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力学分析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31

力学分析的方法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1

在力学中,我们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这两个物体都同时扮演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个角色,所以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否存在,就要看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同时存在,如果都存在就证明这个力是存在的;如果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就证明这个力是不存在的。

方法二: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分析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既然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形状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那么如果物体有相应的作用效果产生的话,就证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此时在分析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也就好分析了。

方法三: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反过来说,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力必然是平衡力,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也必然为零,也就是说,只要知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就可以确定物体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最少应该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如果能够确定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必然能确定另外一个与它平衡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当然这种方法也适合多个力平衡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物体受到力的合力为零这一等式来确定各力的大小,三种受力分析的方法中第三种方法的应用将是最广泛的,尤其在初中阶段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不是通过公式计算而是通过二力平衡的关系大小来确定,

以下将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以上各种受力分析方法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分析此题中的相互作用力就可以通过力的概念和特点加以分析确定,题目中的弹簧测力计和物体是相互施加力的两个物体,物体和桌面也是相互施加力的两个物体,这相互施加力的两组物体都是同时扮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色,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对物体施加拉力的同时,物体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物体对桌面施加压力的同时桌面也对物体施加支持力,这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物体而不是同一个物体,而且这两个力的方向应该是相反的,所以以上四个选项中的两个力中受力物体是不同的两个物体,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的就是正确答案,所以答案是:c

例2“福娃”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图2展示的是几幅福娃小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运动形象,说出这四幅图中共同反映的一个物理知识:

分析此题中的四幅图中都有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这就表明物体都受到了相应的力的作用,所以这四幅图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3

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该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3牛,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及方向

A.一定等于3牛,方向竖直向上

B.一定大于3牛,方向竖直向上

c.可能小于3牛,方向竖直向下

D.可能大于3牛,方向竖直向下

分析

从题目中可知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又已知重力的大小是3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与重力平衡的另一个力的大小也是3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答案为A

例4

一个人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汽车,没有推动。这是因为。

A.水平推力与车的重力相比很小,所以推不动

B.水平推力小于车所受摩擦力,所以推不动

C.此人对汽车的推力小于汽车对他的作用力,所以推不动

D.汽车水平方向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推不动

分析:此题中在推力作用下汽车没有被推动表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平衡状态之一,这可以推出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除了推力以外还应该有地面对汽车施加的摩擦力,而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答案应该选D.

例5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2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同学们熟悉的生活问题分东西来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使学生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快乐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使之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因此,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为学服务,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的过程,教的效果应体现为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向积极参与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在讲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采用直观教学,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把圆剪下来,再沿着圆心对剪,形成两个半圆,又把两个半圆对等地分成若干份,剪开,这个圆就变成了许多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了,接下来把这些小纸片拼一拼,就变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了。在演示圆变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中,动作比较慢,并适时做点说明,图形放高一些,并在学生中走动,让所有学生都看清圆变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因为演示得比较清晰,学生观察得比较仔细,学生很快得出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的认知,推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展示、抽象概括、演绎运用、动手实践等手段,紧紧围绕解决圆的面积计算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有一重点,这样环环相扣,直到问题解决。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 加强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乡村教师,我想谈谈自己是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的,我的主要做法是:

(1)向学生积极推荐。古人说:“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由于农村学生阅读视野不够开阔,每个学生的知识和学习实践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学习方法必然不会是同一模式。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学习方法。如陈景润在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后说,学习数学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我还经常把报刊杂志上介绍的好方法摘录下来,推荐给学生,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取人之法为已所用。这样做,对学生学会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我作为班主任,经常与课任老师联系,请他们和我一起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让学生借鉴。学生学到了老师的一些的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他们认识不同学科学习规律,而且加深了师生感情。

(3)推广学生身边的好经验、好方法。每个班级都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大多是比较科学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我班就有一些同学养成了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而且,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概括、有的坚持在课外阅读一些优秀作品等等。我就让他们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让学生举一反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我们确定要“扶”得多一点,但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而要重视学法指导,正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学会自己“走”,让学生学会学习。

4.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平台 ,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3

在高中学习中,对于理科生而言,物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其在理综中占比分数最高,同时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其难度也是最大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内容最多也是高考分数占比最高的部分,其在综合题中通常为第二道或者第三道,难度较大。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要提升物理成绩,就必须攻克力学综合题。文章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结合实际学习解题中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有效解题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技巧,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 强化审题,找出隐藏信息

在综合题解题中,通常而言综合题的题目一般字数很多,同时图片也十分复杂,因此要作对这道题,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审题环节,在物理力学综合问题中对于审题阶段而言,值得我们格外的注意,尽量不漏下任何一个条件,同时还要能找出题目中所隐藏条件,进而深化题目理解,提升解题效率。通常而言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都会设置一定的情景,甚至有时还会和生活有所联系,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边审题边在题目中进行重要信息的标注,挖掘题目中没有直接表述但是对解题有帮助的隐含条件,并将获得信息加以罗列分类,帮助解题进入正确思维之中。

例如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中最为常见的题目设置情景为,一个或者多个物体,它们会发生相撞,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某种应力,并且这些都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时就需要我们首先物体受力情况的细致分析,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受力分析时要深化审题,找到题目中的明显信息和隐藏信息挖掘并标注,判定物体整体为受力情况还是部分受力情况,进而画出不同参考背景下的受力分析图。具体而言审题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1.对于力学综合题而言,物体通常会处于运动中,这是就需要具体分析物体的运动形式,静止还是均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还要考虑到运动相π裕2.下一步便是明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具体受到的外力个数,外力方向;3.如果物体受力情况十分复杂,可以从从整体上考虑,列出相应的受力方程式,逐一进行单个物体受力分析,确保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

二、巩固基础,做好受力分析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基础知识牢固都是提高分数的基础,对于物理力学综合题而言也同是如此。力学公式、受力分析这类基础性知识,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对于一些概念和定理除首先要记住文字描述,同时还需要深化理解其所内涵的意思,尽量减少解题中一些定理、概念上的失误。在物理力学综合体的解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便是做好受力分析图,巧用受力分析图,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是必须掌握的物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通过受力分析图我们可以清楚地认出题目中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受力情况以及找到解题突破点。以下以一道实际物理题进行讲解。

题1:如图(图1)所示,在间距为4米的两垂直杆之间系有一根长为5米的无弹性绳子,两端点分别为A、B,在绳子之上悬挂有一光滑且轻质的挂钩,当挂上重量为12N物体时,两杆平衡,问此时的绳子的张力T值。

在对该题解答时,首先需要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进而对受力物体做出正确受力分析,画出相应的受力分析图,最后采用方程式进行解答。在本题以挂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做出图2受力分析图。

绳子在水平角度存在一定的夹角,设其为α,根据受力图显示,以及受力平衡的条件可知2Tsinα=F,同时F为已知量,进而根据绳子长度进行数学几何分析可知sinα=0.6,因此计算出T为10N。

三、采取合理的解题规律,制定解题方案

在近几年的理综考试中,物理部分的力学综合体一般只有一道,但是分值一般都是最大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要提升成绩就必须学好这部分。在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中,首先需要通过对物理题目中运动状态的分析,对其动态过程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解题的规律,找出最为合适的解题方案。对于同一题目的,同于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的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出最为合适的解题途径。例如:对于很多的力学综合题而言,很多题使用牛顿定律可以解题,同时使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也能解题,但是一般而言使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解题相对更为简单。通常情况下学生要实现力学综合题解题时,快速找出最佳的解题途径最为有效地解题措施,为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以及在练习之后的规律归纳总结。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力学学习对于我们学生的高考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在学习中对其难点、重点都给以重视,进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找出隐藏信息、巩固基础,做好受力分析、采取合理的解题规律,制定解题方案。三种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途径,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广大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力学时充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曾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方法的分析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03).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4

记忆停留在人脑的时间是不同,针对不同长短的时间,可以将记忆分为以下几类:

瞬间记忆:瞬间记忆的实质是电子脉冲刺激大脑形成的短期的刺激,这种类型的记忆停留时间较短,一般都在20秒之内。如果没有得到后续的及时加工处理存储,那么瞬间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

短时记忆:电子脉冲引起了化学变化,导致部分信息成为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能维持的时间大约为1-2分钟,如果得不到后续的及时加工处理存储,这些信息就很难再现。

长时记忆:大脑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使长时记忆成为信息的最终存储区。

外语学习要致力于重视学生首次感知单词的机会,借机强化学生的瞬间记忆;强调通过有效的策略,不断强化短期记忆,多复习多联系,最终形成长期记忆。

二、?~汇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思考

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外语学习的入门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词汇的正确方法,教师如果能够加以有效的引导,就会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语世界的大门。

1.重视首次感知。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否深刻,决定了人们记忆牢固程度。如果单词在学生中留有最初的深刻的印象,那么记忆效果就会又快又好。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好奇心强,贪玩,独特、新颖的教学内容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深刻的最初印象,从而有效刺激瞬时记忆。比如在教学一些诸如big,small,tall,short,fat和thin等具有相反意义的单词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夸张的漫画图片,或者鲜明的实物对比,或者利用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工具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当学生对这段教学过程感兴趣时,自然就刺激了瞬时记忆。在学习名词时,教师可以制作图片和单词卡片,让学生通过配对练习,加深对单词的音、形、义的理解。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5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英语教学在听力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进行英语学习,更多地注重英语的读写练习,对听力教育的训练相对较少,导致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降低。为了提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效率,需要对当前学生的英语听力现状进行了解。

一、当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现状

(一)缺乏听力技巧。中学生在进行听力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在技巧方面还是比较贫乏的。听力对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但是也需要相应的技巧,比如对一些长句进行速记、对听力的题目进行大致浏览之后再听等,而当前很多中学生在进行听力的训练和学习时,其技巧方面还是比较贫乏的,不利于听力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的语音和词汇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段进行英语学习时,大多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进行学习的,而且地区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普遍存在语音能力差的现象,有一些中学生甚至对音标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大难度。此外,很多学生的词汇基础也比较薄弱,听力能力的高低与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很多学生的词汇量、语法掌握程度都不够高,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听不懂的问题出现。

(三)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当前很多中学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一般都会集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比如在课堂上专门进行听力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听力训练,往往容易使得学生心理紧张,心理素质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听力的效率会有所下降。当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听力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比如有的学生对各种词汇本来就不是太清楚,心里一紧张,脑子里容易一片空白,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导致学生不在状态,对所有的学习都会功亏一篑。焦虑的心情会对学生的听力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学生的知识面不广泛。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泛,也是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知识面不广,使得一些听力文章中的一些知识点、词汇的理解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最终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够了解,在实际的听力训练中,对于文中提到的一些常识不明白,会导致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有误。

二、加强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加强听力训练,有助于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灵活地应用英语。提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对英语听力教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应该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恐惧,帮助他们培养平和的心态进行英语听力的学习,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融入听力教学中来。比如可以给学生放一些英文电影、歌曲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知识。

(二)加强对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是保证听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对语音基础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种词汇基础的训练。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对学生的各种语音问题进行纠正,比如从音标、升降调、连读、轻重读等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学和讲解,帮助学生的平均水平能提升一个层次。对于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在课后进行各种语法以及词汇的累积。对于学生的课后学习,教师要加强监督和引导,比如当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不同题材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这些题材写报告,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就会加强各种词汇以及语法的学习和累积。自主进行学习,往往比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效果更好。

(三)加强对学生的各种听力技巧的培训。在进行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听力技巧的培训,比如听写记笔记、快速笔记能力、题面快速浏览能力等,都是听力过程中常用的小技巧,学生不能完全呆板地进行听力训练,应该掌握更多的小技巧,能不断提升听力能力。无论是在对话还是听力考试中,这种小技巧都有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培训学生的听力技巧时,还可以加强对各种文化背景的介绍。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多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西方文化常识、科学技术内容等,有助于学生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一定了解,能够提升听力水平。

结语

听力训练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提升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6

高一学生学习第一、二章的运动以及运动的规律时,还能勉强跟得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到了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有部分学生就感觉学习物理很吃力了。

困惑一:物体前进的方向一定有个力

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没有去找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往往凭感觉认为物体往哪个方向运动,在这个运动的方向一定有一个力作用。

例1.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1所示。图2是描述该足球在向右上方飞行过程中的某时刻的受力分析图,其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1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2为空气阻力)( )

很多学生认为选项D正确,是认为足球向右上方飞行时,在这个方向一定有力的作用,这个力是学生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没有施力物体的,这个力是不存在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阻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由以上分析可知,B选项是正确的。

解决方法:首先高一的学生在学习各种力时,一定要知道各种是怎么产生的,各种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高一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指出每一个力的施力物体,指不出施力物体的这个力是不存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物体的受力图上多画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在空中并不受向上的“推力”,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并不受向前的“冲力”。

困惑二:研究对象不明确,混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有些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混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将受力物体所受的力也画在了施力物体上。

例2.如图3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A物体,A受到的作用力有

( )

A.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

B.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

C.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斜面对A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D.重力、斜面对A的支持力、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斜面对A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解认为选项B或D正确,是混淆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现在的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A物体,而A对斜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斜面上,这时A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

由以上分析可知,C选项是正确的。

解决方法:首先要确定好研究对象,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这样就不会把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力画在了研究对象上。

困惑三:只要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弹力的产生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间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要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弹力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弹力、方向如何学生却难以把握,有些学生在受力分析时,认为只要有接触就一定有弹力。

例3.如图4所示,小球A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A所受的力是( )

A.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

B.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

D.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解有的学生认为B选项对,就是认为只要有接触就有弹力,从图4可知,A球与斜面接触,但没有挤压,它们之间没有弹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是正确的。

解决方法:两接触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可以用“假设法”或“拆除法”。如例3中,假设小球与斜面间有弹力,小球受力就不可能平衡,所以弹力不存在。“拆除法”就是去掉与受力物体接触的物体,看受力物体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能保持状态不变的,则说明此处弹力不存在的,若改变了原来的状态,则说明弹力存在。

困惑四:画不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图

很多学生上课看老师在黑板画受力图,用力的合成或力的分解去解题时,觉得很简单,但自己做作业画受力图时,就会画错,一旦画错图就没办法正确解题。

例4.如图5,对放在斜面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用力的合成法求挡板和斜面对A球的支持力。

解有些学生画出图,如图6,先分析出档板与斜面对小球A的支持力F1与F2再按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这样就没办法用几何知识求F1、F2与重力G的关系。正确的做法是先确定F1、F2的合力是与G等大反向的力,再适当调整F1、F2的大小。如图7。

解决方法:结合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如果物体受几个力而平衡,那么其中一个力与剩下的所有力的合力一定等大反向。如例4,先用虚线作出两弹力的方向,再作出两弹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与重力等大反向),最后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F1与F2的大小。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7

G623.31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初中英语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英语侧重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学习任务量大,通过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并提高其自学能力,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依赖性,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体的地位,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形成终身英语学习习惯,更应该重视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英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不断自主的反思和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水平,为实现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英语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帮助学生学生英语自学意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英语学习意识的培养。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规律,大多数时间需要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重复记忆和反复练习,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容易形成自学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打破该种现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具体包括:观看英文影视剧,由于传统单纯、死记硬背单词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该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句式等的具体使用方法,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问题教学法,教师应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讨论空间,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正_认识师生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课堂引导者、指引者的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同时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平等融洽的关系,进而为学生营造高效、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能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词汇、句型以及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相互沟和交流、相互纠错,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或者谬误的地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同类的错误。此外,单纯的沟通和交流远远不够,还应该在课前要求学生分组编写话剧、情景剧,并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采用纯英语交流,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学生自学在英语教学中占主导作用,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奖励办法,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课文对话、记忆课后单词,对于记忆单词多而准确、对课文内容理解深刻以及英语运用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奖励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信息和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的组织班级英语竞赛活动,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学校英语竞赛,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在竞赛之前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其自学能力,能够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为实现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的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8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发展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的时候,必须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灵活、接受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基础的最佳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此,本人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从学习知识、作业练习、生活实践等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在学习知识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人类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就是人类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个人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个人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将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也思考前人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重复前人思维创新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将“平行线”这个概念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然后让学生们分析他们的关系,学生们在分析讨论中,发现两条线会有平行、相交、重合几种情况,并从这几种情况出现的条件,发现了平行线的特点,推导出了平行线的定义。这样思考后得到的知识,比死记硬背更有效果。

二、在作业练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新能力就体现在对现有思维的突破上。书本上教解题方法只是众多解法中的一种,盲目地照抄书本,会使学生思维变得呆板僵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打破常规,大胆突破教材上的解题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创新能力。比如,“屋里有30人,出去15人,又进来5人,屋里余下几个人”这道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传统的解法,总人数减去出去的人再加上进来的人,即“30-15+5”,而学生又提成新的解法,用总人数减去进和出的差值,即“30-(15-5)”。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讨论分析,思维不断碰撞和突破,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还要重视课堂外的生活实践,让创新思维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终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算算教室的面积,帮家长算算水电费等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成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也会发现知识不足而解答不出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思维创新。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好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红.浅议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J].新课程,2011(11):102-105.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9

1 概述

我国占据世界冻土面积的23%,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西部青藏高原地区和天山地区分布着丰富的冻土资源。随着经济基础建设和国防事业的推进,我国对东北和西北等边疆地区开发的加剧,我们面临着冻土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在@些地质条件严酷的冻土地区施工开发时,必须冻土的作用机理、病害问题和保护措施进行充分的认识,并确保解决问题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而保证建设的建筑物或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众所周知,冻土体的结构非凡复杂,包含不同粒径的土颗粒,水分,气体成分和冻结的冰晶体,这种复杂的构成成分也导致了冻土各方面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物理力学性的差异。许多试验研究表明,土颗粒的级配,含水率,土中含盐分多少,含冰量(及未冻水含量),冻融作用,加载时间,添加剂等都对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影响。本文要总结前人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对冻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点见解。

2 不同影响因素对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分析

2.1 温度和含水率对冻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和含水率对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温度控制的,含水率对冻土力学性质的影响相对起辅助作用。非冻土中,其他控制条件一定时土的强度指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温度的作用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土的强度指标表现为一定负温范围内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冻土的强度先增加后逐渐接近于某水平直线[1,2]。因此,冻土的强度指标主要取决于温度,又受含水率的钳制。

2.2 含盐量对冻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含盐量对冻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可溶性无机盐离子对水分子的作用力产生的。试验表明一定条件下冻土的静力学强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3],冻土的动力学强度围压一定的前提下随温度和含盐量的增高塑性破坏越明显[4]。大量研究表明,含盐量对冻土的强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其他制约因素不变情况下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盐分对冻土的强度作用机理还缺乏研究,这一方面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这样可以综合分析不同盐分对冻土强度的影响。

2.3 围压的影响

围压作用对冻土强度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围压对冻结水和微裂隙的影响[5]。围压的存在为单元土体的侧向面提供了约束作用,由此推可知,侧向作用力的存在可以是被动约束力也可以以主动作用力的形式存在,这取决于单元体的铅直作用力与侧向作用力形成的力学体系。低围压条件下,试验试件主要表现为被动约束,高围压表现为主动作用。因此,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单一围压情况下,处于低围压情况时,冻土的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5,6],在高围压条件下,出现压融现象使冻土的强度开始降低[7],存在围压转折点。不同土类的围压转折点也不尽相同。

2.4 冻融循环作用

我国的季冻区分布及其广泛,对土体冻融循环作用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含水率极低时,冻融循环作用几乎对土体的强度不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中水分在温度变化的作用开始迁移和冻胀,使得原有土体的结构排列发生明显的改变,且各组分(如颗粒粒径、化学成分等)也随之增加或减少,含水率越高,经历冻融循环的次数越多,结构变化也越复杂。因此土体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土体的内部宏观结构和组分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引起冻土强度性质的关键问题。

2.5 不同类土

在自然状态下,不同类的土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表现出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千差万别。不同类的土主要包括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淤泥质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改良土、污染土。根据大量的试验和实践,天然土的力学性质主要是由天然固结度、含水率、密实度、颗粒级配和冻结温度决定的,改良土主要取决于添加的改良剂性质,添加剂的存在可以改变土体间的结构。而在冻土中不同类的土体的力学性质几乎也依赖于天然土力学性质的决定条件,但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大。

3 新方法和理论在冻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的应用

新方法和理论是区别于传统冻土力学研究的方法,结合现代新的数学理论、信息和工业技术,如概率统计法、模糊数学法、数值模拟、无损探测等,对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更加趋于精细化和微观化,确定冻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对冻土性质影响的程度的关系。国内学者已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的冻土强度进行了研究[8]。并将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应用到高温冻土的长期强度和蠕变的计算,得到冻土的长期强度和蠕变方程的参数的描述方程[9]。还有学者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冻土强度的影响,最后得出温度与冻土的强度的关联度最大[10]。王大雁等[11-12]利用UVM-2型声速测定仪对不同土类进行研究,建立超声波速与温度和未冻水含量的关系式,还可以根据纵横两波波速的比值来判定土的类型。相对传统实验来说,利用超声波来判定土层比较先进,比较快捷的,减少了人的操作量,对土层也是无损的,这种方法对将来的地质勘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土的特性(各向异性等)也不断促使新的数学理论和无损探测方法的发展。

力学分析的方法例10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1.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2.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