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医专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6 19:29:15

中医专业论文

中医专业论文例1

1.2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给当代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给学生的专业思想带来了正、负两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有:逐渐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崭新的价值观;确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注重实验与临床能力培养等。负面影响有:终身从事中医临床医生的职业观念被打破,使得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技能。另外,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红包、回扣等不良社会风气对中医学专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1.3就业前景复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热爱并且毕业后想要从事中医药相关行业。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中医学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的增长却未能与之相适应。并且,目前医院招聘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学历要求很高,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就显得更为困难。复杂的就业影响因素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处于“毕业就等于失业”窘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前途产生质疑,从而对专业产生动摇。

1.4学习的适应困难进入大学之后,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否则,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学习上就会陷入被动、感到力不从心。其外,由于大学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学生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而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从而导致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存在适应困难。这些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就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专业情绪和专业思想问题。

1.5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维的基础之上,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体系独特,具有文学性、史学性和哲学性。另外,由于中医学理论是由无数个医家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而发展起来的,思维与经验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其理论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其应用有自然科学的特征,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其思维具有抽象性、实用具有经验性。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使得中医学的专业教育与高中数、理、化的基础教育的思维方法与知识结构截然不同。很多中医学专业学生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知识,在入学后也没有完成转变观念并融入到中医特殊的学习氛围中,加上目前的中医教育往往注重单科的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等中医药理论形成的外部因素了解和学习,使得学生普遍对中医理论、概念感到茫然和困惑,对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难以接受,时常感到中医逻辑的深奥凌乱和脱离实际。带着对中医理论半信半疑,甚至根本无法接受的思想被动地接受中医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1.6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模式目前中医学专业教育均采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模式,与传统“师带徒”模式相比较,其更趋向理论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但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其“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限制了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也导致了中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使得学生认为现在的专业教学与就业后的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不能有效地传授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此外,目前的中医学专业教学中,西医学课程约占总学时的1/3-2/5,使得相关中医古典医籍的学时不够,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中、西医学的交叉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甚至产生中医学不科学的想法,厌恶中医,妨碍对中医学的深入学习。

1.7中医西医化倾向目前中医出现了较明显的西医化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来指导中医临床与科研。在临床方面,用西医的疾病诊断取代中医辨病辨证,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上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在科研方面,过分强调新药研发而忽视中医基础和理论研究,这些都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医药疗效的体现,导致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的科学性和治病防病能力产生怀疑,对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信念产生动摇。

2加强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针对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影响因素,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加强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

2.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认识中医学专业新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对中医学专业的背景、性质、学科特点、行业前景以及中医临床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要求等情况并不了解,而新生入学时往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大学充满热情和激情。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宣讲、讨论、交流、看电影、看录像、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名师启航活动”,邀请中医学专业知名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进行中医学专业的背景、性质、学科特点、行业前景等情况介绍,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和引导教育,感染和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科学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学专业,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开启“学长导航行动”。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和生活的交流,通过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为大学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邀请杰出校友畅谈工作感受、就业心得等方法;在中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中开设中医学“专业导论课”或“学科导论课”,系统地介绍中医学学科、专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使大学新生一入校就清楚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以及明确大学5年应该学好哪些知识,从而方便学生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明确学习方向。此外,还应着重学习、领会医学誓言、白求恩精神等,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含义,对中医学执著追求,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2.2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大学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表现在生活方式、自理能力、学习方法、师生关系、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针对新生中存在的困惑和不适应情况,应通过开展“新生大学生活适应”主题班会、新老生交流会、新生心理讲座、大学生人际关系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方式,通过开设“大学生发展导论”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素质教育课程,结合高中与大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区别,引导学生尽快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应通过新老生交流会、专业教师讲授等方法,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并根据大学各门课程特点,开展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逐步摸索出与自己学习状况、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管理支配时间,学会应用工具书、图书馆等条件自学,从被动学习方法向主动学习方法过渡。

2.3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医学兼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其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其思维方法和精髓,从而形成稳固的中医专业思想。

2.2.1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孙思邈认为:“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二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提倡医者涉猎群书。中医学专业教育如果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则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后劲不足,难以成为行业佼佼者。因此,中医药院校要优化课程设置,逐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地位,增设古代哲学、自然辩证法、古典文学等课程,使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老子》、《周易》、《道德经》等,提高其人文素养。

2.2.2强化中医四大经典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基础和精髓,包含了许多中医学的哲学思维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历代医家都对四大经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保证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中医院校必须强化中医四大经典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中医学专业思想。

2.2.3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文化是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入门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通过开展中医文化知识相关讲座,制作和宣讲《中医药文化常识》手册,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朗诵”活动,成立专业兴趣小组,组织医院见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兴趣和增强学好中医的信心。笔者采用上述方法,营造了中医学专业大一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稳定的专业思想。经统计分析,该年级278名学生大一学年期末平均成绩将近80分,不及格率仅为1.31%,相对于本专业往年大一年级,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专业思想较为稳定,未出现申请转专业的学生。

2.4改善中医学教学方法和模式

2.4.1调整课程设置中医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方面的内容。中医学教育应按照其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体系来设置课程,力争使所设置的课程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中医特点、特色及其优势,加强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的学习。掌握好中、西课程的比例以及西医课程开设的时机。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首要的应当是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必要的西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的学习应该安排在中医教育的后半个阶段,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中医专业论文例2

HIS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模块,作为服务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对HIS的业务流程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对其进行维护和开发。

二、目前HIS课程建设的总结

目前有些文献从教学现状、师资力量的培养、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等方面为HIS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就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HIS的开发和维护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较为缺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HIS的应用不能达到足够熟悉的程度,对HIS开发和应用维护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定力相对较缺乏[1]。

就师资力量的培养来看,近年来在我国承担HIS课程教学的教师由于专业的限制,普遍缺乏对HIS较为深入的了解,进而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于既具有比较扎实的医学基础和计算机科学基础,同时又具有信息管理理论基础的教学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1]。

就理论课堂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方法,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既要有成功案例,又要有失败案例[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目前医疗行业信息化的热点和卫生管理部门出台的新标准、新政策,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如根据HIS的规范、电子病历标准、区域医疗和医改方案等内容,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尝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指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后进行课堂汇报及交流、讨论[4]。

就实践课堂的教学方法而言,学校可与软件公司或者与医院合作共建仿真实训室,模拟医院工作流程设计实验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医院信息系统有初步的认识,借用实训室的系统数据,可对患者就诊信息、业务、科研等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编写实验指导书,指导书中注明实验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开发流程,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结合教师提供的微课,开展个性化学习,直到熟练掌握所有实训项目为止。学生再以小组形式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开发流程进行医院信息系統或者其中部分模块的开发,并提交开发文档。最后留给学生一定的任务作为课后拓展训练部分,如:分组探究医院存在三长一短的原因?就诊流程哪些环节容易产生医患关系矛盾?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课后小组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讯,解决问题,形成报告,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5-7]

文献[8,9]提出基于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多层次教学内容的观点,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将HIS系统的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的人才需求设置不同方向的实验类型。

三、笔者关于HIS课程设计的思考

以上文献资料均为作者根据自身学科发展需求及实验条件给出的关于HIS课程建设方面的建议,从教学现状、教学目标、师资力量的培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实习、见习、毕业设计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但是没有就某一方面作具体的阐述。本校的HIS课程设计为32学时的实践课,集中安排在两个周末,实验室有公司开发的HIS仿真系统,笔者将根据本校的实验条件、课程设置及在公司的实习经历对HIS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部分作具体的介绍。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医院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

(一)HIS仿真实验系统的流程及数据库操作部分

作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公司的HIS实习岗位,不仅要熟悉HIS系统的操作流程,还要学会HIS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中表的跟踪方法,并会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和报表的制作。

1.系统流程操作。本校实验室有公司开发的HIS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为目前医院部分医院正在正常运行的系统。包括了医院HIS系统中的常见模块,如:门诊模块、住院模块、药房药库管理模块、电子病历模块等,系统配有详细的操作流程指导书,学生可以根据操作流程指导书进行操作,通过该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并熟悉HIS系统的基本流程。

为了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HIS仿真实验系统的操作流程,将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应该为项目实施人员的基本要求。比如:新增一个门诊挂号科室,要使这个科室可以进行门诊整套流程;新加一个新员工(门诊医生);新加一个检验组套;新增一个药品,做到能让医生开药方、药房能发药等等。

2.系统数据库中表的数据跟踪操作。HIS仿真实验系统包括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学生在操作HIS系统时,每一步操作所涉及到的数据库中的表可以利用数据库自带的数据库跟踪工具进行跟踪,从而了解到每一步操作所导致的表中数据的变化,有助于认清表中各个字段的含义,进一步有效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现并解决系统操作中所出现的与数据库有关的问题。数据库跟踪的方法如下:

本实验系统的数据库为SQL Server,打开数据库,在菜单工具中可找到SQL Server Profiler子菜单,双击该子菜单,登录,便进入了跟踪属性的界面,在该界面的常规选项卡中的模板这一项选择Standard(默认),在事件选项卡中点击列筛选器,弹出编辑筛选器界面,在该界面的左侧选项中选中ClientProcessID,在右边选项中点击等于,在等于下的文本框中输入正在运行的HIS进程ID号,该号可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查到。以Win7为例,具体方法为:按住键盘中的Ctrl+Alt+Del组合键,在弹出的界面中选中启动任务管理器,在弹出的Windows任务管理器界面中选择服务选项卡,在该选项卡的名称下面找到his.exe,其右侧对应的PID值便是HIS进程ID号。输入HIS进程ID号后,点击运行,便可以进行数据库中表的数据跟踪了。对HIS系统每操作一步,可以从跟踪界面中看到该操作所设计的SQL语句,可将该SQL语句在SQL Server中执行,进一步看到表中数据的变化。

学生在进行3.1.1和3.1.2的操作时,要给出每一步操作系统中界面的变化和数据跟踪工具所跟踪到的数据的变化。

3.写报表的训练。HIS系统实施人员应该能够根据医院的需求写各种报表,报表是通过数据库的SQL脚本写出来的,能够实现一定的统计功能,这一部分对数据库的要求较高。训练学生写报表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对数据库的应用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医院的业务需求有进一步的了解。写报表训练的题目为:统计一定时间内门诊就诊人数,入院人数,出院人数等;药房抗生素药品用量统计;按发药时间统计科室的药品名称等。

学生在做3.1.3的训练时,要求将SQL脚本交上来,并且给出相应的结果。

(二)HIS模块开发的训练

对于日后想从事与医院信息系统维护开发相关工作的学生,HIS模块开发的训练必不可少。对于该部分的训练安排如下:首先写一个具体的开发文檔,文档中包括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库,将项目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阶段,每一阶段都附上代码、界面的截图、对界面中控件属性的设置和操作、实现的效果,这一步属于验证性实验,主要让学生对HIS项目的开发有初步的认识;再给出其他模块的功能及部分代码,要求学生能够模仿前一步的验证性实验将代码补充完整,实验需要实现的功能;最后让学生开发需要与HIS对接的模块,如PACS系统、LIS系统、医院感染系统、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等,最后这一步并不计入课程设计的成绩,只是为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给出参考意见。如此循序渐进,使难度降低,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的训练

中医专业论文例3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交互的过程。而在当前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校门,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很浓的兴趣和热情,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稳定的,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消逝,对大学英语学习就会表现出一种反感、厌烦的态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烦闷的体验。感兴趣一失去兴趣反感和厌烦,这种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逆反心理的发展和生成过程。

1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1不能适应由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医学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时期在大学一、二年级,这阶段是学生从高中步人大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学生认知心理发生剧变的关键时期。我国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各有其侧重点,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英语教师通常会系统的讲解语法、词汇知识,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做什么样的题,怎样做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监督之下进行的,这样就造成了大部分中学生缺乏自学能力,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到了大学阶段,英语的学习重点和要求都发生了改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大学英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上,课堂上的信息量会加大,课后自主学习的内容增加。因此,大学教师往往以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多开口、多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

刚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适应这些变化,对大学教师所给予的充分自由反倒不习惯,认为大学教师不负责任,对于英语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很难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从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英语学习热情降低,对大学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1.2把“过级”作为唯一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指出: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可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在一次对于临床专业200名新生的问卷调查中,关于大学新生的英语学习的动机这一项设计为多项选择题,调查结果为:5%的学生选择了“想了解说英语国家的风俗和文化”;83%的学生选择了“顺利毕业,获得学位或四、六级证书”;9%的学生选择了“为了考研和出国”;3%的学生选择“无明确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把通过四、六级获得学位作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而近年来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医学院校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大学英语四级改革后难度加大,对于听力,书面表达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听、说等语言综合运用水平总体相对较低的医学院校学生面对改革后的英语四级考试时,普遍会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精神紧张,造成心理压力,产生焦虑。这种焦虑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消失,产生抵触心理等方面。

1.3其他课程的干扰

在我国的中学阶段,英语是“主科”,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上英语课,做英语练习题;而进入了大学阶段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学生,除了学学英语以外,还开设了很多重要的医学专业课,学习负担很重,学生无法兼顾公共英语和医学专业课程,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发生了变化。而在大多数的医学院校,英语都是必修课,很多学生是被迫学习英语的,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产生了逆反心理。

1.4教师教授不得法,“学”与“用”脱节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已经成为了医学院校外语教学的新要求。而医学院校面临着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低、高分低能、聋哑英语等问题和弊端日益突出,这一系列问题的实质就是“学”与“用”的脱节。

当前很多医学院校的英语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英语课程流于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师生的相互交流。学生艰苦学习英语多年后,学到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不能达到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终目的。学生也认为现在所学的大学英语内容不实用,与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无关。

2如何克服医学院校学生的逆反心理

2.1培养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中给学生新的刺激,要让学生多了解英语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趣味性和生动性,必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引。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的培养。要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外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外语这个工具医学院校的学生可以了解先进的医学信息和高新技术。学好外语对他们的工作、学有裨益;社会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要求越来越高,学好外语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学生树立了外语学习的正确动机,他们外语学习的效果必然会得到提高。

2.2提高教师素质

在公共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最需克服的是由于任务重、课时多、班额大、压力高而产生的“良心教学”、“责任教学”的心态。最应提倡的是实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不仅用一颗爱心和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医学院校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信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医学院校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做到常教常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3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高等学校扩招以后,一些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大班授课是近期国内高校扩大招生以来英语教学的趋势,大班授课对教学手段、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多媒体及更先进的网络技术,是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大班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技术保障。

传统教材的学习是单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对教材的多种信息进行交互式操作,这有助于弥补单纯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陷,克服传统教学中抽象、枯燥的弊端,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定势的“审美疲劳”。

2.4制订分层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中医专业论文例4

(二)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学校的各项规划和发展目标都有清晰的设计,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清晰的认识。然而,对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因处于不同的学院,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师资队伍等水平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要扎实构建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机制,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未来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既要有自己远大理想的考虑,也有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理性、合理地设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非医药专业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要对规划认真修订,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水平,不走形式。

中医专业论文例5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中医专业论文例6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中医专业论文例7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实施,按医学门类授予学位,分设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将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我国临床医学学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阶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位制度刚刚建立,医学学位就遇到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而对临床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出现了已毕业的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不能胜任相应的临床医疗工作的问题;二是医学门类学位类型单一,科研型和应用型均授予医学博士、医学硕士学位,这就出现了科研型医学博士不会看病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许多临床医学专家呼吁改革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学位制度。由于当时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不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尚未建立,医学界内部对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因此,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时机尚不成熟。

(二)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学研究生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从1984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原卫生部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学位设置进行了反复的调查研究,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法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适当增加了临床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原卫生部于1986年11月联合颁发了《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试行办法》(学位[1986]22号),决定把医学门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格分成两类:一类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主,达到博士水平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一类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达到博士水平授予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学位。经过几年的实践,普遍认为此《试行办法》是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条有效途径,为我国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宝贵经验。但由于此《试行办法》受到招生人数的限制,培养数量太少,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而且在培养过程中难以把握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突出问题。

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就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分级、学位授予对象、专业学位与医学学制的关系以及临床医学与医学门类其他学科授予学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反复调研和论证。在此期间,为了加速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1993年原卫生部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卫教发[1993]〕1号),这是一项全面培养和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的培训制度,为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有利条件。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为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重要依据。至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趋成熟。

(三)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阶段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提出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进行研究。会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与原卫生部科教司组织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草拟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方案》,1997年4月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该《意见》明确了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及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基本内容:医学门类仍设置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学士学位不设专业学位,仍按先行办法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硕士、博士这两级学位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职业背景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该《意见》界定了“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标准和学科范围:“医学科学学位”要求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涉及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和药学等有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学科,属于这类学科,其合格者均授予“医学科学学位”。“医学专业学位”要求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卫生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合格者授予“医学专业学位”,根据不同学科及其职业特点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等;该《意见》确定了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原卫生部科教司再次广泛听取意见,并通过“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等文件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1998年2月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8]5号、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综上所述,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为了有效地改变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差的状况,更好地培养能胜任临床医疗工作、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级临床医师,满足社会对临床医学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有利于与欧美等国家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对等交流。

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培养过程,使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培养医学师资和从事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在于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要求具有坚实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的侧重点在于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二)指导方式

设置专业学位之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学徒式”指导方式,其特点是研究生充当导师的科研助手,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其学术理论水平,适用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导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和较多的科研项目与经费。根据《试行办法》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一般需要18个月时间到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科室轮转,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而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通常为12个月,所以“协作式”指导方式更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利于充分发挥导师与相关科室带教医师的协作指导作用。这种培养方式,要求导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临床工作能力水平,还应当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

(三)课程学习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发展知识能力的学习,通过传授系统和完整的学科知识,实现研究生对学科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要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设置学位课程,多采用“启发式”、“学术交流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来组织课程教学。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基础性、实践性的同时,更要突出临床医学的新理论、临床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对临床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能力。

(四)临床实践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侧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所以通常只安排6个月时间在本学科进行临床实践,如跟随导师查房、看门诊,熟悉了解临床医疗工作的—般过程和基本要求。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般安排12个月时间跟随导师在本学科专业临床工作实践,安排18个月时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轮转。因此,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时间较长,轮转科室较多,使得他们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得到有力的保障。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材料整理与归纳、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训练,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般是导师科研基金项目的子课题,是对本学科领域新知识、新理论或新技术的实验研究,要求做出具有理论学术价值的创新性成果。论文质量标准体现为学术性和创新性。而“专业学位论文与科学学位论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应用价值。没有应用性,只是理论探讨或机理研究就不能称其为专业学位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病历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以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通过分析过去及现在的临床工作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新的应用价值。

(六)质量评价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一般采用“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的办法,比如:严格的开题报告审查制度,学位论文所解决的学术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而临床能力考核和答辩则是评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方式。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完成每一个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时要进行出科考核;在完成所规定的临床科室轮转时要进行阶段考核;在完成临床专科培训时要进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答辩。只有通过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的研究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按照《试行办法》的要求,把考核和答辩贯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和创新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医学教育观念逐渐被终身医学教育观念所替代。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是由三个性质不同而又互相连接的培养阶段组成,即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本科生)以医学院为主要培养基地,定位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生)以医学院校的附属/教学医院为主要培养基地,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养两个阶段(美国统称住院医师培训),医学院校毕业生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接受最基本的临床技能和各种专科临床技能训练,定位在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如内科和外科等,考核合格后获得医师执照并具有行医资格;只有经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申请继续参加专科医师培养,专科医师培养定位在临床医学的三级学科/专科,也可根据技术难度和培训条件分为初级(三级学科/专科,如胸心血管外科学)、中级(亚专科,如手外科)和高级(专病,如脊柱损伤)专科培养。经专科医师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专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是执业医师/专科医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医学教育阶段,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

在美、日、韩等国,医学生院校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美国的医学博士学位(MD)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准入条件,医师资格考试的前两部分在医学院学习阶段完成,第三部分测验在毕业后的1-3年内进行,通过者才能获得行医资格。在法国和新加坡等地,医学生院校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是融为一体的。法国的医学院学生在完成了6年的学习后,凡进入全科医师培训(3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就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全科医师);凡进入其他专科培训(5-6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就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专科医师)。在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其授予对象为临床医学研究生、七年制医学生和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的住院医师。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的特色是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培养高学历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对象是临床医学研究生、七年制学生和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优秀在职临床医师,分为临床医学硕士和临床医学博士二个级别。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临床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要求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所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要求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时所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中医专业论文例8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大学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影响了我国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笔者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中医专业论文例9

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学位课程,因此得到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和教师、研究生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新的形势对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来讲,能够阅读医学专业英文文献,撰写医学英语专业论文和摘要尤为重要。这对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然而,作者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以及学术交流中发现,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①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基础英语教学上,几乎完全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脱节,不能起到有效地促进研究生专业发展的辅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语教学忽略了高层次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医学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写作有着迫切的需求,却茫然无从着手。

这些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得到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部门及教师的广泛关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种方式努力加以解决。如:和专业教师合作修改研究生专业论文,或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等等。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研究生或者仅仅学到了写作方法,而对于如何遣词造句仍然无从着手,或者仅仅某一两篇论文得到了修改,却不能持续性地发展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对其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实践意义做一详细介绍。

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部到内部的转移和传递,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Vygotsky,1962)。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其中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基本内容

2.1 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原因分析

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发现,研究生的医学专业术语、词汇量并不小,但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写作却相当困难。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医学研究生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2.1.1 学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中,医学专业术语只是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着。由于对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结构的缺乏,使他们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无法将已知的医学专业术语运用于专业英语写作中,因此也就无从完成专业英语写作。

2.1.2 教学的原因

目前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研究生教学仍局限于基础英语,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其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为其专业发展起到有效地辅助作用。

2.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内容

此教学方法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带领下,研究生自主探索医学研究生自主检索医学专业文献、探寻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句式结构,并以其为框架进行自主医学专业英语的写作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积累,逐步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2.2.1 教师指导

专业英语写作方法;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步骤、方法。

2.2.2 学生分组

将学生按照专业或相近专业分成研究小组。

2.2.3 学生自主检索文献

以小组为单位,检索、搜集本专业权威文献,并上传到小组公用电子邮箱,作为搜集句式语料的文献资料。

2.2.4 学生自主搜集语料

从专业文献中探索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的句式结构,并以句式结构为框架,将医学术语、词汇灵活地运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为单位进行写作训练。

2.2.5 小组讨论

学生互评句式语料,提出修改意见。

2.2.6 教师指导

学生将预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课上展示,教师予以点评、指导、修改、储存。

2.2.7 创建句式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存储的语料整理成句式库。

3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教学的实践意义

3.1 此教学方法解决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的问题,以及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的难题,使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同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个人专业发展,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解决了两者之间相脱节的现状,促进研究生的个人专业发展。

3.2 在培养在校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为广大医学研究生和医务工作者撰写专业英语论文和摘要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源。

3.3 此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医学研究生教学,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当中,切实将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的检讨及其教学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晖,王凌云.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探究与外语教学,《外语艺术教育与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杨小菊.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医专业论文例10

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负着提高医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知识水平及人文综合素质的重任,在医药学专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加强医药学人文教育,可以为培养大批既有高精尖医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新型医药学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一、医药学专业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识的缺失

在医药学专业学生的思想观念上,有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是专业课程,无关紧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医药学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够,存在各种各样的印象和偏见。有的说:“记得刚开学时,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心一下子就沉了,唉,又是既无聊又不能丢的课程”,“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以后上课的时间又很难熬了!”;有的说“本人一开始接触到这门课,感觉不好,我本来就不是文科生,感到政治课面对一大堆文字全无兴趣”;有的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在我们课上课下学习到”,大学里上这门课是在“炒剩饭”。有的说:“在大部分同学看来,政治课是很枯燥的,又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所以都没有什么兴趣,就算起初很认真的听讲,中间还是会走神甚至打瞌睡了。”总之,学生的看法五花八门,他们认为这门课“既无聊又不能丢”,“难熬”,“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没有什么兴趣”。因此,他们准备在课堂干什么?一位学生这样说:“很多时候,我就想着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时,尽量地把所有的作业在这样的课时中解决掉,或在这样的课上练习写字,绝对不能在这样的课上浪费太多时间。”可见,部分医药学专业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观念是消极的,亟待纠正。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分为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模块,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是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首先关注的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塑造,使医药专业学生认识医药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它们要求医药专业学生遵纪守法,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具备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尊重患者个人信仰;实事求是,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它是培养医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养医药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等综合素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远大的抱负、明确的目的和顽强的毅力是人们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精神条件,因为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为其它素质的培养提供动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学校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1]。同志也强调:“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2]。只有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奋起读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其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近现代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接触到上述人文社科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弥补专业学习的不足,可使学生成为一个博学多才、有较高文化教养的人。一个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得较好的学生,其综合文化素质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此外,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断深化,选修课程的不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体现出综合性特点,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的作用将更大。教学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素质。有的学生认为:“在我们同学之间,有一部分人对于英语、社会学科等人文科学不感兴趣,这种偏向亟待纠正。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没有全面发展自己,没有人文素质,即使其他学科学得再好再棒,只能成为一个不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

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医药学专业人才中的途经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所学医药专业相结合。在课堂讲授上,任课教师要找准与医药学专业教育结合的切入点,结合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内容与医药学生所受的专业教育“同舟”、与培养和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的主旋律“同曲”。笔者在教学中,坚持理论教学联系学生专业实际的原则。通过广泛调研,收集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医药特色教学案例,如医药行业的发展动态、“精诚大医”的感人事迹、医疗卫生焦点问题等案例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药道德,造就一代德才兼备的医药人才。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调动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方法,如医药特观看讨论法、医药特色案例教学分析法、医疗卫生焦点问题讲座、组织学生专题小组讨论、自制课件演示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医药专业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精炼授课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笔者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认为“老师课堂十分钟的视频,经常是跟医疗行业相关的,从其中,我们了解到最新的卫生医疗法规,药品监管,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到‘三鹿’奶粉事件后所引发的更加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感受到诺尔曼・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护士而言,一定要有‘五心’即责任心、爱心、善心、耐心和同情心,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从视频中学习政治知识和如何做一名受人家喜欢的护理人员,这让我们更接近现实,可以让我们把政治知识运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去,这种教学方法我感觉很好,让我喜欢上‘理论体系概论’课。”“老师给我们播放《诺尔曼・白求恩》这部片子,让我有很大的震撼。白求恩用他的半生来为中国的战士医伤救死,即使在枪林弹雨下也永不忘记自己的天职,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只要还有一处伤口,我的心一刻也不得安宁’,这一句话表现出他高尚的医德,又想起现代的医生、护理人员收红包,利用医保夺人民的金钱,他们的医德和白求恩相差太远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忘记自己的天职?是什么让他们觉得金钱比人命更重要?作为一名护理学生,一定要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我们要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3.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医药专业教育的结合,首先应着力提高教师素养,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完善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或信息,在教学中才能够更贴近学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医学专业教育的结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医药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