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5 06:37:51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1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2

近年来,审计署陆续了多个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涉及计算机审计的各个方面,有审前调查指南、方法语言编制规范、方法体系基本规划、各类业务审计数据规划、各类业务审计方法体系等,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日益提高,各科室在今年及以后开展计算机审计时,务必遵照实务公告的要求执行。

今年上级机关将继续开展计算机审计方法、方法体系的征集工作,各科室在认真组织学习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相关规范基础上,组织好审计人员按规范要求撰写审计方法。要求各业务科室(除投资中心外)至少上交一个审计方法,并明确落实项目及负责人,列入年度计算机审计项目计划表(计算机审计项目计划表详见附件)。

(二)继续深化OA与AO的应用,实现全覆盖

要全面普及应用AO2011版,对审计事项的编写要标准化,财务数据必须采集,审计底稿要在AO中编写,相关证据要上传到AO并与底稿关联。审计实施过程中,各审计组在每星期一上传数据包,及时与OA进行交互,传送相关的审计证据和审计底稿,为领导决策和项目管理服务。在审计结束后,五天内上传完整的数据包到OA。

以OA为支撑平台,落实审计准则的各项要求,探索建立对审计项目方案、审计记录与取证、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全过程审计复核与审理的质量控制数字化。上级机关统一项目已全面应用“统一组织项目管理”功能,各科室审计人员要熟悉此功能及RTX(审计专网用即时通信工具)的各项操作,以便顺利完成统一组织项目,我局自定项目已全部列入OA新项目计划管理,各科室要按照要求组织自定项目的管理及应用。

各业务科室确定一个以上计算机审计重点项目,至少上报一个以上AO实例,全局确定一个优秀计算机审计项目,并要具体落实项目及责任人,列入年度计算机审计项目计划表(详见附件)。

(三)继续推进信息系统审计

鼓励各科室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并将项目实践经验总结为信息系统审计案例。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已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具体实施方法参见《省计算机审计工作指南》(浙审办计〔2007〕89号)。

(四)继续加强网站建设,提高网站应用水平。

我局已在互联网及审计专网上建设网站,要根据《市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维护审计网站,继续充实网站内容,提高网站点击率,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发挥对外宣传及经验交流的作用。

(五)开展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

审计署及省厅审计学会组织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课题研究,各科室要积极参与,开展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局审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信息化工作,计算机技术小组充分发挥在技术攻关和推广实用技术方面的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科室,责任到人,确保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集中力量抓重点

1.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一是每个业务科室确定一个项目作为计算机审计重点,并且明确责任人员,完成需要上交的各项任务。全局确定一个合适的项目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二是落实各项基础性工作的责任人员,分管领导对所分管科室的审计项目每周至少一次查阅数据包上传情况,并批复。业务科室审计组长负责审计项目的AO与OA交互,业务公文流转等各项工作。计算机审计中心负责管理维护全局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平台,管理维护审计网站及推进数据库建设,指导检查计算机审计工作情况。

2.协调力量,保证时间。要做好计算机审计,各科室审计项目负责人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项目时间安排要充足,早作准备。各科室的计算机审计项目主审由各科室计算机技术小组成员担任,以便审计力量的更好发挥。

3.全程管理,及时调整。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对于计算机审计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审计组在审计准备阶段集中组成员的智慧提出计算机审计思路,集中计算机小组成员的力量制定详细的计算机审计方案,审计实施阶段抓好审计方案及审计思路的落实,发现新的审计思路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及审计方向,必要时可提请外援解决难题。审计终结阶段及时提升审计成果,总结出高质量的审计信息、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等审计成果。

(三)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加强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统一组织协调本单位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四)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成果、提高质量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3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审计项目成本包含了审计机关可以自身控制的成本与无法实现控制的成本两个部分。就其无法实现控制的成本而言,指的是审计体制的成本与环境成本,可以控制的成本指的是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的完成、审计报告的提交过程中对于人力、财力、时间等投入可以实现控制。具体讲来,审计项目成本会涉及到审计组的审前调查和现场审计中涵盖的外勤审计相应支出以及内勤审计的支出,其中并不包含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以及各种设备折旧、项目的档案管理、项目立项的支出。下文将对审计项目成本全程控制进行相关论述与分析:

一、项目立项前的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制定审计项目的计划前会有相应的调查工作,包括收集和研究与项目成本相关的信息以及对有关部门进行走访活动,召开会议,征求下级的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并同时对项目成本计划的可行性作出论证。对项目成本的构成内容进行要明确,同时在项目计划的内容里面要列出以下内容:工作天数和工作人数以及工作量和外勤审计费用,依据这些数据对项目成本的计划作出初步的估计。就审计项目计划的成本估算而言,最关键的内容是对于项目工作量要有一个准确的估计,项目工作量主要包括了工作人数和工作天数。为了实现上述内容,审计机关需要对工作量的测算标准进行研究与思考,以此来当作今后工作量计算的评价标准。对于以下项目类型需要按照其项目的基数,乘以其系数从而计算出相关工作量:经济效益的审计、经济责任的审计出现跨期较长情况的项目、专项型审计的调查、财务管理表现混乱的项目、出现重大违纪问题单位的审计项目以及此类单位的下属部门数量多的项目。

计划部门在每年年初时候会把当年的计划项目和其中与本年成本计划相关的内容一起下发。各层省级机关接到计划之后可以对此成本的计划实施初步分解,在对机关内部的各种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的主审个人进行落实时,让其能够明确成本计划的执行运用。

二、审计活动之前对审计项目的成本预算进行编制

审计项目的成本计划是一种初步的估算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成本,这种估算并不是各个项目成本控制的标准。在正式的审计实施之前,应该以成本估算作为基础,依据审计的设定方案编制出详细成本预算,然后以此内容作为各个项目成本的标准。审计项目的成本预算编制的本质是对计划成本实施二次分解。其分解的依据是工作量的大小,分解的顺序是自上而下地分解。具体到每个设计人员以及审计步骤。其相关的负责人依据工作分解的结构图形逐步地进行直观的分解,这种工作分解的结构图对于现代项目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且使用相对比较广泛的工具,它是一种依据一定顺序逐层地进行分解的示意图,其依据的顺序是其内在的结构以及实施过程中展现的顺序。其能够把项目分解成独立性较高并且内容单一,对于成本核算和工作单元的检查比较便利,而且能够将各个工作单元的地位和构成情况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因而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可以依据工作分解的结构图按照审计工作的顺序把计划成本逐层进行分解。

如果设m是项目成本的总预算,是属于零级预算,而m1m2m3则是属于一级分预算,m12m21m22m31m32这几种预算则是属于二级预算,m121m122m211m212……这几种则属于三级预算。

三、审计成本控制的方式

1.对审计组织进行优化,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对于审计组织的优化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对审计组织进行优化。原因是审计成本是由审计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决定的,因此对审计组织加强建设,对审计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将会提高对审计成本的控制。第二,增强审计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对审计成本的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审计计划的编制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其不仅选择重点领域以及重点项目进行,而且要选择对于审计宣传有利,能够扩大审计工作影响力的项目展开。第三,设计工作要结合审计调查,专注审计工作的重点,提高设计效率。之所以要抓住重点,这是因为县一级的审计任务繁重但是人力有限,因此抓住重点就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第四,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的完善将会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激励可以提高积极性,发挥工作人员主动性与创造性。监督了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第五,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审计工作的核心是人,因此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审计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

2.加强审计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审计成本可以以审计成果的形式展现,因此加强对于审计成本的控制,可以运用转嫁成本以实现审计成本的控制。具体就审计成果的扩大来讲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第二,对审计信息要加强控制;第三,对审计的结果实行公告形式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公告的制度。

3.对审计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

就审计方式来讲,可以实现送达审计的情况下就不必就地审计,可以就地取证的的情况下就不必增加麻烦去异地。就方法上来讲,计算机的使用将会对审计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其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审计项目成本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整个过程需要周密的配合,同时对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其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整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其相关的负责人还应改变项目成本的决算报告并详细地分析出实际的审计中涉及到的成本和预算中的成本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然后报告给分管领导,获取领导批准,最后在年终的时候,审计机关要依据项目成本的决算情况对其作出成本考核并做到赏罚分明。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4

    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被审计银行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因此,审计师在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所实施的程序。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就可能受到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对象的载体产生的影响。在手工操作下,作为审计对象的载体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各种经营资料,都是可见性的文字、数字记录,并且要求严格按照统一的规程来填写和登记。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出来的账表外,大量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被存录在计算机中的,若不经显示或输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既容易销毁也容易伪造,而且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要想进一步追查也是有困难的,还必须补充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才能满足客观需要。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手工处理下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是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规定业务处理程序以及加强业务人员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来实现的。审计师只要对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和详细测试并做出评价,就能够据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制定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开展下一步工作。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数据处理集中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改变了账务处,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审计,理程序,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功能丧失,这样审计师就需要运用一套新的技术和衡量标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因此,会计信息处理和内部控制的变革使审计内容和侧重点发生较大变化,审计的重点多放在异常业务的处理及系统变化的测试上,而不在于对相同业务取大样本进行测试上。

    3.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师必须跟踪审计线索来审核有关经济业务,以搜索审计证据。会计核算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手工操作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记账凭证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师进行审查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审查。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制作凭证、登账及报表编制,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一定的程序指令完成,存有会计资料的大多是磁带和磁盘,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不为肉眼所见。手工系统下的传统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了。为了能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数据,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提出审计要求,以便这些系统在会计核算中能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上述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使得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的测试以及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测试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

    4.对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应当相应改变,手工审计技术仍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效率则更高,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变化,使审计方法也产生较大变化。对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实质性测试包括:(1)不处理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2)处理实际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3)处理模拟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计划的制定

    (一)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

    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所有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师在对可能受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影响的审计工作制定计划时,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信息处理、程序设计、计算机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和所需要信息的可获得性。具体内容:(1)组织结构。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的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组织结构,包括硬件的组成、网络系统的设置、软件的设计、人员的配置等。(2)内部控制。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控制技术及程序与手工迥然不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包括手工过程和计算机控制过程。(3)信息处理。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指令操作,数据以机器的可读形式存储和传送,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比手工系统提供的可见证据少。

    (二)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

    如果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会计报表整体有重要影响,审计师还应当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并考虑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影响。对计机信息系统环境的了解,除上述对系统本身的了解外,还应了解下述内容:(1)被审计商业银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态度。如系统是由被审计商业银行购买并经确认证明或自行开发,被审计银行对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的态度等。(2)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企业间的比较。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相比。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3)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环境最近的变化及计划中的变动。如系统开发、改变技术平台、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导者或经营方向等。(4)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风险的性质和内部控制的特征。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5

1995年以来,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开展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现了由“财政监督”向“监督财政”的性转变。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作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和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理应在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摆到重要的位置,并且审计内容、重点和,也要适应主义公共财政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的审计机关至今尚未普遍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已经实施的审计,也仍然沿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我们在审计国务院所属A、B两部门2000年、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中,积极寻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条件下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在跳出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模式、探索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新路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可以概括为:在审计方向的把握方面,明确一个目标,抓住一条主线,开展两个结合、两个坚持、十一个系统地看问题;在具体操作方面,紧紧抓住审计各阶段的关键点,即把握一个总体,抓住六个环节,开展两个测试、十三个核对、一个复核、一个深查、一个对照、一个摸清、一个促进。

所谓“明确一个目标”,就是明确地把促进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化,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始终把实现这个主要目标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管理问题时以此为目标,而且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时,也在查深查透并纠正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改进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建议,促进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所谓“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把分析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促进有关方面改进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工作,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主线。在整个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工作。审计每一单位、每一方面的内容时,首先审视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如果存在问题,则研究提出纠正问题、改进编制和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完成这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再审视财务管理、核算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明确上述目标、抓住这条主线,是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类型审计的根本区别所在。

所谓“两个结合”,就是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

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就是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证实和评价预算资金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依法处理财政财务收支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而且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及其他有关工作的科学化。

应始终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既重视分析被审计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又狠抓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促进有关管理的加强,使二者相辅相成。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首先,在审计前,采用多种形式、从多个侧面开展审计调查,用以选准审计重点、编好审计方案。其次,在审计过程中,对遇到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无明确规定的问题,对涉及财政、计划、等部门的问题和其他涉及宏观管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调查,并在调查取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纠正问题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其三,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对有些应当且能够进行审计处理的问题,及时转入审计程序。其四,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审计调查的结果,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审计的成果,使二者相辅相成。其五,在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关注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有关方面深化改革、改进管理。

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始终用这一原则指导预算执行审计的各项具体工作。首先,以现行法规、制度和政策为依据,对照检查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以及其他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活动,找出其中的偏差。然后,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曲直、提出改进建议的标准,辩证地、系统地、历史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处理问题,并努力提出既符合改革方向、又先进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二是坚持狠抓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按照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以确保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所谓“十一个系统地看问题”分别是,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国家的大系统中,从是否符合党的基本与基本路线、是否符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包括是否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存在的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偏差的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

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所处的社会大系统中,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沿着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实际的方向开展。

将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放到国民经济大系统中,从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向被审计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从一个侧面促进被审计部门乃至国民经济大系统健康地运行。

将被审计部门改革过程中的有关活动,放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系统中去观察和分析,找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一般规范不相一致的问题,并按照这个大系统的需要,研究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系统中,从是否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向被审计部门和其他有关方面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建议。

将被审计部门有关资金的收支活动,放到公共财政改革的大系统中审视。不仅检查预算和计划是否得到了认真执行,而且要透过预算与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是否科学合理;不仅找出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研究提出改进预算和计划编制、执行工作的建议;不仅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对被审计部门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而且透过被审计部门预算和计划编制、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的原因,找出这些部门应予改进的方面,尤其是法规、制度以及预算、计划的编制方法应予改进的方面,促进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完善。

将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视为一个系统。一是针对宏观经济管理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查找相应的微观问题;二是在查处被审计部门微观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找出其产生的宏观方面的根源,研究提出系统解决或分别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改进管理,包括制定或修正法规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尤其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将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和财政、计划、等部门的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视为中央预算管理、计划管理与财务管理大系统的子系统。一是对部门进行审计时,从部门本级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情况后,带着去延伸审计部门的所属单位,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二是对部门进行审计时,注意查找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的问题。三是对审计部门的所属单位进行审计时,注意透过这些单位存在的问题查找主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存在的问题。

将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计划的编制、执行看成是一个系统。不仅检查和分析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而且检查和分析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与执行存在的不合规和不够合理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促其分别改进甚至系统改进预算、计划编制与执行工作。

将预算、计划的编制和预算、计划的执行看作一个系统。一是对照已经批复的预算和下达的计划来检查其执行情况,找出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的有效执行;二是分析已经编制的预算和计划是否按要求细化,尤其是透过预算和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得是否科学合理,找出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在缺乏科学定额与标准的情况下,运用这一促进预算和计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显得尤为必要。

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视为中央预算执行审计这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审计有关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中,努力站在大局的角度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尤其注意为财政部预算执行审计组和其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提供有关情况,配合他们拓宽审计领域、分析或查透有关问题,促进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成果的扩大。

所谓“把握一个总体”,就是改变过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局限于按部就班地对照法规翻账簿和凭证查找问题的做法,在审计开始时,先从总体上把握一个部门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分析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把握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应该包括其内设机构状况、职责划分、沿革、机构及业务运行情况,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部署、财务管理的新情况、核算关系和核算特点、当年的预算和计划及其他方面的收支情况,以往年度遵守财经法规的情况,甚至有关领导干部的工作风格和有关人事情况等多个方面。搞清这些情况,既有助于抓住预算和计划工作的主干,防止漏掉大的方面,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能够反映被审计部门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的全貌,又有利于选准审计重点,查深查透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所谓“抓住六个环节”,就是针对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六个环节,找出预算和计划在编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六环节分别是: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预算和计划草案的编制(包括追加预算与计划的编制)上报环节,财政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批复预算、计划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转批预算和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所属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批转预算和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及其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对下拨付资金环节,预算单位和基建项目计划执行单位执行预算和计划环节。

所谓“两个测试”,就是开展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即针对各个环节开展符合性测试,并根据该项测试的结果,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在实施符合性测试时,着重审查被审计部门的收支是否编制了预算和计划草案,是否向财政、计划等部门报送了这些预算和基建计划草案;财政、科技、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是否批复了被审计部门的预算,计划、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是否向被审计部门下达了基建计划,这些部门批复预算和下达计划的形式是否合规;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是否批转了财政等部门批复的预算、是否转批了计划等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批转预算、下达计划的形式是否合规。对测试出的不合规的方面,将其列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

所谓“十三个核对”,一是将被审计部门报送的预算草案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二是将被审计部门报送的计划草案与计划、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三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四是将被审计部门转批的计划与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五是将被审计部门实际拨付预算资金的情况与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核对;六是将被审计部门实际拨付计划项目资金的情况与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七是将被审计部门所属有资金分配权单位转批的预算与被审计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八是将有资金分配权单位转批的计划与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九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与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决算报表反映的内容核对;十是将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与项目计划执行单位决算报表反映的内容核对;十一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财政资金的预算数量、结构、时间,与一部分部属重点单位相应的收入预算的数量、结构、时间进行核对;十二是将被审计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的项目结构、资金量和时间,与一部分部属单位编制的相应的基建计划的项目结构、资金量和时间核对;十三是将有关部属单位编制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与被审计部门对这些单位的财政支出预算核对。

所谓“一个复核”,即分析性复核。就是对被审计部门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调查重要的异常变动及差异,从而对会计报表整体及其各项目进行评价。

所谓“一个深查”,就是对上述核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查证和研究。虽然“十三个核对”能够较快地找出被审计部门甚至财政、计划、科技、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部门预算和基建计划的编制、执行中存在的形式上的问题和问题的表现形式,但是,还不能把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弄清楚。因此,需要将上述核对过程中发现的不一致的问题,列为审计的重点,深入查证。不但查明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实质,还要抽查部分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和基建项目计划执行单位的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以证实预算资金是否确实按照预算使用,基建项目是否确实按照计划执行。对于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重要问题,也要采取适当方法查深查透。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研究提出纠正偏差的意见甚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建议奠定基础。

所谓“一个对照”,就是对照《预算法》和部门预算的具体要求,找出部门预算科学化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原因。由于被审计部门以及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存在的,影响部门预算科学化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仅靠开展“十三个核对”是难以查出或查透的,还必须向纵深推进审查工作。一是对照《预算法》和全国人大常委、财政部关于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方面的要求以及部门预算科学化的其他要求,直接审查被审计部门及部分直属单位的预算与基建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从中找出核对过程中未能发现和未能查透的,被审计部门在预算与计划编制、执行等方面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对照上述要求,审查财政、科技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向被审计部门批复的预算,审查计划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向被审计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审查被审计部门及其有资金分配权的所属单位对下批转的预算、下达的计划和这些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从中找出财政、科技、计划、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部门预算与基建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等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部门预算和计划科学化的问题。然后,针对从上述两个方面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尤其是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等部门在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源头性原因,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并研究提出促进部门预算和计划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建议创造条件。

所谓“一个摸清”,就是努力摸清被审计部门的家底。一是摸清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体制,二是摸清被审计部门及其各司局财务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的状况,三是查清财务司及设财务的司局掌握的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司局自主支配资金的数量、来源、去向、存放单位,四是查清被审计部门历年滚存资金的数量和来源。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6

一、电算化审计问题初探

电算化审计的对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电算化的内在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和对处理结果进行审核;二是其作为一种辅助审计的手段,实现审计办公自动化。本文是从前一方面电算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加以研究的。

二、电算化在财政审计中的运用

(一)将计算机作为辅工具应用于财政审计过程

在调查过程中,定要涉及到各种数据整理和总结,如果使用手工审计,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也很高,而用计算机做不仅确保数字的准确性,而且还能节省时间。由于财政审计是进行高层次的监督,不仅要实施微观监督,还要参与宏观调控。但现实是,审计覆盖面太小,审核和监督与之不匹配,而且进行全面分析问题和审计信息反馈时就更凸显了其弊端,不能满足目前审计和监督的需要。要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我们首先要提高审计人才的素质,落实培养和培训计划的实施,其次,最好是全面开展电算化审计。

(二)对被审单位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

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按照设定程序和规则进行操作,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符合性测试。同时仍需注意审核电子数据处理中心的内部控制机制。例如:在审计时,先看被审单位的审计软件是否经财政部审查后通过,再审查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否满足基本的会计原则和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进一步,通过评估其财务分析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来测试软件的技术性能,需要注意的是该评估需使用测试数据进行测试。

(三)形成规范的财政审计工作底稿

由于计算机可以保存规范灵活的格式化工作底稿,并能够在索引大量增加的基础上,自动进行索引重编,故虽然对政府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报告结果、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进行审查时,我们仍需要各种人工审查技术,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率注定其成为必不可少审计技术。此外,在计算机中可以更好的使用算术、数字等方法,这意味着可以减轻分类小计的工作量。由于上述种种人工审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得使用计算机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检索更为方便。

三、财政审计中运用电算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财政电算化审计必须注意对会计电算化核算进行正确性控制

由于我们习惯了手工核算,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仍然有一些问题:因为使用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会形成会计资料的核算和分析系统,然而编制凭证时忘记保存和输出、修改旧凭证时忘记使用改后的凭证替换、病毒袭击审计软件、数据库出现错误或异常、他人未授权修改等等情况数见不鲜。所以,为确保电算化核算的正确性、实现会计电算化,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内部控制机制使其类似手工审核,也应该建立必要的审计查验机制。

(二)设计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有审计人员参与

审计监督职能并不会因为处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而改变,从而相关知识、技能就需要根据电算化审计的特点发生相应的跟进。如在出现系统错误或计算机程序被非法篡改时,计算机只会以同样的错误方法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来处理会计事项。

如果电算化系统的处理是合法合规的,安全可靠的,那说明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相对完善的。电算化系统固有的特点及风险使得审计过程必须包括审查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因此,应促进在电脑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审计人员参与到除了事后审计外其他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参与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

(三)必须建立严格的审计人员操作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档案记录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利用电算化审计技术,从而财政电算化审计才有规范可依。如将数据的备份、恢复和管理机制作为员工的职责权限等。此外,还包括财务数据和审计软件的保密措施,计算机设备的相关安全措施,审核监督软件的制度等。

(四)必须加强对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制度的改变决定了所需的技术变革,在电算化条件下,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就显得异常必要。不擅长计算机运用的审计人员会因为不清楚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潜在风险而无法审查其内部控制,会因为审计线索变化而不知道如何进行审计跟踪,会因为不了解如何使用计算机而对计算机审查或审计一筹莫展。而电算化可以自身具有先进的处理机制,它能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实现审计监督职能,在实务中学习和运用会计、审计理论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掌握之前并不熟悉的计算机和电算化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习、运用并深究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人员特别是财政审计人员目前的基本任务。

(五)必须制定详尽的审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审计电算化宏观管理方向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建立管理规定,评审会计软件,培训电算化审计人才的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能力等,因此,我们必须紧随国家财政事业的发展脚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财政电算化审计与审计工作的目标、发展趋势和规范等紧密联系,为财政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做好“后勤”工作。

由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是一种典型的战略规划,对未来审计电算化工作定下基调,打好基础,指明发展方向;中期规划则是基于长期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短期规划则是为了落实中期规划中提到的相关目标和任务,而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措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物质条件优势,全面考虑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方案,最终实现发展目标。

总之,电算化审计必将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且必须利大于弊,这样财政审计才能更高效、更优质地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四、电算化条件下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审计线索发生变化带来挑战

会计电算化将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审计线索的变化。在手工账务处理系统中,审计线索清晰明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最后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均有负责人的签名;任何数据更改都会写入记录。在这些条件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遵循账务处理程序,也可以逆向进行;而且一些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直接利用文字记录作为审计线索的来源进行审计。在电算化条件下,这些原始依据被计算机程序所取代,凭证、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重要资料都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虽然仍有纸质会计资料存在,但他们更多只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二)审计范围扩大对审计手段多样化有着更高要求

监督作为是审计重要的职能之一,在电算化条件下仍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此时,要进行审计的范围却有所扩大,比如,需要对所使用财务软件进行审核,当然还有传统审计中就要求的账簿、凭证、报表等财务资料。这是由于电算化是通过编写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来完成会计处理方法的,如果程序本身存在欺骗等问题,那将造成难以估计和弥补的重大后果。传统条件下使用的审计方法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需要配以更先进的审计手段,如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相结合。在审核数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计算机自动审核,还需要人工进一步检查。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虽然无法满足现在电算化条件下的需求,但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发展财政审计的思路

(一)完善电算化财政审计的准则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流程,包括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等步骤都在电算化审计准则中予以规定。合理的审计准则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正如许多审计工作中的要素在电算化条件下已经发生了变化,审计准则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则也应进一步作出相应的完善。

(二)充分考虑审计的要求进行财务软件的设计

由于目前财务软件存在着局限性,使得审计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便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主要方法。其过程应注意符合审计相关要求和保留完整的线索以便进行之后的审计工作。国外一些著名财务软件在这方面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保持原始记录不变,通过修改、删除的记录来反映审计过程。这一看似简单的做法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留下了重要的素材,还可以确保会计业务流程无误。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可以实施必要的控制,确保数据、会计要素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三)全程审计会计电算化工作

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统称为全程审计。事前审计,其用于评价财务软件,并能够保留充分的线索与痕迹以用于审计工作的开展,这主要针对财务系统的合法性、合理性来进行。事中审计则分别采用手工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两种方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审计,综合两者的结果得出结论。其着重于审查电算化处理业务是否是客观、真实的。事后审计,则是针对电算化得到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并关注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对其详尽的做出考核和评价,进而据此提出建议。

六、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算化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以上只是就电算化对财政审计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的几个方面做出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法。然而,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只有采取更为积极高效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晖.电算化审计在财政审计中的运用与作用[J].财会研究,1999

[2]曾维维,何莉.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J].商场现代化,2012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7

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对于我们刚转型为民营的发电企业物资采购的采购过程、账目审计应用计算机管理也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于采购工作时效性的要求,使物资采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真正实现了“阳光采购”。

一、本公司物资采购审计应用计算机参与管理前,物资采购审计事项及管理模式

1.审计所购材料是否有采购计划,是否与订货合同一致,是否与验收入库单相符,各项签字手续是否完备;

2.审查发票上的数据计算是否准确无误,增值税、运输发票使用的税率是否符合国家税收政策;

3.审查采购价格是否异常,是否符合当前的市场行情;

4.对经审查价格过高的材料品种手工编制“高价采购与低价采购损失情况对比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处理;

5.根据“分析表”提供的涨价幅度和损失金额,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作出处理。属于市场行情变化引起的合理涨价,可以办理审计签证手续;属于不合理涨价的,通知采购主管及采购人员与供货单位交涉,进行调价处理或退货处理,属于采购人员的违纪行为,移交纪检部门进行处理;

6.办理审计签证手续;

7.汇总计算一定时期内物资采购实际价总成本、计划价总成本、价差额等;

8.手工编制材料采购审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

二、本公司实现计算机参与物资采购审计的必要性

1.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我公司的物资供应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所需的材料由原来的短缺经济时代转变为多渠道的市场采购,其采购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货渠道的不同以及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在对材料采购价格合理性进行审核时,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而就我公司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而言,配件大到成台套设备,小到螺丝帽,有近万种,单靠人的记忆力是无法准确掌握的,是手工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运用现代化的共进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全面地掌握各种材料的价格信息。

2.在材料采购审计工作中,需要审查所购材料是否有采购计划,数量、品种、规格型号是否与进货合同一致,审查来货发票、运费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中的数据计算是否正确,需要对每个数据进行复核求证,需要做好审查记录并定期对记录中的采购信息及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工作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甚至出现人为的估算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工作时效性的要求,必须运用计算机加以解决。

3.我们企业目前已基本构建了计算机管理办公自动化雏形,先后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劳资管理子系统》等一系列应用软件,已形成局域网,《远方通用物资管理系统》将为实现物资采购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三、物资采购审核计算机辅助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账务处理功能。包括计算机采购计划、合同、出入库、库存、统计分析、核算、报表管理。

物资管理系统包括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合同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核算、统计分析、报表管理。计划的编制通过计算机录入方式将经生产技术部确认后各生产部门年度、季度、当月生产需求采购计划输入《远方通用物资管理系统购》,通过系统自动核对现有库存量和库存高限量,通过程序设定的“计划采购数量-(库存量-库存最高限量)”自动生成物资采购计划表,然后审核人员可通过一批审核或逐一审核后产生采购计划表。这样避免了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

来货发票和仓库收料单上的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供货单位、采购人等有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数据格式录入到物资管理系统中(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只需输入物资编码就可自动显示),这项工作是取得市场价格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汇总采购量、计算价差率、计算加权平均实际进价的基础,也是进行信息查询、进行价格合理性判断的基础。将月度采购计划录入计划管理的数据库中,是为了日常办理物资采购审计,自动核对计划,同时也可得到采购计划平衡表,采购计划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汇总计算是对《物资管理系统》中贮存的数据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汇总,如某种物资一定时期内的采购数量、实际价格、加权平均进货单价、计划价、材料价差额等。通过计算分析综合价差率可以考核材料采购成本的升降情况,评价采购过程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分类价差率和各类物资采购量在全部采购量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分析影响综合价差率变化的重要因素,找出物资采购审计工作的重点。按采购员、供货单位为标志进行分类汇总计算,通过价格水平的比较,可以评价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可以为选择可靠的供货单位提供依据。从而可避免人情采购或幕后交易,真正做到我公司一直要求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原则。

根据《物资管理系统》中的采购审计明细账,月度分类汇总分析报表,高价采购与低价采购损失情况对比分析表,物资价格目录表等资料,从中得出结论,写出准确的审计报告,给公司主管领导传递准确的信息,以便领导层做出有效的决策。

2.信息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价格信息查询、采购计划情况执行查询、月采购情况查询、月分类采购情况查询、按供货单位查询、按采购员查询、高价采购与低价采购对比情况查询等内容。其中价格信息查询是核心内容,通过查询将近期内某种材料每次进货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为价格审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3.辅助决策功能。主要包括自动核对计划;自动审查购货发票上的数计算是否正确,对采购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分析,并自动生成“高低价格损失情况对比分析表”等功能。

四、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上述功能

1.我公司应用的《物资管理系统》基本流程设计

利用计算机进行物资采购统计、审计,内容涵盖物资需求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制作,物资出入库管理,购销合同管理,物资核算,物资分析全过程。各模块之间有机结合,通过填写日常出入库单,自动完成物资的库存管理,并提供多口径进行物资统计和审计,可自动生成企业所需的物资统计报表和审计分析报表。

系统的初始设置全部采用自定义式,出入库记账方式可自由选择,提供了计划价、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分批五种计价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对照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加权平均的计价方式。

计划、合同管理用于对物资采购和耗用进行规划和控制,以达到满足生产,保证日常库存需要,减少盲目采购,尽量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和进行合理的采购物资分配的目的。

2.如何实现计算机自动审计

计算机审计的过程就是在物资出入库工作时将采购合同号或采购计划号填入“入库类单据”中的“采购合同”、“采购计划”显示框中,按照发票明细和仓库收料表将物资代码(每个物品均有唯一的物资代码)填入相应的位置,将数量和来票金额录入,最后按“结单”按钮,不符合采购计划部分将会出现提示,可选择结单或放弃,如结单在后续的审计过程中将出现不良记录。如发票来货是成批计划,则按“计划填单”或“合同填单”按钮即可,如有差错,则不良记录也同样被记录下来。实际采购量小于计划采购量,或实际采购量大于计划采购量,屏幕上也出现提示,由出入库工作人汇报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

购货发票数据计算正确性的审查。某种材料在通过有无采购计划和订货合的审查后,系统要自动进行数据正确性的校验。对于发票中出现任何一种差错,系统都要给出误差金额的提示,并留下不良记录。在每录入一张“出入库单”记录后,系统还应自动计算出每种材料的计划价格总额,材料价差额和材料价差率,以便对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进行审查。如果屏幕显示的计划价格总额与验收入库单上的计划价总额不符,则说明在材料的验收方面存在错误,可能是数据计算错误,也可能是任意改变了计划单价,还可能是仓库保管员确实未收到足够数量的材料,这要由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分析处理,对于验收单上填写错误的要退回更正。对于供货方未发够货物的要追索欠发的货物。对于材料价差率太高的,审计人员要注意审查其购货价格是否合乎市场行情。转贴于

价格合理性的审查。某种材料通过了以上各种审查后,系统还要对其价格的合理性自动进行审查。以上几种审查都有严格的标准和固定的计算公式,具有确定性,从而可找出价格差异的原因。

物资管理系统在对已录入计算机的购货凭证进行自动审查的过程中,如果在采购计划、订货合同、发票数据、价格方面任何一项发现了错误,都发出相应提示信息,管理人员在查明原因并的到审计人员核准后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物资管理系统对相应的记录做出特殊的标记。在后续的统计报表中出现相应不良数据,以便审计人员写出正确的审计报告。每一个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均是固定的,互不干涉,不能修改其他系统管理人员所录入的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五、应用计算机进行物资采购审计的好处

物资采购工作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运用计算机进行材料采购审计就是要让计算机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发现问题,然后由审计人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从而真正更好地服务于“阳光采购”。

1.为企业物资采购审计人员及时提供物资价格信息,使对物资采购价格的审计更加全面、有据、有力,并有效地堵塞漏洞。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8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的先后次序,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采取的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审计程序既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也是审计成本的直接决定因素。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可能导致的审计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就越严重。所以,要降低审计成本,必须严格控制审计程序。

根据审计机关工作的性质,审计程序可分为审计管理程序和审计执法程序。审计管理程序是对审计管理工作中事务处理流程的描述与规定,是处理审计日常事务的例行办法。审计执法程序是指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进行审计的全过程,也称项目审计程序。在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审计机关必须在保证最佳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慎重选择最恰当的审计程序。为实现有效的程序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从审计工作整体发展要求出发去分析和设计审计程序,避免重复交叉。审计行政管理工作往往会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工作岗位、主管与专业人员,以及各类管理活动,如调研、计划、审核等;还会涉及到各种各类的具体审计业务,因此,应将审计程序作为一个系统,将各种程序的重复、交叉与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保证审计程序的计划性,促进程序的有效运行。从本质上讲,程序也是一种计划,进行程序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可否收到预期效果以及是否有助于实现计划等问题。同时还要促进程序的运行,如汇编有关程序的规定,培训、指导员工进行正确的程序操作,确保员工可以及时、正确地接受新的程序,并按照预期要求工作。三是要评估程序运行所需费用,简化审计程序。

优化审计组织,整合审计资源审计资源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审计成本的高低,所以,加强审计的组织与管理,促进现有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的最佳结合,也是审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中,优化审计项目组织工作、促进审计资源整合的手段主要有:一是计划安排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在计划安排上要突出重点,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在保持各专业审计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调配审计力量,加强审计署各专业司与派出机构及下级审计机关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对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管理,全面深入把握被审计对象或事项的情况。对某些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项目或资金组织全行业、全系统或全国范围内的分层次审计,是整合审计资源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有利于从全局上系统地掌握情况,反映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给政府决策提供大量的、全面的、系统的材料。这样,在无需增加审计资源和力量的情况下,也能从更高层次上、更加深入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是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同审计相比,审计调查具有形式多样、程序灵活、花费精力和时间少、掌握情况多等特点,但审计调查也存在着深度不够、不处理处罚影响监督力度等缺点。在当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在计划安排上加大审计调查力度,对于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其他一些问题和单位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也可以在不影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起到节约审计力量的作用。

四是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项目安排要尽可能就地就近。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署对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项目安排,多采用异地交叉方式。异地交叉审计大大增加了审计外勤费用,而且由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来说都是全新的部门,有很多不熟悉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去了解,客观上也增加了审计成本。所以,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安排就地就近审计。

五是灵活采用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方式。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方式。与就地审计相比,送达审计可以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各种潜在的审计信息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所以,在审计计划安排时,科学分析项目特点,灵活采用送达审计方式,对降低审计成本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发利用审计成果,合理转嫁成本

从费用效益的角度分析,审计成本还可以通过审计成果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加强审计成本控制,还可以采用合理转嫁成本的方式,促进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是要注重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首先,审计成果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上,要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就必须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第二,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第三,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实现审计信息(成果)的社会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9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的先后次序,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采取的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审计程序既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也是审计成本的直接决定因素。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可能导致的审计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就越严重。所以,要降低审计成本,必须严格控制审计程序。

根据审计机关工作的性质,审计程序可分为审计管理程序和审计执法程序。审计管理程序是对审计管理工作中事务处理流程的描述与规定,是处理审计日常事务的例行办法。审计执法程序是指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进行审计的全过程,也称项目审计程序。在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审计机关必须在保证最佳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慎重选择最恰当的审计程序。为实现有效的程序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从审计工作整体发展要求出发去分析和设计审计程序,避免重复交叉。审计行政管理工作往往会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工作岗位、主管与专业人员,以及各类管理活动,如调研、计划、审核等;还会涉及到各种各类的具体审计业务,因此,应将审计程序作为一个系统,将各种程序的重复、交叉与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保证审计程序的计划性,促进程序的有效运行。从本质上讲,程序也是一种计划,进行程序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可否收到预期效果以及是否有助于实现计划等问题。同时还要促进程序的运行,如汇编有关程序的规定,培训、指导员工进行正确的程序操作,确保员工可以及时、正确地接受新的程序,并按照预期要求工作。三是要评估程序运行所需费用,简化审计程序。

优化审计组织,整合审计资源审计资源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审计成本的高低,所以,加强审计的组织与管理,促进现有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的最佳结合,也是审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中,优化审计项目组织工作、促进审计资源整合的手段主要有:一是计划安排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在计划安排上要突出重点,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在保持各专业审计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调配审计力量,加强审计署各专业司与派出机构及下级审计机关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对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管理,全面深入把握被审计对象或事项的情况。对某些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项目或资金组织全行业、全系统或全国范围内的分层次审计,是整合审计资源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有利于从全局上系统地掌握情况,反映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给政府决策提供大量的、全面的、系统的材料。这样,在无需增加审计资源和力量的情况下,也能从更高层次上、更加深入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是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同审计相比,审计调查具有形式多样、程序灵活、花费精力和时间少、掌握情况多等特点,但审计调查也存在着深度不够、不处理处罚影响监督力度等缺点。在当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在计划安排上加大审计调查力度,对于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其他一些问题和单位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也可以在不影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起到节约审计力量的作用。

四是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项目安排要尽可能就地就近。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署对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项目安排,多采用异地交叉方式。异地交叉审计大大增加了审计外勤费用,而且由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来说都是全新的部门,有很多不熟悉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去了解,客观上也增加了审计成本。所以,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安排就地就近审计。

五是灵活采用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方式。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方式。与就地审计相比,送达审计可以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各种潜在的审计信息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所以,在审计计划安排时,科学分析项目特点,灵活采用送达审计方式,对降低审计成本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发利用审计成果,合理转嫁成本

从费用效益的角度分析,审计成本还可以通过审计成果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加强审计成本控制,还可以采用合理转嫁成本的方式,促进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是要注重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首先,审计成果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上,要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就必须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第二,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第三,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实现审计信息(成果)的社会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

计算机审计工作计划例1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25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60- 03

1 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1.1 网络建设得到尝试

军队网络审计目前以已建成的全军综合信息网为依托,正在建立军队网络审计系统,并使其满足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方便实用、界面友好、技术先M的总体要求;组建审计内网、审计专网和广域网接入网的网络构成,利用军队保密通信网构建审计内网,利用军事综合信息网络构建审计专网的组网模式。现阶段,军队网络审计系统已初步具备系统管理功能、网络审计功能和综合业务功能。

1.2 软件开发与应用取得成效

目前军队审计软件包括军队审计事业系统、军队审计作业系统和军队审计专业平台等功能模块,具有测试会计软件、业务统计比较、打印、审计预算安排、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费决算、审计家底经费、工作记录生成、报表汇总生成等功能,既满足了审计工作的需要,又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既规范、合理、符合规定,又适用、高效、易于操作。军队审计软件服务于军队审计目的,体现军队审计条例和各项审计规定的要求,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不仅是“军审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军审工程”完善发展的关键。

2 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当前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很低,硬件资源无法实现整合。比如,军队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全军联网并没有完全实现,使审计结果仅仅是存储在个人办公电脑里或者局域网中,造成审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军队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单一信息设备终端的 “信息孤岛”现象是我们所时常探讨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各级军队审计机构的纵向和横向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外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还很低,甚至是空白。审计信息资源的利用,需要从局部的、区域性的转变到能在全军审计系统总体范围内实现共享。当前的审计工作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不灵、资源不活的状况已经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2 数据资源规划较为落后

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家审计相比,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明显落后,已取得的成果也不够科学。目前数据中心仍停留在“军审工程”一期建设水平,硬件性能已经过时,由于软件研发和数据归集滞后,署机关和两个样板单位的数据中心均处于“有硬件、无数据”的状态。而且,当前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还没有形成规划体系,现阶段的规划探索主要是在基本规划领域,缺少全方位全流程规划,对军队审计数据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共享等方面的规划少有探索。这些问题暴露了当前军队审计数据资源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不够严密、人才严重缺乏、需求分析不够全面准确、顶层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

2.3 审计信息化人才短缺

多数审计人员不能准确运用技术手段对信息化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缺少信息化条件下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控制知识。同时,由于审计信息化系统是―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和程序等有机结合的“智能型”群体,单纯依靠个别审计人员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是不能实现的。当前,我军各级审计机构中的绝大部分审计人员并不熟悉计算机如何进行经济活动与会计业务处理;尚未真正掌握和有效运用计算机处理与网络技术;缺乏开发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所需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复合型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掌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知识。但是军队审计系统一直缺乏这样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员。

3 军队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资源共享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对审计单位现有的审计成果、审计资料、审计证据、审计结果等资源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集成与调配,将现有分散、自成一体、本地化的网络平台转变成为一个由具体网络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统一的资源共享空间,避免资源的重复和浪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2)构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归集、处理、存储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电子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的中枢,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军委审计署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各个审计机构在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电算化审计业务上的交流与宣传,通过实现审计机构的网路联通、建立审计经验库、定期召开计算机审计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实现审计信息化整体推进。也可由各级军队审计机构提供共享信息,共享的信息区分相应的权限管理和配置策略,通过审计机构人员直接访问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分析系统完成,以构建高低搭配、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军队审计信息数据体系。

3.2 推进数据资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