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6 10:30:23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1

一、目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几点不足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在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有的运管执法部门在提高执法效能,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发展方面,存在着责任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等弊端,整个监管过程缺乏系统组织,总认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老一套、老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二)缺乏预防,管理被动。在运输市场监管环节中,由于监管思维上的局限,运管执法部门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往往是事后的,缺乏超前性的预防机制,事后监管措施也比较分散,缺乏力度。

(三)以罚代查,以罚代管。当发现违法行为时,既不诚心、不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也不认真分析事发的主观原因,只是简单地实施处罚,以致一些带有共性的屡查屡犯的违法行为难以根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能发挥和执法效果。

(四)忽视源头,存在死角。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运管部门对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主要防于客货运输,很少到客货运站场、维修厂、二级维护修理厂等源头进行监督检查,导致市场监管存在死角,使得经营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运输市场秩序得不到维护。

二、加强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的对策

1、运输市场监管的目的和原则。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的目的是遵照道路运输法规、规章,纠正道路运输市场的违法行为,保护运输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工作应当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合理高效原则。根据道路运输行为的特征,选择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实施监管。比如:能通过检查材料来实施监管的,不到路上去检查。二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即:能通过教育解决的,原则上不罚;能够轻罚的,不重罚;证据不充分的、不确凿,违法性质难于确定且社会影响面不大的暂不罚。

2、实行运输市场管理行政合同制度。《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规范和调整了运输管理行政许可行为,对市场的日常监管更加着重于许可后的经营行为上。运管部门完全可以与运输经营者在经营行为上进行约定,以取得监管效果。这种约定可以贯穿于整个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始终,如运输服务质量,安全管理,违章违规记录,群众满意度等。

道路运输经营者在被许可后,进入市场经营前,运管部门可以与其签订行政合同,主要内容是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杜绝违章违规等,还可以探讨采用经营者缴纳一定履约保证金的形式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合同中,可以明确约定若经营者不履约,运管部门有权没收保证金。保证金专款专用,必须符合公益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履行合同相对的行政奖励;

(2)用于建设向全体经营者开放并为之服务的监管平台;(3)用于维护公共安全和运输秩序的应急资金储备等。

结合信用考核制度,运管机构可以与运输经营者以经营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完费信用等为重要内容签订行政合同,按照信用度的高低,在运力许可,取得线路经营权等方面与运输经营者约定。

3、统一监督检查范围,科学划分监督检查内容。运管机构在强化运输市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应当全面开展车辆维修,运输服务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要定期分析各个道路运输市场的运行情况,均衡督查力度,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消除死角。

各级运管机构应将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中的禁止性行为进行全面汇总,科学分类、明确检查内容、时间、场合、检查方式以及执行人,以大大降低日常监督检查成本,提高督查效率。

4、依法规范日常监督检查方式。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运管机构要以道路行为的科学分类为依据选择最佳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扭转仅仅依靠路检、路查实施监督检查的局面;以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为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降低监督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完善举报查处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应尽可能少使用有争议性的方式,避免引发行政诉讼。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2

0.前言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子质量的优劣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稳定。目前,我国种子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在种子市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给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为实现农业生产安全,需结合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1.目前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

1.1种子经营品种多、乱、杂

种子市场主体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逐渐放宽,种子经营门店逐渐增多,甚至一些村庄小商店也经营种子或季节性的销售种子。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多,品种系列中组合多个不同品种,不同品种农作物种子的种植大多有气候、地域限制,但是由于种子经营人员缺乏必要的种子知识,杂乱无章的引进种源,而且空间跨度大,没有根据当地气候、地域条件,盲目引进南北方、东西部销路好的种子,尤其是价格高、销路好的种子。目前,部分农民素质较低,往往将“高价位”和“好品质”等同,给了种子经营人员可乘之机,抬高种子价格或盲目引进高价格种子,导致种子经营品种出现多、乱、杂等问题,增加了农业生产危险性,甚至贻误农业发展。

1.2未建立或规范种子经营档案

在市场检查中,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通常会发现只有规模较大的种子经营企业会建立经营档案,但依然存在记录内容不全、不规范等问题。其余的种子经营户则完全未建立种子经营档案,有些甚至没有购销记录,导致无法检查种子经营状况,增加了种子监管难度,而且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后,往往无法追查责任,以致给农户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1.3监管人员和经营人员素质低

在种子市场监管中,监管人员和经营人员素质低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1)监管人员素质低。监管人员通常缺乏种子市场监管经验和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以致进行市场监管时被动的工作,执法水平无法得到提高。(2)经营人员素质低。种子是有生命力的特殊商品,种子经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售后服务能力,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向种子购买者介绍种子性状、种植技术等,并负责种子质量。但大多数种子经营人员素质低,对种子基本知识和经营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不能正确区分“杂交种”和“常规种”,甚至不了解种子检疫、品种审定等,不能做好种子经营服务。

1.4种子品种侵权现象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和品种保护的实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混乱问题。例如,种子经营个体户代销甲种子企业种子的同时,又经销乙、丙、丁等种子企业种子,以“人有我有,人无我仍有”策略进行经营,以致种子品种出现严重的侵权现象。此外,一些种子经营者非法生产农作物种子,并假冒种子包装袋或直接用白皮编织袋对非法生产农作物种子进行包装,进而向农民推销,或者直接送至村干部家中等现象时有存在。

2.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以实现农业生产安全的措施

2.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种子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广播、电视、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种子市场监管法律知识,并指导其正确识别种子质量优劣,有效引导农民使用优质的种子,从而不断加强农民种子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种子管理部门还应积极下乡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检查,集中对种子经营户和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并积极鼓励举报非法销售种子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种子经营户依法、守法、诚信的进行种子经营。

2.2严格监督检查种子市场

严格监督检查种子市场,可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经营行为,避免市场上流入假冒伪劣的种子,同时早预防、早发现、早消除这类种子,从而更好的对农民利益进行维护,实现农业生产安全目的。种子市场的严格监督检查,可采取以下措施:(1)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通过集中整治和引导有效规范种子市场经营行为,同时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监管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从而让农民放心的使用合理的种子。(2)严格把握市场准入,结合普查和重点检查,加大春秋两季种子销售季节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整顿和检查各种子市场,避免出现种子未审先推、种子品种侵权等现象。

2.3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制度建设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制度建设,可有效规范种子市场经营为,具体为:(1)强化和完善种子经营备案制度。种子经营应有专门、固定的场所,由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审查确定经营者资质,并详细登记备案经营者具体信息,如经济状况、经营品种、种子知识等。(2)建立和强化种子品种备案制度。通过实行种子品种备案制度,可对经审定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进行登记备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不合格品种的乱繁、乱推,确保种子品种布局科学化、区域化,并有效避免种子品种未审先推现象的出现。(3)建立和强化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种子质量监管可对种子市场进行净化,有效维护种子经营者、农户的权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严格按照国家规划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对当地重要的种子、问题多的种子等进行严格抽查,可规范种子经营,确保种子质量。(4)建立和完善经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种制度。由于我省生态类型复杂,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国家和省审定之前所做的区域性试验布点难以覆盖和代表所有生态类型的实际,在从来没有种植过的区域应进行一个生长周期的试验性种植,保证其适应性。

2.4实行“四定”管理制度

“四定”管理制度指的是定点、定人、定责、定时监管种子市场,即合理划分区域内种子市场监管对象,同时将种子市场监管人员分为几个小组,进而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管理种子经营户。市场上经营种子的期间,监管人员应深入市场,积极主动的进行全天候的监管服务,正确指导种子经营户建立或规范种子经营档案,详细记录和核查所有种子的供种信息,如来源、产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同时对种子经营户的经营许可证编号、品种审定编号等进行严格检查,确定是否真实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应详细核实各品种种子标签上的性状描述和审定公告,确保种子质量。通过实行“四定”管理制度,可有效遏制质量低劣的种子进入市场,切实维护农户效益。

3.小结

总之,种子市场经营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种子经营的发展,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但由于我国种子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种子市场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如种子经营品种多、乱、杂,而且有些种子经营企业或户未建立或规范种子经营档案,监管人员和经营人员素质低,种子品种侵权现象,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安全。因此,为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安全,需不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严格监督检查种子市场,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制度建设,实行“四定”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以实现农业生产安全。 [科]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3

一、要高度重视此次调研,从队伍建设、机构设置、执法保障、技术支撑、制度政策等方面,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积极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把握这次调研机会,以此作为引起领导重视,有利促进问题解决的一个契机。形成的调研报告,既要有指导性,又要有操作性。

二、省局、市局同步开展调研。为使调研工作顺利开展,加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围绕《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进一步改进、加强及相关工作建议》调研专题,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从更加有利于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的角度出发,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县内设机构、充实人员编制。

(二)从适应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实际及食品药品产业技术进步角度出发,如何加强技术监督建设力度(如机构完善、编制设置、人才引进等方面),以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三)当前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何改进、加强的意见建议。

(四)如何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状况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医疗器械监管队伍与机构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改进、加强的意见建议。

(六)稽查执法能力建设在执法人员力量、基础设施、设备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七)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八)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九)利用监管手段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十)适应职能转变对餐饮消费管理的要求,在法律保障、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和执法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4

毫无疑问,政治局会议对股市问题的表述和要求出现的新的变化,已释放出许多新的信号,并将对股市下一步发展产生新的影响。投资者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调整好自己的投资思路与策略。

不再提维护股市稳定,说明决策层已经对当前股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要知道,去年下半年股灾发生以来,决策层一直反复强调维护股市稳定的重要,要求有关方面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维护股市稳定,确保股市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的股市维稳措施。

事实上,总结这么多年来经济工作的特点,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凡是被强调的多的工作,往往都是做得不太好的。强调得越多,说明问题和风险也越多。股市问题也不例外,强调维护股市的稳定,说明股市的稳定性差。从去年的股灾到今年的熔断,都可以说是股市不稳定的表现。此次会议不再强调股市的稳定,也就可以说明决策层已经对当前股市的稳定状况不再担忧,对股市的前景充满信心。

虽然说对股市的稳定不再担忧,不会再担心股市会发生灾难性事件。但是,这并不是说对股市的现状已经完全满意,对股市的发展完全放心。因此,政治局会议也对股市提出了新的要求,亦即“保持股市健康发展”。

这样的表述,显然要比维护股市稳定上升了一个层次、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股市的稳定问题可以不用太操心了,但是,股市的健康问题却不能不重视。因为,如果股市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同样能够给股市带来伤害,甚至带来灾难。而恰恰是,目前股市的健康状况确实不如人意,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更重要的,面对股市健康方面的问题,管理层似乎还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至少,短期内还很难确保股市的健康,确保股市能够健康运行。这才导致决策层必须对股市的健康问题提出新的要求。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也不仅仅只是抛出如何保持股市健康发展的问题,更提出了如何保持股市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实事求是地讲,这四个方面,都是当前股市存在比较突出问题的方面,也是影响股市健康发展比较大的方面。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股市健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也就基本到位了。

首先,市场化无疑是股市健康发展的核心。我们常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所谓“政策市”,说到底,就是市场化味道太淡,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太小。更多情况下,投资者必须依据政策去炒股。也正因为如此,诸如内幕交易、暗箱操作、违规炒作等方面的问题也就层出不穷。因为,既然投资要看政策的脸色,那么,能否了解到政策“内幕”,对投资者来说,自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特别是日常所说的“大户”,就不会去研究市场、研究企业.而会把重点放在如何了解政策“内幕”方面,注重内幕交易了。徐翔的落马,一定程度上就是股市市场化水平不够的表现,对政策“内幕”太过在意的结果。

这也意味着,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如果不及时调整投资理念,继续把重点放在挖掘政策“内幕”方面,而不去关注市场变化、企业运行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将很难再在市场生存。反过来,股市如果再不步入市场化轨道,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股市的调节作用,那股市也就很难再有前途。

其二,基础制度建设是股市健康发展的重点。毫不客气地说,在基础制度建设方面,我国是最为薄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失控的。别看股市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制度,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制度不仅系统性极差,针对性更差,继而,对市场的作用与影响也是很难发挥。为什么股市问题连续不断,特别在内幕交易、暗箱操作、信息披露不准确、劣币驱赶良币等方面更为严重,原因就在于,现行的基础制度没有形成对问题的包围功能,无法遏制问题的发生。譬如退市问题,制度一直有,执行一直难。所以,必须通过加强基础制度建设,解决股市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的问题。而对广大投资者来说,过去那种跟风炒作、跟风投资的思路,也必须转变。特别喜欢炒垃圾股者,将来可能会碰得鼻青眼肿。

再者,加强监管是股市健康发展的保障。这可以说是近年来最让决策层不满、投资者不满、舆论和公众不满的一个方面。因为,无论是去年上半年的“疯牛”,还是下半年的股灾,都与监管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监管稍稍强一些,这些问题就都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如此严重。恰恰是,在监管方面,我们可能与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无法相比。

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强市场监管,无疑是总结了近年来股市发生的各种问题作出一项明确要求。问题的关键在于,股市监管涉及多个层面,大金融监管体制何时才能推出,对加强股市监管至关重要。而一旦大金融监管体制推出了,股市如何监管,也需要有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和办法,这对管理层来说,是极大的考验。而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次新的考验。一旦监管体制严厉了,现有的投资思路和理念,将被彻底摧毁。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5

    1.软着陆这次或将爆发的银行危机,将损失降到最低,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基础

    任何国家都经不起危机的冲击,一旦发生危机,与之伴随而来的不仅是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也会同时发生,而发生社会危机反过来加深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会进一步作用于社会危机,如此重复。所以在某国在濒临危机的时候,他们都会千方百计的阻止危机的发生,因为软着陆对经济的伤害永远比硬着陆都经济的伤害要轻。虽然我国银行业有很多不良预期,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努力经济危机就不会发生,在上面的四大不良预期当中,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是很大的,它会大大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但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步骤是不一样的,它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根据美日韩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经验都是16年,而我国从规划改革至今已有16年。国际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是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先贷款后存款。我国利率市场化也是严格按照这种思路进行的。16年的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剩下最后一步,那就是存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这一步是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一步。政府如何控制这最后一步的改革节奏是影响银行业经营的重要因素。相信我国政府能够控制好节奏,来软着陆这次改革。房地产泡沫和国有企业贷款的坏账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经济形势的发展。而经济形势的发展又要受市场和政策两个因素影响。如果从该逻辑上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我们的政策正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银行业贷款坏账的程度。在面对更多竞争者的进入,银行业惟一要做的是如何进行改革来增强其竞争力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同时可以利用其资源、资金优势参与金融创新、尽最大能力减轻竞争者的压力。

    2.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是银行业的新生之路

    (1)盈利模式的创新。金融创新的内容很多,包括: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技术的创新。其中又以金融产品的创新为重点。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笔者认为应该朝银行盈利模式创新的方向去努力。目前我国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过去,他们过去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管制的市场利率,利用存贷款利率差(一般在280~350个基点差)来生存。在面对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他们的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笔者认为我国银行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金融创新。一是加强服务意识,创新金融产品,加强表外业务收入。虽然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中间业务已有很多,但仍不够全面,例如:支票业务在我国仅面对法人开放,而我国个人业务仍无支票服务,如果某银行率先发展该项服务将为银行业增加很多利润。所以加强中间业务,如何提高表外收入是每个银行都要思考的内容。二是积极适应经济与环境形势,发展互联网金融,融合金融技术创新。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年,阿里巴巴集团利用支付宝推出“余额宝”,据统计我国居民在银行业的零星存款未享受定期利息的资金达到20万亿,他们只能享受活期利息,我国银行业在这一块的获取了很大的利润。在推出了余额宝以后,只要在支付宝的余额零星资金都和定期存款一样的利息,相信老百姓都会将余钱存进支付宝。这样一来,一年银行损失的利润至少在5000亿以上。东方财富网推出了“活期宝”,深圳华强公司推出了“华强宝”……。在面对这些企业的竞争,只有适应和加入,别无他法。三是抓住上海自贸区机遇,进行金融业务试点,融合国际金融。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使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在自贸区里的经济运行方式是依照自由经济的方式进行的,企业的运行和监管都区别于我国既定模式。自贸区里金融业的视角更加国际化,他们完全利率市场化,也无结汇制,管理更加科学化,在传统环境里成长的银行业,更应借鉴自贸区的改革经验,赚取改革红利。四是内部升化科学管理制度,迎接民营银行的竞争。2013年9月,中国资本市场刮起一阵民营银行的旋风,很多企业涉及民营银行,苏宁云商、红豆股份、凯乐科技等上市公司也纷纷传出申请民营银行的消息。9月13日,早盘民营银行概念股全线大涨。有消息称苏宁云商欲设立苏宁银行,红豆集团正在申请设立苏南银行。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已来临,传统银行业面临竞争。笔者认为传统银行业应深化改革,在内部控制方面进一步加强,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管理成本;在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上要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以抢占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2)加强监管是控制风险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在本质属性上属于企业,追逐利润是任何企业的属性。在实际经营中,有时为了追逐利润,而忽视了风险,我国银行业也如此,在2013年6月份爆发的钱荒就是很好的证明。银行业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讲,银行业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总称。广义的银行业监管不仅包括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或他律监管,也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或自律监管。狭义角度上银行业监管的传统方法包括:银行的各项报表和附表进行场外监管,资本(如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和各种准备情况(如不良贷款、清偿能力、盈利能力、运用能力、)的重点监管,分部报表分析监管,现场监管。但随着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的监管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如:银行的理财项目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式;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国际离岸金融经营如何监管;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在资本项目开放环境下的银行业的经营行为与方式的监管。笔者认为,只有不停地继承、发展和创新监管方式,才能有效地监管银行业,将金融风险降低。广义监管除了上面监管还包括银行的内部控制和自律监管。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是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为了利润,会不顾一切。但中国银行业主要是国有银行并且行长都是国家干部,如果行长能负责,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和自律监管就不是一句空话。但行长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上的委托和关系,在效率上就是无效的,他们为了奖金可以不顾一切。奖金的前提是银行有利润,为了利润他们能够忽视内部控制和自律。所以,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和自律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行长的考核和教育上,如果银行的经营和内控指标不正常,要对行长进行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监管目标,维护金融稳定。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6

1.监管压力大,存在畏难情绪。农贸市场是各种农产品、副食品、水产品等商品集中交易的场所,由于经营主体复杂多样,尤其是文化程度、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等普遍偏低,对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还存在躲避、应付的心理。另外,由于商品来源的复杂性、销售的快捷性、销路的多样性等原因,客观上增加了工商部门事前介入和事后监管的难度。加之,工商部门监管干部人手少,其他监管任务重,很难形成一个强势的执法合力。上述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工商监管干部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好管,也管不好。

2.主体职责不明,配合机制难以形成。1994 年新修订的《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对市场举办者、场内经营者、监督管理者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今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上述主体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但由于相关主体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宣传普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不到位等原因,相关主体职责不清,更谈不上形成一种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如浙江省丽水市工商局城南工商所4月份查到的母猪肉案件,在涉及到是否属于母猪肉的鉴定结论由谁作出时,农业部门说是由经贸部门出具,而经贸部门则说由农业部门出具,相互推诿,以致工商部门进退两难。

3.科技手段缺失,效能没有充分发挥。根据《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0个商位以上的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应当配置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定性检测设施,配备检测人员,提供检测服务。浙江省嘉兴市相关市场虽然均己配备设施,但大部分市场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备,检测商品范围还极其有限,像注水肉这样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工商部门还是难以实施定性检测和进行查处。另外,实际操作也令人担忧,作为承担检测任务的市场举办方由于人员身份的限制、安全意识的淡化、考核的缺失等原因,检测工作缺乏制度化、日常化、实效化。同样,各工商所配备的快速检测箱,由于人员的兼职性、非专业性等原因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现有科技手段应有的支撑作用,对于工商部门精确监管的效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4.文明意识缺少普及,失信行为屡屡存在。由于经营主体忙于打理生意,不注重文明素养的提高,加之,市场主办者、监管者没有注重对经营者文明程度的提高,没有注重对一个市场商业文明的培育,以致没有研究和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经营者的文明意识、守法意识、诚信意识,以致于市场内短斤少两、欺行霸市、经销不合格商品等行为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信誉。

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

1.明确主体责任,完善责任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相关主体必须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提请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结合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明确市场举办者、市场经营者、监督管理者的权利义务,以责任状的形式固化政府与监管者,监管者与市场主办者,监管者与经营者,主办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促使相关主体尤其是监管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监管配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食品安全监管合力。如我们丽水市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点一般由市场主办方投资设立,日常检测工作的开展也由市场主办方指定人员负责实施,但发现问题食品时单靠市场主办方责令下柜,事实表明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后续问题的处理如果工商部门适时介入,警示和教育作用定然强于市场主办方,因为工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机关有各种行政强制措施和处罚措施作后盾的。这就需要在检测中,工商部门与市场主办方建立起一种分工协助的配合机制,切不可放手不管,由市场主办方负责到底。

2.立足科技手段,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中心、检测车、检测点、检测箱四位一体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工商部门完全依靠经验和依靠其他力量发现问题食品的现状,是工商部门依靠自己科技手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突破。所以,工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检测手段的重要意义,建立和完善检测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检测手段的应有功能,为精确监管,精确打击起到应有的作用。

3.完善举报网络,提高反应能力。农贸市场是一个商品集中交易的场所,人流的混杂性、经营时间的提前性、停业时间的延续性、交易的隐蔽性等特点使监管干部发现违法行为极具难度。如何建立和完善举报网络体系建设成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查处违法行为的一个重要命题。笔者从工商等有关部门11月份和12月份对嘉兴市区水产肉食品市场病死猪肉案件的成功查处看,消费举报网络和市场内部经营网络的建立和健全对一些重大案件的查处具有重要作用。工商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在显著位置设定宣传栏,张贴有关申诉举报内容、程序的宣传材料,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工商部门要快速出动,切实加以维护,从而给消费者一种信任感、可靠感,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维权举报氛围。划行归市的一个显著优点是便于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监督,工商部门要在市场内相关行业中选定具有良好声誉,敢于维护社会正义的组长和副组长若干人,同时,积极培育监督员,通过他们加强行业自律教育和内部举报网络建设,从而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和监督力度。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7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难度大。当今,全国畜禽养殖场(户)以中小型和散养为主,而中小型和散养养殖户,普遍存在对畜禽无公害生产、疫病防控、品质监管意识薄弱、技术手段比较滞后等现象,且散养户基本遍布每一个村,导致监管难度大,给畜禽肉品安全带来隐患。据调查,全国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分散饲养约占养殖总量30%。

二是屠宰场(点)少。各地普遍存在畜禽屠宰场(点)少,分布不均等现象,且乡镇未设生猪定点屠宰场,只有县城1-2家,导致乡镇自行屠宰、分散经营,农村私屠病猪肉上市时有发生,农村猪肉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导致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管无法保障。据了解,湖南娄底市双峰县生猪定点屠宰覆盖面太小,全县能吃上定点屠宰猪肉的人口不足全县总人口的10%。

三是监管力度小。当前畜禽产品市场监管点多面广,但基层市场存在监管意识不强、职责分工不明、屠宰执法队人员少等现象,有的地方一个县只有1-2人,导致对流动街贩卖肉食品的经营无法巡查,对学校和企业食堂、宾馆、饭店所购进的肉食品无法进行肉源落实和查处。据了解,某县生猪屠宰执法大队只有2名工作人员,畜禽产品市场监管根本无法开展。

二、建议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8

Abstract: With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system in construction, gradually carry out the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ervices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to continue.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加以引导和支持,建设部也正在努力培育房屋建设项目的代建市场.开展设计施工总承包的试点工作。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党的十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实施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给监理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助于监理企业走出困境拓展业务空间。我们监理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向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延伸。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9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5-0065-04

近几年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表明(Das等,2002-2007),政治对金融监管的干预导致金融危机问题雪上加霜。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不仅在整体上降低了金融监管质量,而且也束缚了金融监管当局的手脚,监管机构被“俘获”的程度也相对较为严重,使他们无法针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采取及时的行动。这样的后果就是,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就被削弱,无法及时确认危机的严重性,延误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并加大了危机给国民(纳税人)带来的代价。为了达到防止发生金融危机的最终目的,决策者与政策分析人士越来越认识到给予金融监管部门足够的独立性,从而摆脱政治压力的影响,改善金融监管质量是亟需的。

一、监管机构独立性

监管独立性指的是通过授予监管机构适当的权力来保证其拥有公正的独立性,以防止来自政府部门政治因素以及被监管机构因素的影响,从而制定出无偏的监管决策。

有关监管独立性讨论缘于上世纪初的美国。在那个时候,美国成立了多家独立性监管机构,并呈现出独立监管机构自我控制(Self-eontr01)的管制模式。1946年《行政程序法》颁布之后,国会授予了独立监管机构规章的权力,并建立了规章的“公告――评论程序”。

进入1970年代以后,在质疑监管有效性的同时对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的讨论也逐渐增多,成果主要集中在与通信、邮电、公用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方面,涉及金融领域独立性的则主要侧重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如一些研究者(Davies,1975;:Romzek&Hendricks,1982;Meier,1985等1认为,监管机构本身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能够抵制“监管俘虏”。这些资源包括: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技术官员队伍、职员对监管机构监管理念的认同、独立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监管机构本身的凝聚力、首脑的领导能力、监管机构的权力、监管机构的政治地位等等。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与它拥有这些资源的丰富程度正相关。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中后期,多次金融危机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金融监管机构弱独立性的相关问题的出现使得研究金融监管机构独立性相关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Lindgren等人(1999)对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研究表明,对于监管过程的政治干预延迟了对危机严重程度的承认,进而延迟了补救行动加深了危机。在某些情况下,监管者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但是政治压力阻碍了他们对问题的解决。而危机早期,出于政治考虑而实施的意在延长有问题银行寿命的监管宽容引发了上述行动继续存在的预期,由此进一步诱致了道德风险和监管者的不作为。

通过反思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研究者们发现。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受政府或利益集团的不当影响。不能独立地行使监管职权,特别是不能一视同仁地监管国有金融机构,降低了金融监管质量的有效性,助长了国有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了问题的积压,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而引发了研究者比较集中地对金融监管机构独立性的讨论。

在此类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当属Das、Quintyn和Taylor等人在2002-2007年在IMF工作时发表的关于金融监管机构独立性的工作论文,他们主要从为何要确保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入手,综合考察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独立性现状。继而来探讨如何比较好地实现金融监管机构独立性,从而更好地为金融稳定服务。Udaibir S,Das和Marc Quintyn以这份报告为基础,在《危机防范和危机管理:监管治理的角色》一文中提出了关于金融监管独立性的四个纬度,即规制独立性、监督独立性、机构独立性与预算独立性。后续的研究基本以此为基础或加以深入研究、或根据本国的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研究论证。而这些研究多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减少政府的干预,没有深刻揭示导致政府干预动机的根源和被监管机构的不同市场结构对监管独立性的影响。

二、银行市场参与者结构对监管独立性的作用分析

(一)市场参与者结构与监管独立性的关系分析

以往监管独立性的研究多以监管机构为对象,研究如何加强和改善监管机构的规制、监督、机构与预算独立性来隔绝或减少政府对监管的干预和被监管机构的寻租行为(如图1)。

但本文认为,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却不能根本解决监管独立性的问题。原因在于这三者间的关系是随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而其变化的动力核心是市场参与者结构的变化,而这些有关独立性的研究却忽视了市场参与者结构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反作用。其反作用机理如下:

1、市场参与者和政府关系的密切程度:二者关系越密切,政府相对于市场的独立性越差,政府对监管干预的动机越强,而这体现在市场参与者的产权结构特征上:

2、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力量:市场参与者的力量越大,其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俘获能力就越强,因此对监管独立性的影响就会越大,而这体现在市场参与者的集中度上。

因此,监管独立性的制定和改善必须与市场参与者的特征相适应才不会出现“南橘北枳”的问题,并且确保法律、规章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

(二)市场参与者不同结构类型、特征及对监管独立性的影响

刘万明、李雪莲(2007)对IMF成员国的银行产权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淡出了银行业产权主体角色,政府在银行业中拥有的资产份额不断下降,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资产所有权结构由强政府主导型向非政府主导型演化,发达国家则由弱非政府主导型向强非政府主导型演化,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因此而发生了重要的去国有化或私有化变革。而在集中度上,各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则是市场集中程度较高。银行业高集中度的国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这在德国、英国甚至美国都有表现;另一类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其银行体系发展远不充分,还需要经历一个由全面发展到市场化集中的过程,目前较为普遍的特点仍是市场集中度较高。本文根据市场参与者对监管独立性的影响机理对市场参与者结构进行两种划分:

1、根据市场参与者的产权结构可以将市场分为国有产权主导和私有产权主导两种类型。很明显,国有产权主导的市场会和政府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因

此,政府对监管独立性的干预就会很强,即使制定了良好的制度,也很可能不能得到贯彻执行。而私有产权主导的市场和政府联系松散,政府本身的独立性就会很强,政府为维护参与者的不当利益的动机就会减少,从而对监管机构的干预会下降。

2、根据市场参与者的集中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市场分为集中型市场和分散型市场两种类型。集中型市场由于少数机构具有很强的市场力量,在金融机构特有的很强的脆弱性和外部性的基础上,其会较容易俘获政府或监管机构放松对其的监管。而分散型市场由于其市场竞争比较强,政府和监管机构相对于他们就比较容易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而实现良好的监管。

而这两种分类的各自两种类型在现实中组合构成市场参与者结构的四种类型:国有主导的集中型市场、国有主导的分散型市场(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私有产权主导的集中型市场和私有产权主导的分散型市场。这四种市场结构类型对政府独立性的制约和对监管独立性的影响进行综合考察得到表1: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对如何有效提高监管独立性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国有产权主导的集中型市场,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市场化建设,进行去国有化或私有化的改革,减少甚至阻断政府和市场参与者间的联系,即首先要提升政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应强化规则性监管,辅之以透明度的提高和不断健全的问责机制。

2、国有产权主导的分散型市场这一类型在实际中很少,可以参照第一种类型进行监管独立性建设。

3、私有产权主导的集中型市场由于市场力量相对比较强,不但容易出现“大而不能倒”的情况,而且常会凭借其力量通过寻租活动俘虏政府和监管机构为其牟利,因此,对这种市场参与者结构,应当坚持规则监管,通过加大透明度建设和完善问责机制强化社会对监管机构监管行为的监督,进而提升监管独立性,并促进社会监管。

4、对于私有产权主导的分散型市场,应着重培养和提升监管者能力,加强监管者激励,在此基础止实施灵活性较大的原则型监管,加大透明度和问责机制的建设,建立快捷有效的监管矛盾处理的司法、仲裁系统。Quintyn与Taylor等人(2002)调查发现,有些国家的银行法律会容许漫长的上诉过程。他们认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其一,漫长的上诉过程会延缓被处罚金融机构的处罚以及延长一些可能会关闭的问题金融机构的存在时间,特别是在金融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其二,漫长的诉讼会影响监管机构在公众和其他被监管机构心中的地位,损害其声誉。其三,可能损害监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其四,监管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而手下留情,这增加了被行业俘获的可能性。如果因为其行为而陷入漫长的诉讼过程,监管者可能在下一次监管行动之初考虑到以前的经历,从而在行动时畏手畏脚。因此,快捷有效的司法、仲裁系统对分散型市场基础上的原则性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的情况及建议

本文拟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壁垒三个指标来说明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形成和特点,进而分析其对监管机构独立性的影响。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参与者结构分析

1、高市场集中度。

中国银行市场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特点,这一特点已被很多学者运用各种理论和实证分析所证明。比如:方莹、严太华(2005)使用衡量集中度最常用的指标CIU指数、洛伦茨曲线和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测度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状况得出:中国银行业规模分布差异严重,竞争程度不高,属于极高寡占型。尽管这种寡头垄断的局面正被逐步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也在成长,但是发展速度相对迟缓。这种状况的形成是由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决定的,为维持市场稳定和对市场的控制,政府通过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别限制市场的竞争,但这却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2、低产品差别。

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差异化程度明显不足,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大致相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大城市的大行业、大企业,而城市商业银行则只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在“夹缝”中生存,进而导致市场营销层次低,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形象宣传,提高银行的知名度。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银行业的过度管制限制了竞争、抑制了市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动力,这不仅会造成市场产品的单一、趋同,并且使得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狭小、难以发展。

3、高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就是指在市场中创建一个新银行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贝恩(Bain,1956)认为,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优势,这一优势便利在位者可以将价格持续地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而不引发新厂商的进入。按照进入壁垒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规模经济壁垒、政策法制壁垒和产品差别壁垒。因为我国政府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担负着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在金融产业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制度性壁垒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制度性壁垒减少缓慢,并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壁垒和产品差别壁垒。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现实,我们不难得出,我国银行业参与者市场结构是典型的国有产权主导的集中型市场,存在两个影响监管独立性的基础:一是市场参与者和政府关系极为密切,这使得监管机构很难独立于政府,有法不依和有法难依的情况很显著。二是在此基础上,市场参与者对监管机构的“俘获”这一影响监管独立性的障碍被显著加强。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监管独立性,就首先要考虑如何解决这两个基础性问题。

(二)提升我国监管独立性的建议

1、只有逐步深化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才能逐步提高政府相对于银行业的独立性,才能减少政府对监管机构的干预,政府也才能切实推进监管独立性的建设。1998年财政部专门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弥补国有银行的资本金的不足。1999年国家由财政出资成立了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随后又动用外汇储备充实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等等。实际上,政府对银行类似于这样的“父爱主义”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不能消除风险而是把风险囤集起来,低效率运转的损失和浪费必然造成风险的长期累积、放大和膨胀。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例10

短期看,必须尽快推动市场交易回归常态。由于股灾影响,市场增量资金入市力度已大幅下降,市场情绪敏感。如何引导市场情绪走向平稳,如何引导市场投资逻辑由短期套利主导走向价值投资主导,如何使市场由波动剧烈向交易常态化平稳过渡,这是短期交易非常态化市场下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期看,必须尽力消除市场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救市措施在解决了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同时,也使得市场处于一种限制交易广泛存在的状态。比如7月8日证监会公告要求自即日起六个月内大股东及持股5%以上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此类措施影响的消除,包括救市资金的退出,如何在不对市场产生过分冲击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如何使市场由广泛限制交易向运行常态化平稳过渡,这是中期运行非常态化市场下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看,必须推动市场监管体系转型升级。中国融资体系正在从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一个稳定而富有活力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但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任务愈发艰巨。

本次股市剧烈波动可以看作是一次小型的金融危机演习,折射出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的局限性,重点体现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的缺失,进而导致的决策行动的迟缓。在互联网时代下,金融的创新使得传统业务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这就对监管层的风险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与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大调整、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下的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长期发展非常态化市场下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一阶段,应重点从完善市场应急机制、维持合理的杠杆水平、加快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完善法律监管框架四个方面推进第三阶段任务的实现。

第一,完善市场应急机制。中国市场存在着股票交易应急措施的缺失、救市基金成立的及时性有待提高、监管部门合作有待加强、监管沟通的频率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本次股灾中均有所表现,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完善和改进。首先,参照国际经验,建立股票交易熔断机制,抚平投资者恐慌情绪;其次,以证金公司为依托,维护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再次,建立大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一行三会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协调和合作。此外,提高监管层与市场沟通效率,及时稳定投资者情绪,防范恐慌式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