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9 16:56:15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1

一、组合投资技术概述

当代的投资组合理论是在马克维茨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其经典的论点是证券投资组合的选择,其中提出了均值与方差的模型,奠定了投资组合的理论基础。在上个世纪的中期,这一理论被延伸,提出了相关的资本资产定值概念,从而影响了资本投资的研究方向与深度。市场化的金融体制完善使得投资组合理论进入了银行的管理系统,尤其是贷款管理上,其针对性的投资分析与风险控制为银行信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与评价依据,从而使得贷款的定价、资本配置等被量化。在贷款管理领域的成果被总结为:贷款组合风险最小化的研究;单位风险收益最大的研究;基于风险价值约束的贷款组合最优。

二、组合投资技术的本质理念

(一)风险计量

在贷款管理中组合投资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信贷的风险,及对风险进行计量,其中被应用的技术有结构模型和统计模型,前者的提出是在公司资产价值与股价映射关系上建立起来的,针对变量建立数据库,对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后者则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基础上,利用样本与历史数据的建模,对客户进行人为的分类,从而对其违约概率进行统计,由此形成了今天的风险组合分析,即风险不再是单一资产风险,而是组合资产带来的风险;其次是对风险因素的多元化处理,也就是将多种风险因素纳入到风险计量中,目前应用的风险控制模型多为组合风险管理模式。

(二)贷款组合资本的计量

投资组合的基本理论就是对两个要素进行分析,其中一个是组合收益的期望值;一个是组合方差,代表的是风险即投资不确定性。贷款是否可以在有限的风险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就取决与二者的关系。此时投资组合技术认为资产组合是否成立,则是对比其他组合在同样风险条件下是否获得更高的收益,亦或是同样收益下风险更小。所以从组合投资的角度看,不是消除某个贷款投资的风险,而是如果利用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帮助贷款管理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这才是其针对资本计量的本质。银行实务中各种业务组合数量庞大,计量的组合风险大大低于单个风险的单纯合计,因此其可以帮助贷款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三)信用风险的组合管理

贷款管理中信用风险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而组合投资技术可以帮助其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一方面可以对个体进行综合风险评价,一方面则可以进行风险分类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资产的属性进行分类,将其按照不同的风险类型进行逐一评价,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风险评价标准,从而帮助银行的贷款管理来准确评价投资对象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贷款的风险程度。

三、组合投资技术在银行贷款管理中的应用

(一)贷款产品选择

商业银行在贷款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产品设计,也就是贷款组合的优化,也就是让提供的贷款风险最小而受益相对大,从众多贷款对象中选择合理的组合形式是其经营的核心问题,所以按照组合投资的基本原则,单笔贷款最优不等于组合最优。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多数都在依靠效益、安全、流动三者平衡的模式来选择贷款对象,也就是借助组合投资技术来进行最优化的选择,从而降低整体的风险等级。

(二)贷款产品定价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主要考虑单笔贷款风险;综合贡献;客户对银行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贷款产品进行定价,其本质就是成本定价和市场定价。当然市场定价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其风险控制的需求也就越大。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定价中必须考虑成本因素,一味的追求低价虽然可以获得市场空间但是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此时就必须利用组合投资的技术对风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确定产品的合理定价,以此保证商业银行贷款产品的获益能力。

(三)资本配置管理

资本配置的基本目标就是风险调整后提高收益;其次是资产组合的风险控制最低。所以资配置在管理中应建立在银行资产组合的基础上,其本质就是分析抵御非预期经济损失的资本总量是否可以保证银行资本的安全,在经济资本的总量固定的条件下,银行的各种业务线都应在一个相对优化的条件下,也就实现了配置合理。国际通行的思路是合理资本配合引导银行各个业务的发展,按照风险收益的比例进行扩展或者收缩,当然贷款业务也在其中,且贷款管理是资本配置的重要组成,当然必须满足风险与收益的最佳收益比例。

(四)行业性贷款管理

上面所述,组合投资技术可以为银行提供一个行业性的评价计量,这样就可帮助银行进行行业性的贷款管理。之所以对行业组合管理加以重视就是因为,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度,随着产业链系统的建立于拓展,行业关联性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关注行业贷款的组合管理,如果将行业中贷款的会受到相同的系统风险影响,就可将贷款组合分解成为不同的行业板块进行管理,按照各个行业的相关性,利用模型可以计算并减少非系统性的风险,从中选择出最为优化的投资组合,在实际操作中,组合管理应匹配不同的行业系统风险,选择相关度较低企业进行贷款组合,从而降低风险。

四、结束语

组合投资的技术起源于对资本的合理控制与管理,旨在降低投资的风险并增加收益,这与商业银行的贷款经营与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所提供的风险评价与经营思路完全可以应用于银行的贷款管理,在应用中可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并实现整体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宇.浅谈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大观周刊,2012(24)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行业逐步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逐步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使得商业银行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经营城乡存贷款业务,并从中获取营业利润。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盈利空间不断地减小,经营业务范围受到地域限制,业务渠道狭窄,资产规模较小,以中小额贷款为主,其主要任务是为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的,在经营上既体现现代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又发挥着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作用,为农村经济服务,是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商业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市场定位,体现经营特色,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城乡、依托信息化,辐射周边,打破地域限制,细分城乡市场,综合运用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业务品种,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扶持新兴产业以及投入新农村建设,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群体的需求,运用优质服务体系和广泛的服务渠道,发挥农村金融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内容,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应发挥财务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参谋与助手作用,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金融通、资产和负债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管理内容和外部经济资金的组织、规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应将日常经营活动与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细致地分析资金需求的种类及变化趋势,来选择资金融通方式,密切注意资本结构和存贷款比例变化。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活动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必须增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树立全员管理观念。明确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还需要银行全体员工的配合,上到银行领导下到基层职工都应当明确各自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所承担的的责任与义务,熟悉和了解银行各项业务,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意识贯穿于业务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促进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和财务管理活动相互融合,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将财务管理理念与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理念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每一位员工的自主意识和财务危机意识,激发每个人的动力。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明确市场定位,以市场为导向,转换角色,立足本地,服务三农,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群体的需求。树立风险观念。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有效地识别各种风险,及时规避风险。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银行之间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对手日益增多,金融风险与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活动协调稳定发展,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兼具计划、控制、激励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预测和筹划,是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是一项全员参与、上下配合、全程控制的管理活动,预算管理活动渗透到编制、执行、控制、分析和考核的每个环节,使得银行经营行为不会发生偏离,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把银行经济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计划,项目的收支预算细分到季度和月度,明确经营管理中的责权利,将成本与收益量化细分,合理分解各个营业部门的责任目标,营业指标层层分解下达至相关责任人,把各职能部门、责任人的工作目标同银行总体目标结合起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始终围绕预算目标进行,把各个部门岗位目标与预算管理目标挂钩,调动银行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制定预算计划,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将预算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对策,建立业绩考核体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评与激励。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加强经营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战略目标。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投资和筹资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目标而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既是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增加,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多,不仅有银行贷款回收不畅导致的资产周转压力大而产生的信用风险,还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经营效率下降引发的财务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银行存贷款额变化以及回收贷款情况等相关指标,重视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财务人员作为防范财务风险的主体,要适应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准确识别和规避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预警机制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做到事前监督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事中监督监控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事后监督审核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问题进行修正,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提高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识别、防范与管控的水平和能力,争取以最小的风险实现最大的银行经济收益。

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缺乏既懂财务管理又懂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并且财务管理的工作量较大且较为复杂,手工做账耗时费力,必须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平台与技术支持,是保证财务管理科学化与高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财务人员使用财务软件可以不断地优化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节约财务日常管理的时间,减少因手工操作造成的错误率,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人员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组企业流程,挖掘财务信息资源,处理财务关系,调动财务人力资源潜能,组织财务活动,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银行资源,发挥财务管理网络化的优势,挖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优化各种财务活动。开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把客户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内部服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系统内部信息传递速度,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提供迅速、高效、准确的决策意见。根据财务管理需求,建立信息数据库,便于各种业务核算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输出,不断满足财务管理日益增多的数据信息需求,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方面,贯穿于其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以及经营活动最优化的重要保证,也是适应金融环境变化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规避财务风险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当不断拓展经营业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汪敏: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3(19).

[2] 张清华: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1).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3

一、商业银行的含义

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中的一种,与其他任何类型的银行一样,都是以经营货币资本和相关的业务为主,主要以赢利为主要目标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但又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它经营的是货币资本,主要活动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它需要进行独立核算,要拥有足够多的自由资本。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虽然具有企业的性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和一般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业务活动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商品价值和资本循环周转的一个必要环节。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演变历程

以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例,它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了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新一轮混业经营。在上个世纪经济危机以前,美国的金融业竞争自由,基本不受限制,证券业和银行业之间界限不太清楚,显得比较模糊,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和市场准入也十分宽松,证券市场的高额利润使得商业银行也转入到投资证券业务上来了。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对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进行了重新认识,这也就成了混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历史转折点,慢慢地美国政府就加强了对银行监督的法律建设,像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投资公司法、1968年威廉斯法都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很快好的经营管理方法也就越来越多,逐步向新一轮的经营模式转变。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太守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已脱离传统银行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股份制管理,在模式和方法上来看还是比较守旧。主要是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再进行制度的颁布,和检查执行,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这样一种模式来进行银行内控的管理,常说的就是岗位分工法。这种管理模式有好处也有其不足之点,因为大量的制度和规定的处罚权掌握在在岗员工的手中,管理层和员工所面对的管理业务各不相同,操作时的领域跨度也太大,在专业能力上很受限制,所以在岗员工就很难以全面准确的掌握内控制度。再说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流动大,使得管理层对在岗员工的培训和检查的强度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种工作状态下,导致普通员工和管理层都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得银行内部整个工作业绩和效率无法得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银行的控制力和其发展不相适应,从而产生许多不良资产,要想解决不良资产,就得进一步加快发展,这样管理层及员工的工作量就又加大,久而久之,产生了负效应,导致整个金融业受阻。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各系统之间的竞争十分薄弱,主要是通过各项业务的进展来进行推动,如目标考核机制等等。因此导致很多管理层及员工为了通过考核,吸收更大更强的客户资源,多数员工或管理层或采用急功近利的营销经营模式,有些员工为了个人利益,通过与客户关系来给银行带来资源,以此来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各员工之间为了争抢客户之间产生了个人利益的竞争,过分强调员工带来的业绩,使得银行内部团队能力不强,而并非积极向上的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没有科学的战略规划

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还没有科学的战略规划,同时也缺乏明确的银行定位,主要采用的经营理念是在短期内做大做强,也没有长期的战备思想。由此看来,商业银行要想在短时间内加入大银行的行列,其增长速度是让人难以想像的,而且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会存在多方因素的制约,如经营模式、业务项目、功能定位和相应的国家信贷政策等,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和如何构建现代化管理理念上也会存在太多的差异。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战略规划也是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必须面对的一大工程。

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产生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是主观原因。一般都认为提高银行竞争力需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而对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的具体来源不太了解,还有只想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却不知道是由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结合新技术的有效运用为依托,反而在权限的把握上做得不到位,因此要认识到管理构架的缺陷,尽可能更多的依靠管理层的主观因素相结合来进行管理。其次是客观原因。这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时的产业基础关系重大。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可以了解到,跨国商业银行大都经历了从最初为区域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或“自偿性”融资服务,到逐步参与大型制造业及投资项目的融资服务,再到工业资本逐步与银行资本紧密结合,形成以明确的产业支柱为基础的“全国性”银行兼并和业务扩张的过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商业银行对产业支柱的依托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决定性意义。

总之,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上来看,要利用新的指导思想,建立更为清晰明确的战略管理结构,对银行内各项业务的流程和岗位分工要进行重组,还可利用目前发达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来建立网上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永保商业银行经营的活力,提高商业银行在日益高涨的金融环境下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清.商业银行转型的趋势和策略[J].当代金融家,2012,(5):76-79.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4

经济资本主要是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的最低资本需要,用以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损失超出预计损失的那部分,是防止银行倒闭风险的最后防线。经济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持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资本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的作用。

一、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经济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资本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仅仅依靠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并不能全面反映银行的发展现状,不能体现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衡量因素,能够科学衡量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既能够对银行的盈利状况行分析,同时又可以分析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二)有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重视风险的定量计算,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密度。经济资本是防止银行倒闭的最后防线,能够直接反映出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发展中由于贷款业务逐渐增加,在经营管理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过经济资本的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减少银行发展中的风险,保障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为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当前银行发展现状以及银行的发展环境,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制定需要参考经济资本这一因素,充分了解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决定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银行可以根据资本收益率判断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对银行的发展制定出相对长远的战略。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经济资本作为一种风险评估标准对于提高银行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发展中并没有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发展中的风险。一方面银行的经济资本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银行的经济资本风险的控制在于过程,但是大多数银行管理中只重视考核的结果,忽视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导致经济资本的有效性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忽视了经济资本的导向作用。经济资本对于预防银行管理中的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管理中经济资本没有发挥其风险预防作用,其在经营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发挥。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重视经济资本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的作用,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完善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商业银行风险也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管理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使收益和风险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商业银行管理者和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充分认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于减少银行管理中的风险,保障银行工作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践行这一理念,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行为。

(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导致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日益增加。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逐渐增加和商业银行信贷数量的逐渐增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也随着增加,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将市场风险以及商业银行工作中的操作风险纳入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及时了解商业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和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完善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保障银行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中需要不断完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的业务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现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另外除了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保障银行工作的发展。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充分认识经济管理资本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这一工作标准和工作理念,减少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三、结语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警作用,有助于减少商业银行业务中的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管理中对于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认识不足,经济资本未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发挥经济资本的重要作用,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娟,李艳君.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5

从商业银行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将会呈现出下述几方面的趋势。

一、经营范围的扩大化、国际化趋势

从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看,经营范围的扩大趋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在业务领域方面的混业化(金融业内部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的混合经营)、跨业化(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混合经营)趋势和在业务地域方面的国际化趋势。

1.在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范围方面,世界范围内的混业经营趋势已经相当明显,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关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银行扩展所有的金融服务,从而使美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同时从事多种业务经营,标志着银行业进入了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时代。相对于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而言,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在成本、获利能力、抗风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使得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在应对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带来的挑战中,表现出了更好的灵活性和更强的竞争力。这说明,国际银行业最终走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模式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伴随着商业银行的混业趋势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跨业经营趋势也日渐明显。商业银行正迅速向综合服务机构转变,业务范围正在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除了提供财务咨询、委托理财、信用卡等新型金融业务,还提供关于旅游、交通、娱乐的公共资讯服务,向非金融业的渗透扩展已现端倪。同时,非金融业的企业也在图谋进入商业银行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2.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地域范围方面,国际银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商业银行选择跨国经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赢利和谋求自身的更好发展,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通讯与交通等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则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便利与支持。在全球经济继续增长、金融自由化继续深入、科学技术继续进步的背景下,可以预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曰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都会选择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以寻求更多的利润来源,和通过国际化获得更广阔的利润空间,从而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大化、国际化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二、经营方式的智能化、网络化趋势

1.商业银行经营的智能化。商业银行经营智能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系统化。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体现为商业银行用计算机系统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以电子化方式自动处理日常业务。信息管理的系统化体现为商业银行内部综合管理信息的系统化,即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银行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信息的使用、传递效率。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业务处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对银行的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从而实现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度集成化、网络化的人机信息系统。

2.商业银行经营的网络化。网络银行,又称互联网银行、网上银行或在线银行,是指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作为传输媒介,以计算机及其他通讯工具为输入终端,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网络银行的设置成本远远低子传统银行分支机构。正是基于这一优势,网络银行发展十分迅猛。

三、经营过程的创新趋势

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部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内部管理创新也可以被称为“银行再造”,指的是商业银行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调整、改变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使银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与竞争力。业务创新则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具体的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是业务种类、金融工具的创新。

1.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表现为银行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改善内部管理。由于不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差异主要是由内部管理水平的差异引起的,因此,内部管理创新活跃的银行,往往比那些不能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内部管理创新的银行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目前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创新特点是以客户需要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根据客户价值定价、通过战略联盟实现非核心业务外包、整合业务流程、实行客户与银行单点接触策略、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扩大经营范围等。从趋势看,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是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竞争而采取的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变革之策,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只要商业银行存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创新就不会停止。

2.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从商业银行创新的频率看,较大的内部管理创新只是偶尔发生,业务品种、工具的创新则可以不断出现。大多数的金融创新都表现为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业务方式的创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NOWS)、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uper--NOWS)、自动转账账户(ATS)、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货币市场存单(MMC)、现金管理账户(CMA)、浮动利率贷款、金融期货和期权、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都属于业务创新这一类型。总之,商业银行的创新,不管是内部管理创新还是业务创新,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和提高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不会停止,创新的趋势会永远持续。

参考文献:

[1]王元龙.论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J].国

际金融研究,2002,(3).

[2]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

业的竞争与发展[ J ].经济研究,1999,

(8).

[3]姜海军. 商业银行发展的十大趋势[J].

新金融 ,2009,(3).

[4]杨建辉. 未来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与战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6

1.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并不是商业银行越多越好,监管当局审批设立商业银行机构,一定要考虑一国或一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设立商业银行与当地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环境结合起来。不然,会导致银行业的恶性竞争,引发金融危机,反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稳定。2.符合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和方向,符合商业银行合理布局、公平竞争的原则。我国金融业发展政策和方向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当前我国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社区银行,扩大引进外资银行,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合理布局就是要求审批设立商业银行时应考虑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商业银行的数量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商业银行机构多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少一些;公平竞争原则,设立商业锒行机构要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避免行业垄断;要求商业银行机构依法台规经营和开展有序竞争,避免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同业利益和同业形象。3.符合最低资本金及股权结构和股东资格要求。具有任职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定比例有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4.符合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的要求。在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中,要求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民主、高教的决策体制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约束机制。要求有完善的内控制度,主要包括:统一、严格的业务标准、程序及相应的制度;统一、科学的授权、授信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系统;独立、高效的内部稽核审计系统;建立完善的内部报告及信息管理系统;重要业务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5.符合经济核算的要求,确定的综合经营计划和预期财务指标水平比较合理。综合经营计划应对未来大部分业务的市场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策略。6.符合商业银行营业场所的要求。商业银行有固定的营业场所,且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安全保卫防盗、防抢和消防设施,以及开展各项业务的必要设施,确保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业务营运监管

1.业务营运监管的主要内容

(1)资本充足性。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关键的问题是要有适当的贷款评估和资产分类方法以及相应的会计准则。恰当地评价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就意昧着必须准确评估商业银行的贷款组合、拥有资产或其他表外资产业务,并对其资产组合进行分类,保证提取足够的呆账准备金。(2)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最重要的依据,商业银行经营出问题往往是从资产质量恶化开始的,然后才是相应收益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因此.监管当局把资产质量作为最重要的监管内容。一是保证银行的信贷职能建立在稳健原则之上的,建立并保持信贷政策和贷款审批、管理程序方面的文件规定;二是监管当局必须对商业银行的单项信贷、资产分类和提取呆账准备金政策进行定期检查,评估这些政策和实际资产质量是否相适应;三是监管当局必须对商业银行有问题的信贷和回收逾期贷款的程序进行关注,在提供担保和抵押的情况下,还应对担保的可靠性、抵押品的质量进行连续的评估和监测;四是限制对单一贷款人和关联企业的风险,防止风险集中。(3)流动性。流动性比例的监控必须与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评估,流动性越高,说明商业银行掌握的低收益资产就多,资产的盈利性也就越差,就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4)盈利能力。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的,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盈利,股东才能分得股息和红利,银行才能提取积累,增强抵御风险的实力和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支出水平。对盈利能力的监管,主要关注商业银行在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不审慎行为,主要盈利不实。应付利息计提不足,表内应收未收利息长期挂账;果账损失和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核销;呆账准备金计提不足;营业费用成本占比过高。上述现象的长期存在,将极大地损害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健发展。(5)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是监管当局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完善的内部控制是衡量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效率性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行为准则的规范性。因此.监管当局在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求商业银行贯彻“内控优先”的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授信的内部控制;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存款及柜台业务的内部控制;中间业务的内部控制;会计的内部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纠正。

2.业务营运监营的方式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7

一、前言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迅速,成为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力量,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商业银行以往主要是运用混业经营模式,增加了经营风险,导致金融秩序混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要想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必须要转变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模式,认知到运营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采用合理化的解决对策,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现状

通过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已经有大部分商业银行完成了投资入股金融租赁、投资基金和投资入股信托公司。另外,也要求商业银行以外的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也需要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对金融子行业进行优化战略布局,打造综合性的经营平台,与当前金融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商业银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不断向综合经营银行金融方面进行不断的转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促使商业银行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商业银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品牌经营能力和客户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且带动了非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放大了战略协同的作用,对提高抗风险能力,改善资产结构,确保盈利来源的多元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另外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性角度进行思考可知,商业银行在非银领域的布局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商业银行的布局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效果不同,π幸档姆⒄够岵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整体的商业影响力较差。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受高度集权化管理背景影响较大,导致对子公司的考核机制存在严重的不灵活现象,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偏好,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协同效应。从总体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

三、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子公司与集团一体化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更快的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了“分业经营”框架,是金融环境变化发展的产物。给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充分的展现出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商业银行协同效应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集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经营惯性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近年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更是占据了商业银行的较大版块,货币基金的突起,导致总体存款量大幅度增加,资本市场长期处于牛市,导致银行存款出现大量的分流现象。给商业银行的保存款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并且子公司无法与集团一体化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3]。

(二)对子公司的支持缺乏持续性

既定的考核方式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较多的不可预见行为。要想促进商业银行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强化商业银行的集团化渠道,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客户优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子公司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密切关系,分支行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合理的考核机制来实现,构建适合商业银行发展的KPI考核指标,促进商业银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商业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分支行影响较大,子公司对商业银行的支持缺乏持久性。并且商业银行集团化的经营规模和考核制度也存在较多的不完善性,导致商业银行总行对子公司存在严重的短视行为,商业银行内部的核心竞争力大大下降,子公司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总行发展呈现出不相适应情况,无法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4]。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与子公司发展不适宜

金融机构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影响较大,无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合理定位,导致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与资本市场呈现出对接情况,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对风险管理水平起到了严重的制约性作用。基金、期货和信托等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长期脱离于商业银行总行,仅是沿袭总公司的文化和风险偏好,导致子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与子公司的发展呈现出不相适应情况。

(四)子公司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不清晰

金融集团自身的经营价值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率具有直接的关系,金融集团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选择与一些实力雄厚和规模效应大的企业进行合作,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促进资本市场资源的共享。但是由于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子公司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不清晰,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各自为战,导致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投资管理及后台运营等方面的资源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不相适应情况,无法促进集团内部资源的共享,导致资源出现分散化现象,集约化及集聚效应不明显,子公司的优势不突出,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不能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5]。

四、优化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子公司的控股权比例

商业银行在实施集团化运营和管理后,促进了集团化资源的共享,从全局性的角度对子公司进行合理的定位,展现出了资源共享优势。要求各个子公司需要做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集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给各个子公司提供便捷的服务,促进集团化整体核心凝聚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需要充分的展现出自身的核心能力,挑选出适宜子公司发展的共享部分内容,充分发挥战略投资对促进中小股东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商业银行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创新经营理念,提高集团化控股比例,降低行政管理所造成的法律风险。对调动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战略投资者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职权优势

为了提高集团总部的职权优势,强化集团总部的集团化管理,需要突出管理部门的风险控制能力,做好集团的战略制定与评价工作,强化绩效考核标准,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管机制。同时,集团总部还需要以战略规划为中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对子公司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思维的转变。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强化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突出产品的竞争优势,避免客户出现大量的流失。因此,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子公司的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虑内容,将政策优势逐渐向子公司倾斜,提高子公司对集团的贡献度[6]。

(三)营造良好的商业银行集F化经营环境

商业银行子公司所处于的经营环境与商业银行总部的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加大对子公司的管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的承担商业风险,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适应自身发展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控制能力,确保商业银行运作规范的合理性,推动商业银行的集团化创新[7]。

五、结论

本文对商业银行的集团化运营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当前商业银行集团化的发展现状,商业银行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导致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并且由于没有与子公司建立长久持续的合作关系,导致子公司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不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结合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高子公司的控股权比例,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职权优势,营造良好的商业银行集团化经营环境,为商业银行创业良好的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康美文,罗志恒.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化管理的路径[J].银行家,2015,07:53-55.

[2]王婷婷.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思维在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中的运用[J].南都学坛,2015,05:97-104.

[3]孟祥南,庞淑娟,陆正飞.商业银行集团化管理与利益分配方式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15,11:3-5.

[4]张炜,刘泽华.商业银行集团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1,07:3-9.

[5]辛华.论商业银行集团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机制[J].金融发展研究,2011,12:67-70.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8

前言:

对于中国银行而言,外资银行竞争会有很大的压力,我国发展新兴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对于中国银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的逐步适应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从经营管理模式上来看,还比较落后,不能够结合市场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1]。

一、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从定位上来看,长远发展战略比较欠缺,分业经营是当前商业银行主要运用的经营制度,银行与保险和证券机构在利益上,都具有竞争和冲突。商业银行与同行业之间合作氛围也欠缺,在很大程度上,使合作的深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金融的创新产品相对比较少[2]。公司内部之间需要进行协调和沟通,才能够使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得更快,但是,没有很高的整合力度,集团在管理上也比较松散。从当前来看,利用借贷将利息收入获得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这样会增加投资业务的比重,银行经营的结构也比较传统。集团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内部合作松散,都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193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都变得比较萧条,金融行业经营上的不规范,加大了银行面对金融的风险,从当前来看,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系统还比较滞后,对混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非常不利[3]。降低了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因此,在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必须要将抗风险能力提升。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健全的法律依据比较欠缺,存在比较大的法律漏洞,商业银行的内部,虽然将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制定了,但是,在选择和组建银行混业的经营模式上,交易和实施公司业务和管理上,以及监管方面专门的法律规范也比较缺乏。导致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风险挑战非常大,从而使经营风险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竞争力比较薄弱,绩效考核的机制也不科学,过分地强调将经营成本利用资金管理和客户关系统管理以及全面服务来进行降低,从而使资金使用的效率得以提升[4]。这种做法将银行潜在的综合性和资源价值的服务技能忽略了。从当前来看,金融方面在监督的成效上比较低,经营管理模式在交叉业务的监督上不到位。监管部门没有明晰的责任界限,浪费了监管资源,造成商业银行金融上的风险,从而使混业经营管理等产生了不稳定的因素。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银行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公司基础管理薄弱,内控机制不健全,治理也不完善,无论是控制能力,还是风险管理都需要提升,基层网点和分支机构也需要深入地进行改革,必须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针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其一,经济全球化正在进行深入地发展,与金融市场的联系也更加紧密,金融创新更新很快,致使不确定的因素快速地增多,从而导致金融领域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其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完善的重要阶段,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容易增加,同时,金融法制建设虽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但是还未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也在刚刚起步。将商业化银行进行有效地改革,既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又具有长期性,商业化如果想要形成现代化的大银行,必须要具备内控严密、资本充足、服务优质、运营安全、效益良好、服务优质以及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都强,这就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5]。因此,在如今的金融法律的框架下,因为法律规定金融资本必须要与产业资本相融合,商业银行也想将自身产业的支柱建立起来,但是,却一直很难如愿,就是因为这些银行从资本形态上,没能够将工业资本的强力支撑获得,商业银行发展必须经历阶段的金融资本省略了。

(二)主观原因分析

必须要有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才能够将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有效地提升,同时,专业化服务和管理的主要来源就是精细分工专业化,是最重要的,反而要求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将银行运行的效率提升,才能够提升竞争力,但是,却没有注重提升效率的同时,必须将专业化的精细分工与新技术运用的依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反而只是徘徊在放与收之间;将有效内控机制建立,才能够提升银行竞争力,而却没有注重在业务流程和精细分工的内控要求的计算机化基础上,建立现代的内控,反而只是将制度不断地增加,以及对员工的道德素质的要求不断地提升,甚至对于员工8小时以外的言行进行全面的控制,都归到严厉处罚当中,作为主要的内控诉求[6]。所以,制度管理的制度管人良好的初衷,因为认识上过于肤浅和管理构架上的一些缺陷,将依靠人主观条件管理的人管制度的主观要求改变了。

三、建立科学经营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改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对策

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行推动的必须要求,就是将金融体制进行有效地改革,商业银行必须要改革各分支机构的管理,从而将内部核心的竞争力得以提升[7]。将应对的金融风险能力进行有效地提升,并且将合理的考核制度制定出来,将改革人力资源进行加强,做到“以人为本”,对于组织内部机构进行优化,高质量的人才不断引进。将更多培训的机会提供给员工,员工专业素质得以有效地提升,从而使激烈机制形成。对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和同行的联系和沟通必须要加强,对金融内外部的信息应该及时地进行了解和掌握,需要有前瞻性的风险意识。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组织内部设置以及金融产品,将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地进行提升。商业银行为了将融资的渠道增加,可以将工业资本引进,企业管理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将经营重心把握好[8]。这种方式能够使银行将金融的支持有效地获得,同时,还能够将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从而使金融业抗风险的能力得以提升。将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充分地进行应用,对于控制银行内部得以加强,从而使更加快捷的信息共享速度得以实现,经营成本降低,致使管理更加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科学化,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针对于企业的内部来说,必须要对高层领导职能进行明确地规定,同时,外部监督部门,也应该将责任界限进行明晰[9]。

(二)引进工业资本,作为强力支撑商业银行的有力支柱

按照商业银行历史发展规律,应该将工业的资本引进,从而成为强力支撑商业银行将产业取得的有力支柱。从当前来看,将工业资本进行引进,对我国的金融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创新。通过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进行有机地融合,其一,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的纽带,能够将产业支撑比较顺利地获得,按照资本的构成将不同的产业支柱形成,然后,使银行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重点和精力银行有条件从生存确保,转到新的科学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上来,同时,商业银行借此还可以将行业专才当前存在的严重不足进行解决,对因为行业变化所造成的风险缺乏的掌控能力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将自身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进行了提升;其二,有效利用资本整合,产业资本既能够将金融基础更有力的支撑有效地获得,又能够很大程度地将金融服务条件得以改善,从而使资金使用效能得以提高。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的优势进行互补,致使整个金融和经济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有效地提升[10]。银行与产业这种资本的整合,一些弊端也会产生。例如,介入工业资本,对于商业银行所做出的非专业化决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业务关系过于紧密可能造成风险很难控制;银行决策层对银行专业经验支撑很难得到等。但是,首先,改革举措只要有利,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都是再所难免的;其次,在国际上,这种资本的整合曾经有过广泛的经验,借鉴是完全可以的,可以利用法规法律界定以及制约监管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控制;最后,引进工业资本,对于商业银行根据监管的要求,将专业团队进行聘用,专业经营商业争行,并不会受到影响,产生妨碍。总而言之,将利弊进行权衡,只是将商业银行发展历史的阶段跳过去,来将现有的商业银行进行改造的做法,会遇到很多很大的问题。所以,引进工业资本,作为强力支撑商业银行的有力支柱是一个关键性的战略选择[11]。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我商业银行管理模式而言,有一个新的且明确的改造认识以后,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就能够将清晰的战略管理框架建立起来,同时,将银行各项业务的岗位分工和流程进行重新构建,在规模比较大的计算机系统上,将经营管理的各项要求进行有效地建立,然后整个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建,就可以水到汇成。

参考文献:

[1]赵栓文,刘青.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6,(04):19-22+45.

[2]钟倩.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3]李婧.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模式发展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4]黄卫琼.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模式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

[5]王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267.

[6]韦媚.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5.

[7]陆铭.商业银行条线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5.

[8]马棪.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D].河北大学,2014.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9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支持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资本,故经济资本又被称为风险资本,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操作损失的总和。在当今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和复杂的经济现实中,商业银行应采取经济资本管理,以适应国际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注重经济资本管理,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是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两者的关系,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使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是将银行的利润标准和风险标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事后的被动适应风险调整为主动的选择风险。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对于银行的业务发展的利润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出了量化的评价,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将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中的利润指标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了资本成本和风险因素对其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不能只考虑发展的利润和只规避经营风险。而是应该将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设法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综合的决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中消除了风险隐蔽性与滞后性的影响,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在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内在统一,因此,银行的股东和银行的管理者应认识到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情况与业务特点,建立经济资本的管理模型,对不同的业务可能会导致的损失和风险进行准确的估计,计算出实际的收益。经济资本的管理能够有效的统一利润和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

自经济资本管理被有效的推进后,各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的约束逐渐加强,很多商业银行在建立资本约束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进展,推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利润增长方式对于传统方法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银行的经济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本管理体制。然而,虽然很多银行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但对其的操作过程仍然存在着不足,如,资本的分配额度没有考虑到银行的分支机构的差别,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没有包涵整个银行的全部风险,银行的利润和风险的管理衔接不好,经济资本管理的相关措施不足等。因此,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仍需要在长时间的经济实践中逐渐改善和规范。

三、加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措施

(一)改变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要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因此,商业银行要提升管理理念,实现银行的质量及效益的统一发展,建立起以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为主的发展机制。在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发展时,银行在一方面上要避免利润的片面最大化。应建立起使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以资本约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发展中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上,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对银行的经营过程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建立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例10

引言

会计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和业务特点,目的在于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和行为的一种资金管理方式。会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资金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市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复杂。另外,随着我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面临着越来越重的挤压,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也需要进行很大的改革。其次,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和实施,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在这种新形势下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村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于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革。

一、农村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漏洞就逐渐暴露了出来。首先,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面临着改革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我国的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体系都不健全,没有根据经营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对会计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会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系统化,规范化。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由银行的各个业务部门单独进行,造成会计工作得不到统一的协调,这种分级管理的模式使得各个部门在会计工作时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协调,一些部门甚至出于本部门的利益故意弱化会计管理的职能,造成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2.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的很多农村商业银行都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银行内部的各种会计管理活动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监督,使银行存在很大的内部控制风险。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没有意识到新形势下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办法来进行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于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重视。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外部竞争,随着而来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对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很难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例如,2010年曝光和查处的四川省某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私自挪用银行的资金投资股市,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的案件,就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使得一些领导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挪用银行资金。据查,这位副行长多以利用职务和权力,对于银行的资金进行挪用并将之用于私人的投资活动,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种事件就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而导致银行的领导可以利用制度的漏洞而产生的腐败行为。

3.信息系统的建设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由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开始向很多其他业务发展,例如中间业务,理财产品,银行咨询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业务范围的扩大给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的处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都没有建立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和数据,例如客户交易,市场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私人咨询等信息等不能有效的进行处理和管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所拥有的信息系统仅能对于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进行管理,且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系统没有进行很好的对接,一些信息和数据不能得到及时的交流和共享,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效率非常低下,在新形势下严重影响了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进程。

4.缺乏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制度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会计部门对于银行会计信息和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的一种制度。随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压力越来越大,需要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从而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防和管理。我国的大多数农村商议银行缺少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没有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和管理机制。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会计监督工作都不是非常重视,会计监督的程序非常不规范,会计监督的工作内容也是比较落后的,很难处理新形势下一些比较复杂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对于风险很难有效的进行防范和管理。另外,一些建立了比较先进的会计监督制度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银行领导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干涉,导致会计监督制度很难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农村商业银行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银行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规章制度,使得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和规范。其次,农村商业银行也对于落后的会计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将分散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使得各个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得以很好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加强对于各部门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提高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对于建立的会计管理规章制度,银行的领导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在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使得这些制度能够得以很好的落实,从而发挥其会计管理的作用。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制度

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管理制度。首先,银行需要从外部的是市场大环境和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出发,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充分的评估,做好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日常经营中对于存贷款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另外,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管理系统,编制全面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项目,降低银行的坏账率,对于一些不良资产和债务也及时的进行清理,严格防范发生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3.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银行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银行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效率。首先,银行领导层要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新形势下对于银行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性,积极的领导各部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领导层要以身作则,对于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很好的予以执行和落实,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时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其次,要在银行的全体职员中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使各个部门能够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积极的配合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从各个部门,各个细节方面抓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有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进行。银行要根据自己业务范围的要求,积极的引入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会计信息和数据的处理能力,例如对于客户交易,市场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私人咨询等信息都要能够进行很好的处理和管理,从而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改进的时候,要注意各银行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力,使的各自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得到很好的沟通和共享,从而提高银行会计管理的效率。

5.建立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

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越来越大,资金管理难度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很容易出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会计和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通过职务之便盗窃贪污银行的财产,使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通过建立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对银行内部的各项会计数据和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从而很好的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另外,会计监督工作在开展时,除了传统的业务和项目之外,还要讲银行的一些新的业务纳入会计监督的范围,比如信用卡,理财产品,中间业务等,改进会计监督的方法,提高会计监督的效率。

三、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和管理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新形势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要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