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近期发展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43

近期发展规划

近期发展规划例1

东莞的水乡地区通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建设面貌提升缓慢、历史人文特色逐渐丢失……如何能够增加城市活力、塑造城市特色?本文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例,摒弃以往“先建设后保育”的传统发展思路,规划以公益性项目为主,形成“先保育整治、后开发建设”的新发展模式,探索东莞水乡地区“近期建设实施规划”的示范样本。

1 项目背景概况:区域转型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东莞水乡上升为省发展战略地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统筹水乡地区发展的决策部署,致力于把水乡地区建设成为广东省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和穗莞合作的重要平台。2013年初,广东省政府正式出台《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工作方案》,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广东省战略“经济区”。

东莞市统筹水乡办主任会议提出2013年打造十大水乡特色发展示范片区,以片区为单元,统筹组织片区规划、土地统筹、产业布局、景观整治、文化旅游、水环境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望洪枢纽新城是水乡片的重点开发区;将打造为水乡片的综合服务中心、东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对接广州的主要平台。河西片作为望洪枢纽新城率先发展区,践行上位发展要求责无旁贷,应积极主动思考与探索未来的发展路径。

2 规划设计理念与主要内容:先保育后建设的实施规划探索

本项目位于水乡综合服务核心――望洪枢纽新城,北至水乡大道,西至望沙公路,南至厚洪路,西到洪屋涡水道,用地面积253.10公顷。

鉴于区位角色的独特性,本片区应率先践行地区总体要求,在水乡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引领、优质生活营造等多方面做出表率。本次规划着重从以下两方面探索实施规划新思路。

2.1 两大策略促进

本次规划以“先保育整治、后开发建设”为总体原则,以环境、产业、职能协调转型为发展思路,并通过两大策略推动片区由平庸到示范的转型:

1)策略一:功能汇聚――引导多元功能汇聚,推动片区由生产主导向文化、游憩、生活多元转型,凸显“幸福产业示范导向”;

2)策略二:环境重塑――重塑水道精致空间,推动片区由水质污染区向精致水乡地区转型 ,凸显“生态文明示范导向”。

2.2 七项内容保障

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内容:

1)模式引导:突出“转型发展”路径设计,包括三方面:环境转型――水生态破坏区向岭南精致水城转型;产业转型――污染落后产业向两型高效产业转型;职能转型――产业主导片向多元活力城市转型。

2)空间结构:落实上位规划,提出“一轴、两廊、三片、三核心”规划结构;北片区注重“民俗风情,强化水乡传统记忆”,中片区立足“创意研发,凸显水乡活力重塑”,南片区主打“生态休闲,营造水乡和谐共生”。

3)整体布局:通过特色村庄整治,传承水乡民俗文化;通过产业转型发展,彰显水乡创新文化;通过生态环境保育,体验水乡精致文化。

4)近期思路:提出了“年度计划重在夯实基础、三年计划做到初见成效”的近期发展目标。制定了“三线两轮”的总体工作安排,重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展示特色文化,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

5)“三线”治理:

――以望沙路内涝治理、生态林带塑造为代表的门户景观塑造“线”,重在改善示范片目前内涝严重的望沙路,改善交通联系及景观形象。

――以示范片区内河涌水系治理线为代表的水乡本底生态修复“线”,重在内河水质治理,为南部水系环境塑造奠定基础,对旧产业区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河道水质净化、无污染淤泥资源化清理、截污管网工程等手段改善水质。

――以洪屋涡两侧标志岸线为代表的优质滨水生活营造“线”,重在内河水岸生态修复,打造片区内河水环境整治和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的示范性景观节点。

6)“两轮”开发:

――以梅沙特色名俗村、农田公园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展示“轮”,重点在于梅沙特色村改造,打造示范区水乡传统生活体验载体;

――以旧厂区拆迁、创意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转型驱动“轮”,包括旧厂区拆迁、电子商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等内容;

7)实施计划:提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各项安排。涵盖特色村庄塑造、重要景观节点及生态林带、标志性岸线、农田公园、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转型升级等5大类,共计28个项目。

3 结语: 创新的发展模式引领同类型地区

本项目是东莞水乡地区,首个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的规划。促进了规划管理思维的解放,为类似地区规划实践起到一定示范意义。其创新与特色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发展思路创新:本次规划采用“先保育整治、后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近期实施项目共28个,其中26个为河涌治理、公共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凸显了“保育整治”环境基底,对当地既有发展思路是一次突破,适用于新的发展环境下类似地区的开发建设。

近期发展规划例2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我国城市规划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活动空前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规划、计划与建设三者脱节的问题,规划与政府部门的计划缺乏协调;项目的建设在计划资金的安排上难以落实;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常常与已有的规划存在着矛盾。近期建设规划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1、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

1.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国家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合理制定城市建设近期目标。近期目标是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同时也是评价近期规划实施情况最直接的依据。

1.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优化用地结构与城市布局,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制定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的目标,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用地的总量,明确新增建设用地和利用存量土地的数量;确定城市近期建设中用地的数量;确定城市近期建设中用地的空间分布,重点安排公益性用地(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用地),并确定经营性房地产用地的区位和空间分布;提出城市近期建设用地的实施时序,并制定城市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制定实施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计划的相关政策。

1.3根据城市建设近期目标,结合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定近期建设的大中型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选址、规模等主要内容,同时提出投资估算与实施时序。

1.4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城市经济能力、财力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制定建设规模、速度及总投入,重点、及时解决关系到广大市民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努力提高城市建设投资的社会效益。

2、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2.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国家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合理制定城市建设近期目标。结合我市的市情、近期建设应重点放在新区的开发,开发建设钱王大街沿线,加快钱锦大道的建设力度,完善东部组团与中部组团的交通路网,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到位,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合理疏散,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建设密度、改善中心区人居环境。

2.2依据城市建设近期目标,进一步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发展区域及建设时序。我市的重点发展区域,生活居住用地集中安排在钱锦大道、环城北路沿线,教育用地布置在双林高教区,工业用地集中在金马工业区。建设时序将在规划编制时,根据政府的资金投向作进一步研究。

2.3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优化用地结构与城市布局,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制定城市用地供应计划。依据近期建设目标,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用地的总量,明确新增建设用地和利用存量土地的数量;确定城市近期建设中用地的空间分布,重点安排公益性用地,并确定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区位和空间分布;提出城市近期建设用地的实施时序,制定城市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制定实施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计划的相关政策。

2.4根据近期建设目标,结合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定近期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明确近期建设的大中型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选址、规模等主要内容,同时提出投资结算与实施时序。

3、近期建设规划编制

3.1 近期建设规划应作为政府部门常规性的工作,并在规划编制机构、编制内容上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编制周期相一致,将计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近期建设规划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由市政府审批,并在审批前征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意见,使之具有法律效用。

3.2 近期建设规划应以上一轮规划和实施的内容为基础,每隔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状况。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与年度计划时,应通过对上一轮5年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回顾和检讨,对近期建设规划所制定的指标以及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城市建设的重点,补充今后5年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安排,不断修正实施总体规划的策略和内容,使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指导意义。

3.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部门根据反馈的用地需求情况,将需求与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建设重点相协调,在此基础上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成果将更强调政府的管理作用。

4、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近期建设规划是根据“建设部等国家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中有关进一步加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指导下进行编制的。它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动态规划,具有较强可操作性。规划侧重于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的研究,重点根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对中心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的项目进行合理安排和落实。近期建设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把握,是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城市进入了“十一五”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引导城市建设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具有更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5、结束语

建设规划是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城市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是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自始至终的指导和调控。因此,需要我们在理论和体制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近期发展规划例3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2000年以来,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更加宏观,偏向发展战略和方向制定,针对该类城市总体规划与对具体建设项目的指导性减弱等,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开始探索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以远粗近细的思路来重新思考近期建设规划的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目前,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已基本确立, 但学术界关于大中小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探讨还在不断深入。因此, 本文尝试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面向规划管理视角探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期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空间布局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1年,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随后全国特大城市掀起了新一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热潮。

综合分析有一定代表性的规划成果,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突击应付式,把总体规划目标等简单分解,对现状问题研究不深入,针对性差;②理想蓝图式,对发展目标论述较多,对实施时序及路径缺少研究;③闭门造车式,与相关部门结合较少,陷入了技术理性的陷阱,缺乏社会认同。

上述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克服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同时结合现状,面向实施,需要充分考虑了现状条件, 兼顾各方利益,使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

三、 面向规划管理的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

“十二五”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及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为有效贯彻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建设的指导与统筹,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落实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具体讲,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如下:

1、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及现状问题分析

全面剖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自2008年纲要批复以来实施绩效及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落实已批的城市总体规划,但近期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对总体规划目标的简单分解,更需要从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突破口,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至2010年底,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372万人,建设用地312.4平方公里。通过对现状综合分析,结合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本规划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发展用地空间亟待整合,市域城镇序列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中心城区内部因现状基础、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呈现典型的空间分化,需要差别化的空间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三是中心城区城市居住用地比例偏高,人口向老城区快速集聚趋势明显,与总体规划提出的疏散老城区人口目标相悖;四是部分产业空间重组重构进程缓慢,不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和国家现代物流商贸中心的构建;五是新区快速扩张和老城区高强度更新,导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阶段性不足,民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六是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严峻,交通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建设任重道远;七是市政基础设施面临旧城设施老化以及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巨大缺口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八是公共安全设施欠帐较多,地下空间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2、外地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经验借鉴

分析研究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点:

(1)“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滚动编制方式。

(2)规划内容方面强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着眼于关键问题,重点突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土地供应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为抓手强化政府引导;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加强前期策划和分析,将带动性强项目与土地投放时序、投融资计划进行统筹协调;开门做规划,将技术成果向公共政策转变。

(3)保障机制方面建立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使规划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3、与“十二五”规划协同,搭建调控城市发展的“空间整合平台”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该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视角的考虑问题偏弱。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均需要从城市规划所擅长的空间资源分配角度出发,以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协调为切入点。本次规划深入研究“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并综合协调各部门建设计划,近期建设规划建立从空间上统筹各类城市建设的规划平台,引导各项投资规模效应发挥及在空间上的协同,构建统筹协调各项城市建设行为的“空间整合平台”。

规划期末,城市“两轴八片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至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3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80平方公里。

4、确定城市重点发展区,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优化

城市重点发展区包括重点开发地区、重点完善地区、重点提升地区和重点生态建设地区四类,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对城市近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区域。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了郑州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部署,确定了郑州东站交通枢纽中心地区等作为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在规划期内,将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投入,加大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迅速形成投资规模效应,使得该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土地投放量优先保证,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保持适当超前。

郑州市近期用地发展主要沿两条轴线拓展,以东向为主。规划六个重点开发地区、三个重点完善地区、三个重点提升地区和两个重点生态建设地区。

5、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库和行动计划

重大建设项目是政府主导以财政投入和实体开发的方式引导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的重要抓手。郑州市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在空间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政府各部门发展的设想,凝聚城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共识,确定项目规模、投资估算、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城市近期建设的重大项目库。同时,为完善规划的“滚动”实施机制,将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逐年分解年度规划目标,形成年度建设项目库,使规划行动计划由五年近期向年度转变。

以面向规划管理为导向,制定如下十二大行动计划:

(1)区域城乡统筹推进计划: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地位,形成“十”字形高铁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等城际铁路。

(2)居住及住宅建设发展计划:加快龙湖等新区居住区建设,通过旧城有机更新,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善各类设施,促进老城区居住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

(3)园区建设和功能整合计划:近期更新改造旧工业用地约12.64平方千米,新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10.78平方千米。重点建设国际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商贸服务业发展计划:初步形成区域、城市、片区和社区四级商业服务中心体系,逐步推进三环以内现状批发市场向城市的疏解,提升郑东新区CBD金融商务区功能。

(5)包括保障房建设、医疗、体育等的和谐民生计划:完成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规划独立保障性住房用地732.36公顷。新建小学179所,中学80所,九年制学校15所,高中15所。

(6)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计划:近期重点建设6处遗址公园、3处寺庙、4处历史博物馆。

(7)碧水蓝天计划:疏通连接贯穿城市的魏河等主要河渠,建设龙湖、龙子湖与西流湖公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到2015年,空气质量好于II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8)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计划:完成三环快速化、四环快速化,建成京沙快速路、陇海路高架桥、农业路高架桥,构建主城区“环形加十字”快速路系统。公共交通建设计划,轨道交通:轨道1、2号线一期建成运营,新建9条快速公交走廊,总长117千米。

(9)市政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计划:给水、排水项目及计划,至2015年,新建刘湾水厂等3座水厂,新建南三环污水厂、双桥污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能源工程项目及计划方面,新建桥南热源厂等。扩容2座220千伏变电站 ,新建8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6座,规划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

(10)城市安全防灾建设计划:加快黄河等标准化堤防建设级贾鲁河、魏河、七里河、潮河、金水河、枯河的治理任务以及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近期人防工程人均建筑面积达到0.5平方米;新建消防站54座。

(11)地下空间开发计划:重点推进以依托轨道交通沿线、绿地和城市核心区的“两线、三区、多点”为重点的公共地下空间开发。

(12)低碳城市建设计划:控制城市生态绿地,形成“两带、一环、四楔、两湖、七链”的绿地系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广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加大新能源开发使用。

6、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探索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常态化模式,完善规划跟踪机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配套,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机制。

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其它相关部门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和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面向规划管理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该内容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篇幅所限,笔者仅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制定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引起学术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8月

[2] 邹兵. 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变革趋势的判断[J].城市规划,2003,(5).

近期发展规划例4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面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控制社会资源、投资主导转向通过城市规划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鉴于总体规划立足长期目标、专业性过强、编制审批周期过长等自身原因,其在推进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极大挑战。为此,国家建设部(现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制定近期建设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总体规划的时序安排和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力图将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强化城市规划控制力度的重要手段,并借此提高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决策和协调中的地位。

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实施和城市建设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契合了政府调控城市发展的需求,尤其随着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的实施,确立了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有效指导的法定地位。目前其已成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调控和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以及提高城市规划决策参考与综合协调功能的重要手段。

哈尔滨于2002年开始单独编制近期建设规划,2005年按照建设部《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并在市人大备案。以后每年都对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滚动修编,并重点研究确定当年的年度建设规划。

2 哈尔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特点

哈尔滨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立足突出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职能,着重研究政府在公共投资项目安排和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同时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对市场行为重在提出环境等方面的基本限制条件,为其发展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和机会,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过程中关注和突出以下特点:

2.1 先进理念与立足城市实际相结合

运用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经营城市等先进理论,综合考虑城市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制定城市建设重点、土地供应计划、重点项目建设等切实可行的行动实施规划。

2.2 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对各个时期城市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落实和细化。

2.3 强制性内容与指导性内容相结合

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突出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并根据城市实际需求完善指导性内容。

2.4 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相结合

确定城市重点建设发展地区,引导建设发展过程中对水、土地及能源的保护、节约与利用,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并有效地利用与节约资源。

2.5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注重在城市建设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城市水源地、涵养区、湿地、重要生态廊道等提出禁建、限建要求,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将绿化建设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2.6 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相结合

确立城乡协调发展和产业合理分工的布局,发展工业园区,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2.7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强化对历史资源和历史文脉的发掘,采用保用结合模式,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使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乃至发展资源。

2.8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

突出民生优先,合理确定城市近期重点发展的区域和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危旧房改造的安排。

2.9 公共政策引导与重点建设项目相结合

充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强调在产业空间拓展、房地产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等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重点项目的合理开发建设。

2.10 规划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总结近年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确定近期建设重点,推进近期项目的实施,实现城市战略目标。同时为近期建设项目编制年度建设项目库,保证落点、落位,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3 哈尔滨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实践

哈尔滨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不再是简单地套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落实国土部门的土地指标,汇总各个部门的五年规划目标,而是分步骤有序实施总体规划目标的阶段性行动。

规划重点立足于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引导和管理,尤其针对大规模的项目开发,提出政府在近期的行动方向;吸引更多的部门广泛参与;并对近期开发项目进行策划。近期建设规划的核心是关注项目,是一种动态的、渐进式的、滚动编制的规划。在不断实施和探索的基础上,我们重点从“规划引领、落实战略、注重时序、谋划项目、滚动编制”五个方面开展哈尔滨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3.1 规划引领,部门协同

以规划为统领,加强建设项目的统一管理,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空间导向的控制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一是制定初期,组织召开市属各区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会,充分了解全市政府、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二是通过规划部门 “用地布局”这只筛子,把不符合规划布局、空间关联性不强、配套设施不具备的项目一一筛掉,重点研究有限的用地如何有效使用,发挥最大效益,从而真正体现规划综合协调的权威性。三是制定过程中切实注重与国土、发改、财政等其他部门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协调,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整合和落实,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进行合理安排,并进行项目调整、综合协调和补充完善,并实时将各阶段成果向市政府规划委员会以及市人大汇报。四是及时将规划成果反馈给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以求在重要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使之最终成为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行动的纲领并为其能够付诸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落实战略,引导发展

贯彻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提出的要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思路与目标,以行动计划为核心,明确城市建设重点,引导城市发展。一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指引,以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用地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与控制作用;二是依据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合理确定近期建设规划期内的重点开发地区、重点改善地区、重点生态治理和培育地区以及重点土地储备地区,分别提出不同的发展对策和规划管理措施;三是着眼于长远发展需求,还特别提出包括区域性商业中心、文化设施、物流中心、铁路枢纽、城际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在内的若干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3.3 注重时序,确保实施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城市空间战略格局,在空间和建设时序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以规划指引项目在空间上的落位。一是强调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主动参与到对建设项目的调控中来。二是衔接政府与市场,合理预测城市土地投放量和估算建设投资以及未来项目落地情况,为其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避免项目到来规划无从应对现象的发生,达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效果。三是充分考虑重大项目的发展需求,为其配套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并合理布局,避免因配套用地不足或者空间布局不合理而影响其选址和落地,给城市空间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3.4 谋划项目,服务招商

从完善城市功能角度出发,针对未来五年的建设安排,建立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项目库,引导城市确定招商方向和工作重点。一是项目库重点围绕近五年需要建设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要的交通设施项目、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等展开。二是合理运用政府自有资金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推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合理的发展方向;三是紧紧围绕科技和资源优势转化、产业链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老城区提档升级等方面,谋划和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能够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的大项目。四是为招商项目统筹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简化审批手续,纳入绿色通道,实行挂牌保护,促进其尽快实施、开工建设,保障招商引资的顺利进行。

3.5 滚动编制,定期评估

实施滚动编制,注重规划实施评估,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近期建设规划中进行解决,以更好地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发展。一是每年滚动编制一次近期建设规划,同时制定当年度实施计划,保证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与政府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相结合,协调多方利益达成共识,并通过对近期建设项目及土地供应的控制,有力地引导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变被动管理为积极主动的引导;二是形成一年一评估、一年一维护制度,以此将近期建设规划进一步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规划,有效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三是通过建立年度实施计划,使城市规划的实施体系形成从远期到中期到年度的完整时间序列,在检测建设工作的合理性的同时,也对规划预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4 进一步的思考

哈尔滨市通过近几年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我们还发现其在指导城市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或者是说需要编制实施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4.1 如何增强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定地位,强化其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调控效能

严格来说,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高于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而总体规划指导下的近期建设规划基本等同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力度,可以解决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管理失效的问题,但事实上近期建设规划注重专业技术性,难以形成政府公共政策,也造成其综合协调功能和对城市资源配置的权威性与预期相距甚远。因此,如何使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转化为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进而真正成为政府及各部门统一的行动纲领,更有效和充分地发挥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今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4.2 如何加强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合理有序的安排,保障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可以为近期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发展指引,有效指导城市的土地资源合理供应,有助于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为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留有余地。为此,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中如何全面了解下一年度各类用地开发需求,合理有效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并重点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用地落实是今后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4.3 如何做好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有效衔接

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求实现经济、土地和空间三者的空间统筹,而目前将“三规”之一的某个规划地位提升或将“三规”彻底合并成为一个规划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合理利用作为落实空间政策的主要手段、统筹空间资源的近期建设规划,使其成为统筹实施“三规”的有效平台,保障重大项目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 结语

面向未来,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建立一种与快速城市化发展及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工作新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才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实施性,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因此,近期建设规划需要保持动态性,与时俱进,并逐渐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实现以近期建设规划为行动纲领,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综合调控功能的道路上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近期发展规划例5

近期建设规划必须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近期建设规划是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而作出的具体的近期安排。但是,近期建设规划并不是在时序上,把总体规划目标做简单的分解;在空间上简单地按比例缩小。它必须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现实条件出发,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这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与时俱进”。只有通过近期建设规划滚动调校,才能有效地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引导和实时调控的作用。所以,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在“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原则的同时,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反思和检讨,并通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十分必要。

二、“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自2003年7月1日起,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的,城乡规划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议书,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这就给近期建设规划赋予了法律地位。“法定”本身就强调了近期建设规划控制要素的“刚性化”。比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重点发展区域,近期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以及生态敏感区、城市绿地区、文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严格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地域,就必须强化法定的“刚性”约束力。也就是规划要明确“不该建什么”的内容。这应该 是我们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规划要明确“应该建什么、在哪里建、建多大规模、什么时候建(即定性、定位、定量、定时)”,也有一个刚性约束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期建设规划应该以“刚性”为主,只有具备法定的“刚性”,明确以“八线图”为核心的强制性内容,即红线(道路)、绿线(绿地)、蓝线(水体)、紫线(文物保护区)、橙线(高压和微波通廊)、黄线(重点公益性公共设施)、灰线(山体)、青线(视廊线),才能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才能增强规划执法的保障度,才能充分实现城市规划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城市某些区域的未来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亦即地块的用途往往具有极大的不可预见性。我们在近期建设规划中,再继续对生产力空间布局,人口空间转移,城乡建设的空间发展和功能定位,均作刚性规定,显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可变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而且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同时,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广泛使用强制力的城市规划体系,实际上加大了城市规划有效实施的“社会成本”。所以,针对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我们在近期建设规划中,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安排需要有一定的“弹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近期建设规划,要从注重“布局规划”转向“项目规划”,要在城市近期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近期用地项目和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研究我们的城市地块用途规划管制,有必要学习借鉴欧美国家的区划(Zoning)制度,结合各城市实际,推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地块用途管制制度。给建设者和投资商提供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动作开发。

三、“道”与“术”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规划往往难以摆脱“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一句空话”的窘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我们规划界长期看重“图面功夫”,专注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忽略了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城市规划的本质认识不足的反映。

近期发展规划例6

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但如何依据、如何衔接依然是目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体系突出地存在着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往往多个政府部门都有规划引导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

随着国家发改委尝试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发展规划体系的努力的失败,说明在我国当前行政体制下,要真正实现一个规划“一统天下”并不现实,而且目前这种“分割”的规划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对具体城市而言,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应该统一规划,这是统筹指导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探索“三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的意义所在。

1“三规”的内涵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

1.2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1.3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近期安排,按照优化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用地空间布局,使城市的开发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使城市建设在法定规划的指导下依法开发建设,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2“三规”的差异

虽然“三规”衔接已经具备了法理基础,但是由于“三规”的部门规划属性没有改变,因此“三规”彻底合一还不具备条件,土地规划重在土地约束,刚性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在投资控制,弱于空间落实;城市建设规划长于空间引导而短于投资控制和土地约束。理想状态下,“三规”合一是在突破了部门事务权责范围的条件下,合理分配投资,保障重点项目,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另外,“三规”在内容上存在如下一些差异:

(1)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内容不完全一致。

(2)规划期限不一致。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都是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是5年。

(3)规划实施的途径和手段不一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安排来实现;城乡规划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空间安排来实施,缺乏主动实施的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通过自上而下、刚性地分配土地利用指标来影响城乡空间。

(4)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重点存在差别。

3“三规合一”的内涵

“三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三规合一”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只有一个城市空间,在规划安排上互相统一,同时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4乌鲁木齐市近期建设规划如何体现“三规合一”

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制定,“十二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也初步完成,为“三规”衔接的工作模式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十二五”规划同步编制、内容相互衔接作为规划工作的衔接重点。

4.1优先保障对城市的功能和形态完善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新区开发

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均离不开土地,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关键环节。乌鲁木齐的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析城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与机遇、自身发展的趋势与制约因素,从产业布局、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推进城市化、生态保护、区域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从而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明确近五年的发展建设目标,并指导具体的用地布局。

4.2 优先保障公共设施、改善民生项目

在乌鲁木齐的近期建设规划中,为了更好的落实近期的建设项目,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备案项目中涉及建设用地的内容按照建设时序、设施类别梳理,将其中规模较大和涉及重大生命线工程的项目按照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工业、仓储和物流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进行分类,合理确定近期建设的重要对外交通设施、道路广场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等项目的选址、规模和投资估算及实施时序。逐项落实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重大项目的用地安排,制定年度行动计划,优先保障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的建设。

4.3 确保“三规”的规划区域、实施时序一致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十二五”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与制约等因素,确定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空间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土地。近期建设规划应根据“十二五”土地供应年度计划,遵循优化用地结构与城市布局的原则,制订城市近期建设的用地规模总量,并明确新增建设用地和利用存量土地的数量。

5结语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暂行办法》中对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均未做具体的要求,这也为各个城市如何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间的协调和统一提供了积极探索和发挥空间,可以在编制过程中依据各地发展情况的差异,做出符合地方特点、适应当地发展规律、实施操作性强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新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王蒙徽,胡显文,孙翔.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12):72-76.

近期发展规划例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land use overall planning and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and use problems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land;; planning; city; recommendations; theory;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部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

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

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

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们编制审批过的总体规划,每一个都是经过多方论证并认为是科学合理之后才开始实施的。当时,我们对城市的未来充满希望以为一个混乱无序的城市经过此次规划,必将步人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20年后一定会出现规划所描绘完美蓝图。令规划师们汗颜的是这种期望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2.2市长与城市总体规划

近期发展规划例8

1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和铁路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随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然而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大规模建设、大体量建筑以及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资源耗费、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 现代 交通建设 发展 的主要症结,必须通过对交通体系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建立更具活力和整体竞争力的交通体系。

2站区规划的原则

2.1分析和把握所在地区区位优势,以充分发挥和体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为目标,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2.2以省、市交通发展的整体规划发展目标为导向,把铁路车站站区建设规划融入到交通大 网络 之中,遵照交通发展整体规划和经济发展的一般 规律 ,纳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中,使交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并适度超前。

2.3铁路车站设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车站及站区设施建设是国家、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城市各方面影响较大。故要根据实际,统筹交通建设规划,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切合实际,量力而行,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要远近结合、以近为主、先近后远、近细远粗,妥善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各展其长,协调发展。

2.4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较严重。所以,车站建设应充分考虑节约用地,营运维修应减少各种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要求,车站建设应与公共交通、城市建设发展相匹配,使用地有保证,时间有保障。

3站区规模发展的特征

3.1交通地位极其重要

铁路车站一般处于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中枢位置,是陆路交通中心,也是城市对外窗口联运的枢纽,是旅客和大宗货物的出入通道,使本地区与全国各省区的联系十分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交流日益活跃,客货交流量不断增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也日渐显露,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3.2车站设施以保证正常运营生产为目标,一次性建成投产车站设施及配套服务一旦形成生产规模则不容易随意扩展.只能按阶梯式地发展建设。根据车站规模发展的特征,城市交通设施与车站设施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在系统建设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4站区规划必须与建设周期相适应

4.1站区规划期限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同步。规划期限一般分为近期、远期、远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期向远期转换。远期向远景转换。

4.2车站站区建设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保障,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建设项目。所以。要确保城市对外交通的正常发展,在规划时必须考虑建设周期对车站建设实施的影响。

5车站规划应能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管理中去

5.1车站建设规模和位置应根据城市交通生产的特点和旅客出行的方便性要求进行设计。车站用地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作相应的规划,并且对规划中的公共综合交通场站用地应做好有效的规模控制。

5.2车站建设的用地规划很有必要及时纳入到城市用地建设规划中去,同时,车站建设项目本身也应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这样可以简化铁路车站建设申报程序,缩短建设周期。

5.3车站建设作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是国家、城市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所以,该项目的实施,前期工作繁多,涉及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铁路车站建设的规划应能纳入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以加强政府对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6车站规划设计

近期发展规划例9

对我院的规划方案,社会各界给予了较高评价和鼓励,评审意见认为:规划构思明确,园区性质清楚,产业结构合理,用地和人口规模较为适度;园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规划具有弹性,便于实施;道路网络层次分明,地形利用合理,环境绿化较好。国家科委在北京听取了规划汇报后,也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当时最完整的科技工业园规划,体现了国际、科技、工业园的特性,产业结构分析有理有据,符合时代要求、海南实情和国家科技发展方向。

八年来,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一直在实施着近期详细规划,并几度调整,直至一九九八年,又委托我院进行了尊重已成事实的近期详细规划全面调整。一九九九年四月,国科园公司与我院一同回顾了八年的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和规划调整的某些外因和内因,这些宝贵的经历和经验不仅对今后科学园区规划,甚至对其它规划也是很有参考价值和某些启示的。

1 规划概述与规划思想

1.1 园区位置与总体布局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园址位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三组团的最东端组团 中心组团的西郊,东距市中心约9公里,北距秀英港口3公里。规划区北临城市干道,规划区中部有规划的城市快速干道东西向横穿通过(见图1)。

1.4 规划思想

(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远近结合。由于分期实施,特别是远期实现的遥遥无期,使规划的近远期结合成为重要问题。两个中心的布局方式和近期规划中的小规模配套的综合服务实现,并使这些实施在未来远期规模中成为分区配套设施,使近、远期结合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中期实现时,又考虑近、中期合并后服务设施的完整性和适宜的服务强度。

(2)依坡就势、高地高用、低地低用。对于这个地段尤为重要,也因为高科技工业园单个建筑体量不大和建筑之间互相关联相对较少使这一设想能成为现实,有利于减少投资和保护生态。

(3)该密则密、该疏则疏,以密求疏。建筑密度不够平均分配,在中心区、居住区、工厂区区内布局上,相对密集布置,而留出视野开阔的广场和公园,造就优美环境而又能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相对密集的建筑布局也有利于市政管线的减少。

(4)现代尽现代,自然尽自然。让建筑物内及人工广场达到现代标准,体现现代感,而对于利用坡势的户外空间和绿地,尽可能利用自然植被、地貌,甚至保留部分田园风格和自然生态,让人们舒适享受自然的美,同时也可降低投入。

(5)充分认识高科技工业园的规划特性。它不是一般的工业园,它是集贸易、科研、教育、文化、金融支撑、居住为一体的综合社区;但它又是生产性基地,不同于一般社区,应强调对产业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对入园项目的要求条件、对未来的综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1.5 近期规划

近期规划用地位于园区北端,由三块用地组成,共计用地57.64公顷。近期用地地势参差起伏,最高与最低相差10余米,并多处出现陡坡。在这样的地段进行建设,宜采用依坡就势、顺其自然的方法进行,不宜大填大挖,以免造成工程量大、投资高、破坏生态的后果(见图2)。

2实施情况与园区现状

2.1 规划实施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其总体规划也是经国务院审查批准的,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也是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国家及省政府各级对此园区建设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八年来一直在稳步踏实地实施。

1992年,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破土开工,至今已有近八年,一期工程(近期规划范围)的全部市政道路已基本完成。首座标准厂房裕科大厦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裕科大厦建筑面积24000m2,位于规划中的标准厂房用地上;国科园商业楼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277m2,集邮电、通讯、银行、餐饮、医疗、美容、影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中国银行等单位已经入住开业;一期工程的居住区“群芳苑”占地2.33公顷,高低不等的公寓,依坡就势,起伏错落,掩映在一片绿树花草之中,设施齐全,户型合理,户外环境比较优美;海口市公交专线已开通运行,始发站设在群芳苑;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于1994年2月28日开学,校园占地13.3公顷,建筑面积4.5万m2,包括幼儿部(幼儿园)、小学部和中学部,实行周寄宿制,设有语音、电脑、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备有田径场、游泳池及各种体育设施,配有带卫生间的宾馆式学生公寓,在校学生总数已达到2400人;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排污等一系列公用设施已正常工作。

2.2 入园项目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已审定入园项目30余项。入园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工程类10项,新材料工程类7项,微电子工程3项,机电一体化工程6项,其余为仪器仪表类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建成投产,发挥了效益;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的还处筹备阶段。近期规划区范围的用地绝大多数已对号入座,合作或入园批租用地已接近完成,但从现场看下来,除园区中心公共建筑用地外,建成和建设的项目并不算太多,很难与入园项目表所列情况对应起来。

近期还将有附加值较高的棕榈基因研究项目和棕榈油加工项目进园,还将有信息防伪技术项目进园,而一期已批准入园项目有的并没有如期建设,造成入园用地的紧张。国科园发展有限公司决定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想动用公建用地来引项目入园而造成改变规划的完整性,打算清理土地的同时计划启动二期工程(即规划中期发展目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国科园公司领导班子调整过几次,当初亲手参与规划编制制定的领导早已离去,但几届领导均能尊重规划,执行规划。关于路网布局、市政管网是完全按规划实施的,个别地段实施中发生的问题都与规划设计单位协商调整。关于用地性质、入园项目的条件也基本按规划行事,曾经有矽土加工项目申请入园,需要13公顷土地,这对科工园招商入园而言的确是大客户,但因矽土加工工艺不符合高科技要求,也不符合入园环保要求而被拒绝。

目前,海南国科园近期园区内有七家企业投入生产。国科园实验学校办的也很红火,仍在扩建新学生宿舍,居住区和校园内环境较好,绿化和管理都较诱人,但园区内相当多的半截子工程令人惋惜。此外,已建成的建筑物和看得出模样的半截子工程在建筑风格和色彩上很不协调,有些建筑设计水平无法恭维,有一座制药厂建了骨架和楼板,因设计不合理,设备无法安装而被迫停下来成为半截子工程,这些问题让人感到痛心。

2.3 规划调整

在建成区的某些部位,某些局部能看到规划思想的体现,也有一定的效果。但1992 1994年海南房地产热中设计施工的粗糙和这股热潮给土地管理上带来很多难处。

由于实验学校在1994年被批准入园,并已实施;又因原规划的居住区规模偏小,无法适应入园项目和自身员工居住需求;还因道路随地形变化的弯曲需做局部线型调整,故1997年又对近期规划作了一版尊重已成事实的调整(见图4)。

图4 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及调整规划图

3规划反思及认识

良好的规划愿望与实施现实使我们难以平静,当我们冷静地去回顾和反思过去规划的时候,撇开经济落涨的外因不谈或少谈,就规划本身而言,感到有下列几点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这里面有经验,也有教训,但都是宝贵的。

3.1 调查研究是做好规划的基础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我院承担的第一个科技工业园规划,我们收集了日本筑波、台湾新竹科学园的资料,其中特别是新竹科学园规划管理者在科学园开业数年后写的论文,学习科学园的规划要求,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参与规划的设计人在将要规划的土地上反复踏勘,步行走过了57公顷的每一个角落,对这里的陡坡、沟壑、水系、草丛、树林了解得清清楚楚,在地头,在1:1的大地上我们已经构画出规划蓝图。

关于科技园的产业结构的确定,我们反复阅读了台湾新竹科学园的资料。海口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海口城市产业结构以及海南岛国民经济发展纲要,还有日本人编制的海南岛经济发展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看法,再请教科技厅同志,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国科园申请入园项目统计资料,帮助我们最终确定了适宜的产业结构分析,同时也确定了人口规模等规划基础数据。

在历时近一年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调查研究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之久。以“求真、务实、创新”为工作方针,这“求真”,就是要搞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的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

这次在回访中,海南国科园张宪民总经理对我们说:“这个规划设计起点高,看得远。利用地形比较成功,建筑依坡就势布局,节省用地,节省投资,又创造了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体现了高科技产业,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新材料四大类明确且适宜。”我们再度踏看现场,道路系统完全依规划实施完成,如果当初规划不能切合地形,那么在实施中一定会有很多改变。

再看一下一期工程32个入园项目中,总年产值23亿。其中生物工程4.5亿,占19.5%;机电一体化6.97亿,占30.3%;微电子工程2.5亿,占10.9%;新材料工程5.3亿,占23%;其它占16.3%。这个数据与规划预测的产业结构方向相当接近。

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规划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实施结果。

3.2 规划思想明确,切合实际,利于实施

国科园现任总经理张宪民先生说:“规划目标考虑较完善,近期与远期结合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指导发展有很大好处”,“规划考虑与城市总体相吻合,与海口发展前景也有较好结合。特别是生物工程作产业主要内容和保护生态的规划原则,现在看来是有远见的。现在海南要建成生态城市,发展旅游,加强环境工程的需要,我们园区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向对吸引这方面的项目十分有利”,“朱总理最近说海口不再作为工业城市发展,已有工业区不再发展。我们园区四周几个工业区也就此规模,而我们园区一直按规划要求入园项目无污染,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有优势了”。

几届公司领导都接受了规划基本思想,也因为它符合了时代的发展方向,符合了科技工业园的特性,业主在发展自己事业的过程中也越加认识到规划指导思想是与园区发展生息相关的,它才能得以贯彻实施。

3.3 规划师还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发展知识的学习

规划当初被评审认为:有弹性,容易实施。我们当初也认为已考虑了相当的适应能力。但谁会想到,1992年以后的几年间,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有弹性的规划也难以适应,造成目前的被动。如果我们当时具备宏观经济预见能力,我们可能不会把园区中心公建用地划得那么大,或者允许它有所兼容和调整余地,可能今天的国科园公司也就不会这么为难了。

当时只认为远期不过是2005年实现,也就是15年的事,园区中心也会逐步完善起来,现在看来,如果远期不再实现,或很长时期以后实现,这个中心如何?原规划指望教育用地在远期用地范围里去实现,而事实上又等不及了,一期工程已建了一所2400学生的学校,而且生机勃勃。当时的规划有一个错误,把居住用地和绿地统称为“居住生活区”,造成了学校设在生活区,学校运动场放在原规划的公园和运动场地上,成了400m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自然水系绿地也就挤掉了,总的绿化覆盖率从60%下降到50%。

3.4 大家都应该认识到科技工业园不等于工业区

我曾在《世界建筑导报》上发表过《高科技工业园的规划特性》一文,讲到过科技工业园不等于工业区,它有许多自身的特性。但是海南国科园选址在城市工业用地上,因而批文规定居住用地不可大于4%,我们只能将居住用地比例下调。

现在实施是:居住用地又调大了,从3公顷占地调整为4.8公顷,即从4.7%调到了7.6%;也是因为一期用地是城市规划中的工业用地,而远期用地是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备用地,它的用地性质未予确定,所以规划才将学校、科研、居住的较大部分放在远期,使近期土地的其它成分减到最低点。现在看来,没有按客观需要出发而仅因用地性质的限制而人为压缩的事情最终仍被事实所突破。

如果我们承认它的特性,又认可它定位在城市工业用地上,那么似乎应当给予用地性质上的变通,否则可以异地而为之。

近期发展规划例10

前言社会对规划关注的深度和广度,社会各界对于规划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上升,城市规划已不仅仅只是规划师的技术性工作,更是政府和规划职能部门的法定工作,也是社会每一位公民、利益相关的城市政府部门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规划参与的必要性、广泛性、系统性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使规划参与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体现,并且在规划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十一五”期间,为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约有150个城市进行了初步规划,有些城市还编制了部分详细规划,一批城市按照规划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框架,并对以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年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出现了失误,到60年代初期,作出了暂时不搞城市规划的错误决策。期间,城市规划工作几乎停滞,导致一些城市发展失控,管理混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1979年以来,城市规划工作重新受到重视,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9年12月26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使城市规划走上了法制的轨道。特别是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它是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该文件充分肯定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各级政府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要求在城市发展上改变以往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集中统一管理的道路,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住房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但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住房价格涨幅超过居民收入增幅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健全住房制度和加快住房保障建设,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命题。住房开发建设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服务。

2、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住房建设规划以住房建设为工作对象,城市规划以城市为工作对象,工作对象之间有着重合与交叉的关系,因此规划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7 号文件指出住房建设规划要“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地方人大审批的代表地方事权的最全面综合的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法定规划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由此可见,住房建设规划通过纳入到这两个法定规划从而间接地确定了自己的法定地位。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都包括居住、公共服务事业(商业、教育、医疗等) 、交通、市政、绿地系统等多个专项的用地规划,城市规划是各方面内容的统筹部署和综合协调。而住房建设规划属于对居住设施(住房) 这一专项内容的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15~20 年) 的全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的局部实施,一般是城市中的某片地块(新区或中心区等);近期建设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时序上的局部实施,通常是5 年内的阶段实施内容。城市规划的各个类型相互衔接逐步深入、细化,将城市空间布局推向实施。 我们需要通过一些重要的专项规划来将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中的专项内容自上而下地衔接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住房建设规划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在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方面规划内容的衔接与落实。

3、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各类型的衔接方法

3.1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上的衔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版) 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 的编制内容应包括:“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这与住房建设规划中三类住房的建设目标、建设总量、居住用地供应总量、城市旧区改造等几方面密切相关,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中“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是二者衔接的重点。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较长一段时间内(15 ~20年) 的综合性规划,必然跨越3~4 版住房建设规划,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应充分预见到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住房需求,确定各类居住用地较为合理的建设标准和空间布局,为住房建设规划的滚动修编提供明确连贯的目标、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总体规划与住房建设规划在建设目标上应充分衔接。

3.2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上的衔接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要求。37 号文件要求在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中“明确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十一五’时期,要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 年6 月1 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 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 %以上。”这就对侧重于指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通过规定居住用地的住宅建筑套密度和住宅面积净密度等强制性指标,保证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各类套型(特别是中小套型) 住房的数量和建设标准,推动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住房建设非常重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房屋建设面积总量的指标,将其作为我国住房建设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而这些总量指标实际上却无法反映住房套数这个反映社会总体居住水平的实际情况。从意义上来看,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确定了各类住房的建设标准和空间分布以后,在具体指标上与住房建设规划进一步衔接落实。

3.3近期建设规划――时序上的衔接