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7:11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1

1. 目前报业集团现状

①报业在媒体中的地位及衰退的现实

近年以来美国,英国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发行量下降,盈利减少。1995-2003年间美国的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报纸已经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减少。

在国内市场,报业曾经位于第二大广告媒体的位置。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进入近几年来,也出现一些下滑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国内报业集团上半年广告实际收入平均下跌10%左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电子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须品。

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或者一个行业从进入市场到完全退出市场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对于中国的报业市场,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报业现在所具有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和发达国家或者是和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比,还是很低的。如果只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报业现在的状况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长期。但是还应考虑到新媒体信息技术不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互通互用。所以,在市场上留给报业的已经没有多少空间。考虑到新媒体提早瓜分了市场份额,中国的报业应该提早进入了成熟期。

2. 对现行状况的优劣分析

2.1 报业优势

①报纸具有一定的公众信服力。与其他的媒体比较,报纸的形象往往是权威,是官方的喉舌。比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与网络媒体相比,人们更相信报纸的真实。

②品牌,在传媒市场上,报业集团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品牌价值是一个很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是无法模仿和短时间积累的,一个良好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媒体行业拥有从业经验和高素质的采编人才。报业集团拥有着许多路径依赖性资源和时间依赖性资源,这些都是无可比拟的。

2.2 报业的劣势

①报纸媒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较差。对于突发事件,不能第一时间给读者讯息,从记者现场采访到读者手中,这个过程往往要经过大半天的时间。

②报纸的大众化传播方式无法给受众进行分类。没有针对性的受众,这时的报纸无法配合现行的宣传方式和广告定位。

③赢利模式较单一,针对盈利性来说报业已经发展成靠广告广告生存的模式了。对广告市场的依赖性太高,导致了经营的高风险。

3. 针对现行的情况报业集团的投资方向

3.1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针对目前报业面临的情况,以上作了简要的分析,笔者提出针对报业想在的情况可以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报业集团需要升级,其产业结构的发展要多元化,实现报业的综合品牌传媒企业,就是要引用市场化资本运营等方式,积极寻求跨领域、跨行业,甚至跨地区的投资、经营和融资渠道,综合经营运转,从而解决产业的弊端,实现多元化运营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应景。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报业拥有自身的优势条件。一方面,有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而这一条件正是报业的优势。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发展中需要宣传和推广,而传媒具备这一能力,报业向产业领域推进的进程将会加快。

文化产业的内涵应是丰富的,既包括传统的广电业、报业,也包括新兴传媒业,还应该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形态的资产,这一认识是制定报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也应该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选项。报业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改革,要适应当今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科技带来的发展。

3.2 投资建立现代传媒体系

“对于现阶段报业发展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息,以更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去创新和实践,去布局和突破。投资建立现代化传媒体系,有利于适应现行的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形成主流宣传格局,更高速的传播文化,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与此同时也做到了增强传播力、提高引导力的产业发展需要。更好的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最终实现引导力的提升。此外,打造现代传媒产业,充分发挥主业优势,为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更大的支持。

同时报业发展要遵循现代企业标准,进行必要的判断,保障企业的业务正常运行。作为现代传媒企业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要积极地研究新业务,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重视已有的项目,设立保障机制,扶持新项目,稳抓稳打。并且,注重和关注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基于事业体制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在市场中选择优秀的经营人才,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学习并引入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慢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传媒体系。

4. 有关投资的风险防范

①要选择准确、合理、科学的风险应对方案

在投资工作的过程中,各类投资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所以投资者在风险防范这一环节,要做好防范。投资者可以选择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消除、损失控制等来防范风险。风险保留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即投资者自己支付资金;风险消除这一方式较为困难,是指通过预测分析技术,来得到预期的投资后果,如果投资后果不理想则将风险化解;损失控制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及计划来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②逐步完善投资风险预防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投资时,从可行性分析研究到决策,都要充分考虑风险的影响,将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融入到整个的投资过程,特别是财务风险,更要细微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从根源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③将多元化思维融入投资工作中。

多元化投资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是将风险分散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多元化的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在充分了解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投资最终将风险分散。

5. 总结

随着报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报业决策者的经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考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给报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应对战略来保持报业集团的发展。本文针对报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报业存在的优劣势,以及发展机会和可能遇到的苦难,逐一分析,提出报业投资方向应向文化创意产业和建立现代传媒体系发展,对报业集团的架构,业务进行改革,进行多元化发展,积极进军传媒其他领域。实现我国报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2

财务风险控制组织机制的建立,即成立集团内部管理机构。它是涉及部门协调、人事安排、权责划分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较高的管理层次;2.制定明确的控制管理目标;3.拥有优秀的控制管理人员;4.具备全员风险控制意识。

为确保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应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管理机构应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不直接参与具体经营过程;并且只有当管理机构只对董事会负责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权威性。机构人员应熟悉集团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必要时还可聘请外部管理咨询专家。

运行机制

财务风险控制运行机制应以财务业务整体化管理系统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信息采集分析和控制监督等机制保障运行。

1.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于规模巨大、组织结构多样的传媒集团,在已有的集团一体化财务控制体系中,实施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实现财务控制的重要方法和必要手段。

2.资金管理机制。传媒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现金持续的大量需求, 特别在传媒集团的核心环节内容制作上, 需要大量的现金予以支持。如果这个环节发生现金支付危机, 将会对集团的核心能力造成致命打击。这就要求传媒集团建立以下机制:⑴确定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集团公司可选择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或者组建财务公司这种非银行金融机构。⑵建立先进安全的资金结算管理网络。集团公司一般下属单位较多、分布较广、业务量大, 资金运行速度快,没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支持根本无法完成资金集中管理的任务。⑶具备财务预算和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能力。没有准确的预算, 就没有资金的准确运营和管理, 就无法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高效率。

3.信息收集、分析机制。财务信息收集机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能够准确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控制的前提条件。财务信息的收集要求在对大量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企业的财务、经营等内部实时信息,掌握行业竞争、国家政策等外部信息,识别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具体做法:一是选择先进成熟的系统平台,建立一个系统的会计核算系统和分析系统。二是由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处理预算、核算、差异、分析、指令等综合信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三是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管理信息全面集成。

财务信息分析制度就是建立以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报表分析和信息披露制度。各级公司的财务部门应及时地将预警分析的结果和信息传递给决策层,使决策者能够迅速地指令,采取决策。

4.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机制。集团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在风险控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判断识别潜在的、隐性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来说,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构、组织集团内部审计,非常有效。根据公司法的要求,须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如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监督审计的范围应覆盖所有预算单位,根据集团授权和经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实施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审计监督的内容应覆盖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控制系统的所有方面,包括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预算执行的真实性,重要战略经济决策、重大招投标和经济合同签订的科学性、合规性等。

参考文献:

①伍柏龄:《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3

新媒体就是指的通过不同的新技术以及新渠道,来向不同的客户提供种类不同的紫云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形态。笔者对新媒体的界定如下,即通^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例如互联网、卫星等,通过各种不同的移动电子设备,来向众多客户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咨询和娱乐服务等等。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产生的因素

1.人类的需求

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是什么事物,最终产生的根源都是人类对此的一种迫切需求,新媒体自然也如此。从传统媒体环境来看,人们的价格观、表达方式方面,一般都会妥协,这样一来,个体的需求就特别容易被忽视,新媒体的产生这便是一个根本的动力。

2.时代的发展

时代的不断发展才造就了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对新媒体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数字化虚拟网络交互平台的建立,使得广大受众交流更为快捷、方便、随意。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人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的羁绊。

3.可以进行共享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海量资讯的这种共享性。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新媒体受到了受众的欢迎,并且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以来更大的信息便从不同渠道、视角来进行汇集,信息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大。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形象地将传统媒体比喻成专卖店,无疑新媒体便是销售产品更为方便的超市。从广大受众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也不再像原来那种局限在传统媒体的束缚之中,而是个人完成对信息的分析及判断。在这个基础之上,作为受众,则又可以对自身所获取的各种咨询来进行释放,继而由他人来选择。

4.凸显个性

新媒体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独具的这种个性化,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相同的资讯平台上对所有人进行信息传播。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原本存在于语言、国家等方面的束缚正在慢慢地趋于淡化,对于广大受众来说,话语权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在刚刚开始之初,也会出现一些由于流行而被炒作的话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对于那些不真实的信息肯定会摒弃掉,将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从最早出现发展到现在,网络电视的兴起,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新媒体目前正以一种独特的特点深受受众欢迎和喜爱,新媒体通常具有下述几个特点:这是一种具有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是双方进行相互互动的接受方式。

(三)新媒体运营概述

新媒体运营是指,品牌的推广就是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来进行的,对产品的营销;策划一些在传播速度上比较快且优质的各类线上活动。

表2:新媒体运营解析

二、新媒体运营中的风险

(一)宏观市场方面

新媒体产业被冠以了一个新字,但是其依然是需要以实体经济来作为依托的,毋庸置疑,与传统媒体比较,它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产业,当然与实体经济的兴衰具有非常密切的来年系。如果实体经济逐渐衰退,那么其消费需求自然也就降低。另外,可以看到,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企业便要对各项光靠开支进行降低,那么以广告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新媒体自然要面对利益的损失。

(二)市场盈利方面

对新媒体的盈利风险来进行分析之后会发现,其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盈利模式的这种不确定性,这也是其所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障碍。从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仅仅户外电视平台无论是收费细则亦或是盈利渠道呈现出一种比较明细的态势。新媒体最为主要的的盈利方式就是依靠广告来获取利润,毫无疑问,这种盈利模式是非常单一的,导致其运营风险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增加,根本无法使其自身的发展变得长久,也就无法获取到更大的利益。

(三)行业垄断方面

我国新媒体的产业链分工粗糙,使其发展存在比较多的风险因素。另外,新媒体细分行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垄断严重。由于这些行业具有垄断地位,因此其可以在新媒体行业逐渐增大自身的利润获取,电信运营就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互联网、终端厂商都在其麾下,这对于那些中小企业而言所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

(四)技术方面

新媒体产业要想在社会的进步中不断发展,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新媒体对于技术是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的,因此自然就要面临各种技术风险所带来的冲击。对当前的现实进行分析后会发现,技术风险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方面、开发新技术方面所面对的成本较高等。

(五)资本方面

新媒体的出现,是一个崭新行业的诞生,自然也面临着阶段的新投资机会,对其的投资是很大的热门。但是由于大家的意向相同,竞争自然也就激烈异常。如果竞争一旦进入到白热化状态,那么投资是否能够最终产生相应也未可知。特别容易出现投入虽然较高,但是汇报较低的情况。所以对于新媒体产业而言,对于当前的形势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对风险的规避有利。

三、应对风险管理的举措

(一)明确新媒体企业的发展定位

首先,作为新媒体企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心中明晰,因为该产业内容丰富,市场环境不同,因此,作为企业来说绝对不能够蜂拥而上,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对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定位,这样一来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规避各种风险,尽量地保证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二)关注新媒体的市场发展

对众多的新媒体企业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其大小分化的特点非常突出,业务也开始逐渐全面覆盖。特别是对于一些垄断企业来说,他们正通过业务的不断延伸,使其自身的地位更为牢固。再看看众多的中小新媒体企业,毋庸置疑,他们在创新上具有某一方面的因素,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s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他们大多数的业务模式都相对单一,很难为企业谋取到更大的利益。企业之所以要进行风险投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们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之中,对未来的市场在定位上必须要精准,其次对于所出现的每一个机会都要切实进行把握。

(三)注重商业运营模式

任何企业要想取得发展,最为重要的便是运营模式。对媒体行业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过去那种仅仅以广告为主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作为媒体还仅仅停留在通过大量广告来进行盈利的话,那么所面对的便是被社会淘汰。因此,对众多的新媒体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一点便是必须要开发那些具有明显的、比较独特的新产品。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市场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掌控,使其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还要不断提高盈利以及对于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四)加强新媒体盈利模式的探究

作为企业,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盈利是其最为根本的目的,从这个额角度进行分析,要想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盈利模式的优劣至关重要。目前对于新媒体而言,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广告。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对于众多新媒体企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风投介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将自身的关注焦点要放置在无限增值服务、合作分成等相关的盈利方式方面。

(五)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

无论做什么,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既要想到有利的一面,同时自然也要考虑产生问题的一面。基于此,风险投资在进驻新媒体行业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好退出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无疑可以有效地使得企业规避风险,继而使其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结语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通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久的将来,新媒体产业的数量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大量增加,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是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当然,看任何事情都应该两方面来看待,对于新媒体而言,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挑战。比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必须要对这些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够采取有的放矢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使得新媒体能够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4

一般而言,负面舆情是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由外部事件或行为导致的利益相关方的负面评价。本质上,负面舆情是一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外溢”。大到金融案件反映出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小到窗口对外服务的态度,细到IT技术水平、作业流程给客户带来的感受,都是负面舆情的发生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声誉风险作为市场约束的组成部分,亦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而负面舆情是声誉风险的主要诱因。

从舆情发生机理上看,负面舆情可分为突发性舆情与累积性舆情。前者指事发前无任何征兆,突然发生的事件,往往为非银行业务条线引发的危机事件,如网点盗抢案件、安全责任事故、IT系统瘫痪等。其传播规律是从客户或围观群众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图文资料时就已形成舆情,其后媒体陆续跟踪报道,往往影响大、传播快。这一类舆情应对的侧重点是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化解。后者是指事前曾出现舆情苗头,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累积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往往为业务违规引发的危机事件。此类舆情的传播规律往往是由客户投诉引发,且投诉内容较为敏感,并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集聚,集中爆发。这一类舆情的应对,除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化解之外,主要是在事前通过及时监测、分析、研判进行及时处置。

从舆情发生源看,商业银行负面舆情主要有金融案件、安全事故、系统故障、收费问题、窗口服务、理财销售、违规放贷、违规吸储、账户安全、网银功能、信用卡冒名办理、冒名贷款、民事诉讼等。如上述负面舆情事件频频发生,会让社会公众逐步形成银行责任感不强、管理水平不高、诚信缺失等印象;也会使客户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对已上市的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股价下跌、市值缩水。

准确把握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中的问题

重效益,轻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市、县、营业网点三级经营层面,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指标,更看重短期效益,而缺乏新形势下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意识。从根源上,这一思想来源于国有银行依赖的国家信用,普遍重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对声誉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向负面舆情管理方面配备的资源缺乏。

重治标,“两张皮”。在具体实务中,惯性思维认为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就是公共关系管理,或者就是应对媒体。而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当下,已不合时宜。负面舆情管理与业务发展、风险管理脱节,没有真正融入银行经营管理中。

重数量,轻风险。舆情数量规模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家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情况,但直观认为舆情数量增长就会带来声誉风险压力加大,不够科学。负面舆情是否造成声誉风险事件,需要更多地分析其在时间、区域上的演变趋势,评估内容敏感性,进行适当的风险等级划分,依据舆情风险等级评判舆论形势。

切实做好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的管理

合理定位负面舆情管理。商业银行负面舆情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项经营活动,属于无形资产经营,具有长期性,其经营成果同样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例如,早在199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年销售额就已达到1660亿美元,资产2290亿美元,而同期可口可乐公司年销售190亿美元,资产170亿美元,然而当期可口可乐的市值四倍于通用汽车。因此,在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都将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管理视为一项经营活动,管理品牌资产、创建强势品牌成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商业银行应不例外。商业银行只有把握这一实质,才能更好地做好负面舆情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舆情管理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由舆情监测、排查、分析、报告、处理、整改、新闻纪律、责任追究等环节组成的工作体系,夯实舆情基础管理水平。应当明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实现事前有办法、有程序、有规定;事中有处置指挥领导机构、部门分工、处置流程、报告等;事后有善后事宜与总结评估等。在队伍建设上,由于新闻与舆情管理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无论新闻策划、媒体公关还是新闻发言人,都需要熟悉掌握媒体行业规律,诸多商业银行聘请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士从事品牌管理工作。商业银行可通过外部引进或内部培训的方式,加快提升舆情应对能力。此外,可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引导外部舆论,形成有利的外部舆论氛围。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5

影视传媒产业的信贷合作机会

(一)流动资金需求当前影视传媒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影视传媒业客户存在大量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主要为:一是经营性流动资金需求,主要供企业日常经营、渠道建设及宣传营销使用,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基本相同;二是项目性流动资金需求,主要针对特定影视作品,资金管理相对封闭,期限应与作品拍摄制作及后期销售回款时间相匹配;三是打包项目流动资金需求,指将多个影视作品进行打包,对包内项目整体封闭运作,平衡单个作品带来的项目风险。(二)并购贷款需求随着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的文化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影视传媒业的产品供求状况、供给结构、在社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甚至商业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3]。纵观国际化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其成长和壮大均采用了兼并、收购等方式。2009年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实质性政策陆续出台,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和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文化传媒行业内部企业间并购、重组的交易信息,利用并购贷款等相关优势产品和专业团队的丰富经验,逐步拓展与文化传媒领域客户的合作。(三)信托产品需求2009年5月,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由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中信信托、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建立,该平台一期准备12亿元授信额度,通过版权信托的金融创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企业、版权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渠道。该版权交易平台在融资评估时会邀请信托公司介入,文化传媒企业把作品版权信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以这部分信托资产做抵押物,协助申请贷款。一旦资金出现问题时,信托公司对这部分版权信托资产拥有全权处置权,这样就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降低了贷款的门槛。版权交易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则起到征信作用,协助银行和信托公司审核企业背景。(四)上市募集资金管理需求目前,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保利博纳及光线传媒等企业已成功上市。而我省的青雨影视、长城影视等影视传媒公司也意欲通过上市获得融资,扩大经营规模。商业银行应做好前瞻工作,提前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积极营销企业上市募集资金专户,并着力拓宽中间业务创收来源。

影视传媒产业的授信风险及建议

(一)主要授信风险点的分析1.警惕行业整体下行风险当前影视传媒业因其项目周转快、毛利率高而被不少机构和投资人热捧(以上市公司华策影视、华谊兄弟及为例,2011年销售毛利率分别达到了61.49%和57.78%)。但随着影视传媒企业不断涌现,行业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盈利模式也难有创新。在少数明星企业靓丽业绩的背后,整个行业中也不乏步履维艰者;而每年有超过半数的影视剧最后无法面世的残酷现实,也使得供大于求的现象将长期存在;从长远来看,影视传媒行业可能面临下行风险。2.关注企业投资的回报风险以电视传媒企业为例,其销售渠道的畅通、稳固尤为重要,有无合作关系长久、密切的下游电视台也将直接影响其竞争力、产量规模及盈利能力。而对电影传媒企业来说,编剧人员水平、剧组团队实力、明星演员阵容及上映档期挑选等都将是决定其票房高低的重要因素。3.降低企业产品的审批风险影视传媒业作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格监督、管理[4]。在监管中,不仅筹拍的电影、电视剧存在不能通过备案的风险。同时,部分备案通过的剧本在摄制完成后,也可能会因未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而无法面世。商业银行融资支持的项目应尽可能避免涉及敏感题材,如政治意识形态、暴力倾向及宗教文化等题材,避免作品最终不能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而产生的风险。4.加强资金的封闭管理影视传媒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企业扩张速度过快时,容易造成资金链风险。因此,建议加强资金封闭管理,尽可能以项目性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以小额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为辅。(二)担保方式的分析与探讨1.商业银行可采用的担保方式(1)传统贷款担保方式。例如,公司资产抵押、第三方企业担保,或再追加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保证等。在当前影视传媒行业中,采用该种担保方式风险可控但市场空间不大。(2)版权质押方式,即以著作权的财产权质押作为担保方式。以著作权的财产权作为质押标的融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既有版权融资获得资金来拍摄新的影视作品;另一种就是以期待版权作为质押标的来获取资金完成本部作品。前一种方式已有非常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后一种情形在我国法律中尚未明确。因此,建议以成熟的既有版权作质押,可追加贷款项目版权期待权质押。(3)动态组合担保方式。如首先以第三方担保,或公司实际控制人个人连带责任担保;其次,在剧本形成后追加剧本的拍摄权质押;最后,在影视作品完成后再追加影视作品的版权质押,或者以影视作品预售收入或票房收入作为质押标的。该担保方式的实际操作较为复杂,需要银企双方密切配合,而银行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也承担了较大的风险。2.版权质押贷款的相关探讨[5]从影视传媒业的现状来看,版权质押融资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客观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单纯接受版权质押的案例较少,基本仍以组合担保方式为主,分析其主要原因有:(1)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及配套制度的协调性制约了版权质押融资的开展。目前,版权质押合同登记由国家版权局授权版权保护中心受理,其法律主体不明确。同时,版权质押登记办理周期较长、手续繁琐,也影响了业务的实际操作性。(2)版权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流转体系还未有效建立。一旦制片机构投资失败,质押标的变现对于银行而言仍是一个难题,往往起不到缓释风险的作用。在国外,银行可通过完善的评估、保障机制对电影制作公司进行贷款投放。例如渣打银行,专门设立为影视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部门并自行研发了一套影视产业融资程序规定,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类业务较为专业,能高效地为影视传媒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借鉴国外同行先进服务理念的同时,各商业银行应针对国内影视传媒业客户独特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拟定相应的信贷支持策略。如制片方、发行方、制作方的联保体贷款,动漫企业的订单贷款、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都有待于我们对影视传媒行业信贷需求的进一步挖掘。

作者:方斯琛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6

【关键词】

新媒体;风险投资;盈利模式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新的风险投资宝地。从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户外电视,到风行一时的团购网站,再到今天的手机APP应用终端,无一不是风险投资追逐的对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新媒体被推至新的发展阶段。

1 新媒体的特征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不管人们如何定义新媒体,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相对旧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在现阶段其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实现。一般而言,新媒体具备以下特征:

1.1 数字性与多样性

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娱乐、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对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管理和分发过程数字化,最终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在手机、PAD、电脑、IPTV、数字电视、户外显示屏等终端设备上,进行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

1.2 交互性与即时性

新媒体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信息者与受众实现互动式的交流。数字化带来网络化,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身份转换容易,关系走向平等。在电子信息覆盖的任何一个角落,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终端与媒体以及其他受众进行互动,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信息传播方式。

1.3 商业模式创新性

新媒体是“风投驱动型”产业,这种发展形态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几乎是新媒体发展的主旋律。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方式的革新,必然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现阶段新媒体典型的商业模式包括“内容类”增值服务、“广告类”活动营销、“交易类”电子商务平台等[2]。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将数据、声音、图像这三种业务用一个网络、一种平台进行服务,为已经具备这种融合形态的新媒体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空间。

2 新媒体吸引风险投资的原因解析

2.1 国家政策扶植

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面向经济结构转型,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领域均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媒体产业获得长足进展的必要保障。过去几年间,政府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其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广电总局等九部委联合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和文化产业对接的第一部政策性文件[3]。加大对新媒体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合资合作,举全社会之力推动新媒体发展;鼓励新媒体企业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探索运用专项资金和投资资金,吸引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实现与金融的全面合作,以金融杠杆撬动新媒体的发展。

2.2 市场投资环境

当前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风险投资机构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于互联网行业,他们的投资会或多或少地偏好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以往的风险投资主要着眼于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注重对未来潜在市场的投资,这也造就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创造了无数融资奇迹。但是在经历了互联网寒冬的今日,该行业本身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反观从事将高科技运用到传统行业的企业则成为风险投资的追捧对象。介于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两者之间的新媒体因其创新的商业模式,赢得风险投资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2.3 新媒体自身优势

2.3.1受众普遍化

新媒体因本身传播性强、信息量大的性质,为其招募了大量的受众,成年人、孩子、老人都成为接受群体。基于新技术的新媒体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可以实现互动式的交流,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和习惯,极大地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产生商业价值。

2.3.2营销精准化

新媒体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但是无关的受众对于广告而言没有价值,这一部分被浪费的花费越少越好;而目标受众接触到的无关广告属于噪音,广告效果不但达不到,甚至适得其反。新媒体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技术与精准定位技术,收集整理访问的时间、来源,受众的年龄、地域、生活和消费习惯等,将全体受众根据其特征分成不同组别,并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递不同信息。对受众恰当细分带来了精确和高效的传播,让目标受众看到相关的广告,这就相当于“对症下药”。“窄而告之”、“专业告之”,直接“命中”目标客户群体,使营销更精准、更有效,更节省时间。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与营销的目标受众匹配,实现营销的精准化,减少无效广告、降低投放成本、增强广告效果,开启广告定向投放的新时代[4]。

2.3.3市场全球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逐渐放开以及跨国传媒业的运营,信息传播和服务的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也就自然催生新媒体市场的全球化。新媒体从诞生就具有“国际无障碍”的基本特点,发挥通道“无障碍”优势,通过“光速”与世界沟通,在传播中创造新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和市场号召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受众资源占有的最大化,而这种资源,就是新媒体的“效益库”。在新媒体独到的品质特点和市场号召力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化战略,通过强大的技术平台释放媒体的特性和潜力,在创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迅速影响和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3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析

风险投资选择联姻对象有着国际统一的标准,在被问到“评估被投风险企业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问题时,大部分风险投资家会首先回答是盈利模式,因此新媒体必须有持续的盈利模式才会得到风险投资的认可。

3.1 内容和无线增值业务

新媒体运营商搭建开放的内容平台来聚集海量内容,强大的资源供应最终被源源不断地全部汇聚在内容平台上。从产业角度看,传媒产业要想盈利,首先就要能够制作出有价值、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内容,因此内容也是新媒体的核心要素,做精内容是根本,是收费的最大前提[5]。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就曾表示,互联网即将迎来收费时代。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新媒体产品的收费墙很难在短时间内升起,国内互联网所培养的网民习惯于免费享受资源,不容易实现对内容收费。所不同的是,消费者比较认可付费购买无线增值服务,因此对内容进行高质量的整合,开发应用客户端以供付费下载。

3.2 广告营销平台

新媒体广告营销的最大价值在于创建了一个平台化的商业模式,开创了平台化的思维。新媒体将各类机构、产品和个人都纳入到自己设计的交互式广告平台上,依赖于广告投放工具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系统的运营。广告的实现形式也不再是招标、推广,而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广告平台设定对象、推送广告信息。这种以更私人化的方法进行双向对话的模式,将广告与内容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广告本身就是内容。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新媒体把营销平台变成体验终端,帮助企业有效地收集客户资料,针对目标客户营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快更好地进行企业品牌宣传,由此能吸引到更多的广告投放。

3.3 传播渠道价值

新媒体通过信息获取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渠道,对渠道排他性的占有,将传播渠道商业化,这就是传播渠道的价值体现。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商业化产生了最大的结构化现象:渠道越来越趋向寡头垄断。腾讯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客户端渠道的垄断性地位,所以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盈利阵地,无需太多创新和市场推广投入,仅凭客户渠道的垄断性优势,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腾讯依托渠道优势在新媒体各盈利点取得巨大成功,甚至有可能赢得新媒体的垄断地位,形成自己的商业帝国。

3.4 移动终端

新媒体向移动终端的内容与技术平移已基本完成,在内容优质的基础上,整合内容生产链的上下游,打通内容、应用、渠道、终端等各个环节,最终使用户为了得到内容必须购买服务、购买终端。苹果模式的核心就是依靠利润丰厚的iPhone、iPad等终端产品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同时靠卖内容、服务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6]。当传统媒体还在为内容为王、广告为王、渠道为王争论不休的时候,对于新媒体无论是内容、广告还是渠道都是“王”字的三横,再用终端作为一竖将三横串起来才能真正称之为“王”。

4 结语

风险资本看好新媒体产业,新媒体渴望发展却又缺乏资本的现状,导致两者之间的联姻自然发生。从本文对新媒体特征、优势及盈利模式的分析来看,新媒体行业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风险投资可以继续将其作为投资热点,寻求投资机会,以取得高资本收益。

【参考文献】

[1]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版。

[2]杨树弘,新媒体商业模式路径抉择,新闻导刊,2008年03期。

[3]朱虹,新媒体十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06期。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7

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场变动的过程,它的成长就如同一场革命一般,需要经历不断的变化,与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强大而顺利的发展,需要有财务上的支撑,如果没有财务管理上的支撑就必然会遭受损失。因此我们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需要在财务管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要随时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以及财务风险的动态传导性。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传导载体等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认清财务风险方面的发展规律,才能更进一步的将企业发展的顺风顺水。力争让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成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与行动指导,而不是随时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破坏机器“。

一、财务风险内涵

财务风险顾名思义,是发生在财务方面的得失现象。在财务风险的概念上分广义与侠义之分。侠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负债筹资风险,主要针对企业在债务到期归还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更为契合各个企业的发展规律,是指企业内部或是外部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现象,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而言比侠义的财务风险要大一些。但不论是广义的也好,还是狭义的也罢,都说明了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所出现的不确定性。而准确的辨别与分析企业中的财务风险,就可避免或减小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企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将有很大益处。

二、财务风险传导特性

有传导就必然会有媒介,对于财务风险上的传导同样需要一定的媒介。关于这一观点武汉理工大学的邓明然教授已经做出论证。而这一传导媒介就被称为风险传导载体。正是有了这样的风险传导载体,才使得财务风险不仅在部门之间,也就是企业内部进行传导,而且还会随着传导的加热、加快而扩散到企业外部进行传导,从而导致企业风险的破坏面不断扩散。而这种传导载体往往与利益相关,从而形成为一种风险传导。财务风险的传导性其内在原因是企业信用机制的软化。而影响其信用机制软化的因素既有国家信用体系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制方面的缺失。那么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传导特性归纳为:一是复杂性,指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系统复杂,而导致其财务风险传导系统的构成因素也很多。二是路径依赖性。是说在财务风险出现过程中总会有某一路径是这一风险得以实施,并形成一定的固有惯性。三是方向性,在这里的方向性是说财务风险模式氛围单向风险传导与双向风险传导以及多向风险传导。四是突发性,这是财务风险的主要特性,它带有很强的隐蔽性。五是不可逆性,是说财务风险虽可提前预知,避免其发生,然而一旦发生的话就不可逆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阻止,而只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

三、财务风险传导机理

(一)财务风险传导要素

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需要传导媒体。而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传导主体与传导媒介体所构成的一个风险传导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它包含了两大主体。而如果从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各个环节来看,则包含着不仅有风险源还有传导风险的载体,此外还有风险传导的中介体,甚至还包括风险结果等一系列的作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称为是财务风险传导要素。它们之间犹如一个食物链条,相互咬合,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影响着。一环套着一环,带有一定的逻辑性。这也无疑给财务风险发生时的不可逆性,提供了可行的依据。然而我们说,财务风险并非都传导,它需要一定的契机,只是在传导前,要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否则,在传导过程中,各财务风险之间就会相互作用影响,从而使风险成为一种“热效应”迅速蔓延到整个企业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它区分为四个节点,包括财务风险源、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内外部供应链,以及风险阙值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构成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四大要素。也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链条节点。无论是哪一种,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然而也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非传导的控制点所在,关键就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做的到不到位了。

(二)财务风险传导机理

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媒介链条上,各个链条环节中的节点就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要素。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具有动态性的传递“热效应”。从宏观角度分析,财务风险在发生过程中是有起伏性的,而这种起伏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继起性。此外,财务风险的传导还表现在传递链条节点间的传递效应。而具体在企业内部,它常体现在具体的环节中,诸如采购、生产、销售。风险就在这具体的操作间蔓延,风险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一股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将作用到风险传导媒介链条节点上,而这一推动力则是依附在风险主体上。财务风险在发生中通常在企业内部最先传导,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企业财务由此及彼的进行传递,并通过一定的传递时间、传递载体进行风险的传递。而风险传导的结果也是一个链条动态的集成。风险的运动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复合的状态。而表现形式也分为多种。其中包括筹资风险,即有举债本身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当然也不单纯指的是举债本身,还包含有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而内部管理的不力,也是产生风险的因素之一。那么这样的财务风险性如果发生在企业外部的话,就表现在企业之间的风险传递。当一个企业将财务风险传递到另一个企业中时,很可能其风险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也不能不变化。发生的改变的有可能是另一个企业在财务风险接收过程中,由于自身财务管理到位,财务风险控制得当而给力,因此就可以将财务风险传导进行终止。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无论大小,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够强大,经营管理意识不够到位,对于风险的意识也处于薄弱的环节,由此而导致了各种风险的出现,给我国企业,也是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财务传导具有一定的特性,并且有它的形成要素。作为一个企业要注重控制财务风险源、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等相应的传导控制策略。力争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马正凯.基于风险链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研究[N].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03)

[2]王棣华.试论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6)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8

近年来,金融脱媒愈演愈烈,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居民储蓄分流,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等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也给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应对挑战,商业银行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进行业务转型、做好向混业经营过渡的准备。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开辟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一步。

一、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影响

本文所指的金融脱媒是狭义涵义,指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而形成的资产负债关系。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影响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

1.金融脱媒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及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两大传统业务,而负债业务因银行信用中介的性质成为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业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债的成本和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银行资金的定价水平。此外,以贷款为主的资产业务是银行实现利润的重要方式,在赚取收益同时聚集着大量的风险。资产负债业务所产生的利差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商业银行的利润构成中占有重大比例。

(2)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的特殊性,高风险贯穿了其经营的始终。金融脱媒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以及利率风险。

其中,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存款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存贷比降低等问题出现,商业银行必须用短期的资产负担长期的负债,大大加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金融脱媒造成的逆向选择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金融脱媒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在低成本的驱使下,业绩优良的大企业会通过主板市场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在金融脱媒对融资进行分流后,剩余的需要通过银行来筹措资金的企业往往是一些经营能力不强,风险较高,资信程度不高的企业,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整体的信用水平下降。商业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大大增大。

2.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近年来商业银行展开积极的创新和转型以应对金融脱媒加剧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开创了许多创新型的理财产品,如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等来满足客户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要求。此外,商业银行还开展了证券抵押贷款等业务来满足企业对流动性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服务愈发完善,证券种类也愈发丰富,积极推陈出新来面对挑战。

(2)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有资金,不直接承担风险,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办理业务以获得利差收入或服务费的业务。包括基金、证券和资金产品的买卖,收取服务费的咨询顾问,理财服务。在应对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的时候,中间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能缓解金融脱媒的压力。

(3)推动企业大额存款业务、同业存款的发展

商业银行为应对金融脱媒做出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进入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弥补传统银行业务的利润流失。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都开始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如短期企业融资证券的承销、企业上市顾问、政府与机构投资顾问、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各大商业银行的竞争重点也开始像投资银行业务转移。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1.明确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定位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尽管现在各大行都已经实现了上市,但是仍然受到行政干预,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政策、科技环境和法律的相对落后,也会导致我国无法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大规模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加快资产管理和证券化业务的创新和推广。

为满足客户的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自身拥有的客户资源,以及丰富的项目判断,风险识别经验为投资者们推荐投资项目。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联动其它的业务部门以及其他的市场资源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资产管理业务包括投资银行理财业务、私募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此外还有衍生的资产管理服务等。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2.调整客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的争夺重点一直为大型的国企和央企,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配套服务也开始重视了起来,中小企业对投行的业务的需求也大量增长。大部分国企央企的改制上市工作已经完成,业务的发展空间有限,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应进行差异化调整,调整客户的结构,大力推进对中、小客户的挖掘和培养,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

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9

二、银行资产在传媒行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及把控

1.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广电、出版、纸媒类的行业政策变化很大,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从结构到体制、从生产到经营,推动着传媒业的转型与变革。此后,国家分别进行了广电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省一网”的合并、出版传媒企业进行集团战略性改组,推动产业化升级、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特别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网络媒体延续强势增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和合作加强,推动了人民网的上市。这些变化都迫使银行业重新审视传媒行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存量客户的风险点也有所转移,银行的既有客户多处于改制过程中,如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其原来多少都有些政府背景,改制后其经营基本交给了市场,企业自身有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将决定银行资产的安全指数。这就要求银行进行更详尽的行业调查,做好行业发展预期,以加强对行业整体风险的判断准确性。

2.市场变化带来竞争风险。

2.1未来很可能出现“马太效应”,更多资源集中在少数强者手中。经过一轮改制之后,市场将会优胜劣汰,实力强劲的公司最终会整合上市,筹集资金开拓新兴领域达到良性循环,而较小的主体在竞争的压力下会逐步退出,整个市场逐渐形成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的环境。

2.2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发展。目前传媒行业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广告,随着近几年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广告分流,广告收入在逐年下滑,这也迫使传统媒体开展多元化经营,首先要打造好自身的品牌,然后利用自身的品牌平台延伸到上下游产业,线上线下联动。当然,具备条件的也会向非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2.3各分项行业市场前景不一。出版和报纸类平面媒体将会加强与网络、移动等载体的合作,以扩大其覆盖面;广播类呈维持态势,电影、电视类的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电影业中的民营公司已显现强劲势头,如华谊兄弟、博纳影业集团等;网络媒体有着广阔的平台,将会呈上升趋势。依据此市场前景,银行必会对客户的竞争力做出筛选,有着相对垄断、影响力大、中央级省级的客户会成为优选对象,给予合适的信贷支持。

3.传媒行业普遍存在银行信贷担保能力弱的风险。

按现有的贷款担保方式看,多数贷款采取大型影视公司担保、提供抵押物、版权质押甚至连带公司法人的个人资产进行担保等方式。纵观以上担保方式多存在估值困难(如版权质押),抵押变现能力不强等问题,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风险缓释作用。银行在第三方担保主体的选取上,尽量选择国有背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影视公司或者专门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在抵押物的选取上,优先考虑土地、房屋等能够较易实现抵押价值的资产;对于版权质押,笔者不建议采用,因为在中国当前物权法框架下,版权担保的法律效力并不是特别充分,而且缺少专业评估机构予以估值,一旦成品的市场反应不好,其版权价值也不会有多高,无法切实履行其担保职能。

传媒行业风险分析例10

一、传媒集团并购财务风险

(一)政治因素影响远大于其他一般企业

我国政府对媒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管制,政府颁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都会对传媒集团的并购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传媒集团具有双重属性,即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和社会公益主体的属性。企业的目标是讲求利益最大化,传媒集团虽然也是企业,由于具有公益性质而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二)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

我国传媒集团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我国传媒企业与政府属于行政隶属关系,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给予企业扶持或特许权,以保障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这种关系在市场的表现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形成了坚实的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壁垒,阻碍了并购的市场化行为,导致有实力的传媒集团难以向外扩张。地方政府对当地传媒集团的保护主义,还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性,给并购企业带来困难。

(三)筹资成本高风险大

传媒集团的并购离不开金融市场,传媒集团的发展壮大必然需要参与资本运作。我国政府对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媒体行业有严格的限制,新闻媒体由国家经营,可以在新闻出版影视系统内融资,不得吸收境外资本和私人资本,融资必须确保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这些都加大了传媒集团的筹资成本,提升了融资风险。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银行贷款占传媒集团融资的主导地位,财务风险偏大。

(四)财务风险多样化

科学技术让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每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新都对媒体产生巨大影响。在互联网技术革命下,传媒行业进行了艰苦的结构转型和产业整合。纸媒危机,移动互联带来的用户消费偏好,互联网创造的新的媒介生态等等,导致传媒集团并购的财务风险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传媒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互联网经济的泡沫,国产IP电影集体哑火,媒体事件的突发性导致舆论态势的多米诺效应等,都让财务风险变得难以预测和多样化。

(五)并购并非基于市场与企业需要

传媒集团受政策的驱动性较强,并非是在完全市场力量与企业需求下的并购,而是基于政府行政考量下的组合,这对并购后的整合带来困难,且目前多以横向并购为主,这样的并购难以产生实际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传媒集团产权主体缺位,经营者可以将经济性亏损扭曲为政策性亏损,且经营者可以凭借行政力量指导企业市场经营,往往会不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盲目并购扩张,片面追求集团规模做大,抱有一定的投机心理。

(六)面临跨国传媒集团的有力竞争

全球化时代,跨国并购日益频繁,目前政府的保护是国内传媒集团对抗外来竞争的重要保障。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在政策红利下,传媒集团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海外并购。2016年初,万达文化集团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100%全资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成为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文化并购。国外的跨国传媒集团拥有良好的体系,数十年的市场竞争经验,实力强劲。中国的海外并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待观察,数额庞大的并购会让财务面临巨大风险。中国的传媒集团在治理公司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与国外的公司都存在巨大差异,会增加管理成本和降低公司效率,若并购后磨合不成功,则会变成内耗。以上的种种都会给并购后的财务带来风险。

二、传媒集团并购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培养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

在前期选择目标企业时,媒体从业人员应该熟悉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尽量减少因政治因素带来的并购财务风险。把握好政策红利,及时了解政策的风向标,为并购成功加上保险。应该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传媒集团的财务人员担负着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监督和控制职能,又需要一定程度地了解媒体和熟悉传媒行业。财务人员需要仔细调查目标企业,核实对方资产债务情况,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传媒集团可以通过培训或招募熟悉海外事务的国际化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和内部培训的方式培养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从而有效控制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

在内部建设方面,集团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统一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集团总部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作效率。集团总部对投资、融资等享有决策权和终审权,保证传媒集团的经营战略一致,增强集团上下的凝聚力,对集团的日常工作执行情况拥有监督权和检查权。如此,让集团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在面对并购时,能够采取对集团发展伤害最小的筹资方式。

(三)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提升整体实力

传媒集团并购的前提离不开自身的实力,要想完成一项成功的并购,必然需要从战略、资金、市场等方面综合衡量。传媒集团实力的提高,可以避免被敌意收购。中国的传媒集团属于政策驱动型,在政策红利下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但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传媒集团需要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行海外并购。传媒集团整体实力的提高,有利于安全度过并购后磨合的危险期,降低并购后内部整合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粤传媒并购上海香榭丽传媒案例分析

(一)并购基本情况

2014年初,粤传媒以现金加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共计4.5亿元,全资收购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双方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香榭丽在2015年出现3.39亿元的巨额亏损且官司缠身,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况,导致母公司粤传媒陷入财务泥潭。2016年9月6日,粤传媒同意子公司香榭丽申请破产清算。香榭丽总经理叶玟等人因涉嫌合同诈骗被立案调查。

(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1.价值评估财务风险数字化时代传媒行业转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少传媒集团在转型的尝试中都经历失败,整体行业环境存在风险。粤传媒属于地方媒体,而香榭丽则是全国性的户外广告商,两者的受众群体和经营范围有所区别,是否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值得商榷。从后来的官司来看,香榭丽隐瞒了两笔合计1800万元的债务,以及逾期未偿还的银行1300多万元贷款,这只是冰山一角,也许巨亏的背后还有更多隐瞒的消息,这体现了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当初粤传媒对香榭丽的未来盈利能力非常看好,要求2013年到2016年的利润不能低于4600万、5683万、6870万和8156万,而香榭丽在2011年和2012年的利润仅为3647万元和3649万元。尽管香榭丽在行业内占据前三甲的位置,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利润得到大幅提高并不切合实际。粤传媒似乎也考虑到这一点,双方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对赌协议。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粤传媒仍然严重高估了香榭丽的盈利能力,对收购的定价偏高。2.支付融资财务风险粤传媒2014年初以现金和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计4.5亿元全资收购了香榭丽公司的股权。但到了2015年底公司的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年底利润为-44542.18万元。(见图1)粤传媒并购的支付类型属于混合支付,向香榭丽原股东发行股票,但是部分股东将粤传媒的股票进行了质押,这意味着其他债权人有优先受偿权,而且部分债务因为担保纠纷导致被司法冻结,这些都增加了粤传媒得到资产补偿的不确定性。粤传媒在2014年初并购香榭丽,意图打造全国立体化广告平台,但却在2014年8月被媒体曝出频频用广告来置换房产,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面临问题。3.内部整合财务风险粤传媒对香榭丽并购存在估价偏高的情况,这势必会增加粤传媒的偿债财务风险。2014年初粤传媒并购户外LED广告商香榭丽,意图打造“报纸+户外+新媒体”的全媒体营销整合模式,但两者的受众群体和经营范围有所区别,这给并购后的内部整合带来难度。粤传媒对香榭丽的并购完成得很快,缺乏整合的过渡期,双方公司的财务、人事、文化、组织结构等都需要磨合,操之过急会降低企业效率,带来财务上的损失。在并购完成8个月后粤传媒就被曝出频频用广告来置换房产,这从侧面反映出粤传媒内部整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