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7 15:54:21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1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严密学生的逻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育的成功要达到三个目标:首先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快速、敏捷学习的关键;然后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这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关键目标,旨在通过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

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最后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只有拥有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才能在教育中更易于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状

1.概念教学的弊端对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弊大于利,不能及时跟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数学教育信息的变化,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如果这种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2.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考查中,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

依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控制整个数学课堂的习惯,由于标准答案掌握在教师手里,就会造成学生依赖于教师和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

养非常不利,会造成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和知识难点缺少主动性的主观思考,还谈什么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要想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就要改变现有的授课方式。

三、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思考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学生初中、高中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优秀人才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现有的数学教育模式,要进行积极改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实意义,最后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是指立足于实际学习情况,严格依据客观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到的数学知识,要怀着批判性的眼光,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

要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启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主动性地思考。这要求在小学数学实际教育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变化,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师可以很好地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敏捷性,而且数学还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解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一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变通的学问,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死板的,变通地运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解答这道题目。

总之,教师可以诱导学生灵活地去看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会寻找规律并应用规律,培养学生探索、应用规律的兴趣,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其进行独立思考。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2

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或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不是由于题目做得少,而是平时缺乏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平时对每一个问题都能独立地进行分析思考,遇到问题自然会去钻研,而且敢于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那么,高中物理课中怎样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呢?从我个人教学中的经验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条件,教会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首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物理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即由实际中抽取问题,提出假说(或模型),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证明或否定假说,修改假说(或模型) ,再到实际中检验……教学中就应设法创设情景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方法和规律。不只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

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的。这也是新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之一—从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就教的方面而言,脱离开具体知识的教学过程,单独教条式地讲述方法,学生也许会知道一些正确方法,但终究不能成为自己能掌握和运用的方法;就学的方面来说,就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品味,才能做到“逐步体会”。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体会”.硬向学生“灌输”,和“教会学生思考”,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在新课程下,更应大力提倡后者。

二、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讲解过细会造成这样的弊端:不分主次,不利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知 道什么是基本规律,什么是对某种情景的具体结论,而不具有普遍性) ;不利于从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而是机械地记住某些具体的结论,甚至乱用具体结论,乱套公式;不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老师不讲就不会,也就是说,没有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较大。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所谓讲清,是指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过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得来的过程,概念和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适用条件,关键性的问题等.总之,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所谓不能全讲清,是指给学生留出余地,要学生自己去钻研,或曰“逼迫”学生思考的意思。这类问题可以是: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知识的归纳,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概括和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知识的方法等等。总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独立解决上述这类问题。

三、恰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处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得出等等,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因此,基本道理要讲清,习题要做得精,即每做一题,都要独立地分析清楚所提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独立地运用有关概念规律解决问题.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这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适合学生情况的恰当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四、手脑并用,启发学生思考

为了单纯应试,高考前讲实验,背实验,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通过观察、实践易于激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首先,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要让学生全部完成。做实验应当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独立操作,手脑并用.最好不要使用印好的实验册,不利于培养实验能力,有的学生甚至对着实验册,看一步做一步,心中对整个实验并无全面认识,更谈不到独立思考。这样,就失去了做实验的意义。要有利于学生思考,应逐步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列出实验步骤、独立设计表格,独立地完成实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实验能力的培养就会落空。进而言之,将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有条件的,有些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简单的开始,逐渐提高。这对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规律,养成凡事多问一个 “为什么”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五、要开放式,鼓励独立思考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要“开放式”,不可“一言堂”,封闭式。让学生只能按照课本、教师或“先哲”、“权威”的说法、想法,去说、去想,不可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教给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则容易限制思路,不利于激发思考。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3

1.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必须依据自身的观察体悟,所以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从独特视角观察事物或对象,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细节,发现和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独特的分析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精致分析的兴趣,凡事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分析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化和生活现象,批判继承传统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捕捉和探寻规律,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到本质,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3.显著的判断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一般具有指向鲜明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多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他们往往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独到的见解或实施果断的行为,这些判断行为并不受支持者人数多少或一般看法的影响,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文秘工作的实效

秘书工作具有事务性、综合性、辅助性等特点,对秘书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由于秘书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较强,很多事务都要求秘书迅速果断地判断和处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文秘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思所想所为,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使其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相关策略;另外,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也较强③,这是因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④,使他们能够在问题面前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操作解决问题,使任务完成达成实效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⑤。首先,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勤思、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意味着有主见、有独立的判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是创意和创新的来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去寻找新问题和答案。其次,一般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智力因素、创新精神、个性特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个人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再次,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多向性,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克服思维定势,主动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抗压力和抗挫折力也强,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榜样示范等,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重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支持和鼓励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所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⑥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形成敢思、能思、勤思、善思的局面;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从教育理念的核心构建到具体教育改革逐步贯彻落实;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做法和实效纳入考核范围;改革院校评价机制,将落实素质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纳入评价指标;建立完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设立发明成果奖项、创新创业扶持制度等,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和独创成果,鼓励在学术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二)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在教育观念上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主要应坚持以下三点:

1.育人为本

鲁迅先生在《教育》杂文中提到:“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体价值是要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这一本体价值,同时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体现。

2.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仅仅依靠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必须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引入、策略尝试、策略分析、策略执行、策略反思等,元认知策略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认知计划、过程调节和监控、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⑦。

3.关注个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科学家对现当代许多成功人才的性格特征分析,发现创造性个性应当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内容,而这些正好是培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方式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可持续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激发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学生中心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典型的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设备完成工作任务,或用各种仪器做实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允许他们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或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放教学资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通过提问、交流和小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练习,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不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不要视奇特思想为异端或不顾,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做法;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里主要指工作方法上的自由),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鼓励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2.问题导向

要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或多向传播,实施启发式教学,采取讨论法、训练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要片面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对理论主动认识、分析、理解;对于实践课程,不要片面强调技术传承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汇报操作或工作过程,分析技术文化,尝试技术革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互助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做到引而不发,多设问、多提思路,少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答案。对于见解独到、解题方法另辟蹊径的学生应重视和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任务、知识引入、任务尝试、方法选择、知识归纳、任务解决、反思训练等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行动导向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运用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行动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分析、思考的过程,很多事物的基本原理、新点子、新办法都是在行动中思考出来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讲书,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需要实作的,要通过工具设备、实作任务和实作环境来教学,这时更多的不是通过“讲”,而是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知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能,学生要通过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来逐步掌握这个技能;需要观察、演示、练习的,学生需要观看示范、查找资料、分析思考、反复实验;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的,就要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体验式实践等。总之,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做中学”,而且这个“做”和“学”以及应运而生的“教”是一体的,是自然发生的。通过做和行动,一方面产生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持续思考,通过行动效果检验使思考不断强化和优化,从而最终形成创新。

4.跨界学习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4

吴正宪老师在《我与小学数学》中说:回首四十余载的教师职业生涯,如果您问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说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能列举出很多:倾听、观察、反思、质疑……这些习惯都很重要,每一个习惯的习得也均非一日之功。下面,我结合自己在中年级的一些教学实践,来谈谈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是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落实。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其次,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是学习活动产生效果的主要标志。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的观点,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自主、独立的思考,只是被动地照着学,得到的知识再多最终也不会有大的作为。尤其是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必须经过学生深入的独立思考才能够得到理解与消化。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行为,就证明学习活动产生了效果,当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觉、稳定地出现,就说明学生走上了科学化学习的智慧道路。

最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逐渐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益于学生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学生的继续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途径

1.做好预习,培养独立思考意识

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课前或课内进行的自主学习。三、四年级时,有些学习内容就可以开始采取先预习再课上交流的方式。如在学习《积的变化规律》时,我借助例题,了解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再针对具体情况展开教学。有代表性的结果如下:

学生在预习时他的思考就开始了,也许是收获,也许是疑问,当学生带着这些经验进入课堂教学时,他的学习就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尤其是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无意学习到有意学习的关键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思考、质疑、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起点。当然,教师要选择好适合中年级学生预习的内容。还有一些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学习新知前以前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这也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契机,尤其是学生经过思考后,更想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渴望交流,从而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2.课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主阵地

课堂,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同伴及学生个体等多方面。

(1)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要有静得下来的定力。不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效果,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获得。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力,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思考的愉悦,以及通过思考带来的成果。教师的提问要减少“是什么”“怎么样”“对不对”等问题,增加“为什么会这样”“到底用什么方法能解决”“还可能会怎样”等探究性提的比重。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出示主情境图:

学生读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学生列式后,教师提出如下追问:

为什么用乘法?

解决这个问题你会选择估算还是精确计算?

14×12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可以自己想办法算,也可以借助点子图先圈后算。能自己想办法,又能用点子图最好。)

这三个问题都需要学生想一想才能回答,而且要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说理,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以及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思考问题的经验。从中年级开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将提问侧重于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或已有学习经验的链接点上,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和思考性,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

(2)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而学生“数学地思考”的外显形式是能够“数学地表达”,同时,当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时,又会反过来促进主体数学思维的成熟。因此,在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急躁和打断,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对思考过程的解释、如何解释同学或老师的质疑、如何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提升等相关信息。当然,表达不仅限于语言,还有其他形式的表达,我们通常会请学生把想法表达在白纸上。

例如,在学习“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共出现了好几种情况,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大家没有交流完,教师把几种情况拍照记录,发给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学生对比、分析,先独立思考,再在下一节课进行集中交流,并达成共识。

这节课上,教师没有直接呈现正确的程序告知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先自我表达思考,学生面对几种不同的竖式写法,表达观点,再达成共识,从而感受到“计算程序”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有职业敏感,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虽然我们有课时的限制,但是教师在实践中也要处理好展开与压缩的关系。

(3)教师要对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进行方向性和方法性的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和采用的方法往往决定着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没有恰当的反馈评价不利于学生获取合适的思考方向或有效的方法。同时,教师对方向与方法的反馈评价不仅能够矫正问题,还能够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课堂上动态的,学生表达想法时教师的指导性作用不可小觑;二是静态中对学生成果展示的评价、引导。

3.利用练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新的学习内容比较难固定在认知结构的原有概念中,所以练习几乎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练习是数学学习活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方法的获得,还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练习”的指导,以更好地促进独立思考习惯的固化。

正确的独立思考是建立在对所给信息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信息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在中年级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通常带着学生一起审题,并就思考过程带领学生完整经历。具体做法是:先一起x题,然后寻找题目要义,并以做记号的方式将要求分解,然后分析题目的信息,找到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最后指出解决本题应该注意的事项。实践中,我尤其注意鼓励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记录、外显出来。与课堂上学习新知的放开有所不同,在练习环节,对于学生初次碰到的习题类型,我通常以板书的形式呈现整个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思考路径,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更好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这样的过程表面上看虽然烦琐,但能够帮助学生有顺序、有逻辑、严谨地思考问题,这是学生脱离“支架”向独立思考转变的关键点。

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纠错的行为是必须的。纠错,也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好时机。实践中,先帮助学生明确纠错的作用和重要性,再引导学生主动检查是否有错误需要纠正,然后思考出错的原因(对概念的理解不清晰、审题不够认真、思考有误),第三步在错题旁边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便在复习时让原有的错题提醒自己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纠错实际上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与审视,是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过程。

4.营造研究氛围,促使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还需要学生能够将数学这个工具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在真实的、可操作的情境中主动地、独立地思考,加深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感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完“认识更大的数”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一些大数。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大数和大数据是一样的吗?”他的问题又引发了几个同学的兴趣,于是,几个学生形成一个研究小组,借助网络、教师、家长等资源,开始研究起大数据,并在班上进行汇报,收获颇丰。

其实,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作业,如三年级学习完周长、面积,我们会留“附小操场有多长”“附小足球场有多大”的实践类作业,这类作业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遇到各种挑战。我们还会跳出数学,帮助学生创造机会,如会在课前三分钟让每个学生做评委,发评选单,给每个演讲者评价。这样做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很好的途径之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有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在一个班级中,存在一些学生懒于独立思考,总想有现成的“馅饼”掉下来;存在一些学生想要思考,却不知道从何入手。这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本文开始,谈到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最后,借用吴正宪老师在《我与小学数学》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观点:身教重于言教。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千万不可低估教师的“潜移默化”。好习惯的培养要持之以恒,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与大家一起共同践行。

【参考文献】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223-02

学术思想的创新和学术的繁荣依赖于三个最为基本的条件:一是学者独立的人格;二是学者独立的思维;三是学术的自由。独立的人格要求学者不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权势和利益所支配和影响,以自己的良知和责任为人格的选择;独立的思维要求学者以自己独立的观察、理性的思考、经验的判断和多方面的实践作为思想的工具,不断推动社会思想、科学的创新和进步;学术自由要求给予学者充分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以便繁荣学术,发展科学。

大学教师作为人类知识重要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具有从事学术研究从而成为学者的一切要素和责任。大学教师作为学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应该是基于教师个人对科学的探讨与求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分析,对良知和责任的追求,对思想、理论、学说的创新与发展的企望,对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期待,而绝非应来自于外在的行政性命令式、量化功利式的规定和考核。这是与学者独立的学术地位和要求背道而驰的。

大学教师作为学者的学术地位应该是独立的和自由的。这种独立和自由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最为基本的内容和要求:

一是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的选择应是独立和自由的;二是研究成果和形式的选择应是独立和自由的;三是研究时间的安排和控制应是独立和自由的;四是研究成果的数量应是独立和自由的。

不仅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地位应该是独立自由的,就学术研究本身的特点来讲,也体现出相同的要求性。从学术研究的特点来看,学术研究是以学者个人的个体性的存在和活动为基础,它是学者个人的偏好、选择和努力的结果,而非外在强迫命令的结果;一些学术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的产生、变化、完善和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过程性和规律性,而非主观随意性就能定时定量的像工业品一样被“制造”和“生产”出来;对自然现象,特别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分析、判断、总结和概括,除了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外,一方面依赖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依赖于所能掌握的资料及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依赖于自然和社会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成熟的状况,依赖于其本质和矛盾的展现程度及表现出来的内容和方式。所有这一切都不是能用学术研究以外的手段和方式所能任意改变的。不尊重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独立地位,不尊重学术研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如何还能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呢?

目前,大学教师学术地位的不独立集中体现在存在着三种异化了的依附:

第一,依附于学校的科研任务指标及量化考核的要求。现在许多大学对教师都有科研任务量化考核的指标要求,如一般都以三年为一考核周期,规定不同职称及学术岗位的教师在三年内所应承担课题的级别,经费数量,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及等级,出版教材或学术著作的数量或字数的要求等等。这些定“产品”、定时间、定数量的“生产”要求和“制造”要求完全摧跨了大学教师学术地位的独立自由性,把大学教师用外在的强迫性的力量变成能够“生产”学术成果的机器和工厂。这又如何谈得上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呢?

第二,依附于政府和社会非合理性的评价体系。现在社会和政府建立了一套与独立的学术研究存在相当距离的课题的申报及学术评价的体系。往往大多把那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或政府所关注的重大课题,作为学术研究的指南,在立项、选题、经费的拨付、学术研究成果的申报鉴定和评价中给予种种的支持,而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却往往予以忽视、漠视,甚至是排斥。这样,社会的、官方的需求和评价就成为大学教师不得不依附的对象,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在放弃或减少自己独立的学术研究。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独立地位越来越受到现实状况的挑战。如果不依附这种社会的需求、政府的导向,许多的学术研究很难开展。即使开展,其研究的经费,成果的发表和出版,成果学术水平的评价等都难以被社会和政府所支持和承认。

第三,依附于大学教师自己对名利的追求和束缚。大学教师也非圣人。也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的人,他的生存也必须依赖于物质的生活并顺应社会对人们的评价。在大学中,职称是最为重要的名利指标,无论职称的晋升还是保持续聘,都与一定的学术成果相连。因而完成这种获得职称和保住职称的任务就成为引导和约束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最为重要的一个价值坐标和生命线。什么样的学术研究能够容易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就成为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最核心的选择和首要考虑的问题。至于这些学术研究的思想性如何,创新程度如何,价值水平如何,则都成为次要的问题。功利性、实用性成为学术研究最为重要的动机和方向指标。

大学教师学术地位的这种非独立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导致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或丧失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导致整个社会学术研究越来越被引向功利性,却越来越缺乏科学性、创新性;导致学术研究自由度的弱化、学术繁荣和学术进步的丧失;导致社会价值观评价体系的混乱和扭曲;导致整个社会良知和责任的缺失或弱化;导致人类思想文明和社会进步进程的受阻或放缓。在人类思想文明史中,许多思想家、学者及其研究的成果之所以能延传几千年,上百年,他们的思想、理论、观点之所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到如此之大的推动作用,就是因为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学术研究思想。而我们现在的学者,包括大学的教师,独立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少,社会所能给予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的空间和评价都出现越来越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趋向。

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才问世。1883年马克思去世,另外两卷还没有写完。《资本论》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和努力,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性和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性;孔子的《论语》只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主要是孔子的谈话和答第子问,仅二十篇,一万二千七百余字。但其却蕴涵了丰富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不到六千的文字,却给世界提供了道家哲学广博而深刻的哲学思想。我们所熟悉的许多思想家,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哥白尼、伽利略、卢梭、黑格尔、亚当・斯密、洛克、爱因斯坦等许许多多的个人都是具有鲜明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的思想家和独立自由的学者。试问:我们能用外在的定“产品”、定时间、定数量的工业生产模式的方式,来培养和考核他们吗?能够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吗?能够用功利性、实用性的导向来诱使他们和约束他们吗?能够用现在社会、政府、学校的评价机制去激励他们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虽然我们大学的教师仅仅是普通的学者,而非人人都是或将要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但学者独立的人格和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则是一切学者学术研究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带有普遍性的共同要求。

大学教师作为社会学者群体中的一部分,应重塑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维,以独立自由的思维去分析、判断、思考学术问题,从事探索知识和真理的科学活动。

为了真正有效地消除大学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的种种异化了的依附,以下路径的选择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要消除大学教师作为教师与作为学者两者之间由外在行政约束性评价机制所引发的对立和矛盾。对教师的考核应回归到对教学工作本身的考量,即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面来。

2.学术研究应回归为大学教师自我个体的自由选择。学术研究的内容、方向、成果、形式、研究的时间及完成成果的数量都应成为教师自己独立选择和支配的权利。改变现有的用行政科研任务的量化指标来硬性规定教师学术研究的现状。

3.改变政府、社会、学校对学术研究的激励、评价的机制,消除对学术研究过分硬性的导向及学术研究数量上的要求。鼓励学术研究的内容、形式、评价指标的多样化,鼓励学术研究实现真正的创新。学术研究不能只围绕着政府和学校的要求和意图来作选择,回归学术研究自由的空间和固有的生命力。自由独立的学术研究和选择是一切学术研究、思想创新和变革的灵魂,这已被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所证明。学术研究应向注重学术研究的质量,注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创造性而非数量性和等级性的目标的回归。

4.全社会要创造出宽容、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把大学教师对学术研究的执著追求,从行政性要求、功利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使大学教师从社会思想文化宽松自由的空间中获取动力、养分、支持和理解,回归学术研究所固有的求真、求实、责任、良知、独立、理性的本质。

有人会产生这样的担心:如果不对大学教师在学术研究上作出行政性量化考核的科研指标要求,会不会导致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下降?会不会导致大学教师学术研究水平的下降?会不会导致大学教师学术研究上的懒惰、消沉和放任自流?并最终导致大学科研学术水平和能力的丧失?如果我们对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独立自由的选择在本质上有清晰的认识,对学术研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也有充分的认识,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心和顾虑。人类几千年来思想、科学、文明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思想或者文明、文化都是客观存在。每个人面对人生、面对世界都将有全新的经验 [1]。而这些经验的产生、提炼和形成必须建立在独立的思想认识和思考基础之上的。真正的学术研究不会因为外在强迫的要求而繁荣和发展,也不会因为让学术研究获得自由独立的发展空间而凋零和萎缩。人类历史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否定自我、战胜自我从而逐渐完善自我的过程 [2]。而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演进的动力之一就是独立创新的思想文化带给人们的启迪和指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教师独立自由学术地位的重塑将唤起和激发更多的人重新树立起学术研究的良知、责任、求真、求实、非功利性的内在追求,带给社会更多的思想创新和变革,并推动和促进整个国家及社会学术研究永恒性的繁荣和发展。大学是社会独立的学术思想文化创新和传播的主要源地之一。大学教师独立自由学术地位的重塑能够促进大学教育真正获得质量和水平上的提升,使大学生获得坚实宽厚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能获得思想文化上的创新和变革的启迪,并使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获得持久的活力,并引导和推动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6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36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改革和深入,目前数学教学出现了许多瓶颈。特别是教师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正确的学习思维模式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旦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授,而不主动去探索和思考,将会束缚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强化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独立思考建立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发现、提出疑问、寻求解决的一系列探索上,是在没有任何教师和外界手段的指导下,进行学思结合的自主能动性过程。数学教学的复杂性和逻辑性特征决定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如何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值得教师关注的话题。

在现代基础教育的目标设定中,素质教育过程所体现的重要评价指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要了解学生对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掌握的情况,让他们能在学习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在思考中体验数学的快乐。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车轮的前进,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过渡到“主动学”,由“怕数学”转化为“爱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师生探讨等多种课堂开放式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管理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优化教学的重要过程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放羊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没有做到循序诱导、层层递进的教学引导。特别是对于数学计算中存在的立体图形、路程追及等抽象问题,学生总是望而却步。这与教师引导的缺失密切相关。

1.学生独立思考的被动性

在传统教学的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数学教学倾向于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时只会听讲不做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也一味地按部就班地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认知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没有热爱数学,反而有更多学生心生畏惧。这些心理因素都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适当地换位思考,让学生做快乐的学习主人,让他们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学生独立思考的不稳定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思维习惯、辨别意识和自我监督等方面具有不稳定性,他们不具备系统化、整体化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难以独立地进行学习上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应有序地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逻辑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不稳定性因素有很多,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启发、善于沟通,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转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方案

1.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满足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前提条件和充分准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优化师生探讨话题的流程,深入基础知识中疑难问题的分析,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发现―提问―质疑―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让生生之间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师生之间做到诱导和启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2.建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计划表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7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发散思维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往往表现在发散思维方面。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养成不局限于通过一个途径、运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利用开放性题型,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来训练学生。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8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注重生生互动,以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这些课改的新理念已经走进语文课堂,深入人心。其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只是为了追求和满足听课者的需求,为了这些所谓的“表面繁荣”,为了给自己的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动辄就是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思考,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

一、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程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每个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见解,要求他们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个性化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探究和解读。

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学生独立思考。对文本的阅读和思考,这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缺少了独立思考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课堂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说,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的讨论也必须以思考为前提

学习小组间的讨论探究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学生个体能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思索,才会对同学间的合作互动有参与的冲动,他们自己拥有真实、独特的个性化体验与感悟,也才能融入小组合作中去,才会有与同伴合作中获得的触类旁通和方法的举一反三,才会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才是有价值的讨论。否则,讨论只能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最终使自己沦为没有主见的追随者,对他人表述的观点和想法只能是一知半解,甚至于一脸茫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游离于合作讨论之外的“闲云野鹤”。他们对同伴的不同见解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意见,也无法吸收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的有效合作与整合。像这样的合作学习连基本知识、技能的获得也无法保证,又怎能够促进学生去获取因合作学习而带来的快乐呢?这显然有悖于合作学习真正的价值内涵。

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合作的处理

1.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学情,钻研教材,问题的预设要精心设置,要有一定的预估和前瞻

可以将预设的问题进行罗列和梳理,哪个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讨论。

2.交流前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目前很多老师对合作的概念缺乏深刻理解,曲解和错误解读,片面强调合作,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片面地以为只要学生讨论了,课堂热闹生动了,就是呈现了一节高质量的课堂了。因此,完全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很重要的环节,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做,那些思维较敏捷的学生对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课堂的教学最后演变成了教师与“精英”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课堂的主体,基础一般的学生,思维敏捷性稍慢的学生,由于缺乏个体思考的时间,对所要探讨的问题根本无法解答,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盲目随从,这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地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长此下去,这些学困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教师在布置好交流的问题后,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时间,在他们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或产生模棱两可的认识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才能把小组中不同的观点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把他们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共有的成果,真正发挥“互补”作用,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于全面和完美。这样做更能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成绩作用是明显的。

3.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捕捉和确定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捕捉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自从推行新课改以来,各地各校均有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虽说模式林林总总,但是理念却都是一致的,还课堂给学生,以生为本,注重实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代替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防止学生合作学习只是浮光掠影没有实效,防止出现“合而不作”“合而无为”的现象,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一过程绝不能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抛却一切自私的、猥琐的人为因素,多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其中也包括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9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例10

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要不然就会受到责备。这样一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渐和家长眼里的世界趋同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辈的思想里,没有发展。

2.小学课本的问题设计,过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案例见表:

显然:新的问题比之传统的问题,学生又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类问题变成了突出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是这样的。这样学生就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要求学生从开放的问题的情境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并检验结果。所以,教科书在设计问题上的过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日积月累我的重复训练,完全抑制了一个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习惯了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隐藏起来了,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儿童的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高深的学问。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训练孩子判断和做决定时的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判断和决定,而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