,比如,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地基构造等知识点。

(4)教材偏重于理论的论述,极少涉及实践课程: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教学形式的枯糙,使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违背了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宗旨。

2.对教材问题改进的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里强调的是“应用性”,而不是“知识理论性”。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强调的是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更要侧重懂得“是什么”和学会“怎样用”,应有针对性的学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系密切、具有支撑作用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中“为什么”程度的学习只要做到简单了解,使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自学能力即可,不需做到全面和系统化,深入研究精炼内容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该门课程的教材改革目标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性”,强调知识为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服务。而适当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学科理论知识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实践和应用知识,同时也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提高做好铺垫基础。

(1)对于专业性过强的知识点应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可以更多地用图片等直观的形象配合文字的叙述方式,更好的配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图解。有些专业性极强讲解过细、环境艺术设计几乎不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只需简单了解,无需深化,比如:电梯、自动扶梯的构造、屋顶的构造、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处理等。

(2)针对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的问题,需深入研究有的放矢,该简化的简化,该概述的不详述,只需要了解的无需深入学习。比如:工业化建筑中的大板装配建筑、楼板中的砖拱楼板、木、钢窗的细部构造,这些内容在环境艺术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没有必要占用教材大量的篇幅,只要提一提就可以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几乎用不到的一些计算公式,定律完全没有必要提及。比如:维护结构的热阻计算、地基基础面积的计算等。而对于屋顶的保温隔热等内容,只要知道屋顶有保温隔热的要求即可,无需详细知道保温的材料,、保温的方式、保温的构造等,即使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屋顶的改造设计问题,相信学生在已知该知识内容所在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自学具有迎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教材中过于陈旧的部分必须删除。

(4)增加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包括实验性内容:比如:对一些承重力学、建筑形态设计方面的知识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些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

针对以上内容的改进,一定有利于建成一本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教材,这也是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急需的一本教材。

三、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整个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1、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剖析

我国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建筑学”课程名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同样多采用传统的“建筑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针对教材在课堂里讲解,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或课上根据课本或者老师的要求做一些作业,消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基本是从知识到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各学科几乎没有区别的大一统教学模式,很少顾及具体课程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整个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种教学方法、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确实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为什么现在效果不如以前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现有受教育对象的变化所致。现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丰富,他们从小就是以多元的方式接触知识,因此,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势必也是多元化的,所以传统的“建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局面问题必须要改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将传统的“建筑学”改造成适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不仅要在教材的改革上下功夫,同时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根据课程整体和具体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学方法上:除保留一定的传统教学法以外,可增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实例调研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案例专题课堂讨论分析法等.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尤其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更加要增加观摩教学法和个案阶段研究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上:可适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课件教学,可节省板书时间,讲解、动态、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教学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气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充分运用网络优势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将教学录像、教学内容、辅导材料等内容置于网络上,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或学习。

四、“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所有的应用设计类

教学都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受到高度的重视

1、“项目设计”练习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项或综合设计项目练习,加强对理论知识应用的体会和理解,项目可以是虚拟的、当然如果有真实的项目来练习效果会更好。练习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先由单项练习入手,逐步深化到较综合的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学生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整个过程从最基本的抄绘图纸,到根据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方法设计小型建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得到升华,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制图等知识应用,同时又掌握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2、重视调研,参观和教学实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或布置学生到实地考察、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内容的理解,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纯剪等结构类型类建筑,而对于一些细部构造,学校则可以建样板间以供学生参观。教学中还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亲自讲解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的情况,以及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系等,通过这方面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

3、注重创新,增加体验性课程

如力学与材料知识用模型体验,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不同形态、不同构造的模型,体验材料与造型形态、造型构造的关系,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加,特别是建筑界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对满足社会对培养具有更强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英语作为一种重要而便捷的语言媒介,将在学习和交流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高校教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尺度,对专业英语的“角色”再认识和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许多院校关注的重要课题。下面将我在这方面的初步探索与同行共享。 

1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教材陈旧、教法单一 

 目前多数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材多为10多年前的教材。十几年时间,建筑行业的变化天翻地覆,而针对建筑行业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建筑专业英语却仍然使用早期的教材,与时代严重脱节。如:某学校曾经使用的《建筑类专业英语》教材,虽然内容较有系统性,但是其出版年代为1997年,至今仍在使用,已不能满足现在建筑专业的要求。 

 教学方式仍旧为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教师通常在课堂中将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素材,而教学方式也停留在“翻译+阅读”的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缺少与本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及知识的结合,较为僵化。同时,对于教材的选择也往往忽视专业特征与内容更新。 

 在教学手段方面,由于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往往是建筑学的专业教师,而非英语专业教师,其教学过程往往无法将本学科知识与英语教学自如结合,单一采用教师课堂解释,学生课后阅读的形式,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际合作的需求增长促使应用型专业人员的需求增长。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事务所正在与国内的设计企业进行合作,带来了新的技术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对于熟悉中国建筑行业规范且英语专业术语精通的设计人员需求大量增加。当前,国外建筑师和设计单位进入我国建筑建筑设计市场的身份都是咨询顾问,不能独立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必须依托国内的合作单位。因此,无论以具体项目合作的形式或者境外建筑师在国内开设咨询公司,都需要合作的公司方面具有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在甲方与外籍设计师以及中外设计师之间进行沟通和翻译工作,如果其专业英语知识储备不足或者个人能力欠佳,很容易出现翻译错误,影响项目进程及效果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发展。作为培养建筑人才的高校理应适应社会的这种需求。 

2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2.1教学理念转变 

 建筑学专业英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毕竟课堂时间有限,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局限性,更多的应是培养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即形成“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完善素质”三个层面的内容。因此针对该专业的特殊性及该课程的实用性。 

 在教学模式的定位上,应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及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处理日常和涉外的相关业务,直接与境外建筑师直接沟通,满足国际工程和建筑市场化需求,而不是仅仅只会做题填词,无法说话的哑巴英语。 

2.2教学方式更新 

 (1)明确教学重点 

 建筑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已经有多年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读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再进行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的训练及学习,而应注重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专业知识上,要重点体现词、句子和整段文章的翻译技巧。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学习阶段,形成系统的有条理性的知识结构,而同时又能反映整个建筑学科的基本内容,避免过分集中于某一领域而忽略整体性的现象。针对建筑学的知识结构对应可将专业英语的知识划分为三个阶段,建筑基本知识、建筑环境与文脉,建筑设计施工过程。 

 建筑学专业英语在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属于非重点的科目,在学分和课时的设置上通常都比其它专业课程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果能够针对专业英语应用性强的特点,将其基本教学内容与其它的课程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有着积极的意义。a、与建筑设计课结合。让学生根据设计课的进展,每人4 min~5 min 从设计任务、场地调研与分析、设计概念、设计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口头表达。将英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过程带入在建筑设计的阶段中,使学生更能融入环境,轻松面对枯燥的英语学习。b、与建筑历史课结合。外国建筑史的学习往往离不开英语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历史课的学生进展,要求学生整理相关著名建筑师,经典建筑案例以及一些文献资料,作为知识储备的同时锻炼英语文献阅读能力。c、与建筑文化类课程结合。在文化类的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课堂讨论不同文化的特征特色,丰富课堂内容。 

 (3)关注学习方法引导 

 教学方面,加强辅助及延伸部分的教学,即有目的的针对学生的基础程度和特点,精心编排教学进度。课堂部分在阅读和讲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英语知识内容的三阶段分类形成专题,突出鲜明的教学主线,令学生对于学习的阶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在课堂之外的延伸部分,注重要求学生阅读最新的建筑咨询及相关的文献,充实词汇量提高阅读技巧及速度,同时加强学生专题调研,小组合作等方面组织。如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每周的两个课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建筑的专题知识学习,内容多为在专题题目指引下的大量课外资料,第二个部分回归课本,学习基本的词汇与表达法,最后一个部分开展学生交流,让学生尽量开口练习。而在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关于某个建筑专题的调研与讨论,形成成果回到课堂以课件形式汇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直接的传授为相互学习。 

 (4)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手段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图示表达,因此形象直观的图示比枯燥的文字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的展示,可以使抽象的讲解具体化,增加知识的亲切感,提高感性认识,对理解建筑专业英语由很大的帮助。而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课时,将学生带到户外,如典型建筑场地或建筑案例,施工现场,设计企业的办公地点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体验中,将抽象的词汇和具体的建筑构件,施工过程结合,形成深刻的记忆。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建筑学专业学习图示化的特点,列举曾经参与的与英方设计公司共同绘制的方案图纸,以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令学生快速掌握图纸中专业英语的表达法及表达习惯,避免出现用词不当的低级错误。 

 (5)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在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讲解同时,重视锻炼学生在课上课下进行英语表达,如自身设计作业图面的英语表达,跨国设计课程的英语交流,以及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等等。如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设计的全过程,从项目招标书、项目概况、基地分析、设计说明、设计分析到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等,分阶段分类别学习表达法及表达规范。力求使学生在工作中能自如应对设计的各个阶段对专业英语的需求。 

 (6)积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工作中的英语应用与大学四、六级考试不同,要求学生能够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流畅的与外籍建筑师沟通设计观点,提高自信。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与集体合作的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和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a在课程中,针对每次的设计专题,请学生进行3-4min演讲,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及相关调研,最后以课件为辅助进行英语口头汇报。b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多参加跨国的学术交流活动,如笔者所在学校连续两年与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svein教授进行工作坊活动,期间学生们积极参与,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 提高建筑学专业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目前全国开设建筑学课程的院校,基本上建筑学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都是学习建筑学或相关专业出身,其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丰富,教学能力良好,但是缺少英语教学的经验,往往在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法两者的结合上不够自如,因此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应积极学习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强化学科特点,形成富有鲜明特征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3 结语 

 总之,将语言教学与建筑学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要求教师自身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非穷尽所有的知识灌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更能够适应国内建设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参与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建设项目的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人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主体,因此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大学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在上世纪末对大学很多专业都进行了调整,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论文百事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专业合并,调整、拓宽组建而成的新专业[1]。该专业以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建筑设备、公共设施、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和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产生了一个面向21世纪新的专业学科。近年来,该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91所各类众多高校中涌现出来,问题也随之凸现。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

一、主要凸现的问题

(一)办学思路不清晰

虽然很多学校秉承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建筑环境、建筑热能供应以及建筑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把建筑环境学列为了专业的平台,搭建了新的本科专业的框架体系。但是“厚而宽”不是“大而全”。知识口径的拓宽不是各种知识的堆积和罗列。专业的办学首先要服从于所在大学的办学思路,即学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不同,创新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也不同。如果全国九十一所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体系都参照某一两个名牌大学的教学体系,那么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专业建设没有或者散失了原有专业的特色;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有特色。

(二)教材建设的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学体系中的教材应该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个知识块之间简单的粘贴或移动的关系。以《暖通空调》为例,集结了原来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以及《供热工程》的主要内容。剔出了三门课管网输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设了一门课:《流体输配管网》。但就这两门课程的教材来看,共同的缺点是把原来空调、通风和供热三门课的三个系统简单地归类总结,系统总结有余,阐述不足。使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老师觉得不好讲,学生不易接受的情况。

(三)配套的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由原来的暖通空调专业或燃气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师资基本上是暖通空调或燃气专业的。但是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充到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等方面。专业的内涵已经由原来的设备或系统扩充到既包括设备、系统,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势部分是智能建筑。因为智能建筑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而大部分搞自动控制的人才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热空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设备的人才又缺少对建筑自动化、BAS功能科学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层控制管理逻辑与算法。两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从而制约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2]。因此合理搭配师资,在教学安排方面与其它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办学思路,办出专业特色[3]

明确办学思路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以科研人才为主,还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不仅与专业本身的内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专业所在大学的性质有关。这样才能形成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良性竞争。办学思路还与专业特色有着密切联系。专业特色与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教学和科研历史有关,如有的学校在暖通空调的系统工程方面是强项,而有的学校在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是强项。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这些特色就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挥,在课程设置和训练中要体现出来。

(二)稳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应包括数理方面、工程热物理方面、流体机械方面、建筑热物理方面和自动化控制的知识。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拓宽本专业的服务领域。当然,正如前面强调的,专业办学的前提是要继承和发扬本专业的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属于很多领域,要与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结合起来,构造和稳固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的拓宽,是构架新时代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专业教学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暖通空调,或是供热供燃气,或是把这两方面的课程全部笼统地包括进去,或是把建筑环境、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硬塞进去。在专业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造成各种知识的七拼八凑。因此,要有侧重点地把某些方面作为原本专业特色的延伸和发展,切忌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贪大。

(三)编制优秀的教材,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原有专业教学体系架构的割断和组合,使得最近几年采用的教材在编制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的基础正是现在的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需从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知识模块。

师资的知识结构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来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补充新的知识,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环境方面的知识结构。师资的梯队建设也很重要。教学梯队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的传承和不断更新。每个专业知识模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群下面,形成以教授为龙头,教授副教授主讲,青年教师为重要组成的教学梯队。

三、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路

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源于长沙铁道学院的制冷空调学科。长沙铁道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年在机车车辆系成立制冷空调教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调专业专科学生;1989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本科学生;1998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设中,形成了制冷与暖调、系统与设备并重的特色。我专业在调整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供燃气、建筑环境和建筑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模块,保留了原来的制冷方面的知识模块,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和铁路车辆制冷、制冷装置自动化等课程。

目前已拟定完2008级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主要的思路有如下几点。

(一)明确办学思路,与学校的定位一致。

我专业隶属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中南大学,学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4]。因此,我专业的办学思路是以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继承和发扬专业特色,整合知识架构。

充分利用能源知识的平台。从2008年开始本专业与同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热能专业进行能源与动力大类招生,使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的基础知识面广,起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作用。

继续保留专业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块。从毕业生就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统,又了解设备的人才非常欢迎。

加强暖通和建筑环境的优势。把空调、供热、通风和建筑环境的节能、环保、热舒适与空气品质结合起来,也是当前时展的需求。

减弱供燃气和燃烧模块。从本系教师多年从事的科研工作来看,燃气和燃烧模块并没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其份额,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加强智能建筑模块。智能建筑是楼宇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新晨

(四)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人才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既保证实践环节的“量”,又要保证实践环节的“质”。即:实践环节的课时量必需严格保证,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动手、动脑,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抓起,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实际,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严格把握好实践环节的考核。本系在近两年所有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中都涵盖有答辩部分的考核,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自信和表达能力,又能很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肖勇全,李岱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02,(2).

建筑专业的知识例10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42-01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公办高校建筑学专业长期以来就业形势较好,这主要由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输出机构间的供求关系决定。那么建筑学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具体如何呢?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呢?

1 建筑学专业特点

建筑学专业重点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能力的设计人才,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能在设计部门独立从事设计工作,并要求其具备多种职业适应能力,成为通才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是一门理工偏艺术类的学科,因为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很多美学的培养和熏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建筑学同许多学科互相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城市科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都对现代建筑学产生了影响,极大地扩大了建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

2 建筑行业就业形势、方向及前景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部分学生进入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一部分学生(硕士以上)留在高校从事科研项目或担任高校教师;一部分同学考取国家规划、城建部门公务员,从事规划管理等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进入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少部分人待遇较高。一般情况,刚参加工作时,月薪在2500~4000元,如果进入效益比较好的设计院,年薪也可以达到七八万。工作五到十年后,普通的建筑师一年拿到十几万的收入,工作十多年的可以拿到30万左右,所以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专业。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达到相应的工作年限并具有相关工作经历,还可以参加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一级、二级的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若考试合格后,可以到相关部门注册、备案,获得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人类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就会不断进行各种建设活动,所以建筑学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顺利毕业的学生不但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有良好的艺术根基;因此该专业的人才除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一些综合性工作,也可以向艺术方向发展。

3 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探索

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00多所,其中开设建筑学专业的独立学院有50多所。为了让让独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在与全国其它公办高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除了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也至关重要。

3.1 就业指导方法得当、贴合实际、注重实效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都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就业。然而就业指导课大多只是讲授普遍专业都适应的通用知识,而且较多老生常谈、生搬硬套。而真正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对应专业教学环节的就业技能培训较少。学生在日常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与职业相关的就业技巧、提高职业和就业素养及有意识联系今后就业方面的准备等就明显不足。当前,从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团干部和辅导员。他们指导就业工作的优势在于管理工作专一、政策熟悉、掌握许多就业信息和工作实例。但是从事与专业知识能力结合的专业就业指导的教师较少,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就业意识和岗位需求的老师不够多,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师配置。因此,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和专业特点,有意识地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索。

3.2 普遍问题亟待解决,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对专业就业方向与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像一个职业工作者一样站在一定专业高度对专业全面认识,对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认识不足,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学生对自身特点认识不足,选择工作岗位盲从、跟风。对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茫然,因此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这需要我们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并想办法认真解决。大多数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设计作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也相对不足。部分同学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往往只能依靠于书本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后“干什么、如何干好”缺乏系统、可行性的思考,一旦到了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就显得无从下手。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些现状才能实现我们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

3.3 就业指导与建筑师业务实践相互结合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发展的大方向是考取建筑师资格证并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建筑师业务实践对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安排建筑师业务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既能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又与实现良好的就业指导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学生通过真实工作场景的职业认知过程,职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又重新返回学校,进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完善,才能更好满足岗位需求,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总体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探索研究建筑学专业特点,选准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业务课教学和就业指导巧妙、有机的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和提升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新途径。这有这样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促进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才能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目标。同时这也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效果,增强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条探索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