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0 16:02:04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1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120-01

我校在过去三年中,对中医美容专业类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海旺主编的《美容解剖学与组织学》教材。本教材以细胞、基本组织和系统解剖为基础,强化美容局部解剖学和主要器官组织学的内容,突出医学人体美的特点,力求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启发性和实用性;重点对直接影响人体形态美和容貌美的组织及器官进行描述,充分反映“美容解剖学与组织学”这一新兴医学交叉学科的新概念、新体系;系统介绍细胞、基本组织及组织再生修复、人体九大系统、皮肤、美容局部解剖及组织学;力求克服内容偏多的弊端,突出重点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知识内容充分满足国家美容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对解剖学课程的兴趣。由于中医美容类专业一般学制为3年,学生在校就读时间为1.5年,之后便要步入社会实习、就业,因此在对中医美容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解剖知识的掌握,以保证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发挥所长,更具竞争优势。

一、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解剖课没有兴趣。由于解剖学课程专业名词多,形态结构复杂,文字描述繁琐,语言枯燥,学生普遍认为课程难学难记,大大降低学习积极性。

2.教材与实践脱节。目前,中医美容专业解剖学采用的多是传统的教材,或是内容体系与传统解剖学教材相同。传统解剖学教材由于护理、助产需要,不能很好地w现中医美容专业的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医美容专业的岗位需求。

3.解剖学教师缺乏美容专业知识。解剖学教师大多数来自医学院校,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美容实践中所需要的解剖知识,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

4.教学中实训授课时间较少。近年来,由于学校招生人数增多,挂图、标本、实验室相对较少,影响了学生学习。虽然授课计划安排得很好,但由于实验室、带教教师有限,不能很好地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识别解剖标本,十分影响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中医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材适应专业需求。教材要根据中医美容专业实践需求,参考学生考中级美容师证教学大纲,突出本专业特色,编写内容和体例都能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教材中除了解剖学相应的知识外,还应有美容专业有关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2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6-02

解剖课中存在大量内容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中所用不上的,却是临床课学习中所能直接用到的,但我国医学课程安排上,解剖课与临床课时间相隔较远,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所有研究人员将重新分化组合医学大专解剖与组胚课,即《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这两门课程,按照由粗到细、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生理认知规律将其分为两期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基础解剖课就可以更有效的为基础医学课做铺垫,临床解剖课更好地为临床课打基础,为了更好的实行改革,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关大纲,编印了教材,目前也已经实施,初步观察,教学效果好于往届[1]。

1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让老师从传统的解剖教学模式中尽快转变为拥有临床全方位结合教学能力,是解剖学系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传统的医学院校解剖学的授课理念常为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程序,学生所扮演角色为被动接受知识,对于解剖学这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的学科,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2]。面对如今医学院校学科多,各科均学时过少,需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大量知识学习,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取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围绕解决问题而思考,设计课程与病案相结合,声情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教师的作用从主导支配变为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彻底摆脱从前的一贯式被动接受模式。此改变中的解决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它可以被当做是一种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如何自主学习知识的目标,这样是从主观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较为突出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实施

将解剖教学一分为二,包括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的基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医学知识体系中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3]。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对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叙述比较扼要、概括,主要是使学员对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连接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门新课,称之为《基础解剖学》,内容以满足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需要为原则,编排顺序为基本组织、各系统器官大体解剖学概述与重要器官的组织学内容、胚胎学概要[3]。由于基础解剖学在几年专业课程学习中贯穿始终,因此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授课,教学形式以集中式大课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同时安排与部分知识相关的解剖学标本实习和组织学切片实习。另外,临床解剖学学习,将原来课程教学中如各器官位置、毗邻和外部结构等的相关具体知识直接从书本中的言语描述和平面图解的形式中分离出来,与原“局部解剖学”内容相融合,编辑成为如今的《临床解剖学》教材。其按中枢神经传导通路、背部、头部、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和下肢编排,与局部解剖学的由浅人深描述不同,临床解剖学的每个部位按骨、关节、骨骼肌、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神经的顺序叙述[4]。教学安排应设置在基础解剖课程之后,临床课开始之前,教学形式选择以小班课为主,着重从眼观实体出发,授课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各种模型,加深立体感印象,在条件允许下,安排一系列真人标本解剖供学生学习。解剖学和临床各科系知识关系均较密切,手术视野下所看到的人体结构和尸体解剖中所见到的的人体结构差距很大。在标本上进行的各种穿刺术操作,只有在临床真实进行时才可以真切了解其含义,这就是临床老师所说的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理念,仅在实验室是无法完全掌握并运用到临床的[5]。

3 教材的重新编写和使用

由临床和基础的老师一起完成制定教学计划。授课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进行编写教案、讲义并备课。课前发给同学讲义在课后预习,另外编写考核题目和标准。教学效果评估包括两部分,分别为课后主观评估和考核成绩的客观评估。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共同使用《临床解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在《临床解剖学》的基础上增加《断层解剖学》内容,形成《X线应用解剖学》,与《基础解剖学》共同组成该项教学改革的配套教材[6]。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安排进行一定调整改变,促进和国外一流医学院校交流,把多样化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贯彻进我们解剖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增加了一系列辅助教学内容,不仅巩固了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强调了所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性以及主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观念[7]。与此同时,初步建立和培训了一支由解剖学教师、临床教师和医学生组成的教学团队,为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的进一步整合创造了条件。

4 教学成果

首先学习基础解剖学,对学员学习各系统的整体概貌具有一定的帮助,并可以在脑海中构成动态记忆,再串联各组织器官微细结构知识,可以成为其他基础课程坚实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契机。在接下来的学期再学习临床解剖学课程,则是对人体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和形态结构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学习。这样渐进有序的进行授课,可以更为有效的为临床课程加深该具备的解剖知识。这样的解剖学教学更加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近些年的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教学中,临床课教员和其他医学基础课教员未反映解剖学知识不够用或不如以前传统教学方式学得扎实。

5 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虽然实行分期学习,但从总体内容上来看实为一门课程,因此在临床解剖学开课前,应布置学员复习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特别是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消化管、呼吸道、血管、跨部位的周围神经等的连接关系,以使学员在临床解剖学学习中与基础解剖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人体结构知识体系[8]。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缺少参照模板,两部分内容如何统筹不易兼顾,临床解剖学各部位内容的分割也不易掌握分寸,今后应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9-10]。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授课更具有吸引性,并同时继续优化课程体系,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樊宇兵,邓淑凤.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3(9):89-90.

[2]卫军,应大君,李振强,等.临床医学本科解剖学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3,11(2):43-44.

[3]方马荣,苏焕兴.人体解剖学的“大局解”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7(1):33-34.

[4]张志英,张传森,纪荣明,等.《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9):77-78.

[5]张传森,姜宗来,纪荣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9(11):69-71.

[6]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是外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15(17):123-124.

[7]吴洪海,龚卫娟,傅 奕,等.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14(12):87-89.

[8] Caren M,Stalburg, Tamara A,et al.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in women.s health integra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s:Clinical anatomy and women's health[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187(31):S49-S52.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3

2改革实践

结合我院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优化整合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课程,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医生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实验、共同编写整合教程。旨在促进基础与临床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联系,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2.1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

我院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前者安排在第1学期,学时数为112学时,后者安排在系统解剖学结束之后的第3学期,学时数为64学时,外科手术学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为42学时。我们在保证教学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将系统解剖学的学时数调整为90学时,仍然安排在第1学期讲授,将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两门课程优化重组为局解手术学一门课程,学时数增加到128学时,并统一安排在第5学期授课。此举重在紧贴临床应用,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2.2组建局解手术学“双师型”师资队伍

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授课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真正指向临床应用。为使每一位老师达到“局解-临床-手术”三位一体的目标,我们组建了局解手术学教研室,由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共同承担局解手术学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验指导工作,并定期开展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之间的串联互动,由临床医生为解剖学老师讲解临床手术操作要领,请外科和妇产科手术专家对解剖学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人体常见手术入路的强化训练讲座,同时由解剖学老师为临床医生讲解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实地操作技巧,通过同堂专业交流切磋,既弥补了解剖学教师临床知识有限和滞后的不足、又解决了临床医生局解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均大幅提升。

2.3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

我们根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临床实际,组织科室老师和附属医院部分外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该教程以部颁教材第八版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教程内容涵盖五大知识模块,即: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临床其它操作技术、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外科操作基础模块主要内容为常用手术器械及使用方法,手术基本操作法(如组织切开分离法、止血法、缝合法和结扎法等)的规范化实施及其原理等;动物手术模块内容包括动物清创缝合术、离体猪肠端-端吻合术、狗后肢静脉切开置管术、狗胃大部切除术、兔蚓突切除术等,通过动物模拟临床外科手术操作,强化手术学基础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模块内容包括气管切开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吻合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脾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膀胱造口术等,在尸体上模拟上述手术的基本步骤进行解剖操作,为实习阶段的外科临床手术打下基础;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内容主要是利用动物来模拟操作换药引流技术、组织活检技术、骨折复位固定技术、穿刺或封闭技术等;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四肢的解剖操作,考虑授课学时以及临床应用实际需要,每个局部都有重点内容以及临床应用要点提示。

2.4改革局解手术学课程教学方法

我们对课程五大模块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包括各模块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各模块理论和实验的学时划分等,每一模块均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老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其中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的理论知识讲授由外科学老师担任,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的理论讲解由解剖学老师负责,各模块的实验教学则由解剖学和外科学老师共同承担。其中,解剖学老师侧重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的实验指导,而外科学老师侧重临床常见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实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实习操作任务,每次实验结束前给每个小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以及需要查阅的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前各小组先回答本次实验内容预习准备情况,并由主讲老师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打分,实验中遇有疑难问题要求组内同学相互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请教带教老师。实验结束后书面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并完成实验记录。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4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的第一步,是生物学的形态学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而解剖学实验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人体解剖学实验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了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等课程。解剖学实验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还要求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为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夯实基础。人体结构错综复杂,各种器官、组织、血管、神经等交错分布于全身。传统的解剖学教学,虽然结合了板书、挂图、模型、教学视频、PPT等方法,但是仍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在解剖学实验课程中,“大体老师”更加真实地展现器官形态结构。虽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遗体捐献事业中来,但在众多医学院校依然不能满足解剖实验教学的需要。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医学,以往的医学教学都是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去到医院实习工作,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分离严重。在解剖教学标本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不立体、模型部位失真、基础与临床脱节等情况下,解剖实验教学模式亟须改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日益进步的新兴科技,我校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变化。

1传统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们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课上由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PPT、网络教学视频等,进行实践操作解剖大体标本,也就是多媒体互动教学[1]。无论是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还是麻醉解剖学,仅仅靠书本知识远远不能让学生对复杂的人体形态结构、器官毗邻位置等进行全面的掌握,作为辅助理论知识教学的解剖实验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抽象复杂难记忆等不足,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动手操作练习,在“大体老师”无声的讲解里加深理解和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图片和视频与实际大体标本结合,使知识点更生动,记忆更深刻,但是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依靠实践和操作,多媒体互动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但直接解剖大体标本需要面对经过福尔马林防腐处理过的尸体,气味较重,且有毒性,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等不适症状。各医学院校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尸体的来源日益紧缺、标本的严重损耗、教学环境的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2“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

时代进步,高新科技在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信息化时代,高新科技逐步融入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校引进先进的解剖学教学设备,采用离子通风系统等环境设施,打造现代化标准实验室。为了弥补标本短缺、PPT多媒体教学等不足,将实际操作与虚拟解剖相结合,我校引进了3D系统解剖虚拟软件、可视化人体解剖学多点触控系统等设备建立虚拟解剖实验室,让同学们在课堂内外能够随时查阅使用。运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建立“掌上人体解剖标本馆”“掌上微信平台”等辅助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2],我校将人体标本馆的标本电子化,制作了“掌上人体标本馆”,让学生能够对标本进行360°全方位学习,通过观察标本的注解与书本结合,让学生们在手机上就能看见标本的全貌,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随着各种教育平台的兴起,将之前的教学模式与高新科技相结合,传统输入型课堂转变为翻转课堂[3],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培养高、精、尖型医学人才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推行停课不停学等相关举措,线上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如“雨课堂”“钉钉”等成为主要教学工具。目前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已成为新型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线上各高校优秀的开放课程资源,依托虚拟仿真项目,结合智慧教学平台,将人体解剖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4-5]。相关文献报道[6]学生在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字化教学为课堂讲座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辅助作用,但是人体结构复杂,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要想更全面、深入地掌握人体解剖学课程仍需要不断探索学习。

3“课程思政+教育”的素质培养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就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逐步变成现在的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7],“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们将解剖实验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不断改进和优化解剖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加尊重“大体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我校在2005年由安徽省红十字会和芜湖市红十字会批准成立遗体捐献接受站,现配备有遗体缅怀室、家属休息室[8]。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课程的开学第一课时,老师们会带领学生在缅怀室进行缅怀“大体老师”和宣誓的活动。在进行解剖实验前,老师带领学生观看我校接受站关于遗体捐献相关视频材料,向“大体老师”默哀并鞠躬献花。为了缅怀遗体捐献者的伟大精神,我校打造皖医接受站文化走廊,讲述遗体捐献者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尊重“大体老师”,尊重生命,有助于塑造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医学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更有融入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

4“基础+临床”的应用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

2019年,解剖学已经被纳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范畴[9]。掌握扎实的解剖学知识是临床医学学习的必要条件,灵活的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是解剖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养,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高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我校解剖学教研室与附属医院合作开展横向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此课题,将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在精准医学时代,解剖学实验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在麻醉解剖学实验课上邀请麻醉科医生进实验室,运用超声设备开展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由临床医生为学生讲解仪器的使用及该仪器在临床上的作用,结合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早临床意识。此外,我们与附属医院妇产科、骨科、医学影像中心、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等都有教学交流合作,联合进课堂的授课方式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较好。2015年我校建立了解剖与临床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实验室,这是全国首个建立在学校内的临床实验室。转化医学是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相结合,把临床实践需要作为基础医学研究的导向,将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中。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新型医学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使基础研究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疾病中,也能够不断促进基础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10]。该转化医学实验室联合解剖学实验中心在近几年利用暑期,开设了大学生临床技能显微技术培训班,从临床医学等专业选拔有兴趣且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和高速磨钻的使用操作训练等,并模拟临床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制作颅脑标本,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研究提升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将临床与解剖相结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资源,整合临床案例、科研和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模拟临床手术情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5小结

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快速提升。发展创新意识的强化,让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更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将新型科技与解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吸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秀经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补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结合人体解剖学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红十字会平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遗体捐献科普知识,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是今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广鹏.多媒体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赤子:中旬,2014,14(1):363.

[2]郭芙莲,于会丰.微课+微信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65.

[3]耿进霞,白小嘉,王海波,等.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与功能教学中的作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18(1):73-74.

[4]吴学平,吕叶辉,刘丽,等.疫情防控期间雨课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6):423-425.

[5]刘津平,张晓东,黄卉.雨课堂与网络会议结合的系统解剖学在线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7):490-492.

[6]AnudeepSingh,AungKoKoMin.Digitallecturesforlearninggrossanatomy:astudyoftheirefficacy[J].KoreanJMedEduc,2017,29(1):27-32.

[7]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8]赵健,吴锋,李强,等.浅谈遗体捐献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2):1753-1755.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5

1.课程设置

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设置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践操作课16学时,共6次教学内容。课程主要针对针灸及相关专业的中年级学生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学完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可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实践操作中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保障。

2.教学方案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8次讲解,主要内容如下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并重,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兼顾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动画软件、穴位解剖图片讲解和绘制、解剖模型应用等形式,鼓励学生与腧穴学专业学生加强联系,增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多讨论多研究,自行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提高学习兴趣,满足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需要,实现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要求,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待每章节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针对本章节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点评和指正,同时注重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要重视针刺应用的解剖要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小结与不足

设置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的初衷在于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针灸推拿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扩大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这样做不仅可激发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同时强化局部解剖学学习,融入针灸推拿知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得解剖学在学生临床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是,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在本校属于新开设课程,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安排和讲授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广大解剖学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而且教研室教师大多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针灸推拿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能顺利教授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解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针灸推拿知识,还需要学习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从而融会贯通。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局部与腧穴解剖学的相关教学经验,不能高效地将解剖学知识与针灸推拿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鼓励中医院校的解剖学教师深入中医学习课堂和针灸推拿临床,将解剖学与针灸推拿完美地融合,真正了解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中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是什么,如何将解剖学知识融入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培养高层次针灸推拿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着实提高局部与腧穴学解剖课程的教学质量。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6

引言:阐述解剖学的学习目的。揭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笔者系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在校学生,人体解剖学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这两门学科都属于人体解剖学范畴。就像恩格斯说过的,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这两门学科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对一个医学生至关重要。

首先,明确两门学科的学习目的才能更好的学习解剖学。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访问,结果发现,部分同学并不明白两门学科的学习目的与区别。这使得学习出现了盲目性。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1]而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以及层次关系,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为临床主要课程内、外、妇、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打下比较坚实的局部解剖学基础。[2]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存在谁更重要之说。

其次,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知识容量大且内容复杂。教材以大量的文字叙述著称,学生即使能理解,也因为内容繁多而难以记忆。[3]要学好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好的记忆方法必不可少。笔者通过与一些学习不错的同学探讨,向老师请教以及结合自身体会归纳出几点记忆方法,如下陈述:

1.理解记忆,切忌死记硬背。这两门解剖课程庞杂,只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易混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以记忆加深理解。

2.多归纳,多联系。在学习中遇到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善于归纳总结来加强记忆,对照记忆。同时要多联系活体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组织学等,联合学习。

3.注重绘图。解剖学具有极强的形象性。书上冗长而晦涩的描述常常让人产生厌烦心理,而绘图形象地体现了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与位置毗邻。绘图对加深理解记忆有着极大的作用。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7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WWW.133229.COm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8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7-02

三校生是毕业于技工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或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期间注重学习专业技能,三校生和高中生的文凭是同等学历,三校生毕业以后可以参加工作,也可以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报考普通高校中的专科院校,也可以参加三校生的单考单招考试,考取大专或高职院校。自2004年开始,我院护理专业招收的生源中,开始有“三校生”,生源来源于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2004年,招收“三校生”7名,因为人数少,没有独立设置班级,而是将三校生分散穿插在普高生班级。之后,2005年、2006年招收三校生也因为人数少,没有独立设置班级,做法同2004年。2007年开始,护理专业每年计划招收的三校生数量逐年递增,2007年计划招收50名,专门将三校生独立设置一个班级;2008年至2010年,每年计划各招收100名,分别设置两个三校生班级,2011年计划招收达到150名,设置三个三校生班级。护理专业“三校生”主要来自中等卫生学校不同专业,有护理、中医、药学、临床检验等毕业生;也有来自职业高中相关专业毕业生。她(他)们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选拔产生。“三校生”班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的侧重面不同。来自中等卫生学校的生源和来自职业高中的生源学习的医学知识相差很大,原因是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一般经历过系统的学习,学习的医学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有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药理学;专业临床课:包括护理学基础、诊断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但是,据调查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系统学过医学知识,只是为了“三校生”招考需要,“有的放矢”地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医学基础课,也没有上过实验课,学生虽然理论考试成绩不错,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实践技能(结果见表1)。进入高职学院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大体是基础理论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基础、药物应用;临床课有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中职或职高学生要升入护理高职需要参加浙江省考试院统一命题选拔,考试的科目有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语文、数学、政治。因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学生参加升学必考科目,所以无论原先是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还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大家都比较重视上述三门课程,而且反复学习、巩固,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实践技能比较缺乏,尤其是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三校生”班级的学生普遍人体解剖学的理论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实践技能考核与普高班相比没有优势。然而,学生在上人体解剖学时感觉自己已经学得不错,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会厌学人体解剖学。

表1 三校生入学前接触人体模型、标本情况调查表

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三校生”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医学基础课程的结构设置上没有把“三校生”和普高生区别开来。其次,使用同一个教学计划,没有注意到“三校生”和普高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差异,简单地采用同一个计划授课,必然导致“三校生”学得过于简单,而普高生则感觉较难,进度太快,自己跟不上,打击普高生学习信心。再次,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三校生因为有医学理论基础,所以往往会出现“三校生”理论成绩明显好于普高生。

目前,浙江省范围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招收三校生的院校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个别高职院校对“三校生”的课程体系做了适当调整,主要是减少了部分基础课的学时数,增加文化课程比例,拓宽学生文化基础。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减少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的课时数,将生物化学与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整合为一门课,解剖学不再设置。基础课程不设置解剖学,笔者认为不太妥当,因为“三校生”组成比较复杂,尽管理论学得不错,但是解剖学实践部分却有很大差异。我院到目前为止,三校生班级与“普高生”班级基础医学安排没有区别。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的基础,是医学形态学的范畴,结构多且看得到摸得着,需要学生不仅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后续医学基础课及护理临床课打下良好的形态学基础。鉴于三校生班级经过统一选拔时考过人体解剖学,普遍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是实践技能薄弱,尤其是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原先几乎没有接触过解剖标本、解剖模型,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技能几乎为零。因此,对“三校生”的人体解剖学进行改革,课程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以对护理岗位工作要求的分析为基础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学习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思维培养目标及态度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对临床常用解剖结构进行训练、充分利用解剖模型、人体标本甚至是活体进行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对人体形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加强对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校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作如下改革与优化:①减少三类生班级人体解剖学总课时,由原来92学时减少为72学时。人体解剖学当中的组织学部分课时不减,因为这部分内容选拔考试是非考内容,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学习过。②调整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的比例,由原来的64:28调整为32:40,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时数。像运动系统可以去掉理论课,直接结合骨、骨骼肌和关节标本或模型进行实践教学,其他章节缩减理论课,适当增加实践技能课。③增加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知识的结合,编写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围绕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医学知识,用案例分析教学加强人体解剖学与护理临床知识的融合。例如,讲到骨骼时,先引出骨折的病例、骨质增生的病例,然后让讨论,教师再进行正常骨骼的教学;讲到肾脏结构时,先引出肾结石病例,提出小结石会自行排出体外,然后引出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终尿)的排出途径,让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的同时了解临床知识,大大缩短了从基础知识过渡到临床知识的时限。

参考文献: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例10

护理专业实验课教学也从以前单一的传授解剖学基础知识向人文素质教育、解剖基础知识、护理应用解剖操作技术、和实验考核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近年来的网络多次曝光医学生玩尸照,虐尸照等事件[2],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充分暴露部分医学生伦理道德的丧失和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部分医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乱刻乱画,不尊重标本,甚至拍照相互炫耀等事件时有发生。另一个极端是,个别护理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对标本、尸体有恐惧、厌恶等心理,不愿接触、观察和解剖标本。解剖学作为护生首次接触的医学课程[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对护生整个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意思。第一次实验课非常重要,第一,不要马上让学生接触到尸体,而是让学生首先参观一下生命科学馆,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然后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骨骼标本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接受,最后达到接触尸体,解剖尸体的目的。第二,要给学生讲解老一辈解剖人获得标本、建立试验室的艰辛和志愿者为我们的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故事。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激他们的奉献精神。另外,每次在尸体上操作都要先对尸体鞠躬,从对尸体的尊重转化为对生命的敬畏,对前人的感恩。从而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

二、夯实解剖学基础知识

据统计,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有关,护理操作技术中,100%与解剖学有关[4],因此夯实解剖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发现,部分护生具有明显的功利心理。在解剖学基础知识尚未掌握的情况下,就急于学习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穿刺术、引流术等护理应用解剖的操作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首先对于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道理,先把基础打牢才是关键[5]。在实验课上,要把解剖学基本知识、重难点、以及结构特点等贯穿于教师的示教过程;再让学生充分利用标本,模型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形象记忆解剖学结构;然后,采取分组讨论,两两相互提问的形式,加深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答疑;最后,每次课都要留出时间进行课堂总结,重难点提问以强化学习效果。

三、贴近护士职业,突出护理应用解剖学特色

护理应用解剖学是解剖学通向护理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在解剖学实验课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培养护理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6]。针对我校护生“面向基层,必须,够用”的培养特点[7],在护理实验教学中,以临床应用为目的,突出实用性,有效筛选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对基层医院常见的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学内容如注射术、穿刺术等操作技术所需要掌握的体表标志、表浅动静脉,内脏插管术需要掌握的相关脏器的位置、体表投影、狭窄、弯曲等进行详细讲解,并让学生进行标本识别和实际操作。对非常见操作技术如神经损伤护理等涉及的神经走行、分支进行压缩或删减。同时,充分利用一些常用的活体教学的体表标志,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同学之间进行触摸、观察和辨认。此外,要让学生在相应的标本上进行护理操作模拟实验,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