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财产保险的业务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5 16:12:09

财产保险的业务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1

在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中,往往会要求借款企业对提供的抵(质)押财产购买保险,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保障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但在授信实务中,由于险种选择、保单权益,以及保险公司在保险免赔条款、特别约定以及“不足额”保险赔偿上设计的“乾坤大挪移”,往往造成财产保险形同虚设,保单成为空纸一张。

一、典型案例

春瑞公司是一家从事纸类产品批发贸易的企业,经销的产品以铜版纸、白卡纸等印刷用纸。某商业银行给予春瑞公司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以动产(纸类制品)作质押,同时要求对所质押的动产购买财产保险。

春瑞公司作为投保人向某保险公司购买了财产基本险,该保单记载:保险公司按本保单承保险别及其对应条款和特别约定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保单正本记载事项主要为:

1.承保财产项目:库存商品(纸品);

2.保险价值确定方式为账面余额,投保人按照贷款合同金额即1000万元投保;

3.保险期限:2010年8月21日零时起,至2011年8月20日二十四时止;

4.特别约定一栏中注明:

(1)本保单第一受益人为某商业银行;(2)保险标的因在保管当中未达到垫高20公分以上的保管条件,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财产基本险条款注明:

1.保险责任:由于火灾、雷击、爆炸、飞行物体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原因造成保险标的损失,保险人依照本条款约定负责赔偿;

2.责任免除:由于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1)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2)战争、类似战争行为、敌对行动、军事行动、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谋反、恐怖活动;(3)地震、海啸及其次生灾害;(4)核辐射、核裂变、核聚变、核污染及其他放射性污染;(5)大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及其他非放射性污染;(6)保险标的的内在或潜在缺陷、自然磨损;(7)盗窃、抢劫。

2010年8月30日,春瑞公司与某商业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和《动产质押合同》,并办妥动产质押担保手续后,银行向春瑞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日至2011年8月29日。

二、财产保险对授信业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结合上述案例,在银行授信业务中与财产保险有关的风险主要在于:

(一)投保险种无法保障抵(质)押财产的可保风险

借款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通常会选择保障范围较小、费率较低的险种。例如财产基本险,使得抵(质)押财产在出险后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

注:1.“√”表示在可保范围,“×”表示除外责任;2.上述比较均为主险,不包括附加险。

在上述案例中,春瑞公司对库存商品仅投保了财产基本险,结合其库存商品—纸品的特性分析,在保管过程中最易受到水渍的风险,同时该公司主要经销高级印刷纸,由于价值较高,相对易于搬运,也面临较大的盗抢风险。但根据所投的财产基本险的承保范围,水渍险、盗抢险均不在其列,一旦出现上述风险,保险公司不会进行相应赔付,也无法覆盖抵(质)押财产的可保风险。

(二)保险拒赔风险

保险公司在每一个保险产品都会约定免责条款,了解免责条款关系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责任和投保人最根本的权益。一般而言,免责规定会固定出现的“保险责任”条款中,以列明“绝对除外”的不可保风险,例如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保险产品基于投保人的保险需求、所保财产特性或保险人的承保能力等因素,在保单正本的“特别约定”部分约定个别“相对除外”的责任,这些除外责任不利于抵(质)押财产获得充分的保险保障。

如本案例中,保险公司基于承保财产的保管特性,要求在保管库存纸品时需离地面垫高20公分以上,而根据该银行后续对监管仓库的现场查库,发现监管公司在保管时将纸品直接堆放在地面,未达到垫高20公分的保管要求。一旦出险后,保险公司在调查时认定由于承保财产系保管不当造成水渍或毁损,则会根据上述免责条款拒绝赔付。

(三)保险期限不能覆盖贷款期限,存在脱保风险

如果保单所记载的保险期限不能覆盖贷款期间,一旦在保险期限外贷款期限内发生意外损失,则保险公司不会对承保财产的损失进行赔付;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保单上所记载的保险期限与贷款同期,但借款企业逾期未归还贷款,在保险期已过而未办理续保的情况下,银行同样面临潜在的资产损失风险。

在本案例中,由于投保时间和贷款发放时间出现差异,造成保险期限到期日早与贷款到期日,银行也未要求借款企业出具到期续保的书面承诺,存在操作风险。

三、加强对授信业务财产保险的风险防范措施

以上列出的只是在授信业务中常见的保险问题,在实际信贷业务中存在着更多、更复杂的情况,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小心谨慎,加强业务操作合规性管理,避免因保险问题带来代偿风险。

为防范财产保险对授信业务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在对财产险投保和管理过程中应做到:

1.要加强对财产保险保单的审核,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留意保险公司的免赔声明,必要时可以向保险公司询问并让其就免赔事项做出解释说明。

2.应根据抵(质)押财产的特性和管理要求,对投保的保险公司、险种和产品作出明确和具体要求。如在办理动产质押业务时,规定“必须按规定要求担保人就抵(质)押物到银行认可的保险公司办理财产综合险,质押动产原则上还要求办理附加盗抢险”。

3.保险单应约定债权银行为被保险人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或约定为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如办理抵(质)押担保前,抵押人或出质人已办理财产保险的,应要求保险公司出具变更债权银行为被保险人或第一受益人的批单,保险单不应有任何限制银行权益的条款。

4.保单记载的保险到期日至少应超过授信到期日,累计保险期限不短于主合同履行期;如有多份保单,则以最早到期保单的保险期限为保险到期日;保险金额不低于抵(质)押物估价总值或不低于主合同授信本息,投保必须足额、连续。

5.抵(质)押主合同有效期内,应要求投保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保险或退保;如果保险单在授信期限到期前失效或中断,则保险单需要更新或以其他可接受的保险单替代。

6.一旦发生保险事故,须要求投保人立即向保险公司报告损失情况,保险公司应将保险赔偿金直接划付给银行用于授信资金的偿还或向有关部门提存,或经银行同意用于恢复担保物的价值;当保险赔偿金不足以偿还抵(质)押物损失金额时,应要求借款人偿还剩余贷款或提供其他有效担保。

参考文献: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2

目前,欠发达地区财险公司面前的挑战、困难很多,其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克服粗放型发展,科学把握业务发展节奏,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现就河南省信阳市财险市场发展情况做一下探讨。

一、信阳市的社会和经济情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东邻安徽、南接湖北。全境东西长约205公里,南北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辖8县2区、6个管理区,总人口804.8万。

2012年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08.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6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9.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1.13亿元。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4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2.32亿元,非税收入13.1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8.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8元。

二、信阳市财产保险的承保资源情况

(一)信阳市财产保险主要以车辆保险为主

到2011年全市客、货车拥有量共计12.09万辆,摩托车49.93万辆。其中货车41727辆,客车79228辆。营运客车9767,营运货车27860,营业车辆占汽车总量比31.1%。家庭自用客车55137辆,占汽车总量比45.58%。2012年全市共计承保23.61万辆(含摩托车)机动车交强险,承保98460台机动车商业险,车险保费收入共计6.06亿元,占总保费比为79.21%。

(二)信阳大型企业很少

信阳只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养殖业、一家制药业,没有大型重工业。2012年信阳企财险共计保费收入1596万元,占总保费比仅为2.08%,占比很低,非车险业务占比低,竞争激烈,2012年全部非车险(除农险)业务占比为9.26%。

(三)信阳市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2012年信阳农险保费收入8829.4万元,占总保费比为11.53%,信阳的农险资源还是较多的,由于农险产品较少,只有水稻、玉米、小麦种植保险和能繁母猪养殖,其他农险产品还未开办起来。

信阳由于承保资源少,主要是机动车辆和农业水稻保险,其他非车险还未深度开发,信阳人口众多,意外险和责任险市场保源潜力较大,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阳市保险深度3.1%,全国保险深度为2.98%,略高于全国平均保险深度。

三、信阳市财产保险行业的业务发展情况。

信阳市现有14家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公司,在近三年经营情况如右:

通过右统计表可以看出,2011-2012年三年来信阳财险业务增长率分别为20.4%、20.55%,远高于信阳GDP的增长率。信阳财险的简单赔付率这三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最高达到68.63%,全行业亏损,最低为54.14%,也有一半以上的公司亏损。可以看出,信阳财险业还是粗放型发展,重规模轻效益。

四、对信阳财险业务今后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合规经营和确保承保盈利

因信阳市财险行业最好经营年度的承保利润只有5%左右,如果手续费放开,信阳财险业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合规风险,二是经营亏损的风险。建议各家财险公司坚持合规经营,不跟风。积极采取向行业协会反映,与同行业几家大公司协商的方式,坚决执行行业自律中的手续费标准,确保承保盈利。

(二)建议建立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财险行业的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引进高素质人才到财险行业的机制,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待遇,创造良好、合规的展业环境,逐步淘汰素质普遍偏低的人。

(三)建议建立科学、市场化的计划分配和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

1、把对计划有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源、市场份额、同业机构数、客服能力、GDP在全省排名、保险深度等。通过对计划分配有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符合市场化的分配计划,使之具有可持续性。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3

当前财产保险业客户服务存在诚信度差、定位不清、认识不到位、缺乏财产保险业客户服务行业标准、人员和装备投入不足、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从而造成现场查勘速度慢、定损缺乏依据、理赔手续繁琐、赔款不足额且周期长等后果,其中车险理赔难就是财产保险业客户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表现,这些问题和后果已经引起保险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一、保险客户服务的特性

保险服务是指保险公司为潜在客户和现实客户提供的以保险保障为核心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全过程的服务,保险服务既有一般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及时性、差异性和易逝性四大特性,更具有其保险保障所包含的特殊内涵。一是保险服务的无形性,与有形产品相比较,无形性是保险服务所具有的最为显著的特性。保险服务与一般的服务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保险产品本身就是无形产品,客户在购买保险前仅仅是初步了解保险的条款和承诺的服务,而无法亲身体验保险产品和服务,所以客户选择保险公司面临的投保风险就比一般的有形产品更大,就更需要保险公司履行最大诚信原则。二是保险服务的及时性是指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因此要求保险公司在现场查勘、医疗跟踪和协商定损以及赔款等方面都要履行服务时效的承诺。三是服务的差异性,由于客户的主观预期和感受不同、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素质不同、提供服务的时机和场合不同,服务质量常常处于因人因时因事而不断变化和高低起伏的状态。四是保险服务的易逝性,即保险服务既不能在时间上储存下来以备后用,也不能在空间上进行转移,如果不及时消费就会造成服务的损失。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特别是突发大面积事故后的客户服务更是对保险公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求保险公司对突发的大面积事故的频率和范围提前做出预案,对客户服务的人员和装备的配置留有一定的机动余地,以应对突发的大面积事故的及时处理。

二、国内保险业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是标准化服务,通过夯实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基础,实现客户服务标准化,确保客户服务的统一性。二是专业化服务,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积累保险服务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经验;依靠现代科技成果挖掘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依靠高效的作业运营平台整合内部流程和外部资源,从客户价值的角度出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三是一揽子服务,强调保险服务不仅包括核心的理赔服务,还包括出险前的承保服务和平时的防灾防损以及紧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不仅包括基本的保险出单和赔款支付等合同内服务,还包括保险专业咨询和策划、续保提醒、短信通知、客户关怀等合同外服务。四是一站式服务,强调保险服务的全流程无缝联接,客户可以通过统一界面完成相关业务办理,满足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享受服务的需求,提高客户对服务流程的依赖性和信赖感,从节约客户的时间成本等方面提升客户价值。五是差异化服务,价格竞争所导致的利润压力迫使保险公司开始审视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益的权衡问题,同时对客户价值的关注是保险服务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客户细分实施差异化服务,可以更加有效地配置服务资源,使服务投入更加有效,确保优质客户的维系与发展。

三、客户服务的目标和能力建设要求

客户服务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服务”理念,由外而内打造服务价值链,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承保理赔、客户服务和品牌宣传等各个环节创造客户价值,实现客户满意和保险公司有效益的发展。客户服务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原有客户续保率持续提升,特别是VIP客户续保率保持较高水平,新增客户不断增加,客户投诉率明显下降,达到保险监管机构和客户满意度不断上升,形成保险公司和客户共同发展和共赢的局面。

保险客户服务需要达到“六个力”:一是客户界面的执行力,就是凡与客户接触的人,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服务习惯,自觉执行服务标准,忠实履行首接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业务后台的支撑能力,就是要完善管理规则,理顺业务流程,明确环节时效,优化技术支持,形成有效激励,为前端客户服务提供支持。三是服务品质的监控能力,就是要建立保险公司各层级、各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服务工作标准和考评奖罚标准,健全保险公司各层级服务监督考评机构岗位,明确职责,赋予权限,实现服务效能考评的常态化和有效性。四是客户资源的管理能力,就是要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客户实名制的强制执行,建立公司客户识别与分级系统,并有效联通业务系统、网电销系统、理赔系统、财务收付费系统和服务电话系统,构建公司统一、互联、高效和差异化客户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五是客户需求的发现能力,就是在市场研究、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技术应用等方面,建立以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为目的的客户服务创新体系,充分体现公司引领市场的价值与作用。六是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就是依托保险公司既有的网点优势和巨大的客户群体,以保险保障为核心,有效整合外部资源,不断扩大和延伸保险公司的服务领域,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强化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四、客户服务标准的监督和考核

1.保险公司内部的监督和考核

一是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自身对照考核标准、自查自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由保险公司上级机构的客户服务质量检查神秘人和保险公司外聘的客户服务质量检查神秘人对照客户服务标准进行明察暗访并考核打分排名,每季度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公布1次考核结果,每半年进行1次公司系统内部排名,对排名靠后的保险分支机构进行自查自纠,限期改善。三是通过电话回访和营业厅评价器评价以及发放书面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等途径进行客户满意率调查,全面了解客户对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的评价,掌握客户对保险公司服务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四是通过认真处理客户各种途径的投诉,发现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有的放矢的加以改进。五是建立服务质量日常监督机制,全面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监督、客户监督和社会监督三级监督网络,分类管理、定向监控,通过建立客户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达到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的常态化。六是通过服务监督和定量化的服务效能考核对展业、承保、理赔等各业务环节的用时监控和服务质量的量化考核跟踪,为客户服务标准化的有效落实提供强有力保证。七是在公司内部将客户服务考核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的KPI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并兑现,通过实施月通报、季考核、年度兑现的方式不断促进保险公司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八是坚持“专家治司,技能制胜”的原则来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不断深化核保和核赔师制度,提高承保和理赔的专业化水平,为客户服务效能的提升和客户服务标准化的落实奠定人力资源的基础。

2.保险监管机构等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一是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行业协会或者委托的专业机构对所在地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和考核评分,并视考核评分情况对服务质量差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警告、直至机构的停业整顿。二是通过在社会上聘请行风和服务质量监督员的方式,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对保险行业进行全方位的舆论监督,对保险消费者投诉和反映到新闻媒体的寿险销售误导和车险理赔难等方面的问题,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并给社会一个公开透明的答复。四是通过保险公司自律、保险行业协会自律检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监管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多种途径督促保险公司采取措施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五是建立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确定客户服务关键环节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全流程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逐项考评并定期向保险公司和社会大众公布客户服务指标的考核结果。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4

在我国,理财险业务是一种具有投资收益又具有保险保障的新型人寿险种,其优点和投资的收益水平是传统的财产保险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财产保险公司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业务。所以,本文针对理财险业务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积极寻找出有助于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理财险业务的经营策略,从而促进理财险业务的有效开展。

一、理财险业务的发展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意义

理财险业务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新型的理财型保险业务,收取的保障金是传统的财产保险所收取的利率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近年来为财产保险公司扩大资产规模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时,因为理财险业务兼具投资和保险与一身,所以也会随着经济而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所乐于接受的财产保险业务,并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有效的发展,扩宽客户来源,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链条更加稳固可靠,从而改进公司的经营模式,并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二、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理财险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理财险业务对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客源、推广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经营理财险业务与其他财产保险业务一样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就需要财产保险公司对面临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1.理财险业务人员的技能不足。优秀的业务技能除了能展示保险业务人员的实力水平,还能提高保险业务的成功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对外招聘业务人员的时候,就需要格外注重其专业技能的考察。但是因为理财险业务是新型的人寿险,而且是以投资为主的保险业务,所以财产保险公司中具有传统专业保险技能的保险业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理财险业务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理财险业务的开展,这因此成为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理财险业务的一大难题之一。

2.财产保险公司的传统资产负债满足不了理财险经营需求。理财险的资产负债模式比传统的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模式更加复杂,所以随着理财险的推出,传统财产保险公司中的资产负债模式不但满足不了理财险的需求,而且还使财产保险公司其它业务的开展受阻。因为理财险是以投资为主的财产保险业务,对保险公司的资产具有更长的期限和更强的流动性需求,所以就需要对传统的负债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使理财险业务能够有效经营下去,非理财险业务也能够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添光加彩。

3.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偿付能力是制约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理财险业务的一大阻力之一,因为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我国的保险监管已经由传统的市场监管为主,过渡到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主,市场监管为辅的新型保险监管模式,再加上理财险业务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要求较高,所以就需要有目标、有计划的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但是因为偿付能力和公司的未来发展和业务开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是由公司的净资产减去公司的实际负债资产所得出来的,所以在开展理财险业务之前,财产保险公司就需要对偿付能力进行水平评估,同时还需要注重公司其它非理财险业务开展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和需求波动情况。

4.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理财险会加大公司风险。理财险业务作为以投资为主的保险业务,相对的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所以,把风险经营作为公司发展手段的财产保险公司,在决定经营理财险这一具有高风险的业务时,理所当然的会进行公司风险承担能力的评估,并策划好针对日后损失和经济补偿的方案。所以说,虽然理财险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性,但是同时也是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这一基本职能的考验。

三、财产保险公司理财险业务的有效经营策略

财产保险公司理财险业务的长期有效发展下去,是离不开财产保险公司在理财险经营方面的策略设计的,只有科学、有效的设计,才能推动理财险业务有质量、有数量的开展下去。

1.抓住时机,把握机会。和谐稳定的环境除了有助于理财险业务的开展外,还有助于理财险能够根据时空和需求的不同选择合适产品,并抓住任何一个发展的有效机遇。

1.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的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经济都和理财险业务的开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开展理财风险业务之前,需要调查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是否良好,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否能为理财险业务的开展创造较为和谐的环境,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理财险业务具有较快的增长,财产保险公司具有较大的利益。

1.2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理财险业务需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经济的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因此为了使财产保险公司的理财险业务得到有效的发展,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财险业务。例如,在经济发达的且人民对理财险较乐于接受的地区,加大理财险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并且不定期的推出新的理财险,而面对经济落后,人民兴趣不高的地区,则需要根据不同人民的需求,对理财险进行一定范围的调账,使理财险能够因地制宜,逐渐被接受。

1.3根据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策略,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财产保险公司在不同时空,能够根据公司的发展策略来选择理财产品的话,除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公司的风险,还能够为公司提供和谐稳定的资金来源。虽然在当今的理财险市场中,根据风险性的大小,划分出了稳定利率型和波动利率型的理财产品,但是理财险作为以投资为主的保险,需要根据财产保险公司的战略变化,有选择性地去挑选出合适的理财产品,从而使财产保险公司能够在风险性最低的情况下去获取最大的利益,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

1.4财产保险公司要处理好不同业务之间的关系。理财险业务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之一,虽然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财产保险公司仍然需要发展好其它的传统财产业务。因为理财保险固然能够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样也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并且不是每个财产保险公司都能够承担起理财险业务的风险,所以财产保险公司在开展理财险的时候需要深思熟虑,有所选择的发展理财险业务。

2.合理看待,提高管理能力。理财险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在许多方面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也需要合理看待财产保险公司中其它业务,并且有针对性的提高管理的能力水平。

2.1加强理财险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理财险虽然是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之一,但是理财险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比其它业务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为理财险除了是一种保险之外,最重要的是它还同时具备投资的职能,因此对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就会比较严格的同时,也会加大管理队伍建设。

2.2加強理财险的推广和销售渠道管理。理财险的推广和销售是由第三方来进行的,因此为了确保理财险的业务范围、产品质量、后续保障等方面能够有质有量的进行,就需要加强对理财险推广和销售渠道的管理。

四、结语

总的来说,财产保险公司的收益是和风险相挂钩的,因此在经营理财险业务的时候,财产保险公司需要直面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策略,从而科学有效的促进理财险业务的开展,使财产保险公司能够在较小的风险下,收获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戴成峰.论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与资金运用[J].保险研究.2015(05).11-12.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5

1.1财产保险的定义

关于财产保险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财产保险是指将财产及其相关的经济利益以及损害赔偿作为保险标的的险种;狭义的财产保险则是指将实体物质财产作为标的的险种。在保险实务当中,一般将狭义的财产保险称为财产损失保险[1]。

1.2财产保险的业务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五条对财产保险的相关业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2]。可以进行保险的标的物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财产与经济利益。其中,以具体物质形态存在的财产和利益作为标的的,被称为财产损失保险。例如,家庭财产、房屋、车辆、生产设备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财产和利益作为标的的,被称为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例如,职业责任、投资风险、产品责任、信用保险等。

2财产保险对民生改善的主要作用

2.1为家庭财产保驾护航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为家庭财产提供保障是财产保险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所谓家庭财产保险就是指将居民的有形财产作为标的物的险种,是财产保险的主要险种之一。按照保险责任的差异,可以将家庭财产保险分为基本险与综合险两种。家庭财产保险在确保居民财产安全稳定、避免群众遭遇意外灾害、盗窃等损失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08年开始,我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频发,给不同地区的家庭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针对该现象,我国主要保险公司相对应的提供了家庭财产保险产品,给居民的家庭财产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体系。以我国的农村住房保险为例,根据保监会的相关统计资料,2012年,我国农村房屋保险费用为5.1亿元,对全国范围内的6000多万间农村房屋进行了保险,为农民提供了约6000亿元的财产保障,基本实现了对自然灾害多发区域的有效覆盖。

2.2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财产保险不但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机制为人民群众的家庭财产提供保障,避免因为意外事故而导致的生活水平降低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当前财产保险关注较为密切的“三农”保险为例,各主要保险公司对发展农村保险予以高度关注。例如,中国人保在“十一五”期间针对农业保险的投资不断增加,获得的农业保险费用也增加了近16倍,共计为1465.4万农户提供了包括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小额保险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等在内的保险,对维持农村地区经济稳定、产业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部分保险公司还针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产业开展了对应的保险业务,通过持续完善农业保险营销机制和推广发展模式,以具体的区域为对象,开发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保险业务。以此为基础,将小额保险作为基本突破口,采取协调推进的模式使得农业保险业务得到了有效发展,对提高“三农”保险在农村市场的覆盖率方面发挥了积极意义。不仅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强农、惠农作用,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3为抵抗自然灾害提供了有效屏障

对于我国保险行业而言,过去的十年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保险业务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考验。在发生自然灾害之后,保险公司关注民生,向老百姓伸出援助之手,为提高老百姓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扩大财产保险的覆盖范围、拓展财产保险的渗透深度,将财产保险的主要方向放在服务民生,为灾后重建以及社会保障提供了有效支撑。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人保财险仅在“十一五”期间就承担风险责任金344.07万亿元、处理理赔案件7368万件、支付赔款达到296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为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3当前财产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险种结构亟待优化,市场供应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虽然部分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业务发展较为全面,针对不同的市场类型开发了针对性的财产保险险种,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财产保险产品结构。但是,依然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例如,部分财产保险产品主要以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为主,其比例甚至达到了80%,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3]。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市场定位不合理、险种结构优化意识不明确以及适销险种较少导致的。市场保险供给是指在对应的时期内,保险人可以为整个市场提供的保险产品数量。这对于大部分以分公司建制为单位的保险公司而言,因为其独立开发保险产品的能力不足,导致其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是基于全国范围设计的产品,缺乏针对性和区域特点,使得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不利于满足当地市场的供给。从当前财产保险市场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提供的财产保险产品单一,不但不能满足市场实际需要,而且还带来了行业内恶性竞争、内部管理混乱、会计核算难度增加、内部控制乏力等问题,直接制约着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限制了其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3.2保险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制约了财产保险市场的开拓

根据国外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财产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保险中介机构及体系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基础上的。在保险产业发达的国家,由人、经纪人等中介结构所提供的财产保险数量占到了总体业务的55%左右。而当前我国的财产保险业务主要由银行、车辆管理所等具有明显行政背景的兼职人所担当,而且由之提供的业务量仅仅占到总业务数量的20%左右,远远低于国外保险业务发达国家的55%。这直接制约了财产保险业务的承接能力,造成了保险业务量难以提高的问题,限制了其改善民生作用的发挥。

4财产保险公司业务创新策略与建议

4.1产品结构的创新

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特色产品较少,与财产保险业务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责任险所占的比重较低。针对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必须深入思考责任保险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4]。在具体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产保险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和创新:一是建立并完善总、分公司联动开发机制。财产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储备是财产保险营销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险营销工作的基础。总公司可以基于电子商务、综合金融等产品构建公司的整体开发及创新平台,从而满足下属分公司对保险产品的实际需要。而分公司则基于其对市场实际需求较为了解的优势,利用对应的渠道定期将搜集得到的一手产品需求信息向总公司汇报,通过这种上下联动的产品开发方式,保证所推出的财产保险产品具有市场根基,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二是优化险种配置。对财产保险险种机械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将财产损失险、责任险以及人身意外伤害险结合起来,形成一揽子的保险产品。不但能够显著降低保险销售的成本,而且能够全面满足投保人的实际需要;三是提高保险产品的创新频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缩短责任保险产品的开发周期;其次要针对我国财产保险方面的空白领域,例如航空航天产品,开发对应的高科技保险产品;再次要建立大型自然灾害管理体制,例如使得家庭财产保险能够附加地震保险条款;最后要针对当前居民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退出一揽子综合类型的保险。例如,开发增值服务子女教育险、火灾责任保险等。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6

企业财产险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保障的一个险种。任何属于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由被保险人经营管理或替他人保管的财产、其他具有法律上承认的与被保险人有经济利害关系的财产都可在保险标的范围内。投保金银珠宝等珍贵物品须事先与财险公司进行特别约定,但有价证券等不在本保险范围内。财险对火灾、爆炸、雷击等原因造成保险财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对由于暴雨、洪水、台风、暴风、龙卷风、雪灾、雹灾、冰凌、泥石流、崖崩、滑坡、水暖管爆裂、抢劫、盗窃、被保险人故意行为等原因造成保险财产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中小企业财产险的主要险种、保障范围

1、企业财产险的主要险种有:企业财产综合保险,主要有财产基本险和综合险两大类,以及若干附加险,主要承保那些可用会计科目来反映,又可用企业财产项目类别来反映的财产。2、中小企业财产险的保障范围可保财产,可保财产是指保险人根据保险条款规定认为可以承保的财产;不可保财产,不可保财产是指保险人不予承保的财产;特约可保财产,特约可保财产是指那些价值不易确定,或在一般情况下因遭受保险事故而导致损坏的可能性小,经保险双方特别约定后,在保险单明细表上载明品名和金额的保险人可以承保的财产。

二、中小企业财产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品发展明显不均衡,各险种保费存在差异大。中国市场调研网的2016—2022年中国财产险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认为,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校园、运输、旅游、质检和建设行业的责任保险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财产保险行业各险种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但产品发展却存在明显不均衡,各险种保费存在差异大。2、盲目追求保费收入增长,企业经营模式粗放。财产保险公司的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粗放,在考核指标上限于业务增长速度与市场份额比较多,部分保险公司追求扩大规模、抢占财产保险市场,使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在赔款支出方面高于保费增长。盲目追求保费收入的增长,经济效益却一路下滑。3、中小企业财险品种单一,财产保险产品创新少。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少,保险市场上的产品数量少,品种老化,项目单一,且各财险公司的产品普遍存在雷同现象。少数财险公司虽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缺乏系统性及差异性,市场适应能力差。财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市场供给主体少,市场供给能力低。4、保险内控制度不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足。保险监管框架性的制度不完善,一部分制度针对性和操作性比较低。各保险公司为了经济利益,规模不断扩大、不断争取客户与保费收入,导致了采用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没有对内控制度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落实相应的制约与处罚措施。5、企财险赔付率不平衡,费率水平总体较高。中小企业财险的费率厘定是根据标的物的风险大小来决定的,标的风险程度越低费率就越低,但保险行业协会和很多保险公司总部。企财险费率连年下滑。保险公司为了完成经营指标,主要把精力集中于大型企业,对小企业不太待见。保险公司的企业财产险的费率低,而国际市场费率水平却一路飙升,国内费率与国际市场完全背离。6、经营机制与管理水平有差距,服务水平有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加强。保险公司在对中小企业开展保险工作时,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一定误区,即经营机制有待于完善。由于公司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合理设置部门以及岗位,内外勤结构失衡等情况比较多,在公司内部未能形成有效的承保、理赔、续保的日常运营制度体系。

三、对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现存问题的一些思考

1、主动开拓保险市场,优化险种结构。保险公司面对中小企业财险存在的险种结构问题,要主动开拓保险市场,扩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特别注意要优化险种结构,合理调整险种结构,明确重点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相关险种,以利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对保险业务结构进行优化,发展质量好、盈利性强的财产险业务。2、改革财产保险业体制,提升企业理财技能与实效。保险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业务定位,加大对企业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用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推动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财险公司的稳健经营,防范化解风险,要建立一个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经营管理制度,以应对保险市场的不断变化。3、根据保险标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费率。保险公司在制定费率的时候,应该根据保险标的面临的风险大小、承保范围和保险限额等因素合理地进行定价。针对不同的保险标的和风险,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定价,按照风险大小等因素将保险标的风险程度等级进行细化,并且根据日后的承保经验不断进行调整,使保费制定趋于合理。 4、加大保险宣传力度,提高中小企财险的认知度。保险公司应根据保险业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大企业财产险的宣传力度,让中小企业理解、充分认识现代财产保险的功能。保险企业能给他们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提高其经营效率,保险能及时弥补企业的保险风险损失,稳定其现金流,降低企业破产风险。5、加强理赔管理,提升理赔服务质量。针对中小企业险存在的理赔难问题,保险公司自身应该提升理赔时效。企业有目的、有效果地促进各项理赔工作的进度。对于损失金额大的重点赔案,要积极跟进赔案变化情况,保持与投保公司的密切沟通,促进企业之间长期的客户关系。6、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需要。保险公司开发有自身特色的基本险种,以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需要。开发财产超额损失保险,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的简易营业中断或利润损失保险等等。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服务质量的好坏事关其生存发展。对于中小企财险而言,一定要严把服务质量关,以优质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进而有利于拓展其他保险业务。7、保险产品的创新,实施创新战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创新主要内容就是要在经营决策、市场企划及服务和管理方面新的突破。一方面对原有险种进行改造完善,对相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针对新生的保险需求,积极开发有自己特色的保险产品。 8、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树立企业的口碑和形象。保险公司在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员工的从业人员素质,通过自身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口碑和形象。千方百计提升现有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松涛.财产保险行业市场趋势分析[J].经济管理论坛,2005(21).

[2]贾蕾.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9(9).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7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69-02

近年来,海南财产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经营主体逐步增加,整体实力稳步提高,全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产品创新步伐有所加快,其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不过,海南财产保险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出现的心情况和行业老问题叠加在一起,给财产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加快财产险行业的改革步伐,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财产险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

1 海南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特征

1.1 海南财产保险市场体系渐趋完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海南财产险省级公司数量达到9家,而地市机构延伸速度有所加快,保险中介机构持续发展,从业人员数量逐步增加,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分支机构为主,综合经营和专业经营互补,保险公司与专业中介机构协作的多元化体系,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在保险业务保持增长的同时,全行业整体实力稳步增强,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09年末,海南财产险保险密度达到142.63元/人,同比增加14.85元/人;保险深度达到0.75%,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在盈利能力方面,得益于非车险业务良好的发展势头,财产险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高。2010年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共实现承保利润3034.74万元,承保利润率5.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3个百分点。此外,财产险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创造能力有所提高,其较上年同期提高55%。

1.2 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保障功能和服务作用有效发挥

2005年以来,海南经济发展逐步加快,金融业由复苏转向平稳快速发展,海南保险业改革稳步推进。这为海南财产险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海南财产险业务规模逐步扩大,保费收入持续多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服务国民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功能日益得以发挥。截至2009年末,海南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32亿元,同比增长12.93%,较2005年同期增长115.7%,年均增速23%;海南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5.63亿元,同比增长8.72%,较2005年同期增长93.47%,年均增速18.69%。随着海南财产险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日益凸显。2009年8月份,面对强热带风暴“天鹅”带来的损失,海南保险业积极应对,及时进行保险损失理赔,有效的降低了风灾对海南经济社会的影响,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 县域财产险业务得到有力拓展

海南县域财产险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海南县域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42.80%,比全省财产保险公司平均增速快95.89个百分点,占全省保费收入的26.0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车险业务增长迅猛,是县域地区财险业务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2010年上半年,车险业务累计保费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57.82%,比全省平均增速快7.05个百分点,占剔除洋浦大项目业务后的县域财产险市场的83.85%。二是部分非车险险种增长受投资拉动经济影响明显。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利好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县市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建筑工程险、责任保险、建工意外险等险种出现较快增长。三是县域地区财产保险市场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我省人口较稠密、经济较活跃的地区。四是大公司在县域财险市场占主导地位。2010年上半年,太保财险、人保股份、平安财险等三大公司占全省县域财险市场的81.76%。

2 海南财产保险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寡头垄断竞争格局较为明显,市场竞争不够充分

从目前海南财产险市场供给主体来,参加财产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不多。虽然海南省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已达9家,但是只有人保产险等少数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同时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83%以上,而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额都在6%以下,且平均市场占比不到3%。这种情况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也说明海南财产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市场竞争不充分。此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积极性,且不利于各保险公司树立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更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2 业务增长点单一,各险种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海南车险业务发展迅速,而非车险业务发展不平衡,财产险业务发展日益依赖车险业务。2005年末,海南车险业务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45.18%,而至2009年末,该比例已提高至67.66%。截至2010年6月末,海南车险保费收入达到6.16亿元,同比增长50.81%,其占同期财产险保费收入比例62.41%,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占比不小的企财险、工程险和货运险发展速度不同年份波动幅度较大,在2009年甚至出现萎缩的态势。2009年,海南企财险、工程险和货运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42.17%;工程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9.34%;货运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42.22%。目前,海南农业险、健康险近年增幅虽大,但其规模仍然较小,对财险业务的贡献率较低。

2.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需保险服务有待拓展

近年来,虽然海南财产险公司根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了一些新险种,但是大部分新险种都由总公司统一开发、全国使用,一些新产品的地区和企业特色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的需要。各财产险公司保险产品之间大多相互模仿,同构现象严重,险种单一,个性化不足,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既无法体现自身优势,又使各公司在一种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导致过度竞争。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需要保险业的保障支持,但是保险业的发展还未达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保险市场上也缺乏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旅游业相关的旅游保险产品。由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刚起步,如何构建旅游保险保障体系,推进保险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发挥保险业服务国际旅游岛的风险保障功能,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保险公司尚缺乏相关的经验。

3 完善海南财产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3.1 扩大财产险市场主体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于海南财产险市场集中度偏高和寡头垄断的局面,竞争机制的引进会对财产险市场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海南应积极稳妥地引进新的市场主体,促进财产险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一是继续吸引财产险公司来海南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财产险公司在市县布局,鼓励其扩展县域保险业务;二是利用国际旅游岛规划出台的契机,完善财产险机构管理办法,放宽对设立法人保险公司的约束性条件,促进法人财产险公司在海南的设立;三是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程中,考虑吸收一至两家外资产险公司来海南进行入股和技术合作,从而进一步完善海南财产保险市场体系,并更大的促进财产险市场的竞争。

3.2 完善产品发展结构,确保业务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车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主导了海南财产险业务的发展,而其余非车险业务发展不稳定,影响到了财产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逐步扩大非车险业务的占比,适当减少车险的恶性竞争,大力开拓其它财产险业务的合理发展,分散财产险公司经营风险。对传统型产品要深开发,通过横向产品创新以满叉领域需求,纵向产品创新以刺激潜在市场需求。对新型产品要广覆盖,相机抉择发展政策性保险,如农业保险应采用政策性保险为主的模式。对责任保险,要争取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并尽可能地通过完善的法律推动责任保险的需求,并有效地控制风险。

3.3 推动财产险产品创新,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财产险公司应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首先,各财产险公司应构建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机制,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开发新险种,开拓市场新领域,挖掘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其次,要加快旅游保险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支持财产险公司发展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关的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创新业务,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与旅游有关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保险产品和新兴旅游保险产品等。第三,要从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符合海南特色的综合旅游保险制度,推进旅游业和保险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构建科学、完备的风险保障体系。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8

(一)资金来源广泛,运用较为集中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金和保费收入。就目前市场主体而言,注册资本均远高于监管要求的人民币二亿元的最低限额水平,且资金实力雄厚。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财产保险业呈迅速发展的态势,保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保险资金来源体现多样性特征,保险范围涵盖了所有产业链。与寿险企业不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保险产品主要为短期产品,保险期通常不超过一年,对保险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出于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的需要,很多保险公司都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由总部统一管理,并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据统计,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含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0%左右。因此,如何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二)业务过程特殊,容易出现漏洞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存在重业务数额、轻管理和质量效益的问题,常常“以保费论英雄”。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造成公司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不重视、内部控制不到位的现象,为公司经营埋下风险隐患。保险公司的经营有其特殊性,经营的产品就是风险。在承保、核保、查勘、理赔等业务关键环节中,如业务流程存在漏洞或者公司内部员工操作不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引发客户的道德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公司成本上升,造成直接损失。

(三)会计负债不确定,影响偿付能力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主要表现为各项准备金,主要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这些准备金按照不同的方法与比例进行估计,由于财产保险标的物出险的时间不确定以及偿付金额的不确定,就造成了保险公司偿债时间和偿付资金的不确定性。提存额度偏高,将会导致资源浪费;提存额度不足,将影响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由于其负债项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了财产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正是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上述特性,致使其在不同的业务环节面临诸多财务风险。

(一)资金管理不善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量较大,由于产品保险期限相对较短,所以流动性需求较高。资金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若得不到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不仅得不到有效增值,还会存在较高的风险。首先,核保、核赔制度制定不够详细、执行不严,会使保险公司经常出现逆向承保、通融赔款等现象,资金进出控制不力;其次,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资金申请审核和监控机制不健全,难免会在分支机构中出现资金串用、超限额使用的情形;再者,由于分支机构众多,存在多头开户现象,保险公司银行存款较为分散,直接导致总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和分公司资金分散占用并存的矛盾,并会使资金成本大量增加。

(二)业务数据不真实

业务数据失真是财产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争取顾客投保,企业往往将最大限度地取得保单作为经营重点,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在承保、理赔环节制度不够明晰,造成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虚假保单和虚假支付、费用超标、业务人员非法操作等现象。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常见的财务风险如:采取拆单、甩单等方式跨年度调节保费收入;通过虚构经济事项或虚假发票报销套取资金、虚列费用、私设“小金库”;虚假理赔、虚假列支理赔查勘费;通过虚假业务套取手续费、向无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手续费、用手续费冲销虚挂的应收保费、支付高额手续费;为争取顾客投保或收取庞大金额的保险费而采取延缓收费方式造成过多的应收保费等。

(三)准备金提存不当

保险公司经营的特点是在危害发生之前即向投保人收取固定的保险费,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再根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相应的保险金。由于保险合同的签订先于保险责任的履行,因此,在保单起保之时就必须依照规定提取充足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最大的负债项目。通常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当,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包括:无法显示公司正确的财务状况、影响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无法应付保户可能解约的要求、可能会产生虚饰盈余而导致不恰当的红利分配等。

(四)资产负债不匹配

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负债率,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绝大多数产品为短期产品,因此对流动资金储备要求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支付能力应付支付赔款、退保金等情况的发生。在保险公司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负责投资资产管理的资产运营部门和负责负债管理的产品开发、定价以及营销部门之间是相互分离的,而这种缺乏有效沟通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流动比率过高,大量短期资产的经营将受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导致保险业务经营的不稳定性;流动比率过低,则资产变现性较差,将大大削弱财产保险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以及突发性事故的应对能力。资产负债管理失衡,增加了保险公司未来可能要面临的财务风险。

(五)偿付能力不足

所谓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用来承担所有到期债务和未来责任的金融支付能力,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最低资本)的监管要求在150%以上。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保险费率、资本金、准备金及公积金等,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对偿付能力有影响。随着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部分公司由于经营方式粗放、业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出现了连年亏损,未能建立起内源性资本增长机制,最终导致偿付能力持续下降,使其面临增加资本金的巨大压力。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下降,将大大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导致上述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导因素还在于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已成为控制风险的关键。以下仅从财产保险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由内部控制基础、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保证三部分组成,它是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管控体系。在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运行下,可以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应对财务风险的基础措施,只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运行,才能保证财产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有效地规避和应对各种财务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预算、核算、费用控制、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控制事项,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同时,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如客户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客户的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再如保险公司风险监控系统,其中包括不良财务的信息、保险公司违规性信息以及客户监管信息等。合理利用风险管理手段可以及时地检查财务人或财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等;采用完善的风险管理检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高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权威性,还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员工的行为,防止出现内部风险;通过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可以防止风险的判定及管理水平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培养人员,树立风险管控意识

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工作水平,财产保险公司要注重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控力和执行力。一方面,财务人员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知识学习,广泛掌握有关保险业务专业知识,了解承保、理赔过程中的风险点,不断提高保险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不仅包括保险会计专业理论与实务,尤其要加强对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内控建立与运行、财务管理优化的培训,以使其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提升其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定期轮岗机制,使财务人员全面了解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主要财务风险。同时,为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作为晋级或涨薪的主要依据。

(三)注重细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需要操作的一系列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这些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沿阵地。如果没有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从会计人员岗位设置,到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通过设立严谨的操作规范并加强过程控制,才能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有效管理,从根源上堵塞业务流程中的可乘之机,降低财务风险。具体措施包括:

1.资金管理方面。应当建立专人专岗负责各类资金的划拨、清算;总公司应当对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各级机构开设、注销账户必须报经总公司批准后方能办理,严禁私设“小金库”;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分支机构保费及其他收入上划总公司,费用及业务支出由总公司拨入;佣金和手续费应当由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通过银行转账等非现金方式集中支付,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2.单证管理方面。应当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保证承保过程中有价单证流转的安全性,重点关注投保单、保单、保险卡、批单、收据、发票等保险单证的申领、发放、使用、核销、作废、遗失等控制事项,做到定期回缴、核销和盘点。

3.应收管理方面。通过推行全险种“见费出单”制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在制度上杜绝应收保费的出现,同时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加大对应收保费的清收力度,尽可能减少应收保费余额。

4.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不仅数量,在期限和结构上也要保证资产负债的匹配性,在满足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和一定约束的条件下,确保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应当结合保险资金负债的财务特性,强化成本收益管理、期限管理和风险预算,加强与公司产品开发、精算和风险管理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合理采用久期法、情景模拟法等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科学评估资产错配风险,以提高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有效性。

(四)谨慎授权,对机构实行分类管理

市场上的保险主体分支机构较多,大多财产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的诸多环节采取了集中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起到了防范作用。而对于不宜或不易进行集中控制的财务工作,建议通过适度授权的方式进行控制。财产保险公司应当通过授权书或内部管理规定等方式,根据总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结合机构以前年度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管理能力,评估各机构的管理水平,将机构分成A、B、C三类,进行差异授权,实施差异化的分类管理。例如,对于管控能力较好A类机构,下放保单成本的财务管理权限;对于机构财务力量薄弱、财务管理风险较高的C类机构则加强管理,推进向分公司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公司整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适应差异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降低业务成本。同时,通过实施分类管理,明确分支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运营规则,优化组织内部机构架构与流程,健全了分支机构财务管控体系,有利于实施对分支机构的全方位的动态管控,从而提高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9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财产保险的业务例10

财产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主要依赖于企业组织模式及其管理机制。目前,组织模式变革呈现出新动向———即自保公司和互助保险模式,新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传统的组织格局被打破。从国外的市场实践情况看,超大型企业通过设立自保公司对自身的各类经营风险,特别是巨灾风险进行平衡性管理,其具有平稳财务、降低成本、合理避税的特点,中石油自保公司无疑成为我国这种保险组织形式创新的先行者。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保监会核准了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西门外村的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我国首家农村保险互助社,它意味着这种不以营利为经营目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的保险服务形式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支主要力量和重要趋势。

(二)管理体制创新

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障碍在于,一是传统的关系营销仍未得到有效改观,二是对政府政策的依赖程度高,独立经营能力不够;三是资本市场和发展对财产保险融资吸纳能力的冲击,金融产品多元化对传统保险产品的冲击与替代;四是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机制的弊端不断显现;五是人才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无序竞争频繁发生。管理体制创新,深化保险体制改革,推进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完善股份公司的内控管理,建立科学决策管理体系,增强财产保险的风险防范与风险管控能力。推进经营机制创新,拓宽经营管理思路,积极探索激励与约束机制,深化保险的服务和保障理念。逐步探索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人才管理模式。探索个人人管理机制创新,在培训、晋升、佣金、个人保障等环节进行改革与创新,完善第三方交易平台,完善人管理制度。强化对分支机构的管控。

二、保险产品创新

(一)财险产品需求的激发与引导

财产保险应该以社会需求变化为导向,以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中心,开发保险产品创新体系,根据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变化,追踪居民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关注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家财保险、生产与流通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开发农业财产保险产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服务与国家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产品门类,如重大疫情、灾害、高风险工种与行业保险,医疗责任,建设工程质量,旅行社责任险,重大环保与绿色产业的风险责任保险等等。探索财产保险产品的新的功能。贷款是当前社会经济安全和家庭财产安全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贷款资金的使用,可以由财险公司创造新型贷款保障型产品,如医疗责任险、车贷险、房贷险,将财产保险真正推向民生领域,深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

(二)调整险种结构

虽然财产保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无论从经营管理理念、行业经营秩序和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到经营环境和经营质量等方面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财险市场仍然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如险种结构失衡、财险业务过分依赖于车险、企业产险和责任险比重仍然较低。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可保财产,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以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通常称为财产损失保险。例如飞机、卫星、电厂、大型工程、汽车、船舶、厂房、设备以及家庭财产保险等。以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通常是指各种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例如,公众责任、产品责任、雇主责任、职业责任、出口信用保险、投资风险保险等。改革过分依赖车险的严重畸形的财险产品结构,增大家财险比重,创造适销对路的家财险产品,着力进行财产险险种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家财险或责任险产品品种。未来财险发展的重点应在与家财险与责任险,其中责任险可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就责任险来说,交通、旅游、医疗、教育、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责任险中保险公司及其人扮演的是风险管理者的角色,这更体现了财产保险这种社会风险管控制度的本质特点。

(三)开发和创造新型保险产品

产品开发和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行业改革的深化,组织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从国内外成熟经验看,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不仅需要注重资本投入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更需要注重投资贸易环境等软件建设。在成熟的财产保险市场国家和地区,财产保险业可以为企业的科技创新、生产、物流、销售,以及企业人才队伍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保险业的发育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疏通保险保障、融资信贷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链条,完善配套和增值服务,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内生产、物流、销售各个环节,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增强财险企业盈利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的动力以及低于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当前,财产险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是竞争激烈,而引发激烈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险种竞争过于集中,尽管财产险险种种类不少,但竞争主要还是围绕着企财、机动车、货运险展开的。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短期健康险等险种,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业务量不大,发展速度缓慢,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在这些险种的发展上下大气力,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适销的新险种就会形成一个市场,保险业应加快实施产品开发战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制新的保险产品,扩大保险市场容量。此外,在开发市场和创造新产品之前,必须着力消除营销财险行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这一点对于财险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应进一步推进保险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强财险保障的制度与法律建设。此外,可以通过细分客户需求,细分客户群体,创造多样化、个性化、贴心的财险产品。

(四)开发衍生型产险品种,挖掘投资性财产保险产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保险与金融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保险零售市场、资本市场、资产负债管理和公司的风险管理中都出现了保险与金融的融合,保险期权及保单贷款证券等衍生品及证券化工具不断推出,财险市场重点应探索产品的新功能和新价值。新型的金融服务企业———银行保险业不断涌现。目前,保险衍生品及证券化工具市场虽然还未得到充足发展,但作为传统再保险的替代或补充,可以有效地解决巨灾保险的承保能力缺口。过去,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者只是间接地以(再)保险公司普通股的形式参与巨灾相关的损失概念决定,除了提供一高度可变的超平均水平的潜在收益外,可望起到很好的分散风险的效果。随着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及金融科技的发展,保险与金融会更趋融合,保险创新更会层出不穷。例如,国际上早已经出现的保险期权,风险交易,保险资产证券化等,都提供了不错的保险衍生产品开发思路和有益借鉴。

三、开拓潜在保险市场,拓宽服务领域

(一)加强保险宣传、提高保险意识

服务社会管理空间巨大,观念与创新是关键。服务社会的理念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减震器的作用,理念领先是财产保险产品创新的导航。保险宣传是一种观念的引导,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经济方式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的思想是偏于保守的;再加上我国的保险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我国老百姓的保险意识普遍不足,甚至还有错误认识。在保险、宣传方面,保险行业一定要加强与各类传播媒体的合作,利用大众媒体覆盖面广、百姓对之信任度高的优点开展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保险宣传活动,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激发保险需求、合理推销险种

财产保险商品的非渴求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顾客不可能像购买有形商品那样主动购买保险,即使是有保险意识的顾客,也会因为需求的潜在性而拖延或放弃。部分保险公司提倡需求导向式销售,就是要改变以往的产品导向式和销售导向式的营销观念。销售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顾客的家庭状况.分析顾客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风险,把顾客家庭中潜在的保险需求激发出来,使他们意识到不买保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财务危机,适时推荐符合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组合。深度开发,提高保险覆盖面,调整保险产品的发展环境和产品服务的空间分布。从根本上改变通过人情关系,通过强行销售或者恶意竞争来占领市场份额的做法。

(三)拓宽服务领域,细化服务环节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城市走向农村,从第二、第三产业走向,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房保险等一系列保险服务;深入教育领域,学校的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煤炭开采等高危行业责任保险;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企业年金、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同时,跟进一步精细化深入到生产的具体步骤和关键环节中,同时也可以深入到企业产品销售等关键步骤中,挖掘传统财产保险市场中的,精深财产保险市场。跟随价值和风险较高的新型产业或者创业群体,推出新型创业保障型产品。

四、财产保险服务创新

在服务内容上,应该着力围绕保险咨询、方案设计、个性化定制服务、承保、风险管控、勘察定损、理赔等做到细致周到。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档案,客户服务记录系统,了解和体会客户不断变化中的真是保险产品需求,设计个性化产品,提供更为简洁优惠的保险产品,开发保险产品的投资与增值功能。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网络平台、语音电话、短消息等渠道,为客户提供自动服务项目,如在线查询、产品推荐、理财产品、财产保险关联业务拓展与办理等。精细服务环节(精深保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保险公司卖出的是保单,经营的是风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稳健经营,是财险公司稳定利润的基本策略。首先,要认真开展以核保、核赔为中心的全面业务内控管理,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核保,要将那些不可保风险坚决剔除;认真核赔,在充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减少骗赔、诈赔案件,挤干赔案中不应有的“水分”,合理降低赔付率。其次,要加强再保险工作。根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和公司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细化各险种的自留额标准,将超出自留额标准的大的承保项目和高风险业务适时分保出去。通过分保,既扩大了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分散了经营风险。第三,重视开展各险种的跟踪服务,将保单的事前预防,事后理赔之间的事中指导的空白进行查漏补缺。重点在于细化事前的条款细化,服务人性化和个性化,重在对被保险人的事中的监督、管理与警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财险产品销售方式创新

(一)探索和发现新型销售渠道

如推进电子商务、电话营销、邮政、产寿险交叉销售等等。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建立微型分支机构及微型人或者流动人制度。深入民生领域,加强管控民生或家庭安全保障事项,如天然气,居民用电,火灾,通讯,重要财产,动产与不动产,存款,等保险,提升财产保险对民生利于的渗透力和保障力。

(二)改变销售方式,理性销售保险产品

过去人情保单和关系保单在保险销售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保单极容易导致顾客和保险公司之间产生矛盾和法律纠纷。现在,随着顾客保险知识的拓宽,冲动购买保险的行为已经理性化,强势推销、人情推销再也行不通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诚信的个人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取胜。而新型营销方式.如电话行销、信函销售、网络销售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保险营销渠道也应该顺也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电网销的服务问题也日益突出,首当其冲的是配送问题,其次是落地服务,特别是理赔服务问题。此外,在我国的电网销的发展,除了利用的便捷的特点外,更多的是利用了价格的优势。消除和纠正电网销售模式的缺点,积极推进新兴消费模式与消费方式和当代青年消费大众生活模式的接轨。迎合年轻消费群体,未来10年财险产品消费主力军,培育稳定的财产保险产品的消费群体。

(三)延伸销售终端,推进财险销售模式与销售重心的企业、社区终端建设

2011年人保在天津先行开展了门店销售模式的新探索,行业销售能力和销售渠道建设的新动向,未来随着保险“进社区”理念的普及,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回归,特别是门店销售模式将可能成为销售的一种新趋势。在社区建立保险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的人制度。同时,营销员制度进行改革,改革传统以人事制度为导向的人事管理模式,采用现代最新的HR管理模式,不是表面上采取计算机管理平台,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