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8 16:50:38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1

基金项目:兵团社科一般项目:“新疆跨域式发展背景下南疆贫困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YB19);兵团社科青年项目:“南疆流动人口对民族关系影响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3QN16)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6日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衡量人们生活的重要参数,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综合判断。现在,随着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较比以前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面对着这样的现状人们感觉到满意了吗?面对着这些疑问针对笔者生活的城市阿拉尔进行了调查,希望从中找到其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数据来源

此次主要以阿拉尔市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对阿拉尔市2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随机调查。此次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阿拉尔居民的居住条件、业余生活、生活压力、社会交往关系、城市综合条件和工作满意度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了189份,回收率为94.5%,有效率为89%。

二、阿拉尔市居民总体生活质量满意度统计分析

(一)调查人口的基本情况满意度分析。不同职业的满意度比较,事业单位的满意度最高为40.73%,企业单位满意度30.15%,个体满意度34.07%位居其次,其他职业的从事者的满意度为18.60%是最低的。可能的原因是,事业单位的薪酬和休假等都和国家规定的相贴近,并且工作环境相对而言也比较舒服,企业从业人员都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工作环境,自由职业者四处奔波而且工作环境一般较差、工作强度较大,所以相对而言其他职业的从事者满意度较差。

收入差异满意度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收入的高低与生活满意度不成比例,收入在3,000~5,000的满意度值要高一些。收入水平低的不能满足正常生活的需求所以满意度偏低,而收入水平高的人虽然物质收入高但是其所面对的工作难度也更大,其虽然客观的满意度达到了,但是主观的满意度却并不高。

(二)不同领域生活质量满意度分析

3、对生活压力满意度分析。阿拉尔市有32.76%的人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或者比较大,有54.24%的人感觉压力一般,有12.99%的人感觉有一点压力或者完全没有压力。压力的来源主要表现在工作、家庭、孩子教育、住房问题和经济原因。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阿拉尔市的居民有很大的生活压力,并且从工作、家庭、孩子教育、住房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困扰。

通过以上6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阿拉尔市建设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阿拉尔在全国属于小城市,其房价在其他城市的房价中算低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房价的直线上涨,阿拉尔的房价也在直线攀涨,使得不少工薪阶层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此表示很无奈;阿拉尔娱乐设施严重不足,娱乐设施就只有小型的KTV和饭店,没有什么大型体育馆也没什么大型的娱乐场所,人们想要娱乐就只有去吃吃饭、唱唱歌或者做做运动,娱乐活动比较单调;由于阿拉尔市的风沙比较大比较干燥,而且相对于其他地方的水质等自然条件要差上一些,再加上人们不注意周围的环境,乱扔果皮纸屑让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上有待提高,以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压力也在增加,只有身体好了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干其他的事情,好的医疗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阿拉尔的医疗水平,药品价格和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却总不让人满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住院难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阿拉尔的人普遍感觉收入太低而物价太高,新疆调查总队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物价涨幅在全国排名第二位,且在新疆,阿拉尔物价的排名又很靠前。

四、提高阿拉尔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娱乐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业余活动。政府应该大量引进投资,建设一些娱乐中心,并且开发周边的沙漠和胡杨林等将其开发为旅游景点。这样不仅能使阿拉尔的娱乐得到发展,还能促进阿拉尔的经济发展。同时阿拉尔还应该经常举办活动调动居民的参加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文化和娱乐的活动,不但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同时增进人们在一个群里的认同感,使人们对住宅产生归属感、亲密感和安全感。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2

一、研究背景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休闲思想和娱乐观念不断凸显。尤其在人们生活节奏普遍过快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游憩活动自然成为城市居民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的必然选择。其中,户外游憩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游憩活动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放松心情,消除疲劳,获得身体和心灵上的满足;同时,游憩活动还是巩固亲友之间感情,提升自身素养的一种很好方式。对城市居民户外游憩活动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次研究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目的:一是寻找不同群体居民在游憩动机、游憩选择偏好等方面的异同点;二是发现户外游憩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游憩质量的途径。

从实践上看,通过对南京市居民户外游憩行为的研究,发现南京市户外游憩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助于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改善居民的游憩环境,提高居民的游憩质量和满意度。从理论角度讲,由于城市之间具有很多共性,通过本文研究,为我国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个案研究素材,有利于游憩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 相关文献综述

游憩(recreation),顾名思义是恢复体力、休息的意思。Stephen.L.J.Smith(1992)指出,“游憩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游憩常常意味着一组特别的可观察的活动,或者是系列的活动节目。游憩还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1]。在游憩满意度方面,Beard 和 Ragheb(1980)最先提出了休闲满意度指标(Leisure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包括:心理、教育、社会、放松、生理上的满意度等内容[2]。C.R.Bryant (1982)认为都市郊区开放空间的首要功能是用于满足主动或被动的娱乐需求,其次才是资源保护,减少灾害和进行农业生产等功能;同时作者认为随着现代城市发展,逐步突破了地方城市的局限性,城市郊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已不具备价值导向下的产业发展优势,郊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担负起城市景观生态保护和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的高层次需求[3]。

从国内看,吴必虎、黄安(1996)探讨了长春市游憩者的行为特征及外来游憩者的行为特点[4]。林岚、唐俊雅(2003)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了福州市游憩者行为属性和流动空间特点[5]。一些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女性、老年人等游憩群体上,如张铁蕾、覃永晖(2006)结合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提出了适宜老年人居住、游憩、交往、锻炼的户外游憩系统[6]。李江敏、张立明(2004)以武汉市为例对居民的环城游憩行为特征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了居民的主要游憩动机、理想游憩花费、游憩偏好等方面的特点[7]。彭顺生(2007)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居民出行目的,并从游憩类型、游憩设施两个方面揭示了广州市居民的游憩行为特征[8]。

综上所述,国内外有关游憩及游憩行为的研究,无论从内容或研究角度上讲都十分丰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21个具体的游憩动机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同时对居民游憩满意度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的游憩研究起到一个较好的补充作用。

(三) 选择南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选择南京市作为研究样本收集地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城市人口因素。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华东第二大城市,2012年人口数量为816.1万,按国家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属于特大城市;二是经济因素。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00元,可支配收入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三是游憩发展因素。南京作为重要的省会城市,曾先后获得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以及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奖项。据统计,南京森林覆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城区人均公园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9]。以南京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省会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考察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

(一)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其中,运用SPSS软件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了频率分析、交叉表分析、卡方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横向比较、相关性等分析处理,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内在原因分析。

(二) 研究样本

为了保证调研样本的全面性和数据的合理性,本次问卷调研采取了多次、多时段的调研。考虑到工作日市民都在工作,此时进行调研样本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项目大多选择周末或者下午五点之后进行调研。考虑到一次调研的偶然性因素,本调研小组采取多次返回式调研,争取把误差控制到最小。

本次共发放问卷185份,回收184份,回收率达99.46%;其中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为89.13%。数据表明,在性别结构方面,男性为43.90%,女性为56.10%。在年龄构成方面,26~45岁两个年龄群体约占样本总数的65%。在学历结构方面,大专和本科约占60%以上。从收入构成看,1500-3000元与3000-5000元两个群体约占总数的60%以上。综合来看,在本次调研中,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中青年人占据了较大比重。他们一般都拥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并拥有良好的游憩习惯和较强的游憩动机,是游憩活动的主力军。本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现实研究意义。

三、南京市居民户外游憩行为分析

(一) 游憩行为

南京市居民游憩活动同伴的选择多为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和同事,但是独自一个人进行游憩活动的人所占比例也很突出,占到了17.1%。南京市居民的游憩时间多选择上午,居民所进行的游憩时长主要集中在0.5-1小时(29.3%)、1-2小时(40.9%)、2-4小时(21.3%)三个区间,这与李江敏、张立明(2004)研究武汉时发现的武汉市居民最愿意接受的出行距离为2小时以内(53.8%)基本一致[7]。游憩季节多数受访者无明显差异,所占比例为78.0%,有约18.3%的受访者选择了春季。游憩频率选择每周一次的达到了44.5%,说明近一半的南京市居民有每周进行一次游憩活动的习惯;而每天至少一次的比例也达到了28.7%,明显大于“两三天一次”选项的比例(18.3%),原因是很多离退休人员都会每天都进行游憩活动。游憩时间选择,选择“双休日、节假日”的比例为48.8%,而选择“无时间差异”的为43.9%,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般选择“无时间差异”的调研对象他们的游憩时间长度多在2小时以内。

(二) 游憩动机

对调研对象的游憩动机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利用SPSS进行信度分析,我们发现克隆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03(大于0.7),因此可以确定量表的信度可靠,量表的指标能很好的反应要测量的概念。进行效度检验,KMO统计量为0.838(大于0.7),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0(小于0.05),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21个变量采用正交旋转法,选择主成分分析、因子得分系数、并将最终的因子得分作为新变量保存,并计算出综合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共提出5个公因子,各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5.250%、12.722%、8.144%、5.612%、5.063%,累计贡献率为66.841%,由于问卷所涉项目较多,所以累积贡献率相对较低。

因子分析结果可以分为如下五类。第一类因子主要反映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的动机,此类因子主要包括满足爱好、增长知识、展示才华和欣赏历史等;第二类因子主要反映了居民提高身心健康方面的动机,主要有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第三类因子主要反映了居民满际方面的动机,主要有接触不同类型的人、结识朋友和增进朋友之间友谊等方面;第四类因子主要反映了居民回归自然方面的动机,主要有欣赏自然风光和喜欢良好的绿化环境等选项;第五类因子主要反映了居民家庭生活方面的动机,主要有培养与家人之间的感情和消磨时间等。五类因子基本反映了居民游憩动机的多维度的属性特征。见表1。

(三) 游憩环境满意度

居民对南京市休闲游憩场所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如表3所示。在有效样本中,对游憩环境评价的均值分数为3.82,标准差为0.657,说明居民对南京市游憩场所比较满意。在性别方面,男性均值为3.79,低于女性均值分数3.85。在年龄方面,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对游憩环境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与中老年人的游憩活动的价值诉求不同,中青年群体对游憩设施要求相对较高,而中老年群体相对较低,所以在满意度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群体的满意度为4.22,是受访者中最高,这一群体大多为老年群体,满意度相对较高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其次是高职/中专/职校,说明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居民对游憩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游憩满意度大致呈下降趋势。在收入方面,除月收入为“3k-5k元”的调研对象人数最多(为57人),且满意度均值为3.68,低于平均值之外,其他所有群体的调研对象满意度均高于平均值,这说明收入在3000-5000元的这部分群体对游憩环境的满意度最差。

如表2所示,居民对游憩场所的总体满意度(3.82)除了略低于“交通便捷程度”(3.83)和“距住所距离”(3.83)之外,均高于其他选项,说明各个单个游憩场所的设施或者条件组合起来所形成的整体更能让游憩者满意,它们之间明显具有叠加效应;“景观美感”、“绿化状况”、“交通便捷”和“住所距离”的均值分数分别达到了3.81、3.78、3.83和3.83,说明南京市主要游憩场所的景观比较优美,绿化做得十分不错,且与居民住所的距离也基本能够让居民满意,交通条件也不错,客观反映了目前南京市游憩场所分布基本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遮阴避雨”、“健身设施”、“娱乐设施”、“老年人服务设施”等选项的均值分数明显低于总体满意度和其他选项的均值分数,说明南京市游憩场所在遮阴避雨设施、健身器材设施以及老年人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四、结论和建议

(一) 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到一些几点结论:第一,南京市居民普遍认为休闲游憩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或必不可少的事情,他们的游憩伙伴也多为家人和亲戚朋友,游憩时间大多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游憩频率和游憩季节选择上无明显差异。第二,南京市居民游憩动机主要有五个维度,居民对整个游憩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单个游憩设施或项目的满意度。第三,相比于其他群体,老年人、女性、儿童等在游憩项目、游憩配套设施(如厕所)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第四,从空间上看,生活在老城区的居民因周边游憩活动场所数量少、质量低,对游憩活动满意度偏低。

(二) 建议

针对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根据南京实际,制定“休闲游憩指导纲要”。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南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成果。通过制订有关引导和扶持政策,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南京改革开放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需要,使休闲游憩真正成为广大居民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消费行为。

第二,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利益。如何保证全体公民平等的享有休闲游憩的权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南京的游憩体系不仅要满足市民日常的休闲需求,也要满足来宁游客的观光游憩需求。在不同群体中,要着重考虑妇女、儿童、老年人的需求,并采取具体措施保障他们的利益,如增建女性厕所,采用防滑材料铺设路面等。

第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研究显示游憩满意度的差别主要与居民居住地环境有关。和很多城市相似,南京同样面临着如何满足老城区居民游憩需求的问题。老城区建筑比较陈旧和拥挤,没有大块的空地进行游憩场所建设。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对老城区内社区的扶持力度,根据老城区现有条件,适当兴建一定数量小规模的社区型户外游憩场所,优化和提升社区休闲功能,以分散主要游憩场所的承载压力。同时在旧城改造(特别是老城南改造)过程中,将休闲游憩设施纳入到项目审批中,使每个新建小区内的游园小品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游憩需求。

第四,充分挖掘游憩资源的利用价值,体现南京历史文化特色。政府要加大对南京市主要休闲游憩产品的宣传引导,普及休闲文化教育和游憩技能培训。同时政府要组织专家将南京市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游憩活动中去,提升游憩的品质,开发出体现南京特色的游憩活动,切实改变目前居民日常休闲活动方式过于单一、文化内涵偏弱的局面。特别是,加强对南京明城墙这一独特游憩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渗入到休闲游憩中,提高休闲的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斯蒂芬L J.史密斯著,吴必虎等译.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Beard J,M Ragheb. Leisure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80(12): 20-33.

[3]Bryant C R, et al. The City’s Countryside-Land and Its Management in Rural- Urban Fring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Longman, 1982:121-154.

[4]吴必虎,黄安民等.长春市城市游憩者行为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1996,(2):26-29

[5]林岚,唐俊雅等.福州市游憩者活动的行为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1):103―106.

[6]张铁蕾,覃永晖.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J].文教资料,2006,7(中):186-188.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3

作为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年建设的全国三大磷矿生产基地之一的贵州开阳磷矿,在贵州省委省政府规划的“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原有的老工业生产模式积极转为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建立了“大水工业园”工业园区。为减少、减轻因历史原因乱采乱挖形成的地质灾害,以及工业生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于2010年正式启动“开磷矿区地质灾害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从根本上将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口降到最少,推动和谐矿山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移民涉及多方面问题,其中移民的生活安置是衡量移民成败的标准。移民生活安置是对移民工作效果的社会评价,是对整个移民过程的效果进行整体性衡量和判别的标准,也是为实际移民工作提供的规范化参照体系,不仅能对以往研究起到有效累积的作用,也能在政策制定中发挥广泛的前瞻性预测作用,更能对以后的大型工程移民起到拨正、引导和评估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实践与知识之间的鸿沟。[1]因此,深入研究移民中的生活现状对于搞好移民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移民的生活安置作为研究的重点,期望利用相关调查资料来研究已经搬迁的移民家庭在搬迁后的生活安置现状,通过对已移民搬迁的居民和未搬迁的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对比调查,分析城镇移民家庭的生活安置状况,以及移民对自己生活安置的满意度,了解移民搬迁存在的问题,希望对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诸如工业区移民问题的解决有所作用。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开阳磷矿和规划后的搬迁住地开阳县环湖开磷小区中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120名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6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后,获得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为88% 。在本次调查中,62份来自未搬迁居民,44份来自开阳新住户。(被试类别详见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分量表B(LSIB),[2]并根据研究被试本身及其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修订。问卷由19个题目构成,分为居住条件、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等三个维度。本研究中问卷的系数为0.818。

3、施测过程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在对以往国内研究进行文献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法、个别访谈法和走访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分批测量,再汇总整理获得有效问卷。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主要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等。

二、结果

1、移民生活满意度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差异比较

在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处理后的数据表明,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及住房条件、社区服务、生活环境三个维度在性别变量上均未存在差异;而在年龄变量上,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F=4.06, P=0.009),且55~75和75~95岁的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于15~35和 35~55岁的移民;同时,在文化程度变量上,移民的生活满意度(F=3.58, P=0.017)和社区服务(F=3.77, P=0.013)两个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移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以及所知觉的社区服务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移民。

2、移民与未搬迁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比较

研究数据表明,移民家庭在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及总体满意度方面都要优于未搬迁的居民。在社区服务、生活环境方面,开阳的移民居住地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移民家庭对此现状比较满意。

3、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与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数据结果显示,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与住房条件、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4、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与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由表4可见,以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时,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社区服务和住房条件,总体的解释率为21%,两个变量的解释率依次为17%和4%。

三、讨论

1、移民生活满意度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差异

本研究发现,移民生活满意度存在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显著高于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情况,具体表现社区服务维度上。这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更注重社区服务的水平和完善,较之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55~75和75~95岁的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15~35和 35~55岁的移民,这与Spann.M、Molock.SD不同年龄组待迁移民心理应激的研究结果相似。[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一辈面对的生活压力及负面情绪较多,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多,因此,对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就越高,这在访谈中得到了印证。

2、移民与未搬迁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比较

在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和各维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数据分析显示,生活环境、住房条件、社区服务三个维度与移民总体满意度均存有显著高相关。其中,社区服务这一维度对移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率最高。然而,在移民与未搬迁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比较中,只有社区服务和生活环境存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住房条件方面,对于移民搬迁住房问题的解决办法,2010年开磷地质灾害生态移民领导小组的搬迁方案一号文件有详细的实施细则,按搬迁批次为一个单位,每户居民派代表进行抓阄摇号选房,家庭成员中有颈部以下瘫痪,依靠轮椅出行的可优先选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新住房按原住房大小置换,多余部分再以优惠价购置,如不想置换选到的住房,可以等息烽的置换房再摇号换取,因住房安排的公证合理,两地居民对于住房条件的满意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在社区服务方面,因为居民搬迁时是按原家属区来进行的,这就致使原本的社区服务受到影响,如,居民都享有医疗保障补贴的待遇,但生活在移民新区县郊的居民们求医略有不便。但经过政府增加了相关基层医疗机构,使得社会服务工作得到了显著改善,移民享受到了更加完善的社区服务;(3)在生活环境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原居民对于多年矿山的乱采乱挖所造成的地质灾害深有体会,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洪水经常发生,还有新建设的“大水工业园”虽可进行可持续生产,但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还是严重影响了矿区居民的健康。因此,这次搬迁安排细则,也将搬迁按离工业园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安排,让最易受到影响的居民早日搬离。与此同时,开阳移民安置地在绿化环境上下了功夫,临近环湖公园,依山傍水。

四、建议

生活上人们最关心的是住房及环境条件。物质丰富、生活和谐是人人都希望的。贵州开阳磷矿进行的移民搬迁安排虽然是真实有效的,但在管理安排上也有漏洞,移民在某些方面的满意度并不理想。针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在住房方面,工程建设要保质保量,着重基础设施。如贵州冬天气候潮湿阴冷,易有凝冻天气,对住房的隔热保暖,水管和配电线路的规划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搬迁移民款用在刀刃上。这需要政府的监督、建设方的自律。

在社区服务方面,存在医疗方面的缺乏,还在矿区的居民对于社区工作的意见和环境改善的要求。为增加移民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利用,建议相关部门领导对移民居民多做走访调研,实时了解居民的医疗需求,设立社区医疗门诊。组织当地居民和医生与移民多进行交流,促进相互信任,对经济特别困难者、突发大病者、严重意外事故患者给予医疗救助。[4]基层医生根据移民卫生习惯和饮食气候改变对移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辅导,可以收到很好效果。

在生活环境方面,我们要清醒意识到,大力发展工业并不是牺牲环境,反而环境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经济发展富了人民但不能以人民的健康为代价,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能因工业发展而遭到破坏,居民生活依仗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生活环境。生态移民工作必须根据资源环境容量及其资金投入状况科学规划移民规模及进度。[5]

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移民与非移民各项比较差别都不大,说明今后移民安置还是尽量选择就近当地安置,不仅是人文环境,更多的是心理归属感的问题。虽然有很大可能外迁到富裕发达的地区,但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以及居住、生活、医疗、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圆满的解决,对移民心理和生活都会产生冲击,引起适应困难。因此,政府也应从移民的角度出发,尽最大努力改善移民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切实保证移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何贤举.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5.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5-38.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4

2010年,在春节团拜会上,温总理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2011年2月27日,温总理和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城乡居民高达13.47亿,所以居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问题的提出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研究起因是寻找一种能够衡量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指标体系。在后GDP时代,研究国民主观幸福感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来看,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的设置与评价问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并且学科交叉性很强。研究和分析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将有助有落实国民幸福指数发展理念对策和建议,从而对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从现实意义来看,正如两会期间,“幸福指数”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GDP减速,幸福提速”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在各地已经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幸福”处处可见。

所以,关注“主观幸福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情绪感受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一)城乡居民生活有趣程度分析

(三)城乡居民情绪起伏程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认为“中等强度”及以上的居民占整体居民的31.99%,表明情绪起伏程度不大。在比较中,县城居民中选择“中等程度”和“有一些”的人数比重明显比乡村居民多,这表明县城居民情绪有一定的起伏,但起伏程度不大,而乡村居民的情绪更稳定。由此可推导,县城居民的文化层次更高一些,因此居民对生活更敏感,导致幸福感的下降。因此,可通过增加县城居民释放压力的方式,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

三、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一)城乡居民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差异程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认为“不接近”及以下的居民占整体居民的24.92%,表明现实生活大体上为其理想生活。在比较中,乡村居民在“比较接近”的选项上超过了县城居民18%,表明乡村居民认为现实生活更理想一些。由此可见,县城居民对理想生活的标准更高一些,与居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有关。

(二)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共有67.34%的人表示不同程度的满意,总体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对生活还是满意的。其中乡村居民认为生活满意的占73.91%,而县城居民占64.39%,表明乡村居民对生活更满意。可见近阶段,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的较多,基本上满足居民的需求。

图5 城乡居民满意度比较图(数据来源:作者调查)

(三)城乡居民实现梦想程度分析

调查中发现,认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占被访者的50.50%,总体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重要的东西。其中乡村和县城居民中认为自己得到想要的重要东西的比例分别为55.43%和48.29%,表明乡村居民的生活比县城居民更理想。可见乡村居民对愿望的地位较低,实现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主观幸福感较高。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城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解决城乡问题,离不开城乡经济的发展。村办、集体企业是城乡地区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目前可选择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突破口。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但我国村办、集体企业中农产品深加工占比很小,60%以上农产品加工在城市完成,这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应成为今后城乡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水平上去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也就有了相应提升。

(二)加大城乡地区教育事业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文化层次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5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总体上是较为满意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75分,其中,社会治安方面的满意度得分最高,为4.11分,而文化建设方面的满意度得分最低,为3.51分,其他方面的得分分别为:思想道德方面3.73分,组织民主方面3.75分,环境文明方面3.85分,民俗风尚方面3.97分。

从表2可以看出,男性对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高于女性;年龄较大的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满意度较高;学历为中专的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样本数相对最小(n=39),样本数最大的初中学历者(n=207)的平均满意度则最低;从政治面貌上看,除“其他”类别人数较少排除比较外,中共党员的平均满意度最高,群众的满意度最低;长期生活在村里(10-12个月)的居民其平均满意度最高;在不同职业属性的人群中,包括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在内的乡村管理者群体的满意度最高,而农村居民中人数总量最大的三个人群(从多到少依次是农业劳动者、农村务工人员、务农兼打工者)的满意度较低。

三、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从农村居民个体的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每年在村里的生活时间及职业等方面对其满意度情况进行了探讨。

通过单样本的K-S检验,研究发现此次调查的结果并不服从正态分布。由于研究样本的数据都属于有序分类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且不为连续型数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相关检验时采用Kendall相关系数检验。经过检验,发现农村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以及每年在村里生活的时间与乡风文明建设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农村居民的年龄与文化建设满意度存在相关关系,Kendall’s tau_b值为0.082,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由表2可以看出,在18-40岁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中,有52.0%的人对文化建设方面表示满意,在41-60岁的人中,表示满意的有58.5%,这一数据在61-85岁的人中增加到69.5%,这反映出被调查的农村居民的年龄越大对文化建设满意度越高的趋势。

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与满意度的相关主要表现在民俗风尚方面。检验结果表明,Kendall’s tau_b值为-0.076,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其满意程度呈现降低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在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对于现代新风尚的接受水平较高,对于民俗风尚方面的标准也相应较高,对传统民俗中存在的封建迷信不良习俗有着较明确的认识,因而对一些不符合新风尚的民俗更为敏感,从而其满意程度也就相对较低。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居民则正相反,对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传统民俗习以为常,并没有特别的认识因而其满意度相对较高。

政治面貌对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满意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组织民主、社会治安以及环境文明四方面的满意度上,且在思想道德、组织民主、环境文明的满意度方面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趋势(根据Kendall相关系数系数双侧检验,Kendall’s tau_b值分别为0.117、0.159、0.081、0.117,其中,政治面貌与社会治安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余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调查表明,除了其他党派的人过少(n=3)不参与比较,在呈现出相关趋势的四个方面中,群众和中共党员在四个方面表示“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人数比分别为66.5%和91.2%、60.2%和82.2%、81.3%和95.6%、71.1%和83.3%。从总体上说,群众在思想道德、民主法治和文明创建活动方面的满意度是低于中共党员的。

农村居民每年在村里生活的时间也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每年在村里生活的时间越久,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越高。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除了民俗风尚以外的其他所有方面。根据Kendall相关系数系数双侧检验,农村居民每年在村里生活的时间与除民俗风尚外其他几个方面的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被调查对象每年在村里生活时间的增加,其满意度也在上升,其中与文化建设、组织民主两方面的相关性较为显著。这种情况一定程度表明,农村居民在村里生活的时间较长,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当地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对村组织行为的民主程度了解更深。

四、结语

总体上来说,农村居民对于乡风文明建设较为满意。而影响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居民在当地生活的时间越长,其乡风文明建设满意度越高。从职业方面看,乡村管理者的满意度水平要高于普通的或务农或打工的农村居民。实际上,这一结果与政治面貌方面的影响结果是符合的,乡村管理者中以中共党员居多而普通农村居民里中共党员的比例要小。除此之外,某些维度还有其特殊的影响因素:在文化建设方面,年龄较大者的满意度要高于年龄较小者;在民俗风尚方面,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满意程度越低。

参考文献

[1] 秦敏.乡风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2(1).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6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067-04

一、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古希腊时期梭伦将中等财富视为幸福应具备的五个要素之首,莱德博在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也表明,高收入者体验到较多的正向情感,而低收入者体验到较多的负向情感。此后,便展开了在国家内和国际间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西方对SWB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

学者苗元江(2004)认为幸福首先必须有物质生活条件,性别、文化、目标、健康、婚姻与人际关系都影响着幸福感。学者陈有真、贾志永、周庭锐(2009)从幸福感的内涵和结构出发,认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人格特质因素、社会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情形性因素和体制性因素五大类。学者王健、孟庆跃、Winnie Yip等人(2009)通过对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学者温晓亮、米健、朱立志(2011)则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和工作,以及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都影响着主观幸福感。学者边燕杰、肖阳(2012)从生命历程论、社会融合论、地位分化论的视角分析对中英两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年龄、健康、地位分化、社会融合程度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且英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高于中国居民。学者刘美秀、王夏华、汪正忠(2013)通过对CGSS2006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教育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先呈现促进效应后转变为抑制效应。学者陈文、陈华(2013)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经济收入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关系,但与幸福并无必然联系。而居住环境、睡眠时间、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指数的4个主要因素。学者陈志霞、李启明(2013)采用主观、心理和社会幸福感综合幸福感量表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类型、社区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的居民幸福感具有不同的特点,经济收入、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城市管理是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学者徐映梅、夏伦(2014)从“收入-幸福悖论”现象出发,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分析,发现协调好经济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能够切实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学者党云晓、张文忠、余建辉等人(2014)以北京为例,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和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框架的分析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属性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明显,户籍归属地、制度因素、工作时间和迁居对个体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学者杨东亮、韩枫(2015)基于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发现:流入地区差异、教育程度、流动距离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户口、流入时间则没有显著性影响。学者杨建科、雷鸣、张磊、边燕杰(2016)基于对2010年的西部综合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居民与东部相比,幸福感总体不高。认为身心健康、身份特征、地位差和社会融合依然是影响西部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变量,是从更高层次上影响西部居民幸福感的重要维度。2016年,学者孙计领在《“新常态”下政府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一文中利用中国数据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的手段研究了民生满意度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提高收入并不一定能够一直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但提升居民满意度是提升幸福感的一个非常稳健的方式。在影响民生满意度的微观个体因素中,公共服务充足度、均衡度、便利度、普惠度的满意状况对于民生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收入和民生满意度呈倒U关系;受教育程度、阶层认同和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于民生满意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综合而言,现有的关于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都认为经济收入、教育程度、户籍归属地、生活满意度以及阶层认同等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所以,本文以CSS2013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归纳已有的关于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选取社会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个人主观感受因素三个维度,1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主成分回归,对影响因变量幸福感的自变量直接进行剔除,只保留影响因素。

二、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本文主要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13年所做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该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方式,调查区域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最终获得样本10206个。我国西部区域包含12个省、市、自治区,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西部地区,但由于CSS2013年的调查数据未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本研究的对象是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11个西部地区。删去缺失值之后有效样本为6968,样本构成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测量变量

1.因变量。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居民幸福感,在CSS2013调查问卷中,关于居民幸福感的问题是“总的来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您同意这个说法吗?”一共有7个备选项,分别是: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太同意”,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同意”,6表示“非常同意”,8表示“不好说”。在这里,我们将比较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的选项归为“幸福”,将其余的选项归为“不幸福”。所以,本文研究的因变量为一个二分类变量。

2.自变量。本文在此选取了社会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个人主观感受三个维度共14个自变量来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自变量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三、研究结果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7

关键词: 商洛市;生活满意度;因子分析

Key words: Shangluo city;life satisfaction;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38-02

0 引言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它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1]。国内不少学者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比较具体的研究主要是以各省市为例,用调查问卷采集样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虽然评价的指标体系不统一,但涉及到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大部分都包含了城市情况、闲暇、工作、收入、住区环境、受教育程度、享受的医疗保险、医疗条件、婚姻等方面的情况。评价的体系,测量的路径也不尽一致,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较多样[2]。

商洛市是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山区的一个地级市,经济比较落后,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扶持下,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居民对目前的生活是否满意,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本文对照其它省市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商洛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旨在深入分析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1 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情况及指标体系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生活在商洛市商州区城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调查对象就集中于当地居民及长期的外来务工人员,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收人、不同职业的人群,调查结果的详细情况见表1、2、3。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有收率93%。

1.2 指标体系 为了研究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按照评价指标和数据的科学性、代表性及可比性等原则,借鉴其它省市的研究情况,筛选出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家庭和谐程度、人际关系、社会福利状况、交通状况、社会治安、医疗状况、城市自然环境等方面。[3-4]本次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筛选的十二项和居民满意度相关的评价指标,依次为:X1:城市发展潜力;X2:公共政策(含扶贫,失业保障,公共卫生等);X3:目前家庭收入;X4:住房条件、环境;X5:社会保障和福利;X6:个人职业状况和前景;X7:社会稳定和治安;X8:目前的看病就医、医疗服务;X9:对子女教育、政府对教育的关注、投入程度和师资状况;X10:家庭与社会的关系;X11:娱乐与休闲场所;X12:个人的婚姻状况。指标的量化采用李克特5分制,依序由5分到1分代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2 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2.1 满意度因子分析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及EXCEL作为分析工具,为保证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型检验[5-6]。结果如表4。说明问卷中的数据各公因子内部一致性较高,进行因子分析效果较好。

采用主成分萃取法对十二项指标提取公因子,并进行正交旋转,对原来的十二项指标进行化简,归结为八个公因子,它们互不相关,用这八个公因子来分析商洛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818%,能较全面的反映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见表5。

得到的八个公共因子中,F1可命名为社会福利及职业前景因子,F2可命名为社会关系因子,F3命名为政策及收入因子,F4命名为教育因子,其余四个因子仍按各指标的含义命名。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值为3.257,贡献率为31.802%,说明该因子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居民对社会福利和自己的职业前景比较重视。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其余各因子。

计算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X8、X10、X11、X2、X9、X6、X3、X5、X7、X12、X4、X1,其中方差大于1的是X4、X10,可以看出X10的均值排第二,但方差较大,说明调查对象总体上虽然对家庭与社会关系较满意,但内部差异较大。另外X4的均值在所有指标中较小,方差却超过1,说明调查对象对目前的住房条件和环境不是很满意,调查对象内部的意见分歧也较大。

2.2 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及分析 由因子分析的结果,以方差贡献率为权系数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F=0.214f1+0.175f2+0.149f3+0.105f4+0.092f5+0.113f6+0.109f7+0.116f8

F值越大说明调查对象的综合满意度越高。计算F值并进行排序,从结果来看,总体上男性的满意度高于女性,年龄稍大的居民的满意度高于年轻人,学历较低的居民的满意度高于高学历人群,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于自由职业者(农民工及其它职业者)。

3 结论

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不同人群对“生活”的理解,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根据调查对象对商洛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资料的分析,对变量的平均值和方差情况来看,调查对象对商洛市的看病就医及医疗服务较满意,调查对象的认识也较一致,这主要原因是商洛市作为地级市,人口不是很稠密,居民看病就医的难度没有大城市表现的那么突出。另外像现代人关心的个人婚姻状况在商洛市被调查对象中表现的不很突出,其平均值虽然位于十二个变量中的第十位,但其值也有2.924,处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而且大家认识上的差异也不大。

从用因子分析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综合满意值来看,调查对象的综合满意度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上有差异。女性的生活满意度略低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与男性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有关;年轻人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年龄较大者,这个应该是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年轻人工作难,工资低,而年龄较大者经过多年的积累,工作稳定,收入也高,对生活也就越满意;下岗职工、自由职业者、农民工与工作稳定者、离退休人员相比,其生活满意度明显较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比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满意度略低,这可能主要是个人的期望不同造成的,现在高学历人群越来越多,而大部分只拥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做体力活,一时找不到合乎自己工资标准的工作,就怨天尤人。而作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他们不挑工作,只要能挣钱就行,反而容易满足。从个人收入来看,低收入者生活满意度明显较低,但中等收入与高收入者之间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不很明显。

整体上来看,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商洛市的社会福利状况、交通状况、社会治安、医疗状况、城市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还较满意,对个人的婚姻,家庭状况等也都较满意,这与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自2010年以来有所回调相一致。[7]主要原因可能和商洛市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态度有关,商洛市作为一个小城市,山清水秀,人们的生活比较安逸,生活节奏较慢。在一些一线城市居民的眼中,商洛市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盂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74.

[2]胡荣华,陈琰.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12,29(5):79-83.

[3]胡荣华,陈琰.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统计分析—以江苏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1):80-91.

[4]赵娜,杜莹,胡风兰等.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60-1462.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苏州居民幸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D790028)

所谓幸福,在生活层面里应该是在一定温饱和安全条件基础上,在社会生态环境下,拥有能产生幸福感的要素、机制、动力的生活和生活状态。那么幸福指数即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致力于如何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的研究中。为了解太仓地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及影响因素,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构筑相关指标体系,对太仓地区居民展开了幸福感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如何更快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提出一些对策。

一、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与运用

1.国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他认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和经济学家联手正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2.我国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中国由于与其他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较大,因而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起步相对落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4年间,属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出阶段,首先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认为幸福包含了除经济社会发展以外更多的内涵,这也是中国大陆有据可查的最早从统计角度对国民幸福的研究。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次全国性幸福指数调查,数据的选取采用统计学中抽样调查的方法,即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二阶段:2005-2006年,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2006年4月,国家主席访美期间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这代表了中国领导层对国民幸福统计的关注与重视。同年,国家统计局提出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的设想,北京市统计部门则在试算国民幸福指数上先行一步;2007年至今属于第三阶段,国民幸福问题的统计研究逐渐深入,全国多个地区和城市的统计部门先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实情的幸福指标评价体系。还以市民幸福感为评选标准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其中,较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主要有:一个是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合主办的《经济生活大调查》所评出的2007-2011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另一个是由新华社《望东方周刊》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调查》评选结果。

二、对江苏省太仓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

在江苏省太仓市,居民对幸福的定义理解为“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居有所乐,心有所向”。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了第一手资料,顺利完成了此次研究。其中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476份,有效问卷468份。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仔细分析,可以找到以下几点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1.收入水平是影响幸福指数的最根本因素

在收入状况上,太仓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140元,从1000元到5000元以上,仅有5.8%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而明确表示对收入不满意的人占了37.4%以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因素在居民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也可以看到太仓居民的普遍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是很快。月收入2000 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占据将近 35%,处于2000元到3000元收入水平的人数占了23%,3000元到4000元水平的仅34.8%,而5000元以上收入的占有6.5%。有43.6%的人认为“丰厚的经济收入”是直接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这说明增加居民的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幸福的基础。“经济是基础”在幸福指数上依然通行,在低幸福指数群体中,月低收入中人群有71人,而月收入较高人群没有进入低幸福指数群体。

2.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说表述的,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在一项关于“在您的生活和工作中,您最看重的是哪一项?”的问题中,25.7%的人选择了事业成就,同时也有14.2%的人选择了收入多少,而有60.1%的人选择了家庭和睦。而在家庭生活满意度一项,近80%的人对家庭生活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研究表明,在居民收入较低时,随着财富的增加幸福指数也会得到相应提高,然而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反而会逐渐减少,而家庭成员的关系融洽、人际关系交往、身体健康程度、工作稳定、自我价值及稳定的社会局势等将成为决定幸福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幸福感随收入增加会面临一个拐点,过了拐点,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不会增长。从分层次比较,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幸福感有差异。

3.政府对公共环境和设施的建设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在对太仓环境的满意度、公共设施满意度、治安状况的感觉以及对政府举措的满意度调查上,太仓居民大都表现出关心的态度,结果有10.6%的居民对太仓环境很满意,43.3%的人比较满意,46.1%认为一般。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仅有3.5%的居民对此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了24.5%,43.6%感到一般,28.4%的人很不满意。调查显示,居民认为“环境卫生”、“医疗保健条件”、“交通状况”等领域是热点民生问题,是政府最需要加强和改善的三项内容。

三、对提升太仓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几点建议

太仓属于苏南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快,特别是近几年来政府在公共设施的投入愈来愈多,城市环境有所改善,社会福利有所提高,不知不觉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幸福感自然提升。在调查中发现太仓居民的幸福感是比较高的,认为“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65.84%,认为幸福感“一般”的占24.72%,认为“较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仅占9.44%。但同时也看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破坏以及房价高等问题仍然是困扰居民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努力,政府是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太仓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2%,户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全民参保率保持99%以上,大病再保险平稳运行。今后,政府将以更实举措促进就业,注重劳动者素质培训提升,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援助机制,抓好大学生、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多种形式就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增加就业,以帮扶促进就业,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就业。更大力度推动增收,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更高水平加强保障,进一步提升大病再保险水平,完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和全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2.促进文化繁荣,构造和谐的城市环境

幸福感的提升,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改善民生工作,积极改善外部客观条件,还要从改进人民的主观忍受,通过舆论引导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应一如既往地对“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家在太仓”等活动深入推进,深化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全面回顾撤县建市20周年发展历程,增强干部群众建设现代化的信心。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好各项文化惠民活动,繁荣文艺创作,积极创建部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推进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江苏太仓创意产业园、沙溪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3.全方位优化公共服务,多渠道加强环境保护

政府应该把群众利益作为价值原点。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民生十大实事工程建设,确保2014年全面兑现承诺。尽快推进校舍升级、幼儿园新建等工程,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着力打造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在医疗卫生方面应加快区镇医院建设步伐,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加强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方针,努力构建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针对调查提出的一些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幸福指数被广泛运用的今天,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不仅仅局限于GDP来衡量社会发展,而且运用“幸福指数”、“幸福感”等诸如此类的名词,这不仅是社会的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认同,而对幸福指数量化的研究也会成为未来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9

1.调查地点:珠海市拱北区,珠海市香洲区邮政大厦附近居民

2.调查对象:珠海市拱北区华达花园部分居民、文华书店部分顾客、珠海市香洲区邮政大厦部分居民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如生存状况满意度(如职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健康状况、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等等。

4.调查方法:随机走访调查、问卷、采访、参考资料。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居民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段等。

二、基本经验:

1.随机走访调查,应有礼貌,出示相关证件(如学生证),表明用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2.不是每一次的随机调查都会一帆风顺,遇到更多的是闭门羹,是挫折,十分需要我们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善始善终,坚持就是胜利!

三、存在的基本问题:

1.随机走访调查,遇到很多闭门羹,还好越挫越,勇坚持下来;

2.调查数据统计单调、枯燥无味。

四、结果与分析:

1.基本统计学数据结果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0份。对调查的学生统计学变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后

2.总体分析:

根据上表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居民对作为珠海人的身份认同感,感到强烈认同的占20%,感到认同的占58%,然而没有归属感的占14%,这说明为数众多的珠海居民认同自己的珠海人的身份,深深印上珠海人的烙印。感觉自己家庭生活幸福度非常满意率为18%,满意率为64%,一般占12%,不满意占4%,很不幸福为0%。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32%的珠海居民打91~100分,24%的珠海居民打81~90分,20%的珠海居民打71~80分,24%的珠海居民打61~70分,4%的珠海居民低于60分

调查数据说明随着珠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居民都感到生活幸福。从调查对象的分类看,有以下特点。

女性居民幸福指数高于男性,女性居民平均幸福指数为91.42高于男性居民平均幸福指数的82.41。对目前的幸福感,16%女性居民打91~100分,然而14%男性居民打91~100分;16%女性居民打81~90分,然而10%男性居民打81~90分;10%女性居民打71~80分,12%男性居民打71~80分;女性居民没打低于71~80分,然而20%男性居民打61~70分,2%男性居民打低于60分。

年轻居民幸福指数高于中、高年龄居民。18-25岁居民的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包括非常幸福,幸福)最高为79.1%,一般的为13.6%,不幸福的为3.4%,26-35岁的居民认为自己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包括非常幸福,幸福)为62.5%,一般的为37.5%,不幸福的为0%;36-45岁居民自己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包括非常幸福,幸福)占60%,一般的为37.5%,不幸福的为2.5%;46-55岁居民自己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包括非常幸福,幸福)占57%,一般的为53%,不幸福的为0%;56-65岁居民自己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包括非常幸福,幸福)占66.6%,一般的为33.4%,不幸福的为0%;66岁以上居民自己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包括非常幸福,幸福)占58.6%,一般的为33.4%,不幸福的为8%。高学历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其他学历居民。学历越高幸福指数越高。大专、本科及以上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8%;高中以下学历为76%。

家庭月均收入高的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家庭月均收入低的居民。家庭月均收入在2000-4000元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68.4%;家庭月均收入在4000-6000元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66.7%;家庭月均收入在6000-8000元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0%;家庭月均收入在8000-10000元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0%;家庭月均收入在10000-15000元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3%;家庭月均收入在15000-20000元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5%;家庭月均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66.7%。这表明在当前生活条件下,居民收入直接影响着对幸福的感受。挣到“钱”才能挣到“幸福”,但是也应当看到,也不是越有钱,人们的生活就越幸福。

3.分析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一)居民觉得幸福的主要因素

1)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目前生活水平满意的占57%,觉得一般的占20%,不满意的占23%。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追求,许多家庭买了汽车,购买汽车的梦想对许多家庭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居民收入增长。居民对家庭月收入满意率为32%,一般占42%,不满意占24%。居民收入是生存的前提,幸福的源泉,和谐的基础。他们认为,家庭收入稳步增加,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些都是多年来的期盼。

3)住房条件改善。居民对目前住房满意率(包括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为44%,一般占36%,不满意占14%,非常不满意占4%。他们的住房环境、房屋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压力和负担也相对少了许多。

4)家庭和睦幸福。居民对自己的家庭满意的占非常幸福率为18%,幸福为64%,一般占12%,不幸福占4%,很不幸福为0%。家庭和睦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也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幸福。

5)健康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改善,珠海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非常满意为10%,满意为70%,一般占14%,不满意仅占6%。这表明珠海市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使他们感受到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居住环境优化。居民对社区环境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28%,一般占48%,非常不满意占8%,不满意占6%。他们认为居住地的治安、绿化、卫生等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也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7)珠海市的安全感(包括社会治安、人身财产安全等)。8%的居民感到很有安全感,56%的居民感到有安全感,38%的居民感到安全感不强,0%的居民感到没有安全感。珠海的社会治安总体令人满意,珠海居民感到有安全感。

(二)居民觉得不幸福的主要因素

调查对象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系、房价、医疗、教育公平、下岗再就业、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分别占44%、46%、50%、46%、60%、42%、28%、30%,46%从中可以看出,珠海市的居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教育公平首当其先,其次是社会保障体系,再者是食品安全、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房价是关键因素之一。

1)物价增长过快。居民对目前的物价水平不满意率为64%,满意率为28%,其他未说明的占8%。物价水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与幸福指数紧密相连。物价增长过快导致物价不稳定,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2)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居民对城市房价最不满意,满意率占13%,比重占70%,其他未说明的占7%。珠海虽然不是个大城市,但房价也高,房价未公开透明,有些地方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住房问题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之一。

3)工作职业满意率低。居民对工作职业现状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32%,一般占42%,不满意占8%,非常不满意占6%。珠海市居民的工作职业满意率不高。城市行业、职业工作人员的收入的差距,对居民工作环境和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着很大影响。

五、对提高珠海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有很多,造成居民之间幸福指数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各方面都会影响珠海市居民幸福指数。

珠海市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珠海市的发展状况很好,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如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也是可以推动该市经济的发展,总之,我觉得这方面需要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下面是对这次社会调查的作出的一些总结,以及建议和措施:

1、增加居民收入。这主要要靠政府,加快推进经济的发展,促进该市城居民充分就业。结合珠海市现时的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状况,在推动现有一些企业增资扩产、提升水平的同时,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加快社区商业布局发展,扩大其城市居民就业渠道。也可以激励群众自主创业,提高其城市居民收入。

2、正确引导经济发展。目前在经济方面居民表现最不满的是物价和房价,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引导经济发展,政府还要充分了解居民生活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应对的措施也不同。

3、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都说健康是福,很多因素影响居民健康,比如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工作压力等。居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压力小了,居民区的医疗条件好了,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有所提高。

4、提高居民文化水平。根据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居民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文化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就业问题和精神文化素质,也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收入、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统计表

1.调查对象性别:男性占58%,女性42%。

2.调查对象年龄段:随机调查的居民在18-25岁年龄段的为36%,26-35岁年龄段占16%,36-45岁年龄段为0%,46-55岁年龄段为2%,56-65岁年龄段为2%,66岁以上年龄段为4%,

3.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是:初中及以下为26%、高中或中专为48%、大专占14%、本科为14%、硕士及研究生为0%、博士为0%。

4.调查对象中职业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文教卫研究单位)、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及商业服务人员、军人、其他分别是12%,18%,18%,2%,14%、2%、58%。

5.调查对象的家庭2011年月平均收入(指全部收入)大约是:家庭月均收入1000_2000元为0%,家庭月均收入2000-4000元为36%,家庭月均收入4000-6000元为24%,家庭月均收入6000-8000元8%,家庭月均收入8000-10000元20%,家庭月均收入10000-15000元为2%,家庭月均收入5000-20000元占2%,家庭月据收入20000元以上为2%,

6.调查对象对其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是否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4%,满意率为28%,一般占42%,不满意占24%。

7.2011年调查对象的家庭主要投资选择是(多选题):房产、股票、银行存款、子女教育、健康、其它分别为28%、30%、32%、30%、28%、34%。

8.调查对象对其现在的职业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32%,一般占42%,不满意占8%,非常不满意占6%。

9.调查对象对其现在的住房条件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8%,满意率为36%,一般占36%,不满意占14%,非常不满意占4%。

10.调查对象对其居住地的社区环境(包括绿化、净化、文化等)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28%,一般占48%,非常不满意占8%,不满意占6%。

11.调查对象对居住在珠海的安全感(包括社会治安、人身财产安全等):8%的居民感到很有安全感,56%的居民感到有安全感,38%的居民感到安全感不强,0%的居民感到没有安全感。

12.健康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改善,珠海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非常满意为10%,满意为70%,一般占14%,不满意仅占6%。

13.调查对象对珠海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2%,满意率为38%,一般占40%,不满意占6。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医疗服务有改善,为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但仍待提高,为珠海居民创造个好的医疗环境。

14.家庭和睦幸福。调查对象感觉其的家庭生活幸福度非常幸福率为18%,幸福为64%,一般占12%,不幸福占4%,很不幸福为0%。

15.调查对象对其的事业取得的成就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4%,满意率为26%,一般占36%,不满意占14%。

16.调查对象对其的业余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为10%,满意率为62%,一般占36%,不满意占2%。

17.调查对象对其的人际交往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4%,满意率为72%,一般占22%,不满意占0%,说不清楚占0%。

18.与过去相比,今年的精神紧张程度变化:42%的居民认为压力更大,8%的居民认为压力更小,34%的居民认为没什么变化,0%说不清楚。

19.对未来的幸福的信心程度。78%的居民坚信自己的未来将会比现在更幸福,18%的居民认为变化不大,0%认为不幸福,4%少数的居民则对自己未来的表示没想过.

20.调查对象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系、房价、医疗、教育公平、下岗再就业、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分别占44%、46%、50%、46%、60%、42%、28%、30%、46%。

21.调查对象对作为珠海人的身份认同感,感到强烈认同的占20%,感到认同的占58%,然而没有归属感的占14%。

22.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32%的珠海居民打91~100分,24%的珠海居民打81~90分,20%的珠海居民打71~80分,24%的珠海居民打61~70分,4%的珠海居民低于60分

幸福指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性别:男性占58%,女性42%,调查对象男性多过女性,男女比例接近1:1。

2.调查对象年龄段:随机调查的居民在18-25岁年龄段的为36%,26-35岁年龄段占16%,36-45岁年龄段为0%,46-55岁年龄段为2%,56-65岁年龄段为2%,66岁以上年龄段为4%,珠海居民以18-25岁年龄段居多,年轻化,富有活力,劳动力丰富。

3.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是:初中及以下为26%、高中或中专为48%、大专占14%、本科为14%、硕士及研究生为0%、博士为0%。接受调查的居民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或中专。

4.调查对象中职业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文教卫研究单位)、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及商业服务人员、军人、其他分别是12%,18%,18%,2%,14%、2%、58%,调查的居民中以其他的职业较多,其次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文教卫研究单位)、企业管理人员。

5.调查对象的家庭2011年月平均收入(指全部收入)大约是:家庭月均收入1000_2000元为0%,家庭月均收入2000-4000元为36%,家庭月均收入4000-6000元为24%,家庭月均收入6000-8000元8%,家庭月均收入8000-10000元20%,家庭月均收入10000-15000元为2%,家庭月均收入5000-20000元占2%,家庭月据收入20000元以上为2%,居民的家庭2011年月平均收入(指全部收入),多数集中在2000-6000,收入不是很高。

6.调查对象对其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是否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4%,满意率为28%,一般占42%,不满意占24%。这说明大多数居民对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不是很满意。

7.2011年调查对象的家庭主要投资选择是(多选题):房产、股票、银行存款、子女教育、健康、其它分别为28%、30%、32%、30%、28%、34%。居民的家庭主要投资以健康为先,其次是股票、银行存款、子女教育,说明珠海居民的投资的多元化性,健康意识增强。

8.调查对象对其现在的职业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32%,一般占42%,不满意占8%,非常不满意占6%。珠海市居民的工作职业满意率不高。

9.调查对象对其现在的住房条件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8%,满意率为36%,一般占36%,不满意占14%,非常不满意占4%。居民的住房条件仍待改善提高,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10.调查对象对其居住地的社区环境(包括绿化、净化、文化等)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28%,一般占48%,非常不满意占8%,不满意占6%。居民的社区环境仍待改善提高,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11.调查对象对居住在珠海的安全感(包括社会治安、人身财产安全等):8%的居民感到很有安全感,56%的居民感到有安全感,38%的居民感到安全感不强,0%的居民感到没有安全感。珠海的社会治安总体令人满意,珠海居民感到有安全感。

12.健康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改善,珠海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非常满意为10%,满意为70%,一般占14%,不满意仅占6%。表明珠海市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使他们感受到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13.调查对象对珠海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2%,满意率为38%,一般占40%,不满意占6。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医疗服务有改善,为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但仍待提高,为珠海居民创造个好的医疗环境。

14.家庭和睦幸福。调查对象感觉其的家庭生活幸福度非常幸福率为18%,幸福为64%,一般占12%,不幸福占4%,很不幸福为0%。家庭和睦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也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幸福。

15.调查对象对其的事业取得的成就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4%,满意率为26%,一般占36%,不满意占14%。珠海居民的事业满意率低。

16.调查对象对其的业余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为10%,满意率为62%,一般占36%,不满意占2%。这表明大多数的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姿多彩。

17.调查对象对其的人际交往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4%,满意率为72%,一般占22%,不满意占0%,说不清楚占0%。珠海居民的人际交往关系良好。

18.与过去相比,今年的精神紧张程度变化:42%的居民认为压力更大,8%的居民认为压力更小,34%的居民认为没什么变化,0%说不清楚。这说明大部分居民的压力增大。

19.对未来的幸福的信心程度。78%的居民坚信自己的未来将会比现在更幸福,18%的居民认为变化不大,0%认为不幸福,4%少数的居民则对自己未来的表示没想过,这说明大多数的珠海居民对未来抱有很大的信心,乐观,充满希望。

20.调查对象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系、房价、医疗、教育公平、下岗再就业、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分别占44%、46%、50%、46%、60%、42%、28%、30%,46%从中可以看出,珠海人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教育公平首当其先,其次是社会保障体系,再者是食品安全、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是关键因素之一。21.调查对象对作为珠海人的身份认同感,感到强烈认同的占20%,感到认同的占58%,然而没有归属感的占14%,这说明为数众多的珠海居民认同自己的珠海人的身份,深深印着珠海人的烙印。

22.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32%的珠海居民打91~100分,24%的珠海居民打81~90分,20%的珠海居民打71~80分,24%的珠海居民打61~70分,4%的珠海居民低于60分

幸福指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性别:男性占58%,女性42%,调查对象男性多过女性,男女比例接近1:1。

2.调查对象年龄段:随机调查的居民在18-25岁年龄段的为36%,26-35岁年龄段占16%,36-45岁年龄段为0%,46-55岁年龄段为2%,56-65岁年龄段为2%,66岁以上年龄段为4%,珠海居民以18-25岁年龄段居多,年轻化,富有活力,劳动力丰富。

3.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是:初中及以下为26%、高中或中专为48%、大专占14%、本科为14%、硕士及研究生为0%、博士为0%。接受调查的居民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或中专。

4.调查对象中职业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文教卫研究单位)、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及商业服务人员、军人、其他分别是12%,18%,18%,2%,14%、2%、58%,调查的居民中以其他的职业较多,其次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文教卫研究单位)、企业管理人员。

5.调查对象的家庭2011年月平均收入(指全部收入)大约是:家庭月均收入1000_2000元为0%,家庭月均收入2000-4000元为36%,家庭月均收入4000-6000元为24%,家庭月均收入6000-8000元8%,家庭月均收入8000-10000元20%,家庭月均收入10000-15000元为2%,家庭月均收入5000-20000元占2%,家庭月据收入20000元以上为2%,居民的家庭2011年月平均收入(指全部收入),多数集中在2000-6000,收入不是很高。

6.调查对象对其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是否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4%,满意率为28%,一般占42%,不满意占24%。这说明大多数居民对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不是很满意。

7.2011年调查对象的家庭主要投资选择是(多选题):房产、股票、银行存款、子女教育、健康、其它分别为28%、30%、32%、30%、28%、34%。居民的家庭主要投资以健康为先,其次是股票、银行存款、子女教育,说明珠海居民的投资的多元化性,健康意识增强。

8.调查对象对其现在的职业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32%,一般占42%,不满意占8%,非常不满意占6%。珠海市居民的工作职业满意率不高。

9.调查对象对其现在的住房条件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8%,满意率为36%,一般占36%,不满意占14%,非常不满意占4%。居民的住房条件仍待改善提高,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10.调查对象对其居住地的社区环境(包括绿化、净化、文化等)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0%,满意率为28%,一般占48%,非常不满意占8%,不满意占6%。居民的社区环境仍待改善提高,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11.调查对象对居住在珠海的安全感(包括社会治安、人身财产安全等):8%的居民感到很有安全感,56%的居民感到有安全感,38%的居民感到安全感不强,0%的居民感到没有安全感。珠海的社会治安总体令人满意,珠海居民感到有安全感。

12.健康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改善,珠海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水平非常满意为10%,满意为70%,一般占14%,不满意仅占6%。表明珠海市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使他们感受到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13.调查对象对珠海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2%,满意率为38%,一般占40%,不满意占6。各项医疗普惠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医疗服务有改善,为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但仍待提高,为珠海居民创造个好的医疗环境。

14.家庭和睦幸福。调查对象感觉其的家庭生活幸福度非常幸福率为18%,幸福为64%,一般占12%,不幸福占4%,很不幸福为0%。家庭和睦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也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幸福。

15.调查对象对其的事业取得的成就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4%,满意率为26%,一般占36%,不满意占14%。珠海居民的事业满意率低。

16.调查对象对其的业余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为10%,满意率为62%,一般占36%,不满意占2%。这表明大多数的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姿多彩。

17.调查对象对其的人际交往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为14%,满意率为72%,一般占22%,不满意占0%,说不清楚占0%。珠海居民的人际交往关系良好。

18.与过去相比,今年的精神紧张程度变化:42%的居民认为压力更大,8%的居民认为压力更小,34%的居民认为没什么变化,0%说不清楚。这说明大部分居民的压力增大。

19.对未来的幸福的信心程度。78%的居民坚信自己的未来将会比现在更幸福,18%的居民认为变化不大,0%认为不幸福,4%少数的居民则对自己未来的表示没想过,这说明大多数的珠海居民对未来抱有很大的信心,乐观,充满希望。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例10

党的十报告强调,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旅游扶贫是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方式,贫困人口直接受到旅游开发的各种影响,是旅游扶贫效应的切实感受者,其对旅游发展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变化的感知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扶贫效应的实际值。本项目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芙蓉镇、默戎苗寨、凤凰古城进行调研。这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典型性,有的开发强度大,有的正处于半开发,还有的旅游开发相当薄弱。这样的研究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结果对比。

二、案例地现状分析

(一)凤凰古城

凤凰县是一个旅游强县,特别是因为凤凰古城发展起来的,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很好,然而当地的村民参与当地旅游事物的讨论机会很少。凤凰古城开发过度,商业化气息浓重,商铺林立,且商铺租金持续上涨,以至于景区内商店卖的物品价格远高于景区外。自凤凰古城收门票以后,进古城的游客大量减少,使得在景区内以卖旅游纪念品为生的居民苦不堪言。

(二)芙蓉镇

芙蓉镇原名王村,因电影《芙蓉镇》而闻名于世,这个当初与世隔绝的封闭的小镇,从而众人皆知,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当地经济因为旅游业的带动,使得当地居民富裕起来。然而这个小镇近几年开始售卖门票,使得景区内的店铺和居民意见很大。芙蓉镇景区内原本就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收取门票后游客越来越少,使得景区内的商家生意越来越冷清。目前景区状况多是导游带着在逛一圈就立马起程走了,过夜游客不多。

(三)默戎苗寨

默戎苗寨古老的传统民居保存的特别好,远眺就可以看见那一栋栋充满着历史年轮的木房子,此外还有浓郁的苗族文化,以及特有的古丈毛尖绿茶。当地民风淳朴,居民要求不高,吃得饱穿得暖就很满足了。当地交通方便,在芙蓉镇通往凤凰古城的公路边,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了开发,但是景区开发程度太低,没有太多吸引游客留下来的项目,导游带游客在景区内看看舞蹈表演,吃个农家饭就走了。已有的旅游设施设备管理也不到位,能够提供给当地居民的岗位除了景点讲解员其他基本没有,所以当地的经济状况却没有太多改善,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大多出去打工,平时很少回来,在寨子里多是老人带着小孩。同时,当地居民的思想较为落后保守,导致当地一直没有开创出一条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默戎苗寨贫穷落后、旅游开发程度低,物质生活水平低,当地居民多是自给自足,地方虽小人却不少,但是当地公平和民主情况却做得特别好,大部分居民都有机会参与旅游事务的讨论,旅游收入所得虽然不多,但家家都能分到这为数不多的旅游收入。因此,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满意度非常高。

三、研究结果

(一)社会环境与居民满意度

1、研究结果

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周围配套的设施设备、以及设施设备使用的频率、周围生活环境变化、游客的增长率、各类型商店建立、旅游接待设施供求失衡变化、卫生环境、交通环境都会造成居民不同的满意度。

2、成因分析

在贫困地区刚刚进行旅游开发时,游客多依靠当地居民提供接待服务,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了很大就业和投资的机会,周围的设施设备的逐步完善,让居民因而持基本满意的态度。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居民还要承担因旅游开发带来的物价涨、过度商业化、交通拥挤、传统民风改变、环境污染等问题。此时,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会由当初的满意变为不满。如果居民满意度持续下降,则会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导致旅游地走向停滞和衰落。本次调查的三个地区,凤凰古镇的周围的环境建设的最好,而其它两处的建设并不是很完善。虽然,凤凰古镇的建设最好,居民也对此感到很满意,但因为凤凰的过于开发,居民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满意度也在逐步下降。

(二)经济状况与居民满意度

1、研究结果

旅游扶贫开发中,有很多的当地居民加入到旅游业当中,这些家庭的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相当大,而景区的发展和他密切相关,景区设置新的旅游项目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会随之而消失。因为新的项目可能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不会有消极的思想,还会大力的支持。

2、成因分析

旅游资源的开发为这些落后地区居民带来了经济机会,对旅游经济依赖程度高的居民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较多,他们对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带来负面影响的感知往往被经济利益所冲淡。而对旅游经济依赖程度低的居民获得的经济收益较低,而且他们还要承担旅游发展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从而会影响满意度降低。通过对三个地区居民的分析,从事旅游的工作的家庭或个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人。

(三)旅游开发程度与居民满意度

1、研究结果

就我们研究选取的三个点来说,凤凰古城的旅游开发程度高于芙蓉镇和默戎苗寨,但是居民满意度越低。默戎苗寨旅游开发程度最低,居民满意度最高。但是总体来说,居民认为旅游开发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所以总体还是持满意的态度。

2、成因分析

旅游开发程度不同会造成居民不同的满意度。旅游开发程度高的地区会引起物价上涨、环境破坏等很多不良影响,会让当地居民感到生活压力。旅游开发程度越高,居民想得到诸如旅游收益分配、景区管理的话语权就越多,政府管理起来难度就越大。而旅游开发强度低的地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经济环境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虽然参与程度不高但是都能分到旅游带来的微薄收入,使得当地居民满意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