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程信息化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9 17:16:45

工程信息化管理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1

关键词: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大多数建设施工单位管理运营模式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在整体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规章制度及管理方式的履行效力低、信息化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低等缺点,这就造成在建设单位内部上下级指令传达的低效率甚至是沟通错误、业务管理无章可循、工程资料整理不齐、材料管理账目鱼目混杂,最终导致施工单位成本高、效率低、单位核心竞争力低下等严重问题。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建筑单位只有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运行模式,也就是在把电子信息化管理运用到科学的管理方式+周密的成本控制+优化的质量安全保证计划的全过程,才能提高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这种管理环境氛围下,工程管理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过渡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利于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促进工程管理实效、提升管理效率及工程经济效益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信息化应用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依据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后的应用和发展,最终通过印鉴先进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成功经验,分析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探寻大信息时代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模式,为推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能够高度共享信息资源,从而激发人的智力及社会物质的更大的潜力。而工程管理自身存在的复杂性要求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作支撑,将工程的各个复杂环节融入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更易操作的、更加规范的体系中,从而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一)信息化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信息化将管理者、管理部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等融合到同一平台,对信息整合梳理,将有利于工程管理的个性化需求突出出来,形成有效资源,形成有针对性的、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扩大项目竞争优势。

(二)信息化有利于细化项目目标,实现科学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整合组织、经济、管理、法规、技术等各方面有利信息,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出工程的总体规划及目标,利用信息平台,筛选最适合工程实施的方案,实现优化配置,科学把控项目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迅速调整,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工程成本的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成为提升项目竞争力、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那么工程成本的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实施中,物流、资金及人员的信息通过内外交换,提炼出包括成本预算、采购、招投标、合同等全面有效的信息,精准地把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障工程项目管理安全,并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

三、逐步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目前,虽然信息化管理软件已大量运用到工程管理中,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使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很多企业仅仅停留在简单引入的初期阶段,并出现信息交流混乱、信息缺乏针对性、信息滞后失真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和发展。要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就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起全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提高重视程度,扩大信息化应用范围

主管单位应尽快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加大宣传,并大力引导已经引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统一规划安排信息系统的使用,摒弃以往各为一体的孤立状态,切实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此外,对很多仍停留在原始的管理模式的企业,加强沟通交流,突出政策引导,鼓励其进入信息化管理网格,扩大工程项目信息网,让工程管理全面进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信息交流更加畅通,信息资源更加精确可靠。

(二)建设完善的工程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实现集成和共享,如何实现数据、网络、流程等方面的集成和共享,确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项目管理、职能、流程及各项管理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从信息化的服务和应用,到信息资源整合,每一个环节都要以明确的标准和分工,维护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增强工程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程序性,促进信息化管理良性发展。

(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研发人员进行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研发

目前,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工程管理需要,在管理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进口的信息技术往往不会专门针对中国工程管理特征,亦难以应对特殊的工程施工情况。因此,我国应在工程管理信息产品研发上多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软件开发工作中,同时,在企业内部大力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为其创造更好的学习、深造机会,引进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量身定制款,推动工程信息化管理快速发展。

(四)建立起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理论框架

信息化应用到工程管理中,要分为工程完成前管理及工程完成后管理两大块,要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理论框架,首先就要参考、分析已有的工程案例,结合实际,形成体系。目前,在工程完成前的招投标、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环节中,已有了一套成熟的理论系统,信息化管理也逐渐得到重视,将大量成熟的管理理论及实例和信息化管理方法相结合,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应用理论体系;工程完成后,还涉及到工程的后续运行,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都有着各自独立的却不能融会贯通的管理办法,利用信息化管理将其全面连通,有效利用已有的管理经验,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应用框架。以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工程实践,以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来检验理论,逐渐形成科学完整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框架,进而发掘出更好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方式,真正把信息化管理引向深入。

四、结论

信息化管理是工程管理取得长足发展的必然形式,并亟需提高发展水平和进度。要彻底完成工程信息化管理转型,就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正视问题和不足,积极引导,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推进技术开发,不断总结借鉴,坚持与时俱进,建立起经得起考验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体系,为工程管理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志亮,吴炜煌,等.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之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杜志芳,李恩生.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职业时空,2007(03).

[3]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公司,2009(08).

[4]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08).

[5]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2

1公路建设行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最初的工程管理模范工程是1982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采用招投标模式开展工作的工程项目,这也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进入了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新时期。目前,我国在公路行业各阶段均需要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到后期运维阶段没有完整统一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这与我国工程建设模式的特点有关。由于工程项目各阶段都是独立开展工作,各参与方之间没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共享平台和机制,使得各参与方都是各自为战,即使有的项目参与方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但由于信息数据仅针对自己,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流动”。我国今后在公路建设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依然任重而道远。

1.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公路建设行业经过长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管理系统或体系,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公路数字化设计系统、物料采购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和研究智能化、电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我国工程建设模式不同,国外大多在设计、施工阶段均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工程建设,因此,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数据能够用于指导施工,施工信息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设计缺陷导致的返工等,真正做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

2勘察设计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勘察设计阶段在公路建设阶段中处于上游,勘察设计成果能够直接指导建设单位开展相关施工工作。因此,在勘察设计阶段能够有效利用好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不但能节约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而且设计信息的数字化方便传输、共享。如今BIM技术的大力发展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提供了另外一项重要的手段。BIM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的工程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协同化管理过程和活动。以其灵活、方便、快捷、准确的反映工程信息而为决策者提供完整的管理信息。通过BIM数据,可以保证设计者的设计成果能够精确的与工程实际吻合,避免了因错、漏、碰、缺而导致的返工。此外,勘察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对于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起到关键的起点作用,在设计阶段之后的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均能够利用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及数据开展相应的工作。协同设计一直是勘察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设计者在设计时与其他设计者沟通往往采用传统的电话、视频、会议等形式开展讨论工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当上游设计发生变更后,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下游,就会造成下游依然在延续原有设计方案,当下游发现上游设计变更后已经为时已晚。通过Projectwise协同平台可以使得不同工作分工的设计者能够在PW体系中完成协同设计,当上游设计发生变更后,下游设计者能够实时接收来自上游设计的变更信息。避免了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闭塞的问题。

3施工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施工阶段一般分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物料管理等主要模块。不少施工单位都自筹资金建立了针对具体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种信息化管理平台往往是局部的、狭义的,只能反映本项目的管理情况。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以项目级管理入手,开发出适合整个企业的企业级信息化管理系统才是关键。涉及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就会涉及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这需要与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BIM技术作为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与解决方案能够为项目或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实现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以模型为载体,模型具有工程信息属性。通过BIM技术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碰撞检测、可视化施工模拟、进度模拟、实景VR漫游展示等。在施工阶段,通过BIM模型搭建一整套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工序及管控,可以与业主方、监理方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小组,按照需求开通管理权限,将实际工程内业所需的各种工程报表和审批单内嵌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能够实现工程项目从施工放样、土地平整、土方施工到竣工验收的一整套管理信息化管理流程。

4运营维护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3

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影响面最宽、应用范围最广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给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应该充分注重并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使新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推广应用,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实现上述目标,引入信息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1 三峡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化的发展势必带来一种新的经济与社会格局。信息作为管理的基础,决策的依据,竞争的第一要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不再取决于简单的资本和劳动力的量的投入,而是越来越依靠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运用。随着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壮大,已在经济活动中展露出其无限的生机,企业的设计、建立及运行管理方式也随其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系统所代替。三峡工程建设工期17年,动态1800亿,投资之大、周期之长、规模之宏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加之三峡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各学科领域通力合作,信息技术的引入和采用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进展, 迫切需要选择适应新情况的管理方式,而采用技术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最佳选择。三峡工程建设信息化的模式可以形成一个从三峡工程建设的实施层、管理层到决策层的垂直型,各层中各部门的横向型,各层对外联系的辐射型的规范高效、协调统一的立体信息体系。该体系处理信息快捷便利的优势,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提高三峡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2 技术信息化

技术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高效快捷的方式,以高科技的手段,提高建设成果的技术含量。三峡工程建设八年来,非常注重技术方面的信息化工作,各种信息化手段在三峡工程中大显伸手,充分发挥作用。

1995年,三峡工程开工初期,就与加拿大Moneco AGRA公司开始合作建设“三峡工程管理系统TGPMS”,这也是中国水电工程界首次引进管理信息系统(MIS)。与此同时,还相继建立了三峡通信网和三峡的网络系统。这些覆盖整个工程建设的大型信息系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TGPMS)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根据项目管理功能将系统分解成13个相互独立但又有一定联系的子系统,构成完整的工程管理系统。不仅使各项工作的处理规范化、标准化,还可以处理大量的重复计算,减轻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计算机运作的可靠性较高,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发生的计算错误。对于决策层而言,可适时地从数据库中提取、分析并采用各种所需的数据,使其作出的决策更为客观、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主观经验主义和盲目性带来的损失。TGPMS系统覆盖了三峡建设的方方面面,适用性广,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使用。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施工点多面广,技术复杂,涉及的专业和单位多,所以在大坝建设的同时,施工通信系统的建设是否先进、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三峡通信网的主体是一个包括宜昌和三峡工地在内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B-ISDN,传输系统采用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通信为辅的SDH(同步数字网体系),交换设备为ATM(异步传输模式)和常规数字程控交换方式,并且考虑到各网点间传输信息量大小不同,所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B-ISDN本地网和ISDN远程网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以达到最佳的性价比。三峡通信网可以在一个网内同时传输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也可进行水情测报及电站监控等各种业务。由于采用了SDH传输方式和ATM交换体制的通信体制,三峡通信网能够不断融合新技术,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展通信规模,以适应工程日益发展的节奏。

三峡工程计算机网络覆盖广,牵涉单位多,系统复杂,除了具有一般常规的应用功能外,还支持多媒体应用,可传输图象,视频点播及电视电话会议,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满足发展的要求。该网络系统有如下的特点:

1)为了完全避免单点失效故障,ATM通道,ATM交换机中的电源、控制模块,以及路由服务器都采用了双备份制,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

2)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从网管工作站即可管理全部网络,边沿网络设备少,简化了网络管理;

3)该系统是真正基于交换的高速网络,具有高性能。充分利用ATM的面向连接技术,设置了安全而又灵活的虚拟子网;

4)通过虚网划分,能够严格控制访问范围及权限。

以上例举的三项技术是应用于整个工程范围的,这些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以往传统技术的应用方式,使整个工程的宏观效果随时处在可控状态。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工程建设处于动态过程中,如何随时了解、掌握各种工程动态,把握工程进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几个实例能很好地说明,技术信息化的应用能对症解决问题。

在三峡施工现场,各种情况复杂多变。监理部门将工程建设中的现场数据,经过工程师提炼归纳,形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规范化的标准的信息,再通过监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可对三峡工程的成本、质量、进度进行有效控制,给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为了保证机组、主变压器、GIS等重大设备在境内的顺利运输,对设备的在途运输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设备能安全及时地运抵三峡工地,开发了一套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设备运输管理系统。传统的运输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通讯盲点和人为的不利因素,无法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地传达到位。该系统可以实现车辆或船舶的定位、跟踪、自由查看历史轨迹,在电子地图灵活查找车辆或船舶的位置,自由格式的双面卫星通信等功能。该系统的便捷性使广大机电工作人员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对设备的在途信息了如指掌,为今后大量的设备运输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峡工程还使用了专用定位系统,可以在三峡工程的各个目标领域发挥作用。三峡工程的工期长,随着工程推进,有关的地形图要经常改变,可以借助专用定位系统,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大大提高工效。可以利用专用定位系统提供现场信息,制作电子地图,快速、准确、动态地模拟工地施工的动态场景。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的建设已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大型的信息工程,要建设好这样一项世界级的水利工程,还必须进一步将信息化运用于三峡工程建设的更多方面,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  3 企业管理信息化

3.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自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地为企业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论证实,单凭个人经验是不能管理好现代化企业的,也并非仅仅建立了软硬件系统就能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管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决策者能随时了解企业运行的情况,能及时得到由计算机处理后的集约程度较高的信息,这些比经验更为客观,更有利于指导决策,应该引起企业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3.2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企业管理信息化要实现三个目标,即目标优化、结构优化和知识优化。

目标优化指的是决策过程科学化,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决策层作决策的依据要是客观准确的,而不是仅仅凭经验办事,企业决策水平的高低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管理信息集中化的程度。

结构优化指的是工作流程科学化。在管理工作中,信息可以分为可程序化和非程序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可程序化工作与非程序化工作之比约为80% :20%,因而,可以将80%可程序化的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减少管理层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用复合型管理人才来代替普通的管理人员以达到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目的。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去处理那20%非程序化信息,研究经营战略。

知识优化指的是员工行为科学化。企业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关键在人,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并建立健全的企业全员培训体系与考核体系。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要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另一方面,促成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工作一般由企业信息中心负责,信息中心的人员只有熟悉了企业管理的机制、流程,了解了企业的业务,才能设计开发出适合企业的实用的MIS,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3.3 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要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样既可以让员工感到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坚定的决心,又可以让员工们有更大的干劲与热情参与建设,而且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调度,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进展得更顺利,更高效。

(2)确定阶段性目标。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建设之前,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好阶段性目标,分阶段一步步地实现信息化,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也可以很快见到成效。

(3)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配置的硬件设备的投资,并不表示企业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还要安装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软件,然而仅有软硬件系统的构建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信息,如果忽略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这些基础工作,那信息系统也将形成虚设。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38

[中图分类号]TU71;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1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才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建筑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建筑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实现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保证之一。项目管理不仅事先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科学规划,更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建筑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追踪,以保证所作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俗话说,效益的提升需要优良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作支撑。从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式来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一道课题。

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为了应对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许多建筑企业在充分研究了信息化技术的实用性之后,将建筑产业的发展目光开始投向这一领域。一些规模较大、较早与世界市场实现接轨的建筑企业首先建立起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了建筑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与共享。此外,在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互联的基础上,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逐渐受到了来自各大建筑公司的青睐,这些软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节约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然而,当下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就是,国产的信息管理软件依旧存在很多的漏洞,这就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国际上的软件虽然具有其独特的市场存在因素,但往往有一些内容并不适合我国国内建筑企业通用。考虑到国内外建筑企业的运营方式、结构的差异性,软件所涉及的侧重领域也不相同,大多数工程项目仍然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管理混乱、管理模式单一,普遍存在拍脑袋、漏报重报、决策无依据的现象,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成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 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策略

从20世纪80年代在建筑业推广普及计算机开始,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在建筑设计勘察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的应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总体上高于建筑施工企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针对建筑施工工程固有的一些特点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优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这一过程。

2.1 通过建立行业专业数据库来优化数据管理

现在建筑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所使用的数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加大了不同主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更新的难度。由于不同主体间的信息标准不一样,最终导致社会化的数据信息共享失败,缺少市场上的统一规划。因此,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工程面前,建筑行业巨头和政府应当带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交流、研究,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行业信息化标准,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建筑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2 建立专业的数据平台,优化数据处理机制

专业的数据平台建立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基础之上,以便优化整个信息的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平台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来自平台内部的开放接口,很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档案。另外,还需要工程管理者进行安全控制、权限设定等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从而在安全的领域方位内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和交换机制。

2.3 提高建筑行业人员专业素养,打造一支优秀的信息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情况。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人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目前仍旧缺乏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仍旧需要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要让信息化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对专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打造,建立工程项目的多方沟通管理平台,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各方的项目管理水平,还会进一步优化建筑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因此,有必要将专业人员的前期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3 结 语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顺应建筑行业时展的新要求,也是将我国的工程管理项目实现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通过向世界先进的企业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必定会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有益的尝试。在我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产业与建筑产业的优化和结合,可以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对整个的项目进程进行动态的把控和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风险把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建设一条信息化程度高和资源优化度高的新型项目管理道路。这样一来,不仅为政府对建筑事业的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体系,更为信息化产业带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打开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5

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通信工程在数量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复杂性是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特点,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项目,给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科学的长期探索中产生和发展,给我国诸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给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高效、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优势,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通信工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运行效率与国家经济总体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通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管理,针对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进行详细的统计,为工程后期的成本计算提供有效的参考。工期长、任务大是通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技术的提高,确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成本上的输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但能够推动整个通信工程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提前,确保整个通信工程行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2]。通信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在生活质量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提升整个工程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2信息化管理在通信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2.1充分认识到软件管理对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通信工程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阶段对整个施工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在管理技术上进行提升。信息化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通信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3]。然而,在通信工程施工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需要注重形式的变化,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与实际的发展需要相结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能够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从根本上提升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的整体效率。

2.2协调好通信工程施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工程行业发展的现阶段,部分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的形式,通信工程企业作为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开展,使得管理在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在管理效率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部分通信工程企业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盲目地采用信息化管理的形式,造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模式容易出现混乱,不利于工程管理者的正确决策。

2.3注意协调好人才选拔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模式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工程企业要想在管理效率上得到快速的提升,需要注意协调好人才选拔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关系。通信工程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确保人才在管理能力上符合通信工程管理的相关特征[4]。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通信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不断的培养,将所学到的技能在施工管理中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提升我国通信工程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3通信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应用形式

3.1增强了技术创新,产品呈现出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流动性较大,给通信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产品在质量上产生了明显的改变,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朝着多样化的形式发展[5]。通信工程在发展的现阶段,在管理的过程中融入了信息化技术,使得通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2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地位,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信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通信工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的形式,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不但在施工成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获得了保障,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通信工程行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在逐步上升。信息化技术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通信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对通信产品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更新,与现阶段市场发展相契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成本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通信工程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信息化管理的应用,通信工程在施工管理水平上得到了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在社会中产生并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在通信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使得整个通信工程在管理效果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6]。实现信息共享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特点,在通信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领导阶层的日常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对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筛选,为通信工程的管理提供合理的建议,使得通信工程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中得到明显的进步,为后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信息化管理在通信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带动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共同推进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复杂性是通信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特点,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作为科学发展的成果,在通信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整个通信工程行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工程在质量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促进整个通信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赖小莹,张晖,何宾宾.物联网技术管理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3.

[3]汤勇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

[4]余松晟.湘西山区通信电源设备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J].中国新通信,2016.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6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管理内容繁多、工序复杂,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很容易在具体的工程管理工作中造成一定程度的失误,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建筑行业大力推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力工程管理方法,一方面减少了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成本,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的利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影响。

1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1.1成本控制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管理包括了施工管理、设计管理、材料管理、竣工管理等[1]。这些管理工作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导致建筑企业要不断地对每项管理工作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使得建筑企业对人力管理的开支不断增加,导致建筑企业的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但是,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得这些管理项目都统一地由一个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帮助建筑企业精减管理工作人员,降低成本投入。同时,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工程管理工作由于人力管理带来的失误,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

1.2工程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模式越发的多元化,出现了众多的中小型建筑工程企业,这些发展规模各异的建筑工程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对自身的工程管理极为不重视,导致一些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较低,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缩减了业务技能较低的管理工作人员,降低了失误出现的概率,减少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2]。

2建筑行业应用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且单一,通常情况下,工程管理工作由建筑企业的领导来负责,而一些发展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其中的管理岗位多由家族中的亲戚来担任,这导致建筑企业中的管理水平较低。一些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低下、文化程度不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不够,单一地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电脑将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编制[3]。这很容易使得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效果无法体现。

2.2管理软件存在问题

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软件的作用极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在实际的信息化工程管理工作中,不重视管理软件,单一地采用局域网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导致一些管理软件无法适应该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4],不能够在该建筑企业中的工程管理中发挥作用。

2.3不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建设,这使得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导致一些建筑企业忽视了对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构建。一些建筑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只是单一地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表面的研究利用,未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命令时,无法得到高效的完成,而一旦出现问题,在不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下,很难快速、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造成影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5]。

2.4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建筑行业不断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背景下,很多建筑企业积极地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却没有配备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依旧沿用以前的管理工作人员,造成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体现。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工作方面,积极地应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通常为了节约成本,不聘请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而是让建筑企业中没有经过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管理工作人员任职,落后地认为,只要会使用计算机,就可以肩负信息化工程管理的重任[6]。再加上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信息化管理应用方面还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本身的技术就较低,导致一些在职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信息化管理的学习机会,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对建筑行业中整体的信息化管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7]。

3建筑行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3.1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首先,要在企业领导层中,树立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从而推广到工程管理中;其次,要构建信息化管理的思想体系,从而对全体工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对信息化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要在工程管理中,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应用模式,充分展现出信息化管理模式中软件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工作人员完成命令和任务的效率以及质量,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另外,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使得工作失误可以快速地得到解决和处理,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体现出信息化管理的时效性。

3.3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构建一支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根据建筑企业实际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制定出系统的培训方案,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全体项目工程工作人员中大力开展,从而提高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8]。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另外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利用绩效考核等多种方法,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工程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

3.4强化大数据的利用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利用这些数据信息,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对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极为缓慢,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地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通过信息传播速度快这一特点,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能够使工程管理中更加直观、快捷地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检索查阅,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9]。

3.5软件开发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利用如果与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匹配,则很难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强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深入研究常用软件的实际运作模式,制定出符合自身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从而推动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10]。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被社会各领域广泛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各行业的管理水平。在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要积极分析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通过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强化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利用,从而对提高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成,沈琦,邵俊.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4,27(17):148.

[2]刘琦.谈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5,41(18):252-253.

[3]何文逊.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5,30(S2):111.

[4]张慧.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安徽建筑,2015,42(4):212-214.

[5]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2011,10(5):87-88.

[6]罗攀.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构建[J].中华民居,2013,6(9):232-233.

[7]储元明,邵才宝,颜奇,等.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科技与企业,2013,22(18):39.

[8]陈东,夏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5,21(11):92.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信息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股热潮,被企业重视。各地企业都纷纷开始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革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以获得更大的效益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落后。目前,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系统化的总称,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信息化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高效益的必由之路。

1 信息网与房建工程管理的关系。

工程管理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具有突出的特点。首先,工程管理的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其次,工程管理的复杂程度高,具有一定完整性。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的工程管理也变化巨大。而工程自身随着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和变化的特点也造成了其管理必须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才能与之相适应。

2 房建工程管理中信息网建设的重要作用

2.1 信息公开化,利于规范工程建设交易行为

网络作为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 做到了信息公开化。信息公开化 , 对规范工程建设交易行为起到了很大作用。在1995年之前,没有有形建筑市场,交易管理也处于无序状态,工程方面的信息也没有正规、合法的平台,交易各方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有限,致使工程交易存在诸多问题,吃、拿、卡、要成了公开的秘密,给施工单位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建立了信息网,在信息管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反腐倡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程建设信息更加透明,对规范交易市场起到了一定作用。

2.2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企业违规操作,存在工程转包现象等一些不良行为,扰乱了建筑市场, 这些违规行为也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埋下了隐患。规范建筑市场一方面根据《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加强管理外,另一方面将这些违规行为纳入信息管理的范畴,利用信息网进行曝光,奖惩分明,促使建筑市场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在这一环节得到保障。为企业建立了业绩档案、信用档案、处罚档案。不管走到哪里,网上查询一目了然,让违规企业不能蒙混过关。

2.3 计算机辅助评标,提高工作效率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只进行文字传播的报纸,又不同于只进行音频传播的电台,也不同于只进行视频传播的电视,它是三者的统一和结合,它是一种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其传播效果当然与传统的传播工具是无法比拟的,作为一种商务工具或平台,引入到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促进公平竞争和规范管理,将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借助于这一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通过电子招标投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应用,可提供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

2.4 专家抽取自动语音通知系统,更加体现公平公正性

建设工程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智能化的运作系统,该系统可以按照抽取的编号,根据专家库提供的联系方式,按照顺序自动通知专家。专家根据系统提示的语音,通过选择电话按“#”或“*”键,确定是否能够参加评标,通知专家的全过程将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内容只有被通知专家本人知道,保证了专家通知的保密性,进一步压缩了人为操作的空间,提高了防范商业贿赂的能力。

2.5 中标结果公示 , 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为了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建立了中标结果公示制度,利用信息网中标公示结果。公示时间为五个工作日,在此期间有异议的可以申诉。中标公示的公开是对招标活动完结的公开,是对项目质量跟踪的公开,信息化的管理也使其成为其他共享目标的根据。

2.6 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推进资源共享

目前,各地已经基本完成工程信息网的建设,工程建设信息网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监管系统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监管系统运行的电子平台,而监管系统是工程建设网重要的信息数据源。

地区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做出数据分析,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将工程建设信息网从目前的信息平台提升到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展示和分析为一体的工程建设信息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2.7 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有形市场信息化服务水平

为工程交易提供场所,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为信息提供平台,为政府监管提供条件,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这是交易中心的主要职能,传统的有形建筑市场是端茶倒水式的服务模式,招投标各方都使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符。通过引入电子评标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有形建筑市场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转变传统模式,提高有形市场信息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反腐倡廉、规范建设交易行为是建立有形市场的重要依据,信息化管理对规范建筑市场防止腐败、治理商业贿赂同样任重而道远。从工程规划、立项、设计、建设到竣工验收及使用,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现实中工程建筑领域也是网络众多,要想建筑市场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工程质量水平得到提高,施工安全得到保证,信息化管理无疑会越来越发挥其显著作用,而且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实践。

3 结语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化的时代,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增加交易活动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运作程序,更主要的是能够规范管理,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同时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在强化各方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办事程序,解决监管与办事效率和效能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涉和差错,堵塞办事程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通过网络公开办事程序及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是从源头上抑制腐败。

参考文献

[1]韩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巧探讨[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8(9)

[2]朱高峰.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几点认识[J].中国工程科学,2009(7)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8

建安工程 造价管理 全过程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得建安工程造价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并主导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在工程造价信息量急剧增加且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工程造价机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应该说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工程量计算软件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以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算量软件、计价软件及价格信息网站构成了我国目前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建安工程在设计、采购、施工、结算各个阶段都有一套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但是之间又缺乏整合,上一阶段的造价成果不能直接引用到下一阶段,基本属于“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状态,因此很难实现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以及对项目成本的闭环控制。另外,作为一个多项目同时开展的大型企业,项目间、项目与总部之间造价信息的共享与汇总也是目前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2造价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建设体系

就建安工程而言,造价管理涉及的项目阶段主要有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及执行阶段,按照三个阶段,造价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应按照以下框架进行搭建:

一、设计阶段。一个项目的造价一般80%左右取决于设计阶段,因此设计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对于项目总造价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设计院进行图纸设计要利用制图软件形成标准化电子图纸,依托算量软件生成准确的工程量数据,根据概算指标做出完整的概算数据,将施工阶段通过计价系统反馈的已施工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信息对工程量和概算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后将原因反馈,根据反馈原因对设计进行优化、完善,从而为下游采购提供完善的图纸和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要求按照标准工程量清单要求编制,能够直接导入计价系统进行套价测算。

二、采购阶段。对于大型业主单位,采购阶段主要由总部完成,这个阶段应对项目造价进行进一步的测算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制定采购策略。总部在收到设计院提供的设计资料并交底后,对图纸进行熟悉,利用算量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工程量复核,同时将工程量清单导入计价系统对工程实际造价进行测算(编制预算),测算过程需要通过价格管理模块参考以往投标数据,同时利用项目部反馈的信息价格共享模块采集最新的各地信息价。最后分析出技术、经济指标,如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设计院以便及时对设计进行完善。根据完善后的设计资料编制出的预算书可以直接应用于限价招标。对投标人的报价电子文件格式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编制,提交的电子标书可以直接导入评标系统,评标后投标数据可直接导入计价系统的价格管理模块,用于后期合同执行和新项目采购应用。同时要通过内部网络平台定期技术、经济指标。

三、执行阶段。项目执行阶段主要由项目部实施,执行阶段对于变更索赔的处理对于造价管理也非常重要。项目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利用算量软件进行工程量计算,利用计价系统内的价格数据进行合同支付、变更索赔处理等工作,在最终结算后应将变更索赔价格、工程量等数据补充录入进计价系统,以便总部统计结算技术、经济指标,同时总部把指标反馈给设计院。同时项目部在合同执行期要定期录入当地的信息价格到计价系统的造价管理模块中以供项目采购和合同执行参考。

在以上三个阶段完成后,总部对项目部结算完毕的项目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经济、技术指标。编制相关的价格分析数据以供项目竣工决算使用。同时,相关的价格数据又对新项目的设计采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实现项目全过程造价的闭环控制。

3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国家在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各种软件和系统的应用已使现阶段的造价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从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角度缺乏整合。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限于软件平台的应用,还要配合相关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制订及升版,只有程序清晰、职责落实,造价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才能稳步推进。随着建筑行业精细化管理的推进,成本控制要求不断提高,造价管理的信息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好造价管理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对于增强公司对于造价的掌控能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探讨. 卜祥禹, 刘伟, 崔秉荣.中国科技信息, 2008,(08)

[2]浅议如何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工作. 白素丽. 今日科苑, 2010,(10)

[3]小议工程造价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王敏.科技咨询导报, 2006,(09)

[4]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研究. 周建永.科学之友(B版), 2006,(05)

[5]试探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卢建科.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18)

[6]工程造价信息与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在建设工程中的运用. 徐峰.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4)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9

1前言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领域内,给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在工程管理方面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有利于我国建筑工程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的工程管理事业要实现长远发展,还需要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改善目前我国得到工程管理信息自动化建设现状。

2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必要性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多。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在全球化的影响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产业,它的发展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建筑行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长久的发展,还要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成为了必然趋势。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而新兴技术既是建筑工程管理事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建筑行业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建筑工程采取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也是我国建筑行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发展要求。所以,建筑工程单位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

3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的局限性。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里应用的范围还过于狭窄,基本上都集中于工程招标、投标和工程造价方面,在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等方面还很少运用信息技术。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依靠人的经验和能力,因而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而且,信息技术的局限性也使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建设受到了影响。因为当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只利用了计算机快速处理信息的技术,还没有实现计算机分析和传递信息的目的。(2)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使一些建筑管理人员不愿意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另外,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一些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只重视施工技术,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不多,信息化技术掌握不扎实,导致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所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加强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

3.2工程管理自动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管理自动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化仪表、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系统三部分,对其中一部分采取施工管理的工作,都属于工程管理的自动化范畴。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自动化的工程管理认识不清,甚至将其等同于一般的水电工程安装,忽视了对专业施工队伍的建设和工程管理要求。导致工程交接和管理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也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造成了不良隐患。(2)缺乏科学规范的行业制度。建筑工程管理自动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一点在我国的工程管理方面表现很明显。以安装调试为例,我国不但没有自动化工程实行的单列,也没有相关的安装调试费用计算标准。而且当前的各种安装费用标准,也难以反映出自动化工程的实际需求,因此也很难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4改善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现状的策略

4.1提升我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方法

(1)提高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工程质量及掌控能力。首先,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便更好的管理和监控建筑施工的各项工作,达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另外,要减少对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减少信息数据的输入量,避免操作失误,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2)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管理,首先要改变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时候审计模式,实现动态预算,在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成本的控制管理,使其能够为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真实、详细且有效的成本管理数据。其次,要将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的财务职能转变为业务职能,运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投入。

4.2改善建筑工程自动化管理现状的方法

(1)加强培养自动化工程管理人才。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虽然我国高校目前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自动化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所以,除了高校教育外,还要开展继续教育来培养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当然,建筑工程企业也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培养工程管理自动化人才,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2)加强建筑工程行业自动化管理建设。为了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的自动化管理,政府的有关部门还要重视对自动化管理工作的支持。首先,相关主管部门应吧行业设置和实施标准纳入工作计划,要组织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建筑工程企业的员工对此进行研究,对行业标准进行修订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施,从而使我国建筑工程的自动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

5结论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建筑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采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能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曹磊 刘杨 曾鹏 单位: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吴丙华.工程管理信息化若干思考[J].低碳世界,2016(3):120~121.

工程信息化管理例10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已不能沿用前苏联模式来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对此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依托于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要求,工程造价信息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创新,实现人工管理向依托互联网的网络化管理转变。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实行工程造价体制改革后,国家对工程造价管理逐渐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国家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划,编制全国统一工程项目编码和定期公布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信息。主管部门及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政策法规,颁布新的价格指数。各地区造价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地区性造价信息系统,定期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信息和调整指数;依据本地区的经济、行业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工程造价信息作为一种具有共享性的社会资源,它的可靠性、完备性和灵敏性对工程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求信息的收集统一化,传递、储存系统化。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的数据处理,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传输和资源共享,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领域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向网络化、信息化转变必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领域内的经济管理,从可兴性研究开始,经历投资估算、设计概念、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值定一直到竣工结算,应实行全过程的造价管理;目前造价管理的难点就在于参与方众多、经历时间长、信息需求量大且变动频繁、造价确定方法繁杂等。但这些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具有的速度快、容量大、传播面广及双向交流、多媒体传输等特点来得以优化和改善。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量高速膨胀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手段,与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革。工程定额计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是“量价分离”。将过去完全由政府计划统一管理的定额计价改为“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对人工,材料,机械的单价等,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依据市场价格的变换工程造价相关信息和指数,这一过程靠传统方式已无法实现,这时先进管理手段—计算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阶段的变革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的推行更加需要造价信息资料库。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今后的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一个熟练操作预算软件的专业人员可以把原先整个过程的工作缩短到一两个小时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预算的结果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组合,改善了计算条件,提高了信息流通速度,必定会进一步推动造价管理事业的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级各地的标准定额站承担,各地标准定额站在工程造价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多定额站还建立了自己的服务网站,但也存在管理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时效性差,很多信息数据反映的还是一个适合于定额计价模式的社会平均值,且一般为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公布一次,公布时间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变化,所以时效性不强。信息量少,大部分的定额站的信息化工作只停留在部分人才机价格信息和简单的造价指标阶段。建设过程设计的项目非常多,人才机种类非常庞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只颁布一些简单的数据,显然是难以满足由市场来形成价格的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的。缺乏可比性,现在许多造价管理部门的信息采集加工还是人工操作,还没有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统一的处理,所以公布的许多数据都是一种平面型数据,缺乏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对比分析。分类较为粗糙,许多造价指标往往只是根据工程的结构类型和主要用途为对象公布一些造价指数,对实际工程没有指导性。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建筑市场投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政府投资项目数额巨大,各种非政府投资项目也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因此,对功能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需求也日益增强。为使工程造价体系从过去执行指令性定额的政府控制,转为制定适宜市场需求的计价依据,对工程造价进行宏观调控;使指令性的工程费率标准转为收集公布市场价格信息,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必须要通过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及信息服务相结合,建立一套合理的,标准的,动态的工程造价体系,以成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进造价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工程造价机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逐步建立,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4.1强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基础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是信息化传输、共享的基础,首先,可先建立内部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利用虚拟专网和互联网,构建造价专业网络,将零散分布的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实现造价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4.2着重作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开发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培育信息需求市场,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统一标准和格式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把建库、连库作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

信息标准化。研究工程造价信息统一存储格式,将各类信息划分为文字型、数据型、混合型,制定信息交换协议、存取格式标准及规程,实现信息处理便利、快捷,杂而不乱。

信息合理分类。将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分为:定额管理、价格指数、指数指标、造价监管、建材供求信息标准规范、建设信息、服务台、电子公告、其他信息。根据信息的结构不同以网页和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并以两种形式组合来表现信息内容。

提高信息质量。将采取的信息筛选再加工,去伪存真、系统化数据化,并持之以恒地建立一批实用的数据库。是工程造价信息网的有效运行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信息化工作是我们做好造价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信息化手段,就很难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就不能跟上建设市场快速的发展形势。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亦必将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推动工程造价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