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0:49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1

作者简介:郑兰祥(1965―),男,安徽凤台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运行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20-03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日益明显。消除这种差异,必须加快在各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由于产业转移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金融支持,因而资金要素是实现产业转移目标和提升产业转移绩效的关键。由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呈正相关,所以金融生态环境是产业转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价值关系。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转移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之间资金、信息的科学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产业转移风险。

近年来,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文献较多。郭伟(2007)分别从定量和定性两种角度,对武汉市和上海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作出量化评价并做对比;陈学华、张文政(2007)以井研县近10年来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为基础,探讨了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欧阳宗旨、常庆(2009)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9个省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考察;胡滨(2009)以黑龙江省13个地市为例,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评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这些研究只是对局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单纯考察,未能与产业转移相联系。尽管有些学者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如张荣刚、梁琦(2006);也有些学者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如吴成颂(2009);但这些研究只是定性的逻辑分析,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持。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将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转移联系起来,运用实证方法考察产业转移中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分析对象。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部级战略层面的产业转移区域性规划。它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作为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组成部分,既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它依托相对政策优势,集聚国内外发展要素,加速规模扩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辐射能力,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见,示范区在我国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适合作为考察对象。

2、分析思路。为了对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各个渠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形成数据集,然后选取相关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因子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得到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思路可以用下图表示。

3、分析方法。金融生态环境具有属性多样、结构复杂的特性,这需要建立多指标、多层次的考察系统。其中,几何移动平均法最为常用,优点是简单易行,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即选取权重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使结果有偏。在研究结构复杂的层次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但它在赋予各层次因子权重时也带有较大的非客观性。相比之下,属于降维方法的因子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因子分析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为同类,这样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从而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其最大优势是各综合因子的权重不是主观赋值而是根据各自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这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使结果唯一且较为客观。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的方法。聚类分析的原则是根据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相似性,不同类中个体差异很大。本文采取的是样本聚类(Q型),是对事件进行聚类或者是说对观测量进行聚类,是根据被观测对象的各种特征进行分类。

三、实证分析

1、生态环境考察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选取了示范区10市(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和六安)2009年区域经济的横截面数据。模型选取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及社会环境5大类要素计18项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考察指标体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稳定性,每10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和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占人口比例选取的是2008年数据。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

2.因子分析。由于原始数据量纲不一致,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保持指标一致(除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外的指标均可以视为正向指标),需要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正向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对标准化后的数据取倒数的方法。因子分析要求指标数目远远超过样本数目,由于样本数目不足,本文分要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利用相关矩阵对各要素进行因子提取并计算因子得分。表2给出了因子分析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公共因子的选择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其中,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都只需要提取1个公共因子,而社会环境需要提取2个因子。可以看到,方差贡献率比较可观,能够反映大部分信息。另外,经过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贡献已经发生变化,但累积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

在一个因子情况下,要素得分即为因子得分。在两个因子情况下,需要根据方差贡献率赋予权重,构建层次得分函数。

至此,得出示范区10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各要素得分,如表3所示。

最后,以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要素得分为主要对象,再次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抽取1个因子。由于方差贡献率达到85.952%,所以该因子得分即为最后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分,降序排列结果如表4所示。

3、聚类分析。根据以上因子得分,可以对示范区10市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取系统聚类中的组间联接,度量标准区间选取欧式距离平方,标准化方法为Z得分,聚类范围为2―4。聚类结果表明:合肥单独一类,芜湖、马鞍山、铜陵属于一类(铜陵较为特殊),安庆、巢湖、滁州、六安、宣城、池州属于一类。

4、实证结论。示范区各地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很大差距,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市与较差的地市之间差别很大,导致区域间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金融风险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较好,经济落后地市的金融生态较差。金融生态环境得分示意图直观反映了这一点。整体金融发展状况排名靠后的地市,基本上都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初级化、缺乏优势产业群的地区。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市在某些因子上得分却很高,这说明其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

除合肥外,金融生态环境总体水平都不高。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其金融生态环境水平遥遥领先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其他地市。在第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合肥首次上榜,排名第10位,超过北部沿海区域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天津。在合肥滨湖金融城竣工后,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框架得以实现,并将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但由于地处内陆,而且金融基础较差,示范区内其他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并不乐观。

四、政策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安徽近年来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金融业发展特别是信贷投放不尽理想,贷款增速相对于经济增速偏低。经济金融发展不和谐的突出表现是银行“贷款难”和企业“难贷款”。研究表明,银行资金配置受经济环境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像安徽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对较低,金融业也处于初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对金融资源总量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加快经济发展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仍是当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佳切入点。这样,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信贷有效需求,带动银行配置资金总量的扩大,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真正解决经济金融发展不和谐问题。

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质量。由于在处理相关金融问题时地方自由裁量度较大,金融纠纷案件诉讼和执行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给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带来了极大困扰,阻碍了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因此,地方政府在地方立法、执法的权限范围内,应尽可能解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平衡维护市场原则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首先,适当减少行政干预,增强金融部门独立性,实现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小金融”圈子,树立“大金融”意识,将主要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其次,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机制解决其供给问题,政府的推动是一种自然和必然的选择。地方政府要从社会整体资源长期配置的角度看待金融系统资金使用问题,强调对金融机构权益的保护和金融资源的涵养。最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发挥地市相对优势,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城市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稳步改善企业治理机制,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细胞,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微观基础,企业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否,决定了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使企业能够紧跟市场形势。而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治理机制,明晰产权结构,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强化信用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理银企关系,提高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信用形象,争取银行支持;此外,各企业应主动和银行对接,规范各类财务报表,塑造自身重诺守信的新形象,努力提高信用等级,依法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扩大银行贷款投放空间。企业负责人要注重学习金融知识,研究金融政策、信贷政策,掌握金融产品和资金市场运作规律,遵循信贷管理和其他各类金融服务产品的运行规则,为自身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4、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必须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与评价体系,建立政府监管部门、金融、商业、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信用监督及失信惩戒机制。一是突出信用在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核心地位,继续深入开展诚信宣传,积极培育企业资信评级市场;二是逐步建立独立、公正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注重增强信用担保基金实力,充分发挥信用扩张效力,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充实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增强信用信息透明度,充分发挥其在提高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水平、便利企业融资、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信用基础。倡导政府部门带头守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诚信企业的支持,加强政府和司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实现金融安全区和社会信用建设的良性互动,为金融机构的安全生存创造和谐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 Bossone B, Mahajan S,Zahir 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Group Interest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M].IMFWorking Paper,2003.

[2] Beck,Thorsten,Financial Economics D-kunt and Levine,Ross,“Law,endowments,and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70).

[3] 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4]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02).

[6] 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7] 何立胜、汪桂霞.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2006,(06).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2

金融生态环境是对金融业的一种仿生化概括,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考察金融体系。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经济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是金融系统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

一、河北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考察

(一)基于全国争建“金融中心”背景下的定性分析

近年来,国内中心城市“金融中心”之争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7月,国内提出建设国际、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至少有31个。除河北省外,京津冀都市圈两大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凭借诸多优势“当仁不让”地参与其中,大大提升和优化了两地的金融生态,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因此而“负载”。具体地,京津争建“金融中心”相对于河北有着以下几方面优势:

从行政级别上看,北京和天津属于直辖市;从区域定位上看,北京于2008年5月明确提出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且已然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而天津则自新世纪初就开始打造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旨在将自身定位为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从功能定位看,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监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天津则致力于建设成为与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从对后台服务态度看,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均普遍予以重视;另外,北京还有经济优势、金融优势和潜力优势这三个独有的依托优势。总之,京津都有各自政治或政策优势,即北京系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且建有许多部级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天津拥有一项特殊政策优势,即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实验区,在金融企业、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拥有改革“试验”权。

北京和天津凭借着经济基础优势和政策推动优势等诸多“先天”优势,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相比之下,河北省作为欠发达且毗邻京津的地区,其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二)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常用指标的定量分析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一采用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信用和法制环境等多指标来评价某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多指标评价体系当中,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几何平均法。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最简单的因子模型为X=AF+e,其中X表示随机变量,A表示因子载荷矩阵,F表示公共因子,e表示特殊因子。本文对于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于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两个指标则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以期反映区域内主要城市的金融状况。

1.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研究以河北省与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的比较研究为横向对比。因此,在假设石家庄能代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既定条件下,本文将石家庄与毗邻河北省的北京、天津两个城市作对比研究。研究选取了其中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是生产总值、农林牧副渔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额、金融机构贷款额、社会消费品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降维,通过对9个变量进行的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抽取法和最大方差法,获得输出结果。

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的解释贡献率为79.38%,第二主成分的解释贡献率为12.69%,两者结合可以解释随机变量92.07%的变化。第一主成分主要在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总额、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实际利用外资8个指标上载荷较大,将其命名为金融环境指标。第二主成分则在农林牧副渔总值上载荷较大,因此将其认定为经济发展指标。根据统计结果的因子得分项,得出七个城市在两个主成分F1和F2的各自得分,结果参见表1。

F=F1*79.38%+F2*12.69%

最后在SPSS软件计算变量一栏中输入公式F=F1*79.38%+F2*12.69%,得到综合得分,计算可得:北京1.569542319,天津0.398822265,唐山0.025932663,石家庄-0.097606674,沧州-0.507915036,廊坊-0.58883517,秦皇岛-0.799939098

另外一方面,本文定义石家庄与沧州、廊坊、唐山和秦皇岛这五个分别位于河北省不同区位的城市之间的对比为纵向对比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同样,结果可参见表1,此处不再赘述。

2.结论分析

从与京津两地的横向对比来看,石家庄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综合得分排在最后,表明石家庄金融生态环境,尤其是第一主成分的各指标水平低下,在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等指标上和京津两地差距还很大。但同时石家庄在第二主成分经济发展方面的得分很高,为1.27076,在农林牧副渔总值这项指标上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城市。通过对比,总体上看,石家庄的城市金融环境处于落后状态,但其未来发展潜力仍旧存在,即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农业经济基础。

从纵向对比结果来看,虽然石家庄在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水平两项主成分得分居全省第二,均仅低于唐山,但在一些重要指标上石家庄并无明显优势,如生产总值一项唐山就略高出石家庄。此外,石家庄实际利用外资也低于唐山和张家口,且差不多仅为张家口的一半。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上,石家庄位于第三名,人均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以上指标的评价都是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的。此外,城市的金融环境分析还有赖于信用和法制环境等定性指标,而这又恰是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不够突出的地方。这从2008年和2009年的全国100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廊坊排名位居河北省第一位,而作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的石家庄却无此殊荣。

以上虽是对石家庄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但如前所述,鉴于在假定前提下所具有的代表性,石家庄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及背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第一、作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核心要素的经济基础还不够牢固。第二、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不强。第三、金融生态社会法制和信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第四,该省企业诚信意识和公众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第五,与京津两地相比,金融配套服务体系发育程度较低,落差较大。

二、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比较优势

首先,紧紧围绕产业链建设,对地区的产业资源和产业链进行充分整合,协调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和本地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与京津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正是河北省深度发展的突破点。其次,集中有限资源,突出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最后,需做好产业园区建设及产业配套规划。在具体产业着力点方面,一要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积极发展以畜牧、渔业和种养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尤其是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和旅游等与京津联合较好的产业。二是应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并突出沿海经济特色。推动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优化发展,加速以金融服务、高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和休闲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发展。通过积极申办保税区或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资格,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等多渠道力促港口建设,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

(二)借势京津,加快金融发展

充分发挥环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 加强与京津互动,借力京津金融资源,促进利益分享机制加速向河北传导。首先,可以以毗邻天津的曹妃甸为合作跳板,加强与天津在后者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借鉴共享方面的金融合作,实现自身金融机制体制创新。其次, 政府可从各地区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详细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鼓励科技创新紧密贯穿于加快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结构等全方位经济发展过程,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方有可能。最后,还可以尝试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依托, 申请开办离岸金融业务,打造离岸金融聚集区,将曹妃甸建设成河北省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平台。

(三)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河北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育不健全,多数中介机构服务信息透明度不高,且存在违规甚至违法操作等问题,培育和改善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势在必行。第一,由政府金融办或由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保监会共同牵头,建立针对涉及金融活动的中介评估机构的业务监测体系,以此规范中介评估市场和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第二, 加快培育中介服务业。对内政府税收部门需从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和扶持与金融相关的专业化中介机构发展, 加快构建规范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等服务平台, 规范担保机构准入、退出和内控制度。对外须以开放以利于竞争的姿态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较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中介服务水平在竞争学习中提高。第三, 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重点是关注对作为省内经济组织主体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

首先,加快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政府需发挥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核心推动力作用,将建立健全诚信文化作为本地改革和发展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另外,政府应该通过划分职责,明确各部门在维护社会信用环境中的责任,协商组织成立一个由银行、工商、税务、财政、公安和法院等部门参与合作建立的,包括信用征集、评估和公开的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议由人民银行依托并健全当前征信体系,尽快着手整合个人、社会企业以及涉及金融活动的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和资料,建立一个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或档案系统。其次,鼓励发展独立的第三方资信评估机构,规范发展社会信息中介体系,帮助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信用评级机制。最后,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工作者和被执法者双向约束,包括依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和实施对国家工作人员纵容、包庇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纪律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11).

[2]万兰茹.河北应对“金融中心”之争的几点建议[EB/OL].河北金融网,2008-08-01.

[3]敖惠诚.优化区域金融生态是超越“马太效应”的关键环节[J].中国金融,2005(24).

[4]李扬,张涛.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汤荣敏.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探索[J].特区经济,2010(1).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3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8-0038-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8.0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金融业的健康运行不仅对社会的稳定性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地方的经济建设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生态的概念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察金融运行的质量,通过分析宏微观环境对金融运行的影响、金融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金融机构的内外部调节能力来认识金融系统的整体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因素越来越复杂,保持金融业发展的稳定性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影响着区域金融发展的因素也随着区域性的不同而复杂多样化,因此研究区域金融生态的整体现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周小川在2004年12月的“中国经济学50人论坛”上将生态学引申到金融领域,指出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热潮。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金融生态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区域金融生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层面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衡量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在国内较为权威的有两种。一是李杨(2005)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一书中将金融生态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企业诚信、法制环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金融部门独立性、社会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程度9大一级指标体系[1];二是徐诺金(2007)在《金融生态论》一书中在分析广东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构造了状态指标、主体指标、环境指标和监管指标共3个层次40个子指标体系[2]。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则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评估不同区域金融生态的发展水平。

金融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而对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国内学者选择较为普遍的主要有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有代表性的因子描述多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方便有效的找出对研究对象有重要影响的主要的变量,以及它们的贡献度。很多学者通过因子分析法来研究区域金融生态的发展水平,胡滨(2009)、周妮笛(2010)、姚耀军(2011)等分别以黑龙江省、湖南省、浙江省为例,采用不同地级市的调查数据与截面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考察了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3-5]。层次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也有部分学者将此方法运用到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向敏(2010)在研究网络金融业发展问题中,选取了影响网络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的指标对网络金融生态的贡献度[6]。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它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测值来评估有效生产前言面的。国内也有部分学者采用此方法来研究金融生态问题,蔡则祥(2011)采用DEA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内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了DEA有效的改进方法,并提出了优化该区域整体金融生态的政策建议[7]。

以上文献中所使用的评价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不同地区金融生态的发展水平,但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只能对金融生态进行静态的评估,忽视了系统内部各种因素动态演化的相互关系。本文拟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金融生态的相关问题,通过构建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新的视角来考察金融生态的动态运行效果,为金融生态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二、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一)系统动力学简介

系统动力学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动力学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该系统的结构。它把系统看成一个具有多重信息因果反馈机制,因此系统动力学在经过剖析系统,获得深刻、丰富的信息之后建立起系统的因果关系反馈图,之后再转变为系统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DYNAMO仿真语言和Vensim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系统的仿真,可以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便寻求较优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由于非线性因素的作用,高阶次复杂时变系统往往表现出反直观的、千姿百态的动态特征,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作为实际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态复杂大系统的“实验室”,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系统综合推理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复杂的系统问题。

(二)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类似于生态系统,本文将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三个方面相结合建立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对金融生态主体的各种活动产生影响,决定主体的决策方向的一系列外界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体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法制环境等方面;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包括各种金融机构、居民用户、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各种金融资源;金融生态调节是指当金融生态主体的活动出现异常波动时,或者当外界生态环境发生突变对主体造成影响时,主体所采取的有效解决措施或者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

在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主要表现为以资金流为主线,各种金融主体围绕着资金流动而在金融市场中进行的复杂的经营活动,在此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的质量以及金融主体的投资行为,各种监管部门的存在以及主体内部的自我调节使得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得到保障。因此,本文认为金融生态系统应该包含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三个子系统。

1.金融生态系统因果关系图

(1)金融生态主体子系统

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是金融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由于金融生态主体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资金的筹集和应用为主,因此在主体子系统中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政府以及监管者等在金融市场中所进行的关于资金流的各种金融活动的综合。

金融机构则在系统中起着中介的作用,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方式,使得市场中的资金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利用新的金融工具以及理财产品来影响着金融市场中资金的流向。

企业一方面通过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各项投资收益等途径获取资金,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企业经营成本、各种存款以及其他投资支出等将资金流出企业。

居民通过日常的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除了维持生活所需、消费支出外,多余的资金部分变成存款,其余的则会进行各种投资,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政府主要通过税收的形式获得收入来源,同时政府可以向银行借款以及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取融资,而政府支出则表现在各种投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等。

同时,企业、居民、政府等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构成了经济社会中的消费总和、投资总和,有效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增长则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遇,提高了投资环境的质量,增加了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

(2)金融生态环境子系统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系统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生态主体的活动,决定着金融生态调节的方向。由于影响金融生态系统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体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法制环境来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子系统。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的优越性,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仅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经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人民生活的稳定性,对于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也起着关键作用。

教育、科技、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代表,不仅对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社会文化制度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社会法制环境的建设能够为金融活动提供稳定的秩序,影响着金融主体的交易活动,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金融生态调节子系统

金融生态调节是金融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前提。当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金融生态主体进行非正常活动时,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将会受到影响,通过金融生态调节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风险的发生,确保系统的健康有效运行。对于金融生态这一特殊的系统,考虑到主体和环境的复杂性,我们将从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两个方面来构建金融生态调节子系统。

内部调节是指当金融机构为了稳定经营而采取的规避风险或者控制风险的措施,它是金融生态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保持金融生态系统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由于金融机构是金融生态主体的主要代表,因此内部调节就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防范风险而制度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外部调节是指金融机构以外的生态主体为了维系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而采取的干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当金融机构内部调节失控时而实施的预防措施,是保持金融生态系统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政府和央行是主要的宏观调控者,他们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金融生态系统存量流量图

在金融生态系统因果关系反馈图形的基础上,以资金的流动在子系统之间的流动为主线,通过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存量流量图(见图2)。为了简化图形,仅将对金融生态系统影响重要的因素建立在模型中。

三、金融生态系统的仿真研究及政策模拟

(一)金融生态系统的仿真研究

本文以新疆为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所构造的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模型的运行时间为2007―2020年,仿真步长为1年,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以及新疆统计信息网。

1.模型边界检验

金融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变量主要包括社会总产值、居民可支配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存贷款总额、股票市值、利率、债券、法制环境、投资环境等,从基本仿真对社会总产值等指标的预测可以看出,该系统基本可以通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应出来。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构建的金融生态系统与实际系统相似,可以用来研究实际问题。

2.模型有效性检验

对模型进行历史仿真检验,以社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股票市值为检验变量,模拟的时间范围为2007―2012年,检验结果如表1-4所示。

通过以上检验,我们可以计算总体拟合的相关系数来确定有效性检验的准确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R2=1-

其中,yi代表第i年的实际值,yi代表第i年的仿真值,yi代表实际值的平均值。

将表1的数据代入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出社会总产值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82,而且社会总产值仿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3%范围内,说明拟合效果较好。

同样可以计算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6,从表2中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仿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也均在4%范围内,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性,可以认为该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

同样可以得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89,相对误差也均在3%范围内,模拟效果较好。

同理计算出财政收入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49,除了2008年的财政收入实际值与仿真值的相对误差超出了5%外,其他年份的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

从对该模型的有效检验中可以看出,变量整体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仿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也均在6%以内,考虑到金融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将所有的要素均构建在模型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应区域金融生态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过程。

3.仿真预测

模型通过了边界性检验与有效性检验后,我们就可以对金融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变量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笔者认为投资环境质量这一指标能够很好的反应区域金融生态发展的好坏,它受到系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将模型设定以2007年为基年,对2007―2020年13年的投资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见图3)。

从图3可知,经历了2008―2009年投资环境质量的下降,自2010年开始,新疆投资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提高,其中2014年到2015年改善趋势更为明显,虽然在2018年经历了短暂的下降,但是投资环境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改善的。这与当前新疆的发展现状是相符的,在跨越式发展新疆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金融发展均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同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投资环境质量也均将得到明显改善。

(二)政策模拟

为了能够找到改善新疆金融生态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分别从金融生态主题、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剂三个方面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政策模拟。同样将投资环境质量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新疆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标准,将经济增长率、贷款利率、税收增长率四个变量作为检测变量,制定以下三种方案,每种方案都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其中一种变量的变化对投资环境质量的影响(见表5)。

模拟方案一:在贷款利率和税收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经济增长率提高1%,投资环境质量对经济增长率的敏感性分析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知,提高经济增长率能够改善投资环境质量,但是投资环境质量对经济增长率的变动并不敏感。当经济增长率提高1%时,投资环境质量每年的变化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投资环境质量的实际水平确实得到改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市场中对资金运转的需求,还是对投资的促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随着新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水平将会保持快速的增长,投资环境的质量也将因经济的发展逐渐得到完善,保障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运行。

模拟方案二:在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贷款利率降低1%,投资环境质量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分析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知,投资环境质量对贷款利率的变动是比较敏感的,当贷款利率下降1%时,投资环境质量水平无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速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当贷款利率下调时,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降低,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调,使得金融机构依靠存贷利差获得额外利润的方式不再有效,迫使金融机构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保障投资环境的稳定。

模拟方案三:在经济增长率和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税收增长率降低1%,投资环境质量对税收增长率的敏感性分析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知,税收增长率的降低也能改善投资环境的质量,变化趋势较明显。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措施。税收降低时,一方面减少了纳税人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投资热情,增加了市场中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给市场一种宽松财政政策的信号,对于促进消费和投资、提高市场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降低税收增长率也是一种改变投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在模型中,通过建立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将金融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联系起来,以新疆为例,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仿真预测和政策模拟,找到能够完善金融生态系统的途径。

首先要提高金融生态主体的主导地位。增加对金融机构在城市别是农村基层中营业点数量的建设,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特点,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调节资金的流动倾向,合理有效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效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扩大金融机构对中间业务的交易,创新中间业务品种,增加收入来源。

其次,要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充分利用政府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金融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交易的公平化,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最后,要确保金融生态调节的有效运行。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合理调节资产负债结构,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定期对内部资产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政府和央行要根据经济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徐诺金.金融生态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6):16-22.

[4]周妮笛.基于AHP―DEA模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J].中国农村观察,2010(4):10-19.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4

李素梅,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国家和学术界逐渐发现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京津冀区域作为北方经济中心,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成为当今学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主题。2015年两会期间消息传出天津自贸区前期准备就绪,即将挂牌。本文将从金融生态角度切入,收集并分析典型案例――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等分析方法来预测天津自贸区申立成功后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生态进而对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中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天津自贸区;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金融生态;SWOT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备受政府和学术界重视,通过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积极作用这一现象,可以预见天津自贸区的申立将是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大契机和助力。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探析思路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而区域经济相关研究受到学术界和国家关注,那么,区域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呢?经济协同发展就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思想,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协同发展要求金融可持续发展,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将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无数机遇与挑战,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其运行一年,负面清单管理、金融服务业开放、政府监管制度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效,辐射周边,带动了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上海自贸区给区域经济带来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天津自贸区设立获得国家批准也意味着,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对于该问题的考量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该问题,便于我们扬长补短,以达到促进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对现阶段来说,可以发现制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因素,对症下药,对未来发展来说,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贸区的优势,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探析思路

为探析天津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在此引入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金融生态系统内在本质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京津冀区域金融就是一个金融生态系统,改善和优化金融生态系统将有助于减少金融危机发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进而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因此考量京津冀金融生态系统能更系统、客观地度量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状况以及天津自贸区对其影响,发现潜在的问题,达到推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再通过swot分析法对天津自贸区的设立与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威胁进行分析,为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特色建议打下基础。

二、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的预测与分析

金融生态系统的改善和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天津自贸区对区域金融生态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部分收集典型案例,对比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的金融生态状况,采用对比分析和SWOT分析,借鉴上海自贸区发展经验,进而从金融生态支撑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角度预测分析天津自贸区建立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从中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 天津自贸区发展现状

天津自贸区按功能划分,包括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天津自贸区的面积是上海自贸区两倍之多。其中东疆保税港区和天津港保税区以港口为基础,临港加工、集装箱码头装卸、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商品展销等发达。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金融、服务、动漫等产业聚集区。

(二)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状况对比

1.金融生态环境数据对比

金融生态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指广义的金融生态环境,即指与金融是哪个台主体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生态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

参考邓淇士所著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1],该书中作者从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程度、企业金融诚信、地方政府服务、居民生活水平、人文环境、社会生活保障这七个方面来对全国29个省区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排名。

评价时间跨度为从“九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根据我国29个省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评分,依照地区相关性将其分成了五类,分类如下:

第一类,成熟型金融生态环境(7-10分);第二类,发展型金融生态环境(4-7分);第三类,成长型金融生态环境(2-4分);第四类,潜力型金融生态环境(1-2分);第五类,落后型金融生态环境(0-1分)。

在京津冀区域中,北京属于第一类,其金融生态环境情况最好;天津和河北属于第三类,这类金融生态环境情况一般,竞争力并不强。

在长三角区域中,上海属于第一类;江苏和浙江属于第二类,这类金融生态环境情况比较好,竞争力仅次于最强的第一类。详情见表2京津冀与长三角金融生态环境分项及综合评价排名。

从表1中看出,京津冀区域从整体上来说金融生态环境就差于长三角区域虽然北京和上海都属于成熟型金融生态环境,但上海金融生态环境要优于北京金融生态环境,而江苏、浙江两省两地属于第二类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于天津和河北。而且京津冀区域的企业金融诚信和对外开放方面排名比较靠后。从内部差异来说,京、津、冀三者本身金融生态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七个方面发展参差不齐,协同发展问题急待改善乃至解决。

2.金融生态主体数据对比

金融生态主体发展水映了区域金融生态金融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率等问题。参考邓淇士对金融生态主体的评价方法和结论,详情见表2。

评价时间跨度为从“九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根据我国29个省区的金融生态主体评分,依照地区相关性将其分成了五类,分类如下:

第一类,成熟型金融生态主体(7-10分);第二类,发展型金融生态主体(4-7分);第三类,成长型金融生态主体(2-4分);第四类,潜力型金融生态主体(1-2分);第五类,落后型金融生态主体(0-1分)。

从表2看出京津冀区域中北京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程度与长三角区域相仿,但天津和河北却远远落后了。

通过对京津冀与长三角的金融生态系统的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金融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以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三)天津自贸区成立的swot分析

天津自贸区的成立是必然趋势,但对于成立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存在存在什么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仍然值得我们探讨,通过SWOT分析方法,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1.优势分析

⑴ 服务于国内中西部的区位优势

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能有效放大天津自贸区的集聚效应,乃至服务于国内中西部地区,而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以为长江流区域服务为主的,难以辐射到我国中西部。

⑵ 无水港优势

天津无水港的建设,既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实现进出口贸易便利化的需要,也是提升服务辐射能力、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之举。天津应借助无水港发展中形成的资源和优势,完善京津冀金融生态系统,促进其经济协同发展。

⑶ 融资租赁优势

近年来,天津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迅速,“单机单船”的融资租赁业已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整个融资租赁业已占全国近30%的业务规模,与上海作对比,发现上海的服务业比重较大,在以服务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为主导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方面相对滞后,天津在融资租赁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劣势分析

⑴产业结构不合理

天津一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快于第三产业,2013年以前天津第三产增加值从未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2013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1437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2013年天津经济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速与天津GDP增速持平。

⑵天津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及上海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天津与上海差距甚大,2013年上海进出口总额为441224713千美元,天津进出口总额为128509134千美元,不足上海的三分之一。从旅游业来看,天津2012年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2226.41百万美元,而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为5,493.23,是天津的两倍有余。

3.机遇分析

⑴天津自贸区为争取本地银行总部做离岸业务资格打下基础

天津开展离岸业务有助于实现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和运输自由,推动人民国际化等,以达到在诸多方面改善京津冀的金融生态,加快区域的协同发展。但是天津目前没有一家银行的总部有做离岸金融的资格,随着未来天津自贸区建立,这个问题将会得到国家的关注,而天津银行和天津渤海银行有望获得做离岸金融的资格。

⑵北京支持天津建立自贸区

2014年8月,京津两地负责签署《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协议》,该协议就涉及北京支持天津积极争取批准建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内容。天津应该好好抓住机遇,做好自贸区的整体规划。[2]

4.挑战分析

⑴ 天津自贸区建设对房地产拉动作用

在三期叠加的经济背景下,天津自贸区的建设对地方房地产来说是一大挑战,借助自贸区发展带来的优势,房地产业并非是泡沫增长,反而可以良性发展。

⑵ 负面清单考虑“几年不变”

天津应该比较务实地把负面清单逐步地固定化,减少企业对特定领域的预期和不确定性。天津自贸区在负面清单问题上可以借鉴上海,但又不能全部复制,要寻找创新点。

三、天津自贸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议

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临挑战,普遍存在问题的对策不在此赘述,结合前文对天津自贸区建立的SWOT分析,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明确天津自贸区的定位和发展重点

确定好天津自贸区定位与发展重点将为今后起导航作用,而且我们不可随意复制上海自贸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殊性质来制定特色的发展规划。与上海自贸区相比,天津自贸区应该以发挥融资租赁业务功能、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为重点,增加对内辐射效应,并将凸显自由贸易港的定位。在经济金融改革推行的重要阶段,京津冀区域的金融业与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二)完善融资租赁市场,大力发展金融业

融资租赁业的良好发展作为天津自贸区一大优势,要充分利用起来,而明确融资租赁将融资租赁纳入金融行业、完善金融租赁市场应有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能进一步扩大天津自贸区比较优势,金融业发展速度也会加快,并带动提升区域价值,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三)完善信用体系,加强风险的管控

天津自贸区建立带来的好处固然多不胜数,但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大大提高,负面清单开放程度如何确定是个问题,自贸区开放程度过小小将制约其发展速度,但开放程度过大,将对自贸区产生巨大冲击不利于我国新政策措施的推行与实验。

总体而言,天津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影响利远大于弊,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天津自贸区发展优势,放大优势,加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弥补不足,解决短板问题,努力向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前进。(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滨海新区发改委(区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周雪峰.上海自贸区经验对新区的启示[N]. 滨海时报,2014-11-24008.

[2]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 60-85

[3]定军,孙行,许曼佳,黄莎,游少玲,刘玲.北京支持天津申建自贸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8.12.(07).

[4]刘士林,张懿玮.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51-58.

[5]涂英柯,司林波,孟卫东.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26:136-138.

[6]张倪. 天津有望领跑第二批自贸区(上)[N]. 中国经济时报,2014-11-04002.

[7]中国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青年信息调研课题组,范应胜.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探讨――以保山市为例[J]. 时代金融,2014,26:59-61.

[8]周炯,韩占兵. 金融生态理论的演进与展望:国内外研究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139-143.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1-0137-04

1.引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起着重要的“杠杆效应”和“中枢效应”。而金融市场量的扩张和质的改善离不开其所处环境的支持,所以,金融生态就成为金融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就西部地区而言,金融生态的改善不仅可以优化西部金融体系的筹资用资功能、资产流动与重组功能、企业融资的风险约束功能[1],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缓解西部地区发展的资金约束,改善西部产业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西部企业在规模经济、产业结构、技术层次、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本文首先拟对金融生态水平的衡量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对1997~2005年西部十二省区的金融生态状况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最后对西部地区金融生态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文献回顾和研究目的

金融生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来自于金融现实的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货币金融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理论日益关注,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

2.1 西方学者对金融生态理论形成的贡献

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概念,它的理论来源是生态经济学。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于1935年生态系统学,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容,为后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Mekenzie首次把首次把植物生态的概念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名词,主张经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Boulding在其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2]。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Ronal McKinnon和Edward S・Shaw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3],其主导思想是取消政府对金融系统的一切干预和管制,让货币金融系统按照市场机制自发运行。金融深化理论纠正了传统经济理论中对货币金融因素的忽视,更加注重金融系统的内在机制运行,从而形成了金融生态学的萌芽。

20世纪末, 演化经济学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演化经济学把经济系统的演化看作一个渐进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认为选择机制是演化机制的一个关键性部分[4]。金融体系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优化的演进过程。不断深化的生态经济学为我们从生态角度透视金融环境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国内学者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

胡章宏(1998)采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将金融体系视为有机系统, 提出了金融质性发展和良性发展的概念。这些观点跳出了传统经济学对金融内生发展研究的理论范式, 开始用系统学的观点审视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并注意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而为金融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提供了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引。白钦先教授(2001)较早注意到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发展的约束作用, 首先提出 “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他当时所刻画的金融生态环境, 是特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其环境容量和 “净化”能力对经济活动会产生的约束性影响。兰州大学高新才教授(2004)针对西部落后地区如何谋求经济发展,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的问题,提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问题[5]。

2004年11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博士在经济学50 人论坛上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来支持和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6]。随后,其他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苏宁(2005)研究认为, 金融生态是一个比喻, 它不是指金融业内部的运作, 而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 来比喻金融业运部环境。韩平(2005)认为, 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徐诺金(2005)把金融生态概括为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 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 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 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通过比较以上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差异和所考察对象空间纬度和时间跨度的不同,其对金融生态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笔者认为,目前的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还有以下三点不足之处:一是缺乏对金融生态水平的评估指标的研究;二是对金融生态的定量化实证研究不足;三是对金融生态的作进一步的区域化考察较少。正是本着弥补上述不足,本文试图结合西部十二省区的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水平进行定量化的实证研究。

3.金融生态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金融生态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均从不同方面对金融市场中的经济主体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这些子系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孕育水平、法制健全水平、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市场服务和监管水平等五大部分。

为了方便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将本着数据的可得性、易量化性和简洁性等原则来选取相关的评估指标。本文中,笔者选取金融生态系统内的五大部分共16个评估指标来衡量某一区域的金融生态水平。具体指标如下:

3.1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①GDP增长率

②金融业投资比例=金融业投资额/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3.2 金融市场孕育水平指标

①经济的货币化程度=M2/GDP

②金融业内主要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

③金融从业率=金融业从业人数/全部就业人数

④本地金融机构资金流入与流出状况

3.3 法制健全水平指标

①金融案件结案率=金融案件结案数量/金融案件案发数量

②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数量

③金融交易规范化程度

3.4 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指标

①金融市场交易主体诚信意识、诚信文化的文明程度

②本地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本地不良贷款额/全国不良贷款总额

③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④本地间接融资比例=本地贷款总额/全国国内贷款总额

3.5 市场服务和监管水平指标

①金融中介总数量(包括会计和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信用担保和资信评估机构)

②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和监管效率

③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

当然,经济体系内还有其他指标对金融生态系统起着作用,但是考虑到建立模型的需要和指标的重要程度,其他因素不予考察。尽管上述各项指标可以很好的在总体上反映某一区域的金融生态水平,但是对其中的一些难以量化但是对金融生态有着重要影响的指标,如金融交易规范化程度、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和监管效率等,我们在建立模型时对其进行虚拟变量的等级量化。还有一些可以量化但是数据却很难获得的指标,如金融案件结案率、金融中介总数量等,我们将其进行剔除。这不会对整个评估体系产生根本上的影响。简化后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修正后的金融生态评估指标体系

4.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4.1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我们对西部金融生态的研究使之所以选用Panel Data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因为影响金融生态的因素非常多,再加上数据的限制,我们无法将有关变量纳入到计量经济模型中来,而Panel Data可以很好的避免造成遗漏变量所导致的误差(omitted variable bias)[7]。

在模型中,我们把西部金融生态的状况作为模型的因变量,用Y表示,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较差、一般和良好。同样,我们也把法制健全水平和市场服务监管水平两个虚拟变量指标划分为上面的三个等级。金融生态的各个评估指标:GDP增长率、金融业投资比、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从业率法制健全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本地市场主体间接融资比、市场服务监管水平等分别用GDP、INVEST、MONEY、JOB、LAW、DEBT、LOAN、SERVICE来表示。从而,根据经济理论和Panel Data的分析方法,我们建立如下的初始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Y、LAW、SERVICE都是虚拟变量,它们的取值如下:

Y、LAW、SERVICE = 1 较差2 一般3良好

4.2 模型框架的说明和数据的来源

模型(1)中μit表示随时间变化,不可观测到的因素对金融生态水平的影响,也即随即扰动项。αi 则表示在时间上恒定的条件下,不可观测到的因素对金融生态水平的影响。根据Panel Data的相关理论,αi假设的不同,初始模型(1)又可分为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种情况。如果各个截面的αi 都相等为α0,模型(1)为混合估计模型;如果αi 与其他自变量存在相关性,即Cov(Xitj, αi )≠0,t=1,2,...T,j=1,2,...K。则模型(1)为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如果αi 与其他自变量不存在相关性,模型则为随机效应模型。由于不同的模型具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和估计值,我们首先应用统计结果作Hausman检验,来确定应该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然后,再应用相关的F统计量检验,来分析混合估计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8]。

数据来源:根据1997~2005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测算得出。部分数据根据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测算得出。

注:MONEY=M2/GDP指标中的各省份的M2数据较难获得,这里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代替。为了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JOB指标中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用各年末金融业从业职工数量来表示。同时为了更好地衡量各地的信用状况,DEBT指标用“三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来表示。

为了使模型更具一般性和代表性,也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在选取西部十二省数据的基础上,又选取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金融生态较好的东部地区作为样本数据。本文所选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为了保证各年省级层面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我们对相关指标数据作了变通处理,但这并不影响对评估指标的解释能力。对于模型中虚拟变量具体值的选取,我们是根据相关材料和各省份具体的经济表现而确定的。表1提供了样本中各省份的自变量平均值(mean)的时序变动情况。

4.3 估计结果和模型检验

我们对模型(1)分别进行了混合估计模型估计;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具体估计结果见表2.

针对上表中的三个模型的分析结果,我们首先进行Hausman检验。利用Eviews5.1可以直接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Hausman统计量H=34.758364 >x20.01(8)=20.09。所以模型存在固定效应,应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其实在Panel data分析中,随机效应模型是针对当个体成员单位是随机地抽自一个很大的总体时来考察总体的情况而设立的,由于本文是考察全部西部十二省的金融生态状况,所以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再来比较混合估计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情况。我们根据F统计量的取值来分析:

F=[(SSEr-SSEu)/(T+k-2)]/[ SSEu/(NT-T-k)] (2)

其中,SSEr,SSEu分别表示混合估计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um squared resid)。N为截面数,T为年数,K为解释变量。根据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知:SSEr=14.0057,SSEu=3.142874,带入(2)式可得,统计量F=27.18983725 >F0.01(8,118)=2.66。所以拒绝原假设,应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们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我们分析的依据,着重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测度西部各省份的金融生态水平。

5.西部地区金融生态水平的评估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西部各省区的金融生态水平到底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的差距又在哪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可以得出西部地区未来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水平建设的着力点。本文将根据前文中论述的金融生态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西部各省区在1998~2006年的评估指标的平均值来,测度各省区的金融生态水平,然后我们再进行各省区的比较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重庆、四川、陕西三省市的金融生态水平Y值介于2和3之间,说明这三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状况比较良好。2007年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将西安评价为西部金融生态城市高速发展的引擎[9]。另外,2007年重庆市政府提出要用13年时间把重庆打造成西部金融中心[10]。本文的数据比较好的支持了这两种观点。甘肃、内蒙古、广西、新疆的金融生态水平Y介于1和2之间,但接近于2,说明金融生态状况正由一般向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而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几省的金融生态指标值Y较接近于1。这些省份的金融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必须予以重视,应大力加强金融生态水平的构建与优化。从固定效应模型的系数值和西部金融生态的差距来看,西部地区金融生态水平建设应该从以下两点加以考虑:一是要大力强化法制健全水平的建设,因为法制水平的作用在模型中表现特别突出,同时也是西部金融生态水平的软肋。二是要优化本地区的信用体系水平,加强金融市场的中介服务建设,以吸引金融人才和金融资本的大量进入。三是要着力培育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深化度,特别是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注意用金融的杠杆作用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丽霜.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18.

[2]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N].上海证券报,2005-10-11.

[3]张莉萍,衣长军.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2):7-8.

[4]代金奎,腾春强.金融生态问题研究综述[J].济南金融,2007,(2):11-16.

[5]张新记.构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理性分析[J].社科纵横,2007,(2):4-5.

[6]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EB/OL]. pbc.省略/detail.asp?col=5110&ID=46.

[7]Irvine.Eviews 5 User Guide、Version、Quantitative Microsoftware[M].california.USA.2004:46.

[8] Aazrul Islam.Growth Empirics:A Panel Data Approac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 Vol.110:1127-1170.

[9]中国金融大典[EB/OL]. news.省略/zhuanti/2007032201.

[10]重庆金融宏图:13年建成西部金融中心[N].第一财经日报,2007.4.9.

[作者简介]宁文娟(1982- ),女,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现代西方金融发展理论、西方金融结构理论。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6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表现为不同供应链之间的整体竞争。随着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管理的日益完善,也对供应链财务层面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视角,给出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环境的一种路径,以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供应链金融

(一)供应链金融研究综述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Christopher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Simon C,2000)。Allen N Berger(2004)等人最早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新的设想及框架,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思想。

陈祥锋(2008)主要通过模型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资金约束条件下,供应链外部融资服务和内部融资服务为供应链带来的收益,并认为供应链金融服务能有效地增加供应链的总体收益(闫俊宏等,2007)。邹武平(2009)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胡跃飞等,2009)。

总体来看,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我国近几年的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具体模式已基本取得了共识,基于银行视角、核心企业视角、物流视角等角度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基于金融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方面还存在不足,而这正是该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方向。

(二)供应链金融的国内实践

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国内第一家提倡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基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一些传统国有银行也都推出了此项服务。这些银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品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3年深发展在业内首次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理念,率先推出了“1+N”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2005年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转型策略。2006年深发展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品牌,并在产品、流程等方面开展了深化创新。2007年兴业银行推出“金芝麻”系列服务产品,试图一站式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招商银行是国内电子银行市场的领先者。2005年电子票据在招商银行面世,2008年招商银行全面推出了U-BANK6.0。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特色供应链融资服务,在很多大型、稳固的行业供应链中已得到应用,已成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本文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将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联系在一起,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为所有成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的融资安排。因此,企业可以借助它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机会,从而缓解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涵义及构成

(一)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涵义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的良好运行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杨晏忠,2007)。同样供应链金融要想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金融生态系统的普遍特征也是供应链金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具备的。因此,通过参照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学者对金融生态的定义,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做一个系统的阐释。

本文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两部分: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和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它是由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参与主体与其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在这个系统中,外部生态环境构成各参与主体行动选择的约束条件,而参与主体的创新活动又可以对已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并进而推动参与主体产生新的行动。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构成

供应链金融实质上是对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它主要涉及以下参与主体:一是资金的需求主体,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商等;二是资金的供给及支付结算服务的提供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三是环节外包主体,包括物流公司、仓储公司、保险公司等;四是监管机构,主要是指各级银监部门。

它的外部环境涉及以下内容:一是制度环境,首先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动产抵押登记原则、受偿的优先顺序等法律。其次是司法体系。另外还包括监管部门的业务监管制度;二是技术环境,包括金融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

完整的供应链金融体系除了包括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和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以外,还应包括供应链金融产品以及供应链金融市场。供应链金融具体产品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类产品,如存货质押贷款、保理、预付款融资等信贷产品。此外,金融机构还提供中间增值服务,如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等服务。从供应链融资市场来看,它基本上属于短期的货币市场,从融资用途和期限的角度看,基本上可以归入广义的短期流动资金授信的范畴。

尖点突变模型的特点及原理

(一)尖点突变模型的特点

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于1972年提出了突变理论,这是一门用来研究各种突变现象的新兴学科,主要方法是将各种现象归纳到不同类别的拓扑结构中,讨论各类临界点附近的非连续特性。雷内·托姆归纳出了七种初等突变模型,其中尖点突变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模型(见图1)。它具有以下典型特点:

多模态性。对于控制变量的某些取值,系统可能出现多个不同的状态。

不可达性。中间皱褶部分有一个不稳定的平衡位置,系统不可能处于此位置。

滞后性。突变发生在分叉集线上,从上叶跳到下叶与从下叶跳到上叶发生的位置不一样。

突跳性。突跳性指的是系统从一叶到另一叶过渡时出现突跳现象。

(二)尖点突变模型的原理

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方程为:

v(x)=x4+ux2+vx+c (1)

其中,x是状态变量,u、v是控制变量。令v`(x)=0得出势函数的平衡曲面方程M:

4x3+2ux+v=0 (2)

由v``(x)=0求出势函数的奇点集S:

12x2+2u=0 (3)

联立v`(x)=0与v``(x)=0,消去状态变量,得到分叉集B:

8u3+27v2=0 (4)

平衡曲面是势函数所有临界点的集合,奇点集是所有在平衡曲面上有竖直切线的点的集合,分叉集B是所有使状态变量x产生突跳的控制变量的点的集合。

图1为尖点突变模型的突变流形和控制平面。平衡曲面由三层组成:上叶、下叶、中叶。分叉集B(b1Ob2)是奇点集S在控制变量所在平面的投影,是系统发生突变的临界位置。当控制变量没有越过分叉集时,(u,v)的平稳变化会引起x的平稳变化;越过分叉集时,x会产生不连续的变化,表现出状态的不稳定性。如图1所示,A1出发演化到A2,当接近中叶边缘时,只要控制变量有微小的变化,系统的状态就会发生突变。从C1到C2演化路径中,控制变量的连续变化引起状态变量的连续变化,从而系统是稳定的。

平衡曲面方程实际上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三次方程4x3+2ux+v=0,实根数目由判别式=8u3+27v2的符号决定。>0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尖点突变模型的构建

(一)实证研究

1.公司概况及发展。ABC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中小型服务经销企业。国内钢铁供应链条是“铁矿石-钢铁生产-钢铁经销-各类用户”,ABC公司处于该链条的中游,扮演着经销商和采购商两个角色。它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是实力强大的大中型企业。

2001-2004年恰逢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阶段,国内高级板材缺乏,需求量持续增加。ABC公司把握发展机遇,得到了迅速发展。2002年底公司总资产2536万元,销售收入达到11534万元,实现净利润834万元。2003年底销售收入达到22796万元,净利润达到1757万元。但是销量的迅速增加也使ABC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营运资金压力(见表1)。

由表1可知,尽管公司流动资产从2002年的2 533万元迅速增加到2003年度的4 538万元。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依赖于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迅速增加,而货币资金却急剧减少。ABC公司在稳固的供应链交易关系下,短时间内虽然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面临着严重的流动资金缺口。

2.融资困境及其化解。ABC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有限、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很难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的融资困境表现在:自身信用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实现信用授信的条件;通过担保公司获得担保授信,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很低,难以通过抵押授信解决资金缺口。因此,传统贷款方式不能帮助它破解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

EF商业银行根据ABC公司供应链和财务状况的特点,2004年,提供了采购阶段的“未来货权质押授信”融资产品,提供了 2000万授信额度。2006年,双方办理了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获得4600万元授信余额。

3.尖点突变模型的应用。阿伯丁大学“2008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状态”的调查报告总结出四条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绩效指标:平均现金周期、过去一年现金周期的相对改进量、应付账款天数、应收账款天数。本文选用影响营运资金周转四项关键指标:应收账款余额、预付账款余额、货币资金余额和存货余额,通过对主要指标尖点突变模型的建立,分析当年各指标的数据是否发生了突变(见表2)。

利用尖点突变模型来分析2004-2008年间,ABC公司营运资金四项指标数据变化所隐含的突变信息。首先对预付账款余额进行尖点突变分析。考虑到尖点突变函数是四次函数,因而先用四次函数来拟合历史数据。取时间为自变量x(以2004年为基准,作为第一年,其他年度依此类推),取预付账款余额为函数y,用四次多项式以最小二乘法拟合表中的数据(见表3),得到的四次多项式为:

Y(x)=-64.5x4+842x3-3780x2+6706.5x-1810 (5)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运用四次多项式拟合的结果非常好,相对误差极其小。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四次多项式进行初等变换得出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方程,设四次多项式为:

y(m)=a0+a1m+a2m2+a3m3+a4m4 (6)

为消去(6)式中的三次项,令m=x-n,n=a3/4a4,(6)式变为:

F(x)=b0+b1x+b2x2+b4x4 (7)

其中:

进行变量代换,令得:v(x)=x4+ux2+vx+c,得尖点突变模型的标准形式。

对(5)式进行初等变换,得:

n=a3/4a4=-13.05,b0=-557410.9,b1=911618.4,b2=-36721.8,b4=-64.5。

再进行变量代换,得u=569.33,v=-14133.62,c=8642.03,即尖点突变模型为v(x)=x4+569.33x2-14133.62x+

8642.03。

计算该尖点突变模型的分叉集:

B=8u3+27v2=8×(569.33)3+27×(-14133.62)2>o

同理,对应收账款余额、货币资金余额及存货余额进行突变分析,会发现分叉集也都大于0。分叉集>0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主要为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和货币资金,因此影响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的主要因素可用这四个指标的余额来表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四个变量进行处理,合成为两个综合指标。

u=0.825x1+0.282x2+0.897x3-0.484x4

v=-0.040x1+0.918x2+0.182x3+

0.805x4

主成分u、v解释了全部方差的83.115%,基本概括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把u和v的表达式带入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方程,可得该模型的突变条件:

4[0.825x1+0.282x2+0.897x3-0.484x4]3+27[-0.040x1+0.918x2+

0.182x3+0.805x4]2

当企业营运资金的关键指标值满足公式(8)时,资金链条会面临断裂的危险,发生突变。由上述结果可以判断,2004-2008年间ABC公司的营运资金流转未发生突变。这与ABC公司利用供应链金融后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ABC公司2004年获得融资后,有效解决了现金不足的压力。2005年末销售收入达到27396万元,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到6799万元。2006年获得融资后,应收账款的占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2006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资产规模继续稳步增长。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定性分析

本文运用定性的方法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进行突变分析。平衡曲面是状态变量,代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总体状况,它受u(代表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v(代表供应链成员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两个控制变量的影响。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鼓励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外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此时,供应链成员企业会出现不同的行为。中小企业中信用较好的成员会有效利用这一工具发展产业,处在平衡曲面的平稳过渡部分。信用较差的企业会发生虚假交易、挪用资金等行为,引发资金流、产品流的中断,给其他参与成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健全,系统会过渡到>0的状态。企业的行为受到生态环境的有效约束,系统状况会得到明显改善。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变成和大企业风险水平相当而受益水平更高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提高的同时也都会守信用,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综合成本的降低。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供应链金融主要是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缺口问题,当影响营运资金的四个关键指标满足公式(8),就会引起系统状态发生突变,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或破产。二是灵活运用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实现流动资金的良性循环,促进整条供应链各环节的顺畅合作。三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质量,促进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平衡与升级。供应链金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供应链金融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努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中小企业应当努力达到供应链融资的准入条件;核心企业应有效利用供应链融资技术;商业银行加强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政府加强改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构建公共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Simon C.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European Jour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00(6)

2.Allen N.Berger,Gregory F.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2004(10)

3.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摸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7

关键词:碳排放 金融生态系统 相关性

研究背景

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加速完成重工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减排量已发展成为“碳货币”,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这不仅为我国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而且将为我国的低碳经济模式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金融生态系统”是对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高度概括。研究金融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为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提供了基础。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而金融机构的运行方式及运作效率又是建立在健全的金融生态系统基础之上。因此碳排放的减少离不开金融生态系统的有效运作。而碳排放量的减少,生产效率的提高必定促进金融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因此研究我国碳排放与金融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使二者步入相互促进的良性轨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但是,目前学者们仅在碳排放与金融生态系统两个领域独立进行研究。关于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地描述低碳经济的全球形势、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上;而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相互间深层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碳排放指标(ECO2)(Y)

我国化石燃料消耗所排放的CO2占全部CO2排放量的95%以上。煤碳、石油、天然气是最大的化石燃料消耗,利用这三种化石燃料估计碳排放量的估算公式为:

ECO2=δcEc+δpEp+δgEg

ECO2为CO2碳排放量,Ec,Ep, Eg分别为煤碳、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标准煤量。

δc,δp,δg分别为对应的碳排放转换系数。

本文金融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建立参考韩廷春、周佩璇(2010)的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功能是指当金融系统出现失衡时,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等自我调节使金融主体及其外部环境自动达到新的动态平衡。金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离不开金融主体的行为状态。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主要由银行这类中介体系构成。因此本文选取银行业的相关指标来建立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指标体系。

(二)内在调节指标(INNER)

金融竞争度(X1)。

金融竞争度=非国有银行总资产/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

金融开放程度(X2)。

金融开放程度=外资银行总资产/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

金融创新能力(X3)。

金融创新能力=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

通过SPSS因子分析计算X1、 X2、 X3分指标权重,合成内在调节指标INNER。

金融生态系统的外在调节功能是针对市场内部调节机制存在着自发调节无法克制的缺陷,需要一种市场以外的力量介入维持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外部调节指标(INTEGRATION)

价格机制(X4)。

价格机制=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

央行的货币政策(X5)。

通过计算X4、 X5指标权重,合成外在调节指标INTEGRATION。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经济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制度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外部环境。

(四)金融生态环境指标(ECOSYS)

1.制度环境(X6)。制度环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总产值

经济开放程度=进出口总额/GDP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GDP-财政收入)/GDP

对三个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权重(分别为96%,3%,1%)生成制度环境指标X6。

2.信用环境(X7)。信用环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衡量:

政府信用=GDP/行政管理费

社会信用=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对两个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权重(分别为95.85%,4.15%),生成信用环境指标X7。

3.法律环境(X8)。对法律环境的测度使用较多的是主观赋值法。本文采用经济结案率和律师事务所数量的增长率指标。

经济案件结案=经济案件结案数量/经济案件受案数量

对两个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权重(分别为63.48%,36.52%)生成法律环境指标X8。

通过计算X6、 X7、 X8分指标权重,合成外在调节指标ECOSYS。

本文选取1998-2008年的季度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能源年鉴》。

实证结果分析

(一)碳排放与金融生态系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表1可以看出拟合优度系数为0.79,反应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线性关系。Integration的T值较小,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原因包括:我国利率政策是外生变量,政策制定过程与实际经济的脱离使碳排放量对外部调节的反应非常有限;央行投放M2的过程中缺乏预见性,不能有效地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剔除Integration后,模型拟合优度为0.7,比原来有所降低,但均通过了检验,说明剔除Integration后的模型更加合理。

修正后的模型为:Y=264.9-2.245*INNER-0.245*ECOSYS

(二)金融生态系统各部分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果

表2表明我国碳排放量与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内部调节指标和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别占总相关程度的54.31%和45.69%。

(三)因果关系分析

1.ADF检验。表3得出X1、X6、X8和Y是非平稳的,因此对其进行一阶差分或进行增长率处理,使其成为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上述处理后,产生一组新的变量分别为X1、X6、X8和Y。对新变量进行ADF检验,所有变量皆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2.格兰杰因果检验。碳排放量与内在调节指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表4对内部调节指标三个分指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创新能力是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银行传统金融中介功能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大大降低。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兴起和碳金融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开展碳金融业务。金融创新为我国节能环保型企业及项目提供了有利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促使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碳排放量是金融竞争度的格兰杰原因。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政府主导着金融资源的分配,因此非国有商业银行较有政府背景的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更加灵活地针对市场需求开发新业务。此外,我国节能减排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低碳经济项目科技含量较高。中小企业低碳经济项目的这种特点与非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战略高度契合。因此低碳项目促进非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展和金融竞争度的提高。

碳排放量是金融开放度的格兰杰原因。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我国在CDM市场前景广阔,外资银行更愿意在我国开展碳金融业务。此外CDM项目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而国外银行在发展碳金融方面技术及经验上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合作进程。我国的金融开放度也随之提高。

碳排放量与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表5对金融生态环境三个分指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金融生态环境的三个指标都不是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制度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这些因素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项目的促进也非常缓慢。另外,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要素在我国发展还不健全,不能有效地鼓励企业从事低碳经济活动。

碳排放量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格兰杰原因。我国和发达国家在减排上的共同利益,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但这是建立在一个国家良好的制度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基础上的。因此,低碳经济活动在促进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完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论

我国碳排放量与金融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相关性。碳排放量与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调节指标和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的相关度分别占总相关度的54.31%和45.69%。碳排放量与外部调节指标的相关程度不明显。

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内部调节指标与碳排放量形成了良性互动。金融机构创新能力能够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碳减排产生的利润也促使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和开放度。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说明在碳金融市场上,碳排放的减少归根结底要靠市场的力量。

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金融生态环境指标只单方面受碳排放量的影响。节能减排项目上要求的国家之间的合作迫使我国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但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我国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状况还不能对碳排放量产生影响。

对策建议

央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动向,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外部调节对节能减排的引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我国要依靠市场力量来促进节能减排。政府对制定节能减排标准,并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来制造市场需求。减少干预实体经济对碳减排指标的实施,使金融资源充分流向效益好的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

政府要主动完善以制度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为代表的金融生态环境,不能被动地适应经济活动的要求。加速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从事节能减排,提早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曾胜,廖林.金融生态系统的评价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15)

2.韩廷春,周佩璇.金融生态系统失衡及调节机制的实证研究[J].理论学刊,2010(8)

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曼怡,王楠.碳经济下的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J].人民论坛,2010(8)

5.王松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0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8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53

商业银行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将更加具有活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带动下,对公客户的数量和活力将被进一步激发,行业形态和客户需求将更趋多?有浴;チ?网金融生态系统将以大数据为支持,为客户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场景,让客户的体验更好。在大数据支持下的生态系统,成本更低;大量生产、交易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将促使银行对企业信息的获取成本大幅下降,更紧密地把金融服务与企业的生产交易捆绑在一起。资源整合下的生态系统,将更有效率;在客户和银行之外,选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质第三方,从而更有效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执行力。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我国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后,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策略,并通过解剖部分商业银行已构建的金融生态圈,从而为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互联网金融生态理论深化也具有现实意义。

1 互联网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银行业领域,“互联网+”也在推动着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并在银行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着深刻影响。

1.1 转变商业银行发展理念

互联网对于经济社会的变革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理念上。互联网时代的无所不达、互联互通使得封闭发展、摒弃合作、不顾客户利益竭泽而渔等商业理念获得成功变得越来越难,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在这一互联网“利他”时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只有转变观念,通过打造开放合作的客户、合作伙伴及自身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才能推动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发展。

1.2 促进商业银行整合资源推动生态的竞争

“连接一切”,这是马化腾关于腾讯战略的表述,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腾讯近年来通过开放生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并将超市、医院、政府机构、企业等各个领域的服务融入微信平台中,打造无所不在的生态,实现人们通过微信可以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办理各种各样的线上业务,进而将增强客户粘性。银行业也是如此,由于牌照、产品覆盖度等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不可能独立地为客户提供全量的金融服务,而客户的需求又是希望能在一个地方使用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未来的竞争将是金融生态的竞争,需要其整合自身和第三方的金融产品和非金融服务,在生态中为客户提供全量的金融产品和多样化的非金融服务,牢牢的黏住客户,进而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

1.3 对银行客户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落实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创新的关键在于打造网络金融生态。要赢得互联网金融新的竞争优势,仅靠单个产品或渠道已远远不够,商业必须发挥出银行集团整体乃至第三方合力,发挥并继续固化在综合服务、系统整合和规模效应等方面的优势。分析把握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整合银行集团整体的产品资源、提升外部资源管理能力。在金融服务基础上丰富非金融服务,扩大与优质第三方合作,通过加强渠道协同,连接客户、银行和第三方。要用好大数据技术,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2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策略分析

随着支付宝、陆金所、余额宝、众安保险、微信红包、微众银行、个人征信、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企业、新产品、新业态创新发展,长尾效应、网络效应、赢家通吃、体验为王等互联网思维和现象的出现,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也存在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优势。商业银行只有认清自身的优劣势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在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1 SWOT分析

面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品牌信用、线下网点、客户经理队伍、风险管理、客户资源、资金实力、全产品,网络银行等产品的先发优势,并且熟悉金融监管。劣势在于创新点分散,线上线下未统筹整合,布局不全面,缺乏配套机制,创新效率不高,缺乏互联网基因,用户体验不足,专业队伍缺乏,技术开发流程长,系统迭代速度慢。机会在于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新的金融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挑战在于监管的取向、同业内外的竞争、客户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冲击、客户体验变化。

2.2 策略分析

2.2.1 金融为本的主导策略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变革,仍要遵循金融规律,坚守金融本质功能。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最主要的“存(存款+理财)、贷(贷款+多渠道融资)、汇(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三块业务,可将标准化的“存、汇”业务尽可能实现线上全流程操作。作为金融最核心的功能之一,也是对风险控制要求高、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的融资业务,可将额度相对较小、信息对称、风险便于把控、适合标准化的融资服务,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完善风险监控。对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以及复杂的综合金融服务,以专业经验和专业人才把控信贷风险。

2.2.2 动态优化的场景策略

建设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要在精准把握客户特征和行为的基础上细分客户。目前,对公客户主要由在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和机构客户两类组成,其中公司类客户又可以分为大中型客户、全球客户等。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中,要从客户“生命周期、经营轨迹”两轴出发,在现有分类基础上不断捕捉客户特征,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客户生态场景。客户生态场景的形成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应细化客户特征,以突出客户需求特征和交易特征为标准,为客户打上生动鲜明的标签,动态、持续的搭建出更多的、具有相同行为特征的生态场景,配置相应产品组件。商业银行可以先选择与具备合作基础、应用场景特色鲜明的客户群体,针对其行业特点、行业需求、业务实施方案、拓展要求、典型案例等开展生态系统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未来根据市场发展进度和深度,再选择一些新的有代表性的客户场景,不断推出更多的应用方案。

2.2.3 体验更佳的客户策略

客户是生态链条的最前端,以客户为中心的分层分类,不仅要涵盖传统的“有贷户、无贷户”、“大中小”、“上下游”,更要以全新思维细分客户,既要捕捉客户当期特征,又要持续跟踪客户生命周期,逐步实现对细分客户生态场景的全面深刻洞察和专属服务方案的全周期覆盖。商业银行应让每一个客户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经营模式、支付特点、投资习惯、交易环境、战略布局等各种场景的生态系统。

2.2.4 与时创新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向生态系统输送养分的源头,创新应与时俱进、永不停转。“互联网+”时代引发出海量长尾客户的新需求,也撬动了产品快速定制潮流。一是要升级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客户生态场景,主动配置、??新和推送产品。二是调整“先写制度、再做业务”的产品创新流程,根据市场和客户细分,以互联网+速度,缜密确定交易结构(创新)和合同条款(合规),快速推出产品。三是下迁产品制造车间,做更多“直通车式”的快速创新,打造核心、拳头产品,形成供应齐全、优势突出、组合多元的产品目录体系。实现随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因时而变、因需而变。

2.2.5 合作共赢的伙伴策略

商业银行业务要向“资金组织者”转变,这与“互联网+”时代所倡导的开放性思维不谋而合。客户、银行、第三方构成的生态系统,核心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里包括银行集团混业经营全牌照优势下的子公司资源,还包括合作第三方的资源。第三方不仅能作为补充,与银行共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和服务,还能作为客户拓展平台,带来更多的商机。各方角色边界清晰、交互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必会枝繁叶茂、焕发生机。

2.2.6 善用自身的平台策略

电商平台是消费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独特的系统构架、运用模式、交易信息和结算方式。与电商平台紧密合作,充分挖掘平台大数据,利用金融云等大智慧技术,不仅是银行布局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三大产品线的重要通道,更是寻找更多合作客户商机,提高资金承接和体内循环的机会。以招商银行为例,招行已经搭建起“掌上生活”平台。加强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招行将与掌上生活等自身平台放在首位,充分运用现有产品和工具,依托交易数据挖掘,创建客户线上信用体系,不断优化产品适配度,使掌上生活的发展与业务转型互为促进,推动了业务发展。

3 针对商业银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几点建议

3.1 积极学习与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理解和把握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积极培养互联网思维,树立互联网金融理念,学习掌握基础IT数据知识和统计理论;调整过往客户营销和服务方式,把互联网金融生态场景应用作为银企互联、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3.2 运用大数据支撑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

应发挥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支撑作用,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更加全面、真实、深入、快速地洞察客户,并基于客户的经营模式、行为特征、服务偏好等,搭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场景,提高产品推送和客户交互的针对性和相关性,持续提升客户的长期忠诚度。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9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近年来,得益于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此起彼伏,“移动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促使全民更为方便的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在此方面的进展却十分缓慢。2013年6月,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仅半年时间,其用户数量已达3000万,资金规模也已超过1000亿元,于是以“余额宝”为代表就诞生了一个陌生的概念: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扩张,使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倍感压力,其实也不难理解: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出抢夺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理财份额;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信贷的发展挑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针对于此,传统商业银行势必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而进行反击,双方的不良竞争,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制约。其实,从金融本身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生产经济活动,以期让社会大众享受更为良好的金融服务。

目前,虽然出现了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文献,但是鲜有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考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从博弈论的视角下探讨双方之间的竞合行为与利益关系,分析二者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的与对方开展合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金融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双方之间的竞和博弈模型

(一)演化博弈模型理论

演化博弈论来源于生物进化论,它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现实人类社会中某些制度、格局、行为习惯乃至文明产生和消亡的演化形成过程,因此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博弈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一定规模的特定群体内成员的相互反复博弈,其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则是:当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们分析决策的问题较为复杂时,我们不可能假定参与其中的人均为“经济人”,即此时人们的理论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为了保证博弈分析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此我们需要假设博弈双方具有理性局限性,而有限理性则意味着博弈方一开始并不一定会找到最优策略,但是它会在相互之间的博弈过程中不断学习,通过不断尝试的方法寻找较好的策略,进而达到最优均衡点。当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采取“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ESS)时,那么一旦某个个体成员采取其他策略,它就会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变策略,甚至退出群体。

在演化博弈论中,存在两个核心的概念:“复制动态”与“演化稳定策略”(ESS)。复制动态是指博弈方动态变化的速度,它与模仿学习对象数量的多少(这关系到群体成员观察和模仿的难易程度)和学习模仿对象利益超过平均利益之差(这关系到模仿的激励程度)成正比。ESS表示一个群体抵抗变异策略的入侵而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

(二)双方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博弈元素通常主要包括以下3个要素:一是局中人,也就是参与博弈的主体行为人;二是策略空间,也就是主体行为人所采取的策略;三是支付函数,也就是主体行为人在不同策略下的收益。

1、局中人

在本博弈中,局中人为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

假设一:参与双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均具有理性局限性,同时二者也具备一定的学习和模仿能力;

假设二: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是随机的,且二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2、策略空间

对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各自的行为对策空间包括竞争与合作。

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策略包括: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新型互联网理财产品,从而与传统商业银行争夺散户的存款,以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即从存款、贷款角度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竞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自建网上支付渠道为用户开展支付结算业务,绕开银行结算系统。

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策略包括:与银行共享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积累的客户数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双方的不良贷款比例,此外,在开拓市场方面,二者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

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包括:对存款资金的流出设置障碍,如调整单笔转账上限或提高转账手续费。

传统商业银行的合作策略包括:取消或降低转账手续费用,即在转账方面不设置太多的限制,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对方在银行的存款利率,在人力资源或安全技术等方面也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

3、相关对策与收益

在双方的博弈中,根据二者之间不同的策略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收益,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当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均选择竞争时,记双方此时的收益分别为[u]和[v]。

第二,当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竞争而传统商业银行选择合作时,由于客户存款的流失,记银行的收益损失为[m2],此时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得到[n1]的额外收益。

第三,当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合作而传统商业银行选择竞争时,由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向传统商业银行分享了网络客户的信用记录,因此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客户流向传统商业银行,此时银行可以通过设置资金流出屏障,减少己方利益损失,记此时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损失为[m1],银行的额外收益为[n2]。另记[p]为双方中一方违约时需向另一方支付的违约金。

第四,当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均选择合作时,这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与之前二者均采取竞争策略相比,我们可以假设此时双方收益的增量为[r],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对这部分收益进行分配,设分配比例系数为[q(0

4、收益矩阵

二者之间的单次博弈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设初始状态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群体中采取合作策略的比例为[x(0

表1 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间的竞合博弈收益矩阵

[对策与收益\&传统商业银行\&合作[(y)]\&竞争[(1-y)]\&第三方互联网

金融企业\&合作[(x)]\&[u+rq,v+r(1-q)]\&[u-m1+p,v+n2-p]\&竞争[(1-x)]\&[u+n1-p,v-m2+p]\&[u,v]\&]

在该收益矩阵中还存在如下假设:

第一,该博弈双方是非对称博弈,在演化博弈中,我们的分析框架是反复在两个群体中各随机的抽取一个成员配对进行博弈。而在现实生活中,双方合作的总收益增量通常情况下是大于一方选择竞争时的收益增量,即若一方选择竞争,则另一方势必在下一轮博弈中也通过设置障碍选择竞争策略,最终造成双方得不偿失,即在本博弈中,[r>n1+n2,rq>n1]

[r(1-q)>n2],也即在[q]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双方应该选择合作。

第二,现实对违约的惩罚一般不会超过双方在博弈中的损失,即[p

(三)模型的构建

1、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演化分析

根据二者之间的收益矩阵,我们假设: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合作对策时的收益为[ui]

[ui=y(u+rq)+(1-y)(u-m1+p)=(rq+m1-p)y+u-m1+p] (1)

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选择竞争对策时的收益为[uj]

[uj=y(u+n1-p)+(1-y)u=(n1-p)y+u] (2)

设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平均收益为[u]

[u=xui+(1-x)uj=(rq+m1-n1)xy+(p-m1)x+(n1-p)y+u] (3)

由公式(1)和(3)可得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x)=dxdt=x(ui-u)=x(1-x)[(rq+m1-n1)y+p-m1]] (4)

当[F(x)=0]时,不难解出该复制动态方程的稳定临界值[x=0,x=1,][y=m1-prq+m1-n1]

根据上述复制动态方程的解我们可以绘制出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演化博弈中的动态相位图,如图[(a)~(c)]所示。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动态演化方向取决于初始的传统商业银行中选择合作策略的比例[y],当传统商业银行初始合作成员数占比超过[y]时,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趋向于选择合作对策,反之,则趋向于选择竞争策略。

2、传统商业银行的演化分析

根据收益矩阵,设:传统商业银行选择合作对策时的收益为[vi]

[vi=x[v+r(1-q)]+(1-x)(v-m2+p)=x[r(1-q)+m2-p]+v+p-m2](5)

传统商业银行选择竞争对策时的收益为[vj]

[vj=x(v+n2-p)+(1-x)v=x(n2-p)+v] (6)

设传统商业银行的平均收益为[v]

[v=yvi+(1-y)vj=[r(1-q)+m2-n2]xy+(p-m2)y+(n2-p)x+v] (7)

由公式(5)和(7)可得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y)=dydt=y(vi-v)=y(1-y){x[r(1-q)-n2+m2]+p-m2}] (8)

同理当[F(y)=0]时,该复制动态方程的稳定值为[y=0,y=1,][x=m2-pr(1-q)+m2-n2]

根据上述复制动态方程的解可以绘制出传统商业银行在演化博弈中的动态相位图,如图[(d)~(f)]所示。传统商业银行的动态演化方向取决于初始时刻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中选择合作策略的比例[x],当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初始合作成员数占比超过[x]时,传统商业银行趋向于选择合作对策,反之,则趋向于选择竞争策略。

三、双方演化博弈的均衡点和稳定性分析

由上述对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的演化博弈关系分析可知,双方的博弈均衡点有:

[E1(0,0),E2(0,1),E3(1,0),E4(1,1),E5(m2-pr(1-q)+m2-n2,m1-prq+m1-n1)]

但复制动态方程究竟会趋向于哪个平衡点,这取决于前面提到的初始状态各博弈方所采取的策略比例以及动态微分方程在各自相应区间的正负情况,根据稳定性分析,若某个策略比例是稳定的,则该比例就对应于进化稳定性策略。对[F(x),F(y)]分别关于[x]及[y]求偏导数,可得雅可比矩阵如下:

[J=F(x)x F(x)yF(y)x F(y)y=(1-2x)[(rq+m1-n1)y+p-m1] x(1-x)(rq+m1-n1) y(1-y)[r(1-q)+m2-n2] (1-2y){x[r(1-q)+m2-n2]+p-m2}]

因此,该雅可比矩阵[J]的行列式为:

[detJ=J=(1-2x)[(rq+m1-n1)y+p-m1](1-2y){x[r(1-q)+m2-n2]+p-m2}- x(1-x)(rq+m1-n1)y(1-y)[r(1-q)+m2-n2]]

该雅可比矩阵[J]的迹为:

[trJ=(1-2x)[(rq+m1-n1)y+p-m1]+(1-2y){xr[(1-q)+m2-n2]+p-m2}]

对于离散动态系统,当且仅当[detJ>0]且[trJ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计算得到5个均衡点的稳定性,具体情况如表2表示。

由图可知:双方之间的演化博弈路径和结果主要取决于参与双方的初始状态及鞍点[E5]的位置。

第一,群体中参与双方的初始状态主要取决于双方选择合作策略的比例构成的坐标[(x,y)]位于哪个区域内。

(1)当坐标[(x,y)]落在区域[A]内,该区域内的状态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即群体中的博弈双方最终会到演化均衡点[E4(1,1)],即双方最终会采取合作策略。

(2)当坐标[(x,y)]落在区域[C]内,该区域内的状态对合作不利,即群体中的博弈双方最终会到达不稳定均衡点[E1(0,0)],即双方最终会采取竞争策略。

(3)当坐标[(x,y)]落在区域[B]或[D]内,此时博弈演化的方向就难以确定,博弈均衡点可能朝[E1]移动,也可能朝[E4]移动,具体的走向还需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来决定。

第二,各参数对鞍点[E5]的影响情况。

由鞍点的坐标[E5(m2-pr(1-q)+m2-n2,m1-prq+m1-n1)]可以看出,[E5]的取值与双方合作的收益增量[r]和违约金[p]成反比,即当上述两个参数的值均增大时,鞍点[E5]就会向原点[E1(0,0)]靠近,此时双方的合约区域[A]也就会变大,动态系统中的博弈双方收敛于均衡点[E4(1,1)]的概率也将增加。

当博弈双方选择不同的策略时,[E5]点与竞争方得到的额外收益[n1,n2]成正比,即当上述参数的值增大时,鞍点[E5]就会向[E4(1,1)]靠近,此时双方的合作区域[A]也就会变小,动态系统中的博弈双方收敛于均衡点[E4(1,1)]的概率也将降低。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建立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二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均衡点的演化特性及其演化相位图的分析表明:双方合作受初始状态的选择、合作的收益增量[r]、合作收益的分配比例系数[q]、受背叛方的损失[m]、背叛方的利益[n]以及因违约而需缴纳的处罚金[p]的影响。从群体中参与双方的初始状态来讲,当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竞争时,这势必会造成合作方蒙受较大的损失,当这种现象达到一定程度时,合作群体中的成员也势必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模仿而选择竞争策略。其实,博弈双方合作基础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有较大的违约成本惩罚以及双方对合作收益增量的分配是否合理,否则,双方都会选择违约而不愿意合作。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事实上双方合作的收益远大于双方竞争时的收益,但是双方因为信息不对称,都害怕对方因违背承诺而造成己方损失,从而难以展开合作,以致于造成囚徒困境的局面。因此,通过设置较大的违约成本惩罚以及对收益进行合理分配,即让违约成为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这时双方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得以维持下去。

根据上述结论分析,为了更好的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合理分配合作双方的收益增量。由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商业银行的演化相位图不难发现,分配比例系统[q]的变化会影响鞍点的位置,进而导致演化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在双方的合作中,要切实根据双方在合作中的贡献程度来确定[q]的大小。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处于初期,很多地方还很不完善,因此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产品对开拓金融市场的贡献相对而言可能更为大些,因此系数[q]的聚会可以适当大一些。当互联网金融发展较为成熟时,传统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注资的方式入股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以保证双方利益的长期一致,从而能够更加长远的开展合作,实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金融行业动态分析例10

航运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基于自然生态和金融生态的组成结构,我们建立了航运金融系统的生态结构图,在这个生态结构图中,存在各种要素与元素,这些要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包括上下游的关系、平行关系以及间接的联系等。为了揭示立航运金融生态的运行机制,本文尝试从生态圈的角度建立航运金融生态圈,如图2所示,外圈表示航运金融生态环境,内圈为航运金融生态环境主体。外圈的航运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了外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创新环境,技术、信息、人才环境等,这些都是航运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内圈的航运金融生态主体结构表达的是航运金融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循环关系,反映航运金融主体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协作关系。航运金融生态主体和航运金融环境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态圈,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依存性。航运金融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作用,系统才能发挥有效功能,然而在航运金融生态系统中,系统是否协调取决于其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是否结构合理、大小匀称、功能配套。

航运金融生态系统和谐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