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家庭护理常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12

家庭护理常识

家庭护理常识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家庭分布于都匀市市区内的2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104例,女152 例,出生天数7~27d。随机抽取126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从产科出院时均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操作方法

①干预组新生儿出院后3d,有专业护士按预约时间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沐浴、脐、眼、皮肤、口腔等护理技术现场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纠正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每户15min左右,并设立咨询电话,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专业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采用一对一操作示范,然后调查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情况。②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后采用传统的育儿方法,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从沐浴、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4个方面观察家庭护理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情况;②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和脐炎4种疾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的发病情况。③发育指标、体格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测量者为经过培训的护士。④智能测量标准,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测量资格证书的护士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比较

由表1可见,126例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比例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表1 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干预前比较,*P<0. 01

2.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脐炎发病率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表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 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 01

2.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水平。表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 01

3 讨 论

由专业护士上门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用一种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方法把知识传授给产妇,易被产妇接受和掌握,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是产妇难以掌握的操作,通过专业护士的示范和讲解,使产妇明白沐浴能更好地清洁皮肤污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行新生儿抚触等,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炎、红臀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另外,传统的坐月子房间紧闭门窗,喂奶后不拍背,也得到了纠正。从表1可见,干预后126例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

家庭护理常识例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97-02

为了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干休所开始着手家庭病床的建立,这为解决住院难的老人医疗问题打开了新的路径,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起初有的同志感到没什么,认为平时我们就是与老年病人打交道,出诊、巡诊、输液打针、送医送药到家,区别不大吧,可是深入分析就出现了为难情绪和担心,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和解决。

1 尽快建立家庭病床各项制度

目前家庭病床管理只是上级布置的一项工作,没有相应的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对于护士来说,护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俗话说:没有规定不成方圆。因此迫切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制订适应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特点的统一服务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家庭病房管理制度,护理出诊制度,建立相应的护理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以便加强对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使家庭病床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家庭病床护理的实施有章可循,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方能提高护理效果。否则就是对老前辈的不负责。

2 确立适宜的家庭病床管理理念

我们目前执行的是干休所门诊护理工作常规,任务范围与家庭病床截然不同,以前的护理服务内容单一,就是执行医师医嘱,而家庭病床护理服务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我们门诊目前是以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为主,注重医嘱,不重视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病人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工作。对于家庭病床中的饮食指导、精神支持、健康咨询和教育、康复训练和指导、临终关怀、用药指导等全方位、立体性、连续性、综合性、及时性的服务,就更加较少顾及。专家认为,确立家庭病床患者出院后远离医院,要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家庭病床护理必须与院内护理无缝接轨,基层卫生单位的护理管理者,必须与医院密切沟通,紧密协作,及时向上级护师汇报工作中的需求,医院要积极提供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技术支持,才能满足院外后续治疗与护理的需求。

3 积极培训家庭病床护理人才

我们知道,家庭病床的大部分工作是护理,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应具有全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一定量的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常识,了解心理学,掌握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并要善于观察分析,具有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才能做好家庭病床护理工作。我们目前的情况是少部分经过全科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和新招聘的护士,年龄虽然不大,但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与技能相对缺乏,尤其缺乏家庭访视护理的相关知识,难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对家庭病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尽快的根据时间地点,途径多种多样加速进行。以培养出一大批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具有一定各专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有较强沟通技巧、能独立处理家庭护理工作中各种疑难和突发的事件、使病人及家属信任和满意的护士。

4 重视对家庭病床患者的家人和照料者的培训不容忽视

我们建立了家庭病床,但并不是我们的护士24小时都在患者身边,更多的时间是家人或照料着在为患者服务,所以提高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重要和迫切,我们在对护士培训的时候,要侧重她们管理和指导能力的培养,他们的直接领导是护士,要让护师将他们组织起来,抽时间挤时间集中学习,或在巡诊查房中个别指导,还应重视护师对家庭护理人员的沟通与交际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指导护工需认真、细致、全面、尽职尽责地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做好病人的口腔、头发、皮肤护理及其他基础护理,对所护理病人做到:一剪(剪指甲),三周到(呼吸处理、饮食照顾、大小便处置),五送(药、水、饭、大便器、小便器)六洁(头、皮肤、会阴、床铺、口腔、足)。平时我们要真心体贴关照照料着,让他们懂得我们是战友,共同的岗位、任务、目标都是一致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是我们的职责,携手做好各自的事情才是目的。

5 帮助护师克服为难情绪

护士的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人可能不大理解,当您近距离接触之后就恍然大悟了,专家提出,家庭病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生物、物理等方面危险因素及出诊时的安全危险,还有家庭治疗护理中涉及的问题:护士要为患者打针、输液、摆药,稍不注意可能出现差错或漏摆错摆,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没有他人协助或监督;同时认为,从事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描述不准确,字迹不清楚,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吻合,这都有可能为日后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这些对于一对一服务的护士来说,压力、担心是随时存在的,因此要鼓励护士,勤学习,苦练基本功,独立工作既胆大又要心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心里时时刻刻装着防护意识,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开展家庭护理的法规或规章的情况下,有问题及时向领导和老师请教,抓住事故苗头不放,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之,开展家庭病床护理是对慢病患者的关心和关怀,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使服务从医院走向家庭,它已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热点。因此,承担家庭病房护理的护士,应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一专多能专职护士,并且应掌握心理学、健康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尚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家庭病床的规范化管理和资格管理,促进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杨萍《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6期2012-8-1

[2] 张艺潆,王嘉淇,杜宁,等.我国家庭病床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探讨.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5):69-70.

[3] 殷爱琴.家庭病床与社区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1039-1040.

[4] 刘腊梅,周兰姝,吕伟波,等.我国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及现状分析.护理研究,2007,21(8):1982-1984.

[5] 单伟颖,李青,张树峰,等.大学生及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家庭护理的认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67-70.

家庭护理常识例3

论文关键词:社区服务:护理工作:体会

1社区服务中护理工作的特点

1.1工作环境不同

社区服务护理工作环境医院大不一样。在院里活动的主要成员是以医护人员与患者为主,而在家庭是以家庭成员为主;在医院一切设备都是以治疗为目的。在家庭主要以生活为目的;在医院有利于治疗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制约医患活动,在家庭主要是个人或家庭的生活习惯指导家庭成员活动。

1.2工作对象不同

在医院护理服务对象是分成不同专科的一组患者,家庭护理服务对象是一个患者或家庭的全体成员。

1.3工作内容不同

在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实行分级护理制度。在家庭护理中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外,还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护理,保健指导和咨询工作。

1.4工作条件不同

从物质条件来讲,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所需的一切仪器、设备、用品比较齐全,在家庭护理中目前还达不到医院的条件,从技术条件讲,在医院随时有上级护师知道,在家庭就不如医院方便。

1.5管理方法不同

在医院护理作是按病区、分专业进行管理的,在家庭就不能按专业进行管理,只能按区域进行管理。

2社区队伍对护理活动提出的要求

全面的熟练的掌握护理知识和技术:在医院由于分科过细,护理人员更多的掌握本专业的护理,而在家庭护理服务中,一名护理人员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患者护理。所以要求从家庭护理的护理人员,要全面的熟练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如同社区服务要求有全科医师一样,要求有全科护士(护师)。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患者在医院治疗所需要接受的各种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茹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吸氧、电子治疗仪等,分别由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负责。而在家庭分工就不可能过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并能很好的对家庭成员进行指导和咨询。特别是现在兴起的远程医疗,这需护理人员对有关知识技术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适应社区服务的现代化。

了解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家庭护理工作直接接触的是病人和全部家庭成员。由于各个家庭成员的社会经历、经济条件、政治地位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个人理想,价值和道德观念、以及不同的生活行为方式要正确的指导和提供要小的健康咨询,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社会,人文科学知识,这是护理人员与各种家庭达成心理沟通的基础。

更高的职业道德:家庭护理使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性,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单独的护理活动,而且由于长时间的与固定家庭交往,更需要也容易建立良好感情,这就要求有更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3体会

护士走向社会是医学、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各类需要也就进一步拓宽了。社区服务方式一护理由医院走向社会,符合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符合了国际护理学会护士守则中规定的护士的基本任务。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社区护理即丰富了护理学的内容,体现了护理学的特点,也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

有利于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由于社区护理灵活,不受时间限制,使护理人员有时间对病人及家属宣传卫生知识。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简单的治疗,进行细心讲解,示范及护理,使病人家属对防病、治病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即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也符合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家庭护理常识例4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9%,即目前高血压患者达到1.8亿;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控制率并不高,美国1988-1992年的调查为28%,英国最近的调查为7%,我国北京方庄的调查为19.5%[1]。血压控制率低与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差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家庭护理干预是影响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护理是对有后续照护需求的个案及其家庭,能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定期性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并达到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疾病预防的目标。因此,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质量对其依从性与控制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探讨程序式家庭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依从性的影响,为开展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方法

        以同年龄组(以5年为年龄组的划分标准)、同性别、同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以1∶1为比例进行配对。从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4对满足配对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将同一对的两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程序式家庭护理(下称家庭组)与常规社区护理(下称常规组),共干预6个月。

        1.1家庭组干预方法:评估的实施:本研究进行2次评估。首次评估指第1次对患者身心状况总体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再次评估指除首次评估及定期评估外,其他时间段随访的评估,评估主要的重点是护理措施的效果、新的健康问题及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定期评估是指干预第3、6个月时对患者的评估,除包括再次评估的内容外,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依从性进行整体评估。

        1.2家庭组干预内容:家庭组干预内容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选择慢性病普遍存在的家庭护理需求,并将其分为优化疾病知识结构,调适负性心理,强化健康支持体系三大范畴。其中优化患者疾病知识结构,包括:①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生发展过程、并发症等;②生活方式知识宣教,如饮食种类、热量的计算、运动的种类、运动时间、服药的注意事项、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等。心理干预措施:①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心理问题,采用积极态度对待疾病如采用现身说法,介绍其与心理状况良好的患者认识并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参与种植花草、下棋、练习书法等;②放松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及音乐治疗,如听舒缓音乐、放松技巧等。 

③行为矫正疗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采用设置闹钟提醒、放置醒目标牌提醒患者服药。强化健康支持体系措施:①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如经常提供患者喜爱的食物、足够的生活用品、陪伴患者身旁等;②介绍病友相互认识,并介绍与其疾病抗争的经验;③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④指导患者有效利用家庭资源,指导患者运用家中最有知识者、最亲密最有话说者说服并鼓励家庭成员选取健康行为的决策、指导患者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遇到困难要主动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得帮助与支持。

        1.3干预方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宣教方式,其流程包括:①知识评估-分析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确实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②知识评估,应用自制疾病知识评估问卷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将患者疾病知识分为3层即患者已掌握的知识、不了解的知识、想了解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归类如知识缺陷、知识转化行动障碍、错误健康信念等。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患者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采取争取低保或社会救助的方式;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服家属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③实施严格按家庭护理方案的要求、时间、方式以及频率、实施流程图有序地实施;④第2个月每周入户干预2次,电话随访1次;第2、3个月每两周入户1次;第4-6个月每月干预1次,包括即时提问、行为疗法、电话监督。

        2程序式家庭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社区干预使血压下降,主要从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方面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包括:情绪激动、便秘、饱餐、肥胖、 吸烟饮酒、缺少运动、失眠、食盐摄入过多、不合理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这些知识,通过定期随访及增加社会支持进行监督、采用行为矫正疗法纠正其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从直接将低血压角度出发,采用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包括让患者了解服药的注意事项,正确服用降压药的方法,家属的督促及设置服药提醒措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据相关资料显示,90%的降压药能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因此患者掌握正确用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是血压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2]。

        3结论

        程序式家庭护理能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促进血压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本家庭护理模式还体现了良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制订了具体的、可行的流程图与护理步骤实施程序,使操作简便易行[3];选择需求量大、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家庭护理服务,从而既能满足高血压患者的需求,又能适应社会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因此,程序式家庭护理模式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家庭护理常识例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38

本文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健康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展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广州市2个社区中部分脑卒中患者家庭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且病程≤2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共调查患者家庭90户,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68±7.3岁;脑梗死46例,脑出血22例,病程在3个月~4年,其中家庭照顾成员平均年龄60±12.25岁,女性占86%,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居多,分别为57.2%和42.8%,60%。与患者关系:配偶46例,子女28例,媳妇12例,兄弟姐妹4例。

调查方法:采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患者家庭健康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调查评估。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由作者自行设计,主要内容有:家庭的基本资料;患者康复锻炼状况: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家庭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脑卒中相关知识、脑卒中病因、常见诱因、先兆症状、预防再发方法、应急措施、并发症预防;卧床病人的护理技巧指导;按时服药、饮食指导;患者和主要家庭成员对发病的认识;应对健康问题的方式等。问卷由护士通过询问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家庭护理常识例6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 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 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三)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向极端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后,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爱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视子女为累赘,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弃,有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恶劣,不思进取,任意逃学,而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四)单亲家庭经济出现危机。由于大部分单亲家庭都是一个人承担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少数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绝大多数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很多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少数学生早早辍学,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时,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 社会责任

1、加强领导,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各级党政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发8号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积极给单亲家庭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就近务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各界要力所能及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帮扶活动。

2、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二)学校责任: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 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老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家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三)家庭责任:

家庭护理常识例7

[关键词]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3-0056-03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护理人员在家庭成员的配合下,为在家中休养的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一种护理形式,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条件下的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我们对共和新社区部分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2007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120例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为:家庭病床患者的家属;主要照顾者(承担患者的主要照顾任务);年龄大于等于20岁;照顾时间大于等于1个月;意识清楚,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在纳入的照顾者中,男性46例(38.3%),女性74例(61.7%)。年龄范围是20~65岁,平均年龄为(42.0±3.2)岁。120例主要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配偶33例(27.5%),子女52例(43.3%),保姆35例(29.2%)。文化程度:文盲10例(8.3%),小学13例(10.8%),初中50例(41.7%),高中(中专)25例(20.8%),大专及以上22例(18.3%)。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文化程度);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共4个方面,即疾病知识、家庭护理方法、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4大类共17题。采用单项选择,填写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不知道”,统计时按每项的累计人次计算构成比。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用SPSS14.0作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疾病知识方面(编号1~4),疾病的常见症状回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合计达90.0%,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不正确例数最低,为20例(16.7%),疾病的诱因和可能的并发症的正确与基本正确率较高,分别为94.2%与95.8%。家庭护理方法方面(编号为5~8),安全防范正确和基本正确的合计比例达90.0%,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技能不正确例数为26例(21.7%),患者饮食护理知识的不正确例数最低18例(15.0%)。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方面(编号为9~12):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比例最大,为60.8%,远高于基本正确及正确比例,康复运动注意点不正确比例也达到42.5%,疾病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与疾病的防治方法的正确及基本正确率也分别为80.0%与77.5%。心理护理方面(编号为13~17),对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患者情绪的观察的不正确率分别为24.2%和25.8%,患者不良情绪的应对及自我放松方法及技巧的不正确率更高达47.5%和42.5%,照顾者自我情绪的观察的不正确率也高达33.3%。见表1。

3 讨论

家庭病床护理效果最终离不开家庭成员的配合。从表中可以看出,疾病知识这一部分在整个调查表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基本正确率”,说明80%以上家庭病床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疾病的知识有较好的了解,对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时症状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护士在上门做治疗护理时经常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讲解和教育的部分。

家庭护理常识例8

【关键词】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策略

医疗资源下沉和进入个人家庭是医疗体制改革着力强调的一方面,其实这也是回应社会对日益蔓延的“看病难”问题的发难。近几年,我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再加上社会人口老年化带来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推进医疗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便具备的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需求。在我国,分布于城市辖区的众多社区是承担建立家庭病床的主要机构,作为为辖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的主战场--社区医疗在此次医疗资源下沉的改革方向下,在为社区群众尤其是数量日益增多的老年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和治疗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家庭病床作为医疗资源进家庭的一种主要形式,面临着来自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护理素质以及患者安全医疗知识等方面明显滞后的困扰,使得家庭病床存在这诸多安全隐患,其中最常见的静脉输液风险即是当前最为突出的安全风险之一。因此,在物质条件和政策扶持等逐渐到位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诸如静脉输液风险等的家庭病床存在的风险,是广大社区医疗机构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对家庭医疗服务研究的经历,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防范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的具体策略

1.1 扭转和强化对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安全的认识

1.1.1社区护理人员要转变认识,提高输液安全意识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诸如家庭医生、私人医师等医疗服务意识和相应制度,家庭病床的“私人医生”特点也只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条件的进步而出现的。这种认识上的积累不足使得我国长期将医疗资源集中在医院,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关注点也同样聚焦在医院,而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长期滞后,这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从服务意识、安全质量意识和护理素质等都与正式医院有着明显的差距。据调查反映来看,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社区卫生护理人员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尤其是对治疗中的安全意识欠缺,如静脉输液上的疏漏,对药品质量、消毒操作以及输液过程中患者的反应等都缺乏职业医师的专业素养,这些往往是酿造静脉输液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社区护理人员对家庭医疗服务意识的灌输,强化其职业素养,是降低常见的静脉输液风险的主要措施。

1.1.2接受服务人员要对家庭静脉输液安全常识的知晓

如果说社区服务人员对接受静脉输液的人员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是其责任的话,那么接受服务的人群也有权利去主动询问关于诸如静脉输液等相关的护理知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面向的主体主要是老年人、慢性病人和残疾人等,这类人往往属于弱势群体,对一些医学知识了解的渠道不是很多,因此,社区服务人员有义务向这类人群进行医疗安全知识传授和教育,而这类人群也应当积极向这类医护人员咨询安全知识,以帮助自己应对医护人员不在场情况下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排除安全风险。

1.2 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出现的一些乱象很大程度与管理不规范有关联,因此必须提高社区相应科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才能杜绝护理人员的一些责任意识不够、操作不当导致医疗失误等问题发生。一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面向的人群特点和覆盖范围,据此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和其他资源,以避免出现人手紧张的情况;二是建立体现医疗服务流程的科室管理制度,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执医;三是组建质量控制小组。针对重点服务人群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建立病情档案,设定定点值班人员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随时监控;四是加强对药品器械的管理。静脉输液涉及到大量的各种药品,也是酿造医疗风险的主要源头,因此加强对药品器械的监控必不可少。可以尝试家庭病床用药分类,对可信度高的药品纳入到家庭病床用药范围,对需要注入“皮试”等危险药品列入禁止用药范围,私人用药不予使用;五是为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概率,可以签订家庭病床建床须知、输液协议书、病危告知书等,明确医护人员的告知权及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只有这双方向的明确与掌握,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同于医院,它与基层群众联系的程度和交往的频率要更高,可以说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这些患者的邻居。因此,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消除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减少意外事故都有着医院无法起到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深入患者家庭,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去情感上疗治患者。一是多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陪护沟通,适时做好家属及陪护的心里护理,交代好其实大部分的输液出现的问题都是可以及时处理好的,减少对输液的焦虑及恐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上门输液的效能最大化;二是陪护培训计划,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宣教,只教陪护能力接受范围之内的内容,及时评估及甄别陪护能力以及尊医从性,防止违医行为的发生。

2 结语

随着我国老年化时代的来临,社区老年人不断增多,老年病患者也因此迅速增加,这给社区家庭病床输液带来了大量的需要,如何平衡快速增加的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需要和降低其带来的安全风险是我们必须加以解决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家庭护理常识例9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认知轻度受损;家庭护理;参与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42-02

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为20.4%。大量临床观察糖尿病病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指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具有转化为痴呆的高风险[2],而痴呆缺乏特异性治疗。对于此阶段的患者如不进行针对性干预,随着病情发展漏服药物,注射胰岛素后忘记进食,走失、自伤等情况,严重影响糖尿病的控制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因此对这类人进行早期筛查干预治疗和认知功能锻炼,传授相关知识和提供护理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监控病情进展,正确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压力。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文化、疾病、听力、视力等原因,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限,由家庭护理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其健康意识与行为对患者有着重要影响[3]。该研究积极探索家庭护理参与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认知轻度受损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该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老年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受损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0~92岁,平均(74.7±7.8)岁,MMSE评分24~27分,糖尿病病程1~15年。均已婚,住院期间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MCI诊断标准以简易精神量表(MMES)[4]得分为标准。②三明常住人口。③年龄大于60岁。④病人自愿参与该研究,无明显影响认知功能测试的听力、视力障碍。⑤与家人一起生活并有家属陪伴。排除标准:①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史。②有服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③有新发的脑梗死或出血脑及患有危害生命的疾病如癌症、心衰、肾衰等。④抑郁、痴呆、精神病等。家庭护理入组标准:①为患者的固定照料者。②具有监护和照料患者的能力。③有正常的语言理解能力。④与患者共同生活。

1.2 干预方法

1.2.1 建立病人健康档案,两组住院期间均实施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家庭护理同步干预,具体步骤:①协助建立家庭支持系统,使家庭护理参与并支持护理干预,以督促患者出院后长期保持遵医行为。②心理指导:老年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病程长而且暂时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对患者和护理进行老年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知识宣教,充分调动患者家人的积极性,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开导,并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注,减轻心理压力,家庭护理鼓励病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社会的活动,并进行有益的身心活动,使病人感受到生活乐趣及自身存在的价值。③健康指导:对病人及家庭护理进行有关糖尿病及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采取图文、视听资料播放等让患者及家庭护理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及轻度认知障碍。④用药及认知干预:耐心向病人及家庭护理讲解糖尿病及轻度认知障碍的用药,包括用药方法、剂量、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教会主要护理及病人掌握胰岛素注射、监测血糖和进行注意力及记忆力的训练。⑤饮食和运动干预:与家庭主要护理及病人制定详细的饮食及运动方案。做到均衡营养,严格控制饮食总量,少量多餐,粗细搭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跳舞、太极拳等。⑥出院后与家庭护理及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家属参与干预,定时电话、短信或上门等方式指导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患者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病人出院后1、3个月检测两组的空腹餐前及餐后末梢血糖值。使用简易精神量表(MMES)评价认知水平改善情况,得分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28~30分为正常。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评定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内容共14项,每项得1分为正常,两项≥3,或总分≥22分表示有明确的生活能力减退。平分越低,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x±s),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值改变情况

两组患者出院时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3个月随访跟踪,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ESS及ADL评分情况

两组干预后均能提高MESS及ADL评分,但干预组提高MESS及ADL评分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家庭护理承担主要照护任务的亲属。家庭护理干预指患者在家庭护理的协助下完成的包括日常护理、安全护理,健康锻炼,智能和认知能力等训练[6]。通过家庭护理的干预,不仅能更科学地督促患者的日常训练且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该研究中我们在病人出院后通过与患者的家庭护理建立紧密、有效、科学的联系,指导家庭护理督促帮助病人,做好疾病管理,使得在院的各项干预措施得以持续。该文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经过1个月,3个月随访跟踪,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莉,杨巧,夏丽,等.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33(6):409-411.

[2] 戈改真,汤哲,马丽娜.老年轻度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3):1718.

[3] 周云辉,周晓燕.老年糖尿病患者与主要照顾者同步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2,30(2):86-88.

[4] 何燕玲.Alzheier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99-451.

家庭护理常识例10

初次评估后,确立主要的康复计划,分析评估资料,总结(自理缺陷、自理能力、治疗性护理需求),在康复不同阶段每次评估后确立康复计划。

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措施

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组成家庭护理组(每组2人),不定期到患者家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疗程为1年。

康复计划的实施

心理康复指导和疾病康复知识的认知教育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这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及预后。心理康复指导是利用首因效应、疏导和支持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的状态。通过护理干预,调动卒中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病因,脑卒中的常见诱因及预防指导,脑卒中再发时的家庭应急措施,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整体认识,以消除其抑郁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

家庭康复环境布置和改造指导居室通风、消毒,家具和物品的合理摆放,患者床铺的清洁平整,安装卫生间扶手,消除地面障碍物,安装床挡和特制专用坐便器等。

家庭康复训练指导①正确摆放指导: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②床上活动:侧方移动、前后移动、翻身、肢体按摩、指导关节被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③坐位指导:训练良好的坐位姿势,指导床上坐位、椅坐位、坐位平衡训练。④站立训练:站起、站立平衡训练。⑤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困难以口腔为主的训练、吞咽困难以咽部为主的训练、进食训练。⑥语言功能训练:练习发音、练习数数、汉语拼音、日常用语、简单对话等训练。

家庭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活动功能、四肢的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进行如饮食、握笔、穿衣、洗脸、刷牙、如厕、轮椅转移,上下楼梯等动作训练。

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加强脑卒中的预防知识宣教。按时服药,控制血压,生活有规律。饮食宜清谈、易消化、多食维生素含量高水果、蔬菜。多食芹菜、萝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低盐、忌肥甘,戒烟酒,不暴饮暴食,情绪稳定,劳逸结合,预防脑卒中再发。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协助是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在访视中把需要注意和配合的有关内容传授于患者家属,帮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积极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