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57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1

一、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能够被运用于商业化运作的技术架构,它代表着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模式,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对云计算进行定义,但是,他们所要表达的云计算的特点是一致的,即集约构建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系统化,云计算能够聚合网络、软件、硬件等各方面的资源,并通过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资源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服务定制化,在对外服务上,云计算能够为人们提供弹性的可定制的服务,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适应性;管理透明化,在云计算的管理上,它是面向资源和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十分方便,管理效率高。此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云计算在提供对外服务的时候,需要满足性能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可伸缩性高的特点,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云计算的应用模式

云计算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云计算也有众多层次的服务,包含从硬件设施到高层软件的各个层次。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服务功能存在差异,因而一般来说,对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服务层次。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SaaS:该层次服务是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面,用户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向厂商定制应用软件服务,大多数采用的是租用的方式。此外,厂商还能够通过浏览器向客户提供软件的模式。比如google doc,google apps,zoho office等。第二、PaaS :在该服务层次中,能够将应用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来提供,满足客户的需求,给人们带来方便。比如amazon 的aws,salesforce 的平台等等。第三、IaaS:在该层次服务中,将支撑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信息资源、内存、I/O设备等等。IaaS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服务,还能够将这些基础设置整合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这样就能够为整个业界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存储资源、虚拟化服务等等。我们比较熟悉的是IBM的bluecloud,amazon的EC2等等。

2、部署模式。在部署模式上,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模式。公有云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服务于大众化,建立统一的服务中心,基于网络提供服务。私有云主要是面向大型企业,建立专门的服务中心,基于企业内网提供服务。而混合云模式是在私有云的基础之上,拓展公网入口,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对于一个标准的云计算来说,不管它是何种模式,都必须体现IaaS、PaaS、SaaS三层服务,然而在应用本身并非需要构建完整的服务层次,需要由硬件提供商、平台服务提供商、集成商等按照层次提供相关的支持,由此就形成了云计算产业链。对于私有云来说,它更接近传统的企业级应用,服务提供商往往结合云计算和企业应用技术,建立相关的运行维护机制,以支持大规模数据中心,并提供便捷灵活的业务服务。公有云需要对外运营,在服务评估和计费方面比较显著,它最终服务的是个人或者租户,并且通过SLA体系提供免费服务或者是收费服务,在对外体系服务中,公有云既可以是某个具体层次的,也可以是多个层次的。互联网企业更倾向于公有云的实施,它能够聚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并使之形成资源池,面向特定的领域提供服务,进而通过网络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比如淘宝、腾讯等等。而对于政府、机构、大型企业来说,私有云更加适合。由于其内部资源丰富,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有较多的企业应用需要统筹,因而私有云不仅能够使企业长期的投资得以降低,还能够加速内部资源的整合。

三、I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将物理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可统一管理的资源池,其中包括服务器、硬件、交换机等等,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分配,包括计算、存储、网络三个层面,构建虚拟网络,从而形成虚拟的基础设施环境。为IaaS运维管理建立监控管理服务器集群,并且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平台,其目的是管理硬件、绑定虚拟化设施。监控管理服务器集群需要满足以下特征:故障可转移、资源注册与退出、资源负载动态均匀。

2、核心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虚拟化技术,是整个应用模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技术,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又可以分为两类,全虚拟化技术和半虚拟化技术。

四、P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要实现云计算的应用,最为关键的部分是PaaS,它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理想中的PaaS应用模型应该在核心技术设施基础上进行扩展,这样便可以高效的负载上层的SaaS应用。在构成上,PaaS应用模型包括核心计算设施、分布式计算设施、云存储设施、云管理监控设施、运营设施。

2、核心技术。PaaS应用模型的核心技术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运行支撑技术、管理支撑技术、开发支撑技术、业务支撑技术、运营支撑技术。事实上,PaaS技术是整合了传统企业级框架技术,使其变得一体化,不同的是,云计算技术较为广泛的引入分布式处理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其中,云存储技术又涉及到分库分表技术和NoSQL技术。

五、S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SaaS的前身是ASP,它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就得到了运用。SaaS直接向软件最上层用户提供服务,常常以租用的模式提供服务。根据SaaS的服务特征,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的成熟度模型:level1:特设/定制:这个阶段能够解决可定制化问题,不过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也难以对其进行扩展。Level2:为每个租户提供独立的实例,并且这些实例都是一样的,能够进行代码复用,不过增加了物理资源成本。Level3:在该层次实现了多种功能,包括可配置、多租赁、用户自定义等等。Level4:它在Level3的基础上实现可扩展功能,还可以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总之,SaaS应用模型具有多租户、可伸缩、定制化、随需应变等特征。

六、结束语

云计算代表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理念和模式上给传统的软件硬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了云计算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实施策略等内容。可以预见,由于云计算能够为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模式提供全面的支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服务模式也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俞乃博.云计算-IaaS服务模式探讨]D].2011年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征文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2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42-01

1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产生的背景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其数据量的规模迅速增长。大量数据单独存储在计算机上,是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云计算的产生也是为了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的数据存储和通信技术等社会需求。

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是用户通过对自己的需求量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存储系统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租赁或是购买互联网上的存储空间来满足自己的数据存储需求。关于数据是如何被存储在互联网上的,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基于云计算环境,数据中心的不同使得其具有不同的节点,各种大量的数据也就存储在相适应的数据存储节点上或是数据中心上,数据中心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数据组织排列顺序进行编排,然后再通过一个专门的计算机使用端口传达给用户,用户再通过专门的计算机端口将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上。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共同分享基础资源。

2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的结构

2.1 以交换机为核心结构

在云计算机环境下的存储技术出现之前,大部分的用户都是通过以交换机作为自己的数据中心,可以理解为用户将交换机当作实施网络体系与数据中心的一个纽带,交换机与计算机服务器的链接可以让数据包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进行转发,而服务器又相当于一个存储设备,对数据包进行存储、读取等处理,最终来实现自己的整个数据中心。其主要采取的结构为树形结构,其中包含聚合层、边缘层、核心层三个部分。树形结构具有操作简单、易连接、易扩展等特点,同时,其存储容量有限,不能够满足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使得其整个系统在运作过程中的操作灵活性、存储效率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2 以服务器为核心结构

以服务器为核心结构不同于传统的结构,用户会将每个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器连接到互联网设备上,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的工作任务就是转发互联网上的数据。这种方式的数据存储结构具有简单的特点,但是其数据链路非常冗余,对数据存储空间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3 相互结合,扬长补短

将以交换机为核心结构和以服务器为核心结构的两者相互结合,就可以达到扬长补短的作用,将优点最大程度的表现出来,于是,混合结构就此诞生了。混合结构是以交换机数据中心的连接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利用互联网设备,使得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能够同时参与到数据包的转发、存储、读取、路由等功能。

3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的分析

3.1 容易产生错误

为了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需求,用户常常通过使用一些性能特别高的服务器设备,这不免增加了数据存储的费用成本,就使得云计算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所表现出来的庞大的数据存储功能也只如冰山一角。据调查显示,在一个用户的数据中心中,平均一个工作任务的运行中有4个左右的节点连接会失效,而用户数据中心有3200个节点,如此计算,云计算会每5个小时就有一个磁盘完全失效,不能将其功能表现出来。这种现象不仅没有为数据的存储提供高效的环境,还易让用户对提供云服务的供应商提出了质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提高云计算机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的准确性、稳定性。

3.2 可扩展性

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产生之前,以计算机服务器为主的数据存储方式比较冗余,是通过提高其扩展性来增加其存储空间的,从而满足数据包存储、读取、转发的功能。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产生后,其数据包的存储空间是非常庞大的,意味着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存储量的规模之大,一般都会少则上万,多则数十万。

目前,在数据中心存储数据的计量单位,一般都以BP或是EB进行计算。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规模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存储数据量都会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打个比方,假如某用户在全球计算机网络中拥有40个数据中心,仅仅需要一个数据节点就可以与数百万个上世纪计算机最发达城市的数据中心相比。面对数据存储如此的快速增长,其对于数据中心需求规模也会随着增加,这对于云计算环境下的整个数据存储系统在扩展性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面对用户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规模要求的提高,对数据存储组织结构的精简性要求的提高,只有通过对数据中心存储硬件的扩展性进行改进应用,才能更好的满足目前的存储需求,达到客户的需求,充分实现其大规模的共同分享基础资源。

4 结论

随着云计算的功效不断被充分发挥,其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计算机科学领域、计算机商业领域等。基于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并满足目前大规模的数据存储需求,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降低数据存储的冗余性、注重提高其可扩展性等关键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研究人员需要注重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结构的研究分析,深入研究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为海量数据的存储提供一个新的高效存储空间。本文从云计算产生的背景、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技术的结构出发,研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中应该注意的数据存数不足和侧重扩大其数据存数量的方式,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3

虚拟机是现代云计算的基石,而多路云技术同样具有云计算最鲜明的特征:弹性计算。单台主机通过多路并发,可以供多人同时独立使用以代替多台传统台式机。硬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因此单个用户使用成本大大缩减,以独立PC计算,不考虑功耗、维护的节省,同样性能下仅购买成本就至少降低超过40%。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4

云计算是对计算模式和信息技术应用产生革命性影响的一个主题,目前在国内,云计算带来的虚拟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云计算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完成数据的计算、存储、迁移、分析而展开,催生出“大数据中心”的概念,并在悄然改变数据管理的传统运营模式。

一、云计算在保险领域应用的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保险业是国内较早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业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促进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保险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任务,要求保险企业尽快提升创新能力,而云计算所体现的技术优势,将有利于加快推进保险业的信息技术升级,对行业转型提供巨大助力。

从技术特性来看,云计算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其按需服务、高可扩展性、虚拟化等特点,符合保险行业的灾备及核心系统连续性、高效性、稳定性、跨地域性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技术与需求的契合点。

从成本收益来看,无论企业借用外部运营商搭建的“公共云”,还是建设企业内部“企业云”,通过应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都可以大大节省IT基础设施投入,减轻企业建设数据中心及日常数据管理的成本压力。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目前国内外IT领军企业都在加快研发成熟的IaaS基础设施服务和PaaS平台服务,以及SaaS软件服务,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保险企业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

从技术安全性来看,为了保证敏感信息在“云”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云计算目前已经开发有一系列技术手段以保障应用安全,随着我国对数据安全方面的监管不断加强,云计算在数据安全上的可靠性也有望不断提升。

二、云计算为保险企业解决的实际问题

云计算最重要的特征和作用,就是彻底解决了海量数据存储、并行计算和数据挖掘等问题,并通过应用的形式向客户提供服务,结合保险行业的经营特点,云计算可以在保险业目前的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满足保险公司的现实业务需要提供有益的帮助。

1.满足IT基础设施物理升级的需要

传统意义上,多数保险公司的数据集中往往是按照地域或业务分库处理,业务系统多采用小型服务器集群方式,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保险公司只能不断地采购和升级软硬件系统来提高数据处理性能,这种技术不利于提升数据运行效率,而且成本投入也会越来越高。而运用云计算方式建立企业的数据中心,有利于充分节省企业IT基础设施升级的成本,并充分体现出数据库、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可扩展性的优势。

2.满足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的需要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无论是核保、理赔还是保全等日常经营数据,还是客户信息数据,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数据流量也会呈几何式增长,面对海量的数据访问和交互式操作,企业要保证系统具有持续且稳定的响应性能。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就能有效应对这样的局面,满足爆发式的数据存储需求,并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3.满足数据容灾备份的需要

保险企业的数据灾难备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手段,它是基于灾难实际发生时保险企业所能承受的能力来考量,立足于业务的需求,对数据备份进行规划。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并提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平台服务,当灾难发生时,云计算数据灾备能够快速进行数据恢复,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应对救援服务。

三、云计算在保险企业应用的建议

1.合理搭配使用“公共云”和“企业云”

使用“公共云”就是采用“租用数据中心,数据托管”的模式,其优势之一是节约成本,另外服务的扩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服务定制功能,能够随时应对意想不到的数据处理需求。而劣势就是所谓的安全问题,以及在数据管理上可能仍受限于相关监管规定。使用“企业云”即采用“自建数据中心,数据自管”的模式,优势是企业拥有自有的数据中心,自主运营、自主管理,对云计算各个环节都能进行精密把控,但劣势是成本较高,需对技术团队要求较高。

综合考虑,笔者建议可采用“公共云”与“企业云”搭配使用的策略。一方面,构建私有云架构,选择若干地点分别建设服务器集群,采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把集群虚拟为集中的大型机,实现虚拟的数据大集中,将核心业务纳入私有云管理。另一方面,探索向第三方运营商定制云服务,购置SaaS服务软件,尝试将非核心业务的数据处理外包给云服务商,并在合作中逐步积累云计算管理的能力。

2.探索应用SaaS服务

运用云计算技术,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批相对成熟的SaaS服务,如CRM、ERP、E-HR等,在此以SaaS型CRM服务为例,说明云计算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CRM可以实现360度的“客户全景”识别,做到客户数据和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为营销活动提供精准依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企业级CRM的实施方式基本为购买CRM套装软件、自主开发CRM软件以及采用云CRM服务三种。与传统CRM软件相比,SaaS型CRM即云服务CRM,是基于开源平台搭建,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客户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实时数据整合等功能,另外还可以融合3G移动、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库同步、与SNS等社交网站互动等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有效增强了CRM的交互能力和实时处理水平。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SaaS服务应运而生,SaaS服务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保险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培育云管理领先优势

笔者认为,从战略角度看,那些有志于在新技术引领下有所作为的保险公司,应对信息技术建设进行长远规划,抓住云计算革命的契机,不仅要应用新技术,还要加强运用保险企业在产品开发、精算、核保、理赔、客户分析等领域的自身专业优势,培育优秀的IT专业队伍,开发领先于行业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和应用软件,打造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同时考虑到未来保险行业的竞争将向规模化和差异化两个方向发展,市场将更加细分,可能出现一些只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利用领先的技术或规模效应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家型公司。保险企业可以在适当时机,建立专家型信息技术服务子公司,面向整个行业提供专业的IT技术服务,从而使新技术应用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均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匡胜徽,李勃.云计算体系结构及应用实例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60-63

[2]张化群.云计算在保险业IT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金融电脑,2010,(11):18-21

[3]吕海东,葛日波,沈海龙,.云计算环境下CRM系统设计和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7926-7928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5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075-02

云计算的本质是一种虚拟式的互联网服务,会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以国家电网而言,云计算可以作为调度系统的神经中枢,通过数据的收集,发挥其强大的处理数据和模拟能力,然后根据运算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调度。以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还处在初步试验的阶段,相应的配套软件和设施都不够完善。因此,综合分析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具体优势和风险,将有利于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更好的应用。

1 云计算的含义与核心技术

1.1 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属于一个较为新型的概念,相关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中。因此,虽然在学术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还是没有明确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通过分析云计算的特性,进而得到其含义。首先,云计算是虚拟性的,依托互联网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且服务还是收费的。其次,云计算是被默认可靠的,其服务能力也可以无限制地延展。再者,云计算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有着较高的性价比,价格优势在传统形式的50倍以上。

从云计算的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种新时代的产物,不论是运作的形式还是自身的特性,都很独特。而且,云计算还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再加上其服务的延伸特性,所以云计算还没有官方定义。总结而言,云计算就是一种网络式虚拟的运算和模拟服务,能够快速整合资源,给出数据的处理结果。

1.2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当前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分布式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是通过分布使用互联网的各项资源,主要内容包括:整合资源,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变成框架,对软件进行开发;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不同计算机的网络互联,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大型数据库;建立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对文件的分布式管理。

虚拟化技术则是主要对互联网的各种资源进行虚拟化,它的主要内容包含4个方面。

(1)存储虚拟化。将网络存储的资源转化为虚拟的代码,然后保存代码。当再次需要的时候,只需要解码就可以再看到原始资源。这是当前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所在,对增加云计算的运算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主机虚拟技术。对主机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进行虚拟化,利用网络服务器实现教计算机的无地域限制使用。

(3)桌面虚拟化。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库,实现用户的远程访问,数据中心代替桌面成为了操作的重点。

(4)网络虚拟化。增加虚拟网络在用户网络和物理网络之间,多层次提高服务的质量。

2 云计算模式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2.1 电力调度系统对云计算的需求

国家的电力系统越来越智能化,智能电网已经成为目前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因此,电力的调度方式和制度等有着极为复杂的计算方式,需要协调多方的关系,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转。然而,当前的电力调度系统较为冗杂,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较弱,无法快速给出处理结果。其次,电力网络正在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对电力调度的硬件和软件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当前的电力网络急需一种缓解当前困境的技术。基于此,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开始了试验性的应用。

2.2 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和传统的模式相比,云计算应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后,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降低管理的成本。云计算应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中是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集成式的管理。因此,云计算可以降低电力调度的能耗,使管理的成本更低。

(2)强大的储存能力和分析能力。云计算可以实现存储的虚拟化,利用服务器保存大量的原始资源,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调度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够全面地把数据保存,方便后续的分析。另外,云计算的分析能力也较强,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果,增强了电力调度的反应速度。

(3)稳定调度系统。云计算分布式的特点可以优化电力调度系统,分块进行管理,这对于电力调度系统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作用。

(4)加快完善的速度。云计算的还有一项较为强大的功能,就是利用数据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这种模拟的功能可以加快电力调度新模式的研发速度。因为电力调度需要大量的实验结果作为其发展的依据,而这些结果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运用云计算的模拟功能后,就可以快速地得出结果,缩短研发的速度,加快电力调度系统的完善。

上述4点是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最主要的优势,它的特性极大提升了电力调度系统的性能。我国的电力系统目前正在转型之中,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智能电网也已经初具雏形。因此,对计算能力、处理数据能力、模拟能力^强的技术有着较大的需求。虽然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目前仍在初步尝试的阶段,应用的程度还不够深,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云计算一定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

2.3 云计算应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风险

云计算的技术仍处在完善阶段,它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同时,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全面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风险,才能加快电力调度和云计算的发展,将云计算融入到电力调度系统中。以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云计算应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是安全性风险。由于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所以存储资源可能不在本地,平台和软件也不在本地,这就增加了电力调度的风险。(2)是经济风险。云计算并不是免费提供服务的,这就增加了电力调度的额外成本,若使用的方式不当,很可能造成经济风险。(3)运行的风险。云计算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它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尝试和完善,因此可能会出现各种运行的问题,导致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的不符,进而产生运行的风险。

3 结语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很可能代表着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国家电力系统的调度需要一种模拟能力和处理数据能力较强的技术,云计算刚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因此,将云计算应用在电力调度系统汇总,对完善电力调度系统有着较大的意义。但是,也由于云计算的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它应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要加快研究的步伐,不断地尝试和改进,推动电力调度和云计算的共同发展。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157-02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

图1 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

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

根据招聘网站2016 年12 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 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

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 人才需求为例,截至 2016 年下半年,IT 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 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 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 人才缺口将近7 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 突破6 万人、3 万人和2.5 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 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 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 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

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 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⑵笠嫡媸蛋咐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 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

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 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 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

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

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7

业界普遍认为在已经部署且稳定经营的现有网络上直接替换并进行虚拟化改造的收益不大,因此承载VoLTE的IMS网络成为核心网虚拟化的触发点,同时需要建立虚拟化的核心网来更好地支撑VoLTE。

2 IMS网络虚拟化可行性分析

2.1 云架构对核心网设备要求

核心网设备的云化适用性主要有4个方面:

(1)IP化架构

设备接口IP化,才能保证设备可以异地存放和布局,不会占用过多的传输资源,是实现云架构的基础条件。由于核心网设备需要与其他非IP化设备互联,可采用链路直达云端或者进行IP接口改造。

(2)即时通信的数据类型

语音通信部分中,话路建立后,大量的即时语音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并且不需要保留,这种情况不适合云计算,可直接通过本地设备转接。云计算更适合计算类型的服务或者数据需要存储查询类型的服务。

(3)实现服务交互及频繁计算

云计算以其特有的体系架构,非常适合复杂计算,通过IP网络实现数据交互。

(4)大量数据存储、操作和维护

云计算适合于整合多个小的存储体系,减少了数据单元互通,可保证全网数据准确一致及时更新。

 

由于网络架构的改变必将引入新的投资,是否有必要投资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IMS域是未来通信网络架构,是一个提供会话类业务的平台,是运营商后续部署VoLTE、RCS、融合/高清会议等业务必不可少的技术。同时,IMS是基于IP的技术,可接入手机、平板电脑、PC等多种终端,不受物理位置限制,且网元逻辑功能独立,多以信令处理为主,IMS的这些特性适合在云上运行。

2.2 IMS网络虚拟化带来的利益

云计算应用在IMS,可为运营商带来利益。

(1)降低CAPEX和OPEX

在云上部署IMS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节省CAPEX和OPEX,用户亦可享受更优惠的语音/视频等业务。另外运营商维护传统网元硬件成本非常高。虚拟化技术解除了应用和硬件的绑定关系,运营商可以利用标准的ATCA、通用服务器,并可以在服务器之间进行灵活的资源调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采用虚拟机之后,不同的业务可以进行迁移,而不取决于是何种操作系统。另外,云的伸缩性为新网元部署以及网元扩容都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2)灵活的应用场景

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一些原来花费很高或者很难实现的场景,比如IMS Hosting、IMS in a box等小型化方案都可以轻松地利用虚拟机实现。不同的虚拟机可由不同的主体(分支运营商、分销商等)管理,为运营商创立了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可以对终端用户收费,也可以对其他运营主体收费。虚拟化技术尤其适用于话务分布不均的跨国运营商,比如一些分支很小、一些较大,可以在大的分支上建一套IMS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为不同的分支服务,节省设备成本。

(3)多元化的采购选择

IMS部署在云上带来了网元在水平方向的功能分割,在理想的状态下,软件和硬件可以完全来自不同的厂商,比如硬件采用A、虚拟机来自B、上层IMS应用来自C,这样减少了运营商对设备商的依赖。

(4)多种运营模式

IMS云的层面: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如大型企业可以运行自己的云或IMS;还有一种是SaaS,软件即服务,即IMS为不同的角色服务,如个人用户、分销商等,这些业务主要是语音、高清视频等业务。另外还有CaaS、DaaS、PaaS等服务模式。

3 IMS网络云架构及云部署策略

3.1 IMS网络架构

IMS系统基于IP承载,以SIP协议作为基本控制协议。CM-IMS——全业务运营,不仅满足固定用户需求,VoLTE商用网络更能够支持高清的语音及视频业务。与接入无关的IMS总体网络架构:包括核心控制层、业务层、接入层、承载层。IMS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

3.2 IMS虚拟化云架构

虚拟化的技术是云计算的重要基础,其虚拟的逻辑结构以及高度集成的物理设备对于IDC数据中心有重大意义,更是大数据时代云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基于IMS架构,IMS的虚拟化云可大致分为3个方面,即IMS控制云、媒体资源云和应用云。

(1)媒体资源云化

IMS系统的媒体资源部分为媒体资源管理器,它包括MRFC(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多媒体资源控制器)和MRFP(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多媒体资源处理器)2个功能实体,可与AS合设或单独设置。媒体资源管理器需要为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提供多媒体处理业务。

IMS媒体资源云实现场景:媒体资源管理服务器可虚拟化取决于它采用通用硬件的服务器架构,再通过云主机部署虚拟化软件。媒体资源云通过云媒体处理单元按需进行动态分配、负载均衡,以处理业务平台发起的各种媒体资源处理请求。

媒体资源云管理平台或资源池可采用集中建设的方式,可作为基础能力对外提供整体的行业解决方案,也可以作为开放式平台,为OTT或所有网络用户提供丰富的传真、收号、视频会议以及话音等媒体类业务。

(2)核心控制层云化

IMS核心控制网元具有密集处理、大容量的特征,这一特性符合虚拟化部署的特点。核心控制层包含P-CSCF、I/S/E-CSCF/BGCF,用户数据库HSS/SLF,互通类网元MGCF、IM-MGW等会话控制类功能实体。

IMS控制层云具备开放应用调测和应用开发的环境,具备对第三方提供运营支撑的能力。开发商即可以快速部署并按需获取所需要的网络通信资源,并且不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网络通信服务。

IMS控制云实现场景:

可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一块ATCA单板或一台商用服务器,实现多个不同的IMS网元(包括完整的控制网元、HSS等功能),极大地提高IMS集成度。原本需要多个机框实现的功能,通过虚拟技术可借助单框或单个服务器实现。

(3)应用层云化

应用层是运行在云平台层上的应用的集合,每个应用都对应一个业务需求,实现一组特定的业务逻辑。应用层云化可以很好的支撑新业务的创新和试点以及应用的快速部署。把各种应用部署引入云和虚拟化技术,可给核心网的技术带来最大的灵活性。

用户可通过SaaS方式获得应用层中的各种服务。现有运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和第三方开发服务商合作或者以Paas平台为基础,将IMS网络、处理能力与企业自身的互联网应用进行集成化改造,从而提供定制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IMS网络整体云化架构逻辑图如图2所示。

3.3 IMS云化建议思路

IMS云与其他企业内部云相似,都应逐步完成由私有至公有云服务的提供。

(1)IMS私有云

IMS私有云是指运营商将IMS内部网络部署到云上,实时云平台是IMS的基础设施,也是虚拟化的关键。这个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虚拟化和云管理,不单单指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目标,还应做到可运营、可管理。

IMS私有云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阶段IMS核心网的业务接入模块、标准功能业务平台、扩展功能业务平台的云化成熟度不尽相同,可采用传统ATCA、单厂家云、成熟云化这3种模式建设。最终业务接入模块采用传统ATCA厂家专有硬件建设;标准功能平台采用单厂家云进行部署,部分功能如MRFP、CG、IP-SM-GW信令接口采用专有硬件部署。在初期阶段,可先替换容量小用户少的传统设备,例如固网IMS核心控制层;或可在VoLTE(IMS提供话音等富媒体能力)试验网部署时采用云平台设备作为试点,使IMS传统设备及云平台设备同时在网运行并提供能力。随着测试结果达标及稳定性验证后,再逐步进行传统设备的云化改造,使网络平滑演进,最终完成到私有云平台的迁移。

(2)IMS公有云

公有云开放在Internet网络,面向所有用户。IMS公有云是指运营商面向所有企业及个人用户共享各种IMS的业务能力通信应用。IMS公有云的控制层云平台及应用云平台提供的多媒体服务一般体现在“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从市场角度分析,公有云比私有云前景更广阔,但是进入门槛相应也更高。业界认为私有云更具现实意义。的确,与公有云相比,私有云在安全、网络架构、应用迁移等方面更易实现,业务风险也更小,在公有云尚未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公有云服务尚未完善之前,私有云是明智的选择。但是,私有云并不完美。运营商在使用私有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谨慎、全面考虑。公有云才是最终归宿,IMS公有云是IMS云化的目标。

3.4 云技术在IMS应用上的限制

云技术是IT技术发展的产物,和IMS这类从电信网络演化而来的技术相结合,还存在一些限制。

(1)性能影响

虚拟化是云计算中的关键技术,然而虚拟化应用在实时的计算(比如IMS信令处理)时,测试结果显示云通信计算会导致IMS设备处理性能下降,系统时延较大。如果采用VT-x的虚拟化技术,从性能和时延上看,要比单纯的虚拟技术有所提升。虽然目前的试验结果显示虚拟化技术对于实时业务的处理并不能达到传统设备的水平,但是业界提出了很多针对虚拟化的优化技术,硬件的处理能力也在逐年提高,相信2~3年内这一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2)运维方式的变化

电信业务原有的网管模式是硬件和软件功能等统一管理,而虚拟化技术的引入,打破了软件和硬件的绑定,软件和硬件可以归属在不同的主体去管理,这区别于传统的软硬件一体的运维模式。

云计算平台服务端的复杂性和创新性,对于运维是个全新的挑战,传统运维思路和方式都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在传统运维结构上的优化,而是基于云计算特征孕育而生的运维重构,随着云计算平台的发展过程不断演进并积累经验。

4 结束语

核心网架构如何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虚拟化是未来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核心网网络虚拟化技术在基础设施平台、云管理以及转发性能优化上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速电信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进程,以及后续核心网虚拟化技术的研究,都是需要深入继续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炜,韩小勇,尼凌飞. 移动核心网应用NFV的关键问题探讨与实践[J]. 中兴通讯技术, 2014(3): 12-15.

[2] 吴琳,沈雷,奚展越. IMS云化策略研究[J]. 电信科学, 2013(6): 66-68.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8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5?0143?03

0 引 言

随着“三网融合”即将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大网络整合的不断推进,数字网络和视频技术已从单向可视向交互、网络、智能的全媒体综合信息云技术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在三网中运用,将加速融合的进程。云计算通过分布式计算构建大量计算机资源和海量的存储空间,为用户提供各种科学计算能力、数据存储、音视频传播、语言传送等服务,通过各类软件的升级更新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另外,云计算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三大运营商利益平衡,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平台的选择。

数字机顶盒不再是单一的电视节目选择器,它将成为电视、网络、电信和各类应用系统器件的智能设备,高清、智能、双向、交互是机顶盒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云电视系统中,通过智能机顶盒可随意选择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大网络中的任何一家提供服务,观看云内容、实现云应用、享受云服务。

一个完整的云计算下的“三网融合”系统由核心云平台、智能机顶盒、企业云子平台和智能云终端四个部分组成。

1 实现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1.1 目前“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1.1.1 宽带综合接入网络技术

宽带综合接入是目前有线电视网络中较成熟的技术,它包括网络单元、分配单元、网络终端、线路终端等从用户端到局端(或网结点)的所有设备,也是未来三网融合的难点。综合接入有XDSL技术、HFC技术、PON技术和LMDS技术等网络技术。XDSL宽带接入技术为初期和中期的宽带接入,敷设成本低,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宽带接入技术;HFC混合光纤同轴双向传输宽带接入技术,是在有线电视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同时提供下行CATV业务和双向语言、数据及数字图像等交互型业务的网络;PON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可靠性高、成本低,分支能力强,易于升级扩容,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广升级的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进行FTTH覆盖(光纤到户),然而EPON技术仅仅是个过渡,真正的高速宽带是GPON(千兆以太无源光网络);LMDS区域多点传输是一项无线宽带的接入技术,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微波传输,可以提供双向话音、数据及视频图像业务,能够实现从n×64 Kb/s~2 Mb/s,甚至高达155 Mb/s的用户接入速率,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网络架设快、投入成本低、扩容迁移方便等特点,在我国大型电信部门的数据网络骨干网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接入网的建设。

1.1.2 宽带光接入网络技术

光通信是一种以光波为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多种综合数据业务宽带传输,光接入多路复用技术包括波分复用(WDM)技术、频分复用(FDM)技术、时分复用( TDM)技术、码分复用(CDM)技术等[1]。WDM波分复用技术是把原本在一根光纤上只能传送一个光载波的单一信道变为可传送多个不同波长光载波的信道,使得光纤的传输能力成倍增加,WDM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发展,目前国际上已推出了8×2.5G波分复用系统和16×2.5G系统。我国已完成了4×2.5G的现场实验,8×2.5G实验系统已通过签定;FDM频分复用技术是将频率划分成不同的频率段,不同路的信号在不同的频段内传送,各个频段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不同路的信号可以同时传送,频分复用系统的最大优点是信道复用率高,容许复用的路数多,分路也很方便,它成为目前模拟通信中最主要的一种复用方式。特别是在有线和微波通信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TDM时分复用技术主要用于将多个低速率数据流结合为单个高速率数据流,它将使用信道的时间分成一个个的时间片(时隙),按一定规则将这些时间片分配给各路信号,每一路信号只能在自己的时间片内独占信道进行传输,所以信号之间不会互相干扰;CDM码分复用技术多用于移动通信,它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主要和各种多址技术结合产生了各种接入技术,包括无线和有线接入,联通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就是码分复用的一种方式,它又叫做“码分多址”技术。

1.2 未来“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1.2.1 三网融合核心技术

云计算将成三网融合核心技术,云计算通过互联网进行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海量存储并形成全球的数据中心或超级的计算机群,终端用户利用“云平台”简便自由访问网络共享数据,快捷交互传输信息,在无需投入过多的设备就能观看云视频,实现宽带,享受云服务。

云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三网融合”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强大的后台运算使得应用资源更为丰富与优质,而终端的设备需求越来越弱,甚至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三网融合”由对技术要求的融合转向了业务市场行业、经济、管制、政策等方面的高级融合,随着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将向着多网融合的方向发展,如物联网,航空票网,车联网等都将加入多网融合中,云计算的技术能满足三网融合对其他网络的向上兼容,云计算平台优势不仅是节约硬件成本,同时也缩短了网络的更新周期[2]。有了云计算机技术平台,三网将高速平稳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1.2.2 三网融合统一的协议标准

实现“三网融合”要有统一的共同认可的通信协议技术标准,才能完成信息相互传递和安全作用,在此之前企业各自有自己的协议标准,为了市场抗争在技术上还各自保密,没有一个相互交换资源的平台[3]。要完成三网融合必须寻求共同认可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和通信标准,云计算平台是基于IP地址TCP/IP协议标准,IP协议是三网可以易于接纳的通信协议。IP技术的普遍使用,满足了许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集成各种数据,综合多种软硬件环境及统一多种通信协议,对网络资源综合、合理调度和管理,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互动,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云计算为三网创建了融合平台,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建起三家运营企业共享互通的协议平台,实现用户对三家资源的共享。

2 云计算构建三网融合系统平台的整体方案

电信、广信和互联网等根据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技术标准进入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的交互传输,云计算构建的三网融合系统平台如图1所示,它由企业云子平台、核心云平台、智能机顶盒、智能云终端四个层面构成。

2.1 企业云子平台

由电信、广信、互联网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物联网等组成的企业云子平台,企业云子平台的三网分别建立自己的“云平台”,三家企业云相互不影响,各自为用户提供内容不同优质技术的网络服务,独立的企业云子平台,三家企业在原有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开发和资源整合来拓展其他两家企业的业务市场,推出各自优质服务和高端产品,由消费者来选择享用哪一家企业提供的服务,避免不正当的竞争,用户更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2.2 核心云平台

核心云平台通过建大型的计算机群,计算机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从而使云计算发挥作用,在信息的处理和传送过程中,三家企业各自存放好的综合媒介资源,当用户通过核心平台传输来的相应请求服务命令后,经过各自的云计算处理后,将服务数据发送到核心云平台中,等待用户的服务请求或者向用户发送已定制的服务套餐,用户通过核心云计算任意访问三家中的子平台。电信、广电、互联网在接入用户前需通过TCP/IP统一协议融合才能进行数据交换,如果无核心云平台而是简单的三网融合,可能造成云计算同时处理三方数据,因此带来数据混乱和网络拥塞崩溃的问题。由于TCP/ IP 协议是开放的互联网协议, 其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TCP/ IP 协议面对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网络木马病毒、黑客对服务器的攻击、邮件等机密信息被盗取, 所以在三网融合后协议本身的安全性缺陷就会体现在融合后的三网中, 再从一网扩散到了三网, 增加了三网融合后的安全风险。基于核心云平台的三网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CP/IP协议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通过云计算强大的数据蚕吐能力和计算能力,有效地缓解网络的拥塞和崩溃问题,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特性。另外,由于在硬件设备和存储设备都在云计算平台,用户终端设备仅为输出电器设备,因此,硬软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都在核心平台,大量的用户群体就不必投入资金维护和更新设备,从而节约了成本。

2.3 智能机顶盒

在核心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下,机顶盒作为一个云端设备能够提供强大的云服务,丰富了内容与业务,由于主要服务由云提供,降低了对机顶盒本身的能量要求,降低了机顶盒成本。

2.4 智能云终端

智能云终端通过智能机顶盒在三网融合环境下,采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实现内容云应用,云服务和资源共享,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需向云终端申办业务,在接受请求后的云计算平台构建计算机业务单元,业务单元包括存储空间、CPU内存等虚拟硬件,根据用户向三网中任何一网络云子平台,购买的产品不同,给用户提供包括互联网应用、电话通信、电视点播、视频或者高清视频点播服务。

3 云计算平台下机顶盒功能转换

云计算技术给机顶盒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强大的后台运算获得应用更为丰富,能提供优质服务,虽然作为终端设备的机顶盒对存储空间和硬件要求似乎越来越弱,但其功能和作用却不能减少或停止。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给三网融合描述了美好的前景,但很多技术很不成熟,它的普及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各种技术成熟了,目前各种终端也会并存使用,这种并存预计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机顶盒的发展必须以云计算的发展为方向,承接云计算提供的全新业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顶盒。

智能机顶盒具有开发的操作系统,为云核心平台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对智能终端提供可控、可管、可持续的个性化在线服务,实现用户与三网之间智能对话,智能机顶盒能支持多设备互通,多屏互动、语音控制、视频通信和3D用户界面,不仅要保障原有的综合业务功能,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软件应用等表现形式,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展云浏览、云搜索、云操作、云预约、云语言等云应用和云服务[4]。

4 结 语

我国的云计算发展,与国外成熟的云平台相比,规模还很小,运作还不成熟,但发展非常迅猛,而三网融合在全国各试点城市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技术日趋成熟,未来不仅仅是三网在云平台上工作,将有更多的网络云集在云计算平台下,基于云计算的三网融合可以满足对其他网络的兼容扩展, 云计算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姚锋.基于三网融合的机顶盒原理及应用[J].电视技术,2011(6):66?67.

[2]毕生明.三网融合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J].广播与电视,2010(5):80?81.

[3]佚名.广电云计算技术在三网融合与NGB中的应用[J/OL].[2011?06?30].http://.cn.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9

一、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出现了爆炸式发展,在21世纪初期,让网络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过去公司人力资源不足,资金预算紧张,采购大型IT设备给公司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如今,成本极低,升级方便的新技术给企业带来了福音,这就是“云计算”。

通过云计算,不仅可以缩短企业规模所导致的优劣差距,还能够让每个普通人都接触到世界顶尖的IT技术,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所需要的资料,真正地实现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

云计算的服务是通过云平台提供的,而在云平台建立中起主导作用的运营商则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运营商需要在建立产业服务链中起到主导作用,带领更多服务厂商进行服务提供,建立完整的云服务体系。

二、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平台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 IT 硬件和软件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该基础结构打破相互隔离的系统中固有的物理障碍,对系统群的管理犹如对单个实体那样自动进行。对于提供信息服务、降低 IT 管理复杂性、促进创新、以及通过实时工作负载均衡来提高响应能力而言,云计算平台都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云计算平台,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即可按需获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安全,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②方便,它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很方便;③数据共享,它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④无限可能,它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三、云计算阶段的运营准备

(一)掌握核心技术

云计算在我国发展也时日不短。早在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不过由于我国云计算技术缺乏技术核心,仅是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后做了一些改进,没有真正的自主创新。未来10年将是云计算的黄金期,在基础设施、网络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方面仍存在无限机会,我国需积极研究核心技术,使中国走在云计算领域的前沿。

1.在已有技术领域积累经验

先期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运维手段,可先以测试平台和测试型的应用为主,在运营商内部建设私有“云”来积累经验。积累经验的同时,在资费模型和运营能力方面也可进行相应的尝试,以备大规模的推广云计算的运营。

2.积极探索未知技术领域

①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基础架构,企业只有完全掌握计算模式中的服务器、网络、应用程序以及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各种要素,才能掌握云计算的核心技术。②自主创新、提出概念。在云架构、云安全、云运营等多角度自主研发,提出新理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

总之,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需求和IT现状,制定有效的云计算策略,制定对各类风险的规避方案,实现低成本下的高绩效IT运营和支撑能力。

(二)建立公共平台

目前看来,提供云服务的重点是建立云平台,运营商一定是要建立一个公共云平台。在发展公共云时,需要主导建立一个围绕运营商为主的云服务产业链,利用云计算衍生云服务提供给客户,带领更多厂商服务客户,先期可重点考虑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①组建技术出众的系统研发和运营团队;②开发虚拟服务器,实现业界高端的网络和路由访问、硬件负载均衡器、持久化与快速存储设备;③构建高可扩展性、按需计算的基础架构,要求在物理服务器间实现数据实时迁移同时,虚拟基础架构也可实现负载管理;④所开发的系统平台需支持各种Web站点,支持PHP、Java等开发的各种丰富应用,实现开放、可扩展、速度快的三大特点;⑤重点考虑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平台,由此吸引更多厂商加入服务链,引导运营商为主。目前的首要问题,是需要做好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以及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云计算的商业模式,以及如何能够引领云计算提供商,创新合作、共同打造一个云服务信息化产业链。

(三)保障安全运营

由于互联网开放和安全技术不成熟的特点,攻击目标并不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攻击者可以出入各服务器,而完全不被发现。云计算也极易受到如此攻击。目前马上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云计算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云存储中的数据更为安全;云计算运营商的服务更加具备专业水准。

1.在服务器、网络和存储中对数据和应用进行有效分隔的技术,通过对基础架构进行全面的安全分层来确保安全性。每个基础架构层至少要设置两个安全等级,以防止因误操作造成的数据泄露。

2.可以把目录服务验证扩展到内部环境以外,以处理云中的应用程序、甚至系统;让第三方公司代为管理。

无论采取何种办法,目标都是保证网络运营的安全化,确保云安全措施有效。

四、结束语

2010年将是云计算正式腾飞之年,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将意识到将应用软件迁移到云上所带来的价值,所节省的空间和管理上的优势。这样云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就要根据需求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从平台建立、核心技术、运营规范化和安全化等多维度考虑,实现云技术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富丽贞 陆嘉恒。云计算的演进和挑战性问题.通信世界网.2009

[2]张宏 云计算与计算机安全.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

云计算技术核心特点例10

2013年11月,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云体系”为核心理念的部级联盟。联盟成立以来,以推动与促进中国云体系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为宗旨,得到了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初步实现了跨领域、跨地域、跨行业整合政产学研各类社会资源,吸纳了各界精英,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云梯队, 为新一代信息在中国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做了重要铺垫,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云时代的国际视野

与中国路径

作为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引导者和云计算推广的倡导者,美国云计算技术、应用、市场的发展均走在前列。2009年3月,云计算被美国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同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开始执行一项长期性云计算策略。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新网站Apps.gov,利用这个新平台展示并提供政府认可的云计算应用。这一举措促进政府机构有效降低了管理和运营成本,也更好地宣传、普及了云计算理念,推动各领域创新。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到2016年,美国各级政府用于云计算方面的投资将占IT总投资的23%以上。

不同于美国,作为云计算应用市场跟随者的欧洲在传统意识上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性、隐私性,其各自为政、分散不一的数据不透明策略,一定程度阻碍了云计算产业发展。在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计算主力厂商不断调整技术方案、经营策略的影响下,欧盟及欧洲多个国家逐步接受了云理念,并在欧洲建立起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市场。2009年7月,欧盟对外公布了电信改革的五年计划,并将创建云计算系统纳入革新的四大优先项目。

在日本的云规划中,“霞云”计划是其战略核心,其旨在建立一个大规模云计算基础设施,目标是整合所有政府IT系统,将其转化、归结为一个独立的云计算设施,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日本政府“为国民提供绿色、安全、先进政府服务”的诉求。在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韩国,政府于2011年公布了云计算综合计划,明确表示在2014年前会投入60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不断扩大韩国云计算市场版图。

从基础看,自200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云计算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陆续开展了组织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云计算示范工程、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和863等科技计划中系统部署关键技术研发等工作,努力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产业配套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标准、评测等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基于国家对云计算产业的政策扶持及对云应用的引导规划,有人预言,云计算很快将成为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核心战略力量。但云计算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令人忧心之处。首先,规模化发展云计算必须依托带宽更大、稳定性更高的网络,而我国互联网在网速方面仍然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云计算发展的要求,同时,我国诸多科技园区及大型国有企业自建的传统数据中心分布相对分散,存在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大部分仍达不到提供云服务的要求。其次,目前业内对云计算的认识未能统一,一般认为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效用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云计算更多只是现有技术的集成。另外,从应用角度看,云计算面临着一些特有技术的瓶颈问题,能否在这些技术上实现突破并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将影响云计算进一步发展。再次,全球对于云计算最大质疑的安全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相比其他国家,更高比例的我国受访者认为,其所在企业和机构拥有不得外泄的敏感数据,一旦被意外泄露,损失不可估量。最后,云计算在全球尚无统一标准,单元设备、技术难以相互匹配,互操作、硬件转移等难以实现,在某一系统中开发的应用程序无法拿到另一系统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多个“云”之间的互联互通。

“中西方存在制度差异,不同的政府职能定位和IT产业机构都决定了中国的云路径将不同于西方。”中国云体系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表示,“正因如此,发展云计算重要战略举措对中国而言,是实现信息产业和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是中国第一次在产业变革中与西方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绝佳历史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孙家广指出:“云计算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其由云平台、云网络、云终端、云服务和云安全构成的统一整体――云体系,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

在我国当前正处“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时期,加快云计算发展已成为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如何调动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把握我国发展云计算重要机遇期的关键。“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全国性综合平台,整合政、产、学、研、训、商、资等各类社会资源,推动我国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沈寓实表示,“这也是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初衷。”

“新四化”同步

信息化成“三化”核心

党的十报告提出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理念。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中引发广泛热议,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四化”体现出了与以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四化”建设的不同特点,显示出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内涵。

“四化并举,并不是齐步走,信息化是其他三化的基础,要发挥信息化的先发优势,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加更多的附加值。”沈寓实表示,在四化中,代表更新生产力的信息化的相对落后,不仅会拖四化后腿,更会让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进程中,付出更多的资金、资源、环境和时间的成本,发展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这更增加了信息化先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在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下,在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的形势下,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

其次,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能靠单纯的工业化建造城镇化,反过头来,再用信息化消除不良影响。

再次,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从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工作推进以及农业大数据挖掘探索等方面,通过农业生产、流程、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将传统产业置于信息化起跑线上再出发,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根本取决于其与数字信息、智能控制和电子网络融合的程度和速度。因此,信息产业不仅是单独的“四化”目标之一,更是其它“三化”腾飞的“双翅”,是提高其它“三化”科技含量和效率的钥匙。

而云计算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015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并强调,云计算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阐释了云计算的核心意义及我国当前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

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志广从云计算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来解读,他指出:“当前中国发展云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发展,可更有效地实现更加精准化、更加高效化的城市管理,也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结合中国国情,智慧城市的技术本质,就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阶段。”沈寓实表示,“在云时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城市云’,这包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有一个整体优化的概念。”

单志广表示:“目前智慧城市的核心还是围绕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的加工和利用,智慧城市是整个信息化步入深水区以后要解决开发、整合、融合共享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难题,很多就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之间的整合和交互,没有这样的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是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

风起“云”涌

产业发展托举城市未来

作为科技部列入国家“863智慧城市主题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依托强大科研实力及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电子等领域开发应用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经过三年建设,其各项智慧城市技术运用已经起步,体现在几大典型示范项目中。

在武汉街头的任意一个公交车站,看一眼电子显示屏,或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知道下一趟公交还有多远能到。

在武汉中百超市汉口黄浦路店买一盒蔬菜,扫一下价签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捆菜是哪里种的、施了几次肥、打了几次农药、何时采摘、怎么运输的。

在武汉二中,学生们佩戴的电子学生证,可将他们每天进入、离开校园的时间发至家长手机。家长还可通过手机、电脑,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评语。同时,这张卡还可在校园内消费,消费明细也会及时发到家长手机终端。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护士都有一台掌上电脑,而每名患者手腕上都戴有电子腕带,查房时,护士扫描患者的腕带,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立刻自动匹配和确认,不出一丝差错。

在武汉,智慧应用已渗入交通、农业、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据武汉市信产部负责人介绍,在感知方面,武汉市主城区和重要路段已形成无缝视频监控网络。全市公交车辆均植入GPS移动定位芯片,甚至连生鲜蔬菜都打上了二维码,感知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好。在网络覆盖水平上,武汉也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光纤到户覆盖规模达到230多万户,3G信号覆盖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中心城镇。另外,市民之家、市图书馆等25个公共区域和3条公交线路向公众开放免费无线上网。在云计算方面,武汉现已组织策划了38个项目,产业基础已显现雏形。

2013年12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武汉联合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进行研发、应用、培训、服务的综合性创新功能。据沈寓实介绍,“未来,双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制造业转型创新、初创企业发展、IT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生产力和信息化。”

与此同时,云应用的现实需求也在金融、气象、农资等传统行业中得以凸显。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副巡视员、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陈文雄表示:“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国金融云在向云迁移过程中,由于传统银行业对风险的谨慎,还存在一些负担,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很多银行早已开始云技术储备,在管理和非核心经营层面已经做了大量云应用的尝试,而在公有云平台应用上的步子还有待迈开。”他指出,“云技术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不使用会落后,但在金融业,如何为我所用,还有待考虑。目前,云架构现存的问题还未得以解决,在国内应用环境中,云基础架构供应商的利益分配体系还未完善。这方面,政府对云应用的引导规划和资源释放,将非常关键。”

“云计算引入气象业,也十分必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沈文海表示,“在我国的政府与公共事业行业中,气象部门的信息化是属于起步较早的。但是,仍然还有亟需提高的不足之处存在。”出于节约资源和设备、实现信息共享等方面,云计算概念不失为一个可取的解决方案。

沈文海表示,气象中心也在设计全国气象信息网络的整体规划。如果能将云的概念引入,实现流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和整合,逐步实现流程办公、远程办公,将对气象部门信息化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