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31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1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信息技术进入到以嵌入式系统为代表的后PC时代,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高新技术之一,培养精通嵌入式技术的人才成为世界各国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重点。

嵌入式微控制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开展嵌入式微控制器教学是嵌入式系统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美国IEEE和ACM两大学术组织于2004年的计算机工程教学计划(Computer Engineering 2004,简称CE2004),明确规定了嵌入式系统课程中应包含的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具体教学内容Ⅲ。事实上,从早期的单片机类课程,到如今基于32位ARM嵌入式处理器系统的相关课程,都是围绕嵌入式微控制器开展教学工作的,在世界各大高校都受到高度重视。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二级学院,主要培养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学院从2003年开始开设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作为其中一门核心课程,在该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几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最后讨论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方向。

1 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

1.1教学目标的制订

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教学对象是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等专业的工程硕士。与传统的工学硕士相比,工程硕士培养更加注重锻炼其工程实践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既要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围绕具体工程问题开展教学内容。此外,中科院工程硕士的学生生源具有本科专业跨度大、工作经历和素质能力差异大等特点。为适应这一特点,我们在制订课程教学目标时要统筹兼顾,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和经验丰富的同学要差别对待,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制订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一种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精通1-2种基于该体系结构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及其接口设计技术,深刻理解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能够熟练地选择、使用嵌入式软件和工具完成嵌入式硬件系统的驱动和应用软件设计。

教师在实施上述教学目标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精通一种嵌入式微控制器即可;对经验丰富的学生则要求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另外一种嵌入式微控制器。该教学目标体现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没有对硬件电路设计作太多要求,符合中科院嵌入式系统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特点和实际需求。教学目标中“能够熟练选择、使用嵌入式软件和工具完成嵌入式硬件系统的驱动和应用软件设计”是一种能力要求,体现了对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视,符合工程硕士培养目标。

1.2教学模式的设计

国内各大高校在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上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模式上也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嵌入式系统教学应该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在开展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时,采取了“课堂理论讲解、课堂实验练习、综合实验设计、工程项目设计和多层次考核”的教学模式。与大多数高校课堂实验采取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不同,本课程课堂实验则采取设计性实验,每一个实验都是一个小型的开发项目,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验要求,编程完成实验项目。综合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完成所有基础课堂实验后,按照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实现和测试等软件开发流程,在开发板上完成一个小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工程项目设计则是让学生选择一种微控制器,完成一个实际工业嵌入式产品的分析和设计报告。这3种层次的实践环节相互结合,充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基础理论教学

CE2004首次将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知识领域纳入到计算机工程知识体系中,并详细规定嵌入式系统包含的10个知识单元以及每个知识单元包含的知识点。参考CE2004的规定,并结合本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和应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共包括5个知识单元。

知识单元1是嵌入式系统历史和概述。知识点包括嵌入式系统历史、定义、组成、开发特点、设计过程、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知识单元1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全方位认识,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知识单元2是嵌入式处理器。知识点包括嵌入式处理器的组成、嵌入式处理器的类型(从集成程度、处理器位数、体系结构和生产公司等4个不同分类标准分别讲解)、ARM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知识单元2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嵌入式处理器的组成原理,充分认识嵌入式系统领域中应用处理器的多样性,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知识单元3是典型的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我们选择ARM体系结构进行讲解。主要知识点包括ARM处理器寄存器模型、ARM处理器编程模型、ARM处理器异常中断处理、ARM处理器存储模型、ARM处理器指令编码和指令系统、ARM汇编语言编程、ARM汇编与C混合编程、ARM开发工具(汇编器、编译器、连接器和调试器)。知识单元3囊括了CC2004里嵌入式微控制器、嵌入式编程和嵌入式工具等3个知识单元的多个知识点。

知识单元4是嵌入式微控制器组成及接口,我们以三星S3C2440微控制器为例进行讲解。知识点包括微控制器结构、内存控制器、中断控制器、时钟体系、电源管理、DMA控制器以及各种外设控制器。在这些知识点中,内存控制器、中断控制器、时钟体系、电源管理、DMA控制器是重点讲解内容,对于其他各种外设控制器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和应用思路,而具体使用细节则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学习芯片手册掌握。熟练阅读芯片手册是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特别是底层编程的基础,因此这个学习单元的教材就是芯片手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要求其在学习S3C2440微控制器的同时,在课下自行学习ATMEL AT91SAM9G45微控制器,并比较其与$3C2440的异同之处。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实现差异化教学。

知识单元5是嵌入式应用编程,知识点包括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应用程序映像文件组成、系统启动加载代码等。通过这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嵌入应用程序的汇编、编译、连接过程,理解应用程序映像的具体组成以及加载启动的方式,培养为一个裸硬件系统开发完整嵌入式应用软件的能力。

3 实践教学设计

3.1实验平台介绍

目前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实验平台主要有3种类型:基于ARM微控制器的教学平台、基于DSP处理芯片的教学平台和基于FPGA的教学平台。鉴于基于ARM的微控制器在32位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市场中的占有率极高,以ARM微控制器为例讲解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更能满足市场对于嵌入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选择基于三星$3C2440微控制器(采用ARM920T内核)的嵌入式教学平台。该平台的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在此教学平台结构图中,S3C2440是一款基于ARM920T处理器的嵌入式微控制芯片,内部集成了AHB和APB两条总线,以及连接在总线上的内存控制器、中断控制器、时钟电源管理单元、USB主从控制器、看门狗、定时器、PWM控制器、GPIO控制器、SD/MMC控制器等多种外设控制器。存储器包括64M SDRAM、4M NOR FLASH和64M NAND FLASH;人机接口设备包括640×480像素6寸TFT液晶显示模块、触摸屏、4×5小键盘模块和4个GPIO连接LED显示灯;通信接口及设备包括串口、USB主接口、USB从接口、两个以太网接口、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和Camera接口等。该实验设备支持多种层次的实验,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所有实验均在该实验平台上完成。

3.2课堂实验设计

实验在计算机类学科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验性质区分,我们可以把课堂实验划分为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类型。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过程,相对于前2种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实验均采用设计性实验类型。

根据理论教学内容,我们共设计了16个课堂实验,这些课堂实验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中的16个实验除实验1外,均为设计I生实验。其中,实验4和实验5分别用汇编和c语言驱动GPIO管脚连接的LED灯,学生通过对比掌握汇编和C语言访问外设寄存器的异同;实验6使用查询方式实现定时功能,实验8采用中断方式实现同样功能,学生通过对比掌握IO两种访问方式的异同;实验9主要练习32位微控制器各个模块所需不同时钟频率的产生,以及处理器时钟频率的编程调节,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控制器的时钟体系;实验10~实验16则练习微控制器的主要外设I/O控制器的接口编程技术。

限于课程的课时长度,课堂实验无法包含所有外设控制器,但通过这些典型外设控制器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触类旁通地掌握其他模块使用方法。

3.3综合实验设计

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课下时间设计一个小规模的嵌入式应用软件并在实验平台上完成调试运行。为了吸引学生兴趣,综合实验均采用游戏项目的形式。我们设计了几个游戏项目供学生选择,分别是世界时钟、五子棋、电子菜单、科学计算器、汉诺塔、交通信号控制器、俄罗斯方块等。教师也鼓励学生选择一些常见的其他娱乐游戏作为综合实验设计项目。

学生在完成综合实验项目时,要按照实验项目说明书的要求完成实验设计,撰写的项目文档至少要包含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使用说明、运行结果、项目分工、总结讨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既锻炼了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4工程项目设计

课堂实验和综合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对于特定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实践动手能力。但若要灵活运用所学嵌入式微控制器设计工程项目,学生还需通过具体工程设计实践进行锻炼。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和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中的另外一门课程“嵌入式系统分析与设计”相配合(同一学期开设),教师在2门课程结束后布置一个共同的工程项目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围绕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产品,在尽量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课程所学微控制器的前提下,给出该产品的详细设计方案。我们在每一学年都给出不同的设计项目,例如近几年的题目分别是IC卡公民身份证系统、税控收款机系统、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系统等。

需要指出的是,工程项目设计仅供学有余力、希望在工程项目设计能力上有所提高的学生完成。根据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约有1/2的学生提交了项目设计说明书,平均长度达到30多页。其中一些非常新颖和有价值的设计方案,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实践。

4 考核方式

为了使考核方式既起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能在平时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效果,我们采取分段考核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一共有4次课堂实验,包含15项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分值在0~2分之间。每次课堂实验结束时,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并打分,这种方式起到了有效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效果。课程结束后有一次综合理论考试,总分是40分,该考试用于检查学生对嵌入式微控制器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综合实验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在课程理论考试完成后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综合实验提交内容由项目文档和项目程序组成,其中项目文档占15分,项目程序完成情况占15分。学生完成综合实验后与教师约定时间,由教师进行现场检查并打分。工程项目设计作为附加要求,并不统计到最后成绩中,只供有兴趣的同学选择完成,在学生设计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指导。

上述考核方式中,课堂实验、理论考试、综合实验在总成绩中分别占30%、40%、30%。课堂实验和理论考试对每一个学生的考核比较客观直接;综合实验由学生合作完成,打分时教师先给出每一组的分数,组内每个学生的分数根据其具体负责内容和完成情况在组分数基础上微调得到,尽量使分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5 课程评估与分析

中科院研究生院建立了课程网站评估系统,鼓励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从网上对课程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涵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共包含4项7条,每一条评估分值为1~5分。

根据近3年的统计结果来看,每年约有90%的同学参与网上评估,课程评估结果均为优秀(平均分均超过4.6分)。评估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符合嵌入式方向工程硕士培养目标(4.8分);课程对他们的工作具有较大帮助(4.7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当(4.6分);课程的考核方式灵活,能从理论和实践2个角度恰当地考核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4.4分)。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时较短,应该从16课时提高到20课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课时数偏少,建议从40课时提高到60课时;学生对于实验课内容的安排比较满意(4.6分)。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2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415),山东交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重大项目(鲁交院高发〔2014〕1 号),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5AJY132,15AJY13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1-01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是当前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市场对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嵌入式系统教学、培养开发能力强的人才成为高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当前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1.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当前嵌入式系统教学中,一次课只有短短的90分钟,教师往往是在这90分钟内将理论对学生进行灌输。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异常乏味,抑制了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束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实践教学效果差。目前学生的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设计。学生对着实验指导书进行代码的输入及验证,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独立完成项目,并且缺少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该课程多数仍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学生到期末考试时,把考试点背诵一下就能得到高分。该考试方式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来说,明显不足,不能真正测试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在嵌入式教学中的长期实践,课题组探索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实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穿插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培养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积极性。

二、项目驱动法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1.制定新的集中教学方案。实践证实,一段时间内大强度、集中的嵌入式系统学习效果远远好于零星、松散式学习。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实验时间过短而不能得到有效实践的问题,并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在项目实施中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理论。

2.项目的题材选择。项目最好能够来源于教师的横纵向科研项目,能够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项目题材难易适当,要因材施教。制定层次式项目计划,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开展,根据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项目,通过渐进式学习,学生会对嵌入式不断渗入的了解,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以及夯实理论知识。

3.以嵌入式项目为主导进行教学。教师将项目任务分发给学生,通过讲授、组织讨论、案例等方法讲解任务中所需的相关知识点并向学生提供参考文献和学习资料。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获取信息开展项目,在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与老师沟通解决,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必要的自学能力。

4.以团队管理模式进行学习。一个良好的团队往往能使项目顺利的完成,在教学中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学生自发的组成团队,团队内选取组长一名。各团队根据团队意见选取相应的项目,组长制定项目计划并进行任务分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根据分工实施项目任务。团队管理模式要求项目成员间既要独立完成分工任务,又要与团队成员进行及时的沟通。这就要求项目成员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讲授者向指导者过渡。既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及早的向公司项目管理模式过渡,以便在学生进入公司后能更快的融入其中。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以项目作品参与竞赛获奖成绩作为考核成绩,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物联网大赛等嵌入式相关竞赛,以参加竞赛的成绩作为最终考核的成绩。

三、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实施效果

1.嵌入式系统教学中,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理论知识。

2.从考核结果中我们看出,通过项目锻炼,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嵌入式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更容易的理解理论。从2013年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至今,学生在近两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了近100项部级及省级奖项。

3.从学生的就业方面看出,有过项目经验的学生找到的工作质量明显要高于其他同学。这类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很顺利的融入项目组,对学生来说,缩短了进入公司之后的实习期,比较顺利的完成学生到员工过渡;对公司来说,公司减少了在新员工培训方面的开支,并且能够引进一名快速上手的员工。

参考文献:

[1]刘雍,马玉春,汪文彬,吴淑婷.项目驱动在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

[2]冀常鹏,马飞,徐维.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3).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3

1.1编辑管理编辑管理提供源代码的编辑功能,支持对C/C++源文件、汇编程序源文件、XML文件和makefile脚本文件的编辑。编辑环境提供了基本编辑功能和高级编辑功能,支持中文编辑能力。C/C++编辑器提供丰富的辅助编辑功能如代码折叠、补全、提示和比较等。直接使用CDT提供的C/C++、汇编和makefile编辑器;直接使用WST提供的XML编辑器。

1.2模板管理模板管理预定义每类项目的缺省内容,如源代码和工具链的编译参数,提供修改或扩充一个预定义项目的能力,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已经存在的代码和资源的基础上定制或增加新的代码。模板管理为支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包含类型的项目指定文件夹存储模板。模板包括项目缺省的源代码目录、构建配置目录列表、环境变量描述文件、项目描述文件和预定义的编译参数文件。模板管理提供丰富的可扩展机制:可更新项目缺省源代码文件;可增加新的构建配置目录,为项目扩展新支持的体系结构;可根据规则修改预定义的编译参数文件。CDT提供模板扩展点,可为不同的项目类型扩展该扩展点,定义创建项目所需要的文件资源和添加文件所需要的操作。

1.3项目管理针对特定的目标机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项目管理提供项目创建辅助功能。项目管理为所支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各自创建统一的新建向导,引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预定义项目,包括静态库项目、操作系统项目、应用项目和自定义项目等。静态库项目用于生成程序的静态库;操作系统项目用于生成可加载运行的操作系统程序映像;应用项目用于生成可重定位的应用映像;自定义项目提供基本的如工具链包含的工具定义、项目路径、源代码路径、构建路径,自己组织项目资源等支持,并根据实际需求,自由组织所有资源。CDT提供项目定义扩展点,为不同的项目类型扩展该扩展点,定义项目可使用的工具链及其参数,项目包含的构建配置等。扩展模板关联扩展点,创建指定项目的模板扩展点和项目定义扩展点。

1.4构建管理构建管理维护项目的多个构建配置,提供创建和删除构建配置功能。针对一个构建配置,以图形化方式配置编译参数;自动生成该构建配置的Makefile脚本;提供构建操作,调用与构建配置适配的工具链。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硬件条件不具备,而与目标硬件无关的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需要先期开展的情况。一般先使用虚拟机环境或者其他硬件代替,等硬件条件满足后,再转到真实的目标平台。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项目只维护一份源码,包含多个构建配置。源码专注本身业务,和目标机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容则交给构建配置,每个构建配置都包含单独的构建脚本,对应目标机体系结构的描述文件和Makefile。这需要有项目的多构建配置管理支持。CDT的构建管理主要支持开发桌面应用程序,倾向于项目构建配置的版本管理,如可为项目定义Debug和Release两个构建配置,包含不同的构建参数配置。因此,该部分功能需要修改和扩展CDT。在实际的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使用遗产项目,这些项目可能受限于某些原因(如没有源码),不能重新编译构建,只能使用已有的目标文件。这样,新创建的项目要使用和遗产项目相同的工具链。同时,嵌入式硬件CPU发展迅速,CygwinGCC的版本也在持续升级,支持越来越多的功能。比如,某些编译构建选项只有更新、更高版本的工具链才能使用,如P2020、P40808处理器需要GCC较高版本才能有更好的支持。因此,需要提供多版本的GCC支持。CDT只有不同工具链的切换,不支持多工具链版本管理;不支持把切换前的工具链配置继承给新的工具链。因此,该部分功能需要修改和扩展CDT。一个项目通常有很多源文件,由于文件间复杂的依赖关系,手工编写Makefile文件费力耗时,在修改源文件或头文件后,容易忽略更新Makefile文件。所以需要为项目自动生成Makefil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各种项目分别有不同要求,CDT缺省的通用Makefile生成器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扩展。

2关键技术

在实现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难点技术。主要是多构建配置管理技术、多工具链版本管理技术和Makefile自动生成技术。

2.1多构建配置管理技术项目多构建配置管理主要包括根据新建项目向导创建构建配置;为已有项目添加构建配置;删除构建配置。新建项目向导的实现方法为:(1)在项目模板的构建配置目录中,为该项目类型定义所支持的目标机体系结构创建配置扩展目录,添加相关文件;(2)修改CDT项目向导的构建配置选择页源代码CDTConfigWizardPage.java类的getDefaultCfgs()方法,解析(1)中项目模板的构建配置目录,得到构建配置列表,替代原来默认的Debug和Release项;(3)修改CDT创建项目处理程序代码MBSWizardHandler.java类的createProject()方法,为(2)中选择的构建配置添加(1)中模板目录定义的文件。为已有项目添加构建配置需要扩展CDT的新建构建配置扩展点,实现自定义构建配置向导,根据项目类型和选择的构建配置模板添加新的构建配置。删除构建配置使用CDT原有功能。

2.2多工具链版本管理技术实现多工具链版本管理需要扩展CDT的工具链定义扩展点org.eclipse.cdt.managedbuilder.core.buildDefinitions,扩展出基础工具链cross.gcc.base。它包括交叉编译需要的编译器、汇编器和连接器等工具的声明;继续扩展上述扩展点,继承cross.gcc.base,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所有项目类型定义所需要的工具链版本,实现工具链使用的makefile生成器、环境变量提供器和错误解析器等元素;扩展项目转换器扩展点org.eclipse.cdt.managedbuilder.core.projectConverter,当构建配置的工具链版本切换时,会根据工具链ID创建新工具链,并把原工具链所包含的工具构建参数复制到新工具链上,同时移除原工具链。

2.3Makefile自动生成技术自动生成Makefile需要实现CDT构建插件提供的生成Makefile的接口IManagedBuilderMakefileGenerator,自定义Makefile文件生成器类CrossMakefileGenerator。该类维护Makefile文件,包括如下内容:(1)一个主Makefile,是该项目类型构建脚本入口,在创建项目时从模板创建,允许手动修改,构建时不会主动更新;(2)一个变量Makefile,维护构建变量,如当前工作路径、工具链路径、目标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标识、目标文件定义、源码子目录列表和引用的库文件列表等,构建时根据构建状态自动更新;(3)每个源码目录都对应一个构建规则描述Makefile文件,包含该子目录的源文件列表、对应的目标文件列表、依赖文件列表和源码代码(C、C++和汇编)的构建规则等,构建时根据构建参数配置自动更新。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图书馆规程

分类号G252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09

1.引言

嵌入式图书馆服务(Embedded Librarianship)是指图书馆员从传统的图书馆物理环境走向用户所在的各种环境(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馆服务。根据服务内容,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分为嵌入式学科服务、嵌入式教学服务、嵌入式数据服务、嵌入式素质教育、嵌入式扩展服务等。

自嵌入式服务提出以来,图书馆界积极响应,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深入,下面首先对2014-2015年关于嵌入式服务的相关文献和实践进行梳理、分析,然后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供嵌入式服务的经验,提出图书馆在通识课程中实施嵌入式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2.关于嵌入式服务的研究和实践进展

2.1嵌入式服务的内容

2.1.1嵌入式教学服务

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图书馆在本科生数学课程中开展“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员和授课教师合作,将图书馆服务和问题导向式学习方法相结合,应用到本科生课程“离散数学和线性代数”中,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某个专题的研究并提交报告。

问题导向学习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课程内容。刚开始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方法时,大部分学生对如何完成项目比较困惑,在图书馆提供嵌入式服务之后,学生能较快地和图书馆员一起利用图书馆资源,检索和获取解决问题可能会用到的参考文献。

嵌入式服务主要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老师基于问题导向学习法而布置的作业,提高其信息素养。具体通过六个步骤实施:(1)将两种图书馆服务应用到课堂,一是针对特定主题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二是如何使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RefWorks;(2)提供对虚拟学习环境――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嵌入式支持,在特定环节提供信息和指导;(3)针对在第一个步骤遇到问题的学生,或者是在问题导向学习中需要细化指导时,图书馆员提供个性化指导;(4)学生提交作业后,图书馆员评估参考文献列表的规范情况;(5)分析学生使用学术资源的过程,客观评估他们的能力;(6)如果需要,再次在课堂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报告的质量。

离散数学课程开设于2013年秋季学期,共有18名学生参加,分为6个小组,完成的报告的平均参考文献量为5篇,文献类型有教材和网络资源。线性代数课程开设于2014年春季学期,共有29名学生,分为9个小组,完成的报告的平均参考文献量是10篇,文献类型有电子资源、政府档案、统计资料。可以发现,第二次试点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报告的资源利用情况优于第一次试点的离散数学课程。学生在图书馆员的帮助下,掌握了图书馆资源的检索方法和参考文献的规范使用。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术表现在第二个学期得到了明显提高。

2.1.2嵌入式数据服务

美国罗格斯大学图书馆为本校的地球和环境科学系提供嵌入式数据管理服务(包括数据存储、数据组织、数据归档)。该系由9名老师和27名研究生组成,研究方向为大气化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地理化学。当该系得知图书馆可以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后,主动邀请图书馆员一起开展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工作,包括调查当前的数据管理状况、参与研究生研讨会、在系里开展数据管理规划(DataManagement Plan)。图书馆的数据服务馆员和学科馆员调研和掌握院系老师对数据管理的需求,构建特定学科的研究数据架构,成功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数据管理,成为校园里计算机服务的专家。

嵌入式数据服务中,图书馆员会预先熟悉数据服务的专业操作和资源,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随后,图书馆员会通过多种嵌入方式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包括:(1)数据管理培训,给研究生介绍数据管理的成功案例,为本科生提供图书馆课程。学科馆员通过参加研究生的每周研讨会,提供咨询服务。数据服务馆员指导研究生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数据服务馆员、物理学科馆员和生物学科馆员一起合作,为教师提供数据管理,介绍一些基础的数据管理策略和数据管理计划等;(2)数据管理规划支持,为研究人员介绍数据管理规划和数据仓库实例,学科馆员和数据馆员一起帮助院系教师和同学完成数据管理规划。图书馆员将需求分析、通用的数据管理规划模版和样例分享给教师和研究生。然后请研究人员拿出数据管理规划草案,图书馆员针对草案给出反馈意见;(3)数据存储和备份;(4)为院系和校园的计算机服务建立联系,为研究人员介绍计算机服务。

2.1.3嵌入式信息素B服务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系统是一个由分布于威斯康星州的13所州立大学所构成的大学系统,其在2013年11月开始推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弹性学位模式,该模式也是该大学能力本位教育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的体现,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为重点,打破时间、学期限制,不用遵循传统的15周学期制,学生自行安排学习进度。目前威斯康星大学系统共有4所大学参与这种学习模式,提供护理学本科学位、信息科技本科学位、商务和技术传播认证等学位项目。除了部分课程内容需在实验室或者通过临床学习,其他内容基本都可通过网络学习。为此,学校为了更好地保证这些弹性学位项目的开展,将图书馆融入其中,由图书馆提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和远程服务。

图书馆员参与课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每个学位项目都推出了图书馆指南,嵌入到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供每门课程使用。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步骤是:首先进行需求评估,确定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可能会用到的学术资源,设计作业评估方式,然后图书馆员基于评估方式来编写信息素养教学大纲。随后图书馆员对教师进行访谈,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整合的资源,以及教师想给学生提供哪些在线的由图书馆员给予的指导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通过学术成就导师(AcademicSuccess Coaches,简称ASC)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ASC是一个新的学术角色,是介于传统学术导师和学生成就导师(Student Success Coaches,SSC)的复合型专家,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在学生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信息和图书馆服务时,ASC能指导学生来请求图书馆帮助,如信息素养服务、24/7参考咨询服务、嵌入式图书馆指南等。图书馆也制作了专供ASC使用的指南。图书馆与ASC建立联系后,能及时收到学生在项目中使用图书馆的各种反馈,及时发现在线咨询服务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等。

2.1.4嵌入式扩展服务

当前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主要体现在嵌入教学、嵌入信息素养教育,但是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嵌入式扩展服务,为学校各方面的需求提供嵌入服务。

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馆长芭芭拉.杜威(Bar-bara Dewey)认为嵌入式服务除了给师生提供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外,在与教职员工合作等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基于此观点,美国斯泰森大学图书馆将嵌入式服务从与教学相关的方面逐步扩展到学校的许多领域,包括政策制定、教师管理、与学生发展委员会的合作、校园创新项目的实施等。该馆提供的嵌入式扩展服务包括:(1)图书馆员加人大学职位发展委员会,利用专业技能评估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参与关系到教师聘任和提升的教师年度考核工作;(2)接手和承担档案馆的工作。学校的档案工作在人员、资源和信息组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图书馆接手档案工作几年后,在档案收集、团结校友和筹款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图书馆还利用OCLC的CONTENTdm开展数字化项目,将数字化后的档案在社交媒体上公布,加强了校友和学校的联系,同时继续开发校友与学校联系的档案。

2.2.方式方法

2.2.1企业家式的嵌入服务

美国前高校与研究图书馆委员会主席斯蒂芬(Steven J.Bell)提出要做企业家式的图书馆员:善于抓住机会和具有创造性。基于此观点,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与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进行合作:图书馆为学生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有关图书馆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职业发展中心给图书馆提供该中心的每周信息快报。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员评估该职业发展中心的信息需求,建设相应的馆藏资源,并帮助中心设计图书馆指南,同时还成立了四个工作组来调研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中心负责收集和分析学生对工作组的反馈,图书馆员根据反馈和评估进一步改善工作。

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参与学校的一些项目。如学院服务项目(Deans Service Scholars),其由艺术和科学学院、学生会等多个部门发起,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当地的一些公益组织开展服务。图书馆在这个项目中,与项目负责人定期沟通,提供建议并采购图书,为学术型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2.2.2合作是嵌入式服务开展的基础

图书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是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开展的基础。挪威约维克大学图书馆通过导师方法(Tutor Approach)和团队教学方法(Team-Teaching and Co-Teaching Approach),研究了在嵌入式服务中经常遇到的教师与图书馆合作的问题。

导师方法运用在18名放射成像专业的学生在大三和大四撰写论文的期间,图书馆员首先对学生进行信息测试,然后针对测试结果开设讲座,馆员和学生每周见面,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索策略、资源选择等。图书馆员也会收到来自学生的对案例设计、教学方法等的反馈。

研究发现,学生认为图书馆员提供的指导和建议非常有用;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工具的应用兴趣较大;学生非常需要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培训,需要论文撰写方面的指导,如如何使用资源和正确引用文献等;教师和图书馆员合作的意愿非常大,他们非常欢迎图书馆员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和给出建议;导师方法适用于只有30名以下学生的小班级。

团队合作教学方法运用在持续四个学期的某门课程,教师和图书馆员各负责两个学期,图书馆员参与课程设计,教师负责专业课的讲授,图书馆员负责文献检索课的讲授。实践表明:团队教学是教师和图书馆合作的另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和图书馆员各自的知识显示度更高,图书馆员参与课程设计过程非常有用和必要。教师发现图书馆员比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主题的论文,学生发现通过文献检索后完成的文献综述非常有助于学位论文的撰写。

导师方法和团队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团队合作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图书馆员可以提供不同的建议、方法、观点来指导学生,而且可以彼此互补,而导师方法可以通^互动和反馈,更为有效和直接地帮助学生完成学术写作过程。

2.2.3分馆的嵌入式服务

分馆模式也为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提供新思路。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图书馆包括建筑、艺术和设计分馆、兽医分馆以及两个校区分馆。根据面向的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各分馆分别开设不同的信息能力培训、数据库使用讲座、目录检索指导等。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包括关于虚拟参考咨询、社交媒体、课程管理系统等的培训。分馆的设置给嵌入式学科服务提供了更多机会,图书馆员与特定读者群体直接建立了更牢固的联系,并根据特定的环境开展项目和服务。他们与研究团队一起合作,开展跨学科项目的研究,通过参加会议、论坛、主题报告等方式,更多地参与学术团队的日常工作,为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创造机会。

2.2.4即时嵌入和储备嵌入

嵌入式服湛展的时机和时段也一直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卡尔金斯(Calkins)等认为嵌入式服务应该集中、高效地提供,并提出了嵌入式服务的时间集中模型。雷毕格(Leibiger)推荐图书馆员在学生完成研究性质的作业的这样一个短时间段内嵌入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快获取相关技能,迅速应用于他们的作业并完成。

美国希尔斯堡社区学院图书馆针对以上观点,开展了对即时嵌入(Just-in-Time)和储备嵌入(Just―in-Case)两种方式的优劣的验证,前者是在关键阶段的有限时间(两周时间)内嵌入课程,后者是在整个学期嵌入课程。

图书馆员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师共同授课,在图书馆服务嵌入的时间段,图书馆员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提供特定的图书馆课程和研究帮助;每天管理交流工具,向学生提供在线指导。在没有嵌入图书馆服务的时段,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发电子邮件、打电话、去图书馆拜访)与图书馆员交流。指导工具包括图书馆员制作的指导视频和图书馆指南。

在即时嵌入和储备嵌入两种方式完成后,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完成图书馆作业的情况分析、学生完成的论文的引文情况分析、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日志分析、图书馆员对学生的面见访谈的分析、图书馆研究人员的跟踪评价。研究发现,学生在嵌入式课程中能够掌握图书馆的相关资源,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与图书馆员的交流更加频繁;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使用图书馆指南更加频繁;学生更喜欢在完成作业阶段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工具;学生更喜欢用学习管理软件提供的工具进行交流。但是嵌入时机、嵌入时段对作业的完成和参考文献的使用等并没用实质影响。

3.启示

对近两年来关于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3.1嵌入式服务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以学生心

近两年来开展嵌入式服务的有专业图书馆、中学图书馆,但主体是高校图书馆,这与高校图书馆特定的服务群体和需求特点有关,嵌入式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到:“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

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步呈现出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趋势,嵌入式图书馆服务也从原来的以图书馆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如,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的对象为选修了离散数学和线性代数两门课程的本科生;罗格斯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数据管理服务的对象除了院系老师之外,还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威斯康星大学系统图书馆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服务的对象为选择了弹性学位项目的学生;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指导的学生以及参加项目的学生。

3.2嵌入式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

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已不拘泥于初现时的服务内容,而是基于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结合用户需求,提供能够提供且用户所需的一切服务。

除了提供传统的教学服务、信息素养服务之外,还提供嵌入式数据管理服务、嵌入式扩展服务,甚至全面嵌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员进入到学校的职位发展委员会,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客观评估各个学科的学术成果,参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等。图书馆可以参与档案管理和校友会工作,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科研、就业等提供一系列的嵌入式服务。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涉及教学服务、学科服务的多,涉及数据服务、扩展服务的少。

3.3嵌入式服务的基础是合作

嵌入式服务的基础是图书馆与各种服务对象的良好合作。与院系、教师、科研人员、学生以及其他学术角色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便于图书馆及时准确地发现用户需求,抓住提供嵌入式服务的契机,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除了常见的与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等的合作,还有一些特定群体值得重视,如在威斯康星大学系统的弹性学位项目中,图书馆员与学术成就导师合作,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国内高校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嵌入式服务中的合作问题。

3.4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是嵌入式服务的关键

嵌入式服务包括三个方面:图书馆员、资源、服务。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嵌入式服务内容的丰富,教育理论方法的发展,各种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的层出不穷,对提供嵌入式服务的图书馆员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书馆员应该像企业家一样,善于发现用户的需求、善于与用户沟通和合作,掌握各种软件工具,储备相关知识。内容管理工具、引文管理工具、学习管理系统、数字化管理软件、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团队教学方法、信息素养模型等都是提供嵌入式服务的图书馆员应该掌握的。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发展,其在传统的提供空间、借阅、咨询、培训等基础上,也应该成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育人和其他工作的孵化器。因此,图书馆员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用户需求,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素质。

4.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探索

从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国外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多是对小规模专业课程的嵌入,对大型思想教育通识课的嵌入未曾提及。2015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起,在本科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嵌入图书馆服务,取得了一定经验。

4.1嵌入式服务的对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7年9月,原名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其前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部,有近30年的历史。学院设有5个教研室(部),4个研究所(中心)、1个资料室和1个行政办公室,还设有院学术委员会和院事务委员会。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全校学生开设以通识教育为目的通选课,并开展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全校大二本科生的必修课,面向各个院系的1400多名同学,涵盖60多个语言专业,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一系列非外语专业。

4.2嵌入式服务的需求确定

2015年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通过讨论,根据学校当前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点,决定开展“寻找对象国里的马克思”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同学们从自己所学语言出发,寻找所学语言所在国家即对象国的与马克思有关的内容。活动旨在结合学校的外语教育特色,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状况及产生的现实影响,以服务于学校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宗旨。

同时还确定了详细的活动目标、作业内容和活动成果。活动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和整理信息资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活动内容是:寻找对象国里的马克思,可以任选一项或者多项内容来完成:介绍关于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网站,介绍对象国出版的关于马克思的书,介绍对象国某个图书馆里关于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藏书情况,介绍对象国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党团、社团或者研究机构,介绍对象国关于马克思的一部影像资料。活动成果包括:(1)通过寻找和整理信息资源,形成文案,作为本课程实践课的作业;(2)精选10-15个文案,做成展板展出,通过观众投票产生一、二等奖和优秀奖,给予奖励。

学院教研室老师设计好项目内容后,和图书馆老师进行沟通讨论,初步确定了嵌入式服务的需求意向。

4.3嵌入式服务的开展过程

图书馆员在接到活动任务后,认真分析该教学活动的内容,反复与学院老师沟通,进一步分析和明确需求,并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服务,从资源类型(主要是:图书、学者和机构)上准备嵌入式课程的内容。同时,从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角度,对所要寻找的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要查找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的资源和工具主要有:WorldCat(OCLC提供的在线编目联合目录)、WorldCat Identities(WorldCat中的名称规范系统)、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北外学术搜索,以及英语、德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各语种的电子书数据库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图书馆员将服务内容发送给学院老师,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意见再次修改、确定。

准备工作完成后,学院老师安排图书馆员对大二选修了该课程的1400多名同学进行了两周内五次嵌入式课堂教学,图书馆员在每次课后调研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课堂教学内容。嵌入式教学受到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有的同学听完该课程以后,继续选择来图书馆听课程中介绍的内容的专题讲座,提升了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宣传了图书馆的资源和工具,也提高了资源和工具的利用率。

同时,针对该课程的作业内容,同学们根据活动要求,以3-5人组成小组,根据自己所在专业的对象国,利用图书馆工具和资源,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分工完成。同学们基本都能选择一种以上的工具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认真完成作业。

4.4嵌入式服务的成果

最后,在原定的10-15幅作品的基础上,共选出了20幅具有代表性、切合主题、能够反映对象国研究特色的优秀作品在教学楼展出。从提交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很自信地结合自己所学语言,通过各种角度、各种工具查找到对象国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资料。

学生的作业内容丰富,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及其著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介绍,也有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网站、马克思主义团体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的介绍等。涵盖的图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反杜林论》等,人物有切・格瓦拉、迈克尔・哈特等,公开课有“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的道德基础中的马克思主义”等,专业网站有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等,综述性文献有《战后马克思主义在德国学术研究及社会团体中存在情况的调查》等。关于马克思主义党团、社团或者研究机构,涉及的对象国有美国、日本、葡萄牙、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埃及等。活动在校内外都收到了很好的评价,新华网还专题报道了该活动E20],多家媒体作了转载。

4.5小结

此次嵌入式服务的顺利开展,有很多因素,对近两年嵌入式服务的研究和实践的应用和借鉴是关键:

(1)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学生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和能力,另一方面,图书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介绍他们可能用到的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工具,及时收集他们的反意见,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在他们完成作业阶段及时嵌入服务。

(2)与学院老师深入合作。首先是前期到学院宣传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所以学院老师在设计课程活动时,会考虑到与图书馆合作;其次是在嵌入式服务开展前后,图书馆一直与学院老师积极沟通、讨论,认真对待他们的需求,充分分析他们的教学活动的目的,从图书馆专业角度出发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嵌入式教学过程中,收集老师们的反馈,积极改进、提升服务。

(3)开拓嵌入式服务内容。图书馆突破了当前的嵌入式教学活动以专业课为主的小规模嵌入,积极嵌入大型思想政治理论通识课。

(4)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善于抓住读者的潜在需求,服务嵌入过程中也能积极收集反馈意见,灵活调整。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具有专业素质,能够根据活动目标,结合本馆资源,设计嵌入式服务的内容。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153-02

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涵盖嵌入式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应用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POS网络、环境工程、国防与航天等。尤其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加推动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嵌入式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对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人数要求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华清远见2013-2014年度的行业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目前从事嵌入式开发“不到1年”和“1-2年”的工程师所占的比例依然是最大的,分别是38%和20%,占总参与调研人数的58%,对比去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而具备相对丰富开发经验的嵌入式工程师(2年以上工作经验)则占总调研人数的42%[1]。分析得出,嵌入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专业人才的成长速度依然有一定的差距,行业内嵌入式工程师供不应求的状态扔将持续。

我国通常情况下是在工作中培养工程师,在校园里主要教授理论知识。而世界上好多大学,其中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培养模式对工程师非常重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工程师的需求越来越多,本文研究引入我国的CIDO工程教育理念,探索在校园里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

1 CDIO教育理念

CDIO是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表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包括三个核心文件:1个愿景、1个教学大纲、12条标准[3]。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CDIO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CDIO的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了4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和工作系统能力。CDIO 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

我国的高等教育缺少培育高级工程师的理念和实践,CDIO理念对我国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5 年起,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在汕头大学工学院引入CDIO理念,开始研讨并实施,提出了 EIP-CDIO 培养模式,即职业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和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与CDIO 有机结合以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2]。2008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2010年4月,全国共有39所高校开展CDIO试点工作,这种规模还在继续扩大[3]。

2 CDIO理念在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培养目标

我院的《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基于ARM处理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开发平台。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理解并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需要具备的知识有:嵌入式C语言,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ARM处理器平台及其接口硬件开发,嵌入式Linux下常用接口的驱动开发和应用程序开发。每项知识点的掌握都需要通过在开发平台上实践、理解、消化、吸收。

以往,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理论课和实验课各自的学时数,排课时理论课安排在教室上课,实验课学时较少。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是追求知识的面面俱到,在课堂上“满堂灌”地“传授知识”,考核以期末试卷的分数决定成绩的高低,造成了学生不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不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考试前死记硬背知识点。许多理论知识在结合实验平台的动手编程中可以轻松理解,有些通过查资料了解的知识点也要背诵,给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由于学时少,学生对实验环境的调试不熟练,对开发平台理解不够透彻,即使做了几个验证性实验,对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在认识上不清楚,会打击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热情,造成对嵌入式技术开发的兴趣不浓,以至于毕业后有人拒绝做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作。

2.2 CDIO理念的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

2.2.1 教学理念的改革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想通过一学期的嵌入式原理及应用一门课程把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熟练掌握难度比较大,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灵活掌握和运用嵌入式系统的知识和技术,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或应用工程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现在以“用”来组织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共识,向实行工程教学方向的改革。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麻省理工学院等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理念,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实施CDIO教育模式,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的利物浦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昆士兰理工大学等;国内的汕头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燕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在这门课上实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每年安排学生到公司实习,教师到公司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和公司探讨技术的发展和需求,合理调整每一轮的教学。现在课程设置上重实验环节,教学场地设在实验室,实验结合理论,以动手为主,遵照标准6、7。

2.2.2 教W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展开,CDIO强调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与产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项挂钩。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培养目标上要紧紧围绕CDIO大纲的四个层面开展:基础知识、个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工作系统能力。

1)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按照CDIO的培养目标,把嵌入式系统及原理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总结理论知识,实验平台的构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嵌入式系统及原理的教学分成若干个项目模块,每个模块提出明确的要求,需要达到的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

[标号 项目题目 培养目标 知识 个体素质 团队合作能力 工作系统能力 1 Linux驱动程序的编写 相关的数据结构,驱动程序编写过程,加载、卸载方法 组织知识,动手实现。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Linux系统的驱动程序,Linux系统的驱动工作方式。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能力。 2 基于Linux的跑马灯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的编写 GPIO口的驱动方式。 组织驱动程序的数据结构,动手实现。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Linux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系统调试能力。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能力。 3 基于Linux的键盘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的编写 Hd7279,数码管,GPIO口等相关知识。 组织知识,实现键盘驱动和简单的应用程序。阅读文档的能力。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中断服务程序运用,代码调试,操作演示。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能力。 4 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Hd7279,数码管 阅读文档,实现计算器功能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中断服务程序运用,代码调试,操作演示。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能力。 5 基于Linux的LCD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的编写 S3C410控制器,OMAP3530 MCU 组织知识,实现LCD驱动和简单的应用程序。阅读文档的能力。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代码调试,操作演示。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能力。 6 LCD应用程序设计 Lcd画线,画弧,画圆,汉字,图片,

研究算法,阅读文档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LCD屏的系统应用设计、代码调试、操作演示。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能力。 7 综合设计 贪吃蛇,飞机,太空大战,五子棋,俄罗斯方块等小游戏 研究算法,阅读文档,综合能力提高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系统设计、代码调试、完善设计系统、操作演示。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能力。 ]

2)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以赛促学

经过课堂上按照CDIO的培养目标执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掌握了项目开发的基本思路,结合实际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以赛促学。嵌入式系统课程依托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开放式第二课堂,拓展和延伸了教学空间。如通过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物联网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设计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勤于动手、团队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校还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指导专家,从工程的角度向学生传授企业开发习惯、项目分析管理经验、企业开发规范等知识,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情境中开展学习和实践,为他们将来从事嵌入式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2.3 “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做中学”是约翰・杜威提出的学习方法,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指出:“从做中学是比从听中学更好的学习方法。” 它把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4,5]总理曾强调“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授为主,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模式。提前告知学生预习每个模块涉及的基础知识,文献资料,技术资料文档,课上提示这些基础知识在模块上的应用方法,概要讲述文献资料阅读方法。学生思考、设计模块功能,调试代码,在硬件系统上观察结果。通过调试,遇到问题反过来继续研究基础知识,精读研发用到的技术资料。这样几个模块调试下来,学生的进步很大,内心成就感满满,对系统的调试技巧熟悉得很快,接下来的模块学习主动性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嵌入式系统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经过“做中学”的培训,学生很容易把几门相关课程联系起来,主动查找资料、主动实践,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2.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CDIO的评价方法重在能力培养。[6,7]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基于CDIO教育理念教学后,在考核方式上做了重要调整。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代码编写、调试技巧、调试能力、操作演示、设计改进、阅读技术资料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给出全方位的评价。

3 结论

基于CDIO理念的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教学,实践下来发现学生的反馈效果较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加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2013-2014(第六届)中国嵌入式开发从业人员调查报告.

[2]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3] 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4]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6

中图分类号:G647、F23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9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高潮期。根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05所。为适应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及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政府和高校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不断加大高校基建投入,仅2009年新增产权建筑面积达33585461平方米,正在施工建筑面积38541668平方米{1}。近5年来普通高等教育基建支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均在15%以上,每年基建支出总额近4000亿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如何确保高校基建投资合法、高效地使用,审计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教育部2007年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明确提出“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实施全过程审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同时提出,“加强经费管理,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应该说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已成为解决基建投资动态监管和评估的行之有效的内控方式。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及分类

跟踪审计又称为实时审计、同步审计,目前理论界对其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看法,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内容,基本可定义为: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决)算部分阶段或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维护国家、业主及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2}。它是一项集咨询、监督、评价、管理于一体的新型审计方法,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结果所实施的一种全程的、动态的、有效的经济控制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按照跟踪审计的时间跨度可分为阶段性跟踪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阶段性跟踪审计是根据需要对基建工程某个或几个阶段进行跟踪,阶段性跟踪审计延伸至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即转变为全过程跟踪审计。按跟踪审计强度可为驻场审计、环节审计和分期审计。驻场审计是审计机构在项目建设现场全天候进行的审计;环节审计是根据项目建设过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出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审计;分期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在项目建设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进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跟踪审计。以上跟踪审计模式的选择可根据基建项目规模、建设周期、投资额度及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审计力量配置情况确定。

二、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实践存在问题

基于高校自身特点和行业规律以及内部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基建管理分为以下四种模式:即项目管理公司参与模式、校方项目部项目管理模式、施工总承包模式和代建管理模式。除代建管理模式根据政府制定的代建管理办法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托进行稽查审计外,其它三种模式均由高校作为项目主体进行管理。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校内基建管理力量较弱的高校,希望通过引入跟踪审计加强基建工程管理控制力度,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基建工程内控方式,各层面都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没有跟上跟踪审计工作实践,部分进行跟踪审计的高校虽然针对性地制定了有关的内部规章,但内容较笼统,可操作性不足,致使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导,工作难以深入展开。

2.学校各方面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足。跟踪审计涉及到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基建管理部门的配合。传统观念认为审计就是“专挑毛病”,基建工程管理是基建职能部门职责,况且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都要施行工程监理制度,审计部门工程管理专业性不强,跟踪审计介入会影响工程管理顺利实现。即使在审计部门内部也存在认识不足,部分审计人员将审计工作凌驾于管理部门之上,要求管理过程必须由审计部门确认方能实施,使审计部门与工程管理机构直接对立起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建设管理部门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使跟踪审计工作受阻。

3.跟踪审计力量不足,审计目标难以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源于学校内部财务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具备工程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配备,难以适应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需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或无从入手,失于控制,或事无巨细,疲于应付,不能及时适时找到工程管理各阶段关键环节的嵌入点,缺乏应对复杂问题的协调沟通处理能力,加大了审计风险。同时在选择社会审计单位时,如不能全面考查审计单位的资质、信誉和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会降低审计质量,使预期的跟踪审计目标难以实现。如何实现高校跟踪审计与基建工程管理的良好嵌入,是高校跟踪审计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现高校跟踪审计与基建工程管理有效嵌入的途径

(一)跟踪审计的嵌入原则

1.独立性原则:跟踪审计是审计单位独立于基建项目各管理单位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评价活动,在任何情况下,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审计单位和人员要坚持把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明确审计工作程序和任务。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是跟踪审计的目标之一,基建项目建设过程复杂、涉及专业和单位众多、专业性强,无论是审计部门还是引入社会中介机构,都存在如何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审计效益的问题。为此,在现有的审计资源下,利用成本效益原则,在跟踪审计项目选择、审计方式及方法上必须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对于资金量小、周期长、次要环节及审计风险大的基建项目,不应采取跟踪审计。

3.规范性原则:跟踪审计要健康运行,必须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熟悉贯彻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根据跟踪审计实践总结完善目标与责任、项目选择依据、信息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和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使跟踪审计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的放失,提高审计科学化水平。

(二)跟踪审计的嵌入方式

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要求不同,跟踪审计通常采用点式和线式两种嵌入方式。

1.点式嵌入方式:也称松散型嵌入跟踪审计,是对建设规模小、投资少、项目内容单一、工程造价明确的小型工程的关键节点的工作内容进行重点介入跟踪审计并及时提出审计意见,通常适用于中、小型基建及修缮项目,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实施。

2.线式嵌入方式:也称紧密型嵌入跟踪审计,即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技术经济活动以及参与单位相关经济行为进行实时介入,全面的审计监督,出具审核意见。一般在发改委立项的主体工程项目和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及项目投资总额较大、对资金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的项目应列入此范围。在实施中根据嵌入的阶段线长度不同分为:

(1)全过程跟踪嵌入:对应全过程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由审计机构跟踪建设程序,有计划地从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就介入,延续到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直至项目竣工决算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这种嵌入方式要求审计机构针对各阶段的工作特点投入较多各类专业人员,同时对组成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阶段性过程跟踪嵌入:对应阶段性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由审计机构根据对项目监督重点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几个建设阶段介入审计。比如:①从施工阶段介入至工程竣工验收,这是目前高校跟踪审计的主要嵌入方式,重点跟踪项目建设实施中合同履行即“三控两管一协调”的执行情况。随着跟踪审计的不断延伸,阶段性跟踪嵌入方式逐步深入。②从招投标阶段开始介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是全面表述项目招标人实质性需求的法律性文件,对确定合同价、明确合同各方权力、义务和责任起着决定性作用,审计重点是对招标文件和合同重要条款和关键内容的严谨性把握、监督。目前高校延伸开展线式嵌入跟踪审计的项目,通常从招投标阶段开始介入。③从设计阶段开始介入,根据项目建设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和多次计价过程的关系及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75%以上,因此重点加强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审计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嵌入方式的选择要依跟踪审计的对象情况具体确定,合理选

择嵌入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跟踪审计的嵌入环节

基本建设程序将项目建设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施工与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阶段{3}。在制定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时,要紧紧围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目标来开展审计工作,加强对各建设目标分析和评价,抓住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嵌入环节和关键点,做好各建设目标的平衡与优化{4}。

1.决策阶段的审计。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造价及建成后的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发改委等行政审批部门不断加强了对项目审批的深化和细化,鉴于现行法律法规未赋予审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出具审计意见的权力,此阶段着重审查: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体系的建立及实际落实的监督、立项决策是否进行了论证,是否符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校园总体规划。同时可与建设管理部门一起做好经济指标分析,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

2.设计阶段的审计。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投资的关键环节,重点包括设计招投标程序、设计任务书的内容、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是否符合决策目标,设计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合规性及可控性。

3.建设准备阶段审计。建设准备阶段包含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签订。招投标过程是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建设工程价格的过程,要重点审计招标程序是否合规,招标文件对工程范围、工期、质量与验收标准、报价原则及变更结算调整方法要求是否明确表达,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是否完整、准确,合同文件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三者是否统一,合同中对工程质量、工期、及各方责权利等关键内容表达是否明确、严谨。

4.施工与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施工阶段是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主要审计内容有:施工组织合规性和合同进度相符性监控、工程质量体系完整有效性及同设计要求相符性监控、隐蔽工程真实性监控、材料价格与市场价格关联性监控、现场变更签证合理有效性监控、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性和与工程进度一致性监控六大节点。

5.竣工决算阶段审计。竣工决算阶段审计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主要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清单(定额)套用的正确性、工程取费的合规性及材料价差调整的合理性监控点进行控制{5}。

(四)跟踪审计嵌入风险防范

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发展方向,要确保跟踪审计目标实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防范跟踪审计嵌入风险。

1.制定跟踪审计规定,完善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内控制度。《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及相关行业审计规定是开展工程审计工作的依据,但尚未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职业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把跟踪审计确定下来,才能使跟踪审计有法可依。同时高校内部应积极探索和总结跟踪审计实践成果,依法建立一套适合本校且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配套操作规程,用以指导和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明确跟踪审计各方责任,监督如合同审签制度、工程变更签证权限制度等内控制度的落实,及时解决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跟踪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确保审计计划顺利实施。

2.加强高校内审力量,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首先要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高效廉洁的内部审计队伍是跟踪审计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针对政策性强、业务量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跟踪审计工作,要着重充实高校内部基建工程审计队伍,适当引进有实际管理经验、懂施工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跟踪审计队伍中来,加强审计人员执业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培训,立足现有条件,不断提高跟踪审计实践水平和审计效果。在充分发挥校内审计部门作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制定周密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更有效地加强跟踪审计管理,扩大跟踪审计的覆盖面,是解决短期内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及时有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

3.高校基建审计要更新理念,准确定位,合理嵌入。首先,做好跟踪审计工作,审计部门要树立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努力做到“两个转变”,即:实现传统的查错纠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揭示和查处违纪问题到实现预防为免疫系统转变{6}。其次,要把握审计监督的定位。要坚持审计独立性原则,跟踪审计是一种过程监督,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作为建设管理部门行使职能。要严格恪守《审计法》规定的监督职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提高服务意识,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书面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充分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解决;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相关部门健全制度;合理定位跟踪审计嵌入深度和嵌入时间,把全天候地跟踪审计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审计,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

通过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有效嵌入研究和实践,加强高校跟踪审计验收交流,将使跟踪审计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监督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注释:

{1}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

{2}周和生.新清单计价模式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Z].北京:北京金马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8

{3}关柯,王宝仁,丛培经.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丁立仁,景东华.跟踪审计研究[R].北京: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10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7

摘要:分析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目前的教学状况,提出“1个中心、2个基本、3个层次、4个环节、5个内容、6个能力”的创新实践取向的教学模式,指出这种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上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并对“卓越计划”实施和推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59-03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3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学科交叉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XYG-2013-075);江西省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一代面向就业服务的生产实习管理信息平台研究与开发”(11YB311);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校级教改课题(ECITJG-2012-08)。

第一作者简介:何剑锋,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hjf_1O@yeah.net。

1 背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专业素养与专业基础相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建立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造就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2 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1)嵌入式系统的学科交叉特性与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不相符。

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其对象环境涉及多学科交叉,包括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专业,强调软硬件协同设计。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剧增,使得嵌入式软硬件研发工程师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职业之一。然而,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几乎都是以编写代码人手,从源码分析的角度学习嵌入式技术,学生按照实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实验指导书或步骤进行操作,忽略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难以真正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因此,单一的实践内容和要求未能充分顾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2)专业素养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适应。

就目前嵌入式就业环境而言,用人单位一定会选择实践技能强的学生。学生对未来工作既有期盼又存恐惧,期盼的是多年学习终于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了,而恐惧的则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从解决用人单位现实需求出发,学校的唯一出路是加强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以企业资助为主,该模式受众较小,对学校课程的建设及改革并没有太多益处,大部分学生也无法从这样的合作模式中获得实际工程能力及创造力的锻炼。

3)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抽象课堂理论教学机制不相宜。

嵌入式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设计或研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产品的实践创新型学生。然而,众多院校开设的课程仅考虑嵌入式系统自身特点,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操作知识偏少,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晦涩且难以理解。由于授课知识面大,实验内容较多,授课教师将理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学生接受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因此,高校统一的教学机制和教学规范不适应嵌入式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3 创新实践取向教学模式

学校应从嵌入式方向人才培养体系中遴选出能够增强学生竞争力的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突出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完整而合理的嵌入式重点课程群,进而把创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入到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之中,探索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们提出了“1个中心、2个基本、3个层次、4个环节、5个内容、6个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以通识教育(软件工程的专业素养)与基本理论教育(嵌入式系统专业基础知识)为基本点,循序渐进地实现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3个层次,围绕课内实验、科技竞赛、实习实训、毕业设计4个关键环节,重点加强C/C++程序设计、嵌入式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综合设计、嵌入式项目实训5个嵌入式内容,进而突出综合分析能力、工程素养养成、实践操作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6个能力。创新实践取向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从3个方面阐述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嵌入式系统创新实践取向。

1)构建使嵌入式系统多学科交叉与不同实践层次环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科交叉往往是新科学的生长点,是重大科学问题得以解决的突破口,嵌入式系统的学科交叉特点正迎合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例如,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可进入信息专业进行培养,论文就可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信息处理中的问题,提高创新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也可进入学校传统核技术专业学习,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科研中可用信息处理方法来解决核信号处理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等。学校应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交叉知识点、应用设计和创新能力出发,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特点,构建全新的嵌入式系统重点课程群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探索由广域校企合作转向具备专业素养的深度校企合作。

由于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素质是软件工程学生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是嵌入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近年来,学院与14家软件园签署了校企联合实训基地,要求确保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无缝对接,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确实落实好企业的培养方案;同时,在科学一技术一工程一管理链上,高校应以工程应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管理为半径,构建教学和实践体系;结合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以工程师素质培养为重点,增加“IT认知实习”实践环节,营造工程师素质养成的氛围,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结合企业CMM、IS09000等工程管理以及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现代软件生产流程,建立具有软件工程思想和满足软件生产工厂化需求的培养体系。

3)培养与面向技术的先进性、技能的应用性、视野的国际性相宜的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嵌入式软件人才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科研项目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方法、科学前沿等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理解;同时,努力建立企业项目案例库,以实现案例式教学模式更新,重点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扩展到更深的应用层次,以项目驱动促使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结合国际最新软件发展潮流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面向全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立足江西嵌入式软件行业,针对学校特色嵌入式软件专业,培养未来的软件工程师。

4 结语

在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下,我们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牵引,加强工程实例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创新立项,激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各类竞赛项目,为教师与学生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以工程师素质培养为重点,努力营造工程师素质养成的氛围,希望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和推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19-21.

[2]孙振忠,陈盛贵,钟守炎.面向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工程实践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286-288.

[3]黄云志,徐科军,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6(1): 134-137.

[4]郑广海,曲英伟.以嵌入式Linux为核心的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c]//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29.

[5]许童羽,陈春玲,孙国凯,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74-76.

[6]何剑锋,叶志翔,何月顺.交叉应用型嵌入式创新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2(4): 489-493.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02-03

最近几年,我国嵌入式产品发展迅猛,其应用涉及通讯、网络、工控、医疗、消费类电子等行业。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提速,3G网络全面铺开,3G嵌入式作为IT产业的核心方向,未来20年(2009~2025年)全球将进入3G嵌入式时代,目前全球40%的软件产值来自嵌入式领域,据专业人士预测,到2025年全球80%的软件产值将来自嵌入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未来这一数字还将成倍增长,由此可见,培养3G嵌入式软件高端技能型人才刻不容缓。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研究思路

综合分析大量企业的核心需求之后,我们将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为专业技术、项目经验和职业素质3条主线。在专业技术方面,课程囊括目前主流的J2EE、J2ME、iPhone以及极具发展潜力的Android平台,将J2EE技术与J2ME、Android等技术平滑过渡,通过项目有效地整合,以确保学生在掌握客户端应用技术开发的同时,又能开发服务器端程序,就业后可以在技术方面独挡一面或者领导团队开发项目;在项目经验方面,课程设计了3G前端开发(XHTML和JavaScript)、J2EE SSHA服务器端开发、J2ME客户端开发、iPhone客户端开发和Android客户端开发5个方面,共计32个实训项目,超过64000行代码编写量;在职业素质方面,课程以职业规划为主线,强化训练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职业准则和十类型应用背景。整体课程学习完毕后,学生将成长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能够适应未来职场的快速变化。

二、逆向工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法。

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们对大量企业和院校进行了调研。在企业方面,我们深入分析了前程无忧、智能招聘和中华英才三大热门招聘网站中1748家企业共计2826条招聘信息,汇总整理了438家企业提交的调查问卷,同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29家企业技术主管及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了深度访谈;在院校方面,我们收集了23所院校提交的76份教师问卷、1322份学生问卷。最终,根据企业调研结果确定培养方案,并进行关键技能方向细分;根据院校调研结果确定阶段目标和定位,将关键技能点和阶段目标及定位组合起来形成学习领域,最后编排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嵌入式软件3G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不含公共基础和职业素质课)。

三、以项目案例+知识模块为主线的双核内容组织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组织多以知识模块为主线,即按照理论知识体系由简至繁、由易到难进行讲解。知识模块组织思路主要是以应试为目的,覆盖全面、循序渐进,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优势显而易见,如数据结构和C语言程序开发。对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重点在于对框架、结构层面的掌握和应用。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根据软件工程学方法,将项目按功能划分为功能模块,以项目作为载体融合知识模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做项目开发。使学生既有效地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积累了项目经验,嵌入式软件3G方向设计的项目如表2所示。

3G技术的快速发展,嵌入式软件3G技术人才的短缺,为高职嵌入式技术专业教育的利好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嵌入式系统会随着应用的复杂性以及性能的无止境需要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嵌入式3G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嵌入式行业的发展相适应,始终跟随企业的实际需要做出动态调整。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课程体系的可扩展性、课程内容与技能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性等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申华,周国顺,闫慧琦.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逆向设计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1):64-67.

[2]郭建宏.高职院校嵌入式软件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6,(5).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9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

引言

计算机技术一经问世,就成为加快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十年的发展里程中,计算机相关技术都实现了巨大进步。伴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嵌入式系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以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为特征的计算机系统。该种系统常用于工业大型机械化生产或者国防工业等领域,通过嵌入到某些专门设备中予以实现,故此得名嵌入式系统。在数十年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嵌入式系统屡经发展,不断创新改进,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项先进技术成果,为今后的相关领域开发工作指出了重要方向。

1微处理器技术的选择

微处理器技术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基本元素。伴随着加工制作技术的升级,微处理器从最初的4位、8位器件开始,发展到后面的集成式单片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时至今日,16位微处理器已经成为微处理器应用的中间类型,占据着微处理器市场的最大份额,而更高端的领域则由32位架构的器件所占据。最开始的32位器件采用的是CISC架构,而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性能更加优异的RISC芯片则成为32位器件架构形式的主要选择。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综合比较设备性能、服务、适用性以及成本等多个指标选择最适合的微处理器。

2系统架构的选择

架构是系统的基础组成,不仅关系到系统功能的实现,对于系统后续发展、优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处理器的架构开始时仅仅是中央处理器和部分逻辑器件构成的简单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微处理器架构变得复杂、繁琐,但调试技术还是原来那些电路仿真、芯片级调试、ROM监控器以及指令集模拟等技术。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架构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必须要认真评估各类微处理器相关特性,选取合适的系统架构,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系统的健康水平。

3设计组成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两个部分。最开始的时候,软、硬件的开发工作基本上都由一名技术人员负责。而且在系统开发项目的全部工作中,软件开发所占据的比例较小,最大十分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作中软件设计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原有工作模式因而发生丢了改变。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工作模式出现在上个实际80年代中期,同期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占据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作业务量的一半以上。近些年来,嵌入式系统发展得日渐成熟。软件、硬件方面都实现了巨大进步。系统开发业务量持续上涨。其中,软件开发的业务增长更为显著,已经达到嵌入式系统开发业务量的十分之七、八左右。巨大的工作量已经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开发人员就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特别是随着系统开发工作的深入,一些新的技术措施、手段纷纷涌现,成为系统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用于软件开发后进行测试的硬件平台。由于软件开发业务量的高速增加,用来进行软件测试的硬件平台需求也就变得更加迫切。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本地代码执行原型环境、指令集软仿真(模拟),或者是使用标准的、低成本的、现成的评估板等。而主机-目标机连接技术因为成本较低,故而推广速度很快,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JTAG接口。

4软件内容

尽管软件开发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但市场对于软件的开发周期的要求却越来越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企业不得不在开发策略上下功夫。早期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企业自行开发的应用代码即可实现。如今系统功能丰富,功能强大,结构复杂,软件开发企业必须依赖外部的力量。目前,软件开发企业往往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对应的多任务的模型,然后使用标准的、商用的实时操作系统辅助开发。这种做法,优点是开发效率高,缺点是不可避免的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大形势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必须考虑到知识产权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当前所开发的软件上,更对后续的相关软件开发、应用拓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5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是进行软件开发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微处理器刚刚出现,尚停留在4位、8位器件的阶段,开发人员只能选择汇编语言进行开发。当16位微处理器技术出现以后,软件编程语言的选择也变得丰富起来。使用较多的有Pascal、C语言、PL/M语言。而对于一些特别的系统,Forth语言更为适合。当32位微处理器应用日渐广泛以后,又开发出了C和ADA。其中,ADA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在国防事业中大展身手。时至今日,C++已经逐步取代C语言成为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语言的主流,目前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嵌入式系统是使用C++设计的。而本来专为嵌入式系统软件所开发出来的Java则在要求运行时重新配置的领域实现了更大的自身价值,统一建模语言(UML)也成为高级设计方法学的最流行选择。

6软件队伍的规模和分布

上文提过,最初的嵌入式软、硬件开发工作通常都由一名工程师予以兼任。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化,软件开发工作变得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形成了专门负责软件开发的技术业务人员。而以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为职责的团队则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IT行业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同样如此。其区别仅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使用过程语言,比如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是一项技术含量和系统化要求很高的工作。开发团队中的所有人都要对目标系统有着全面的清晰的了解,而在当前项目越来越大,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受各人业务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要保持所有人都同样深入的认知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实际情况是团队中部分高端人才对于某个领域认识非常深入,相关业务能力很强,这些人是开发团队的主干,团队管理者必须科学、协调、高效使用这些人力资源,确保他们的业务成果可以被其它人员正确使用。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则是这种应用策略在技术层面的现实体现。

7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嵌入式系统软件远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软件开发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个机会,深入、扎实地研究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吸收外部优势资源为我所用,设计出功能强大、适应广泛的优质软件产品,在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高速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嵌入式工程项目管理例10

引言

计算机技术一经问世,就成为加快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十年的发展里程中,计算机相关技术都实现了巨大进步。伴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嵌入式系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以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为特征的计算机系统。该种系统常用于工业大型机械化生产或者国防工业等领域,通过嵌入到某些专门设备中予以实现,故此得名嵌入式系统。在数十年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嵌入式系统屡经发展,不断创新改进,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项先进技术成果,为今后的相关领域开发工作指出了重要方向。

1 微处理器技术的选择

微处理器技术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基本元素。伴随着加工制作技术的升级,微处理器从最初的4位、8位器件开始,发展到后面的集成式单片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时至今日,16位微处理器已经成为微处理器应用的中间类型,占据着微处理器市场的最大份额,而更高端的领域则由32位架构的器件所占据。最开始的32位器件采用的是CISC架构,而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性能更加优异的RISC芯片则成为32位器件架构形式的主要选择。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综合比较设备性能、服务、适用性以及成本等多个指标选择最适合的微处理器。

2 系统架构的选择

架构是系统的基础组成,不仅关系到系统功能的实现,对于系统后续发展、优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处理器的架构开始时仅仅是中央处理器和部分逻辑器件构成的简单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微处理器架构变得复杂、繁琐,但调试技术还是原来那些电路仿真、芯片级调试、ROM监控器以及指令集模拟等技术。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架构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必须要认真评估各类微处理器相关特性,选取合适的系统架构,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系统的健康水平。

3 设计组成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包括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两个部分。最开始的时候,软、硬件的开发工作基本上都由一名技术人员负责。而且在系统开发项目的全部工作中,软件开发所占据的比例较小,最大十分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作中软件设计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原有工作模式因而发生丢了改变。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工作模式出现在上个实际80年代中期,同期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占据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作业务量的一半以上。

近些年来,嵌入式系统发展得日渐成熟。软件、硬件方面都实现了巨大进步。系统开发业务量持续上涨。其中,软件开发的业务增长更为显著,已经达到嵌入式系统开发业务量的十分之七、八左右。巨大的工作量已经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开发人员就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特别是随着系统开发工作的深入,一些新的技术措施、手段纷纷涌现,成为系统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用于软件开发后进行测试的硬件平台。由于软件开发业务量的高速增加,用来进行软件测试的硬件平台需求也就变得更加迫切。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本地代码执行原型环境、指令集软仿真(模拟),或者是使用标准的、低成本的、现成的评估板等。而主机-目标机连接技术因为成本较低,故而推广速度很快,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JTAG接口。

4 软件内容

尽管软件开发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但市场对于软件的开发周期的要求却越来越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企业不得不在开发策略上下功夫。早期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企业自行开发的应用代码即可实现。如今系统功能丰富,功能强大,结构复杂,软件开发企业必须依赖外部的力量。目前,软件开发企业往往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对应的多任务的模型,然后使用标准的、商用的实时操作系统辅助开发。这种做法,优点是开发效率高,缺点是不可避免的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大形势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必须考虑到知识产权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当前所开发的软件上,更对后续的相关软件开发、应用拓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5 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是进行软件开发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微处理器刚刚出现,尚停留在4位、8位器件的阶段,开发人员只能选择汇编语言进行开发。当16位微处理器技术出现以后,软件编程语言的选择也变得丰富起来。使用较多的有Pascal、C语言、PL/M语言。而对于一些特别的系统,Forth语言更为适合。当32位微处理器应用日渐广泛以后,又开发出了C和ADA。其中,ADA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在国防事业中大展身手。时至今日,C++已经逐步取代C语言成为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语言的主流,目前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嵌入式系统是使用C++设计的。而本来专为嵌入式系统软件所开发出来的Java则在要求运行时重新配置的领域实现了更大的自身价值,统一建模语言(UML)也成为高级设计方法学的最流行选择。

6 软件队伍的规模和分布

上文提过,最初的嵌入式软、硬件开发工作通常都由一名工程师予以兼任。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化,软件开发工作变得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形成了专门负责软件开发的技术业务人员。而以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为职责的团队则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IT行业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同样如此。其区别仅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使用过程语言,比如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是一项技术含量和系统化要求很高的工作。开发团队中的所有人都要对目标系统有着全面的清晰的了解,而在当前项目越来越大,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受各人业务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要保持所有人都同样深入的认知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实际情况是团队中部分高端人才对于某个领域认识非常深入,相关业务能力很强,这些人是开发团队的主干,团队管理者必须科学、协调、高效使用这些人力资源,确保他们的业务成果可以被其它人员正确使用。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则是这种应用策略在技术层面的现实体现。

7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嵌入式系统软件远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软件开发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个机会,深入、扎实地研究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吸收外部优势资源为我所用,设计出功能强大、适应广泛的优质软件产品,在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高速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